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校园安全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2 16:02: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学生校园安全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学生校园安全教育

篇(1)

经常检查和分析学校安全管理的现状,及时发现并消除各种隐藏的危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每天都要对校园做一次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排查过程中,一方面要找到校园周边,包括道路、民房、小区、商户等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协调相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予以解决,例如,登记备案、划定警示区域、张贴警示标语等,让学生提高警惕;另一方面,要对校园内部设施安全隐患,如教室的门窗、玻璃、锁具、桌、椅、板凳等是否破损,电线有无老化、裸露,电源开关是否完好、有无松动等方面进行检查。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尽快解决。同时还要制作一些醒目的警示标志或标语,张贴在电源、井口、楼梯口等安全事故多发处提示学生注意安全防范。

2.常挂嘴边的安全意识培养。

对于安全教育,很多学生常常是三五天的新鲜感过后就把老师的教育忘得一干二净。要想让安全意识真正走进学生心里,牢牢植根于学生头脑中,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时刻把安全教育挂在嘴边,做到时时讲,处处讲,天天讲,人人讲,做到警钟长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讲究原则,有的放矢

1.学校要及时建立健全安全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学体系,并切实做好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管理、课程质量考核与评价,确保安全教育上课表、进课堂,把安全教育变成“硬任务”。

2.科学设置教学内容。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科学合理地设置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同时还要注意把握不同区域、不同季节、节假日易发生的安全问题,对学生进行专项预防教育,如夏季是游泳安全事故的多发季,要禁止学生私自下河游泳,春节则重点宣传安全燃放烟花爆竹的注意事项。

3.做好安全教育师资建设。

学校要对全体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要让每位教师都成为学校的安全员,并在此基础上及时选拔、安排一批责任心强、熟悉业务的教职工专职负责学校安全工作。

三、形式多样,切实有效

1.采取灵活多样的安全教育方式。

学校可以利用班队会活动、综合实践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突破以往枯燥、单一的听、说、读、教模式,采用安全讲座、知识竞赛、播放安全教育影视片等形式,将枯燥的文字材料变成生动的图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加强理解;将死记硬背的各项安全制度和注意事项变成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快板语,强化记忆;邀请消防、医疗等专业人士讲座,将一次次血的教训、真实案例还原到学生面前,震撼他们的心灵。

2.现场模拟,亲自实践。

篇(2)

自2008年以来,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就逐年扩大,并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素质也呈下降态势,良莠不齐,特别是近几年,校园内出现的安全事件越来越多,校园安全形势值得重点关注,在高职院校内安全形式更加严峻,除了传统的校内失窃、聚众闹事外,许多新型的安全问题也慢慢呈现出来,如大学生参与非法传销、遭遇网络欺诈、电信诈骗、校园高利息贷款,甚至部分大学生被高息贷款等等。这些安全问题的存在除了影响大学生个人生活学习外,对大学生家庭以及社会的安定也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高职院校俨然成了校园安全事件频发的“重灾区”,如何对高职学校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涉及面广、教育内容繁杂且广泛,做好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是维护教育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培育良好育人环境和保障校园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对策,旨在引起学校、学生、家庭及社会的重视,提高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建设。

一、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安全教育是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长需求以及社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基于高职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性地实施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责任等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行(企)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提供支持,也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和高职院校平安校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于安全问题的存在除了影响大学生个人生活学习外,对大学生家庭以及社会也会有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加强高职学校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教育实践活动。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高职学生由于年少,涉世未深,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欠缺等问题,因此,在近几年,高职院校校内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出现校园暴力、群殴、学生网络被骗钱财、网恋以及校园盗抢等等,这些安全事故的出现给学生个人、学生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安全素养。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形成

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因为在上大学之前,未参与任何社会实践,因此,普遍缺少安全防范意识或安全防范技能较欠缺,无法预见身边可能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与可能存在的危险。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案例教育和警示教育,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

(三)有利于安全和谐的平安校园建设

很多高职学院开放办学,没有围墙隔断,高职学生活动范围较宽,与社会有广泛接触。很多有不良企图的社会人员混入校园,身份极其复杂且目的明确,待混入校园后学生很难识别这些即将对他们实施犯罪的行为,很多校外人员进入学校偷窃或对学生造成人身伤害,此外,手机、电脑、微信、微博、QQ等已是高职学生常用沟通交流工具,网络安全也是侵蚀学生思想的重要渠道,需要引起重视和防范,加强这些方面的安全教育是安全和谐法制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有利于德育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素养差异较大,部分学生身心不健康,道德教育或道德素养缺失,易发生道德问题。将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高尚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二、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一)安全防范技能欠缺,心理处于亚健康

总体来说,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安全意识是比较好,大都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简单的安全辨识能力,但仍普遍缺失安全防范技能,虽有认识,一旦出现安全事件,学生普遍不知道如何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来规避或减少安全事件可能引发的后果,对身边潜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危害识别和防范意识较差;此外,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也是令人担心,有调查显示,有部分学生身心处于亚健康,不能很好地调适身心健康状态,心理状况堪忧。

(二)高职院校安全监管教育和措施不完善

在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室和寝室是发生校园安全事件的主要场所,学生的财物丢失也主要发生在寝室或教室,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疏于管理,随手乱放导致财物丢失,但另一方面,学校监管措施也是不到位的,如校园的监控,寝室门禁卡的安全使用、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以及消防安全器材的配备等,一旦出现校园突发安全事故,学生只知道第一时间报警但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手段茫然无知。

(三)安全教育教学内容陈旧

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但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却比较陈旧,教学内容涉及面较窄,在安全教育课程中介绍比较多的是学生人身的安全及防范、交通安全及防范以及消防安全等方面,而对于网络安全、心理安全、用药安全以及安全防范措施及突发事件防范等安全教育内容很少,因此,安全教育课程内容要更新,应符合时展的新要求。

(四)安全教育教学效果较差,形式单一

很多高职院校都会采取不定期出安全教育墙报、安全警示图片、安全教育讲座等传统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应用较少,课程缺乏吸引力,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安全教育流于形式,任课教师对安全教育认识不足,没有很好理解安全教育重要性,教学效果不理想。

(五)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没有形成,潜存许多安全隐患

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预防和减少在教学、科研以及师生学习生活中的许多安全隐患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纵观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形成良好的校园安全氛围,师生安全意识都比较淡薄,潜存许多安全隐患。而且,在高职院校平安校园建设过程中,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建设,高职院校校园内安全隐患潜存,这些隐患主要来自于学生个体的习惯特点和安全理念。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学生自信心培养,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职院校由于学习基础较差,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性格孤僻,与人沟通交流不畅,容易引发安全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自信心培养,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和道德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创新安全教育模式和安全教育教学内容

社会的发展和安全形式的变化使得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安全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涉世较浅,对于社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了解较少,而且安全教育以及安全信息接受渠道较少,因此,在安全教育过程中,要创新安全教育模式和安全教育教学内容。安全教育内容也应发生更新,应将网络安全、心理安全、食品安全、用药安全以及安全防范措施及突发事件防范等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到教学内容。

(三)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和引专家入课堂

高职学生接受新的事务能力比较强,可基于这一特点,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如将网络、手机信息平台作为安全教育课堂的延伸。如通过组建安全教育课堂QQ群,利用微信平台、微博、校园短信群发平台等不定期推送安全教育知识并组织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讨论,或邀请公安局、派出所以及社会公众人物给学生进行安全警示教育,根据教学安排,把警方提示、校园安全热点、校园治安动态、敏感问题等通过信息及时传送,对学生进行正确舆论引导,消除不稳定因素,真正在学生思想认识上构筑起一道安全屏障。

(四)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安全文化

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校园安全氛围和师生安全意识都比较淡薄,潜存许多安全隐患。因此,通过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安全文化,通过学校宣传部、保卫处、学工处、教学学院(系、部)多部门联合齐抓共管,营养很好的安全教育氛围,学生安全意识提高了,安全防范技能提升了,那么,高职院校平安校园的建设也将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也将得到很好的净化。

参考文献

[1]纪兆东.新时期高职院校安全教育的践行及其对策[J].职教通讯,2015(23):70-73.

篇(3)

女:在这心灵的广场上旋律快乐追逐,在这碧蓝的心湖里歌声悠悠起伏!

男: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合:欢迎收听红领巾广播之声。

我是主持人...

我是主持人...

同学们,在校园里,你们是否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

指挥灯信号的含义:绿灯亮时,准许车辆、行人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车辆、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行人、车辆通行,但已超过停止线的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黄灯闪烁时,车辆,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楼梯上,有些同学不是走下楼,而是坐在扶手上滑了下去;校园里,有些同学横冲直撞,根本不去顾及身边的小同学;栏杆上,有同学踮起脚尖,甚至爬上栏杆,好奇地向下张望……

每当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们就应该问问自己,这样做对吗?

从楼梯扶手上滑下来,很可能会摔下来。在校园里飞奔的同学一旦相撞,往往会撞伤对方,还可能头破血流;栏杆上的同学也许根本没有想到爬在栏杆上可能导致终身残疾或者丧失生命……

男:同学们,我们的生命是最宝贵的。

女:我们的生命也是脆弱的。

男:生命如果发生什么意外,会留下永远的伤痕;

女:健全身体一旦失去,将永远无法挽回。

我去的时候,正碰到高级教师王龙上班。他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教师,从事教学已经30多年。他说:“这些年国家加强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东关小学的校训是——追求卓越。办学宗旨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素质全面的现代人。办学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看我听得入神,他顿了顿接着说:“

男:因此,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在活动中注意活动安全,在外出中注意交通安全,使自己平安健康地成长。

(女)多少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都是告诉大家相同的一个道理: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女: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小学生安全守则》吧!

董老师非常辛苦,在幼儿园的时候,我有两个老师和一个生活老师,而我们董老师不仅上语文、数学课,连中午休息和活动的时候也时时刻刻陪着我们,她看到哪个小朋友的铅笔粗了,就用她橙色的转笔刀为小朋友削铅笔;看到小朋友的水瓶没有水了,就用水壶给小朋友们倒水,有的时候需要打满满2壶水才够;当学校搞活动的时候,她又变成摄影师,给小朋友留下快乐的瞬间;还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尿裤子了,她一点也不嫌脏,不仅帮他把尿湿的裤子脱下来,还给他换上了一条干净的裤子,原来老师很有经验,就怕有这样的小朋友,所以就准备了一条裤子以备不时只需。哎呀,我们的董老师做的事情可多了,我从心眼里佩服她。

在道路上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穿过马路,要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男:上学、放学在路上小心来往车辆,要靠路边行走,不得在路上追逐嬉戏。

女:不准骑摩托车,不满12周岁的学生不准骑自行车上学。校园内禁止骑自行车,进出校门要下车。 不准爬树、爬围墙、爬栏杆和篮球架等高架物。

男:上下楼梯靠右走,不争先恐后,不准从楼梯扶手滑。

课间不准在走廊追逐嬉戏,没有必要事,未经老师同意,不准走出校门。

女:不准在楼上扔物到楼下,严禁在栏杆上面放东西,如书包、课本、食物用具、扫把等,防止掉下。

男:不准乱动教室的电器、插头、开关等。不准乱动学校的消防器材。

女:不准玩火,不准燃放烟花炮竹,不做危险的游戏。不准携带铁器、利器、弹叉以及恐怖玩具进学校。

男:在玩乐时,不准做危险动作或者违反规则的动作。

不吸烟,不吸毒,不喝生水,不在校外乱买过期或不卫生的食品。

女:不欺负幼小或外地同学,不准打架。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要及时报告老师,找老师解决,

男:不与陌生人接触,更不能接受陌生人的食物或玩具等,切勿随陌生人走离学校或家庭。

女:因事或有病不能上学应向老师请假,不能欺骗家长和老师,利用上学时间外出玩耍。听了《小学生安全守则》,小朋友们,我想你们也都学会了吧。

男: 多少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都是告知大家雷同的一个情理: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男:今天,我还给同学们准备了一首《校园生活安全教育歌》。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这首《校园生活安全教育歌》吧!

安全教育日活动总结范文二: 做好学生安全工作,减少学校事故,保障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必需,使教育事业发展的前提,使学校内部管理的基础,使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校园生活安 全教育歌

生活道路不简单,安全时刻记心间。

女:地砖地板光又滑,小心谨慎踩上它。

上下楼梯不追打,礼让三分不为下。

男:不讲粗言和秽语,团结愉快易进取。

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须在人行横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边行走;横过车行道,须走人行横道;不准穿越,倚坐道口护栏;不准在道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列队通过道路时,每横列不准超过2人。儿童的队列,须在人行道上行走。

室内活动防磕碰,防挤防坠防摔下。

女:小心开水和电器,消防设施要爱惜。

室内易燃物品多,校内严禁玩烟火。

男:贵重物品不要带,以免丢失和损坏。

别人东西不要拿,洁身自爱人人夸。

女:乱扔垃圾不卫生,随地吐痰不文明。

认真学习相关法规文件,部署“安全教育日”活动(20xx年3月30日)。学校本着对广大教职工生命安全负责的精神,把“安全教育日”活动作为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好,推动学校各项安全工作的落实。“安全教育日”领导小组组长李多臣亲自挂帅,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有关文件精神,学习了吉林省消防条例、吉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等文件,使安全知识和意识入脑、入心。并围绕活动主题,精心部署“安全教育日”系列活动。

遇事镇定不要慌,自我保护要增强。

男:同学处处守纪律,文明之星属于你。

这首歌谣真好啊!

女:是啊!这首歌谣能够帮助我们时刻牢记注意安全。

篇(4)

1.前言

校园安全文化主要是指在学校教室、实验室内以及课间活动的安全文化,例如楼道安全、体育运动安全、设施事故安全、卫生安全、交通安全、劳动或社会实践安全、学生身体特殊事故等,均属于校园安全文化的范畴。校园安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若学校财产安全以及师生人身安全未得到保障,便意味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失去稳定支撑。因此,加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以营造平安校园环境,确保学校财产与师生人身安全,也属于各学校需注意的重点。

2.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

校园安全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深刻的影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

⑴熏陶。开展校园安全文化,会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方展,使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具有行为的自觉性,注意自我安全管理与防护,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熏陶,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1]。⑵校园安全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氛围与心理发展的空间,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促进学校优良校风的形成,进一步优化素质教育的环境。⑶现代高校校园安全文化是集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于一体的文化形态,通过校园安全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落实,能够帮助大学生孕育出新的安全理念、安全思想与安全科技成果,进而为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氛围。⑷大学阶段作为大学生过渡向社会的重要阶段,校园安全文化以及素质教育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教育工作,可以促使大学生学习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知识、技能、安全等,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各方面的协调发展[2]。

3.校园安全文化建设与实施策略

3.1明确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

首先,开展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目的是要使高校的安全氛围更加浓厚,强化大学生与教师的安全意识;其次,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完善学校安全设施,落实各项安全制度,使安全管理更加精细,为减少校园安全事故打好基础;再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需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相结合,使校园安全文化能够对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完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⑴完善校园安全物质文化。首先,需保证高校配置符合标准要求的消防安全设施、防雷设施设备,所有活动器材必须无安全隐患,同时校园的饮用水及供水设施必须达标,桌椅门窗以及学生床铺等必须整洁、完好;其次,校园周边的安全环境必须达标,校园四周50m范围内不允许有无证经营的小摊点,200m范围内不允许有歌舞厅、网吧、酒吧、游戏厅等对大学生学习会带来负面影响的场所,也不允许有乱建、乱堆现象以及存放危险物品的场所;再次,需保证高校的建筑完好,无危房危墙存在,无地灾隐患,各种场所的建设不仅要满足师生的学习与教学需求,还需符合卫生与安全要求。

⑵完善校园安全制度文化。完善校园安全制度文化需注意三点:一,完善校园安全应急处理制度,以便在高校发生自然灾害、治安事故、传染病等突发安全问题时能够根据应急方案紧急处理;二,完善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凡是与高校安全有关的工作,其中所用安全制度必须完善与明确,以保证各项制度均能落实到位、责任到位,从而为学校的财产安全与师生人身安全提供保障;三,高校还需根据隐患程度建立分门别类的安全隐患台账,根据台账的动态性特点,对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跟踪整改与处理。

⑶完善校园安全精神文化。首先,高校应该基于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性,将安全法制教育纳入到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内容中,通过课程的渗透加强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科学的三观。其次,高校应结合实际发展情况,通过安全隐患警示标志、安全宣传栏、班级安全手册等方式加强校园安全文化阵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安全文化意义。再次,高校需针对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接受能力开展多元化、针对性的校园安全教育活动,强化大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与法制安全意识,进一步提升校园安全精神文化[3]。

⑷完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大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已形成良好的自我思维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与创新能力,但仍有很多大学生存在不安全、不合理的行为习惯,这对其后期步入社会工作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高校还应该完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通过构建科学、有效、合理的校园安全行为文化,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大学生进行安全行为养成训练,引导大学生践行安全行为,规范安全行为。

3.3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落实

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应该分三个步骤加强落实,以保证其能充分地发挥效用,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带来良好的影响。第一,高校应该结合实际,制定合理、可行、操作性强的建设方案,宣传发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第二,贯彻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要点,规范安全教育教学行为,增强大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同时通过不断完善与优化,提升校园安全管理的水平;第三,定期总结高校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效与经验,组织会议进行讨论交流,深入推进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工作。

4.总结

校园安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我国各高校理应引起重视,充分了解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应用科学、先进、有效的手段加强校园安全文化的建设与落实,进而为促进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与全面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一)社会形势和高校发展的客观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教学改革、教育思想观念改革呈现互动互促、密切配合的态势,高校由封闭式教学转型为开放式教学,我国高校发展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既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众所周知,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治安形势仍十分严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仍呈上升势头,高校作为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消费场所,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二)高校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普遍的重视,最能解决社会安全问题的方法就是依法办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理论在高校建设、事务管理和事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与实践,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和管理学校各项事务的重要举措。 

(三)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知识获取、能力提升、意识培养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不但要培养大学生扎实的知识基础,还要教他们用敏锐的视觉观察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协调好智力、精神、素质之间的全面发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安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安全问题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对于大学生来说,最基本的需要就是安全需求,在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和校内安全管理规定宣传力度不够 

当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高校管理者和高校教育者的关注,但由于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起步比较晚,致使安全教育远远落后于高校高速发展的步伐。部分学校教育管理者对安全教育重视不够,学校实际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比较表面、形式。据调查,一些高校仍然存在忽视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现象,如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机制运行不完善、没有制定规范的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对大学安全教育制度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宣传力度也不够。其次是缺乏系统的教育,一提到安全教育大多是学工部门或保卫处针对某一突发事件出现的主要问题,结合具体案例而临时进行宣传教育。 

(二)安全教育内容缺乏与时俱进的时效性 

目前,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理念相对滞后,未将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培养计划教学体系中,大多只停留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导致包括非传统安全教育在内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全程性。一方面,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基本属于传统安全教育范畴,偶尔会根据出现的新问题作一些补充和改进,并没有实质性的进行创新,对于大学生非传统安全教育的理论构建也基本处于模糊阶段。另一方面,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国家安全、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传统安全教育方面,而很少涉及心理健康、社交安全、文化安全、网络安全等新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导致内容相对陈旧、枯燥,缺乏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安全意识的养成和安全防范技能的提高。 

(三)安全教育形式与方法缺乏多样性和新颖性 

当前,部分高校对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的方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和新颖性。一方面,安全教育形式与方法以说教灌输为主,传统的教育方式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学校只在新生入学时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或通过保卫处下发的通知来告知学生安全注意事项,导致安全教育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安全教育形式与方法以集体授课为主对整体学生进行教育,很少根据现在“90”后大学生的不同特性和心理需求进行教育,缺乏针对性,不能满足不同需求的“90”后学生对安全知识的多样化需求。这种“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大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层次性,缺乏针对大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生活困惑方面的个体辅导,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在对学生进行非传统安全教育时,课堂上案例分析、视频运用的较少,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课下也未能较好地运用多媒体、微信、QQ 等新媒体手段,形式乏味,效果欠佳。 

(四)安全教育管理组织机制缺乏系统性,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 

目前,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主要由保卫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等的相关人员兼职担,使得安全教育在理论创新、内容拓展、方式改进方面速度缓慢,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一方面,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制度不健全,缺乏常规化和制度化管理,各种相关者的职责定位不合理,使得安全教育常常成为一种不得不处于搁置管理的一种状态,在实际管理中,各管理相关部门大多将自己的精力和资源局限于自己部门的表面责任领域里,容易导致学校安全教育工作长期处于一种零散状态里,因而有些安全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组织与开展。另一方面,学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没有安全教育的专业教师,安全教育大多由学工部管理人员、保卫处人员或辅导员进行简单的入学教育,缺乏知识性、系统性的学习。

    (五)新媒体时代给学校网络安全教育带来了挑战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运用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选择方式,它已经覆盖了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就目前来看,部分高校对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有关网络安全教育的仅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以一个章节的篇幅陈述了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建设,普遍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机制不健全、教育内容缺乏实践性等问题。 

三、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高校因素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体制和机构设置较为模糊,使得问题频出。 

首先,体现在高校校园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生活的各個方面也会逐渐走向法治化,由于我国社会进程中的特殊原因,法制建设的时间较短,法治化程度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在高校校园安全教育管理问题上则是高校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在高校安全管理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这对于一个法治国家来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高校安全教育管理的制度不够完善。任何一项系统工作都需要一套科学的规章制度配合实施,它的制定与执行直接关系着工作能否顺利开展和最终实施的效果。高校的规章制度对教师而言是对其教学与科研的有序要求,对学生而言是校规校纪和公正、公平的奖惩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与执行无不影响着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 

(二)社会因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外各种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交错,西方帝国主义国家不愿看到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各种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对我国进行不同形式的和平演变和其他方式的渗透。这必然会对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的稳定性产生冲击,对高校的安全稳定产生一定影响。首先,复杂的网络环境给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校园网络的推广,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但是,网络的负面信息会直接影响到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其次,巨大的就业压力阻碍着高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就业前景令人担忧,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找不准定位,往往在就业选择上高不成低不就,他们感觉就业越来越难,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心中难免堆积不满情绪,严重的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三)个人因素分析 

随着21世纪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大学校园已经开放化、社会化,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与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使很多大学生为之沉醉,随着大学生和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他们的心理发展却远远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首先,大学生安全意识淡薄且安全防范能力不强。对水灾、火灾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而且缺乏必要的防御、自救知识,当大的灾害和事故发生时不能采取有效、及时的措施来进行自救或他救。 

其次,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许多大学生的思想还停留在中学时期的依赖状态中,中学时期养成的习惯和思维方式没有改变,学习的重心只放在文化专业知识上,而忽视了安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大学生对安全教育已经进入了“被学习”状态。 

再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易引发安全问题。在这特殊的成长阶段,心理状况在期望值与现实之间存在着诸多的矛盾,这些矛盾和冲突困扰着他们,如考试(学业)、人际交往与情感、就业择业问题等。 

四、总结 

总而言之,高校安全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研究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有助于为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有保障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对高校安全教育管理问题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提高他们的安全防范意识,排解大学生在现实校园环境中面临的心理问题,有助于为广大高校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卫国.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5(5). 

篇(6)

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与个人财产安全是高等院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意外事故是学生人身安全的主要威胁,包括烧伤、溺水、触电以及运动损伤等,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传染病、食物中毒等人为因素对学生人身造成的伤害。高等院校中发生的诸如偷盗、诈骗、害等违法行为也会对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其中,偷盗是高等院校中发生频率最高的违法行为,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偷盗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学生的防盗意识。

(二)心理健康辅导

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市场经济的完善也使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心理方面的问题不断加深积累,如果得不到正确的疏导,就会产生不良的负面情绪,严重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出现各种心理疾病。这就需要高等院校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因为食品问题而失去生命的社会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全球范围内都已加强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高等院校的食品安全不仅影响院校的声誉,也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高等院校要根据国家有关高等院校食品安全的规定,将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对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严格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3]。

(四)消防安全

高等院校是防火的重点单位,由于学校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就会使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遭受巨大的损失。高等院校宿舍中会经常用到各种电器设备,各种大功率的电器合并使用就很容易出现电路短路的情况,导致火灾的发生。有些学生习惯在宿舍吸烟并随意乱扔烟头,给消防安全带来诸多隐患。学生的消防意识往往比较淡薄,这就需要高等院校加大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力度,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二、加强高等院校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完善安全教育管理体制

高等院校需要明确安全教育各管理部门的职能与责任义务,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或个人,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工作考核,督促高等院校的每一位教职员工都能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事故管理机构,当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充分调动人力资源,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增加安全教育经费

安全教育经费的不足阻碍了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为了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增加高等院校安全教育的经费支出,保证高等院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

(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高等院校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从各个角度提高学生的安全事故防范意识与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安全事故隐患,当自身财产安全遭受侵害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才能真正在从源头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高等院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系统的讲授安全知识,利用多种宣传媒介和教育手段进行安全宣传。除此之外,高等院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安全知识讲座、消防安全演练、主题参观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使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到每位学生的思想当中。

篇(7)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给中医药院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1]。在学生中开展基于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对于中医药院校防范和科学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实现建设高水平中医药大学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研究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发现国内基于突发事件的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证研究缺乏[2]。本研究旨在以广州中医药大学部分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分析中医药院校开展基于突发事件安全教育的现状,总结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措施,以期增强中医药院校开展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研究方法与对象

2.1研究方法

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文本分析和访谈的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对部分学生管理人员、学生进行访谈的基础上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分预调查和正式调查两个阶段。预调查阶段,以打印文本的方式随机抽取50名学生填写问卷,根据预调查反馈的情况对问卷的条目设置和具体表述进行修订。正式调查阶段,以打印文本的方式,采用统一指导语,无记名答卷,及时收回和进行统计。

2.2研究对象

从该校的一、三年级学生中按学号随机抽取共300名。其中,一年级学生150名(男生75名,女生75名);三年级学生150名(男生75名,女生75名)。共发出问卷300份,回收3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96.33%。

3研究结果与结论

3.1所在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情况

选择“经常有”的有29人,占10.03%;“偶尔有”146人,占50.52%;“很少”96人,占33.22%;“趋近于0但有”18人,占6.23%。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以下简称“受访者”)所在学校、院系、年级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或课程的频率不高,可能只是将主要教育教学力量投放在中医药专业教育上,而没有将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长期、常规工作来抓。

3.2对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态度

3.2.1对大学开设关于安全教育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选修课程必要性的认识

选择“有必要”的有199人,占68.86%;“无所谓”64人,占22.15%;“没有必要”26人,占9.00%。该结果表明受访者对此总体上持积极态度,但有将超过30%的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对此持无所谓、没有必要的消极态度,对安全教育理论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3.2.2对大学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演练必要性的认识

选择“有必要”的有233人,占80.62%;“无所谓”52人,占17.99%;“没有必要”4人,占1.38%。该结果表明受访者对此总体上持积极态度,但有将近20%的受访学生对此持无所谓、没有必要的消极态度,对掌握应急处置技能重要性的认识有待提高。

3.2.3认为在校园“第二课堂”中,比较有效的突发事件主题教育活动的形式(该条目为多选题)

各选项的频次和所占百分比依次为“宣讲会或讲座”218人,占75.43%;“主题班会”154人,占53.29%;“参观展览”153人,占52.94%;“知识竞赛”123人,占42.56%;“征文或演讲”69人,占23.88%;“其它”59人,占20.42%。超过50%的参与问卷学生对宣讲会或讲座、主题班会、参观展览等形式较为认可,而对征文或演讲等较为深入和难度较大的形式认可度不高,说明受访者深入参与安全教育和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意愿不够强。

3.2.4对大学开展基于突发事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该条目为开放式问题)

共有82名受访者(占28.4%)共提出85条意见建议,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1)加强宣传教育的力度;(2)丰富教育的形式;(3)加强安全教育课程的建设力度:(4)开展模拟演练。

3.3学习安全知识的途径和态度

3.3.1了解处理突发事件方法的渠道(该条目为多选题)

在“学校老师”“家人朋友”“书报、电视等新闻媒体”“各种宣传活动”“网络”“其它”等6个选项中,同时选择6项的有30人,占10.38%;5项63人,占21.80%;4项52人,占17.99%;3项60人,占20.76%;2项51人,占17.65%;选择1项33人,占11.42%。各选项的频次和所占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书报、电视等新闻媒体”224人,占77.51%;“网络”211人,占73.01%;“家人朋友”200人,占69.20%;“学校老师”182人,占62.98%;“各种宣传活动”153人,占52.94%;“其它”48人,占16.61%。该结果表明受访者获得安全教育相关资讯的渠道相对单一。同时,“学校老师”选项排第4,位于“书报、电视等新闻媒体”“网络”和“家人朋友”之后,提示中医药院校在学校、院系和班级等各个层面在突发事件宣传教育中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强化。

3.3.2对学习安全知识和参加安全教育活动重要性的评价

选择“非常重要”的有128人,占44.29%;“比较重要”126人,占43.60%;“一般”28人,占9.69%;“不太有意义”6人,占2.08%;“完全没意义”1人,占0.35%。该结果表明受访者对学习安全知识和参加安全教育活动重要性认同度、重视程度较高,但个别学生表现出消极态度的现象需要引起学校足够的重视。

3.4对突发事件相关资讯的了解程度

3.4.1对属于大学生突发事件情景的认知情况(该条目为多选题)

在“盗窃事件”“交通事故”“运动损伤”“实习伤害”“传销工作”“非法游行聚集”“旅游遇险”“食物中毒”等属于大学生突发事件情景的8个选项中,选择8项的有46人,占15.92%;7项25人,占8.65%;6项38人,占13.15%;5项52人,占17.99%;4项49人,占16.96%;3项56人,占19.38%;2项20人,占6.92%;1项3人,占1.04%。各选项的频次和所占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交通事故”253人,占87.54%;“旅游遇险”228人,占78.89%;“食物中毒”222人,占76.82%;“运动损伤”205人,占70.93%;“盗窃事件”167人,占57.79%;“实习伤害”144人,占49.83%;“非法游行聚集”112人,占38.75%;“传销工作”110人,占38.06%。该结果表明受访者中认识到上述8个选项均为突发事件情景的低于20%;没有1个选项全部受访者认为是突发事件情景,最高的仅为“交通事故”占87.54%,受访者对突发事件的知晓度有待提高。

3.4.2对大学生突发事件相关管理制度的了解情况(该条目为多选题)

在《广东省教育厅〈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4个制度中,曾阅读4项的有5人,占1.73%;3项16人,占5.54%;2项40人,占13.84%;1项51人,占17.65%;4个制度全部没有阅读过的有177人,占61.25%。受访者了解各制度的频次和所占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69人,占23.88%;《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58人,占20.07%;《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50人,占17.30%;《广东省教育厅〈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实施细则》26人,占9.00%。受访者对有关管理制度的了解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医药院校安全教育内容中相关制度教育的相对不足,同时学生从制度层面了解和认知突发事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加强。

3.5对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作用的评价

选择“非常大”的有66人,占22.84%;“比较大”115人,占39.79%;“一般”96人,占33.22%;“影响不大”11人,占3.81%;“没有影响”1人,占0.35%。该结果表明受访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总体上持积极的态度,但有待进一步强化,各中医药院校应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安全教育中的正面、积极作用。

4对加强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建议

4.1以中医学“治未病”“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理论为指导[3]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机制

一是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有效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育人功能[4],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有关法律法规、制度以及社会热点问题渗透讲解,强化学生防范突发安全事故的意识。二是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融入安全教育的内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寓教于乐中加强对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实践活动,将安全教育纳入综合素质学分管理,提高学生参加安全教育的积极性。三是重视充分利用教学区、生活区宣传栏、电子屏幕等宣传媒介,展示安全保卫相关工作部门的情况和最新的应急处置知识。

4.2发挥学科优势促进安全教育的开展

一是充分利用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等学科资源,在专业课程教育,如急诊、外科、骨科、护理等相关课程和临床、实验室实践操作中渗透应急处置的知识,提高教育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二是利用中医药院校中设立的经管、人文学科开设安全教育选修课,内容可涵盖应急事件处理、公共安全政策法规等内容[5],和中医药学科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

4.3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汇聚新媒体教育资源

一是根据当代大学生善于运用网络的特点,发挥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的作用,开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新阵地[6],例如有的学校已开通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师生推送安全资讯。在此基础上,还可通过校园网、新媒体等传播“未病先治,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等中医药文化,提升学生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二是搭建安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中医药院校应以大学城、校际联盟等为平台与兄弟院校建立资源共享渠道,内容可囊括已有突发事件的回顾、总结、分析和启示,应急工作机制和具体方案的汇编,丰富师生获取相关资讯的渠道。4.4立足实际加强安全教育队伍建设一是针对中医药院校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相对薄弱这一情况,定期集中对工作人员进行危机知识、应急能力的培训,增强其危机意识。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拓展训练等方法,使有关工作人员有效获得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7]。二是有计划地选派工作人员到外单位参观学习,及时汲取和推广校外的先进做法。三是安排工作人员根据自身实际开展自学,不断提高应急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0-0059-01

近年来,高校学生公寓火灾事故频发,作为国家和社会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在学校尤其是在学生公寓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和日常安全教育都与辅导员工作密切相关。

一 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1.消防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意识

教育管理者和学生是高校学生公寓消防安全管理的两个主体。一方面,有的教育管理者思想跟不上,有的消防知识和技能欠缺,不能正确判断和分析消防安全隐患的实际情况而主动灵活地采取措施。另一方面,学生仅在入学的时候接受消防安全教育,对自身周围的环境条件等缺乏清晰的认识,消防意识淡薄。

2.消防漏洞多,存在侥幸心理

新生入学时,学校和老师都对其进行校规校纪和消防安全教育,严禁在公寓内乱拉电线、使用各种违章电器,如有发现将按照规定严肃处理。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在使用时采取相应的防查措施,认为只要不被发现和查处,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遇到学校大检查就临时停用;此外,有些公寓电脑台数较多,超负荷用电现象严重。

3.消防宣传片面,缺少教育实践

多数高校没有开设公共安全课程,缺乏消防安全教育。学生不了解防火灭火常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住学生公寓时不注意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情况,对于疏散通道堆放杂物、安全出口锁闭、设置防护栅栏等现象熟视无睹、漠不关心等。同时,学校没有专门针对学生公寓楼的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或是有预案但未开展演练,学生缺乏基本防火灭火技能,应急反应能力、自防自救能力较差。

二 辅导员在学生消防安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教育体系构建

高校辅导员是在校大学生学生事务的管理者、指导者和组织者,负责学校学生最基本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全面直接地实施教学、管理育人,不仅要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管理、教育和服务。

1.提高宣传教育广度与深度,加强自我防范意识

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利用学生军训、大小会议、宿舍、办公室等场合和网络及时向学生强调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掌握消防方面的有关政策法规,学会应对火灾时的逃生自救方法,增强他们的消防安全意识。针对各类违规现象,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大处罚力度,防止和杜绝火灾问题的发生。

2.教育学习与实践演练相结合,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消防安全教育形成意识是条件,教育学习是保障,实践演练是关键。辅导员通过定期深入宿舍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归纳整理,编订成册,对违纪现象和发现的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另外,要不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自防、自救能力,尽可能将危害降到最低。

3.以点带面实现全员育人,发挥各部门在学生消防教育中的作用

一所高校要真正抓好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光靠辅导员及保卫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发挥他们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在协助学校消防保卫部门开展消防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发动班主任、教学科、学生家长、学生党员骨干及校内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到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中,形成一套自上而下行之有效的高校消防管理体系。

三 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消防安全素质教育

作为高校安全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要从政治、工作、生活方面重视辅导员的培养和使用,坚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为辅导员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时要加强对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切实普及辅导员的应急管理知识,定期组织召开应急疏散演练专项会议,掌握学生消防安全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不断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内容。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在学生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中承担着教育者、研究者、服务者的多重角色,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何爱霞、苏海民.大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现状调查――以宿州学院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1(12):110~112

篇(9)

随着列车速度的不断提升,铁路安全更是成立永恒的主题,铁路系统一切工作都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因此铁路安全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主要是为了解决铁路人员的安全麻痹思想和违章作业行为,重点从人的安全知识和意识入手,做到管理规范化和作业标准化,保证人身和设备的绝对安全,减少“血的教训”,防止影响安全问题的发生。而铁路生产的主要人员大都是来自高职院校运输交通专业的学生,因此要提高铁路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知识,预防铁路的安全事故的发生,就要抓好对高职院校运输交通专业学生的上岗前安全教育知识培训,使他们提前学懂如何保证铁路行车及人身安全。

1高职院校运输交通专业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

铁路高职院校运输交通专业学生毕业到现场后,不能立即上岗,由企业安排段、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近一个月的时间后才能签订《师徒安全生产合同》,通过考试合格(满分)后方准上岗作业,形成这种模式的主要有以下原因。

1.1重专业知识轻安全意识

我国高职类铁路专业教学体系中,都是注重学生生产技能、设备原理、技术水平方面的培训,例如铁道自动控制类学科中,有近20门课程涉及到的是专业技术知识,除去基础知识外,涉及针对铁路安全方面的教学内容几乎没有,其实这方面的教育和知识对于铁路现场来说是至关重要。

1.2各个学科间不容易协同开展

铁路上由“机、车、工、电、辆”五大生产工种组成,在铁路的高职院校中也基本按这些工种设置相应的学科专业,这些专业中有些安全知识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性质不同,对安全内容的要求也有不同之处。铁路企业内部也没有一个相互协调、规范统一的管理。所以,铁路院校没有针对通用知识安排的集中培训,也没有针对交通运输、铁道信号、城轨自动化、运输工程等不同工种的特殊要求进行的专门教育。

1.3没有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的能力

目前在各个高职学院一般还不具备独自开展安全教育的能力,(1)高校教师大都是从“院校到院校”的工作经历,基本没有铁路现场实践经验,认识不到安全的重要性;(2)由于院校知识的局限性,加之没有现成的教育体系,例如没有成形的教材、没有成熟的课表、没有固定的时限;(3)大都数人们都认为安全知识是随着现场而变化的,知识点不好把控,有依赖现场的想法;(4)学生只是注重现实安全问题,没有尝试“大安全”的想法。

2高职院校运输交通专业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学院作为为铁路输送人才的地方,有责任为铁路的安全负责,也有义务培养学生真爱生命、保卫国家财产的正确认识,所以在校内期间就应该进行铁路安全知识教育。

2.1有利于铁路的安全生产

铁路安全涉及千家万户,铁路安全生产也是对社会或他人安全负责的一种体现形式。经统计,每年由于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而发生的责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50﹪,比如1998年6月发生在德国的世界上最严重的高铁事故,就是由于车轮制造厂家和检修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车上乘务人员缺乏应对安全问题的果断处理能力,这起事故使101人在3分钟内丧生,105人重伤。面对这些惨痛的教训,要求铁路人员在院校阶段就树立铁路安全理念,同时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2.2有利于减少新上岗人员的人身损害

在铁路上,工作人员被列车伤害的事故时有发生,例如,2013年XX次列车撞死4名路内职工,年龄均在30岁以下,其中2名是新毕业的大学生。据统计,在铁路内部职工的人身伤害事故中,“三新”人员占多数,而且每年都有发生,原因就是这些人在校期间没有受到正规的铁路安全知识教育,刚刚入路不能时时把人身安全铭记于心,往往由于重劳轻安、疏于防范等原因给自身或他人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因此在高职院校必要筑牢学生的安全生产理念,上岗后快速投入到铁路安全生产中,使他们尽早在铁路工作中发挥作用。

2.3有利于丰富校企合作的内涵建设

在铁路类高职类院校开展铁路安全普及教育不但减低了铁路事故的影响,还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使院校了解现场,让现场引领院校,在规范现场安全教育、减少培训压力的同时,培养出有用、实用、可用的人才。同时为进一步规范高校这方面的学科知识起到促进作用。

3高职院校运输交通专业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铁路现场的安全教育和生产管理实际需求,本着“提前教育、综合培训、信息共享、现场锻炼、重点突出”等安全教育主线,强调“安全责任重在落实”宗旨,提出如下建议措施。

3.1走出去

主要是让教师和学生的视野走出去,通过与铁路现场的沟通和安全知识学习,了解铁路安全知识的重要性,明确铁路人员安全意识培养在学校的主体责任,用有效的教育方式,站在风险管理的高度去看待安全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形成注重安全环节、通晓安全关键、规避安全风险的习惯。

3.2请进来

要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深入铁路岗前安全培训现场,将铁路的现实安全重点请进来、将铁路岗前安全培训的好做法请进来、将有影响力的教师请进来。通过定期开展铁路安全知识讲座、专人跟踪安全知识更新、建立时时了解安全信息平台等方式,投入到高职类交通运输专业教育中去,让学生在校时就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3强自身

要利用院校教育集中的资源和优势,规范铁路“机、车、工、电、辆”五大专业的岗前安全教育知识,让通用安全知识标准化、让专业安全知识突出化、让岗前安全培训提前化,最终达到统一培训、专业加强、贴近现场的要求。

篇(10)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以培养高技能就用应用型人才为标准,其教学的内容、形式、时间均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实习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实习实训内容形式多样,时间和空间跨度大,环境复杂多变,参与对象好奇、好动、好学,但缺乏相关经验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自我保护和防范危险的意识较差,实习实训过程中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实习实训安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和学校的声誉,因此,实习实训安全成为学生实习实训的重要内容,安全教育成为实习实训安全工作的第一项工作。

“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应该说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安全教育,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利于学生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有利于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有利于学校的改革发展。但是,师生忧患意识不强,“平平安安、安全忘光”“安全一出,上下齐管”现象也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因为平时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关注实习实训安全,结果却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安全事故的善后工作。实习实训安全教育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而实际运行中,存在教学流于形式、学习流于形式、内容流于形式、管理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

1.教学上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学组织者教师方面。教师未接受过安全系统培训,缺乏足够的安全经验、系统的安全理论知识、一定的安全技能、安全意识和安全的责任感不强,不能把安全教育和学生的职业安全生涯有机结合,把安全教育提升到一个高的层面上来对待。教学表现为“为完成教学而教学”,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抽象不具体,教学引导作用未能积极体现。

2. 学习上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学学习者学生方面。学生从中学到高等职业学校,心智尚不成熟,还不能正确认识到实习实训过程中的潜在危险性,主观意识认为安全事故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又因为安全教育课是考查科目,以开卷的形式考试,或者只是布置小论文,不会有挂科的危险,因此,学生上课普遍心不在焉,有迟到和旷课现象,学生人到心并没有完全到。

3. 教学内容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学学习素材方面。由于高职教育专业不同,课程不同,职业岗位不同,实习实训区域不同,导致实习时间、地点、内容、形式、要求各有不同,这就要求教学内容要紧扣不同的实习实训要求,而眼下教学内容趋同现象严重,“一份教案吃遍天下”。

4. 管理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管理的责任落实程度和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方面。学校的安全职责、实习实训单位的安全职责、指导教师的安全职责、学生的安全职责是否明晰清楚?实习实训组织流程是否简明易懂?应急预案学生是否知晓?这些内容没有能很好地加到安全教育中,让学生充分了解。

安全事故,对不同的企事业来说,必须控制在一定程度范围内。但学生属于特殊群体,学生的实习实训教学安全事故应控制为零,但不能因为要规避风险,把学生安排在相对安全区域进行学习,不让学生进入主要区域实习实训,这样实习实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实习实训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实习实训环境存在安全隐患,安全隐患不排除,不能安排实习实训,不等于不安排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所在单位要有保安全意识,指导教师要有指导安全意识,学生要有遵章守纪安全意识。实习实训安全要从教育入手,安全教育要从解决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解决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 组建安全教育师资团队。从校内的专业教师和有丰富经验的校外教师中选拔人员,进行安全法规、安全理论和场地安全培训,形成一支安全教育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懂安全教育艺术的安全教育师资团队。

2. 与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书,购买学生平安保险和实习保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同时,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通过安全协议书,学校和学生双方严格规定各自的职责,落实安全责任措施,从而维护好双方的共同利益,保证实习实训安全和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让安全教育入学生心。通过购买保险,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保险意识。

3. 安全教育要与实习实训内容、学生的职业安全有机结合。安全教育教学要多尝试体验式教学和案例教学,结全实习实训内容,既要有反面教育案例,也要有正面教育案例,要有企业的实例,让安全教育为学生的职业安全生涯打下基础,同时避免安全教育和安全实习实训“两张皮”。

4. 规范安全教育管理。安全教育有意识教育,有知识教育,有职责教育,有风险教育,有法规教育,有能力训练等一系列内容,必须进行规范,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总之,实习实训的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现在安全教育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但只要找准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下决心去做,一定会收到较好的实效,防止流于形式,确保实习实训安全,确保高职教育和谐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工程施工大事记 下一篇: 标志设计的意义和作用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