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8 15:53:3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家庭教育市场调研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创业教育观。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要将这种理念贯穿于高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之中,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从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等各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培养,帮助大学生由知识能力的拥有者变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使大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2.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首先,确保创业教育的普及层面。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采取必修与选修结合的方式,开设各类创业方面课程,满足不同专业、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其次,高校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整体培养计划与阶段性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低年级侧重于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唤醒和培育创业意识;中年级重在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和实践;高年级重在为学生创造创业条件,搭建创业平台,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创业教育取得成效的基础。要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专兼职创业导师团队。结合教师的专业背景与专业知识,为高校创业教师提供培训和交流的平台,提升校内专职创业教师的素质,保证创业教育的效果。对于实践类课程,可以聘请社会上有经验的优秀企业家或创业者组成实践型创业教育专家兼职团队,结合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创业经验体会为学生讲解,以提高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授课质量。
4.重视创业实践,开设创业基地。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对创业的过程和困难有更深入的了解。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通过仿真实验等方式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积极设立各类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地和条件。
二、大学生是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核心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自身素质高低是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大学生需做到:首先,培养勇于创新的观念。要将创新意识融入思想、实践当中,形成创新的思维方式。其次,多途径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创新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锻炼自己直面挫折失败的勇气,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业素质。最后,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假期实践考察、专业实习、科技项目、勤工俭学、社会性活动和大学科技创新活动等,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包容的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等,加强表达、应变等能力的训练。
三、家庭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基础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奠。创业素质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积淀。正所谓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家庭对于创业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想帮助子女高质量就业,家长要做到:首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深刻理解创业实质是一种高质量就业,支持孩子创业,为子女创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可通过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家庭教育培训师等方式,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帮助家长获得培养孩子的创业品格和素质的技巧。再次,要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子女的理想信念、敬业精神、道德情操等创新能力和创业品格,使子女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去面对创业路上的压力。最后,家庭应尽力为子女创业提供精神和资金支持,充当他们创业的推动力。同时,家长可用自身的经验和阅历对创业大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成功创业。
四、政府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指引方向
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是政府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政策是导向,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形成有效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体制和制度环境。政府要推进创业型社会的构建,进一步优化创业体制和政策环境,促进创业教育的积极推进。为此,政府应担负以下职责:首先,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政策法规体系。政府要在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出台配套的可操作性实施方案;提供强有力的创业教育政策法规保障,切实保障创业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促进创业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其次,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社会配套体系。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中介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各类细致服务,如提供政策的咨询、进行创业能力的培训、帮助项目推介和市场调研、投资机构推荐、融资贷款等。再次,完善和优化市场经济法制环境,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切实保障创业者的合法权益。最后,重视各类科技园区、“孵化”基地建设,加快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强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创业企业的成效,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架通桥梁。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市场调查研究是一种从把握市场现状、寻找市场规律、给市场决策提供客观依据的重要市场手段。对出版社及其编辑而言.图书市场调研对出版社领导层对整个出版开作出重大战略的调整与制定和各个编辑对自己的选题定位及方向的把握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此,在明确选题思路、更好结合出版社的出版方针的前提下,进行细致和针对性的图书市场调研.对开拓文化市场与打造图书产品畅销品牌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随着现代图书出版及营销模式的深刻变化,编辑工作重点由传统的案头加工向选题策划及图书营销转移,品牌图书的营造,对编辑自身乃至对出版社的出版方向及经营模式等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科技类图书的运作和《习惯制胜如何成就优等生》这一畅销图书为实例,论证选题策划和后期的主动营销意识及方法对开拓文化市场、创造品牌书、畅销书的重要性。
一、市场调研启示:把准选题是开拓科技类图书市场的关键
文化市场是文化产品营销的晴雨表.为适应文化市场的要求,当代出版的策划、编辑、印制、营销都有了更为直接和深刻的改变。首先感触最明显的是市场格局的重大变化。可以说.现在是图书市场重新洗牌的时代.一批部委出版社优势明显、实力壮大,而一批地方社又强势突起。经过重新洗牌的图书市场趋向集约化,据开卷公司的调查,各细分市场前10家出版社所占市场份额大多超过30%.而一些中小社走自己的出版特色之路已显成效,在市场细分化方面抢得先机。第二个感触是民营书店占据半壁江山,它们不再是二渠道.而是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从不被重视而受到高度关注。在调研中发现,图书市场的主导产品——大量的畅销书多为一些书商运作。而各大城市大型书刊批发市场的图书,以及规模宏大的民营书店图书订货会则基本上是民营出版的天下。可以说.作为出版社的营销不得不考虑借鉴民营书业的成功经验甚至考虑与其相融和合作。
以开拓科技类图书市场而言,首先要弄清科技类图书的特点、读者对科技类图书的需求点和兴趣点。目前科技类图书市场萎缩,这从书店等卖场科技图书撤减上架情况即可看出来。但也不可否认,作为技术为主的科技类图书,其长销性、长效性是绝对优势,技术书永不会消亡,况且还是有好些品种的图书畅销,短时间内大量重印、再版等。因此.科技类图书选题的定位与策划是尤为关键的第一步。新的图书产品开发风险很大,所以每本图书的选题项目策划都要有充分的信息准备,使图书风险降到最低.使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并且信息的搜集和分析能力也是编辑必备和要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
第一,要注意时效性。当今图书市场形势和环境变化十分迅速.客观上要求图书选题的策划内容要与之同步.不要使信息内容出现滞后而影响其效用;图书市场信息一旦产生,就会以各种方式扩散出去,成为任何出版社都可利用的社会资源,会导致出版社在利用信息速度上的竞争。
第二,要注意准确性。对图书市场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要真实、准确.科技类图书最为严格要求的是内容,一定要精确、正确,书稿的审核要细致,对科技书来说,内容就是生命力,有很大的责任。
第三,要注意针对性。无论信息还是图书内容,都要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剔除庞杂的内容.带给读者最切合实际需用的知识。科技类图书选题策划还要注意政策与法律信息、社会文化与经济发展信息、科学技术信息、图书市场信息、竞争者信息及作者信息等等。要关注一些信息量丰富的学术会议,但在搜集会议信息时.要慎重选择会议。应掌握国内外与会的重要学术带头人、专题报告、大会议程、与会者范围(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和规模等。从学术会议中所获得的学术信息、作者信息、读者信息及出版信息等,编辑应认真整理并加以仔细分析,尽快将其转化为“选题意向”。
同时,开拓科技类图书市场还要注意成本控制优化问题。现在有些科技出版社的图书定价明显偏低.这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说明图书的成本控制也是有较大的调整空间的。作为编辑,也该关注成本,并从自己能做的每一个环节起考虑和控制图书成本。比如选题成本,要进行严格的选题质量控制,优中选优,只有高质量的选题才能带来“双效益”:设计成本,实践证明设计成本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设计成本的失误是最大的浪费,版式设计、装帧设计、用料设计和印刷设计等都要仔细酌定,如审慎使用特种纸,在版面上合理采用字体、字号,尽可能整本书凑成整印张数,减少不必要的彩色插页、表格及黑自图文等;时间成本,现在书店对上架图书的时间都有明确和严格的规定,要关注图书的时效性.等等。
通过近期的图书市场调研.可以肯定明确整合优势、打造品牌和专业书多层分布同步发展的这个思路是正确的.应继续坚持下去。现在系列书和规模效应和品牌书的宣传优势明显,系列化正在成为图书市场的主体。系列化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计划系列化,是将系列化图书从整体上营造为畅销书;另一种是随机系列化,这种方式更为灵活,投入与产出比更要高些。
科技类图书专业内仍要坚持多板块同步发展和扩张,充分发挥专业科技社的资源整合功能,以实现书号资源、出版资源、人才资源、资金资源及品牌文化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充分利用有限的书号资源、寻找和深度挖掘市场和社会价值的图书,有效提高综合效益,力争使科技图书结构更优化合理。现在好多科技社将建筑类与平面设计的图书作为重点来经营,尤以黑龙江科技出版社做得最为精细、品种最多,说明建筑类与平面设计图书有相当的市场需求,亦说明集中力量主攻一个选题方向,也是优势战略。
科技类图书出版形式的多元化也是近来图书市场的显著特点,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焊工(初、中级)》,每册书配置了光盘l张,内容为技工实操演示.这也是科技类图书出版的新特点和新趋势,15个印张的图书,连同光盘定价为40元,多加一张光盘.成本仅为1元钱左右.而定价可以多加到5~10元,这是既便于读者学习使用又可使出版社得益的两全之举.是很聪明的做法。
笔者认为,开拓科技类图书市场的指导思想应为:慎重选择,长期保持,流动发展,必要储备,合理配置,及时评估。从而把整个科技出版的运作流程有机协调起来,使其达到空问、时间的最佳结合有利于拓展科技类图书市场。
二、打造文化产品畅销品牌的真功夫:用好用活营销策划
一本或一套优异的畅销书的连带效应是非常巨大的,有可能就此形成出版社新的出版方向、新的经营模式.甚至形成某种新的产业。高质量的畅销书还可以迅速提升出版社品牌的认知程度和威望.从而会大大拉动出版社其他类别图书的销售。策划畅销书是一个从铸造图书潜质到激活图书显质的过程,下面仅以广东科技出版社畅销书《习惯制胜如何成就优等生》来简单谈谈畅销书策划运作的一些规律和技巧。
(一)图书畅销的根本前提是选题策划
畅销书是以大众心理和社会时尚的走向作为自己的生存原则.要求出版者要对时局和读者心理有高度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在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教育愈发受到关注,金社会都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藉此形势,广东科技出版社有针对性地侧重开发素质教育类图书。通过努力结识了刘列这位来自北京大学现就读于香港科大获全额奖学会的优等生.其成长经历本身就很有说服力和吸引人。通过开编讨会和与刘朔的数次交流,编辑们与作者一起确定了选题方向.即以作者刘朔自己的成长经历为内容主线,其所思所做的离每个中学生很近,离每个家长也很近,极具可行性和模仿性。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由习惯探索出的成功之道,他的成功模式,孩子们直接照着去做就可以。书名最终定为《习惯制胜如何成就优等生》,策划的选题内容切中多数家长需求,切中了社会热点和大众的兴奋点。
(二)图书畅销与否取决于图书自身的质量和定位
图书的质量决定着该书在市场上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其价值。没有高水平的编辑。出畅销书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图书更强调以质取胜、重视包装。图书本身要有丰富的内涵,切合读者需求,具有真正的原创性,能够提供崭新的理念和视角,能够独树一帜,使人耳目一新并真正有所收益。要重视对图书的装帧设计,书籍装帧对畅销书非常关键。尤其在书名、封面、版式、开本、纸质甚至书脊诸多方面要多花心思,要有更大的灵活性。书籍的外在形象不但影响到读者对书籍的关注程度。还会影响到批发商、经销商对图书的预期和信心.甚至会影响到书籍在贷架上摆放的位置。同时,装帧对树立品牌也是非常重要的。
《习惯制胜如何成就优等生》一书的内容加工上,出版社的编辑们重新编排了体例,以实际生活中的每个小细节带一段自我感悟性的总结为一小节,并在书的最前面总结了“优等生十大学习心得”和“老爸箴言录”,这些经验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极为实用有效,全书分为四大部分,循序见进地阐述并总结了成为优等生的成功秘诀——习惯制胜!在版式设计上尤下功夫。力求版面灵动,使学生读者读起来不觉得乏味和视觉疲劳。封面设计六易其稿,最终基调定为突出“习惯”为本书主导。将中国当代教育家、人大附中校长推荐的宣传语放在封面上,其他的专家及媒体推荐放在封底,一目了然.使之更有号召力和说服力。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畅销书的定价。这个问题有的时候会把它是当成一个技术环节,这其实关系到一本书畅销与不畅销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本书读者一般决定买不买,时间是5到l0分钟。首先是看书名,然后是作者,然后还有就是书的封面设计,接着就是看它的内容简介和结构,最后是翻过书来看定价。这几项构成你最后是否买书的决定因素。所以编辑在做书的时候,就必须在这每一个环节都做到位.才能促成读者去买这本书。可以这样讲,19元和20元虽然只差1块钱。它实际上是两个层次。必须了解读者的心理价位。能不上20,千万不要上20,读者会认为出版社的定价太高,所以《习惯制胜如何成就优等生》该书定价选为19元。
(三)成功的宣传策划是开掘畅销书潜力的“催化剂“
现在出版业有一句话叫做“做书”。一本好书,如果不被大众知道,很难成为畅销书。必须实施多方面的市场推广。要分阶段地采取多种方式做宣传,并且敢于投入。可以利用书市、订贷会、报刊媒体、签售、网上论坛、读者俱乐部以及社会知名人士进行推广,并形成上述诸多方面的互动。此外,畅销书的推出时间也必须要精心设计,把握最佳推出时机,善于“借势”和“借力”.以期在最短时问内形成轰动效应。
对于《习惯制胜如何成就优等生》一书,广东科技出版社的宣传策略采用的是分3个波次。第一波因为属于前期的市场预热,认真研究媒体,找准媒体,明确媒体的读者对象和其发行数量,所以在此期问,组织了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等本地媒体做了作者刘朔的专访,这些专访在书出来前的半个月左右都登出来了,大大小小的都有。但是这一波的宣传,刻意的没有说书名。为什么没有说书名?一个就是怕盗版.另外就是给下一波的宣传留一个点,宣传的点。所以第二波发的是书讯。用的是曝光新书的书名。这是在新书出来的头一天.在相关联的所有平面媒体及电台、电视台和本地的新华书店等均新书信息。第三个波次是开研讨会,制造热点,以为读者关注,邀请了教育界的一些专家和学校的老师及媒体等,济济一堂.这种活动借传媒宣传报道的热势,达到了在宣传上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大有作为的目的。声势浩大地将该书宣扬出去,该书讯息迅速在相关媒体上,广州日报做了该书内容的连载,在其他地区.如北京、湖南、甚至东北等地的媒体均做了该书的宣传报导。收效显著。所以说宣传一定要把握好节奏,掌握好轻重缓急,因时制宜,因势利导。
面向市场,为营销服务。图书宣传作为营销策划的核心部分,在其本质上必须具备广告特性,发挥广告效能。审时度势,将宣传与发行、发行与印制紧密配合,使宣传促进发行,印制保障发行,并在证宣传力度、印制速度、现货储量等方面统一步调,相互呼应,形成良性循环,方能保证图书产品的持续热销。
(四)精心打造多元发行渠道是营销致胜的关节点
图书的价值最终是通过读者的购买和阅读来实现的.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宣传与销售的紧密配合十分重要。有了良好的选题与宣传后,发行渠道的营销,是决胜的最后一环。“卖场的营销最有效。”读者往往是在书店决定买书的,书店摆书位置的好坏、折扣甚至赠品,往往会影响购书决定。在书店堆起书塔的图书。会引起读者更多的注意。
第二招:“不安分”的心态丢不得
中国传统思想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后遗症现在仍然存在,工作的相对稳定轻松是现在绝大部分女性择业时的首要考虑,即使年轻时曾经雄心勃勃,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格局的变化,这种思想仍然会回到主导位置。而这种思想在后期工作中,就很容易把在岗位上积极取得提升的心态削去一大半。专家认为在现在的职场中,往往对一个职位的竞争会很激烈,这其中会多少遇到要么上,要么走人的尴尬,基于工作稳定避免风险的考虑,女性自然在这个方面相较男性来说显得被动甚至退缩。此时对于希望得到晋升的女性来说,就要好好避免这种心态的出现,积极面对岗位提升时遇到的阻力很有必要。
第三招:不要被“敏感”牵着鼻子走
女性天生情感细腻,对事物、感情比较敏感,较男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往往一些女性被职场中的琐事困扰,对于一些人和事过于斤斤计较,对负面因素总是耿耿于怀,每每处事总要考虑东家墙、西家窗,即使表面看似平静,内心的抑郁总会挥之不去。过多考虑的结果是内心苦闷的不断积聚,若无法发泄得当,便会造成职场心理失衡,要么开始逃避,要么麻木不仁,很少有实际意义上积极对待的,而这些都是对自己职业生涯的有序发展非常不利的。
第四招:没有伯乐,你的存在便毫无意义
近年来,创业教育在中国教育界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关注,但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不少问题有待改进。如创业教育理论研究较少,偏重于操作和技能层面;未达到与学科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创业教育方法单一,没有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业教育的理念转变;创业教育实践途径缺乏;创业文化氛围不浓厚;师资力量匮乏;等等。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首先源于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理念模糊。部分高校过分重视实用性和功利性,忽视了大学生作为就业主体的发展需求。事实上,创业教育目的不应仅是帮助学生经商、创立企业。高校应当立足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帮助大学生把创业与个人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提高就业质量,实现自我价值。其次,问题源于高校仍未形成完整的创业学理论体系,创业学在高校还没有成为一门学科来重视和发展。很多高校只开设创业选修课,或只是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一个环节来进行。
(二)大学生创业素质的问题
相对于国外,我国大学生创业素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创业意识上,尽管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越来越强烈,但真正创业学生的比例仅为2%,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比例更低;创业品质上,缺乏创新思维,缺乏面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等;创业技能上,对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估计不足,将创业简单地理解为创办公司,缺乏市场开拓经验及管理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等。此外,创业科技含量较低也是创业素质不佳的表现。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源于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孩子从小缺乏在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及创业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品质的培育、创业文化的积淀和传承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我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强调知足稳妥,求稳怕风险的观念根深蒂固,从而忽略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父母大都希望子女将来有一份稳定的好工作,很少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主创业,甚至认为只有没有本事、没有单位接收的人才需要去创业。可见,很多家庭对大学生创业并不看好。此外,我国的创业教育未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没有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仅在大学阶段开展创业教育,这显然远远不够。这些都是直接导致我国大学生创业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
(三)大学生创业支持资源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政府制定了很多大学生创业相关的优惠政策,但大学生创业的支持资源仍远远不足。具体表现如下:政府出台的工商注册、税收优惠等政策大多属于宏观的指导性文件,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对大学生创业不重视,在实际执行中很多政策无法落实到位;政府的服务职能滞后,各种烦琐的审批手续,过多的限制都耗费了大学生创业者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中国大学生创业从注册一个公司到开业平均需要约半年的时间,而美国从注册到成立公司仅需4步骤,7天时间,费用为人均年薪1%;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加上目前尚无专门的机构或组织帮助大学生融资,致使大学生创业困难重重;社会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后续支持等配套服务没有跟上等。总之,创业支持资源的不足,导致不少大学生创业者举步维艰,成功率低。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未建立起系统的创业扶持体系,没有形成有效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体制和制度环境,缺乏为创业者营造和提供适合其健康发展的“土壤”和“舞台”,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对社会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创业实践的效果。
二、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
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是必要条件。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基于高质量就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依靠社会各方力量,整合高校、大学生、家庭、政府、社会五要素合力共同发挥作用,才能取得成功。
(一)高校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关键
大学生的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高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知识传递和创新、教育服务等方面的重要职能,人才培养是高校最首要的任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能力、实现个人价值的需求,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确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创业教育观。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要将这种理念贯穿于高校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之中,贯穿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从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品质等各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培养,帮助大学生由知识能力的拥有者变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使大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2.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首先,确保创业教育的普及层面。将创业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采取必修与选修结合的方式,开设各类创业方面课程,满足不同专业、不同需求学生的需要。其次,高校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整体培养计划与阶段性培养目标有机结合,低年级侧重于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唤醒和培育创业意识;中年级重在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和实践;高年级重在为学生创造创业条件,搭建创业平台,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创业教育取得成效的基础。要精心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层次的专兼职创业导师团队。结合教师的专业背景与专业知识,为高校创业教师提供培训和交流的平台,提升校内专职创业教师的素质,保证创业教育的效果。对于实践类课程,可以聘请社会上有经验的优秀企业家或创业者组成实践型创业教育专家兼职团队,结合他们的亲身经历和创业经验体会为学生讲解,以提高创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授课质量。4.重视创业实践,开设创业基地。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对创业的过程和困难有更深入的了解。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通过仿真实验等方式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积极设立各类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场地和条件。
(二)大学生是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核心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实现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自身素质高低是创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大学生需做到:首先,培养勇于创新的观念。要将创新意识融入思想、实践当中,形成创新的思维方式。其次,多途径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通过不断积累创新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锻炼自己直面挫折失败的勇气,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创业素质。最后,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假期实践考察、专业实习、科技项目、勤工俭学、社会性活动和大学科技创新活动等,有意识地锻炼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包容的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等,加强表达、应变等能力的训练。
(三)家庭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基础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和基奠。创业素质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和积淀。正所谓好父母胜过好老师,家庭对于创业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想帮助子女高质量就业,家长要做到:首先,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深刻理解创业实质是一种高质量就业,支持孩子创业,为子女创业创造有利的条件。其次,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可通过家庭教育研究机构、家庭教育培训师等方式,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子女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帮助家长获得培养孩子的创业品格和素质的技巧。再次,要有意识地从小培养子女的理想信念、敬业精神、道德情操等创新能力和创业品格,使子女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去面对创业路上的压力。最后,家庭应尽力为子女创业提供精神和资金支持,充当他们创业的推动力。同时,家长可用自身的经验和阅历对创业大学生提供一些指导,帮助他们成功创业。
(四)政府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就业指引方向
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是政府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政策是导向,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形成有效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体制和制度环境。政府要推进创业型社会的构建,进一步优化创业体制和政策环境,促进创业教育的积极推进。为此,政府应担负以下职责:首先,建立和完善创业教育政策法规体系。政府要在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出台配套的可操作性实施方案;提供强有力的创业教育政策法规保障,切实保障创业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促进创业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其次,完善大学生创业的社会配套体系。积极扶持大学生创业中介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各类细致服务,如提供政策的咨询、进行创业能力的培训、帮助项目推介和市场调研、投资机构推荐、融资贷款等。再次,完善和优化市场经济法制环境,搭建公平竞争的平台,切实保障创业者的合法权益。最后,重视各类科技园区“、孵化”基地建设,加快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强化产学研合作,提高创业企业的成效,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架通桥梁。
近年来,由于我国高校的招生数量在不断的扩大,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总量更是迅速增加,2010年应届毕业生约630万,2011年人数约为660万人, 2012年高达680万人次,而2013年则已经高达699万人次,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成为“知识失业”群体的一员,人们的关注程度也在不断的增加。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大家在普遍谈论的话题,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大学无用论,很多大学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问题,所以增加大学生就业率,提高大学生就业保障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紧迫任务。
一、“知识失业”介绍
在广大的劳动者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接受过较高水平的教育,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就是“知识劳动力”。而一旦这部分人因为有能力和找工作的意愿,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或者说不愿就业、教育过度等原因失业,这种形式的失业就是“知识失业”。
“知识失业”的危害性非常大:首先造成很大的福利和效率的浪费,同时还意味着人们为了受到高等教育而付出的投资,因为没有找到工作而没得到回报,所以会使越来越多的人对自身教育投资或家庭教育投资产生消极影响。
目前,在我国“知识失业”主要群体就是大学毕业生,并且由于高校持续的扩招,毕业生存量累积越来越多,导致“知识失业者”的数量不断增多。同时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考研究生来躲避就业难的现状,导致我国的研究生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学历在贬值,由此也就使得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变得越来越差,使得部分研究生也加入到了“知识失业”的大军当中,加深了知识失业的程度。
二、经济学视角下大学生就业难分析
1.供求不平衡的劳力市场导致“大学生失业”
由于近几年我国高等学校连年持续、大幅度的扩招,导致高校毕业生高存量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成了社会的一大难题。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中“人力资本的投资与其回报一般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大学生持续的教育投资较高,所以也应该得到较高的工资待遇。而大学生找工作时工资是考虑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唯一因素。而用人单位所能够支付的工资要在一定程度上低于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工资,部分毕业生不愿意接受,所以当大学毕业生供大于求时,大学毕业生失业成为必然。
2.过高的求职成本导致失业
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还不是很成熟,信息不完备,大学生在这样的劳动力市场中找工作往往要付出较多的成本来搜集工作信息,所花费的时间越长,付出的成本就越大,加上为获得大学教育较高的投资大学生在求职中,对工资的期望较高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行为。根据菲尔普斯的理论,在信息不完备的劳动力市场中,找工作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大学毕业生愿意用很长的时间来找工作,是在对劳动力市场状况信息掌握不完全的情况下做出的必然反应。站在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要求的工资待遇超出了所能接受的工资范围,加之现在大学生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怀疑,从而使找工作得到延迟,“大学生失业”就不可避免。
3.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
1954年刘易斯提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极具影响的“二元经济”理论。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也存在着二元分割:按照地域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城市和乡镇两个劳动力市场;按照教育水平不同可以分为中初等教育水平和高等教育水平两种劳动力市场。当大学生在中初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市场就业时,大学期间获得的专业能力可能就无法发挥,闲置起来。而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使其所学的专业需求增大时,在中初等教育水平劳动力市场就业导致专业能力的闲置已使其失去竞争优势。
4.利用过度教育来逃避就业困难
通常认为学历越高将来得到的工作回报就会越高,因为高学历者找到满意工作的概率会更高。所以当就业比较困难时,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了继续更高层级的教育,一方面来逃避就业难的现实,另一方面期望高学历给自己带来高回报。导致高学历者越来越多,而将来的形式却不容乐观,形成 “等待性失业”。
三、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度方面的原因;二是高等教育的承载者――高校的原因;三是求职者自身――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理念、对形式的判断等原因。所以我们要从不同的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1.加快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同时完善就业市场
政府要利用经济调控手段,加快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根据社会这个大市场的需要来加强人才预测和调整专业设置,同时要加强对高校办学的监督和指导,对过时的专业和社会不需要的专业要坚决的取消。
政府要通过改革,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取消有碍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各级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同时要制定措施大力倡导大学生资助创业。
2.高等教育的承载者――高校,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培养社会真正需求的人才
高等学校要将自己的培养的人才定位为满足社会的需求,要加强社会调研、企业调研和市场调研,以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来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并能够依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能迅速的做出调整,同时整合有效资源,不断增强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之上将学校打造成名牌院校和特色专业;
3.大学毕业生要转变就业心态
面对现实,大学生应该忘记自己“天之骄子”的身份,以勇敢的心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求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自己的诚信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不要把一线城市、沿海城市作为求职的唯一地区,而要勇于去二、三线城市,去县城、乡镇,那里有大量的机会等待着大家,也欢迎高素质大学生的到来,那里也是发挥才能的沃土。要勇于到基层去大西部发展,众多的微型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在这里你的发展空间会更大,舞台会更广。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大学的专业专业,不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专业”,“热门专业”只是一时的热门,兴趣爱好才能陪伴终身;进行职业生涯科学地规划,同时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命运的主宰者。(作者单位:山东管理学院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刘长亮 从筛选假设理论浅析我国“知识失业”现象[J] 学理论 2011(4)
[2]蚁雪飞 浅析大学生“知识失业”现象[J]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2010(5)
(一)韩国《爸爸去哪儿》节目模式
据悉,《爸爸去哪儿》原版模式购自韩国MBC电视台,与今春湖南卫视热播节目《我是歌手》属一母同胞。在韩国,该节目因为太受家庭观众的欢迎已经从一个季播节目成长为贯通全年的固定节目。而湖南卫视则在韩国原版节目基础上,创新推出了以亲子互动为主旨的《爸爸去哪儿》,制作《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团队是曾经带给观众感动和思考的《变形记》团队,节目监制则是湖南卫视金牌制作人洪涛,他带来《我是歌手》的王牌幕后剪辑团队为节目保驾护航。韩版节目五个家庭分别是老牌戏骨成东日和儿子成俊(7 岁)、主持人金成柱和儿子金民国(9 岁)、歌手尹民秀和儿子尹厚
(7 岁)、演员李钟赫和儿子李俊秀(6 岁)、前足球运动员宋钟国和女儿宋智雅(6 岁)。韩国版的孩子年纪都比较大,比较懂事,父亲可以跟孩子像同龄人那样正常沟通,孩子们也不会吵吵闹闹,孩子与父亲的互动占据了节目很大的比重,节目里面经常有孩子的一句话把父亲逗乐的场景。看房间的时候一段、做饭的时候一段、睡觉前又一段。除此之外就是要孩子们自己去买食物、送食物的桥段,比重也很大。韩国版的老爸们都不是一线明星,成东日这位老前辈在里面算是名气最大的一位。但这些人毕竟在韩国娱乐圈活动多年,每个人都有相当不错的综艺能力,有很多情节都是父亲们临时起意而成的,比如在河面上搭帐篷那一期,为了庆祝金成柱的孩子诞生,四个父亲帮助他搭帐篷就是意外之喜。中国这边的爸爸们则是走明星路线,林志颖父子为节目初期收视率的贡献功不可没,相对的,综艺能力就要差一些,毕竟国内鲜有这种明星真人秀节目。好在跟孩子一样,随着跟节目组接触时间的增加,爸爸们的表现也越来越好。
(二)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的精益求精
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和韩国原版的《爸爸!我们去哪儿?》相比较,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并没有完全套用韩国版的模式,并在环节设计等方面做了很多改进,节目内容也完全是自创的,在细节上更是亮点频现。在地点选择上,《爸爸去哪儿》节目组安排的活动路线极具中国特色,第一期就选在了蕴含着浓厚文化气息的北京乡村,尔后是神奇而充满考验的大漠,接下来是体现少数民族风情的云南,这些地方在中华版图上可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也只有在中华大地上才能完成地域特色、风土人情跨越如此之大的拍摄任务。应该说,节目组在画面剪辑与地点选择上是充分考虑了国内受众的需求,体现了从观众角度出发制作节目的特点。在时间上,韩国原版节目的拍摄时间为两天一夜,湖南卫视版则是三天两夜,内容和游戏环节的增加,更需要制作团队辛勤的努力。在风格上,韩国原版节目在整体风格上还是偏综艺一些,而湖南卫视版的节目则更像是纪录片,更加真实。在节奏上,韩国原版的节目节奏过于拖沓,而湖南卫视版的节目则很好地规避了这个弱点,在编排上更是照顾了国人的收视习惯,从每期冗长的录像里精挑细选,摘出精华的部分,再搭配生动活泼的字幕,从这个节目中受众可以看出节目制作者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从韩国引进的《爸爸去哪儿》与原版有很多不同,韩国的家庭一般都有两三个孩子,节目中也都是爸爸带着两三个孩子,在拍摄剪辑时比较强调孩子的表现与互动,而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更强调爸爸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信息。
(三)电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爸爸去哪儿》从海外引进的不仅仅是节目形式本身,而是工业化的制作模式,并在娱乐节目工业化生产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在三天两夜的有限时间内,《爸爸去哪儿》在拍摄过程中的一系列数字也展现了工业化制作的基本流程,共计有不同部门的120位工作人员和各个位置的45个机位投入无间断拍摄;后期团队需要从1000多个小时的拍摄素材中寻找和筛选出3~4个小时的影像,剪辑团队在此基础上制作出100多分钟的初剪版本;字幕组和音效组此时将介入制作,《爸爸去哪儿》是经过反复删减最终敲定为90分钟的播出版本,在这个场景中,虚构了一个场景,整天在外奔波的爸爸们回到了孩子的身边,带着心爱的孩子完成一次意义非凡的旅行。这次旅行的意义,不仅仅是因为拥有父亲的陪伴,还有在没有任何玩具或零食辅助之下的心灵沟通。《爸爸去哪儿》不仅是对之前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的超越,更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反映。在这种心灵的洗礼之下,父亲和孩子一起成长。节目在给我们带来纯真欢笑,窘态幽默的同时,也给观众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做了示范,这将会让观众在娱乐之后有所反思,从而打破娱乐至死的怪圈。整个节目从一开始就有周密设计,每一个步骤都经过了详细的市场调研。《爸爸去哪儿》在节目开始制作前共拜访了近20对明星父子(女)。在明星上尽量选择有差异性的、为人熟知的明星,其中最成功的选择莫过于张亮父子,因为参加《爸爸去哪儿》而名声大震的模特张亮,之前的影响仅限于时尚圈,按照惯常思维并不是娱乐节目的首选,但他的儿子天天却很符合市场调研的结果,非常可爱,喜欢讲话,长得也很有观众缘,有点韩国范儿。
二、湖南《爸爸去哪儿》收视率分析
(一)节目形式返璞归真
《爸爸去哪儿》从节目形式上来看是对野外真人秀节目的返璞归真,主要表现在真实性上的返璞归真。首先,节目中的父子(女)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的父子(女),虽然各位明星来自于不同的行业,但是在节目中,他们都被还原成“爸爸”的角色,每期节目都是爸爸们跟子女的72小时乡村体验,并且爸爸们要单独肩负起照顾孩子饮食起居的责任。平日里光鲜亮丽的明星在节目中展现了他们真实的一面。其次,节目中的“星二代”们的年龄3到6岁不等,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只是把节目当成一场旅行,出发前会开心激动,到达目的地后,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他们对一切感到好奇,居住条件不好他们也会哭闹不安……他们总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没有说大话和做作表演的痕迹,他们在节目中敢说、敢做,无所顾忌,表现自然,完全释放了孩子们天真无邪的天性。最后,是节目的拍摄方式,节目采取了摄像人员跟拍、直升机航拍以及室内固定机位录像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记录了五组明星家庭的日常生活百态。
(二)节目效果情感共鸣
《爸爸去哪儿》对命题的解读就表现在最近的事例中,比如最近的北京摔婴,山西小孩被挖眼睛等恶性事件,就让广大家长觉得孩子正处于一种不安全的成长环境下,作为父母应该怎样为他们撑起一片友爱的天空。《爸爸去哪儿》展现了在教育孩子上的酸甜苦辣,并没有沿用传统竞争的方式来增强节目的悬念性,而是利用弱化竞争的方式,在五组家庭平行情况下展开。《爸爸去哪儿》在节目中展示作为偶像的明星们的私生活以及他们的孩子,能激起电视观众的好奇心。对于已经结婚生子的家庭来说,爸爸们看到节目中状况百出的明星爸爸们的不易,会联想到自己一个人带孩子的场景,从而体会到妻子每天工作、带孩子的不易。总的来说,节目中的爸爸们着实体验了一把没有孩子妈在身旁、爸爸们一下子又当爹又当妈的生活,这种节目设置让明星爸爸们体会到妻子在家带孩子的辛苦。这种生活化的节目也让不同的观众在观看时,会有不同程度的情感共鸣。
(三)利用大众从众心理
湖南卫视宣布买下韩国MBC电视台版权无疑吸引了大批媒体和观众的关注,在选秀节目大行其道的各家卫视混战中,在高调买下版权后网络上随即引发了关于中国版《爸爸去哪儿》的猜想和讨论,在节目组公布参与摄制的明星家庭中有林志颖家庭后更是吸引了众多目光,为最终节目的高收视和高关注度做足了铺垫。《爸爸去哪儿》之所以能受到如此追捧,正是因为它契合了社会观众的多元兴趣。《爸爸去哪儿》开播以来,无疑对中国屏幕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收获了好评。该节目不仅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反映,也是对之前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的超越,这档节目的热播为户外真人秀节目打开了一条通道,也为中国综艺节目拉开了一道大幕,户外真人秀节目并不只是昙花一现,而是一个真正的开始。《爸爸去哪儿》精彩之处就是在于制作者很好的挖掘出了一天生活的戏剧化剧情,每期总拍摄时长达到1000分钟左右,但播放时间只有90分钟。《爸爸去哪儿》整个节目充满着温情,给你“笑点”的同时,也丝毫不乏“泪点”――展示了5位爸爸单独与子女相处的过程,由于缺乏母亲在场,他们必须学着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与孩子沟通获得孩子的认同。
(四)全封闭式工作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7-0031-02
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贾容韬认为,阅读对一个中小学孩子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因为通过阅读,能让孩子们懂得人生的道理、知道生命的意义、明白学习的目的,能够启迪孩子的心灵,陶冶情操,提高人文修养。而拥有好的性格对于中小学的孩子来讲也至关重要。现代性格心理学指出,儿童的成才与性格品质息息相关,美国心理学家Terman追踪三十年的实验总结表明:性格发展形成到基本定型阶段集中在中小学阶段,拥有良好性格特征的人获得成就的概率要远远高于较差性格特征的人。鉴于上述背景,我们开展了关于中小学生阅读倾向对性格影响的调查研究,通过此次研究,希望能为家长及教师可以更好地指导中小学生的阅读提供参考,同时促进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和个人品德的发展。
一 阅读对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
1.阅读影响中小学生的情绪
中小学的学生已渐渐步入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他们的情绪表现强度很大,但是情绪体验不稳定。中小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后,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如对阅读悲伤类书籍后的情绪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如表1。
情绪特征是性格的一个方面,人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情绪,是因为不同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从表1中的数据来看,中小学生在阅读书籍后的情绪波动很大,
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在阅读悲伤类的书籍之后都会感觉很难过。
2.阅读影响中小学生的意志
人的意志表现在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和控制中,它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毅性和自制力等几个方面。从调查问卷数据显示,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对中小学生意志特征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例如阅读侦探类、探案类书籍后对意志的影响调查数据如表2。
从表中数据来看,中小学生在阅读侦探类、探案类书籍后,有大部分的中小学生会变得坚毅果断、富有自制力,少数的学生会变得优柔寡断或者是对自身没有影响。数据表明,学生在阅读探案类、侦探类书籍后对意志特征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
参与文献
[1]季桂起.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2009(3):62~64
[2]胡晓岳、冯宁.以实践为导向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6(32):20~22
[3]俞云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2012(2):109~110
[4]李宏.传统市场调研与网上市场调研的比较研究[J].企业经济,2004(5):73~74
[5]胡凤英.CBE模式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4(9):132~134
3.阅读影响中小学生的态度
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阅读书籍会对学生的态度有影响,例如从阅读了人物传记类书籍之后对态度的影响进行调查,所得数据如表3。
从表3的数据来看,只有极少数的中小学生认为在阅读人物传记类书籍之后对自己态度的转变是没有影响的。超过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有的在阅读人物类传记后会变得忧国忧民,有的则会变得精益求精或者自强不息。
4.阅读影响中小学生的理智
理智特征指当事人具备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社会道德感。拥有理智特征的人,能够冷静地思考问题,能用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支配行动。调查问卷数据显示,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对中小学生的理智特征会产生影响,例如中小学生在阅读武侠类书籍之后,对中小学生理智特征的影响进行调查,数据见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虽然一半以上的中小学生认为,阅读武侠类书籍并不会影响自己的理智特征,但是,仍有些中小学生在阅读武侠类书籍之后会想模仿武侠小说中的暴力行为。
二 措施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广泛的阅读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更加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本课题关于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提出了以下措施。
1.进行积极的阅读指导
中小学时期。学生认知发展还并不完善,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认知不同,则会对中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在阅读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时,有些学生被名著中除恶扬善的精神感染,而有些同学却因为故事中妖魔鬼怪的出现而感到恐惧。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进行积极的阅读指导,就会使学生在阅读中培养良好的性格。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达不到良好效果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是最重要,可见要使课外阅读获得实效,离不开教师正确的阅读指导。”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要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性格,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把学生置身于浓厚的读书环境之中。一个家庭的读书氛围反映这个家庭的文明程度,巴甫连柯曾经说过:“不读书的家庭,就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尤其是中小学时期学生,年幼无知,擅于模仿,可塑性极强。家庭的环境氛围、父母的言行,对他们都有极大的影响。如果父母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对孩子的成长、熏陶有很大的益处。自然,孩子在阅读时就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从而促进良好性格的培养。当然不仅仅是家庭,学校也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例如:建立学校图书室,有规定的时间让学生能够进行阅读或者是让同学们指定读书计划,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相信,在积极、良好的阅读氛围的推动下,学生自然地就能形成良好的性格。
3.定期开展读书交流会
学校在开展阅读活动的同时,应积极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通过阅读之后的交流来帮助学生明辨是非。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高尔基说:“读书越多,精神就越健壮而勇敢。”可见,阅读非常重要。然而对于中小学而言,读书之后还要交流,这是比读书更加重要的事情,因为孩子们更加渴望信息的分享、情感的沟通、思想的碰撞和智慧的启迪。正如康德所说的:“没有讨论的阅读是无趣的,没有阅读的讨论是空泛的。”只有在阅读之后积极开展交流,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时减少不正确的认知,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参考文献
【分类号】G711
一、中职院校分层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所谓的分层德育,是指根据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家庭环境、学习情况等方面进行德育工作开展,每个不同的阶段推出不同的德育教育主题,进行针对性教育活动。结合中职院校学生实际特点,主要包括有缺少社会关爱、有一定的心理扭曲;学习成绩较差、社会实践性较强;生活习惯较差、讲究社会义气;喜欢抱团跟风、容易误入歧途;家庭教育缺失、教育目标不明确等方面。这些实际特点更加凸显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而根据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开展分层德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
(一)分层德育教育给不同阶段的学生指明方向
不同阶段的心理想法也不尽相同,所以每个时期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都是不同的,所以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进行针对性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这个阶段有个明确的努力目标。
(二)分层德育教育突显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价值观
分层教育首先是从人性角度出发,其出发点就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之处,分别开展不同的德育活动,这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观,也是在树立学生自信心起到了很明显的作用。
(三)分层德育教育能更好的端正职业态度,树立良好的职业观
分层教育也特别重视社会品德,在职业道德方面提出明确的方向,能够尽早的为学生树立较好的职业态度。从事基层的工作,可能最需要的就是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精神,因为他们的工作条件和工作待遇可能都是很艰苦的。而学校的德育教育能够很好的去培养他们的职业精神,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以一种更好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并且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中职院校分层德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分层德育教育主题以上定下,不切合实际
在中职院校中,德育教育活动主题一般都是由学生管理部门在学期初进行制定,各个班主任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完成德育活动。由于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学生管理部门制定的主题不能面面俱到,只是从学校层面制定相关德育活动主题,从而出现不切合实际情况,不符合学生特点。
(二)分层德育教育形式固定单一,缺乏新颖
在中职院校中,德育教育活动一般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主题班会形式相对比较单一,特别是对中职院校学生而言,这种形式兴趣不大。而且很多学生在主题班会中不愿意透露心声,难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从而出现传统的灌输式德育活动,缺乏形式上的多样化。
(三)分层德育教育效果评价缺乏标准,难以引起学生共鸣
在中职院校中,如何评价德育活动开展的效果,在评价标准上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多评价的基础就是上交的德育活动总结等佐证材料。而开展德育活动后,学生内在心理及外在行为的是否得到改变,班级的整体风气是否得到改善,都无法进行衡量,所以在开展分层德育活动时,很多如无头苍蝇一样,效果如何,很难评价。
(四)德育开展师资水平有限,形式主义较为突出
在分层德育活动开展中,教师的德育水平直接影响着活动开展的效果,而在现实中职院校中,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上较为突出,而实际的德育活动开展,缺乏系统性,师资德育能力有限,自然很难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在开展德育活动中,许多教师很大程度上还是为了完成任务,活动开展的好坏表现在材料整理的完备上,这就势必出现很多德育活动走过场,流于形式主义。
三、中职院校分层德育工作改进的措施及方向
(一)德育主题切合实际,纵横向进行分类
在分层德育过程中,主题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年龄、心理层次的横向分类,也要在学生中开展不同的纵向比较,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开展的德育活动主题也不一样。比如在男生和女生的不同群体,在德育活动上也可以有一定的区别,男生可以以自身义气角度理解,树立男生心目中真正的“义”的理解,让男生改变传统思维观念;女生可以从生活相处上进行引导,因为女生心理较为细腻,在集体生活中较容易出现由于生活方式不同而引起的生活矛盾,所以可以从生活方式的正确理解角度出发,让女生内心发生相应改变,养成正确的生活观。
(二)开展德育活动形式多样化,提升学生兴趣
德育活动开展,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取得一定实效。在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不仅局限于主题班会形式,可以开展知识竞赛、市场调研、文明指导员、游戏互动、企业实践、专家论坛等形式来丰富德育活动形式,让学生更加期待德育活动的开展。
(三)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注重教育活动效果
检验分层德育活动的开展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就是看是否有实际效果,是否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上、思想观念上有明显的改善,这就需要长期性、过程化的进行评价对比,而不是仅凭上交的德育总结材料。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改进管理评价模式,因为德育工作是需要长期所取得的成果,而不是仅仅看一朝一时。
(四)组织开展德育主题示范课,提升师资德育水平
在分层德育开展形式过程中,要树立先进示范,可以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示范课,学习不同的开展模式,拓宽教师眼界,思考效果取得的方法技巧。师资德育水平是德育活动开展的保障,提升师资德育水平势在必行。
(五)强化过程考核体系,避免形式主义影响教育工作
德育活动考核体系应该多元化,更加倾向于过程性考核,改变材料考核模式,这也是很大程度上改变形式主义的一大途径。在形式上重视而非内容上重视,这就忽视了德育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所以必须在管理过程、考核过程、实施过程、反馈过程进行共同监督指导,避免形式主义的发生;改变德育活动主导者的观念,从根本上制止形式主义的侵蚀。
总结
德育活动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尤其重要,分层德育模式的开展也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运而生的,在分层德育活动开展实践中,必须要从源头、过程、结果多方面着手,需要学校各管理层次配合与改变,也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引起学生共鸣,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关于“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的精神,调动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职责之重,让我们丝毫不敢怠慢。如何提高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已成为社会、学校、家长以及教师自己关注的话题。教学中的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辅导、检查与评定等各个基本环节,都离不开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所以,仔细、客观地分析学生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性的前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1.文化基础差,生源质量普遍不高
2.学生来源复杂,教学难以兼顾
3.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普通家庭,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
4.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偏差较大
5.生性活泼,有着较鲜明的个性特点
6.学习上普遍表现出不自信
7.希望早点就业,但又对就业信心不足
二、美容专业课堂的教学分析
1.教材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追求美丽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时尚。为满足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从岗位专业教育向综合能力的职业教育方向转变,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目标,提升美容专业人才基本的素质,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美容专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容与造型》适合时代的发展,根据专业技能学习的特点,每一章节内容包括应知的基础知识和应会的技术技能,强调学生对基础理论和技能的掌握。该教材更加体现了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宗旨。
2.学情
传统的课堂以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式、统一的教学评价而无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差异,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潜能。而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充满灵气的个性活动,每个学生都应作为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参与学习过程的始终。
在观察了解学生的现状之后,就要结合教学实际,寻找方法去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备课过程中,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未知的知识和想知的知识,可以采用课前质疑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一堂课结束以后,让学生自己回答课前存疑的部分,有些学生会发现问题迎刃而解,对于那些依然存在困惑的同学就应该进行课后的个别辅导。一堂成功的课,除了精彩的课堂之外,还应该包括每一个学生的课后反馈,要让他们真正能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有效性。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在“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的指导下,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1)强化知识的应用性、针对性和技能的可操作性。娴熟的技术操作手法是美容院对从业人员最为欣赏的能力。注重引进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中职职业学校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因此,中职美容专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应加强基本技能的操作训练,提高技术操作能力。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为了拓展学生视野,增加“知识链接”部分;通过“出谋划策”加强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配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增加了“考核标准”部分。在这样的实习教学中,指导老师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耐心、虚心地实习,从而提高操作能力。
4.技术准备和教学媒体
学生对图文并茂,集知识性、趣味性、生活化于一体的教学资源非常感兴趣。因此,要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演示,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和热情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1)强调教材中常识性、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学习,让学生熟记于心。同时,加强基本技能的反复练习,理论的学习来源于实践,重视在实践中熟悉专业理论技术知识要点,在实践及实习过程中碰到问题后绝不放过,再回到书本知识上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2)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美容专业的知识更新快、丰富快。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资源,如上网查找资料、市场调研等,鼓励他们多学习、多用心,扩大专业信息量,开阔视野。
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塑造大学生创业品质和能力,是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教育部2002年确定的9所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高校之一,南京财经大学在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创业平台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体系,促进了财经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兴趣和素质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我校实施创业教育的主要做法
1.建立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知识
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形成,需要经过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知识积累、创业品质塑造和创业实践等过程,其中意识、知识的培养是形成创业理念和精神的基础。为此,我校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实施过程之中,并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在核心课程方面,由具有创业实战的教授开设了“创业基础”课程,同时编写了《创业教程》《创业与创新管理》等教材。我校还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设立“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模块,除创业、职业类基础教育外,还开设了“零售学基础”课程。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方面,开设了与创业实战相关的课程,并将创业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通过案例化、讨论式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创业能力等。
2.形成交流渠道,增进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
学校学生处和团委高度重视学生的创业工作,分别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联合会、创业与就业协会等学生创业组织,以增进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近几年来,创业与就业协会致力于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竞争能力等,而创新创业联合会则倾向于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大学生搭建平台,整合企业资源,进行资源对接等。
学校有关部门还注重大学生与企业家、创业培训师的分享互动,培养大学生对创业的市场分析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3.塑造实践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技能
在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理论教学的同时,我校还狠抓实践和应用环节,塑造实践平台,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技能。学生与创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课程实践。对于专业基础课,教师通过教学以及课后作业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动笔和语言交往能力,而一些专业课则通过组织专题市场调研,提升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报告撰写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等。二是课外科技文化活动。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文化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三是创业实战。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并建立了创业基金,鼓励并资助在校学生和校友在园区创办企业。学校创新创业管理办公室、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评估大学生创业项目,每年遴选出一定的优秀创业项目给予直接资助、免息贷款等。此外,学校各部门重视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及合作,为大学生实践活动和创业等创造良好的外在条件。
二、实施创业教育效果的问卷调查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创业意愿以及创业教育等因素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我们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对我校大二及大二以上的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展开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20份。
我们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问题1:您的性别[单选题]
在被调查人群中,男性有97人,所占比例为30.31%,女性有223人,所占比例高达69.69%,女性人数远远高于男性,这与我们调查对象是财经类高校大学生有关。
问题2:您对创办公司的兴趣[单选题]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创办公司是有兴趣的,持非常感兴趣、比较感兴趣、有点兴趣态度的学生243人,占所有调查人数的76%,而对创办公司没兴趣、完全没兴趣的学生77人,占所有调查人数的24%,这说明在财经类高校中大部分学生有意向创办公司。
问题3:正在为创办公司积极准备(比如存钱、阅读相关书籍等)[单选题]
学生对该问题持非常赞同、比较赞同、赞同态度的人数达218人,占所调查人数的69%,而持不赞同、很不赞同态度的学生102人,占所调查人数的31%,这说明现阶段,多数大学生对创办公司还是做了不同程度的准备工作。
问题4:不知道如何创办企业[单选题]
学生对该问题持非常赞同、比较赞同、赞同态度的学生达到29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92%,而持不赞同、很不赞同态度的学生只有26人,仅占总调查人数的8%,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如何创办企业,对创办企业的整体知识仍非常欠缺。
问题5:会花时间学习创业知识[单选题]
调查发现,共有230人在该问题上表示非常赞同、比较赞同、赞同态度,占总调查人数的72%,也有90人对这个问题表示不赞同和很不赞同态度,占总调查人数的28%,这表明大学生总体还是愿意花时间学习创业知识的。
问题6:您所在学校是以何种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多选题]
此题为多选题,该题包括了6个选项,统计结果如表1。从表l可以看出,目前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主要采用选修课、创业竞赛、创业知识讲座(企业家分享互动)、创业协会及社团组织这四种形式,而较少采用必修课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
问题7:您对学校目前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满意吗[单选题]
学生对学校目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持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态度的人数达214人,占总调查人数的67%,而持不满意、很不满意态度的学生106人,占总调查人数的33%。这说明,大学生对学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的总体满意度稍高,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问题8:您更倾向于哪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多选题]
此题为多选题,统计结果如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更加倾向的创业教育形式主要集中于选修课、创业竞赛、创业知识讲座(企业家分享互动)和创业协会及社团组织,其中选择创业竞赛和创业知识讲座(企业家分享互动)这两种形式的人数相对较多。
问题9:您觉得学生与企业家的交流互动在创业教育中重要吗[多选题]
315名学生在创业教育问题上持非常重要、比较重要、重要的态度,占总调查人数的98.5%,仅有5名学生觉得不重要和很不重要,占总调查人数的1.5%,这说明几乎所有学生都赞同与企业家的交流互动。
问题10:您是否参加过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活动[单选题]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52%的人表示没有参加过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活动,而48%的人表示参加过。没参加的人数略高于参加过的人数。这说明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活动的缺失还比较严重。
问题11:您参加过哪些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活动[多选题]
此题为多选题,从表3可以看出,在列出的7个选项中,较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创业教育课程及讲座以及其他形式,而剩下的5个选项人数较少。这说明大学生参加的创业教育及创业实践活动主要以课程及讲座为主,而具体的实践较少。另外,选择其他形式的学生有114人,说明这部分学生可能没有参加过创业教育及相关实践活动。
问题12:如果您想创业,您会做哪些准备呢[多选题]
此题为多选题,调查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在列出的7个选项中,选择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到成功的企业实习和阅读相关书籍学习创业知识的人数较多,而寻求创业项目及形成创业计划书的人数最低。
问题13:您目前拥有的创业经验[多选题]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16%的人表示有过创业经验,只有3%的人表示有着非常丰富的创业经验,而42%的人表示经验相对欠缺,正在积累,更有42%的人表示完全没经验。这说明大学生的创业经验极度缺乏。
问题14:您是否了解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相关文件及政策【单选题]
调查结果显示,高达71%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国家有关大学生创业方面的相关文件及政策,只有29%的学生表示对相关文件及政策有所了解。这说明国家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还没有普及到每一个财经专业大学生。
问题15:您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大对大学生的扶持力度[多选题]
此题为多选题,调查结果如表5。可以看出,位居前三位的选择项分别为资金、技术和免费的创业服务咨询机构,其中资金的选择人数最多,说明资金、技术和免费的创业服务咨询机构是大学生创业最迫切的诉求。
问题16:您认为目前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什么[多选题]
此题为多选题,统计结果见表6。可以看出,有238人认为目前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资金不足,选择人数最多。居于第二位的是缺乏具w就业指导,选择人数较少的是创业信息欠缺。这说明目前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资金不足和缺乏具体的就业指导。
三、提升财经类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路径
1.完善课程体系,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知识结构
创业教育作为重塑大学生思维和理念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意愿有着重要影响。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应该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心理品质,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因此,财经类高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应该包括普及型的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型的创业课程。普及型的创业教育课程主要以普及创业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为重点,主要涉及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和创业实践等三方面课程。而专业型的创业课程应该以培养创业专业人才为主,如开办创业学专业、创业学辅修专业或双学位等。在具体的开展形式上,可以选择将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完整的课程体系,最终达到完善财经类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的目的。
经调查发现,我校创业教育课程还是以选修课为主,这种相对单一的课程设置仍不能将创业知识普及到每一个学生,因此应将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作为财经类高校,应积极发挥财经、法学、管理等学科的优势,在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开设与创业实战相关的课程,如创业管理学、创业营销学、创业经济学、创业设计学等课程,这类课主要还是以加强大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为重点。在必修课基础上,选修课设置侧重于拓宽和加深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的创业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课程一般在大学三年级开设,可以由具有创业实战的教授讲授。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有特色的技术类课程等。
2.加强过程指导,培养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和能力
创业课程只能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而激发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关键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大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形式是创业知识讲座、创业竞赛、创业协会及创业社团组织的活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同成功企业家的交流对创业意愿的萌发具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课程教学应多采取案例分析、交流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形成相应的创业计划书、创业意愿书等。学校应多举办成功企业家讲座,鼓励学生参加类似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内也可配合举办有影响的创新创业大赛等,以形成财经类高校独特的创新创业创意的校园文化。通过这些创业实践活动、创业竞赛的学习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创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