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1 09:23: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风险贸易业务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1. 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
1.2 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 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 2. 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2.1 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
2.2 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 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 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 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 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
3.3 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4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一、风险管理的概念和范围
风险管理就是通过风险的识别、预测和衡量,选择有效的手段,以尽可能降低发生事故的概率,有计划的处理风险,以获得进出口工业品产品质量安全的保障。风险管理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指国内外与检验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区别和改变;国外检验检疫机构及媒体的产品质量安全通报、退运、召回等情况;产品自身特性、工厂质量管控、风险控制,企业经营诚信情况等。内部风险主要是指检验检疫关于进出口工业品检验监管的相关法律法规、资源配置、监管模式、通关模式以及处理质量安全事故的能力等。
二、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的意义
1.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是检验检疫管理从微观向宏观管理转变的必然选择。
从2013年8月15日以后,质检总局对法检目录进行了大范围的主动调整,取消了大部分出口工业品的出口法定检验,检验检疫监管由微观管理逐步向宏观管理转变,原有的检验监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对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将检验监管从繁琐的批批检验中抽离出来,通过系统的风险分析、科学的风险防控、突出质量安全的重点和难点,将有限的检验检疫资源合理配置到高风险的监管中,彻底打破法检与非法检的界限,逐步提高对进出口工业品检验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适应新形势下的进出口工业品监管要求。
2.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是提升检验检疫自身管理能力的客观要求。
国际贸易摩擦不断深入、技术性贸易壁垒层出不穷,检验检疫内部监管体制不完善,以及检验检疫人员素质、管理对象的诚信缺失等都会对检验检疫的自身管理带来相应的影响。对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可以解决检验检疫业务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化解执法管理中各类风险,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做到管理质量提升、风险可控、高效通关,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
3.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是解决检验检疫管理资源与监管任务不匹配的最有效手段。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多年来高速增长,贸易量稳步攀升,目前已跃居世界第一,检验检疫业务量也随之大幅增长,其中尤其进出口工业品增幅最大。随着全球贸易风云多变,从政府到外贸企业对检验检疫等监管部门的要求更高、通关速度更快。一边是繁重的业务量和不断提高的要求,一边是严重的人力、财力不足,检验检疫部门虽然出台了大量针对性强的帮扶措施,实施了“5+2”工作制等等,但还是难以满足外贸企业的需求。实施风险管理,通过检验检疫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和信息化风险管理平台建设,可有效解决人力、财力等管理资源不足问题。
4.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是检验检疫实现“管得住、放得快”的最有效手段。
对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通过对产品特性、生产工艺、国外通报、质量督查等进行风险分析,及时风险预警,有针对性的对高风险进出口工业品加强检验监管,使监管更加高效、严密,实现检验检疫“管得住”。此外通过风险分析,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对低风险的工业品简化检验监管或者免于监管,实施自动放行,提高通关效率,实现检验检疫“放得快”。
5.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是加强检验检疫队伍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
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存在一定的廉政风险,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制约,这些风险就可能发生廉政问题。实施风险管理,对检验检疫全流程进行监控,可以及时有效避免检验检疫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问题。
三、进出口工业品实施风险管理的应用
风险管理应用于检验监管,关键是有配套的管理措施,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分级差别化管理,在减低风险的前提下提升效率。
结合辖区进出口工业品的特点,强化风险分析结果的应用,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快速通关。一是结合实际确定不同产品的风险分级,对进出口工业品的风险点进行充分识别。二是确定不同风险等级工业品的检验监管模式。涉及安全卫生环保和反欺诈项目的重点敏感高风险品实行批批检验为主,以确保进口产品的质量安全;对其他高风险或较高风险品,实施分类管理;对一般风险的工业品,采用直接放行通关和验证监管模式为主。三是加强总结分析,改进完善。根据进出口形势变化,对风险点实施动态监测、跟踪,针对风险点变化,实施动态控制措施。通过监督检查对进出口业务风险管理措施及时予以修正和调整,使其不断改进并具适宜性。
以广东惠州为例,2015年,惠州检验检疫局按照广东局创新建立“三个模式”、优化构建“三个体系”的总设计,大胆创新,对辖区12家大型企业实施进口工业品风险管理,推进“风险管理+监管后置”的快速核放监管模式。在“管得住”方面,制定《惠州局进口工业品风险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对企业的经营守法情况,质量管理情况,信用情况等进行风险评估,确保实施企业的有较高的综合质量管理和信用水平。针对实施企业九成以上进口工业品为一般风险出口成品的原材料,大胆采用直接放行通关,在对企业的的后续监督管理中验证及监管货物的质量情况;对进口设备、消费品等涉及安全卫生环保和反欺诈项目的高风险产品进行重点集中抽批检验监管。定期对企业进行风险再评估,实现动态监管。在实施过程中,内部管理在工作流程上增加了透明度,在时限要求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既缓解了人力不足的问题,也降低了廉政风险。在“放得快”方面,企业提前通过电子邮件预申报,实行无纸化报检和通关,业务部门根据货物风险情况因素提前制定检验方案,货物进口时免于口岸现场查验,即报即放,完全实现零等待。到厂的一般风险工业品可按企业质量流程实现直接入库上线生产,高风险产品则在检验检疫监管下集中实施检验。最大限度缩短企业通关和生产流程时间,为企业发展赢得主动。在措施收效明显的良好基础上,惠州局逐步推广扩大实施范围,2016年已经评估并实施了对65家大中型企业的进口工业品风险管理。一年来,通过风险管理通关检验的进口工业品有8455批次,货值8.4亿美元,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通关时间和通关成本。
四、做好检验监管风险管理的关键
实行检验监管风险管理是检验检疫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是检验检疫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在对风险管理新模式探索中,完善相关要素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关键。
1.建立进出口工业品风险管理专业队伍
风险管理属于新生事物,对检验检疫执法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应当加强对一线执法人员风险管理知识的培训,增强基层执法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理论,建立一支风险管理理论知识丰富、业务素质过硬的专家队伍,学习最新风险管理理论,结合工作实践组织研讨,促进风险管理人员、风险评估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之间进行风险的建议和信息交流。
2.建立进出口工业品风险管理制度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不仅促进日本企业到海外投资,还积极采取措施吸引海外企业到日本投资。在过去的几年里,他们帮助8家外国企业成功在日本投资。为了给到日本投资的企业提供服务,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在东京、大阪、横滨、神户、名古屋、福冈等6个城市准备了办公室,免费提供给到日本投资的企业,为期两个月。“请享受我们的服务。”渡边修说。
对中国企业赴日投资,渡边修提出了两点建议:第一,要了解日本市场。他说,无论是服务行业,还是软件行业,都必须了解市场的最新信息,加以把握。可以通过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对日投资商务支援中心,了解关于法制、税务、市场等各方面的信息;第二,要在日本有业务基础。
日本关西经济联合会会长秋山喜久认为,到日本投资首先要进行调研,然后办厂。可以选择关西地区,这里的消费者最敏感,最精明,在这里销售好,全日本都会好。著名品牌路易威登就是在关西进行销售后,再全面投放日本市场的。
日本市场相对封闭,许多跨国企业进入日本后经营状况不佳,甚至遭遇惨败。秋山说,家乐福在大阪的失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大阪人喜欢小的零售店,不像美国人那样一到超市就买上够用一周的东西,所以家乐福这样的经营模式遭遇失败。他说,到日本投资有机遇也有风险,但值得一试,推荐大家来看看。
秋山认为,文化差异是必须要加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中日两国在文化上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别不小。就冰箱来说,日本消费者喜欢小巧的、精致的,而不是特别大的。最好是和日本企业合资,研究日本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相关链接:
外贸企业可以照着地图做生意
近日,中国首张完整的国家风险地图在浙江亮相。在这份以不同颜色标注的风险地图上,全球190个国家的风险等级一目了然。这份地图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外贸企业对风险可以做到心明眼亮,从风险等级中嗅出了商机。
手握地图可以少走弯路
要进入国际市场,每家企业都会摸着石头过河,事先打探清楚水深水浅,对基本情况和风险心里有底。如果缺乏足够充分的调查和资料,公司在决策时顾虑太多或考虑不周,都会遭受损失。
新版《国家风险分析报告(2006)》提供除了2005版《报告》中已有的60个国家以外,新增了130个国家的风险分析,详细分析了国家基本信息、政治状况、经济形势、投资状况、双边关系,给出国家风险参考评级,从低到高分为9级。
中国信保浙江分公司总经理钱水凤认为,全球化模糊了地域界限、弱化了国家间的天然隔离,拉近了国家之间的风波和动荡,而这份风险地图就像一支温度计,企业可以清楚地感知投资气候的冷暖,帮助作出正确的决策。
根据这份风险地图,除了瑞士、安道尔和卢森堡,几乎每个国家都存在贸易风险。企业如果不知道风险大小,可能遭致巨大损失,因此相当程度上,国家风险信息的质量关乎企业风险决策的成败。
高风险国家也有商机
对于聪明的企业来说,最担心的不是高风险,而是两眼一抹黑,如果风险地图准确而客观,风险的可控性就会加大,“高风险高收益”,企业可以据此发现潜在的商机,这份风险地图同样也是一份商机地图。
一、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含义
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指的是,银行为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资金融通或信用便利[1]。除了由银行向客户提供直接的资金融通,也能够为客户提供信用保证,以便于客户能够从贸易对方或第三方获取融资。以往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种类繁多,包括进出口押汇、提货担保、打包贷款以及票据贴现,等等。而随着近年来银行业务的发展,涌现出更多的业务种类,例如国际保理、有福费延、出口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以及出口商业发票贴现,等等。从狭义上来讲,国际贸易融资仅指银行提供与国际贸易结算相关的资金融通给进出口商,即资金支持。其含义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其是银行的资产业务,为银行向客户提供资金。另一方面指的是有关进出口贸易的业务,其中进出口为贷款对象。从广义上来讲,国际贸易融资指的是与进出口贸易相关商及其相关产业的企业的资金融通、信用便利以及金融服务的提供。与狭义上的国际贸易融资范围相比,这个定义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扩大化。一方面,银行提供的资金融通不再单一,还包括其他业务,例如信用便利、金融服务。另一方面,银行融资和服务的对象范围被扩大,不再指进出口商双方,进出口商在一个“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也被包含在其中。
二、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与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难以实现风险的早期防范。例如贸易融资风险预警模型、快速预警防范制度等相关国内商业银行预警机制的建设并不理想,其中相关风险指标暴露出来的问题尤为突出。例如资本充足率、盈利能力、流动性水平,等等,风险预警系统的数据基础难以实现真实性与可靠性。其次,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一大问题。尤其是专门的中间机构缺失这一问题更加突出,进而难以明确风险管理的职责,无法提高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再者,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健全的风险分摊机制。现阶段,一些银行风险分摊机制的建设并不理想,缺乏一个包含总行、存款保险机以及同业的风险分摊体制,从而导致风险分摊体制无法有效处理单个银行存在的流动性清偿现象。
(二)缺乏对贸易融资业务风险的正确认识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不断发展,一些中高级管理人员逐渐意识到融资贸易业务与资产质量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然而,他们仍然缺少对相关风险的准确识别,无法将具体风险管理方法落实到实处。有些人员还认为,贸易融资是只需要出具单据或开立信用证,就可以获得可观的手续费的银行业务,而忽略了在此期间实际资金的作用,认为这一产品完全没有风险存在。有的人则认为,贸易融资业务中的付款承诺具有刚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风险和操作难度,持保守的态度来面对贸易融资,进而使得业务的正常发展受到限制。
(三)业内缺乏竞争秩序、加大融资业务的风险
我国贸易融资业务起步相对较晚,所以其市场环境的建设方面有待完善,缺乏健全的约束体制。首先,各家银行急于参与到贸易融资业务市场中。其次,贸易融资产品种类比较单一,从而导致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交叉业务相似产品现象,进而形成了愈发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在这一背景之下,各家银行不断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客户,实现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的目的,但却放松了对客户资信与财务状况的审查。比如一些银行进行授信开证时,未收取任何保证金,或者收取的保证金无法不足,而且办理的抵押担保手续不全,这些行为就使得行业管理准则受到严重的破坏,进而使融资业务的风险加剧。
(四)缺乏完善的法律环境而引发的问题
由于缺乏完善的法律环境,导致整个行业的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例如质押、信托、货物抵押、担保等,需要依靠法律规范对其进行界定。然而,在我国银行贸易融资业务中相关的金融立法规范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甚至部分业务经常使用不完善的法律规范进行界定,从而导致贸易融资业务风险不断提升,影响了该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三、加强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的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保证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数量与范围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的国际结算新业务不断涌现,从而导致与之对应的贸易融资业务类型更加复杂与多样,其潜在风险呈现一个持续增长与变化的态势。现阶段,各家银行在国际业务的竞争中为了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从贸易融资风险管理能力这一方面的提升入手,如果银行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体系相对完善,那么,在竞争中必然处于优势地位。关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控制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一)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散策略
商业银行根据其承担风险性质的不同,对不同风险进行了有效地风险组合,以使其达到最优化。即在最大程度降低总体风险的情况下,实现资产保值或盈利提高的目的,即风险分散策略。一方面,风险分散策略是对贸易融资授信期限的风险给予有效的分散,其一般是指以长短期资金作为参考,对授信业务的期限进行合理组合,确保来源与运用的期限具有对称性与一致性。另一方面,该策略是分散贸易融资产品种类的风险,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分散一般是针对统一客户而言的,并为其提供不同贸易融资产组合方式,从而使风险得以有效的分散。
(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抑制策略
对于信用授信、大额授信以及高风险客户而言,风险抑制策略可以有效的控制其风险发生。在审批贸易融资授信额度过程中,银行有其专门的管理规定:对于风险较高的客户,其管理措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对其授信一般选择减少或追加停止处理[3]。一旦客户出现信用下降、资金困难的情况,其新增授信就立即停止,并确保贸易融资款项得以及时收回,进而使得对该客户债权的最大损失得以减少。第二,在贸易融资业务中应实施资产抵押、担保金额或担保人的追加策略。对于货权业务无法控制的现象,则需要采取有效方法对被授信人的资产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发现紧急情况,此时银行需要委托律师来办理保全手续,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
(三)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转嫁方式
借助担保等手段,对可能出现的损失进行有效的转移,并委派第三方来承担,即风险转嫁。一旦商业银行出现不可避免的贸易融资损失的情况,那么,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风险的转嫁是非常必要的。从根本上来讲,风险转嫁并没有使风险得以缓解,只是将风险的承担者进行了改变,这是其最显著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特征。目前,担保人已经成为大部分商业银行转嫁风险的首选,但是部分商业银行也会通过质押或处置抵押的手段来使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抵消。而针对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市场风险,大部分商业银行采用的风险转嫁方法则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实现风险的转化。
四、中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策略
(一)加强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商业银行需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的化解与防范,在金融危机中对主要客户所遭受的影响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给予关注。同时还要加强银行系统内的沟通与联系,降低风险排查的难度,并且要对新的业务种类进行挖掘。国际业务部门要加强与风险管理部门的交流和沟通,从而保证各项风险管理要求得以充分落实,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得以加强。针对金融危机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对风险防范与业务增长的管理进行正确的处理。
(二)强化国际贸易融资风险评估、建立健全风险决策机制
商业银行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应遵循有关原则,实现对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并以此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各类风险的程度,其中包括经营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等。商业银行还需要做好贸易融资风险的评估工作,从而做到对贸易融资风险的定量与定性,有效预测与判断风险的可能性、影响性及其后果,进而实现对融资风险的有效控制,使得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得以及时弥补。
(三)强化贸易融资业务风险防范内控制度
目前,贸易融资风险内部控制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使国际贸易融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和防范,商业银行要对其覆盖范围进行扩展,完善贸易融资业务风险控制制度,从根本上提高风险防范体系。首先,应加强内部稽核监督机制的建设,确保其具有独立性与权威性,以此实现内控制度的完善。其次,还要对信息与安全管理进行加强。商业银行应对现代化的通信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引进和利用,加强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反馈系统建设,确保其具有灵敏性与可靠性。同时,还要严格管理各种业务档案,加强资料保全制度建设,便于各项业务档案的检查与监督。
(四)加强业务人员队伍建设、培养风险风范意识与能力
作为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主体,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业务水平。由于该业务具有较强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技术含量较高。因此,必须对相关从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其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培养其风险防范意识与能力,为业务水平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从计划型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变,各家银行在国际贸易融资这一业务上得到了充足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在这一业务上起步较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阻碍了我国银行以及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为此,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提出相应对策,采用科学的风险管理方法,使风险得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为促进我国银行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林枢.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2010(5):47—55.
0前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例如荷兰银行开发研究出MaxTrad技术,通过Max-Trad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它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而且我国银行的融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国际竞争能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往往设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的条件,从而缩小速效的范围,限制了融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2.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6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0前言
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的发展,加剧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和银行业的竞争,国际贸易融资因独特的优势而成为银行和企业重点发展的一项金融业务。但是银行和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肆虐的环境下,更应树立起融资风险意识,努力探索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以有效规避风险,帮助我国银行和进出口企业获得资金支持,进而推动我国国际贸易融资发展,实现稳定外需的目标。
1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例如荷兰银行开发研究出MaxTrad技术,通过Max-Trad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它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而且我国银行的融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国际竞争能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往往设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的条件,从而缩小速效的范围,限制了融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2.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转贴于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6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形成和电子商务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已不再只是对客户在国际贸易中的某个环节或阶段进行局部的融资,而是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例如JP摩根于先后收购了一家物流公司和一家票据管理公司,不仅打破了厂商、物流公司、银行独自参与的局面,而且完善了公司在供应链上的金融服务,真正为进出口商提供了一站式的服务,有效地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
1.2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银行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大力开展保理、福费廷和出口商票等融资业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采用第三方买断、资产证券化、风险参与、再担保等方式来分担风险,提高风险的防范和控制能力,进而促进贸易融资和银行汇票的发展。
1.3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的普及,银行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参与国际电子结算支付系统。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例如荷兰银行开发研究出MaxTrad技术,通过Max-Trad技术,可以为客户提供24小时的在线服务,为买卖双方自动处理贸易交易及管理应收、应付账款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它被评为最佳网上贸易服务提供者。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而且我国银行的融资对象主要集中在大型的外贸企业。这些企业资金雄厚,国际竞争能力强,业务发展稳定。而对于广大的中小型企业,则往往设定不利于中小企业申请国际贸易融资贷款的条件,从而缩小速效的范围,限制了融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2.2缺少有效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措施。风险控制手段落后
虽然国际贸易融资的风险较为复杂,但也是可以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范的。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和企业也都建立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操作规程和管理办法,但仍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片面追求业务规模,粗放经营,没有针对金融危机环境下的国际贸易融资的业务和风险进行周密、详尽的分析和研究,因而使得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隐患较大。
2.3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银行和企业的服务质量、融资产品的创新以及融资风险的管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
金融危机使世界政治与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加大了国际信用风险,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融资提出了严峻考验,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密切跟踪国际形势的发展,收集各种风险信息,建立国别风险信息库和行业风险机制,及时公布不良买家信息,让银行和企业能够采取措施防范收汇风险进一步扩大,为外贸的平衡增长提供保证。
3.2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3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4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完善信贷资产的法律保障机制
目前,我国在贸易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无法满足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需求,因此,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现有的相关立法的研究,结合当前复杂的国际政治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和存在的漏洞,分析国际惯例与我国现行法律之间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立法提供依据,制订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通过有关途径尽快完善相关立法,加快与国际惯例和通行的做法接轨,从而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业务操作方案,依靠法律来为我们顺利开展贸易融资业务保驾护航,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保障银行和企业的利益,降低融资风险系数。
3.5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6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当前的国际贸易结算,除了贸易本身存在的贸易风险或者行业自带风险外,还容易受到政治经济带来的影响;同时由于在国际贸易过程当中一般都涉及到第三方以及负责国际结算的银行,这种参与成员和过程的复杂性也存在着加大的风险;而且由于缺少完善、统一的国际贸易结算管理体系,缺少了一定的约束,也使得国际贸易结算风险加大。
而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管理,就是一种针对以上国际结算风险,收集相应的资料数据,并加以分析和预测,对潜在的风险加以控制,对出现的风险加以弥补和管理的活动。加强对国家贸易结算风险的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外贸主体在交易活动中出现损失的风险,为国际贸易活动和结算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二、当前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1.没有进行充分的客户资信调查
由于国际贸易的主体双方存在一定的地理距离,出口企业对客户的了解难以进行充分的了解,即使想要对其资信进行调查,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和时间;而且当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赢得客户,争取时间,很多企业也往往忽略了资信调查这一项,只想尽快达成交易;针对以前合作过客户更是不会着力去对其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难以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规避。
2.结算方式的选择不够妥当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结算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但是,外贸企业在结算方式的选择上缺乏足够的理性,有的过于冒险,有的则过于保守。前者是担心合作机会稍纵即逝,宁愿选择货到付款或者托收等具有极高风险的方式;后者是??心结算中存在的风险只选择货前付款或者信用证等方式,而错失机会。这两种方式没有进行综合考虑,都易造成外贸企业的损失。
3.缺乏对贸易合同签订和履行的重视
国际贸易活动之所以存在较高的结算风险,还在于很多外贸企业对贸易合同签订和履行不重视。他们认为就是贸易中出现问题也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合同只是一种形式。而且为了拿下客户,既使签订了合同,外贸企业也很少会在贸易合同中加入对自身的保护措施和条例。这样一来,一旦发生结算方面的纠纷,企业一方就会失去结算的主动权,变得十分被动。
4.国际结算风险防范不到位
当前的国际贸易中,结算业务仍然主要靠业务人员进行催账,更多的是与客户进行沟通,而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而且很多企业采用远期和赊销的结算方式,却没有将赊销额度控制在合理的风险范围内,也没有办理相应的保险业务;同时很多外贸企业本身也没有设置专门的结算风险评估和管理部门。没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措施也就无法真正地降低结算风险,保护企业贸易安全。
三、加强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管理的措施
1.提升安全意识,做好客户资信调查
外贸企业要提高自身的贸易安全意识,在进行贸易交易之间,要对交易对象的财务状况和信誉水平进行充分的调查。调查实施中,可以充分利用外贸银行的作用和公信力,委托其作为第三方来进行调查;或者以双方交付银行一定的保证金,又或委托银行出具担保函等方式来确保双方资信情况的真实性。对在国内或对外贸易中存在不良记录或者提供的资料与真实状况有出入的,要提高警惕,充分考虑后再做决定。
2.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佳结算方式
对贸易的卖方而言,风险最大的结算方式就是赊销和远期托收等,风险最小的结算方式就是预收货款和信用证等,卖方的结算风险则与之相反。外贸企业在选择结算方式时,既不要为了快速签单而选择高风险的结算方式,也不能为了避免风险而错失机会。要进行双方面的综合考虑,将机遇和风险结合起来,也将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结合起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结算方式。
3.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国际贸易行为
想要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管理,就必须加强对对国际贸易和贸易结算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和完善贸易结算监管体系。对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违约、诈骗或者不履行合同条例等行为,要予以严厉打击;根据国家和贸易规范要求,使用行政或经济手段规范外贸企业的贸易行为,保证国际贸易行为的安全性,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外贸企业自身也要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和体系,一方面做好自身的能力和信用提升,同时也要做好对贸易对象的结算监督。
4.完善国际贸易结算风险担保体系
近几年来,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融资在方式上和市场组织形式上均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变化。
1.1 积极参与国际贸易供应链的各个环节
为了顺应国际贸易供应链的新的发展趋势,一些国际大银行更加关注客户在整个贸易周期的需求,从买卖双方签订合同开始,追踪整个供应链中货物及资金的走向。
1.2 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创新应收账款融资
国内贸易的特点和性质上与国际贸易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可将国际贸易融资的操作方式移植到国内贸易融资上,根据我国目前的信用环境和业务风险程度,开展国内信用证业务。另外,银行也可以通过创新应收账款融资来提高银行发展贸易融资业务的竞争力。因为随着信用证结算方式的减少,客户对托收、货到付款、赊销等应收账款的融资需求将不断增加,银行应抓住这一机遇,创新业务,增加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便利。
1.3 创新管理方式,实施贸易融资电子化
电子商务平台既能为买方提供了货到付款交易的自由,又可为卖方提供支付的保护,为银行、保险公司、运输公司提供业务资源,为客户获得业务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有效地降低了贸易的风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尝试。
2、目前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为我国银行业和企业的开展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加快了它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我国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方式和技术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
2.1 融资模式落后,融资对象集中
目前,国内各银行办理的贸易融资业务仍是以传统方式为主,约占贸易融资总量的70%,比如出口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而相对于保理、福费廷等较为复杂的业务则开展十分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就以福费廷为例,这是一项无追偿权的贸易融资方式,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可确保应收账款的安全性,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提高企业对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但目前我国各银行对该项业务开发力度不够,很难满足企业需要。
2.3 缺乏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对商业银行和企业内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我国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单一,国际结算、信贷、法律等知识水平不高,因而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趋势。
2.4 融资市场秩序混乱,竞争不规范
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虽然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市场秩序不规范,各家银行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增加国际结算业务量,竞相降低对企业的融资贷款要求,以吸引更多的客户,放松了对贸易融资风险的控制,加剧了银行贸易融资业务的风险。
3、防范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对策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为了促进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发展,我国政府、银行、企业都必须探索出当前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强化风险意识,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融资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
3.1 创新贸易融资方式,降低贸易融资风险
如今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大多数企业的出口贸易不景气,贸易融资需求放缓,银行业务量下降。另外,伴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我国当前贸易融资方式、业务量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无法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因此,我国必须认真面对,重视融资风险,积极借鉴国际上的贸易融资方式,根据市场的需求,通过专业化的金融解决方案的设计,不断开发和拓展新业务,不断扩大保付、福费廷等新业务的覆盖面,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进出口企业度过金融危机,也拓展了自身业务量,促进了贸易融资向多样化方向发展,降低贸易融资风险,推动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3.2 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操作,加强监管
国际贸易融资属高风险业务,因此,对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操作实施全过程监管至关重要。银行必须做好融资前的贷前调查,全面调查、了解申请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的经营能力、履约能力以及该单业务的盈利情况,也要严格审查开证申请人的品行、开证行的资信及信用证条款,做好贸易融资贷前的把关。做好贸易融资贷中的审核,把握好贷中的决策和管理,细化业务风险审核,严格关注资金使用去向,必要时可派人跟单操作。因为国际贸易是一种时效性极强的业务,只要有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导致交易的失败,所以要依据贷前的调查结果,加强监管,进行事后跟踪,以及时做出融资决策,降低风险。
3.3 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贸易融资业务管理人员素质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开展的时间较短,相关人员的知识、管理水平和经验还不能满足这一业务发展的需求,目前急需一大批既懂国际惯例,又懂操作技术和精通信贷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银行和企业务必安排好人员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道德修养,树立融资风险的意识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理念,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并且要明确权力与责任,贯彻落实到位,促使员工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工作之中。另外,银行和企业也可通过引进精通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贸易融资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提高员工的识伪和防伪能力,增强融资的风险防范能力。
3.4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许多高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之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为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我们在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时,建立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平台,这是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尝试为贸易商、销售商、物流公司等搭建一个共享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客户提供详尽、及时的收付款信息,方便客户的管理工作。许多银行通过大力开发和完善网上银行功能,增加渠道服务项目及开发银行与企业间的直联等方法与客户之间建立起信息共享平台,改进业务处理流程,通过单证集中处理实现标准化操作,从而提高单证业务处理的效率,让客户及时了解账户中的余额变动及重要讯息,帮助客户降低操作成本,及时规避融资风险。
4、结束语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应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银行和企业必须强化风险意识,积极探索,创新融资业务,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运作机制和预警机制,规范各项业务操作,从而把贸易融资风险控制到最低水平,促进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服务于大企业,抓大项目是国有银行经营战略上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国有企业出现了经营上的困难,形成了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同时由于各家银行提供的服务产品雷同,在争取大客户、大项目的激烈竞争中,无奈的价格战,导致业务量上去了,收益却不明显。
外资企业是外资银行同我国银行竞争的主要目标客户。外资银行凭借其国际网络、资金、技术、产品方面的优势。令外商独资企业更倾向于同国际化的大银行进行一体化的合作。随着我国对外资银行开放步伐的加快,对外企客户的竞争将日趋白热化。这方面的典型案例是南京爱立信熊猫倒戈事件,这一事件暴露出中国银行在同外资银行竞争当中的不足之处。
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构成了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劳动密集型工业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进出口权,进出口贸易得到很快的发展。这些劳动密集型工业大多为中小型企业,它们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其得到的银行融资仅占整个融资比例的2%-3%。一方面国有银行在同国有企业的合作中,经济效益差强人意,同外资银行争夺外企客户又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却难以得到满足,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笔者认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在面临入世的新形势下,应适时调整经营战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络优势,以及对市场和业务行情的熟悉和了解,发展大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客户作为服务对象,培养国际业务新的增长点。
二、加大贸易融资业务的创新力度,促进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
贸易融资同具体的贸易紧密联系,每笔贷款都有还款来源,具有周期短,风险小的特点。目前在入世过渡期内,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业务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是其渗透市场的重头戏。外资银行通过推介形式灵活多样的融资产品,打开了市场,带动了国际结算业务的发展,取得良好的中间业务收益。据统计国有银行90%的收益来自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目前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在加快,据预测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后,贷款利率走势向低,存款利率走势向高,存贷利差的缩小会进一步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的收益。相比之下,国外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则达到40%以上,提供结算咨询等中间业务成为其重要的收入来源。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存在着创新研发不足,产品单一,将贸易融资视同其他高风险贷款对待,审批经办手续繁琐,忽略了贸易融资风险较小,需要简便快捷的特点,使国有商业银行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我国主要城市,外资银行出口结算业务市场占比已达到40%以上。
南京爱立信倒戈事件起因是该公司在20__年加大了资金管理力度,需要提高现金收入,因此提出了要求银行提供“应收账款的无追索买入”这一产品,这是国际银行通行的贸易融资产品,银行无追索的买入公司的应收账款,并在保险公司对此项业务进行投保,银行可以向公司收取较高的费用。在我国保险公司还不了解也没有开展此项业务,这样中国的银行就要独自承担应收账款无法回收的风险。无法满足客户的这一需求,而花旗银行可以提供此项服务,国有银行丧失了高端客户。
因此,国有银行应加大贸易融资产品的研发力度,加大对企业客户的授信,简化贸易融资贷款审批程序,审核修改现有的贸易融资管理办法,在理顺打包贷款,进出口押汇等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灵活多样的贸易融资产品,满足各种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并以此带动国际结算等中间业务的发展,扩大中间业务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