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经济与管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1 09:23: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渔业经济与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渔业经济与管理

篇(1)

1太和县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太和县是一个较典型的农业经济大县,全县农村人口在157.9万,年增长1%左右,可耕地12万hm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9.2亿元,年增长3.7%以上。粮食总产103.6万t,年增长0.5%以上。肉类总产量9.96万t以上,年增长2.1%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8元,年增长8.7%以上。全县拥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3家,总面积0.112万hm2,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3856家,市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6家。

2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方法上存在着诸多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必须进一步研究,加以解决,创新管理理念、管理方法,来解决农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无法紧跟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节奏,农业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及时改革和更新,导致了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国经济体制不相符,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阻碍了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更好发展。亟待相关单位制定一套系统科学的适应现代农业的方案,以便更好地推进农业经济良性发展。

2.2相关管理人员认识不足

为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农业,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有些农业管理人员固守着传统的管理理念,不接受和尝试新的管理方式,不与时俱进,在处理一些相关事务过程中,执行力相对低下,使得管理效果不够理想。另外,管理人员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缺乏专业的培训,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农业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相关管理人员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认识,提高管理人员对相关管理的重视程度。

3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3.1构建新型的农产品销售体系

为帮助农民更好地进行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在农业经济管理中需要构建一个新型的农产品销售体系,实现营销主体的规模化、组织化,交易方式的现代化,批发市场的功能齐全化,物流配送系统的高效化,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销售常态化。

3.2加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为适应时代的潮流,应努力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逐渐将信息化技术渗透到农业经济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各种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力提高农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培育优秀的人才投入到信息化技术生产中,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意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水平,规范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及时向农民反应市场运行情况,促进农业稳定持续高速发展。

3.3改进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通过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来实现成员互助的组织,合作社的成立节省了农业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农民市场谈判地位及抵御风险的能力,为更好地进行农业经济管理,需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相应的改革。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的人力因素、制度因素、物质因素、商誉因素等关系到合作社的发展前景,特别是商誉因素与物质因素影响显著。要打好信誉战,创名优产品,做强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对合作社的盈余,除一小部分留作公共积累外,大部分根据合作社成员与合作社发生的交易额的多少进行分配,实行按股分红与按交易分红相结合,要做到让每户农户满意。对农民合作社的物质资源进行适当增加,提高农民合作社的盈利能力及自身的服务能力。

3.4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管理体制

管理思维要与时俱进,改变以往落后的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农业管理理念,不断更新管理意识,消除管理体制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实行规范化管理,定期进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教育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克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障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适应时展需求的农业经济管理体制。加大对农业经济的扶持力度,制定相应的保护制度,推动农业经济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体系,促进农业经济管理的进步与发展。

篇(2)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已成普遍现象。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需要专业的人才进行经营,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企业所有者拥有财产所有权和剩余价值索取权,而将企业的日常经营委托给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由此产生了委托―关系,并带来一些问题。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都会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努力,但两者的自身利益诉求并不完全一致。作为委托人的企业所有者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而管理者则希望得到更多的薪酬和闲暇时间,加之市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人的管理者就可能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作出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为了减少由此产生的成本,进而缓解这一矛盾,企业所有者建立了一种激励―约束机制,其将企业的业绩与高管的薪酬紧密结合起来,并在薪酬制度中加入股权激励机制,希望通过股权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2016年8月13日起实施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时应预设相应的绩效指标作为其行权条件,这也为更好地实施股权激励提供了可量化的依据。但是,业绩的提升有时需要具有风险性的投资与经营。根据理论,高管为了达到自身追求的目标,最大化自身利益,保证自身的薪酬水平及工作相对稳定,在进行经营决策时,会更加倾向于选择风险性较小的项目,但会因此失去进行风险性投资的机会[ 1 ],这些机会可能会给公司带来较大收益,同时对企业未来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风险承担行为在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提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

基于此,本文将以公司风险中的经营风险为切入点,探讨高管股权激励、经营风险与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研究经营风险在三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希望能够为上市公司制定有效的高管股权激励机制提供理论支撑,以达到对高管进行激励和监督的目的,从而提高公司经营绩效,并为我国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内部治理提供建议。

二、文献评述

我国证券市场在20世纪末才起步,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较少,直到2006年,我国才正式实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自此之后,国内上市公司开始逐步在高管中实施股权激励政策。国外证券市场形成较早,对于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研究也较早。

20世纪末,国外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让管理者持有部分公司股份,可以使其以“主人翁”的态度经营公司,有助于解决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问题,使得两者所追求的利益目标趋向一致,对管理者实施股权激励显著地促进了企业市场价值的提高[ 2-4 ]。之后,国内学者的研究发现:高管股权激励机制对高管具有显著的激励作用,其效果受到企业所有权性质的影响,国有上市企业的业绩提升幅度大于非国有上市企业。同时发现在高新技术产业中,股权激励有助于促进企业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公司价值[ 5-6 ]。然而,部分学者研究发现,股权激励不能显著地促进企业绩效的提高,甚至会对企业价值的提高起到抑制作用[ 7-12 ]。

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使学者们认识到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其原因在于公司高管持股既对公司绩效存在利益协同效应,也存在堑壕效应[ 13 ]。学者们通过实证检验证实,当管理者持有股份在较低水平时,提高管理者的持股比例会使企业绩效得到提高,验证了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产生的激励作用;但当高管持股比例达到一定水平之后,公司的绩效反而会随着股权激励强度的提升而降低,这证实了堑壕效应的存在,说明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相关关系[ 14-17 ]。

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非线性关系的发现,让学者们进一步思考影响两者关系的原因。部分学者从股权结构、股权分散程度以及内生性的视角,重新审视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从风险承担或者经营风险的视角研究两者之间关系的文章比较少。Zeng JH et al.[ 18 ]通过选取中国上市公司2006―2011年的数据研究发现,高管持股比例与风险承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相比于员工持股水平较低的公司,股权激励对高管的效用更强,同时风险水平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公司价值。张瑞君等[ 19 ]研究发现,风险承担在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中介效用,但其没有进一步探讨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经营风险在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的作用。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的提出

根据委托―理论,作为人的管理者往往会采取回避风险性投资的决策,同时也会选择固定的货币薪酬作?樾匠旯钩芍械闹饕?组成部分,而不是选择以股权激励方式发放薪酬。这是因为当企业绩效达到一定的目标之后,高管就可以得到自己的报酬,而不会在意企业的市场价值,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这可能导致企业所有者利益受到损害。同时,高管的人力资本也将会不断得到提高,这将更有利于高管进行多方面的选择。而让高管持有公司股份,获得一定的剩余价值索取权能够较好地缓解这一问题。当高管具有一定水平的持股比例,获得企业的股权激励之后,其为达到预定的行权条件,进而得到股权激励薪酬,便会努力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从而不断提升企业价值。企业价值的提高,也会保证高管的股权激励薪酬得到实现,高管就会在下个经营期间继续努力提高企业绩效,这样将更有利于企业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因此,提出假设1:

H1: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企业所有者给予高管较高薪酬的目的在于促使高管为提高企业价值而努力工作。在现代企业制度中,高管的薪酬组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货币薪酬,另一部分为股权激励薪酬。给予高管一定比例的固定货币薪酬,一方面是为了保障高管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避免高管追求过多的闲暇时间和在职消费等行为,进而督促高管为达到企业的业绩目标而努力。而当高管能够很好地完成企业预设的绩效提升目标之后,可能会消极怠工,对于企业所有者所提出的具有一定风险性的项目投资决策持反对意见,或者寻求各种原因拒绝执行。这可能会对之前企业的绩效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是企业所有者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而对高管采取股权激励方式被看作是一种能使高管与所有者目标达成一致的有效机制。当高管持有一定的公司股份后,其便拥有了对企业剩余价值的索取权,这样会使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与高管的自身利益直接相关,同时促使高管为实现股权收益而选择具有一定风险水平的项目进行投资,并执行企业所有者提出的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高管获得股权激励的薪酬之后,会倾向于风险较高的投融资项目,这种对高风险投融资项目的偏好会使得公司的经营风险水平增高。因此提出假设2:

H2: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经营风险承担正相关。

企业的经营风险水平主要表现为企业是否经常进行风险性较高项目的投资与决策以及管理者是否更愿意执行具有风险性的项目,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对于风险决策项目的偏好程度将直接影响其经营风险。一般而言,风险越大的项目可能会获取高额回报,高额的回报会带来企业绩效的提升和企业价值的增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也会进行更多的风险性决策。如果企业能够很好地把握这些机遇与挑战,不断加大科研投入,生产出更具创新性的产品,提供更具特色的服务,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而这些创新性的产品与服务的产生,往往需要以进行风险性的决策作为前提,这就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若企业不愿承担这种高风险的项目,最终可能会因产品或者服务落后而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当企业进行风险较高的决策时,企业绩效才会得到提高,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基于此,提出假设3:

H3:企业经营风险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根据激励理论,对企业高管进行激励能提高他们对于工作的满意程度,当高管具有一定的持股水平时,高管可能会选择执行具有高风险的项目决策,从而降低对于风险的规避程度,增加选择风险性项目的偏好。而高风险的项目决策,会给企业提供更多获利的机会,这些机会很可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收益,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样就形成了“高管股权激励―经营风险―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因此提出假设4:

H4:经营风险在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以下标准进行筛选:(1)剔除ST、PT等公司;(2)由于我国对金融行业高管薪酬另有规定,因此本文剔除了金融类上市公司;(3)对有缺失变量的样本进行剔除;(4)对样本进行缩尾处理。经过筛选,最终得到17个行业6 715个有效样本。其中,农、林、牧、渔业100个,采矿业215个,制造业3 935个,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325个,建筑业180个,批发和零售业510个,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65个,住宿和餐饮业50个,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60个,房地产业520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75个,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5个,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5个,教育业5个,卫生和社会工作业10个,文化、体育和娱乐业75个,综合业90个。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于CSMAR和WIND数据库。

(二)主要变量定义

1.高管股权激励。本文以公司管理层人员(包括CEO、总裁、总经理和年报公布的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总计持有的公司股票数占公司年末总股数的百分比衡量高管股权激励程度(GI)。

2.经营风险。本文借鉴向德伟[ 20 ]的做法,使用Z记分法计算出的财务预警Z值作为公司经营风险(Risk)的衡量指标。

3.企业绩效。本文使用公司年末净利润与公司总资产(按年末总资产与年初总资产之和除以2计算)的比率来衡量企业绩效(ROA)。

(三)模型设计

为了能够对上文中所提假设进行验证,笔者分别进行了模型设计。为了验证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业绩的关系,采用下列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ROA=?茁0 + ?茁1GI + ?茁2Size + ?茁3Lev +

?茁4Growth +?茁5First + ?茁6State +

∑Industry+∑Year+?着 (模型1)

在模型1中,高管的持股比例(GI)作为自变量,资产收益率(ROA)作为因变量。借鉴Faccio et al.[ 21 ]的方法,对公司的规模(Size)、负债水平(Lev)、公司成长性(Growth)、股权集中度(First)?M行了控制。由于我国的产权性质对企业风险和高管薪酬会产生影响[ 22 ],同样对公司产权性质(State)进行了控制。此外,模型中引入行业(Industry)和年度(Year)的虚拟变量对其进行控制。

为验证假设2,使用如下模型:

Risk=?茁0 + ?茁1GI + ?茁2Size + ?茁3Lev + ?茁4Growth+ ?茁5First+

?茁6State+∑Industry+∑Year+?着 (模型2)

在模型2中,使用高管股权激励作为自变量,使用Z记分法所计算出的Z值作为公司经营风险的衡量指标。模型2中的控制变量与模型1相同。

为验证假设3,采用如下模型:

ROA=?茁0+ ?茁1Risk+ ?茁2Size+ ?茁3Lev+ ?茁4Growth+?茁5First+

?茁6State+∑Industry+∑Year+?著 (模型3)

变量的定义如表1所示。

五、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表2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看出,高管股权激励的均值为0.051,中位数为0.000074,说明我国高管的持股水平较低;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0.598,标准差为0.127,说明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衡量经营风险水平指标Z值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中,其均值为5.783,中位数达到3.098,都高于3,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较低,这可能与笔者在选取样本时剔除了ST、PT公司有关。经营风险的最小值为-0.901,最大值为62.32,并且标准差较大,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经营风险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总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为0.037,中位数为0.03,最大值为0.231,最小值为-0.174,标准差为0.057,这也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差异不大。从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上市公司高管的激励强度较低,上市公司的经营风险较低,盈利能力较弱。

(二)相关性分析

通过表3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看出,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经营风险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52。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相关系数为0.152,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企业经营风险与企业绩效之间相关性系数为0.229,并且显著。相关性分析的结果初步验证了全部假设。

(三)回归结果分析

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假设1、2、3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在回归中对年度和行业分别进行了控制。

表中(1)、(2)、(3)列分别为假设1、2、3的回归结果。通过对假设1的回归结果可知,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回归系数为0.0253,在1%的水平上显著,验证了假设1,说明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可以提高企业绩效。通过回归结果也可以看出公司规模越大、成长性越高、负债水平较低、股权集中度越高的公司,企业的绩效相对较好。表中(2)列的回归结果证明了假设2,对高管进行股权激励可以提高公司的经营风险水平,其系数为2.621,并且在1%的检验水平上显著。然而公司的规模与企业经营风险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可以进行多种投资分散经营风险。对假设3的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经营风险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且回归结果显著,这也验证了假设,说明较高的经营风险会带来较高的收益。通过对产权性质的回归结果也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绩效较差。

在假设1、2、3得到验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经营风险在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作用进行检验,验证经营风险是否存在中介效应。

采用温忠麟等[ 23 ]对中介效应的检验方法,检验的程序为首先建立研究模型如下:N=dM+e1,Q=aM+e2,N=cM+bQ+e3。模型中M是自变量,N是因变量,如果M对N的作用是M通过变量Q来实现的,则Q是中介变量。其次进行回归并检验系数的显著性,如果发现系数d不显著,则终止中介效应分析;如果系数d显著,则要检验系数a、b和c。这将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a和b均显著,则要检验c,若c显著,则中介效应显著,如果a和b均显著,c不显著,则完全中介效应显著;第二种情况是a和b至少有一个是显著的,则要进行Sobel检验,如果结果显著,则中介效应显著,反之则中介效应不显著。Sobel检验的检验公式为Z=■■/Sab,其中Sab=■,■、■表示系数的估计值,Sa、Sb表示估计值的标准误。如果Z大于临界值,那么中介效应显著。其中5%的显著水平下,所对应的临界值是0.97。

为了进行本文的检测,特构建以下模型组:

ROA=a0 + d1GI + ?茁0Size + ?茁1Lev+ ?茁2Growth+ ?茁3First+

?茁4State+∑Industry+∑Year+?着 (模型4)

Risk=b0 + a1GI + ?茁0Size + ?茁1Lev+ ?茁2Growth+ ?茁3First+

?茁4State+∑Industry+∑Year+?着 (模型5)

ROA=c0 + c1GI + b1Risk + ?茁0Size + ?茁1Lev + ?茁2Growth+

?茁3First+?茁4State+∑Industry+∑Year+?着 (模型6)

回归后的结果如表5所示。表中列(4)、(5)、(6)分别表示的是模型4、5、6的回归结果。通过回归结果可以看出:系数a1、b1、c1、d1分别为2.621、0.00078、0.0233、0.0253,均为正且都显著,说明经营风险是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影响的中介变量,且部分中介效应显著。因此,经营风险是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间的中介变量,验证了假设4,即经营风险在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起到中介效应。

六、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对于高管股权激励、经营风险与公司绩效三者关系的理论分析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在基于国内外文献对三者关系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三者之间关系的假设,并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15年间的数据作为分析样本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结论如下:

1.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可以促使企业的经营业绩提高。

2.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经营风险正相关。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可以促使高管进行具有风险的投资,这会相应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

3.企业经营风险与企业绩效正相关。企业在承担一定经营风险的情况下,会使得公司的绩效得到提高。这也说明,只有公司适当开展具有风险的经营活动,才会适当提高企业绩效。

4.经营风险在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公司通过?Ω吖苁凳┕扇?激励,可以使得高管进行具有风险的投资和经营,公司经营风险的提高促使公司绩效提升。

篇(3)

主管单位:浙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杭州商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2154

国内刊号:33-1336/F

邮发代号:32-49

发行范围:

创刊时间:1981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联系方式

篇(4)

【关键词】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经济学;教学工作;方法

1 经济学在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中的重要性

经济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中的基础学科,没有一定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就无法理解当代的教育经济管理理论。经济学假设人都是理性的,任何人都需要进行判断和选择,但是在选择中有多个可供选取的方案,“理性人”总是选择对自己效用最大的那个方案,这就是理性人的基本含义。也是由于这一点,经济学在其他学科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很多西方国家把经济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并把这一门学科当做公共选课。除此之外,经济学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它并不是僵化的理论知识,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经济学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通过研究方法和思维能力的结合,能够迅速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为日后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通过经济学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科学理论在研究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对于规范教育管理学科的学术规范和教育管理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提高经济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经济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为了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我们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养重点以及教学环节等方面来加以改进,以此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教材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教学课时比较少,学习的内容比较多,为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较好的完成教学工作,经济学教师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结合同学的具体情况来因材施教,让学生掌握“中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初步”,并把此作为教学目标,经济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基础学科,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一定要和当代的教育管理学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教育经济专业培养合格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满足教育研究管理的要求,合理地选择教材。对于教学内容来讲,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简化非重点,例如在宏观经济学授课中,理论部分应该讲得浅显易懂,让学生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即可;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信息经济学这些都是经济管理中经常用到的理论知识,针对这些知识教师要多讲,让学生了解、掌握并应用。从教材选择来看,目前经济学部分教材缺乏一定的实用性和可用性,不利于培养经济研究型人才,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参考教材,可以选取多种不同的教材,以便促进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和发展自身。

2.2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多采用实例授课法

经济学理论知识比较多,并且有些概念和原理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导致很多学生对此失去学习兴趣,难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目标和经济学教学改革,把一些周边的例子穿插到课堂里,这些例子越接近同学,其效果性越强。通过实际例子来让学生了解经济管理学中的原理和概念,针对一些基础不扎实的同学,教师要利用实际例子来领悟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学习中学到了什么,明确自己还有哪些不足。除此之外,教师要多举几个例子,以便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把经济学理论应用到具体实践中,能够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2.3 加强学生经济分析思维的培养,注重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和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区别,经济学中多假设性的问题,经济学不是以人的本身作为研究对象,而是把人放入到限制的条件中去观察人的行为,这些限制的条件有可能是人的技能、专业知识,或者是制度规范等等。经济分析通常也都是在理性的假设基础上,来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寻找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要求学生在研究同一项目的时候不能更改假设前提,直到研究结束。因此,学生要让同学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思维,并把这些方法和分析方式运用到实际研究中,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才能保障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只有拥有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才能沿着思维轨道继续进行问题的研究,保证研究方向的准确性,

2.4 掌握好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环节,保障教学工作的质量

经济学课时较少,学习内容较多,这就导致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好教学计划,掌握好教学中每个细小的环节。首先,教师在授课前要备好课程,明确讲课目标,规划好授课内容,了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详略得当。其次,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要用以往单纯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样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讲师要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结合图像、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还要注意课堂沟通问题,采用正确的交流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和学习中困惑的地方[3]。最后,教师还要向学生提供配套的练习题,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地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

3 结语

为了提高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经济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保障教学工作有效开展,广大师生必须要认识到经济学在此专业的重要性,端正教学态度和学习态度,了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思维,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明确教学目标,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经济学教材;在授课过程中要多引入实际生活的例子,使讲课内容浅显易懂,容易让学生接受;另外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思维,运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去研讨问题;最后教师还要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环节,以此来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淑江.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经济学”的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5,07:16-18.

[2]曹淑江.谈谈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管理经济学》的教学[A].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2004:6.

篇(5)

新经济与旧经济相比有以下特性:

1、新经济是以知识为推动力的经济。在传统的经济中,企业是以资本的积累来发展生产。新经济中,知识成为创造价值的主体,土地、工人、原料、资本都可以视为有限的资源,但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决定着企业竞争能力的高低,谁拥有更多的技术并拥有掌握技术的人才,谁就拥有更好的发展能力。

2、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把整个世界市场变成了一个大超市。生产全球化、品牌全球化、技术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根本特征。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合理配置,逐步消除国家间的各种壁垒。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学会运用新经济时代的新经济运行规则,学会与国外的企业竞争,即学会与狼共舞。在传统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是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的,其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受制于时间和空间。

3、信息是新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现代企业中,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源。未来企业要活下去,其关键在于巧妙地把信息情报和策略性管理结合起来,即决策者必须迅速分析、处理情报,并迅速付诸策略性思考,调查经营方略,抓住战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速度”成为企业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也就是说,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是大鱼吃小鱼,企业重量,如生产量、销售量、市场占有量。在新经济条件下是快鱼吃慢鱼,企业重期,如产品开发期、生产周期,建立时间责任制,把时间列入考核内容,使企业成为一只快速反映部队。

4、新经济是虚拟化的经济。新经济时代,由于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网络化、数字化趋势打破了时空界限,产生出了一个新空间――虚拟空间。如虚拟企业,为此,企业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虚拟生产链、虚拟供应链,彻底打破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大而全小儿全的局面,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5、新经济与传统经济是对立统一体,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美国财政部长萨默斯提出“新经济需要建立在旧价值上”。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把传统经济与新经济对立起来是错误的。现在国外用“鼠标+水泥”来形容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整和关系。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加强对整和关系的认识,促进传统经济与新经济的两性互动,以求企业快速发展。

6、跨国公司将主导世界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跨国公司利用其先进的网络化管理技术、雄厚的资金实力,开展跨国经营,触觉几乎遍布世界各个角落,经营范围涉及生产、流通等许多领域。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渗透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竞争格局,使各国企业都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局面。

7、新经济更加注重社会环境、企业利润和消费者需求满足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企业只关心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关心企业的眼前利益,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和人类的长远利益。新经济中,国际社会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他强调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相互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的发展构成威胁,以保持社会发展的永续动力。为此,企业要想在未来社会中求得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的长远利益,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以实现社会利益、企业利益和消费者之间的协调统一。

8、新经济的核心是创新。新经济是以创新的速度、方向决定成败的经济,它改变了传统经济条件下以资源、资本的增量来决定企业成长的模式,创新成为企业管理的永恒主题。根据“摩尔定律”即计算机芯片每十八个月翻一翻,而价格以半数下降。 摩尔定律揭示出企业危机的根本是创造力的危机。企业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加强对创新的时效管理,主动科学的排定创新步伐,才能够在竞争中取胜。

二、面对新经济的挑战,企业如何应对?

1、企业导入新的管理模式。新经济条件下企业可采用的管理模式有:

(1)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理论、思想、方法与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其核心在于供应物流、生产流、资金流、人力流、信息流、销售物流并行处理、统一规划和管理,以保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运行。面对信息化,企业并非建个网站、作些电子商务就能解决问题,而是整个组织结构、整个思路都应顺着信息化的要求进行改变。首先,企业须建立数字神经系统,它是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的经营活动数字化程度越高,企业受益的程度就越大。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精简工作流程和组织,创建和不断完善优先竞争对手的数字神经系统,真正做到生产、供应、销售、库存、人事等方面量化管理。其次,建立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程序化和非程序化决策问题,提供信息和资料,帮助决策者明确决策目标,以提高决策能力、决策水平、决策质量和决策收益。

(2)客户中心型管理。传统经济中,企业信息,客户接受,客户和企业只在销售环节发生关系。在新经济时代,企业与客户之间通过互联网互递信息,企业直接面对客户,因此,企业从产品构想、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销售的每一环节,都必须以客户为中心。即形成一个圈,圈的始点和终点是顾客。海尔流行一句话:“你设计我制造。”即是客户中心型管理的体现。

(3)柔性化管理。即用理念去管理企业,用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哲学去统一员工的思想和行动。未来企业中,人的智慧和创造性将成为员工对企业的最主要的贡献,人的积极性成为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如何使员工的意愿与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其最佳的途径是采用柔性化管理。海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每尔的理念(为用户奉献真诚、真诚到永远。日清日结、日清日高。下道工序是用户等理念)有关。例如,海尔为了让职工树立质量意识,在工作中讨论对待产品的态度,是像对待鸡蛋一样还是像对待土豆一样。最终让“无次品”、“无几等品”的观念深入人心,对海尔所倡导的理念产生认同感。

2、企业组织须不断创新。面对新经济,企业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创新:

(1)组织结构扁平化。传统的企业管理是“科层制”及高耸式的组织结构,导致管理人员多、消费大、效率低。在新经济时代,由于网络化的引入,使企业高层管理者与基层执行者直接联系,基层执行者可以根据实际及时进行决策。原来的中层组织上传下达的重要性消失,而深入到科研、管理、生产、营销一体的市场第一线。

(2)经营分权化,财务集权化。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缩小总部人数,实行高度分权,成立自很高的子公司(分公司)。使职工在经营上有很大独立性,与此相适应的是财务和业务信息管理上实行高度集权。由于网络技术运用,企业通过数字化信息平台,就可以把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分公司)的财务、业务信息集聚在一起,为总部统一决策起到参考作用。

(3)企业虚拟化。利用网络把企业及其盟友连接纳入经营体系,形成网络型组织机构和虚拟企业。例如爱立信2001年在中国的改革,把手机制造厂从公司剥离出去,爱立信主管设计和销售,使手机制造厂成为爱立信的一个虚拟生产车间,爱立信通过网上数据库来控制手机质量,使企业降低了固定资定资产投资和风险,并通过网上监控系统保证了手机的及时供应。

3、导入新的经营思路。

(1)以创知名品牌求发展。新经济时期,产品已进入均质化时代,同类产品的性能十分接近,且技术、成本、服务等因素的竞争也几乎类似。在此情况下,企业要成功,便需进行更高层次的竞争,即品牌竞争,品牌成为企业持久生命力的支持,厂家不能只生产产品,而必须创品牌。可口可乐总裁有一句话:你生产的饮料与可口可乐的味道一样,只要不叫可口可乐,同样不能代替可口可乐。而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品牌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剧。由于品牌在世界范围的趋同,使全球市场需求都在向少数几个全球性品牌集中,国内国际市场界限日趋模糊。为此,中国企业必须以品牌为核心组成大型企业集团,树立全球营销观念,才可能在国际化浪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2)以联合求发展。新经济时代为利益分享时代,企业需改变传统经济中的非赢即输的针锋相对的关系,与竞争对手谋求合作,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如联合技术开发、合作营销,从追求独家利润变为互利互惠,从独赢模式到双赢、多赢模式。

(3)学会与狼共舞。经济一体化意味着我们与狼共舞,用张瑞敏的话说:与狼共舞,首先我们必须成为狼,如果你仍把自己摆在羊的位置上,你只有被吃掉的份。所有进入到中国市场的外来企业都不是天使,它的原则非常简单,即赢家通吃。而企业要成为狼,就需要首先了解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二是必须善于参与竞争。

4、加强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CRM),指公司在设计它的营销策略和营销网络时,通过构建客户支持平台、客户交易平台、企业生产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顾客交付价值,乃至一生的价值,使公司潜在顾客变为现实客户,现实客户变为忠诚客户,达到赢得顾客并最终留住顾客的目的。

(1)构建客户智能平台。客户智能平台是客户关系管理体系的核心部分。着重于客户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通过对各个渠道的客户历史数据及在线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协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并将获得客户知识运用到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生产计划各个方面。其内容有三:客户信息采集、客户知识获取、客户知识运用。世界最大的连锁企业沃尔玛早在10年就自己投资1亿美元发射了全世界第一颗私人卫星,将其在全世界1000多家连锁店,3800多家供应商联成网,使其能够及时获得终端客户的销售数据,并及时传给供应商及时准确的配送。

(2)建立客户交互平台。客户交互平台是企业运用客户知识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管理水平的平台,具体包括:销售自动化、智能电话服务、呼叫中心、智能化管理监控、个性化服务等。

篇(6)

只有建立这种良好的经济体制,企业的内部管理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得到优化,企业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立足之地,才能促进企业蒸蒸日上,持续性的不断发展。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发展做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之一,企业的发展可以在总体程度上客观的反映出经济的发展情况。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所以我们要对计划经济管理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然后进行有效的利用,这样既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也能使经济管理在企业中得到实践,所以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管理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通过对管理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知道,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够让企业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对企业的经济状况进行有效的调控,从而使企业达到长远的发展。对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企业实行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我查阅了很多公司的资料后发现,企业的经济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个运营状况良好,实现盈利的企业一定是实施了有效的经济管理,二者之间,相互支撑,彼此联系,良好的经济管理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也为经济管理的实践提供了用武之地。

 

二、经济管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

 

企业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等经济活动,来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的。每个企业进行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模式确立时,都要依靠两个条件,一个是企业的特征,另一个是企业的经营理念。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大抵分为两个时段,一是在建国初期,我国受苏联社会主义的影响,借鉴了他们的经济模式,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企业大多是国家经营,企业的盈亏状况也全部由国家负责,不需要个人承担责任,这个时间段内的国有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主要力量。

 

第二个时段就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的市场经济,这种经济模式需要国家进行市场掌控,企业自行负责盈亏,企业要想获得盈利就必须选择合适的经济管理模式。我们重点探究的也就是这种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这关系到一个企业是否能够长久的发展,因此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要做到有效的运营。

 

三、企业发展对经济管理的影响

 

经济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但是从现阶段来看,我国的企业在经济管理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下面我们就企业的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1.经济管理的目标策划问题分析

 

一个企业只有发展到一定相应的规模才会开始进行经济管理,因为企业规模过小,管理者通常都是将精力用在拓展企业业务和如何对人员进行管理上,很少去注重企业如何进行经济管理。但是随着企业业务的扩展,企业规模的扩大,这就要求企业需要开始进行经济管理。

 

在对企业进行经济管理首先就要进行企业经济目标策划,经济目标策划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经济目标的实现。这主要是由市场对于这种产品的需求量和产品自身所具有的价值,以及生产产品的过程和原材料的需求、产品质量的检验、监督和营销策略等方面构成;二是与市场的需求相关联,我们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分析,分析能否满足市场需求,并且根据需求情况适时的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求能够达到顾客的满意。因此企业如果想长久持续的发展,在指定企业经济目标策划时,一定要充分的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2.企业发展需要对经济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

 

(1)对经济管理观念的优化

 

企业的长远发展必然离不开企业有效的经济管理,因此企业要对其经济管理观念优化。目前来说,对于企业发展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转变企业经济管理观念,加大UI企业的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企业应该制定规范的规章制度,由原有的传统的经济管理观念向新的经济管理观念转变。

 

其次企业要对员工们的经济管理观念进行强化和培训,在遵守法律制度和国家政策的情况下,制定符合于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模式。并且制定出来的经济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市场的需求而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变化,在实施新的经济管理模式后,要对经济管理模式实施的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估,针对其中发生的问题,企业应要求部分负责人与员工进行面谈沟通。这样能够让企业对经济管理模式适时有效的进行调整。

 

(2)优化经济管理体制

 

在上述内容中可以发展,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大多都存在不足之处,这种经济管理体制的漏洞非常的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了使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立足就需要企业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优化。首先要对企业的管理部门进行优化,这是关键,企业的管理人员职责应该划分明确,使其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且要确立管理部门的权威性和话语权,来保证企业的管理部门能够对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进行有效的协调,以此来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企业的经济管理体制,能够及时的找出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并且能够及时的制定相应的政策进行有效的改进。企业内部也应该时常的进行内部审计,这就要求每个部门都要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做事,不要走形式主义。企业也可以专门设立审计部门,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及时的发现经济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四、结论

 

篇(7)

培养目标:

此学科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教育经济与管理理论基础知识扎实,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和教育管理理论及各种研究方法和技术,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进行研究,身心健康,毕业后能够从事公共管理、教育行政或教育财政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在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的事业单位等从事学校、政府微观和宏观教育管理以及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篇(8)

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每一次变革首先是思想和观念。企业要想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得到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要在经营观念上进行不断地创新。只有正确的思维方法,先进的主导思想,才能使企业在不断竞争的过程中逐渐壮大起来。

1.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管理观念的挑战

1.1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生产观念的挑战

对于观念的创新来讲,也就是对过去旧观念的否定,给予重新定位。我们都知道,观念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反省的过程,它不仅要超越以往已经形成的习惯以及利益格局,还要转变以往的思维模式以及方式,如此一来,便会在心理、物质以及精神等不同方面来承受很大的压力。这是从量到质的改变,是无法避免的蜕变的过程。在工业经济社会,主要以资源、劳动力、资本为主要的生产要素,而知识却被排除在外。但是对于当前的知识时代来讲,对传统的资源、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依赖性是越来越低,相反,对知识的重视程度是越来越高,逐渐取代了资源、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的地位。

1.2在知识经济环境下对企业管理观念的挑战

对于“泰罗制”管理,我们都非常的熟悉,它是以机器为中心,工人只是相应的辅助力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人就被相应的异化成了物,那么,在管理的过程中,物便成了管理的中心,为了达到所谓的标准化管理,每一位工人都必须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标准人”。对于这种将人异化管理的方式来讲,有血有肉的工人将承受着双重的压力,例如,繁重的工作量、严重的惩罚、失业的威胁、禁锢个人的创造力等一系列的限制。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人的主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如果再不将这种管理方式进行有效的改革,那么,将无法真正达到管理的目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开始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那么,人起到了主宰性作用,无论是才能、个性,还是创造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于管理者来讲,管理的中心将由过去的物转移到了现在人,开始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因此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柔性管理”。对于柔性管理来讲,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力、积极性等才是管理者所要考虑的问题。

2.知识经济环境下观念创新的内容

2.1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知识价值观念的不断创新

对于知识价值来讲,它是包含在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所决定的。知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科学有效的提高产品以及服务价值,因此,经济增长率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知识的价值。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重视程度是越来越高,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所以,知识便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它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将超过工业革命多对社会经济的冲击。

在知识经济环境下,机器、原料以及设备已经不再是创造财富的中间力量,此时的中间力量已经开始转移到当今的知识。对于知识来讲,技术以及人类的智慧将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同样,这也是知识价值最直接、最有效的体现。对于企业来讲,只有对此有一个深刻的认知,才能将企业的资源充分的调动以及利用。

2.2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本观念的不断创新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当前人力资本的作用远远超过物质资本的作用。就以目前来讲,对经济进步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将是科学技术。鉴于此,我们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实际上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投入,而且,还会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直接的影响。我们都知道,人是创造万物的本体,同时,他还是知识的载体,所以,在知识时代人将成为时代的中心,对此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有许多成功的案例来进行有效地证明:在人力资本上不断加大投入是企业快速发展以及成长的有效手段。从企业振兴的根本来讲,不断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当前的党务之急,以便为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依托以及资源支撑。

2.3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本绿色管理观念的不断创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世界各国人们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人们的价值观、消费方式、生产方式等都发生的相应的变化,因此,而出现了重视环保、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等一系列的新时尚。对于知识经济来讲,它以最先进的理念来为人们服务,将当前最为炽热的话题纳入自己的产业领域。就目前来看,符合国际的环保产业以及绿色产品将各大企业的竞争的主要内容,并逐渐成为国际市场在营销上的重点。许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看作最有希望的“输出产业”,并给予相应的扶持以及保护。为了跟得上时展,绿色管理思想已经开始在广泛实施,各大企业都在不断地向社会高举绿色旗帜,那么,如果还有个别企业为了自身利益,而还在不断危害环境,必将被社会淘汰。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必然会超越传统的产品经济,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以看做是知识取代相对而言比较传统的物质投入,进而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其经营管理将会出现一个与以往相比全新的局面,将会对知识产品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企业在经济管理观上进行不断地创新,关系到企业在竞争过程中的生存以及发展,同样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体现。

参考文献:

[1]王珊珊.知识经济对企业营销的影响[J].企业研究,2013(16)

[2]蔡欣明.浅议印刷企业向知识经济管理的转型[J].科技致富向导,2010(20)

篇(9)

所谓管理,是指针对某一方案计划,为了实现既定目标而实行的工作流程,以最终实现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在企业中通过实施经济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弊端问题,明确企业向前发展的目标和轨道,让它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进而实现企业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和经济效益的持续提升。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注重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实现企业的良好管理,真正激发企业员工深入挖掘并发挥自身才能,自觉为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所以在企业内部实现经济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经营利润和经济效益,在整个社会市场中拥有更加强大的地位和竞争力。

二、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管理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懂得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积累实践经验,实行自身的改革和创新提升经济效益,然而在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仍然还是存在较多的问题。

1.企业的经济管理力度不够企业管理者的思想意识的先进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很多企业在实行管理过程中目光短浅,过分看重眼前利益,只试图通过持续生产谋求更多利益,很少的企业能够把企业经济管理作为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企业本身如果没有实现正确有效地经济管理,只会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制约和阻碍。作为企业管理者只有不断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才能够促进企业实现良好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2.企业的经济管理执行落实不到位企业一开始建立确定相对先进的经济管理制度后,作为管理者没有能够切实部署执行好这些制度,然后企业内部各部门管理职责落实不到位,员工个人工作义务落实不到位,这些因素导致企业很难实现在先进的经济管理制度下本应实现的优良发展,甚至还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为了真正发挥管理制度的作用,在建立明确一系列制度内容之后,企业内部要注重制度内容的宣贯与落实,各部门及所有员工真正理解制度的内容及意义,进而实现自觉落实,最终促进企业健康快速有序地发展。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精细企业内部各部门管理工作力度影响了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当前很大一部分企业部门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中不精细不到位,造成员工工作方向感和目标性不强,工作积极主动性严重缺失,十分不利于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在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过程中,首先对他们的培训和教育不够,造成员工的工作技能和业务素质较低,在开展工作和完成任务方面相当吃力,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其次在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力度不够,导致员工缺乏企业归属感和责任感,工作热情缺乏,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再者企业内部实行绩效管理不合理,不能做到奖励先进考核后进,无法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感觉干多干少都一样,长此以往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都会大大降低,整个企业毫无生气和进步可言,当然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无从谈起。

4.传统的管理部门无法履行职责当前我国多数企业都是通过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来实现资金成本的控制,但是在现如今的整个经济环境下之前的财务管理理念已不再适合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这一问题较好解决,企业在内部注重加强管理,实现创建合理有效地经济管理模式来进行企业管理的有效提升。

三、创新企业经济管理与实践方式

为了更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企业实现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更加重要。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就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实践来进行思考并采取正确的方式执行落实。

1.创新经济管理思想与实践方式的方法一个企业自身是否具备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正确的实践方式决定了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作为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领导力量,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提升个人的创新意识,加强自我学习,不断与时俱进自己的管理思想,在企业各部门宣贯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创建“企业管理人人有责”的工作氛围,合理创新实践方式方法。

2.形成合理有效地管理制度合理有效地管理制度能够实现企业的正常运转,并引领企业员工在制度内有序开展工作。为了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管理者要注重及时发现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的地方,与外部经济发展环境相结合,不断修订完善制度内容使其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在制度执行落实过程中,要明晰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正确理解并落实管理制度,注重提升企业员工整体工作水平与素质技能,鼓励和培养他们的管理理念和创新意识,让他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能量。

篇(10)

一、企业经济管理具有的意义

管理是采取一系列的规则及措施,来做到对目标的达成。管理能够对人积极性做到充分调动,对社会现象做出消除。而企业经济管理,便是企业领导者,采取企业经济管理的相关办法,来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经济管理的有效实施,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指定方向,并使企业根据规章制度来实施,在发挥员工潜能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价值。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施,是企业管理活动开展的基础。企业在经济管理中,需做到不断的改革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在企业发展当中,企业经济管理的实施,还能够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竞争力,促使企业的利润得到保证,企业经营得到正常运行。因此,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帮助。

二、知识经济下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企业经济管理理念不足

经济管理深受思想观念的影响,然而,对于我国一部分企业来说,其在经营及发展过程中,仅仅注重企业的生产及利益,而没有对企业实施有效的经济管理,因此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对应的经济管理手段,这从很大程度上,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阻碍企业效益的上升。受到管理理念不足影响,企业经济管理得不到重视,经济管理开展时,对应的手段及方法也比较落后,因此严重影响企业经济管理效果的发挥。

(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首先,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经济管理制度,然而由于责任、权利及义务分配不明确,从而造成制度在实施时,缺乏监督,从而难以得到执行。其次,一些企业所制定的经济管理制度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经济管理制度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即使有些制度能够达到先进水平,也难以做到对企业实际情况的满足。第三,一些企业经济制度在建立之后,在实际执行中,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从而造成效果难以发挥,给企业资源造成浪费。最后,部分企业虽然采取了成本控制及财务审计,然而其开展的手段及方法,已经难以做到对当前市场环境的满足,企业资金在使用当中,往往会造成严重的浪费及流失现行。从经济管理的实践可知,原先的财务管理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应当采取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才对企业资金安全进行保障。

(三)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开展不到位

首先,在一些企业经济管理部门当中,工作人员没有对管理制度做到有效执行,相关职责没有做到明确,从而在问题出现时,无人进行承担。其次一些企业没有对工作人员展开培训,从而使得一些员工的技能水平不足,给企业效益的提升造成影响。同时,思想教育的不足,也会造成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开展不到位的问题发生。最后,一些企业没能够对评估机制与激励机制做到建立,在激励与评估工作开展时,缺乏公正性,因此常会造成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受损,使得企业难以形成凝聚力及向心力,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严重制约。

三、知识经济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实践与创新

(一)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

1.理念创新与实践的意义

管理是生产的动力,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创新的实现,能够为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对于企业领导者,要实时做到对理念的创新,从而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创新能力,做到对知识经济时展需求的满足。企业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还能够带动企业管理技术创新,从而促使企业的不断发展。

2.理念创新的相关内容

经济管理理念创新包含了危机管理及战略管理两部分理念的创新。前者是企业在全过程中需采取的创新内容,需在企业各个阶段做到对风险及危机管理的加强。后者是企业在对战略制定及实施时,需使战略具有先进性及全面性,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竞争力。

(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

1.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管理制度的制定,对企业既有约束,也需要适当引导,从而使员工的行为能够维持在制度范围之内。对于企业来说,经济管理创新源于制度的创新。因此,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及创新,能够对管理中出现问题的有效解决。

2.制度创新的内容

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践需要从三方面发展。一是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做到对制度的制定,并对员工的岗位及职责进行划分,从而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够落实到对应的责任;二是管理制度制定的同时,也需要完成对监督制度的制定,从而避免因人员疏忽而造成企业经济损失问题的出现。三是企业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需要实现管理一会化,从而对企业经济风险降低的同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则意味着知识将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对于企业来说,其应当具有发展的眼光,从而做到对知识价值的发掘,进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间的竞争更多时候是人才与人才间的竞争,因此,企业要想取得可持续发展,则需要企业对人力资源做到良好的管理及开发。

首先,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以以人为本为理念,采取感情管理结合的方法,让员工在企业发展中能够得到认可,员工的人格能得到尊重,从而做到对员工主动性及积极性的调动,从而使员工具有创新性,带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其次,企业需采取各种手段,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及发掘,对员工采取培训与思想道德教育。在经济管理创新与实践中,一是要对在岗的员工做好培训及教育等相关工作,使其能够对企业做到充分了解及认识,并做到对知识能力与水平的提升。同时员工也需要采取学习及培训等方式,来做到对新知识及新理念的积累,做到对新技术的掌握,从而在工作开展时,能够运用新技术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二是企业在招聘时,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做到对标准的制定,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做到对高水平管理人才及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运用,从而做到对企业高知识、高技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建设,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活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最后企业需要做到对激励机制的创新,做到对员工创新能力的激发。目前,一些企业所采取的创新激励机制,已经难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应当从实际出发,并结合企业及员工的自身特点,来做到对奖励机制的制度,从而为员工的工作及创新提供环境、资金及时间等方面的支持,对员工工作方法的创新实施鼓动,从而为企业长期发展打下一个坚持的基础。

总结:

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会加大,然而,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是我国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经济管理时,要不断改革创新,并要以以人为本为理念,做到对企业管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及完善,从而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 高血糖的护理 下一篇: 建筑设计优化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