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级方法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1 09:23:2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安全风险分级方法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安全风险分级方法

篇(1)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石油社会进步以及经济发展提供较大的动力,它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安定。我国目前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很快,石油供应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维持国家石油的安全及时供应,是确保我国有充分的能源供应的前提,作为我国的能源巨头中国石油,应当强烈意识到现代化石油供应的重要性,不断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一、石油化工实现安全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我国的供油网络设备覆盖整个中国,许多为无人区,如石油化工设备受破坏,要进行修复,将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如未及时发现,将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并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要确保这个庞大的网络正常传输,风险评价是针对危险源发生的概率和危险发生后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评价,从而能够合理运用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条件,采取最为合理的措施,达到最为有效地减少风险的目的。同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面临多方面的困难。由于石油化工设备需要在确保安全风险运行的前提下才能运行,延长设备的连续开工时间以降低生产成本,采取技术措施来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可以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程度。 因此,风险评价结果是实现风险控制与管理的依据。对于风险评价的结果,不是风险越小越好,因为减少风险是以资金、技术、劳务的投入作为代价的,通常的做法是将风险限定在一个合理的、可接受的水平上,去研究影响风险的各种因素,经过优化,寻求最佳的措施方案。

二、石油化工设备安全风险评价方法

1.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是事先将要检查的项目,以提问的方式编制成表,在编制安全检查表时要结合关事故资料,原则是要根据国家及行业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

2.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

通过系统、详细地对工艺流程和操作进行分析,评价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影响。基本分析步骤是:选择一个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收集相关资料 了解设计意图找出工艺过程或状态的变化 研究偏差所造成的结果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

3.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

通过识别石油化工单个设备或单个系统,确定分析项目和边界条件,说明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建议风险控制措施。

4.故障树分析

将导致石油化工设备事故的逻辑关系列出,构成一种逻辑模型,然后通过对这种模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通过最小割集的计算,找出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

5.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是以在标准状态下的火灾、爆炸或放出能量的危险性潜在能量的“物质系数”,把操作条件和化学反应的特殊过程危险性等作为追加系数加以修正,计算出“火灾爆炸指数”,并根据指数的大小计算暴露面积、财产损失、停工损失等事故损失后果,对损失后果进行分组,再根据不同的等级提出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

三、石油化工设备安全预防性维护措施

1.维护设备的生命周期和预防性

结合维护经验,对设备进行生周期成本分析,测算设备生命周期,量化设备维护管理,在设备故障发生前有计划、有预见性地进行维护检修或更新。

2.加强设备检、维、修管理工作, 尤其是设备选材和运行状况

稳定原料性质,提供平稳的床层温度和催化剂线速;严格控制水质,定期排污;严把安装质量关,降低应力水平;严格遵循加热管道的焊接规程,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加强工艺指标管理,严格执行内外取热操作规 程操作,严禁干烧。

3.采用数字化监测系统

数字化监测系统的类型有:光电液压等传感器、数字化图像处理、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数据传输网络、等.全新的数字监测管理模式,具有快速处理数字信息抗干扰能力,而且发挥了宽带网络的优势,可以对管道监测系统远程、实时、集中、全面的掌握,通过全面的监测,将前端管道的参数通过网络摄像机视频采集、流量测试设备,通过网络摄像机的数据通道一起转换成 IP 数据包,将数据通过解码器将视频显示出在电视墙或大屏幕上,后端可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对无法预知不定时活动区域,采取移动侦测,对有语音监控需求的环境,准确、有效地处理和控制关联事件。对于数据传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选择,如果设备的空间跨度大,可以采用无线网络的方式。

4.加强技术管理,优化操作方案

加强三旋运行监控: 在主风量不变的情况下,三旋压降正常为13k p 左右。石油化工设备实行二级维护,一 级维护是全员维护,设备按区域承包到人。重要设备在一级维护基础上实行二级维护,每周一次,由区域主管工程师负责,检要设备运行状况,监督一级维护的 维护质量,并进行可预见性维护及故障处理;对重大关键设备再实行每月一次的特别护理。实行分级维护可以使维护人员的职责明确,突出重点及关键设备,提高设备维护水平,减少石油化工设备运行故障的发生。

综上所述, 石油化工设备的风险防范及技术措施, 对生产系统中的各种危险进行辨识、评价和控制对系统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确定重点管理的对策和范围, 预防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的发生并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限制在最低程度。对在改扩建生产装置进行安全评价, 不但在石化行业, 而且在其他化工行业也是可行的, 这样使管理者掌握系统的安全状况, 修订、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完善防灾设施和组织, 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无疑是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爱显,张煜. 石油化工装置管道设计安全[J]. 炼油技术与工程, 2004.

篇(2)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Threat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Study

Huang Yue

(Naval Command College,Information Warfare Study Institute,Nanjing211800,China)

Abstract:A threat-based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methods,the use of multi-attribute decision theory,with examples,the security of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system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Keywords:Risk assessment;Threat analysis;Information security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安全问题已备受人们瞩目,风险评估是安全建设的出发点,在信息安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指依据国家有关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评价的过程[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主要依赖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主观性较强,对评估者本身的要求很高;定量评估使用数学和统计学工具来描述风险,采用合理的定量分析方法可以使评估结果更科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威胁分析的多属性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建立以威胁为核心的风险计算模型,通过威胁识别、威胁后果属性计算及威胁指数计算等步骤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

一、风险评估要素分析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脆弱性和威胁,存在以下关系:a资产是信息系统中需要保护的对象,资产拥有价值。资产的价值越大则风险越大b风险是由威胁引起的,威胁越大则风险越大c脆弱性使资产暴露,是未被满足的安全需求,威胁通过利用脆弱性来危害资产,从而形成风险,脆弱性越大则风险越大[2]。

二、风险评估模型

威胁是风险评估模型关注的核心问题,威胁利用脆弱性对信息系统产生的危害称为威胁后果。威胁发生的概率以及威胁后果的值是经过量化的。风险按式计算R=f(A,V,T)=f(I,L(V,T)),R风险;A资产;V资产的脆弱性;T威胁;I威胁后果;L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风险评估模型通过计算威胁利用脆弱性而发生安全事件的概率及其对信息系统造成损害的程度来度量安全风险,从而确定安全风险大小及决策控制。评估过程主要包括威胁识别、威胁后果属性及威胁指数计算。(一)威胁识别。识别信息系统威胁主要有德尔菲法、故障树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3]。通过德尔菲法,结合对系统历史数据的分析,以及系统漏洞扫描等手段来确定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威胁。其中,历史数据分析包括对信息系统中资产遭受威胁攻击的事件发生的概率等进行统计和计算。例如:近几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犯罪,病毒泛滥,黑客入侵等几大问题,使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受到严重的威胁,企业对信息系统安全的依赖性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一旦遭到攻击遭遇瘫痪,整个企业就会陷入危机。某企业信息系统,面临的主要威胁有:1黑客蓄意攻击:出于不同目的对企业网络进行破坏与盗窃;网络敲诈2病毒木马破坏:病毒或木马传播复制迅猛3员工误操作:安全配置不当,安全意识薄弱4软硬件技术缺陷:硬件软件设计缺陷,网络软硬件等多数依靠进口5物理环境:断电、静电、电磁干扰、火灾等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二)确定威胁后果属性。在评估威胁对信息系统的危害程度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后果属性的权重,才能真正得到符合被评估对象实际情况的风险评价结果。最终确定的风险后果属性类型可表示为X{xj|j=1,2,…m}:其中,xj为第j种后果属性,权重W:{wj|j=1,2,…m}.列出企业信息系统的威胁后果属性及权重:收入损失RL,生产力损失PL,信誉损害PR。权重为0.3,0.5,0.2。(三)确定后果属性值。通过收集历史上发生的有关该类威胁事件的资料数据为风险评估提高可靠依据。最终确定威胁发生概率P:{pi|i=1,2,…n}及相应后果属性值集合V:{vij|i=1,2,…n;j=1,2,…m},pi是第i种威胁ti的发生概率,vij为威胁ti在后果属性xj上可能造成的影响值。由于多种后果属性类型有不同的量纲,为度量方便,消除了不同量纲,得到后果影响的相对值V*:{vij*|i=1,2,…n;j=1,2,…m},vij*表示威胁在后果属性方面造成的相对后果影响值。Vij*=vij/max{vkj}本例中,最终确定的结果见表1。

表1:风险概率与后果属性值

编号 概率 后果属性值

RL w=0.3 PL w=0.5 PR w=0.2

V1/万元 V1* V2/h V2* V3/级 V3*

1 0.45 1000 1 4 0.4 5 1

2 0.35 1000 1 10 1 4 0.8

3 0.1 500 0.5 4 0.4 2 0.4

4 0.08 250 0.25 6 0.6 2 0.4

5 0.02 100 0.1 2 0.2 1 0.2

(四)计算威胁指数。使用威胁指数来表示风险的大小和严重程度。对于威胁ti,定义相应的威胁指数:TIi=pi*∑(wjvij),pi-威胁ti发生的概率,∑(wjvij)-威胁ti可能造成的总的后果影响,wj-后果属性xj的权重,vij-威胁ti在后果属性xj上可能造成的影响值。如前所述,安全风险评价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度量出各个威胁的相对严重程度,并对其进行排序,以利于进行安全决策。因此,为使评估结果更加清晰和便于比较,这里用相对威胁指数RTI来表示威胁的相对严重程度。归一化,得到各威胁的相对指数。RTIi=(TIi/max{TIk})*100经计算,黑客蓄意攻击93,病毒木马破坏100,员工误操作13,软硬件缺陷11,物理环境1

三、结论及展望

结合企业信息系统实例,得出信息系统的相对威胁程度,使风险评估更易量化,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和客观。下一步工作是继续完善该评估模型,设计实现基于该方法的信息系统风险评估辅助系统,更好地促进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实施。

参考文献:

[1]GB/T20984-2007.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7

[2]陈鑫,王晓晗,黄河.基于威胁分析的多属性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30(1):39

[3]sattyTL.How to make adecision:the analytichier archproces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 research,1990,48(1):9

(二)药品问题广告主要表现

在该段时间内,三大网站中存在问题的4个药品广告中,均为一个广告《打呼噜――当晚止鼾》在不同时段在不同的网站中投放。该广告存在诸多问题。首先,该广告含有不科学地表示功效的断言和保证,在广告中提到“当晚止鼾,一个月呼吸顺畅,二个月睡眠质量提高,三个月告别打呼噜”;电子生物『止鼾器治疗打呼噜,不手术、不吃药,不用电,纯物理疗法,安全可靠,被誉为“绿色疗法”;“安全无毒,对身体没有任何影响;舒适耐用”等等。其次,利用他人名义、形象作证明。“他人”具体是指:医药科研、学术机构,专家、医生、患者或者用户。在该广告中,有利用具体的患者照片以及一些具体患者做广告宣传,“上海的刘芳32岁,是一个患者的妻子……江苏的老人陈老板自述……”这些都是利用具体的患者或者用户的名义做广告宣传。再次,含有“最新技术”、“最先进制法”等绝对化用语和表示。在该广告中,多次提到“采用国际医学界推崇的绿色物理疗法”、“为国际第一个戴在手腕上的止鼾产品,美国原装产品,畅销欧美20年,2010年由北京盛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中国大陆”等等。

三、解决网络广告问题的对策

一般来说,只要是广告,就要遵守《广告法》,但有关在网络媒体上广告,《广告法》中未提及。对于管理部门而言,出来规定网络公司承接广告业务必须对其经营范围进行变更登记外,如何界定网络广告经营资格,检测和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取证违法事实,规范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商业信息,对域外网络广告行使管辖权等一系列新的课题,都尚待探讨。因此,针对以上网络中的特殊商品广告违法行为,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对策:(1)网络经营者,网络广告者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宣传宗旨,加强行业自律和职业道德修养,在思想上筑起防范不良广告的“大堤”。网络广告相关从业人员需要认真学习广告法规,特别是特殊商品、服务广告标准,对于违反广告法规的广告应该予以拒绝,净化传播广告的空间,给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2)对于违反广告法规的广告,在追寻广告商责任的同时,应对该网站实施一定的惩罚。网站特别是大型的有一定影响力的网站作为广告的载体,有责任正规广告,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对于违法广告的网站,相关部门应该追究其责任,并进行经济处罚。(3)普通消费者应该了解基本的广告法规内容,从而判断简单的广告信息真伪,了解该广告是否合法。普通消费者学习广告法规,能够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帮助消费者辨别广告的真伪,帮助选择信息,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参考文献:

[1]吕蓉.广告法规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03,9

[2]刘林清.广告监督与自律[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7

[3]倪宁.广告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

[4]刘敏.强化媒体治理虚假广告的责任意识[J].现代广告,2010,3

篇(3)

quality safety risk analysis of Man-made board product and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olution

lip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wood based panel industry entered a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however, wood based panel quality problems arise at the same tim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man-made board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from the analysis of its existence in the process of wood based panel production process quality safety risk factor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nterprise to produce high quality wood based panel.

Keyword:wood based panel products;quality safety;risk factor;suggestions

人造板(wood based panel),以木材或其他非木材植物为原料,经一定机械加工分离成各种单元材料后,施加或不施加胶粘剂和其他添加剂胶合而成的板材或模压制品。主要包括胶合板、刨花(碎料)板和纤维板等三大类产品,其延伸产品和深加工产品达上百种[1]。随着人们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人造板以其幅面大,结构性好,施工方便,较实木板环保等优势,逐步取代了传统装修、家具生产方式,并占据了大部分装修材料和家具材料市场。人造板行业自2004年开始进入一个飞速发展阶段[2]。根据《2014-2018年中国人造板制造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行业资产总额达到2975.90,负债总额为1293.38亿元。然而,在人造板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人造板的质量问题也愈加突出,给消费者、企业以及国家带来了一定的损害。本文将从人造板生产工艺特点,分析人造板生产线流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从风险管理角度提出改善人造板的质量问题相关建议。1人造板产品质量现状及影响[1] 1.1我国人造板产品质量现状

我国的人造板行业的竞争优势明显,主要依靠星罗棋布的小型加工厂。大海式的家庭工厂生产获得的产能上的发展,与此同时,小型的加工工厂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不够过关。今年的10~11月,好几个省质监局对于其人造板行业的产品进行检查,其中安徽日报于11月29日报道中写道:近日,省质监局人造板产品省级监督抽查结果,本次共抽查39家企业的39组样品,其中15组不合格,抽样合格率仅61.5%。太原晚报中报道:11月6日,省质监局公布的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3个批次人造板甲醛释放量超标。从今年的产品质量定检、抽查结果中结果表明,我国人造板产品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 1.2人造板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影响

人造板作为流行的装修材料以及家具材料,其质量的好坏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人造板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对于消费者,企业以及国家都会造成伤害,其危害涉及多个方面。

第一,人造板召回事件影响国家声誉,削减产品出口。我国是家具生产和出口的大国,据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CS资料统计,2007―2011年期间CPCS召回我国家具、木制品数量达到2124.5万件[3]其中包含以人造板为材料制成的家具占多数,美国作为我国家具出口的第一大市场,召回事件必定会对我国的产品质量产生怀疑,给我国产品标上“made in China”标签,影响我国家具出口贸易。

第二,人造板产品质量问题特别是甲醛、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人造板胶合剂的主要含量为甲醛,(WHO)于2004年6月15日的第153号《甲醛致癌公告》正式确定甲醛为致癌物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LARC)在同年报告中将甲醛由原来的第2A级可疑致癌物质上升为一级致癌物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部于2010 年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GB18580-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中规定产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的释放率不得超过0.50mg/mg.h(72h);纤维板、刨花胶合单板饰面板等产品中甲醛释放量不得超过0.12mg/ m?;浸渍纸层压木质地板、浸渍纸膜饰面板、实木复合地板等产品中甲醛释放量不得超过0.08mg/ m?,一旦人造板的甲醛指数超标,将会严重危害人的健康,危害人的性命[4]。

第三,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企业利益受损。

市场上出现的人造板质量问题必定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产生信任危机严重危害到其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于此同时企业出现人造板质量不合格也必定要受到政府的相应处罚,产生大量的损失,例如2013年12月素有“中国泡桐加工之乡”、“中国杨木加工之乡”等美誉的曹县县长在区域性质量问题首次集体约谈会中承认:数年来,因劣质人造板被外地查封而给当地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达1亿元。

2我国人造板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2.1人造板生产工艺流程

人造板生产线是指用旋切机将原木旋成单板,再将单板按纤维方向互相垂直排列胶合、压制而成。由于人造板主要包括胶合板、刨花(碎料)板和纤维板等三大类产品,其延伸的产品种类达上百种,本文只列出其主要的工艺流程见下图[5]。

人造板主要工艺流程 2.2人造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有学者对人造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可分为物理类风险因素、化学类风险因素和生物类风险因素。[6]

从人造板的生产工艺一步一步的分析其质量安全风险因素。 原料,人造板的原料以木质原料为主,木质原料的内结合强度,表面结合强度等物理风险因素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最终产品的好坏。 切削过程中,注意切割的板条的形状和厚度,为了保证生产的质量,板条的厚度与尺寸需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在GB/T 5849―2006《细木工板》标准中要求保证芯条的宽度与其厚度之比不大于3.5[7]。 施胶过程。人造板的胶黏剂中的主要化学物质为甲醛,在施胶过程中要胶黏剂的选择以及涂胶量的控制对最终产品的甲醛释放量影响至关重要。 组坯过程中,将不同的木材按照一定方式重新组合,这将改善木材的某些性质如各项异性、不匀质性、吸水厚度膨胀率、内结合强度、表面结合强度、湿胀性等这些性质对于最终产品质量都会产生影响。 干燥以及加压过程。在干燥以及加压过程中都会对人造板的含水量产生影响,人造板的含水量将会影响到产品牢固性以及甲醛释放量的影响。 包装过程,人造板的包装材料的选取会影响到产品的存储以及运输过程的存在的生物类风险。

3提高我国人造板制造业产品质量安全的几点建议

人造板产品质量安全重点风险控制点为胶粘剂生产和使用、人造板生产过程。为了有效的控制风险,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人造板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

我国人造板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为了科学有效的识别风险,检测风险以及防范风险,必须建立人造板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为质检部门以及企业正确认识以及防范风险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提供依据。

3.2建立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体制

人造板工艺流程各步骤联系紧密,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因素也最多,从原材料的选取,原木的切割,使用合适的胶黏剂,再到更加完善的板材后期处理,某个过程的出错将会导致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波动。为了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安全就必须加强工艺流程的控制,加强质量控制[8]。 3.2.1原料源头控制

将生产人造板的原木以及胶黏剂等原材料的质量安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罗列,在原材料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严格把关,坚决反对选择提供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供应商。 3.2.2生产工艺流程的全程控制

板材制造商可以就生产线流程的每一步骤罗列出风险因素,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实际生产验证,性能测试获取最佳参数,根据参数制定质量控制方案,挑选合格原材料,合理购买和设置机械设备,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方案生产,与此同时要不断修改完善质量控制方案做到与时俱进。 3.3完善售后服务,建立售后反馈机制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包含显性危害与隐性危害,其隐性危害对于企业的的影响是无法估计且危害严重,因此完善售后服务,建立售后反馈机制至关重要。当人造板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通过售后反馈机制及时的反映给企业,企业立刻对生产线进行检测,发现出错的地方并及时进行改进,与此同时安抚好顾客,将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3.4建立技术交流平台

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改善,人造板生产工艺也在不断的进步,为了提高人造板市场竞争力以及有效控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必须要提高企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以及技术人员的操作技术。人造板行业协会可以建立技术交流平台,各企业间进行技术交流以及资源共享,与此同时企业可以加强与设备制造商加强联系,与他们签订协议,请制造商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并监督设备制造商搞好售后服务。

4结语

通过初步研究,我国人造板产品质量安全重点风险控制点为胶粘剂生产和使用、人造板生产过程(主要是生产工艺控制)。为了加强对人造板产品质量的控制,政府与国家方面应加强管理,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企业的自主性,及时关注和研究目标市场在质量安全方面的准入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设计或加工方式等,生产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产品。

参考文献: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规划项目(201411413044)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李萍(1993,女,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本科生, 北京, 100083

[[1]]崔敏,段新芳,吕斌. 木质人造板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及评估方法初探[J]. 世界林业研究,2014(02)

[[2]]周密.木质人造板消费量到2017年则将达到3.36亿m? [J].国际木业,2012(5):50-50.

[[3]]张志辉,刘卓钦,郭仁宏,等.出口美国家具、木制品等召回案例的分析与启示[J].木材工业,2013,27(2):29-32.

[[4]]《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01[S]

[[5]]池永亮. 浸渍胶膜纸饰面细木工板生产工艺及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J]. 中国人造板,2014:17-21.

篇(4)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 。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 。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 。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 Services Office, 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 Fire Rating Schedule, 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 Commission of Fire Accreditation International, 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

篇(5)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 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 risk analysis, fire risk estimation, fire risk evaluation, fire risk 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 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 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 Services Office, 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 Fire Rating Schedule, 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篇(6)

沉,坚持分级管控、分类实施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落实开展校园安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

责任“六项机制”建设,有效提高风险预防处置工作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学校风险点实施标准化管控,提升学校安全风险管控水平,在全面编制完成各级各类学校风险点清单的基础上,科学核定风险级别,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有效防范校园安全事故,保持校园安全稳定。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工作目标

通过建立起完善、有效运行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推进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有效促进校园安全科学管控,在全校范围内构建形成全覆盖、全方位安全风险防控,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校园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体系,提高学校本质安全管理水平。

二、工作原则

(一)学校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

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谁主管、谁负责”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二)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是指按照安全风险点的不同风险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三、职责分工

学校作为安全风险管控的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校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防范和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全面负责。学校主要承担以下职责:

1.建立健全安全风险责任制,明确各岗位风险管控的责任人、明确责任范围等内容;

2.按照“全覆盖”的要求,委托具有相关资质或教育主管部门审核认可的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对校园及周边进行风险辨识工作,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分级,形成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并及时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核;

3.编制本校安全风险点名册,并根据风险等级、管理和环境评估状况,提出管控措施;

4.学校应当在存在风险的位置、区域,设置明显的告知标志,将风险基本情况、危害特性以及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本校师生和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

5.学校应当制定风险巡查制度,明确各风险点风险巡查责任人,对存在风险的环节、物等安全状况进行巡查,建立巡查档案;

6.学校应组织制定并对教职工进行岗位风险培训,使其了解风险的危险特性,熟悉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应急措施;

7.对学校存在的风险实施动态化管控。因设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原因,致使安全条件有较大改善的,应根据情况重新评估并确定风险级别。

四、学校安全风险级别划分标准

学校安全风险指的是学校可能发生危险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的组合。

根据风险的可控程度、可能性、影响范围和可能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对学校安全风险进行分级,I

级、II级、

III级、

IV级、

V级。

I

极有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极高

II

很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频率较高

III

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偶有发生;评估范围未发生过,但类似区域/行业发生频率较高

IV

较不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偶有发生

V

基本不可能发生

全国范围内未发生过,类似区域/行业也极少发生

作为安全风险管控至关重要的是要认清风险,找准危险点。学校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就是针对学校制度管理、人员素质、设施设备、环境和教育教学活动等项目进行辨识与评估,认清风险,找准危险点,采取预防措施或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限度。

五、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步骤

针对学校事故发生规律和季节性特点,采取调研商谈、第三方参与、专家论证等形式,找准安全风险点,实施超前预判。学校每月进行一次安全风险预判,并建立重大安全风险工作台账。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成立工作小组,收集和研读相关资料,熟悉分级方法和工作步骤,开展初步现场调查,了解本校及周边概况,编制风险分级评估方案。

(二)实施阶段

依据风险分级评估方案,组织安全、管理、技术、设备等技术人员和专家(也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服务技术机构),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突出本校设备设施、施工场所、操作行为、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重点部位和环节,全方位开展排查,了解学校各岗位、部位、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学校安全管理现状、校园及周边治安管理状况,汇总、分析准备和实施阶段所得的资料、数据,通过分析研究制定本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标准。

(三)编制分级报告阶段

在前期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对排查和预判出来的风险点进行分级,确定风险类别,并按照危险程度及可能造成后果的严重性,将风险分为影响特别重大(5)

、影响重大(4)、影响

较大(3)、影响一般(2)、影响很小(1),编制本校风险五级分级报告,根据风险等级、管理和环境评估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建议。

(四)管控与警示

学校针对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建立管控手册,确定各级风险管控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告知风险管控职责,并在重点区域设置风险警示牌。

六、学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

按照工作原则,对分析预判存在的安全风险实施定人定责管控,定期组织评估,确保风险在控可控,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1.明确管控措施。针对风险类别和等级,将风险点逐一明确学校的管控层级(处室组、年级、班级、岗位),落实具体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和管控措施(包括制度管理措施、物理工程措施、视频监控措施、自动化控制措施、应急管理措施等),形成“一校一册”学校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2.风险公告警示。公布本学校的主要风险点、风险类别、风险等级、管控措施和应急措施,让每位教职员工了解风险点的基本情况及防范、应急对策。对存在安全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见附件2),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险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和撤离通道等。同时,将风险点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关单位。

篇(7)

一、火灾风险评估的概念

过去,人们往往依靠经验和直观推断来做出决策。随着计算机容量不断扩大和模块技术的发展,风险评估(riskassessment)和风险管理(riskmanagement)技术作为复杂或重大事项决策的必要辅助手段,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在决策分析、管理科学、运营研究和系统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知和应用[1]。

通常认为风险(risk)的定义为:能够对研究对象产生影响的事件发生的机会,它通过后果和可能性这两个方面来具体体现。风险概念中包括三个因素:对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认知;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后果[2]。因而,火灾风险(firerisk)包含火灾危险性(发生火灾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性(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的后果)双重含义[3]。

现在,在文献中可以看到的与“火灾风险评估”相关的术语有fireriskanalysis,fireriskestimation,fireriskevaluation,fireriskassessment等,但基本上火灾风险评估都是指:在火灾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火灾风险进行估算,通过对所选择的风险抵御措施进行评估,把所收集和估算的数据转化为准确的结论的过程。火灾风险评估与火灾模拟、火灾风险管理和消防工程之间有密切关系,为其提供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简单地如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表,复杂的就会涉及到概率分析,在应用方面针对的风险目标的性质和分析人员的经验有各种变化[4]。

较多的人倾向于从工程角度来定义火灾危害性(firehazard)和火灾风险(firerisk)。火灾危害性指:凡是根据已有的资料认为能引起火灾或爆炸,或是能为火灾的强度增大或蔓延持续提供燃料,即对人员或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任何情况、工艺过程、材料或形势。火灾危害性分析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针对性,目的是确定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可能发生的可预见性后果。这种设定的条件称为火灾场景,包括建筑物中房间的布局、建材、装修材料及家具、居住者的特征等与相关后果有关的各种具体信息。目前在确定后果方面的趋势是尽可能地利用各种火灾模式,辅以专家判断。此时,危害性分析可以看作是风险评估的一个构成元素,即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权衡的一系列危害性分析。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风险具有系统特性和动态特性。风险实际上并非某一单一实体或事物的固有特性,而是属于一个系统的特性。若系统发生变化,很容易就会使事先对风险所做的估算随之发生变化。火灾风险评估模式包括:系统认定,即明确所要评估的具体系统并定义出风险抵御措施的过程;风险估算,即设定关于火灾的发生几率和严重后果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的衡量标准或尺度,计算和量化系统中的指标的过程;风险评估,对该标准或尺度进行分析和估算,确定某一特定风险值的重要性或某一特定风险发生变化的权重[5]。

二、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的意义及发展概况

在消防方面,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建筑设计性能化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评估日益受到重视,比如美国消防协会制定的“NFPA101生命安全法规”是一部关注火灾中的人员安全的消防法规,与之同源的“NFPA101A确保生命安全的选择性方法指南”,分别针对医护场所、监禁场所、办公场所等,给出了一系列安全评估方法,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评估方面[6]。

目前,我国在火灾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大部分是以某一企业,或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小系统。例如,由武警学院承担的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方法及软件开发研究”,以“石油化工企业防火设计规范”等消防规范和德尔菲专家调查法为基础,设计了石化企业消防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道化指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得出炼油厂的消防安全评价结果[7]。以某一特定建筑物为对象的火灾风险评价也比较多,如中国矿业大学周心权教授,在分析建筑火灾发生原因的基础上,建立了建筑火灾风险评估因素集,并运用模糊评价法对我国的高层民用建筑进行了消防安全评价[8]。

与上述的安全评估不同,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火灾风险级别,配置消防救援力量,指导城市消防系统改造,指导城市消防规划。对已建成的城市区域的火灾风险评估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即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内所存在的对生命安全造成危险的情况、火灾频率、气候条件、人口统计等因素,进而评价社区的消防部署和消防能力等抵御风险的因素。除此之外,在评估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情况是要关注社区从财政及其他方面为消防规划中所要求的总体消防水平提供支持的能力和意愿。随着城市规模扩大、综合功能增强,在居住区商贸中心、医院、学校、和护理场所增多,评估方法还会相应的改变。现有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用于保险目的

在火灾保险方面的应用的典型事例为美国保险管理处ISO(InsuranceServicesOffice,ISO)的城市火灾分级法,在美国已经被视为指导社区政府部门对其火灾抵御能力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和自我评估的良好方法。ISO方法把社区消防状况分为10个等级,10级最差,1级最好。

ISO是按照一套统一的指标来对每个社区的客观存在的灭火能力进行评估,确定该社区的公共消防级别,这套指标来自于由美国消防协会和美国自来水公司协会所制定的各种国家规范。ISO对城市消防的分级方法主要体现在它的“市政消防分级表(CommercialFireRatingSchedule,CFRS)”上。CFRS把建筑结构、用途、防火间距与公共消防情况(用公共消防分级数目表达)相关联,再以统计数据加以调节后,来确定相应的火险费用。ISO级别仅被保险公司用作确定火险费用的一个成分。ISO分级系统虽然无法反映出消防组织的其他应急救援能力,但实际上也常用于各个区域的公共灭火力量的确定。

市政消防分级表从1974年开始使用,主要考察某城市区域的7个指标情况:供水、消防队、火灾报警、建筑法规、电气法规、消防法规、气候条件。随着技术进步,该表也不断改进。1980年版抽取了CFRS中对公共消防分级的方法,给出了修订后的灭火力量等级表,指标只包括前3项。被删除的指标或者确少区分度,或者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评估时太过于主观,而且74表格中包含许多评估标准是具体的规定,如果某一社区的情况没有满足这些规定,则归属为差额分,规定降低了表格可使用的弹性范围,无法正确评估情况和技术的变化。故而ISO分级表被视为越来越“性能化”[9]。

(二)用于消防力量的部署

当今的消防组织和地方政府要担负日益加重的安全责任,面对来自公众的对抵御各种风险的更多的期望,以及调整消防机构人员、设备及其他预算方面的压力,迫切需要确认某一给定辖区内的具体风险和危险的等级。

具体地说,城市区域风险评估在消防方面的目的就是:使公众和消防员的生命、财产的预期风险水平与消防安全设施以及火灾和其他应急救援力量的种类和部署达到最佳平衡。

关于火灾风险对于灭火救援力量的影响,美国消防界对此的关注可以说几经反复,其间美国消防学院、NFPA等都做了许多工作。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际消防局长协会成立了由150名专业人士组成的国际消防组织资质认定委员会(theCommissionofFireAccreditationInternational,CFAI),经过9年的广泛工作,制定了“消防应急救援自我评估方法”,和制定标准的社区消防安全系统。另外,NFPA最终还制定了NFPA1710和1720两个指导消防力量部署的标准,分别帮助职业消防队和志愿消防队和改进为社区提供的消防救援的水平。根据NFPA最近的调查,NFPA1710将在全美30500个消防机构中的3300~3600个得到正式的应用,也推广到加拿大有些地区[10]。

英国对消防救援力量的部署标准是依据内政部批准的“风险指标”,把消防队的辖区划分为“A”、“B”、“C”、“D”四类区域,名为“风险分级”系统。其目的是对消防队的辖区进行风险评估,确定辖区内的各种风险区域,进而确定该风险区域发生火灾后应出动的消防车数量和消防响应时间。1995年,英国的审计委员会了一份题为“消防方针”的考察报告,认为这种方法没有充分考虑建筑设施的占用情况、社区的人口统计情况和社会经济因素,也没有把建筑物内的消防安全设施纳入考核范围。故而由审计委员会报告联合工作组与内政部的消防研究发展办公室一起,设立了一个研究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开发一套供消防机构划分区域的风险等级,对包括灭火在内的所有应急救援力量进行部署,用于消防安全设施的规划并能解决上述问题的风险评估方法,再对开发出的方法进行测试。最后Entec公司开发出了计算软件,并于1999年4月以内政部的名义出台了“风险评估工具箱”测试版[11]三、国内外近期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一)国内的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估方法

张一先等采用指数法对苏州古城区的火灾危险性进行分级[15],该方法的指标体系考虑了数量危险性,着火危险性,人员财产损失严重度,消防能力这四个因素。1995年李杰等在建立火灾平均发生率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区面积﹑建筑面积间的统计关系基础上,选取建筑面积为主导参量,建立了以建筑面积为单一因子的城市火灾危险评价公式[12]。李华军[16]等在1995年提出了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城市火灾危险性评价由危害度﹑危险度和安全度三个指标组成,用以评价现实的风险,不能用来指导城市消防规划。

(二)美国的“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方法[13]

美国国家消防局与CFAI于1999年一起,在“消防局自我评估”及“消防安全标准”的工作的基础上,更突出强调了“火灾科学”的“科学性”,开发出名为“风险、危害和经济价值评估(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的方法。美国消防局于2001年11月19日了该方案,这是一个计算机软件系统,包含了多种表格、公式、数据库、数据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采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以确定和评估辖区内火灾及相关风险情况,供地方公共安全政策决策者使用,有助于消防机构和辖区决策者针对其消防及应急救援部门的需求做出客观的、可量化的决策,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把消防力量布署与社区火灾风险相结合的原则。

该方法的要点集中于两个方面:1、各种建筑场所火灾隐患评估。其目的是收集各种数据元素,这些数据能够通过高度认可的量度方法,以便提供客观的、定量的决策指导。其中的分值分配系统共包括6类数据元素:建筑设施、建筑物、生命安全、供水需求、经济价值。2、社区人口统计信息。用于收集辖区年度收集的相关数据元素。包括居住人口、年均火灾损失总值、每1000人口中的消防员数目等数据元素。

该方法已在一些消防局的救援响应规划中得到应用。以苏福尔斯消防局为例,它利用该方法把其社区风险定义为高中低三类区域,进而再考察这些区域的火灾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高风险区域包括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很大的以及可能性低、后果大的区域,主要指人员密集的场所和经济利益较大的场所;中等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大,后果小的区域,如居住区;低风险区域是风险可能性和后果都较低的区域,如绿地、水域等,然后再把这些在消防救援响应规划中体现出来。

(三)英国的“风险评估”方法[14]

英国Entec公司研发“消防风险评估工具箱”,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方法的现实性,是否在一定的时限内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经过对环境、管理、海事安全等部门所使用的各种风险评估方法的进行广泛考察之后,研究人员认为如果对这些方法加以适当转换,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不同紧急情况进行评估。二是建立了表达社会对生命安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指标。

Entec的方法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应该在全国范围内,对消防队应该接警响应的各类事故和各类建筑设施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得到一组关于灭火力量部署和消防安全设施规划的国家指南。对于各类事故和建筑设施而言,由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数据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国家水平上的风险评估设定了一个包括四个阶段的通用的程序:对生命和/或财产的风险水平进行估算;把风险水平与可接受指标进行对比;确定降低风险的方法,包括相应的预防和灭火力量的部署;对不同层次的灭火和预防工作的作用进行估算,确定能合理、可行地降低风险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国家指南确定后,才能提供一套评估工具,各地消防主管部门可以利用这些工具在国家规划要求范围内,对当地的火灾风险进行评估,并对灭火力量进行相应的部署。该项目要求针对以下四类事故制定风险评估工具:住宅火灾;商场、工厂、多用途建筑和民用塔楼这样人员比较密集的建筑的火灾;道路交通事故一类危及生命安全、需要特种救援的事故;船舶失事、飞机坠落这样的重特大事故。

第三个阶段是对使用上述评估工具的区域进行考查,估算其风险水平,与国家风险规划指南对比,并推荐应具备的消防力量和消防安全设施水平。

参考文献:

1、ThomasF.Barry,P.E.Risk-informed,Performance-basedIndustrialFirerotection.

TennesseeValleyPublishing,2002.

&n2、HB142-1999Abasicintroductiontomanagingrisk:AS/NZS4360:1999

3、ISO8421-1:1987(E/F)

4、RichardW.Vukowski,FireHazardAnalysis,FireProtectionHandbook,18thedition,1995.

5、Brannigan,V.,andMeeks,C.,“ComputerizedFireRiskAssessmentModels”,JournalofFireSciences,No.31995.

6、NFPA101AGuideonAlternativeApproachestoLifeSafety.2000edition.

7、赵敏学,吴立志,商靠定,刘义祥,韩冬.石化企业的消防安全评价,安全与环境学报,第3期,2003年

8、李志宪,杨漫红,周心权.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技术初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年第12卷第2期:30~34.

9、FireSuppressionRatingSchedule,ISOCommercialRiskServices,1998edition.

10、NFPA1710:ADecisionGuide,InternationalAssociationofFireChiefs,Fairfax,Virginia.2001.

11、Entec,ReviewofHighOccupancyRiskAssessmentToolkit.23August2000.

12、李杰等.城市火灾危险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95年第二期:99~103.

13、InformationontheRisk,HazardandValueEvaluation,USFA,1999.

篇(8)

1、工作目标

1)建立风险分级清单

2)建立风险分级责任清单

3)完成西安区域风险防控手册

2、基本程序

成立组织机构——编制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召开启动会——初步培训——收集资料——编制文件(指南、台账、记录)——危害因素辨识培训——辨识危害因素——风险分析——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措施逐级评审与审核——划分管理责任——组织全员学习、落实控制措施——组织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实施分级管控——实现持续改进。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成立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负责人

副组长:XX负责人

成 员:各职能负责人、项目负责人、EHS专、兼职人员、项目专业口负责人

组长职责:

1.负责领导构建、实施“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2.负责提供构建、实施过程中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

3.确定逐级责任,批准实施相关规章制度;

4.批准实施年度工作计划;

5.督促并定期组织检查“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实施效果。

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完成“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工作;

2.拟定年度工作计划;

3.具体组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实施;

4.拟定构建、实施过程中必要的经费和组织保障方案;

5.定期组织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估结果的评审、修改。

成员:

1.积极配合组长、副组长的工作,完成交代的任务;

2.积极组织各分管单位完成危害因素辨识;

3.统计、汇总各分管单位的结果并上报“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

三、具体实施步骤

(一)筹划部署阶段

1、工作对接,制定标准,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委派专人与第三方机构完成对接工作,收集必要的资料,制定工作计划。

2、召开启动会,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组织召开公司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工作启动会,由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办公室主任宣贯《风险分级管控构建工作方案》,要求方案切实可行,会议内容全员参与学习。

3、初步培训,组织相关人员参与由第三方机构组织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风险分级管控”基本概念、构建办法等基本理论,要求有通知、有签到、有考评、有总结。

(二)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阶段

1、收集完备公司基础信息,组织人员列出资料清单,并对现场进行勘察、收集资料。

2、在第三方机构指导下,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形成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完成后,组织相关人员就风险辨识的相关方法、辨识要求进行培训学习,要求有通知、有签到、有考评、有总结。

3、选择典型项目构建风险辨识分级管控机制

(1)选定两到三个部门、项目成立示范点,由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小组进行指导,被选定的项目积极落实风险排查工作,要求建立安全风险基础档案。

(2)对排查出的风险进行评分、分级,建立风险辨识分级台账。

篇(9)

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

责任部门

培训形式

培训学时

2018年3月9日

1、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2、开展“双体系”建设的意义

3、风险点排查方法、

4、危险源辨识、评价方法和控制措施制定

5、隐患排查清单编制

6、各种表格填写

企业负责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车间负责人及安全员

办公室

讲课,闭卷考试

4h

2018年3月10日

1、开展“双体系”建设的意义和要求

2、风险点排查方法、

3、岗位危险源辨识、评价方法和控制措施制定

4、隐患排查清单编制

5、各种表格填写

各车间班组长,安全员及员工

各车间安全员

讲课,现场指导

8h

2018年4月7日

1、 岗位危险源和控制措施

2、 应急处置措施

3、 岗位隐患排查治理方法

4、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各车间、班组、员工

篇(10)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随着世界石油资源逐渐向高硫、高酸、重质等劣质化方向发展,我国加工高硫原油的石化企业不断增加。国内炼油装置越来越多的改炼进口的高硫劣质原油,导致石化生产的整个系统中H2S浓度大幅提高。由于我国的炼油装置最初按照国内低硫原油设计制造的,改炼高硫原油势必造成硫腐蚀严重、硫化亚铁自然以及硫化氢中毒事故。例如,2007年5月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柴油加氢精制装置在停工过程中,发生硫化氢泄漏中毒,造成5人中毒;2008年6月云南省安宁齐天化肥有限公司在脱砷精制磷酸试生产过程中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6人死亡、29人中毒等[1]。

由于国内目前没有关于H2S中毒区域危险分级的适用方法,各企业对于不同危险等级所采取的防止H2S中毒措施基本相同,这样既可能由于防护等级的过量造成资源和财力的浪费,又可能因防护等级的不当而引起硫化氢中毒事故频繁发生,所以针对炼化系统硫化氢的分布特点,研究硫化氢中毒风险分级方法,并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适当的防止H2S中毒对策措施,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2、炼化企业硫化氢的来源及分布

2.1 硫化氢的来源

常见的炼油企业装置有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精制、加氢裂化、延迟焦化以及制氢、汽提、硫磺回收等。裂化时,在相应高温、高压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一系列质子酸反应,氢转移过程,异构化反应、烷基化反应、裂化反应,使油品中结合的硫被分离出来。而在加氢过程中可通过下列反应产生硫化氢:与硫醇反应:RSH+H2RH+H2S;与硫醚反应:R-S-R+2H22RH+H2S;与二硫化物反应:(RS)2+3H22RH+2H2S。可见在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精制裂化等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硫化氢[2]。

根据炼油厂加工原油及各馏分油品中硫化物存在的形态可知,加工过程中硫化氢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3]:

(1)原油中本身存在的硫化氢。

(2)油品中硫化物受热后分解产生硫化氢。

(3)为脱除油品中的硫或提高油品质量,采用加氢工艺将硫元素转化为硫化氢。

2.2 炼化装置硫化氢的分布

为防止石化企业硫化氢泄漏中毒事故的发生,应明确容易泄漏的部位,在石油炼制过程中,硫化物经过热解、加氢等过程生成硫化氢之后,硫化氢主要集中在各塔顶气体、轻组分油品以及溶解在各塔顶的含硫污水中,根据国内近年已完成的多个关于炼化企业硫化氢分布的研究,表2-1中列出硫化氢气体在典型的炼油装置中的分布特点。

表2-1常见炼油装置硫化氢重点存在部位

典型装置 硫化氢重点存在部位

常减压装置 常顶气压缩机、减顶气压缩机、常顶回流及产品罐、减顶分水罐、稳定塔顶回流及产品罐、塔顶空冷器换热器、含硫污水泵、含硫介质采样口、脱水口等。

延迟焦化装置 富气压缩机、焦化加热炉、焦炭塔、焦化分馏塔、放空塔、分馏塔顶气液分离罐、混合和焦化干气分液罐、焦化富气平衡罐、吸收塔、脱吸塔、稳定塔、塔顶空冷器换热器、含硫介质采样口、脱水口等。

催化裂化装置 富气压缩机、含硫污水罐、污水泵、油气分离器、气压机级间凝液罐、凝液泵、稳定塔顶回流罐、回流泵、吸收塔、脱吸塔、稳定塔、塔顶空冷器换热器、含硫介质采样口、脱水口等。

加氢精制装置 循环氢压缩机、加氢精制反应器、产品分馏塔、硫化氢汽提塔、循环氢脱硫塔、循环氢分离罐、塔顶回流罐回流泵、含硫介质采样口、脱水口等。

连续重整装置 预加氢反应器、预加氢产物分离罐、预加氢汽提塔、汽提塔顶回流罐、汽提塔回流罐、汽提塔回流泵、塔顶空冷器换热器、含硫介质采样口、脱水口等。

酸性水汽提装置 酸性水储罐、酸性水汽提塔、酸性水脱气罐、酸性气分液罐、含硫介质采样口、脱水口等。

干气脱硫及溶剂再生装置 干气分液罐、干气脱硫塔、富液罐、溶剂再生塔、富液泵、再生塔水冷空冷器、含硫介质采样口、脱水口等。

硫磺回收装置 制硫燃烧炉、废热锅炉、酸性气缓冲罐、硫冷器、换热器、一二级克劳斯反应器、尾气处理燃烧炉、液硫池、液硫罐、含硫介质采样口、脱水口等。

气柜及火炬系统 压缩机进出口分液罐、气柜及相应的人工采样点、切水排空点、含硫介质采样口、脱水口等。

3、硫化氢中毒风险分级模型的建立

目前,国内针对高硫原油加工过程中硫化氢中毒风险分级还不完善,很多分级方法是根据单一指标或风险矩阵进行的,指标单一,方法简单。考虑到加工高含硫原油工艺复杂,危险、有害因素多,用风险矩阵对其进行分级不能有效的反应硫化氢中毒危害级别,因此,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硫化氢中毒风险进行分级。层次分析法涉及的因素多而广,通过对指标的合理筛选,以及现场专家对不同指标打分、权重划分等因素进行反复的推敲演算,最终通过对不同指标的打分确定其危害级别,可以真实有效的反应炼制高硫原油过程中硫化氢意外泄露引起的人员中毒的风险级别。

3.1风险分级指标体系的建立

高硫原油加工硫化氢中毒风险分级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遵循SMART原则,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模式推广应用的必要保证[4]。在设计指标体系过程中利用安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系统、科学地选择评价指标,使其遵循特定的、可测量的、可得到的、相关的和可跟踪的SMART原则,不求指标的多而全,力求少而精。本文利用风险定义的评价方法,也就是利用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事故后果严重度的乘积来最终判断风险的大小。该方法弥补了以往方法的不足。首先,硫化氢中毒风险分级模型具有11个指标,避免了由于指标因素单一而影响分级结果的准确性;其次,对于每个指标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使评价有据可依、有理可循,是现场得以应用的有利保障;再次,最终确定的风险等级标准使得最终结果避免了主观臆断。图3-1是评价指标体系。

图3-1 硫化氢中毒风险分级评价指

3.2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按照层次分析法权重确定的方法和步骤,来确定硫化氢中毒风险分级的二级指标权重。其中影响硫化氢泄露概率的指标有5个,分别是B1:硫化氢含量;B2:设备健康度;B3:监测措施;B4:技术成熟度;B5:泄露情况。

各个专家对硫化氢泄露概率的判断矩阵如下:

B1 B2 B3 B4 B5

B1 1 3 7 5 2

B2 1/3 1 3 2 1/2

B3 1/7 1/3 1 1/2 1/5

B4 1/5 1/2 2 1 1/3

B5 1/2 2 5 3 1

经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为λmax为5.3728;;n=5;查得RI=1.12;=0.083

归一化后得到权重W=(0.2912,0.2420,0.1051,0.1437,0.2470)。

对硫化氢泄露后果进行权重的确定,其中影响硫化氢泄露后果的指标有6个,分别是B1:人员密度;B2:硫化氢浓度;B3:控制措施;B4:对周围环境影响;B5:气象条件;B6:防护设备配置。

各个专家对硫化氢泄露概率的判断矩阵如下:

B1 B2 B3 B4 B5 B6

B1 1 5 3 5 7 5

B2 1/5 1 1/3 1 3 1

B3 1/3 3 1 3 5 3

B4 1/5 1 1/3 1 3 1

B5 1/7 1/3 1/5 1/3 1 1/3

B6 1/5 1 1/3 1 3 1

经过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λmax为6.1528;=0.0306;n=6;查得RI=1.24;=0.024

归一化后得到权重W=(0.2463,0.1512,0.1937,0.1536,0.1025,0.1517)。

3.3 模型的建立

根据风险评价的分级原理,风险评价分级模型可分为数学模型和标准分级模型。数学模型主要适用于风险评价的定量和半定量的分析。本文中硫化氢中毒风险评价中需要考虑高含硫原油加工过程存在的多种因素,其系统复杂,危险、有害因素多,依据风险评价分级原理,硫化氢中毒风险分级符合数学数学模型。

硫化氢中毒风险评价分级数学模型主要是依据风险的定义R=P×L。最终的模型如公式(1)所示。

R= P×L=∑PiWi×∑LiWi公式(1)

式中,R――风险;Wi――权重;Pi――概率风险指标分值;

Li――后果风险指标分值。

影响硫化氢泄露概率的风险评价标准如表3-1所示。

表3-1影响硫化氢泄露概率指标因素及评价标准

评价因素 内容 分值Pi 权重Wi

硫化氢含量P1 P1≤1000ppm 1 0.2912

1000<P1≤30000ppm 3

P1>30000ppm 7

设备健康度P2 设备健康无缺陷、无腐蚀 1 0.2420

设备老化,或超负荷运行、有腐蚀 5

设备存在重大缺陷,或带病运行、腐蚀严重 8

监测措施P3 泄露都能被监测到 1 0.1051

高于50%的事故才能被监测到 4

无监测措施,或被监测到的概率小于10% 7

技术成熟度P4 在安全方面应用得到证实和公认的成熟技术 1 0.1437

在安全应用上不能拥有得到证实和公认的成熟技术,但几乎没有发生过事故 3

在安全应用上不能拥有得到证实和公认的成熟技术,并且发生过事故 7

泄露情况P5 正常生产不可能出现,但曾经发生过此类部位泄漏的事故案例 1 0.2470

周期性出现 5

连续性出现 9

影响硫化氢泄露后果的风险评价标准如表3-2所示。

表3-2影响硫化氢泄露后果指标因素及评价标准

评价因素 内容 分值Li 权重Wi

人员密度L1 小于等于2人 1 0.2463

大于2人小于等于5人 5

大于5人 8

硫化氢浓度L2 L2≤150ppm 1 0.1512

150<L2≤300ppm 4

L2>300ppm 8

控制措施L3 有声光报警以及喷淋系统 1 0.1937

只有声光报警无喷淋系统 3

无声光报警也无喷淋连锁控制系统 8

周围环境影响L4 基本无影响 1 0.1536

对周围环境有影响,但不需要疏散人员 3

严重污染周围环境,需紧急疏散人员 7

气象条件L5 V>10 m/s 1 0.1025

3m/s<V≤10 m/s 4

V<3m/s 7

防护设备配置L6 每人配有防硫化氢中毒装备 1 0.1517

有少量装备不足以人手一份 3

员工无防硫化氢中毒的装备,或装备失效 7

计算出的风险需要进行最终的分级,以便于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依据公式R= P×L=∑PiWi×∑LiWi 硫化氢中毒风险分级最终的分级标准如表3-3所示。

3-3风险等级及分级标准

R值 风险等级

R<4 Ⅰ(安全区)

4<R≤16 Ⅱ(低危区)

16<R≤36 Ⅲ(中危区)

R>36 Ⅳ(高危区)

4、硫化氢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硫化氢泄漏事故应急处理的原则:救人第一、立即报警、及时疏散、工艺优先、喷水稀释。

当硫化氢泄漏后,首先组织人员对现场中毒人员进行救援,减少人员伤亡。在组织人员救护的同时,要立即向消防队报警,消防队立即出动特勤大队(处理化学泄漏的专职消防队伍,同时兼有气防站职能);如有人员中毒,还应报医疗急救电话。在报警的同时,要立即报装置领导、厂生产调度室以及相关人员。当班班长迅速组织进行工艺处理,切断硫化氢来源,同时组织相关操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对泄漏点进行喷洒雾状水,以稀释硫化氢浓度。

(1)现场救护中毒人员

①硫化氢泄漏后,立即启动控制室正压通风系统,防止硫化氢扩散到控制室内,确保控制室为安全区域;

②硫化氢泄漏后,立即通过广播召集现场人员到控制集合,立即清点人数;

③根据控制室人员分布系统,确定未回控制室人员的大致位置;

④班长或值班长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进行搜救;

⑤将中毒人员抬到控制室利用心肺复苏仪进行救护;

⑥在利用心肺复苏仪抢救的同时,转移中毒人员到救护车进行进一步医疗救治。

(2)现场警戒与人员疏散

①在班长指挥下,岗位人员迅速佩带好空气呼吸器,在装置周围以及进入装置区的主要路口设置警戒区,禁止一切人员和车辆进入,并根据泄漏扩散范围的变化及时调整警戒区域;

②利用控制广播呼叫,立即疏散装置内的人员。人员在撤离时,不能简单地遵循向上风向撤离原则。处于上风向、侧风向的人员沿上风向撤离,下风向人员应向侧风向或继续向下风向撤离;

③厂调度室根据硫化氢可能扩散的范围,疏散周边装置人员。所有疏散人员必须佩带好用于逃生专用的呼吸防护品,如自吸过滤式半面罩,确认到达安全区域前,不得摘下。

(3)工艺处理

①硫化氢泄漏应该首要处理是切断硫化氢来源,一旦通过DCS系统不能切断硫化氢,要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关闭调节阀前的截止阀,如需要人员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关阀操作,必须穿戴好全密闭式防化服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②停止上游设备进料,如停止酸性水汽塔酸性水进料;

③降低上游设备(塔、反应器)温度,如停止蒸汽加热,全开冷阀,停止热料供给等;

④与下游设备切除。如酸性气分液罐泄漏后,与硫化氢燃烧炉切断。

(4)现场处理

①对准泄漏区域,大量喷洒雾状水,以吸收、稀释空气中的硫化氢,降低硫化氢的浓度;

②如废水量过大,启动环保二级防控系统,将污水收集到污水处理系统;

③所有参与现场处理的人员,必须穿戴好全密闭式防化服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5)消防处理

①接到报警后特勤大队立即穿戴好空气呼吸器、全密封式全化服出动;

②首先到控制室,也是唯一的安全区域,成立应急救援抢险指挥部;

③立即开展现场侦察,确定有无人员仍然在现场,同时查明泄漏的部位;

④根据硫化氢扩散范围和已经设立的警戒区,决定是否扩大警戒区域;

⑤立即组织消防人员对泄漏区域喷洒雾状水,以溶解和吸收硫化氢;

⑥同时,组织消防人员利用屏障式水枪进行隔离,阻止硫化氢向外扩散;

⑦组织人员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5、结论

鉴于硫化氢中毒风险分级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体系,从石化企业硫化氢的来源和分布特点入手,利用风险定义的评价方法,从硫化氢泄露的概率和泄露后果两方面,根据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硫化氢中毒风险分级模型。硫化氢泄漏后为了更好保证人员财产的安全,并确保环境受到最小的污染,从五个方面提出了降低硫化氢泄漏危害的控制措施,相信通过适当的防护和控制措施,在今后遇到硫化氢泄漏的情况,会把风险和损失控制在最小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敏,李涛,陈曙等. 我国硫化氢中毒的特点与控制对策[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5,30(1):12-14

上一篇: 会计人员的重要性 下一篇: 十四五规划经济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