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风险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1 09:23: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建设项目风险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建设项目风险

篇(1)

电力建设项目存在的风险因素很多,管理者应该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学会分析风险。一般的风险分析的方法有:情景分析法、故障树分析法、专家意见法和风险调查法为常用的方法[2]。电力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有。

1.1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有2种:a)政策、法律法规变更的风险,如国家的政策、法规、法律的变化以及行业发展规划的调整和产业导向的改变对项目的运作条件产生的制约作用而造成的风险;b)政府许可和审批的风险,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前,施工以及设备的采购需要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和审批,需要和相关的主管部门沟通与协调才能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获批并建设开工。

1.2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主要有3种:a)通货膨胀风险,如项目进行过程中,工资和物价上涨大幅度的上涨,则会影响工程成本而造成风险;b)利率变化风险,在项目的进行过程中,利率的上浮会造成项目收益受到损失;c)利税风险,国家税收方面政策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

1.3施工风险

施工风险主要有6种:a)设计风险,设计单位设计不当造成工程返工,给工程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b)设备材料风险,资产管理松散,对为设备、原材料和能源的不合理分配会直接影响工程的工期;c)技术风险,电力工程项目综合性强,涉及到很多学科和技术;d)质量风险,材料、工艺等方面原因致使工程质量不达标;e)安全风险,施工过程的不规范操作,导致设备的损坏、人员的伤亡,真接影响工程的进度;f)进度风险,工程进度的耽搁,项目不能及时投入使用,产生效益。

1.4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主要有:a)投标风险,投标先于工程实施过程前,很难预测到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因素;b)合同风险,如工程承包、分包合同,设备租赁合同、材料采购合同、监理合同、招投标合同、技术合同等等,各类合同执行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履约问题,造成电力建设项目运行风险,甚至是诉讼索赔;c)成本风险,建设项目成本变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原材料涨价、人力成本上升、管理成本增加以及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成本增加,如返工、违规被罚等;d)资金风险,建设项目概预算不合理,项目运行资金管理混乱,资金不足强行开工等等都会使得项目造成资金周转困难、运行难以为继,造成电力建设项目资金风险;e)人力资源风险,项目的成员的配置不当,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影响工期、成本和施工质量。

1.5其他风险

其它风险主要有:a)自然环境风险,如恶劣的雨雪天气、冰冻天气等对工程项目的建设干扰和破坏;b)社会环境风险,包括周围的社会治安状况、劳动者的文化素质、社会风气以及公众对项目的态度等等。

2电力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以下电力建设工程风险因素的识别,我们得到了影响电力建设项目的主要因素,根据它们的层级关系,建立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通过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看出,这个指标体系是多层次的,共分为2层。其中第1层,包括政治风险、市场风险、施工风险、管理风险、其他风险5个一级指标。而每个一级指标下面又细分了2~6个不等,总计18个二级指标。指标体系建立之后,就该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下一步的综合评价分析。

3电力建设项目风险评价

3.1指标权重的确定

权重体现了指标在风险评价中作用的大小,在其它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直接影响着评价结果,也是是科学评价建设项目风险的关键。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有:AHP法确定权重集。

3.2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模糊评价的步骤

对电力建设项目进行模糊评价的步骤主要有:a)确定因素集和评语集;b)单级模糊综合评价;c)第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最后再按照加权平均原则,定量判断和估算风险大小[3]。

3.3评价方法的应用

篇(2)

1概述

随着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开展,投资持续增长,铁路建设管理更加精细,管理要求越来越高,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传统审计模式为推进铁路建设规范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风险导向审计是在传统审计模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审计模式[1],在注重审计效益的基础上,强调风险防范。它是根据风险量化结果分析审计项目的次序,确定审计的范围与重点项目,通过采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对组织的内部控制、治理程序、风险管理等进行全面评价,提出合理有效的建议,从而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的独立、客观的确证和咨询活动[2]。如何发挥风险导向审计在铁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从而促进建设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是当前铁路内部审计面临的重要课题。风险导向审计特征如下。(1)凸显组织风险。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将风险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项目实施前应根据风险的大小次序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重点,审计实施过程中应高度关注组织在治理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如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信贷风险、技术风险等,分析风险对组织目标的影响程度,提出控制风险的合理化建议[3]。(2)实现审计目标与组织目标的高度融合。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定义,内部审计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3年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指出,内部审计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可以看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和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均将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作为内部审计的目标,体现了审计目标与组织目标高度融合。(3)体现效率与价值。一方面,风险导向审计强调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分配在高风险审计领域,以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另一方面,风险导向审计通过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促进组织增加价值。

2影响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开展的因素分析

在铁路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承担铁路大中型项目建设任务的建设单位应围绕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期进度、投资控制、环境保护和维护稳定等方面管理目标开展相关工作。近年来,随着铁路建设项目投资金额越来越大,技术标准更加精细,项目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政策越来越严格,特别是高速铁路项目大规模投资建设,一个建设单位往往管理几个在建项目,有的建设单位还同时管理已开通运营的项目,无论是管理难度还是管理的复杂性,都变得比以往更高,建设单位在作出管理决策时,面临着越来越难以预测的风险,这已成为影响建设项目管理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因而控制风险对实现建设管理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审计模式下对铁路建设项目的审计内容主要是针对建设资金管理与使用情况,重点关注收入、支出、成本费用及验工计价等方面,以纠错防弊为主,审计对象主要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合同招投标等资料,审计内容比较单一,对风险管理领域的内容很少涉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铁路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要求审计人员根据风险的大小次序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项目,将有限的审计资源分配在高风险审计领域,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关注风险,并利用技术手段评估建设项目管理中关键环节、关键控制点存在的风险,提出控制风险的建议,管控好风险,促进建设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相比传统审计模式,风险导向审计更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自身价值,充分体现审计的增值作用。目前,影响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开展的因素如下。

2.1风险管理意识不足

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及其管理者为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建设项目管理考核目标,在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作出相关决策时,往往忽视了对风险的关注,对风险可能带来的影响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按照上级单位或有关政策要求被动执行,而不是出于自身管理的需要主动开展风险管理活动。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新理念、新模式,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目前对风险导向审计大多还停留在概念上,对风险导向审计如何实施及实施效果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此外,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更全面地了解风险管理知识,并掌握风险评估等专业技术。在没有强力推动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主动参与风险导向审计的积极性。

2.2审计信息和数据有限

在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需要大量的信息进行风险量化分析。目前,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对建设项目有关信息和数据的了解主要依赖自身以往开展建设项目审计信息资料的积累,掌握的审计信息和数据资料有限,而且大部分比较滞后,不能适时反映当前铁路建设项目管理现状。在信息获取方面,中国铁路总公司和铁路局2级审计机构之间的纵向信息沟通,以及2级审计机构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横向信息交流比较有限。2级审计机构之间主要是通过“下达和上传”的形式,上级审计机构下达需要提报的信息内容和要求,下级审计机构按照报告工作制度的要求向上级审计机构提报有关资料,沟通渠道单一,缺乏时效性。财务、计统、建设、工程及安全监督等业务主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与建设单位在业务方面有着更多的信息沟通。因此,各业务主管部门在对口业务方面掌握着建设项目更多的信息和数据资料,但由于审计机构与各部门信息不互通,使得信息资料比较分散,不能发挥信息整合的优势,限制了审计机构从其他部门获得更多信息。由于对建设项目风险信息掌握不够,审计机构在确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时,主要是按照“全覆盖,无遗漏”的要求,考虑项目是否在建设期内已审计,以及对各项目已审计的次数选择审计项目,从风险的角度考虑得较少。

2.3风险评估体系尚未形成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的核心,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是对风险进行合理评价的基础,否则就难以得出有效的审计结论。受传统审计指导思想的影响,铁路内部审计目前在建设项目审计过程中对风险领域关注还比较少,内部尚未建立对风险的量化标准,没有形成适合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特点的风险评估体系。审计过程中即使涉及对有关风险的分析判断,审计人员也只能依靠有限的信息资料和个人经验作出主观判断,所得出结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都将难以保证,反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2.4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除要求审计人员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外,还要求掌握工程、风险管理、计算机技术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充分利用风险技术手段,有效识别风险信息,评估和分析风险的大小及影响程度,提出控制风险的合理建议。目前,铁路内部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方面主要是以财会专业为主,具有铁路一线财会工作经验,熟悉铁路基层财务管理流程和生产业务,但知识结构和工作经历比较单一,知识更新较慢。审计队伍缺乏具备工程、计算机、管理及法律等专业知识和工作经历的综合人才,难以满足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需要。

3推进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对策

3.1加强风险导向审计意识

在铁路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更新审计理念,主动推动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通过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课题研究、试审等形式,探索适合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体系。内部审计人员应更新观念,积极学习风险管理知识,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并在审计实践中自觉关注风险,分析风险,提出控制风险的合理化建议,为管理者实现既定目标服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铁路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中的推动作用。建设单位应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建立健全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培育管理人员和职工的风险意识,鼓励全员积极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活动中来。管理者应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将风险理念贯穿于建设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并全力支持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开展。

3.2建立完整有效的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

充分把握当前推进铁路审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利时机,在审计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风险管理信息库应结合当前铁路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和数据按照一定层级和类别进行分类[5],如纵向可以分为铁路建设行业风险并具体到单个建设项目的管理风险,横向可以根据业务分为财务、质量、安全、技术等类别。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架构如图1所示。依据建设项目审计分级负责的原则,铁路2级审计机构对风险管理信息库的建设应有明确分工:中国铁路总公司审计机构应主要负责对铁路建设行业风险信息及本级负责审计的建设项目风险信息的识别,并指导、协调铁路局审计机构对本级负责审计的建设项目风险信息的梳理;铁路局审计机构负责对本级审计的建设项目风险信息的识别,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筛选,及时录入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应积极推动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与财务、计统、建设、工程及安全监督等业务主管部门信息对接,实现审计与业务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有关信息资源,进行全面风险管理。根据内外部风险环境的动态变化,应及时更新和维护铁路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信息库,对重要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预警[6]。铁路2级审计机构和人员可以随时查询相关信息,实时了解当前铁路建设项目有关风险信息,在提报年度铁路建设项目审计计划时,在遵循“全覆盖,无遗漏”的前提下,根据风险大小选择重点关注的审计项目并设定审计频次。

3.3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

结合铁路建设项目审计实际情况,应逐步建立符合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特点的风险评估体系。(1)建立风险分析技术方法体系。应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采用一定的技术方法,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影响程度2个维度对风险进行全面分析[7]。风险导向审计开展初期,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可以通过开展风险导向审计课题研究,积累理论成果,在此基础上开展试审。试审阶段可以借助外部智力或引进人才进行,后续通过总结经验和不足,逐步建立适合铁路内部审计的风险分析技术方法体系,并随着风险导向审计的全面开展不断改进和完善。(2)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结合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将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质量安全风险、技术风险及政策风险5大类风险指标,每一类风险指标包含不同的具体风险指标,如财务风险应包含税务风险、抵押担保风险、流动性风险、融资风险、利率风险等,在对风险指标进行细化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具体风险指标的重要程度,将风险划分为不重要、低重要性、中等重要、重要及高度重要5个不同的等级标准。风险指标及风险等级标准的确定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并与建设项目各个阶段管理风险的能力相匹配,以便通过科学评价风险,揭示风险,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为风险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3.4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努力打造一支全面掌握风险、战略管理、计算机及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的审计队伍,使审计人员在审计实践中运用风险理念思考问题,用风险语言描述问题。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通过举办以风险导向审计为主题的培训班,使审计人员通晓风险管理、计算机技术及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并掌握风险管理的技能。加强内部交流学习,如选派审计人员到建设单位锻炼,或向相关业务部门轮岗工作、学习[8],使审计人员熟悉不同岗位的业务流程和管理特点,以扩大审计人员的视野,开阔思路,增长见识。充实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人才,以改善审计人员结构,增强审计力量。邀请外部风险管理专家参与现场审计,指导审计人员掌握对重要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审计人员运用风险管理的技能。

4结束语

风险导向审计为铁路建设项目审计提供了新的审计工作思路,铁路内部审计机构应结合铁路建设管理实际,深入研究,建立适合铁路建设项目风险导向审计特点的方法体系。审计人员在不断提高审计技术的同时,应不断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法律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客观、公正、有效,使风险导向审计在铁路建设领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严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整合框架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YANHui.ResearchontheIntegratedFrameworkofRisk-orientedInternalAudit[M].Beijing:ChinaFinancial&EconomicPublishingHouse,2004.

[2]菲尔•格里夫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PhilGriffiths.Risk-basedAuditing[M].Beijing:ChinaFinancialPublishingHouse,2014.

[3]谢忠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理论与运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XIEZhong-gui.TheTheoryandPracticeofRisk-orientedInternalAudit[D].Beijing: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2009.

[4]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TheInstituteofInternalAuditors.IIAInternationalProfessionalPracticeFramework[M].Beijing:ChinaFinancial&EconomicPublishingHouse,2013.

[5]黄文佳.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投资分析功能的开发与应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37(5):38-43.HUANGWen-jia.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InvestmentAnalysisFunctions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ofRailwayConstructionProjects[J].RailwayTransportandEconomy,2015,37(5):38-43.

[6]冯安平.内部审计部门如何建设及运行企业风险库[J].中国内部审计,2015(12):73-74.

篇(3)

高速发展的配电网工程建设速度,不断扩大的配电网建设规模,在满足了人民不断增长的电力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配电网建设特点:配网建设项目小而分散,参建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建设环境差异显著,建设过程又与居民生活紧密联系,项目进度影响因素较多。这些不稳定因素和尚未完善的配网建设制度及标准,让电网企业深感压力,如何更好,更规范地开展配电网建设工作,合理防范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是摆在地方政府及电网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

风险管理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对风险因素的排查,即针对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类型、风险性质进行罗列。例如工程项目中不合格材料、不规范施工、不尽职的人等都是风险因素。二是对风险事件的评估,如具备风险因素,可能导致怎样的风险事件。三是对风险损失的估计。风险损失分为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指人身或财产的损失,而间接损失则可能是商业信誉、品牌形象等无形资产的损失。四是基于上述认识的决策,在意识到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风险后,采取何种措施避免或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这是风险管理的核心。五是风险管理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这是风险管理的重点,也是风险管理成效的决定性因素。

二、配电网建设项目的风险识别

1.项目规划前期阶段风险识别

配电网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配网项目规划管理、可行性研究管理、走廊与用地报批管理、配网计划下达、调整、新增等工作流程。这些工作流程存在的风险大致如下:配网项目规划管理:规划深度不够;规划未能根据实际滚动调整。可行性研究管理: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可行性研究内容不全面;未能发现障碍。走廊与用地报批:未能及时规范开展报批手续;报批手续因政策原因受阻。配网计划编制及下达:计划编制不合理;计划下达内容不全面。配网计划调整和新增:未经过规范审批手续进行调整;未批先建。

2.项目实施阶段风险识别

项目实施阶段主要涉及项目招标、合同签订、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物资管理及项目财务管理六大方面内容。下文将对配电网建设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解读如下:招投标管理:招投标不合法合规;设计、施工、监理、物资中标方资质、信用、履约能力存在问题。合同管理:招投标不合法合规;合同签订不及时;合同存在缔约过失的情况;合同审批不规范。项目设计管理:设计深度不够;未按规范开展设计变更;设计变更签证不规范。项目物资管理:物资申请和供应不及时;缺乏应急物资;物资质量有问题;物资回收有问题。财务过程管理:超支;未按约定支付款项。施工与监理:施工安全问题;施工工艺及标准问题;施工进度问题;整体配合问题。

3.项目投产投运阶段风险识别

配电网建设项目投产投运阶段主要包含项目验收、工程结算、项目投运三大块管理内容,如下:项目验收管理:材料与设备检验、试验不合格;验收不规范;验收问题整改不到位;验收人员贪污受贿或渎职。工程结算管理:造价审核不规范;集中结算;设备资产清查转资不及时;项目超支。投产管理:项目档案未及时归档;项目资产及后期运维责任不明确。

三、配电网建设项目风险的应对思路

1.建立矩阵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形成全面风险管理常态机制

包括制定和完善风险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管理手册;组织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日常维护与应用;并将风险管理纳入日常岗位职责中,把风险管理工作成效纳入个人绩效考核与个人发展评价,由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予以评定,以督促、激励其主动作为,充分履行风险管理职责。

2.完善配电网制度标准体系,落实风险问题有效闭环管理

从专业操作规范、内部控制措施、风险管理标准、风险预警管理办法4各方面入手,完善配电网建设项目涉及的各个专业的专项制度与技术标准。建立风险信息库、风险案例库、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内部控制手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5个方面的风险管理成果管理评价工具。

3.搭建配电网风险管理模型,辅助风险管理评价与决策

以业务流程为纽带,以管理制度为依据,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配电网风险管理模型,实现配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成本效益分析及风险对策的在线评价与监控。

4.编制配网建设项目风险管控操作手册,实现风险管控有效落地

配网建设项目操作手册以业务流程为线索,通过对每一项具体业务的分析,识别该业务中的风险点,通过对风险进一步分析,找出或设计应对风险的控制措施。配网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操作手册,比照发现当前项目环节的风险情况,了解到应对风险的可行性方案,也可以通过操作手册及时发现自身风险管理上的不足,为风险管控措施有效落地奠定基础。

5.利用风险控制信息化工作平台实现配网风险动态实时监控

风险监控是风险动态管理的必要手段。对配网建设项目实施有效的风险监控也是配网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重点。利用现有ERP、GPMS、GIS等现有的管理信息平台,采集风险管理关键信息,并利用tableau数据分析软件实现信息分析、传递、披露、知识共享,实现配网建设项目风险动态管理。四、结语电力工业是保证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大了电力建设。在电力建设中配电网建设比重加大,因此在电力市场改革背景下分析配电网建设项目的安全风险,构建配电网建设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风险综合评价模型,有利于进一步消除项目建设中的风险因素,保证建设项目的安全性,为国家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张颖 单位: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州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篇(4)

1.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1.1 项目风险及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

本文将可能导致项目损失的不确定性称之为项目风险,专家对工程项目的风险是这样定义的[2]:工程项目风险是指那些所有可能影响工程项目目标正常顺利实现的所有不确定因素的集合。项目风险管理主要是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应对的系统的过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工作有:风险管理的计划编制、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项目实施中的风险控制。

1.2 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及风险识别体系

风险分析的第一步就是要对风险进行识别,风险识别是对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也是人们得以系统的连续的认知和识别项目风险存在的必经环节[3]。项目风险的识别方法很多,最为主要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故障树分析法、幕景分析法、核对表法等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组合。对不同方法的选择要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常情况下很少运用单一的方法而多为几种方法的组合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风险识别的任务就是客观的了解风险的存在,尽可能全面的对风险产生的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条件进行描述,以及预测风险事件一旦发生后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及不好的影响。

1.3 项目风险评价的方法及步骤

所谓对项目风险评价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技术,用定性、定量或将两者相结合来处理风险的过程,其目的是对风险所产生的影响做一定的评估。分析评价风险有许多种方法,常用的有调查和专家打分法、蒙特卡洛模拟法、模糊数学法、敏感性分析法、CIM模型。项目风险评价的一般程序如下:编制风险评价计划、组建评价组织、资料收集、危害辨别、辨别可能受到危害或波及的人员、评价风险、确定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案、实施控制、控制措施有效性评价、定期评审、监督风险评价。

2.Z市高新区老年康复中心建设项目风险管理分析

2.1 Z市高新区老年康复中心建设项目基本情况介绍

Z市高新区老年康复中心建设项目位于我国S省Z市高新区,老年康复中心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实为11.46公顷,总建筑面积达到18.6万平方米。这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约为16.5万平方米,其余2.1万平方米为地下建筑面积。容积率预计在2.44左右,而绿化率大约在35%。按功能用途讲老年康复中心分为老年大学、保健医院、老年公寓、生活配套。其中老年大学总面积1.2万平方米。保健医院总面积高达4万平方米。该项目的理念是在建成后能够使入住的老年人满意的享受到食宿、护理、医疗及康复等丰富多彩的老年生活,能够真正使老年人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养老生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2.2 Z市高新区老年康复中心风险识别体系

考虑到Z市高新区老年康复中心项目的规模大技术复杂等特点,因此,需要建立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因素很多,并且这些因素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本项目经反复商讨最终决定应用风险识别常见的德尔菲法来进行风险识别。对若干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实际工程方面的咨询,再通过调查、分解、讨论等提出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并筛查出微弱影响的、作用很小的风险因素,并且主要致力于研究主要因素相互间存在的微妙关系,对专家意见进行反复的归纳整理,遇到问题及时和专家沟通,最终得出全方位综合性的意见,并最终再次征求专家组的建议和意见,最终对项目构建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2.3 老年康复中心项目风险评价

考虑到老年康复中心项目的规模性较大,工程技术较为复杂,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都很大的,所以对老年康复中心项目的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并且目前处于决策阶段,数据缺乏,所以该项目选择基于AHP的风险评价法。AHP法的全称是层次分析法又可以翻译为解析递阶过程法。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将项目进行系统的结构层次分解,将复杂的风险问题逐步细化,从最高层向低层依次分解;再通过这种系统的结构关系,将项目中可能的复杂又严重的问题化解为有层次关系体系;再运用加权平均数的数学理论以及各个层级之间的隶属关系对各个层次的因素求出权重系数,最后确定重要性,从而更有针对性的给出决策方案。在项目风险评价方法中,AHP是较为灵活和便捷的风险分析方法。

3.老年康复中心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对策

3.1 人力风险控制

业主和投资者方面,业主方面是具有很强支付能力的、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业主。所以在此环节可以保证业主会努力完成他的合同。

承包商方面,必须做到聘请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强的、有适合的技术专家和项目经理的,能积极参与并且认真履行合同的承包商。保证承包商可以按时完成施工的进度和流程。设计单位方面也要做到设计的方案能切实实施,设计文件完备,及时交付图纸,保证很好的完成设计工作。

项目管理公司方面,一定要聘请管理能力强、组织能力强、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职业道德、公正性都很好的项目经理来监管项目。保证在施工阶段各个方面的顺利实施。保证人员和现场的安全,以及对现场周边环境的保护。

3.2 系统结构风险

在系统结构方面,该项目做到了以确定项目结构图上的项目单元为具体的分析对象,即各个层次的项目单元,直到最细节上的风险。在项目实施以及运行过程当中,这些工程活动都可能遇到各种障碍和异常情况,比如技术问题以及人工、材料、机械的费用消耗等增加。为此,该项目应该对这些问题的出现加以考虑,并想好相应的对策。还要加设专门的部门进行全面的管理,在整个系统结构中将其置放在较高的层次上面来加以重视,避免风险的发生。

3.3 老年康复中心项目建设中组织实施的风险控制

对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应该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在项目的建设阶段,该项目的业主应该起到主要强化工程安全意识的职责,将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动态结合起来,采取全面化,多样化,系统化的项目管理方针来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发。在可以保证项目达到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应用各方面的措施来督促项目尽快实现预期目标,力争在最短的工期内完成项目的建设任务。同时,主要注意下列几方面:

(1)在项目建设实施之前,为了有效降低项目中有可能潜在风险,建议通过承包方式中的招标和合同类型的选择来加以控制,并且尽可能选择规范的成型的施工方法与工艺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2)在项目建设施工的过程中,要对详细的施工计划进行科学的符合实际的缜密的计划,并在项目施工建设中时刻督促计划的执行力度,严格按计划实施,遇到意外情况再因时制宜的修改计划。

(3)严抓质量管理环节,结合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来综合管理,建议施行动态管理来控制目标完成目标,确保目标能很好的完成并且达到降低项目各类风险的终极目标。

(4)将各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都充分的积极的调动起来用于项目管理的工作之中。在保证质量和财力的情况下尽一切可能去缩短项目建设施所需的工期。

(5)对工程造价部分要建立客观的理性的科学的系统加以分析和控制。定期要对造价人员进行相关的行业培训,尽力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同时成立专项部门来把握好结算的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乐嘉栋,彭胜林.建设项目投资管理[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篇(5)

建筑市场都是先竞标确定价格,再开始施工,施工后验收,时间跨度大。这种确定成本、未来一段时候交房的模式决定了建筑行业本身的高风险性。同时,社会外部环境的不成熟也增加了该行业的风险,一是对于有关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够全面具体,未能及时更新补充,监管部门出现多头领导,不能全面完整的监督,二是建设者的法律意识不强,追求利益最大化,忽视风险防控;三是随着市场化的展开,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出现了一些钱权交易等不良社会风气,使得没有资质的企业中标,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

1风险的含义

风险在未来,可能会使效益减少。一是可能,就是说可能不会使效益减少,也可能会使效益减少,会不会减少主要是看人们怎么处理风险,但风险一般都会让效益减少;二是未来,就是说不是现在效益减少,是未来,是一个不能确定的时间,是一种现在的理想和以后的实际情况的不同。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因为一些想不到的情况出现,然后使工程项目建好后和以前的规划不一样。在设计工程规划的时候,都会设定一些合理的可能,在这些可能的基础上去研究。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这些假设条件并不是一直变化的,这些因素的改变导致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与当初的设计规划出现不同现象,这些不能准确控制把握的因素就是风险。

2工程建设风险管理的特性

(1)风险一直存在,无法消灭。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经济、国家政策、天气、地理位置等,这些因素从工程项目的设立就一直存在,风险也跟着一直存在,在工程建设周期里显得更加明显,这些是人类无法改变、无法消灭的,也就是说任何地方都有风险,任何时候都有风险。人们一直希望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大力研究风险发生的条件和化解方法,努力做到在风险未发生前去防范,在风险发生时及时补救。

(2)风险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在施工建设中,各种因素的改变和人们对风险的认识、处理能力不同,这些风险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好的可以变好,坏的也可以变坏,同时也会出现新的风险点,管理者要运用科学技术,用发展、全面的眼光看待、处理风险,控制新的风险点发生,化解现有风险。

(3)风险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工程建设的时间跨度大,一般都需要3到5年的时间,甚至更长时间,涉及的范围也广,涉及到项目设立、征地、材料采购等多个环节。因此在施工中出现风险的数量也越多,这些风险并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往往存在相互的联系。

3工程项目中存在的几种主要风险

(1)决策风险。项目设立的决策,也就是开展什么样的项目,在哪里开展,怎么开展,是项目开始建设的第一步,也决定着项目计划能不能成功。一个好的项目决策方案是建筑工程项目成功的一半,在项目设立决策时,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陈出新。在具体执行项目决策的时候,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面对这些情况,需要人们考虑到方方面面,寻找最好的处理手段,做出正确的选择,实现损失的最小化。

(2)预测风险。在项目设立时,施工单位都会做一个项目规划,包括施工规模、施工时间、经济成本、投资收益等,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不同的参考指标都会出现不同的计算结果,同时由于施工的时间跨度长,影响建筑项目施工的因素多,在实际中的效果往往和当初的预期有出入,这种偏差是不可避免的。

(3)技术风险。在实际的建筑施工工程中因为技术方面的问题导致不能按当初设计的方案实行的风险。出现这些问题,可能是在规划的时候,只求创新,忽视了当前的实际情况,也有可能是当初设计人员的大意,没能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当然也有可能是在当初选择施工单位的时候,没能严格审查他们的资格,让没有过硬技术的施工单位承接了工程项目。

(4)责任风险。在建筑工程开建合同中,各方都在合同中签字确认了自己的权利与义务,项目的各方要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做任何事情都要受到合同条款的约束,要对合同的各方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施工安全,安全事故往往会带来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有关单位也因此会承担重大责任。

4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1)多向国外学习,加强建筑法规的制定。现在有关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不完整,很多地方还存在空白,容易让不法分子钻法律空子,同时,要加强监督力度,实现监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监督,提升法律的执行力。中国的法律完善力度还不够强大,与世界各国通行的法律无法对接,也无法学习外国先进的施工技术,当前要用开拓、发展的眼光学习外国的法律法规制定。

(2)企业要提升自身的风险防范能力:①树立风险意识,建筑行业的风险随时随地的存在,而且这些风险难以控制和处理,我们要有风险意识,在想问题、处理问题的时候通盘考虑,处处留意风险;②加强处理风险的能力,要设立特定的风险处理机构,这些专门的机构可以运用专业知识来提早发现风险,在风险来临时能镇静处理风险,降低损失。

(3)要正确认识工程保险,降低自身的风险。企业通过购买保险,可以把本应该由自己独自承担的风险让保险公司来承担,在风险来临对企业照成损失时,保险可以为企业承担一部分风险,避免企业的损失。在其他国家,有大量的施工项目保险,有的是保证不出现“豆腐渣工程”的,有的是保证不出现“僵尸工程”,有的是保证工人上班安全的,还可以保证项目设立正确性的保险。在许多国家都鼓励企业购买这些保险,同时企业也情愿出这些钱,一是可以保证各个项目都能按计划运作,不会因为企业的原因让项目计划的流产,同时也可以避免出现质量不好的工程,也让保险行业更加有市场。在中国,这些保险制度还未实行,但依照社会发展的进程来看,实行工程保险制度是必然的。

(4)加强自我维权意识,当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加强索赔。加强维权意识是指当自己的权益因为其他人的过错而发生损失时,不能放任不管,或者自行承担损失,要指定专门的人员采取合法手段尽力挽回损失,这些损失包括付出的各项费用、人力物力成本和投资成本。一是要指定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负责索赔,在索赔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合同的约定,不能采取非法手段;二是要及时采取措施,提前预见对方的违约风险,在发生或者将要发生时果断采取措施,减少因对方违约造成的损失,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因为设计单位的原因,造成工程建设的时间延长,提高建设成本的,要及时向设计方提出赔偿,同时要在规定时间内把索赔的具体情况提供给设计方;三是要注意整理有利于索赔的材料,这些材料不能在要索赔时才整理,在平时就要注意收集整理,这些材料包括合同、会议资料、施工牌、设计方案等,这样有利于我方的索赔,提高索赔的成功率和效率。

(5)提高单位的整体水平。只有自身的整体水平提高了,才能和其他组织竞争,才能承受、处理好危机。一是要宣传先进的企业文化,好的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更加认可企业,让员工更好的投入工作中;二是加强组织员工学习,人在任何时候都取决定性的作用,加强组织员工技术学习,引进高科技人才,高科技人才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活力,可以提升企业的文化、施工技术;三是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先进的机器设备可以完成人不能完成的任务,可以高效率、低成本的取代人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陈博.浅谈我国工程建设的风险管理[J].科技创业家,2013.

[2]郭焕超.工程建设项目中风险管理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0.

篇(6)

0.引言

工程项目风险主要是由于不确定性事件造成的,而很多不确定性事件又由于信息的不完备性造成的,这是造成工程项目风险的根本原因。按照工程项目参与者分类可分为业主风险和承包商风险,下面主要从业主的角度结合工程施工谈谈工程的风险管理和防范。

1.工程建设项目风险概述

在工程建设中任何风险损失大小的衡量均要以货币的形式来体现,而业主是建设资金的支付方,因此业主是风险造成经济损失的主要承担者之一。其常见的风险有:

(1)决策风险。可行性研究,由于信息不完备,往往会导致建设项目的收益损失,形成决策失误。

(2)财务风险。例如建设资金不到位,外汇部分因汇率部分发生不合理的变化而造成的损失。

(3)技术风险。该风险包括建设项目所选用的工艺,设备在项目建成时已过时,或者由于设计、监理、造价咨询、施工单位的技术管理水平不高,造成对项目费用估算不准,工程项目出现质量缺陷或事故等。

(4)经济风险。项目建成后遇到强有力的竞争或由于居民购买力有限而导致工程项目滞销,汇率和利率浮动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导致工程造价上涨或政策法规的变化导致担保、保险、税费等额外费用的增加。

(5)不可抗力风险。例如台风、洪水、地震等由此而蒙受的投资损失。

(6)管理失误风险。例如由于缺乏经验和常识,与承包商签订的合同不严密,至使施工现场协调和督导不利而出现管理混乱、工程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风险。

(7)政治法律风险。政府产业政策或环保政策的变化导致项目多缴纳税款或追加投资。

(8)组织风险。项目业主若是联营体,则可能由于各合伙人对应尽的义务和应享有的权利等的理解或态度的不同而造成项目进展缓慢,即使在项目执行组织内部,项目管理班子也会因同各职能部门配合不利而导致不能对各部门实施有效的管理。

工程风险管理是依据工程风险环境和设定的目标,对工程风险分析和处理进行决策的过程。从工程风险管理的全过程角度来看,工程风险管理主要分为四个步骤:工程风险辨识、工程风险估计、工程风险评价和工程风险处理,而工程风险辨识是首要的和基本的环节。

2.工程风险辨识是指通过风险调查和分析,查找出工程项目的风险源,并且找出风险因素向风险事故转化的条件

在工程风险辨识过程中,找出风险因素向风险事故转化的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弄清楚转化条件,在转化的链条中间加以干预,控制风险的转化,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几率和损失程度,这是进行所有的工程风险管理工作的主旨所在。

工程风险源的辨识是工程风险管理中比较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这一阶段的工作结果直接影响着后面的风险分析和处理。因此工程风险管理者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做好工程风险辨识工作,工程风险辨识的方法很多,各种方法之间具有相互补充的作用。可以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选取几种配合使用,如时间角度、空间角度和施工工艺角度等。从时间角度来看,工程风险辨识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程施工准备中的风险辨识;第二阶段是工程施工中的风险辨识;第三阶段是工程竣工试运行的风险辨识。工程风险的时间角度是指从不同的标段、不同的分部工程或者分项工程识别工程风险。在工程风险辨识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工程风险辨识对象的各种因素权衡,选择适合的风险辨识方法,这些因素包括施工特点、风险环境、项目进展阶段和现有风险管理资源等。比如在某一分项工程正式施工之前辨识风险,由于此时还没开工,施工环境还未形成,很多风险因素还未出现,此时比较适合采用资料法、专家调查法等查找风险。

3.工程风险估计

在辨识出标的工程存在的主要风险后,接下来需要进行风险工程的风险估计,主要掌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一旦发生可能造成损害程度等,也就是衡量风险可能造成的风险损失及其对标的工程总体目标的影响。在衡量工程风险时,可采用模糊评估方法,根据工程风险属性将其定级,以不同的风险级别区分风险的大小及其风险管理目标。但是仅仅将工程风险分级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具体估计。对风险的评估需要从四个方面考虑:(1)每一工程风险因素最终转化为致损事故的概率和损失分布;(2)单一工程风险的损失程度;(3)若干关联的工程风险导致同一风险单位损失的概率和损失程度;(4)所有风险单位的损失期望值和标准差。一方面是衡量每次事故造成的最大可能损失和最大可信损失。最大可能损失是指在没有采取风险管理措施的情况下,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最大损失程度。最大可信损失则是指在现有的风险管理条件下,最可能的损失程度。最大可能损失通常要大于最大可信损失。另一方面是估计每次风险事件发生可能的损失程度和损失频率。工程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程度是指可用货币衡量的风险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的金额,其他的损失如精神损失、社会效益下降等损失不计算在内。

在估计工程风险事件对工程项目造成的损失程度时,需要采取适当的工程风险估计方法。损失频率也是常用的一种估计方法,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风险事件发生的次数。衡量损失频率也就是估计某一风险单位可能遭受各种风险因素影响而导致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

4.工程风险评价

所谓工程风险评价是指在工程风险辨识和工程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属性、风险管理的目标和风险主体的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工程风险和风险处置措施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工程风险评价分为定性风险评价和定量风险评价。

定性风险评价是通过观察和分析,借助经验判断进行评价的方法。定性风险评价不需要大量的统计资料和估算,只是选择适当的角度和评价准则,定性地判断风险的危害以及风险系统的管理控制情况等方面。定性风险评价主要适用于不是很重要的或者预期风险影响程度不是很大的风险子系统的评价中。定性风险评价方法很多主要有;安全检查表法、事故树法、AHP法等。

定量工程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可靠风险评价法,它以过去损失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评价的方法。可靠性风险评价法的基本步骤是先算出风险率,然后与安全指标比较。若风险率大于安全指标,则系统处于危险状态,两者相差越大,则越危险。若风险率小于安全指标,则系统是安全的。风险率是衡量风险大小的尺度,可以按照下面公式定义:风险率=风险发生的频率×一次事故的平均损失额这里的一次事故的平均损失额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这些损失可折算成货币计量。安全指标是指经过多年的积累,并考虑行业的平均水平,为多数风险承担主体所接受的最低风险水平。

5.工程风险处理

工程风险与一般风险不同,它具有系统性、关联性、多样性等特点,这些特点综合表现为工程风险的复杂性,在处理工程风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应综合分析某类风险在总体风险系统以及风险载体中的重要程度及关联性,对于比较重要的和关联性大的风险,应采取有效的风险处理措施来分散风险;由于风险的多样性如果所有风险不分轻重地采用相同的处理方案,则将降低风险管理的效率,增加风险管理成本,因而风险处理方案的选择安排应有所侧重,根据风险分析的结论,安排和处置哪些具有重要影响的风险。

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具体的工程风险处置方法很多。按照各种方法处置工程风险的方式不同,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财务策略的工程风险安排措施;另一类是财务策略的工程风险安排措施。非财务策略的工程风险安排措施可以进一步分为工程风险回避、工程风险自留、损失管理和工程风险转移。财务策略的工程风险安排措施包括工程风险的财务转移和建立风险准备金。

(1)风险回避是指中断风险源,揭制风险事件发生,主要通过主动放弃和终止承担某一项目任务,从而避免承担风险。但在某些情况下的风险回避是一种消极的风险处理方法。

(2)工程风险自留是指工程风险保留在风险管理主体内部,通过采取内部控制措施来化解风险或者对这些保留下来的工程风险不采取任何措施。主要用于经估算确认风险程度较小,对工程总体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项目。

(3)损失管理是指减少风险发生的机会或降低风险的严重性,设法使风险最小化,通常有两种途径:风险预防和减少风险。

(4)非保险工程风险转移是指风险承担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将风险转嫁其他承担者。转移的途径是设置保护性合同条款、工程担保和工程保险。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广泛使用的非保险风险转移方式有:一是在招投标阶段通过设定保护性合同条款将风险转移给合同对方;二是业主投保与工程项目有关的险种,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三是通过保证担保,将风险转移给担保人。

篇(7)

1施工过程风险

1.1土方风险

油田地面土方工程施工存在的风险(1)设置的坡度未达到相应标准。岩石过大或过于坚硬,夹层基岩面倾斜,都可能形成滑坡,使工程建筑遭到破坏。(2)负载量太大,超出了地面的承载能力。密集土堆堆砌不合理,或未进行护坡,容易引起石块滑落甚至雨后引发泥石流。(3)已经液化的饱和土方难以起到支撑作用。岩石受到风化和雨水的侵蚀,破碎严重。从而造成土石严重分层,给项目施工带来巨大风险。

1.2气候风险

天气对项目施工的影响较大。恶劣的天气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项目施工难度,同时延缓了施工进度,使项目建造工作无法在预定期间内顺利完成。会给石油公司带来经济损失,不能够使利益最大化。

1.3其它原因

技术人员的操作技术不够高超,导致工程质量不尽人意。防腐保温设备,产品加工设备等大机械设备未正确安装,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可能使设备无法运行。材料的误用和材料的使用不当,是施工工艺质量差的直接原因。

2施工安全风险

2.1外界因素

建设环境不安全,保险或其它设备短缺;机械设备和设施存在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存在缺陷;施工现场缺乏照明,通风条件差,工作场所狭小,工作场所混乱,线路老化,运输线配置不安全,操作台面不安全等等现象,都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2.2人为因素

建筑工人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以及错误的操作,都会对安全生产装置造成损坏。工人使用不安全的设备;对半成品,成品,还有工具与材料等保管不当;手工代替工具操作;冒然进入危险场所;不安全的作业手法如:加油,维修,调整和检查机械设备时分心;未按规定使用安全装备,对于易爆等危险物品不能正确处理,都可能使自身安全受到威胁。

3风险控制与管理

3.1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者通过对项目各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的相对重要性,并获得有关风险管理的核心和扩展信息,以及确定在可能的范围内发生危险的可能性是非常重要的。项目经理可以根据专家计算出的风险分值,得出相应级别,确定风险因素。影响项目建设的风险因子分数相加越大,意味着该项目危险因素越多,风险越大。

3.2风险控制措施

3.2.1风险回避断绝风险源是进行风险回避的有效措施,它可以阻断风险的增长。具体方法包括:采取风险规避和风险放弃,以防止产生较大损失。当然,若仅采用防止、避免的手段,反而不利于产业发展。如果企业想生存和发展,并希望避免风险,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更科学的手段规避风险。3.2.2控制损失建设地下管道前,技术人员要展开水文调查并进行地下勘测工作,科学认真的制定相应的土方开挖方案。目前的建设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准确和合理的施工验收,施工验收记录,能够反映施工验收的水平。施工验收内容包括系统压力测试,连接点检测,评估处理等。为了避免施工项目失败。在施工过程中绝对不能使用劣质建筑材料,管理人应严查建造材料的质量,确保工程安全。对已被使用的材料要进行登记,以便日后发生质量问题时,追究责任,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有人捡漏,使用劣质材料,以确保施工质量良好。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多种形式的管理系统,制定全面的应急备案,确保风险可以用正确措施及时排除,并确保不再产生类似风险,对于风险教育项目官员,在接受安全教育后才能上岗工作。3.2.3风险转移项目经理应掌握风险转移的方法,如将风险转让给其他经济单位,一起面对风险,减少损失,风险转移一般分为保险及非保险两种方式。通过保险,除了保险人应承担责任外,还要指责上责任保险的公司,以降低石油公司受到的风险损失。实施其它非保险风险转移的经济活动,除了保险的手段外,还应包括: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若遇到因特殊构造带来的巨大风险时,可以通过转包,将风险传给分包商。

4结语

项目经理通过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做出正确的推断,采取断然手段,就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如果项目经理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即使该项目已经有了损失,也能够不慌不忙,从容应对,积极补救。所以,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在油田地面工程项目中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张晓珍.长庆油田地面建设推行EPC项目管理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

[2]任成锋.油田产能建设项目优化评价模型与控制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3]谢玲珠.油田地面工程项目风险评价及防范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

篇(8)

随着经济发展,地球资源减少,风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受到人们的关注,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也逐渐增多。由于其在实际施工中受到各种风险因素影响,具有很大风险。我国对风险管理的意识比较薄弱,而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刚刚兴起,人们对风险管理不甚了解。因此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为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正常开发和使用提供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1风险管理概述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根据项目风险的类别,寻找影响项目正常安全施工及工程质量的风险因素,并依据这些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进行初步评估。(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通过对工程项目的风险因素以及风险因素影响后果分析和评估[1]。(3)风险应对。风险应对指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防范控制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因不确定风险因素对工程项目造成的危害和损失。(4)风险监控。风险监控指对项目工程采取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后,对该风险方案措施进行及时监控,保障该风险能够控制和管理,保障项目安全实施。

2我国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现状

(1)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意识较差。虽然我国在其他大型工程项目中已具备一套完善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系统,但很多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缺乏对风险管理的重视,不能及时进行风险识别,导致后期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2]。(2)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缺乏统一风险管理标准,一般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诸多单位参与,这些单位具有不同的职能和工作模式,对项目的风险识别和管理标准也不尽相同,导致不能明确对该风电项目进行风险管理,严重影响施工质量。(3)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不具备有效管理模式。自2006年来,我国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大规模建设。因风险管理经验不足,不同施工环境下的风电工程项目,风险因素也不相同,因此传统风险模式已不能满足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3风险管理与控制举措

3.1决策阶段

该阶段主要针对项目定位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项目投资进行风险管理,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建设单位要考察该大型风电场项目的施工现场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出具文字报告,详细编制工程项目的确定、对资金进行融资和投入、项目的审批程序流程等内容;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建设方案、建设规模及施工目标,并对项目进行初步设计和概算,完善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后续项目实施提供良好依据;③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完成后,需组织专业人员对该报告进行全方位分析和研究,并审查该可研报告的经济、技术和建设方面的可行性,对存在的问题提供建设性意见,最后相关人员根据审查后的建设性意见进行修改,并上交给上级领导进行决策。

3.2施工前准备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施工图的设计变更、招投标管理及施工合同管理。其风险管理和控制应注意以下两点:(1)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单位进行招标,应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设计图纸,保证设计规范、科学、合理。同时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跟踪检查,防止设计出现变更,提前做好防范措施。(2)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施工单位进行招标时,要科学合理划分标段,避免后期施工阶段各分包单位的扯皮和相互干扰,选择符合招标条件和有经验的施工单位,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设置投标控制价,避免出现投标最低价的单位中标。同时采用科学合理方法进行评标,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确定施工单位后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按照国家建筑范文规定拟定合同内容,明确双方施工责任和义务,保证合同的规范性、准确性和严谨性,确保合同的正确实施。此外要加强合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合同履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促进合同实施,保证合同的正确与及时履行,降低合同管理风险,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能源管理

3.3施工阶段

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的主要阶段,该阶段风险因素包括施工进度风险、施工质量管理风险及周围环境影响的风险,在进行风险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制定施工风险管理和控制机构(如图1所示),加强施工阶段的风险管理,控制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还要注意施工安全,做好安全防范措施,积极响应“安全第一、质量第一、追求卓越”方针,在确保工程安全零事故的同时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沟通和协调。由于大型风电工程规模大,占地面积较广,因此会选择在空旷远离居民的地区修建,这就导致需要占用人民的耕地或林地。在与人民协商占地补偿时,许多人未根据实际市场情况,漫天要价,组织工程开工,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因此此过程中须及时与当地人民和政府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制定合理补偿条款,让政府有关部门对征地补偿工作进行管理和控制,确保工程顺利施工。同时要注意各施工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提高施工人员的团结和责任心,为工程施工提供人力保障。加强对施工进度的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进度报告进行施工,把施工进度的总目标作为施工目标。在不影响总目标的前提下控制好各施工阶段进度,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做好防范措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加强对施工合同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保证合同的可操作性和执行的严肃性。通过合同管理实现工程建设总目标,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合同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合同台账的全面、清晰、详细,将合同索赔事项控制在最低水平。提高监理单位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其监理作用。对进入施工现场进行监督的监理单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检查其是否符合上岗资质要求及合同要求,进而提高监理单位的专业性和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其监理作用。对施工现场的风险进行全面控制,对现场的每一道施工程序进行监督,做好防范措施,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飞速发展,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加强对大型风电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不仅保障我国风电工程项目的安全正常实施,还降低了施工成本,保证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促进经济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工程建设项目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高、涉及专业多,及易受外部因素(如政策、经济环境、天气等)的影响等特点,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多、风险影响大。特别是作为项目投资方的业主单位,不仅要对项目建设过程负责,还要考虑前期决策和后期运营的影响。对于业主方而言,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识别项目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才能确保建设项目的成功。

1.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特点

1.1项目风险

项目风险是一种不确定事件或状况,一旦发生,会对至少一个项目目标,如时间、费用、范围或质量目标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项目风险一般可用损失量C和发生概率P的函数来表示:R=∫(P,C)。

1.2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是指对风险从认识、识别、分析、评价、处理、监控以及所采取应对措施等一系列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指风险管理的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并以此为基础上,采取主动行动,合理地使用自留、规避、减轻、分散或转移等方法和技术对活动或事件所涉及的风险实行有效的控制,以合理的成本保证安全,可靠地实现预定的项目目标。

1.3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的特点

工程建设项目作为集成了多项因素的大型活动,具有涉及专业广、干系人多、项目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高、内容复杂、对管理水平要求高等本质。基于工程建设项目的这些特点,可以归纳出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的以下特点:

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贯穿于工程建设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项目风险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性;项目风险若不能及时得到控制,损失可能十分巨大,甚至是灾难性的。

1.4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特点

(1)风险管理是与工程管理其他管理职能有机整合。项目风险管理是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现有工程管理的各项职能,在风险管理方法的指导下,对现有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职能的强化,与项目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投资管理、HSE管理等职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与现有的工程管理体系、制度、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提升,从风险管理的视角整合其他职能,使风险管理活动落实到项目各项管理活动中。

(2)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须考虑工程建设项目特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一次性特性、独特性特性明显。工程建设项目全面风险管理要依据特定工程建设项目的复杂性、规模、技术专业、工艺程度、工程建设项目类型、项目管理模式以及项目所处地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贯穿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是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包括从项目立项开始到运行的全过程风险管理,且需要在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不断地进行之中,逐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4)由于项目具有的一次性、阶段性特点,项目立项决策和设计阶段对项目能否成功有根本性的影响,所以这两个阶段的风险管理是难点和重点。

(5)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全方位风险管理。要针对工程建设项目每个目标的风险管理(如进度、质量、费用、安全环保等);针对工程建设项目每一部位的风险管理(如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制造等);针对建设过程的每个工作环节、针对项目的每个决策的风险管理。

(6)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是全员风险管理:工程建设项目的所有参与主体、参与主体的所有部门、各部门的所有人员等均须具备风险意识,基本的风险识别能力、基本的风险应对能力、能为专业人员提供基本数据信息。

2.工程项目风险分析

本部分从项目环境风险、项目本身风险、项目参与主体行为风险三个方面,对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进行了分析。

2.1项目环境风险

(1)政治环境风险。如政策体系是否完整、连贯、具有一致性、是否透明、政策是否会有变化,政府办事效率高低,地方保护主义是否严重;是否存在腐败现象等。

(2)经济环境风险。如通货膨胀因素、利率变动、税种税率的变动、国家宏观规划调整、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物资设备材料供应水平等因素。

(3)法律环境风险。主要考虑相关法律是否健全,条块之间是否有冲突,政策法规是否有变化等等。

(4)社会环境风险。主要考虑项目所处地区是否存在社会治安、社会风气不良,是否存在罢工、群殴、破坏、偷盗等现象,是否了解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风俗习惯等因素;

(5)自然环境风险。主要考虑当地的工程地质地貌条件,水文气象条件,地震、海啸、洪水、台风等恶劣气候等发生的频率和破坏程度。

2.2项目本身风险

(1) 项目决策风险。主要考虑项目立项是否存在不可行因素,项目产品市场是否可能发生变化,项目现金流计算是否失误,实施项目需要的资金及其他资源是否能够满足等。

(2) 项目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资料不正确,设计方案不合理,设计缺陷,使用了不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存在重大技术难题等造成的风险。

(3) 项目合同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条款不完整,合同责任与风险分担约定不明确、不公平,合同条款语义模糊,合同有效期规定不合理等造成的风险。

(4) 项目实施和管理风险。

包括项目组织结构不合理,人员能力不足等风险;原始勘察依据不全,设计方案缺陷、项目变更过多;设备、施工、工程质量不达标;人工、材料、设备、施工、安装等费用超出预算或失控;设计不能按计划完成,施工不能按时进场,材料设备不能按时到位,工程不能按期完工等;发生保安、偷盗事故等;施工现场发生职业病、传染病等健康事件。

(5)项目试运行与验收风险。试运行方案未审批,试运行所需外部条件不具备,试运行程序与职责不清,验收标准不明确等。

2.3项目参与主体行为风险。

投资者或业主支付能力差、改变投资方向、不履行合同责任等而产生的风险;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设计单位)技术或管理能力不够,缺乏职业操守和责任心,不履行合同责任等而产生的风险。

3.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策略及建议

3.1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可以分为项目的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定性分析风险、定量分析管理、应对风险规划和监控风险六个过程。

(1)风险管理规划

风险管理规划指决定如何开始、规划和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风险管理规划过程应在项目规划过程的早期完成。

(2)风险识别

识别风险是指要确定哪些风险会影响项目,并以书面形式记录其特点,并将其特性记载成文。

(3)定性风险分析

定性风险分析指风险分析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考虑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发生后对项目目标的影响程度,并对已识别风险的优先级进行评估。

(4)定量风险分析

定量风险分析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概率和损失影响幅度进行评估和汇总的基础上。对定性风险分析过程中作为对项目存在潜在重大影响而排序在先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5)风险应对规划

规划风险应对指要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消除或减轻风险;还要通过适当的风险转移安排来减轻风险事件发生后对项目目标的影响。

(6)风险监控

风险监控指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跟踪已识别的风险、监测残余风险、识别新风险和实施风险应对计划,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

3.2项目风险应对策略

(1)风险回避:在工程项目立项决策时,认真分析风险,对于风险发生频率高、可能造成严重损失的项目不予批准,或采用其他的替代方案。

(2)风险降低:如通过修改原设计方案,或是增加合作者和入股人来降低和分散风险。

(3)风险转移:对于不易控制的风险,业主方一般可 采用两种转移方法:A、通过签订协议书或合同将风险转移给设计方或承包商。B、保险。即对可能遇见的风险去投保,这是防范风险的最主要的方式。

(4)风险自留:即使对风险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与研究,但总是有一部分风险是不可预见的,因而业主方对这种自留风险只有采用在预算价中自留风险费的方法,以应付不测事件。

3.3业主方风险管理建议

(1)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业主方应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层管理人员的相应管理责任,并设置必要的专门岗位,负责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的编制、风险管理责任划分,组织和监督风险管理列表的建立、更新和落实,编制风险管理状况的报告。

(2)建立风险管理数据库

工程建设项目的风险因素多、风险因素不稳定、风险的变数大,而且因素之间还可能存在一定的交叉等,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和应对带来较大的难度,因此,规范地建立、更新和运用风险列表进行风险管理是进行项目风险管理非常有效的工具。

工程项目组织过程结束后,及时总结项目风险管理成果,为以后同类项目提供基础数据和经验。

(3)借助风险管理机构力量

建设项目业主借助专业的风险管理机构进行建设工程的风险控制,来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事故造成的损失程度。

(4)投保建设工程保险

建设项目业主可在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实施中通过工程保险等途径消除或转嫁风险。

篇(10)

工程风险及风险管理

工程项目的立项、分析和实施的全过程都存在不能预先确定的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这种干扰因素称为工程风险。在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它是项目在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基础上的一种更高层次的项目管理。

高校基本建设项目风险管理

1.高校基本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

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从报建、建造到竣工验收, 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材料、资金和时间, 整个建设过程都面临诸多风险。文章讨论的高校基本建设风险管理的主体是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即业主方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

(1)管理者的自身风险。基建管理部门的自身风险是滋生其他风险的基础, 一般包括人为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

(2)管理者所面临的各参建方的诚信风险。监理单位与承包商、材料商串通一起, 蒙骗业主;监理单位临时聘用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工作缺乏主动性。总承包商是挂靠资质, 名不副实,材料设备供货商的货物以假乱真,以次充好;更换设备关键部位以降低造价;供货失信。

(3)合同风险。根据现场管理经验,合同风险主要有:一是对特殊工程进行分包时, 分包单位只跟业主方签订合同, 这样在项目实施中存在扯皮推诿风险;二是合同的主体资格不相称, 招标时以总公司名义投标, 签订合同时又同下属分公司进行签订;三是合同中对结算方式、增减项的执行单价等约定不明确。

(4)工程建设中的风险。一是设计单位与承包商串通, 进行设计变更, 以小变大。二是监理单位与承包商串通, 只算核增, 不算核减, 想方设法进行变更增项。三是承包商成立专门的变更增项攻关组, 层层拉拢, 信奉工程是算来的不是干来的谬论, 不在管理上要效益, 而在攻关上要效益。

其他还有不可抗力风险等。

2.高校基建项目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知识匮乏。

(2)管理设施基础弱、手段较为单一。

3.高校基建项目风险因子辨识

高校基建项目风险因子辨识的原则是:

(1)该风险因子必须是高校基建管理部门可以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其发生的,不考虑职能范围外的风险发生。

(2)该风险因子的发生对项目的建设有重要影响,后果比较严重。

根据高校基建项目风险发生的特点,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管理经验,将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风险点和造成该风险的原因总结如下表1。

表1高校基建项目风险因子辨识结果

4.高校基建项目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以上风险因子,提出在高校基建管理部门职能范围内具体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

(1)经费支付审批。对经费审批的过程严格把关。

(2)投标入围单位确定。由学校采招办等部门确定工程项目选用的招标方式,根据预算额可选委托专业单位招标、网上公告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等形式,根据不同专业邀请相关专家做评审人,确保入围单位满足资格预审条件。

(3)评标小组成员选择。评标小组应由基建管理部门的领导、相关专业科室的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必要时邀请专家参加评标,对提出的评审意见需签字承担个人责任。

(4)招标文件编制与投标文件审核。基建管理部门相关科室按照工作计划及时提出需招标的项目,技术部门提供该项目的技术要求及工期要求,据此组织编制项目的工程量清单及预算后形成完整的招标文件报学校分管领导审批后进行。基建管理部门对投标文件的响应程度进行全面详细的审核,将审核结果上报分管领导。

(5)签订合同前洽商。合同签订前的洽商参与人员包括,中标单位、基建处相关科室和审计人员,他们同时参加。

(6)合同条款审核。合同条款的审核必须包括以下内容:格式是否符合规定和项目需要;与招标文件的吻合程度;投标文件中列出的主要条款是否列入合同;洽商结果是否体现;其他重要事项是否列入合同等。

(7)工程设计变更。设计变更严格执行签证制度,由设计院、承包单位、建设单位提出,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讨论并形成意见,重大变更需请示校级领导后再签发变更需求给设计院,收到设计院的变更通知单后由技术负责人核实变更内容并签发执行。

(8)工程其他变更。工程其他变更严格执行签证制度,由承包单位提出,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讨论并形成意见,重大变更需请示校级领导后再签发执行。

(9)材料定质定价。施工单位根据合同、招投标文件、签证或其他有效资料,提交材料定质定价签证单。现场专业负责人核实后报项目组,项目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询价,询价要求不少于同类3家企业,根据询价结果形成定价建议上报审计人员、分管领导审批后执行。

(10)工程材料验收。验收成员由承包单位、供货单位、建设单位、监理方有关人员组成。承包单位提前一天向监理提交验收申请,与承包单位和供货商进行验收后形成意见报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必须对验收结果进行抽查。

(11)工程质量验收。施工阶段的验收,由承包单位报监理进行验收后签署报验材料,建设单位对报验工序进行抽查。对于项目竣工验收,初验合格后,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质检等相关单位组成竣工验收小组,签署共同确认的工程竣工验收意见。

结 语

风险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点,高校基建部门作为工程实施的业主方,其风险管理是基本建设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只有认清风险, 科学决策,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并严格执行, 才能有效地预防和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并减轻风险发生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于九如.投资项目风险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

[2]何光炯.风险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吴志泉,曹秀琴,杨忠自.工程资产风险损失计算方法研究[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3,(2).

[4]马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4).

[5]高辉.建设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的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2(4).

[6]王刚,贝会华.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建设项目风险决策[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03(3).

[7]李姝娜.探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中国招标,2009(42).

[8]陈家福.浅析项目风险管理和工程项目管理[J].硅谷,2008(07).

上一篇: 房屋装修施工承包合同 下一篇: 施工工地安全防护措施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