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2 16:02:3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堂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课堂的重要性

篇(1)

本校从2011年5月31日成立之日起,就紧锣密鼓地敲响了教改的钟声。在“坚持科学管理,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全面发展”治校方略的指导下,校委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理论和课改先进地区的经验,广泛调研,结合学校实际,形成了具有太岳中学特点的“问题导学展示”五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在问题中预习,在集体中展示,在实践中提高,在巩固中拓展,在反思中强化。”

一、自我思想观念的转变

我作为一名有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传统的教学已经根深蒂固,思想僵化,认为教书就是教师讲,学生学,只要把自己的课讲好就行了,至于其他的想的就少了。现在要课改了,要彻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从心理上、思想上接受不了,感到无所适从。但现实是非改不行,赶鸭子上架也得上,迫于形势的压力,我必须调整自己,尽快适应。首先自己必须要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学,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改革是必然的。所以,一开始做准备工作的时候,也就是学校决定举办暑期校本培训学习时,我就从思想上重视,行动上积极地投入。因为一切要从零学起,我不敢有丝毫怠慢,从暑期培训到秋季开学初的实践,我从不缺席。学校组织了全体教师前往全国课改名校――杜郎口中学进行了观摩学习,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我也大胆尝试用这种模式上课,慢慢觉得,我的课堂有了变化,学生变得活跃起来了。我的直觉告诉我,课堂教学效果比以往传统教学要好,学生的变化是明显的。课改带给我的是更多的思考,每天有时间总要想一想教与学的关系;怎样预设下一节课,怎样使学生,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能动起来;怎样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觉得这样做收效也不错。去年冬天对教学的思考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从中也发现了以往的缺点和不足,发现缺点就是革新的开始,我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期末考试学生成绩也不错,这对我也是种鼓励,更坚定了自己教改的决心和信心,这只是个开头,变就是进步,我深知以后的路还很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以《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为例说明展示的高效性

下面以《大气压与人类生活》为例说明展示的高效性。上本节课之前,我就把自己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发放给学生,因为本节课内容多,是以往教材三课时的内容,我要求同学们在自习时间预习,把问题任务分组作了安排,班内共有12组,每组6人,4个组要在课堂上展示解决同一个内容的方法,这就形成了竞争。要想在课上表现不俗,预习是关键,小组组长要组织好。学生们积极性很高,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到上课时,已水到渠成,可以直接展示预习成果。一上课就看到每个小组桌子上都准备了许多实验器材,有一次性注射器,一打听才知道是从药店花钱买的。开始上课,1~4组展示第一个问题:怎样知道大气有压强。学生演示了覆杯实验,都很成功,解释了原因。有的组用吸盘模拟了马德保半球实验,有的组讲述了马德保半球故事,有的组举了好多例子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表现欲被激发出来,我只是及时点拨更正,补充拓展,穿插播放视频。5~8组展示第二个问题:怎样测量大气压。由于学生手中有注射器,都能亲身体会,感知实验方法。估测大气压是这节课的难点,但每个小组展示得很到位,基本达到人人能理解实验原理,能较准确叙述实验步骤,特别是能直观地知道活塞横截面积的具体求法。在这个基础上,有的小组还提出了除此之外估测大气压的方法。课堂上生成了新的问题,是我没料到的。我让其他小组同学展开讨论,论证其方法的可行性,用吸盘和弹簧测力计也可以估测大气压,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课堂因预设而高效,课堂因生成而精彩。接下来我给大家播放了托里拆利精测大气压的实验视频。接下来9~12组展示最后一个问题:大气压与人类生活。9组展示,其他组补充,面面俱到,详细讲述了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联系。我只是对高压锅作了补充,可见大家在预习时下了工夫,翻阅资料参考书,获得了大量资源,一节课结束了,一节大容量、高效率的课在学生依依不舍中结束了,我也很轻松地走出教室。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

篇(2)

人们在社会上的事情总是有头有尾的,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能体会到。当我们思考问题或向别人进行语言交际时,是用一定的语言材料进行的,都是借助于语言实现的。事情有首尾,语言则是有序的。“言之有序”这是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

在一次课上,讲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以后,为了加深长方体和正方体概念的认识,我在课上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②正方体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③计算它们体积和体积单位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由于学生对体积概念刚有所认识,学生由认识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空间概念的又一次发展。教师把形体概念混淆对学生发问,学生在没有充分掌握形体概念的时候就不可能按老师要求回答出来。往日积极回答问题的现象消失了,有的同学也回答不出问题的实质,同学们都闷闷不乐。结果我精心设计的课堂教案,未能如愿完成。我接受了这课的教训,及时修改了教案,注意了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于是在另一个班的课上,只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课上我提出: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正方体属于不属于长方体?②长方体能否看作一个正方体?结合实物和图形比较。教师经过这样言之有序的发问,启发学生思维,学生准确地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对比,我认为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清楚地展示问题,准确、清楚、流利的发问,同时注意发问语言间轻、重、急、缓,引发学生思维,这样引导,学生可以从字面理解,深入到物体的本质,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不断有正确的思路训练,抓住了思路的基础,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二、课堂设疑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是教师教学中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所采用的一般步骤。课堂语言运用的正确与否,能不能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起来,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在课堂语言运用上,目的是使学生看到事物的本质,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例如我在教“圆锥体的体积”时,在学生认识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①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体,它跟学过的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先来观察老师手中的铅笔(一支圆柱形铅笔)。②如果把这支铅笔横切成若干段,每一段各是什么形体?为什么?(圆柱体)③拿起我们使用的铅笔观察,如果把卷笔刀卷过的部分截去是什么体呢?(圆锥体)④现在谁能回答圆锥体与圆柱体之间存着什么关系?(部分与整体)⑤这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用这样的语言回答,学生都能掌握了公式推导的关键,有了清新的思路,推导出公式可牢记不忘。

三、课堂语言要有趣味性。

篇(3)

一、巧用音像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走进课堂,改变了以往传统粉笔加板书的教学模式。音频、视频等材料给师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直观、震撼,特别易于活跃课堂气氛。

有位教师在讲《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的内容时,播放了歌曲《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优美的旋律,引起学生的共鸣。接着教师刚在黑板上写下:“站起来……”学生马上根据歌词异口同声地说:“富起来、强起来。”课堂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下去。

二、入乡随俗――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感

公开交流课,有时难免在其他学校甚至其他城市上,面对不熟悉的学生,如何快速消除陌生感呢?

有一次笔者到区内兄弟学校教学《科学发展观》的评优课,课前准备时间相当仓促。怎样才能顺利走入这所学校学生的内心世界呢?

上课铃响了。笔者说:“今天一早赶过来,发现咱们这个镇真是个好地方,经济发达不说,环境还特别优美。看来,当地领导对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贯彻得非常到位啊!”一席话,说得学生面带微笑,彼此的紧张感消去大半。接下来的课就容易多了。那次课,笔者如愿拿到了一等奖。

一次,去外地上课。课前,该校老师告诉笔者,这里的生源不太好,课堂比较沉闷。那节课讲的内容是《我国的分配制度》。走进课堂,笔者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我有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就来到这个城市的一家国企工作。多年不见,我们一起出来喝喝茶。我说,老同学,你在国企工作,收入很高吧?哪知他说,别提了,国企每月四五千的工资太少,我现在跳槽到一家外资企业,每月收入上万。这不,最近又买了套房子,租金每月有两千多。你呀,平时有点闲钱,别只存银行,要学会理财,买股票什么的。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个故事是笔者虚构的。接着,笔者问:你们知道,我那个同学说的几种收入,各属于按什么方式参与分配吗?

结果那节课,学生兴趣大增,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入乡随俗,运用当地的例子,既能体现教师对学生文化生活的尊重,也不失为一种教学机智。

三、层层推进,巧设问题――激起学生共鸣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根据新闻事件,巧设问题,层层推进,以疑激学,可以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如在教学《筑起防火墙》时,笔者结合一则新闻热点事件,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个孕妇摔倒了,你会不会扶起她?2.如果她为了感谢你的帮助,邀请你去家里坐坐,你会怎么办?3.如果对方递给你一瓶饮料,你喝还是不喝?

问题展示后,课堂开始活跃。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接下来,教师展示一个真实的案例:2013年7月24日,一名17岁的花季少女扶一个孕妇回家,喝了对方递过来的酸奶,就再也没能走出这个屋子,她被残忍杀害并埋尸荒野。

这个案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一堂关于“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的课堂,就在热烈讨论、辩论中开始了。

四、情境体验――我为对方出主意

笔者听过这样一堂地理课,听完不禁为上课教师新颖的设计折服。

那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印度”。按照传统的教法,就是教师告诉学生印度的风土人情、经纬线位置、气候特点等,最多放些关于印度的音像视频。然而,这位教师却在开头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公司经理曹先生2013年7月和2014年1月分别去了趟印度的新德里和孟买,谈生意和旅游。同学们,你认为曹先生每次去印度,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篇(4)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创建“和谐高效课堂”的思潮中,教师要想对教材内容运用自如,上好每节课,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课前精心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一、思想上的准备是灵活驾驭课堂的前提

教师上课成功与否因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点是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如果课前准备充分,课堂上基本可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随时处理好突发事件。否则,体育课堂很容易出现“放羊”式教学。因此,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主动学习,通过改革和创新,使体育课堂逐渐完善和鲜活。

二、课前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是灵活驾驭课堂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所从事的一切教育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要让学生的学习专注、高效,课堂教学效率好,课前就要充分了解学生。

1.要了解班级基本情况

对自己要去上课的班级学生的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教师通过有意识地观察、翻阅学生登记表及沟通等,全面了解任课班级学生人数、体质健康状况,对体育课的兴趣、喜欢的体育项目、组织纪律以及学生干部、体育骨干和特殊学生的情况特点等。

2.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学生的心理、情绪决定上课练习的积极性。只有课前及时掌握学生心理、情绪的变化,课堂上才能做出相应的调整。

3.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

要了解学生的身体是否处于疲劳状态,了解女生是否正处在例假期,根据情况灵活安排准备活动和运动量,甚至安排见习生,以避免发生伤害事故。

三、教材、教法及教案的准备是灵活驾驭课堂的关键

1.确定教材

(1)根据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根据教学计划,统筹安排教材内容,把握每学期该教材的出现时间。不同性质的教材出现的时间应有所区别,避免想上什么就上什么。教材的教学目标要明确,切合实际,突出教学重点,教学步骤与时间要合理安排。(2)针对受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上课有章法,活而不乱。

2.合理搭配教材

体育课堂的准备活动形式与练习内容有时较单一,致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厌学,严重影响了体育课教学效果。作为体育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妨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查阅体育游戏相关书籍及在生活中积累的创新游戏,筛选其中最适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搭配教材,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容易对课的内容产生兴趣,从而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比单一枯燥的准备活动操和跑操效果好得多。

3.研究组织教法

要想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吸引学生,组织教法非常关键。(1)想做好这一点,课前首先要查阅大量资料。现在各种教材、教学参考书大多是由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和教师们撰写的,这些资料对我们的教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层次进行了比较深入透彻的分析、综合和概括,设计了科学的教学思路,组织教法。当我们在研究自己课堂的组织教法时,这些现成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对我们的课堂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所以,我们课前要多钻研已有的组织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探索创新,以期更好地驾驭课堂。另外,平时听公开课的记录或自己上课的积累,其中的成功与失败也可作为我们教学的借鉴。(2)要扬长避短,开拓创新,力求将复杂的内容简洁化、简单的内容趣味化,调节学生的身心负荷,最大限度地减轻学生因体力和精神疲劳而产生的厌学怠练情绪。譬如,备较枯燥的长跑教材时,可以考虑学校的实际场地和器材,设计成校园内或在周边的越野跑,穿小树林、绕大楼、爬坡、让距追逐等等,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更多的学生体验运动的快乐和成功感,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4.备好教案

教案是教学工作的原始记录,是实施教学的依据,既要体现教材的全面性,又要突出教学重、难点。只有教案计划周密,每次课才会有条理,顺利衔接顺畅,有的放矢。教师通过课前教案的撰写,可以知道一次课的重、难点是否充分地提炼,如何对学生阐释清楚。还可以很好地组织语言,让一堂课的语言焕发出演讲一样的精彩,树立教师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教师激情的、良好的语言表达对灵活驾驭课堂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场地、器材的准备是驾驭好课堂的物质保证

场地器材是上好体育课的物质保障。只有在充分了解本校场地大小、布局、器材多少的基础上,对场地进行统筹安排,做好充分利用、合理布局,方便教学,才能更好地保证安全。

对于有较多班级的学校,最好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课前与其他教师做好沟通,商量好场地器材的使用时间。否则,有可能发生冲突,使教师无法按原计划上课,临时改变课时计划,而导致手忙脚乱,影响教学组织和效果。

篇(5)

教学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好的教学氛围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关键作用。教学环境特别是课堂教学气氛的改变给课堂教学带来巨大的变化。

一、中职教学要求的特殊性决定教学氛围变化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受教育群体的独特性

职业类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在学习方面缺乏信心的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方面不感兴趣,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失去了兴致。[1]这就对中职教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教学目的的特殊性

职业类学校是希望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在今后的实际操作当中能够得到很好的运用。因而,在中职教学当中更应该重视实践性和实用性。

3.社会需求的独特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拥有专业技能和高素质的高级技工越来越成为社会的需要。职业类学校的学生在掌握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放眼世界,顺应时展的需要。要努力掌握“再学习能力”适应“终生学习”的需要。[2]面临这些问题,中职教学更应该要转变教学观念,对已经拥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当中更应该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职业类学校的学生,表现对学习的不自信更大的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常规的教室环境让学生产生一种厌倦的情绪。如果在新环境下学习,学生对学习可能会产生一种新的感觉,这种新鲜感和好奇心是拓展学生求知欲的重要动力。[3]美国心理学家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认为语言环境的创造有赖于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因而转换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氛围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大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为提高中职教学效果提供了可能

教师可利用实训教室原有的直观教具和实训设备来教学生如何识别物体,真正做到“在做中学”,彰显语言的原始。对于今后从事服务行业的学生而言,语言的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用自己的目的语言来进行场景的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纠正。在边做边说的过程当中学生不至于因为过于拘谨而不能充分实现自我的展示。在中职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及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与巩固,通过微格教学将学生在实训室进行分组练习的情景拍摄成视频供全班同学观看,在观看的同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微格教学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感到新鲜有趣的同时帮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学生掌握专业相关的语言知识的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提高课堂气氛的方法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中职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气氛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中职教学呢?下面提出几点意见。

1.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

学生对自己学习目的的明确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有助于学习过程中疑难问题的克服。现代社会对中职教育存在一定的偏见,作为中职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之初向学生说明中职教学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中职教学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以后为了服务社会的需要。

2.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中所提倡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安全感让其精神得到鼓舞从而有助于学生快乐的学习。[4]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上下级”观念,要求新一代的教师要面带微笑幽默风趣的给学生授课,营造一种和蔼可亲学生愿意亲近愿意配合的学习氛围。

3.巧妙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在中职教学的课堂上,教师更应该注重导入式教学,巧妙恰当的导入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起着决定作用,在学生感觉课堂氛围比较枯燥时可以适时的导入一段音乐、一个电影片段活跃一下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4.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氛围

良好的教学情境,高昂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有着推动作用。要想提高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当中可以适时的进行游戏教学以及角色扮演来提高学生的兴趣,甚至可以开展小组竞赛以及小组合作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转换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中职教师进行实践性教学还有利于学生学习动机及兴趣的激发,让他们从游戏中学习,释放他们的心理,开发他们的智力,帮助他们掌握知识能力促进今后更好的学习。

作者:刘燕 单位:贵州省林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赵英娜.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兴趣培养[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4:99-100.

篇(6)

关键词: 学前教育 舞蹈 日常养成 幼儿教学

我从事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工作已经有十年了,带了很多批学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一套独有的课堂日常要求,严格要求上课纪律,带过的几级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上课纪律特别好。很多年轻的老师都过来取经,我总结了几个原因:

良好的课堂日常养成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堂纪律对于他们以后的教学工作都会有很重要的作用,她们工作以后可以按照现在对她们的要求要求幼儿,良好的日常主要靠学生的持之以恒和教师的坚持不懈。

我们教授的学生是三年制大专学生,是高中毕业以后考的学前教育专业,是属于比较好管理的一类学生,她们的舞蹈课需要学习三年共六个学期,良好的课堂日常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舞蹈学习具有很大的意义。养成良好的课堂日常究竟有什么好处呢?我总结了一下,有以下几点:

一、良好的课堂日常的作用

1.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日常决定了教学效率,只有良好的课堂日常纪律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提高。

2.良好的日常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慢慢她们不会觉得遵守纪律是负担,而是理所应当的。

3.好的纪律养成以后,可以提高上课效率,而且上课纪律好了以后,我们上课时心情也会好,上课情绪高涨。

4.有了良好的课堂日常,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不会浪费课堂时间,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提高。

二、养成良好的课堂日常的途径

1.课堂纪律。课堂纪律是上课的基础,有了良好的课堂纪律,教师讲授知识时才能事半功倍,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知识。良好的课堂纪律主要是指为了维护正常的舞蹈教学工作,调整学生的日常上课行为,不干扰老师教授知识,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所以要求学生共同遵守上课纪律。

学生大一开学前第一节课,我往往不急着给他们讲课,而是首先要求课堂纪律,将自己的要求逐条说出,让学生努力记,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督促和要求,最终让学生养成习惯。对于课堂纪律,一要按时上下课,不能迟到早退,提前十分钟到教室准备;二是上课注意队伍的整齐,站姿要准确,手不能乱动,认真站好;三是上课时间手记必须关闭,课堂休息时间不能看手机。

2.学习纪律。单单遵守纪律还是不行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可以很好地将教学转变为知识,因此学习纪律也是需要强调的。好好学习才是最重要的,老师讲课的时候学生要认真学习,舞蹈课的学习需要学、做,因此更加需要学生认真看,认真练,还要要求学生课下认真完成练习作业,才能很好地完成教授的舞蹈。学习纪律主要是:(1)上课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安排了小组组长,基本上是按照宿舍分配,将舍长安排为组长,这样便于学生学习,在练习的环节要求学生按照小组进行;(2)课堂上要强调学生认真听讲的重要性,使学生认真听讲,多要重复要求;(3)每天课下都要强调认真复习的重要性,要求学生课下要认真复习。

3.日常纪律。在舞蹈课堂上,日常纪律包括卫生、道具、服装的准备,因为舞蹈课需要经常在地面上做动作,镜子的存在也很重要,因此每天上课前的卫生打扫很重要。每天上n前将音响和音乐准备好是我们的基本要求,舞蹈课有不同的特点,要求根据不同的舞蹈准备不同的服装和鞋子道具,这些也要精心准备。(1)上课前的卫生打扫反映了一个班级的凝聚力,好的班级全体学生会一起打扫和清理玻璃,而差一些的班级无奈于班级的安排,敷衍了事;(2)我要求学生自行带着音响和音乐,音乐是提前就发给文艺委员的,学生上了前必须准备好;(3)舞蹈课上,对不同的舞蹈有不同的舞蹈服装要求和发型甚至妆容要求,我们要求每节课学生的准备一定要到位,不能乱穿,整齐度达到统一。

4.考试考查。在考试的时候,我们不但要求学生的服装、发型和妆容,而且对整个考试的过程安排都要求很高,每次考试都要安排专人录像、专人放音乐、专人叫号,每个班级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整个考试的过程与大型比赛考试的过程无异,让学生提早就感受以后招考或比赛的流程,提前适应。整个过程中所有的要求都是学生自行完成的,包括发型、化妆、号码牌准备、服装道具的准备等。在学生进行道具准备的过程中,不但提高了舞蹈审美能力,还提高了手工和美术方面的水平,一举多得。

5.演出比赛。由于在日常中的要求,学生在遇到比赛或演出的时候往往会比较从容,从音乐的准备、化妆到最后的比赛演出,都胸有成竹,因为有了平时好的日常养成,不管遇到多么大的问题,都会按照平时的习惯要求自己,就会将所学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对于学生以后找工作或继续进行更高一级的考试都是很好。在准备到演出比赛都会表现出不同于一般学生的从容镇定和素质,对于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在上课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对于学生日常的养成,教师对要求的持之以恒特别重要。我们在上课过程中需要不断鼓励和督促学生,孩子们的控制能力可能有的时候不够强,还要我们督促。日常习惯的养成是持之以恒的要求,就会逐步养成这样的习惯,就不会觉得是负担。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跳不同的舞蹈要穿着不同的服装,准备不同的发型,不仅为了上课方便和整齐划一,而且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大多是女生,对她们提出这样的要求她们不但不会反感,反而很喜欢。在舞蹈过程中,还能提高舞蹈乐趣。尤其是学生都以这样整齐的班风为骄傲,遵守要求,和老师之间的交流顺畅,大家都像朋友一样,对于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在十几年的教学中,我教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很好地遵守上课日常,并将此习惯一直保持到毕业,保持到工作,并传承给自己的学生。我们舞蹈课堂上,好的日常尤为重要,本来一个班的学生都有40人之多,班级管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及教学成果,影响到老师的教学心情,教师除了要求学生遵守之外,对她们的督促与鼓励也是很重要的。教师要时刻督促和要求学生。

学生日常的养成会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受益匪浅,也会用这样的方法要求自己及自己的学生,一代代传承下去。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一般都会有很强的纪律性和班级荣誉感,对待事情的态度十分认真。在这样的要求下,学生不但不会反叛,反而特别理解和尊重老师。班级之间甚至暗暗较劲,对于不太积极的班级也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使整个班级乃至学院的舞蹈课日常都有了很好的提高。

学生毕业以后在教学中如果注意孩子的日常养成,那么不仅会提高教学成效,而且对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是很好的。

之所以认为舞蹈课的日常习惯养成在教学中非常重要,是我这些年在教学过程中慢慢摸索的。当然,中间可能还有很多不得当的地方,我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积极学习和摸索,争取做到最好。

篇(7)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9-0157-01

上海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决定了其外语教育必须达到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英语已是上海的第一外语。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点英语,学好英语。如今,良好的英语表达能力已成为用人单位评判应聘者是否合格、是否会被录用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然而,虽然英语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但是多年来有关管理机关、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对其教学质量一直不够满意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解决好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程的定位问题和培养具有实用英语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成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但是人们在判断一个人实用英语能力高低时往往将重点放在口头表达方面,这便导致了英语实用能力讨论的两大缺陷:(1)忽视书面语交际能力的研究;(2)忽视理解能力的研究。作为语言交际两大方式之一,书面语交际能力应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这不仅因为现代社会生活对书面语交际能力有着更为迫切和现实的需要,还因为书面语交际在本质和方式上有着重要的差异,它应该成为交际能力重要的一部分来加以研究。社会提高了“听、说”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这就放弃“读、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新情况又进一步巩固了阅读在中国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不仅从数量和规模上,而且还从质量上、层次上、样式上对英语阅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阅读是学习者获取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也是学习者作为读者和文章作者相互交流的言语活动。外语阅读能力与听、说、写能力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Stern的经典图形来看,阅读教学在第三象限。横轴的左极表明“读”归为接受语言既理解语言的范畴,与“听”同为一类。

图标:语言四项技能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这说明了,听、说的重要性反而从质量上、层次上、样式上对英语阅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同时根据克拉申可理解输入理论:人们习得一种语言,必须通过理解信息或者接受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也就是说,克拉申认为感受性语言行为如听和阅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只要提供足够数量的可理解语言输入,其他包括语言技巧的提高和语法知识的获得就会随之产生。英语教学中,为了正确流畅地使用语言,教学应该立足于一定量的语言输入。也就是说大量的听和阅读的输入,才能有说和写的输出。就目前我校教学条件――语言室缺乏,进行大量阅读输入,其优势相对是最方便、最自由、最独立、最简单易行的操作形式。同时,由于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特性――许多学生羞于开口并担忧在使用语言过程中产生错误,所以在启发他们开口的同时更应该尊重他们需要时间上的适应和在字面理解上的需要。

因此,我们英语教学还是应该坚持重视阅读的重要性。对于这一点,从我国的一些知名学者和专家观点、呼吁中都可以看出阅读重要性。现转引如下:

许国璋(著名英语教育专家):“学外语,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读,多记,多讲,多写。自有水到渠成之日。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语言。”

熊德(著名英语教育专家):“要从阅读中学到好的、地道的英语,我们不妨读细一点,甚至对好的句子、段落加以背诵。但阅读不应该只限于写一些漂亮句子,更重要的是得到知识,不仅是专业知识,不仅是专业知识,而且是广泛的人文知识。这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所在。”

“用英文思维是许多英语学习者都希望达到的一种境界,因为这是用英语流畅地表达思想的基础。从自己学习英语的经历中,我体会到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对于初、中级英语学习者我特别推荐英语建议读物,读的材料要浅易,故事性要强,读的速度尽可能快一些,读的越多越好。这是学好英语屡试不爽的一个好办法。”

“要提高英语水平必须依靠不间断的大量阅读,而阅读又必须做到精泛结合,默读与朗读相结合,有了扎实的读与写的基础,听说跟上不是不难的”

我国老一辈外语专家葛传先生也曾说过:“讲到学习外语目的,我认为该考虑到各人的工作需要。好多年前,我国曾也有不少人提倡听说领先。这个学说根据的似乎总是先有说后又写,先有听话后又读文。不论哪个孩子,都是先学话,后学问,理论上或许是这样,但事实上恐难于做到。我国儿童有多少天生就有以英语为母语或第一外语的父母呢?在教学上多花些训练听说固然必要,但我国人在工作上用得到英语的恐怕读和写要比听和说多,而且读比写更多,我的不很科学的想法是:其余皆其次,阅读最为先。”

上述专家的观点也正好印证了多数英语学习者的尝试和经验:没有阅读,英语学习寸步难行;有了阅读,英语学习节节提高;阅读越少,进步越慢;阅读越多,进步越快。当然笔者强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是说听说教学不重要,而是强调在目前的教学环境中,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读”是其它三项技能的基础,学习者可以借助阅读大量的各种英语文章来提高学习者的时文阅读能力,培养英语思维,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提升世界文化意识,为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中职英语课堂上,阅读教学应该与听说教学并驾齐驱,因为一定的阅读能力其实也是真正提高听说能力的基础和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葛传, 英语教育往事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篇(8)

新课程是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必须有全新的教育理念与之相适应,特别是新课引入,不要像以前枯燥乏味,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师以其出人意料的导言,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并促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这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设计的引入能否产生悬念,能否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对此,我采取了几种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在互动的氛围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引”到“入”精心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温故知新

数学知识是系统化、循序渐进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知识的迁移规律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学生的“旧知”与将学的出发,“新知”相互沟通,铺平“道路”,架起“桥梁”,从“温故”出发,复习与本课有关的旧知识,以旧引新,以旧探新,在“新旧”的衔接点与共同点上充分展开思维、探究规律。

例如,在讲菱形时,我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说出它的性质,然后在其一个较长的边上截取一段与其较短的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的定义,既复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又让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起来。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使所学知识逐渐地系统化、结构化

二、情境引新

学生喜欢在某种特定的气氛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情境的创设,把生硬的灌输变为生动有趣的探索。在教师的引导下,疑难学生议,规律学生找,结论学生得,这样,课堂上就形成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学生就更能积极地发言、探索。在讲“轴对称”时,我用课件展示翩翩起舞的蝴蝶,并伴有悠扬的“梁祝”,学生心情愉悦进入了轴对称学习。在讲“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我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海上日出,随着太阳的缓缓升起,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自然而然的引入。这样特定的情境使学生渴求新知识,逐渐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就能取得教学效果。

三、设疑引新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关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可采用布疑阵,设矛盾等方法,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识,随着问题的解决,学生也会感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讲“圆周角定理推广的应用”时可这样设计:(1)同学们知不知道“破镜重圆”这个成语?(2)有一位老奶奶不慎把一个圆镜子掉在地上,打破了成了碎片,其中有一块碎片带着大半个边缘。老奶奶想重新买一个同样的镜子,你能想办法帮助她由这块碎片重新画出这个镜子的原型吗?这样课堂内容就在学生的生活基础上鲜活地呈现出来。然后引发学生探究画出镜子的原型的方法,即已知圆弧的一部分如何确定圆心和圆的半径。这为最后利用圆周角的推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并顺利地导入新课。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运用教学手段,做好学生的引路人,那么学生就会喜欢教师的课,认真听教师讲解,积极学习,从而轻松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篇(9)

课堂练习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与运用能力,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运用形式多样化的课堂练习可以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进行当堂测验,以检测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得更加牢靠,所以,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课堂练习的重要意义

1.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具有针对性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以达到提高其学习兴趣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而且还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为学生答疑解惑,还可以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形状的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我们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模型,让学生对图形进行认知,比如以天上的太阳认知圆形,以课桌的平面认知长方形、正方形等等,还可以利用玩具积木的各种形状进行拼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常用品、建筑物、汽车等操作活动,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靠,记忆更加深刻,与此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2.教学形式要多样化,引导学生学习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学生对知识重点的掌握更加牢靠。在课堂练习中教师提出灵活性的问题,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升其表达能力与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有些课程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上要多花些心思,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枯燥的数学知识,达到知识与趣味相统一的效果,成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载体。

二、提升课堂练习的潜在价值

1.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数学为现实数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容易理解的实物,这是将来教育教学的必然趋势,将抽象的事物生活化,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我们身边的日常生活作为教材,让教学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便于学生理解与学习。由于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年龄较小,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差,对于数学的学习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对于生活中各种与数学相关的素材没有感性的认知能力,导致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常常觉得无素材可以作为比较对象。所以在当前的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学习素材,提升学生对事物把握的准确程度,加强其对于生活中事物的关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避免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完成各种各样的作业中度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与数学的知识进行类比,找出其有联系之处,然后加以运用,这些对于引导并提升学生的发掘能力很有帮助,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爱好,还提升了其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2.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的天性就是好奇,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活其好奇心,提升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其在课堂练习中对自身不清楚的数学问题提出疑问,逐渐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这样不仅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还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了引导。同时,教师在课堂练习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创新的意识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围绕学生展开思维方式的引导对于学生的日后能力提升至关重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引导之外,还要提供更多的通道与途径开阔学生的思考空间。教师可以对日常的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加强各个练习题目之间的关联性,提高知识点的整体性。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对于各个知识重点的掌握,使其运用自如。

篇(10)

演示实验是教师开展化学教学的基础,是学生进行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径.可以说,与传统的理论教授相比,演示实验在其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规律

进入高中阶段以后,很多的化学概念、规律变得更加的抽象化,这对于处于思维转型时期的高中生来说理解起来就带有了相当的难度.如何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一些一直是化学教师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通过演示实验来展示抽象的化学概念、规律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可以把课本上的文字直接转化成一些现象、实物,一些真正存于学生眼前的东西,这样自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就拿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来说,教师通过语言教授,告诉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至于为什么,教师还可以再进一步解释:电子的转移会引起元素原子所带的电荷发生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引起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所以我们才说电子的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从语言上来说,这样的讲解已经够细致了,但由于这些内容表述起来比较抽象,很多学生在理解起来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该怎么办.这时演示实验就可以上场了.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对以上这些结论进行验证,在直观的实验现象面前,学生想不理解恐怕都难.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等于教学活动成功了一半,因此,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多教师都在努力追求的目标.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众多方法中,恰当地运用演示实验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带有一定趣味性的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把对实验的兴趣转移到对知识的兴趣上,这样往往会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到“化学反应与能量”这课的内容时,为了引起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兴趣,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设计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演示实验:用一个装有酒精的喷雾器喷洒在正在燃烧的酒精灯的火焰山,结果瞬间火焰变得非常巨大,很多学生忍不住惊呼了起来.通过这样一个实验,生动地向学生展示化学反应产生的巨大能量,有的学生还忍不住想要自己试一下,由于这个实验带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拒绝了学生的要求,然而,由这个实验而激发起的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兴趣却是毋庸置疑的,这就是演示实验的魅力所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行为是人类认识世界、发现世界的第一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然而,长久以来,重灌输、轻探究的教学理念,使得很多学生失去了太多的观察机会,从而导致学生观察能力的明显不足.在高中化学课堂上,教师通过一些演示实验的开展,恰好可以弥补现如今很多学生观察能力不强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观察习惯,掌握一定的观察技巧.例如,笔者在给学生做“Fe(OH)2制备”的演示实验时,就在实验开始之前给学生提了这样几个观察要求:注意观察反应物加入的顺序以及加入的方法,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哪些现象.就这样,在教师的要求下,学生纷纷瞪大眼睛认真观察起来.待实验结束以后,很多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了解了整个实验操作步骤,不仅如此,有的学生通过观察还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如,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胶头滴管为什么一定要深入到溶液里面?为什么沉淀物的颜色出现一个由白色到灰绿色再到红褐色的过程?可以说,如果没有演示实验的开展,学生就不可能观察到那么多细致入微的问题,提出那么的想法.所以说,演示实验的有效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

化学实验是一门科学严谨的活动,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微小的差错都有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科学规范的操作方式是首要前提.很多时候,在开展学生分组实验之前,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率,教师都会先进行一个演示操作,教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掌握更加科学规范的操作方法.因此,演示实验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学生在观察教师实验操作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当然,为了保证学生有好的学习榜样,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操作的时候一定要科学规范,任何一个微小的操作都要力求完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样学样,逐渐养成规范科学的实验操作习惯.

如今,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开展状况依然不够理想,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教学理念的问题,有的是实验条件的问题.但无论在实验教学中有着怎样的困难,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都要真切地认识到演示实验在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陶二红.说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体会[J].学苑教育,2009(6).

上一篇: 金融科技概念 下一篇: 教师值班要求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