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23:1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效节能灌溉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能源危机也相继爆发,因此节能环保无疑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发展方向。作为农业大国,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保障农业生产力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鉴于此,本文对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能灌溉发展思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建设的结合
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可以以生态的发展思路指导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从而完成对水资源的涵养和节约。由于受到气候特征和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降水量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使得不同地区的天然降水量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本文主要以某省市为例说明如何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高效节能灌溉。
本文中例举的省市,其地势特征为自西北向东南,平面、山地和丘陵依次呈现阶梯状分布。气候特征是典型的亚热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该地区四季分明,降水量在不受到特大环境变化影响时也表现的较为稳定,其年平均降水量可以达到1380mm,最大降水量为2280mm,年最小降水量也可以达到880mm,降水月份大多集中在5-8月,鉴于该地区有比较明显的降水特征和分布特点。因此,本文在充分分析其降水特点的同时,对该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提出一些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强的建议措施,具体方式内容总结为表1。
通过表1中的四种措施可以发现,通过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充分的利用天然降水实现对农田的灌溉可以有效的保证节水效果。此外在采取不同的工程措施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实施效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应性较高的策略。其次,由于每个地区的补贴政策不同,在建设过程中也要注意经济性和价值效益,针对于增加绿化种植面积的举措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效应,因此在其基础上也要通过其它方法进行农田水利灌溉的巩固。
为了保证工程灌溉的高效性和经济性,对相关的渠道进行防渗技术的加固,并以最低的成本投入保证储蓄水可以快速的从渠道引入到田间,从而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在该省市的实践过程中,据统计渠系输送水与土渠输送水相比可以节约30%~50%的水资源,并且提高了水的利用率,最高可以达到80%。因此在这种灌溉方式下可以保证高效节能灌溉的发展需求。
其次,上述工程建设过程中还采取了微灌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输送。微灌技术是微灌系统通过压力作用于水资源输送的技术,其在喷洒过程中不仅可以保证对田地的均匀灌溉,同时也可以保证节水增产的效果。这种灌溉技术可以被广泛的应用于大面积种植过程中,例如蔬菜和果园等。
3.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
3.1采取引调模式充分利用地下水
在引用地下水的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引调模式,在充分分析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的水源进行合理的引调。通过科学合理的引调模式可以保证地下水库的容量处于合理的范围内,且可以有效的避免洪涝灾害的出现。本文的举例县城共有4条主要河流,共有拦河闸坝11座,在引调模式的选择过程中,主要依据水流特点分为洪峰期间和平稳期间,并依据水流的上下游水位的高低不同,采用不同的引调策略。一般情况下,洪峰期间水流太过迅速很容易导致地下水库容量的失控,因此要少引,将重点引调放在平稳期间。在下游水位高时少引,低时多引。这种引调模式可以有效的利用地下水,优化水源的管理。
3.2采取合理的配水方案
合理的配水方案与天气特征以及农田作物生长情况密不可分。一般在耕种初期进行田地灌溉时可以优先使用储蓄地表水进行灌溉,其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从而为后期用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出现旱情时,要优先灌溉作物受旱较为严重的地块和作物。在浇筑耐旱作物之前要时常关注天气变化,在提示雨水来临之前可以放缓灌溉的速度,从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对水资源的浪费。尽管,这种配水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从作物生长的角度以及高效节水的角度均是值得借鉴的良策。
4.积极推广农艺措施节水
可以达到高效节水和农业健康发展的农艺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中多选则一些耐旱植物,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旱情带来的危害并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较高耐旱性的农作物包括葵花、豆类和一些特殊品种的玉米等,在合理调整这些农作物种植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灌水量。
②划锄保墒,降低地表水分蒸发的速度。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与土地特征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苗期或者春季耕种时节要划锄保墒,避免土地板结,从而促进作物生长和发育,提高土地对雨水或者灌溉用水的渗入量。与其具有相同原理的措施还包括秸秆覆盖,其也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这种加护措施除了减少水分蒸发以外,还可以保证对雨水的涵养和储蓄,提高对雨水的利用率。
③结合一些化学抗旱剂,增强农作物的抗旱能力。为了实现高效节水灌溉除了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入手以外,还要加强对农作物的管理,其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以营养元素的方式将化学抗旱剂施加于作物成长过程中可以有效的保证作物的抗旱效果,从而节约水资源的使用量。
5.加强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灌溉的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实现了行业和领域的跨越,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必备武器,在农作物灌溉过程中也不例外。“3S”技术是信息时展的产物,其融合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地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其可以被应用于农业灌溉过程中,提高对水资源的高效节约利用。
3S技术作用于田地灌溉的主要功能表现在对土壤和作物含水量的估计和监测,通过监测系统的实时统计和汇总可以有效的为农业抗旱减灾和农业灌溉用水提供服务,从而使农业灌溉更加科学合理。
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相结合,实施对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测也是必然的。因此,加强农田水利灌溉的信息化建设就需要对农田水利灌溉整体流程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分析,从而保证各种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在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要借鉴一些成功的工程信息化建设经验,对农田水利工程实施精益化管理,完善相关的管理体制和实施策略,保证农田水利灌溉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本文共提出了4项农业水利工程高效节水发展的思路,分别是加强农田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结合、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积极推广农艺节水措施与加强信息技术与农田水利灌溉的结合。鉴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以及水资源的利用情况,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对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同时还要结合一些有效措施以及现代前沿技术保证灌溉的高效节能。
总体要求: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提高终端用能效率为重点,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加强管理,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按照管理节能、技术节能并举的方针,近期与长期相结合,自觉节能与管理节能相结合,强化目标责任,增强节能意识,逐步改变用能方式,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目标:以年能源消耗为基数,到年,全市公共机构人均能耗下降15%(平均每年下降3%),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12%(平均每年下降2.4%)。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政府办。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单位要相应成立公共机构节能领导机构,各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应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单位实际情况,完善节能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和联络员制度,全面形成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网络体系。
三、建立健全制度
(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各部门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单位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现状,尽快制定节能实施细则。
(二)市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要按照节能考核办法,完善考核程序和内容,组织对本级公共机构和下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进行考核。
(三)完善公共机构节能标准体系。制定、完善公共机构能耗限额、用能管理、能源审计等标准,规范用能行为。
四、实行节能考核
(一)分解节能目标。根据国家、省和市节能目标责任的要求,逐级分解全市公共机构“十二五”节能目标。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要将节能目标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所属公共机构。
(二)考核节能目标责任。根据节能目标考核和奖惩办法,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作为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和公共机构领导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建立节能调控机制。加强公共机构能源消耗统计工作,实行定期分析制度,全面分析半年、全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及时制定调控方案并组织实施。
五、加强能耗统计
各公共机构要明确一名负责人分管能耗统计工作、一名工作人员为能源能耗统计联络员。要将及时、准确、规范能耗统计工作作为“十二五”公共机构能耗统计的工作重点,全面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强化统计分析,为节能主管部门指导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直部门单位要抓好所属部门单位的能耗统计工作,并按时向市公共机构节能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能耗统计数据。
六、开展能源审计
能源审计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要在继续开展市公共机构能源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向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推进。根据审计结果建立公共机构能源利用情况信息库,公示能耗指标。将能源审计、节能技改和合同能源管理紧密结合,对用能系统进行全面诊断,落实节能措施,实施节能改造,挖掘节能潜力。
七、加强监督检查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要按照《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省公共机构节能办法》的要求,督促公共机构建立能源管理岗位和用能管理制度,定期组织监督检查。
八、实施节能工程
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要引导、鼓励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积极组织公共机构开展节能示范单位建设。要重点组织实施以下工程:
(一)能耗监测工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公共机构建筑能耗监测项目建设,逐步建立公共机构能源消耗分表、分单位计量。到“十二五”中期,全面实现能耗监测分表、分单位计量。
(二)用能系统节能改造工程。通过开展能源审计,对用能系统进行诊断和节能综合效益分析,并组织实施节能改造。推行利用可再生能源、高效节能饮用水系统,推广使用节能型灶具,使用太阳能改造园区路灯、绿地灯。空调系统积极采用变风量、变流量变频控制系统、高效冷却塔和高效换热器等节能新技术、新设备,鼓励采用非电空调等高效节能技术,加强维护保养;供水系统进行恒压控制改造;电梯系统进行智能化控制改造;供配电系统进行综合电效改造,改善供电质量。
(三)建筑围护结构节能工程。对全市公共机构既有建筑进行调研,制定详细改造方案和措施,鼓励用能单位按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运用新型节能材料与技术,对外墙、屋面及外门窗进行改造,提高围护结构节能效果。
(四)绿色照明工程。加大高效节能灯推广力度,在各级政府机关全面推行使用高效节能灯的同时,重点加强教育、卫生系统及乡镇公共机构高效节能灯的推广使用,积极开展节能灯进校园、进医院活动。
(五)用水系统节水改造工程。将不符合节水标准的龙头、冲洗阀、水箱等用水器具全部改造更换为节水器具,加强维护,避免长流水,防止“跑冒滴漏”。开展中水回收利用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试点工作,推广节水灌溉绿地方式,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九、加强投资审查
各公共机构新建项目应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或设计时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设备)和新型墙体材料,建设节能、节水、节材和利用新能源的绿色建筑。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要加强节能评估和审查。
十、加强采购管理
各公共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强制采购或优先采购的规定,采购列入节能产品、设备政府采购名录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名录中的产品、设备,不得采购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设备。
十一、抓好公车节能
(一)加强公务车辆定编管理。实施公务用车改革,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逐步压缩公务车辆配置;购置公务车要优先选用小排量、低油耗和低排放节能环保车型。
(二)完善公务车辆用油管理。制定和完善公共机构公务车辆定点加油和维修管理办法,选择定点加油和维修企业,实行一车一卡定点加油制度,科学核定单车燃油消耗定额,控制费用支出。
2项目特点
本项目从安置房建设成本较低的原则出发,结合绿色建筑评估体系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外环境和运营管理六个方面,选择用贴合本项目特点,同时造价相对经济的绿色建筑技术,并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为住户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实现人、建筑、自然三者的和谐;以“用户最少的能源、换来最高的舒适度”为理念,力求打造一个恒温、恒湿、恒氧的居住环境;本项目采用多项绿色生态技术,提高了居住小区的整体绿化生态环境,保证了居民生活交通的便利,在节能的基础上,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运营成本,维护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
3低成本可复制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
3.1地下空间的充分利用
本项目采用半埋式的双层地下室,地下建筑面积为10565.26㎡,总用地面积为6765.46M2,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为158.1%。地下室结构采用无梁楼盖结构,层高为3.4M,经济节约,利用率高,其主要功能为地下停车和设备用房。其中汽车停车位有212个。
3.2围护结构节能设计
建筑规划设计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建筑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设外窗且不设玻璃幕墙的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30%,设玻璃幕墙且不设外窗的建筑,其玻璃幕墙透明部分可开启面积比例达到5%。多层住宅及高层住宅采用55厚AJ保温砂浆,使得外墙的传热系数为0.92W/m2.K。所有屋面均采用了60厚挤塑聚苯板,使得屋顶的传热系数为0.55W/m2.K。外窗全部采用断热铝合金低辐射中空玻璃窗6+9A+6,传热系数为3.1W/m2.K。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削减了建筑使用过程中对空调和采暖系统的能耗负担,使得建筑的年耗热量指标为12.30W/M2、耗冷量指标为18.59W/M2,低于夏热冬冷地区参照建筑的限值,并且达到了节能率51.35%的目标。
3.3节能照明
本小区的公共场所和住宅内公共部位采用了高效光源、高效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设置照明声控、光控、定时、感应等自控装置,在有自然采光的区域设定时或光电控制。所有公共灯具采用电子镇流器,综合节能约达30%。使用电子镇流器,电源供电电流仅为电感镇流器时的一半。电子镇流器可以在深夜人、车稀少,不需要高强度照明时,准确地按设定时间将灯的功效率降低一半,在原电子镇流器高效节能的基础上,再节能25%~40%,达到双得节能效果。
3.4建筑节水的设计
本项目进行了较为合理的水系统规划设计,在小区内采用较高用水效率等级的卫生器具,公共室内部分达到节水器具使用率为100%,住宅采用加强节水宣传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推行节水器具的使用;绿化灌溉采用节水灌溉系统,并且种植无需永久灌溉的植物。雨水的回收利用工程分为三个部分:雨水的收集、处理和供给。具体方法分别是设置屋面雨水收集系统和道路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收集后进入沉砂池预处理后进入湿地系统,在物理过滤,化学沉淀、微生物以及植物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净化,最后通过小区绿化管网送至小区各绿化用水点。
引言
风景园林是城市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不仅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还可以调节城市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园林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能够设计并建设出一个节能环保型绿色园林,往往要求园林工程相关的设计者以及实际建设人员对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从而设计出最好而最有利于施工的具体方案,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一、园林施工及节能型技术的基本内容
1、园林施工工程内容
园林施工工作涵盖很多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易受开发商、设计图纸及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将导致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内容发生变化。园林施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人工设计来塑造一些自然景观,包括水景、假山、路径及绿化带等。然而无论在哪一项工程施工中,首先都应是从园林景观的整体效果出发,设计也应该围绕整体效果来进行,合理和科学地控制园林施工过程,全面考虑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环境,而后再选择相应的机械设备及人力、物力,使整个园林施工过程趋于节能型。
2、节能型技术概述
(1)主动式节能
对于主动式节能,主要是指对建筑设备实施合理的安排,从而促使其达到节能的目的。在实际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将不可再生资源转换成可再生资源,例如太阳光能、风能等,设计成风车等设备,这样也就能够对能源资源的控制,也可以储存大量能源资源,达到节能的目的,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这种并不能够真正运用在工程中。
(2)被动式节能
被动式节能技术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与气候,对各种园林要素进行综合利用与规划,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地势或者是水等有利条件,保持好园林建设与环境的协同统一性。被动式节能技术在场地内部建筑中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因为场地内部建筑对于自然条件的要求更高,而且从应用效果来看,被动式比主动式节能技术可以更好地节约能源,为了充分利用好被动式节能技术,就必须对当地的地形与环境进行全面掌握。
二、园林施工园林施工中节能型技术的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园林景观的不断壮大,节能型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园林施工中合理应用节能型技术,不仅能够优化园林施工方案,使园林施工方案符合园林施工相关要求及规范,采用太阳能技术,将生活污水灌溉到园林等措施还能够实现园林过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策略施工的高效节能。要充分展现节能型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效果,还需要明确园林施工的注意事项。
1、优化施工方案
在园林工程施工中,由于工作量较大,设计项目众多,在施工方案的设计阶段就应该对其进行全面细致地考虑,考虑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各类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每一个分项工程的最佳完成时间,首先,需要对施工现场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合理安排,明确不同技术人员的到岗时间,对于存在时间冲突的工序,要尽可能错开,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工作,减少物资浪费的现象,然后,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对于风景园林的施工,要充分考虑植物生存的最佳时机,对进度进行合理安排,不能一味求快而影响施工质量。
2、对材料与资源的节约
园林的建设会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与自然资源,在园林图纸设计之初就要着重考虑材料的节约消耗、资源的合理利用,包括园林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进度,都要把资源和材料考虑进去。如材料可以被循环利用,就得选购高质量、高利用率、耐损耗的材料;对于临时设施和周转材料要充分利用后再进行回收;对于建筑材料,要选择绿色建材,到施工现场要及时进行分类管理,尽可能地利用废弃物料,达到物尽其责。
3、加强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
加强施工过程中节能技术的应用,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加强施工单位对园林施工的重视以及了解,在施工之前要结合施工的图纸和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一方面在施工之前,应该要对施工现场的土质、环境条件等进行相应的勘察,对土壤的具体理化特性、植物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施工材料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在施工之前要对施工材料进行相应的规划,合理进行材料选择,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促进施工过程中的能耗节约。在园林施工中加强各种节能环保设备的使用,有助于降低施工过程中对设备的消耗,以便在园林绿化的使用过程中能够降低能源的消耗。
4、在风景园林施工中充分利用太阳能
在进行风景园林施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很多设备的配合,这不仅可以大幅度减少工作量,降低相应的工作难度,但同样也会增大耗电量。园林占地面积很大,而且很大一部分是处于露天环境中的,因此为充分利用太阳能技术提供了可能。在进行实际施工的时候,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然后供应整个工程的能源需求,这就减少对于原有电能的使用量,太阳能最大的优势就是清洁无污染而且不会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设备安装过程比较简单,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而且可以实现高效节能的目标。考虑到我国南北方气候的巨大差异,太阳能技术在不同的地区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5、生活废水应用于园林灌溉
如果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通入下水道排放出去,就会白白地浪费流失,从而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尤其是对水资源缺乏的城市,生活污水的有效利用也是势在必行的,现在生活污水通过专门处理装呈的处理,虽然不能转化为饮用水,然而利用专门组装的设备以及专门铺设的管道,能够有效地进行园林中绿化的灌溉,并且还可以将其改造为园林内部的水循环,促使节能环保的有效实现。
也可以大力发展收集雨水型绿地,把集雨工程作为今后园林绿地建设的一项标准,列入工程概预算;通过加快管线铺设,着力推广使用大市政再生水灌溉绿地,进行绿化灌溉的再生水一定要符合相应标准,这样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为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加适宜的环境。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低碳节能、绿色环保在园林设计规划与建设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要求相关的专业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结合当前科学技术,引进各种先进的技术,并将其进行改良,从而适用于园林施工工程的建设当中。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园林工程的设计人员以及相关的施工人员的有效管理,从而达到很好的设计与施工效果,从而促使节能环保等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陆志华,贾秀珍.浅析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3(9).
[2]孙奇伟,华萌.浅谈节能技术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3(6).
1.1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项目选择适宜南通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乔、灌木复合绿化物种,主要有香樟、女贞、榉树、水杉、紫鹃、吉祥草、兰花三七、美女樱、虎耳草等45种植物;项目场地通过采用绿地与植草砖等透水方式,增加透水地面面积,同时,小区综合收集雨水并进行回收利用,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63%。
1.2室外环境
项目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建筑自然通风,并能够保证室外行走活动的舒适度;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3096《声环境质量标准》的规定;项目户外活动场地面积为19000m2,乔木、构筑物等遮荫措施的面积约为2090m2,从而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遮荫措施的面积达到11%。
1.3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项目出入口距滨海园区公交站点的距离约为450m,该公交站点线路为335;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地块所设置的体育活动场地、宿舍公寓、商业餐饮均为科教园各大学院校共享。
2节能与能源利用
项目方案阶段即确定了节能率65%的节能目标。在设计初期,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空调系统节能—热水系统节能—照明系统节能进行了不同方案的比较分析,最终确定如下节能方案。
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
项目采用具有保温隔热性能的围护结构:外墙采用55mm厚复合发泡水泥保温板(A级),屋面采用50mm厚聚氨酯保温复合板(B1级),外窗采用断热铝合金型材双层玻璃。
2.2空调系统节能
通州湾科教城一期项目的空调系统均由主管从地源热泵能源站引出。能源站空调系统采用2台离心式热泵机组+2台螺杆式热源塔热泵主机+1台全热回收螺杆式热泵机组+1台离心式冷水机组,冷热源形式为地埋管换热系统+热源塔+冷却塔的形式。能源站机房装机负荷能够满足该项目的空调负荷要求,其中地源热泵机组提供的空调用冷量和热量的比例达到70%。空调末端小开间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形式,大空间根据房间功能特点采用全空气系统,并且在过渡季节可实现全新风运行。
2.3热水系统与照明系统节能为充分达到节能的目标
项目灯具全部选用高效节能灯具,光源全部选用高效节能光源。教室、办公室及实验室等主要功能房间的照明功率密度为7.65,低于现行国家标准GB5003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规定的目标值9。全热回收螺杆式热泵机组在夏季制冷的同时回收建筑物内的热量制取生活热水,在节能的同时,减小地埋管系统的负荷。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南通市为水质型缺水地区,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即制定了水系统规划方案,并规划采用大量节水器具:采用红外线感应洁具,如红外线感应洗手盆、红外线感应小便斗等节水型洁具,比普通器具节约用水30%以上。项目按使用用途,对卫生间、绿化、空调系统等用水分别设置用水计量装置;卫生器具的用水效率等级为二级。绿化灌溉采用微灌的高效节水灌溉方式,通过低压水管将水输送到植物根部附近,并用微喷头将水洒在土壤表面。南通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雨热同季的特点。统计2002—2011十年的年降雨量,南通平均年降雨为1118.31mm,降雨量大的月份与需水量大的时段相吻合,尤其是杂用水(绿化灌溉、道路浇洒、洗车用水等)需水量,具有雨水利用的自然条件。项目采用雨水回收利用系统,系统设于地下室,雨水回收利用工艺流程。屋面雨水经收集处理后用作绿化灌溉、道路浇洒、洗车用水等,其用量为5800m3/a,非传统水源利用率为4.85%。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南通属于强制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城市,项目中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建筑形体规则,风格简约,屋顶设有1.5m高的女儿墙,并无大量装饰性构件;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废弃物,本项目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并利用废弃物回收加工生产淤泥烧结保温砖、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等;选材时尽量考虑使用可再循环材料:如钢筋、玻璃幕墙、门窗玻璃、石膏制品、铝合金等可再循环材料,并采用高强度建筑结构材料,HRB400级以上(含HRB400级)钢筋质量占受力钢筋总质量的比例达到94%。
5室内环境质量
5.1室内声环境项目
通过合理布置总体规划布局,控制道路交通噪声,并在项目周围设置绿化带,改善建筑周围环境噪声;建筑的护结构隔声效果较好,从而保证主要功能房间隔声性能良好:分户墙采用200mm厚的煤矸石多孔砖,其计权隔声量为54.56dB;楼板采用12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其计权隔声量为50.28dB;分户门的计权隔声量为45~50dB。所有空调设备均采取有效减震措施:空调机组由厂家配减震器,离心风机由厂家配弹簧减震器,吊装风机采用减震吊架,从而降低设备噪声对室内声环境的影响。通过对项目合理布局、设置绿化带隔声降噪,采用隔声性能好的护结构以及低噪声型空调设备等措施,本项目在关窗状态下白天室内噪声值不大于252dB(A),夜间室内噪声值不大于16.11dB(A),室内噪声水平完全能够满足人体对舒适度的要求。
5.2室内自然通风与采光项目
在建筑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自然通风与自然采光效果,在节约资源的同时改善建筑内部环境空气质量。项目通过开窗以及设置光导照明系统,保证主要功能房间能够达到较好的采光效果:84.57%空间采光系数在2%以上。项目主要功能房间采用合理的控制炫光措施:在满足照明要求的前提下,减小主要功能房间灯具的功率、避免高亮度照明;同时,在对灯具的位置和选型方面考虑控制炫光措施,采用遮光器件附加到灯具上,从而增大灯具保护角,达到减少炫光的目的。自然通风通过排除室内余热、余湿,使室内温、湿度环境满足人体对舒适度的要求。项目建筑平面布局合理,朝向为南向,可开启面积比大于30%,夏季和过渡季节在主导风向东南风场下能有效自然通风,并不存在局部通风死角的情况,能够满足长江中下游地区对开窗通风舒适度的要求;冬季在主导风向北风场下能够避免出现室内风速过大的情况,也能够满足通风舒适度的要求。
5.3室内质量监控系统项目
在地下室设置CO浓度传感器对车库内的CO浓度进行监测,并联动地下车库通风系统,根据车库内的CO浓度值进行自动运行控制。在地上楼层的多媒体教室、阅览室、会议室及大开间办公室设置CO2浓度探测器,并与楼层新风系统联动,与进、排风机分频控制联锁。
二绿色建筑星级分析
根据GB/T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过对“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质量、提高与创新”等各项的分析可以看出,控制项全部满足,得分项进行权重分析后总得分为63.84分,满足二星级绿色建筑的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为指导,以建立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机制和基本制度为主线,以加强日常管理和考核监督为重点,把节能减排作为交通运输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方式,大力宣传教育,推广节能产品,倡导低碳消费模式,促进节能减排工作有效开展。
二、目标任务
年,我局公共机构节能要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一是建立和组织节能管理协调机制;
二是健全节能监管和目标考核管理制度;
三是分类确立能源消耗定额标准;
四是降低能源消耗和设备能耗;
五是推进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
六是培养工作人员节能意识和节能习惯;
七是培养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三、具体节能指标
年,我局公共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油指标要在年基础上降低2%以上。
局属各部门、各单位要在年基础上实现单位建筑面积用电、年人均用电、年人均用水指标降低1%-10%,公务用车实现单位用油总量降低5%以上。
四、工作措施
1、成立以为组长、为副组长,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节能领导小组设立公共机构节能办公室,兼任办公室主任,任协调联络员。
2、推广使用LED高效节能射灯和LED节能灯,全局公共机构集中办公区域节能灯具的应用率要达到100%。
3、节约办公用电。合理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办公电器和非办公用电;日常办公用电器设备不使用时要及时关闭,下班前切断电源开关;坚决杜绝“长明灯”。
4、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的夏天空调温度设置在26摄氏度以上,冬季空调温度设置在20摄氏度以下,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实现总体节电率5%。
5、建立健全节水制度。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严禁跑、冒、滴、漏,杜绝长流水;科学设置办公区、绿地和景观环境灌溉用水周期,节约灌溉用水;严禁用公用自来水冲洗车辆。实现节水率5%。
6、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严格落实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制度,杜绝公车私用;加强车辆基本维护,减少车辆维修费用。实现节油率5%以上。
7、加强办公电话使用管理。工作联系使用电话尽量做到长话短说,严禁使用办公电话聊天,减少电话费用支出。
五、总体要求
博思格将绿色节能做到了极致,每一座博思格工厂都是博思格最好的展示样板。
屋顶花园:夏季从屋面进入室内的热量往往占总围护结构热量的70%以上。屋顶绿化不仅可以在夏季对室内环境隔热保凉,而且可以在冬季对室内环境隔冷保暖,减少热岛效应。办公楼采用的屋顶绿化技术,对室内环境温度调节幅度可达0.5-4。C。
地源热泵系统:办公楼采用了地源热泵作为空调辅助系统,它是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热、制冷的新型能源技术,利用了地下土壤的蓄热蓄冷能力。与传统空调系统相比,具有性能稳定可靠、高效节能、无污染等优势。并且在比传统空调运行效率高40%-60%的情况下,能耗和运营费用降低40%~50%左右,污染物排放减少40%以上。
光导管技术:自然光是取之不尽的清洁能源,光导管绿色建筑照明系统能够把光有效地传递到室内或地下的房间,减少电能消耗。
智能照明系统:根据室外自然光线变化,对室内灯光进行智能控制。结合光线引导技术,使得自然光线得到最大化利用,节约更多能源。
空压机余热回收系统:利用空压机运行中产生的余热,通过空压机余热回收节能设备,利用冷热交换原理,将高温油热量转换为5。C~76。C热水,可节省员工生活热水及供暖系统的能耗和运营费用。
雨水回收:利用建筑物屋面系统、天沟、落水管及蓄水池,实现有组织排水和屋面雨水收集,可以提供草地灌溉、景观绿化、消防等用水,减少市政供水的使用量。
1我国茄子种植的概况
茄子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在亚洲、非洲、地中海沿岸、欧洲中南部、中美洲均广泛种植。因在欧美等地,只有在较低纬度栽培,品种不多,故世界各国中以中国茄子栽培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据FAO年鉴的统计资料,2004年全球茄子收获面积为170.1万公顷,总产量为2 984万吨;我国收获面积为81.7万公顷,总产量为1 653万吨,分别占世界收获面积和总产量的一半左右。2005年我国茄子种植面积为70.26万公顷,产量32.2t/hm2,总产量2 263.4万吨。我国茄子种植面积最大的6个省依次是山东、河南、河北、四川、湖北、江苏。
茄子是我国南北方主要的蔬菜种类之一,在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各地栽培普遍,尤其是在广大农村,茄子的栽培面积远比番茄大。东北、华东、华南地区以栽培长茄为主,华北、西北地区以栽培圆茄为主。茄子适应范围广泛,容易栽培,生长期长,产量较高,是夏秋季的主要蔬菜之一。
在自然条件下,我国长江以南无霜地区可以一年四季生产,北方地区只能在无霜期季节栽培,每年7月、8月、9月采收供应市场。过去,在漫长的冬春季节,北方吃不到新鲜的茄子。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后期,塑料中、小棚开始应用于蔬菜栽培,可以把茄子生产时间提前或延后1个多月,经济效益明显高于露地。同时,用塑料薄膜替代玻璃作为温室透明覆盖物,促进了我国塑料温室的发展,加盖外保温设施(草苫、纸被),可使茄子生产再提前1~2个月。这样在北纬40°左右的地区可在2~3月份吃到新鲜茄子,经济效益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到了80年代中后期,随着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和功能性塑料薄膜的发展,加之内外保温设施和先进栽培技术的应用,使北纬40°左右的地区,冬季在不加温的情况下能生产出茄子,并在春节前后上市,创产值达30万元/hm2。
目前我国的茄子生产已经实现了周年供应。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形成了塑料棚、地膜、遮阳网三元覆盖型周年系列化保护栽培体系;黄淮海平原地区形成了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塑料棚、地膜、遮阳网四元覆盖型周年系列化保护栽培体系;东北、西北、内蒙古及山西的大部分地区,形成了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塑料棚、地膜三元覆盖型周年系列化保护栽培体系,使这一地区在不加温的情况下,茄子能够全年生产和周年供应。由于茄子较耐贮运,它已成为由蔬菜生产基地运往城镇、南方运往北方的大宗蔬菜之一。茄子的产量高,市场广阔,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在生产规模上已由农村的一家一户零散栽培发展到大规模的商品化生产,成为菜农致富的项目之一。在山东寿光,十几年来,利用日光温室保护,对茄子反季实施秋冬茬、越冬茬、冬春茬大面积栽培,使其成为冬春季也能大量外销的主要鲜嫩浆果商品蔬菜之一,因反季节价格高,一般每茬茄子产鲜果150~225t/hm2,纯收入30~45万元/hm2。
2我国茄子种植的发展趋势
2.1栽培品种专用化
茄子不同栽培方式及生产目的对品种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今后随着茄子标准化生产的发展,要求茄子的各种栽培方式都将有与其相配套的专用优良品种。
2.2设施栽培规模将不断扩大
温室、大棚茄子生产的规模将不断扩大,露地茄子的生产规模将日益减少,茄子的生产和市场供应将日趋均衡。设施栽培具有栽培环境易于控制、产品质量好、受自然条件影响小、栽培期长、产量高、效益高,特别是设施栽培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节生产时间、安排栽培茬口、避免产品的上市时间过于集中等一些优点,是蔬菜高产高效栽培的发展方向。同其他蔬菜一样,作为主要的设施蔬菜,茄子设施栽培的规模也将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2.3栽培管理措施更加科学
茄子的生产技术日趋完善,栽培技术将配套化,各种栽培方式都将有与其相适应的科技含量较高的配套栽培管理措施。
2.4管理技术现代化
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现代管理技术被普遍推广应用,其中诸如嫁接栽培技术、新法整枝技术、化控技术、再生栽培技术、微灌溉技术等科技含量较高的先进技术将受到重视。 2.5茄子生产已向质量、安全、效益、标准化方向发展
现在人们对蔬菜的品质,尤其是蔬菜的安全卫生特别重视,国内不少市场已实行蔬菜市场准入制,而国际市场绿色壁垒更加严峻,因此菜农必须生产无公害蔬菜。在无工厂废气、废水、废渣污染的基地种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对症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严格控制浓度、用量、安全间隔期;尽量使用腐熟农家肥,控制使用化学氮肥,避免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在此基础上生产的有机蔬菜(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激素),才能以高价在国内外市场畅销。
茄子实行标准化生产是大势所趋。标准化生产是按照一定的生产流程和操作规范对蔬菜进行生产管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控制茄子的生产环境,减少化肥、农药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使用量,确保蔬菜生产过程无公害,生产出符合有关质量标准要求的茄子产品。
3当前制约茄子种植效益提高的关键问题
3.1缺乏综合性状优良的品种
目前大多数茄子品种在结果能力和果实的品质方面表现得比较好,但在抗病性方面,特别是在抗土传病害方面表现得较差。虽然也有一些茄子品种对常见病害具有比较强的抗病性,但在结果能力、果实品质等方面却表现得比较差。另外,在保护地栽培方面,也还缺乏温室和大棚专用的茄子品种。
3.2栽培方式单调、落后
目前,我国茄子栽培主要采取的是露地栽培和简易小拱棚栽培2种形式,高产高效的塑料大棚、温室等大型保护地栽培方式的应用程度还比较差,远远落后于黄瓜、番茄等蔬菜。
3.3茬口安排过于集中
目前我国茄子栽培茬口主要是早春茬与晚春茬,而栽培效益更高的秋冬茬与越冬茬却安排得比较少。茄子的上市时间主要集中在6~9月份,造成茄子季节性局部过剩,不仅不能保证茄子全年均衡上市供应的要求,而且由于茄子盛产期价格偏低,也影响了栽培效益。
3.4病虫害危害严重
随着茄子种植面积的扩大,茄子病虫害呈逐渐加重的趋势。由于受品种的抗病能力限制以及茄子严重重茬的影响,加上茄子害虫和病原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目前茄子生产上的病虫危害普遍较重。不仅茎叶发病厉害,而且如黄萎病、线虫病等一些土壤传播病害的发生程度也较严重,一些发病严重的地方,特别是重茬严重的保护地里,已到了无法继续种茄子的地步。
3.5种子质量参差不齐
前言
尽管我国地大物博,各类资源储量十分丰富,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非常大,人均资源占有量也就相对较少。尤其在水资源方面,不光存在着缺水问题,甚至部分省区存在着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在我国农业灌溉用水较多的地区建设高效的节水灌溉工程,可以促进水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更好推动我国农田产业的长远稳定发展,促使其朝向科技化、产业化及工业现代化方向发展。
1工程案例
我国某县位于广西西部,该地区位属热带季风性气候区,且季节性雨量充沛,但是却出现年度降雨分布不均的问题发生,该地区每年在8月末到次年的2月为枯水期。据传统农业种植的需求,尽管该县市的农作物用水在季节及用量上都是充足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经农产业结构调整后,冬季用水作物不断的增加,该地区季节性缺水的现象却成为了困扰农民的最大问题。因此我国针对该地区现状建设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其总投资达到1500万元,项目总面积在8000亩,并主要对柑橘实行了管道灌溉。为了有效降低工程实际造价,只能通过在灌溉工程设计上不断的优化系统流量、灌溉工程制度以及管材的选取上做好相应的设计调整,从而推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不断应用。本文在以下篇幅中着重就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化设计要点进行如下分析,(图1为某县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图)。
2新时期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要点分析
2.1田间管道工程设计
在上述工程项目中,田间管道工程设计主要分为干管和支管两部分。在干管输水流量的设计上,参考已经设计好的实际灌溉面积、灌溉制度和调度管理方式等作为依据,并通过管道直径、管材公称压力级别以及水力计算结果来进行详细的确认。管道的布置要同水源和设定的灌溉区位置相一致,按照轮灌组的划分、管道流量来作为参考依据;支管在进行间距设计上,要控制在85~110m之间,水栓间距要留出50m左右。与此同时,在具体灌溉时要采用双向灌水的方式进行,管道按照直线来布置,以此来避免弯道因起伏现象而出现阻力。支管可分为一级支管和二级支管,且一级支管要同干管进行连接,二级支管根据实际分灌片不同来具体设定,通常会与一级支管正交连接[1]。
2.2高效节水灌溉工作制度的优化创新
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中,为了减少投资成本和方便工程管理,通常要进行分组轮灌。在具体实行轮灌组的划分中,一定要确保在每次灌溉周期内完成作物的1~2次灌溉,同时还要尽量争取在一天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分组灌溉。通常情况下,在灌溉定额的情况下,要尽量使灌溉组的实际灌溉面积接近或相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所选择的管径更加的合理,以此来达到节省投资的最佳效果。轮灌溉组所应用到的运算公式为N≤CT/t。公式中的N代表的是轮灌组数;C则为工作一天的运行时间,一般在12~21h即可,且运行时间不宜过长,尽可能不要超过21h;T在公式中所表示的是灌水周期,一般灌水周期的设定按照灌水期的最大浇灌量及灌水定额来相继确定的,一般设定为5~16d为好;t则代表着每一次灌水延续时长。通常情况下轮灌组的划分设计不要过于复杂,不然就会出现额外增至劳动成本,又增添了施工期内的运行成本,最终不利于节水灌溉工程效益的发挥。上述工程中,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共划分成6个轮灌片,54个轮灌组[2]。
2.3管道灌溉工程中的流量优化
在高效节水灌溉过程中,管道灌溉系统在实际的流量设计上通常会参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Q0=eiΣαimiTΣΣAtδ。其中,根据所列出的公式进行参照,管道灌溉系统当中的主管、分干管及干管等具体流量设计,是按照各个灌溉片区最大轮灌组的流量来进行确定的。在上边流量的计算公式中,通常都要特别注意Ti和t的取值,因一般管道本身的灌溉系统是要实现田间输水灌溉,且要与水栓及出水口进行相应的配合。T在工时表中表示为工程系统的工作时间,其选值直接同出水口及出水后的灌溉有关。通常在方案的设计上,在出口位置处接上软管,并采取人工的方式来进行浇灌,其浇灌时间大约是7~11h。从现有的理论上来看,其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如果进行大面积的浇灌,则根本无法做到每一个出口位置上都相应安插一名劳动人员,每天至少灌注7h。基于此,在具体优化设计上,结合出水口位置,将其与需要浇灌的田相结合,充分的实施自流灌溉,其做法是最为可取的。一般说来,自由灌溉时间要保证每天在19~21h以内。结合一次灌水的延续时间来进行考虑,轮灌组在划分上要能保证在灌水周期内,每天必须要对每种作物实行1~2次的灌溉。以上述某地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为例来继续论述灌溉流量的设计:该工程项目示范区内有一片低压管灌区,所种植的是金银花,其灌溉面积为462500m2(约700亩),灌溉水主要来源于附近的干渠,在日常灌溉之间都会先进行低压处理,其管网主要由干管、支管以及分干管组合而成,每一支管相隔45m处就会设立一个灌桩,共设立185个[3]。结合金银花生长周期的需要,具体灌溉周期为5d,一次持续灌溉23h,根据上述轮灌组计算公式N≤CT/t得知,其轮灌组数不能超过5,结合管网实际情况,秉承着节约成本的管理理念,该示范区被划分成5个轮灌组,每天一组,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规避掉传统灌溉时需要同时打开185个管桩而造成的管道流量递增、水资源大量浪费现象发生。
2.4高效节水灌溉管材选取上的优化
为了快速实现高效节水灌溉优化设计,除了对工作制度及流量实行优化外,还要对实际管材进行择优选取。在其工程项目的设计中,通常都会用到大量的管道,而市场中针对这些管道无论从实用性上还是价格方面,都存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这就需要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化设计上,需要选择适宜的管材[4]。当前国内节水灌溉中经常用到的输水压力管主要分为:石英玻璃管、无缝钢管、镀锌钢管、硬聚氯乙烯、焊接钢管以及聚氯乙烯等。其每种管都有着各不相同的优缺点。但是从整体上来说,钢管自身存有的承载能力较强,且不易被损坏。但是存有的弊端是价格十分昂贵,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容易被锈蚀,水头自身的损失较大。而市面上的一些塑料水管,因其较为轻便,且最大的优点在于耐腐蚀性较好,不会轻易地生锈,因此不少灌溉基地经常使用它。但是塑料管自身也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容易老化,并且当直径超过220mm后,其价格会比钢管的价格还要昂贵许多。在上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中,在直径小于220mm时,所采用的是塑料管,在其直径超过220mm时,则改换为钢管,并定期对钢管进行防腐锈处理。在上文所阐述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化设计过程中,结合各类管材自身独有的特性,合理的购置管材类型,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网管工程的实际投资量[5]。
3某地百香果种植高效节水工程实例
某地百香果种植高效节水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40亩,百香果种植示范园初步确定采用滴灌的形式。种植模式采用行距2.5m,株距2.0m,滴灌布置方式采用一管一行的形式,毛管沿作物种植方向布置。本次设计滴灌的干管、支管管材材质为PVC,毛管均采用PE管。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如下(见图2):(1)水源工程:在岽包屯东面兴科河水源点处新建一座拦水堰坝及一座泵站,泵站总装机容量150kW;在虎头水库库尾建设高位水池一座及过滤房一座以及配套设施。(2)输配水管网工程:输水管由兴科河水源点引水至高位水池,全段为长1880mDN300镀锌钢管;配水管网包括主干管、分干管、支管等总长16060m,分别引至各个灌片。(3)田间工程:毛管(滴灌管)沿百香果种植行即顺坡方向布置,根据地形条件在支管两侧双向或单侧埋设。整个项目区实现百香果滴灌面积1840亩。
4结语
总之,伴随着我国农业灌溉技术的蓬勃发展,农田水利建设中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深入的推广及应用,继而有效地缓解了我国水资源日渐短缺的问题。但我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实际建设中会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且大范围的推广仍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国要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进行优化设计,只有将其工程进行合理的规划,才能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更好的进行发展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季春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化设计要点分析[J].广东科技,2014(18):110~111.
[2]李文斌.浅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优化设计要点分析[J].文摘版:工程技术,2015(6):98.
[3]周翠清.浅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设计优化及要点[J].大科技,2014(2):138~139.
一、嫁接育苗
1.品种选择
嫁接育苗足茄子越冬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接穗品种要选择抗病性强、耐低温弱光的早熟品种,如西安绿茄、布利塔、尼罗等。砧木品种选择托鲁巴姆。
2.催芽
越冬生产茄子,嫁接育苗一般是在6月份播砧木,7月末嫁接,8月末至9月中旬定植。接穗比砧木晚25-30d播种。托鲁巴姆种子极小,有极强的休眠性,发芽困难,播种前用5万倍浓度的赤霉素液浸种10-12h。茄子种皮厚,吸水困难,可先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min后再行浸种。浸种过程中,每5-8h换1次水,当种子充分吸水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捞出,用多层湿布或麻袋布包好,甩掉水后放入容器中,置于温暖处催芽。茄子发芽适温为25-35℃,因种子成熟度不一,催芽袋中的温度和氧气不均,会造成种子萌芽不齐,因此,最好采用变温催芽,30℃催芽8h,20℃催芽16h,5-6d后,即有75%的种子露白,出芽整齐一致。催芽期间要经常翻动种子,有助于种皮气体交换。
3.播种
接穗采用无土穴盘基质育苗,即先按草炭、蛭石为3:1配好基质,1m3基质中再加入5kg消毒鸡粪和0.5 kg复合肥,混匀后填入穴盘,每孔一粒种子,上覆蛭石1cm,喷湿后盖塑料薄膜。出苗前温度保持25-30℃,苗盘保持湿润;出苗后及时撤膜,温度白天22-25℃,夜间10-15℃,苗盘保持湿润。砧木采用营养钵进行育苗,用规格为10cm×10cm的大钵,营养土的配制按照5:3:2的比例。即肥沃的园土50%,腐熟的猪圈粪和马粪分别为30%和20%,三者均匀搅拌过筛后,装入营养钵中。营养土不要装满,留出浮土2cm。播种前营养钵浇透水,水渗后在钵中央斜插,深度为0.6-0.8 cm,种子胚尖向下平放,覆土1.5cm。出苗前温度控制在白天20-25℃,夜间10-15℃,当温度高于25℃时,要及时放风降温排湿,防止幼苗徒长,育苗期间一般不浇水。
4.嫁接
通常采用劈接法。砧木长到6-8片真叶,接穗长到5-7片真叶,半木质化,茎粗3-5mm时开始嫁接。嫁接用刀要干净,不沾土,嫁接在操作台上进行,先将砧木从高3.3cm处平切,去掉上部,保留2片真叶,然后在砧木茎中间垂直切入1cm,随后将接穗在半木质化处去掉下部,保留2或3片真叶,削成楔形,楔形大小与砧木切口相当(1cm),随即将接穗插入砧木的切口中,对齐后用特制的嫁接夹固定即可。
5.嫁接苗的管理
茄子嫁接苗成活率的高低与嫁接后的管理有密切关系。嫁接后9-10d是接口愈合期,白天保持25-26℃,夜间20-22℃。嫁接苗愈合以前,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通常愈合期的空气湿度要保持在95%以上,保持环境湿度的方法一般是扣上塑料拱棚密封。浇足底水,一周内不通风,密封期过后选择在每天的清晨或傍晚通风,以后逐渐揭开棚膜,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但仍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直到完全成活。才能转入正常的湿度管理。嫁接后需短时间遮光,以保持环境内湿度稳定和避免高温和阳光宜射秧苗,引起接穗萎蔫。嫁接后3-4d要全遮光,以后逐渐在早、晚见光,随着伤口的愈合,逐渐撤掉覆盖物,成活后转入正常管理。嫁接苗成活后应及时摘除砧木萌芽,且要干净彻底。
二、整地定植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每亩施优质基肥5000kg以上,深翻耙平后,采用定植行下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即定植前20d在种植行下开沟。宽50cm、深20cm,沟内铺秸秆30cm,踏实,将菌种均匀撒在秸秆上,把起土回填于秸秆上,两端露出10cm的秸杆茬,然后灌沟浇水湿透秸秆,3-4d后找平起垄,垄宽60-65cm、高15cm。起垄后铺设膜下微喷节水灌溉管带,然后覆地膜,定植深度以苗坨与地表持平为宜,每亩栽苗1500-1800株。定植后用钢筋打孔,孔深以穿透秸秆层为准。秸秆生物反应堆和膜下微喷节水灌溉是茄子越冬生产的两项关键技术。秸秆生物反应堆可有效地提高了室内地温和二氧化碳的浓度,抑制病害的发生。膜下微喷节水灌溉可有效降低湿度,减少灰霉病的发生。
三、定植后管理
1.温度管理
茄子定植后最大的困难是地温不足,因此在定植后的低温季节要加强防寒保温。定植后7-10d,保持室温30℃以上,以此来提高地温,补充夜温,尽快缓苗,并尽量保持地温稳定在16-18℃。结果期将室温降到白天25-30℃,夜间15-17℃。室温超过25℃时开始适量放风,排除室内过多的湿气,增加二氧化碳含量,提高光照强度,减少落花。即使阴天也要坚持适量放风。
2.肥水管理
茄子定植浇过缓苗水后至门茄开花期间,不再浇水,直至门茄普遍长到3cm大,再行浇水施肥。第一次肥水量可大一些,每亩施硫酸铵10-20kg。对茄开始膨大时给第二次肥水,以后10-15d浇1次肥水,结果中后期不能缺水缺肥。
3.光照管理
茄子属喜光作物,但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自然光照很难满足需要,造成植株徒长,出现短柱头花,造成果实畸形。因此,除每天清扫温室屋面外,还要张挂反光幕,以缩小温室中后部光照差,增加光照强度。
4.连阴天的管理
冬季长期弱光条件下,易形成较多的短花柱而导致落花。生产中要求覆盖物早揭晚盖,在保证室内温度条件的前提下,尽量延长光照时间,阴天也要揭覆盖物吸收散射光,可以缩短揭覆盖物时间,但不能不揭。如连阴3-4d,晚上要用日光灯及时迸行补光,增加光照时间。遭遇大降温时,在温室过道上每隔4-5m用点燃的蜂窝煤进行临时加温。
5.植株调整
整枝方式一般采用双秆整枝,在对茄形成后,剪去两个向外的侧枝,形成两个向上的主干,以后所有侧枝都打掉。要及时整枝,以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6.激素处理
开花前后两天内要用2.4-D或防落素处理花朵,防止低温引起的落花和畸形果。处理效果以开花当天最佳。
7.采收
茄子早熟品种,一般开花后20-25d就可采收嫩果。果实采收的早晚,不仅影响品质,而且影响产量。如果门茄采收不及时,就会影响对茄的发育,因此,门茄采收宣早不宜迟。
四、病虫害防治
1.灰霉病
用6.5%万霉灵粉尘每亩lkg喷粉,一般7d一次。在发病初期可用40%施佳乐悬浮剂12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7-10d一次,连喷2-3次。
2.褐纹病
发病初期喷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7-10d喷药一次,连防2-3次。
3.褐斑病
发病初期可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d喷一次,连喷2-3次。
4.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