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德育渗透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5-14 07:23: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

篇(1)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将成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是我们未来的希望,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他们尤为重要。以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的德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社会现象和思潮不断影响,加上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创新德育工作,把德育更有效地渗透到教学工作。

一、在美术教学内容上挖掘德育因素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紧抓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因素,把蕴含在美术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在美术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讲历史上的一些名家故事,如《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不厌其烦地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最后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通过过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要让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美好的东西往往要经过艰辛的磨砺才会显现出更持久、更夺目的光芒,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

在色彩课中,让学生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通过用画笔提取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色彩与自然形象的色彩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总结出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和手法,然后以“中国风”为表现主题,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上,从而感受再创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与再创造能力,并通过“中国风”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终将化作民族情结,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成为他们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二、注意言行举止增强德育渗透的直观性

作为美术教师,在课堂管理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不仅在知识的传递中,而且在情感的沟通中,教师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对学生来说同样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所以我平时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服饰,从不浓妆艳抹,不带夸张的配饰,所穿的服装端庄、大方,都是能够体现出美术教师所特有的职业特点与美感,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之感。在教学的交流中,学生做得好时及时给予适当表扬,他们犯错时批评也特别注意用词,从不刺伤学生自尊心,把学生自己同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讲道理,以理服人,不体罚学生。在教学中一旦发现自己的过失,敢于承认,有错必改,以取得学生的谅解和信任。

三、通过课堂作业进行德育渗透.

美术课的作业也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我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练习时,特别注意作品的思想性表现,发挥其教育功能。如定期开展主题性创作课,以校园多美好、我爱我家、我是小小设计师等为主题,让学生自主构思设计画面,这不仅能开发学生想象空间,而且能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在“校园多美好”这一主题创作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从不同视角表现校园的美,有的学生表现我们校园两侧的装饰墙画,有的表现开展艺术节时的热闹场面,有的表现学生观看他们自己的作品展时的场景等,这些作品表现得非常生动、自然,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篇(2)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50-01

美术作为必修课程,肩负着教育教学的重任,以培养学生的美育和心智为目的,让学生主动发现美和创造美。这里的美不仅包括物态美、行为美,更包括思想美。在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每一位美术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在美术课堂上实施德育,需要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进行。美术新课程标准将美术教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所以要想在美术课堂上渗透德育,就必须利用好课堂教学内容。

一、巧用“欣赏与评述”,自然渗透德育

在美术欣赏课上,通过分析具体作品中的人(物)与事,向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例如,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欣赏教学模式改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名画,这些画作需要教师用心挑选。并不是所有优秀的作品都能拿给学生欣赏,而是要结合德育的内容,选择具有内涵的作品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欣赏、学习。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表内心真实感受。通过老师引导,让学生明白,美术家在创作作品时,除了利用完美的外在形式揭示某一特定的主题之外,往往还有更深层的内涵和意蕴,是一种文化、精神层面的要求与体现,是美术作品的最高价值所在,也是时代、社会、民族精神的写照。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除了学习其形式上的美感外,更应深层次挖掘创作者的内心情感,以树立榜样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德育熏陶。如,《播种者》表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以纪念碑式的构图表现作者对劳动者的尊敬。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探讨,让学生们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进一步体会作品带来的正能量。

二、巧抓“造型与表现”,用情感渗透德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需要我们去培养,通过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在“造型与表现”方面,让学生对造型元素进行运用,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从而表达思想与情感。

“造型与表现”最终以作品的形式呈现,需要拟定一个绘画主题,这个主题的创设就可以结合相关德育主题。例如,在尝试画人物肖像时,通过对人物肖像画法的学习,在了解了相关知识与技能后,需要一个绘画主题进行实践,可以让学生以“同桌的你”为题,创作一幅记忆当中最好的玩伴,用画笔纪念同学间的友谊。从笔下流露出情感,让心灵得到感染,德育在绘画实践中进行。

在学习技法表现时,让学生用笔触表现质感,同时传递情感。例如,以“辛劳的父母”为题,表现父母被岁月摧残的容颜,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学生认真观察父母,逐渐感受父母的辛劳,从而体恤父母,明白父母的不易。

三、巧传“设计与应用”,灵活渗透德育

现代设计对于学生来说,是时髦的象征,他们对设计充满浓厚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中学生想法奇特的特点,激进他们的创作欲望。如果学生设计的作品可以在生活中体现出来,那他们一定会很兴奋,很有成就感,从而会时刻关注生活,创造美。

例如,在学习招贴设计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将相关的知识点传授完毕后,以“校园公益招贴”为主题让学生进行创作,将大家在校园内看到的不文明现象以招贴画的形式展现出来。为此,创设情境将知识活学活用,并将优秀作品陈列在校园内,一是给优秀作品提供展示的平台;二是警醒其他学生,达到宣传的目的。将教学内容生活化,并付诸行动,学生们一定会关注生活、创造美。

篇(3)

一、人格魅力身教重于言教

作为教育者应该知道,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甚至可以说是苛刻,他们不仅要从教师那学习到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很关注、留意教师的言行,甚至于模仿。而这种无声的影响有时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用自身的言行来教育学生很重要,教师不仅以丰富的学识教育着学生,而且以其高尚的品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黑格尔曾说:“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

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每节课都要时时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行。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语言精炼,动作规范,做到对学生既尊重、信任,又不放松、严格要求。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形成了良好师生关系。反之,则效果肯定不会很好。所以,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率先垂范。在中学德育教育中,我总结可以引出两点启示。第一,教师把握一个学生的品德特性,就可以使德育工作做的更加出色主动。第二,初中阶段的道德教育,主要应从每个学生的表现出来个性特点入手,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以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稳定性。

二、课程引导发挥思想教育因素

以中学美术课堂为主体的教育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作为一名中学美术教育者只有在课堂上掌握、操控多种策略和技巧,随时随地适时熏陶。才能真正辅德育于美育之中,使美术教学真正发挥它的育人功能。

好的德育渗透是能够让学生把在学习中得到感悟进行再一次升华,当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好体验的同时,将德育不失时机地切入,让人感觉顺水推舟,流畅自然,提高教学设计的层次。例如《对印的乐趣》一课中,知识点是色彩经过重合晕染会产生晕染出的新的肌理和图形,最后的作品中呈现的色彩是丰富的、变化是多样的。我针对这一特点,告诉学生最常见的颜色,加在一起可以演变出丰富多彩的效果,教育学生不要小看自己个人和几个人的力量,因为团结力量大。学生觉得很有趣,觉得正符合心中的感受,因为这种感受正是他们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所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德育渗透的效果显著。

德育所重在教,向学生指明是非善恶,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展示多种形象直接感染学生,激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理论,养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只有让美育和德育情理结合,寓美育于各种德育活动之中,寓德育于各种美育活动之中,才能更好地收到育人的效果。

三、美术欣赏,建构良好品德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适当运用游戏于课堂教学中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多策划多参与,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展开了生动的想象,仿佛置身游戏之中,这样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效果很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绘画艺术。

美育具有情感性,教师可以用感情语言与德育的理性互相补充来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学生在观赏作品时,只停留在美不美,像不像的初步审美层次上面,很难体悟到作品的意境及其在人们心灵上所起的联结思想。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应该让学生欣赏美的和谐与平衡,让他们欣赏美的作品,鼓励他们画出美的作品。

四、美术实践 培养热爱生活意识

艺术起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教育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拓展审美能力。在教学《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一课时,课前,我先让学生观察一下自己的校园景象有什么特色,美在哪里,上课时我先提问:“你们知道以前的校园是什么样子的吗 ”并向学生介绍老校园的景象,学校房屋简陋、道路窄小。现在的学校怎样呢? 这时,让学生仔细地观察了解学校的各个角落,发现美。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在小组中交流,同学们畅所欲言,热情都很高。

注重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引导学生发现美、创造美。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受到耳濡目染,在一定程度上启迪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心扉,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情,让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学会选择健康向上的内容,可以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学会借助美育的的教学形式来提高德育认识。

篇(4)

1.在利用教材内涵中渗透德育。

我们现在所用的中学美术教材中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都有爱国主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欣赏课教学中尤为突出,有很多都是显性德育主题的作品欣赏,比如:对中国长城的欣赏,与其说它珍贵的价值是在物质文化层面上,不如说主要是在精神内涵、精神文化层面上。因而我们用 "万里长城永不倒"来象征、比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恒存发展。在对这类型的美术作品欣赏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那真是名正言顺的事。另外,我经常带领学生感受家乡南通的快速发展和独特的民间艺术(南通蓝印花布、如皋水绘园建筑等),对这些民间艺术的起源和制作有相应的了解,甚至可以动手制作,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为家乡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感到骄傲,从而激发她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人民的情感。

2.在发挥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课堂上,我们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在传授知识、启发智慧、发展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美术课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为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三大课业,它们对于渗透爱国主义各有所长。如专题欣赏中的许多课题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注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理念,便于学生了解祖国的美术遗产和优良的艺术传统,对学生起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绘画课业对爱国主义也极为有利,特别是中国画学习在绘画中占有很大比重,这对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有作用。例如,在讲"中国故建筑"一课时,教师注重环境的熏陶,以古筝曲贯穿课堂,先让学生欣赏"神州大地"视频,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那逶迤磅礴的万里长城;规模宏伟的北京故宫;堪称世界第八奇迹的兵马俑,那史诗般的风格,鬼斧神工的构造,配以相关的小故事传说,使学生得到春潮般的鼓舞,产生一股热血沸腾的热情。然后教师又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渗透环保意识。当学生的情感达到时,教师适时要求学生提出保护家乡名胜古迹的具体方案,并形成美术小论文上交。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中,描绘出时代的和音。

3.在集体合作中渗透德育。

集体是力量是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美术课堂中,孩子们画画或做手工时,经常忘了带这样工具,那样材料,这时我就建议孩子们合作完成作业,你借我的水彩笔,我借你的剪刀,互相帮助,大家都能做出好的作品来,或者共同完成一个作品。孩子们大多数时候都合作得比较和谐、愉快。有时有腼腆的孩子不敢向别人借东西,当老师去问情况时,马上就有周围的孩子主动大方地拿出自己的东西说:"我借给你!"其实,孩子是很单纯的,只要正确地引导,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在动手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得到了美育的培养,还能进行感情的交流,体验团结互助的乐趣,感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4.在"造型表现"中渗透德育。

"造型表现"包括绘画、书法、剪纸、雕塑等,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因其本身包含内容多,渗透方式也不一样。有些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显而易见,有些则并不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上《中国的毛笔与汉字》一课时,我给学生讲解了汉字的形成、演化,及很多书体的特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黑体字的笔画结构特点: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然后告诉学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稳稳当当,踏踏实实,不干坏事儿。

5.在"综合探索"中渗透德育。

"综合.探索"领域的设置,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也是教师展示能力的一次机遇,为师者必须首先深刻理解该领域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综合.探索"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多媒体教学中渗透德育。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在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

篇(5)

一、把爱心宽容当作系紧师生间强烈情感的纽带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在他的《教育者的灵魂和教师培养的问题》一书中曾指出:“教育者的本性首先是对塑造具有个性的人的纯真的爱,其次是成功地实践这种爱的能力。”作为塑造人类的灵魂的“工程师”,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充满爱的灵魂,爱教育事业,爱教师工作,爱生如子,这是教师最基本的作为准则;同时还要具备奉献爱心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人生价值,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如果爱是一条小河,那么宽容就是架在河上的一座桥,教师应以博大的胸怀为桥墩,以良好的教养为桥面,以广博的知识做路灯,以扎实的才智做护栏。这样,学生才能站在坚固的师德桥面上,严肃认真地对待生活、正视人生,对学生产生积极而强烈的情感要求,系紧师生心灵间真挚的情感纽带。

二、在教学活动中捕捉实施德育的契机

美术教学中艺术形象的直观性、具体性,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胜过空洞的理论说教,艺术形象的审美性与情感性,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画面上展现的思想情感教育。所以美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有其独特的优势。美术教学中美的内容和形式对学生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它与教学原理相结合,就会使这种吸引力变成巨大的教育力量,这对中专生的审美艺术素养和品质的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功效。

如在上“POP字体设计”一课时,我给学生讲解了很多书体的特点让学生先总结黑体字的笔画结构特点: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然后告诉学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稳稳当当,踏踏实实,不干坏事儿;在“POP海报设计”一课中,教师可通过设计旅游海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同时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使学生懂得: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劳动人民用双手辛勤创造的,为了更加幸福、灿烂的明天,我们应该爱劳动、爱人民、爱艺术,刻苦学习,运用我们学到的知识,动手创造美好未来。

在设计课中,教师要巧传基本技能,在传授基本技能的教学过程中灵活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沉着冷静、大胆创新的品质。在上“包装设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设计、包装的重要作用,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某山区出产丰富的土特产,那里的野生蘑菇质量很好。以前是用麻袋来装的,卖得很便宜,由于外观不美,还卖不出去,那里的农民很穷。后来,有一个农民的儿子考上了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回到家乡,他把野生蘑菇改成250克一袋的小包装,还专门设计了漂亮的图案和商标。由于商品的外观很美,蘑菇的销路很好,而且比原来的价格提高了不少,山区的农民开始富起来了,大家都感谢这位大学生。”学生受到了启发,然后出示几件商品的包装和有关的图片资料。我又适时地放上音乐。欣赏完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什么同样的蘑菇,有了美观的包装后,不但价钱卖得贵,而且人们反而要争着买?有的同学说:“漂亮的包装人人喜欢,看到这么好的商品当然要买喽。”还有的同学说:“要感谢这位大学生,知识就是能创造财富。我们现在要抓紧时间学习,学好知识和本领,将来也要为家乡出力。”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较好地完成了德育的渗透。

欣赏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欣赏可以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在美术综合实训课中渗透德育

美术综合实训课中是美术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使美术课的教学具有育人功能。教师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以科学的方法多角度地渗透德育。

例如,在上“标志设计”课时,我让学生为学校设计校徽,为班级设计班标,为自己的小组设计组标。这有助于改正现代学生眼高手低、只会动嘴不会动手的毛病,培养学生踏实勤劳的品质。在这个劳动过程中,学生切实体验到动手动脑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又如,我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将自己亲手绘制的一幅画或新年贺卡送给可敬可爱的人,还让他们画家乡的小桥流水。这样既深化了主题活动,又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美术特长,寓教育于活动中,愉快和谐地渗透德育。

篇(6)

一、注重身教育人

“身教胜于言传。”教师是培养人的特殊职业者,教师形象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因此,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教育作用,用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的师德,严谨求实的师风去影响教育学生。

1.言行一致,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随时随地给学生作榜样。例如艺术教师大都喜欢穿奇装异服、留长发、蓄胡须,这些对小学美术教师来说都是校规校纪所不容的,所以要坚决制止。

2.加强师德修养,养成良好习惯。美术教师要有对事业执着追求、顽强的进取精神,注意言行举止,养成良好习惯。

3.提高教学水平,讲究教学效果。教学能力强,水平高、效果好的美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高,有信任感,德育教学的效果自然就好,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4.爱好广泛,发展特长。美术教师应广泛地展开学习,勤奋爱国。除了坚持习练专业之外,还应多关心国家时事,多读书、写写文章等等,这对教育影响学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在传授知识、启发智慧、发展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中是学校教育的需要,是国家民族的需要,更是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课堂上,要结合教材的特点,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

三、因地制宜,随时随地进行德育教育

尽管作为美术老师,与学生的平时交往不多,但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哪怕是一件小事。只要老师平时与学生交流时多留心,做一个德育教育的有心人。

四、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坏境

如今社会已全面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我们的教学设备也比以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美术教学过程只是采用了教师的说教形式,也就是说教师只能通过课本手段向同学们传授知识,而如今我们学校实现每个班级都有了多媒体设备,就使我们的美术课更加的丰富生动,学生也更加的喜欢美术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增长学生的知识面。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的利用网络,不能沉湎于网络,使学生既学到了文化知识,美术知识,绘画技能技能,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美术教材中展示了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播种者》这幅画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对梵高做一下搜索。在这里,同学们可以很详细的了解到梵高的生平故事,以及梵高的每一幅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梵高具有强烈主观意识的抒情笔调,体会劳动者的艰辛,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而且,通过多媒体可以从多角度、多渠道促进教师的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课堂效率,使德育与美育相衔接,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通过介绍我国的历史文化和民间艺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有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事迹。中国美术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创造力,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譬如,秦兵马俑、敦煌壁画、龙门石窟、万里长城等。介绍或参观这些文物事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内容广泛,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为世界罕见,它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浓缩了中华民族文化,直接反映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人民的生活面貌,社会风俗和思想情感,为人民所喜闻乐观,成为华夏民族美术传统的泉源。

六、在工艺课中渗透德育

篇(7)

一、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

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看似两个独立的课程体系,但通过比较和分析发现,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在内容和特点上存在较多的交叉和融合,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紧密相关。

(一)我国德育教育的内容及其特点。

《德育大纲》规定中职阶段德育教育的内容是“除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良好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以上各系列内容的教育外,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及党和国家重大决策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等教育;结合纪念重大节日以及班、年级教育主题的需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有关学科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总之,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经常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通过解读《德育大纲》发现,德育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在亲身体验中促进对话、交流、与理解。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实施德育教育时,要逐步培养学生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道德观、人生观、发展观。

(二)美术课程的特点及其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科书是在全国师范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充分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实际和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修订的。它综合了绘画、设计、历史、政治、文学等内容,学科综合性强。同时,中职美术课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理解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表现出实践性的特点。另外,通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科书》1至3册内容发现其中包含有大量的德育教育内容。因为在确定美术教学内容时明确要求: “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美术作品,把进行思想品德和情操的教育放在首位。”由此可见,德育教育贯穿在美术课程中,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这使得美术课程成为德育教育的良好课程载体,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二、在中职美术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充分利用德育教育资源,促进德育教育。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由于教材具有简明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有的放矢地扩展和深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德育教育观念,将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德育教育的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德育问题的意识。

在中职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学习“ 线描造型” 的知识点时,关键词“整体” 出现的频率最高,教师可增加新的问题: 同学们除了美术造型讲整体外,你还知道做什么事情讲整体?通过这个简单的提问,进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今年发生在粤西封开本地的矿山事件问题:是由于村民只看重个人的局部利益,而不顾大项目的建设和开发对封开发展的整体贡献作用。这个教学过程耗时并不长,但学生由此明白了整体的概念延伸,进而明白了当个人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冲突时,每个人要有局部要服从整体的高度觉悟。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让学生了解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产生冲突时,局部要服从整体。但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考虑顾及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发挥局部利益的最大作用,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教材为基础,努力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来进行德育教育。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努力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和环境问题来进行德育教育,一方面能使学生陪感亲切真实,激发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另一方面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实例更具有说服力,有利于增强德育教育的力度。

在幼师第二册手工第四节的废弃物的利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因嫌学校饭堂伙食差而打外卖,造成大量的废弃塑料饭盒堆积如山造成环境污染,并举例本地一条大家都熟悉的大河在这十几年的水质由好变坏的事实,以及由于环境的污染,气候的变化导致本地2011年的大旱,令农作物歉收而至使许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切肤的感觉,真切体会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优化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1.教学方法自主化。所谓自主化,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参与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德育教育内容取材广泛,教师可选取多种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如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演讲、辩论赛等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中职幼师第二册第八课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一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就前两年中国画坛出现的一些画家为了迎合西方某些带有政治目的人的审美爱好,而以丑化中国人形象为题材的所谓现代艺术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和研究爱国主义问题。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组,每小组分别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如1组“对现代艺术的认识”,2组“西方某些政客丑化中国人的目的”,3组“中国人被丑化的危害”,4组“如何提升中国人的形象”。每个小组分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各种媒体查阅和收集图片,数据等资料,利用课堂时间,集中汇报讨论。这样学生不仅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分清美与丑,还增强了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加强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

2.开展探究式教学。《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新课程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因而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宜改变传统的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努力开展具有启发性的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学习知识并获得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中职幼师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中,教师讲解基础造型时,对学生可做一个探究式的做法:教师不再像以往示范每一个造型步骤,只讲解画面的优点,而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作画。在这个做法中,大部分学生发现自己离开了教师的示范教法后根本无从着手作画。从这个简单的做法中学生们总结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学习不仅靠教师引导,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主动学习,探究问题, 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德育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方式与德育问题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许多“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因此进行德育教育时,切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应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更容易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将它们内化为实际的行动,达到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中职幼师第二册第七课的图案教学中,教师可安排一节花卉写生课。写生过程中许多学生写生完了,顺手将花也摘了,严重破坏了校园的绿化。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额外布置一道课外思考题:在校园家庭社会里,哪些行为是不符合我们中职生的。以此为契机让学生重温《学生手册》,并将学生思考讨论的结果汇总,把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纳入班规让大家共同执行。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会逐步养成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习惯。真正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学德育大纲[J].人民教育,1995,(4).

篇(8)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拓展美术课堂的创新视野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脱离家庭环境,步入社会的第一个阶段,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通过课堂知识的宣导,学生可以继承过去创新思维的结晶,也可以为将来的创新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努力拓展学生的创新视野也是广大美术老师的教学重点之一。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因为没有必要的辅助学习资料和自身的年龄限制,对于创作感觉无从下手。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提高学生的信息吸收能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比如,在进行相关的设计课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课堂搬入到多媒体教室,教师通过多媒体电脑给学生们播放相关的光盘资源或者相关的音频资料,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和不同的手段来表现设计元素,这样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强美术课堂的德育渗透

在我国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德育教育是教学目的之一,也是教学的手段。美术教育作为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育培养方面也肩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大多停留在教师的课堂宣导和课下温习巩固上,德育渗透或者流于续表,或者成效甚微。多媒体技术作为最强的信息技术,它可以充分结合小学课堂的审美教育,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课本中的德育内涵,从而能够达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比如,在美术欣赏课中,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我们国画大师的山水画精品,带领学生们感受我们国画所特有的氛围,也感受到我们国家独有的文化魅力和国家的大好河山,通过多媒体课件,就可以将爱国心和民族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美术课堂教学中来,使得学生,们油然而生一种民族自豪感。而在《我爱劳动》、《美丽家乡》等主题创作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关的创作素材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对于劳动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憧憬,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42

德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别于传统重成绩轻德育的教学理念,现代教育主张将德育融于教学之中,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而高中美术教育作为一门人文气息浓郁的学科,在德育方面体现出来其超过其他学科的优异性。高中美术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对事物产生正确的审美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情志。这些都与德育不谋而合,因此高中美术教育成为了高中教学德育的前沿阵地,为学生的德育工作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

1 如何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更好地开展德育

美术教育虽然自身具有良好的德育基础,但是具体到实际的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想要在美术教育中更好地开展德育,需要教育工作者结合教育现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自身情况,创造出一套有利于德育的美术教育模式。

1.1 创新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

传统的美术教学,拘泥于课堂上老师演绎式的教学,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也不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想要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深化德育,就要发散思维,开拓创新,以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研究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要跳脱书本的束缚,不仅要将美术知识教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欣赏,让学生感悟艺术魅力。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更直观地欣赏艺术作品,可以带领学生去美院或者画廊观看画家作画,拉近学生与艺术的距离。定期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写生,让学生领略自然的美好、生命的质量。只有当学生对美术课程感兴趣,才能将德育在美术教学中落到实处。

1.2 通过艺术大家的励志故事传播正能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好的榜样可以激发人们奋进的决心,推动人们从绝望走向成功。高中生正处于人生的转型阶段,对未来充满迷惘,而高考的压力又让不少学生彷徨不安。因此,教师在美术教育中应积极向学生介绍艺术大家的成功之路,分享艺术大家的励志故事,不断的向学生传递正能量。例如,齐白石从一个普通农村少年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终成一代艺术大师,其对绘画的执着与热爱,对理想的不懈坚持感染了无数追逐梦想的人。这样的故事对于中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德育教材。这是德育在美术教育中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通过榜样的力量帮助德育在美术教育中顺利展开。

1.3 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气息

美术教育是一门关于美和艺术的学科。形而上学的讲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难免显得过于单薄,只会给学生一种模糊的构象,让学生难以理解,就更谈不上让学生感悟艺术,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了。想要打破学生与艺术之间的朦胧状态,首先就要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艺术作品,直观地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学生对于一件好的艺术作品的欣赏,胜过教师千言万语的宣讲。因此,让学生直观的欣赏艺术作品,感受艺术气息,是将德育融入美术教育中的有效助力。

2 美术教育中德育的作用

学生是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学生的德育工作是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校园德育积极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的健康发展。美术教育作为校园德育的前沿,对学生的德育影响巨大。

2.1 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艺术是人类精神的食粮,它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感染人心,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画家徐悲鸿曾根据中国古代传说创造画作《愚公移山》,画作中愚公一家人齐心协力,移山不止。我们从中看到了力与美的结合,更感受到了愚公移山坚持不懈的精神。这就是艺术给人的影响。美术教育就是要发挥这种艺术对人的影响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看到人生的希望,坚定奋斗的信念。

2.2 培养学生对生活、生命的热爱

生活本身就充满坎坷,人的一生中总是有很多挫折与不幸。高中生由于其所处的年纪,正是心理状态极不稳定的时期,面对挫折往往会产生消极负面的情绪。对此,美术教育中的德育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美术教育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关于美的引导,让学生看到生活的美好。从色彩的世界中发掘生活的乐趣,感受艺术带给人精神的享受。通过对美术的欣赏与创作,让学生得到放松,心理压力得到舒缓;通过一个个展现生命活力的艺术作品,让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

3 总结

快节奏的生活环境造成现在人的德育普遍存在问题,尤其是高中生,由于其特殊的叛逆期影响,其在思想、道德等方面极易受外界不良信息所左右。因此,学生的德育工作不容忽视。美术教育由于其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优势,应积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努力引导学生对美的正确认识,用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连夏子.让德育之花盛开在美术教育中――浅谈美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46):13-14.

篇(10)

2011年科研目标 :做好“十二五”科研课题参加学校的科研课题“读好书做好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申报工作。

2011年德育目标 :通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实践活动,开展弘扬传统美德教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011年教学目标 :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2011年科研目标 : 以科研指导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渗透美德教育,形成美德教育特色。积极总结课题成果经验。

2011年德育目标 :深刻领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推行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读好书的习惯。在美术课程中参透德育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

2011年教学目标 : 完善和实施现代评价制度,探索“自主、和谐、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上一篇: 配件业务工作计划 下一篇: 兽医师职称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