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7 15:44:2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技术创新培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日益被人们所关注,并提到了国家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颁布了《中小企业促进法》。在宏观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最关键的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缺信息、缺人才、缺资金、缺科学管理知识和真诚周到的社会服务。因此,建立一个健全的,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已是当前形势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困难问题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际竞争环境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技术创新步伐的加快以及企业竞争方式的转变,客观上要求必须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去认识。但是,由于政府导向、市场环境、科技战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十分薄弱,中小企业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这同时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造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由于中小企业数量很大,其涉及的产业门类又非常多,他们需要的技术服务是多方面的。现存的技术服务机构从数量到质量都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需求。尤其是企业需要的能够提供直接和专业技术服务的机构数量严重不足。
2. 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不足,人员素质和能力不高。现有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因为长期以来都是由政府财政开支的事业单位,管理机制不活,缺乏动力。因此,从软件到硬件都不适应为企业提供高水平技术服务的要求。由于管理人员多,专业技术人员少,尤其是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很少,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差,很难直接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
3. 对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管理还比较混乱,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目前社会上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性质各异,归属不同。发改委系统、科技部系统、技术监督局系统、教育部系统,都有一批公益性、半公益性的技术服务机构存在,还有许多没有归属的商业化的技术开发公司,成果转化公司等。这些服务机构之间缺乏相互联系和合作,各行其是,不能发挥整体优势。更有甚者,经常出现无序竞争,往往发生收费过高,服务不好,诚信缺失的情况,使中小企业蒙受损失。
4. 国家机构改革之后,对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政府支持被弱化。原国家经贸委曾十分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并过一些指导性文件,对地方的公益性技术服务机构给过较多支持,包括资金的支持,各地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建设因此而取得一定成效。机构改革之后,由于工作职能的转移,影响了工作的连续性,客观上造成了弱化对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支持的结果。
二、 建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有赖于建立政府、中介机构,科研院所以及企业共同参与的创新体系,才能形成整体合力。要按照政府推动、社会参与,企业为主的思路开展工作。具体而言,就是要努力构建省、市、县三级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形成覆盖所有企业的社会化服务平台。
1. 充分发挥政府的组织和推动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充当着别人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构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能否尽快建立起覆盖面广、功能完善、运作高效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直接关系到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进展和成效,关系到科技发展总体战略的实现。今后,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应从对单一企业和具体项目的支持转变为促进中小企业整体创新能力提高上,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得到确立,政府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点和着力点将主要放在外部创新环境的建设上,更加注重从社会发展的目标需求出发,整合各系统能力,注重政策间的衔接和配套,以实现政府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的整体效果。
2. 发挥企业的主体能动作用,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来源问题。在促进企业技术自主创新中,应改变单个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依靠产业集群的优势,积极构建基于产业群发展的共性技术平台,形成中小企业之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企业技术联盟,为集群内的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公共技术发展、产品检测服务,加强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协作和互动,特别是要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带动和扩散效应,促进集群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整体提高。通过集群内技术发展的互动,避免集群内部企业相同产品的技术重点投资,从而降低企业技术开发成本,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推动集群整体发展。
3. 调动中介服务机构的积极性,作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助推器。目前,已初具规模的中介机构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力量,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社会的中介服务机构如投融资及担保公司所提供的风险投资和融资担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企业研发的资金问题。在企业开始研发新品,到研制成功这个过程中,中介服务机构应提供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技术咨询的“四技”服务,使企业避免少走弯路,从而降低企业的研发周期。因此,中介服务机构不仅可以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也可以缩短研发周期,这同样也是企业技术研发成败的关键。
4. 鼓励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结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与当地的科研力量紧密结合,运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充裕的人才优势,探求有效的合作机制与合作方式,通过共同研发、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相结合,实现高精尖产品的研发,促进技术成果和先进技术的转移和扩散,成为企业的技术孵化器。
三、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的对策措施
建立和发展一大批科技服务为主要职能的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成果转让服务、技术信息服务、新技术推广服务、技术培训服务、直接技术服务等各种技术服务,形成一个从国家到省、市、县区上下结合的,各种专业领域配套齐全的服务体系,为各中小企业提供及时和有效的技术服务,从而确保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的不断提高。根据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性质和工作职责,结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特点,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应充分发挥政府支持的综合机构的作用,通过与各类服务组织和相关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引导和鼓励各类技术服务机构参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从而形成以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核心,紧密结合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技术创新服务协作网络,搭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1. 建立公共信息平台,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支撑。首先是要建立基于国际互联网的技术创新专业网站,有针对性地搜集中小企业所需要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和人才信息等,经过必要的分析加工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难题,产品等信息。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及时获取及信息。其次要建立联系政府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服务机构以及广大中小企业的公共信息系统,及时获取各种信息,建设各种公共信息数据库,并通过开发相关软件实现信息匹配,为中小企业与政府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专业服务机构的交流提供手段和通道。第三是通过加强与IT公司、信息化服务企业的联系,推进中小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进程。
2. 建立技术协作体系,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一是建立技术创新服务机构联盟,主要是通过与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创新促进中心等专业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共同开展新技术推广等活动,促进中小企业新技术的应用。二是与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如模具设计、产品检测及污水处理等机构建立协作机制,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难题。三是充分利用大企业技术力量、组织成立企业技术中心联盟,为中心企业进行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等技术服务。
3. 建立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建立产、学、研协同互动机制,由政府推动,采取联合、共建等多种方式,推动企业和大学、院所的协作,抓住科研院所改制的有利时机,建立以行业科研院所为依托的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行业研发中心。二是通过财政引导、税收优惠和产权激励等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支持中小企业建立技术联盟,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产品的研究开发投入。三是制定引进消化吸收的鼓励政策。设立消化吸收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配合高校和院所对重大工程项目中引进的关键技术和装备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4. 建立融资、投资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一是发展风险投资机构,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尽快制定国家及地区性政策法规,完善风险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举办风险投资机构,实现风险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使风险资金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助推器和发动机。二是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为科技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形成相互配套,协调运转的格局。加快上市融资步伐,疏通风险资本退出渠道。发展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企业资产重组和产权流动,优化企业结构,积极推进企业境外上市步伐,扩大融资范围。三是金融机构要改进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业务,充分发挥信贷的支持作用。银行依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建立相应的授权授信制度,完善信贷管理办法,增加信贷品种,拓展担保方式,扩大银行对科技企业商业信贷规模。政府通过贴息等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获得银行信贷。四是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充分利用融资租赁、典当等适合中小企业的融资品(下转第99页)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5. 建立专家协作体系,开展技术咨询和诊断服务。主要是建立专家联系机制,建设专家数据库,充分发挥专家特别是离退休专家的作用,针对中小企业的具体需求和难题,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咨询和企业诊断等活动。在网络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还可开设网络咨询热线,委托专家进行网上咨询和答疑。
6.实施培训工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在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应针对中小企业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突出的特点,大力开展针对企业家的培训,主要可采用讲座、研讨以及通过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联合进行深层次的培训等方式,提高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帮助其树立技术创新的力量和实施技术创新的能力。同时还应加强企业技术力量的培训,通过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帮助企业培训技术创新实施人才。
7.建立人才交流协作系统,为企业技术创新引进人才。通过与人才市场等人才服务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交流的协作机制,指导中小企业招聘技术创新实际需求的人才,通过与高校合作,吸引高校毕业生进入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引进人才。广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是人才欠缺,联合大专院校帮助企业按照管理人员、专业人员、操作人员三个层次培训人才,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8. 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应围绕企业技术研发、要素配置、信息服务等内容,建立健全面向广大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以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为核心的公共研发平台,以高新技术武装传统产业为重点的公共技术平台,以提供检测条件为主的公共检测平台,以提供科研文献、情报、信息服务为主的科技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黄苇町主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北京:红旗出版社,2006.
目前,全面薪酬在我国企业中逐渐普及,尤其是在高新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我国高新企业数量较多,但研发与创新能力始终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薪酬激励机制设计不够合理。因此,通过全面薪酬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全面薪酬与商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现状
全面薪酬是相对浮动的、基于绩效的薪酬战略,薪酬福利与绩效紧密挂钩。全面薪酬分为“外在”和“内在”两大类。“外在”的激励主要是指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内在”的激励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量化的以非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全面薪酬构成要素的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添加、合并要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目前国内外学者还没有对全面薪酬的构成要素进行标准、统一的阐述。本文研究的对象是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而高新企业技术创新的实现往往依靠的是研发人员,所以本文在选择全面薪酬要素时应紧扣研发人员的特点。研发人员的需求层次较高,但基本工资作为薪酬的基础,对研发人员仍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研发人员具有高稀缺性、很强的独立自主性等特点,而奖金与福利因其固有的灵活性、激励性等特质较大程度上吸引了研发人员的关注。研发人员的工作大多以脑力活动为主,其目的在于创新。研发人员往往与事物比如数据、信息、材料、图纸或者机器设备打交道较多,而与人打交道较少,良好的工作条件与工作设计能够给研发人员创造良好的研发环境,从而增加产出。研发人员具有开阔的视野,强烈的求知欲,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广泛的知识层面,而培训恰能满足研发人员对新知识的需求,因此培训逐渐成为激励研发人员的重要手段。研发人员对专业和技术的认同程度往往比对企业的认同程度高,流动意愿非常强。而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内在的激励手段能够有效的增加研发人员对企业的认同,从而减少离职。由此可识别出基本工资、福利、奖金、工作条件、工作设计、企业文化、培训为全面薪酬的核心要素。
技术创新能力是指从技术创新的过程角度考虑企业所需的能力,一般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概念界定为企业产生新思想并运用研究与发展、营销和工程化能力实现新思想以促进支持创新战略的综合能力。它不是一种单功能的能力,而是儿种能力的整合,其核心部分包括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工程化能力。另外还包括创新资金筹措和运用的能力、关键人才哟吸纳和凝聚能力、企业家精神和战略管理能力、以界面管理为重点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2全面薪酬影响高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介变量的识别
从所查阅的文献看,缺乏直接针对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用机理的研究。基于此,本文试图寻找全面薪酬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变量,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全面薪酬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作用过程。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是一个知识积累、融合的过程,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有很大影响。企业要增强知识的积累,增加成员间相互学习的机会,促进信息的循环和反馈,加快技术转移、扩散的速度,使企业创新形成一个极强的正反馈过程,因此,组织学习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制约.而全面薪酬要素对高新企业研发人员组织学习产生的重要影响也在众多文献中得到了肯定.因此,本研究认为全面薪酬会通过组织学习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由此提出了研究假设并建立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假设模型(如图一).
3调查问卷量表的设计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参考相关研究量表的基础上,设计了全面薪酬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问卷量表。问卷包括四个部分:(1)全面薪酬的测量项目;(2)组织学习的测量项目;(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量项目;(4)衡量采用Likert五点尺度.全面薪酬衡量量表包括基本工资、福利、奖金、工作条件、工作设计、企业文化、培训7个方面,共22个测量项目。组织学习衡量量表包括学习承诺、共同愿景、开放心智、知识整合4个方面,共18个测量项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衡量量表包括研发能力、制造能力、资金投人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创新管理能力5个方面,共19个测量项目.问卷的发放采用电子问卷和书面问卷的形式,问卷调查对象全部为调查高新企业研发部门的员工.在实际的调查中,选择了南昌的3家高新研发企业,对其它地区的高新研发企业的调查主要采用邮件的形式发放问卷,最终回收电子问卷376份。为保证数据质量,问卷回收后,对每份回收问卷进行了检查和核对,将出现数据不全、打分较均等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来自29家新高新研发企业的有效问卷338份。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采用SPSS12.。作为描述性统计与信度分析的工具,AMOS7.0作为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工具。
4调查结果的分析与模型的验证
通过SPSS的信度分析得到全面薪酬量表、组织学习量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量表的Cronbacha值可信度均较高。通过AMOS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到全面薪酬、组织学习、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各自的模型拟合程度都是可以接受的,所有指标符合要求。经过了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后,继续使用AMOS7.。来构建组织学习作为全面薪酬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中介变量的结构方程模型。假设模型的拟合优度如表一所示:
结果表明:全面薪酬对组织学习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同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模型得到验证.全面薪酬通过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效应为
5对策建议
研究结果显示,奖金、培训以及工作条件对全面薪酬的影响较为突出。在模型中分别为。0.89,0.84,0.88.由此,可以得到一些能够通过全面薪酬建设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启示:在进行全面薪酬建设中,企业应该重点加强对奖金、培训以及工作条件的重视。
一、当代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而且创新水平和效率与大企业相比毫不逊色。进入80 年代后,中小企业所完成的创新项目大约占70% 以上。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较高的原因,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兴起,产品更新换代加快,技术创新风险加大,对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要求更高,而对其他有形生产要素要求相对较低。使中小企业的“知识密集”的优势得以发挥;另一方面,社会风险投资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消除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的优势,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更大促进作用。在信息时代,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发展多元动力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并将对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中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迅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技术创新和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力量。然而,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生产成本高,市场形势严峻。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建立,缺乏技术创新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机制在经济和科技创新运行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但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机制尚未真正形成,主要表现在: 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由于自身科技实力和资金实力的薄弱,应用技术开发很少,大多是拿来主义,引进技术较多; 中小企业使用的技术成果受科研机构的左右,科技创新成果不能迅速形成产品,企业就不能进行市场创新; 许多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改造还是政府行为,而不是企业行为。
(二)中小企业规模小,技术创新资金匮乏,缺乏技术创新实力
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属县( 市) 工业企业和乡镇企业,主要是依赖银行贷款和财政扶持发展起来的,企业技术开发资金,国家各级政府投资只占10%,40% 由企业自筹,50%依靠贷款。尽管企业希望依赖政府和银行,但实际上90%的技术开发资金是由企业自己来承担。就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债务比较沉重,甚至有些企业资不抵债还要超负荷运行,在资本营运低效或无效的情况下,不仅要偿还债务、支付银行利息,而且还要上缴税金、提供财政收入,企业留利微薄甚至出现负增长,企业根本无力筹措技术创新的资金进行投入。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整体素质低下,缺乏技术创新的潜力
从技术开发能力看,我国科技力量布局不合理,2/3以上的技术开发力量在企业以外,而剩余的企业科技力量中绝大部分还分布在大型企业集团中,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十分缺乏。
三、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有知识与技术的企业能够生存与壮大,而缺少知识与技术的企业难以生存。为提高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为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奠定长久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首先从宏观政策选择方面提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一)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创造一个更为有利的环境
建立健全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法规,把技术创新正式纳入法制轨道,以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为保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和技术创新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必须把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不仅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对中小企业进行系统、综合、有序的管理与促进,同时还要尽快制订出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配套政策,包括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进出口等政策中与技术创新有关的相协调的综合性政策体系。
(二)在继续推进经济的市场化同时,加快科技体制改革
为此,国家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制定支持保障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计划: 可以设立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科技计划,巩固并扩大现有的企业技术扩展中心,采取积极措施激励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合作等等。
一、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现状
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在西方的经济发达国家早已存在,其主要是对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但是在我国这样的评价体系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并未建立一套相对比较权威的技术创新评体系。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浪潮中,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是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主体。同时各石油企业之间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而技术创新是各企业竞相追逐的主要目标。不管是新技术的研发还是传统技术的改进,都需要对相关技术进行创新。如今石油企业已经意识都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各石油企业都开始加大了对相关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就是对于一些创新成果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部分创新刚刚步入市场就出现了夭折,导致大量财力和资源的浪费,给石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研究出一套适合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评价体系是必然的,通过对技术创新进行评价,从中挑选出适合市场发展的技术成果,这可以有效的降低石油企业的市场竞争中所要面临的风险,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忽略了非财务指标在评价系统中的作用
完善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可以为石油企业未来的决策提供借鉴。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更多的侧重于对相关财务性要素的评价,忽略了其它要素的影响,例如组织的学习情况、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和顾客的满意程度等。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对财务要素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而并未考虑非财务要素的影响,然而非财务药物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要高于财务要素,因此在完善技术创新评价体系时,要更多的考虑财务要素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我国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评价体系。
2.相关指标体系的设置不合理
如今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的指标体系过多的注重石油企业的短期利益,而几乎完全忽略了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而且评价体系中也并未将风险指标凸显出来。石油企业获得发展的强大动力就是对相关技术的不断创新,因此在设置技术创新成果评价体系时要具有较好的预见性,对我国的基本情况给予重视,并清楚的认识到高新技术在石油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在评价体系指标的设计过程中,要对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给予充分的考虑,使管理创新和科研开发在石油企业发展历程中占据主导地位,以促进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
3.评价结果不够系统化
在现存的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评价体系中,评价的结果一般只包括了客观基础对评价对象的影响,最终评价结果也只能体现出了评价对象的基本实力,而不能很好的体现出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所产生的激励作用相对比较微弱。这时,可以对所有的评价结果进行总结,以便能够建立一套对评价对象基础条件给予削弱的评价体系,进而真正反映出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所产生的实际效益,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加强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措施
1.加强石油企业管理部门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
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效果,需要企业的管理部门对技术的创新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其提升到战略层面上。石油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熟知和掌握石油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从而制定出与之相应的技术创新。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管理人员对技术创新的认识程度,因此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培训,使其正确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为企业相关技术的创新提供保障。
2.加大对石油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对于我国的石油企业来说,技术创新的投入以及技术创新的效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越大其就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创新效果。不断加强对新设备、新产品的投入力度,是石油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最直接体现。石油企业在进行技术创新过程中需要购买大量的先进仪器和设备,对于一些不适宜或阻碍企业发展的设备及产品要及时进行淘汰,避免其对石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在对国外的一些先进技术及设备引进时,要及时抢占高端产品的市场,以尽可能保持市场竞争优势,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强技术创新队伍建设
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不仅需要相关技术理念作为支撑,更需要引进一批相关的技术人才,并加强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不断提高企业技术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对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招聘计划及培育模式。对于高级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训,可以加大与国外先进机构的交流力度,并每年选择一批先进人才到世界上一流的科研结构和大学进行进修。对于从国内外引进的先进技术人才,要给予他们的足够的人文关怀,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只有这样他们才更愿意为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切,以便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加快我国石油企业的发展,就必须对其已有理念和技术进行创新,并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先进人才的引进工作,以更好的促进石油企业的创新与评价。
参考文献: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十以来,我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近年来,天水市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龙头企业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天水市龙头企业已发展到456家,实现销售收入52.8亿元,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净利润8.89亿元,销售收入、出口创汇、净利润分别较2010年增长87.57%、44%和60%。
1天水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1.1创新型企业数量不断增长
据统计,2014年,全市有37家龙头企业建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74家龙头企业建立了专门质检机构,39家龙头企业通过ISO9000、HACCP、GAP、GMP等质量体系认证,21家龙头企业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32家龙头企业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占到龙头企业总数的8.1%、16.2%、4.6%和7%;全市涌现出了众兴菌业、长城果汁、神舟绿鹏等一批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数量比2010年增长了1倍多。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优品牌,加快发展步伐的巨大推力。
1.2少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突出
目前,天水市现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27家,市级141家,县级253家,县级以下31家。成功在深交所上市龙头企业(众兴菌业)1家。据统计分析,天水市80%的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主要发生在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市、县级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仍比较少。主要是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资产规模较大,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更激烈,管理层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更高,企业发展对技术创新的需求更强烈。根据对64家龙头企业的调查了解,资产规模在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比较多,资产规模在1000万元以下开展技术创新的较少。从创新效果看,64家企业共获得发明专利65项,其中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专利34项,占专利总数52%,有64%的企业没有发明专利,有34%家企业只拥有1~9项,进一步说明了大型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着领跑作用,大多数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1.3个别领域技术创新水平领先
经过多年发展,天水市龙头企业生产经营范围已涵盖制种育种、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检测、运输销售、农资经销、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等产业领域,但企业技术创新领域目前仅涉及航天育种、菌业生产、蜂产品生产、中药材加工、果汁饮料加工等少数产业。少数企业在航天育种、菌业生产、蜂产品生产等领域技术创新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主要采用引进、改进等模仿创新的方式。从64家被调查龙头企业近3年研发资金投向情况看,50%以上龙头企业研发资金投向技术改造、仪器设备购买和人员培训,用于新技术开发、技术购买和科研人员培训的相对较少。加工企业中近20%的企业主营产品技术是通过自主研发的方式获得,37%的企业主营产品技术是通过购买和引进现成技术成果的方式获得,30%的企业主营产品技术是通过合作开发的方式获得。
2天水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2.1创新投入强度较低
创新投入强度指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反映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资金投入力度。国际上普遍认为,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企业方可维持生存;占到5%的企业才具有市场竞争力,所以发达国家的企业一般维持4%~6%的研发投入水平。2012年,我国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规模已居世界第3位,但投入强度却处于第17位,与美国、日本、德国和韩国等研发经费投入大国在投入强度上仍有较大差距。2014年,天水市456家农业龙头企业科技研发费用为3520.6万元,仅占销售收入的0.78%。从调查情况看,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最高的是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新投入强度已接近5%,但80%以上的企业创新投入强度低于2%,有9.4%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为零。由于创新投入强度普遍较低,大多数龙头企业经营业务都集中在农产品种植、初加工、简单包装、冷藏运输等低端领域,而精深加工、高端包装、出口创汇产品较少,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很难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创新机制不完善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创新战略制定机制、技术人才管理机制、创新资金管理机制、创新组织管理机制、创新成果管理机制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完善程度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从调查情况看,目前天水市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不健全。从对64家企业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建立情况的调查,制定了创新战略或规划的企业有45家占70%,建立了1项技术创新制度的企业有22家占34.4%,建立了2~4项技术创新制度的企业有33家占51.5%,建立了5项以上技术创新制度的企业有3家占4.7%,还没有建立技术创新制度的企业有6家占9.4%,大多数龙头企业的创新管理机制还不完善。
2.3创新人才普遍缺乏
目前天水市农业龙头企业中以家族式企业较多,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者由于文化基础较差,“小富即安”“小则满”的小农意识较浓,市场开拓意识不强,有些农民企业家经营决策的随意性较大,内部管理水平不高,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重视不够。另外,许多龙头企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渠道不顺,职务职称等待遇落实困难,科技人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企业普遍缺乏会经营、善管理、懂技术的人才,与现代企业发展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从对64家龙头企业技术人员调查情况看,50%以上的企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在10%~30%之间,个别企业技术人员占比差距较大,最高的达到80%,最低的仅2%,大多数被调查企业技术人员较少,即使是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高职称、高学历的创新型人才也很少,难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需要。
2.4创新环境有待改善
目前,龙头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环境虽比以前有很大改善,但仍不宽松。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最突出的问题是对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司法保护力度不足,对侵权者的制裁力度不够。二是政府对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消费引导不足,如政府采购法中没有体现政府采购对国内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三是创新服务跟不上。在市场运行规则、价格体系和调节机制、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以及为企业创新提供服务的市场中介组织等方面,还远没有形成。四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金融环境尚不完善。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还不完善,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难的问题始终难以化解,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以及已上市创新型企业再融资和市场化并购重组还有很多困难;商业银行针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与企业需求之间还有很多距离,技术创新贷款占企业贷款总额的比重很低;科技成果出资入股并确认股权还不够完善,对企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还不高。
3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
3.1营造企业技术,创新良好环境
环境因素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良好的环境建设可以使企业从各方面获得进行技术创新的便利条件。一是加大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政府采购力度。优化政府采购目录,加大对国内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的采购力度,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拓宽市场。二是全面落实创新优惠政策。贯彻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抵扣、新设备加速折旧等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龙头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规模“临界点”,促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知识产权审批时间,延长保护期限,加大侵权的处罚力度,保护企业知识产权权益,切实解决企业技术创新后顾之忧。四是充分发挥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孵化器作用,为龙头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创新服务,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应。
3.2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直接与市场联系,最了解市场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因此,龙头企业天然成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只有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并且发挥好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作用,才能促进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一是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政策、资金、人才等支持,调动龙头企业的积极性,激励企业更好地发挥其主体作用。二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加大企业负责人培训,提高管理者创新意识,引导企业制定创新发展战略和规划,建立健全创新机制,充分利用对市场需求信息的敏感度和对市场变化适应快的特点,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加快推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三是加强校企科研对接。发挥高校和政府研究机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促进合作创新,推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
3.3建立现代农业企业信息创新体系
企业要不断拓宽技术信息渠道,通过多种渠道如“互联网+”、技术市场等主动获取创新信息,并将有效信息应用于自身技术创新活动上。建设政府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企业间信息网络的建立,并通过信息平台向农业企业提供整个市场技术创新的相关信息,促进龙头企业产业化。在完善的技术创新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改进,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水平。大部分农业企业相对来说实力弱,自主创新能力差,最初一般采取合作创新或模仿创新模式。龙头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充分把握市场上的技术创新信息,通过研发人才对引进技术进行改进创新来不断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3.4积极完善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政策
引导龙头企业加大R&D的投入,不断提高创新投入强度。一是拓宽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通过提取企业技术创新准备金、开展多渠道融资和合作创新等各种形式解决技术创新活动资金需求,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积极争取各类科研项目的支持,补充企业研发资金需求。二是完善技术创新风险投资机制。设立各种农业企业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等,并联结金融机构及其他投资主体,构建农业企业多元化的金融投资(下转第9页)体系;健全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投资机制,分散和降低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促进农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三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政策支持。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对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设立龙头企业技术创新贷款贴息专项,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研发具有较大市场潜力的新技术、新产品。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5-153-02
当今时代,企业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技术创新离不开技术创新人才。企业中的技术创新人才,是指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与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在某一时期、某一特定领域成为领先者的群体。企业要调动技术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必须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激励。激励只有形成机制,才能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激励机制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已被多数企业采用。
1 激励机制的含义
激励含有激发、鼓励之意,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求或者动机,进而加强和引导人们的行为,以调动人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大多数管理学者认为,激励就是主体通过运用某些手段或方式让激励客体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紧张状态,积极行动起来,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实现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其本质就是持续的激发员工的动机并引导员工行为的过程。
激励机制则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和激励客体之间通过激励因素相互作用的方式。激励因素作为个人行为的动力源泉,它可以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就企业而言,所谓激励机制就是指企业以实现自身目标为方向,以满足其员工需要为条件,而采取的各类有效激励手段组成的一个系统总和。
2 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企业实行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目的是正确地引导技术创新人才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各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在工作中继续保持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可以调动技术创新人才的创新热情,增强他们的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有效地对其加以激励,并满足其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是增强企业创新水平,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
(2)如果企业建立了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并且对其技术创新人才进行正确而又充分的激励,就可以使技术创新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就会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反之,没有对他们进行激励或者激励程度低,他们的工作绩效也会随之下降。
(3)企业为了最大化地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一定的激励环境下,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可以督促技术创新人才实现激励目标。由于激励机制具有助长作用,良好的激励机制对技术创新人才的某种符合企业期望的行为具有反复强化的作用,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作用下,企业就会不断地壮大和成长。
3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然较弱,技术创新活动基本上还处于较低水平。其中,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技术人员的潜力未被充分挖掘是其因素之一。使激励行为取得预期的效果并非易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问题如下:
3.1 业绩考评体系不完善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能否有效运行,和业绩考评是否科学和公正有很大关系。因我国一些企业的现有业绩考评存在着流于形式,人为因素较重,考核结果不全面等缺陷,致使考评内容不能完全反映技术创新人才的业绩水平,考核结果不能有效地与晋升职位、调整薪酬、变换岗位等结合起来,业绩考评的激励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激励制度在一些企业建立后,许多技术创新人才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工作热情反而下降了。企业的业绩考评体系不完善,会使技术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3.2 激励机制系统性不强
激励是一个系统工程,激励机制的制定和实施不但要考虑激励对象,还要考虑激励所引起的正负面影响。由于技术人员的创新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失败对他们来说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只重视以工作业绩为基础的奖励,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有的企业只突出对尖端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忽略对中低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着重奖励的正面激励作用,忽视约束的负面激励作用;重视物质激励,轻视精神激励等,这些都是激励机制系统性不强的表现。
3.3 培训激励不完善
培训激励是指企业为技术人才提供培训的机会和条件,以提高技术人才的技术水平,激发其创造力。近年来,虽然国内少数企业实行了培训制度以激励人才,但效果不令人满意。而且培训缺乏清晰目标,易流于形式;市场上流行什么,企业就培训什么,不问企业是否实用;以教师授课为主,缺乏实际的操作训练,再次,培训前缺乏对技术人才的调查与分析,培训针对性不强。可见,一些企业的培训激励还不完善,他们也没有意识到,技术人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就会老化,产生不了相应的经济收益。
3.4 产权激励的缺失
产权激励就是通过产权合约的形式将企业所有权卖给员工,其最重要的激励对象是企业投资者。在技术创新上产权激励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技术人员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技术创新者的贡献在产权方面没有得到确认。针对经营层的产权激励手段主要有股票赠与、期股激励和期权激励等,虽然有些高技术企业中的核心技术人员持股比较普遍,但大部分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方面缺少股票期权、技术人股等长期激励措施。故此,我国企业的产权激励有待加强。
3.5 过分强调对个人的激励
许多企业为了预防“大锅饭”现象的出现,对技术创新人才进行激励时,主要针对个体进行奖赏。由于一些资金密集、技术密集、智力密集的企业中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来完成,而且技术人员个人的优秀业绩确实建立在工作团队的共同努力基础之上。在这样一个团队中,产品和服务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如果过分强调团队中个人的业绩并依此进行激励,有可能破坏原本良好的工作氛围,削弱团队的战斗力,也可能会导致团队成员之间的恶性竞争。这将不利于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也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
4 完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的建议
我国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对技术创新人才进行合理的激励,激励不当会降低技术创新人才的积极性,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针对以上所谈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寻找加以完善的途径。笔者的建议主要如下:
4.1 完善业绩考评体系
技术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只有科学、公正、合理地对技术创新人才进行考核,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激励,增强其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可以说,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业绩评价是对其进行激励的基础。因此,为使激励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企业应完善现有的技术创新人才业绩考评体系。尽量避免这一体系存在的诸多缺陷,使考评内容科学而又准确地反映技术创新人才的业绩水平,并有效地与晋升职位、调整薪酬、变换岗位等结合起来。
4.2 增强激励机制的系统性
激励机制的制定和实施不应当是片面的,而应具有系统性。故此,企业要增强激励机制的系统性,应做到,激励要因人、因时而异;既要注重技术人才的共性,也要注重技术人才的个性差异;既要考虑激励的正面作用,也要考虑激励的负面影响;同时要做到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把对技术创新人才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对尖端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也要重视对中低层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把激励机制与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配套起来等。
4.3 完善培训激励
技术人才是引领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群体,这就要求其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应紧跟时代步伐。如果不对技术创新人才进行培训开发,将会使他们的知识迅速老化。培训激励不仅可以提升技术创新人才的技能,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通过对技术创新人才全方位的培训,可更新其知识技能,提升其创新能力。比如,丰田公司的快速发展与其完善的人才培训密不可分,技术人员每3至5年要培训一次。因此,企业完善和加强培训激励,对技术创新人才的发展尤为重要。
4.4 实行产权激励
产权激励是一种最具有激励效应的方法,它属于长期激励形式。如员工持股计划、期股、股票赠与等。让企业的经营者和员工成为企业的所有者,以此对他们进行长期激励,是这些激励制度共同的特点。许多企业已开始使用股票期权来激励高素质人才,其目的就是满足员工尤其是核心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以此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在获得自身需要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如果企业在技术创新人才中实行诸如股票期权、技术成股这样的产权激励,将对他们的士气产生很大影响,进而也可能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水平。
4.5 团队激励和个人激励相结合
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充分发挥团队的整体优势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技术创新人才具有相应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不管是改进原来的工艺流程,抑或是从事新产品的研发,团队都可以把其成员的多重优势整合在一起。如果团队成员之间能够有效地合作,就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要运用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使技术创新人才协同工作。首先,应发挥企业文化的强大功能,营造一种围绕企业目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个人的内在需求与企业目标和谐地统一起来。其次,企业应在激励机制中引入支持团队工作的内容,对团队整体进行激励,同时,尽可能地细分激励对象,使团队激励和个人激励结合起来。
总之,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面临的现实选择,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而企业技术创新依靠的是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核心人才,技术创新人才是我国企业最珍贵的人力资源。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激发技术创新人才的工作热情,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得到最大的释放。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其在技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予以完善,才能合理地运用多种激励机制,充分挖掘技术创新人才的内在潜力,全方位调动技术人才创新的积极性,进而才能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江洪.企业技术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措施[J].当代经济,2008,(4):28.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1)41-0129-02
1 引 言
中国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其巨大的消费市场吸引着世界各石油公司陆续进入,这对我国石油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外方石油公司为争取更大的市场和利益空间,采取各种有效的竞争手段,其中技术封锁就是最为关键的手段之一。在外来技术受阻的情况下,我国石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表现偏低,与国外先进石油公司相比,我国石油企业技术人员在总量上多于国外先进公司,但是企业技术发明却明显低于国外先进的石油公司。我国每吨石油产量的科研经费为05美元左右,只相当于埃克森美孚、BP等石油公司科研经费的35%左右,而我国石油企业人均科研经费只相当于国外石油公司人均科研经费的5%。埃克森美孚、BP、壳牌、雪佛龙等国外知名石油公司的石油完全成本价格约为11美元/桶(包括发现成本、开发成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而我国石油企业的原油完全成本远远高于11美元/桶。因此,我国石油企业竞争力与效益远远低于国外先进的石油公司,如何提高我国石油技术创新能力非常现实与迫切。
目前,我国已有少数学者将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研究重点,但是总体上看现有的大部分研究关注较多的是企业R&D的投入、在技术和产品方面的投入和产出等,而对其他方面缺乏考虑。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石油企业发展压力不断加大,要缩小与国外石油企业之间的差距,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与经济利益,加强自身技术创新能力,重视技术创新能力的改善和提高。
2 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技术创新意识和创新氛围
我国石油企业属于传统的资源型国有企业,长期和过分依赖现有的技术和拿来技术,形成固定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意识薄弱,技术创新氛围低下。主要表现在:
(1)石油企业的领导者缺乏创新思维。石油企业领导对技术创新不够重视,不能很好地培育创新型的企业文化,不能通过强化使之成为一种强大的无形资产,则会导致石油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和氛围低下。
(2)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石油企业生产与运作过程中,技术人员缺乏技术创新的动机,仅仅是对现有技术进行简单的运用,对石油企业技术创新的兴趣低下。
2.2 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
完整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系应当从企业整体出发,以技术研发部门为核心,其他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把技术创新活动融入到企业生产运营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而我国石油企业只是简单地把技术创新的任务局限于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把技术研发部门与企业其他的部门相互割裂开来,忽略了企业经济活动中其他部门技术创新的能力,因此,我国石油企业没有真正的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2.3 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石油企业已掌握了大量先进的技术经验,并在某些方面拥有国际上具有领先水平的技术。但从整体上看,我国现有石油技术水平仍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在某些方面的落后情况表现得很突出,如钻井、测井、物探等方面的技术,我国多数是对外国先进技术的效仿与跟踪,钻井技术水平和国际水平持平,但其钻井设备和技术却与国际水平相差很大;测井技术落后于国外甚远,其技术水平相当于国外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物探技术水平与国外20世纪70年代水平齐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可见,我国石油企业科技含量落后于先进的发达国家,自主创新能力低下,导致自己研发成果较少、质量较低,结果带来石油企业竞争力落后于同等发达国家水平。
2.4 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我国石油企业属于传统国有企业,在人事方面企业实行传统的人资管理模式,特别是在企业的人员任用方面,很多国有石油公司还是采用传统内部子女招聘制度。以大庆油田为例,企业招聘新员工的重要途径就是招聘企业内部职工子弟,对这部分职工招聘时放宽招聘要求,对于专业不对口的员工实行岗前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但较专业技术人才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势必导致企业富余人员较多,素质偏低;科技人员结构不合理,中初级人才富余,而高层次人才相对匮乏,使得企业缺乏创新型人才,导致其技术创新能力下降。
2.5 R&D能力较低
石油企业的R&D活动规模和指标反映石油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R&D投入和R&D的结构可以反映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石油产业迅速崛起,石油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变得日渐激烈,我国石油企业对科技的投入水平在不断上升。但是,与国外知名石油公司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国外知名石油公司的年科技投入一般都保持在100亿~150亿美元,R&D投入强度都在1%以上,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石油公司年科技投入年均增长在10%以上,而我国石油企业R&D投入强度仅维持在032%的水平,科技投入年均增长仅为6%,具体表现为:我国石油企业对R&D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企业对R&D的资金投入比例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石油企业R&D人员比例不合理。这些都是导致我国石油企业R&D能力低下的具体原因。
2.6 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低下
我国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低下具体表现在:首先,总量上不足。总量上的不足表现为因科技创新而引起的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量较小。其次,投入和产出不协调。我国石油企业在科技方面投入资金与产出经济效益之间比例远远低于外国同等规模的石油公司。例如,外国先进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壳牌、BP等石油公司的技术成果转化率达到75%左右,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0%以上,而我国石油企业技术成果转化率不足50%,远远低于国外先进石油公司,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足50%,因而导致我国石油企业科技投入的经济效益水平低下,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影响石油企业总体竞争的实力。
3 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
3.1 树立创新意识和营造创新氛围
为树立创新意识和营造创新氛围,石油企业要做到以下几点:①石油企业领导者必须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提高创新性思维,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并落到实处,大力提倡技术创新的新理念,为石油企业制定长远、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创新思维作为一种企业文化发扬传播。②营造创新的氛围。石油企业应鼓励技术创新,制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技术创新者给予合理的嘉奖和鼓励,使技术创新风气在企业传播,营造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③要调动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搞好企业日常生产与运作的同时,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不断突破与创新,以提高石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
3.2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伴随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石油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利用技术创新的力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建立合理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对我国石油企业显得尤为重要。要明确石油企业科技创新的方向、任务和核心部门,以企业全局为出发点,重点把握核心技术领域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科学、合理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使技术创新活动贯穿于整个企业生产运营之中。
3.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石油企业要想长远发展,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唯有自主研发和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技术创新落后局面。所以,我国石油企业应在借鉴和吸取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石油企业的实际情况,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核心技术方面实现突破,争取独立自主的技术成果。
(1)在技术人员方面,石油企业要重视内部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核心技术部门人员的创新能力。可以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训,条件允许时可以挑选优秀技术人员到外国先进石油公司进行技术考察和访问,以促进石油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2)在技术设备方面,石油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投入资金,更新老机器、老设备,为企业技术人员进行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3.4 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1)建立科学的专业技术人才体系。石油企业要优化专业技术人才的结构,在引进新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要注重对现有技术人才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层次和水平,使石油企业人才不仅在总量上增加,而且技术水平得到提高。
(2)建立科学合理的招聘制度。石油企业应对招聘岗位进行科学评估,提出完整、详细且合理的需求人员能力要求标准,对应聘者进行专业知识技能考核。对考核过程要做到公平公正,制定严格的招聘考核制度,严禁的行为发生。对高薪引进的优秀技术人才给予优厚的待遇。
(3)对现有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例如,石油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可选择GRSM法对现有人员进行绩效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序,对于不合格者提出整改措施。
(4)制定公平合理的技术创新奖励机制。石油企业要改变单一的劳动分配制度,对于科技发明与技术进步成果要予以奖励。
3.5 加大技术经费投入与提高技术产出效率
石油企业应当制定行之有效的科技投入政策,改革现有的企业技术投入制度,加大技术创新费用的投入,尽快提高石油企业技术经费的利用率。同时,强化R&D部门与石油企业其他部门的协作关系,使技术创新实现顺利转移,以实现石油企业技术的产出效益和提高技术创新的产出效率。
4 结 论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所以针对具体的问题,企业应当树立创新意识,完善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顺利实现技术创新转移,以此来提高企业高科技的产出效率,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石油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概念及意义
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人企业。在认同和制定扶持政策的实践中,各界人士对中小企业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中小企业,一般是中指除国家确认为是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狭义的中小企业则不包括微型企业。通常认为微型企业是指雇员人数在8人以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及工商登记注册的个体和家庭组织等。根据国外一些实际的做法,特别是结合我国国情,技术创新的定义为:技术创新是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的,新(改进)产品的营销或新(改进)制造工艺或设备的第一次商业使用,它是包括、组织、商业和等一系列活动的综合过程。
我们知道,企业要生存和,必须获得永久的竞争力,而竞争力的取得靠核心技术,核心技术需要创新。所以中小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的缺陷和其他条件的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与大型企业和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处于不利的地位。因此,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2.1 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企业技术创新力度的大小、水平的高低,特别是能否持久深入下去,关键在于企业经营者的素质。中小企业是在改革开放后,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大量发展起来的,有很大一部分是乡镇、集体、个体创办的,管理者大部分是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缺乏系统的和培训,整体素质低,对企业的发展存在短视行为,缺乏战略眼光,习惯于传统生产型的经营管理方式。导致企业要么经营保守,安于现状,要么市场流行什么,就生产什么,盲目跟随。而没有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制定出企业的发展规划,树立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对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者的短视行为,对人才的重视不够,没有采取相关的激励措施留住人才,从而导致进行技术创新所需的人力资源严重缺乏,进一步弱化了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作用。一些企业长期没有按规定提取技术开发费用,更不用谈专款专用,有的企业连续几年都没有技术开发支出。这些都给技术创新带来很大的负面。
2.2 技术创新定位不准
中小企业中创新定位不准的往往表现为两个极端。一种是将“创新”与高新技术相提并论,存在“高不可攀”的心理障碍,总是自惭于简陋薄弱的开发条件,面对创新不敢为,局于一隅,不敢或不肯越雷池半步,企业创新工作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产品长期清一色、年年老一套。即便是搞一些技术创新的企业,往往也“挑肥拣瘦”,仅仅从事一些低风险、小难度的技术创新活动,偏重于短平快,难成大器。另一种则是不屑于小产品的创新开发,更不注重企业的小改小革,认为小产品本小利微、影响小、收益少,难有作为,小改小革成不了大气候,对企业长期发展无足轻重,因而盲目攀“高”,一味追“高”,言必“高科技”创新,行必“高科技”创新,最终是欲“高”而不达。事实上,创新存在于每一个细节之中,重大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是创新,小发明、小创造、小改小革同样也是创新,“小有小的好处,大有大的优势”,关键是要立足实际,实事求是,既要积极追求,着力提高创新起点,又要从身边事做起,不以“技”小而不为。
2.3 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差
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必须进行融资。对于企业来讲,融资有内源和外源渠道两种,内源渠道就是通过企业本身的资本积累,外源渠道就是通过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和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首先,生产的产品大都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企业的利润偏低;其次,一些中小企业由于产权问题等必须承担各种捐款和摊派,导致企业资本积累少,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少,所以仅仅靠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和资本积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外源性的资金加以补充。目前,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中小企业要从外源性渠道获得资金也比较困难。从银行信贷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商业银行的主体利益得到强化,已逐渐成为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有了承担贷款损失的压力,其关注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必须保证所贷出的资金和利息可以安全及时地收回;中小企业方面,一是难以向银行提供真实的财务报表,使银行无法判断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二是自身信用差,逃废银行贷款现象严重,这两方面都降低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取得银行贷款较为困难。
2.4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企业要发展,必须密切观注市场动态,包括产品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等,根据市场的变化和自身的条件及时作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而中小企业经济实力弱、规模小、整体素质低,依靠其自身的力量,难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信息,即使获得了信息,也很难判别哪些是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在如何选择技术,使之与市场需求、自身优势相一致,如何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集中有限资源重点突破方面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健全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依靠其建立起来的信息渠道,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为企业提供咨询和进行各种培训,还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信息收集与调查,进行评估和预测,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帮助企业确定发展的方向,在技术服务、生产、经营管理、营销等环节方面提供帮助,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目前,我国面向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不多,即使有,也是费用高昂,中小企业根本无力负担。
3 促进中小技术创新的对策
3.1 选择合适的技术创新形式
(1)产品创新是指中小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对其自身生产或经营的产品所从事的改进、提高或发明的创新活动。它可分为重要创新和渐进创新两类。重要的产品创新是指全新的产品创新,或通过组合已有的技术而取得新的;渐进的产品创新是指通过使用新材料、新配件等改进产品的性能或降低产品成本,或通过改变产品的局部而改进产品整个系统的功能。一般说来,重要创新对企业的较大,渐进创新对企业的影响有大有小,但前者往往比较难以实现,投入也较大;后者较易做到。中小企业所实现的重要产品创新和渐进产品创新有很多,20世纪许多重大的产品创新都是由中小企业实现的。
(2)服务创新是近几年服务业(尤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的结果,它既包括把新思想、新设想转变成新的或者改进的服务,又包括通过改变现有的组织结构推出新的服务,比如各种衍生工具等,兴起的服务等也是服务创新的成功的例证。由于服务创新投入较小,而且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是最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技术创新类型之一。
(3)工艺创新是指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工艺或提高新产品的生产效率。由于工艺创新对开发新产品、改进原有产品以及提高原有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其重要性并不亚于产品创新。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工艺创新是渐进的,投入大小和创新难度都比较适合中小企业的特点,也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工艺创新之间常常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并与中小企业的直接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因而具有较大的普遍性,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
3.2 因地制宜地选择阶段性的技术创新战略
在活动中,技术创新成为企业的生命之源和市场竞争制胜法宝。中小企业由于其所面对的市场结构及自身特性,它们更需要技术创新战略。技术创新战略主要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根本目标和主要规划等企业技术创新经济活动中一些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具体来讲,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主要是从宏观上解决三类问题:一是技术创新面对市场竞争采取何种态势,是进攻型,还是防卫型;二是研究开发何种技术;三是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当然,在不同层次的经济单元之间,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是有所不同的。即使在同一层次的经济单元之间,技术创新战略也因市场、顾客、技术成熟程度、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各不相同。中小企业在创业、成长、成熟、停滞各个时期,都要受到、经济、行业环境和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在中小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选择的技术创新战略也是有所不同的。
3.3 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和
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以前国家的技术改造投资几乎都集中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不够重视。因此政府应通过政策和法律等手段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鼓励和指导,特别是应完善融资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法律。政府有关部门应与金融部门合作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评定企业的信用等级,一是可促进中小企业改进信用状况;二是使得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评价有一定的依据,减少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并且政府应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体系,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使中小企业贷款变得相对容易。设立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创业投资基金,利用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使得风险投资能有一个有效的退出市场。
4.4 尽快建立完善的化服务体系
建立人才开发服务系统,政府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采取官助民办的方式,建立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培训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提高其整体素质,为中小企业培训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加快产学研联合步伐,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技术管理水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举办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展销会、订货会等形式为中小企业开拓市场提供服务。
参考
1 侯大铭.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看法与建议[J].管理研究,2001(4)
一、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中小企业得到迅猛的发展,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广东形成新的经济格局。其特点在于,一是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特别是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发展强劲,已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牵引力;二是以专业以镇形式出现的镇级经济,在广东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三是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己占半壁江山;四是外向型经济继续拉动经济发展。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广东中小企业与全国中小企业一样,也面临着增速缓慢,发展后劲不足的矛盾,是因为只依靠制度创新,抛弃技术创新。
首先,中小企业开始重视技术创新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日趋激烈,迫使中小企业一改过去以大企业为中心、为大企业加工零部件,或专门的工艺加工以及原材料生产等转为自我成长。另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多种所有制、多层 次、跨行业、跨地域、跨组织、覆盖面宽且各具特色的综合性技术市场。
二、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中小企业很难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
自主创新必须以科技创新平台作为载体和依托,目前主要有四类平台: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研究机构及公共创新平台。产学研是中小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有效方式,但仍有很多企业目前没有开展产学研合作,这表明产学研合作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中小企业仍然未能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小企业创新人才不足逐渐成为技术创新中最突出的矛盾,制约着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从事科研开发的科技人员虽然大部分在企业,但绝大多数集中在大企业,中小企业缺乏从事技术创新的人才,致使其自主创新的链条处于断裂状态,不完整的体系和断裂的链条使其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技术创新。
(三)产业集群仍未真正成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基地,区域间技术创新发展不平衡
广东产业集群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结构松散,缺少内生的创新需求。从总体上看,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要高于东西两翼和山区研发投入。珠三角等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资金投入力度、建设力度较大,服务平台建设进展较快,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迅速,而山区和两翼等欠发达地区,服务平台建设较为缓慢,社会化中介服务机构相对较少。
(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困难
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信誉等种种原因,其正常发展的资金都不能靠从银行融资来解决,更不用说进行风险很大的技术创新活动。据了解,中小企业目前从银行融资渠道很窄,“求贷无门”、“融资难”成为制约全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三、广东中小企业基于技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战略构想
(一)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具体措施
①构建公共科技基础平台,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保障体系;②完善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③建设人才引进和培训平台,逐步形成自主创新人才培训网络,通过政府培训、高校培训、社会培训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对中小企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民营企业家的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职工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开展自主创新的技能。
(二)推进产学研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建设合作新机制
根据广东的情况,可以开办不同行业的中小企业“技术交流市场”,不同领域技术资源的融合开拓新的领域。此外,政府应利用在企业的技术力量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如可以每年在省内外相关大型企业聘请技术和管理专家到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引导中小企业建立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协作关系。由科研单位进行研究开发,经费可由政府及相关企业协会提供,并将其研究成果迅速在中小企业普及。
(三)加快产业集群升级,引导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在重点行业实现新突破
首先,推进广东地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新突破,培育发展具有支柱产业功能的产业集群,创造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良好氛围。重点是推动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有选择地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重点地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利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模式和结构变化的重大机遇,加强创新,带动产业的快速增长和企业效益的提高。其次,推进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在特色产业实现新突破。
(四)建设金融信用支撑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融资渠道
首先,建立银企合作平台,加强银企信息沟通。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统筹协调作用,进一步推动行业协会、担保机构与银行开展交流与合作,搭建中小企业、银行、担保机构的信贷合作平台和自主创新信息沟通平台。
其次,中小企业势单力薄、财力不足,承担风险的能力差,而且由于缺乏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管理水平低等因素,也难以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所以在中小企业创新的过程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营造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建立有效的保障体系。
总之,国家和政府必须为广东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不断地提高其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5-0044-02
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或技术模拟而言的一种发明运动,是指通过内部的技术突破,解脱企业因技术引进、技术模拟对外部技术的依附,掌握企业产品核心技术的所有权,其核心精神就在于通过牢牢把握创新核心环节的自。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证明,技术创新是是经济持久发展的基础动力。而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尽管在改革开放30年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从总体上看,依然处于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窘境。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国有大中型企业面临着发达国家产品技术与价格的双重重压,惟有取得持续的技术创新,才能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
1 企业创新机制的内涵
企业创新机制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企业创新的决策机制、组织构架、激励机制、研究与开发机制和企业文化共同构成了企业创新机制体系,这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要素,具体要素结构如图1。
1)决策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指挥系统,是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指挥棒”;
2)技术创新组织构架是企业技术研发、项目实施和管理的基本载体。高效的组织结构可以优化配置有限的技术创新资源,实现企业技术研发、管理部门各项职能界面的交流和整合,实现企业内部信息链的畅通,提高企业内部学习型组织建设水平,员工间的隐性知识交流质量和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改善;
3)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的关键,是持续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
4)R&D机制是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管理系统,技术创新项目的审批、过程监控及成果鉴定都隶属于这一环节;
5)企业文化体系是支持技术创新的“软件”系统。企业文化通过导向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着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要比技术水平、经济资源及组织结构、革新和时机选择等重要的多”。
2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技术创新层面始终存在有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创新起点低等问题,资金投入匮乏、基础研究薄弱等是其一方面的原因,但归根溯源,其本质问题还在于企业技术创新系统内部运行机制的滞后[3]。正如经济学家Annalee saxenian 在《硅谷优势》中所提到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因……在于它的制度安排、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否有助于专业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而当前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机制却与上述要求相去甚远,问题较多,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企业技术创新缺少长远的战略定位,短期研究行为严重,立项课题偏向于“短平快”的小型项目,回避高层次的理论研究,致使“低水平、高成功率”的研究项目大量铺开,技术成果简单重复、市场价值低下;
2)企业内部缺少民主气氛,技术人员对于课题的立项审批发言权少;
3)企业科技队伍建设上忽视了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导致技术创新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4)产学研合作多采用临时的课题制的合作方式,缺乏长远的战略合作机制,阻碍了技术链的持续更新和深入研究。
3对提高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1)明确企业技术创新的战略定位。国有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进行技术创新的战略定位,即合理引入先进技术装备,在消化现有引进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完善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技术发展道路方面,要立足技术创新现状,走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发展道路,“有所为、有所不为”,少数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在优势技术领域中坚持自主创新,牢牢把握核心技术;相对劣势的领域可选择模仿创新,追踪国际先进技术成果,合理引进、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核心技术,在此基础上改进、再创新,融入企业技术链条中;
2)健全技术创新项目审核机制。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要切切实实地解决好管理体制、企业文化等问题,要把权力下放到集体决策部门,建议由技术人员、生产一线人员和相应管理层选举出技术创新委员会,定期审议立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确保技术创新项目符合企业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技术革新方向;
3)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营造学术交流氛围。企业要提高技术创新的高度,就必须以国际化的视野拓展创新思路,加强企业的学习型组织建设,为科研人员创造更多的成长机会,要有计划地选派相关专业科研骨干到行业相关研究所进修培训,积极开展与高校、企业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定期举办学术报告会,活跃学术气氛,通过科技带头人报告会、现场试验分析、课题研究讨论等形式,为各类人才开阔眼界、提升能力搭建平台,提高技术创新水平;
4)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合作创新力度。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之间的合作力度,建立持久高效的科研合作机制,在高、精、尖技术研究领域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确保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更新、不断进步,始终站在产业核心技术发展的前沿。
当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进步是按照从弱到强的阶段性演化路径逐步实现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也总是由低级向高级提升的,要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为此,我们要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进程中不断创新思路、拓展研究、完善技术创新机制,才能实现我国的国企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陈勇星,屠文娟,杨晶照.基于技术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选择及其演进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4):83-89.
[2]林春培,张振刚,田帅.基于企业技术能力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相互匹配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J].中国科技论坛,2009(9):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