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大全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8 15:53:3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古代文学大全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古代文学大全

篇(1)

昆仑派武学作为中国古代养生学源头之一,其经典的养生哲学,为现代养生学奠定夯实了理论基础,其神秘的养生功法,为现代养生提供诸多极其珍贵的养生之术。昆仑派武学神奇与实用之处,即是通过徒手运动、修炼身心,可达到增强体质、养生益寿最佳效果,对诸多疾病预防和治疗及心理健康具有极为特殊而重要作用,可极大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昆仑武学功法结合古代导引、吐纳之术,运用中国古代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说,以意行气,可使身体气通血顺,开经通脉,改变筋骨与脏腑的素质,强健体魄,充实内力,增强免疫功能,具备祛病医伤、延年益寿效用,尤其对神经衰弱、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气管炎、溃疡病、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都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昆仑武学功法可优化人体生物场电磁流及微粒流,启动尚未被利用的中枢神经元(细胞),提高大脑输入、储存、处理和输出信息效率,开发潜能,提高智商。青少年学生练功后,可以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成绩;中老年人练功后,变得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处理各种信息能力大为提高。

昆仑派武学修炼方法讲究内外兼修,既注重筋骨锻炼,又强调心神意气结合,以其深厚的哲学底蕴,明显的健身效果,对现代人的心理健康、智慧开发具有极为特殊而重要的作用,至今仍是最佳之养生方术,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国内外诸多热衷养生之士,竟对具有神奇养生功能的昆仑派武学所知甚微。

昆仑武学发源于昆仑山。昆仑山素有亚洲脊柱之称,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有着“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是道家朝圣和修炼的圣地。

民国年间中央技击学会藏版的《国术大全》一书开篇“技击之起源”即云:“我始祖黄帝自昆仑东下,其征讨之族。”可知昆仑派是武林五大宗派中历史最为悠久的。

《国术大全》 “拳术器械名录”第一个兵器就是昆仑派昆仑刀,足见昆仑武学在国术中的地位之显赫。

篇(2)

者的要求。

[关键词] 红楼梦 图书 图书馆 程本 脂本

中图分类号:I207.4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The thoughts on Cheng's edition and Zhi's edition of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and the suggestions on library collections

Liu Nan

(Library of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ABSTRACT This paper show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eng's edition and Zhi's edition of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Each edition has its own merits.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more books about Zhi's edition be purchased in library collection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readers.

KEY WORDS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book library Cheng's edition Zhi's Edition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流芳百世的名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顶峰之作,在人类漫漫的历史长夜中,它们犹如无垠夜空中璀璨闪耀的明星,照亮了人类沉寂的心灵,启迪了人类生活的智慧。

《红楼梦》是曹雪芹一生呕心沥血的杰作,自问世以来,在民间流传很广, 人们争相传阅, 影响极大, 版本也很多。其中主要是程本,脂本这两种版本。《红楼梦》的不同版本在国内由多家出版社出版过,譬如中华书局的 《石头记》,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的《卞藏脂本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稿》,人民文学出版社 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人民文学出版社的《 蒙古王府本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戚蓼生序本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广文书局有限公司的《程丙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广文书局有限公司的《程乙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广文书局有限公司的《程丁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广文书局的《庚辰钞本石头记》,书目文献出版社的《程甲本红楼梦》,广文书书局的《东观阁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广文书书局的《王希廉评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中华书局的《红楼梦校注本》,漓江出版社的《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中央编译出版社的 《红楼梦全解本》,作家出版社的《脂本汇校石头记》,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红楼梦增补版》,新世界出版社的《红楼梦 - 增补绣像典藏本》,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红楼梦:注释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红楼梦:俞平伯评点》,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红楼梦:图文本》,浙江大学出版社的《真本红楼梦》,长江文艺出版社的《红楼梦:百家汇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红楼梦索隐》,中国书店的《增评补图石头记》,作家出版社的《增评校注红楼梦》,上海古籍出版社的《红楼梦:三家评本》

程本是曹雪芹写的前80回,高鹗续写后40回所成的120回《红楼梦》。其中程伟元在全璧《红楼梦》中的功劳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之后,有些《红楼梦》版本也将程伟元署名在曹雪芹之后,高鹗之前。[1]而脂本则被认为是最接近作者原稿的只有前八十回的《红楼梦》。

绝大多数人都读过程本,虽知道后40回并不是曹雪芹所著, 高鹗续写的后40回甚至歪曲了曹雪芹的原意,但在众多的续写者中,高鹗的续写还是被绝大多数的人所接受,将曹雪芹的前80回与高鹗的后40回并成一部完整的《红楼梦》。这一版本也是流传最广的程本。在人们对《红楼梦》的兴趣越来越浓,红学越来越热,人们探究的深度越来越深时,脂本的出现为人们开启了另外一扇窗口。正如一般人理解的那样,程本的结局与曹雪芹的原意并不相符, 而为了首尾前后一致,免不了对前八十回做一些增删。 而脂本虽只有八十回, 却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曹雪芹原著的原汁原味,开辟了读者阅读《红楼梦》的新角度。

笔者认为,程本,脂本各有千秋,脂本更体现了作者的精神。曹雪芹历经生活的沧桑,从长于繁华富贵之家到最后贫困潦倒,其间经历了多少世态炎凉。《红楼梦》凝聚了他对生活的理解,是他用毕生心血化成。而且,从他自身最后的悲惨境况来看,《红楼梦》整本书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是只剩下白茫茫大地的悲观主义。而且这一悲凉结局在整部书的描写中由前至后气氛会越渲染越强烈。作者关注描写的是他历经沧海桑田后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悟,而不是局限于宝黛爱情的描写。而他这些看待生活的方式,对生活深刻的理解,并不是许多人能够心有戚戚焉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生活有忧愁,有烦恼,有快乐,但轨迹没有那么多大起大落,对于曹雪芹慢慢深入悲怆地描写,恐怕难有深切的共鸣,所谓曲高和寡。而且脂本只有八十回, 再美的篇章中间嘎然而止, 就如同再美的衣服没有做完一样, 纵使美若天边的彩云,只能令人叹息不已。脂本虽然没有被那么多的读者所关注,但它在最能体现作者本意这一点上却是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尊重的。不仅仅研究红学的人要看它,便是一般的读者也想读它,从而在不同的角度感受《红楼梦》。但以图书馆藏书为例, 往往程本的藏书要远远多于脂本,现在图书架子上罗列的一本本《红楼梦》往往是程本,要么脂本全无,要么偶尔有一两本脂本,淹没在一本本的程本中,若是让人借走,则很长时间内难觅脂本踪影,若能寻到,不由得要连呼幸运了。所以笔者认为,图书馆也应多购置一些脂本《红楼梦》,将它们与程本《红楼梦》并放在一起,开放给读者,供读者阅读,给读者多一些选择的机会,从而读者知道《红楼梦》有不同的说法,不同的想法。以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

笔者在此建议多购置脂本, 并无贬低程本的意思。程本对于《红楼梦》的广泛流传起了很大的作用,毕竟一本完整的书更易于让读者接受,也许程本没有完全忠实于作者的愿意,不过,话又说回来,曹雪芹只有一个,其他人不是曹雪芹,又怎能将他的精神完全体现出呢?程本强化了宝黛爱情的描写,爱情是永恒的主题,能引起几乎每个人的共鸣,这也更易于此书被广泛传播。而且本书的结尾修改了曹雪芹本意的完全的悲剧色彩,描写了贾家复兴的希望。虽然更俗套,却也更符合一般人的口味。人们在看书的时候,往往不自觉地将自己设想成书中的主人公,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书的主人公往往是高大全的形象示人,也是为什么武侠小说抑或宫斗文中的主人公往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人们在看《红楼梦》时,潜意识里希望贾府富贵如初,就如同希望自己重振家业一样。所以笔者认为,高鹗虽然在文学造诣上无法望曹雪芹项背,但在续写《红楼梦》,传播《红楼梦》上功不可没。若曹雪芹地下有知,应该也可以原谅高鹗歪曲了他的原意,并接受程本吧。毕竟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没有哪个人能象他自己一样将《红楼梦》写成如此空前绝后的名著。曹雪芹首创之功,功劳甚伟,无人能及。他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人类寂静的历史长空,因为有了这些伟人而熠熠生辉,也因了这些杰作,同历史上那些重要人物,事件一样,连缀成辉煌的篇章,让人类的历史变得不同。

程伟元,高鹗这些人因为继承了文学巨匠的篇章而随之名留史册。虽然作为他们,如果没有曹雪芹的原创,他们很可能是默默无闻的作家,他们更像普通人中的一员,但也许正是因为他们更像普通人,他们续写的作品更被大众所接受,也更流传。因了人们争相传阅的原因,才有人们关注到曹雪芹的天才,才有人们探究曹雪芹的思想,身世和喜怒哀乐。否则,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被埋没的天才又何止千千万万呢!人们常以《红楼梦》不完整为人之憾事,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也是这样总免不了有些缺憾吧!

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程本脂本各有千秋,应相互并存,在图书馆的藏书上,不仅有诸多程本,也希望能购置一些脂本,以弥补现在脂本不足的状况,让程本,脂本交相辉映,以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

谨以下面抄录的我喜爱的《红楼梦》中的一段来纪念不朽的曹雪芹:

宝钗道:“起首是《忆菊》;忆之不得,故访,第二是《访菊》;访之既得,便种,第三是《种菊》;种既盛开,故相对而赏,第四是《对菊》;相对而兴有余,故折来供瓶为玩,第五是《供菊》;既供而不吟,亦觉菊无彩色,第六便是《咏菊》;既入词章,不可以不供笔墨,第七便是《画菊》;既为画菊,如是默默无言,究竟不知菊有何妙处,不禁有所问,第八便是《问菊》;菊如何解语,使人狂喜不禁,便越要亲近它;第九竟是《簪菊》;如此人事虽尽,犹有菊之可咏者,《菊影》,《菊梦》二首,续在第十,第十一;末卷便以《残菊》总收前题之盛。――这便是三秋的妙景妙事都有了。”[2]

这一段将大观园中的女孩子豆蔻年华,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吟诗作画的快乐生活描写得淋漓尽致,是人们心中永驻的美好的风景,若干年后,当饱经风霜的我们回首时,曾经的风花雪月依然让我们泪流。

篇(3)

中图分类号:G420;I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1-0005-04

作者简介:张开(1978―),辽宁沈阳人,文学博士,教育部考试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测量。

乐府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类别,其名称的来由是汉武帝时期建立的乐府机关。汉代以后乐府成为管理音乐的重要部门,在乐府机关搜集整理入乐诗歌的过程中,留存了大量的诗作。这类由官方机构搜集整理和后人拟作的诗歌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古代诗歌类别――乐府诗。无论是官方的乐府机构整理留存的乐府诗还是文人创作的拟乐府诗歌,都与音乐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乐府诗所具备的音乐文学的特点也是我们对这类诗歌进行解读和鉴赏的一个角度。

一、从音乐角度解读乐府诗的重要意义

在中小学课本中出现的《孔雀东南飞》《短歌行》《木兰诗》《西洲曲》、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诗歌都属于乐府诗,宋代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就辑录了这些作品。乐府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深挖掘。但在中小学的教学中,对这些乐府诗歌的讲解等同于其他古典诗歌,教学重点集中在文本的文字内容上。把这些作品当作纯粹的文学文本去解读和分析,这种做法无可非议,但从乐府诗的角度看,只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笔者个人认为,不结合乐府诗本身所具有的音乐表演的属性,很难准确理解作品的精髓,也很难准确鉴赏作品,更难对作品进行准确的文学史定位。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借助对音乐的研究对乐府名篇进行解读呢?其实这是一个既困难又简单的问题。困难之处在于,在当下复原古代音乐非常困难。由于古代曲谱的读识障碍、乐器的消亡及演奏技法的失传等原因,使这些在古代能够和乐表演的诗歌无法再现,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研究和乐的乐府诗歌的障碍,毕竟在留存的各种典籍中对音乐体制、曲调术语、乐府诗流传变化的过程及曲调的音乐特点等有较为清晰的记载。从对这些文献的梳理中,我们仍可以看到可观的音乐表现形式,这些对我们从音乐的角度研究乐府诗有充分的借鉴意义。

二、从音乐角度解读乐府诗的示例

我们不妨对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常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进行音乐方面的观照,看一看借鉴音乐研究的方法是否能对学习乐府诗产生一定的帮助。

(一)《春江花月夜》的音乐性解读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诗人张若虚存世的两首作品之一,备受后人推崇。“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一对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断语也在后世广为流传。一些版本的中学教材(如湖北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下册)及古诗鉴赏读本都把这首诗作为古代诗歌鉴赏的经典。对于这样重要的作品,我们就更应该从音乐的角度进行深入解读,才能深刻理解诗歌的风貌。

我们可以再回过头来以“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的评论为切入点,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这一评语是清末王运在《论唐诗诸家源流》中提出的,原文是“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用《西洲》格调”一句。这一句看似一笔带过,往往被前人忽视,但却很能说明这首诗的独特风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从音乐的角度解读这首诗的原因。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南朝乐府《西洲曲》在朱自清《荷塘月色》一文中有所提及,在人教社高中版选修教材的中国民俗文化中也选收了这首诗歌。其实也正是由于音乐的原因,我们可以把两首诗作为有着共通音乐因素的诗歌进行分析。从音乐的形制方面进行考察成为历来对这类诗歌进行观照的研究方法。清人沈德潜在评点《西洲曲》时曾经侧面论及:“似绝句数首 ,攒簇而成 ,乐府中又生一体。初唐张若虚、刘希夷七言古,发源于此。”[1] (P.290 )这正说明了两首乐府诗在音乐表演形制上的特点,即结构上具有可分性,体现为其各部分所表现场景、意境的相对独立性。这与西曲舞曲曲辞极为相似。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曲辞可以视为九歌绝句组成的长篇歌行。断分为九首绝句的依据,除了韵脚的转换之外,九个绝句单元所表现的意境(场景)可以概括为:海上生明月、明月照花汀、孤月照江人、长江送流水、楼头远眺、闺中望月、雁飞鱼跃、江月西斜、落月满树。与此类似,《西洲曲》曲辞可以视作八首五言绝句的组合,其依据也主要在于每一绝句所表现场景的相对独立性。这八个场景,我们可以借用曲辞中的成句加以概括:“折梅寄江北”“两桨桥头渡”“出门采红莲”“低头弄莲子”“忆郎郎不至”“望郎上青楼”“垂手明如玉”“君愁我亦愁”。而无论是《春江花月夜》的九个情境,还是《西洲曲》的八个场景,其最终的体现,都是整篇歌行的一部分,而在此基础上,构成了整篇歌行的场景。这非常符合诗歌配乐演唱时的场景变换要求。

这种诗歌联句成篇场景实现的方式,不仅仅是这两首诗歌的呈现方式。可以说,齐梁时代的诗歌都有这样的特点,如沈约的《六忆诗》四首、沈约和梁武帝共同创作的《襄阳蹋铜蹄》曲辞及隋炀帝创作的《杂忆》也都属于这类诗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和《西洲曲》的诗歌结构“实则来源于西曲舞曲曲辞中的场景联章叙事体”[2]。

虽然齐梁诗歌在诗歌史中地位并不突出,但是明显带有这一时期诗歌特征的《西洲曲》和《春江花月夜》在古典诗歌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如果不具体认识西曲舞曲的艺术形态及其曲辞结构的特点等音乐方面的问题,就不能解决《春江花月夜》和《西洲曲》诗歌结构的来源等文学问题。也正因为如此,由音乐的研究融汇这两首不同时代、体制迥异的诗歌,才能从诗歌历史发展的角度加以认识,并清晰梳理这类诗歌的风格特点和发展脉络。换言之,抛却两首诗与音乐的密切关系,陷入孤立的文本研究的话,势必会影响对这些诗歌的认识。

(二)《送元二使安西》的音乐性解读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历来受到诗歌学习研究者的关注,曾入选多个时期的中学课本。《渭城曲》在《乐府诗集》中被选入“近代曲辞”,又名《阳关曲》《阳关三叠》,从诗歌的文本角度进行解读和鉴赏已很常见。但从音乐角度予以关注的却很少,这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空白领域。因为这首诗是从盛唐一直传唱到近代的不朽名篇,我们可以从历史文献中看到它被表演的信息。如在盛唐时 “李龟年、彭年、鹤年兄弟三人,开元中,皆有才学盛名。鹤年诗尤妙唱《渭城》,彭年善舞,龟年善打羯鼓。”[3] (P.891 )在宋代及宋代以后,如北宋文彦博《咏筝》诗有“繁丝移宝柱,数曲奏《阳关》”[4] (P.3477 ),陆游也有诗云:“夜静孤村闻笛声,洗头月落欲三更。不须吹彻《阳关曲》,中有征人万里情。”[5] (P.25494)金元时期,也有《阳关三叠》流传的记载。如元好问的朋友辛愿有诗《送裕之往许州,酒间有请予歌“渭城烟雨”者,因及之》,可见辛愿善于唱《阳关三叠》。到了明清两代,《阳关三叠》仍偶尔被人传唱。如明代胡应麟曾经在云间舟中听过赵五郎歌《阳关曲》:“楼船明月夜如霜,一曲清歌赵五郎。贪听《阳关》第三叠,不知行色在吴阊。”[6]清代康熙年间查慎行曾在诗中写到“马嘶门巷客将还,残醉扶头改别颜。多感故人相送意,略烦秦女唱《阳关》。”[7]

“《送元二使安西》自盛唐入乐歌唱,至中晚唐成为流行歌曲。宋词兴起,新声并未取代旧曲,宋代《阳关曲》反而更加盛行,成为离筵的经典骊歌、文人的集体记忆、离别诗词中的常用一项。金元时期,流行的程度不及两宋,但依然有人传唱。明清两代,《阳关曲》虽偶有人唱,但其风头已让位于《阳关三叠》乐曲,《阳关三叠》琴曲更是常被演奏的经典曲目。总之,《送元二使安西》,由诗而歌,由歌而曲,从八世纪一直传唱演奏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穿越千年时空而历久弥新,堪称名副其实的千古绝唱,是中国诗歌史、音乐史上的瑰宝。”[8]

那么,为什么这首诗又被称为《阳关三叠》,又是怎样的“叠”法呢?苏轼曾在《记阳关第四声》中云:“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长,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有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读乐天《对酒》诗云‘相逢切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9] (P.2090 )这是对“叠句”的经典描述,但具体的表演又是怎样的呢?从表演的情况看,这种叠法是:

渭城朝雨轻尘(第一声),客舍青青柳色新(第二声)。客舍青青柳色新(第三声,一叠)。劝君更尽一杯酒(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第五声,二叠),西出阳关无故人(第六声)。西出阳关无故人(第七声,三叠)。

随着时代的发展,《阳关三叠》表演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其三段式演奏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杨表正《重修正文对音捷要真传琴谱大全》卷十《阳关三叠》就记载了其中一种表演的方式:

第一段渭城朝雨一叠: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亭柳阴阴,送我送我送我送我故人。长亭柳阴阴,不忍分,情最深。不忍分,情最深。

第二段邮亭折柳二叠: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挑担行李的那沙头酒,长亭柳阴阴。送我送我送我送我故人。长亭柳阴阴,情最深,情意最深。不忍分,不忍分。

第三段石桥分手三叠: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长亭柳阴阴。伤情伤情,送我送我故人。送故人,送故人,送别送到长亭。长亭柳阴阴,不忍分,情切转深。不忍分,不忍分。送别送别,终送别,送君千里终须一别。[10] (P.886 )

《阳关三叠》的叠法即演唱的方法是非常多的,这与历代的表演者对这一诗歌入乐后的不断演绎有关。王兆鹏教授曾专文对之进行详细梳理。[11]从这些可以看出《送元二使安西》一诗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也可以发现这首诗为什么会有《阳关三叠》《渭城曲》等音乐性极强的名称。同时,我们可以了解到,为什么这首诗歌能够传唱至今,这一方面与诗歌本身内容的真挚清新有非常大的关系,另一方面又可以从传唱表演的音乐传承中找到充分的依据和清晰的规律。

三、音乐性研究所关注的内容要素

通过从文学和音乐角度对《春江花月夜》和《送元二使安西》的解读,我们可以发现,音乐的研究对诗歌的理解更有辅助和拓展的意义。从音乐的角度出发观照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文学作品,可以为我们对诗歌的阅读赏析和理解打开另一扇门,对我们重新认识和解读诗歌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把音乐特征纳入乐府诗的教学中,势必会增强对乐府诗教学的积极效果,也使我们对古代诗歌能够传承至今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那么把音乐的因素纳入到乐府诗的学习要考虑哪些因素?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出发,对乐府诗的五个因素进行考量。

(一) 音乐研究所关注的四个方面

1.所涉音乐体制研究

如乐府机构的沿革、机构设置、乐人表演的规定和习俗等。还有表演者的歌舞形态、表演效果,表演的乐器等。

2.曲调、术语的了解

乐府诗中涉及大量曲调名称和相关音乐术语,这些曲调的含义是我们理解乐府诗的关键所在。

3.各类乐府诗流传变化过程的描述

乐府的入乐传播情况也是音乐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乐府诗的创作动机、流传播布、价值实现情况。例如过去我们一谈到唐人的古题乐府,就认定是文人的拟作,只是从文学的韵味上模仿前人,与时下的音乐毫无关系。其实,唐人作古题乐府至少有以下几种情况:古题曲调一直流传, 作古题以入乐; 古题曲调被改造, 作古题以入乐; 古题曲调已经消失, 作古题以入新兴曲调; 古题曲调已经消失, 只拟古题而不入乐。把唐人的古题乐府创作统统归为最后一种, 不仅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也把唐人作古题乐府的动机看得过于简单了, 很可能使我们对大量乐府诗的创作效果、作品风格做出错误的判断。

4.各曲调的音乐特点及其对曲辞的决定作用

这是音乐研究与文学研究相连接的关键一环。无论是选词入乐, 还是因声度词, 曲调都对曲辞有很强的决定作用, 因此清楚地掌握音乐特点进而分析其对曲辞主题、题材、体裁乃至整个风格的影响, 是至关重要的工作。

(二)有助于理解乐府诗的五个要素

1.曲名

曲名是乐府诗第一要素, 是总领其他要素的总纲, 是乐府诗的标志。因此, 考察曲名的含义、发生、演变等情况, 是首先应该做的工作。

2.曲调

曲调是乐府诗核心的要素。某一作品的曲调隶属于哪一个乐类, 其风格特点、表演情况、流传情况、演变情况如何,都值得用力考察。

3.本事

本事是包含本作品信息最多的要素。某一乐府诗在其产生的时候,往往有一个本事。这些本事或记曲名由来,或记本曲的曲调,或记该曲的传播,或记该曲的演变,从中可以看到该曲的题材、主题、曲调、体式、人物等许多情况。所以本事也是值得特别考察的要素。

4.体式

体式是某一乐府诗的重要特点。由于乐府诗在体式上有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往往成为某一作品的重要标志,其句式、用韵、体裁等,都在考察之列。

5.风格

风格是内容和形式密切融会后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其他各项要素的集合体,也是某一乐府诗的总的标志。当某一作品在失去其本事、曲调等要素后,风格便成为该作品作为乐府诗存在的最后的理由。应该说,相当数量的拟乐府诗创作,只是对以前作品风格的模仿。

从音乐性的四个方面出发,对五个因素进行考量,再辅以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就形成了一条理解鉴赏乐府诗的有效途径。这也是学习乐府诗过程中可以借鉴的一种方法,应得到认可和关注。

综上所述,音乐学的背景渗透和视角介入可以解决我们在乐府诗学习中的一些问题,也可以找到一种对入乐诗歌鉴赏和理解的科学方法。这一方法使用的意义并不仅仅限于学习这类诗歌的成效,更大的意义在于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学习观念的启示。那就是,在语文学习的环境中,要把学界对文学、语言的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中学语文的教学中,应该把如古代文学中对乐府诗的音乐性研究这类新的学科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我们的语文学习甚至教材的编写之中。“目前古代文学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取得了大量新的成果,但是很少有学人致力于把这些成果转化成教科书上的知识。”[12]为了让我们的语文教育与教学更为健康地发展,我们应该拓展语文教育的视野,利用好文学研究的成果与方法,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与革新,以此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让语文这个学科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能在现实社会的发展中体现出语文应有的文化品味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沈德潜.古诗源[Z]. 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曾智安.西曲舞曲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曲辞结构[J].文学评论,2008,(5).

[3]佚名.大唐传载.唐五记小说大观[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4]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陆游.戍兵有新婚之明日遂行者予闻而悲之为作绝句二

首.全宋诗[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胡应麟.少室山房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查慎行.敬业堂诗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王兆鹏.千年一曲唱《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传唱史考述[J].文学评论,2011,(2).

[9]苏轼.苏轼文集卷六七[M].北京:中华书局,1986.

篇(4)

一提到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因为这项被誉为“普通人的奥运会”吸引着太多人的眼球,其每一项被认证的纪录,都将载入“史册”,成为世界级的NO.1!自从1955年8月27日首版《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在英国出版以来,每年出版一次的《大全》已在150多个国家以37种语言出版,是迄今为止全球最为畅销的版权图书,发行量超过了《圣经》,其本身就成为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梦想成真:激情女孩“恋”上吉尼斯纪录

吴晓红大学毕业后,先后在辽宁丹东师范学院、沈阳医科大学担任英语老师。不久后,她从新闻中了解到:2002年12月,辽宁教育出版集团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唯一,全权吉尼斯总部对中国境内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申请、受理业务,眼下该集团正筹备出版一套中文版《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丛书。

吴晓红立即向辽宁教育出版集团递交了一份求职信,申请加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筹备组。由于该书籍的编辑工作浩瀚繁杂,所需人手众多,在一番严格考核后,吴晓红顺利成为了编辑中心的一员。

吴晓红怀着莫名的兴奋走进了编辑中心办公室。办公区被分隔成许多小房间,工作人员正忙碌地根据全球纪录内容的不同而将手头资料划分到自然、科技、艺术和体育等不同部门。身为该书的责任编辑之一,全新的工作果真没有让吴晓红失望,诸如“最长寿的大熊猫”、“亲吻毒蛇最多的人”、“一分钟阅读字数最多的人”……五花八门的真实纪录每天冲击着她的眼球,时而让人惊讶万分,时儿让人提心吊胆,时儿让人捧腹大笑。

不久后,性格开朗的吴晓红被调到了申报中心。与此同时,吴晓红还攻读起苏州大学的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学位。

吴晓红简直爱上了这份永远充满新鲜感的工作,因为在这里,她所接触到的事物是千奇百怪的,甚至是闻所未闻的。在别人眼里属于天方夜谭的事情,她却每天都能碰到。更令她满意的是,每天晚上,她永远也无法预测第二天接待的申请者又有怎样的惊人之举。为此,她感到自己每天的生活也都是新鲜的。

随着吉尼斯被“引进”中国,短短一年间,申报吉尼斯纪录的人与日俱增。情急之下,申报中心只好如实向吉尼斯伦敦总部反映了这一情况。总部获得消息后,给予高度重视。为了便于及时商榷,口语出众的吴晓红成为了双方沟通的“桥梁”,经常往返于伦敦与沈阳之间。时间一长,吉尼斯总部的人员逐渐熟悉了这个中国女子,其活泼的交际风格与严谨的办事作风形成巨大“反差”,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成为全球第7位吉尼斯认证官

据统计,每年大概有7万左右的人申报吉尼斯纪录,每个拥有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人都会免费得到一份证书。虽然吉尼斯世界纪录在全球150多个国家出版发行,并与70多个国家展开了相关合作,但全球只有6个认证官,全都是英国人,且均为男性。在英国之外,申报者必须把自己的绝活展现给本国的方(申报是完全免费的),然后由方将所申录项目的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公证书、新闻报道、照片和创纪录过程的录像和电视报道)转交给伦敦总部,由总部分配给相关认证官,经过认证官认证后再一层层反馈……整个流程下来,通常需费时一个月以上,有的申报甚至要等上近一年的时间。

2004年春节过后,吉尼斯总部决定在中国设立一个认证官,专门负责中国纪录的认证工作。谁来担任这份要职呢?吉尼斯总裁查理兹先生与辽宁教育集团同时将目光投在了吴晓红身上。

2004年3月,吴晓红从沈阳转道北京,飞到英国伦敦,接受吉尼斯总部的培训。整整8周的培训,让吴晓红体会到了认证官的严肃和压力,同时,她对吉尼斯有了深刻的理解,顺利地通过各部门主管的考核,取得了吉尼斯认证官的资格!

吴晓红成为认证官之后,惊喜和刺激很快就来了。2004年5月,广东省文联给她发来申报信,希望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申请世界上年纪最大的歌剧演员吉尼斯纪录。罗老出生于1912年,从18岁起登台唱粤剧,74年间演出不辍。尽管年事已高,但德艺双馨的他仍活跃在粤剧表演舞台。吴晓红接到申报后,给予高度重视,因为此次申报成功的话,将是中国艺术届的荣耀。

罗老虽然年过九旬,但仍然活跃在粤剧舞台上,就在鉴定之前他还亲自带着弟子远赴马来西亚表演著名粤剧《荆轲》。最终,罗老被吴晓红鉴定成为“世界上年龄最大的歌剧演员”。

向中国传播吉尼斯,向世界宣传中国

要想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认证,有两种途径:如果是已经有纪录的记载,那么只需要打破原有的纪录;如果没有纪录的记载,就需要看是不是吉尼斯世界纪录所感兴趣的。

在中国,过去有很多人囿于传统习俗,对那些稍显一点儿“另类”的人,常常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但现在,个性的张扬已经成为时尚。赵光是沈阳一位普通的“的哥”,10多年前,他在电视里看到别人用手指旋转篮球,自己也模仿起来。后来,他越练越来劲儿,还专程跑来申报。结果,最终以右手拇指连续旋转篮球3小时59分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来自新疆缮善县的塞买提・伊明,他踩着73厘米高、重10公斤的高跷,连续行走了79.6公里;一个叫陈雨沛的人制作出高4毫米、全长6.8毫米的“世界上最小的茶壶”,令人称奇的是这只茶壶能盛下0.03毫升的开水,并能从壶嘴倾倒出来……

然而,随着一项项新的吉尼斯纪录在中国各大媒体上频频曝光,一些人开始质疑起它的实质意义,说那是在作秀、猎奇。而在吴晓红看来,每一项新诞生的纪录都代表着一项新的挑战获得成功,在这些纪录的背后,往往有着其内在涵义。

有一次,新疆杂技团的阿布来提・麦军要挑战的纪录是在斜度为34度的钢丝绳上行走,这个斜度是很难超越的。麦军的钢丝绳斜度为34.15度,长度超过58米。摄制组拍摄时是在晚上,拍摄地是在新疆一个公园里的湖上进行的。麦军坚持不用保险网,所以当他在钢丝绳上一步一步行走时,在场的每个人都紧张极了,特别是麦军的妻子,更是激动得一直流着眼泪。当麦军挑战成功的时候,现场的人都跟着他兴奋了起来,那一瞬间,吴晓红的眼泪也止不住地往下流。她给麦军认证后并没有急于离去,而是在一旁听他接受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道“你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险去挑战吉尼斯”时,麦军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不是挑战吉尼斯,我是在挑战我自己!”“这么多年的刻苦训练,值得吗?”“值!因为每一天我都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以此证明我的努力,我的心还未死去!”吴晓红震撼了,她想不到眼前这个小伙子对吉尼斯的理解竟是如此深刻,自我挑战的本身比获得一项世界纪录不更有意义吗?这也成为吴晓红最为难忘的认证之一,她觉得麦军代表了吉尼斯的精神,体现了人类挑战极限的智慧和勇气。

身为认证官,除了能丰富吴晓红的人生、开拓她的视野外,还能带给她别的工作所不能带来的成就感。因为吉尼斯,不少人由此改变了人生。

在很多人眼里,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是要收录各国千奇百怪的人和事。然而,世界上最胖的猫、用后腿走路时间最长的狗、说话最早的婴儿……对不起,这些都不能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只要是有损人们身心及人道主义的申请,吴晓红就会毫不犹豫地PASS掉。“申报吉尼斯有这几个条件:可量化、可证明、可打破、有趣味,因为吉尼斯世界纪录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它必须能够娱乐大众,具有共同参与的特性。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有积极向上。按照这一原则,在接受的申报当中,拒绝比认证要多得多。”

2007年10月的一天,一位年近九旬的老爷爷在办公室堵着她,非要倒立给她看,说是要当“年龄最大倒立最久的人”。看他颤巍巍的样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算创造了纪录又有什么意义?吴晓红被吓得冷汗直流,当即婉拒了老人的申报,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送走。刚送走这位老人,一位年轻母亲带着两岁的儿子闯进了办公室,声称她的小孩可以转很长时间的呼拉圈。吴晓红明确地告诉这位母亲:“对不起,他转的次数再多也不能得到所谓的‘最小儿童转动呼拉圈次数’的纪录,因为这会给孩子带来伤害,假如确立了这个纪录之后,会有更小的、一岁半的小孩子继续跟风,那么所造成的影响更坏。”每次遇见类似的申报者,吴晓红都要耐心地为对方讲解吉尼斯的意义和精神,她希望大家都会因为吉尼斯而变得更健康和快乐。

篇(5)

2.职业教育对初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3.初等教育教师口语研究 

4.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科学传播素养培养实践研究 

5.当前美国、日本、俄罗斯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 

6.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及其对美国初等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的影响 

7.清代云南官办民助初等教育“义学”探析 

8.抗战前上海初等教育的若干问题探讨 

9.印度农村初等教育教师在职培训政策研究 

10.土耳其初等教育课程改革评析 

11.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想 

12.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英语口语教材初探 

13.西部民族地区初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4.学龄人口变动视角中的初等教育发展研究 

15.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素质培养 

16.初等教育专业教学管理工作探究 

17.初等教育专业学生家庭沟通状况研究 

18.1927—1937年安徽淮河流域初等教育发展研究 

19.国外面向21世纪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20.构建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课程的原则与途径 

21.新世纪我国本科学历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初探 

22.谈初等教育专业的语文课探究式教学 

23.印度农村初等教育女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及启示 

24.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调查与思考 

25.论高师初等教育专业的数学教育改革 

26.高职院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探究 

27.初等教育教师脑科学素养状况与对策 

28.近代英国的初等教育 

29.通过双轨制探究高职初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30.民国时期山西省初等教育实施效果与对外影响 

31.以科研为先导 推进教育现代化——关于我区初等教育面向现代化的研究 

32.初等教育专业学生三笔字训练思考与实践 

33.论平等视野下的流动儿童初等教育权保护 

34.从国际公约看我国贫困地区女童初等教育巩固率 

35.谈高师初等教育专业数学方法论课程教学的改革 

36.初等教育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7.中印初等教育比较:社会背景因素分析 

38.试析俄罗斯初等教育向四年制过渡的必然性 

39.高职高专初等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取向探析 

40.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研究及应对策略 

41.浅谈初等教育专业信息科学素养的培养——以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为例 

42.高职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思考 

43.密歇根州立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述评——以初等教育专业为例 

44.民国时期乡村初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演进探析 

45.浅谈我国初等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46.“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科结构特色研究 

47.初等教育有偿家教问题调查研究及对策——来自杭州的证据 

48.地方高校初等教育专业简笔画教学的困境与突破 

49.中国贫困县普及初等教育效率的估计 

50.世界初等教育发展的宏观线索 

51.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现状透视及对策构想——基于福建省三所师范院校的问卷调查 

52.初等教育信息技术基本技能训练及测评研究 

53.初等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教学改革探析 

54.当前欧、澳发达国家的初等教育课程改革 

55.论高师院校初等教育系本科专业的发展 

56.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 

57.三年制大专初等教育专业艺术素养课程改革研究——以美术课为例 

58.论专科层次初等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 

59.新疆教育学院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差异性比较 

60.印度促进初等教育普及化措施述评 

61.美国初等教育的特点与启示 

62.论19世纪英国初等教育师资培训机制演变成因  

63.少数民族地区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研究 

64.印度农村初等教育教师:短缺现状、补充策略及启示 

65.初等教育机会的排斥与流动——内地与香港特区初等教育政策比较 

66.21世纪初英国初等教育改革进程及其启示  

67.浅论民国时期陕西回族初等教育 

68.谈初等教育的核心 

69.印度初等教育中的“免费午餐计划”评析 

70.财政分权对我国初等教育供给数量的影响及原因剖析 

71.21世纪初英国初等教育改革进程及其启示 

72.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提升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以小学语文教学技能的提升为例 

73.初等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探索 

74.印度初等教育发展及启示 

75.初等教育专业改革体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 

76.我校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课程设置 

77.农村与小城镇初等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治理  

78.印度初等教育性别公平问题及其启示  

79.谈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现代教育技术内容体系及训练模式 

80.在落后中变革——19世纪的英国初等教育 

81.初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 

82.初等教育与质量困境 

83.初等教育课程改革:中国与世界的比较 

84.试析美国综合大学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和教学——以波尔大学初等教育专业为例 

85.初等教育专业(专科)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86.促进初等教育公平与构建和谐社会 

87.印度的初等教育 

88.关于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的探索 

89.初等教育专业学生说课能力的培养 

90.印度农村初等教育教师问题研究 

91.浅谈舞蹈教学对学前与初等教育专业的重要性 优

92.国外面向21世纪初等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93.初等教育支出绩效的实证分析——以我国东部沿海七省市为例 

94.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 

95.基于和谐:国际初等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及对中国的启示 

96.关于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97.论新课改革背景下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 

篇(6)

“以禅喻诗” [1]一词首先明确地出现在严羽的《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且《诗辨》篇中贯穿着“借禅以为喻”的论诗理论。“以禅喻诗”这种论诗方法,乃宋人常谈。然终宋一代,“以禅喻诗”是一个模糊的命题,“难作鞭辟入里之论” [2],多“透彻玲珑,不可凑泊”,难见详实见底之论。于是,“以禅喻诗”成为了中国古典诗学中的一桩公案。学术界在探讨“以禅喻诗”的过程中,歧见迭出。今笔者试着通过对“以禅喻诗”中的因缘关系进行清理,在“喧嚣”的“以禅喻诗”话题背后,尝试找出其真正的内涵归向。

一、宋代与禅学的因缘关系

“以禅喻诗”之说不是严羽的想象或杜撰 ,也并非始自严羽,正如郭绍虞先生所指“‘诗禅之说’原已成为当时人的口头禅了” [3],那末,为更好地阐释“以禅喻诗”,我们必须先置身于历史文化语境中。

自苏轼作“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 [4],首开诗禅相喻风气,“而后有黄庭坚、惠洪、陈师道、韩驹,吕本中,范温、刘克庄、叶梦得、严羽等” [5],比肩接踵,各发己论。以此,以禅喻诗,风靡于宋。正如钱钟书所云:“盖比诗于禅,乃宋人常谈” [6]。何以这一状况兴盛于宋?

正如罗宗强先生曾想:“一种新的诗歌思想、诗歌理论的出现,必有一个环境、一个过程,绝非孤立现象” [7] 。宋代与禅学之因缘,显然易见,首先在于佛禅之于士大夫的影响之上。在宋代,禅宗思想大规模渗透进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宋代大慧宗杲的“看话禅”及宏智正觉的“默照禅”是这一时期极有影响的两支禅宗支系,对当时禅学及世俗文人知识分子的心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宗杲的“看话禅”认为“我”可以再现实生活中的“随缘放旷,任性逍遥”,正觉的默照禅吸收了慧能以来的心性论和般若空观,突出了“返观内照”的思想。在内忧外患压顶而来的宋代,士大夫纷纷退回到内心生活中,寻找一种“心理平衡”。 而重视心理的“禅学”给了士人们心灵安顿之处。这就产生了北宋文人间流传的“儒门淡泊,收拾不住,皆归释氏”的现象[8],士大夫参禅队伍空前庞大。

其次,自北宋中叶以后,由于士大夫禅悦之风大盛,禅和士吟诗之习益浓,士人们纷纷自觉引禅学至文化领域,以禅入诗、以禅喻诗、以禅参诗便成为宋诗学的一大特点,“以禅喻诗” 这种新的诗论方法成为一种潮流。严羽正是承接此绪而来。如蔡《蔡百纳诗评》云:“黄太史诗,妙脱蹊径,言谋鬼神。惟胸中无一点尘,故能吐出世间语。所恨务高,一似参曹洞下禅,尚堕在玄妙窟里”[9];任渊《后山诗注目录序》:“读后山诗,大似参曹洞禅,不犯正位,切忌死语。非冥搜旁引,莫窥其用意深处” [10]。无论比喻是否确切,这些现象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即宋人经常以禅门宗风的不同来比喻诗学理论。宋代的禅宗,门户众多,禅法各异,北宋有临济、云门的并立,黄龙、杨歧的分派,南宋有看话禅、默照禅的论争,临济、曹洞的对峙。诗人对于禅宗宗派,因为受到时代、地域、家学、交游诸多因素的制约,对于不同的禅门各有偏嗜。禅思影响到诗思,便有诗风的差异和宗风差异的类比。故宋人诗学理论,常常以禅门宗派相比附,严羽“以禅喻诗”的形成,固然有各种因素,然而这一潮流的影响也为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并非“自家闭门”也。

二、严羽与禅学的因缘关系

严羽“以禅喻诗”中,以下一段话多为人诟病。“学汉、魏、晋与宋唐之诗者,临济下也;学大历以还之诗者,曹洞下也”。严羽把汉魏迄于盛唐之诗喻为临济宗,是最上乘的诗,而把盛唐以后之诗喻为曹洞宗,是次一等的诗。后之学者多认为两者之间并无高下优劣之分,临济宗和曹洞宗均出自南宗禅,故谓严羽不懂禅学而胡乱设喻。陈继儒《偃曝谈馀》卷下云:“此老(严沧浪)以禅喻诗,瞠目霄外,不知临济、曹洞,有何高下?而乃剿其门庭影响之语,抑勒诗法,可谓杜撰禅” [11];钱谦益《唐诗英华序》:“严氏以禅喻诗,无知妄论 ……不知临济曹洞,初无优劣也” [12];冯班《钝吟杂录卷五・严氏纠谬》尤为详批,兹不赘述。从禅宗史来看,临济宗出于南岳怀让,曹洞宗出于青原行思,据为五宗之一,原无高下之分,而汉魏、盛唐之诗与大历、晚唐之诗,却又有妍媸之别。欲解困惑,先得明晰严羽究竟与禅学有着怎样的姻缘关系,是谓“无知”,还是别有趣尚?

禅宗五家,发展至严羽生活的时代,只有临济宗和曹洞宗的势力最大。其中沩仰、法眼二宗在北宋中叶已无嗣响;云门宗至南宋孝宗时期也后继无人。而在严羽之前,叶梦得稍后,临济宗和曹洞宗各出一位大师,及宗杲和正觉。而严羽却是宗临济宗宗杲禅风的。其《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之言可为证:“妙喜(自注:是径山名僧也宗杲)自谓参禅,仆亦自谓参诗”。

严羽的这种宗临济宗的祈向,一方面,来自严羽与宗杲禅学的地域姻缘,另一方面则是严羽诗学思想与宗杲禅学思想的相契合。首先,在地域上,以宗杲为代表的临济宗,其势力以浙江、福建一带为主。宗杲曾在《若怀首座求归洋屿庵》诗中即说“吴于闽有大因缘,夜梦昼思无间然。他日定归洋屿去,楞伽室内作终焉” [13],其中洋屿庵即在福建福州。而以正觉为代表的曹洞宗,“道法浸盛于江淮,大被于吴越” [14]。严羽,为福建邵武人,因而,定然更易受到临济宗的影响。

而更重要的是严羽对宗杲禅宗思想的自觉接受。在当时的禅林中,宗杲是大力提倡“妙悟”的。而与之相对的曹洞宗的“默照禅”则看轻“妙悟”,主张静坐默照,宗杲鄙之为“邪禅”、“屎禅”、“杜撰禅”。如《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六云:“近年以来,有一种邪师,说‘默照禅’……更不求妙悟,只以默然为极则” [15],又云:“如此等辈,不求妙悟,以悟为落在第二头,以悟为诳人,以悟为建立,自既不曾悟,亦不信有悟底” [16]等。在宗杲看来,参禅除却“妙悟”,别无正途。而严羽也说,“禅道惟在妙悟”,即从此处接受。此外,宗杲还认为妙悟在于心解,不在于言句。如其在《示无相居上》中指出“今时学道人,不问僧俗,皆有二种大病:一种多学言句,于言句中作奇特想;一种不能见月亡指,于言句中悟入,而闻佛法禅道不在言句上,便尽拨弃,一向闭眉合眼,做死模样……”[17]。而严羽讲“妙悟”,也是与学力相对的。反对“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

可见,严羽并非无知于禅,而是与宗杲禅学有着深厚的因缘关系,其禅学趣向也因此偏向于以宗杲为代表的临济宗。因此,在严羽心中,临济宗与曹洞宗自有高下。取二者之高下,实乃取二者之不同的宗风而比喻诗风差异。杜松柏《禅学与唐宋诗学》中指出“参禅之方法,则各有所取,取以比论,有何不可?”[18]。

三、诗学与禅学的譬喻关系

“以禅喻诗”一词首先明确地出现在严羽的《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其谓“以禅喻诗,莫此亲切”。何为“以禅喻诗”?简言之,“借禅以为喻”。喻者,譬也,作“比方”之解。本体为诗,喻体为禅,本体与喻体并不能全然比附,而只是在某个方面的“浑似”、“类合”。吴可诗云“学诗浑似学参禅,竹榻蒲团不计年。直待自家都了得,等闲拈出便超然” [19],明末陈宏绪《与雪崖》亦云: “诗与禅相类,而亦有合有离” [20]。综合定义,即是借用禅学术语来作譬喻,用禅学系统的概念来类比诗学系统的概念,进而由一个禅的体验走向诗歌创作的体验,从而阐释出丰富的诗学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历来有以喻论诗的传统,钟嵘《诗品》贯穿着以“比”论诗的方法,钟嵘《诗品》卷上评谢灵运:“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丽典新声,络绎奔会。譬犹青松之拔灌木,白玉之映尘沙,未足贬其高洁也” [20];司空图《与极浦书》:“戴容州云:‘诗家之景色,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然是项纪之作,目击可图,体势自到,不可废也” [21]。

显然,宋人以禅喻诗是继承了历来以喻论诗的传统。而不同在于,古人偏好于通过具体意象,以传达其诗学主张,如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云:“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事。……此以容比物者也” [22]。具象化的比喻,通过形象的比喻,能描述出诗歌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征。而以禅喻诗,乃是以禅的体验来解说诗的体验,从抽象的“禅意”走向难言言传的“诗意”,都乃“空无所有”。

从上文观之,以禅喻诗,是就禅与诗相类之点而比拟的。以禅喻诗乃是宋人别致的诗学阐释方式。诚如现代学者周汝昌所言“借禅讲诗,以禅喻诗,只是一种方便法门,而不是认诗即禅。讲中国文学艺术而涉及禅学的问题,与、与唯心主义等等哲学问题毫不相干,而只是一种东方文化中所独具的‘传达’、‘领会’的奇特方式。这方式,无以名之,―也许可以杜撰一个‘超高级传达交流方式’。诗人(韵文作家)由乐感受,要想将它传达于他人(读者),非常困难,用一般方法,必非诗人原意。于是而有见于禅家的传达方式,用最直截了当的办法达到领会的效果。诗禅的关系,主要在此。把握真、最亲切的直接感受(心得领会),语言无法传达。诗人也将所感受事物之真,设法传达于人,在传达真谛上共同之处,诗理、禅理相通。这是诗与禅能够结合讲论的主要原因” [23]。比喻这种修辞格要求本体与喻体有相似之处,但不能完全相同。严羽也只是从“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道出禅与诗的相似之处。因此,以禅喻诗只是一种阐释诗学的方式而被广泛采用。这种比喻方式不可避免地有些局限性。在概念体系的构建上,缺乏对概念定义的精确描述,这也是“以禅喻诗”诗论所存在的缺陷。以致后之评论家过多的比附本体和喻体,容易导致诗学阐释上的牵强附会。应秉承郭绍虞先生之见去为“以禅喻诗”正义:“沧浪说,‘论诗如论禅’用一‘如’字可见只是用作比喻,并不重在禅义与诗教之同异” 。[24]

四、小结

自严羽“以禅喻诗”以来,褒贬不一,聚讼不已。反对派如刘克庄论“诗之不可为禅,犹禅之不可为诗也” [25],乃误解了“以禅喻诗”中的阐释方式,“譬喻”不等于“是”,此为第一认识误区;其次,如李维桢、陈继儒、冯班、钱谦益等人诸如“临济、曹洞有何高下”之疑问、认为严羽“参学之功少也”之论,乃忽视了严羽与宗杲禅学的因缘关系,此为误区二;清钱振论“纯是傍人篱壁,拾人涕唾”[26],如此之论,大概是未能参透严羽“以禅喻诗”之本义,未发现其于诗禅相通之义上的理论创建,尚且估之为误解之三。可见,前人对严羽的“以禅喻诗”的误解,都是在宋代与禅学、严羽与禅学、诗学与禅学之关系的把握上。不过,“以禅喻诗”理论上的模棱两可和表达上的含糊化也将是其歧见迭出的另一可探原因,“因为作为宗教的禅与作为艺术的诗,中间终究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论比喻起来多么‘亲切’,也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说明” [27]。但就严羽的客观条件来说,在把握好了这些命题中的相关关系后,不难发现其确实在以禅喻诗上作出了总结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宋)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05:251.文中所引沧浪诗话语都出自此书,故不再重复作注。

[2](清)冯班著,何焯评.冯氏纠谬[A],钝吟杂录(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 1985.

[3] 郭绍虞著.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349.

[4](宋)苏轼.夜值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A].苏轼诗集(卷十七)[M].(宋)苏轼著,(清)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 1982:1616.

[5] 萧丽华.东坡诗论中的禅喻[J].佛学研究中心学报.06:267.

[6] 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257―258.

[7] 罗宗强著. 吴文治主编《宋诗话全编序》[A].晚学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9.07:391.

[8] 潘永因编.宋稗类钞?宗乘(卷七)[M].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5.

[9](宋)蔡.蔡百纳诗评[A].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M].(宋)胡仔纂集 廖德明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10] (明)陈继儒撰. 偃曝谈馀(卷下)[M]. 北京:中华书局, 1985.

[11] (清)钱谦益.唐诗英华序[A].牧斋有学集(卷上)[M].(清)钱谦益著,(清)钱曾笺注,钱仲联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09:708

[12] (宋)宗杲撰.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二)[A],大藏经(第四十七册)[M].(晋)鸠摩罗什等译著;李亦安整理.辽宁:万卷出版公司, 2009.09:862.

[13] (宋)宗法、宗荣、法澄、宗信等编.天童觉和尚小参语录序[A].天童正觉禅师广录(卷五).大藏经(第四十七册)[M].(晋)鸠摩罗什等译著,李亦安整理. 辽宁:万卷出版公司, 2009.09:57.

[14](宋)宗杲.答陈少卿[A] 大藏经(第四十七册)[M].同上注,页923.

[15](宋)宗杲.答张舍人状元安国[A]. 大慧普觉禅师书(卷三十)[M]. 禅宗语录辑要.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447.

[16](宋)宗杲.示无相居上[A]. 大藏经(第四十七册)[M].同28条注,页895.

[17] 杜松柏著. 禅学与唐宋诗学[M].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1978:425.

[18](宋)吴可.学诗[A].诗人玉屑(卷一)[M].魏庆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19](明)陈宏绪.与雪崖[A],尺牍新钞二集.藏奔集(卷十二).周亮工编.贝叶山房,中华民国廿五年五月.

[20](南朝梁)钟嵘撰. 诗品[M]. 北京:中华书局, 1991.

[21] (唐)司空图.与极浦书[A].司空图表圣文集(卷三)[M]. 丛书集成续编本.新文丰出版公司.第268页.

[22] (南朝)刘勰著.陆侃如,牟世宗译注.文心雕龙译注[M].济南:齐鲁书社, 2009:475

[23] 周汝昌.诗词曲赋名作大鉴赏(诗歌类)?序言[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

[24] 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诗辩[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19.

篇(7)

企业从更具有献身精神的雇员所带来的绩效改善中获利,雇员则从工作内容更为丰富、更具有挑战性、更适合自己的职业中获得收益。那么,企业该如何发展员工的智力呢?

企业和员工都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获利:

一,提升员工的内在素质

1.确定员工的职业性向及基本技能,帮助员工认清职业发展方向

职业咨询专家约翰·霍兰德认为,人格(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一个重要因素。霍兰德基于自己对职业性向测试的研究,提出了决定个人选择何种职业的六种基本的人格类型或性向,如实际性向、调研性向、社会性向、常规性向、企业性向、艺术性向等。比如,一个有着较强社会性向的人可能会被吸引去从事包含着大量人际交往内容的职业,而不是去从事那种包含着大量智力活动或体力活动的职业.然而,成功地完成一项工作不仅需要兴趣与动力,还需要一定的能力。比如,假设一个人具有调研性向,那么他(她)就一定能胜任天文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吗?出于进行职业规划的目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有一套完整的测验工具来对一个人的资质进行衡量。所测验的内容包括员工的智力、基本技能、与特定职业岗位相匹配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

2.提供阶段性的培训进修、工作轮换,为员工设计良性发展的职业通路

员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合理的职业管理。企业首先要为员工创造一个能够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同时善于引导,让员工在企业中能够找到一条发展道路,把全部身心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奉献全部智慧。员工谋求职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以企业为主导的培训应成为辅助员工职业发展的有力工具。重视通过有效培训提升员工的职业安全感和工作能力,变利用员工能力为开发员工潜能,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如西门子公司实施的“员工综合发展”计划,以员工业绩和所具潜力为基础,系统地使用技术和管理培训、工作轮换、国际化派遣、职务提升等具体发展手段,每年为员工制定短期和长期的职业发展计划,使员工跟上时代与公司发展的需求,潜能得到更大发挥。同时做好与员工的双向沟通,及时发现员工的新思路、新想法,了解其对企业管理的反应和要求,传达对员工的新希望,增加其对企业管理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对于员工来说,与管理者的交流也可以使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自我,认清自身的长处与不足

3.进行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工作绩效评价,帮助员工自我实现

对于员工而言,很少有哪种需求能够比实现自己的梦想、充分发挥才能,取得与他们的能力相称的成就这种需求更为强烈。那些未能满足员工这方面需要的企业,往往会失去它们最优秀的员工,或者导致员工越来越愤慨,越来越不满,献身精神越来越差。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人的最终需要就是“越来越接近希望的那种样子,越来越变成自己能够成为的那种人。”赢得员工献身精神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帮助他们完成自我实现——使他们都充分发挥自己的

那么,如何才能使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主管人员如何掌握员工的工作情况及员工的真正需要呢?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工作绩效评价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从长期来看,上级了解自己所属员工的工作绩效评价的有效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但是,上级不仅仅评价员工过去的绩效。相反,主管人员和被评价者将负责把后者过去的工作绩效、职业偏好与他们的发展需要以一种正式职业规划的形式联系起来。

然而遗憾的是,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满足员工需要,帮助员工自我实现的重要性。正如一个健康的人必然要逐渐成熟并变成一个大人一样,员工也同样要逐渐地向一种越来越活跃、越来越独立、兴趣越来越强烈的境界演化。随着一个人从具有孩子特征的服从角色逐渐演变成为具有成熟的成人特点的平等角色,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也会越来越有所意识,同时对自己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强。那种提供短期的工作,实行独断的监督,只给予员工相对较少的发展机会的作法,实际上是通过迫使雇员成为一个具有依赖性的、消极的、服从的角色来阻碍雇员完成上述成熟过程。

成功的企业,如IBM公司所实行的管理实践是以确保所有雇员都有机会完成自我实现为出发点的。它们帮助了所有雇员有机会对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兴趣以及职业偏好形成一个比较现实的整体印象。它们还确保所有的雇员都能够使自己在企业中获得平等的提升机会。这些使得雇员在今后更容易作出职业选择以及进行工作变动决策,同时有利于他们开阔自己的眼界并向自己提出更大的挑战,潜能并获得成功。

二,企业员工有效学习和追求成功也是一样,离不开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那么,我们注重培养哪些非智力因素呢?

首先,要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比如:培养学习的兴趣、自我肯定、主动学习、积极进取、保持开放的心态以及找到学习愉悦感等。

1、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兴趣是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形成能力和专长的条件。兴趣会使学习变得更加持久和专注。学习的确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但兴趣能使艰苦的劳动变成愉快的经历,从而使人更愿意从事所感兴趣的活动。设想,夏天我们是怕在太阳底下走路的,然而爱好足球的人却乐于在太阳下奔跑追逐;冬天我们连手指头也怕伸进冷水里,但爱好冬泳的人却喜欢整个身体泡在冰水中劈波斩浪。同样,学习兴趣能使我们在学习时不觉苦,不觉累,学习更持久。而且,爱学乐学能够提高大脑兴奋性,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兴趣促进了学习成功,学习上的成功又会提高学习兴趣,这是良性循环,反之,对学习厌腻的学习必然失败,学习失败又加重学习上的厌腻感,则会形成恶性循环。

2、自信、自我肯定和自我确认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和信任自己,不是自卑也不是自傲。自信心的建立对于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我在很多的“学习会”中,发现缺乏自信的学员,不爱发言,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你主动去与其沟通,接收到的只是羞得通红的脸和支支唔唔的话语。同样是在一个“学习会”里,因为互动性不够,缺乏自信的学员的学习效果就打了折扣。相反,那些敢于发言、勇于互动的学员,甚至要和老师吵起来的人,可能收获却很大。自我肯定和自我确认同样重要。自我肯定就是不需要他人不断地肯定和认同,就能自我欣赏。一个自我肯定的人,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更能肯定自己的长处,在情绪上自主,并对自己有信心。自我确认就是受到外界负面信息的影响,自己并不灰心丧气,不停地或经常给自己打气和鼓励,向自己输入积极的信号,比如告诉自己:我一定行!我有个同事Y,就是个很会自我肯定和自我确认的人。Y想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培训师。他每天下了班,就拉一个人到楼顶听他演讲。后来,没人去了,就自己对着墙讲。他说:“我相信自己,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很棒的讲师!我不会放弃,即使全世界的人让我放弃。”最近,他还报了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经常兴奋地向别人分享他的学习心得。不要对自己说你做不到。若你将心思意念都贯注在想做的事情上,意志力便足可匹敌.鼓励自己是成功的重要元素,对自己说:"我做得到,我做得到……"久而久之,你会确信自己有能力做到.要努力发掘自己的潜能,一旦发现自己的长处,便能加以发挥。

3、积极进取,主动学习

谁也不愿意虚度一生,谁都希望自己的生命富有意义。进取之心,人皆有之。可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一些人失去了斗志,于是,学习动机不再是出自内心的了,好不容易离开了学校,现在是上班拿薪水,还要学什么,甚至参加企业内训也只是为了应付而被动地进行学习。

4、保持开放的心态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与成长的过程。当我们认为自己已经见到和听到了所有的事情,那时一个危险的征兆。只有那些已经逝去的人,才真正地听到和见到了所有的事情。对于活着的人,学是充满永无止境的未知事物。只要你保持开放的心态,你永远有机会发现新事物但不管总样,你始终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去寻找美好的事物,你将会在心理上、精神上和专业技术上保持健康、新鲜和充满活力。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你将更有能力去伪存真,寻找更好的、真正优化的学习方法,会有更多的成功机会。

5、找到学习愉悦感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反映。情绪能使人的行为积极,也能使人的行为消极。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人对待学习的感情,就是找到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愉悦感和成就感。积极的情绪,使人心境好,活跃、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能够提高人学习和工作的效率。美好的心境又是灵感发生的一个重要条件。新奇感和愉悦感都与积极的心境分不开。员工学习要工作和生活联系起来,把日常所学的应用到生活和工作当中去,去创造你想要的成果,你就会拥有新奇感、愉悦感和成就感。其次,要锻炼自己的意志,注重品质修养,比如善于觉察和自我调适,增强自觉性、自制力和能够进行自我约束,增强抗压力、忍受力、忍耐性和挫折承受力,增强坚毅性、恒心和毅力,勤奋和惜时等。

l自我觉察

自我觉察包涵两个方面,一方面指向外界,一方面指向自己。具有自我觉察品质的人,从指向外界方面说,他们能觉察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能觉察到大量对他们有益的事物,能获得别人的信任与支持;从指向内在方面来说,他们能觉察到由于遗传和环境给自己造成的缺陷,能挖掘出自己生活能力的潜力,而且对要达到的目的应付出多少时间和努力都有一个客观的估价。

自我觉察的品质不仅是客观的、诚实的,而且是没有偏见的。它不仅使人能觉察到“自我”,也能充分觉到“他人”。它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承认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接受事物的能力。它能设身处地地去理解他人,与他人体会到同一种感觉,用他人的方法去认真思考,并能接受他人的观点,作出正确的判断。对外界生活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对内心生活也有高度的自省能力。他们了解他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了解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潜在能力和将来要去承担的角色及要达到的目标,能明确地“自我定位”。自我觉察的学习品质是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感情方面的表现是爱、愉快、同情,以及有益身体健康的兴奋,它可以使我们把敌意、愤怒、沮丧、孤独和忧虑的流露缩小到最低限度。它能使我们学会在每天的生活中去缓和压力和矛盾。

l自我调适

自我调适亦称自我调整、自我调节、自我协调,具体是指员工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情况与学习的目标进行对照,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及时地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和言行的一种意志品质。

人生的路上,当你走到前头无路,即将碰壁的时候,需要转弯;观念一转,可能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吃东西的时候,太咸太淡、太酸太辣,假如你懂得用一些配料加以调和,可能就会适合你的口味。学习不是一条路走到底,要懂得转弯和调整。而且,学来的东西终究是死的,只有灵活去运用,才能产生价值。任何事情,只要懂得转弯,自我调适,没有不能改变的。天气冷了,多加一件衣裳,就是自我调适气候的温度;肚子饿了,口渴了,需要饭菜饮食来调适身体的需要。能够自我调适的人,无论生活、感情、经济、处世,都能有另外一番的境界。

l增强自觉性、自制力和进行自我约束

自我约束指企业员工根据工作要求,制定学习计划,发现自身的性格弱点,对由此引起的不良的情绪和消极行为有意识地进行约束的一种意志品质。事实上,在人类历史上取得伟大成就的人中,成功地实现自我约束的人不乏其例,最典型的代表是20世纪的科学巨人爱因斯。爱因斯坦自小就有令人担忧的个性缺点:遇事冲动,爱大发脾。他6岁时,曾因对钢琴教师课程安排反感,大发雷霆,拿起小椅向教师砸去;在上大学期间,他常我行我素,只学习自己感兴趣东西,甚至连自己曾最热爱的数学也抛在了一边。但他在伯尔尼利局和苏黎世大学期间的工作经历,使他痛感自己过去只注重理论物理研究,忽视数学,严重影响了理论物理向纵深领域的发;于是,他克服自己在个性上的缺点,自觉地加紧了数学知识的习,经过艰苦的学习和努力的探求,终于在1915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创建工作。

自制力也称为自持力、自律力。实际上是我们企业员工在意识的调控下,有目的地去克服困难和排除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干扰或诱惑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克制自己的情绪,驾驭自己的行为的意志品质。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一定要有很强的自制力。就像司机手握方向盘,不管公路两旁有多么令你留连忘返的美景,你不能停下车来;不管道路是多么坎坷不平,你也要毫不犹豫地冲过去,紧握方向盘,一刻也不能忘记自己既定的目标

l增强抗压力、忍受力、忍耐性和挫折承受力

忍耐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承受得起、经受得住。在这里,具体是指企业员工对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都能正确对待,抑制住自己的感情,自觉地承受的一种意志品质。忍耐性对企业员工学习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正如乔费所说:理智人忍耐,热情人生活。我们只有具备忍耐的意志品质,才能在逆境中镇定自若,百折不挠地与困难、痛苦作斗争,为事业而终身努力。忍耐性本身就孕育着成功。中国古代的惊世之作《国榷》,就是明末史学家谈遇毕生含辛茹苦,历经7个春秋,6次改稿,于56岁完成的。但天有不测风云,书稿意外失窃。面对这个沉重的打击,谈遇并没有气馁,他强忍悲痛,克服各种困难,又熬了10个年头,终使《国榷》重新问世。谈遇惊人的毅力和忍耐精神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法国著名的作家莫泊桑,从20岁就开始写作,直到30多岁才发表了短篇小说《羊脂球》,而那时他的习作草稿在书房里已堆积得与书桌一样高了。这一小说震动了整个法国和西欧文坛。莫泊桑成功的秘诀,主要来源于法国大文学家福楼拜的教诲:"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p;坚毅性、恒心和毅力

坚毅性亦称坚强性、顽强性,是指企业员工在工作和学习目标正确确定的前提下,长时间内坚持不懈地为工作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学习和拼搏的一种意志品质。具有顽强意志品质的人,他们头脑清楚,遇事冷静,具有坚强的决心、坚韧的毅力、勇敢并富有献身精神,决不会在困难、挫折面前动摇或退却。例如,在政治舞台上搏击的政治家,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具有顽强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贯彻自己的主张直到胜利"。这样,总有一天会做出成就的。面对残酷的战争,胜利的希望首先就决定于指挥战争的将军是否具有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正如拿破仑所说:“一个将军不可缺少的品质是刚毅,必须用最大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去追求一个巨大、具有决定意义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略取得最后胜利。

学习过程也是一种意志力的较量。牢记马克思的一段名言: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那在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l勤奋和惜时

性格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它贯穿在人的全部社会行为之中,调节着人的行为方式。良好的性格是事业成功、家庭生活幸福的重要心理保障。勤奋是人非常重要的性格特征。勤奋使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与操作能力得到经常的锻炼和运用,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科学家居里,大发明家爱迪生,从小被人斥之为笨蛋,没出息的人,然而偏偏是他们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智力低下的卡尔?威特,在非智力因素的促进下,一跃而为神童,16岁成为柏林大学的教授。就人类历史来看,那些取得巨大成就的伟人、名人并不一定IQ很高,但他们却肯定是非智力因素很好。单是从勤奋、惜时方面看,古今中外不乏其例。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了一个枕头,用来提醒自己,按时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警枕”。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能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发明大王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子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有时每天只有三四小时睡眠时间。鲁迅先生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总之,非智力因素能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人的工作和学习效率,陶冶人的高尚生活情趣,对造就人才和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有其重要的实际意义。所以,在提倡素质教育、创建学习型企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今天,我们不能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把培养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学校读书时,曾被认为是智力出众的学生,毕业后却没有什么作为。这一事实证明,智力高的未必一定能事业成功,隐藏在事实后面的一条真理是:人的成功除了一定的智力因素和社会条件外,还取决于一些非智力因素。有人调查过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发现他们除了都有过人的智慧之外,还都具备非常优良的品格。他们都热爱自己的事业,有镇而不舍的精神,有坚强的意志,有善良的心态,有很强的幽默感。所以,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一定要注重非智力因素。企业培训的目的为了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最终促进企业的发展。由于企业员工都已是成人,所以在培训中应注重培养成人学习的非智力因素,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 家庭育儿论文 下一篇: 供应链金融风险体系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