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15:44: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服装设计调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
婴幼儿服装;适用性;市场调查;服装设计;款式;装饰设计
目前,婴幼儿服装市场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但是婴幼儿服装业在整个服装行业中所占比例较小,我国婴幼儿服装产量仅占服装总产量的6%左右。近年来国内城镇居民对婴幼儿服装的消费量一直呈上升趋势,年增长率约为26.5%,这表明婴幼儿服装越来越受欢迎。
1婴幼儿服装概况
1.1市场现状
通过调查和走访丹东市中心几家婴幼儿服装品牌店发现:一岁以下婴幼儿服装多以柔软的全棉服装为主,装饰也多为绣花,款式多是连体装、两件套或3件套,且以对开襟和偏开襟为主,有些款式较特殊,如睡袋式结构,一般为前开襟或后开襟,打破了成人穿衣方式而将婴儿放入衣服内,还有一些特殊款式,采用背带式的裤(裙)代替腰带式,以肩部来承担衣服的质量,减轻腹部压力,保护内脏器官发育,从而有利于婴幼儿生长和运动;两岁左右婴幼儿服装则有印花、珠粒等装饰,用手拉拽没有松动迹象;吊牌说明较详细,价格一般为100~300元。走访童装批发城时发现有些零售和批发地点的婴幼儿服装存在一些问题:吊牌说明不规范,没有号型、规格、成分、等级说明,甚至有些婴幼儿服装上没有吊牌;服装款式和品牌店款式相近,但做工不精细,而且图案多为印染,绣花的较少;有些带亮片和珠粒的服装有松动现象;价格一般为35~85元。由此可见,婴幼儿服装品牌店比童装批发城的服装在销售质量上更有保障性。
1.2国内相关标准
出口婴幼儿服装被频频召回,其主要原因是安全问题,而造成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是检验标准不完善,近年来国内有关婴幼儿服装的安全问题较多,为此,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婴幼儿装安全标准的法令法规。我国目前已的行业标准包括:FZ/T81014—2008《婴幼儿服装标准》、FZ/T73025—2013《婴幼儿针织服饰标准》、FZ/T73045—2013《针织儿童服装标准》。3个标准的出台,也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婴幼儿服装安全[1-4]。在3个标准中,均有限定重金属、甲醛含量的问题,并以此提出A、B、C3类服装标准,即:A类为标准婴幼儿服装,其甲醇含量不得超过20mg/kg;B类为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其甲醇含量不得超过75mg/kg;C类为非直接接触皮肤的服装,其甲醇含量不得超过300mg/kg。此外,标准还对服装的原材料、规格、成品外观和缝制方面有一定的要求。通过调查和分析,在婴幼儿服装的图案和色彩设计中应该注入新元素,使婴幼儿增长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增强记忆力和想象力,同时,婴幼儿服装面料的开发应符合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要加大婴幼儿服装安全常识的宣传,以此促进企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5-7]。
2婴幼儿服装适用性调查
2.1制定与执行调查方案
通过走访丹东市婴幼儿服装市场,以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为基础,根据婴幼儿服装适用性的相关情况来制定问卷,调查方案内容及执行情况如下。
a.调查内容: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形式,内容涉及婴幼儿内衣尺寸问题、着装情况、款式选用情况、色彩与图案的偏好、婴幼儿装消费行为等5大方面。
b.调查对象:对在童装批发城、童装购物商场、零售店、品牌店及育婴院人员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共130人,平均年龄为30岁。
c.样本数量: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3份。d.数据分析方法:对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cel2008进行频度分析和交叉分析。
2.2调查结果与分析
2.2.1调查对象的分布特征
整理调查问卷,婴幼儿月龄统计中,0~3个月的占6%,3~6个月的占4%,6~9个月的占4%,9~12个月的占12%,12~18个月的占10%,18~24个月的占16%,24~36个月的占48%;在性别调查中,60%为女婴,40%为男婴。
2.2.2内衣尺寸
由于婴幼儿的皮肤较细嫩,因此贴身内衣的尺寸规格设计和安全适用性指标要求也较高。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在购买婴幼儿内衣时,普遍遇到过内衣尺寸比例过大或过肥的情况,婴幼儿服装内衣尺寸调查情况。约80%的家长认为上衣、裤子和领子等部位过长或过大。由于0~36个月的婴幼儿身体结构是头围接近胸围,无胸部、腰部、臀部的区别,仅头围较大,而且该阶段的婴幼儿正逐渐学习滚、坐、爬、扶和站立行走,所以,生产商更加关注领围要大、易于穿脱、腰部和腹部要宽松等造型要求,但在注意婴幼儿服装胸、腰、臀等横向部位问题的同时却忽略了袖子、上衣、裤子的长度问题。
2.2.3穿着情况
在进行婴幼儿服装穿着情况统计时,着重对面料的选用、面料安全标准的选择和穿着常见问题3方面进行调查。
a.面料选用。婴幼儿皮肤娇嫩,家长在购买服装时非常看重面料的舒适性。86%的家长购买纯棉面料,22%的家长购买真丝,24%的家长购买羊毛,仅有少于10%的家长选购化纤面料,如腈纶、锦纶等。由此可知,家长在选购婴幼儿服装时一般首选纯棉产品,如市面上常见的普通纯棉或天然彩棉制品,该类面料手感柔然、透气性好,利于婴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b.面料安全标准选择。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家长在婴幼儿服装面料安全标准的认知上都不够科学,其中有80%的家长选择B类标准的服装,仅有8%的家长选择A类标准的服装,还有10%的家长根本不知道有这一标准。由此可知,对于安全标准的出台关注的人较少,而对于B、C类标准的服装,其甲醛含量大,尤其在穿着过程中甲醛会慢慢释放出来,婴幼儿吸入后,最明显的症状是疲倦、失眠、头疼、咳嗽等,长期接触会引起皮疹,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
c.穿着常见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做工方面,有66%的家长遇到过衣服做工不细、线头多、缝制不结实的现象,有50%的家长遇到过针织衣物在洗涤后出现缩水、变形的现象,按规格买的袜子尺寸不合适,袜子的脚口紧等情况;在婴幼儿成长阶段,喜欢翻身或趴着,其中有1/3的家长遇到过婴幼儿被衣服上的扣子或系带咯着,穿系带裤时皮肤上被勒出红痕,有的甚至可以把衣服上的扣子或带子等装饰物拽下来的情况,有60%的家长没有遇到过这类情况,也有20%的家长根本没注意过这些情况。
2.2.4款式选用
在活动过程中,婴幼儿的手脚应该可以在衣服内自由轻松地移动,不应该有任何约束。调查结果表明,70%的家长购买对开襟服装、36%的家长选择偏开襟、32%的家长选择肩部开襟和搭肩套头式、22%的家长选择背部开襟、19%的家长选择无开襟套头式样。其中,家长选择款式时可以多项选择。在领型选择上,大多数家长喜欢无领和翻领设计,而选择西装领和立领的较少。
2.2.5色彩与装饰偏好
a.色彩偏好。调查结果表明:多数家长认为鲜艳系适合婴幼儿,也有50%的家长不喜欢白色,认为白色不适合婴幼儿。家长对各月龄段婴幼儿服装的色彩偏好情况调查结果。对于6~9个月的婴幼儿,有50%的家长觉得鲜艳色较适合;对于12~18个月的婴幼儿,家长喜好更倾向于淡色系,几乎没有家长选择黑色系和冷色系;选择白色系和深色系的家长也较少,其中0~6个月的婴幼儿选择白色的占大部分,而6个月后,逐渐学会爬行、扶站和行走,由于白色不耐脏,家长一般不选择白色系;选择鲜艳色的所占比例最大,但鲜艳色容易刺激婴幼儿的视觉神经,且艳丽颜色的服装甲醛含量也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婴幼儿健康。因此建议尽量不要选购太鲜艳的服装,最好选择淡色系,可以在衣服上小面积点缀亮色。
b.装饰偏好。婴幼儿装饰偏好情况调查结果。部分家长对图案和装饰物的选择持无所谓态度,有50%以上的家长不喜欢带有金属附件和珠珠等装饰物;约1/3的家长喜欢提花、刺绣、贴花图案和绳、扣、花边装饰。家长对各月龄段婴幼儿服装的装饰偏好情况调查结果。喜欢提花、刺绣、绳扣和花边装饰的所占比例较大,也有一部分选择素净无图案、亮片闪光图案和珠珠装饰,而喜欢带金属附件的较少。因此为避免婴幼儿误食、误吞,在选择婴幼儿服装时应尽量不选购带印花的产品,因为印花常含有粉末和颗粒;而对于绣花或手工缝制的装饰物应尽量不带有闪光片、颗粒状珠子等物质。同时,提醒家长们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服装,而应从舒适、安全、卫生等角度考虑。
2.2.6消费行为
a.购买品牌。对婴幼儿服装品牌的购买情况统计结果表明,34%的家长选择小数点、红黄蓝、好孩子等国内品牌,有绝大多数家长只是知道这些品牌,但购买率并不高。
b.购买场所。购买婴幼儿服装场所情况的调查结果。82%的家长基本不去品牌保真专卖店,68%的家长基本不去购物环境舒适的大型服装商场,家长多选择一般的服装商场、服装批发市场,因此品牌购买率不高,同时在网上邮购的比例也不高。
c.购买价位。对购买婴幼儿服装价位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78%的家长购买服装的价位为50~100元,20%的家长购买50元以下的服装,仅有2%的家长会购买100~300元的服装,300元以上的服装购买率几乎为0。由于丹东市区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并不高,工薪收入仍占主体,而收入水平限制其消费支出能力,所以大多数家长基本不去品牌店和大型服装商场,对品牌的购买率也不高,服装的价位和质量均相对较低。
3婴幼儿服装设计
3.1款式设计
自由、舒适、安全的穿用状态与婴幼儿服装的设计有直接关系,要实现这一穿用状态,就必须充分考虑服装与婴幼儿动作、姿态的空间关系。设计婴幼儿服装时,不仅要设计合适的放松度和合适的规格尺寸,更要注意服装造型应便于婴幼儿穿着,同时又不失自然、美观,从而使服装更适用于婴幼儿。基于婴幼儿身体无明显的胸部、腰部、臀部差别的特点,因此款式造型可以设计为H型和A型,以简洁为主,突出宽松可爱;尽量采用对襟和偏开襟的形式,如果采用套头式,则应充分考虑头部的尺寸和比例;领口设计需要采用延伸性好的面料。在裤装设计上,由于婴幼儿排泄不能自理,传统的开裆裤几乎成为主流,但这种造型使其保暖程度降低,而且在婴幼儿活动中(特别是爬、坐),开裆部分容易散开、丧失保护功能,因此,应在下档加缝开口,并以搭扣处理开合;而在裤装的腰头设计上,要尽量避免采用皮筋或系带的形式,否则容易勒伤皮肤,要多采用连体的背带式造型,以肩部来承担衣服的质量,减轻腹部压力、保护内脏器官发育,从而利于婴幼儿的生长和运动。
3.2装饰设计
3.2.1色彩装饰
在色彩运用上,应多采用自然色、中性色,并采用大红色、桃红色、橙色等亮丽明快的色彩进行点缀。在选购服装时,应尽量避免大面积的红、黄、蓝、绿等亮丽颜色,若这些艳丽颜色中含甲醛,则危害身体,故设计中应尽量采用白色或浅色。
3.2.2图案装饰
在图案装饰上,应多采用贴近大自然的单纯风格进行简洁、朴实的设计,如花卉动物图案、卡通形象、字母等,并充分运用剪贴、压泡、计算机绣花、丝网印刷等制作工艺来丰富设计细节。
3.2.3附加物装饰
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家长喜欢花边和珠珠装饰,还有一些选择有亮片镶钻、闪光图案的服装,在这些装饰物中,花边较繁琐、亮片易脱落刮伤婴幼儿皮肤、珠珠易被婴幼儿误吞、误食。因此,在婴幼儿服装的装饰上,应尽量少地选择附加物,以简洁、干净为主。
3.3面料选择
在调查结果中,很多家长在购买服装后发现衣物出现缩水、变形等现象,以及透气性差、色牢度差问题,所以要求面料具有弹性、防水、吸湿、透气等性能。对于婴幼儿服装面料的选用,虽然纯棉面料吸湿、柔软、手感好,但其保形性差,因此婴幼儿服装面料也可以尝试采用棉涤混纺面料(其中棉多涤少)。
4结束语
根据对婴幼儿服装的调查与分析,多数家长并不了解婴幼儿服装的安全标准和基本常识,而是按照个人的喜好去购买婴幼儿服装,家长不会从安全、卫生、适用的角度去选购,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婴幼儿的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在做好婴幼儿服装设计的同时,也应该在电视、新闻会、部分专业性网站等各传媒上,加大对婴幼儿服装安全标准及其基本常识的宣传,使家长们能更科学地去认识和购买婴幼儿服装。同时促进厂家生产出使消费者放心的婴幼儿服装,并以此形成企业、市场、消费者3者间的良性循环。
作者:武英敏 单位:辽东学院
参考文献
[1]宋琰.关于对婴幼儿服装标准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轻工标准与质量,2005(4):44.
[2]崔永珠,魏春艳,张弛.从生态、安全性角度论婴幼儿纺织品设计[J].针织工业,2006(12):53-57.
[3]唐湘涛,孟令秀.国家监督抽查中服装产品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J].天津纺织科技,2006(3):32-34.
[4]余勇.我国童装的质量分析及解决对策[J].中国纤检,2008(4):18-19.
[中图分类号] R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30-0127-04
Investigation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ospice care in communit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SHI Hongrui ZHANG Ying GUO Xiaoyan ZHANG Feng
Nursing College, Changzhi Medical College, Changzhi 04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ospice care in communit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s in Changzhi city. Methods Questionnaires whose contents included present situation of hospice care, influence factors and promotion factors, were conducted in 49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stations) in Changzhi city from February to June 2014. Results 15(30.6%)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stations) had carried out hospice care, and 26(53.1%)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stations) were planning to conduct hospice care. 17(34.7%)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stations) had carried out propaganda, and 27(55.1%)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stations) had planned to carry out propaganda. Ideal service places were mainly nursing homes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and implementers of hospice care were mainly medical personnel and families.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in carrying out hospice care, such as diverse service requirements, lack of funding and personnel, management experience deficiencies, and cognitive deficiencies. Conclusion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ce care in communities of Changzhi city is not optimistic. Publicity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unding and personnel investment should be enhanced, and awareness and outreach should be expanded.
[Key words] Hospice care; Community health care instituti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Present situation; Influence factors
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医学的发展,临终关怀倍受重视。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惠及民生,基层医疗单位发展尤为迅速,作为最基层的医疗服务场所,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老年慢性疾病、难治性疾病向社区医疗机构转移,如何推动社区临终关怀的快速健康发展已经成为社区医疗的重要课题[1-5]。把握好现状才能更好地开展,这也是本次调查研究的重点,旨在进一步探讨基层医疗机构发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4年2~6月选取长治市49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调查,调查方法采用问卷法进行。问卷为自行设计,分为社区老年临终关怀实施现状和影响因素两方面进行。所有参与调查的人员均进行严格的培训,以现场调查和人员访谈为主要调查方法,保证调查质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2份,回收102份,有效问卷102份,有效率100%。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2 结果
2.1 社区实施临终关怀的现状
15所(30.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已经开始实施临终关怀,有此打算的26所(53.1%),没有此打算8所(16.3%)。17所(34.7%)对所管辖社区的居民进行过临终关怀知识的宣传,27所(55.1%)计划进行,5所(10.2%)没有计划。见表1。
表1 社区实施临终关怀的现状
2.2 工作人员对临终关怀的定位
工作人员理想的临终关怀场所问题回答256人次,理想场所回答为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的46人次(18.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8人次(26.6%),综合医院41人次(16.0%),养老院55人次(21.5%),居家病床46人次(18.0%)。多数(82人次,46.3%)认为临终关怀服务由医务人员和家属共同实施更好,其次为家属(55人次,31.1%)。见表2。
表2 工作人员对社区临终关怀的定位
2.3 社区实施临终关怀的影响因素和促进因素
对开展临终关怀服务面临的困难调查共437人次,主要体现在缺乏经费支持(83人次,19.0%)、政府重视程度不够(82人次,18.8%)、专业知识及专业人员缺乏(82人次,18.8%)等方面。对可促进临终关怀服务的开展措施调查共422人次,主要体现在增强政府行为力度(92人次,21.8%)、制定相关法律法规(90人次,21.3%)、增加服务机构(84人次,19.9%)等。对临终关怀服务内容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主要包括:安静舒适的环境(26.4%)、亲属陪伴(26.4%)、维持一般治疗至患者去世(21.0%)等。 见表3。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临终关怀服务面临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大。近年来,我国社区临终关怀服务在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已经陆续开展,并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6,7]。国内学者对上海市相关情况进行分析表明,社区临终关怀的发展依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8]。此外,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临终关怀在区域间发展并不平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临终关怀服务依然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本次调查旨在为加强社区临终关怀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
3.1 社区实施临终关怀的现状
临终关怀在社区的开展和宣传情况并不乐观。本次调查中仅有30.6%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34.7%进行过相关宣传。开展了临终关怀服务的社区,被服务的对象较少,多数是在社区进行一般性治疗,并不住院。社区所开展的临终关怀服务主要包括一般诊疗、转诊、健康咨询、心理辅导、健康讲座、慢性病随访和健康指导等内容。可以看出随着医疗改革力度的加大,社区医疗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临终关怀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宣传不到位,社区老年人群对临终关怀的认识不足,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不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社区医疗机构没有充足的设备、设施等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服务;专业医务人员的缺乏和临终关怀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缺乏[9];没有明确的定位,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等。
3.2 工作人员对临终关怀的定位
目前临终关怀的实施场所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并不相同,我国主要以宁养院、社区医院、家庭病床等为主。本次调点访谈临终关怀建设的参与者及实施者,结合本地情况,多数工作人员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和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作为理想的实施场所。选择医护人员和家属为理想的临终关怀实施者。随着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选择就近医疗的家庭逐渐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逐渐成为重要的医疗服务场所。养老院和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虽然可能更加专业,但经济负担也相应较大。虽然很多医疗机构将医护人员作为临终关怀实施的主导,但由于传统观念等的影响,家属也是必不可少的参与者。家属的参与不仅能够解决被实施者的情感需求,而且有利于提供更加全方位的服务。
3.3 社区临终关怀开展的影响因素
社区开展临终关怀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本次调查显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认为主要在缺乏经费支持、政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员、缺乏规范的管理、公众的认知不足等方面。促进因素方面基本与影响因素相互契合。虽然政府在新的医改中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向基层倾斜,扩大了投入,但由于底子薄、负担重,社区医疗机构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专业知识的缺乏和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临终关怀发展的重要环节,研究表明这种制约与多种因素相关,通过加强继续教育和基础教育能进一步提高整体水平[10]。本次调查在影响因素和促进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了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内容。与相关报道[11,12]相似,本次调查显示社区临终关怀服务内容需求较多、范围较广。“尽力抢救并治愈”、“条件允许则应用先进手段、药物延长患者寿命”等部分需求已经超出临终关怀的范围,表明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普及临终关怀知识,才能有效促进临终关怀的发展。
综上所述,临终关怀服务在长治市社区开展情况不乐观,亟待加强宣传,需加大经费和人才投入,扩大认知度和服务范围。社区实施临终关怀虽然有自身便利条件,但也存在很多影响因素,但必定是临终关怀发展的重点[13-16]。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争取多方支持,科学管理,相信经过积极的努力,一定能够探索和建立适合本地区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郭晶,刘素珍. 我国社区临终关怀研究现状[J]. 护理研究(中旬版),2012,26(3):758-759.
[2] 孙晓峰,孙金海,郭强.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现状及对策[J]. 医院管理杂志,2014,21(1):84-85.
[3] 王丽萍,李亚洁. 临终关怀态度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34):66-69.
[4] 杜伟华. 浅谈临终关怀所面临的相关伦理问题[J]. 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4):158-159.
[5] 辛婵滢. 社区临终关怀护理进展[J]. 上海医药,2014,35(18):38-42.
[6] 钟敏,孙伟,钟宁,等. 社区医疗机构从业人员临终关怀认知现况分析[J]. 上海医药,2013,34(8):46-49.
[7] 高茂龙,王静,王进堂,等.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临终关怀知晓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9):2262-2264.
[8] 袁炜. 上海市社区临终关怀2012年和2013年调查主要数据比较分析[J]. 上海医药,2014,35(22):13-17.
[9] 马娉,苏永刚.中国临终关怀困境及立体化人文关怀模式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3):44-46.
[10] 何静,徐蓉,陈慎,等. 社区护士临终关怀知识和态度情况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护理管理,2013, 13(6):73-75.
[11] 唐争艳,张永爱. 关于西安市社区居民临终关怀认知度及需求现状的调研[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5):681-683.
[12] 钟宁,孙伟,王海琴.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临终关怀的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5(31):3589-3591.
[13] 钟惠.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临终关怀现状,必要性及对策探析[J]. 吉林医学,2014,35(6):1287.
[14] 李霞,付伟. 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人群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及对策研究[J]. 健康研究,2012,32(2):143-146.
【中图分类号】R-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88-0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部分,是城市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承担者,在深化医改的背景下,社区卫生人员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实施者。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人力资源状况在社区卫生服务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质量。通过调查图们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状况,掌握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分析未来人员供需趋势,问题和对策,合理地进行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需要,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图们市所辖行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乡镇卫生院4家。
1.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普查法,对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普查,调查结果应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统计,并进行相关数据指标分析,建立数据文件。
2 结果
2.1 人员数量分布状况 图们市总人口130084人,其中农业人口54699人,城镇75385人;社区服务中心在职人员中医生10人,卫生技术人员4人,每万人口所配置医生1.30人,卫生技术人员为0.53人: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中医生19人,卫生技术人员5人,每万人口所配置医生为3.4人,卫生技术人员0.92人。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以及《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指导意见》的要求,图们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师与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相对低。每万人口所配置医生为1.30人,卫生技术人员0.53人。乡镇卫生院的医师与卫生技术人员的配置相对合理。基本上能够保证每万人配置2-3名医师以及相对的医技人员。如表1所示:
2.2 职称分布情况 图们市社区卫生人员职称整体构成:高级职称占12%,中级职称占38%,初级职称占41%,未聘任占4%。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高级职称占22%,中级占42%,初级及以下占36%,乡镇卫生院中高级职称占7%,中级占36%,初级及以下占51%。如表2、图1、2所示:
2.3 学历分布情况 全市社区卫生人员中本科学历占5%,大专学历占46%,中专学历占4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中本科学历占5%,大专学历占70%,中专学历占24%;初中以下学历占11%;乡镇卫生院人员中本科学历占4%,专科学历占41%,中专学历占55%。表3、图3、4所示:
3 讨论
3.1 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人们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相比,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学历层次偏低,图们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绝大多数为中专和专科学历,高达94%,特别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职称不高,一半以上为初级及无职称,占57%,高级职称只占7%,难以完全承担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重担。
3.2 卫生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专业分布上全科医师太少,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全科医师2人,乡镇卫生院没有全科医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76%,中级以上职称占64%;乡镇卫生院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45%,中级以上职称占43%。而相对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的卫生人员在服务压力,学历和职称上明显较低,这相对于较大的服务需求,必然需要更一步加强和改进。
3.3 改进措施
3.3.1 加强卫生人才的队伍建设。第一,加大中青年骨干培养力度,选拔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作为行业排头兵的培养对象,根据专业特点,合理确定培养周期。培养出在本专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确实提高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技术综合实力。第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层次。首先是要招募更多高学历和医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提高总体人员的学历和职称水平,其次要加强去入职人员的培训,确保其具有相当的专业程度才准许其入职工作。还要加强对现有在职人员的系统培训,完善和提高整个队伍的专业技能。第三,建立传、帮、带制度。通过综合评选高职专家,帅选有潜力、好学上进的低职称技术人员,在本土培养一批业务技术骨干。第四,培养高学历的中青年社区卫生服务人才,调整全科医生、公共卫生医师和社区护士数量。通过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全科医生队伍措施,才能加快全科医生培养,稳定和发展全科医生队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3.3.2 加强全科医师人力培养。加强对全科医师队伍现有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通过在职教育来培养全科医学人才,完善全科医学培训体系,探讨与应用多种全科医学培训模式,改变当前社区卫生人力分配不合理的现状,全现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人员能力与素质,提高社区医疗服务质量,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六位一体”功能的需要,更好的服务社区居民。
参考文献:
目前,福州市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的健康状况与医疗需求倍受社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为老年人提供卫生保障措施,于2004年11月至2005年5月对福州市上海社区的109名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福州市上海社区常住居民60岁以上老年人109名,年龄(60~86)岁,平均(70.4 ±7.0)岁,其中男性59人,女性50人。
1.2 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发放的社区居民健康状况问卷调查表,由统一培训的调查人员询问填写。
1.3 内容:60岁以上老年人一般情况、居住环境、饮食状况、吸烟饮酒史、体育锻炼、主要慢性疾病史、影响健康的因素、卫生服务需求及医疗费用支付情况等。
1.4 质量控制:实行调查员核对与质量检查员复查方法。
2 结果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与主要慢性病患病率显示,慢性病患病率在老年人中较高有92人,为84.4%,高血压在慢性病患病率中较高,为48.9%(见表1、表2)。
2.2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较高的是生病,为74.3%;不合理膳食对健康有害的认知率较低,为23.9%,提示不良饮食习惯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不良行为方式中不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率稍高,为27.5%(见表3、表4、表5)。
2.3 对主要就医的医疗服务机构统计显示,在三级医院就医为33.9%,一、二级医院就医为18.2%,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为45.0%,城市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趋势增高;自费医疗比例较高为56%;自身卫生服务需要显示较低(见表6、表7、表8)。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群体的增加,高龄老人的普遍出现,城市老龄人口呈现出老龄速度快、高龄化特点。调查显示慢性病在城市老年人中患病率较高[1],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组织细胞呈退行性改变、身体机能减退,各种慢性病患病率随之升高,高血压又是主要的慢性病之一。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慢性病、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和不良认知。老年群体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率增高,显示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增加,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医疗服务机构就医的分布情况说明,初级与高级医疗保健均是为老年人口健康提供的卫生医疗基础条件。费用支出自费医疗的比例较高,提示医疗保障的现状更加需要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可及、优质可靠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追求人类的健康长寿,实现WTO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战略目标,要特别关注老龄人口的健康问题及健康老龄化的研究。要继续依靠政府进一步改善社区居民的居住环境,提供适合老年人健身的公益场所与器材,建立健全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将成为老年群体卫生保障体制的主要基础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功能,增设保证老年群体医疗需求的配套设施,加大基础医疗设备投入,培训高素质的社区医务工作者,开展老年慢性病研究与管理。老年期健康问题多为慢性退行性病变,生活自理能力下降,需要对老年慢性病病人实行多功能家庭化服务[2],包括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开展家庭病床、危险因素干预 、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综合治疗与康复、家庭个体化护理和上门服务等为一体的家庭服务模式,做好社区老年保健四级预防,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照顾。
老年期保健意识减退,不良生活方式认知能力低,特别要重视在社区中开展经常性的老年群体的健康指导,提高自身保健的服务需求,不论是否出现慢性病的临床症状,都应该采取积极相应的保健和治疗措施,做好慢性病的分级预防。加强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肿瘤等高发慢性病的健康教育。由于老年期慢性病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应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患病者应定期复查。要养成良好健康意识、健康心态和健康行为,坚持合理膳食营养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坚持参加适度体育锻炼,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减缓增龄过程中由老化向疾病转化的进程,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老年人除了患病率高、多脏器功能减退、慢性病患者多种疾病并存、病情迁延难愈、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等特点,慢性病的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也很高。为了适应老年人慢性病的治疗与康复,要积极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简 、便、验、廉、安全有效的优势,落实好中医药进社区各项措施。要向社区居民宣传中医药防病治病、保健与康复的特色服务内容,运用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中医理论特点,开展对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有效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和中医保健方案;开展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功法、体质调养;使用中医疗法开展慢性病后遗症、残肢等疾病的社区康复服务,促进病残肌体功能恢复和代偿功能发挥。
关键词 福州市 社区中老年人 太极拳锻炼
一、前言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国粹,随着社会的发展,太极拳不但逐渐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体育锻炼项目,更成为了中老年人特别青睐的运动项目。中老年人是太极拳锻炼队伍的生力军,因此,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那么,目前福州市社区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现状如何?本文欲通过对四个社区中老年人太极拳锻炼的参与状况进行调查,解答以上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福州市四个社区的中老年人80人,其中,男性26人,女性54人。
(二)研究方法
1.访谈法
采用雪球抽样的方法对福州市4个社区的80名中老年人进行结构访谈。访谈题目围绕是否参与太极拳锻炼、参加锻炼的时间、频度、目的、场所、影响因素等问题。
2.数理统计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福州市社区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总体情况
为了了解福州市社区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总体情况,访谈问题设置了“您平常是否有参加太极拳锻炼”一题,从表1可以看出,对该题回答“有”的人数有43人,占53.75%;回答“没有”的有34人,占46.25%。从总体上来看,福州市社区中老年人中,虽有大部分人没有参与太极拳锻炼,但从参与运动项目锻炼的人数的比例来看,还没有一个项目能有这样的参与人数比例。在性别差异上,从参加太极拳锻炼的人数占同性别人数比例的角度来看,男女性中老年人之间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从表1反映的情况可以认为:福州市社区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总体情况比较理想,主要表现在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人数比例较大,但男女性之间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具体表现在女性参与的比例比男性大。
(二)福州市社区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目的
一般地,人进行某项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虽然目的本身可能有差别。为了探讨福州市社区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目的,本部分以43位回答有进行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以“您进行太极拳锻炼的目的是”为多选题项,探讨中老年人对参与太极拳锻炼的认识。
从表2可以看出,强身健体是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主要目的。这一结果反映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心态较为成熟的一面,同时也反映出太极拳对人的健康的重要促进作用。
从表2同时还可以看出,在参与太极拳锻炼目的的“增加社会交往”、“丰富生活内容”以及“与同伴相处有共同话题”等维度上,男女性中老年人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但所占的比例仍然较大,这可能与中老年人由于离开了工作岗位,与社会的接触暂时较少,容易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感,因而需要更多的进行社会交往,以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因此,这提示我们:从促进社会和谐的角度来看,社会应该为中老年人创造更多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生活的内容。以让中老年人在位社会奉献了一辈子之后,也能享受到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成果。
(三)福州市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场所
为了了解福州市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主要场所,分别对43位回答有进行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人了解“您平常进行太极拳锻炼的主要场所”的问题,探讨这部分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主要活动空间。从表3可以看出,公园仍是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主要场所,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他们认为公园有较为宽阔的场地,有较好的空气质量。从表3还可以看出,出了在公园进行锻炼之外,中老年人几乎很少到其他地点进行锻炼。公园对于很多人来讲,毕竟有着一定的距离,存在一定的不方便性,这提示我们,应该加强对社区文化氛围的建设,增加社区的体育娱乐设施的投入,以为中老年人的体育锻炼提供更过和更方便的场所。
(四)小学三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分布
为了了解福州市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主要时间分布,对43位回答有进行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人设置了“您平常进行太极拳锻炼的主要时间”的问题,探讨这部分群体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主要时间段。从表4可以看出,早晨时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最主要时段,这可能与中老年人习惯于早起,在早晨有较多可自由分配的时间有关。从表4同时可以看出,没有人选择在中午、下午和晚上进行太极拳锻炼,这可能与传统习惯有关。现代康复医学认为,早晨进行太极拳锻炼并不是个最好的时段。这一方面是由于早晨时一天当中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时间,因为在夜间,植物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清晨,阳光初露,植物的光和作用刚刚开始,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较少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较大,另外,在城市里,清晨空气的流动相对静止,各种废弃不易消散,如在此时和此前进行锻炼,效果较差;另一方面,从人体的胜利变化规律来看,人经过一夜的睡眠,体内的水分随着呼吸道、皮肤和便溺等丢失,使得人体的水分入不敷出,全身组织器官以及细胞都处于相对失水的状态,,此时锻炼容易出现心律加快、心慌气短、体温升高等现象,不利于人体的健康。这提示我们,中老年人应该加强对运动卫生知识的学习,以科学安排自己的运动时间段。
(五)福州市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设备投入
为了了解福州市中老年人对参与太极拳锻炼的重视程度,研究对福州市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设备投入进行了调查,调查对43位回答有进行太极拳锻炼的人群设置了“您参与太极拳锻炼,有没有添置什么设备”的问题。
从图1可以看出,福州市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设备投入的排序为:书籍(100%)、器械(100%)、光碟(80.37%)、服装(52.77%)、磁带(27.9%)。这一结果表明:福州市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设备投入较为理想,大部分的太极拳锻炼参与者,都能配备较为齐全的设备。从图1同时还可以看出,不到一半的参与者有配备服装和磁带,人数相对较少,但对于服装和磁带的配备问题,并不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锻炼者对太极拳的锻炼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福州市社区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情况较为理想,主要表现在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人数比例较大。
提高学习成绩仍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价值取向;小学三年级男生比女生更注重课外阅读对社会交往的意义。
2.强身健体是福州市社区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主要目的。
3.公园是福州市社区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最主要的场所,学校应尽量为学生多开辟可供课外阅读的校内场所。
4.早晨时福州市社区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主要时段。
5.福州市社区中老年人参与太极拳锻炼的设备投入较为理想,大部分的人群都能配备足以达到锻炼效果的设备。
(二)建议
一、顾客满意度调查概念
顾客满意度调查(Customer Satisfaction Survey)是用来测量一家企业或一个行业在满足或超过顾客购买产品的期望方面所达到的程度。测量顾客满意度的过程就是顾客满意度调查。它可以找出那些与顾客满意或不满意直接有关的关键因素(用统计指标来反映,有时称之为绩效指标),根据顾客对这些因素的看法而测量出统计数据,进而得到综合的顾客满意度指标。它也是近年来市场营销调研行业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调查技术。
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从所涉及的具体内容上来说可以分成两个方面,顾客满意程度调查与顾客忠诚度调查。顾客满意程度是指顾客感知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与其期望相比的结果,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感受能否符合原先期望,符合程度越强,越能反意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对顾客满意度的调查就是要针对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与其期望相比的结果进行相关调查工作,具体到电力设计行业而言,就是顾客对我们的设计是否满意,我们的设计是否符台顾客的要求。顾客忠诚度指的是顾客对某一产品或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重复购买该产品或服务,以及向他人热情推荐该产品或服务的一种表现,它反映的是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认同程度。具体到电力设计行业,顾客对我院设计队伍设计水平、设计能力的一种认可,直接关系到我院在电力设计市场上的美誉度。
二、电力设计行业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的现状
我院作为福建省电力设计行业的龙头老大,我院领导一向十分重视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本年度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就在我院三级管理体系基础上建立、实施的情况下进行的,主要调查了顾客对我院电力设计相关服务的满意评价以及顾客对我院设计水平、设计能力的认可程度。调查方式由以下几种:(1)由经营部组织相关部门自行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2)经营部利用工程回访和现场中间检查等机会进行调查;(3)委托驻现场施工代表进行调查。调查实施过程主要采取:电话邀请、预约送表上门或电话问卷讲解,传真、系统OA及电子邮件调查和电话回收确认等,确保问卷为最终顾客填写。上半年度共发放问卷49份,收回45份,回收率占91.84%;从回收的问卷状况来看,虽然有部分企业对我院的设计服务、设计水平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大部分企业对我院的设计服务、设计能力、设计水平还是持较肯定的态度。
三、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首先,作为电力设计市场供给方――各省电力设计勘测院,对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重视不足。
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一直存在各行各业中,但是电力设计行业作为一专业性要求较高的特殊行业,一向以来不重视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特别是这几年,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力度不断增强,电力设计步入了黄金期,设计成了“骄儿”,容易忽视了质量、服务,“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思想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全员全意识顾客至上的思想薄弱。这一两年来,随着电力设计市场地进一步开放,电力设计市场了也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再加上2009年国际金融影响,电力设计行业也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解顾客需求,作好顾客满意度调查就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作用日益突显。因此,真正建立起全员全意识顾客至上的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缺乏科学有效的电力设计市场顾客满意调查评价体系。
1.1 入户调查
复三社区目前沪籍人口23 248人,共计7 679户。由于旧城区改造,居民搬迁,常住户与居室空关的比例约为1∶1。我们采取入户调查的形式,共计对3 218户8 660名3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了普查,详细询问病史并测量血压。其中,对心脑血管死亡率的调查依据居民死亡登记卡;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1];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5年版)[2];肥胖和超重的诊断标准依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3]。
1.2 资源配置调查
采取随机选取淮海中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卫生医务人员,对他们高血压防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资质、药品和临床检查项目和医疗仪器的配备,以及目前社区高血压防治网络的运行情况。
2 结果
2.1 复三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
2.1.1 高血压患病率 被调查的8 660位居民中,男性占46%,女性占54%。被调查人群的人口老龄化十分明显,60岁以上老人占40%,70岁以上老人占29%,80岁以上老人占13%。高血压患者中60岁以上老人占71%。超重或肥胖的患者占33%,曾经吸烟或正在吸烟的患者占31%,高血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的占21%。高血压患者共计2 050人,患病率为23.7%(表1)。
2.1.2 高血压治疗现状 2 050名高血压患者中,服药率为78%(其中长期服药为32.7%,间断服药的为45.3%),高血压控制率为33%(长期服药患者,本次调查时测量血压
2.1.3 心脑血管病死亡率 [HTSS]2006年全年复三社区心脑血管病病死率为5.8‰,其中心血管死亡占41.8%(心衰占16.4%,心肌梗死占25.4%);脑血管死亡占55.2%,终末期肾病占3%。
2.2 淮海社区卫生资源配置
2.2.1 人员配置 现今淮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医生36人,90%具有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中、高级职称18人,通过中级全科医师考试12人。对社区医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30份(表2)。
2.2.2 药品以及检查项目和仪器配置 5大类常用降压药物在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配到。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结合剂。另外也有珍菊降压片、复降片。高血脂、糖尿病是高血压患者常见的合并症,社区卫生中心备有他汀类和贝特类降脂药物,以及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但至今没有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所需的葡萄糖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检查项目有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心电图、B超等。
2.3 高血压防治网络
社区医生除参加社区卫生中心的高血压防治工作外,还组成了以全科医生、护士、防保人员为主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建立了居民健康电子档案,进行高血压的监测、随访。社区医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心血管危险的分层,极高危患者占33%,高危占23%,中危占13%,低危占31%。并依据不同的分层实施不同的管理:极高危或高危患者每月随防1次;中危患者每3个月随防1次;低危患者每半年随防1次。由于种种原因,贯穿于各级管理的非药物治疗一项只限于“控制饮食、控制体重、加强运动”等说教,而不能给患者量身订制一套科学可行的饮食和运动处方。对于那些血压尚在正常范围或正常高值的高危个体,目前尚没有纳入社区健康管理的范围。
3 讨论
社区居民老龄化程度的加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肥胖的流行均是导致高血压患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复三社区≥35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3. 74%。调查发现,在高血压人群中<60岁的患病率较高,这可能与其工作压力大,工作节奏较快及饮食不当有关。近年来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疾病管理的加强,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已经有所提高,但在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3.1 基层医生的培训应加强
社区卫生中心处于高血压防治第一线,直接面对广大患者,是高血压社区防治网络的基础。提高社区卫生中心医务人员的高血压防治能力,规范其防治行为,对于提高高血压控制率至关重要。英国的医生在5年医学教育毕业后,需要在医院实习2年,才有资格进入全科医生培训的诊所,实习1年并考试合格后才可以获得全科医生资格。医院通过对医疗结果的评估、转诊率的检查、处方的检查以及同行评议等内容对全科医生进行管理[4]。由于国情不同,且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事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国社区医生的培训情况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我们在调查中发现,社区医生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尽人意,且较少有接受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事实上,由于学历和资质的限制,大多数社区医生无法到三级医院进修,这势必直接影响到高血压社区防治的效果。因此,建议卫生主管部门应更多地安排并保证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有充分时间接受医学继续教育,提供各类培训机会。可以考虑实行社区医生在综合医院轮转1~2年的制度,这不仅有利于更新他们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利于与社区医生和专科医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双向转诊更加顺畅,同时可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对居民的吸引力。
3.2 社区高血压管理应细化和规范
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决策不仅根据血压水平,还要根据患者并存的临床情况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综合考虑。因此,对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决不应仅限于血压的监测随访。目前疾病前状态的高危人群尚未纳入社区健康管理的范畴。要普遍提高人群的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综合整治各种危险因素仍是任重道远。
2006年11月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浙江省高血压社区防治试点单位杭州市朝晖社区介绍了健康管理师管理模式。健康管理师作为社区医师的助手,无需象医生一样具备良好的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但能够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能够在社区居民和医生之间构架起一座桥梁,一方面健康管理师是社区居民的朋友,熟悉和了解其“辖区内”每一个居民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患者的疾病和药物使用情况,另一方面健康管理师根据疾病管理的要求,能够指导居民何时、何地就医以及如何就医。由于深入社区居民中间,专职进行疾病管理,健康管理师对被管理对象的了解会更加细致而有连贯性,有利于发现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行为、习惯等各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健康措施,使高血压防治工作的重心前移;同时由于社区居民对健康管理专员熟悉和信任,也有利于提高居民的认同感和依从性,有利于高血压分级管理随访内容的真正落实。因此,健康管理师管理模式值得我们吸收和借鉴。为方便健康管理师对患者进行动态管理,还需要大力加强软件开发,让社区卫生信息网络便于实时更新患者的资料,提醒健康管理师需要访视的患者信息。
非药物干预是高血压防治的基础。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近一半的社区高血压患者没有进行非药物治疗,有规律运动的患者不足两成。目前由于学科的细化,即便三级医院的心血管专科医生也很少有人会为患者开具健康处方。社区卫生服务处于高血压防治的基础环节,应当在高血压非药物治疗领域多做工作。如做各种形式的健康讲座,让高血压患者提高自我防治知识。帮助社区高血压防治人员掌握相关知识,为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尤其是那些合并肥胖、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患者,根据其工作、生活的实际情况、体质、劳动强度、合并疾病情况等制定科学而又切实可行的膳食、运动方式和运动时间,使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3 社区基本药物和检查的配备应适当调整
根据国情以及社会经济情况,高血压群体的治疗应尽可能在一般高血压患者中推荐使用廉价的降压药物,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长效制剂是必要的和有益的。目前,复三社区降压药物的配置基本符合这一原则,5大类的常用降压药物在社区均可配到。但调查发现,如尼群地平这种既有有效降压作用又有价格优势的药没有进入社区。短效硝苯地平目前已被国际上公认不适合用于高血压的日常治疗,却仍有4%的高血压患者服用该药(因较为便宜)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餐后血糖的检查十分重要,空腹血糖≥5.6mmoL/L者均应检查餐后2 h血糖[5]。做OGTT所需的葡萄糖粉价格十分低廉,但社区至今仍没有配备,原因是分装不便。检查餐后2 h血糖时使用馒头餐,容易造成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患者的漏诊或误诊。
3.4 加强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评估
高血压社区防治的根本任务是使高血压发病及并发症最终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致残和死亡的情况,尤其是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目前最为客观、量化的指标,应定期进行评估。此外,应定期对社区居民和医务人员的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了解社区居民的认知程度和满意程度了解社区高血压防治的实效性。卫生主管部门应进行系统医疗-经济学评估,了解卫生资源优化程度,并提出决策性指导方案。
4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05年修订版)[J].高血压杂志,2005, 13(增刊):2-41.
[2]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编写组. 糖尿病的诊断及分型//,见: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 肥胖程度的评价和分类,见: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
一、四川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大学生家教现状调查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29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率为83%,其中女性171名,男性29名。调查对象为四川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大一至大四年级本科生。经过仔细研究分析问卷,四川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从事教教社会服务兼职现状如下:
(一)四川省成都地区中学生面临的升学压力普遍比较大,学生在有限的在校时间内基本完不成他们的学业要求,而家长通常十分重视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所以家长应对学生学业过重的解决方式大多数是聘请家教。以前家长为孩子请家教通常是给孩子“补差”,然而近些年来,有很多家长是为了给孩子“培优”。调查显示,聘请家教补习最多的科目是英语,在成都地区,家长选择最多的家教老师便是四川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因为他们既懂英语又懂教育。通过分析问卷可以发现,四川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共有76人有过家教经历,比率为38%,对比普通高校的从事家教比率,师范院校远远高出20%左右。
(二)问卷显示,四川师范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事家教兼职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36%的学生是通过家教中介机构进行的家教活动,通过亲朋师长等介绍的占40%,还有18%的学生是自己通过宣传去寻找的,还有6%的学生是通过其他途径找寻家教兼职的。由此可见,大学生从事家教兼职的渠道多种多样,而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就不容忽视。如今的家教中介机构良莠不齐,他们自身的管理可能都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旦遭遇黑中介,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便很难得到确保,尤其是在女生占多数的师范院校,女大学生的家教安全问题依旧存在。
(三)通过对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到,大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事家教兼职的原因是缓解经济压力,处于这个原因的学生占45%,有32%的学生是想锻炼自己的英语教学能力、为今后从事的工作积累一定的经验,23%的学生是出于其他原因。成都地区英语家教的平均薪资为每小时50元,最低是每小时30元,最高的是每小时150元,薪资的高低一方面和大学生家教本身的能力相关,也与被家教方的家庭情况有关。
二、四川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学生从事家教兼职活动存在的问题
(一)由于大学生从事家教兼职的渠道多种多样,存在的安全问题也就不容忽视。在校的大学生一般缺乏社会经验,虚假广告充斥着市场,有时候学生们很难分辨信息的真伪、自身的合同意识也不强,所以被中介公司欺诈也是时有发生的事情。问卷显示,大学生在家教中多少都遭遇过权益被侵,其中遭遇中介收费后未能提供家教机会的占21%,受到学生家长无故终止家教活动的占28%,被学生家长拖欠薪资的占21%,还存在其他问题,譬如人身安全等。
(二)在校大学生的教学水平层次不齐,对待家教兼职的教学态度不一,他们采取的也许是一种不科学的授课方式,这样反而不利于被家教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英语专业的学生并不是所有英语能力都过关,而那些英语自身水平不过关的大学生在讲课方面呈现出来的便是系统知识的漏洞、授课条理紊乱、有时候讲的知识还是错误的,这样然而误人子弟。
(三)学生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家教时存在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只要重本211、985院校的大学生才有能力给他们的孩子讲课,实则不然。四川师范大学在四川省属于省属重点高校,是一所二本院校,很多家长就因为不是重本院校而将川师的学生拒之门外,他们很多没有看到的是川师作为师范大学,重点培养的便是学生的师范技能,所以在授课方面比重本学生可能要好很多。还有一点,很多家长衡量家教工作的成功与否只看重孩子的考试成绩是否有提高,而不关注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对策分析
(一)规范家教市场,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切实保障在校大学生的利益,必要时可以设立一个统一的资费标准,为大学生提供家教证明,营造一个纯洁的人文知识市场。
(二)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基本的授课素质和健康的身心。问卷显示,大学生家教的对象通常是初高中学生,而初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阶段,如果大学生家教的辅导出现偏差会对青春期孩子产生较大影响。大学生家教应当广泛涉猎各领域的知识,了解中学生心理状况,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也就是常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家长应当转变以往不正确的观念,正确对待高校大学生家教;同时家长需要多于孩子交流沟通,了解孩子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孩子提供及时的帮助,与孩子一起度过骄躁的青春期。家长不应当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应当注重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谭平,刘彬.浅谈大学生家教问题及对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本文由收集整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3.3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与需求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力降低,免疫力减退,应激能力降低。中医认为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病机复杂,虚实夹杂。除了需要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外,诸多老年病更适合于中医中药的调理与保养,从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中医技术等方面进行日常的护理和身心保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培养老年护理及中医康复护理的专业人才。
3.4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纲要》中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预计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欠理想,缺乏专门大规模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结合中医护理高效快速、简、便、验、廉、广覆盖等特点,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开展养老护理、中医护理教育有着较大的空间,改革护理课程,加强学生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
4 启示
根据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欠开发、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完善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开发老年卫生服务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争取社会福利资金注入,创办适应边远地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老年护理实践和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服装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物品。服装不但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寒冷的天气,也能装饰人们的外表,这些都是服装的基本功能。在智能服装的设计中,不但要兼顾服装的基本功能,还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使其能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作出快速的反应,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要,例如感知不同时期的温度差异、运用新型的服装材料、融入新的科学技术等,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对服装的多方面的要求,才能更快、更好地进入消费市场。本文主要对只能服装的设计模式及其发展趋势做出简要分析。
一、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
智能服装的设计理念从提出至今所经历的时间还不长,从其设计模式来看,难度较大。未来智能服装设计应在现今设计模式的基础上,以当前的设计模式要求为依据,并与智能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相结合。1、科技技术有效地与服装设计结合在智能服装的设计中,为了确保智能服装的智能化设计模式安全,往往会在设计的后期加入功能服装的设计模式,这样不但可以确保智能服装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免去重新探索的过程。以下将从两个方面来对科技技术与服装设计结合进行分析和研究。[1]2、多样性的结构造型目前,在智能服装的研究上,研究人员侧重于对功能特性等方面的研究,而对其结构造型方面的研究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结构造型又是智能服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在智能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应在考虑满足需要的同时,兼顾其结构造型。而要同时兼顾满足需要和结构造型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有较高的要求,它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对面料的分层结构系统有一个非常清楚的了解,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服装设计模式中,其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也存在着差别,从而需要充分考虑面料的分层,使其服装压能够保持在舒适的范围内。从当期智能服装的设计现状来看,市场行销服装设计模式仍然是设计的重点。在市场已有服装的造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创新。并结合市场原有的服装设计模式与功能服的优点,这样不但可以满足智能服装综合性设计模式,还能起到了保险的作用。[2]3、设计模式的个性化在智能服装的个性化设计中,其设计模式是否与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相契合是一个重要的考虑方面,只有契合服装市场的发展趋势才能将个性化设计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例如,在设计柔软性智能服装的过程中,其设计面料中要嵌入不锈钢材料,然后再利用微型转接头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再如设计警报类的救援服装时,需要在智能服装中融入GPS系统,在不同的区域中,智能服装的传感器会对所接受的区域信息进行分析,当使用者遇到特殊清况时就会发出警报。总而言之,智能服装的个性化设计模式应从人们的需要出发,依据人们的需求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出来的智能服装受到人们的欢迎,最终占领服装市场。
二、智能服装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智能服装的发展,智能服装设计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设计是制造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对智能服装设计形式的要求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智能服装的发展趋势是做好其设计的第一步,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满足人们需求、适应时展的智能服装。以下将对智能服装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1、注重性能的开发智能服装的主要设计理念是智能化,因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在满足设计形式要求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其个性化,开发服装的各种性能。在现阶段,智能服装主要侧重于智能功能的开发和应用,而对服装的舒适性和美学效果的要求却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鉴于此,在智能服装的后续设计中,应以人们的需求为依据,充分协调功能和舒适性等方面的关系,最终使智能化服装设计既能满足商业需求又能为人们所接受。另外,在服装设计行业中,传统设计形式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因此,必须从这一限制中挣脱出来,确定制造流程,从而系统地为智能服装设计提供保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兼顾设计形式和发展趋势,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出来的智能服装满足人们的需求,才能展示出智能服装的优势。[3]。2、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如今,以用户需求为中心以成为设计行业的中心设计理念,智能服装也是在这个理念下实现了最佳的平衡机制。在服装领域中,科学技术与智能服装的研究已成为相互促进的产业。在智能服装设计中,问卷调查是一种了解用户需求的主要方式。问卷调查所体现的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通过给不同年龄段的用户发放调查问卷,来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使用高技术产品有关的各种信息,进而了解人们对智能服装的潜在需求。并且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满足用户需求的科学技术电子产品。[4]3、交互作用明显从设计形式上来看,智能服装的设计和电子设计有一定的联系,都是以用户需求为设计理念。在服装设计中,除了以用户需求为设计理念之外,还应合理应用交互作用,及时对开发产品进行评价,使其与服装设计的发展趋势相契合。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其产生影响,鉴于此,应当为服装设计建立一个统一的设计标准。在未来的智能服装设计中,除了要兼顾技术、面料以及结构形式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充分应用设计间的交互作用,最大化地利用设计形式。另外,在智能化服装的设计阶段,应使设计符合服装市场的要求,并根据交互作用设计形式的要求,详细分析服装设计模式,以使其更加完善。
三、结语
由于智能服装的设计形式与普通服装的设计形式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其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对其设计形式进行充分的分析,明确其设计体系的要求。从智能服装的发展来看,前景比较乐观。由于不同的人对服装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为了保证智能服装设计的有效性,需要及时准确的了解人们对服装的理念,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不断地优化智能服装的设计形式,最终使其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适应发展形式。
参考文献
[1]刘媛.刍议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艺术品鉴,2016(7).
[2]田苗,李俊.智能服装的设计模式与发展趋势[J].纺织学报,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