时间:2023-06-07 15:44: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中小企业税务管理现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之一,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并为我国社会稳定和劳动力市场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受到外部宏观经济形势、传统的经济体制、技术含量低、资本匮乏和企业规模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在财会税收管理方面都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并成为了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中小企业财会税收管理的意义。第一,财会税收管理有助于国家税收制度的完善,对于中小企业财会税收中出现的避税、逃税问题,国家税收管理部门可以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不断完善税收管理制度以及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第二,财会税收有助于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财会税收管理是以企业对自身经营管理清晰了解为基础的,能够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过程进行清晰的反映,也是企业整个经营管理过程所必须贯彻的基本原则。企业经营决策的制定也应以财会税收为基础,因此,加强企业的财会税收管理,有助于企业经营、筹资、投资过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三,财会税收管理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防止企业因税务问题而遭受经济损失。财会税收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所面临的潜在税务风险,以及“税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2、中小企业财会税收现状
2.1中小企业并未充分重视财会税收问题。很多中小企业并无专门的财会税收管理人员,对于税务问题的规划管理也仅仅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开展有效的财会税收管理。而且,很多企业对于财会税收重要性的认识层次也较低,对于企业税务筹划缺乏战略性的、整体的、长远的考虑,在进行税务筹划和管理时,仅仅从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阶段出发,只对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安排购销活动、选择会计方法和选择经营规模等问题进行规划,却很少涉及新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经营衔接段以及企业设立之前等阶段的规划[1]。
2.2忽视财会税务风险。在中小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并非全部的财会税收管理都能够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一旦税务管理出现漏洞,企业就会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笔者通过对财会税收失败的中小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导致企业财会税收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中小企业财会税收信息不真实、企业税务管理人员主观判断不合理、财会税收管理造成的投资失败、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存在认识差异、企业税务管理意识较弱等等[2]。
2.3 中小企业财会税收管理不专业。企业财会税收管理与会计、税收等多方面知识都存在直接联系,同时涉及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管理科学。现阶段,这种适用于中小企业的“一专多能”的税务管理人员数量较少,无法满足中小企业日益增长的需要。所以,中小企业现有的财会税务管理制度通常经不起稽查和推敲,企业的税务筹划方案经常被税务管理部门,因而不仅需要补缴少缴的税款,还需要缴纳罚款或滞纳金[3]。
3、中小企业财会税收问题的应对措施
3.1强化中小企业财会税收意识和风险规避意识
首先,树立明确的税务管理目标。中小企业通常缺乏明确的财会税务管理目标,仅仅着眼于近期经济利益,而选择不交税或是少缴税,而这种行为实际上会对其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企业应从长期发展需要和战略目标出发,制定长期的税务管理目标,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其次,奠定良好的会计核算基础。若中小企业财会税收制度不完整、不健全,就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若以失真的会计信息为基础进行企业财会税收管理,则会增强企业的税务风险。最后,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各个中小企业应熟悉税务征管的具体要求和特征,系统学习国家相关的税务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从而为企业财会税收管理的合理性、规范性与合法性提供保证[4]。
3.2加强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工作,加快税务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国家应制定实施促进税务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税务师法》、《税务法》,从而明确规定出税务的法律责任、义务、权利、范围、宗旨和性质等,将业务监督、后续教育、规章制度的制定、执业范围、资格认定和资格考试等内容纳入税务管理体系之中,从而为税务市场的良好、健康运行提供保证。另一方面,还应不断加大对于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投入,为现有的税务和会计管理人员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从而提高其执业能力[5]。
4总结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受到资金筹集能力、融资渠道单一、管理水平滞后、经济规模较小等因素的限制,中小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从财会税收方面入手,建立和实施规范、合理的财会税收制度,能够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楚悦.现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1(6):106--107
[2]金永龙.浅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集解决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14):45--46
一、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现状进行阐述
(一)缺乏专业会计人才
目前,诸多中小企业尚未设立专门会计机构,且内部会计人员的学历不高,没有足够掌握专业的会计知识,同时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多数是源自亲朋好友,此外,也有部分是来自人才市场招聘,但是对于较为重要的出纳工作则只能是由企业自身的亲朋好友负责,很少是由外部会计人员负责,且对其更换频率较高,以上这种情况是出于中小企业对经济效益和安全性的考虑,但是这种方式会带来诸多问题,因为在中小企业中会计的职能和作用较弱,使得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其依赖性较小和关注度较低,故企业管理者本着节约成本的原则就没有设立专门的会计机构,导致会计核算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此外,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会计人员手握其经济命脉,易得知企业的商业机密,但是会计人员一旦从业道德出现问题,便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会计造假在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常态化
一般来讲,中小企业会准备两套或者两套以上的账本,一套是主要用于应对税务部门的稽查,而且做这套账本必须是根据税务部门所定的标准来编报,另一套是用于内部管理,例如家族式企业就是设立三本流水账,即应收款项,应付款项以及库存现金,此外,对中小企业的内部核算很少存在,第三套帐则是为需要银行融资,但是这套账本主要是彰显企业经济实力以获取银行贷款为目的。
(三)中小企业偷税漏税的现象严重
目前,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中小企业也不例外,因此迫使中小企业寻求降低自身发展的成本费用的方法和途径,诸多企业都以税务筹划来使自身合理避税,以降低税务成本,但是因为中小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操作过当使得合理避税转变为逃税漏税,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税负风险,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四)对会计核算的监督力度较小
目前,对中小企业的会计监督控制力度较小,仅仅是进行年度例行审计和日常的报表报送,在多数部分中的中小企业内部并没有设立会计审计机构,唯有较少部分的企业拥有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其作用正在被不断削弱,某些企业内部的业务人员,领导抓住监督机制的漏洞,来对相关人员进行非法贿赂甚至采取各种方式或者手段非法占用企业资金。
(五)中心企业的核算精准度不高
由于诸多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这导致无法为财务工作提供支持,企业领导者没有招聘足够多的专业财务人才,也无法根据规定进行仔细核算,使得会计工作的作用没有取得过多的实际效果,又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业务单一,故没有具备投资和融资的资格,此外,由于企业的领导者对市场的动态能够有效的把握,减少风险,进而做出决策,故会计人员在决策当中的作用较小。
二、针对此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政府推进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建设
政府在处理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过程中可以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并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公示制度,遵守法律向社会公开自身的信用状况,此外,还可以开始对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的评定工作,在基础之上设立奖惩机制,对于在会计工作表现良好的人员,给予提升职位或者给予奖金,对在会计工作较差的人员,给予批评,情节严重者给予降级处分甚至开除,提高企业诚实守信的形象,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来促进诚信市场的形成,提高中小企业资信知名度和透明度。
(二)相关税务人员加大对税务稽查的力度
税务部门人员应当努力学习财务会计知识,坚持廉洁征税,遵守税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因此税务部门应该加强对税务人员的检查与考核,以及加大部门的执法力度,建设税务执法队伍,严格查处对中小企业内部会计的偷税漏税的行为,并严格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因此税务人员的从业素质和自身廉洁是进行征税的重要因素,但是中小企业便会通过贿赂税务人员来减少自身的税务。
(三)完善和创新中小企业会计体制
政府部门应当逐渐引导中小企业不断改革和创新自身的组织机构,鼓励和支持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企业组合为股份有限公司,更要加大对较大规模和素质的企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的支持力度,慢慢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实现强化会计核算的目的。
(四)相关的政府部门应当加大对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管理力度
当前,诸多中小企业在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时对于在企业建立之后的相关的会计人员进行审核是违反规定,一旦遇到此种情况,一律不予批准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申请,在办理税务登记时,税务部门要对会计核算人员进一步的检查,这是在根本上规范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并促进会计核算在企业中的建立。
(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
目前,要着重进行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培训的主要内容便是会计法律法规和税收法律法规,在经过培训之后,使得会计人员能够正确认识到会计对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其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之上,增强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和道德,使得会计人员根据法律法规来设置账簿,进行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监督。
三、结论
总而言之,会计核算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的制度主要从会计基础工作层面着手,进而编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以及到编制会计报表的各个部分,都必须真实,客观,及时反映出中小企业具体的经营情况的会计信息,促进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我国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国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必然,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财务核算水平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尤其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
一、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现状
1.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账册设置不全。企业的成本核算,是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管理要求、工艺流程而确定的,分别设置原材料、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等会计科目,按照原材料的购进、生产的组织、产品的销售,以及相关费用的摊销或预提等分别进行核算,根据权责发生制和成本与收入相配比的原则正确归集产品成本、确定期间成本、结转当期销售成本,等等。目前,我国有的中小企业只设置总账,不设置明细账;又有的中小企业在核算时只反映数量,不反映金额或只反映金额,不反映数量,成本核算较为混乱,甚至无成本核算资料,情况不容乐观。为了达到少缴所得税之目的,对尚未完工的产品成本进行提前结转,或对产品已发出但未开票的产品成本也进行提前结转,中小企业采用该法作为计缴所得税的“调节器”。
2.中小企业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这类中小企业一般没有在产品,采用综合成本法结转产品成本,年末库存商品的余额较小,本期完工产品成本通过估算得出,依据不可靠,理由不充分,随意性也很大,即使本期完工产品的成本根据账面记录得到,而中小企业往往将在产品的成本挤占到本期完工产品成本中去,导致本期结转的完工产品成本增大。在成本结转的计算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只反映金额,不反映数量或只反映数量,不反映金额的现象,到了年末,中小企业根据当期开票数量及库存实际数量进行倒轧账,来调整当年库存商品的余额和结转的商品销售成本,这种做法不仅掩盖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非常损耗,而且将成本进行提前结转,直接减少了当期的会计利润。
3.在同一会计年度内随意选择、变更会计处理方法。这类中小企业一般设置了原材料与库存商品明细账。原材料的购进、领用均根据详细的原始资料进行核算,月末编制盘存表,但在结转生产成本、商品销售成本时,在同一个会计年度内,中小企业在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与不固定性,导致产品期末库存数与实际盘存数严重不符,这样做有利于中小企业的考虑,减少了会计利润,从而达到少缴所得税之目的。
4.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混乱。中小企业财务核算是进行税收日常管理与税务稽查的基础。混乱的成本核算,使税务机关无法了解中小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很难觉察到中小企业的账外销售行为。中小企业成本构成的相关数据难以在同行业之间进行对比分析,使一些税收违法行为更具隐蔽性,税务机关无法对所得税实施有效监管;税务稽查时,数据无从查证,难以对成本资料实施查验,甚至出现尽量回避检查成本核算资料的现象,影响了税务机关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二、中小企业成本核算不实的动因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失真现象普遍存在,既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税收管理的规定。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表现。
1.中小企业管理当局不重视成本核算。中小企业管理当局一般不精通或不懂财务核算,全部由会计人员负责。为了体现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中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简单,配置的财务人员较少,一般只有1~2名会计,而对于成本核算相当重要的生产车间、仓库不配备会计人员,或由会计人员同时兼任。会计人员因忙于记账、算账、报账,根本无暇顾及成本控制,导致成本核算资料混乱,错误不堪,严重缺失。此外,兼职会计现象也普遍存在,到了月底,为了应付纳税申报和账务处理,会计工作从简,不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而是根据主观意愿进行成本结转。
2.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受到限制,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其业务较为简单,因此,在财务核算的要求上相对宽松,成本核算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中小企业是由原来的集体企业、国有企业转制而来,一些会计人员是原来企业的会计,虽然经验丰富,资历较深,熟悉业务,但是会计理念和会计知识的更新无法跟上时代的节拍,对新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处理方法不甚了解,沿用过去的综合成本结转法进行核算,忽视对原始资料的收集、记录、整理,再加上成本核算的随意性,造成成本核算数据的不真实;而新会计人员较为年轻,往往只有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不能将理论自如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在缺乏指导的情况下,无法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成本核算,直接导致成本核算数据严重失真。
3.利用混乱的成本核算达到偷税的目的。中小企业利用混乱的成本核算随意调节支出,达到少缴所得税的目的。近年来,一些中小企业不仅通过隐匿收入以达到偷税的目的,而且通过多列支出、虚增成本进行偷税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偷税数额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的中小企业甚至将隐匿收入的相应产品成本也在当期结转,严重违反了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混乱的成本核算为实现偷税之目的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4.税务机关缺乏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督促的有力措施。近年来,税务征管部门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税法宣传力度也在在不断加大。宣传的内容主要是税收法规、税收政策及税收实务,一般不涉及企业的账务处理,尤其是成本核算方面的内容更少,没有引起中小企业足够的重视。在税务部门日常审核和征税过程中,只是对中小企业是否存在多结转成本提出质疑,而然,通过中小企业自查来补缴税款,并未对中小企业混乱的成本核算提出过多的整改要求。在税务稽查时,对于成本核算确实混乱的,只是通过改变征收方式来核定其应缴纳的所得税,并按照有关规定加以处罚,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规范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对策
针对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普遍存在混乱的现行状况,必须引起税务机关足够的重视,应采取有力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理财水平,督促中小企业加强成本核算,客观反映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税收征管奠定良好的基础。
1.加大税法宣传力度。通过税法宣传,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纳税意识,牢固树立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和偷税违法的观念,使中小企业经营者、财务人员明白“不做假账”、“诚信纳税”的严肃性,认识到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打消浑水摸鱼、偷工减料、蒙蔽过关的念头,积极主动建立、健全成本核算规范机制,严格按照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加强成本核算。
2.加强成本核算考核。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税务机关要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对中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他们学习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熟悉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规章;利用税收通报会、咨询会、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定期为纳税人进行成本核算方面的指导,结合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情况的实际,要求中小企业逐步完善总账、明细账的设置,尽可能采用加权平均法核算当期的销售成本。
3.实行记账核算。对于一部分中小企业无法按规定进行成本核算,而又符合查账征收条件的,或经屡次督促整改仍未整改的,责令其通过会计事务所或记账公司实行记账。中小企业在日常核算时,按规定做好原始数据的记录、归纳和收集、整理,会计事务所或记账公司根据中小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依照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成本核算,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成本核算能力,逐步规范成本核算行为。
4.强化成本核算监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的会计制度、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税务机关备案。税收征管部门应结合日常纳税和评税工作,及时了解中小企业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财务核算,在核算过程中是否符合备案的要求,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中小企业限期改正,并按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在税务稽查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首先,提出稽查建议,编制调账分录;其次,延伸稽查服务,对中小企业进行必要的财务辅导,帮助中小企业加以改正,从而规范会计核算;再次,及时与征管部门加强联系与沟通,进行必要的衔接,双管齐下,督促中小企业整改到位。
总之,加强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十分重要,必须从源头上实施税收征纳的管理和控制。通过中小企业自身的努力和税务机关有力的监管,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混乱的状况将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改善,我国的税收征纳工作一定会取得明显成效。
参考文献:
[1]周 君:我国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现状及治理[J].科技咨询,2007,(04)
[2]关 键:搞活中小企业的十大对策[J].苏南科技开发,2000.(09)
中小企业是我国数量最大、最具创新活力的企业群体,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缓解就业问题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在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过程中税务风险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由于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发展时间短,企业内部管理控制机制建立往往不够完善,对于税务风险的防范和承受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大多中小企业通常在管理中不够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因而一旦税务风险触及税收法律,必将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因此,本文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以及税务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对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产生原因从内部控制角度进行分析,并为加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1税务风险管理的定义及现实意义
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相比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更为隐蔽。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在兼顾经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系统、有效的管理,避免或减少其遭受法律制裁、财务损失、声誉损害、承担不必要的税收负担和机会成本的管理过程。①近年来,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经济背景下,广大中小企业经营困难重重,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增大、利润空间缩小的现状,在这种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更是大为提高,中小企业只有通过税务风险管理才能减少税务风险,使企业损失最小化,保证生产经营环境的安全,促进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使中小企业经营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2基于内控视角的我国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现有研究认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形成原因既有税收立法制度不完善、税收相关政策多变、税收执法不够规范等外部原因,也有企业税务风险意识不强、缺乏税务方面的内部控制体系、纳税专业水平不够等内部原因,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企业内部税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将造成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根源分为如下三项。
2.1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缺乏税务风险意识
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能够意识到企业税务风险的存在,但相较于税务管理专家,甚至大企业的管理层,中小企业管理层普遍对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往往低估企业所存在的重大税务风险,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只有很少的中小企业管理层主张进行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而其他大部分管理者都是打算等到税务风险暴露时再通过关系人脉来解决,消极守法意识严重。因而中小企业管理层通常没有形成研究国家税收相关政策和企业税务风险的习惯,更无法在经营中对涉税事项处理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缺乏主动研究国家相关税收法规政策及防范税务风险的意识、动机和积极性。管理层对待税务风险的这种态度在管理中表现为对企业税务风险相对比较忽视,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不重视对企业各部门人员税务常识的普及,更不会将税负成本的高低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中,因而在不知不觉间企业的税务风险就形成了。
2.2税务相关认识存在误区
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既然企业税款是在财务部门核算时产生的,那么税务风险必然就来自财务部门,而忽视对其他业务部门的税务管理。而实际上企业的纳税义务产生在企业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中,而非产生于财务部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经营管理都对企业纳税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例如,企业生产是企业经营生产的核心环节,企业生产过程中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生质量方面往往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对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则很少有中小企业设置专门的管理制度,以至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只考虑生产成本、产品质量,而不考虑在生产过程中因不同生产工艺和材料构成对企业税负的影响,甚至出现为了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不惜以提高企业税负为代价,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税负。又如在企业签订各类合同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有意识聘请法律人士审核合同以规避法律风险,但很少有企业有意识在合同签订前请税务人士审核合同以规避税务风险,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认识到合同内容涉及的合同性质、交易价格和付款方式等因素都直接会对企业税负造成影响,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增大企业税务风 险。还有在企业对各部门、各环节的绩效考核中,往往没有对税务费用因素的考核,例如对销售部门大多只考核销售量,那么销售人员在开展营销活动时,往往只考虑这一行为对销售业绩的影响,而不关注该行为对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而实际上不同的营销模式和促销方式的选择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税负,不当的营销模式和促销方式的选择必然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中小企业在各经营管理环节中如果忽视了税务风险,必然直接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产生,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给企业带来惨痛的教训。
2.3中小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
大多中小企业因为成立时间短、规模小,普遍存在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大多存在财务管理混乱、责任不明确、财税不分家的问题。由于对税务管理专业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组织设计中通常没有设立专门的部门和岗位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只是以财务管理代替税务管理,而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通常素质较低、工作繁忙,认识不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而无法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合理评估生产、采购、销售和筹资等环节税务风险的大小,更谈不到分析、评价和管理。而事实上,税务管理要求较强的专业性和一定的经验累积,尤其是税务风险管理,只有专业的高素质人士投入相当的精力去识别、预测、评估、分析税务风险,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另外,大多数中小企业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双向沟通机制和完善的信息系统,因而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上下级和平级沟通都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法确保重要信息的正确传递和及时反馈,税务风险管理相关措施和政策难以落实,税务管理难度较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难以实现。
3加强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内部管理的建议
3.1建立包含税务风险管理文化的企业文化
首先要求中小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通常是企业老板)重视企业税务风险,认识到企业税务风险发生对企业的危害性,理解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对企业健康发展的意义。而在调查中也发现,经营时间较长的中小企业较经营时间较短的企业对税收风险的认识提高一些,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已经在税务问题上“吃过亏”,随着经营年限的增加,很多中小企业管理层已经通过经营实践认识到税务风险的危害性。只有管理层真正重视税务风险管理,才有可能在企业内部进行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营造良好的税务管理气氛,在制定企业经营目标时制定与企业相适应的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在企业日常经济管理中将税务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环节中,对涉税事项的处理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要实现这样的税务管理目标,首先就是要将企业税务管理目标传达到企业各个部门和各层级,使企业全体员工都要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实现该目标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工作中严格落实税务风险管理的制度和措施。加强对与涉税事项相关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培养其形成研究国家税收相关政策和企业税务风险的习惯,同时在管理中要将税负成本的高低纳入绩效考核的内容中,从制度上激励其在各项工作计划执行过程中,都要考虑对企业整体税负的影响。
3.2建立高效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
完善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明确企业治理结构各层面的税务风险管理责任。对于已经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型企业,在组织设计中就要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和岗位,赋予对应的权限和职责,负责整合管理企业的税务风险,落实各项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统筹管理各个业务部门的生产经营的涉税事宜,尤其对于合同签订过程、生产营销过程、筹资投资过程等重要的生产经营环节要特别注意防范税务风险。对于小型企业和新办企业,因企业规模较小,业务较为单一,企业涉税相关事宜较少,没必要设立专门的部门岗位进行税务风险管理,更适宜外聘税务人员担任企业税务顾问,对企业各项业务进行专项的税务风险评估并随时提供税务咨询帮助。
3.3构建中小企业信息沟通机制
为顺利开展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各中小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在经营中建立起迅捷高效的信息管理与沟通制度,构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沟通制度。首先,建立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信息沟通制度,对企业相关的税务风险管理信息沟通内容、方式、负责部门及人员、沟通流程等都要做出明确的制度规定,并依规定认真落实执行。其次,在企业内部设立内部信息反馈系统,各部门凡是在日常工作中涉及与购进、耗用、损失、销售及库存的有关日常生产经营情况,都要定时进行信息反馈,尤其与企业资产负债、重大计划和决策等相关的税务风险信息要按规定进行反馈。同时设立外部信息获取系统,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部门在开展业务时,要经常与客户、供应商、税务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及时获取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并按规定反馈。通过对内外涉税信息的及时收集掌握,才能使企业在分析内部的生产经营活动时及时发现并应对税务风险,并能使企业最大限度地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税收政策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有效防范税务风险的产生。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内部产生税务风险的原因很多,各企业只有针对自身特点,认真分析税务风险的特性及产生的根源,才能探索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的、切实可行的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和风险应对措施,从根源上对税务风险进行控制与管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安全,推动企业稳健发展,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2.
金税工程是全国范围的税收管理系统,它是一套将全国税务机关网络联网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企业增值税纳税状况进行严密监管的体系。随着金税工程的不断推广,中小企业的税务情况也日趋规范化,但中小企业在税务规范过程中面临的税务风险使得有些中小企业出现信用危机甚至经营危机。本文旨在分析金税工程对中小企业纳税的影响,并提出在金税工程下的中小企业纳税管理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降低风险、化解危机。
一、金税工程对中小企业纳税的影响
1、金税工程规范中小企业税务流程
(1)规范企业税务登记流程。在金税工程中的税务登记环节,企业登录系统填写单位的相应信息,系统受理此业务,后台对企业信息进行管理(归档、分类)并进行审核。企业填写的内容需要严格按照系统的要求,按照系统提示一步步操作,有未录入项则不允许提交服务器。这样的登记流程使得税务机关收集的企业信息相对全面,建立的企业档案相对客观。(2)规范企业纳税申报流程。在报税环节,系统能够对企业业务进行动态跟踪,联查该企业供应商与客户业务,从中发现是否存在虚开或违规开具发票的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规范业务流程与纳税流程,防止税务风险的产生。实施金税工程前,有的企业为规避全员明细申报,选择到税务机关大厅申报,实现个人所得税一笔集中申报。金税工程下,企业均需提供全员明细申报记录,使得企业的代扣行为必须真实合法,规范了企业个人所得税的申报流程。(3)规范企业税收征管流程。实施金税工程前,由于中小企业特殊情况较多,税务机关在处理中小企业涉税业务时,选择空间和行政余地相对较大。金税工程将税收各规定自动在系统中执行,系统自动拦截不合法行为禁止后续操作,筛选有异议行为由人工再审确定。例如当系统发现企业存在纳税异常行为时,需要企业对异常情况进行说明,如果理由陈述不充分或虚假,系统自动将该企业认定为税务检查或稽查的重点企业,日后将面临更加严格的税收审查。可见,系统的严格管理实现了企业税收征管流程更加规范。
2、金税工程提升中小企业纳税效率
在金税工程之前,中小企业需要在国税、地税多部门网站办理业务,有的业务还必须到税务局的业务大厅上门办理,容易出现漏报、处理延迟等问题。金税工程下企业只需登录金税界面就可以完成一系列报税、开票、发票信息辨伪查询等税务事项,并且系统将涉税事项办理前置,如税种认定等业务,由后台的管理服务前置到纳税服务大厅的办理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涉税事项办理,避免了纳税人到多处办税的麻烦,提升了中小企业办税效率。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普遍存在用工紧张的问题,往往一人包揽企业多种工作,金税工程将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到该系统,大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节省了企业人力。如系统在发票票种核定时,会自动弹出行政许可界面,要求进行相关的查询审定工作,使税务机关的工作更加流程化,企业享受的税务服务更加高效。不仅如此,金税系统提供了双向交流服务,方便纳税企业咨询交流,使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各方面的税务问题。
3、金税工程对规范的中小企业带来市场机遇
中小企业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是众所周知的,是因为中小企业进入壁垒较低。就苏州而言每年中小企业数量都会比上年增加10%~15%,存在很大的竞争与生存压力。在金税工程之前,很多企业存在偷、逃、骗税的侥幸心理,编造虚假合同,虚开增值税发票,反而是一些纳税流程规范的企业举步维艰,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在金税工程下,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至少5年前的违规税务行为,对违规企业采取处罚与信用等级降低或进入信用黑名单等处理。信用等级降低或进入信用黑名单的企业,势必对后期业务产生极端不利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规范纳税流程的企业来说是机遇,使中小企业纳税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合规的企业时刻关注税务动态及要求,按照税务要求办理涉税事项,不合规的企业由于没有生存出路,也将慢慢转变为合规。
二、中小企业在金税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认知不足
(1)对税收政策认知不足。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委托记账公司代为记账与报税,企业管理者对税收制度不了解,因此本单位未能结合国家政策开展工作。有些中小企业虽然聘请了财务人员,但由于企业规模较小,聘请的财务人员业务能力有限,未能实时关注国家税收变化,对工作的态度仅仅是完成本职工作,对税务的前瞻性管理还存在较大差距。(2)对金税工程缺乏了解。多数中小企业和记账公司的会计,对于金税工程的了解仅仅停留在改变了以往报税界面与税收监管力度增强的认知中,没有意识到金税工程能够为企业带来哪些影响,还是按照以往的操作流程进行税务处理。企业对金税工程缺乏系统的了解,容易出现企业与税务系统信息不对称,存在被列入税务部门重点问题企业的税务风险。
2、税务风险意识不强
(1)进项税发票无法抵扣。在金税工程下,企业进项税发票认证成功后还存在极大的风险,因为只有公司取得进项税发票的供应商交税了才能批准本公司抵扣成功。有些中小企业没有严格的发票管理制度,员工购买了发票拿到企业报销,可能存在进项税发票无法抵扣的风险。(2)预警税负。预警税负是指企业如果纳税数额低于该行业的平均税负,税务机关会对该企业严格稽查。企业财务人员应该了解该行业预警税负,当出现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时,企业需要通过关联交易自查,寻找原因以备税务部门询问,如果税负过低的原因是由于企业业务无合理或者其他不合规事项造成的,需要立刻改正,以免造成违法甚至刑事风险。(3)零申报。有些中小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办税人员为了简化申报流程,即使有收入也采用了零申报,这种申报属于违规申报。超过六期的零申报,金税系统会将该企业纳入异常名录监管,两年以上零申报企业会被锁定,将面临工商总局和税务总局的联合提醒并承担不利后果。
三、中小企业金税工程下纳税管理举措
1、针对企业内部的相关管理举措
涉税风险,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为未能正确遵守税收法律法规,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受到损失的可能性。中小企业从设立开始,就涉及到税务登记,在其续存期间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涉及纳税问题。根据研究的需要,我们对乐山及周边的中小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由于涉税信息属于较为敏感的问题,为了获取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仅选取了20家中小企业作为样本,采用问卷与访谈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调查的面较小,但调查的信度很高,一共回收有效问卷39份。样本涉及机械加工、建材、食品加工、建筑、化工、运输、餐饮、纺织、旅店、服务等多个行业;调查主要针对中小企业业主、财务负责人、办税员等与涉税相关的人员。
二、中小企业涉税现状
(一)涉税认知
1.对税收制度、相关法规的了解情况。仅10.26%的受访者非常了解法规,基本不了解的比例为43.59%,即46.15%的相关人员知道要纳税,但对法规不了解。
2.高达56.4%的受访者没有有关税收课程的学习经历,在近三个月中53.85%的受访者从未关注过税收政策的变化;不到两成的受访者能够经常关注税收政策。结合访谈,多数受访者认为“现官不如现管”,主管税务机关或征管人员似乎比税收法规更为重要。
(二)涉税风险态度
1.“税收规避不损害任何人的利益,只和政府有关,因而不是什么严重的不良行为。”87.18%的受访者完全同意此观点,另有7.69%的受访者基本同意,不同意的仅占2.56%。
2.“如果税务人员没有询问,纳税人没有必要自愿向其提供税务违法信息。”完全同意些观点的占94.87%。“应该向政府报告任何人的税收不法行为,即使是自己家人也应如此。”97.44%的受访者完全不同意些观点。
3.“对虚增成本等税收违法行为仅罚款就可以了,而不应判刑坐牢。”仅2.56%的受访者基本不同意此观点,相对而言完全同意的占到了92.31%。“处理税务事务,只要不被抓到就可以了。”82.05%的受访者完全同意此观点,15.38%的受访基本同意些观点,仅2.56%的受访者不同意此观点。
4.问卷针对依法纳税可能的缘由进行了调查:“依法纳税是因为税务机关经常进行税务检查”,完全同意的为74.36%,基本不同意的为12.82%;“因为我知道我会被税务机关检查”完全同意的占74.36%;“因为逃税的处罚很严重”完全同意的占69.23%,基本同意的占30.77%;“是因为不知道如何才能逃税而又不引人注意”完全同意的占66.67%,基本同意的占33.33%;
5.“您愿意纳税吗?”7.69%的受访者表示一般;30.77%的受访者比较不愿意纳税;很不愿意纳税的高达61.54%。
6.“您觉得按税收法规规范进行会计核算会导致企业缴纳更多的税款吗?”69.23%的受访者完全同意此观点,余下受访者基本同意此观点,没有人认为规范的会计会给企业带来好处。相比较规范纳税而言,69.23%的受访者完全同意“与税务机关征管人员‘搞好关系’更重要”,余下30.77%的受访者基本同意此观点。
(三)涉税理论与实践
1.涉税理论知识是相关人员涉税行为实践的基础。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占受访者的41.03%,其中具有会计师资格的比例为18.75%。经常参加有关税收知识或法规等业务培训的受访者仅占7.69%,偶尔参加培训的占33.33%,高达58.97%受访者从未有过相关培训。
2.受访者所处管理层的地位决定其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涉税行为和涉税风险。针对业主的调查显示:70%的中小企业聘请有自己的专职会计人员,20%的企业聘请兼职会计,10%委托记账公司进行会计核算和税务事项处理;在方式的选择上80%的业主考虑的首要理由是找自己“放心”的人来进行会计与税务处理,55%的业主认为专业水平非常重要;对现有涉税事项办理满意度调查显示,30%的业主不满意,基本满意的占50%。
3.针对财务人员的调查显示:近七成财务人员有过财会类的学习背景,超过八成的财务人员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其中专业工作经历5年以上的占81.25%。
(四)企业税负现状
受访者对当前企业税负的感受既基于其切身实践,更影响到中小企业持续经营期间的纳税行为。相关调查的统计如下:
1.对当前企业的生存现状调查显示:23.08%的受访者持悲观情绪,38.46%的人表示企业面临很大的压力,仅17.9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经济下午压力对企业影响不大。
2.面对现有的税负水平,53.85%的受访者不满意,觉得企业税负水平过高;17.95%的受访者表示无法确定现有税负水平的高低,理由是对其他企业不了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我国税收法制等原因,我国的中小企业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好这些税收优惠,在实际纳税过程中,却经常采取偷逃税的方式。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运用税收优惠政策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空前发展,总体数量显著增加,获利能力明显增强。调查表明,从2001年到2004年,中小企业的各项指标均实现了大跨度提高。其中,新增企业10万余家,增长了61.05%;总资产规模也上升近六成,而工业增长值,产品销售收入及利税总额均翻了一番。总小企业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中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由于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中小企业并没能获得足够的税收优惠。
根据笔者从成都市武侯区国税局获得的数据显示:成都市武侯区共有中小型开户企业三万多家,占该区开户企业总数的80%。该区的三万多户中小企业2000年至2007年共申请税收优惠397条。2006年至2007年有120家企业申请税收优惠,新增或仍在享受税收优惠的项目168条。从成都市武侯区内企业申请税收优惠的情况来看,该区内的中小企业申请税收优惠的比率较低。按全区三万户中小企业计算,全区申请税收优惠企业的比率为0.4%。,其中生产性外商投资申请的税收优惠57条,申请避孕药品、废旧物资回收、农业生产资料、饲料生产的低税率优惠分别为14、5、34、10条,申请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共12条。
通过以上对我国中小企业各种税收负担及申请税收优惠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申请税收优惠的数量较低,不能有效地利用好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
二、我国中小企业不能有效地利用好税收优惠政策的原因分析
1、我国的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差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一般都处在企业发展的初期,规模较小,财务制度不健全或不规范,给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瓶颈,使得企业不能有效的利用好税收优惠。不少中小企业会计账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设置账外账,弄虚作假,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等假象。
有些企业还没有规范的帐务体系,不能每月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向税务机关提供有效的财务数据申报纳税,而只能由税务机关根据企业的销售收入等数据估定企业应纳税额。有些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聘请财务人员建立账本,只能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承担较重的税负,更无从谈及申请税收优惠。
2、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无法完全掌握国家的税收政策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参与博弈的各方中间某些方拥有的信息,其他方并不拥有。税收信息不对称,就是指税务机关掌握的经济税源信息和纳税人自身所掌握的经济税源信息存在差异。企业无法完全地了解国家的相关税收信息、优惠政策,增加了企业申请税收优惠的成本。
税务机关和纳税人都是具有自身利益的相对独立行为主体,有着各自具体的行为目标。企业作为被征税主体,一般不会对我国复杂的税收法规作全面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人力资源的有限对税收法规地掌握相对较差。税务机关对于税收法规具有较强的掌握和了解,企业和税务机关对于税法和税收优惠的掌握程度上就形成了信息不对称。因此就需要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税收法规的全面培训并且向企业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但税务机关作为自利主体,可以采取行政不作为行为,不向企业提供有关税收优惠信息的服务,使得企业始终不能有效掌握这些税收优惠,从而不能有效地行使这些税收优惠。
3、我国目前的税收法律体系不规范
我国是一个缺少法制传统的国家,习惯上把“皇粮国税”视为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纳税人权利保护的相关法律。在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中,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操作上都没有充分满足纳税人保护自身权利的需要。《宪法》中也没有规定纳税人的权利,没有专门的纳税人权利保护法案和宣言。
税收母法的缺位。我国税收法律多是国家税务总局以税收法规的形式颁布的,而没有一本系统的税收基本法。立法基本由非立法机关国家税务总局执行,就造成了税务机关自己制定的税法自己执行。
由于在税收立法行政行为上的问题,导致我国纳税人不能正常享受税收权利。一方面,国家法律没有为纳税人提供获取纳税利益的法律基础;另一方面,我国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缺乏获得正常纳税权利的意识,不能有效地申请并享受税收优惠。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1-0094-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已经普及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企业纳税人都有减轻税负的动机,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比较好的产出,这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主要出发点。本文主要就中小企业的税务筹划进行了分析,对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目标以及优化中小企业税收筹划的方法给予了分析,以期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税收筹划水平。
1 税务筹划的概念
税务筹划又被称作是纳税筹划,其本质是纳税人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法律范围内,通过对理财活动、经营活动的事先活动与安排以达到减少纳税额度的目的,是通过纳税合理规避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的一种经济行为。税务筹划的主要特点是它是一项事前行为,具有一定的预见性、长期性以及合法性等特点。
税务筹划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资本的本质所必需的。税务是企业日常的一种支出行为,作为企业肯定希望越少越好,减轻企业的税务是企业最为直接的税务筹划动力。
2 中小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现状分析
随着税务筹划在很多大型跨国公司企业的普遍使用,已经使得国内很多中小企业对于税务筹划越来越重视。但在进行税务筹划过程中,也要树立起风险意识,从而避免出现偷税漏税,难以实现税务筹划的问题。税务筹划在西方已有很长的历史,而在中国很多中小企业却才刚开始进行税务筹划方面的尝试。
减轻税务负担是中小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主要目标。企业作为纳税人,最大化的减少纳税额度,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是其永恒的目标。中小企业需要自我发展,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取经济利益,从而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要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一方面靠收入扩大,而另一方面则靠的是成本降低。税务成本可以看做是企业的一项开支,企业减轻税务有利于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3 我国中小企业税务筹划的常用方法
3.1 事前税务筹划
企业税务筹划的事前筹划是在进行投资新项目或者是企业成立之初所进行的税务筹划。进行事前筹划侧重对税务的预见性,主要需要了解企业的成产经营的情况、资金的构成以及企业产品和人员情况,当然最重要是要了解企业可能享受到的一些税务优惠以及企业可能涉及的一些税种。如对于印花税的筹划,很多企业认为印花税的金额小,对印花税不够重视。印花税是按照基本公积和实收资本的额度来进行收取的。所以企业在注册其公司的时候,只要可以达到公司法规定的最低额度就达到了筹划的目的,既可以减少印花税的税额,还可以降低负有限责任的风险。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面,一般企业会尽可能的采取加速折旧法。这样可以使企业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尽快收回,从而降低资产投资的风险;在进行增值税筹划的时候,进行税额的入账时间和数额直接影响到了当期的纳税额。这就要求企业在支付货款的时候尽早取得进项税发票。以便使得进项税额可以足额扣除。对于有进出口权的企业应该尽力扩大出口的销售额,出口的部分有可能享受“免抵退”或者零税率的国家政策,可以增加企业的税后收益。在进行企业员工的个人所得税筹划时,企业应该将员工的工资与奖金进行各个月份的平均发放,以避免出现超过额定限额而增加不必要的税额。
3.2 事中税务筹划
事中的税务筹划发生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经营方面也会发生各种调整,此时同样涉及税务筹划,此时的税务筹划主要是对事前的税务筹划进行补救性措施以减少税负,此时需重点注意成本的筹划,在会计计算方法上,对于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的与不能享受税务优惠的产品区别开,不能混合进行销售成本计算。对外投资方面,如果不需要控股的,要考虑投资的比率。低于20%的可采用成本法,成本法不需要按期调整,所以可以递延纳税。
4 中小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对税务筹划不够重视,对税务筹划以及税务筹划的作用认识不足,这为中小企业进行筹划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另一方面,国家税务政策的变化也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风险之一,由于税务筹划主要发生在事前,中途如遇国家税务政策的调整,很容易使原先合法的税务措施变得违法。另外企业对自身税务筹划的目的不够明确也是导致企业税务筹划产生风险的重要方面。
5 改进中小企业税务筹划的对策分析
5.1 正确认识中小企业税务筹划的目标
税务筹划的目标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而追求税后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和企业财务目标。作为中小企业,税务筹划的目标是减少税务,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中小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起来风险意识。认真分析各种风险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从而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避免陷入偷税漏税,触犯国家法律,达到实现中小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最终目标。
5.2 选择有效的税务筹划方法
税务筹划是在税法允许的范畴之内,以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作为目标。那么中小企业首先要做的就是要选选择低税负的方案。一般选择低税负的方案可以选择税基最小、适用税率最小以及减税最大化等内容。另外可以进行投资地区的选择,不同地区的税率政策会有所不同,企业在进行对外投资的时候,需要考虑适合投资区域的税务政策的内容。最后,在税法所允许的范畴内,应该选择递延纳税,从而有利于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递延纳税一般包含申请延缓纳税以及递延税基两个方面。另外在会计准则的范畴内实现低税负的最优方案,如选择在费用的分摊方法以及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等方面做出最优选择。
5.3 注重筹划人才的培养建设
企业税务筹划是一项高层次的系统工程和理财活动,这就要求税务筹划人员不仅仅要具备会计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具备金融、投资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中小企业由于受制于规模等方面的限制,人才队伍不够健全,很多工作不能独立完成,这种情况下,可以请税务筹划的专家来进行企业的税务筹划,以此来提高企业税务筹划的规范性与合理性。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加强企业会计人员培养,从而提升自己筹划队伍的建设水平。
5.4 优化企业税务筹划的环境
中小企业应该正确树立依法纳税的理念,这个是进行税务筹划的先决条件。同时要依法进行财会会计凭证,账册报表的设立,这是企业进行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因此中小企业首先要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为进行税务筹划打下牢靠的基础环境。另外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的过程中,要注意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以保证企业税务筹划目标能够实现。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只有充分的考虑到了税务筹划的成本,这一项税务筹划的方案才是合理和可接受的,只有当税务筹划的成本低于所得的收益的时候,这项税务筹划的方案才是可以被接受的。一项成功的税务筹划方案必然是多种方法合理优化的结果,其选择的标准是在企业税负相对小的情况下,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6 结 论
总之,税务筹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极广,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门领域。税务筹划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繁荣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理应引起企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希望广大企业在正确引导、正确使用这项经济手段的过程中,更加合理地减少税负,避免风险,使企业更好地赢利。
参考文献:
[1]靳丽萍.税务筹划在科技型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财税,2009(12).
一、引言
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看,中小企业发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中小企业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经济滕飞的动力。我国中小企业结构复杂、种类繁多,与大型企业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以其巨大的活力带动经济的增长,以灵活多变的经营模式促进经济协作一体化,最终达到降低风险,节约成本,增加利润的目标。二、促进市场繁荣,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利用多变的经营方式,低廉的组织成本,灵活的进退选择等,快速适应市场变化,调整资金使用方向。这样有利于市场主体的多样性,充分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三、我国中小企业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作用显著,我国中小企业从业人员约占全国从业人员70%以上。我国人口基数大,就业压力较重,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降低政府安置就业的压力,转移大部分富余劳动力,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所以,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
二、中小企业生存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以非国有企业为主体,数量多,分布在各个区域,涉及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据统计,2011年我国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中小企业31.6万家,其占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7.2%,而且,所属行业遍布全国39类行业,分布在全国31个地区。2011年度,中小企业完成价值49.3万亿元的工业总产值,占据规模以上企业完成总产值的58.4%。中小企业除了数量占有优势,在各个行业比重中也占有绝对优势。中小企业除在石油、烟草制品业及天然气开采业等多占比重低于82%外,在其他37个行业中比重均高于90%。近年来,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伴随改革深化,中小企业自身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很多问题难以解决,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技术含量低,基础薄弱,人才短缺,生存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
1)资金短缺,融资困难。中小企业因其自身特点,资金规模普遍偏小,资金短缺一直伴随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管理水平较低,信用等级不高,担保抵押无保障等原因,使之在直接融资市场和间接融资市场上,筹集资金都很困难。
2)技术含量低。国外的中小企业中,以高新技术为代表的中小企业发展迅猛,比如美国的硅谷。虽然其产业规模不大,从业人员不多,但较高的技术含量快速地占领了市场。在中国,中小企业多为传统产业,大多集中在东南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数不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其技术含量较低,缺乏自主研发,技术装备率不高。
3)内部管理机制落后,人才短缺。我国的中小企业,据统计数据,破产的主要原因是管理问题。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多为家族管理。这种模式,在中小企业创立初期,利用其较强的凝聚力,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当中小企业逐渐壮大,进入发展时期,家族模式便成为了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三、完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们重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确保中小企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坚持完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基本原则
1)公平原则。税收政策的立足点,是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实行积极的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区域发展均不平衡,我国工业化水平不高,市场体制并不健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易受排挤,发展困难。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倾斜是必要的,但是政府要兼顾公平掌握尺度,遵从市场机制原则。
2)针对性原则。税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对象的选择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普遍无条件的选择。税收优惠政策旨在引导中小企业生产向“小而专、精而优”的方向发展,对盲目投资建设、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中小企业不予支持。针对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高新技术等类型的中小企业给予大力政策支持,对于环境污染大、低水平重复建设的中小企业不予支持。政策的制定,有针对性的对中小企业的行为动机、战略选择、利益取向做出影响,实现中小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3)政策性原则。税收政策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它与其他政策体系相辅相成,从而形成完整的宏观政策体系。税收政策的制定,需要符合当前经济大形势的总体要求,也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税收政策能够更好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就应该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政策与地方区域政策的基础上,税收政策与宏观政策相符,进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2.建立健全税收政策体系。发达国家通常都设有专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制度,针对性和严谨性都较强。我国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举足轻重,但目前我国并没有一部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税收政策的法律。对相关政策没有立法,这样在制定或实施中小企业相关政策时没有相关参照,导致政策不够稳定与规范,中小企业的切实利益无法保障。参照发达国家经验,依据经济发展状况,制定针对不同类型、行业中小企业的法律政策,完善标准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完善中小企业税收扶持体系,为中小企业投融资、科技创新等进行相关税收优惠。优化税收服务体系,定期对中小企业进行税务宣传辅导,提供中小企业税务咨询工作,使中小企业快速了解税收政策,适应税收操作流程。
3.完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完善增值税政策:扩大优惠范围,降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推进增值税扩围改革;提高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放宽小规模纳税人的开票限制。完善企业所得税政策: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增大税收优惠力度,税收手段多样化。完善营业税政策:扩大营业税免税范围;针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减免税收。
4.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纳税指导与服务。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发展初期,对税收征管的流程与环节不甚了解,税务机关相应的做以辅导,有利于中小企业纳税工作的开展。另外,近几年我国政府制定多项中小企业优惠政策,但由于中小企业相对接受信息闭塞,需要税务部分大力的宣传和讲解,使国家的优惠政策能够彻底贯彻落实在中小企业。加强税务部门对中小企业的监督工作。税务部门依法征收中小企业相关税费,但也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督和引导。中小企业由于发展缓慢,大多财务制度不健全,定期审查缴纳税额,避免中小企业多缴重复缴纳税额。(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成龙.完善税收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J].税务研究,2011(6):21―24.
[2]辜胜祖,杨威,李洪斌.后危机时期中小企业的财税扶持政策[J].税务研究,2010(6):3―5.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8-0261-02
一、前言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非常迅猛,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促进就业、科技创新方面,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总数己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上缴的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以上,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另外,全国约有65%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已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关注与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变得刻不容缓。但目前,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存在着税负过重问题,实际税负高于名义税负。原因是目前我国企业税收征收征管制度还存着一定的缺陷,中小企业享受不到增值税抵扣或税收优惠政策,“税”在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中占据比较大的比重,如果中小企业不注重节税,90%的中小企业无法生存。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如何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合理地安排企业的经营达到合理的节税,争取利润的最大化,受到中小企业的极大关注。
二、中小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
不同行业面对的税种不一样,采取的避税方式也不一样,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生产型企业、商业企业、进出口企业和服务企业等。下面就根据每个行业的特点来详细分析各自存在的税务风险。
2.1 生产型企业
生产型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主要涉及增值税和所得税。
首先关于增值税,其公式为: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一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即企业当期申报的销项税额减去当期进项税额。其中,销售收入是企业可掌控的,进项税额是企业采购原材料时取得的进项发票,因生产型企业是将多项原材料组织生产,制造成新的产品出售,故其增值部分相对较复杂。企业想要少缴纳增值税,一般从销售额和进项税额做文章。关于销售额,报税销售额控制到越少,企业所需承担的增值税越少,除非出于特殊目的如上市或骗取出口退税外,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能少报税尽量少报税。关于进项税额,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越多,意味着增值部分越少,企业所需承担的增值税越少。而进项税额系供应商的销项税额,对于供应商而言,其愿意用优惠价格换取不开或少开增值税发票,能不开增值税发票最好,故实际中一般民营中小企业,其不愿意报税的大部分原因是其较难取得增值税进项发票,因此一些有技术优势企业因增值空间较大而又不愿意承担较高增值税税负的企业会找第三方代开发票,若其第三方是虚开发票的公司,则其发票无法通过税务局认证,反而得不偿失。
所得税方面企业若能将报税收入降低,基本能实现将盈利状态调整为亏损或微利,则可不缴或少缴纳所得税。
故生产型企业一般会存在漏报收入、代开发票的税务风险,此类情况属于高风险的税务风险。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是无法造假的,销售规模与场地面积和员工人数正相关关系,税务机关有相应的行业比对数据,较容易通过现场大概了解企业的销售规模。另购买进项发票较容易出现买到虚假发票,这样不仅要全额补税,还面临巨额罚款,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基本无法承担。
2.2 商业企业
商业企业,指的是从事货物批发或零售的企业,业务相对简单,只是商品的买和卖的过程。其涉及到的主要也是增值税和所得税,部分因商品性质或涉及到消费税。
商业企业一般有比较明显的特征,即“傍大款”,或者作为较知名产品的商,或者给大型商超供应各类产品。在此情况下,绝大多数增值税销项票和进项票是不匹配的。若其上游为知名品牌企业,则其进项票是充足的,其客户要求全开票的几率较小,则其较容易少报税,但主管税务部门较容易通过其进项票来反推其销售规模。若其下游为大型商超,则收入基本要足额开票,而其供应商会以让利的形式不开具增值税发票,此类企业销项较难匹配,意味着其要承担较高比例的增值税税负,企业会考虑从其他途径来匹配进项票,或采取其他方式来增加销售中的现金交易。
商业企业一般利润空间较低,且本身销售中会存在较多的现金交易,故所得税方面相对较好调配。
2.3 进出口企业
以深圳为例,深圳属于外向型经济,2013年外贸进出口、出口和进口规模分别达到5373.59亿美元、3057.18亿美元和2316.41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进出口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中小企业或多或少会有进出口业务,进出口涉及到免税和出口退税,毗邻自由贸易港香港,进出口企业涉及到的税务风险程度更高。
许多核心产品主要依赖于进口,深圳许多中小企业会通过在香港设公司采购,然后通过其他非正常渠道回到深圳组织生产。许多出口企业会通过关联企业来避税或者骗税,公司实际控制人在香港设立公司,以香港公司名义接单。若出口产品无退税或退税率低,则与香港公司以较低价格报关出口,超出出口单价部分滞留在香港,再以地下钱庄等方式回流到内地企业,内地企业报税销售收入远低于实际销售收入,进而实现少缴纳增值税和所得税;若出口产品退税率较高,则与香港公司以较高价格报关出口,来获取较高的出口退税。
2.4 服务型企业
服务型企业主要集中在物流企业,故本文服务型企业中的税务风险主要针对物流企业来阐述。物流企业主要从事服务和运输、仓储等业务,同时涉及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广东省从2012年11月开始推行“营改增”,物流行业已由原来的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物流企业因实际经营中涉及到的如司机工资、过路费和油费等现金支出较多,同时此次营改增未将占其运营成本三成左右的过路费纳入可抵扣项,则其更有少报收入以少缴税的驱动。该类企业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营业税、增值税和所得税三方面。部分未改增值税的业务收入仍要缴纳营业税,而营业税是基于营业额来征收的,增值税和所得税则存在和生产类企业一样的税务风险,结果就是少报收入,少报税。
三、中小企业存在税务风险原因分析
3.1 企业税负过重
对于中国宏观税务的度量有以下几个口径:一是预算内税收占GDP的比重,2012年中国预算内税收收入超过1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19.3%;二是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2012年财政收入接近1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23.1%;三是政府总收入占GDP的比重,2012年政府总收入为14.5万亿元,约占GDP的28%。虽然整体宏观税负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并不算高,但和与地域和人均GDP相近的国家比较,中国的宏观税负水平则明显偏高。如此之高的税负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不能承受之重。
3.2 缺乏正确的纳税意识
目前一些中小企业,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对税法不了解,主观隐瞒收入,同时对财务人员不重视或不信任,也不愿意借助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进行优化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使得对税务管理的工作水平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导致较多税务问题,这种情况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3.3 不规范的市场环境
单个企业不可能独立开展业务,必然会和供应商、客户上下游企业之间发生业务往来,形成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市场环境中的涉税事项是否规范会直接影响到企业风险的大小,虚开发票、不开发票和代开发票,这些不规范的发票行为会直接助长并连带其他企业的税务风险。四、如何有效防范税务风险
4.1 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
目前某些地方政府仍采取放水养鱼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纳税情况,税务主管部门基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于企业而言,可能不了解税务风险的严重性。税务风险是因企业的涉税行为未能正确有效的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如果已存在的税务风险不能减少或消除,企业的税务的风险意识得不到发展,企业的发展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故企业只有做未来的发展规划,合理避税,树立牢固的税务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才能不断提升公司的对外形象,保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4.2 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水平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整体偏弱,很多企业甚至无专职的财务人员和税务专员,对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工作完全不重视。对于此类情况,建议从企业基本制度规范着手,建立健全财务会计核算机制,设立专门的税务专员,正确计算、申报和缴纳税款,加强与税务专管员的沟通和协调,主动学习和及时了解税务相关知识和国家税收政策动向,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提升财务管理和税务筹划水平,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4.3 利用优惠政策来降低企业的税负
当前国家和地方政府均出台了很多扶持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以免税、财政资助、补贴等各种方式体现,但各种补贴在申请资料中均注明需要企业提供近两年及最近一期的财务报表和过去两年的纳税证明,企业能否申请到补贴均与企业的纳税情况息息相关。而现实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的宣传力度有限,中小企业对政府政策不太关心,存在着认为拿政府补贴政策既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毫无结果的认识误区。因此我们可通过积极向企业宣传政府的扶持政策,让企业尽可能照章纳税,然后通过获得政府补贴来减低税负以减少税务风险。
4.3.1 免税和减税政策
一些发达地区新设高新技术企业有“两免三减”税收优惠政策,而本身是高新技术企业还是执行15%的所得税税率。因此建议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企业重视产品和技术研发,积极申请为高新技术企业。
另外,双软件企业享受增值税超过3%即征即退优惠政策,主营产品中包含软件的企业可申请为双软件企业或者新成立@双软件企业,将软件产品和硬件产品分开销售,并独立报税,则可实现增值税的节税。
出口型企业则可详细了解国家的出口退税政策,出口型企业出口产品绝大多数属于政府鼓励出口产品,如许多电子产品能享受17%退税率,企业可通过熟悉免抵退税政策和流程来实现已承担增值税的全额退还。
4.3.2 财政资助政策
2012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2012年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从财政资金引导、落实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和税费减免、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强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帮扶中小微企业,其中涉及税收优惠和税收减免的内容有24项,主要包括:对符合相关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小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转让所得,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多管齐下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
2013年1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和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对减免征税的又提出一些新的优惠政策。包括自2013年8月1日起,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增值税;对营业税纳税人中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企业或非企业性单位,暂免征收营业税。对从事蔬菜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蔬菜免征增值税;对从事农产品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部分鲜活肉蛋产品免征增值税等。
六、结束语
盈利是企业经营的目标,纳税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企业的发展壮大,盈利创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税务风险。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认识当前客观环境中存在的税务风险,以此针对性的防范风险,强化内部经营管理,提升财税管理水平,关注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政策动向,利用专业知识和政策指引依法合理避税,才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之道。
参考文献:
[1]鞠岗.基于民营中小企业税负情况的调研[J].税收与税务,2012(2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