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兴趣的培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1 09:26: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孩子兴趣的培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孩子兴趣的培养

篇(1)

3、一个明智地追求快乐的人,除了培养生活赖以支撑的主要兴趣之外,总得设法培养其他许多闲情逸致。

4、找出自己兴趣点,焕发出自己,要有自己的生活步调。 自信 ,生活状态不错。如果你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只是认为工作是铁饭碗,好工作重要,可能每天都在纠结如何找好的工作。回到自己头上,发展兴趣爱好,每天都可以变得更好更优秀。让自己变得更充实。互联网思维重视个人和小团队的作用,不要成为大机器上随便可以被替代的螺丝钉。你要成为更好的你。

5、书,就像一盏明亮的路灯,照亮了我们的童年,点亮了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小心行走,并且从哪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读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给人带来快乐和知识,多读书能为我们的未来打下坚固的基础。

6、我除了喜欢画画,我更喜欢读书。书中的人物更加贴近我的生活,每当看的入迷时,常常会被一个孩子的悲惨遭遇感到同情,甚至流下眼泪;有时会被一段搞笑的文字高兴的打起滚来。

7、画,虽然水平不高,但它使我懂得生活的美好。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更热爱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的人民。

8、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

9、价值观与兴趣有关,但价值观强调生活的方式与生活的目标,牵涉到更广泛更长期的行为,价值观的最终点就是理想。

篇(2)

所有的家长都说:“我很重视孩子的教育,甚至超过了其他父母”,还有大部分家长说:“我想尽办法,尽可能地送孩子去最好的早教中心,最好的幼儿园和最好的小学……不知道托了多少关系,花了多少钱……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是的,所有的家长都无比重视孩子教育,对孩子尽职尽责,希望孩子早日成才……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这个问题。

书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窗口。家长若能从孩子小时就培养起他(她)对读书的兴趣,这将是父母给予子女的最大财富。家长培养孩子读书兴趣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孩子喜欢模仿父母,父母应以身作则,时常在子女面前阅读,让孩子觉得读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和必要。专家们认为,在家里,父母应尽可能多地和孩子在一起看书、读书,做孩子的榜样。同时,还可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如果经常这样做,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

提高。

2.为孩子创造一个书的环境,让孩子在家经常接触到书籍、杂志,可以随时取阅。一个家庭有没有书,孩子是不是经常能接触到书,这与孩子是不是喜欢阅读有着很大的关系。孩子爱不爱看书,与父母的培养技巧很有关系。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彩图科,天长日久,孩子每天所见都是书,随意翻翻,慢慢就会对书籍产生兴趣。

3.经常给孩子买书,不仅要让孩子气拥有自己的书,还要让孩子有选择书的权利,鼓励他们挑选自己喜欢喜爱的书,同时家长给孩子买书也要照顾孩子的兴趣、口味,顺应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好孩子“爱看”的第一批书,使孩子对书产生好感,使孩子感到读书是有趣的。

4.最好每天定时给孩子朗读。给孩子读书时要读得慢且富有表情,并注意随时停下来同孩子讨论你所读的故事,与孩子谈图画、故事情节和人物。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认为;读书给孩子听的作用“仅次于拥抱”,在这样的“拥抱”下,孩子的读书兴趣上来了,热情高涨了,慢慢的,他们对读书的态度就变成了“我要读”。培养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初期,最重要的是要多读文章给孩子听,这样不仅可以延长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增加孩子的识字量,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促进他们的情感发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从而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想去读书。

5.当孩子认识一些简单的字后,可以让他试着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告诉他怎么读,注意不要总纠正孩子所犯的小错误,即不要做任何事来阻碍孩子顺畅地读书。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读书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管他。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读着,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

篇(3)

     小学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是最明显的。而做为学生的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所以对于调皮难管的学生都让家长和老师们很头疼。

     其实在现今提倡个性,尊严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一方面要好好保护孩子们的这种天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孩子适应各种环境,做到可静可动。学习时,就要提供一个让学生能静下来的安静学习气氛;活动休息时,就要让学生能尽情舒展自由发挥。

     在我们小书童,我们会把一至四年级的学生作为一个班来管理。他们作为一个班,但是各自情况不相同,他们来自不同的年龄阶层,因此他们各有各的特点。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刚上学校,还不懂学校的纪律,这就需要老师经常去提醒他们。二年级的学生在学校呆的时间长了点,也就知道要遵守纪律了,但是因为熟悉学校,适应学习场所的能力强了,就会找机会找方式调皮了。三四年级的学生较之二年级的就更多花样了。因此,我们托管中心的老师会抓住这些特点来管理这个班。这样的班级就像是一个交流团体,让学生们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与不同年纪的学生交往学习。

     

 

篇(4)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游戏是幼儿期的主要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就是根据幼儿的这一时期特点总结出的教育规律。小孩子的画画兴趣通常和玩分不开,画画就是玩,要使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玩的时间长了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动力。小孩子就会用极大的劲头、信心去获取,时间长了小孩的这方面能力就成了他的特长。在游戏中用童话的语言指导幼儿不断提高绘画水平,是幼儿容易理解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记得在一次美术活动中,一个孩子在画葫芦时,下笔时画得太小了,我有意地“误解”道:“葫芦妈妈身边长了一棵葫芦宝宝,你先画了小宝宝,妈妈长得什么样,快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孩子一听,高兴了,马上在小葫芦旁边画了另一些小葫芦,画完还跑到我身边告诉我:“你看,葫芦妈妈生了这么多小宝宝”童话式的评语对孩子的每一点发现、创造和进步给与温馨的表扬、肯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一趟美术活动就这样轻轻松松、愉愉快快地进行完了。这样的方式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使他们感到画画并不难。

二、结合手工活动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小孩子处于幼儿园阶段时,缺乏生活经验和知识,手腕骨与指骨比较脆弱,动作不够协调,也不够准确,我们可以利用手工活动,包括泥工、纸工活。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撕或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例如:为了让幼儿感知、理解对称,我们先让幼儿玩折纸。通过折叠、印染等一系列活动,幼儿感知了对称,在绘画时,他们对画对称物丝毫不觉得困难。再如:用棉签画“串儿红”前,先进行撕纸,有序粘贴活动。幼儿通过粘贴,对花形有了感知再进行绘画也就很容易了。

三、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调动幼儿的绘画积极性。

有些孩子爱画相同的形象,始终没有变化,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定的概念或模式,这样会影响绘画水平的提高,对于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去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这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里成长的重要方式。儿童最喜欢户外生活,为了满足他们这种愿望,可以把户外活动与画画结合起来。5、6岁的孩子可以在外出时带上速写本,既满足儿童愿望,又可以诱发儿童绘画的兴趣。带孩子去玩、去画,不要指望儿童画出什么像样的“作品”,而是要培养习惯,久而久之儿童一想到公园玩,就会说我要到公园去画画。 还有爬山、游泳、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可以说是丰富孩子作画感的源泉,孩子要透过亲身的经验,才能描写出生动、针织、充满情感的作品,这样孩子也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与学校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有关,还与学生的家庭环境有直接的关系。教师的“教”只是解决了学生“学”的问题,而家庭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做”的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家庭的密切配合是分不开的。对学习没有兴趣的孩子最突出的表现是写作业马虎、爱玩,可见他们对玩很感兴趣,要把他们从玩中拉到学习上来,强拉硬扯是不行的。教师应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是摆在家长面前的一个难题。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浅谈培养兴趣的途径。

一、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前提

习惯是指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学习习惯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景下主动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一旦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孩子会自主自愿地学习。

怎样科学地引导孩子养成习惯呢?按照教育专家的观点,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克服坏习惯用减法。什么是培养好习惯用加法呢?如培养孩子爱画画的习惯,今天画一只小狗,明天画小狗在玩耍,增加画青草或草地,后天在草地上画几棵树,再后天在天上画白云太阳。这样一天一天增加,画画的好习惯就自然地养成了。克服坏习惯怎么用减法呢?如孩子特别好动,坐不住,这是不好的习惯。一位细心的母亲观察发现,儿子在学习过程中,没做几分钟就离开书桌,喝水、吃东西、上厕所。按照一般的逻辑,家长会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改掉这一不好的习惯,但这位母亲没有这么做,而是在第二天给孩子提了个建议:在学习前解决完所有的问题,学习过程中稍微减少活动的次数,并不断暗示孩子:“你做得到”。孩子在妈妈的鼓励下果真减少了中断学习的次数;过了几天,妈妈又提议再减少一点,孩子又轻松做到了。父母的要求依次递减,直到孩子可以完全克服学习过程中好动的问题,既帮孩子克服了不良习惯,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好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贵在长久坚持。

二、科学引导是培养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

幼儿处于对事物的认知阶段,好奇心比较强,具有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有的孩子把玩具都拆成零件,有的孩子不停地问为什么。家长很可能认为孩子淘气、捣乱、不懂事,并对孩子予以批评、不理睬的态度。这会损害孩子智慧幼苗的成长,挫伤孩子探索求知的热情。所以,家长要充分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并予以科学的引导。另外,家长在回答孩子提问时也不可敷衍了事,如果孩子发现家长在敷衍他,以后不懂的问题就不会再提问了。

三、培养自信心是建立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

实践证明,如果孩子能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与快乐,那么他们一定会喜欢上学习。如有的孩子喜欢舞蹈,可能他天生就喜欢身体随着音乐节奏舞动,也可能是教师经常表扬他。那么,怎样才能使学习变为快乐的事呢?核心就是多表扬,少批评。教师要学会用放大镜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不断予以表扬。有些父母的口头禅就是“这么简单都不会,光知道玩”“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日久天长,孩子总觉得自己很差,渐渐失去对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中有压抑感,于是厌恶学习,甚至产生自卑感。孩子如果真的做错了,当然也要给予批评,但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大人为什么要批评他们。总之,成人要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孩子树立起自信心,让他们觉得有能力学好这些内容,才能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培养兴趣,进而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四、良好的外部条件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有力支撑

篇(6)

怎么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2、孩子有哪一些优点:

除了和孩子沟通之外,平时也要多观察孩子,有些孩子听到歌曲就会手舞足蹈,这说明他的音乐细胞和舞蹈细胞很好,可以考虑学习声乐、唱歌、跳舞、钢琴等等。

3、生活中怎么培养:

如果家里有比较好的条件的话,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就开始培训,买一架钢琴,让孩子慢慢的开始练习起来。

篇(7)

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得不到关注,这种爱好就会遭受挫折。最终导致他们放弃这个爱好和追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培养兴趣却是个难题。

1绘画兴趣的培养的途径

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生活积累、绘本、画展、戏剧、设计只要与视觉沾边的都可以利用。兴趣并不是多夸奖和赞美就能持续,如果在一个团体中有挫折感,他也会止步。应该宽容的态度看待孩子的画画,有时家长见到孩子画的好,可能会马不停蹄地乘胜追击,盲目地实施激励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小孩子的兴趣不稳定,遇到了低谷时,如果不懂迂回,孩子的兴趣就也可能锐减。孩子会有一个阶段经常怀疑自己画的不好,羡慕别人的画,家长强调他跟其他小孩的画画相比优势在于独创,慢慢地他接受了自己画得不漂亮的事实,喜爱画画,并不同别的孩子去比较,孩子的绘画的状态,只是喜欢画而已,这就足够了。“淡定”是一个方法,适合对付冲动型状的孩子,要知道“欲速则不达”。爱画画的孩子普遍比较敏感,总是夸他,他觉得不是真的,也会产生怀疑。不如偶尔夸一下。

2关于临摹和技法

今天的时代并不需要孩子们去临写描摹,来达到技法的完备,而是需要孩子们有广阔的视域,有敏锐的观察力。当今的艺术教育不是技法教育,而是张扬一种“艺术化生存”的教育。传统的国画和油画,讲究“由技入道”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巨变。这条路布满陷阱,弄不好就成为匠人。匠人就是只有技法、没有思想,谈不上什么创造性。临摹和技法都可以忽略,但要重视材料(媒介)的多样性,让孩子尝试更多材料去表现,为创造性地实施主题的表达提供可能。比如,画画可以画在画框上,也可以画在纸盒子上,涂在玻璃窗上也未尝不可。有人说不临摹孩子脑子中就没有图式,我不赞同,参看福娃风格,就是脑子中充满了大人灌输的图式。这不仅对孩子的独立观察能力的培养毫无益处,会让孩子更加依赖大人的观察与判断。我想大家也不期望孩子走一条专业之路吧?如果想发展专业之路,建议11岁以后或初二以后再学素描之类的。如果孩子自己不时地愿意描摹一下,觉得很有成就感,也不用刻意阻止。

3关于如何选择画画班

关于儿童美术班,我说的可能标准稍高:

3.1环境

教学空间的氛围很重要。检查创意的气氛,一个良好的室内布置可以给孩子们提供想象的舞台,单是在墙上挂一些画作、习作,并不足矣,好的装饰并不是华丽的堆砌,而是充满对生活的观察和热爱。(参看画家们的工作室照片)这个多数人也能体会到,每次去宜家都就会对设计自己的房间充满幻想。企图能DIY些什么。

3.2师资

师资的问题比较复杂。齐泽克(美)的结论是只有艺术家才能给儿童更好的艺术指导。为孩子选美术老师,爱孩子、有耐心、懂得艺术的真谛是个大前提。我更倾向于搞插画或有设计背景人来教孩子,而不是油画、国画背景的专业人士来教孩子。专业出身的人往往“由技入道”,有些人是走不出技法的框框的,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这类老师最糟糕的是很固执地发展技法,而不会从观察力和创造出发给孩子更多的启发。直接让照着画的老师,还是不要去了。现在小学里的美术老师都不这样教学生了。

3.3课程开发

课程的内容设置应重视个性差异和性别差异,重视材料(媒介)的多样性,让孩子尝试更多材料去表现,为创造性地实施主题的表达提供可能。手工劳技作为美术教育的一部分,也很重要,对培养孩子的整理、专注力、多有裨益。(注:现在小学并没有劳技课,而儿童动手能力差异很大)。比如,有些孩子很敏感,有些孩子很粗枝大叶,方法应不尽相同,例如,敏感的孩子可让他们进行相对严谨的训练、如构图的疏密、韵律等。因为他们不缺感受,画面叙事性很强,只是表达方式要进行引导和控制。严谨的孩子,需要尝试单一的主题。如飞鸟,如何把它画的有张力和动感。性别差异很重要,性别不同孩子感兴趣的点不同,画面上母题不同。男孩子自由绘画的画面上出现关于车、鸟、太阳。男孩子的画相比之下更加天马行空,要选点记录性的题目,如画一个好看的花盆,或一个小动物,来补偿性地提高他们的专注力和细致的观察力。女孩子情感更加细腻,绘画表现出一定的叙事性。经过一段“美术班”学习后容易固化,比如画的小孩儿都像“福娃”,鼓励她们多用材料、补偿创造力。(注;班级人数少些,老师才能照顾到性别差异和个性)

4我们如何居家如何指导孩子绘画?

我们的小时候,有很多人都有因为觉得自己的画画得“不像”而放弃了绘画。所以我们不能对孩子说,你画的不像什么。给孩子评价一定要掌握分寸,“赞美,但不要评价过高”。例如,给孩子评价不要说,“画的真棒!”之类的话,可以尝试着说说,“我喜欢你画的线条”,“我太喜欢你画的小人了,要是他们每个人再有特点就更好了”。“我喜欢你图的颜色,这一小块再细致点更好了”?“这个罐子形状还不错,好像上面还有些花纹吧?”记住,你的评价的目的是引导他进一步地观察。使他们能在创造的过程中持续探索,获得更完善的结果。而不是下结论。

5结语

希望“艺术化生存”是照进每个家庭的一缕阳光,家长们把艺术教育不仅仅看作技法教育,而是把它是亲子关系最好的融合剂,把艺术教育当作家庭文化的一部分,尽可能减少艺术教育的功利性的目的。

篇(8)

美国有一个名叫德罗瑞斯达的博士,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兰小学调查5103名一年级的新生,其中有49个人在入小学以前已经在家里学过阅读。德罗瑞斯达对这49个孩子作了5年的追踪调查,发现与其他孩子相比较,他们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领先的状态。这些提早学习阅读的孩子在智力上和个性上与其他的孩子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他们在学习上处于领先地位并不是因为阅读以外的其他原因所造成的。

与此相似,德罗瑞斯达在美国纽约市也做了这样的追踪调查。他把孩子分成两组,这两组孩子的智力相当,但是一组孩子在入学以前学过阅读,另一组孩子在入学前则没有学过阅读。这个调查追踪了3年,德罗瑞斯达同样发现提早学习阅读的那一组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领先于没有提早学习阅读的孩子。

(二)差异是由父母造成的

德罗瑞斯达在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时指出,孩子在入学以后在学习成绩上反映出来的这种差异,并不是孩子本身心理素质的问题造成的,而是孩子的父母造成的。

在孩子还没有入小学以前,那些提早学习阅读的孩子的父母亲常念书给孩子听,并在家庭中为孩子准备了各种能启发孩子阅读兴趣的东西,如可供孩子翻阅的小人书,可给孩子涂、画和写的纸和笔等。不仅如此,他们还注意激发孩子对文字的好奇心,而不是事后逼迫孩子去认字,不管是带孩子上街买东西,还是一起坐在家里看电视,只要出现适合孩子认读的文字,常会很自然地指点孩子去学习。

德罗瑞斯达在调查那些没有在入学以前教过孩子阅读的母亲时,发现她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忙”,她们忙得根本就没有时间为孩子再做些什么特别的事情。比如说,她们带孩子上街购物时,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买东西上,而孩子只是她们在购物累赘,她们绝对不会对孩子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饼干盒上写的是什么”这一类的话。

(三)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篇(9)

越是重视早期阅读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越是浓厚。一旦爱上图书,阅读就成为孩子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相反,那些缺乏早期阅读经验的孩子,他们感受不到阅读的乐趣,注意力更容易被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吸引,自然容易痴迷电子游戏与网络。这些东西对孩子的发展虽然也有好处,但是,如果孩子过于迷恋这些,对他们的成长是没有好处的。比如,它们可能影响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严重的甚至导致孩子自闭,影响他们社会化的进程。基于这样一个原因,让宝宝尽早接触图书,是让他们将来爱上阅读的第一步。

2.选择适合宝宝的图书

各种绘本、立体图书、发声图书、触摸认知图书、翻翻图书、洗澡书、擦擦画画图书、无字图书、布书、洞洞书、活页图书……这些融合了很多功能,又具有玩具特性的图书是让宝宝接触图书,并对图书产生兴趣的比较好的选择。当然,只要父母有足够的智慧,任何一本书都能够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并引导他爱上阅读。

3.宝宝读书应从玩开始

玩是宝宝的工作。玩沙、玩水、玩被子、玩衣服、玩自己的小手小脚丫……总之,任何东西都可能成为宝宝玩的对象。要让宝宝对图书产生兴趣,也得从玩入手。在玩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他去发现书的奥秘,以及里面众多有趣的元素,慢慢地,他的兴趣就被培养起来了。

宝宝何时开始玩书?怎么玩?如何玩好?这些全靠妈妈的点化。所以当你为自家宝宝不喜欢书而烦恼时,自我反省一下是很有必要的。

4.不要怕孩子撕书

撕书的成本相比阅读习惯的培养来说是相当低廉的。撕书、啃书、摔书……这些都是宝宝玩书的方式,是阶段性的行为。他不会总是这样,所以父母没必要看到宝宝撕书就大惊小怪,更不应该呵斥孩子。宝宝在玩的过程中会慢慢明白书的真正用途,也会逐渐对图书产生兴趣。当书里的内容渐渐吸引他的时候,他就会逐步完成从亲子阅读到独立阅读的跨越了。

5.让书充满每个角落

在家里让书随处可见,时不时地和宝宝一起翻一翻、摸一摸,尽情和宝宝在书海里畅游。在这样的环境里,宝宝就会更早地对读书产生兴趣。

篇(10)

课堂上以培养孩子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筹码,遵循孩子认知发展规律,以一颗诚挚的心去面对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驾驭和调动.学生能否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作为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在课堂上培养孩子学习数学概念的趣味性

数学知识本来就比较枯燥,不象语文知识那么华丽,各种概念的描述既枯燥又无味。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易懂,就得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利用数学知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认识角”这一课时,“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二、巧设问题,激起孩子思维的火花。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导入时可以设置一个比赛,小狗、小猫、小鸡举行骑车比赛,小猫骑着方形鼓轮的自行车;小鸡骑着椭圆形鼓轮的自行车;小狗骑着圆形鼓轮的自行车;三只小动物谁会赢?学生异口同声小狗。我紧接着问,为什么?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心里准备。

三、在课堂上,擦染碰撞的火花。

在课堂上,擦然碰撞的火花,寻求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检验。如,在讲“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时,教师出示这样的道题:某水果店运来600个西瓜,300个大的,300个小的。老板对售货员小张说:大的十元卖2个,小的十元卖3个,结果可以买2500元。第二次又运来同样数量的大小西红柿,价钱也没变,小张想:何必分开卖,不如不许挑,平均每元钱可以买两个半个,每个4元钱。卖完西红柿后一算,只卖了2400元,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何第二次比第一次少卖100元呢?

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通过讨论分析,不难知道:两个西瓜价钱的平均数和每元钱卖的西瓜并不是一回事。

四、让学生亲自操作,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手是思维的镜子,是意识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创造者”。有些空间观念很强的知识,要尽量想方设法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实物进行观察,动手操作,实际应用,才能认识和掌握它们的本质特征,形成明确概念。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这部分内容也比较抽象空间观念较强,学生不易接受,所以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我充分利用一些实物教具,让学生去拨出钟表上的时间,去观察、去发现时、分、秒的不同和相互关系,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同时又学会了新知。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大量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抓住事物本质的特征,能形成牢固的概念。

五、不要让孩子对数学过度思维

数学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孩子学习的唯一内容,也不是生活的全部,引导孩子过分关注数学会限制孩子发展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一位妈妈走到哪儿都给儿子灌输知识,儿子的眼睛里渐渐看到的都是知识而没有事物了,一位阿姨举着一只手指头问他:“这是什么?”他说:“是1 。”“还是什么?”“还是1 。”“还是什么?”他看着妈妈不说话了,妈妈又教他一个新说法:“是字母I 。”其实他完全可以说这是手指头、小木棍、筷子、旗杆,等等都行。

六、理想诱趣法

随着孩子的长大,我与孩子沟通时,让孩子说说自己将来的理想。在与孩子谈理想中,我告诉孩子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现在学好数学。否则,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告诉孩子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需要丰富的数学知识。通过我经常性的与孩子谈理想、谈人生目标,谈学好数学的重要性,让孩子懂得要实现自己远大理想与远大目标学不好数学是不行的道理。这样,让学好数学与远大理想教育挂钩,自然而然地激发了孩子学好数学的信心。

上一篇: 电信诈骗的风险 下一篇: 关于的哲学思考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