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23:14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教育的数字化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电脑的普及与互联网的应用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和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出现必将冲击到设计艺术领域。随着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在艺术教育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手段驾驭艺术表现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它给我们的设计理念、设计方式带来巨大的革命。海德格尔指出:“倘若我们沉思,我们就要追问现代的世界图像。”数字化技术使人类对世界的把握已经突破语言的抽象概括而更为直观、更为图像化了。体现高科技的数字化艺术手段,将感性的认识理念用严密的数学方法组织起来,并对美术设计要素进行理性化控制的数字化艺术教育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思维,以及新的设计思想。
一、数字化发展的必然与现状
现代数字化技术所提供的产品使我们的生活以前所未有的真实图像面目呈现在人们面前。首先是信息载体的数字化,书籍印刷,作为几百年来最主要的信息载体,将逐渐被比特运算的方式所取代,即实现知识的数字化。这种变革使知识可以以更简单的方式传播,以更大的容量存取,以更低廉的成本让人们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实现文字、图像、声音的数字化,还可将人类世界的一切物质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示。其次,通信方式的数字化使信息能够突破国界、文化及时空的限制而任意传播,互联网的开通使世界变为一个地球村。数字化的进程已经在我们面前展开,而这势必导致人类的一切文明都必须转化成批量的资讯信息。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各种新的数字媒体,以数字方式传输。甚至可以这样说,任何不能转化输送的事物都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而作为一名教育者,更应该具备将知识转化为电脑语言的能力,并为人类几千年来沿袭的教育加入新的概念及内涵。
二、数字化带来的影响
从设计工具的变革到新的设计形态的产生,数字媒体的作用已日趋显著,它使设计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数字媒介的应用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1.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
设计教育从美术教育中衍生而来,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构思到图形设计或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相应逐步提高。设计学习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绘画技能及在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电脑还替代了学生有关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从而使设计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当一个构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计算机去修饰、扩展、强化或试验。专业化的电脑软件具有准确方便的参数化、变量化的功能,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随时回到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以前的步骤进行修改并反复调试。
2.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对设计最直接的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构造物体的方式及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传统的手绘技法与电脑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设计表现,是设计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使设计者能直接地输入真实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就能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在立体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在观察物体时,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艺术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语言结合,融入了互动语言和数字符号。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和设计形态。
3.多学科的交融与新学科的兴起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领域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性发展、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些专业出现综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种交叉、综合学科大量出现。
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言的表达。这就促使当今的艺术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数码图形基础、Internet资源及传播应用、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处理等都被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目前,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将艺术设计的教育重心转向多媒体设计,设立了新的专业——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数码电影特技专业、数码游戏设计专业等。
4.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电脑实现了设计数据的储存及再利用。各种设计素材、设计草图、效果图、制图、图形艺术、模型等资料都可以以数据来储存,并且可以方便地检索。集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为一体的电子信息交换系统网络的出现和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的发生不必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互联网络也拓展了艺术设计的存在空间,使艺术设计走向了更广泛的数字化,让受教育者轻易地接触大量艺术设计资讯,有利于学生形成开阔的、前瞻性的视野。
5.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过程,受限于繁杂重复的技能示范过程,而限制了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多变性。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入课堂后,直观丰富的表现方法以及全方位、跨时空的思维方式,让设计的翅膀摆脱了美术基础的制约,简单的操作过程可产生多样性的结果,这才是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核心。
互动式教学更是改变了以往单向线性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并最大限度地支持个性的发展。另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开设一直感到有必要却没有能力和条件开设的课程。网上通讯可以排除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使教师和学生能在全球范围内检索信息,开展教学活动和学术交流。教师的教学也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学生的地位也转变为有机会参与教学、参与操作、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主动地位。只有完成这几种转变,才能适应数字时代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
三、艺术教育创新与数字化教学
在数字化离我们越来越近的今天,高校艺术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美术人才这个问题,不可避免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凭借网络可更快地更新艺术观念,更快地创作艺术品,更快地把艺术运用到各个领域。在美术人才的培养上,将从传统的、单一的某一画种或艺术风格的临摹、复制式的教育,发展成为传统手法与电脑数字技术综合的艺术人才培养模式,这将对现存的传统艺术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数字化时代,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强调培养方式的创新。
虽然数字化教学手段已经深入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方面,但是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围绕数字化的教学与学习会不会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降低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问题确实存在,但这一问题不能看作是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负面结果。一方面,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降低是社会问题,是社会分配不合理与传统价值取向等各种深层次矛盾反映在大众教育观念中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在积极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传统观念中的动手能力并非都是有价值的能力。就像现代绣花工人只需了解绣花的原理、针法,而无需学会手工绣花一样,科技进步总会使一些旧的技能失去意义,进而产生新的技能,使知识与技能达到新的平衡。
此外,数字化技术不仅为艺术类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也给理工科学生插上了艺术创新的翅膀,使设计艺术学科更加显示其艺术学和工学的边缘学科优点。笔者所在院校近几年,已经有部分专业将理工科学生与艺术生同时招收、对照培养,工科生与艺术生的界限变得模糊,美术基础已经不是阻止工科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障碍。
结语
我们面对的是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它对我们的冲击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文化形象,而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会因此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脑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高效的数字技术工具,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开辟了新兴的交叉学科,给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带来了动力。在数字化时代,我们必须强调创新教育,才能造就一批掌握视觉设计、互联网及多媒体设计,具有创意潜能,能牢牢把握艺术创新和设计未来的专门人才,这是艺术设计教育者的职责。
参考文献 :
[1]德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2]王波.数字化时代的美育思考.山东电大学报,2004年第1期.
[3]陈实.数字化时代的艺术设计教育.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年9月第14卷第3期.
[4]薛生健.数字化时代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河西学院学报,2002年2月第1期.
[5]周发强.数字化时代我国高校综合性美术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7卷第3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崭新时代,高校也日益成为区域内大量人才和资源的集聚中心,成为区域快速、协调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源泉,其中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关键,建设好数字化教育资源对于推进教育数字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互联网、服务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的迅猛发展,网络化的信息浪潮正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兴起给全球范围的教育带来了冲击和挑战。MOOC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知识获取渠道和学习模式。国际上MOOC课程建设始于计算机类的专业课,计算机应用专业课也是目前国际上MOOC平台上占专业课程比例最大的课程系列。可以说,MOOC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影响最大。
1高职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存在整体匮乏、优质资源短缺、资源分布不均、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整合共享难落实等问题。目前的MOOC专业课程也存在诸多问题:
(1)名校课程体系中是不包含诸如《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应用课程的。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而言,但这却是他们毕业以后求生的专业技能。
(2)英文课程对学生的语言要求高,所以国外的MOOC课程并不完全适合高职大部分学生全体学习,应当大力建设中文的MOOC专业课程。
(3)国外课程的设计有时内容偏多、容量偏大,需要借鉴和改造后才能适合本专业学生使用。
(4)相同课程来源不一、难度参差,内容重叠、缺乏连贯,难以形成完整的专业课程体系。
MOOC处于初步的探索时期,发展时间有限,MOOC项目也大多处于初创时期。对MOOC的文献搜索也大多局限在网络资源和各教育机构对MOOC的调查报告。Udacity、Coursera、Edx、Udemy、Futurelearn、CanvasNetwork、Open2Study等平台是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项目。从整体来看,上述项目都试图在MOOC模式的基础之上,突显出自身的特色,重视课程整体结构的内在一致性和课程视频的设计,并为用户提供基于网络的横向沟通手段,或者与授课老师进行双向的沟通渠道,在高质量的课程设计基础之上,追求用户的大规模参与。但是大规模网络课程的质量监控和认证仍是无法逾越且尚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导致高辍学率的原因之一。
2 MOOC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中的意义
一门MOOC为了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学习当中来,并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学习者,需要课程设计团队在前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课程运行过程中,课程设计团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和反馈,对课程设计进行螺旋式的动态调整。一门精心设计的MOOC需要团队化运作方式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MOOC呈现以下发展特点:
(1)运营机制:以大学为主体的多样化的合作倾向
(2)课程组织:结构化的课程设计
(3)教学方式:以知识掌握为取向
(4)平台定位:以服务用户为中心
(5)课程资源:以视频为核心的学习内容呈现方式
(6)质量认证:课程评价和认证的初步探索
国际上MOOC课程建设始于计算机类的专业课,计算机应用专业课也是目前国际上MOOC平台上占专业课程比例最大的课程系列。可以说,MOOC对于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影响最大。因此,高校应该首先重视和发展计算机MOOC课程建设:
(1)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观念更新、专业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方式改革
(2)学生更多学习资源与机会选择的需求、学生学习方式改进与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
(3)缩减不同层次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水平差距
(4)计算机应用专业优质教育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
(5)促进我国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的国际化,保持与扩大我国计算机应用专业教育阵地及其影响
3 MOOC模式的应用策略
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MOOC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但是它在优化课程建设、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教学水平、加快高职教育改革等方面有着其他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如何充分发挥MOOC的主体功能,运用数字化平台把大量的优质课程引进并共享,促进高职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已迫在眉睫。为了适应MOOC之浪潮,拟在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发展MOOC,促进教学改革:
(1)更新教育观念。更新高职教育观念,接受、采纳和再创造MOOC/SPOC等先进的教学模式、方法、工具和平台,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
(2)教学资源建设。积极建设我校自己的MOOC课程资源,并采用MOOC共享课程资源、SPOC课堂模式和课堂云平台进行新型的大学教学资源建设。引用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的:“未来的若干年里,中国也将向国外一样,划分为研究型大学和纯教学型大学。那么,纯教学型大学的评价体系和指标,就看你这个学校对MOOC的贡献。MOOC精品课程的多少,将决定你在教育界的地位与口碑。”
(3)教学信息化。作为学校教务管理网络平台之补充,建设MOOC支持教学与学习过程及活动的信息化。
(4)教学方法改革。通过MOOC/SPOC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法的深化改革,进行基于MOOC的教学设计与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组织,提供专业的教学支撑服务,使教学更加有用、有效。
(5)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率。通过MOOC以及翻转课堂的新型学习环境以及各种有趣灵活的学习形式(如社区化、学习者协作、趣味性、即时评测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改善学习效果。
(6)促进教育国际化。通过吸纳MOOC联盟的国际优质开放课程,可以建立国际化课程资源,加强英语或双语教学,并使学生有更广泛的机会直接接受国际知名教授讲授的课程教学,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化进程。
(7)扩大高职教育服务及影响。借助MOOC与课堂云平台、开放课程共享联盟,可以对外提供具有高职特色精品资源共享课与优秀课的教育服务,从而扩大我院优质教育服务及品牌影响。
4结语
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将更加重视所培养的学生将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更加重视数字化、网络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预见,MOOC对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和高校教师自身的冲击是必然的。一门精心设计的MOOC需要团队化运作方式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团队成员必须是一批观念新、功底厚、热爱教育事业、有科学态度、奉献精神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才能为MOOC一体化教学改革提供保障。首先转变观念,认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学生的权威知识源;二是转换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三是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在网络环境中开展有效教学与进行协同知识创新。只有积极参与并且融入这场变革,才能切实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和数字化建设。
参考文献
>>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数字化阅读与社区教育创新的探索 “关联时代”的数字化阅读 漫步云端的数字化阅读 论数字化阅读与传统阅读的利弊 数字化阅读下的书目推荐方法 图书馆数字化阅读的思考 数字化阅读下网络文学的发展 国内数字化阅读研究现状的文献分析 深度分析数字化阅读的影响与将来 数字化阅读中的网络文学 数字化阅读将革谁的命? 数字化出版与阅读的个性化 数字化教育社区的应用新路 “数字化校园”推动教育创新 数字化阅读在公共图书馆的创新发展模式 数字化阅读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应用探讨 以数字化阅读的三大优势推动全民阅读 “数字化阅读”视阈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论 数字化的眼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div=-1
朱咫渝,史雯. 2011.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阅读的审视[J]. 现代情报(2):28.
李慧勤,李波. 2015. i-阅读实验室 互联网时代推动全民阅读的创举[N]. 中国电大报,11-10(02).
谢复玉,李波. 2015. 社区居民阅读素养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成人教育(7):45.
王云飞. 2009 . 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研究――基于长春市现状的分析[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赵珏. 2015. 以开放大学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工作[J]. 镇江高专学报(4):13
中图分类号:TP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2019703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等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人类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管是在认识世界的角度上,还是在探索自身发展问题上,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数字技术作为发展的手段,作为人类表现意识的工具,具有不同于传统形式的有形化方法,如数字媒体。与数字媒体相对应的数字化内容,是数字媒体所表现出来的数字化艺术,这是数字技术所能表现的内容,在教育领域有不同的教学数字艺术,包括内容艺术、交互艺术以及结果艺术等,这也是数字媒体给教育带来的数字化革命。
1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就是把客观事物和想象的事物通过数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后的艺术将由多媒体数字化的影音视听与网络传输的艺术形式所替代,数字将成为通用的语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不仅从观念上影响人们对现代艺术概念本身的理解,而且将成为人们沟通方式的一种应用工具。数字化技术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所依赖的物质媒介,因为应用方式的不同,人们对其期待也在逐渐加强,更多的是通过突破媒介的依赖,打破时空界限,缩小文化差异。教育领域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更是令人振奋人心,随着新技术的参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将形成新的交流和沟通方式,更加自由,更加具有积极付出的欲望。
(1)数字化技术的内容。从广义上说,数字化技术所能表示的内容很广泛,如各种技术所蕴含的功能性和工具性,这是技术化内容中最普遍的领域;从狭义上说,数字化技术的内容包括数字技术的工具和技术内容,数字化技术工具最突出的是数字媒体,它包括媒体功能的内容,而技术内容则是关于数字媒体的发展和技术水平。
在教育领域中,不仅仅是技术内容推动教育的变革,更是数字技术的工具内容所引起的。数字媒体功能的内容包括数字媒体的特定技术应用,以及与信息有关的获取、处理、传递和使用等。这也是教育变革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一部分。数字化技术的内容包含的数字技术的工具和技术内容这两方面也是数字化技术内容的特点所在。
(2)数字化技术的形式。数字化技术的形式是指技术内容所能表现的意义。数字化技术形式一方面利用数字处理优势得到前所未有的效果,如艺术欣赏、教育目的和社会问题冲突等,另一方面拓宽了人们理解事物的角度以及处理客体的方式和手段,把技术看作是展现方式,因而也参与了现实的构成。数字媒体的内容所带来的形式包括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不同的数字媒体作品所带来的艺术感受和价值不仅仅带有主观性,更主要的是数字媒体的技术手段达到的内容表达使得作品更加神奇。
传统的教育更多的是教材中内容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主体用技术丰富知识的能力,教育变革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内容的编辑和交流,教师更多的是更好地说明教学目标、学生最终要实现的要求以及怎么引导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和各种学习媒体。数字媒体艺术是潜在地传递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学生感受教学内容的价值,另一方面,学生自我有了艺术感染,因而能促进自我表达以及和其他人的交流。
2 数字媒体交互艺术
交互是经验,这暗含着在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的经验累积。它往往和激起、选择性注意、感知等这些词有关,这些词与行为有关,伴随着情感的变化。因此,在教育过程中,随着学习者的动机和情感参与,交互性过程开始从技术交互和交互环境转变为情感交互。数字交互不仅让人体验日常的经验,而且让人能够体验生与死,探索生命的边缘和宇宙的断裂地带。数字交互从行为出发,塑造经验,创造境界,一种以往任何方式所不能给予的境界,因此,数字交互甚至比真实交互走得更远。Ske Dinkla在《交互艺术的界面历史》中认为:游戏赋予玩家个性,并强调合作和团队精神。根本上,技术运用于对话彻底改变了图像的传统。因此,艺术家主要关注彼此的对话和界面的设计,这关系到最终呈现给大众的内容和形式。交互艺术的产生和存在伴随着内容的呈现和结果的展示,因此交互艺术的载体离不开内容和结果。交互、内容和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同样是不可忽略的。
(1)数字媒体的内容艺术。教学媒体的内容艺术是指利用数字媒体将教育内容用更丰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内容艺术就是体现出内容形式和含义符合教学性以及突出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性,更多的是能引起学生对内容的思考和反思,对他们以后的学习产生影响。数字媒体艺术拉近了创作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综合形成了一个很强的载体,使它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当今教育,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但是至今没有给教育者和学习者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信息的数字化是数字媒体最核心的特征,所以一方面,教学内容上突出的是教育内容的符号化,其次是信息化,然后是内容的艺术性,教育变革不能单单只从内容上来行动,还要从方法上。
(2)数字媒体的方法艺术。数字媒体的方法艺术是指怎么样利用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实现教育手段的变革,更多的是教学观念上的变化,数字媒体艺术特征中的互动性是教育改革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数字媒体艺术是以新兴媒体为载体、依托和手段,具有不同于传统艺术特色的、集艺术与科学技术于一体的艺术形态。媒体和艺术之间的差距首先来源于艺术理解的不同,其次是由于技术手段的表达不利于真正的现实和理想的结合。媒体艺术对技术手段的依赖,本身已经被限定在了手段之中,常常成为一种技术能力的运用和展示,成为人对技术特性的理解的展示,因而弱化了艺术本身的目的性,艺术与技术的结合使艺术原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然而,从教育理论中得到,反馈是必须的,因此,在形成媒体艺术时,要突出其互动价值。
(3)媒体艺术的互动性。互动性是数字化艺术在创作与接受之间,作者与观众之间,过程与结果之间所表现出的一种角色换位,互动沟通、共同参与,共同分享的艺术模式。例如,互动性的数字创作平台,给予观众对作品享有更大的选择权利与修改权,每一个观众都能以个人的方式,找到有共同点的作品样式。观众阅读他人的故事之后,又以“媒体艺术家”的高度在个人意念的支配下对作品做出回应和新的探索,主动的参与创作,在互动式的沟通中,真正实现艺术家与观众,艺术创作与接受的换位思考与真诚的对话。观众在分享作品中,得到切身的精神满足与情感的陶冶。
数字媒体的结果艺术。数字媒体的结果艺术不同于是数字媒体的内容艺术,更多的是数字媒体以及其艺术影响以后带来艺术作品,或者说是通过各种形式包装艺术产品。数字媒体艺术运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在资讯、传播、图像、生物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艺术创作的形成与过程。包括:①数字图像,包括数字矢量图形艺术作品、数字绘画、数字摄影等;②只读光盘艺术,即基于CD-ROM、DVD-ROM的多媒体艺术作品;③虚拟现实艺术作品,如基于VR技术的电脑游戏、基于VR技术的场景展示等;④网络艺术,即基于Internet或其它信息共享网络的数字艺术作品等。
教学领域中,学生的学习结果应该更注重学习作品,如作业或者是学生个人思想变化和提高。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为人们创作和发表自己的艺术作品提供了可能,个人表达与个人创意已经由艺术家延伸到了观众,艺术创作不再是少数艺术家的特权而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不断地建构起一个图像化的生活世界和文化世界。这时,艺术家的任务不再是自我创作,而是设计环境,空间,构造框架,让观众能参与其中,任由观众在其中创造自己的世界。在网络时代,各种理念也相继产生,如凡客体的背后是一种自由表达理念的支撑,这对于教育的变革也是很有价值的,凡客体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表达。
3 数字化教育中的启示
数字时代将人自身数字化,将自我意识数字化,从而形成外在于自我的数字自我,使人的身份和自我认同得到新的实现。麻省理工的马文・明斯基在《心智的社会》中提出,把意识移至到机器内将可能实现。还有人提出,可以存在一种不依赖于具体的人的“网络智慧”。 “数字化生存”成为数字时代个体和社会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典型概括和表达。
学习者需要学习多媒体信息,同时用多媒体作品来反馈自身的学习效果,使教学结果更有直观性,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计算机网络媒体能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如互助学习、个别学习、ELearning和远程学习等。
(1)数字媒体的教育大众化。数字艺术作为最普及的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媒体,始终与大众媒体携手共进。从当今“第四媒体”的网络艺术而言,其中的交互性及双向互动传播而论,如开设电子论坛(BBS)、公布记者电子邮件、在每篇报道之后设置评论区等手段与途径,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换意见和发表评论的场所,使进入网络的人们能够直接参与作品和新闻报道。这不仅做到了媒体原创,还实现了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从而真正使媒体与学生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了数字媒体成为教学“学生的代言人”。但是,教育功能是否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公共的参与性的水平,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教育媒体内容和形式如何统一。数字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活动由一种美的艺术变成了后审美的艺术,前者是指本身具有审美属性和自主性外观的艺术,后者则不具有这种直接的审美属性和自主性外观,它的审美属性是间接而来的,其存在也不再是自主的,而是依附在数字技术的展示价值上;二是人们对艺术品的接受由凝神专注式向消遣式转变,这对教育也提出了挑战。内容艺术、方法艺术(互动等)以及结果艺术是数字媒体艺术在教育变革中所能体现的三方面,这也是数字媒体给教育带来的数字化革命。但是在用数字媒体变革教育内容时,若达到内容艺术实现的同时不能达到教育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那么还有必要为了数字技术的艺术形式舍弃内容吗,还是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来决定呢?这是值得思考的,也是教育变革中应该处理好的问题。
(3)教学互动的意义。交互是人与机器的共同参与,让世界改变。教学作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能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对可视的和可听的实际教育内容进行操作。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交互是衡量计算机是否更为人性化的一个标尺之一。人性化教育是可以通过艺术互动来说实现的。交互艺术可以认为是一个过程和选择媒体的一种方式,以及使用媒体的一系列准则,通过那种媒体所能够表达的一系列价值,即信仰、观念、感觉或者一种感觉。特里・威诺格拉德把交互设计描述为“是人类和交互空间的设计”。交互艺术是艺术家与作品、参与者之间的交流,它时常强调交流、过程和知觉的建造。
教育领域中,学生与内容交互,与教师交互,与其他学生交互,无时无刻都在交互环境中,因为交互,使得学生不再限制在课桌上,不再限制在安静地放好双手,不再机械地接受着教师的灌输,更不在学校中受到学习的限制。由此,数字媒体为学习开发了具有艺术性和互动性的学习环境,这为教育的数字化革命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例如,日本京都ICCNTT Inter Communication 博物馆 “生命的空间”的互动场景,用户与网络用户通过Email 传来的文字创造的生命产生互动。
4 结语
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计算机网络媒体发展下具有多样性,而转变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去接触教学媒体,与其发生交互,要发生交互行为,一方面在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另一方面,就必须要了解人类学习的认知过程,依据人来设计教学材料,如视频材料、多媒体课程等等,才能更有效地将教学信息传递给学习者。计算机网络媒体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又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并能满足学习者进行交互和沟通。
多媒体学习方式是个笼统的概念,具体来说是抛弃学习依赖的想法,自主地寻找学习资源,不要只靠别人提供的资料,而是要在知识世界中有目的、有意义地形成自己的知识概念和结构,并通过各种渠道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1\] 杨虹.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浅析\[J\].电影评价,2008(4).
\[2\] 杜卫民.浅析数字艺术的产生与发展\[J\].艺术理论,2007(5).
\[3\] 李于昆.从膜拜到展示――对数字艺术中的数字技术之解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7(4).
\[4\] 曹田泉.数字艺术的交互本质与特征\[J\].艺术与设计,2007(1).
无论是将资源理解为教师的教学资源还是儿童的学习资源。都只从改善教学效果,增进儿童学习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功能,资源的直接作用对象是儿童。而事实上,儿童的发展离不开其生活的整个生态环境,受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儿童发展生态系统的角度来思考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功能,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把握数字化教育资源对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中,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与儿童、家长及教师之间均存在双向的交互作用。也就是说,资源不仅直接作用于儿童的发展,还能够促进生态系统中各主体的发展,包括教师与家长,而这种作用又将积极地影响儿童的发展(如图)。其中,幼儿园教师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主体,是提升幼儿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应当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帮助,以支持教师进一步深入了解儿童、有效设计活动、加强对课程的反思以及增进家园联系,这最终将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以及整个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内涵的理解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它基于我国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通过科学、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指标,反映了国家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合理期望。《指南》的颁布为我们深入理解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更多样化地理解幼儿因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类型
随着《指南》的颁布,将《指南》中提出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高质量教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幼儿园教师新的工作重点。它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能够正确理解儿童各年龄段的发展目标。有效观察、记录与评价儿童的学习,并结合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状况开展家园互动。(2)能够结合《纲要》中的教育理念与《指南》中各年龄段儿童具体的发展目标设计、实施课程。(3)能够结合儿童评价结果与课程内容反思结果,努力改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师幼互动质量。教师以上几方面的专业发展都需要相应的教育资源,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支持。因此,对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理解不仅应包括传统的教与学资源,还应包括:(1)与《指南》配套的反映幼儿学习与发展特点的资源,让幼儿的学习行为“看得见”。(2)在《纲要》和《指南》指导下,体现过程与内容有效结合的资源,包括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参考性资源。(3)便于教师交流和反思的反映现场教学过程的可视化资源。(4)用于分析幼儿发展水平以及教育效能,有助于评价和反思课程有效性的资源。(5)支持幼儿园文化积淀,反映园本特色的课程资源等。这些有关课程构建、教与学、师幼互动、家园互动、儿童发展评价等与幼儿园教育实际密切关联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是幼儿园落实《指南》,促进幼儿园质量提升的有效资源。
(二)幼儿园应作为主体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
一般人们认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很难在幼儿园层面进行,这主要是因为大家把数字化教育资源狭隘地等同于那些用于教与学的视听动画等。事实上不尽然,尤其是《指南》颁布后,幼儿园教师能否科学有效地观察与评价儿童的学习与发展成为能否有效落实《指南》的关键。为提升教师有效观察与评价儿童的能力,把评价与课程有效结合起来,幼儿园可以作为主体建设一系列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数字化教育资源。
比如,教师应依据《指南》指出的各年龄段儿童的发展目标来观察与评价儿童的发展,并根据评价结果反思课程的设置。幼儿园可以借助园本教研,通过让教师撰写并交流儿童的学习故事来分享观察心得,在提高教师观察与评价儿童能力的同时,积累与建设数字化教育资源――有关幼儿学习故事的资源。幼儿的学习故事通常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发生了什么”,可借助文字、图片或视频对儿童的自发游戏、学习活动情景进行真实描述。第二部分是“学习了什么”,即对儿童的学习行为(包括儿童对各领域内容的学习水平及其学习品质)进行解读、评价和回应。第三部分是“接下来的教育策略”。这是对教师接下来该如何进行指导的计划与思考。通过不断的积累、筛选、完善与整理,学习故事的第一部分内容就可以成为生动、直观呈现儿童在五大领域中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资源,第二部分内容则可以成为体现教师如何看待儿童的学习行为、如何适宜地评价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资源,第三部分内容则能成为体现教师如何结合儿童的表现反思当前教育行为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思考与调整的资源。这些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积淀与进一步的合理运用既可以成为园本教研的主题或培养新教师的途径,又可以成为幼儿园文化积淀中很有意义的一个音盼。
由此可见,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形式非常丰富,幼儿园完全可以自行建设,而且这样的资源建设对于幼儿园的意义与价值更大。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幼儿园可以巩固园本教研的效果,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最终提高园所整体教育质量。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缺少提炼、整理与结构化的过程,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可能会迷失在资源的海洋里。将资源的积累变成了资料的堆积,这是幼儿园在教育资源建设中应该避免的误区。那么。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三、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原则
(一)系统性
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系统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管理的角度将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看作一个系统工程,这首先需要园长具有相应的领导力,要在宏观把握幼儿园文化建设和教育质量建设的基础上明确资源建设发展的方向,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应该以系统的思维方式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对资源的类型、资源建设的途径、资源的收集时间、资源的编辑与整理等一系列工作形成明确的规则和程序,并确定相应的保障机制与激励机制。
(二)有意性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有意性是指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建设资源。一方面,每一次资源收集之后就应该根据系统设计的框架给予一定的编码,即给资源贴上相应的标签,明确资源所反映的内容和作用;另一方面,还应该依据形象性、有效性和便捷性原则对每一个资源进行及时的剪辑与整理。比如,传统的教育案例通常只以文字的形式呈现,教师只能大概了解活动的计划与思路。教学过程录像则可能因为时间过长、无用信息过多等原因,教师不愿意从头到尾细看,而且由于容量较大,在储存和传输方面也存在较多不便。通过文字、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呈现完整教学过程的可视化教案,既能使教师快速、清晰地了解整个教学过程的脉络,又能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关键性的师幼互动过程加以聚焦,还可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以及完成的作品,这样的可视化教案资源建设既反映了资源建设的有意性,又体现了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三)特色性
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是指幼儿园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某些方面不仅优于其他方面,也优于其他幼儿园的独特品质。个性与特色是一所幼儿园的竞争力之所在,它赋予幼儿园发展以强劲的生命力。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应该积累传承本园最具特色的教育资源,这也是积淀园所文化的有效方式。事实上,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不可能面面俱到,特色教育资源的建设可以成为幼儿园办园特色建设的一部分,长期的资源建设将会成为一所幼儿园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教育特征。这样的特色创建能够拓展和丰富幼儿园教育的内涵,有效扩大幼儿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0 引言
自从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国家以及地区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增长趋势。在当下信息数字化为主流的社会发展趋势背景下,艺术与科学技术的有效结合,已然成为艺术界不可避免的一次重大的颠覆性改革。本文主要针对载信息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对高师美术课程教育体系的影响作用,进行探索、研究、分析,从而能够为高师美术教育做出合理、有效的发展贡献。
1 科学技术信息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对高师美术教育体系带来的根本性变化
科技信息数字化艺术是二十一世纪经济科技发展过程中的最重要性成果,是电子计算机发展并由此派生出来的计算机图形学和计算机图像学,其全新的高师美术课程内容的教育方式伴随着互联网的远程教育体系的建立将对传统教育方式挑战。[1]科技信息数字化艺术也应运而生,此现象对我国各大高校的美术教育带来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意义。
(1)科技信息数字化给高师美术教育体系带来改变的契机。
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师美术教育带来极其重要的深远性影响意义。在信息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给传统的美术教育体系带来跨越性的变革,由原来的书本、画板、画笔之间的组合,改变为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网络化教育模式,此现代化的教育模式深刻的改变了美术作品的表现方式。由此看来,各高校重视美术信息数字化教育,已经成为美术教育体系中,必须要面临的教育改革模式。同时在教师美术教学过程中,也可运用计算机各信息间的快速转换,轻而易举的绘制出优秀的美术拼图作品。在此一定程度上大幅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2)科技信息数字化给高师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现代信息技术及其产品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多媒体教学资源这一领域的改革、创新,使高校美术教师不再抱着画笔画板与教案来回奔波,只需要会使用现代多媒体产品就可以完美的实现教学任务,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之一――互联网,其联通全球的特点使我们可以看到全球的艺术大师的作品,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现在我们的课堂之上,极大地拓展了我们的教学资源。[2]当今很多国家、地区的艺术博物馆都有属于自己的开放性网络平台,各高校美术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很容易就能了解到世界艺术的整体性发展趋势,对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时效性具有正确的把握水准,同时在根本上根除了美术教学模式落后的时代弊端。
2 科学技术信息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1)正确认识高师美术教育在当下科技信息数字时代背景中的教学优势。
古老、传统的绘画方式和所用工具都能基本相同,都是通过画笔以及颜料,遵循一定的绘画流程,在画板上进行美术作品临摹或创作。这样的绘画方式,很容易受到环境,颜料成分以及画笔型号的影响,不仅在作者绘画过程中极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破坏,并且此创作作品难以进行长久的保存。与传统绘画方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计算机绘画,传统的绘画工具让位于键盘、鼠标,作品的展示也由画布变成了电脑显示器,通过绘画软件,我们用数字化图形来展现创意与设计。[3]利用计算机绘制出来的作品,可以进行长久的保存,作者在绘制过程中完全不用考虑颜料污染、画笔型号不对等问题,计算机绘制出的作品不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渠道进行作品展示,还可以通过拷贝、复印等方法进行作品的广泛传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艺术作品的宣传力度及效果。
(2)合理地运用信息数字化科学技术来提高美术研究、学习者的自身美术素养。
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的正确性合理运用,能够使学生摆脱同一幅作品进行反复临摹练习的过程,把类似于颜料调色等耗时费力的事情交给电脑去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作品画面的构建以及造型技巧的锻炼上,在数字化绘画技巧也在不断完善的同时,软件功能的强大使我们可以较为容易的处理以前只有大师才可能完成的复杂技法,这种与大师对话的感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断重走大师的道上增加其艺术素养。[4]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数字化的美术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提高了各高校的美术教育率。
(3)网络多媒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互共存的高师美术教学模式。
数字化绘画技术并不是对传统绘画的颠覆,相反,它是对传统绘画不足之处的有效补充,为高校美术教育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我们可以将时间与精力放到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能力、启发学生的美术灵感及艺术素养的提高上来,通过二者的有机配合,更为有效地提高高校美术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与艺术素养。[5]计算机高效率的绘画技术,在美术作品临摹、创作的过程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工具,在利用此工具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甚至放弃对传统绘画技术的运用和继承,传统的绘画技术它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绘制出来的作品,更能够接近于人的生活,更加真实、自然。
(4)加强高校美术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强化以及提升。
数字化时代,美术教育从表态走向动态,这给了高校美术教师更广阔的发挥自己教学才能的机会,通过计算机动画技术,教师可以将自己的创作设想动态的全景式的向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更为真实地感受一个优秀的美术工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灵感变成画布上的或是屏幕上的那令人叫绝的作品的,这种教学效果无疑会让学生深深铭记。由此可见美术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网络教学的基础前提,也保证教学成果的硬性条件。[6]
3 结语
高师美术教育一定要跟随信息数字化发展的时代进程,其现代高科技的科学产品,对高师美术教育体系不仅带来了空前的改革、创新,同时为人类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美术人才,为人类艺术的提升带来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成.设计教育的数字化生存――美术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1(02).
[2] 李果.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美术教育的变革[J].广西艺术学院学报(艺术探索),2011(4).
[3] 刘晓慧.高师本科美术教育中的美术史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究[J].华南师范大学,2013(4).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7-0057-02
2013年9月16-18日,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临沂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当代教育科学》编辑部联合举办的全国教育理论刊物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家教育理论刊物的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坦、教育理论刊物分会理事长傅维利出席会议并致词。来自《中国教育学刊》《外国教育研究》《教育学报》《中国教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当代教育科学》《教育学术月刊》《上海教育科研》《教育理论与实践》《当代教师教育》《教育科学》《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课程教材教法研究》《高校教育管理》《班主任之友》等刊物的代表围绕数字化背景下的教育理论刊物走向这一主题展开了充分讨论。现将本次会议综述如下:
一、是机遇还是挑战
与会代表围绕数字化对教育理论刊物的冲击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基本达成了如下共识:
1.数字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技术潮流,这一潮流正以汹涌之势改变着我们生活世界的方方面面。正如中国古代纸的发明与印刷术的进步逐渐取代竹木简一样,数字化也已在逐渐蚕食着纸质出版物的地盘。例如,开放的网络维基百科正在取代《大英百科全书》的地位。同样,数字化期刊也正在吞噬着纸质期刊的市场。美国著名的《新闻周刊》已经取消了纸质版,完全代之以简洁、明了的电子版。再如,中国知网的优先出版,事实上,已经将期刊电子版与纸质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目前,西方完全数字化的期刊已经诞生,并在迅速发展中。
相信,伴随着我国期刊管理政策的变迁,尤其是完全数字化期刊的批准,数字化将对教育理论刊物带来前所未有的强力冲击。
2.数字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辩证地分析,数字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说其是机遇,是因为世上每当有一种新的技术产生的时候必然创造出许多新的机遇,在当下的数字化冲击与出版管理体制滞后的双重压力下,如何大胆走上新的起跑线,打开数字化出版的大门,已经成为每一家教育理论刊物必须抢抓的机遇。哪家教育理论刊物能抓住机遇,它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并做数字化时代的弄潮儿。
说其是挑战,是因为数字化并不那么简单。它需要每一家教育理论刊物认真研究数字化的规律,并顺应规律,迎接挑战。归纳起来,教育理论刊物必须直面的挑战有:从书面阅读到荧屏阅读的挑战;从纸质期刊到瞬间检索的挑战;从单一供给到供需兼顾的挑战;从单刊编辑到群刊合作的挑战;从公开出版到自由出版的挑战等等。
总之,教育理论刊物在数字化背景下再也无法独善其身,向数字化迈进已经是大势所趋。走向数字化尽管并不那么容易,但是前行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
二、是应对还是应付
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应付?这是本次研讨会展开讨论的另一话题。经过讨论,代表们逐渐认识到:只有积极应对,才是每一家教育理论刊物的不二选择。如果采取消极应付与被动等待,不仅不能抓住机遇,很可能陷入被遗忘、被边缘、甚至被淘汰的境地。入会单位还就如何积极应对提出了许多可行性建议。现归纳如下:
1.明确教育理论刊物的崭新使命。在大众网络语境下,发挥教育理论刊物的专业引领性、教育导航性、话语权威性等优势,并实现与数字化和网络传播的紧密结合,已经成为教育理论刊物的崭新使命。目前,利用网站、微博、微信、二维码、网络发表等技术传播先进的教育科学理念,利用电子邮箱、网上投稿系统、软件、QQ群等加强与作者群和读者代表的联系,同时关注被索量、被摘量、他引量、下载量、被摘率、点击率、影响因子等读者反馈,已经成为部分教育理论刊物的新做法。
2.加强教育理论刊物的协同创新。在数字化背景下,教育理论刊物单凭一己之力进行“单打独斗”已经逐渐过时。例如,当下,各家教育理论刊物基本上已经与各种学术期刊网签约,任何一家教育理论刊物在学术期刊网面前都是一名弱者。因此,只有重视协同创新,所有教育理论刊物组建版权联盟,才能形成合力,获得应得的正当经济与社会效益。再如,教育理论刊物客观上是存在分层的,各家刊物只有加强合作,共同进行市场细分与市场定位,才能满足不同受众的阅读需要。假如各家刊物都试图有朝一日成为CSSCI来源期刊,不仅不现实,而且还会导致恶性竞争。这就需要各家教育理论刊物加强协同创新。
在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曾经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发生的多次演变和革新。在这发展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对音乐教育所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更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们对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不仅带来物质技术层面的影响,而且从思想观念上对音乐教育的创新也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它使音乐教育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电脑音乐系统和高智能化的音乐软件的问世为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形成,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将带来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高等院校的音乐专业都设有数字化技术的专业课程,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对数字化技术以及它在教学中的应用潜能展开学术性的研究,探索数字音乐与传统音乐在构成方式上的差异以及这种音乐系统在现代专业音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对我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各门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数字化音乐在视唱练耳课中的应用和作用
视唱练耳这门基础课,是较早将数字化音乐技术应用到教学中的课程。在以往的听辨过程中,复杂对位的训练基本无法进行,其一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时没有一个标准作为依据;其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举一反三。采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训练,无论是针对实际作品还是单纯的节奏练习,都能够准确轻松地完成。传统的训练内容与技巧,缺乏与实际音乐作品的联系桥梁,学生会听和弦连接,但相应的钢琴小品却无法应付,会听钢琴弹奏或拍打出的节奏,却无法识别生活状态下的节奏声音;能够顺利地完成钢琴二声部记谱,却根本无法辨别实际作品中的二声部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具有逻辑性的听觉分析过程,弥补自身学习与实际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
二、数字化音乐教学在和声课中的应用和作用
在传统的和声教学课中,老师在黑板上写出的和声谱例,在学生心中难以形成和声音响的听觉联想,而钢琴上弹出的和声音响,瞬间即逝,不易捕捉音响特征。采用这些方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学生常有“看不见、摸不着”的心理困惑。数字化音乐技术的引进和利用,很好的解决了和声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的听觉形象与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利用专业软件强大的乐谱编辑功能,对学生进行视、听一体化的和声教学。这样既可以通过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又可以利用乐谱编辑功能进行示范和改题。以这种方式进行和声教学,使学生既看得见,又听得着,而且还可以多次重复,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和声的审美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得更加深刻。
三、数字化音乐教学在乐器法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过去因条件所限,乐器法的教学多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介绍,学生对各种乐器的了解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观看乐器图片,而无法即时听到各种乐器的实际音响。显然,这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主的教学方法。计算机进入教学后,我们可采用美国Microsoft公司开发的多媒体光盘软件Musical Instruments(乐器)来解决上述问题。该光盘存储了世界各地从古至今数百种乐器的声、图、文资料,分别按形制、地区、乐队编制和乐器名称分类,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调用。
四、数字化音乐教学在配器法教学中的应用和作用
传统的配器课程多局限于书面习作及钢琴音响试听的旧模式当中。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初步的配器理论与技巧,有些人还试写了许多配器作品,但由于学生没有试听自己配器作品实际乐队音响的条件,故配器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现在,我们可以将学生的配器习作输入计算机,通过MIDI系统来产生较为真实的乐队音响,教师结合实际音响进行分析讲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配器法的教学质量。
五、数字化音乐教学在复调课中的应用和作用
复调这门课包含的写作技巧是繁复而严格的,仅就其中的纵横向可动对位来说,其可能性就十分多样,因此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双方常只选择其中基本的方法讲授和练习。但当教学转在计算机上进行时,探讨多种对位结合的可能性就变得十分简单易行,学生的写作(包括各声部的音色配置和乐谱打印在内)能瞬间完成,这就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自然增大了练习量并强化了学习效果。
六、数字化音乐教学在作曲课中的应用和作用
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教学平台和学习资源平台,张家港全民终身学习网的用户已经达到了26万人,但是跟庞大的注册人数相比,网站平均日访客量只有200人左右,平均访问时间不满半个小时,与网站的建设初衷并不相符.网站所提供的学习资源达到了3000多个,涉及社交、生活、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但相对于社会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网站的学习资源还是相对有限,学习的方式大多以学生观看视频为主,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与居民的实际需求脱节,不能吸引学员的注意力.
2.社区教育网络资源服务体系尚未形成
张家港市社区教育的三级网络已经形成并顺利运行,但是全市数字资源网络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才刚刚开始,2013年南丰镇社区教育资料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包括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公众服务平台”和“智惠南丰在线”网站的顺利运行为其他镇(区)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借鉴和示范作用.实践证明,依靠一个网站承担全市的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是不现实的,必须建立市、镇(区)、社区(村)各级网络资源节点,形成社区教育综合网络资源服务体系.另一方面,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体系的实现,仅仅依靠信息技术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政府的统筹规划、管理政策的引导和支持,需要对各镇社区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需要镇社区的相关信息机构和其他信息机构之间的通力协作.
二、构建张家港市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1.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的内涵和理论构架
数字时代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的方式,学习资源的生产、存储和传递的方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化教育资源以传统教育资源难以比拟的优势逐渐成为教育信息资源的主体,将传统的教育资源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储在存储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资源的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高度的共享性、信息类型丰富、时效性强等特点,更利于信息的保存和利用.数字教育资源服务是指将教育信息资源集中存放在存储设备上,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平台用户提供信息的导航与检索、教学资源的参考与获取、在线交流和咨询等服务,使用户能够方便地从浩瀚的资源中获取所需资源.与传统的教育资源服务相比,数字化的教育资源服务更加快捷、准确和丰富.
2.张家港市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需求分析
从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用户群体分析,张家港市常住人口已经超过125万,大致可以分为学生、在职人员、下岗转岗人员和老年人群.学生群体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大致可以分为学龄前、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学生,这类群体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建设往往是以学校和社区联合教育为主.目前,张家港部分社区针对小学生开设了免费的课后辅导班,专门聘请优秀的退休教师为小学生辅导课后作业,为部分双职工家庭解决了后顾之忧;学生群体需要学量的文化知识,书籍的阅读量也是非常大的.在职人员和下岗、转岗人员是整个社区的主要人员,其中对下岗、转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是整个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的重点.老年人群体更加关注保健、养生和休闲等相关的信息,这类人员是社区服务的主要对象.目前,张家港市通过联合办学、开办老年教育网站和空中老年教育课堂等多种模式相结合,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学习的需求.
3.张家港市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
3.1建立分布式网络资源服务体系结构
对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用户群体的分析发现,社区教育对学习资源的需求量巨大,涉及的信息种类繁多,交互学习响应迅速,要实现这些目标,仅依靠某个机构、学校都是无法承担的.因此,建立分布式的资源存储网络服务体系(图1)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好方法.改变当前的单点生产集中储存资源的模式,整合资源,探索建立多节点分布式存储的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不同单位的、不同计算机上的各种形式的教育资源,整合为一个单一的网络开放系统,实现各种教育类型、各种教育形式和各类教育资源之间的相互沟通、衔接和共享,建设终身教育资源中心,不断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对终身学习的各种需求.
3.2整合可利用数字教育资源
张家港广播电视大学网站资源种类繁多,提供了几千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涵盖了学历、非学历、职业技能、心理、法律和生活常识等教育内容,适应学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职业培训等多样化的需求;张家港图书馆购买了大量的电子图书与电子刊物,如超星图书、中国知网、方正电子图书,还建立了一批与当地密切相关的专题资料库,如地方文献、名人长廊和古籍保护资料等;各镇也陆续建立了门户网站,提供了大量具有当地特色的数字资源.因此,可将全市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整合,作为社区教育网站的补充内容.在整合可利用数字资源时,各单位之间应积极配合、分工明确,形成社会与教育双向互动的运行机制,在横向上相互联合,纵向上交流沟通,促进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4.张家港市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平台的构建
有效的组合和管理才能发挥资源的全部价值.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的服务体系应该紧紧围绕数字化社区的教育活动,提供包括师资配给、技术支持、资源维护更新、教学设施维护等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始终把社区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保证他们得到便利、有益和舒适的教育资源,实现区域性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从而促进对教育资源的统一管理,最终实现区域性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一个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在充分共享的基础上,还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
4.1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服务体系
社区教育资源的建设应当符合当地实际需求,内容涵盖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职业能力教育、社会公益、文化生活等方面,实现统一的学习、管理、积分考评,将学员积分与就业、社会福利等各方面挂钩,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采用开放式构建、定制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服务体系.
4.2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教育资源
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服务方面,要重视资源内容的选择,始终以需求为导向,保证内容的多元性和适用性;要重视资源类型的多样性,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各种形式的数字教育资源有机也结合,更好地满足学员的需求;要重视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的建设和推广有利于保护特色文化资源的继承和发扬.
4.3提供高效的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能力
在教育管理方面,要有效地提高远程教育的学习支持服务能力,大力建设远程接待中心,实现与镇(区)、社区(村)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互通,打造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远程接待中心主要提供在线学习指导、报名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有效促进社区教育服务的专业化和标准化,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可以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需求分析,及时改正.
三、张家港市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展望
2012年张家港市财政对社区教育投入首次突破千万元,继续搭建以市、镇社区教育为主阵地的公民素质教育平台.为我市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在实施时,需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解决多元化的需求与学习资源不匹配的矛盾
张家港市全民终身学习网投入运行后,网站注册人数与网站平均日访客量的数据对比并不乐观,主要原因是学习资源与学员实际需求脱节.在构建教育资源的时候需要分析用户需求,有计划有针对地建设教育学习资源.
2.解决数字化的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习惯的矛盾
传统的学习以面授为主,而数字化的学习方式让社区群众无从适应,社区要及时普及数字化学习方式,改变传统学习观念和习惯,鼓励支持社区群众参与.
3.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建设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体系,应遵循服务向导、开放、交互等原则,探索数字教育资源分类、存储、维护和更新的技术.
4.建立完善的社区教育培训保障体系
在数字化社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切实保障社区教育经费,并定期对社区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检查与评估.
(一)教育资源开源化更多的开源代码、软件开放给学院、教师和学生,学院可以应用这些开源软件快速、简单地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与国内外兄弟院校进行资源共享和交流。同时,这也有利于远程教育的深入发展与普及,让更多的学习者能够接受教育,实现平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移动学习自由化在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育中,技术支持服务平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场所,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生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安装客户端后,即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远程教育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它使得学生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场所,学生可自由安排学习进度,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意愿,下载电子教材和课件资源到移动手机、平板电脑上,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浏览学习。如欧盟的“FromE-learningtoM-learning”和“Mobilearn行动”以及英国的“M-learning”等项目的框架指引下,移动学习引入学校已有不少成功案例。
(三)信息联合社会化近年来,随着国外一些知名高校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即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信息的高度聚合让大量的资料能在线上不同网站传播,然后再将各种资讯集结成通讯报导或网页,以方便参与者读取。学习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书本之中,Web3.0时代的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库,容量无限。
(四)学习过程个性化Web3.0时代的任何一个远程学生都可以非常方便地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学习数字王国,收藏并整理自己感兴趣的网络教育资源,可自由分享,邀请同学积极互动。Web3.0时代的远程教育知识传播具有建档便捷、成本低廉、辐射面广、多向交流等特点,对加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资源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Web3.0在数字化教育时代对远程学习者的要求
(一)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的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探索、实践以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自身为主体不受时间空间及教学环境限制,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Web3.0时代的学习环境突破了原有的教室与课堂,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要求学生不能过分依赖老师和教科书,而需要自己判断、自己选择。在网络资源环境下,学生应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与心情,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
(二)团队学习能力团队学习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团队目标一致。二是知识共享。首先,受教育者的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要基本一致,这是团队学习的基本要件。另外,知识共享实质上是内部交易的过程。只有通过知识共享,才能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在Web3.0的数字化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注重团队精神,既要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也要重视网络学习的社会化优势,学会主动寻求学习伙伴,共同探讨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创新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是善于运用前人经验并以新的内容和形式来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Web3.0的数字化远程教育不仅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自由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空间,也有利于发挥教师、助教与教学管理人员在引导、监控、督促、考核、评价等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创新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者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不仅包含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设想,而且与受教育者的个性心理品质、情感、意志特征等有密切关系。
三、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在Web3.0时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伴随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类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大屏触控移动终端的流行,在教育领域中正在促成新的学习型态———“移动学习”。对于选择远程教育的学生来说,浏览课件、查阅资料、在线交流讨论显得非常便利。以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为例,丰富的教学资源、强大的师资队伍、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都成为学校远程教育改革的有力支持。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和相关规定,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优化结构,提升内涵,实现远程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同时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
从2012年5月开始,学院经过需求分析、技术方案确定、iOS移动学习平台系统服务端设计、iPhone/iPad客户端UI设计、系统编码和系统测试等过程,已成功开发基于Android客户端、iOS客户端的移动学习平台,其功能包含版本更新提醒、用户登录验证、学院通知、学习中心通知、课程通知、各类已修课程成绩查询、在修课程与已修课程中的课程导学、视频课件在线点播、课件下载(支持断点续传)和离线播放学习、常用信息查询等,使用者在Android手机上安装此客户端后,即可通过无线或3G网络连接到浙大远程教育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iPhone客户端(浙大远程)和i-Pad客户端(浙大远程HD)分别于2012年10月9日和10月18日在苹果应用商店通过审核并。学院基于Web问卷调查系统面向2011年和2012年春秋批次学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移动学习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不少同学积极肯定了使用iPhone/iPad终端程序的便利性。对于拥有几万名远程学生,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的浙大远程教育而言“,移动学习”的建设内涵显得更为丰富,更具有实践意义。当然,在Web3.0数字化时代,浙江大学远程教育要继续做好先锋模范作用,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学习内容定制个性化Web3.0时代对学生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知识条目,而是如何从众多的资源中获得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如何设计自己的知识框架,如何深入挖掘、自我突破。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多做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借助Web3.0技术,通过Blog、BBS、E-mail,尤其是随着Web3.0到来应运而生的个人门户,构建新的移动学习平台,如增加在线作业或离线作业下载上传、统考和学位考试的信息、讨论版块等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未来的Web3.0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需求,从知识库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能从互联网上聚合其他信息,就像给每位同学提供了一个私人顾问,形成各自的具有独特内容的个性化学习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