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23:0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研对比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O4-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29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asuring the Planck
Constant with Two Experimental methods
WU Wangsheng
(School of physics and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23)
Abstract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ethod of photoelectric effect measured Planck constant is introduced at first. Then all kinds of errors in the experiments are studied. At las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wo experimental methods, we obtained the beneficial enlightenment.
Key words the Planck constant; photoelectric effect; prevent voltage
0 引言
普朗克常量是在辐射定律的研究过程中,由普朗克于1900年引入的与黑体的发射和吸收相关的普适常量。普朗克在解释黑体辐射时提出了与经典理论相悖的假设,认为能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一些分立值,这些值是最小能量的整数倍。普朗克的理论解释和公式推导是量子论诞生的标志。1887年,赫兹发现光电效应,此后许多物理学家对光电效应作了深入的研究,总结出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研究发现,不同的金属都有产生光电效应的红限频率,只有当入射光的频率大于红限频率时,才能产生光电流;而且光电流的产生是瞬时的。上述现象无法用经典电磁波理论来解释,因为经典理论认为光作为电磁波的一种,其能量应该是连续的,即能量可以随着时间累积,当光频率较弱时,延长照射时间直至金属中电子累积到足够能量能够脱离金属表面时便能产生光电流,然而实验事实是当入射光的频率小于金属的红限频率时,无论照射多长时间都不能产生光电流。经典理论在解释光电效应中的辐射吸收过程时,遇到了被称为“物理学史上的一朵乌云”这一难题。1905年,爱因斯坦在仔细研究了普朗克的黑体辐射能量子观点后,决定将其应用到整个辐射场中来,来试图解释光电效应中的辐射和吸收现象。由此而推出的光量子假设和光电效应方程终于将光电效应的实验现象和理论研究完美的契合在一起。这一假说得到了众多实验的验证和证实,1916年密立根通过对光效应定量的实验研究,证实了爱因斯坦光电方程的正确性,并精确测量出了普朗克常量。
利用光电效应已制成光电管、光电倍增管、光电池等光电转换器件,这些光电器件在科学技术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普朗克常量可以用光电效应法简单而又较准确地求出,目前普朗克常量公认值是
1 实验原理
在光照射下,使物体中的电子逸出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频率为的光子具有能量 = ,其中为普朗克常量,当光子照射到物体表面时,其能量可以被物体中某个电子完全吸收,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是瞬时的。如果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能够克服脱离原子所需要的能量和脱离物理表面时的逸出功,则电子就可以离开物体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剩余的能量变为电子离开金属表面后的初动能。爱因斯坦由能量守恒定律推出光电效应方程:hv-Ek+I+W。
由于金属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因而对于金属来说, 非常小可以省去,方程化简为:hv-Ek+W。
如果入射光频率越大,则电子逸出金属表面后的初动能也越大,这时即使阳极和阴极电位差为负值,高速的电子也可能克服电场力做功,到达阳极形成光电流,直至阳极电位低于遏止电压,电子的初动能不足以使它克服电场力做功到达阳极,光电流才能完全为零,遏止电压和初动能的关系式如下:eUo-Ek
将其代入光电效应方程可得
此式表明遏止电压是频率的线性函数,直线斜率 = ,测出不同频率的入射光对应的~曲线,用曲线斜率乘以基本电荷电量,即可算出普朗克常量。
2 误差分析
从 = 可知,当基本电荷电量为定值时,斜率的测定影响着普朗克常数的大小,而斜率由不同频率的入射光对应的遏止电压决定。因此,准确测定不同频率下的遏止电压是实验成败的关键。
实验中影响遏止电压准确测量的几个因素:
(1)暗电流。光电管在没有入射光照射时,产生的反向直流电流,主要由阴极在常温下的热电子发射形成的热电流和封闭在暗盒里的光电管在外加电压下因管子阴极和阳极间绝缘电阻漏电而产生的漏电流两部分组成。
(2)受环境杂散光影响形成的本底电流。
(3)反向电流。制作光电管的过程中,阳极有时会被阴极材料污染,导致入射光照射到阳极时,也会发射光电子。当阳极为负电势,阴极为正电势时,对阴极上发射的光电子而言起减速作用,而对阳极发射的光电子而言却起了加速作用,使阳极发射的光电子也到达阴极形成反向电流。
由于上述原因,实测的光电管伏安特性~曲线与理想曲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图1给出了两种曲线的对比分析,其中实线表示实测曲线,虚线表示理想曲线即阴极光电流曲线(理想伏安曲线应与轴相切),点划线代表影响较大的反向电流及暗电流曲线。实测曲线上每一点的电流值是上述几种电流值的代数和。显然实测曲线上光电流为零的点所对应的电压值并不是遏止电压。
图1 光电流曲线分析
3 测量方法
由于暗电流是由阴极的热电子发射及光电管管壳漏电等原因产生的,与阴极正向光电流相比,其值很小,且基本随电位差呈线性变化,因此可忽略其对遏止电压的影响。阳极反向光电流虽然在实验中较显著,但它遵从一定规律,因此确定遏止电位差值,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3.1 交点法
为了减小上述几种电流对伏安特性~曲线影响,一般选用逸出功较大的材料制作光电管阳极,制作过程中减少阴极材料对阳极的污染,可以大大减小暗电流和反向电流,实验所得~曲线整体下沉不多,直接取伏安特性曲线与轴交点的电位差值近似等于遏止电位差,误差较小,此即交点法。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交点法”实验教学进一步细分为“零电流法”和“补偿法”。
“零电流法”顾名思义,是直接取伏安特性曲线与U轴交点,即电流为零时对应的电压的绝对值作为遏止电压。该方法测得的遏止电压与真实值会出现偏差HU,但在最后计算普朗克常量时,HU使实验曲线相对于实际曲线沿轴出现平移,对~曲线的斜率并无影响,因此保证了普朗克常量测量的准确性。
“补偿法”是在“零电流法”的基础上,修正位移量HU,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具体方法是,改变反向电压使产生的电流值等于零,维持反向电压不变,消去入射光,使其光强为零,此时电流表显示的数值即为无光照情况下,光电管的暗电流和本底电流之和,记下的大小。恢复原来入射光的强度,进一步调节反向电压使电流值变为,记录反向电压,即为消除了暗电流和本底电流后的光电管的遏止电压。
3.2 拐点法
从图1可看出阳极光电流(即反向电流和暗电流)的存在使阴极光电流曲线在负电压区下沉,遏止电压并不对应光电流为零的点,如果反向电流过大将对“交点法”测量数据带来很大影响,使遏止电压的测量值偏小。我们知道当光电效应产生时,饱和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该规律同样适用于反向饱和电流,实验中只要采用较大的光强使使反相饱和电流尽快的达到饱和,则反向电流在非线性区域和饱和区域之间会出现清晰的拐点。从图1中可以看出实测曲线拐点处的电压值与遏止电压近似相等,因此采用“拐点法”处理数据可减小误差,即以反向电流开始趋于常量(饱和)的起点(拐点)作为遏止电压。
4 分析与结论
综上所述,“交点法”的适用条件是,适当增大光源与光电管之间的间距,选择较小的光阑孔径,控制光强,使产生的反向饱和电流较小,实验所得~曲线整体下沉不多,直接取电流为零时对应的电压(交点)作为遏止电压,误差较小;“拐点法”的适用条件是,将光源和光电管置于较近距离,选择较大的光阑孔径,增大光强,使产生的反向电流较大并尽快达到饱和,这时趋于常量(饱和)的起点(拐点)明显,选取拐点处的电压作为遏止电压,可抵消反向电流的影响,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对于不同类型的光电管合理的选用测量方法,如对于阳极用逸出功较大的材料制作的光电管,选用“交点法”实验能使产生的反向电流较小,从而提高测量精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的需求、教育的实践、教育的规模等教育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这就需要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其中的规律,从而更好地为教育服务。目前国内公开出版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有40多个版本,本文选取的四本相关著作以出版顺序排列分别是:(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孙亚玲: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韩延伦: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下文以A、B、C、D分别代表这四本著作。
一、写作目的
四本著作出版时间先后不同,时间跨度较长,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以及个人的研究方向或侧重点不同。这些因素将会对他们的写作目的产生影响,笔者从他们的序或前言中认为:
(一)A的这本著作是她在多年来为本科生、研究生讲授时的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她的目的是:“试图在总结我国丰富的教育研究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教育研究方法学科体系的一种尝试和探索。”她的写作目的可以理解为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探索。
(二)B版这本著作是这四本著作中唯一没有序和前言,但是我们可以从内容提要中看书,本书写作的目的是为高等教育学校教育学科而撰写的教学用书,是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
(三)C在前言中认为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有了长足的发展,旧的一些观点和内容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因此,需要提出新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所以说她的写作目的很明确。
(四)D著作为高等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系列教材,可见,本书的写作目的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而量身订做的。当然也可作为本专科生教学用书。
二、章节、结构安排
(一)A在章节的安排上共分为四编十五章,第一编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第二编教育研究的构思与设计,第三编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第四编教育研究的结果与评价。从一般原理——构思设计——研究方法——成果表达,可见编与编之间逻辑性强。但章节内容较多,都比较详细,看不出侧重点,各种研究方法都有介绍。另外,成果表述及评价安排在了倒数第二章,笔者认为应该安排在倒数第一章更为妥当。
(二)B共十四章,前三章论述教育研究的意义,过程,一般性原理,第五章到最后具体论述了各个研究方法的具体步骤、运用。第十三章,两个案例单独成章,这则是本书的亮点之一,不足之处是本书的最后没有成果的表述与评价。应该把成果表达与评价这的内容加进去,样安排才使得整个教育研究更加完整,系统化。
(三)C共十一章,第一章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概述,然后是一般步骤、选题,抽样,论证,建立假设、6种具体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统计法与SPSS操作以及成果的表达。从孙版的章节看出该书思路清晰、循序渐进、一气呵成。
(四)D共十二章,前两章是概述、确定问题。第三章到第十一章具体论述了各个研究方法的含义、分类、步骤、案例。最后一章则是成果的表达。总体上说,思路清新,每一章的题目都是“如何……”,可见,本书的侧重点是怎么做,如何做,操作性很强。
三、研究方法的选取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根据研究性质、目的、范围、对象等的不同,可以把教育科学研究分成20多种,这四本著作都选取了5-9种研究方法进行论述,但各版本选取的侧重点不同。
(一)A选取了五种,分别是教育科学的历史研究法、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教育科学的比较研究法、教育科学的实验研究法、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这五种研究方法比较传统,由于年代久远,以及时代的发展,这五种研究方法目前很少见了,近年新编的教材里较少选取这些研究方法。
(二)B选取了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等,包括了目前经典和一般的研究方法,各研究方法都有具体的操作步骤介绍。
(三)C选取了文献法、教育调查法、观察法、教育实验研究、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统计法及SPSS操作。涵盖了目前经典和流行的几种研究方法,其中统计法及SPSS操作,其他三版本中是没有,这也是本书的亮点。
(四)D选取了文献研究、定量研究、教育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定性研究、比较研究、现场研究、历史研究、行动研究等共九种研究方法。每一种研究方法按照“含义、特点——分类、设计——运用”的顺序介绍。另外大多数的研究方法的最后都有案例分析。
按照质和量的构成,教育研究方法可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问卷调查、统计法、实验研究等属于定量研究。行动研究、比较研究、教育叙事研究等属于定性研究。这四本著作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知识背景、研究方向的不同选取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的种类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在选用的时候是选取其中的一种还是多种,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未来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四、语言表达
(一)A是在上世纪90年代出版的,在语言表达上很严谨,语体很正式、详细、准确,更加倾向于学术性的著作特点。该著作专业性很强,里面有很多专业性的术语。如第19页:“熟知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过程,熟知各个不同的时代所出现的关于外在世界的普遍联系的见解,这对理论自然科学来说是必要的,因为这位理论自然科学本身所建议起来的理论提供了一个准则。”可以看出,直接运用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深思难于理解,更倾向于学术性。
(二)B在语言表达上也是更倾向于学术性,书中有很多专业名词的字体都加工成黑色粗体,在解释概念的时候较多地运用了图标、数据等方式加以阐释。有些词语专业性很强,比较难懂,应该需要进一步说明。
(三)C在语言的表达上出现了一种清新的特点,语言幽默诙谐、通俗易通。比如在导入的时候,作者这样写道:“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现象,当教育经验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人类开始了对教育这一社会现象的研究。我们不能确切地说出教育研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因为有关这一问题的记载没有确凿的文献来佐证,所以,我们只能说教育研究很早以前就有了。”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好像和读者对话,讲故事似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做学问是很严谨的。语言令人亲切,通俗易懂。
(四)D的语言在表达上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用词严谨、准确。有些词语的引导性很强。比如第65页:“对我国而言,校本课程开发毕竟是一个新手事物,有许多课题亟待研究,国内对校本课程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探索大多停留在‘概念引人’阶段的新奇,并未走入实质化的研究。”
五、各自的特色
(一)A版最大的特点就是历史与现实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及中西结合。该书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作了比较系统的回顾。注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及吸收西方最新科研成果。该书又吸收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方面的成果。把数学方法也运用其中,这突出反映了教育研究时代的特点。
(二)B版的这一著作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第十章,加人了统计法及SPSS的具体操作。这部分内容在其他版本中是没有的。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这更说明了该著作的独特性,具有新颖性。全书思路清晰,前后编排连贯性强。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似于人的思维、学习习惯。课后的思考题需与本章的内容结合回答。另外,每一章后面有文献链接,这一点很好,而且选取的案例都是比较经典的。这一做法可以让读者更加广泛地了解到相关知识及最新的学科动态。
(三)C版的亮点、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则是书中有很多图式、案例。这样会使读者一目了然。重要性的概念都会黑色加粗,这种则突出了该专业术语的重要性。
(四)D版的亮点则是各章的题目上,都有“如何”,这种句式在著作中并不多见,可作者的这一做法更加突出了本书的亮点。更加具有操作性,章前有内容提要、学习目标等是读者在阅读之前就可以浏览到相关的知识点,有助于理解,在文中有许多信息栏,这也有助于读者拓展课外知识。章后的资源连接,并有该资源连接的简单介绍,这一特点是其他版本所没有的。
六、结语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门内容丰富、结构复杂的学科,实践性强,以上四种不同版本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作者根据自己的写作背景、研究方向等出发写作,侧重不同,但是都有自己的写作特色,可谓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2] 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中图分类号N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8-0008-02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有鉴别才能有真知灼见。
比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重要最普遍的手段。比较研究方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对象加以对比,以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的一种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区域内特定学科的发展史,往往也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将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探索它们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促进学科纲领地科学发展。其中,横向比较是比较特定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学科发展情况;纵向比较是比较不同区域内特定时期的学科发展状况。
在比较对象确定的基础上,选取科学的方法论分析理论的进化和退化至关重要。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继承了逻辑实证主义,把实验观察事务作为检验科学知识的基础理性主义观点。根据拉卡托斯的理论,在进行学科理论比较环节中,应围绕科学纲领的硬核、保护带、反面启示规则和正面启示规则为比较层面,系统性比较分析不同纲领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学科判定纲领的进化和退化。通过编写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特定学科的发展史,得到有价值有意义的启示,促进学科未来的发展。
1 比较研究法概述
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著的《雅典政制》最早出现关于比较研究的运用记录。上世纪60年代之后,比较研究方法作为一种常见的科学研究方法,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偏重质性研究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而是同时采用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手段,用定性与定量手段相结合深入分析研究资料,构建研究对象结构,确定比较研究对象各组成因素的整体性作用。比较研究方法可应用于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各研究领域,定性分析进行研究对象“质”方面的分析;定量分析是对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
无论是在自然科学领域,还是社会科学领域,比较研究法的应用都非常广泛,在大量实践应用的基础上,根据比较研究对象的不同,一些学者已经总结出一些原则,将比较分为区域性比较和问题性比较两类。区域性比较是指,比较某一特定区域内,如某一国家、地区或有明显区划划分的区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多领域问题的研究;而问题性比较与区域性比较不同,比较是围绕相关问题展开的,选取的是两个国家或地区,或是多个国家或地区内的固定问题。研究数据或资料是开展比较研究的前提和保障,使用区域性比较研究在研究数据或资料的收集上应遵循基本的前提或原则。由于区域性比较研究是以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众多领域进行整体性比较,所以,研究开展的前提条件是研究者要对所研究区域的相关问题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研究者往往需要实际进入该区域,有针对性地开展参观、访问与调查,以便在适当的时间和环境下获得第一手资料。这种实地调查的方法,有时也被称为现场研究法。但一般情况下,很少有研究者能获得机会去其他地区尤其是国外单纯进行学术研究活动,即使有也可能是短期的访问调研,一手资料收集非常有限。限于客观条件制约,大部分研究国际问题的学者会采用另一种研究途径,即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外文文献,来间接地获取有价值的文献资料。
2 科学地运用比较研究法
为了科学地运用比较研究法,应当明确运用比较研究法的步骤及注意的事宜。
实施比较研究法的环节
不同学科、专业、领域内对于比较研究法的使用具有多样性,在实施环节方面,各国学者都有不同的见解。例如,美国学者乔治·贝雷迪和德国学者希克尔共同将比较研究划分为实录、诠释、连接、比较四个实施阶段。虽然比较研究法在应用领域具有多样性,不同专业在应用时有不同的侧重点,还未形成一种固定的研究模式。但一般来说,任何比较都必须确定比较问题、明确比较目的、选定比较方法、选取比较标准、聚焦研究内容等,这就是比较研究法的一般性步骤。
第一,明确比较的根本性问题,建立比较的逻辑起点。本文已将比较的对象确定为不同区域内特定学科的发展史,是对于不同区域的特定学科的科学发展史的比较研究。
第二,制定比较标准,是进行比较研究的依据。学科发展史的比较研究,往往需要着眼于该学科不同时期的典型性学派、理论、理念、事件的研究,并以科学哲学为指导,运用编史学的方式系统地整理比较。进步的科学哲学思想,便是比较研究的标准和依据。文章就是试图探索以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为分析手段,构建起比较学科发展理论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三,收集、整理资料并加以分类、解析、提取、重构,完成资料数据的收集与整合。
第四,实施比较,即比较的具体实施环节。如何科学合理地以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为指导,构建研究框架体系,是比较研究的核心环节。在该环节中,需要明确学科发展理论的硬核、保护带、反面启示规则和正面启示规则,提出理论系列的进步和退化的划界问题。
第五,形成比较研究报告,按照比较研究的预期目标,从中获得有价值的借鉴或启示。通过编写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特定学科的发展史,力图得到有价值有意义的启示,促进我国特定学科未来的发展。
3 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拉卡托斯的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波普尔和库恩的两种哲学思想的影响,是在这两种思想相互作用下产生的。其哲学思想中既有波普尔批评理性主义哲学的痕迹,也从某些层面表现了库恩哲学思想的精髓。拉卡托斯的哲学思想吸取了库恩哲学中的合理因素,原则性地修改了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即朴素否证论,从而创立了自己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科学哲学。
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前提假设,是“硬核”理论的提出,其是整个理论体系的最基本的原理。“硬核”决定着科学研究纲领的性质,不同科学研究纲领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相互之间的“硬核”的不同。由于“硬核”在整个系统中的决定性作用,拉卡托斯在思想体系建立之初,就限定了一个根本性假设,即“硬核”是不可反驳的,也是不可修改的。这一根本性假设可以保证研究纲领,即某一理论,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性和不可置疑性。但应该明确,“硬核”本身并非一成不变,它只是一种阶段性的稳定,长期来看,“硬核”本身也具备一个发展过程。一个研究纲领的“硬核”,实际上是通过预备性的试误方式发展的,发展进程是长期的、缓慢的过程,是一种螺旋上升的结构。判定一个科学纲领的进化与退化有判断标准,如果理论“硬核”不能再指明事物的发展方向,引导事实的发展,出现理论落后于事实,呈现理论衰退的迹象,就必须放弃该“硬核”。
在科学研究纲领的理论内部结构中,支撑“硬核”的是围绕“硬核”的“保护带”,由一系列辅助假设构成,是支持“硬核”成立的理论预设。“保护带”的建立就是通过逻辑严密的辅助假设,保护“硬核”不受反驳,体现了理论体系的严谨性和适应性。“保护带”的工作机制是,当实验结果与理论发生矛盾,出现反例和反常时,触发“保护带”要利用内部的辅助假设来解释异常情况,将指向“硬核”的反驳经验的矛头主动指向自身,以规避对于“硬核”的反驳,保证“硬核”的不可置疑性。为了实现“保护带”的功能,就必须对其中的辅助假设不断地修正、完善,增加其复杂性和严密性。完善“保护带”有两种途径:一是对原有的辅助假设重新定义与解释,扩大假设的内涵与外延;二是提出新的辅助假设,借鉴与吸纳反例中出现的经验反驳,避免理论被淘汰。当然,对于“保护带”的调整并不是不加以限定的,否则,无休止地强化“保护带”中的辅助假设就很难与诡辩区分开来。判断辅助假设的修正是科学的还是伪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演变是进化还是退化,拉卡托斯在理论建立时提出了相应的判定标准,以保证理论的科学性。其认为判断“保护带”调整的进化标准与判断客观经验进步的标准是辩证统一的,有助于理论进步的辅助假设不应是特设性假说,以特设性假说驳斥反例无科学性。另外,“保护带”的科学调整的经验进步是断续显示的,并不能在立即观察到调整后的新事实的出现,因此,在调整后的理论面对反驳经验时,应留有合理的缓冲时间。
科学研究纲领内部又由一些方法论规则构成:一些规则告诉我们要避免哪些研究道路(反面启发法),另一些告诉我们要寻求哪些道路(正面启发法)。反面启发法是一种指导“保护带”工作的禁止性规定,禁止任何指向“硬核”的经验反驳,转而通过不断科学化调整和修改的“保护带”中的辅助假设来保护“硬核”。反面启发法从方法论的层面规定了“保护带”的性质和工作机制,实现了理论对于反例的驳斥与同化,增强了纲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延长了纲领的生命周期。正面启发法是一种积极的鼓励规定,指示应该寻求哪些道路,规定了理论发展的长期方针,表明了理论科学的自主性,从理论的自我调节和完善的功能来发展整个科学研究纲领。
拉卡托斯的科学哲学思想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自然科学发展史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在深入研究分析近现代自然科学发展历程的过程中,拉卡托斯汲取了波普尔和库恩哲学思想精华,创立了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提出了一个新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型。他认为,科学研究纲领表现为进化和退化两种形式。与判定“保护带”中辅助假设修正的科学性标准一致,衡量一个纲领是进化还是退化的标准,在于其客观经验的进步性。如果一个科学研究纲领调整了辅助假设后,增加了经验内容,并且能够合理地解释出现的反常和反例,预见新颖的事实,则表明这是个进步或进化的研究纲领,反之,则是一个退化的纲领。科学史表明:一个研究纲领就是在进化时期也常常有一个或多个其他研究纲领与它竞争。
拉卡托斯的科学发展动态模型表明,任何一种研究纲领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是不可能永远进步的。理论进化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转向退化,随着抛弃“硬核”,建立新的理论体系,形成新“硬核”下的辅助假设,再次恢复到进步阶段。因而,历史上的任何成功的科学研究纲领都只能是暂时的成功,它们都有一个从进化到退化的发展或演变过程。否定或证伪一个退化的研究纲领的决不是观察和实验中的反常,而是一个比它更进步的研究纲领。整个科学的发展模式是:科学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科学研究纲领的退化阶段新的研究纲领证伪并取代退化的研究纲领新的研究纲领的进化阶段以及其它阶段。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在数据库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Visual FoxPro作为优秀的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因其具有操作界面友好、功能强大、语言精炼、简单易学、便于实现应用系统的快速开发等特点,仍然受到众多用户的青睐。由于Visual FoxPro自身的特点和作为各类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个方向,在很多高等院校,都将“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作为非计算机专业综合学习数据库技术和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一门课程。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数据的查询,通过执行SQL语句、运行查询文件、运行视图文件三种方式都可以对数据进行查询。而其中SQL的两种使用方法:交互式查询和宿主式查询,既适合于非计算机专业人员又适合于软件开发人员学习,使SQL查询得到广泛的应用。在“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中,SQL语言的教学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其难点主要在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从开始接触到计算机操作时,主要使用的是图形界面的操作方式,对于使用命令的操作方式非常生疏,学习起来非常困难。而SQL语言主要是由命令及参数组成,掌握不好命令及参数的使用就不能正确执行查询、得到结果。特别是SQL语言中的数据查询,虽然只有一条SELECT语句,但是该语句却实现了数据库的核心操作,是用途最广泛的一条语句,具有灵活的使用方法和丰富的功能。熟练地掌握这条命令的使用不仅能在Visual FoxPro中以交互式方式和程序方式方便地进行各种数据查询,而且为进一步学习使用其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知识和操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VF中三种查询方式
从“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对可视化的操作环境和操作方法比较容易接受。而Visual FoxPro中提供了众多的设计器都是一种可视化工具,利用它们可以快捷地创建和修改应用系统中的各种组件,包括数据库、数据表、查询、表单和报表等。在Visual FoxPro,创建查询使用三种方法:查询向导、查询设计器和SQL的SELECT语句,不管是使用查询向导还是使用查询设计器创建查询,其最终都是要生成一条SQL的SELECT语句,查询向导和查询设计器在本质上是SQL的SELECT语句的可视化设计方法。在SQL语言中,数据的查询是通过下列一条语句实现的:
SELECT [ALL/DISTINCT];
[TOP [PERCENT]][.][AS ];
[,[][AS ]…];
FROM [][,[]…];
[INNER/LEFT/RIGHT/FULL JOIN [] [ON …]];
[[INTO ]/[TO FILE /TO PRINTER/TO SCREEN]];
[WHERE [AND …];
[AND/OR[AND/OR…]]];
[GROUP BY [,…]][HAVING ];
[ORDER BY [ASC/DESC][,[ASC/DESC]…]]
在这条SELECT语句中,有很多参数,使用这些参数,可以确定参加查询的数据表及其联接的条件;获取相关的字段和字段的表达式;筛选出满足条件的记录;对记录进行分组和排序等操作。而在查询设计器中是通过添加数据
表,设置字段、联接、筛选、排序依据、分组依据、杂项选项卡中的内容来实现的,其中每一个选项卡实际上都对应了SELECT语句中的一个或几个参数的功能。见表1。
3对比教学方法实例
由于在查询设计器中提供了查看SQL语句的功能,通过上述查询设计器中的选项与SELECT语句及参数的对比,加上学生对查询设计器比较容易掌握这一特点,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SQL语言对比教学方法。本文将以一个实例(参考文献[2])来说明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在实例中用到两个数据表:学生登记表(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入校总分)、学生成绩表(学号,课程编号,成绩),要求建立一个包含有“姓名、年龄、平均分、总分”的男生成绩查询,要求查询结果中只包含平均分在75分以上的学生,并按总分降序排列,输出前3名学生成绩查询结果。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查询,几乎涵盖了SELECT 命令的所有参数,具有比较典型的代表性,其SQL命令如下:
SELECT TOP 3 学生登记表.姓名;
YEAR(DATE())-YEAR(学生登记表.出生日期)AS年龄;
AVG(学生登记表.成绩)AS 平均分, SUM(学生登记表.成绩)AS 总分;
FROM 学生登记表, 学生成绩表 WHERE 学生登记表.学号=学生成绩表.学号 AND 学生登记表.性别=”男”;
GROUP BY 学生登记表.学号 HAVING 平均分>=75;
ORDER BY 总分 DESC
如果使用查询设计器,要通过一系列步骤来实现查询。首先要加入两个表,并确定两表的联接条件,通过表达式生成新的字段:年龄、平均分和总分;筛选出性别为男记录;以学号进行分组,提取平均分在75分以上的记录,再按总分进行降序排列,最后取出前3条记录。使用查询设计器来完成上述查询,虽然操作步骤较多,但是相对于SQL命令来说,比较直观,学生理解更容易。本文介绍的对比教学方法的要点是:在查询设计器中的每一步操作后,通过使用主窗口的查询菜单中的“查看SQL”命令或在查询设计器中使用快捷菜单中的“查看SQL”命令,可查看到系统生成的相应的SQL命令,随着查询设计器的分步操作的进行,可使学生观察到一个完整的SELECT语句的实现过程。本实例的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打开查询设计器,加入学生登记表和学生成绩表,在“联接”选项卡中,确认其两表的联接条件。第二步,在“字段”选项卡中选取“姓名”字段,再通过“函数和表达式”生成器生成“年龄”、“平均分”和“总分”字段。前二步的操作结果见图1。在图1中,选取菜单“查询/查看SQL”,可见到上述操作已生成对应的SQL语句,如图2。在图2中,前3行是选取和生成的四个字段,后2行是两表的联接及联接条件。其联接条件也可写成:
FROM学生登记表,学生成绩表 WHERE 学生登记表.学号=学生成绩表.学号
第三步,在“筛选”选项卡中,生成如图3所示的筛选条件。同时在SQL语句窗口中可以看到增加了一个参数选项,见图4中第6行。第四步,在“分组依据” 选项卡中,选取分组字段,并生成如图5所示的分组后要满足的条件。这时,相应的在SQL语句窗口,又增加了一个参数选项,见图6中第7行和第8行。
第五步,在“排序依据”选项卡中,确定如图7所示的“排序条件”和“排序选项”。在SQL语句又增加了一个参数选项,见图8中第9行。其中的4表示第4个字段,
既“总分”字段,该参数也可写为:ORDER BY 总分 DESC最后,在“杂项”选项卡中,确定满足上述条件的前3条记录,如图9所示。在SQL语句窗口中,可以看见,在第一行中,又添加了一个参数TOP3。至此,一个完整的SQL语句已经生成,见图10。通过运行,可以得到正确的查询结果。
4结束语
本文实例中的查询,几乎涉及到SQL查询语句的所有参数,如果直接采用SQL语言进行教学,学生接受起来很困难,而用查询设计器这种可视化的方式进行对比教学,虽然步骤比较多,但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通过使用查询设计器和SQL语言进行可视化的对比教学方式,使学生既学会了查询设计器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很直观、很容易地掌握了SQL语言中各种参数的正确使用,作者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杜小丹,刘容.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刘容,杜小丹. 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上机实验及习题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An SQL Language Teaching Application of a Visual Comparison Method in VF Teaching
LIU Rong
类比思想是研究数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而类比是从希腊文衍生出来的。比如1和2、5和10这是两组完全不同的数字组合,但是他们的比例却是一样的,这种思想就是类比。类比是可以推断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对比来完成的。类比方法的运用可以让初中生遇到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学生要认真观察两者的关系,找相像的地方,从而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答案,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让类似的问题都得到解决。学生用相似的方法去解决,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解题麻烦。
类比法在数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正是因为合理运用了类比法,波利亚才可以在学科研究中发挥他的能力。类比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学生如果对数学这一科目感兴趣,可以通过第一感觉判断题目,快速准确得出结论。因为学生通过自己的记忆,将以前遇到的问题可以快速和现在出现的问题加以比较,找出他们的相似之处,然后得出解题规律解决问题。类比思想还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整合所有学过的内容,自行加以总结联系,将零散的学习内容串成一个整体脉络。比如当学习反比例函数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已经学习过的一次函数进行讲解;学习相似三角形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相似定理来学习。类比方法加快了学习进程,提高了学习效率。
2类比思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于教育方面的发展十分重视。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逻辑性学科,也可以对世界有很深远的影响。但是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并不能将身心全部放在学习探索中,多数情况下会打瞌睡,或者走神,身心不集中就导致了课堂效率不高,不能理想的学习运用类比方法。而且在调查中发现,部分老师讲课循规蹈矩,没有创新,没有要求学生举一反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不利于学生学习。所以老师和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不能忽视,要及时解决,不能影响学习进程和学习成绩。
3如何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
类比思想如此重要,当然要利用合理的方法来培养。首先在学生方面,学生自己要重视起来,通过各种适合自己的方法调动自己的主动学习性。学生通过自己对数学方面知识的理解,加以延伸学习,通过对比新旧知识,找出相像的地方,得出类比结论。其次从老师角度来说,老师是学生的引导人,是指引学生的指明灯。作为老师,要清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善于引用生活中或者数学中简单的事物来做类比,将类比思想深入学生们的心里,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好类比思想并且广泛使用。培养学生类比思想这件事情不是几天就可以做到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日积月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类比方法的关键。所以培养好学生的类比思想,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磨合进步。通过不断磨合,学生对于类比思想的理解学习才会更加深入,在初中数学的全部学习过程中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学习成绩也会提高。
4初中数学类比思想的教学案例分析
在北师大版数学中有这么一个案例:通过寻找圆与球的相似之处,利用类比思想将圆和球进行比较。我们很熟悉圆的一些性质,比如圆心与非直径的弦中点连线垂直于弦、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2、圆是一个对称图形。通过类比思想发现,球可以理解成是由多个等半径同圆心的圆组成的,所以我们就可以类比一下球的性质。球的球心与任意一条非直径的弦中点连线也垂直于弦,通过相同的方法计算出球的面积公式为S=4πr2、体积公式为V=4/3πr3,球也是一个对称体。
【课堂实录】
那是一次美丽的邂逅,我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张伟执教的《成吉思汗和鹰》这一课,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当他突然发现与学生所持教材不一致的时候,他能机智地因势利导,活用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文本的对比阅读,教学效果出奇的好。张伟老师这种处变不惊、巧妙应对的做法堪称典范。
片段一:
师: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1―8节,思考:他到底喜不喜欢这只鹰?用笔圈画出来。(学生读课文,用笔作记号)
(片刻后)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回答?(教者指名学生回答,却发现语句与自己所持教材有许多不同之处)
师:真没有想到,大家拿到的课文与我的课文不一样。(笑笑)那我们就请一位同学先读你们的课文,我再把我的课文也读一遍,分析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师生分别朗读自己所持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自由地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我的教材中用的是刀,而您的教材中用的却是箭,这两者造成鹰的受伤程度不同,而在空中飞翔的鹰,用箭射杀更为合理。
生2:我的课文中写大毒蛇的尸体只在池边,而您的文中写它的尸体占满池中,这明显写出了毒液侵占程度的不同。
生3:我的课文中是风把杯子吹了下来,而您的文中是鹰向杯子撞了下来,前者所描述的空间距离不够合理。
生4:(补充)成吉思汗紧紧地端着的杯子,也不可能被风吹掉。
生5:您的文中最后还写道:“他把鹰放进了猎袋里。”这样更能表现他对鹰的疼爱。
……
在教学这一片段时,我不禁被张伟老师的教学机智所折服,面对不同的文本内容,他没有太多的惊慌,反而显得异常镇定,只经过短暂的思考,便想出让学生们将自己所持的文本内容与他的教材内容加以辨析的方法,去感悟两种文本的不同之处,然后再揣摩、品味文本的精妙,润物于无声之处。
纵观两个文本的内容,张伟老师手中的内容除了在用词上更显精准外,在结尾处也更具体生动。
片段二:
师:同学们,成吉思汗为什么要将鹰放进猎袋?而你们拿的那个教材却没有说呢,他只是将鹰落在了山谷里,为什么?
生1:那是他为了留下惨痛的教训,想以此为戒。
生2:从这里可以看出您的教材更完善,文中还提到“这是最后一次了”也是为了说明鹰与主人的关系非常密切。
师:请大家再比较一下两种文本内容最后的结尾,哪种写法更符合读者的心理?
生1:您的教材内容更能体现他当时内心的懊悔,他认错了。
生2:我们拿到的课文内容在写成吉思汗杀鹰的动作带有谋杀的意味,根本不能体现他的爱鹰之情。
……
这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者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进而让学生加以比较分析,畅谈内心感受,让智慧不停地碰撞,闪射出思辨的光芒,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文本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感知与实践行动,帮助他们树立真正的价值观。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因此,我认为,在我们日常的阅读教学中,便可以通过比较、辨析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一、 对比,体味情感
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旦教师点拨得当,便能够使学生很好地把握文本的意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挖掘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文情愫。记得我在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文时,学生都被肖邦的爱国情怀所感染,沉醉在仰慕的情感之中。但这一爱国音乐家的英年早逝却让人们更加痛惜,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体会这种情感呢?我就采用句子对比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①当时他才39岁。
比较
②当时他39岁。
上下两个句子,仅仅只有一字之差――才,但句子所蕴含的人物情感却迥异不同,在这样的对比下,学生只要诵读体会,就可以真切地感悟出人们对肖邦过早离世的惋惜之情。
二、 对比,走进文本
有些文本内容,在前后文的写作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不乏一些变化,为了更好地把握文本内容,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前后比较,发现其中的深层意蕴。
《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在描写敌我双方交战情节时,结构相似,都是采用“进发开火结果”这一线索组织材料,但在教学时,如果能够引导学生分别进行对比阅读,反复辨析,一定可以体会其文本内容所蕴含的不同感彩。写敌军进发是“偷偷地摸来”,而我军则是“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面对日军偷袭,我军是奋起还击,而当我军大刀队员攻击时,日寇却是猝不及防。日军先前夺得卢沟桥时,我军虽然伤亡较大,但仍能暂时退守宛平县城;可我军在次日的夺桥一战中,日军却是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最后全部被歼。教者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如果能够让学生比较辨析,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出人们对敌我双方不同的感彩。
三、 对比,感悟写法
这种方法大多对课文中内容的顺序作一定调整,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写作手法。如在教学苏教版《鼎湖山听泉》一文时,第四段第二句是这样写的:“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这时候躺在床上,可以用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如果将这句话中“聆听”“辨识”“品味”三个词语的顺序颠倒一下,学生便能体会到作者是按“听泉”时的顺序写的,即聆听在先,随后辨识,最后品味。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对比阅读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只要运用得当,一定会让学生大大获益,在自主探究中获得真实的体验,情感得以升华,不断地荡起思维的涟漪。
【参考文献】
①刘祥:《浅谈阅读教学中对比方法的运用》,《教育科研》2010年第20期。
②桂海莲:《对比体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教育科研论坛》2010年第7期。
③孙双金:《语文教育的几点思考》,《语文教学通讯》2010年第9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3(a)-0-01
“汽车发动机原理”是我校车辆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自2003年我校开设该课程以来,随着新的教育理念、办学思想、教育手段的引入,该课程的学时数不断减少。这就提出了在学时数减少尤其是在全国高校提倡通识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对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才能达到教学质量要求的问题。该文结合近年来“汽车发动机原理”的授课情况,对少学时下本科生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
1 课程教学现状
(1)课时减少。最初,许多高校的“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的学时数都在64学时左右,后来由于逐渐采用通识教育模式,专业课的课时不断减少,目前大部分已减至48学时[1]。而我校更是由于采用“3+1”教学模式,将课程减至32学时,并且受实际情况限制还不开设“工程热力学”这门课,这更加深了“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的难度。(2)学习内容却明显增加。经典的基本理论不能丢,必须夯实;但实际工程中的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课程中如不及时反映便会脱离实际。同时,学生对新事物和新技术的求知欲望很高,仅限于讲清基本理论,学生的听课和学习兴趣不高。课时减少,内容增加的问题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吃压缩饼干”[2],何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3)“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内容涉及到多个学科,学生反映“内容多,理解难,记忆难,应用难”。(4)课堂讲授方式已由原来的“老师写黑板,学生抄笔记”,变为目前的“老师放PPT,学生看电影”。但教学方法的实质没有变,都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方式,甚至学生比以前更容易打瞌睡。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精神和学习兴趣,习惯于继承性地简单接受知识的惰性学习方式,当然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 教学改革
2.1 教学内容
对课程内容进行精简与更新,注意突出课程主线。汽车发动机原理是以发动机的性能指标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到发动机工作过程的各个阶段,分析影响性能指标的各种因素,找出规律,研究提高性能指标的措施与途径的一门专业课。所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围绕发动机工作过程、性能分析及措施提出这一主线展开,力求使思路明确、体系清晰、层次分明。另外,我们注意通过资料阅读和自己亲身从事的科研工作,把握汽车发动机科技发展的现状和前沿,每年更新授课内容,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例如,增加了现动机的一些最新技术(如缸内直喷GDI发动机、分层均质压燃HCCI发动机、智能电子节气门ECTS、可变气们正时VVT、高压共轨电喷柴油机、陶瓷发动机、EcoBoost发动机等)进行讲解。
2.2 教学方法
(1)采用“板书+多媒体+讨论”的教学方法。板书的应用使得授课思路清晰,学生精力集中,尤其是针对某些需要特别强调的关键环节。多媒体的应用使得授课图文并茂,信息量丰富,进度加快。讨论环节的应用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得到加强。(2)运用对比方式,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专业课学习,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本理论,又要学会工程技术。对基本原理的记忆,必须是建立在理解、学懂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反映的本课程“内容多,理解难,记忆难,应用难”的问题,在教学中注意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例如,燃烧过程是发动机原理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在授课中,将汽油机和柴油机这两种不同的燃烧过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这样反复经常的对比,学生对燃烧过程的理解程度加深了,主要燃烧特性容易记忆了,同时还对开始感到比较抽象的扩散燃烧与预混合燃烧这两种最基本燃烧方式的有了更清晰和更形象的理解。再如,汽车发动机原理的研究对象是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授课中对指示指标和有效指标指标对比讲解。通过对比,学生对各个指标代表的含义、指标之间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方便了记忆。(3)抓好实践教学,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汽车发动机原理实验不仅有经典的速度特性试验、负荷特性试验,同时根据近年来的技术进步,增加了汽车发动机排放试验、示功图测试与燃烧特性分析试验等。学生普遍反映,通过亲手做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加深了对发动机基本原理的理解,原本在课堂上感觉到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和具体了。(4)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鼓励学生自学、实践与创新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本课程在考核方式主要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采取注重平时的多种考试考查相结合的方法。考核的成绩分布大致为:平时成绩占10%,课后实践成绩占20%,期末笔试成绩占70%。
3 今后努力方向
3.1 双语教学的开展
双语教学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重点,教育部近年来组织大量的汽车方面的教材。对于工科类本科生来说,在当前的学习及今后的工作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外文专业资料以及外文使用手册,特别是现在的一些工程软件都是外文的,而这些专业的词汇在大学英语课程中是很难接触到的。因此,在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3.2 网络课程的研制与开发
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而且大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因此,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计划实施汽车发动机原理网络课程项目,使学生通过更为方便的网络对发动机原理课程进行学习。
3.3 提高科研能力以有利于教学
任课老师是否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直接影响着专业课的教学效果。丰富的科研经历使教师能给学生及时和生动地讲解一些最新理论和研究前沿,并且研究中获得的成果和数据也能丰富讲课及教材内容。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科研中去,特别是响应我校提出的狠抓产学研合作的工作。
研究显示:医院病案管理作为医院档案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当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1],这些问题使得医院对于病案资料的利用度较低,无法发挥病案资料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指导价值,故而导致了一定的不良事件产生[2,3]。特别是在当前新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促进之下,大量的医改方案出台,相关配套改革措施进一步落实,对于医疗信息化建设所提出的研究更加的具体[4]。在这一背景下,提升医院病案管理工作质量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当前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比方案实施后的效果与价值。
1.2方法
1.2.1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病案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思想意识上不够重视:当前绝大部分医院管理的中心为医疗服务,对经济的关注高于对病案管理工作的关注。病案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的科技型档案之一,没有在医院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相应的价值与功效,一定程度上造成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增长;②病案质量低下,信息利用率低:一份完整的病例资料除需要涵盖患者的一般资料信息以外,还应当覆盖包括疾病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疾病护理在内的相关内容,但当前部分病案在资料信息上不够详实,书写记录不够规范,甚至存在胡乱涂改的问题,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③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医院缺乏集中组织病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故障制度,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缺乏对病案管理工作的系统认知。
1.2.2 病案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病案管理工作加以完善:①促进病案管理规范性的提升:病案作为能够直接反应患者疾病临床治疗干预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医师大多是通过借阅的方式展开对病案信息的研究。病案的借阅管理,在医学教学研究、公检法和保险等方面都有涉及,所以需要对病案的借阅过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病案的借阅中,不能够把病案的原文本给相关部门。要借用一些扫描的文件。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建议医院方面购置专门的扫描仪和打印机设备仪器,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把病案带出病案室,一方面为患者保守秘密,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借阅的服务;②促进循环性监控工作制度的全面落实,推行基于三等级的循环监控机制:加强"三级循环监控"是加强责任落实的重要措施,即主治医师对住院医师、科主任对主治医师、职能部门对科主任的监控体系的建设,各级都要把握好质量关卡,积极加强监控和反馈,及时修改审阅病案,对病案的质量管理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③引入质量管理理念的方法,提高相关病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促进病案管理中,有关医疗文书的书写、诊疗资料的记录等关键工作环节流程得到规范。特别是针对分类、等级处理后的病案资料而言,需要安排专人进行保管,严禁对这部分资料数据进行涂改、伪造、或窃取;④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改变被动的服务方式,提高病案信息资料开发的主动性,通过统计、归总等方式,定期面向医院领导、管理层人员提供阶段性的病案信息,拓展病案资料的利用途径,将病案信息的利用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包括医院管理、医疗保健、医疗纠纷、以及医疗科研等多个方面当中;⑤重视对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技能的提升:医院方面需要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工作岗位,制定对应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特别重视对病案管理专门性人才的培训,定期在岗学习、专家讲学、外派参加学习班等均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将学习情况与晋升、与绩效挂钩,及时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更新相关人员的病案管理理念与知识。
1.3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P
2结果
在医院落实相关病案管理措施后,病案质量完善率、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数据,投诉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3讨论
在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数量迅速提升的背景之下,医疗卫生服务开展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病案资料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完备性方面上来说,都取得了相当长足的进步。有关研究中指出:健全、有效的病案管理工作制度与措施有助于维护医院医疗环境的和谐、稳定,在降低医疗纠纷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过程当中,针对当前医院病案管理在思想意识、在信息利用度、在人员业务水平等多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在重视对相关法规、标准的宣传与学习基础之上,促进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体系与病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融合,同时通过引入质量管理理念的方法,提高了相关病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加强对信息资源开发质量的同时,更进一步重视对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技能的提升。在以上相关措施的引导下,病案管理措施实施后,病案质量完善率、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数据,投诉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综上所述:当前医院在病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需要通过对病案管理规范性的提升、推行基于三等级的循环监控机制、提高信息利用率、加强信息资源开发、提升病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技能等多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提高病案管理的工作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黄锋,陈剑铭.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3):192-194.
中图分类号:U47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加油站后评价主要是对已经建成的加油站的目的、运营过程、产生的效益和作用以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对加油站进行后评价时,需要许多项目资料和项目数据等信息[1],所需的资料主要有:项目决策阶段和建设阶段的决策数据和加油站建成后项目运营过程中实际的一些数据和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计算出项目的投资效益,确定其是否达到了项目预定目标。还要对项目的规划合理性进行分析,分析其设计和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并提出优化项目的改进方案等措施,对项目实施及时反馈,以完善和提高加油站项目的运营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加油站的运营水平,进而提高其效益水平。
1 加油站后评价方法及评价主要内容
1.1加油站后评价方法
加油站后评价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定性评价方法和定量评价方法,通常我们都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2]。最令人熟知的就是有无对比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加油站建设前后进行对比,估计和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对无有进行对比。通过这些对比,从中找出差别和变化,并衡量加油站的预测影响和实际影响。
加油站后评价的有无对比主要是对加油站前期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一些指标、估计结果与加油站建成后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对于分析,找出其发生变化原因,并分析其原因。加油站后评价最重要的是要弄清楚“无项目”和“有项目”,要实现资源投入和资源产出一致,就是要达到加油站实现了所预测实现的结果,防止一些因素影响加油站效益的实现。
1.2加油站后评价包含的内容
加油站后评价主要是对加油站的技术、未来市场情况、投资情况、工程管理以及效益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后评价,这些内容的评价通常要贯穿到整个项目的决策、实施、运营的全过程之中。
2 加油站后评价案例分析
2.1 加油站概况
某公司供销分公司某加油站(以下简称:某加油站站)始建于2005年6月16日,该加油站建设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属三级加油站,某加油站占地面积:2494.6m2(折合后3.74亩)建筑面积:486.39m2(其中站房291.64m2(单层面积145.82m2),罩棚194.75 m2),主要为过往车辆加注汽油和柴油。站内设有15m3 93#汽油罐1个,15m3 97#汽油罐1个,30m3 0井柴油罐2个,加油机6台,属于三级加油站,主要经营97#汽油、93#汽油、0#柴油。资产投资约150万元。
2.2加油站项目技术后评价
加油站的建筑、汽油罐、柴油罐技术标准均满足加油站的项目设计标准,在运营过程中,日加油能力也符合项目设计标准,站内设施之间的防火间距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某加油站罐区均采用密闭防渗漏罐池,并安装液位仪,油气回收工艺,站区内还设有水封井等,按照加油站管理制度要求,以及现有设施条件,可有效控制各项污染物排放,确保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杜绝环境污染事故和扰民事件的发生。综合对比分析加油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指标和实际运营指标,加油站技术指标满足标准要求。
2.3加油站市场后评价
加油站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和当地市政发展规划,分析了该站所处位置在整个城市发展中的地位,预测年车流量和年加油量,加油站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统计了实际的年车流量和年加油量,对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的年车流量和年加油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实际车流量和年加油量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预测值像接近,这也说明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科学性。
2.4加油站投资后评价
表1 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加油站投资比较,必须保持总投资、建设投资、利息、流动资金。从表1中可以看出,总投资没有超过可研报告中的数值,总投资降低了5万元。建设投资也没有超过可研报告数值,降低了5万元。加油站建设资金利息比科研报告中多了8万,这主要是由于加油站建设项目没有按期完工,延长了贷款期限,造成了过高的利息,流动资金也比科研报告数值少13万,这很容易造成很多不确定因素,在以后建设中必须注意利息和流动资金的控制。总投资的变化通常都发生在建设资金、利息和流动资金等方面。
加油站建设投资降低了5万元,这主要是由于工程费降低造成的,工程劳务费和工程材料价格降低,使建设费用降低了5万元。年销售收入没有达到可研报告数值,但是由于很好的控制了成本,年利润达到了可研报告数值。
2.5加油站管理后评价
加油站的投资虽然没有超过可研报告数值,但是与同类加油站相比,费用还是有点过高,主要的原因是只进行了施工企业招标,设备材料等物资没有进行很好的招标控制,也没有通过很好的市场机制来控制设备价格。实际上应该实行加油站全过程的招标,对部分适合承包的可以实行总承包,这样可以降低成本。
从加油站的资金控制上来看,是比较合理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工程同体承包的问题,这样大大提高了工程费用。以后,在加油站建设中,必须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要进行利益人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总体来看,加油站的建设投资还是比较成功的。
2.6加油站经济效益后评价
该加油站顺利建成,目前的经济效益良好,年利润值达到了可研报告的预期数值,效益良好的原因主要是:首先是对加油站地点的市场做了比较准确的预测,使实际值和预测值像匹配;其次是很好的控制了建设成本,没有超过预算值;最后是加油站运营管理良好,很好的控制了成本。
3结语
从该加油站的评价内容可以得出后评价的一些结论和建议:①加油站能很好的取得成功,这主要是很好的抓住了机遇,做到了适当投资,获得很好的收益。②在今后的加油站建设过程中,必须准确预测市场需求,并很好的控制成本。③在今后建设过程中,要做好投资预算控制,能更好的控制项目投资和流动资金。
科技查新是在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咨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科技信息服务,是指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以文献为基础,以文献检索和情报调研为手段,按照科技查新规范操作,以检索结果为依据,通过综合分析,对查新项目的新颖性进行情报学审查,写出有依据、有分析、有对比、有结论的查新报告。科技查新的目的可分为立项查新、成果查新等。立项查新包括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科研项目开始前的资料收集等;成果查新为开展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等提供客观评价依据,以提高科技立项和成果鉴定与奖励的严肃性、公正性、准确性和权威性。作为科技管理的基础工作,科技查新为科研立项,科技项目评估、验收、奖励等提供客观评价依据。
2、科技评估
科技评估是对科学技术活动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判,为决策提供参考意见的咨询活动,是由科技评估机构根据委托方的目的,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遵循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发展领域、科技项目、科技成果、科技机构、科技人员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行为所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活动。科技评估整体包括评估准备、评估设计、信息获取、评估分析与综合、撰写评估报告等评估活动全过程的集成性技术方法体系,由评估方法与程序、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模型、评估专家等要素组成。科技评估增强了科技管理中决策的科学性,为科学决策提供了运作基础,极大地优化了决策过程;同时增强了科技管理部门运用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等宏观杠杆调节、配置科技资源的能力,增加了对项目执行过程监控和对其绩效考核的科学性。此外,完善的科技项目评估技术方法体系,尤其是中期评估、验收评估和追踪评估,从制度上加强了对公共科技资源使用情况的监督,能够健全科技资源使用责任机制。
二、科技评估过程中科技查新的作用和意义
科技评估与科技查新都是属于科技咨询活动,都贯穿科技活动的全程。科技查新工作是科技评估的基础之一,在科技评估工作中,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查新工作的支持,在科技活动的前期及后期科技评估和科技查新的相互依赖更显著。客观、科学、公正地评估科技项目,已成为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科技评估需要大量与技术有关的科技文献、相关竞争者、技术进展等信息,都需要科技查新工作来提供。实践证明:科技查新为科研立项、正确评价科技成果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科技查新是指通过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等手段,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方法为评价科技项目新颖性和先进性提供客观事实依据的一种文献检索方法。它通过相关文献与科技发展项目之间的对比、分析与鉴别,从而确定科技发展项目的新颖性、先进性。科技评估可依靠科技查新所提供的信息及结论,通过评估专家的分析,对被评估对象做出更为科学的评估结论,因而在科技项目评估阶段进行科技查新对科学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在科研项目立项前,要了解科研课题在论点、研究目标、技术路线、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技术水平等方面是否具有新颖性,必须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国内外的有关信息,通过科技查新可对所选项目是否具有新颖性作出判断,提供客观依据,避免科研工作低水平的重复,减少科技项目中期鉴定的失准现象,促进科研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在科技成果鉴定和评估过程中,仅凭专家小组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难免会有疏漏之处。利用科技查新报告作为文献依据,可以避免科技评估过程中某些人为因素造成的不确切结论。而且,从科研项目管理角度看,对某些耗时漫长且在申报或立项阶段已进行过科技查新的科研项目,如果在中期和后期评估阶段不进行再次查新,无法保证经过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完成科研项目成果的新颖性,也无法了解与科研项目有关的国内外研究动态,造成研究的低水平重复以及科研经费及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在科技发展项目评估阶段进行科技查新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科技立项查新和科技成果鉴定查新,科技发展项目评估阶段的科技查新不是“做结论”,而是在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通过查新了解本学科、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时调整研究方向、研究策略,才能准确把握科学研究前沿,彻底杜绝才低水平重复研究,确保科研管理部门在科技项目管理上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科技评估过程中忽视科技查新的原因造成科技项目评估阶段科技查新被忽视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查新工作的宣传和普及不够政府管理部门对科技查新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人对查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以至于项目申请单位和科研人员对项目评估阶段科技查新的意识更加淡薄,甚至很多人会认为科技查新只是走形式而已。
2、对项目评估阶段查新工作的监督不够科技管理部门对项目评估阶段开展科技查新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对在项目评估阶段不进行科技查新的的申报单位和科研人员没有形成约束机制。
3、对查新机构的信任度不够部分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对科技查新机构缺乏足够的信任,担心在科技查新过程中查新人员不遵守职业操守泄露科研机密,所以不愿意将重要科研技术要点提供给查新机构,因此而放弃查新。
4、科研项目经费不够由于科研项目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不足,除非有特定的约束,否则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不愿意再从有限的项目经费中抽取一点出来进行查新。以上几方面的愿意造成绝大多数科研单位只在项目申报、鉴定或报奖时进行科技查新,而忽视项目评估阶段科技查新的重要性,从而造成科研项目的先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无法得到保证。
四、加强科技项目评估阶段科技查新的建议
1、加强对科技查新工作的宣传力度查新机构可借助科技系统相关会议、在期刊、举办专题讲座、开辟宣传栏,印发资料等各种渠道,向有潜在查新需求的用户宣传科技查新工作的重要性、意义、程序、手段和方法,增加对查新的重视和理解,让更多的用户了解查新,并能将学到的查新知识应用于科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