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15:44:1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职校专业建设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一)建设阶段注意的问题
1.平台建设包括软件和硬件两大块,资金投入很大,因此对于平台系统开发商提供给校方的实验室建设方案和实习平台模块,校方要根据自己开设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实验室现有规模,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明确的要求,以便于平台系统的二次开发。这样一方面可以使软件开发商的平台系统所面对的对象更符合本院教学实际,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实验资源,免得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对于其平台所提供的实验数据要求要符合学校所在经济区域的特点,否则在运行当中达不到最好的仿真模拟效果。
2.开发方完成平台调试安装之后,对于系统的维护使用,教学应用及授课流程,要有专业人员为校方提供全面的人员培训。可以采用上公开课的方式,使得校方实验室管理人员了解硬件设备的配置要件,服务器的部署规律,网络环境的搭建原则,以方便日常的管理与维护。并向教师示范教学应用的详细流程,使得校方相关专业的授课老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平台资源达到最好地实践教学效果。
3.平台的开发方要有实力保证高质量的售后服务,包括通讯热线和网络远程技术支持与现场服务相结合。要求其对平台系统能够提供版本升级,提供的备用数据库应该可以即时更新,而且应该采用开放的系统模式使得授课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由调整相关数据。
(二)运行阶段注意的问题
1.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高职院校在跨专业综合实习实训平台的建设中必然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人的因素占主导地位。长期以来,由于大的社会环境的原因,一方面企业出于对自己商业秘密的保护和对其正常经营秩序的考虑,往往对接收人员培训并不积极,就算勉强接收下来也往往视作负担,导致接受培训人员大多只能在企业的服务性事务方面消磨宝贵的实习机会。另一方面高职院校也拿不出大量的办学资金用于人员下企业顶岗实习。不仅是学生找实习单位不容易,教师的顶岗实习机会也很有限,高职院校“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还一直在打造之中,并没有完全实现。此平台的建设使用,也能使教师队伍得到锻炼。所以院校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鼓励老师下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运作模式,然后回过头来再积极参与平台实训课程的内容开发。院校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组织相关专业的指导老师认真参加平台软件使用的培训,让整个系统的各个模块都能充分运作起来。老师们要自觉转换自身角色,由教学主导者变成实践指导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综合实训平台的实践和学生产生良性互动,教学相长,使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也不断得以提升。在指导和监督学生的实训过程中应该做到不仅能指出学生操作的失误,而且还能给学生指明改进的方法甚至是全新的思路。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职业风范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此平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原有的课程、专业、学科的界限,教师设计实验项目时要求将知识、能力、素质教育进行整合,所以指导老师要不断积累实践经验并加以总结,要能够突破所购平台原有的资料限制,制定出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实训教学大纲以及实训指导书。同时,学生的组织形式决定了教授本课程的教师也应该是来自多个相关专业,一起组成一个专业全面的指导教师团队,通过科学地分工协作来共同指导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及在实验中的综合应用。由于这些课程与学院传统的课程完全不同,需要打破日常规划,研究全新的适应教学实际的课程管理方法和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185-01
中职校的专业建设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加强中职校专业建设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整体竞争力的关键。现阶段一些中职校的专业建设重视专业外延发展较多,重视专业内在品质提升较少,往往专业的规模虽不断扩大,但是水平提高不多。
1 加强专业建设的施实办法
1.1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要广开财源,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硬件配置条件,创造优良的教学、治学环境。在配齐配好正常教育教学设备和功能设施外,尤其要切实加大专业实训场所的建设投入,保证有规范化、高标准的合格实习场所。不仅要加强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还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舍得投入,让企业得到应有的利益,形成校企之间稳定的互惠互利机制,真正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
1.2 加强人才建设,优化师资力量
要建设一支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奠定专业建设的人才基础。要切实做好引才引智工作,结合实际需要,招募高学历、高层次、高技能等优秀人才充实教师队伍,保证教师队伍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要认真做好育才工作,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加强在职教师的进修、培训等继续教育工作,全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加强师德教育,引导教师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安心教学。要关注专业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广泛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承担教学工作,提高“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
1.3 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效果
积极开展教研工作,大力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将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相结合,将实践课教学与职业资格培训相结合,将职业资格培训与学生就业取向相结合,将第二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相结合。在课程体系建设上,着力满足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符合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规律,促进学习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的融合。突出课程教学重点和特色,实行精品教学。选择全国优秀教科书为课程教材,并根据学科最新发展,调整、充实和更新教材内容,编写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开展教学内容专题与创新研究,使教学内容反映学科与实践的最新发展。
1.4 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以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的总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注意在课程设置上加大素质课程比重,组织和开展各种思想、文化专题学习和研讨活动以及辩论赛、演讲赛、文艺晚会等文化活动,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增强学生获取知识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
1.5 加强技能训练,体现“职业”特色
制定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大纲,推进专业与课程改革,加大技能训练分量。实验室面积、实验设备、实习场所等达到标准要求,能满足教学需要。实训教师达到“双师”标准,员额数量充足,能够胜任实训指导任务,满足实训要求。学生实训时间、实训项目能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坚持以提升内涵发展能力目标,通过创建国家重点职校、示范性专业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提升办学品质,实现办学水平的新突破,以技能大赛为抓手,经常开展师生“技术大比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实现师生技能竞赛水平跃上新的台阶。通过创建和加强校办专业实体,实现产、教、研一体化,推动科研和培训工作的发展。
1.6 加强招生就业工作,打好发展基础
发展是硬道理。职教工作要发展就必须做好招生和就业这两个重点环节的工作。要群策群力做工作,把合适的生源吸引到学校来,打好能按计划招生的基础;把合格的毕业生推介出去,实现毕业生能顺利就业的目标,最终实现学生就业、学校事业发展的双赢目标。目前尤其要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开拓实习、就业市场,时刻关注就业形势,研究就业政策,耐心细致的进行就业宣传,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确保每一个毕业生一毕业就能实现稳定就业、体面就业,自食其力,顺利融入社会,贡献家庭,贡献社会,不能落入“毕业即失业”的怪圈之中。
1.7 加强党建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要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在师生中扎实开展党史和知识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尤其要注意做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激发教师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树立高尚的师风,引领创建优良的校风、学风。
2 结语
就具体教育单位而言,仅就招生和就业两个环节,就呈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状况,好学校、好专业生源不断,一般学校、一般专业生源枯竭;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优质毕业生供不应求,素质一般、不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普通毕业生处处碰壁。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普遍希望学校加强教学改革,强化专业建设,能联系生产和工程的实际需要教学,培养拿得出手、使用得上的人才,这些要求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意见不谋而合,可见,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改革是中职校紧迫的任务。
以“高技能、高素质”为品牌建设现代品牌专业是使职校提升内涵、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步伐,对于具有较大规模的职校而言,率先进行现代品牌专业建设的专业数量最好是一群。基于以上认识,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近年来通过改革创新,着力推进了以“高技能、高素质”为品牌的“现代品牌专业群”建设,在建设的诸多举措中,有以下六个主要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
科学设置品牌专业
建设现代品牌专业群,首先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组成“现代品牌专业群”的各类专业。除了要考虑学校自身的专业办学基础条件和专业师资基础条件以外,确定现代品牌专业群中品牌专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依据是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市场的需求。于是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把目光投向绍兴市发展的“十二五”规划上,针对绍兴市将打造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城市、文化休闲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实施产业提升发展计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大力发展旅游业,成为浙江省首个全国旅游标准化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蓝图,通过对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就业市场和众多相关企业的调查,并在调查后作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专业发展前景展望,确定了学校建设的现代品牌专业群由旅游服务专业、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数字影像技术专业、模具设计制造与数控技术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五类专业组成。
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而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怎么强调也不为过,它是推进现代品牌专业群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现代化的专业需要现代化的教师,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对确定为“现代品牌专业群”中的五类专业,在进行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上,多维度地对全体专业教师进行“全能型”教师的培养培训。“全能型”教师是指多证一体化的专业教师,应拥有教师资格证书、技师(高级工)证书、职业指导员(师)资格证书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证书。“全能型”教师的素质内涵在“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提升和拓展,这是实现中职教师现代化的需要。其培训途径是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实行“两进、两出和两考”。“两进”为:教师进地方企业实践锻炼,实行学校《关于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考核制度及奖惩办法》;请行业专家、先进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市德育名师工作室德育名师进学校,培训辅导专业教师、班主任。“两出”为:安排专业教师外出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安排专业教师出国参加相关专业的新技能新方法培训。“两考”为: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指导员(师)”的考证培训和“心理咨询师”的考证培训,争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领航员”和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领路人”。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现代品牌专业群”的专业教师队伍结构由此得到了全方位的优化,在85%以上的教师已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正在以较快的速度和较大的幅度向“全能型”教师转化。
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现代品牌专业群”中的各类专业都在课程改革中构建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实施的是“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必修+选修)”的课程新模式。五类专业均通过社会调查,以行业要求和职业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框架结构;以完成职业岗位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专业核心技能”种类的名称;以专业核心技能为出发点,确定“核心课程”的门类和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确定与“核心课程”相关的专业技能鉴定项目。由于核心课程是由“专业核心技能为出发点”得出的,因而实施核心课程的教学时,“教学项目”便顺理成章地也应由“专业核心技能”的具体要求得出。教学项目的设计旨在使专业教学能为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服务,即是将职业工作总体任务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并转化为可付诸教学实训的“项目”群,从而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的有效对接。
由此可见,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是专业课程改革的主旨,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是专业教材建设的主体,用职业工作的具体任务来设计教学项目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现在,学校“现代品牌专业群”的五类专业都各自开发了基于教学项目的专业新教材,其中不少已成为精品课程教材。例如旅游服务类专业的子专业——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已出版了由专业教师自编的《餐饮服务与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三本用于必修课的项目群教材和《茶艺与服务》《调酒与服务》《插花艺术与服务》等三本用于选修课的单个项目教材。又如电气技术应用专业采用“1+1”(学校专业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模式,在校企合作下,共同编写完成了《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工技能》和《PLC应用技术》等四本项目群教材。
实施新的教学方法
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发动“现代品牌专业群”中五类专业的全体教师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和讨论,要求革故鼎新,创建或创新应用新的教学方法,避免使改革浅尝辄止的那种抱残守缺式的改良。各专业以学定教,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生所学专业的实际,各自实施了新的教学方法,如旅游服务专业的“情境教学法”、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数字影像技术专业的“工作室任务驱动教学法”、模具设计制造与数控技术专业的“项目任务实训法”、电子商务专业的“案例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均有个性,但也有共同的特征,即“做中学,学中做”。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现代品牌专业群”的各类专业在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以后,都着眼“高技能”和在技能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以新的教学方法强化了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同时也都相当重视并切实发挥了技能尖子学生对其他学生的传、帮、带作用。全体专业教师都主动发现、培养一批技能尖子学生为先导,让他们在对全体学生进行技能强化教学中发挥带头作用,从而达到加快提升全体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且频频获奖,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法改革后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2012年,学校以“现代品牌专业群”的学生为主体、以10个项目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获得了5块金牌、3块银牌和1块铜牌的优异成绩。
组建专业职教集团
为谋求“现代品牌专业群”中各类专业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创新校企合作机制,进一步实现学校与企业在实训基地建设、学生顶岗实习、教师挂职锻炼、企业人才培训、职校招生与学生就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产教研结合、课题合作研究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促进共同发展,应当以专业为纽带,在“现代品牌专业群”的各类专业所在的行业领域内,建立相关职校、地方骨干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组成的专业职教集团。
2010年9月,在绍兴市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牵头组建了绍兴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有绍兴市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绍兴市旅游培训中心、绍兴市各大知名旅行社、各大五星级和四星级酒店、设有旅游类专业的重点职校等共37个单位。集团的秘书处即设在牵头学校内,由秘书处及时发挥组织活动、落实任务和成员之间联络、沟通的功能和作用。同时,在集团下设立三个专委会——教学工作专委会、培训工作专委会和就业工作专委会。专委会的常态化工作,不仅确保了成员职校与成员企业共同开设“订单班”的有效签约和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培养的正常运转,而且使成员职校旅游服务类专业所有学生得以在第三年在成员企业中顶岗实习。许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因顶岗工作表现出色、技能进步显著,在实习快结束时即被企业录用就业。此外,集团还建立了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体制,并由成员企业捐资建立了绍兴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奖学金基金,定期向集团内职校旅游类专业的市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学生发放奖金。2013年1月初,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又以“现代品牌专业群”中的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和模具设计制造与数控技术专业为纽带,牵头组建了绍兴市机电职业教育集团。
设立创新创业园区
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在“现代品牌专业群”中设立了无界化创新创业园区。“无界化”是指园区与社会、与企业的无界,可通过园区的运作,达到与经济社会的对接和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在园区内设有旅游服务专业的“旅游服务接待中心”、电气技应用专业的“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工厂”、数字影像技术专业的“广告设计和动漫制作服务中心”、模具设计制造与数控技术专业的“机械加工服务中心”和电子商务专业的“中小企业商务支持中心”。例如“旅游服务接待中心”为旅游服务专业的二年级学生提供了见习锻炼的平台,服务内容主要为绍兴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的成员企业(含各大酒店、旅行社等)在双休、节日和假期等旅游旺季提供景区见习讲解员、旅行社见习地接导游、宾馆见习服务员和见习厨师等。
在这一无界化创新创业园区内的各种实践活动,凸显了专业教师对学生既要培养为“工匠”更要培养为“巧匠”的教育思想,以及学生在解决与专业相关的企业难题时的创新新创业精神,因而往往会出现“企业出题、园区接题、教师析题、学生破题”的生动局面。例如,由海德数码电子有限公司出题,学校电气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破题后发明制成的产品“便携式纱线抗拉力和伸长量测定器”,克服了传统测量设备的笨拙与昂贵的缺点,以轻巧方便、价廉物美等诸多优点获得了企业的好评;于是在学校与海德数码电子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专利转让协议后,该企业就在学校“无界化创新创业园区”内设立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工厂。学生为企业破题并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自然也就提升了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在2012年浙江省第四届中职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以“现代品牌专业群”学生为主体的参赛学生获得了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和5个三等奖,在全省中职学校中遥遥领先,学校也由此成为浙江省创新创业实验基地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希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开创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局面[N].教育信息报,2011—02—15.
[2]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8).
[3]周兆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加强专业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7).
关键词:民间传统工艺 专业建设 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在传承创新民族文化中的基础作用,对推动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保护好我国民间传统工艺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为打造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地方民族特色文化专业,助推各职业院校专业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十之后,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如雨后春笋,在各个地方职业教育学校建立起了各自具有民俗特色的专业。如何做好发展好民间传统工艺专业,是个职业院校面临和急需解决的课,在此,结合本人在民间工艺专业建设工作中的经历谈谈几个认识,抛砖迎玉,共同探讨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建设与发展。
一、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建设要明确民俗性特点
民间传统工艺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民俗生活智慧的结晶,是祖先们留给我们精神财富,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审美和精神的重要体现之一。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物质生活,同时亦在挖掘物质的美,通过制造工艺品来装饰生活环境,展示精神层的追求。
民间传统工艺具有非常强烈的地域性特征。俗话说:“十里不同俗”。民间传统工艺是以不同地域的人们“物以致用” “就地取材”、“因材施艺”创作出来的工艺。这决定着民间传统工艺具有相对独立的工艺性,也至使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的种类繁多。
民间传统工艺具有强烈的民俗性特点,是人们在日常生产之余为丰富精神生活。是美化生活环境等而进行装饰工艺制作的产物,保留传统的朴质的手工工艺特点,民俗民风审美情趣浓重。民间传统工艺的文化价值亦体现在其民俗民风及传统制作的手工工艺特征。
二、民间传统专业建设改革相关途径与思考
民间传统工艺作为职业院校专业也仅仅是近十多年的事,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民间传统工艺更是开设时间短,在人才培养模式等专业建设还非常不成熟。另外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在各个职业院校一直以来就统一的标准,目前的基本这状况是十所职业院校就有十个不一样的民间传统工艺方向、十个专业教学大纲、十个民间工艺专业教材。这主要受民间传统工艺的地域性、民俗性特点所决定。
民间传统工艺建设需要用创新的思想,寻求联合发展、开拓渠道,完善教学。
一是加强民间传统工艺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这涉及到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和教材编写与开发。
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的路线图,这关系传统民间工艺人才如何培养、怎样培养、培养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课程体系建设涉及到民间传统工艺的独特专业特性,关系到民间传统工艺人才培养的传承性,同时还关系到人才发展性和民间传统工艺延续性。教学模式改革要探索民间传统工艺的合适传授方法及环境设置,是传统工艺传承的核心部分,要寻求适合不同工艺制作的教学环境和方法,借鉴传统工艺师徒的一些优秀有效的特点等等。教材编写与开发是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重要的内容,按课程体系开发民间传统工艺教材及相关方向教材,但必须注意教材开发的实用性和民间传统工艺的技艺挖掘。
二是走联合发展的道路,通过校级联合,提升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在社会的办学影响力,形成办学合力,实现专业在社会的认知度。
民间传统工艺专业一直以来在社会认知中是特色专业、地方民俗专业的形象,普遍规模小,影响力小,甚或是边缘学科专业。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在招生上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各地办有民间传统工艺专业学校在专业招生上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家长对民间传统工艺专业方向认知度少,学生报读的人也少。要改变这种现象,需提高民间传统工艺在社会的认知度、影响力。校校联合是是尽快解决这一现象的重要途径。
校际联合发展,通过开设有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职业学校联合起来,抱团发展,共同提升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社会认知度、影响力。校际联合发展可分为两种方式:一类是同类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职业学校的联合发展。就是通过开设有相同门类的职业学校,如开设有石雕专业的职业学校联合起来,共同开发教材、借鉴专业教学模式及实训实习设计,建立专业教育协会、教育集团等等。此类联合可跨地区的职业学校联合。另一类联合发展就是区域内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的所有职业学校的联合,这是不同种类的民间传统工艺的联合,目的的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借鉴、探讨,促进民间传统工艺专业社会影响力提升。
三是校企合作平台开拓
(一)社会认识误区统计数据显示,在未接受专业咨询前,大多数人认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主要在连锁零售企业内从事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等岗位的工作。基于此种理念,学生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学生家长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产生本能的抵制,进而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招生方面不如我院其它热门专业。另外,目前尚无专业机构制定权威的连锁经营管理认证体系,也没建立严格的行业持证上岗制度。再者,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连锁零售企业一味追求劳动力低成本,大量聘用未受严格专业教育的低素质劳动者。企业短期逐利的行为,不利于企业自身长远的发展,同时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健康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冲击。
(二)校内教学、实训条件受限为更好地适应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加大了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实训设施的投入力度。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本专业需要的教学、实训设施非学校财力所能承受。在教学过程中,连锁专业能够利用连锁经营管理软件模拟连锁企业运作流程、能够利用学校超市了解门店基本运作方式。但是,对于连锁经营管理的“基石”和“灵魂”———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校内教学和实训过程中无法给学生展示。同样,对于保证连锁零售企业正常运转的核心———物流配送,校内教学和实训也面临类似问题。
(三)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偏低,英语水平差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2002年达到15%,2002到上升到21%,2012年达2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快速上升与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密不可分。值得注意的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的背后是高考录取分数线不断降低。2012年四川省高职高专录取控制分数线,总分为750分,省教育考试院划定文理科分数线分别为220分和210分(之前曾划定为190分和180分)。进入我院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高考入学英语分数大多在50分左右。目前成都地区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以外资企业为主,外企对于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尤其对从业人员英语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外资零售连锁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较为专业,员工晋升需经严格考核。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员工晋升需要通过企业统一组织的英语水平和逻辑能力测试。由于“历史欠账”,我院绝大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差,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故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外资零售企业后很难通过员工晋升测试。连锁零售企业岗位设置中基层岗位,即“看得见”的岗位主要有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等,这些岗位技术含量低、工资福利待遇差。无法通过晋升考试的员工往往被安排到“看得见”的岗位,这就给学生和学生家长一种印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是做收银员、营业员、理货员、服务员的。
(四)办学实践经验匮乏1998年,上海商学院率先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随后全国各高职院校陆续开设该专业。2004年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始招生,招生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现阶段做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与研究的主要有三个派别:一是咨询派,主要是社会流通经济研究机构,为商贸流通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二是实践派,主要是各大连锁零售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培训内部员工;三是学院派,主要是各高校连锁经营管理、贸易经济、流通经济学等相关专业及研究机构。受制于工作环境,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虽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在实践经验方面与实践派和咨询派还存在较大差距。另外,虽然我院加强咨询机构和连锁零售企业的合作,但咨询派、实践派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低,理论总结、综合能力较弱,因此很难胜任课堂教学的需要。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的“短板”在于专业教学缺乏连锁经营管理实践经验,这也给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专业建设思路
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存在的主客观“瓶颈”,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加强专业建设办出独具特色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专业教育消除认识误区连锁经营商业运作模式是舶来品,在我国仅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加之国内高校近几年才陆续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故学生和学生家长对该专业不够了解是意料中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的重点在于消除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偏见,让他们看到专业优势,也要看到专业劣势。在就业层面,让所有求职者心动的国家企事业单位有较高的“垄断性”门槛,在这种情况下进外资企业是不错的就业选择。目前,成都市各大外资连锁零售企业能够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毕业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同时,学生和学生家长也要意识到,部分连锁专业毕业生在连锁零售企业始终从事“看得见”的岗位,是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达标所致,而非专业本身的问题。
(二)深化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随着连锁零售企业门店数不断增加,企业急需大量连锁经营专业人才,这为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零售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我院已与沃尔玛、家乐福、伊藤洋华堂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这三家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已正式成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实训机会。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接触到校内实训室无法提供的连锁零售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连锁零售企业运营的核心和灵魂。另外,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可依托成都市正在打造的西部物流园区机会,积极寻找2-3家大型物流企业并与之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物流配送是保障连锁零售企业正常运营的关键环节,连锁专业学生到大型物流企业实习实训能够学到更专业的物流运作方式,为将来到连锁零售企业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英语教学以适应外资企业要求英语是当今世界通用的国际语言,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重要的交际工具。就微观层面而言,个人在学历教育、出国留学、接待国外客人、职称晋升、获取最新科技知识等方面都需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适应日益频繁国际交流的需要,是融入推进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在成都市范围内,运作规范、实力雄厚的连锁零售企业主要是外资企业,过硬的英语水平对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国人学习英语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基于这种状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向学生灌输英语能力在外资零售企业中的重要性。英语能力事关个人在外资零售企业职业生涯的发展,有了明确的功利导向才能激发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能。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确保学校理论教育与连锁零售行业发展同步,学校应努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鼓励专职教师深入连锁专业校企合作单位挂职锻炼,积极参与企业日常运营管理和企业服务性项目研发。聘请具有较高学历和理论水平的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学生实习实训指导教师,与企业合作编写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水平实践性教材。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对校企合作不甚了解,因而对到企业挂职锻炼和与企业合作做科研开发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针对这种落后的高职教育理念,学校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应严格把关,新进教师至少应具备一年以上行业实践经验。对于已进专业课教师,学校应做硬性要求,至少到企业挂职锻炼1年以上,并不定期与企业交流以了解连锁零售行业最新发展动态。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不断深化与校企合作单位的合作和交流,努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习型师资队伍。
(五)打造艺术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特色近年来,我院非艺术专业学生规模不断壮大,如何在以艺术教育为主的高职院校办好非艺术专业,成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新的课题。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激烈的人才竞争,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除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外,拥有艺术才能是学生在激烈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亮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高职院校共同的特点,但这种导向模式容易陷入“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的教育误区。艺术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艺术教育是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利用我院雄厚的艺术教学资源,将艺术教育融入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学的全过程是我院连锁专业的特色,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塑造我院连锁专业学生独有的艺术技能。针对连锁零售企业运作的特点,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了《手绘POP》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制作零售企业卖场POP海报的能力;《音乐鉴赏》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如何选择播放零售企业卖场背景音乐,给顾客营造愉悦的购物环境;《形体训练》课程,该课程训练学生仪表、仪态,提升学生在零售企业卖场服务能力。总体来看,我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开设的艺术类课程以实用性为导向,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国家高职示范校、骨干校项目的实施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的启动,高职院校纷纷以本院重点专业(群)为单位着手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制订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相关文件和实施意见,将不同课程的资源规划化、标准化、网络化、共享化。当前各高职院校资源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文件、文本资源、图片资源、动画资源、视频资源、教学课件、模拟资源、题库资源等内容。其中教学文件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整体设计、单元设计、评价办法等资源;文本资源包括学习情境库、电子教案库、案例库、参考文献库、数字化教材等;图片资源包括教学图片、设备图片、现场图片、教学条件图片等;动画资源包括2D动画、3D动画、仿真操作动画等;视频资源包括教学录像、教学辅助录像、(生产性)实训现场录像等;教学课件包括教学、学习课件;模拟资源包括仿真软件、虚拟场景等;题库资源包括试题库、试卷库、项目考核题库等[1]。通过这些资源的建设,促进各院校各级各类资源的共建与共享。然而,随着高职院校建设的全面展开和深入,不少问题逐渐显现。
二、教学资源库建设存在问题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定位的问题根据上述文件精神,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定位是建成服务于多种对象的“学习中心”。可以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即通过该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后学习本专业相关课程的各类资源、视频、动画等,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辅修其他专业的一些课程;可以用于教师教学,即通过平台建设,教师可以获取授课的相关有利资源,促进教学;可以用于企业、社会大众的学习[2]。因此教学资源库的定位首先是一个学习中心。但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将资源库建成了展示中心和课程库。主要表现在许多教学资源的无序性特征比较明显,服务对象不明确。许多资源没有正确归类,杂乱地堆砌在一起,缺乏系统整理;资源中主要将课程、专业的教学成果进行罗列,但这些成果之间缺少服务客体“自主学习”的学习规律的关联。因此这些资源没有围绕学生、教师、社会大众自主学习的主题设计,内在的逻辑关系不强,显得杂乱无章[3]。这主要是由于教学资源库建设定位不明确所导致的。
(二)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的问题教学资源库建设中重量不重质的问题明显。首先,很多教学资源库都以数据来说明建设成果,如多少门课程、多少个课件、多少个动画、多少个案例等,但在这些资源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于资源的用途、资源的有效性、资源的面向等都没有太多的考虑和审核,因此学生、教师、社会大众很难从这些海量的资源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因此产生了严重的实用性、适用性问题[4]。同时,资源之间缺乏内在逻辑联系,致使网络资源使用率低。其次,由于这些资源是服务于学生、教师和社会的,因此与企业的共建共享必不可少。然而很多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中涉及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少、企业案例少、企业项目少、行业动态少、相关专业网站链接少等。第三,缺乏统一建设标准。教学资源库内容广泛,来自于不同的部门、单位,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因此我们要对各类资源制订统一的制作标准或者要求,确保资源的一致性,更容易被学生、教师、社会大众所掌握。第四,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普适性差。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都是为满足本校教学需要而进行的,主要为本校师生服务,带有明显的本校特点[5]。因此,很多资源不适用于其他学校,很难发挥共享的作用。
(三)教学资源库管理的问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已经启动并完成部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那么教学资源库的运行、维护、完善等工作就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6]。资源库的管理包括资源管理和系统管理。资源管理主要涉及一些客观资源的更新和维护,如媒体素材库、企业案例库、企业项目库、课件库、课程库等,系统管理包括安全管理、网络平台管理、故障维护、收费管理等。这些内容都要随着行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不断推进。显然这些庞大资源的更新必然涉及到广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问题。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无法有序带动这个庞大的工程。尤其是教师层面还缺少有力的激励措施。教师是资源建设的主体,能否调动广大教师、教学团队的积极性来不断维护、更新资源库,是我们当前高职院校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学校,由于缺少有效管理和激励措施,使得教师不愿意将自己引以为豪的知识共享。对这些知识、资源、思想的更新与共享,意味着教师在无偿的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是存在竞争关系的教师们所不愿意去进行的。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我们建立起完善的教师考核与奖励措施。因此,加强对教学资源库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一)确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由于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定位在于“学习中心”,因此我们就应对确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所有资料的撰写、制作、设计都应从学生、教师、社会大众学习的角度出发来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因此平台总体上要针对学生、教师、社会(企业)设计不同的界面,根据三类主体不同的特征考虑平台模块、整合资源内容、做好交互管理。例如学生界面主要让学生知道各专业的基本情况、主要课程、学分获得、学习目标、任务、考核要求、学习视频、案例、习题、任课教师、答疑等;例如教师界面主要让教师获得所授课程的各类素材:单元设计、案例、习题、视频、动画等基础教学资料,让教师能按照教学实际自由组织、整合;例如社会界面主要提供各类考证信息介绍、考证课程学习资源、学院考证中心介绍等。通过正确的定位和树立“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才能真正建设出服务于各类群体,为各类群体广泛使用的教学资源库。此外,在建设的过程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仍然是我们高职院校遵循的准则。教师教学最终服务于学生;学生学习最终服务于企业、社会;社会学习立足于市场;因此教学资源库建设应将企业、市场的需求作为立足点,多多融入企业案例、企业项目、企业资源,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
现状一:计算机专业的现状.现在每个中职学校都开设有计算机专业.但只是开设了而已,课程设置不清晰,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学的东西好像很多,但什么都不懂,即使懂却什么都不精,根本就不能适应社会的用工需求。
现状二:学生的现状。大家都知道,我校招收的学生一部分来自贵州,他们的基础很差,且不说英语和数学,甚至很多学生连计算机都没有摸过。更重要的他们的逻辑思维不高。不过欣喜的是他们踏实,认真。重庆的学生也是学习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懒,调皮,但是他们思维活跃,接收能力强。
现状三:学校师资的现状。学校现在拥有一大批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他们对教学的敬业和对学生无私的关爱深深的感动着每一个人。但是,教师们在这个领域里没有向深和精的方面去发展,导致老师们都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
二、主要任务与措施
1.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
目前生源质量较以前有所下降,但计算机专业技术发展却日新月异。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形势需不断地改进教学计划,计划将根据生源情况和计算机专业发展情况做出适时的调整。目前针对学生中既有升学愿望又需直接走上工作岗位的现实,制定符合当前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是非常必然的,在照顾升学同学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应用型科目的教学。
2.师资管理方面
计算机专业涉及的专业方向很广,为了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拟对教师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让教师在计算机专业不同方面中选择一二个方向作为主攻方向,成为该方向的名师和骨干老师,真正实现“一专多能”。 每个专业课程方向拟安排2―3位专业老师,在该课程方向上要做出成绩,成为该类课程的名师和带头人。同时各课程方向形成竞争激励机制,老师集中精力研究某类课程的知识和教学方法及实验手段,有利于提高该专业课程方向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
另外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每年可选送1-2位专业教师到高校培养(主要针对动漫和影视制作),二利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选送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主要是网络),或者请公司或者企业的工程师到学校来针对性的培训教师。
3.实验室规划建设
实验室规划建设对于计算机专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在实验、实践方面加大力度,建设的实验室规划如下:
实验室设置共分大类:
①学生机房;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验室;③网络实验室。
目前我校学生机房的管理较为成熟也较有经验,今后在实验室如何管理、如何开发实验等方面要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要形成一套适合我校生源特点的实验手段和办法,提高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实验设备和教师的潜能。拟有专门的老师负责各实验室规划与设计,形成完善的实验方案和规范的实验系统。
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实训基地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是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文化建设是发挥实训基地文化功效、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对实训基地进行有效管理、高效运行的需要。
商务实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淄博职业学院商科类专业的校内实训教学基地,自前期的硬件建设、运行管理模式及制度建设完成后,如何构建一个与之相匹配的文化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育人功能,便成为中心亟待完成的工作。
中心自2011年寒假前,便着手文化建设的方案。年后,在学院的统一布署和相关部门的协助下,目前已初步完成了中心的文化建设,现将该项工作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一、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中心文化建设方案秉承“服务学生、服务教学、服务社会”的服务理念,以“简约、专业、人文”为设计主题,体现环境育人的设计理念,做到突出专业特色,注重职业技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和文化氛围。
系统化设计中心的文化元素、内容、呈现方式与风格,将中心贯穿成一个整体的文化单元,即融入学院文化,又体现中心特色;创设积极向上、严谨规范的实训软环境;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淄博职业学院商科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更好地体现淄博职业学院“商为特色”的办学定位。
二、建设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个中心的文化建设,无论室内室外,从内容、色调、呈现方式、尺寸大小、放置位置等,都要结合中心具体环境进行系统设计,整体规划,杜绝散乱与无规则堆砌。
(二)标识性原则。
标识工作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直观体现。通过中心文化中的标识元素,将中心的区域范围划分出来,给师生带来方便的同事,有助于规范教学秩序,塑造中心整体形象。
(三)教育性原则。
构建一个既有实践教学特色、又有专业氛围的文化环境,可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中心的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范围内的环境,体现教育功能。中心的走廊、楼道、室内,挂图、标语等,都应以启迪学生思想、辅助专业学习、提高人文素养为出发点,内容选取合理,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方可吸引学生,发挥其功能。
(四)专业性原则。
中心所含实训室均为商科类专业实训室。为体现专业特色,中心文化必须要与专业相结合,以实训室功能和所属专业为依据,对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元素进行设计。
(五)节约性原则。
中心文化建设的具体项目较多。应在满足实用、美观、耐久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价格较低的材质,以节约费用。
三、建设步骤
(一)总体规划。
1.现场查看
查看中心范围内可用的文化载体,合理设置建设项目、呈现方式及位置。
2.确定主题
根据商务实训中心的定位,中心文化的标志色确定为代表严谨、自信、优雅的深蓝色。而室内室外文化内容,则均与财经管理专业相关,突出商科主题。
(二)确定内容素材。
合适的内容,是文化建设的关键一步,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内容既要考虑到放置位置、空间尺寸,又要体现文化主题。比如,不同的实训室,起文化建设的主题自然不同。都应体现出该室的实训功能。此外,还要考虑内容的趣味性与教育性。中心走廊文化以经典管理定律为主题,通过故事性的文字,和契合内容的图片,吸引了课间学生的阅读,反响较好。各个实训室内,则以该室功能为依据,确定其文化的内容。
(三)设计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文化建设的视觉效果。中心提出对设计的具体要求及对效果的预期目标,由淄博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相关教师及学生进行设计。每完成一个设计,中心人员都与设计人员进行多次沟通。修改,直至达到理想效果。
(四)制作安装。
确定所用材质,交由制作公司制作。安装时,须有中心人员确定每个项目安装的具置方可。
四、建设成效
经过建设,商务实训中心标识明显,文化特色鲜明,主题突出,达到了预期效果。下面是中心文化建设的部分成果。
五、需开展的后续工作
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应包括从物质层次到精神层次的完整概念,即从物质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到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目前,中心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已经初步建成,后期中心将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中心规范的行为文化与精神面貌,综合的体现商务实训中心特有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汤文华,张敏丽,魏文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价值取向探究[J].价值工程,2012,(06).
全面打造一支数量匹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带动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我校积极探索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下面我结合我校电子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实践谈谈思考。
一、专业团队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师资队伍类型结构不合理
我校师资队伍类型结构不够合理,出现青年教师偏多、高级职称教师偏少、专业教师技能水平偏低、实习指导教师偏少的现象。市级学科带头人、高水平的名教师严重不足,年轻教师队伍庞大,教育教学实践和智慧有待丰富,真正能胜任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偏少,兼职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加快建成以中青年教师为中坚、高素质“双师型”教师为核心、名优教师为领军的合理教师梯队是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普遍难点。
2.团队文化建设不科学
文化是团队的灵魂,一个团队拥有文化,才具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就是一团散沙。只有在优秀团队文化的指引下,每个人才能找到在团队中的地位和价值,才能齐心协力,才能共同实现团队的目标。专业教师由于传统观念和功利主义倾向的影响,同伴互助的氛围不够浓郁,文人相轻、猜疑妒忌、业务封锁等习气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存在,互助合作的职教文化尚未真正形成。
3.团队的评价和管理不规范
建设高绩效的教学团队,要采取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方式,促进整个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转。目前专业教学团队的评价机制还不完善,只注重团队建设的规模,团队成员的职称、学历、技能等级证书,外聘教师的数量,过于强调团队负责人的作用和团队的成绩,没有规范对教学团队进行过程管理的运行管理机制、科学评价机制等。
二、专业团队建设的思考
在正视教学团队建设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我校在师资队伍、团队文化、管理运行与管理进行了一些探索。要积极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青年教师和“双师型”教师培养;推动教学改革和研究,推进教学资源开发,加强团队的过程管理,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强化团队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1.打造稳定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建立以岗位聘用制为核心的用人机制,点面结合,加强教学团队成员的梯次培养。目前我校电子专业教学团队拥有一位江苏省特级教师,四位江苏省名教师,一位市学科带头人,五位区学科带头人,四名外聘教师。
一是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深入企业顶岗实习、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参加技能大赛和信息化各种竞赛、职业资格培训等方式,提高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掌握专业发展方向和技术动态。
二是“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通过到对口企业挂职锻炼、名教师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校内实训基地开发等方式,提高双师素养。
三是青年教师培养;通过青年教师培养方案、青蓝工程、学历进修、技能培训、教坛新秀评比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
四是专业带头人培养;通过培训、进修、交流等方式,从选拔、培养到培养,进一步完善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机制,发挥负责人的示范引领作用。
五是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参与课程开发、培养实习指导教师等途径,充分发挥技能特长的价值。
2.创新优秀专业教学团队文化建设
由经济学的“木桶理论”可知影响装水量的“短板决定原则”,因此学校在教师专业团队建设过程别注重沟通、协作、互信的团队文化建设。
一要树立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根据学校总的专业发展目标和定位及所属专业建设基础与特色,制定出团队的建设目标。团队成员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团队目标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保证教师发展的分类分层推进。同时加强对目标的管理,定期检查团队及个人目标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偏离目标的行为。
二要树立和谐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只顾自己的教学,缺乏协调沟通,教师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实现不了适应社会的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团队意识,把教学看成个人的工作,也会出现虽有专业课程体系的搭建,却无专业教学的分工,使得整个专业教学不成系统。
三要营造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以教科研为平台,开展多样化合作。通过课程建设、课题研究、技能竞赛、创新大赛、信息化大赛、专业课“两课”评比等开展合作,强化合作意识,营造合作氛围。
3.完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评价机制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调动团队积极性、促进其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转、提高团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学校按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标准》进行年度考核,从专业建设、资源建设、教学改革、质量评价、社会服务等方面规范对教学团队的评价,并对团队负责人师德、专业水平、教科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动态评价,对团队成员的考核评价,与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课程改革、精品课程建设、品牌专业及特色专业创建、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等专业建设结合起来,促使教师关注学科专业的发展,逐渐形成团队意识,更好地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及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团队实行动态管理,每学期按团队目标定期开展评估、检查及考核,确保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其智慧和潜能,实现教师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最大化。教学团队的评价何要考核与自查相结合,一是教学团队应定期接受考评,二是建立自查评估体系,逐步建立自我管理体制和动态动作机制。并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在教师绩效考核、出国进修、职称评定、年度评优等方面向有贡献的团队成员倾斜。
4.完善专业团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
结合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建立健全相关措施和规章制度以确保专业团队可持续发展。近三年在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电子专业获5金4银6铜,在江苏省专业课“两课”评比中获1次示范课,在江苏省创新大赛中获1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电子专业获江苏省品牌专业,电子教研组获市优秀教研组。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专门成立专业教学团队领导小组和考核小组,校长任领导小组长,教学校长任考核小组长;教学团队建设由教学校长分管,教务处和专业部组织实施,专业负责人具体落实。
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坚持“以奖代拨”的原则,学校设立专项经费用于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经费只用于教学团队教师的培养和教研活动。每学年通过考核小组评估考核,对达到年度目标的优秀教学团队给予奖励。
三是强化校企合作。学校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以确保所需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保障专任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常化和有效性;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合作,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四是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完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评价机制,注重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总结工作,构建校内外结合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2010年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目录修订版,在此修订版中,信息技术类专业主要有计算机应用、数字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等,体现了典型的PC时代特征。2013年行业指导委员会受教育部委托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信息技术类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方案中虽然对一些现在非常流行的技术有所涉及,但从整体方案上看,仍属于蜻蜓点水。以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专业为例:专业方向分为计算机维护维修、计算机外设和数码产品维护维修两个方向,专业核心课程10门、专业方向课程6门,与移动终端有关联的课程只有“常用平台操作系统使用与管理”和“笔记本与平板电脑的维修”两门,总课时192课时。专业实训室建议配置部分平板电脑,其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对移动终端、智能终端以及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硬件配置、机器架构几乎没有考虑,体现显著的PC时代特征。
(二)专业师资严重匮乏
经过多年的专业培训以及从国家到地方的专业技能大赛的洗礼,各中等职业学校信息类专业师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加强,基本上能满足PC时代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需求,某些专业师资的专业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企业工程师的水平。但是面对后PC时代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技能,很多教师可以用一无所知来形容。iphone Os・Android系统这些新型的平板电脑操作系统是怎么回事,怎么对其进行维护?SSD固态硬盘怎样工作,其与传统硬盘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平板电脑的ARM架构是怎么一回事?这些后PC时代的知识对于现在的计算机教师来说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相关计算机的教材也不能有所体现。
(三)专业实训空间几乎为空白
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实训空间最多的设备就是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数码设备,平板电脑未能在专业实训空间中出现,与之配套的实训室构建方案以及实训项目还是一片空白,实训空间怎么建,建好后怎么用,均没有建设性意见。
二、后PC时代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办学的思考
据Gartner报告,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为9.68亿台,同比增长了42.3%;平板电脑总销量为1.95亿台,同比增长了69.8%;PC机总销量为3.16亿台,同比下降10%,智能移动终端的销量远远超过PC。这些销售数据显示:智能终端的销售量在稳步上升,而PC机的销售量呈下降趋势。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平板电脑将会大踏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挤占传统PC的生存空间。
思考一: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需要慢慢改变
权威数据已经表明:虽然平板电脑的进入在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但PC仍然是人们工作场所最方便的工具,平板电脑的优势更体现在其移动与娱乐特性上。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而言,很多的专业方向并不需要立马进行调整与改造,如平面设计、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网站设计与管理、网络安防系统安装与维护等。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与信息服务、计算机与数码产品维修、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需要进行市场论证后的调整,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新的平板电脑操作系统、移动通信技术、虚拟技术以及电脑架构和新的硬件知识等。
思考二:启动师资培训与教材修订
新的知识、新的技术需要通过教师才能转化成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教育主管部门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地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认知度、专业认同度以及前端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职业学校专业教材由于知识的时效性,需要不定期地进行修订,使最新的知识与前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及时体现,才能使学生紧跟前沿技术,掌握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
思考三:构建专业实训空间
专业教学的支撑是专业师资与专业实训空间。由于学校对专业的认识度以及前瞻性的理解不够,专业的平板电脑和移动终端的实训空间在职业学校尚未出现,甚至都没有专业的公司能拿出实训空间的构建方案。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与专业公司进行专业调研、专业分析,共同拿出专业实训空间方案以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