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和财务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7 15:44: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金融工程和财务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金融工程和财务管理

篇(1)

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包括财务规划、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财务规划又以财务预测、财务决策和财务计划为手段。

财务预测要求企业结合市场的变动情况对未来的财务活动作出科学的预测;财务决策为企业决定财务目标和实施方案的优化过程;财务计划则是具体的实施过程。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将涉及诸多不稳定因素,就外部影响因素来说:利率自由化风潮使得企业融资成本不确定性增强;汇率波动则会对进出口企业、跨国经营企业及金融企业带来巨大风险;原材料价格及金融资产价格会影响企业的生产成本,融资成本及投资收益;而政府政策及监管措施相则会对微观企业主体带来更大的影响。

外部经济及金融环境的变动以及企业内部不同发展时期的财务需求决定了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的实施效果欠佳,实施成本高,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在市场金融工具创新的背景下改变传统财务管理方法成为必然,而金融工程关于金融问题创造性解决的思想为企业财务管理活动带来了新思路。

二、金融工程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根据Finnerty的定义,金融工程包括新型金融工具与手段的设计、开发、实施与整合,以及对金融问题进行创造性的解决。金融工程能够满足企业风险管理需求,将分散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进行集中以分割、包装并重新分配。

(一)金融工程在企业融资的运用

传统的筹资方式主要有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等,金融工程是在基础工具之上进行的创新,例如对债券的条款进行设计和创新,也可以开展利率互换的交易。企业在确定初始的资本结构进行融资后,可以运用金融工程来调整资本结构,对债券附加可转换、可回售和可赎回条款或构造认股权证来提高资本结构的灵活性。

利率互换是交易双方在一定时间以协定的利率和名义上的本金进行利息的互换支付,一方以固定利率资产或负债换成对方浮动利率的资产和负债,互换双方在不同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将使双方获益。

(二)金融工程在企业投资活动的运用

在金融投资方面,企业的投资部门可以持有股票、基金、债券的组合以减少非系统风险,同时利用指数期货、期权进行套期保值减少系统风险并确保稳定收益。但如果企业没有将相关的风险进行匹配或冲销从而形成风险暴露,那么衍生工具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

对于实物投资,以现货交易为基础设计的商品期货、期权及远期交易为企业提供了提前锁定成本的机会。目前中国市场上的商品期货包括铜、铝、锌、大豆、棉花、白糖等,相关企业可利用商品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其他企业也可通过交叉套期保值来确定未来的现金流,但面临的不确定性更大。

金融工程在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中具有如下的优势:(1)准确性:金融衍生工具与基础现货价格“一致变动”使逆向操作得以锁定风险;(2)灵活性:场内交易的衍生产品可以方便地进行抛补,相比股票交易的T+1制度,期货交易的T+0制度使得衍生品交易更为方便,此外,为特定企业设计的场外交易所具有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是传统投资工具无法比拟的;(3)成本优势:衍生品交易的“保证金制度”使得企业只需付出少量资金就可以进行大额交易,进行差额交易的产品则占用更少的资金。

三、金融工具的会计披露

金融工程方法所涉及的金融衍生工具会对会计处理产生影响,而会计处理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必定会对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衍生工具与传统金融工具一同纳入会计报表内列报,其公允价值变动处理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类似,然而在实际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其特殊性,往往进行净额交割,大部分并不涉及本金的交换,因此传统金融工具的以合同面值作为入账价值的做法不符合会计处理的“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报表附注的方式对净额结算部分进行披露;另外,确定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依赖于利率、风险等参数的衡量,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金融工程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可以平稳企业未来现金流,有利于企业制定财务投融资计划和安排生产和采购,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确定性,但操作稍有不慎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暴露,因此企业需要培养相应的专业人才。此外,目前中国的基础证券交易市场及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制度建设并不完善,某些品种的交易量较少,这也为企业的实际应用带来诸多不便,因此企业应尽量选择成熟的金融工具,以使之能够更好地与企业现金流及财务计划相匹配。

参考文献

[1] 彭韶兵. 财务管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6.

[2] 周立. 金融工程在风险管理中的比较优势[J]. 金融经济,2001(04).

[3] 储俊. 金融工程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01).

篇(2)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31-0002-04

一、舶来的财务管理理论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宗旨在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政企分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这一改革,首先打破了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体制,使企业逐步获得了筹资、投资、用资和收益分配的权力。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并不是一个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商品生产者,而是一个依据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使用国家划拨的生产资料,组织生产活动的产品生产者。企业作为国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一部生产机器,在财务上几乎没有任何权力。企业所需资金,由国家财政部门拨入,只有季节性生产或交通运输不便的企业,其超常储备物质所需资金才通过银行贷款解决。资金是由财政拨款解决,还是由银行贷款解决,对企业来说仅仅是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并无本质的区别。企业的再生产必须按国家计划进行,企业不仅不具有扩大再生产的权力,也不具有简单再生产的权力。企业按国家的规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并上缴国家财政,国家统一掌握与安排折旧基金。盈利上交国家,亏损由国家弥补,企业不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企业按地区、按行业实行统一的工资福利制度,员工的薪酬待遇与企业的生产管理状况无直接的联系。简言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既无自筹资金的权力,也无自主投资和收益分配的权力。

如上所述,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国家掌握着企业的财权。那么,国家是如何行使这一权力的呢?“计划”和“核算”是国家控制和管理企业经济活动的两大主要工具。企业的一切经济活动均被纳入国家计划,国家则通过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监督企业计划的执行情况。其中统计核算主要用于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会计核算则主要用于反映和监督企业资金的来源与占用、使用与耗费的情况。依据当时的会计理论与会计制度,企业的资金按照用途的不同,被分为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用基金三种。固定资金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流动资金为流动资产的来源,专用基金为具有特定用途的资金。企业必须按规定的渠道取得资金,按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各种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企业会计的职能,仅仅在于依据专款专用、分户核算的原则组织核算,对企业资金的使用情况实施监控。在资金耗费方面,国家主要管理的是生产耗费,亦即产品成本。对企业可比产品成本计划降低额和降低率完成情况的考核,成为当时国家控制和监督企业生产耗费和资金耗费的主要手段。概言之,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并不存在自主筹资、自主投资、自主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有的只是作为国家对企业的资金使用与耗费实施管理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分析活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很快冲破了企业有会计无财务这一局面。随着企业独立商品生产者地位的确立,企业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便相继而生。财务实践亟须财务理论的指导,财务实践呼唤财务理论的诞生。正是基于这一现实的需要,西方发达国家的财务管理理论和财务管理实务陆续被引入到我国财务管理学。也就是说,我国的财务管理理论并不是我国学者对我国财务管理实践进行总结、归纳与升华的产物,而是一种“舶来品”。舶来的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方法,大大推动了我国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但因水土不服,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也十分严重。

二、舶来的财务管理学的特征

作为舶来的财务管理理论或财务管理学,必然具有其浓郁的异国特征,笔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四点:

(一)舶来的财务管理学是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理财环境的财务管理学

筹资和投资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活动,金融市场则是企业筹资、投资的场所,是企业筹资、投资活动的外部环境。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发达与否,对企业的筹资、投资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舶来的财务管理学反映的是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企业筹资、投资环境这一现实。在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下,有更多的筹资、投资的渠道和方式可供企业选择,企业较易进行长期、短期资金的相互转化,使资本结构具有可调节性与弹性。在发达的金融市场环境下,企业可从金融市场上获取反映资金供求状况的利率变动、反映企业经营状况与财务状况的股票价值变动等信息,从而使科学财务决策的进行具有必要的支撑。

(二)舶来的财务管理学是以健全的股份经济为基础的财务管理学

在西方发达国家,股份经济已有数百年历史,股份公司已经成为现代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舶来的财务管理学是建立在股份经济基础上的财务管理学,或者说,舶来的财务管理学是一部股份公司的财务管理学。如财务管理目标,主要强调的是股东财富最大化;有关权益性资金筹集方式,重点介绍的是股票筹资方式;有关资金成本中的权益资金成本,主要阐明的是优先股和普通股的资金成本;资本结构优化分析及投资决策内容,无一例外均以股权作为权益资本;有关收益分配,论述的是股利分配政策及其选择。

(三)舶来的财务管理学是一部内容不够完整的财务管理学

资金是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若要保障以较小的资金投入获得较大的产出效益,就必须加强对资金占用与资金耗费的管理。就资金占用管理而言,舶来的财务管理学中论及的是对现金、存货、应收账款等流动资金占用的管理,而对非流动资金占用的管理则无反映。就资金耗费管理而言,亦即对成本、费用的管理而言,舶来的财务管理学中论及的只是对筹资成本的管理,对产品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资金耗费的管理则毫无涉及。凡此种种,在笔者看来,不能不是舶来的财务管理学的一种缺憾。

(四)舶来的财务管理学是体系不够完善的财务管理学

舶来的财务管理学,是按照企业财务活动的构成环节,亦即筹资、投资、用资、收益分配的逻辑顺序构建其内容体系的。从企业的财务活动即财务业务的角度看,其体系是基本完整的,逻辑关系是清晰的。但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这一体系则是欠完善的。正如房屋建筑工程,其所包括的地基工程、墙体工程、屋顶工程、装修工程等子工程尽管各不相同,但均服从统一的构思与设计,工程的实施均服从统一的监督与控制。换言之,地基工程、墙体工程、屋顶工程、装修工程等各子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对象和内容,工程设计决策、工程监督、工程控制等则是房屋建筑工程管理的职责或职能。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学体系若只涵盖了各子工程的业务内容,而没有涵盖工程设计决策、工程监督、工程控制等工程管理职能的话,充其量只是一部房屋建筑学,而不是一部建筑管理学。同样的道理,若财务管理学只是涵盖了各项财务业务处理的理论和方法,而没有涵盖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体规划、财务控制与财务监督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的话,也只是一部企业财务学,而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学。

三、舶来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我国财务管理实际的差距

理论的价值在于它所具有的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越强,理论的价值越大;反之,则越小。理论来源于实际,又高于实际。理论所固有的抽象性,决定其与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现实世界必然存在差距。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理论可以与实际相脱离。理论若与实际的差距过大,理论的价值就会降低,乃至丧失。由于舶来的财务管理学与我国的财务管理实际存在较大的差距,对我国财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也就不能不受到很大的制约。二者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由企业产权性质的不同所导致的差距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主体是建立在私有产权基础之上的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股份公司。而在我国,企业的主体却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国有独资公司和国有股份公司。西方发达国家的股份公司,一般来说,其财务管理目标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那么,是否可以将这一目标简单套用到我国国有独资公司或国有股份公司呢?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仅就我国的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其众多的社会投资人几乎被排除在股利分配之外,其利益的得失基本取决于股价的涨落,股东权益在他们身上并未得到应有的体现。作为国有企业大股东的国家,也主要是作为社会的管理者、服务者,通过税收的方式参与企业分配。尽管国家也有关于国有企业向国家上缴利润的规定,但实际上国家作为所有者的权益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笔者看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已经不同程度地蜕变为集体所有制或集团所有制,其追求的财务管理目标,并不是股东财富最大化,而是企业经营者及员工利益最大化。概言之,舶来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我国的现实状况差距甚远,依据前者难以对后者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更难以指导后者的运行。

(二)由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的不同所导致的差距

如前所述,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是以发达的金融市场为投融资场所的,企业投融资的渠道较宽,方式较多,行为也较规范。而我国的实际情况却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投融资渠道狭窄,主要依赖证券市场,且投融资行为欠规范。一些包装上市的公司以圈钱为目的,经营水平不高,长期处于低盈利甚至亏损状态;上市公司基本不派发股利,低成本甚至无偿使用投资人的资金,投资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高风险,低回报甚至无回报。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其外源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借款,尽管近年来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利率的管理有所松动,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和信贷利率仍基本处于中央银行的管控之下,与利率市场化相距甚远。我国的小型、微型企业则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急需资金时只能向民间金融机构求贷,所承担的高利贷的风险使其处境更为艰难。面对这样的金融市场环境,西方财务管理学的风险与收益的理论、资金成本理论、资本结构理论及现金证券转换理论等都显得苍白无力,无法真正发挥其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由舶来的财务管理学内容的欠缺所导致财务管理理论与我国财务管理实践的差距

如前所述,舶来的财务管理学的内容不够完整,产品成本与营业费用的管理并未涵盖其中,这就必然产生企业财务管理实际需要与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缺失的矛盾。成本、费用的管理属资金耗费的管理,其中产品成本的管理还属资产的管理。无论是资金耗费的管理,还是资产的管理,均属资金的管理。资金的管理无疑属财务管理的范畴。企业资金的管理主要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企业资金的效率问题亦即企业资金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问题;二是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关系的协调与处理问题。而要解决这两大问题,就需要构建一个由筹资成本管理、投资成本管理、用资成本管理和产品成本费用管理等环节组成的成本管理理论体系。企业资金的效率问题,舶来的财务管理学中,有筹资成本管理、投资成本管理、用资成本管理,却无产品成本、营业费用的管理。无产品成本、营业费用管理,也就无真正意义上的收益管理、资本增值管理。可见,如此构建的财务管理学,实难满足财务管理实践的全方位、全过程的要求。

四、关于发展我国财务管理学的构想

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之后,在缺乏市场经济环境支撑企业财务管理经验的情况下,引进、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企业财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由于所处的宏观、微观环境及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同,财务管理理念、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式与方法亦有所不同,故可以引进、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却不可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只能在遵循财务管理的基本规律与一般原则的前提下,研究、形成与发展符合我国特点的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

(一)构建完整的财务管理学内容体系

就财务管理对象而言,财务管理学属经济学范畴;就财务管理的方法、手段而言,财务管理学属管理学范畴。因财务管理学科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故笔者主张从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两个方面研究财务管理学的内容体系,或者说,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不同的维度研究财务管理学的内容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的对象是指企业资金运动过程及资金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即企业的财务关系。完整的资金运动过程应包括资金的筹集、资金的投入、资金的耗费、资金的占用和资金的收回等五个环节。有人将资金耗费的管理亦即生产耗费、期间费用的管理,视作成本会计学的内容。也有人将资金耗费的管理视作管理会计学的内容。在笔者看来,这两种观点都有其不妥之处。实际上,成本会计学的主要内容在于阐明成本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成本核算的基本功能则在于确定存货的价值,而不在于说明如何对成本费用实施管理。管理会计学尽管也会涉及成本费用问题,但这只是出于进行企业生产经营规模规划和生产经营决策的需要。完整的资金耗费管理,应该是企业筹建阶段成本的规划与控制、产品设计阶段成本的规划与控制、生产阶段成本的规划与控制、销售阶段成本的规划与控制、售后服务与产品废弃处理成本的规划与控制的总和。而这些极其丰富的内容,是管理会计学所无法全部涵盖的,却是财务管理学所必须包括的。简言之,尽管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也会涉及资金耗费的内容,但二者的视角与财务管理学的视角却有很大的不同,因而丝毫不排斥财务管理学将其归入自身的学科体系。

舶来的财务管理学的内容体系欠完善,除表现在未将资金耗费管理包括在内以外,还表现在未能系统地阐述财务管理的方式、手段和方法,从而无法充分体现其作为管理学科应有的属性。

综上所述,属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的财务管理学,不仅应阐明财务管理的对象和内容,还应阐明财务管理的方式、手段与方法。完善的财务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应该是财务管理的对象、内容和财务管理的方式、手段、方法的有机统一。当然,我们主张学科内容的系统与完整,但并不意味着排斥一门学科中的某部分内容可以相对独立为一门学科分支。也就是说,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既隶属于财务管理学,又可以作为为财务管理学的分支――成本管理学而存在,正如财务管理学既隶属于企业管理学,也可以作为企业管理学的分支存在一样。

(二)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学内容体系

现代西方的财务管理学是在股份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股份公司的财务管理问题。股份公司的财务管理区别于其他类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殊性,主要在于筹资和收益分配。在早期的财务管理学中,这两部分内容占据了主要篇幅。其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管理会计,把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等本属财务管理学的内容纳入了自身的知识体系。财务管理学为了维护自身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除继续保留上述内容以外,还逐渐将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等一系列内容纳入进来,形成了由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政策等财务实务处理的理论、方法组成的内容体系。

笔者认为,由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政策等组成的财务管理学知识体系是不够严密的。因为按该体系框架,很难体现财务管理的对象、内容和财务管理的方式、手段、方法有机统一的要求。故笔者主张,首先按财务规划、财务监控和财务考核与评价三大财务管理基本职能的逻辑顺序构建现代财务管理学的内容体系,再将投资、筹资、用资、耗资、收益分配等企业的各项财务业务与活动分类纳入财务规划、财务监控、财务考核与评价三大模块之中,从而实现财务业务活动与财务管理活动有机融合、财务管理理论与财务管理实践高度统一。

(三)构建与我国财务管理实际更加契合的财务管理学内容体系

篇(3)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几乎席卷全球,金融业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企业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参与主体,在企业金融、公司理财中日益推行金融创新和应用金融工程,使得企业金融、公司理财的内容及模式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是国内率先实现与国际市场接轨与通融的产业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直接面对跨国公司的激烈竞争,针对国内外市场有色金属价格的频繁波、急剧波动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也遭受了一定的挫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较多,但主要是由服务贸易领域实力太弱,经贸与金融、保险脱节以及企业内部对金融创新手段的重视不够,经验不足等造成的。

一、传统有色金属行业公司财务管理面临的现状

(一)内外资源调配不力,生产效率低下

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体制、资金的运作方式、监管手段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比如公司内部多级法人资金的分散占用,子公司多头开户。还有传统的财务管理在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不定期的交流,有的业务甚至存在着重复性,这样导致财务管理往往是事后型、静态不动型的。

内部控制的机构设置水平不高。目前企业内部控制多数仍停留在会计控制、审计活动等层面,一般只局限于财务相关部门,并没有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个流程当中,且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管。机构设置水平低、范围小,导致公司内部控制系统形同虚设,没有真正达到“控制”的目的。

(二)集团公司走向国际市场,竞争日渐激烈

传统有色金属行业公司其财务管理应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审视整个企业。比如,各方筹资和投资的国际化。另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也就意味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经营风险的加大,这些必然对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集团公司必须运用多种财务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各项成本,包括缩小资金成本。

二、有色金属行业集团公司——金川集团企业重点项目

(一)金川集团年处理110万吨铜渣选矿工程

金川集团公司第一个重点项目——年处理110万吨铜炉渣选矿工程,于2010年破土动工,这是在考虑到资源综合利用为主要功能的四厂区内进行的。该项目的开工建设,标志着该公司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批行业领先的科技成果将被应用到此次项目当中,未来金川集团铜冶炼系统竞争力将得以大幅提升。项目设计工艺先进,运行成本低,自动化程度高,环保效果好,这也是金川集团贯彻落实中央和甘肃省省委政府关于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大工程。

(二)金川集团进军新能源新材料领域

2010年7月31日,金川集团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该公司主要致力于金属行业如钴、锂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以及钴、锂的二次再生利用,钴金属、二次电池材料的生产,以及节能环保型动力汽车的车载电池的研发。该公司的各个工程是金川集团公司进军新能源、新材料行业,拓宽经营范围,做大做强企业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西部大开发,建设我国重要新能源、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

三、现代企业金融工程对企业的影响

(一)现代企业金融工程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1)通过创新性融资工具和手段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和效益,拓宽融资渠道以及增加融资总量;降低了成本,改善信息披露通报情况,优化治理机构和资本结构。

(2)通过创新性风险管理工具和手段,对企业金融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和化解,避免或减少了风险损失。例如,2004年,美国COSO委员会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并为公司董事会提供了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以及如何进行风险管理方面的信息,并把企业风险管理细化: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件辨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交流以及监督等8个方面。

(3)利用税收不对称性合理避税。财政收入的增长态势为减税提供良好的契机。2011年1至11月,全国财政收入97309亿元,同比增长26.8%。在此背景下进行减税的条件已经具备。2012年“减税”而非“增支”将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心所在,预计结构性减税政策将取得进一步进展。

另外,这种收益还同时具有很强的外部性。企业金融工程不仅影响企业自身,而且对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企业金融工程实现了金融收益和风险的再分配,导致了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了金融市场的需求,提高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加快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效率。金融市场效率的提高加快了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直接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而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又将直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二)金融工程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1)创新性金融工具往往具有巨大的杠杆放大作用,而针对它们开发的各种金属分析模型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创新性金融工具杠杆风险及金融分析模型风险往往是难以估量的,不当的操作会给企业带来巨额损失。

(2)创新性金融工具和手段的运用对企业财务会计准则带来了巨大冲击,增加了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工作的难度,降低了企业财务会计体系对企业整体资金流动和资产变更情况的反映程度和监控效率。

四、结语

有色金属企业通过运用工程化方法和手段,对企业内部进行金融改造和调整,使之适应、配合外部环境的变化,可以更好地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竞争,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财目标。

篇(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0-0001-02

每一次社会和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都会带来财务管理教育的变革和发展。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的环境和条件、资本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都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一系列新的复杂的财务管理问题,如复杂环境下的资产定价、衍生金融产品的创新与利用、跨国经营的财务管理、全球化趋势下的风险管理等应运而生。企业的理财环境正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也对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西方国家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已有了数百年的历史,其教育体制既体现了对市场需求的高度适应又不乏规范。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世界著名大学培养了许多世界著名的财务学家,其毕业生也得到了所在国乃至世界财务管理界的普遍认可,这些学校在财务管理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较大成果,因此,我们拟从新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从中获得一些对完善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有益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展开面向21世纪的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

一、美国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根据US NEWS最新美国大学商科排名,本文选取了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大学、斯坦福大学、德克萨斯大学、佛吉尼亚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共六所高校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整理和对比了这些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1.美国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侧重点不同。经过对资料的搜集,我们发现:美国各高校对所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应具备的能力比较相似,例如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较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具体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从培养技能上来看,宾夕法尼亚大学强调培养“在财务工作方面要能担任风险资本运作、公司兼并与收购以及国内外的管理咨询等技能”;德克萨斯大学则强调“学生要掌握财务学的理论框架、分析工具及解决一系列财务问题的技能”。

从毕业生去向角度来看,美国高校将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定位较为明确,如宾夕法尼亚大学强调培养的学生能在“资产管理机构、国际商业投资银行、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以及政府和法律部门”从事相关工作;德克萨斯大学则强调培养的学生能在“非金融性公司、金融服务机构、能源公司及房地产公司”,而另一些高校则在培养目标中明确说明学生适于从事的工作。

2.美国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必修课较少,且存在一定差异。美国各高校的财务管理课程在专业必修课设置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其主要特点是要求的必修课程数量较少。例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纽约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不超过5门,这些大学除了都设有公司财务外,其他必修课存在一定差异,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专业必修课程包括货币经济学与全球经济;德克萨斯大学的专业必修课程包括财务(金融)实习、投资管理和综合财务;纽约大学则包括金融市场基础。可见,美国高校在财务学的课程教学中倾向于让学生具备扎实的现代财务基础理论和方法,并就其培养方向的不同设置了特色化的基础必修课程。

3.美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多,覆盖面广。美国大学可供学生选择的专业选修课非常多,几乎涵盖了整个财务管理的各个领域,如公司理财、国际金融、投资学和证券等领域,并且融合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内容。如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专业选修课包括商业经济学,高级公司理财,投资管理,金融衍生工具,公司估价,国际金融,房地产投资:分析与融资,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银行学,市财政政策,固定收益证券,投资资金,行为金融学,风险资本与金融创新,兼并与收购,金融工程,金融监管研究等;德克萨斯大学的专业选修课包括货币、银行和经济条件,货币和资本市场,财务(金融)高级主题,国际金融学的前沿研究,大公司财务计划和政策,中小企业财务计划和政策,银行和金融中介机构,国际金融,高级组合管理和投资分析:理论和应用,财务风险管理,证券分析,财务分析,房地产估价和投资,房地产融资与联合组织等;斯坦福大学的专业选修课包括商务经济学,高级公司理财,投资管理,衍生金融工具,公司价值评估,国际公司,房地产投资:分析与融资,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银行业,城市财务政策,固定收益证券,经费投资,行为金融学,风险资本与创新融资,买断与并购金融,公司重构,金融工程,金融自学辅导等。

二、我国高校本科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与美国高校的差异

我们搜集整理了我国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等10余所高校本科财务管理课程设置与美国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必修课程设置较多。在专业必修课程设置方面,与美国较少的专业必修课不同,我国高校的专业必修课都在8门以上。而且必修课程学生除了需要学习一些财务管理方面的课程之后,会计方面的课程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各大高校的专业必修课所包含和涉及的内容领域并不完全相同。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财务学专业必修课包括财务会计学、初级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管理学、高级财务管理学、成本管理学、国际财务管理学、财务分析学、证券投资学、计算机财务管理学等;上海财经大学的财务学专业必修课包括财务分析与运算、公司财务、财务工程学、税务筹划、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跨国公司财务等;东北财经大学的财务学专业必修课包括财务管理专业导论、公司理财、管理会计、国际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基础、财务分析、财务模型分析与设计等。

2.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选修课范围狭小。与美国大学庞大的选修课程体系相比,我国大学的选修课程有一定的局限性,各所高校没有将财务管理所涉及的全部领域如投资、证券、兼并与收购和国际金融领域的课程全部列入选修课体系,而只有一些管理学方面的课程,相关的经济学课程也较少。例如,中国人民大学将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概论、经济法概论、税法、货币银行学等作为专业选修课;上海财经大学将企业价值评估、个人理财、兼并与收购、高级财务会计、公司治理、审计学、金融市场学等作为专业选修课;东北财经大学将成本会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学概论、资产评估实务、高级财务管理等作为专业选修课。

3.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缺乏科学性。我国高校目前财务学课程内容较陈旧,未能及时体现与反映国内外财务理论与实务发展的先进成果,例如对于理论实务界较为前沿的计量金融、货币与资本市场、运营管理、投资学和财务(金融)专题讲座等课程均未开设,与不断变革的市场环境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脱节。财务学专业课程内容庞杂,大多数教材作者只求全、厚、广,而忽略了知识体系存在交叉。如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存在重复,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且知识体系间没有基础和高级的层次划分。

三、美国财务学课程设置对我国的启示

1.明确的培养目标至关重要。美国财务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大可概括为,为公司财务管理和分析、投资银行和财务咨询培养专业人才,让学生能够在各类企业财务部门及银行从事相关的财务工作。让学生获得在商业和投资运行方面、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方面,基本的经济和金融组织框架方面的一个综合的理解。通过这些明确的培养目标,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在结束本科阶段的学习之后能够具备哪些能力,并且今后能够活跃在哪些工作领域。同时,如果学校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的期望恰好相似,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基础。从以上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美国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除将一些重要的课程设置在专业必修课程中之外,另一些有分量的课程也会在选修课体系中出现,这与我国的重要课程集中在专业必修课程中的现状大不相同。在美国高校中,专业必修课程通常只有几门,学生可以全权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后续学习的课程,而在我国高校中,部分在美国高校中属于选修部分的课程直接被列入到了必修课程体系当中,学生即使不想修读,也别无选择,这样的课程设置可能会加重学生的抵触情绪。

另外,我国高校选修课程的可选性也远远不如美国高校,在美国高校的选修课中,所涉及的每一个领域,例如管理、经济、投资和金融等可能有三至四门相关课程可供选择,但在国内大学,可能仅有一门与之相关的课程可供选择。多门课程的学习毋庸置疑要比一门相关课程学习所带来的效果要明显,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广泛,对于某一领域的理解更为深刻。

3.提供选课咨询是学生选课的关键。国内大学的选课系统中通常只显示课程名称,对课程整体的描述或与之相关的信息寥寥无几。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学生不清楚课程性质和内容,不清楚选修哪些课程会对日后的职业规划产生帮助等,这个弊端会使学生在选课时出现盲目选择的现象。在美国,像纽约大学和佛吉尼亚大学在学生选课前会安排一些导师或者小组来提供个性化的专业选课指导,通过解答学生对课程的疑问,并与学生探讨其所期望的发展方向,为学生的选课方案提供参考意见或进行指导。

4.专业方向细分有利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美国高校在财务专业下设置一些专业方向,这样主攻各个专业方向学生的核心课程就集中在这一方向上。如密歇根大学以职业路线安排专业方向,一共分为一般财务、投资银行、公司财务、股票分析师、基金经理、销售与贸易、房地产、银行与保险、企业家等九个方向,在课程设置上也是按照这九个方向分别设置核心课程、基本课程和推荐课程。德克萨斯大学在财务(金融)专业下分为六个方向:公司财务和投资银行、能源财务、投资经理、金融市场/银行、房地产、一般财务。

专业方向的划分不仅符合了市场的各种需求,更重要的是,明确的方向是学生快速、顺利地找到自己的定位的关键。而在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下并没有众多分支。学生在选课时分不清方向,缺乏主攻某一领域的意识,没有擅长的技能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阻碍了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型人才培养的脚步。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紧密结合。国外大学的一些教学模式很值得我们借鉴,如纽约大学有专门的财务(金融)的独立研究项目作为专业选修课,这个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在财务(金融)领域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独立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会有老师一对一的辅导,考评成绩合格即可得到相应的学分。

参考国外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一方面学校应该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如在银行、管理咨询公司、证券交易所等单位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中,缩短书本和实践的距离;另一方面学校可以建立诸如筹资谈判、投资分析、财务分析等模拟实验室,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从而培养其分析决策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应变能力等。

综上所述,国外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方向是我国在财务学专业课程设置上需要借鉴的地方。让学生明确自己今后所发展的方向,并且为学生提供相关课程的学习机会,才会为我国财务管理人才市场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温素彬,彭敏,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之友,2009,(12).

[2]李世辉.基于新理财环境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09,(2).

[3]曾维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4]赵德武,马永强.中国财务管理教育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财经科学,2008,(11).

[5]周剑涛.关于本科财务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8,(9).

篇(5)

摘 要: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由于是不同教学单位开设的,容易产生授课内容重复的问题.本文以《金融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在阐述两门课程整合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整合方案应考虑的因素,并根据专业基础课设置原则,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并基于知识完整性,针对每一种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专业基础课;金融学;财务管理;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54-03

基金项目:本项目为东北财经大学校级教改课题《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授课内容重复的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

近几年,教育部不断地对高等学校教学计划改革提出政策性规定,比如,学分不断降低,这样的改革对于学生来说有利有弊,好处是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拓展授课以外的能力和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弊端是对于没有学习规划的学生来说可能造成知识摄取不足,限制了知识面的扩展.为了弥补这样的弊端,高等院校应该合理设计专业基础课,尽量在有限学分的前提下,给学生充分补给基础知识,为其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很多财经院校设置专业基础课时常常会有授课内容重复的现象,如果重复的课程不是来源于同一个教学单位,那么授课老师之间就可能缺乏对于授课内容的沟通,可能会导致重复或衔接问题.本文以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专业基础课《金融学》和《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两门课程授课内容重复的整合问题.

1 《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门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和《金融学》是分别隶属于管理类和经济类的两门课程,但其授课内容却有很大的重复性,以我校会计学系列教材《财务管理》(刘淑莲主编)和金融学系列教材《金融学教程》(苏平贵主编)为例,《财务管理》教材共14章,《金融学教程》教材也共14章,从其目录标题看,共有9章是完全重复,其余的章节有部分重复,也就是说,两门课程至少有70%以上的内容是重复的.目前,我校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了这两门专业基础课,根据2010级的教学计划,我校共有17个管理类专业同时在大学二年级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其中,劳动保障、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是方案内学科基础选修课,金融学是学科基础必修课;管理科学和工程管理专业的金融学是选修课,财务管理是学科基础必修课;其余的12个专业(电子商务、旅游、资产评估、日会、注会、会计学、加会、财务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都是学科基础必修课.这意味着我校有12个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因为教学计划安排而导致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重复学习.只有5个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选课来避免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重复学习,然而这些学生极有可能因为不了解课程的内容而同时对两门课进行了选修.由此可见,我校目前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势必造成授课内容重复,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也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教学质量.

管理类专业同时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造成重复授课不光是我校的问题,外校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以山西财经大学为例,工商管理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管理科学专业、工程管理专业、项目管理专业等管理类专业都同时开设了《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

管理类专业学生开设《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财知识和了解金融市场环境知识,以培养适应经济型社会需求的管理类人才.《财务管理》以讲授公司理财知识为主,简单介绍了金融市场环境知识.《金融学》对金融市场环境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同时也大量介绍了理财知识.这就使得两门课程产生了大量的授课内容重复.根据学分制的教学制度,在总学分一定的情况下,如何取舍这两门课程,或者如何很好地整合这两门课程,思考这两个问题,有利于重新修订或调整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2 设计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应考虑的因素

2.1 体现课程基础性的特征

专业基础课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必要基础的课程,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必修的重要课程.不同的专业有各自的一门或多门专业基础课,同一门课程也可能成为多门专业课的专业基础课.作为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学生,了解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所有管理活动都是为了提高价值,而在现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金融市场是与个人生活和企业经营不可脱离的平台.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将来的主要就业岗位又不专门是公司财务和股票投资,因此,对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包含理财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

2.2 扩展知识面

比较宽厚的专业基础,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专业基础课的设置除了要突出财经院校的特征之外,还要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除了介绍理财知识和金融市场的基础知识外,还可以介绍一些与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财经类知识,比如货币的供需与定价、风险管理等基础知识,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 教学资源分配

学校在设置课程时往往会考虑到教学资源分配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也关系到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问题.《财务管理》通常是财务系(或者会计系)开设的课程,《金融学》是金融系开设的课程,在设计管理类专业开设的《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方案时,要注意这样的问题:如果保留《财务管理》,金融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金融方面的知识;如果保留《金融学》,财务系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能够给学生介绍财务方面的知识;如果这两门课程都删除,那么哪门课程能够补充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个教学任务应该由哪个系来承担.

3 管理类专业《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课程整合的方案设计

针对上述问题,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的专业基础课应该凸显财经特征,因此,关于《财务管理》和《金融学》两门课程的设置有三种可能:一是保留《财务管理》课程,舍掉《金融学》;二是保留《金融学》,舍掉《财务管理》;三是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协调两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凸显两门课程各自的特点.

3.1 保留《财务管理》,舍掉《金融学》

表1列示了中国校友会网最新编制完成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除东北财经大学外,排名前5名财经类院校的管理类专业基础课的设置情况,由于各个学校教学计划设计不同,所以有的学校也叫“学科公共课”.从表1可以看出,基于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各财经类院校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有“财务管理”课程,主要是因为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企业中某一方面的管理技能,而财务管理是企业基于价值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管理内容之一,因此,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财务管理》课程成了各财经院校管理类专业必开的课程.

如果保留《财务管理》课程,基于知识完整性,替代《金融学》可以开设的金融类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1)详细介绍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类型;(2)介绍金融市场参与要素;(3)介绍金融市场工具的流通和定价机制.基于上述考虑,可以选择的课程有: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等.

3.2 保留《金融学》,舍弃《财务管理》

如保留《金融学》课程,基于知识的完整性,替代《财务管理》可以开设的包含理财知识的财务类课程很难在同一门课程中找到,往往会在《管理会计》和《财务分析》中涉及到部分理财知识,由于学分的限制和基础性要求,这两门课都是专业必修课,不适合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那么替代《财务管理》的课程就需要在别的教学单位寻找,比如:投资学等.

3.3 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并予以协调

如果同时保留《财务管理》和《金融学》这两门课程,就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协调,避免出现重复的授课内容.本文认为,基于专业基础课54学分的要求,《财务管理》和《金融学》的教学大纲至少要包括表2的内容.基于两门课程内容的整合,需要针对管理类专业编写配套教材,这样才能够避免教学资源的浪费.

4 结束语

财经院校的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专业必修课之前,需要充分了解理财和金融市场知识,这些知识应该在专业基础课中进行设置.目前,管理类专业主要是设置《财务管理》讲授理财知识,设置《金融学》讲授金融市场知识,但由于这两门课分别开设在财务系和金融系,授课教师在授课时存在授课内容沟通障碍,导致这两门课的授课内容存在很大重复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根据专业基础课设置原则,给出了三个解决方案:保留《财务管理》,舍去《金融学》;保留《金融学》,舍去《财务管理》;同时保留这两门课程.并基于知识完整性,针对每一种方案给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杨琴军,陈龙清,季华.浅谈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的整合[J].中国林业教育,2006(3):14-17.

篇(6)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166-02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弊端

1.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职能的发挥欠缺。目前在一些中小企业中,由于诸多因素出现一些经营者的行为背离所有者利益和债权人利益的现象,这是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未能充分行使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的职能,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以及重大投资决策失误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没有切实维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2.融资渠道不畅,投资随意性大,风险理财已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部分中小企业对投资缺乏有力的分析论证,资金不能有效利用。由于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企业来说银行资信度不高,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向企业贷款大部分为高利率的短期借款,相对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大了融资风险。如果对投资项目缺乏准确的财务分析论证,投资失败对中小企业往往是致命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中小企业会面临更多的风险:①由于经济活动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的传播、处理和反馈速度将会大大加快,倘若企业内部和外部对信息的披露不充分、不及时,或者企业当局不能及时有效地选择利用内部和外部信息,会加大企业的决策风险;②由于知识积累和更新的速度加快,倘若企业及其员工不能及时作出反应就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变化,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风险;③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产品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这不仅加大了存货风险,而且加大了产品设计、开发风险;④由于“媒体空间”的无限扩展以及“网上银行”和“电子货币”的运用,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加快,由此使货市风险进一步加剧;⑤在追求高收益驱动下,企业将大量资金投放在高新技术产业和无形资产上,使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抵御各种风险及危机,使企业更好追求创新与发展已是财务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3.财务管理模式落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中小企业大多为家庭式作坊,管理模式落后,思想观念陈旧,对现代财务管理理念知之甚少。企业经营者往往将企业作为整个家庭财产的延伸,为了全面控制,不愿分散所有权,使许多企业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失去许多成长的机会。同时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原因,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对财务管理认识不足,造成财务管理混乱。特别是一些民企,会计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匆匆上岗,导致出现重核算轻管理、重视资金运作轻视对后续会计资料的加工处理和经济动态分析,会计人员只简单地做到了账账、账证、账表、账实相符,根本不会财务分析,更提不出有利于企业长久良性发展的合理化财务建议。

4.财务管理人员面对各种新环境存在知识滞后缺陷。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的企业外部条件,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最主要的外部环境有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目前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小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少应对新环境的知识和能力。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理财新观念。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赋予了中小企业自主理财的权利,同时也将现代企业理财置于瞬息万变、高度风险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财新观念。①信息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经济信息是商品,会计信息也是商品,商品有价值,会计信息也有价值。一方面,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迅速、准确、全面地收集信息,为企业筹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所提供的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分析资料,能成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决策依据,对企业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务人员必须强化信息观念,关注一切与企业相关因素的发展变化。②发展观念。企业是在发展中求得生存的,企业的生产经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充分考虑理财行为对企业的长期影响,在市场经济下,风险与报酬同在,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在两者之间有一个正确的量度,资金运动中要合理安排财务结构,克服企业财务决策的短期性,立足于企业长期持续健康的发展。③风险观念。企业的理财环境复杂多变,企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定的风险。如筹资过程中有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经营过程中有资本结构风险、立项风险等。财务人员必须建立科学的预警体系,防范和化解风险,将可能发生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强化风险管理,促进竞争与合作相统一,这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使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着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这种可能性在知识经济时代会更大。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必须有正确的风险观,把握不确定因素,采取各种防范措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

2.创新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最主要、最重要的投资对象,财务人员应该创新财务管理理论,改进和调整财务管理中忽视无形资产投资及其决策评价的内容,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投资决策的重点应以无形资产为主,并以是否给企业带来人力资源积累、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及持续发展动力作为效益评价的标准。

3.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规范财务管理,使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更上一个台阶。改革财务机构,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使财务人员成为复合型人才,以增强企业理财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经营效益,财务管理又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财务机构高效灵活的要求,改革现有财务机构、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财务人员已是当务之急。应改革现有企业管理体制,分设财务与会计机构,使现有的财务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有参与竞争适应新形势的紧迫感,促使财务人员充实、调整现有的知识结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与其有关的法律、法规,依法理财。一方面要按照法律法规守法理财(在不违法的情况下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当企业的权益受到损害时依法维护企业的权益。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合理筹措和有效使用。目前一方面企业为了扩大再生产面临资金紧张,另一方面社会上却存在着大量游资,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有丰富的金融知识,能够在资本市场上尽可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风险为企业筹集最多的资金。随着买方市场的出现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在市场中争生存求发展,必然离不开科学的财务管理。

4.拓展思路,增多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应尊重银行债务,树立长远发展的眼光,诚信守法,按期偿还贷款。努力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增加收益。争取从社会募集资金,通过向社会集资募股不仅可以增加中小企业的发展后劲,减轻竞争压力,还可以打破原有的权益结构,突破家族式管理模式,提高知名度,对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是大有好处的。目前,中国证监会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重大改革,允许中小企业通过进入创业板的方式融资,好多中小企业的成功范例已经树立了榜样。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允许投资者以厂房、机器设备、物资材料、无形资产等方式投资。

5.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力。企业的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外部条件。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它们的要求和变化。财务管理的环境涉及的范围很广,其中最重要的是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企业处于财务管理环境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如筹资过程中,货币政策的调整、金融市场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筹资成本、筹资方式等产生直接影响;投资过程中,要受到国家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的限制和约束。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不可控制性、动态性和复杂性特点使企业必须搞好财务管理环境的分析,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6.加强财务的系统管理及实施财务工程。财务管理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财务管理系统既是一个封闭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系统,它的运行受系统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财务管理要重视系统管理,即对财务管理的整体进行全面管理。系统因客体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子系统,对于子系统也要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系统管理,如对货币资金系统的管理,对成本系统管理等,财务管理系统因管理条件不同形成不同管理环节的系统管理。它包括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和分析所形成的财务管理体系。这种立足于管理环节的系统管理,也就是全过程管理。同时,也要重视全面环节的系统管理,即管理中心。财务工程是管理工程在企业财务中的应用,它是以价值工程思想为核心,结合金融工程和现代信息技术等发展形成的一种财务管理新技术或新方法。财务工程为加强企业管理提供了广泛的应用舞台,企业对效率的追求促成了财务工程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企业不断发展的需要,财务部门必须利用财务工程技术和方法,设计科学的财务经营策略。当前,应着重搞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程:一是强化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二是深化企业制度改革。三是重塑银企关系。

参考文献:

篇(7)

《管理统计学》、《税收学》、《高级会计学》、《财务信息系统》、《高级财务会计学》、《金融会计学》、《证券投资学》、《中高级财务管理》、《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财务与会计电算化》 部分高校按以下专业方向培养:会计、财务会计、企业理财、税务筹划、投资理财、理财规划师、注册会计师、国际资产经营、企业财务管理、财务与资本运营。

财务管理主要研究管理学、经济学、法学、金融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计划、决策、控制、监督等管理活动对资金运动进行管理规划,进行融资、投资及资本运营,并对亏损、破产等财务危机进行预测、防范和化解等。

财务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高端财务人才稀缺,供不应求,想要成为行业精英挑战高薪,学习财务管理专业是非常好的选择。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新能源、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新能源;

2 金融/投资/证券;

3 房地产;

4 互联网/电子商务;

5 建筑/建材/工程。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会计、财务主管、出纳等工作,大致如下:

1 会计;

2 财务主管;

3 出纳;

4 仓库管理员。

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技能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篇(8)

在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不断发展完善的进程中,基础建筑市场的发展也不断完善,工程质量和成本竞争日益激烈,因此要求参与竞争的单位在施工项目中学会利用其它学科的知识。充分利用经济学中财务管理的知识控制建筑和人工成本,从实际的角度提高工程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工程性价比,可以降低工程的成本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另外财务管理的知识还可以从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清晰地看到工程建筑过程中时间、物资、人力的使用情况,控制工程进度,对工程建筑中的风险进行控制、管理,降低企业中不可控因素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可以说财务人员的能力和表现有时是企业管理水平和施工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施工企业实际的结合好坏又决定了施工企业的财务表现和管理能力。

一、施工企业管理中财务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企业对财务管理效用的轻视

在现在的发展状况下,部分企业认为财务管理就是记账发工资,没有什么对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实际作用。相对地,企业承揽工程、保证企业安全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产品的市场销路等更加重要。这些企业实际上是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意义。财务管理源于金融学,又有“小金融”的绰号,是近代以后发展起的一门现代学科。财务管理已由早前的筹集资金和发放工资的功能转化为施工企业的资金监督,再到这些年的前期风险控制,形成一整套的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应用有着广泛的市场,在各个领域做出重要贡献。具体表现在施工企业有工程造价、动态成本、动态工程进度控制等应用。

(二)资金分散,管理要求高

国内现在的施工企业大部分不具备完善的组织制度,甚至很多没有基本资质的企业因为市场利益的诱惑而贸然进入工程承建行业,同时单一一个企业还存在多工程同时施工,资金流动混乱的现象,对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要求和挑战。企业管理层面对财务人员的要求除了常规的财务管理外,还要求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资金对企业的重要意义,最大限度的增加资金的利用率,在现有资金的前提下保证各部门对资金的需求,保证现金的流动性。特别是另外由于社会现实的实际情形,工程欠拖备料款、预收工程款的,材料订购占用资金,工程完工后无法按时收回工程款项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时因为政策变动的原因,增加了企业的资金信贷来源的压力。施工企业实际筹集资金、回笼资金的艰难处境和市场经济的不规范、信用体系的缺失,极大地动摇了资金的稳定性,动摇了企业组织的稳定性和管理的效能。

(三)某些财务管理工作单位名存实亡

国内市场经济的不完善还造成了施工企业“快生快死”的局面,进入行业的单位来势汹汹,并且往往是因为某一项目而建立的,能够长期在施工建筑行业生存发展的企业却少之又少。这其中固然有社会实际大环境的影响因素,但是施工企业本身的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财务单位在部分企业并不是由专业的人员担任主要职位,在参与项目决策的过程中也没有话语权,甚至有时仅仅是老板的私人记账员,对企业的管理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

(四)虚假账目带来的冲击

因为企业公关的原因及某些隐形支出的影响,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处于两难的局面。又由于企业的体制问题,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服从负责人的意志。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某些国企施工企业对指标实现的压力越来越大,使得企业具有账目作假的强烈冲动。这些客观存在的不良因素,实际更加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提高对企业管理的风险意识,切实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控制。

(五)施工企业会计的弱势地位

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会计与企业生产和人事关系还属于附属关系,会计部门和人员在管理和对企业职责上缺乏相对独立地位,会计人员受制于人,不能有效履行职责。这种局面由来已久,但是企业如果希望发展壮大,则必须摆脱旧的财务部门和企业管理层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有相对独立地位,从企业发展和企业利益的角度,对企业进行负责的财务管理部门。

所以总体而言,现在我国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混乱的,是不规范的。财务管理在施工企业中的贡献还有极大的空间,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应用有极大的发挥空间。

二、问题的解决策略

针对目前我国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笔者认为应该从管理层意识层面到制度设置和实施方面入手,具体的实施是财务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应用中的重要内容,是财务知识发挥其作用的重要表现。

(一)管理层面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是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发挥作用的基础

领导层应该有接受新知识的观念,通过对新知识的学习理解,认可其作用。具体可以通过参观已经建立起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运作良好,有良好效能的企业来实现,特别是对上市企业和国外优秀企业的学习参观更加容易获得直观的认识,深入理解财务管理在现代施工企业组织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企业负责人也可以在自己企业的现状与优秀企业现状的比较中,获得更新财务管理现状的现实动力,在利润的追求比较中获得将财务管理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结合的动力。

篇(9)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一、 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建即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与金融相关工作。它包括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研究,编制工程项目预算与决算。主要的工作任务是资金的转移、支付与结算;基建报告制度的编制;参与基础设施工程项目预算,内部控制,会计核算,合同签订与工程项目落实。

电力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实现企业快速发展,不断的进行财务改革,逐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大财务管理力度,但是电力企业对于基建财务管理的建设不够,基建财务管理还不是很成熟。近些年,随着电力行业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增多,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基建财务管理成为了电力企业竞争和发展的关键,电力企业加大了基建财务管理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通常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每个部门之间相互分工合作,相互协调配合,保证基建项目顺利进行。这种管理模式,使得作用非常分散,职责划分不明确;无法实现很好的集中管理,基建财务管理进行起来非常混乱,会使得资源出现浪费,非常不利于财务管理每个环节发挥最大效用。

(一)基建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还处于刚改制完成或正处于改制期,由于受传统观念以及传统经济体制影响,内部控制制度和财务管理几乎没有创新,基建财务管理意识淡薄,观念落后,制约了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很大电力企业的基建财务管理没有专业管理人员,管理非常的混乱,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没能有效结合,管理人员的意识和观念没有与时俱进。

(二)基建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内容和信息越来越多,管理项目非常复杂。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制度无法满足需要,使得基建财务管理可操作很差。电力企业没有及时的健全和完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电力基建财务管理进行没有标准和规范,业务管理的目标不同使得基建财务管理执行的核心不同;缺乏与之配套的监督机制,管理部门没有形成有机联系,职责划分不清,管理工作缺位,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基建财务管理目标体系不明确。

电力企业进行基建财务管理时为了实现资本保全和增值,不仅包括了资本有形的保全和增值,还包括资本无形增值。目前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包括资本投资收益、内部信息的对称、约束和激励等。基建财务管理要和工作目标、解决问题紧密联系起来。基建财务管理体系要包括资金管理、工作人员管理、制度管理、会计信息管理、预算管理和审计管理等,其目标体系应该为电力企业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权衡收益的概率和风险,电力企业资产利用率与收益等问题。目前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目标体系不明确,使得基建财务管理工作进行非常混乱。

二、做好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做好对相关信息建设工作。

电力企业要做好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有真实准确的信息数据做前提。电力企业基建工程项目建设的规模大、投资资金密集、周期较长、涉及单位多,基建财务管理的信息和内容越来越复杂,因此必须做好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相关信息建设,结合计算机技术和先进科技,建立高效的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资源,高效准确的完成信息整合,保证基建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决算工作,为基建财务管理提供数据信息参考,加快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建立健全的基建财务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合理的结构框架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基建财务管理越来越复杂,为了准确的进行信息区分,要有准确、全面的依据,在充分的吸收意见和建议后,建立健全的基建财务管理体系,保证其科学合理性;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明确其权利和职责;建立统一的基建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规范的做好基建财务管理;加强基础工作的建设与管理,各部门相关协调合作,共同做好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工作。

(三)更新管理观念,加强基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

由于受传统体制和观念的影响,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非常的混乱,而且财务账目不清,造成电力企业大量的资产流失和亏损。为了更好的解决之一问题,必须要加强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培训和讲座等形式,提高基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提高法律意识,规范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基建财务管理专业素养;共同努力,改善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现状,解决存在的问题,做好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实现其快速发展。

三、结束语

电力企业基建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电力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电力企业要更新基建财务管理观念,重视基建财务管理,设置专业的管理队伍,做好基建财务管理基础建设,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高效准确地做好基建财务管理,实现电力企业的竞争里和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电力公司南充电业局)

参考文献:

篇(10)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22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01

1 我国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财务管理观念淡薄

总体来说,我国大多数工程施工单位的财务管理观念较为淡薄,对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认识不足。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更加重视工程项目的承揽、进度的完成、质量的把关与提升,工作重心放在生产环节,对工程财务管理不够重视,认为只要质量过关,企业的经济效益自然会提升,仅仅将财务部门归结为事后的算账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财务部门的综合性与重要性。

1.2 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对任何企业来说,规范的财务行为都是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我国的工程施工单位中,大部分企业都拥有适合自身的财务管理办法,但是内容较为单一且没有按照与时俱进的观念进行适时修订。在具体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中,工程企业较为注重成本费用支出等方面的工作,对工程预算管理、收入与资产管理、财务数据分析、决策应用等重视程度或应用程度不够。

1.3 融资及资金周转面临困难

从工程施工行业发展情况来看,建设单位往往对施工工程款项不能及时跟进,经常拖欠工程款项,使承建单位的债务不断增加,承建单位只能向社会金融机构融资。由于承建单位的资产负债比例过高,很多金融机构往往将施工承建单位列为贷款发放的黑名单。从融资渠道来看,施工单位行业利润普遍偏低,国家政策对工程施工监管严格,使投资主体对施工企业并不感兴趣。因此,施工单位面临着融资及资金周转的困境。

1.4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力不强

施工项目是工程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源泉,因此,项目成本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施工企业获取经济利润的高低。由于对财务管理及其在决策应用中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很多企业在成本核算、设计变更及工程索赔等重大事项方面经常处于弱势,导致施工企业的效益隐形流失较为严重。

2 加强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2.1 积极发挥财务管理核心作用,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对任何企业来说,财务管理都是对往来企业的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进行检测、计划、控制及决策的管理活动。对于施工企业单位来说,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严控多头开户、资金沉淀闲置,对管辖单位进行严格的财务监控,各层级施工单位要牢固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核心的基本理念,将这一理念贯穿在施工建设的全过程之中。

2.2 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管理

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通过科学的制度流程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要有针对地加强工程施工预算管理水平,提高预算的准确性,降低工程造价,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

2.3 加强资金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在施工单位开展施工过程中,其内部要根据整体施工进度与计划,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合理编制施工周期资金收支计划与月度预算。同时,施工单位要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转情况,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加强对资金的统一管理。通过资金结算中心,有效监控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资金闲置的额度。

2.4 重视工程款项清收工作

工程施工单位要重视清欠工作,对历史欠款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手段。积极利用相关政策及国家相关部门的帮助、社会中有资源有实力的个人及企业等进行历史款项的清收工作。对工程企业的历史遗留账目、呆账要积极关注并有效清理,以周期为单位及时清理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避免新的呆账、坏账的出现,实现资金流动的安全与通畅,保障使用效率。

2.5 强化项目管理,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是施工单位的收入来源,也是生产管理的出发点。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具体来说,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因为施工现场是生产经营的一线,要在施工现场形成一个施工管理与财务核算、经济与技术有机结合的管理组织。同时,要积极落实工程项目负责人的首问负责制,积极建立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班子,设立预算、财务、材料、质量监管、工程技术及施工安全等职能部门,全面实行工程项目的成本责任制,并定期对成本进行计划、控制、核算与分析。

2.6 加强财务培训,提高工程财务管理水平

在工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提升财务管理专业技能。通过财务技能的定期培训:①实现财务人员对项目款项的总体把控,项目款项的立项、申报,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②能够接收经办请款事项,并审核请款单位的请款事项及其请款依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合法合规性,费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合规性的复核;③保证付款依据的复核工作及工程项目款的支付等财务工作开展的专业有效。

3 结 语

上一篇: 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 下一篇: 护理教育研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