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23: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资产管理策略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B企业创建于1951年,是市属国有道路运输骨干企业,下辖9个综合运输公司、一个客运站、后勤服务公司等18个单位。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该企业同其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一样,存在诸多弊端,体现为:
(一)资金短缺和大额坏账并存B企业连年负债经营,财务费用负担重;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坏账累计2000万元,企业不堪重负。
(二)富余人员多,社会负担重企业机构庞大,冗员繁多,企业人力成本极高,而劳动积极性又很低。
(三)政企不分,企业经营机制不活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根深蒂固的影响,政企职责不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和活力,难以形成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四)企业效益低改制前净资产收益率仅为0.1%。为解决B企业深层次的问题,增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003年A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当地省市关于国企改革的文件精神,结合B企业的实际情况和今后的发展思路,对B企业进行改制,将其组建为以运输业为主体的多元发展的股份有限公司(C公司),使其成为“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
二、剥离资产情况
为了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的经营职能和社会职能相分离,按“精干主体,分离辅助”的原则,将不良资产及社会负担(如企业办学校、医疗室等)从B企业分离,共剥离资产价值计3375万(见表1)。
三、D公司的成立
因B企业剥离资产分布于各县的城区和乡镇,多数资产又是低值和闲置,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管理难度大,A公司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最初成立托管处,委托C公司对其进行管理。委托C公司管理,存在着管理不到位、难以激活的现象,同时托管处无合法的经营主体资格。面对国家收紧的土地政策,原本闲置的国有划拨土地,随时有被收回的可能。为使其发挥应有的效益,A公司在取得上级部门支持后,决定成立D公司,对B企业剥离资产进行运作、管理,以盘活现有剥离资产,使其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据此,D公司对剥离资产再次进行清查,最终确定进入D公司的资产总额为2834.9万元(见表2),其余则按规定进行处置。从表2可见,较优良资产有a县、d县、e县公司以及城区的固定资产和土地资产。
四、经营管理措施
把低质、闲置的剥离资产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使D公司向项目、实体经营转型。
(一)A公司完善管理办法,加强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企业经营管理者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公司的具体操作办法为:一是选派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经营管理班子,对其职责权限进行明确授权,以便经营者更好地把责、权、利结合起来;二是建立经营管理班子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和绩效考核制度,通过与经营者签订《经营责任书》,明确各项指标额度。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建立经营者自我履职承诺制度,做到对公司忠诚、勤勉尽职,对经营者形成事前监管机制,做到监督成本最小化。
(二)D公司的具体操作办法
1.加大资产租赁力度
(1)签订代管协议。对分散在各县的资产由于点多面广,D公司通过与资产所在地的C公司下属单位签订代管协议,明确该二级单位对资产租赁方式、维修和出租等事项权限,对单户租金超过一定额度或租期较长等重大事项,须及时和D公司沟通,方可签订租赁合同。
(2)提高租金标准,做好服务工作。改制后的几年里,单位租金处于较低水平。D公司接手后,对处于较繁华区域的出租用房实行公开招投标办法;对其他区域的则根据市场行情,以每一单位租金为底线,和租户进行商谈,同时关心租户的切身利益,为他们的经营牵线搭桥,解决困难,使他们从不愿提租到理解、配合提租,按时交租。经此措施,年租金增长达12%。
2.根据剥离债权性质分类管理,加大催收力度
(1)回收性较大的,实行“超收基数提成奖励”办法,以调动催债人员工作积极性。针对债务人避而不见或以无钱归还为借口的推辞,坚持“能收回一分但也不放过一厘”的原则,有实物的以实物抵债;无实物且催收难度又大,按照收回债权提成费用的方式,委托中介机构采用法律手段催收。
(2)回收性较小的,C公司具有经办人员和对债权熟悉的优势,经批准,定向转让给C公司,尽可能减少损失。经过各种努力,D公司共计催回70%的债权。
3.项目经营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1-000-01
一、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根据我国《电力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可将发电企业固定资产分为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基建用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Y产及未使用固定资产。相对于其他类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而言,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内容更多,复杂程度更高,整体工作具有一定难度[1]。发电企业属于典型的技术、资金密集型企业,其固定资产不仅类型多,而且数量多,且价值较高,分布较为广泛。同时,发电企业固定资产变动较为频繁,且更新频率快,且规模愈来愈大若要通过财务管理及时、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变化,存在一定难度。发电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够让高层管理者确切地掌握固定资产实际情况,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避免重复购买,有利于降低发电企业运营成本。
二、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部分问题分析
在电力行业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发电企业运营管理水平较以往有了显著提升,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在部分环节上还是暴露了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固定资产管理与实物管理存在偏差。在发电企业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价值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然而,很多发电企业财务部门偏向于资产价值管理,但却忽视了设备运行管理。在构建固定资产台账的初期,工程技术人员及生产技术人员参与度较低,导致固定资产价值与实物价值出现偏差,容易出现“有物无账,有账无物”的情况。另外,部分发电企业在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未能做到按时、按量盘点,使得固定资产台账未能及时更新,实物与账面记录存在差异。(2)固定资产内部转移不够规范。部分发电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转移时仅进行实物交接,但相关信息归集及记录工作却未及时跟上,因此无法及时、有效地收集固定资产转移信息,可能会导致资产丢失、权责不清等问题,会对固定资产安全产生一定影响。另外,国有发电企业存在多种低价使用主业固定资产的现象,这给发电企业运营带来了一定风险,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安全。(3)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以往国有发电企业是整个行业的垄断者,市场竞争意识不足,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整体管理效率不高。然而,随着电力改革及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相关管理制度有待优化、完善,工作重心也需要调整。
三、发电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策略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完善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有利于促使相关工作规范化开展,保证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成效。在体制完善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树立先进的、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并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加大制度执行力,让制度具有可操作性。管理人员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记录,包括固定资产购入、更换、租赁、报废等环节。同时,要对固定资产预算、审批、验收等制度进行优化,其中重要设备要由专人负责[3]。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类型复杂,且专业性较强。因此,要制定出有效的沟通机制,促使相关部门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标准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另外,要完善考核、奖惩制度,以发挥督促、激励作用,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让相关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加强固定资产计价工作
很多发电企业所涉及的固定资产金额、数量较大,这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也对固定资产计价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保证发电企业固定资产计价工作顺利实施,一方面,发电企业内部要加强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工作,促使其业务能力不断提升。要求资产管理人员不但要把握固定资产增减账务处理工作,而且要与单位各部门之间密切联络,随时掌握固定资产变更情况,实现固定资产动态跟踪管理。另一方面,要充分落实固定资产折旧计算工作。资产管理人员要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对旧设备进行合理、科学地资产折旧,并由专人进行核实,以保证固定资产折旧的精确度。
3.重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对于发电企业而言,固定资产是其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要构建出有效的岗位分离制度。固定资产采购由使用部门提出,采购期间审批人员及请购人员要相互分离;同时,固定资产记账人员与资产保管人员要相互分离,盘点工作由记账人员、保管人员及独立的第三人共同协作实施;固定资产报废处理过程中,要保证报废通知人与保管人员相互分离。通过岗位分离,让固定资产管理更加透明化、规范化,避免出现暗箱操作、的行为,让企业利益得到最大程度保护。同时,企业可结合实际运营情况,设置固定资产考核指标,对固定资产管理行为进行约束,达到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目标。另外,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通过强化内部审计,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监督,避免账实不符、闲置浪费等问题,让固定资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四、结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发电企业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涉及因素较多,影响范围较大,流程较为复杂。为了保证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取得成效,必然要对管理体制、计价工作及内部控制工作等进行完善,科学、合理地支配并利用固定资产,促使发电企业资金利用率提升,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一、企业存在的流动资产管理弊端
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因为没有足够的市场调查和可行性研究,使得有些产品无法适销对路;一些企业盲目乐观,相信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形势良好,盲目扩大再生产,没有根据科学和理性对局势进行判断,这将导致整个行业范围内出现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资源严重浪费。而短期内没有一个合理的投资结构和投资行为则会造成企业内出现闲置资金,这对企业的整体利润是非常不利的,会对资金周转从整体上带来影响,导致出现投资无法回收的情况。许多企业都因以上原因,被高额资产和无效资金占用和积压,导致资产流动性差。
目前,企业在流动资金管理上存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资源重复建设容易出现浪费。一些企业在流动资产的投资过程中缺乏一个长远的规划,没有考虑流动资产的实际需求。因此会出现诸多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现象,造成浪费的同时还减少了净资产收益率。第二,通过流动资产进行财务欺诈。由于企业账面上的财务状况与事实严重不符,无形中积累了大量的潜在损失,使企业最终难以承受导致破产;一些人,公共资金经过层层压榨才到实际项目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第三,企业“三角债”的现象仍然存在,造成企业的往来款长期挂账得不到清理,从而严重影响企业流动资金周转最后,不良资产普遍存在。当一些经济资源不能为企业提供所需的经济效益,也就失去了其资源的经济价值,就会形成企业的不良资产。不良资产给企业和国家带来严重的危害和经济损失是影响发展和扩大再生产的重要因素。第四,应收账款出现差错,没有一个有效的督促收款措施,会出现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或转变成坏账的情况,这将加重企业的困境。有的企业由于面临过大的竞争压力,随意加大投资,使用信贷,这就使得应收账款增加。但是又因为没有严格有效的信用政策,使得企业在销售情况较为乐观的时候也会出现现金流动不开,应收款项出错等情况。
二、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管理策略。
理论上,如果能准确预测经济形势,企业可以定下确切数额的资金,用作必要的生产费用,而保持确切数额的库存,可以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应收账款投资在需要在可靠的信贷条件下,但不适合投资短期证券。如果我们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总流动资产可以控制在最低水平,那么该流动资产结构是合理的。
1.谨慎型策略。谨慎的流动资金管理策略是指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同时保持低水平的流动负债的比率,通过提高企业的净营运资本的流动性,将企业的债务风险和资本短缺的风险降到最小,这种策略不仅需要企业拥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并且有较高的资金总量比例,在现金和短期证券投资中也需要保持足够的流动资产。这种策略,虽然有减少企业风险的优点,但缺点是低利润率一般,而且只是用在企业的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时候。
2.激进型策略。激进的策略适用于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低的情况。增加的净营运资本债务融资的比例变小甚至呈现负数。企业采取这种激进的流动性管理策略时,虽然它可以增加业务收入,但同时也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因此,激进的流动性管理策略是一种高风险,高回报的管理策略。一般来说要求企业的外部环境相对明确。
3.适度性策略。这种策略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维持相对高的负债水平;第二种是流动资产和负债在总资产中的比例相对下降,固定的资产和长期融资占较高的比例,改善企业经营风险。因为风险与回报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高风险带来高利润,但企业必须把握一个度,因此,大多数企业会选择介于谨慎和激进的适度性管理战略。
(二)管理措施。
1.现金日常管理。定期性编制现金预算,对现金收支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便反映现金情况。现金预算编制工作是现金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企业整个财务管理有本质性的意义,为企业现金管理做出指导。企业在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的同时,还应该保证税收和债务现金的持有,这部分的资金通常在企业中是尽量减少的,以减少由使用现金引起的费用,用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短期投资的现金收益率,这反过来可以满足企业对现金的需求。(1)尽快收款。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把将到期的应收款收回,最大程度地转化为可用现金以提高现金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2)严格控制支出。企业作为支付方的时候在不损害企业信誉的前提下,减少与对方的“关系成本”,可以科学地延缓付款时间。
2.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核算和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甚至会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应该努力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1)加强对客户信用的管理,可以通过制定信用政策,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定期分析信用调查结果,从而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信用政策,根据企业自身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政策。(2)分析应收账款周期。随着客户拖欠账款时间延长,企业回收资金的难度就会增加,这就要求企业能对应收账款的周期进行科学的分析,掌握应收账款的总额、增加量以及转变成坏账的几率。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企业信用政策。严格监督尚未到期的应收账款,杜绝发生新的拖欠。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是企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尤其是在通信企业中,企业的运营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要求更加地高。在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对一个企业来说价值都是相当高的,它是一种有形资产,如果管理的不到位,最终会使它的折旧率提高,进而减少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造成了企业资源的浪费,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本文就目前通信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对应的策略,以供通信企业进行参考,促进通信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合理地利用资源,使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
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信企业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根据市场的需求,通信企业的发展趋向于全球化,把实现信息的全球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因此加强通信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企业发展壮大十分的重要,由于通信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日益提高,管理工作也进行了细化分类,但是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管理上的问题也就逐渐的表现出来了。
(一)管理上的缺陷造成账实不符
通信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首先查看的是固定资产的项目管理,账实相符是保证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在通信企业中常见的账实不符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被更改,账目却没有得到消除;其二,企业内部个各部门间交流沟通少,固定资产被拆除而财务部门的账务却没有及时的处理;其三,部分固定资产的交接手续不清,账目记录混乱;其四,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在进行职位更换时,交接过程太随意,账目管理不到位,或者是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造成账目与实际固定资产形成差异。
(二)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
通信企业的闲置固定资产一般是指在一年以上甚至更长的时间段内不需要再用的固定资产。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在通信企业中,设备的更新换代更加的迅速,造成了一些通信设备(如通信基站、其他的电子设备等)的闲置,这也是科技快速发展的另一种体现。如果让这些固定资产就此闲置,肯定会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给通信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闲置的固定资产并非是无用资源,只是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在企业中运用较少甚至于不再用,但这些闲置固定资产却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本,影响了企业的资金流动。
(三)通信设备改建、扩容
按照目前通信企业的发展速度,通信产业的设备是需要随时进行更新换代的,当通信企业的一些闲置固定资产再次投入使用时,也许大部分的固定资产已经不再适用,为了将这些资产再次使用,对固定资产进出改建和扩容等工作就必不可少了。而根据相关规定可知,这些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投入要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当中,否则就将这些费用投入当做财务活动支出,计入当期的成本支出中,由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使得改建后的固定资产在账目中记载不统一。
二、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还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做的不到位。因此,通信企业要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强化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点对策进行考虑:
(一)完善人事约束机制
通信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还是通过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来实现的,所以健全人事约束机制对实现固定资产科学有效的管理非常重要。企业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约束机制,首先企业要广纳人才竞聘上岗,让有能力的人才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其次,实行责任制,奖优罚劣,对在管理工作表现好的人员进行奖励,以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定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抽查考核,同时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形成一个强烈的约束作用,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树立年度计划的权威性
通信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问题有很多就是由于使用计划太随意,管理有不到位造成的,所以要制定一个固定资产的年度计划,并保证其权威性,让年度计划严格有效的实施。目前,许多的通信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上落实不到位,企业有了使用计划,却没有使用固定资产或者是使用过程中超出了计划限度,亦或者是计划交叉,资产挪用等现象。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就是年度计划没有得到贯彻实施,使得固定资产浪费或者是过度使用。因此严格保障年度计划的权威性,科学有效地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
(三)加强固定资产的ERP管理
ERP管理系统是一个相对比较先进的管理方式,它是在物料需求计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管理系统的最大的优点就是充分利用整个通信企业的信息,然后进行整合,将企业的人、财、物以及时间和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的管理,发挥出资源合理利用的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水平。将 ERP管理系统运用于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可以充分掌握整个企业的经营信息,对固定资产的购进、使用、改建、闲置等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并作出一个最为合理的经营计划,而且使得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实现利益最大化。
(四)积极盘活闲置固定资产
闲置固定资产并不是再无用处了,只是在短时间内企业再不会使用了,但是长时间的资产闲置占用了大量的企业可用资金,这些资产不能获利而却在长时间存放过程中价值慢慢降低,因此盘活闲置资产相当重要。闲置资产对自身企业的用处可能不大,但是对其他的一些企业却是“优质资产”,所以体通信企业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然后采用租赁或者是竞拍出售等方式来处理闲置固定资产,回收企业资金,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五)进行合理的职业判断,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通信企业具有多种多样的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并不是一直会使用的。当资产闲置时,企业可以进行盘活处理,但当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资产减值现象时,企业就应该做好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准备了。由于固定资产所涉及的种类繁多,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且还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便于识别固定资产是否有减值现象。由于人的能力有限,企业可以组建一个由各种人才组成的评估小组,随时监测固定资产价值变化,避免对企业造成损失。
(六)加强纵横向之间联系,保证资产的准确性
通信企业中部门繁多,如果仅仅是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这项工作是很难完成的。所以要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纵横联系,实现信息的交流沟通,避免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计划中出现差异,使得账目记录混乱。尤其是在固定资产的改建和扩容过程中,由于资金的再次投入,使固定资产的价值出现偏差,把这个过程中的资本性支出和投入性支出合理区分开,及时对固定资产的账目进行更新,保证信息的正确完整性。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的是通信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通信企业发展较快,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所以企业要针对这些问题作出应对,采用健全人事约束机制、盘活固定资产和加强各部门间的联系等措施,促进通信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参考文献:
[1]和鑫.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1.1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是像中石化这样的全国性企业更是如此。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管理层的管理思想比较片面,认为只要抓好生产,扩大业务量,就能保证企业的效益稳步提升,而固定资产只是为生产和销售服务的作用。导致很多的资产管理部门成了企业内部的服务部门,没有和企业的效益挂钩。更别说为企业创造效益了。
(2)企业重视资产设备的使用,但没有对资产进行相应的管理。导致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内部的资产没有清楚的明细账,更没有对企业内部的资产进行相应的清查、盘点。对于物品用了多少、缺多少、库存多少没有明确的账目可查。
1.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这只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采购后没及时地进行相关的登记,无资产登记制度,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转移上没有详细的记录和责任人。造成使用状况不明,损坏后无人负责等现象。二是无固定资产盘点制度,造成账实不符,也影响了其他财务方面的记账工作。三是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上没有明确的责任人,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保养维护,更没有相关的维修,造成了使用上的浪费,缩短了使用寿命。在损坏后更是难以追究责任。
1.3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因为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在财务核算上的难度。一是很多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计入财务的账面时,只计入了总值,没有相对应的明细,因此很难使账面与实物相对应。造成很多的呆账和坏账。二是通过公益渠道出入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形成了很多的帐外资产。三是对于出售和报废的资产未在账面上有所反应,很多已经不存在的资产仍在账上。四是对于固定资产的升级改造产生的费用未计入费用支出,对升级后固定资产的新价值未重新核算。
1.4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
很多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一直是处于服务部门的角色,没有企业内部其他相关的部门进行工作上的衔接,存在管理混乱的现象。因而出现以下几种现象:一是各职能部门只对自己部门内的责任明确,与资产管理相衔接的部分则无明确的责任人,出现问题互相的推诿,使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无法顺利进行。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几个部门,比如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更没有关于资产管理的相关流程。对于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各个部门之间缺乏主观性和全局意识,导致资产管理的问题越积越深,形成管理黑洞。
1.5固定资产闲置、流失问题严重
没有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的闲置甚至流失。一是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上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形成重复采购和采购后不起作用的现象。这就导致了资产的闲置、浪费。对于企业来说这些闲置和浪费的资产给企业的财务造成了很严重的负担。二是企业在固定转移、出售、出租手续上没有明确的规范。没有及时准确的资产信息变更手续,使资产的流向不明,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三是对于一些维修、报废、升级的资产没有相关的程序报批,没有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核就自行处置,也极易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
2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益的措施
2.1提高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要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益首先要在管理上提高认识。明确管理的职责和目标。首先从管理层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效益的规划、预算和考核。把固定资产的效益增长作为年度考核目标。不仅使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其他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部门也要对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业务引起重视,要健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体员工的沟通参与。应加强企业内部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的宣传培训。通过定期的考核,明确管理目标,使资产管理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2.2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做到管理上有章可循,奖惩分明。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包括从固定资产的申请、审核、报批、验收、领用、维护、报废等各项制度,所涉及的部门要对制度进行明确责任。对于固定资产的出入账记录,要有专门的帐簿,做到账实相符,并定期的清点、盘查。在固定资产的库存处对于固定资产的各项信息都要建立相应的卡片,以便查看。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良好,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对于损坏的要及时地上报维修,或报废。在相应的财务记录上要及时地修改或核销。对于人为造成的损坏要使相关的责任人进行相应的赔偿,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完好。
2.3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加强财务监督
固定资产在企业内部除了和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联系紧密外,还与财务部门联系较多。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占据着企业的资金。这部分资金能否发挥最大的效益,直接与财务部门管理有关。具体的改进措施是:一强化财务部门的专业业务的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二做好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基础性工作,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来做,三加强企业固定资产审批、核算的资金监管力度,建立合理的审批、核算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资金的合理利用。四对固定资产相关的资金要定期的清算,不能出现账实不符和账外资产的现象,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
建筑企业的数量众多,行业门槛较低,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行业竞争过度现象已十分普遍,特别是在低层次密集型的劳动力市场,建筑市场的竞争已趋白热化,建筑行业的利润率持续走低。且由于建筑企业的资产类型多样,固定资产投入大,耗材难以管理需求量大,项目周期长应收账款回款难等原因,建筑企业普遍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资产管理问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建筑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特别是加强工程项目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1.1加强资产管理,拓展盈利空间
建筑企业在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的同时,也同样面临着更大的市场竞争和压力。目前建筑行业市场整体呈现出供大于求的不均衡状态,各个企业纷纷采取措施以保证自己在建筑行业中获得有利地位;也因此建筑企业尚存在众多问题:信用机制不成熟,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订单肆意压低合同价格,放宽收款条件,造成之间的恶行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建筑企业内部也存在各种问题,包括利润率低、管理不科学、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进一步造成了企业发展质量差,盈利空间小。盲目地扩张产量,罔顾质量和效率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在各个环节提升自身实力,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1.2资产类型多,管理难度大
建筑企业资产具有种类繁多、管理难度大的特点。从资产的形态分类,资产一般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从资产流动性分类,企业资产又可以分为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建筑企业由于行业和产品特点,固定资产和有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据较大比重,其中包括厂房、建筑物、生产设备、搅拌车、运输工具等在内的固定资产,和大量的原材料、周转材料、半成品、耗材等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适用和消耗的实物资产和存货。同时,建筑企业由于项目周期长、规模大,又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和“未完成施工”。建筑企业不同类型的资产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具有不同的意义,同时又由于资产的特征和使用场景不同,在管理、使用和监管环节都有不同的要求。建筑企业的资产管理是否完善、合理,对于施工进度、工程质量、项目效率等方面都有直接影响。
2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2.1资产管理意识不强,专业性不足
建筑企业目前项目资产管理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内部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管理人员专业性不足。其一表现在,管理者重视现金资产而忽略其他资产的管理。如上文所述,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众多,且项目分散,不同的项目需要消耗和使用大量的耗材、周转材料、工具以及其他存货,这些资产由于分散且量大,容易被管理层所忽视,对于资产的使用情况没有全盘把握,在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出现遗失、浪费和重复采购等情况。其二表现在管理人员专业性不足,部门管理人员对资产的分类和核算方式不了解,进而忽略在相关环节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清点,在财务核算方面也对数据不敏感,无法发现财务数据中隐藏的资产管理的问题。此问题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尤其突出。由于企业看重业务和销售金额,前端业务人员盲目投标和签订订单,一味追求订单数量和金额,往往对工程方财务条件和信用状况未进行必要的签约前调查和筛选,又为了促成签单放宽收款条件,且多容易忽略后续的项目验收和应收账款回款问题,管理人员同样没有重视企业存在的应收账款金额高、汇款难问题,最终形成后续的收款难、大量坏账的情况,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和利润率。
2.2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资产管理流程和制度,这个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资产管理管制。建筑施工企业拥有大量的原材料和耗材等资产,在项目高峰期,资产种类繁多且量大,行业内大多数企业在资产的采购、领取、分发、盘点等环节没有完善和科学的管理方式,对资产的购置、使用等环节没有设置清晰的指引条例和规定,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进而影响资产利用效率和资产管理效果。且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大量的原材来、周转材料、耗材和工具等处于露天状态,在不完善的管理制度下,项目相关人员对于这些露天状态的资产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保存,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第二个方面是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没有建立专人专责制度,分工不明确不合理。资产管理包括众多种类和环节,涉及的规格、型号、数量等均更有不同,面对如此复杂且繁琐的资产使用和管理情况,目前建筑企业目标没有落实到专人负责和监管,不同环节出现不同程度的无人负责和监管的问题,且出现问题没有及时上报,从而导致了资产管理的漏洞和不足,进而影响资产利用效率等。
2.3资产调拨协调差,信息管理混乱
由于项目分散,建筑施工企业不同项目之间的信息和数据没有实现高效互通,资产和资源无法有效调拨。实际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时常有需要进行原材料和周转材料或者更多资产的协调和调拨。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调配,一是项目之间无法快速获得相关资产其他项目的可调配状态和数量,二是被协调项目没有动力主动为其他项目提供相应资产和支持;三是项目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缺乏必要的指引,在资产实际协调后缺乏必要的记录,从而进一步影响项目间资产调动的效率和主动性。
3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的策略
3.1加强资产管理意识,提升资产管理能力
针对企业管理层资产管理意识淡漠,资产管理能力薄弱,员工对资产管理意识不清晰,建筑施工企业应充分了解企业内部的这一问题,从上到下解决问题,并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改善。具体说来,管理层应树立对资产管理的正确意识,熟悉和了解本企业的资产情况,包括资产类型、数量、金额等基本情况。通过开展内部会议和沟通,掌握本企业内部资产管理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比如是否存在重大的浪费,是否有监管缺失的环节,应收账款问题是否严峻。以应收账款为例,管理人员应了解过高的应收账款对于企业利润率和效益的不利影响,不能为了签约而罔顾合同质量,造成后期的大量坏账问题。对相关管理人员和资产管理直接相关的员工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提高全员的资产管理认识,培养相关直接负责人员资产管理能力,对于存货的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应收账款的管理以及建筑企业其他资产的管理,企业管理人员和相关负责人应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做出对应的管理方式和决策,从而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效果。
3.2完善资产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资产管理体系
针对建筑企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企业应对资产管理的不同环节进行明确,制定相应的指引和规范条例,尤其加强在资产的采购、验收、入库、领用、使用、验收和盘点等重点环节的管理。针对大型资产的采购需要有充足的分析和论证,对于一般存货的采购也明确采购目标的使用情况和目的,避免随意采购和浪费;针对不同的资产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同时完善内部的监管审计机制。严格制定资产采购计划和流程要求。针对本文重点分析的建筑企业的几项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和应收账款,应根据资产的特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企业固定资产,需要进行定期的盘点和清查,明确资产升值、贬值或者折旧核算方式,检查固定资产的使用和闲置情况,明确固定资产的维修和处置需要,避免不必要的资产折损,对盘点情况进行记录和保存。以建筑施工企业中的混凝土企业为例,固定资产占比最大的是搅拌车,所以对搅拌车的保养有严格要求。譬如:每周一次定期对车辆进行吹风格清洁、维护、保养,每半个月定期检查罐体结块情况(原则上结鼓超过1吨,则需安排清鼓处理),配合汽修人员每月进行一次车辆安全技术检查,确保车辆技术状态良好和整洁。为了保证司机对所驾车辆车况了解,司机必须亲自或监督专业人员为车辆打黄油,每月最少一次。对于原材料、周转材料在内的大量存货,明确使用流程,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规范资产使用的流程,领用需要有书面记录,包含项目、负责人、型号、规格、数量等必要项单据完善且妥善保管,建立完备的资产管理档案。定期盘点存货使用情况,对于不同项目进行横向分析,对比存货使用情况和效率,针对利用效率高、浪费少的项目进行奖励,针对浪费严重的项目找到问题的原因,并进行改善。以建筑施工企业中的混凝土企业为例,对原材料进仓有严格要求,制定原材料质量标准,根据国家或行业标准上再制定公司内控标准。所有“样品”及“不合格材料”开具报告时、附带图片,所有“骨料”的不合格并针对“每批次/每船”进行检测和开具报告。针对应收账款,全流程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包括加强对工程方财务情况和信用状况筛选和调查,以及合同审核和管理,在合同签订环节即通过提高筛选标准有效避免低质量合同和大量应收账款的产生;加强施工过程监管和项目验收,保障工程质量和完成时效,不给工程方制造拖欠尾款的理由;企业尤其需要建立应收账款的催收管理制度,不同部门之间通过定期的沟通,实现应收账款信息公开,管理层和业务人员需对应收账款收款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对可能出现问题的应收账款及时相应措施。
3.3落实岗位专人专责,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在资产管理应落实责任到个人,针对不同环节和不同类型的资产,能够做到有专人负责,遇到困难有专人解决,出现问题有专人解答。在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尤其是资产清查盘点,除了专人负责以外,同时需要加强内审,必要时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盘点清算,包括工程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通过有效的审查和监督,强化企业内部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资产管理效果。制定相关的奖惩机制,奖励在资产管理过程中认真负责以及有其他突出贡献的员工,比如在工作过程中提供更加高效合理的管理方式,并能够证实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的创新行为;同时对、滥用职责、不负责任的行为进行惩罚。对相关人员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资产管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保障其业务水平能够胜任相关岗位。对于规模较大、资产金额高的建筑企业,或者特殊的项目工程,可设立专门的资产监督小组和部门,对企业资产进行具体的调配和管理,以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3.4统一资产信息管理,加强内部资源协调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存在的项目间信息不流动,资产调动不顺畅问题,建筑企业应该借助信息化和科技手段,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及流通。如果只是利用线下数据和记录,面对种类繁多且数量巨大的资产,建筑企业资产管理往往效率低下,且数据和信息更新滞后,难免出现诸多问题。企业通过建立统一的资产管理平台或者系统,比如专门的资产管理平台,或OA系统等。建立项目间互相流通和公开的台账,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工程项目进行情况,设置对应的条目和明细,并规范项目资产管理负责人员做好本项目资产采购、使用等情况的电子信息记录,保证资产信息和数据及时更新,公开透明。对于平台的使用,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明确使用规范和要求,保证企业内部员工对于系统或平台能够熟练运用,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同一个项目可以清楚了解本项目的资产采购和使用情况;在采购之前,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获取所需资产的企业库存情况,根据剩余数量和资源是否可用等信息确定是否需要下一步采购;当面临特殊和紧急情况,也可以通过线上平台的掌握企业内其他项目的资产情况,通过线上申请和调配,实现资源在项目间的高效流转和协调,节约采购和等待时间,保证工程按照计划进行。财务部门、工程方和资产管理部门都能够通过统一的平台对企业的资产情况有精准掌握,管理层也能够通过统一的系统和平台对企业的资产使用情况有全局把握,有助于及时发现企业资产管理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4结语
建筑企业资产管理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问题,从资产的类型、数量,到管理的环节,都可以看出对每个建筑企业是重大的难点和挑战,外部环境和行业竞争对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应抓住时展机遇,立足自身发展特点,认识企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直面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完善自身管理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员业务水平,最终实现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昆.建筑施工单位资产管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10(30):149-150.
[2]张文菁.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22.1(2):96-97.
0、前言
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是企业资产中的固定资产部分。在现今的企业中,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企业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发挥资产使用效益有严重影响。需要通过日常管理主对固定资产管理中诸多问题的分析和总结,采取合理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准。
1、企业资产中固定资产的特征
首先,价值转移的折旧核算方式是固定资产反映出的主要内容。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计提折旧基数、折旧方法等都对折旧有着重要影响。第一,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即固定资产的原值――计提折旧基数。第二,折旧方法,年数总和法、年限平均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等。除此之外,这就的年限、对于净残值的预计、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的准备等都是折旧的影响因素。其次,通常,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的形式较多、单位的价值较高。例如,购置、自行建造、除货币之外的交易、投资者的投入、更新改造等方式都是固定资产增加的方式。在核算的时候也会因涉及科目的广泛而复杂艰难。最后,对于固定资产来讲,一旦折旧方法确定之后,通常不会随意发生改变。
2、企业中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
2.1、缺乏健全的购置制度
在一些企业中,在进行固定资产的购置时,并没有制定比较详细的计划,都是盲目的购置。每一个部门在购置的时候,所考虑的是固定资产是不是性能比较好,款式比较新,在新的资产购买到之后,就将原来的资产报废,这样一来,就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2.2、账面与实物不符合
在实际的管理中,有的企业在购置了新的固定资产之后,并没有将其及时的入账;新购置的固定资产直接从成本中列支,不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以上的这些因素,都很容易导致资产流失。
2.3、没有完善的报废制度
一般的情况下,企业的内部,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都有比较完善的制度,但是对于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往往会被忽略。在有些企业的内部,对于某一项固定资产在本单位是不是还有使用价值,其使用的价值是不是比维修的费用要高,对于这些方面,都没有进行认真的核实,基本上只要是损毁的资产就将其报废。
2.4、在日常的管理中不是很到位
一般的情况下,在企业中,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都比较关注,但是对于其在日常使用中的管理并不是特别到位,对于其使用中的维护和保养也不是特别的重视。在有的企业内,为了要减少开支,节省费用,当资产出现问题的时候,并没有进行有效的处理,造成一些固定资产的寿命大大缩短。
3、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3.1、增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意识
在企业内部,管理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在意识上往往会比较淡薄。加强管理的关键是提高管理的意识。要把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当作是对领导干部及管理人员的能力进行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企业的内部要实现管理责任制,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财务、购置和使用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分级管理,要做好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基础工作。
3.2、将购置制度进一步完善
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要根据企业的内部关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制度来严格的执行。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要建立专门的预算,在进行购置的时候,要掌握一定的原则,即“集中采购,各负其责”,所采购的物资必须要实用,不能盲目的采购而造成积压浪费,在采购的时候,要注意精打细算,把好质量关,在购置的过程中,注意货比三家,要做到保证价格合理、质量合格;避免存在弊端以及资金浪费,要注意节约每一分资金。
3.3、报废的制度要进一步完善
在实际的管理中,对于固定资产报废,先要由基层使用部门进行申报,确定的确没有使用价值,并且其他的相关部门也没有办法协调使用,要由专业管理部门来进行技术鉴定,然后还要经过一套比较完整的申请和审批手续,最后还要报请有一定级别的管理部门,要经过其同意,然后才可以将该资产的使用价值结束。
3.4、对职责要明确,奖惩制度要完善
在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制度一定要健全,对于责任范围要十分明确,将管理的责任进行细化,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在实际的管理中,对于发生的固定资产被损毁或者是丢失的情况,一定要将实际的情况调查清楚,对有关的负责人要进行严肃的处理。
3.5、将信息化的管理完善
在企业的内部,对于财务的管理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核算。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用电子版固有资产的资料卡片将原有的纸质卡片替换掉,这样一来,每一项固定资产都可以有一个电子版的身份证。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数据,每一个管理人员都能够共享,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有关其采购以及报废等有关的增减变化信息能够从电脑上直接的反映出来。每一个级别的管理人员要对每一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准确的核对,要保证账面和账面相符,账面和实物相符,要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证其不会流失。
4、结语
企业的固有资产在企业的内部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对企业内部的固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作为管理者,要对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找出所存在的问题,并且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提高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使固定资产得到充分的利用,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存在的问题 解决策略分析
一、引言
在当前形势下,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国有企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飞跃,进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探索也正在变得比以往更加重要。国有企业非常关键的生产力要素就是固定资产,它能够为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固定资产的结构、状况和管理情况和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运营能力都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做好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国有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才能够使国有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利润,最终有利于国家社会的进步。接下来,本文将根据当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探索。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同时,众多的部门都要使用各种各样的固定资产,这就使得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非常繁杂,并且带来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一系列的问题。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如下的几点。
(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没有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这就导致出现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局面,同时,并未安排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基本上就是以财务部门账面资产为主。另外,对于部分需要报废的固定资产,我国的一些国有企业在不进行审批报废相关的流程的情况下就给予任意的处理,这就导致这些固定资产下落不明,不能够准确的对账。与此同时,国有企业中存在着许多职能部门,它们都经常使用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为了省事,它们在利用固定资产的情况下并未及时有效地办理相关的固定资产转移交接手续,从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的局面。具体来说,对于国有企业的一些大型的设备的管理,经常出现在未办理大型设备交接工作的情况下,被不同的职能部门所挪用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财务部门不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大型设备转移的情况,产生较为严重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局面。再如,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根据规定来进行审批手续的办理,造成了固定资产的随意购置,使得国有企业不能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部分固定资产并未充分展示出应有的功能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也在不断改建和扩建,这就导致一些固定资产被随意的搁置。具体来说,国有企业的一些大型的硬件设备等等由于在搬动的过程中比较笨重从而被遗漏,这就使得国有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固定资产无人问津,这些固定资产占用了大量的空间,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并未综合考量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的功能,这就造成了众多固定资产长年堆积却得不到合理利用的不良局面,这些固定资产也没有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长此以往,这些固定资产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而被破坏,造成了严重的浪费问题。
(三)固定资产的经营管理效率亟待提升
在部分国有企业中,固定资产的经营管理效率非常低,这就使得固定资产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利于国有企业中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一些国有企业中,经营管理秩序不好,没有固定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够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与此同时,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单纯地强调如何最大限度地完成相关的工作业绩,却不能够切实有效地维护好固定资产,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的贬值。另外,在部分国有企业中,利用固定资产的职工不能够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甚至会出现一些损毁的局面,导致固定资产经常出现故障,不利于固定资产的长期利用。
三、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分析
(一)定期和不定期地盘查所有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状况,确保固定资产账实符合
在国有企业中,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符合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于各种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状况进行盘查,对于积压闲置、发生故障的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状况一定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切实搞明白国有企业中存在多少可用的固定资产,达到账实符合的目标。
(二)科学有效地配置国有企业中的各种类型的固定资产,使其都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对于暂时闲置的固定资产,必须想方设法将其利用起来,避免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对于那些存在故障的固定资产,可以对其加以维修和保养,从而再次发挥出它们的作用。在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要求相关的人员一定要细心、谨慎,避免由于人为操作的失误而带来固定资产的损毁问题。
(三)科学有效地管理固定资产,大幅度提升固定资产的经营效率
首先,应该加强对于当前在用的各项固定资产的管理,切实提升其利用率;其次,应该处理好闲置、报废和积压资产,积极进入资产市场,按照市场情况将这些资产快速变现和增值;再次,对于闲置资产的调剂活动,应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最后,资金投入必须严格控制,提升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率。
此外,必须进一步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报废核销手续,维护企业利益。固定资产报废、核销要严格按照资产报废与核销程序处置。主管部门对符合报废、核销确认条件的资产进行取证,填写资产报废核销审批表,并附专项报告说明资产核销的原因及相关依据,确认资产损失。按规定需要外部专业机构出具意见的,国有企业应委托专业机构出具意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资产报废、核销资产进行核实,提出审核意见。财务部门根据有关部门审查意见,对资产报废核销事宜提出财务处理建议,提交董事会批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深入探索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切实维护好、保养好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保证其能够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从而推动国有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经营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一、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清算与评估方法不科学,导致固定资产清算不全面
在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固定资产清算与评估。其中,在进行固定资产清算与评估的过程中,主要包括生产设备、材料、办公设施核对、估算资产的价值等工作。但是,在以往固定资产的清算和评估过程中,过度重视可见资产的检查,而忽略了不可见固定资产的清算和整理。例如,供电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和形象都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经营管理范围和盈利效益。然而,这部分固定资产却尚未纳入清算的范围内,导致固定资产清算不全面。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约性弱,固定资产闲置现象普遍存在
当前,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采购、核算、验收、维修和调拨等方面的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同时,一部分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尚未使用科学合理的登记和交接方法;一部分职工将便于携带的公用数码相机、摄像机和笔记本电脑等固定资产无偿占有,呈现出重固定资产采购和忽略固定资产管理的现象。这样,便造成了供电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闲置和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
(三)相关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增加了固定资产流失的隐患
在新形势下,供电企业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人员量逐渐增加,导致当前财务管理人员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时,由于当前供电企业重视安全生产,忽略了固定资产管理,从而让大部分财务人员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在抓收入、抓成本、抓考核等方面,安排没有经验和工作能力较弱的新员工管理固定资产,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流失和安全生产隐患,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缺乏完善的责任监督体制,各项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供电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真正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便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责任监督体制,坚持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位,保障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但是,由于很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当前一部分供电企业依然未建立起完善的责任监督体制,各项责任落实不到位,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1]同时,由于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考核标准不规范,难以全面、有效地评估与考核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制约了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方法的进一步实施和落实。
二、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全面进行固定资产清算与评估,保障固定资产清算与评估的合理性
新形势下,导致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清算与评估出现不科学、不全面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供电企业所理解的固定资产范围过于狭窄,尚未将一些难以看见的固定资产列入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内。同时,由于当前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评估方法不先进,从而在无形中减少了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便需要全面进行固定资产的清算与评估工作。首先,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该明确和了解“固定资产”的本质含义,综合分析供电企业的各项利润构成要素。其不仅涉及电网铺设和电力输送过程中所实现的利益,还包括利用高新技术节约的人力资本。因此,需要通过全面分析供电企业固定资产各项利润的构成要素,找出其中存在的不变成本要素,以此作为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清算和评估的主要目标。其次,供电企业在固定资产清算和评估过程中,应该针对不同种类的固定资产,采取合理的清算和评估方法。不仅应该对供电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项设备进行折旧清算和评估,还需要对尚未使用过的材料进行全面的市场价值清算和评估,如电缆设备等。同时,应尽量聘请专业的评估人员综合全面地对供电企业行业内部的价值进行分析,以保障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清算和评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障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随着供电企业的不断发展,固定资产的类型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供电企业内容的管理制度却尚未体现出这部分内容。所以,建立健全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供电企业在快速发展中应创新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坚持从完善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清算和评估结果,构建个人的问责机制,从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中找出与之相适应的内容,从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供合理的依据。其次,在构建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过程中,应该明确规定出违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惩罚行为,合理地将员工的绩效评估和薪酬发放有效结合起来,让供电企业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使用及管理的重要性。再次,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该随着固定资产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最后,供电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和应用监督部门,从而保障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性。[2]
(三)强化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建设,增强管理人员工作能力
为了有效提升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首先,应该强化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让其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工作岗位的责任。同时,供电企业还应该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让大家积极投身于理论知识的学习,乐于深入研究相关业务的知识。鼓励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积极走出去,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如积极参与各项职称考试和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工作,以便全面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此外,供电企业还应该适当地给有职称和能力水平的员工发放一定数额的奖金,以便在整个企业内部营造起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全面推进管理责任制建设,真正落实各个部门的工作责任
为了切实解决好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全面推进管理责任制建设。其中,具体需要做好下列几个方面:一是供电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科学完善的责任监督体制,从而保障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有效避免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漏洞。二是应该全面落实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在全面推进供电企业各项管理责任制的过程中,为了真正落实各项监督责任,应该避免大而空的责任制度,全面落实供电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责任,以便在出现问题之后能及时采取管理措施。三是应完善考核机制。针对供电企业各个部门管理固定资产的情况,应该构建一个完善的考核机制,实时量化管理效果,有效提升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三、结语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供电企业应该不断加大现代化的管理力度,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有效地提升供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供电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措施,为供电企业的发展提供正能量,促使供电企业能够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繁荣服务。
(作者单位为国网天津宝坻供电有限公司)
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较大,对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且定资产投资之后不易发生变动。因此,中小企业固定投资面临着大的风险。固定资产投资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内容,需要中小企业认真管理。随着现代管理制度的发展,中小企业越来越重视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问题。但是,由于受传统投资和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需要解决。研究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完善策略不仅能够降低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风险,而且对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深刻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风险
(一)债务风险。固定资产投资与其他投资一样要开展筹资活动,保证资金支撑。筹资活动中,负债形式是最主要的筹资方式。但是,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周期较长,借款种类不固定,需要根据借款数量与借款种类进行合理安排,同时也要考虑还款的本金和利息。如果中小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不能保证长期的还债能力,会面临资金周转失灵的状况和批产的风险。
(二)投资总额变动风险。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和最终投资总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将会给企业带来投资总额变动风险。资总额变动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投资预算不准确,企业在开展投资预算的时候,缺乏科学的预算方法,导致投资预算与实际投资之间存在着差异;二是投资实施过程中的管理漏洞。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投资管理不够科学规范可能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存在漏洞,导致投资总额下降,与预算存在差异;三是筹款渠道变化。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如果预期的筹款渠道发生变化,投资计划和投资总额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估算风险。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会运用经济数据对投资项目进行估算。但是,这种估算处于一种假设状态,会与实际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固定资产投资还需要对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生产技术等进行预测,一旦某一项预测不准确,便会导致估算风险,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
(四)投资期变动风险。固定资产的投资都有一定的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投资期。并且,固定资产的投资期可能会发生变动。例如,当投资项目未能计划进行将会严重影响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引起投资时间和投资收益的变化。另外,如果固定资产未能使投资到位或出现其他突发性事件也会造成投资的变动,引起投资期变动风险。
二、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现状
(一)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的矛盾。一是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量。大多数中小企业十分重视企业的发展问题,探索企业快速发展的方法。但是,在发展程中很多中小企业没有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这就导致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将投资作为扩大规模的重要手段,进而引起了投资方向和投资数量的矛盾。具体来说,中小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在短时间内扩大投资。但是,资金限制要求中小企业合理分配固定资产的投资。二是投资成本和效益。在正常情况下,投资成本与效益是成正比的,投资成本越高,收益越大。但是,由于资金限制,中小企业虽然期望较高的投资效益,但是却难以接受较高的投资成本。因此,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处理投资成本和效益的问题。三是投资风险和收益。投资风险对投资收益有着直接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投资收益越高风险就越大,收益越低,风险越小。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希望投资风险最小化而投资收益最大化。因此,当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之间形成某种合理的关系时,才会吸引中小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投资。也正因如此,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需要面对投资风险和投资收益的矛盾。
(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战略眼光。大部分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倾向于较短的投资回收期和较小的投资规模。这种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的方法很难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另外,中小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没有将固定投资是否符合企业战略目标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很容易造成企业投资盲目化和简单化。二是投资资金短缺。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筹资困难的现象,而这一现象使得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其他非金融机构或企业内部,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热情,增大了固定资产投资的难度,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无法顺利实施。三是缺乏科学管理。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的投资管理团队,没有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专业化管理,使得固定资产投资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并且,缺乏专业化管理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存在漏洞,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安全。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无法对投资项目进行科学的评估,固定资产投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强。
三、我国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完善策略
(一)明确管理原则。一是明确投资方向。中小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企业战略管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指导作用,树立战略管理理念,将战略管理作为企业的常规工作,明确规划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步骤,制定出明确的企业行动计划和行动纲领。另外,企业应正确处理好投资风险、投资效益和战略发展的关系,寻找投资风险和效益的最佳平衡点,积极遵从战略优先的原则,注重固定投资的战略发展;二是坚持筹资活动先行。中小企业应积极重视筹资困难的问题,保持对待筹资的谨慎态度,不能采取非法手段进行筹资。并且,中小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应坚持筹资活动优先的原则,充分考虑筹资的数量和途径,对于成本过高的投资项目要慎重考虑,避免造成资金损失。另外,中小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要积极采取灵活的管理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对投资决策和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分析,提高投资决策质量。
(二)做好前期评价。一是分析投资环境。投资环境主要指投资项目所面临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环境。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要充分了解投资项目所处的政治背景、经济趋势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合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投资项目。另外,中小企业应积极分析固定资产投资的微观环境,深入了解投资项目的市场、技术、资本、硬件设施、政策等因素,做好市场调查,根据市场调查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进行投资;二是分析投资必要性。中小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的过程中应深入分析企业的发展规划对固定投资影响,使固定投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另外,中小企业要重视固定投资对资产结构的影响,重视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避免出现固定资产过剩的现象;三是分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小企业在投资之前要对企业固定资产总额和投资总额进行估算,并深入了解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和投资项目的发展前景,根据对投资项目的预算选择合理的投资总额,避免投资决策失误现象。
(三)科学设计投资决策分析指标。一是投资决策分析指标要坚持安全第一,加强重视固定资产投资的安全性。为此,中小企业应充分考虑投资回收期、投资风险和投资的安全程度,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资金状况选择较为安全的投资项目,尽可能地降低投资风险;二是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应坚持效益优先,充分了解固定资产投资的获利规模和投资效益,从获利角度出发选择效益较好的项目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陈立棍.中小企业的投资风险管理刍议[J].浙江金融,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