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生活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08 15:53: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老年人生活护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老年人生活护理

篇(1)

1 调查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进行社区问卷调查、个人问卷调查及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进行的全面调查。调查走访了上百个家庭。社区调查采用自制的《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表》及《乡镇老年人情况调查表》,内容主要涉及城乡老年人口数、老年人的年龄结构、经济状况、居住状况、劳动力状况、赡养情况等方面;个人问卷调查采用《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表》发出调查表共计600张,回收538张,调查内容真实、可靠。同时,在安顺市老龄委、民政局、统计局收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调查了解到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及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情况。

2 调查结果及资料收集 本文由收集整理

2.1 老年人的基本情况

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数的11.05%,其中城市占23.37%,农村占76.63%;女性51.1%,男性48.9%;相对年轻男性占55.8%;城市大专以上的占7.3%、文盲16.4%;农村大专以上0.2%,文盲51.4%;空巢老人中城市3.91%,农村4.1%;在城市中愿意与子女同住37.2%、无所谓22%、不愿意40.8%,农村中分别为54.4%、24.5%、21%,愿意入住养老结构的占总数的20.3%。见表1。

2.2 老年人健康状况及老年护理的需求

健康状况:很好8.9%,较好59.7%,较差22.3%,很差9.1%,慢性病患病率79.1%;生活自理能力-完全自理82.4%,部分自理9.6%;完全不能自理8%;护理需求中-饮食起居照料58.1%,家庭保健及健康咨询41.8%,心理护理需求29.79%;护理服务方式-直接到家中服务5%,定期上门服务45.4%,随时提供呼叫服务49.6%。见表2。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从收集的资料分析

我国城乡均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且发展的速度很快。据预测,到2010年老年人将占总人口的12.1%;到2020年将进一步增至15.2%,呈加速增长之态势。但是,老年护理服务体系还未真正建立健全。发达地区老年护理服务扩展较好,边远贫困地区由于经济欠发达,老年医疗卫生服务较差,缺乏专门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医疗机构及经过专业培训及持证的专业护理人员。

3.2 高龄老人和“空巢”老人增多

城乡老年人需要日常生活护理和照料的比例增大,家庭和社会对老人长期照料与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调查发现,一方面,希望入住有偿服务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数比例并不高,另一方面,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社区养老护理的需求益加强烈,数量逐年递增,随之而来的社会服务需求也急剧增长。

3.3 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特点与需求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下,适应力降低,免疫力减退,应激能力降低。中医认为老年人正气渐衰,五脏功能日益低下,病机复杂,虚实夹杂。除了需要老年护理人员提供的专业服务外,诸多老年病更适合于中医中药的调理与保养,从饮食护理、情志护理、运动护理、中医技术等方面进行日常的护理和身心保养,如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用手法、腹针、中药等方法相结合的中医综合疗法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因此,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迫切需要培养老年护理及中医康复护理的专业人才。

3.4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医护理。《纲要》中透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制订并推广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预计到2015年培养中医护理骨干人才2万名,加强中医护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养生康复中的作用。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的开展情况欠理想,缺乏专门大规模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机构及专业人员。结合中医护理高效快速、简、便、验、廉、广覆盖等特点,以及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开展养老护理、中医护理教育有着较大的空间,改革护理课程,加强学生老年护理及中医护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

4 启示

根据新的医疗卫生改革方案,要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做好社区老年人医疗护理工作非常重要。通过调查研究,笔者认为要做好欠开发、经济欠发达的边远贫困地区老年护理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建立完善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开发老年卫生服务是促进健康老龄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政府需加大投入,并争取社会福利资金注入,创办适应边远地区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年卫生服务体系。以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及老年护理实践和卫生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需要。探索和建立适合边远地区的社区医疗卫生护理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社区护理服务,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篇(2)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区380名老年人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4例,女性156例;年龄60-91岁,平均(69.1±7.2)岁,其中60-69岁者218名,70-79岁者124名,80-89岁者38名;职业:农民23名,工人103名,教师52名,医务人员15名,企业职工91名,公务员67名,无业者12名,其它17名;文化程度:小学114名,中学及高中192名,大专及以上74名;婚姻状况:丧偶68名,夫妻健在305名,独身7名。

1.3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①受试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②受试者的健康水平: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等11种老年常见疾病史;③制定社区护理的需求问卷,包括疾病预防、疾病护理、健康促进三个方面,共23个条目;④采用GQOLI-74生活质量的综合评定量表[1],内容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四个方面,共74个条目,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调查问卷由经培训的专业人员入户发放,使用统一指导用语向受试者讲解。调查表由受试者本人填写。本次共发放400份问卷调查表,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8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5.0%。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均由我院数据处理中心专门人员进行,保证数据真实性与科学性。初步数据录入EXCEL(2003版)进行逻辑校对与分析,得出清洁数据采用四方表格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以p

2结果

2.1老年群体疾病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380名老年人中,患病者273名(71.8%)。其中患1种疾病165名,2种及以上108名。患病率最高的的前五名疾病是高血压(125名)、关节炎(76名)、心血管病(63名)、糖尿病(46名)、白内障(19名)。

2.2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影响因素

表1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影响因素

2.3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评分

本研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平均(61.72±9.84)分,躯体功能平均(60.11±11.86)分,心理功能平均(67.31±12.62)分,社会功能平均(63.34±10.76)分,物质功能平均(55.76±13.52)分。

2.4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和生活质量间相关性

表2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和生活质量间相关性(r)

注:*表示P

3结论

3.1护理工作利用情况与影响因素

本调查显示,社区老人的护理服务利用率较低。通过调查结果可知,380名社区老年人中273名患病,患病率高达71.8%。而患病率最高的前五位分别是高血压(125名)、关节炎(76名)、心血管病(63名)、糖尿病(46名)、白内障(19名)。此类疾病与老人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也说明老人对于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较高。社区老人生活质量平均(61.72±9.84)分,这与国内外相关资料[2-3]的研究结果相近。该现象也说明老人有较高社区护理需求,但目前我区护理服务的状况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区护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服务站工作宣传不充分,老人对于社区护理工作的性质、特点、方法、意义等缺乏深入了解;而社区老人对社区护理不接受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费用问题,老人对于费用考虑与平时经济收入和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同时也可反映出老人对于护理工作认识的缺乏[4]。

3.2增强护理服务工作

3.2.1全面了解社区老人护理需求,针对性开展健康宣教 实施健康宣教工作,进一步提高社区老人健康意识与自我保健的能力,提倡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可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调查显示社区老人主要患病为高血压、关节炎、心血管病、糖尿病及白内障,因此,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开展健康宣教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干预对策[5]。

篇(3)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177-01

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是指老年老化程度超过生理性老化,或过早老化,致使脑功能障碍,引起一种后天获得性、持续性智能障碍。

1老年痴呆症的表现

1.1精神、行为异常:其症状中以失眠、谵妄、被害妄想为主,怕人下毒而拒绝进食,常常怀疑别人而表现出攻击行为,还可有幻觉、抑郁、焦躁等。行为异常可有夜间妨碍家人休息,随意外出迷失方向,终日发愣、淡漠不语。

1.2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记忆力障碍,尤其以早期近记忆力障碍为主,严重者造成定向紊乱,特别容易遗忘一些抽象名词、人名等。常有不耻行为、伦理道德行为均可有改变。甚有出现幻听、幻视、妄想、躁狂或抑郁的症状。

1.3定向力障碍:表现为不知自己家住那儿,常常走失。人物定向障碍,表现为不认识自己家人,过去非常熟悉的人现在不认识。

2护理

老年痴呆的疾病发展临床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故应在早期阶段积极治疗,合理的生活护理,以延缓病情进展。由于目前该病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手段,老年性痴呆逐日加重,最终因躯体合并症而危及生命。

治疗老年痴呆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支持对症,预防并发症,生活护理。由于老年痴呆病人生活有部份失理或者完全失理,提高老年痴呆病人的生活质量,延缓老年痴呆病人的病情发展,很好的生活护理显得尤其重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护理:

2.1心理护理:老年痴呆症病人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尤其对那些精神异常、情感障碍较重的患者,采用恰当的心理护理方法,可明显逆转患者的情感反应。首先从社会从家庭更多地给老人精神上的关爱,不能歧视他们,冷落他们,要让他们积极对待生活。对一些谵妄、易动的病人不必关在室内,经合理的心理护理,将病人置于户外护理,以减轻患者因约束造成的精神紧张,从而减轻了行为障碍。

2.2环境要求:创造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室内保持环境舒适,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要避免老人在光线暗淡的房间里生活,必要时白天也要开灯。保持房间的温湿度适宜。

2.3饮食护理:日常饮食中吃大量蔬菜、植物油等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可以减少人们患早老性痴呆症(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危险。注意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糖、低脂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

饮食要适合病人口味,保证丰富的营养,品种多样化,以提高食欲,但应避免病人因健忘吃了再吃,饮食过度或不主动进食情况。蘑菇、鸡蛋、大豆、木耳、山药、海参等食物,对防治早老性痴呆均有一定效果。

2.4安全护理:老年痴呆症的病人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缺乏正确的判断力,更不能预计自己行为的结果,因此,在这类病人的生活区域内一定要从安全角度考虑,一些危险物品要严加保管,减少室内物品器具的放置,床铺要低矮、柔软舒适,必要时采用约束带,以防坠床摔伤。防止跌伤、伤人、玩火、噎食等意外发生。

血管性痴呆者常伴有吞咽困难,进食时注意咳呛,不宜过快,防止食物误入气管,引起窒息。痴呆病人缺乏对危险事物的分辨,要防止夜间入厕时摔倒或者睡觉时坠床。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管理,注意约束的适当度,观察约束部位皮肤的血液循环,防止发生过度约束的意外。

2.5生活护理:协助料理个人卫生,做好生活护理。督促病人洗脸刷牙,经常洗澡,若不能自理,随时给予帮助,避免毛巾、脚布错乱使用。天气变化时,及时关心增减衣服,以及衣着的整洁,防止乱穿衣或倒穿、反穿衣裤等。

2.6用药护理:需要药物治疗的,一定按时给病人服药,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2.7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及时发现并发症:勤观察、多询问。老年人往往可出现其他脏器功能衰退或某些疾病,痴呆者因感觉迟钝,反应能力差,若不细心观察、多询问,不及时处理,将造成严重的后果。

篇(4)

结果:干预组病人疼痛现象、用药及锻炼有较大改善(P0.05)。

结论:护理干预在减少疼痛和骨折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护理干预社区中老年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53-01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发生在全身骨骼的综合征。特点是骨成分减少及组织破坏引起强度及韧性下降,最严重可导致骨折。在骨质疏松症病人中有相当数量的人群被骨折折磨。而髋部骨折和椎体骨折对老人身心都有较大打击。对社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护理干预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对象为2006年11月——2009年10月我所在社区管理辖区内的八个小区的老人,随机选四所为干预组四所为对照组。合格指标:活动不受限且智力正常。不合格指标:行动不便或智力差。对照组205人,干预组200人。

2护理干预

2.1心理干预。由于病人全身关节痛导致行动和生活质量低下,易产生暴躁和绝望之感。应按照病人心理情况进行护理,再按照病人的文化水平,有目的的进行心理干预。鼓励老人子女多配合。使病人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提高机体抵抗力和病情康复有益。

2.2饮食干预。合理饮食,多吃坚果和蔬果,减少盐酒的摄入。禁止吸烟,减少对心肺的伤害。此外,因酸性食物可腐蚀骨骼,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因素。

2.3运动干预。指导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有效防止骨质疏松症发生。如散步、快走和慢跑等,以加强骨骼强度和韧性,防止发生骨折。运动量要逐步增加,以不觉劳累为宜。

2.4补钙干预。骨质疏松症是机体骨成分减少、组织破坏引起的。所以,首要环节是补钙。每天要摄入600mg钙,还应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蛋奶和动物肝脏中维生素D含量较多;阳光可活化体内非活性状态维生素D,鼓励病人到室外多晒太阳;指导病人多吃新鲜蔬菜,食物中维生素K对骨钙代谢有调节作用。

2.5药物干预。较重病人应配合以下药物进行治疗。

2.5.1阿仑膦酸钠,可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减慢骨成分的丢失,因其可刺激局部消化道黏膜,有消化道炎症的病人应慎用。

2.5.2密钙息,应与钙剂联合应用。

2.5.3雌激素,适于老年绝经病人。可降低尿钙流失,调节钙平衡;雄激素,促进蛋白潴留,提高骨基质成分。但应预防子宫内膜癌和癌。

2.6消除病因的干预。骨质疏松症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包括营养、内分泌和代谢等因素。据骨质疏松症患者致病因素进行治疗指导,病因一经控制,骨质疏松症既可逐渐恢复,内分泌和代谢因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尤甚。

3结果

共得有效结果对照组198例,干预组190例。骨折人数对比:3年来发生骨折人数,干预组比对照组少7人,但经卡方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好转人数对比:干预组有180人好转,比对照组多出40人。服药依从性:规律服药干预组120人,明显比对照组多。参加锻炼人数:干预组150人,比对照组60人显著多。经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社区老年人群由于年龄偏大,伴随更多慢性疾病。再加上老年人很少暴露在阳光下,所以他们比普通人群更易患骨质疏松症。有较多研究报告关于社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本实验以我所在社区管理辖区内的八个小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群体中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护理干预可在病人心理饮食及运动等方面进行指导。为了让老年人群充分掌握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发展和危害,并且从自身开始主动进行防治,还有必要的宣传措施。食物中的钙元素有利于维持骨量峰值在稳定水平,同时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也是相当重要的。日常饮食中应该以米面和杂粮为主食,做到饮食花样多变,粗粮细粮搭配食用。平时钙、磷元素和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应该多吃,如大豆和牛奶及其制品类、鱼虾等海产品类、鸡蛋坚果类,还要多喝骨头汤搭配绿叶蔬菜,多吃水果等。坚持喝牛奶每天500mL。进行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对各年龄段人群身体机能都有较大提高,从事体育活动对于骨骼发育的正面影响已经在临床研究中得以证实。大量证据显示,即便是已经90岁高龄的老年人经过体育锻炼肌肉力量也会显著增加。在预防及治疗方面应用的药物目前有很多,应该根据具体病人状况合理用药,以真正达到治疗的目的。

结果显示,随着健康教育在社区老人中逐渐普及,老人们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意识显著提高。人群疼痛程度有较明显减轻,但干预组疼痛率也不低,在改善病人疼痛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骨质疏松症的最严重后果是骨折,大概由于时间过短或干预效果尚未显现等原因,对比骨折人数经差异不明显,要想搞清楚干预对骨折预防的疗效,必须经更详尽的研究证明。

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骨折很有可能是加强锻炼导致的,会掩盖干预的好处。失访率较高,大概是骨折导致病人死亡,会降低干预的疗效。还有可能是因为干预人员与病人接触较多,病人从感情方面考虑会盲目填写好的结果,引起干预组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

5结论

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骨质疏松症及其并发症骨折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对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防治手段。干预人员应认真对待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积极给病人提供服务,认真讲解骨质疏松症疾病的危害及如何防治,向患者及家属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如何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病人自我防护意识,降低老年病人骨质疏松症性骨折的发生,维护老年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施帼芳,陈小勇.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干预[J].医药与保健,2009,07

篇(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死率高。由于其缓慢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COPD病人在急性发作期过后,临床症状虽有所缓解,但其肺功能仍在继续恶化,并且由于自身防御和免疫功能的降低以及外界各种有害因素的影响,经常反复发作,而逐渐产生各种心肺并发症[1]。我们于2009年1月~2010年1月对80例老年COPD病人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80例老年COPD病人,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58岁,平均75岁。所有病人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诊断标准[2]。采用自身对照法由责任护士根据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症状缓解情况、生活自理能力,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1.2护理干预

①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除烟酒、坚持服药,避免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②合理调配饮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忌生冷、辛辣、鱼腥发物,餐前及咳痰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餐后避免平卧,有利于消化;多饮温开水,但避免在餐前和进餐时饮水,以免出现饱胀感;忌食膨气类食物如冷水、啤酒、豆类、马铃薯及油煎食物、干果、坚果等,保持大便通畅。③耐力训练:耐力训练可使肌体利用氧的效率增加,动静脉氧差加大,提高肌体的能量储备。方法:以下肢为主的步行、踏车、上下楼、慢跑等,运动持续时间为20分钟-30分钟,至少每周3-4次,注意在运动训练开始时,先进行10分钟-15分钟的热身运动,如缓慢步行、肌肉伸展和关节活动。④呼吸肌功能锻炼:缩唇、腹式呼吸可延缓呼气流速,延长吸气、呼气时间,减慢呼吸频率,使支气管内压增加3-5CMH2O,便于肺泡内气体的排空,减少残气量,增加肺通气量。⑤氧疗:慢阻肺患者长期氧疗能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宜采取低流量(氧流量1-2L/MN或氧浓度25-29)吸氧,每日吸氧时间不少于10-15H,因夜间睡眠时,部分病人低氧血症更为明显,故夜间吸氧不宜间断,注意用氧安全,鼻导管每日更换,防止堵塞、感染,氧疗装置定期更换、清洁、消毒。⑥心态平和:病人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如放慢思维,控制呼吸,眺望远处,外出散步,听音乐,或培养养花种草爱好,以分散注意力,减少孤独感,缓解焦虑、紧张的精神状态。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干预前、后临床症状、生活自理能力、再住院率的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对睡眠质量的比较采用检验。a=0.05。

2 结果

2.1护理干预前后临床症状对比 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病人临床症状情况比较(例)

n 卧位 睡眠质量

坐位 半卧 平卧 好 差

干预前 80 28 52 0 54 30

干预后 80 10 23 47 71 12

注:干预前后临床症状比较,p

2.2预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再住院率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生活自理能力、再住院率情况比较例

n 生活自理能力 在住院次数

完全

自理 在他人

协助下 完全

3次 2次 0次

干预前 80 0 18 62 34 18 3

干预后 80 26 36 18 3 39 9

注:干预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再住院率情况比较,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它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一般与有害气体或颗粒对肺部产生的异常炎症有关。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慢阻肺在全球疾病死亡原因当中,仅次于心脏病、脑血管病和急性肺部感染,与艾滋病一起并列第四位。在我国,COPD同样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近期对我国7个地区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OPD患病率占40岁以上人群的8.2%,其患病率之高非常惊人。慢阻肺造成的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永久性损伤,会使人丧失不同程度的生活自理能力。然而,目前的现状是虽然慢阻肺发病率如此之高,但它却是全球最缺乏诊断和治疗的慢性疾病[3]。据估计,有一半以上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此病,因为慢阻肺在早期阶段虽然已有炎症反应和组织结构的破坏,但患者可能感觉不到明显的不适症状,这时若不能有效控制病情,随着肺功能继续受损以及气流受限加剧,会发展成平时走路甚至坐着都气短和呼吸困难,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如果反复急性发作,会进一步导致肺功能加速下降,引起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最终导致死亡。但如果在疾病早期就及时诊断、治疗,将可大大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COP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认为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在肺的不同部位有肺泡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尤其是CD)和中性粒细胞增加,部分患者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激活的炎症细胞释放多种介质,包括白三烯B4(LTB4)、白细胞介素8(1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其他介质。这些介质能破坏肺的结构和(或)促进中性粒细胞炎症反应。除炎症外,肺部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氧化与抗氧化失衡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胆碱能神经受体分布异常)等也在COP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吸入有害颗粒或气体可导致肺部炎症;吸烟能诱导炎症并直接损害肺脏;COPD的各种危险因素都可产生类似的炎症过程,从而导致COPD的发生[4]。

对于慢阻肺的防治,首先,应加强控烟。在我国,吸烟是慢阻肺的主要病因,约占慢阻肺病因构成的71.6%。有资料显示,15%至20%的吸烟者会发展为慢阻肺患者。慢阻肺患者中有80%-90%现在或曾经吸烟。据调查,吸烟可使成人慢阻肺的发病率增加10%-43%。因此,戒烟或不吸烟是防治慢阻肺最有效的方法。其次,应减少不洁环境和职业的暴露。因为职业暴露以及燃料、油烟的空气污染也是引起慢阻肺发病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临床症状、活动耐力、睡眠质量、再住院率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潘伟平,林嘉璇,安静怡等.咳痰困难病人有效排痰方法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09,21(10):949.

篇(6)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284-01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是指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血管性疾病。笔者在我科2010年10月到2011年4月中选出患者85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近半年护理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选出85例,其中男46例,女39例。平均年龄58岁。

1.2 诊断标准 高血压是指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2.1 对症护理

(1)出现明显头痛、颈部僵直感、恶心、颜面潮红或脉搏改变等症状、体征时,让患者保持安静,设法去除各种诱发因素。

(2)有失眠或精神紧张者,行心理护理,同时配以药物治疗或针刺疗法。

(3)有心、脑、肾并发症患者应严密观察血压波动情况,记录出入液量;高血压危象患者应严密监测其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生命体征。

(4)冬季应注意保暖,室内保持恒定的室温,洗澡时避免受凉。

2.2 一般护理

(1)休息:早期宜适当休息。工作过度紧张、血压较高、症状明显或伴有脏器损害者应充分休息。通过治疗血压稳定在一般水平、无明显脏器功能损害者,除保证足够的睡眠外,适当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提倡适当的活动不宜长期静坐或卧床,可以慢跑,打太极拳等活动。

(2)饮食指导:控制钠盐每天4克以下,不食动物内脏,少食肥肉、鱿鱼,墨鱼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多食木耳、香菇、海带、西红柿、洋葱、芹菜等营养丰富有软化血管的食物;适当控制食量和总热量,以清淡、无刺激的食物为宜,忌烟酒

(3)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特征给予指导。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指导亲属要尽量避免各种可能导致患者精神紧张的因素,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和矛盾冲突。

(4)中医茶饮: 肝阳上亢型:(1)夏枯草100克(2)金银花9克,山楂15克。肝肾阴虚型:(1)3克,山楂10克,生地12克,决明子15克。痰淤互阻型:(1)红花3克,红枣10枚。(2)杏仁叶(干品)10克,陈皮3克。

3 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按卫生部颁布的有关“心血管系统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对疗效的规定,舒张压

3.2 结果 85例患者血压均控制在舒张压

4 体会

篇(7)

我国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为H型高血压,该种高血压指的是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其血压水平与发生脑卒中具一定相关性,因此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几率更大,而在早期予以患者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水平[1]。本文旨在分析延续性护理对老年人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的生活质量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98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均符合《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标准[2]。按照护理方法分组,研究组51例,男女比27:24,年龄56~87岁,平均(70.30±5.40)岁,病史1~9年,平均(4.60±1.30)年;对照组47例,男女比21:26,年龄55~86岁,平均(68.30±5.10)岁,病史1~11年,平均(5.10±1.40)年。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入院指导、监测病情、健康宣教等。研究组实施常规入院护理,出院后予以延续性护理,包括:①制定生活作息计划,确保7~8h/d睡眠时间,鼓励患者在条件允许情况运动,比如慢跑、散步、太极拳等;②制定饮食计划,控制每日摄盐量小于6g,并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类食物摄入,多进食含纤维高食物,戒烟戒酒;③遵医嘱服药,服用短效药物3次/d,中效药物2次/d,长效药物1次/d,若服用长效药物则减少次数以期避免漏服导致血压不稳;根据血压水平波动规律服药,第一次在6:00~7:00,中效第二次在下午14:00~15:00,忌睡前服药;④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实施24h的动态监测,根据血压水平调整药物剂量。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出院后12m血压水平变化,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根据MMSE量表比较两组认知功能,总分30,分值与认知功能成正比[3]。根据SF-36量表比较两组生活质量,选取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及健康状况四个方面,分值与生活质量成正比[4]。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21.0软件分析,均数标准差(x±s)表计量资料,t行组间比较;百分比(%)表计数资料,χ2行组间比较,P

2 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2.2两组出院前后MMSE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出院后6、12个月MMSE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P

2.3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高血压是我国老年人常见多发病,也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主要因素,认知功能指人脑在接受外界信息后,通过加工转换成为心理活动,属于大脑皮层高级功能反应。有研究证实:高血压与认知功能出现障碍有所关联,且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与血压水平具相关性[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收缩压(132.30±7.80)、舒张压(75.30±6.2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41.20±6.20)、(83.44±7.20),表明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者血压水平。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出院后予以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通过建立并完善整体护理模式,把分散式转变成为集中式护理,从日常作息、饮食习惯、用药指导及动态监测血压水平进行基础护理,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6]。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生活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指导进行合理运动,均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保证机体处于良好恢复状态,还可以通过运动降低血压水平。通过制定合理科学饮食计划,控制盐的摄入量,多进食高纤维食物,均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进行用药指导与服药时间,均可以保证药物发挥最大效果;监测药物疗效,根据血压水平调整剂量或者药物类型,均可以保证药物发挥最大效[7]。加强对患者血压的监测,进行24h的动态监测,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避免不可逆伤害的发生。

另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MMSE评分大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延续性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娟娟.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7-69.

[2]闰博琳,路英,王佳,等.延续性护理对老年H型高血压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10):1139-1143.

[3]周英智,马丽娜,李耘,等.认知功能障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3,27(2):124-125.

[4]王晓楠,白小涓,齐国先,等.老年H型高血压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3,21(10):894-898.

篇(8)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183

慢性阻塞性肺炎为常见呼吸系统疾病, 多发于老年人群, 患者临床症状为慢性咳嗽、呼吸困难及咳痰等, 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因该病病程长, 病情反复, 进而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为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院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进行护理,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与《西医内学科》的慢性阻塞性肺炎诊断标准相符[1]。按护理所用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男女比例24∶28, 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74.1±2.8)岁, 病程3~24年, 平均病程(9.2±4.9)年;对照组男女比例18:22, 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74.4±4.0)岁, 病程3~26年, 平均病程(9.2±5.6)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与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 按患者病情需要进行吸氧、抗感染及预防心律失常等对症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 包括:①健康宣教:为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 介绍治疗与预防的方法, 同时让患者了解自身病情, 改正不良生活方式;②心理护理:予以患者针对性心理疏导, 保持其良好心态, 帮助其树立治愈信心;③环境护理:保持房内卫生整洁, 通风良好, 做好保暖措施, 定期对病房消毒;④排痰护理:患者行半卧位, 帮助患者翻身, 对其拍背, 指导患者正确咳痰, 适当予以患者氨溴索治疗, 定期雾化吸入;⑤饮食护理:合理制定健康食谱, 营养均衡, 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等食物, 少食糖类;⑥运动与呼吸训练护理: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或腹式呼吸, 待患者病情稳定, 指导其运动训练, 如散步、慢跑及太极拳等运动, 适量运动。

1. 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2]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定两组生活质量, 从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及角色功能4个方面评定, 每项总分100分, 分数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WHOQOL-BREF各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 差异均具统计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炎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此病治疗时间长, 且需长期护理才可达到较好预后。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通过人性化护理, 可针对性对患者进行个体与整体有机统一及创造性的有效护理干预, 且为患者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 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情绪功能得分比对照组高(P

综上所述, 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春红.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现代医药卫生, 2014, 30(13):2039-2040.

[2] 孙立新.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分析.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5):1142-1144.

篇(9)

随着社会进程与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这也就使得人类在克服一般疾病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省会整体人口老龄化的弊端,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老年病的发病几率正在逐年攀升,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这类病痛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对老年人威胁最大的一类病痛【1】。相关资料表明,综合性康复训练治疗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于该种护理方案,并对比综合分析了56例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其结果取得了较为可观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给予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参与研究调查的56例患者均来自某医院两年内所收治的相关病患,其中男性患者总体占比64.3%,女性患者总体占比35.7%,年龄跨度区间50至80岁间,平均年龄56岁。所有患者都经过详细的病例复查,确认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病变。( 诊断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版《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在实际的理疗期间,对两组患者首先都采取常规的一般性护理治疗(包括进行血管减压、辅助吸氧、降低颅内压、改善脑部微循环、脑细胞营养治疗等理疗措施),而研究组同时在此理疗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心理及认知障碍,制定出一套功能性康复训练、心理及认知的系统护理措施。

1.3 观察项目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之前和治疗第 4 周末分别对各组患者进行MMSE(简易智力状态计量表)、HDS(长谷川痴呆计量表)、CDR(临床痴呆计量表)、WMS-RC(韦氏记忆计量表)、FMA(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ADL(日常生活能力计量表)及FAQ(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的调查比较,对相关结果进行记录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进行调查所得到的一系列相关数据都经过SPSS 20.0 软件的处理,处理结果具有标准的统计学意义(以 P < 0.05 为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得到相关干预后的各类计量表的评分结果与干预前相比,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其中HDS(长谷川痴呆计量表)的变化幅度最大,干预前与干预后评分相差10.08,变化最小的为CDR(临床痴呆计量表),评分差异仅为2.31;而对照组在对其进行干预后,仅MMSE(简易智力状态计量表)、HDS(长谷川痴呆计量表)、CDR(临床痴呆计量表)和FAQ(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出现细微变化,而WMS-RC(韦氏记忆计量表)、FMA(简式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ADL(日常生活能力计量表)与之前相比并未出现变化。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干预后的各项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近些年来,关于老年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因脑卒而出现死亡的事件层出不穷,而对此所引发的医学探索也是从未停止,但是到目前为止,国际医学界仍然没有得出可以根治这类疾病的方式方法,但是在理论范畴,研究人员通过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致研究发现其具有很高的可塑性,这就为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行为功能的再次恢复提供可靠地理论性基础,通过该理论认为,患者只要通过一定程度的科学理疗,让大脑中枢神经对患者的行为再次进行记忆,就可以让已经患有脑血管痴呆的患者重新获得正常的认知功能与自理功能力。

我国因为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所以在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VD)患者的护理病房体系建立中较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但也同时证明我国在对于痴呆患者的护理措施引进与改良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此次调查研究所得到的相关结论也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证明我国的此类研究模式也已初步具备国际先进水平。且通过研究发现,在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治疗时,除了采取必要的医疗手段外,心理护理也格外重要,通过心理护理,不但能使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还能借助多次交谈的方式加强患者对事物的记忆程度,进一步完善了患者的心理功能和社会交际能力【2】。与此同时,在血管性老年痴呆患者的功能训练方面,需采取反复多次的训练办法,使患者的行为功能从简到繁,循序渐进,进一步深化其突触链的行为,并有效地改善行为功能。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VD),实施综合性康复护理方案,可以明显地提高患者对于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同时还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其自身的认知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界进行大规模的普及与推广。

篇(10)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在临床上又被称作阻塞性肺气肿,其发病原因为肺泡、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囊、肺泡管等部位有明显的膨胀现象,并破坏患者的气管壁[1]。本次研究深入地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共收治10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将其随机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15例,患者的年龄为62~89岁,平均年龄为(75.5±1.5)岁,病程为3~15年,平均病程为(6.5±1.5)年,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分别为18例、9例、11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为64~89岁,平均年龄为(75.7±1.6)岁,病程为4~14年,平均病程为(6.6±1.7)年,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分别为16例、11例、14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平均年龄等相比,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因此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抗感染和吸氧、药物管理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应用人性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疏导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的病程较长,在长期的治疗中患者容易出现焦躁、绝望等心理障碍,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为其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炎的发病机制、治疗原则和方法及其预期效果,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1.2.2健康指导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呼吸负担较重,可消耗大量的热量,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情况[2],所以,护理人员要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均衡的饮食,患者的饮食既要坚持清淡、易消化的原则,也要注意适量地补充高蛋白、高纤维素类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食新鲜的蔬果,多喝水;告知患者要保持大便的通畅,若有便秘现象便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以免造成心肺负担的加重;日常饮食中要严格控制糖类的摄入量,以减少体内二氧化碳的含量,避免使患者的病情加重[3]。

1.2.3排痰护理 告知患者尽量取半卧位进行卧床静养,针对存在呼吸困难现象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协助家属为其翻身以及拍背,并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痰方法,针对痰液黏稠的患者,需对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也可辅之以相应的排痰,且排痰后应及时使用漱口水,以保持空腔的清洁和呼吸道的畅通[4]。

1.2.4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呼吸训练,教会其简单有效的呼吸方法如缩唇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等,前者可以使患者气道外口的阻力显著增加,能够降低气道过早闭合的发生率[5],而后者则可以减少呼吸阻力,使患者体内通气/血流的比例得到改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以及呼吸肌功能,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6]。

1.2.5感染的护理 要保持病房内的整洁和干净,每日需使用消毒液等对病房进行彻底打扫;告知患者要在指定的区域内进行咳痰;要严格控制病房内的探访人数。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使用KPS量表[7]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就越高。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中,肺部感染为1例,呼吸困难为2例,肺气肿为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对照组中,肺部感染为8例,呼吸困难为7例,肺气肿为4例,肺衰竭为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

2.2两组生活质量的评分的比较 护理前,观察组的生理功能评分为(45.95±16.16)分,社会关系评分为(47.21±13.50)分,心理功能评分为(51.67±14.48)分,环境评分为(48.23±13.34)分,对照组的生理功能评分为(45.14±17.21)分,社会关系评分为(48.56±14.3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51.14±14.35)分,环境评分为(48.54±13.16)分,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理功能评分为(63.24±15.21)分,社会关系评分为(66.25±13.9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9.43±14.00)分,环境评分为(58.02±12.62)分,对照组的生理功能评分为(53.95±16.26)分,社会关系评分为(56.17±13.67)分,心理功能评分为(58.65±14.25)分,环境评分为(53.21±12.72)分,观察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统计学的意义(P

3讨论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化,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人数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且以老年人为高发人群[8]。老年人的免疫力和器官组织均不断衰退,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炎后容易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如感染、呼吸窘迫甚至衰竭等。

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李雪萍,李永燕,罗琼,等.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1(6):26-28.

[2]孙立新.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5(5):1142-1144.

[3]严艳.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J].医药与保健,2014,21(10):114-115.

[4]李春红.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4,04(13):2039-2040.

[5]薛梅.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其预后质量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9(12):715-716.

上一篇: 沟通交流方式 下一篇: 高校经济合同管理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