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账务处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2 16:02:4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会计账务处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会计账务处理

篇(1)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16日

技能教学是财经专业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珠算、点钞是显然的技能课程,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绝大部分属于技能教学或称为训练教学,此外,还有不少专业技能,如: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存在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会计专业课程之中,因此财经专业课堂教学除了理论教学外,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技能教学。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对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正确的专业认同,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为达到初级会计师水平做好知识、技能的准备,能适应会计及相关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财会专业技能考试标准中,将技能考核的内容分为点钞、珠算、会计账务处理、会计电算化四个部分,各部分的分值依次分别为:40分、40分、120分、100分,合计总分为300分。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对口单招财会专业技能——会计账务处理教学的老师,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以上各项技能,顺利通过技能考试,并为正式高考积累更多的分值,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有序地展开技能教学:

一、数字入手,打好基础

加强职业技能,强化技能水平,增强学生就业竞争优势,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会计数字书写技能是指会计工作人员在经济业务活动的记录过程中,对接触的数码和文字的一种规范化书写技术。会计工作离不开书写,没有规范的书写就没有会计工作质量。规范化的书写技能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人员良好职业修养的标准。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首先书写应当规范易辨、清晰整洁。

会计数字的书写包括阿拉伯数码的书写、数字汉字大写两大部分。对口单独招生技能考试时对会计数字书写考核的内容是:阿拉伯数字书写规范;中文大写数字书写规范;大小写金额书写对比;并应用以上知识规范地填制增值税专用发票、支票、收据、进账单等原始凭证。考试时这部分的分值为20分。从最近几年的江苏省普通高校对口单独招生财会类专业技能考试试卷看,这部分的试题都比较容易,许多学生能得满分,但也有部分学生失分严重,原因是该部分学生在考试前的练习过程中,思想上有麻痹现象,总以为阿拉伯数字和数字汉字大写很简单,连小学生和初中生都会写,以致训练时心不在焉,出现阿拉伯数字书写和中文大写数字书写和大小写金额书写不规范或者书写错误后不能使用正确的更正方法进行更正的现象,直接结果是在技能考试时扣分严重。为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在会计数字书写训练的开始,首先以以往学生失分的情况和原因作为案例,教育学生克服麻痹心理,踏踏实实、规规矩矩地进行规范的训练,并做到持之以恒,真正达到规范易辨、清晰整洁的书写要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循序渐进,注重细节

篇(2)

关键词 实质重于形式 会计账务 运用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内涵和重要性概述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指的就是在企业进行会计工作的核算时候,需要将交易等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实质作为核算的基础,而不是其外在的法律形式。因为,在实际的核算工作中,交易或者事项的外在形式无法较为真实的对实质的内容进行反映。为了能够使得会计信息充分的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进行真实的反映,仅仅依赖交易的外在形式是不行的,而如果忽略了交易本身的实质,那么可能会使得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的管理人员决策失误。

二、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会计账务处理中的应用

1.确认融资租赁设备或者资产中的应用

租赁可以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所谓经营租赁就是经营租赁者只是租用别人的资产,定期付租赁费,就像我们租别人的房子只需要付租金一样。资产的保养、维护都归出租方,因为他们才是资产的主人。融资租赁者却是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一次性支付购买资产的费用。于是向出租方提出融资请求,先将资产拿来用,在约定的租赁期内分期支付资产的价款。对出租方来说,他相当于提供了给承租方一笔贷款,不过贷款的形式是资产形态,在每一个收租的日子收取的租金包括两个部分:资产的本金、出租方垫付资产本金而要求的利息。融资租赁实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这种通过融资的方式来租赁的设备资产,虽然法定意义上来讲,承租方不承担所有权,但是在租期之内,承租方具有使用该财产或者设备的权利,并且从中获取收益,在租赁期满之后,承租的单位具有购买这项资产的优先权,类似于这种情况,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售后的回租和回购

售后的回租或者回购实际上就是一种融资的行为,不能被作为收入来对待。首先,售后的回购行为指的是企业单位将原有的固有资产以交易的形式售卖给其他的买家,会收到相应的价款。然后签订相应的转手手续和协议,表明将来的某一时刻会将财产进行购回。在货物被卖房购回之前,资产或者货物的所有权已归为购买方。但是我们如果从经济的实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这项被转移的资产的风险和报酬实际上还是在原单位,并未被转移走,因为还有补充的协议规定其会在将来的某一时间购回。另外,就是在出售的过程中,往往售价会高于产品自身拥有的价值,如果这时被当作收入记入账目中,那么很容易形成企业利益的虚高。所以,这笔交易虽然是一项销售收入,但是从实质上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种售后的回购仅仅是企业的融资行为中的一种。不可以作为一项收入。而售后的回租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租赁业务,即企业将某一项资产出售之后,又通过租赁的收段来进行回租,这种行为从形式上来看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利润,而且所出售的资产的所有权及其附带的报酬和风险也一并转移了,但是从经济的实质上来看,资产在售出和租回的过程中存在资金上的联系,这种售价和租金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从实质来说这种售出和租回是同种交易,如果我们将在售出和租回发生的损益作为当期损益来对待,那么就不能够很好的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

3.在确认收入的时候

根据我国关于收入的相关规定,只有符合:商品的所有权和相应的风险和报酬已经在交易中完成转移;出售商品的一方对售出的产品没有继续管理或者控制;交易的相关收益可能流入企业;商品销售中的成本和收入能够得到可靠的计量这些条件才能却认为销售过程中的收入。在这样的规定下,例如:售后的回购行为、拥有退货权利的销售等特殊的交易方式应该被特殊的核算。根据会计准则中对于收入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知道,一项业务,如果完成交易后,购货的一方拥有退货的权利,那么应该当作交易的实质来进行核算方法的选择。举个例子来说:在商场中,我们购物通常会有厂家打出三包的旗号,如果在三个月内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退货或者换货,根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这种退货的比例在1%之下,在这个例子当中,虽然商场有一定的所有权风险承担,但是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因而这种风险是次要的。可以在商品卖出之后,直接计入收入的账目。在这二者之中,就充分显示出了实质重于原则的作用。

4.投资过程中核算方法的选择

根据企业的会计制度中相关的规定,可以知道企业在进行投资的时候,投资比例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投资的核算方法,同时投资的实质对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也很重要。如投资比例虽然未够20%,但通过其他方式取得了对企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应该采用权益的方法进行核算。反过来,应该采用成本的方法进行核算。所以,企业的会计制度一方面采用权益的方法进行核算,另一方面又采用成本的方法进行核算,一方面对持股的比例进行了规定,另一方面,又对成本法的界限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后者的前提,也很好的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5.在资产减值的认定中的具体运用

新会计准则列举了7种迹象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减值的标准。这7种迹象是指: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法律等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等。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如果存在上述的迹象,就需要认定相应的减值。从法律形式上看这7种迹象的存在并不影响其价值。但从经济实质来看,这7种迹象会对资产的价值产生影响。例如.某企业由于生产技术的改变,2006年10月有条账面价值150万元的生产线被闲置。对于闲置的生产线,从法律形式上看,并未有任何的改变,但从实质上看,该生产线因生产技术的改变已使其价值产生变化。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2006年1 2月必须认定该生产线的减值。

6.在非货币易中换入的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中的具体运用

在商业交易过程中,会因为资产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而对公司的当期损益产生影响,这一点在非货币交易中格外突出。举个例子:甲公司用账面价值200万元的医用电子仪器(该仪器的市场价值为200万元)与乙公司的一批价值210万元进口内燃机(该内燃机的市场价格为210万元)进行商品交换,若加以两家公司并不存在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控制关系亦或是相互间有重大影响,那么在本次交易中甲公司的内燃机的入账价值为210元,同时获得10万元的营业外收入;然而若两家公司具有控股与子属关系,换言之是两家关系企业,则甲公司在本次交易中换入的内燃机的架势便是200万元。由此可见:如果在非货币交易里,交换入帐的商品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不能够被可靠地计量出公允价值,那么将对交易公允与否产生影响。所以企业在商品交易中必须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既是对会计准则的修正和补充,使得会计核算的信息同客观的事实相吻合。又为会计人员带来了较大的操作空间。有的企业为了增加自身的利益,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进行有意的回避,从而很可能发生越轨的行为,这在固定资产租赁的相关分类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当然这也就告诉我们”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都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7.在对日后事项进行调整时的事项

所谓的调整事项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者之前存在的事项。日后调整事项就是指在资产负债表日后的一定时期才得到新的或有力的证据证实。从上面的定义上来看,是非常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也就是事项的实质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者之前就存在,只不过在日后时期得到了相应的证据来证明或者修正这一点,则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的事项进行调整时,需要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然后对年度的会计报表进行调整。

三、总论

近几年来,会计造假事件在我国屡见不鲜,会计界的诚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果想要使得会计形象得以保全或者使会计信息能够被社会接受,就应该从实质重于形式出发。只有坚持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抓住经济的本质,才能在创新和时代的改变中经受住考验,使会计活动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付春蕾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财会通讯.2005.

篇(3)

[关键词]手工会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27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02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电算化会计取代手工会计已成为必然。由于两者的处理方式和方法不同,导致其取数途径、数据存储介质、记账过程等不同,因此,账务处理程序的方法和步骤在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下存在较大差别。为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会计电算化,探究两者的区别,以及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的新规程尤为必要。

1 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差异 #

电算化会计,也称会计电算化,即由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等。与手工会计相比,两者在财务处理程序与步骤上差别较大。对两者具体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从全新的角度理解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从表1可看出电算化会计与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准备工作的差异

在手工会计方式下,会计的基本准备工作比较简单;但在电算化会计方式下,首次使用则较为繁琐。首次使用电算化系统需要安装电算化系统、新建账套、初始化账套。初始化账套主要包括设置操作员及其权限,录入职员、部门、客户、供应商、存货档案及存货计量单位,设置凭证类型和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内部控制参数,录入期初余额等。若电算化会计账套初始化未做好,将直接影响后续的电算化会计工作,甚至可能会导致后续会计处理工作无法开展。

1.2 {证处理的差异

手工处理方式下,所有经济业务都需要手工填写纸质的记账凭证,凭证填写得是否正确、完整,需要仔细检查才能发现,凭证只承载了经济业务的主要内容、所涉及的总账、明细账科目、方向、金额及原始凭证张数。

电算化处理方式下的记账凭证包括录制的电子记账凭证和机制的电子记账凭证两种。录制的电子记账凭证是指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手工填制记账凭证。机制的电子记账凭证是指由电算化会计系统自动生产的记账凭证,它又分为两类:一类是ERP业务处理系统向会计系统自动传递的记账凭证;另一类是会计系统根据账户中已有数据产生的记账凭证,如期末业务处理时,根据设置的转账凭证模板中取数公式由系统自动取数生成的各种分摊、提取、损益结转凭证等。在电算化处理方式下,电算化信息系统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检测和调整记账凭证的一些信息,如能自动生成凭证编号,保证凭证编号的连续、完整,避免出现重号和漏号;能自动对每一张记账凭证的金额进行平衡校验,如果出现借贷不相等的情况,不能保存,要求改正,直至相等为止;有辅助核算的科目,系统提示输入辅助核算项目,否则不能保存;有现金流量核算的科目,系统提示输入现金流量项目,否则也不能保存等。由此可见,电算化凭证承载的信息丰富,不仅可以承载经济业务的主要内容、所涉及的总账、明细账科目、方向、金额以及原始凭证张数,还可承载客户、供应商及个人往来辅助核算信息,部门、项目辅助核算信息,现金流量辅助核算信息等。

1.3 记账的差异

手工处理方式下,记账指会计人员依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日记账和总账。记账时,按照岗位责任的划分,由不同的会计人员按照不同科目,分别在不同的账册上加以记录,工作量大,耗时费力。这种记账工作是由不同的人反复誊抄,容易出错,需要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对账和月末结账工作量大且复杂,效率低。

电算化处理方式下,记账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其实质是一个数据处理过程。通过“记账”指令,电算化会计系统将“凭证临时库”转移到“流水账库”中存放,并汇总各科目的发生额,更新各科目发生额及余额库。采用这种记账方式,若记账凭证信息填写准确、完整,就无需对账。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的“对账”功能主要是为检查记账过程中出现停电所造成的的漏记情况,以及凭证辅助信息填写不完整的情况。对本月所有经济业务记账完毕后,可直接指令电算化会计系统,对选定月份进行自动结账。如果该月有尚未记账的凭证,或上月未结账,则本月不允许结账。结账后,不能再输入当月的记账凭证。可见,电算化会计记账简单,易操作,效率高。

1.4 账簿的差异

手工处理方式下,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其总分类账簿格式、形式不一样。当企业经济业务量比较少、使用会计科目不多且不需要单独专设总账岗位时,一般选择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其总账是订本式或活页试的多栏式账页。其他账务处理程序的总账一般是订本式或活页试的借、贷、余三栏式账页。日记账采用的是借、贷、余三栏的订本式;明细账采用的是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多栏式的活页账。

电算化处理方式下,由于账簿组合体系虚拟化,账簿是以文件形式存在的,所以其账页格式可以多样化,即每套账可生成并打印出手工会计各种账务处理程序中所有格式的账表,如三栏式、数量金额式、外币金额式和多栏式的日记账、明细账,逐项或汇总登记的三栏式和多栏式总账,发生额、期初和期末余额平衡表,各级科目汇总表和汇总记账凭证等。此外,也可根据企业管理的需要自行设置账页格式及取数公式,生成并打印出相应的账表。

由于账簿登记方式不一样,所以手工会计更正错账的方法不再完全适用于电算化会计,如划线更正法就不适用于电算化会计。电算化会计中,凡是已经记账的凭证数据不能更改,只能采用红字冲减法和补充登记法更正。

1.5 编制报表的差异

在手工会计处理方式下,依据总账和相关的明细账数据逐项汇总填制报表的各栏目。在电算化会计处理方式下,可依据预先定义的报表取数公式直接生成各种报表。

2 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的新规程

账务处理流程可简单概括为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手工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是登记账簿,即由不同的会计人员依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分别登记各种日记账和分类账,在这期间,登记日记账、登记明细分类账、登记总分类账、试算平衡、对账和结账等诸多程序,要经过多数人的手工才能完成,增加了数据处理差错的可能性。而电算化会计则与之不同,数据一旦通过填制会计凭证进入系统,记账、对账、汇总编制会计报表等,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完成,即实现数出一门(都从凭证上来),数据共享(同时产生所需账表)。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极大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因此,手工会计中根据登记总账依据不同而划分的不同账务处理程序已没有必要,电算化会计改变了原来的记账规则和组织结构。由于记录载体改变,原来需要手工登记的各种账簿现在变为计算机登记,记账中如果出现错误,原来的改正方法也不再适用。原来以账簿种类、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不同来划分组织结构和岗位分工,现在则是通过判断数据处理的形态来划分,改变了原来的组织结构和账务处理程序。

笔者认为,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程序分为单一财务账务处理程序和业务财务一体化账务处理程序两种。

2.1 单一财务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

单一财务电算化,又称为独立账务电算化,是指企业只安装使用了账务处理模块或总账模块的电算化会计系统。其财务数据是孤立的,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系统不集成使用,且相互间的数据不共享。这种单一财务电算化适用于规模小、经济业务量不多的企业。其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为:①经济业务发生后,依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填制记账凭证;②依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审核记账凭证;③指令计算机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自动登记各种日记账、明细分类账、辅助账和总分类账,自动汇总科目汇总表和汇总记账凭证;④月末,在财务系统中,先指令计算机自动核对各日记账、明细账、辅助账和总账,再对财务系统进行结账处理;

⑤月末,指令计算机依据会计报表取数公式生成会计报表。

2.2 业务财务一体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从原来的纵向一w化转为横向一体化,企业逐渐开始进行流程重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是企业流程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业务重组中,需要以业务财务一体化为导向。业务财务一体化账务处理是以经济业务驱动财务处理,建立基于经济业务驱动的业务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使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融为一体。当经济业务发生时,利用业务驱动来记录财务信息,将企业的财务、业务和管理信息集中于一个数据库。企业业务财务一体化发展导致会计的重心发生变化,体现在会计管理实际职能的变化上。

笔者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会计人员必须了解和熟悉研发、设计、采购、制造、运营、物流、营销等各个经营环节,精通业务流程,才能把财务体系与整个业务运营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财务前置,参与业务运营等方式,从而加强财务和业务的关联度。通过流程再造转变财务工作方式和思维定式,将事后核算型财务转变为规划型管理会计,进一步拓展财务的管理职能。

业务财务一体电算化账务处理程序的步骤为:①经济业务发生后,指令计算机依据ERP业务系统内的原始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或依据ERP系统外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填制记账凭证;②依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审核记账凭证;③指令计算机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自动登记各种日记账、明细分类账、辅助账和总分类账,自动汇总科目汇总表和汇总记账凭证;④月末,在各业务系统中,先指令计算机自动核对业务账与财务账,再对业务系统进行结账处理;⑤月末,在财务系统中,先指令计算机自动核对各日记账、明细账、辅助账和总账,再对财务系统进行结账处理;⑥月末,指令计算机依据会计报表取数公式生成会计报表。

在业务财务一体化下主要实现业务流程和会计流程的结合,在出现业务活动的情况下,存在大量业务事件数据,这些数据将会被实时采集、存储到业务数据库中。信息使用者发出请求后,如汇总科目汇总表、汇总付款凭证等,会计信息系统能根据要求自动产生相应的信息报告,发送给使用者,即信息用户可依照相关规则与数据库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篇(4)

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2014年A市国库集中支付38910笔,总金额166957万元,其中:直接支付22242笔,金额138075万元,占国库集中支付总金额82.7%,授权支付16668笔,金额28882万元,占国库集中支付总金额17.3%。财政资金的支付大部分实行财政直接支付方式,这是因为采用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不但及时便利,并全面有效监管资金的使用全过程。那么财政直接支付会计财务处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直接影响预算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及时保证财政资金安全与使用效益。

一、财政直接支付的支付程序和会计处理

预算单位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指标,申请资金用款计划(或财政部门代编),用款计划下达后,在用款计划下达的额度内,提出支付申请,银行依签发的支付令,将资金从国库单一账户划拨到收款人。

因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一般实行收付实现制,预算单位只是在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银行转来的《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的时候根据原始凭证入账。会计分录为:

借:资产或支出科目等

贷:收入类科目等

年终,根据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所形成的结余资金应按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依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用款计划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会计分录为: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

贷:收入类科目等

在下年度恢复额度后,发生实际支出时,作冲减财政应返还额度的会计处理。

借:资产或支出科目等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

二、财政直接支付会计处理的不足

2015年2月1日A市商务局在使用财政资金时,按规定程序报财政部门审批。2015年2月2日资金用款计划经财政部门审批通过并下达专项资金300万元时,单位并不做账务处理。3月6日从该局根据已批复的资金用款计划向财政部门申请款项支付20万元。支付成功后在国库集中支付平台上就可以打印出《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此时,单位才做账务处理,会计分录如下:

借:经费支出200000

贷:财政拨款收入200000

假设3月6日至12月31日前未再发生专项支出,在年度终了,根据本年度用款计划下达数300万元与当年实际支出数20万元的差额,即结余280万元资金,此时会计分录: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2800000

贷:财政拨款收入2800000

次年2月发生实际支出50万元的时,做会计分录如下:

借:经费支出500000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500000

从上述会计处理可以看出:一、由于收付实现制的限制,财政批复通过的资金使用计划不做账务处理,不能反映出将财政下达的预算指标申请成可用的资金计划这一过程,已申请成功的可使用的资金计划在账上也体现不出来,这样账务处理的是不全面的。二、预算单位会计账上体现不出申请的用款计划与实际用款数的差额,如果预算单位实际财政直接支付数与该单位申请的计划出现差额话,在单位的会计账上也是无法体现,这样的话,便加大预算单位账务与国库集中执行单位的财政直接支付对账难度。三、在同样的财政直接支付程序下所采用的会计核算基础并不一致,在支付时采用收付实现制,年终结余处理采用权责发生制,也是违背了会计的一贯性原则。

三、改进预算单位财政直接支付方式的账务处理探讨

(一)建议在用款计划下达时确认收入

财政应返还额度,指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行政单位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一般用来核算年末财政资金结余,设有"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两个二级科目。预算单位财政直接支付方式下的财政结余资金用“财政应还返额度――财政直接支付”核算。由于预算单位可以在财政审批通过的用款计划额度内按规定任意使用资金,从某种程度讲,用款计划额度的下达实质已形成预算单位收入,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此时应确认收入,即应在用款计划下达的同时做账务处理,借方核算根据财政部门审批下达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额度,贷方核算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付数或调减用款计划数。那么,在年终就不必再根据用款计划下达数与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做账务处理。期间如发生财政收回或出现差错的,可做冲销或更正处理。

(二)新账务处理过程

根据上述建议,具体账务处理过程如下:

依上例,2月2日当A市商务局向财政部门申请资金使用计划并获批准时,凭据在国库集中支付在平台上打印出的《财政资金直接支付用款计划批复通知书》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3000000

贷:财政拨款收入3000000

3月6日当申请直接支付成功付款后,根据《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原始单据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经费支出200000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200000

年终如果有财政批准的用款计划额度有结余则不做会计处理。

次年发生实际支出50万元时,

借:经费支出500000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500000

期间如果有财政收回的财政直接支付用款计划时,根据在国库集中支付大平台上打印出的收回凭据做如下处理:

借:财政补助收入等收入类科目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三)在用款计划下达同时入账的优点

在用款计划下达时做账务处理,可以全面反映预算单位采用财政直接支付完整的资金申请、使用过程;另外,国库支付机构中财政直接支付的用款计划下达数,额度的使用情况以及余额数与“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的科目明细帐(如期初数、发生额、年末数)核对过程清晰明了,及时发现差额。把年终剩余直接支付额度的结转,提早到计划批复的时点来做会计处理,更能及时准确的反应单位的实际额度情况。还可以使财政直接支付整个流程的会计处理基础保持连贯性。

旧的财政资金拨款管理制度存在许多不足,但在会计处理方面,资金的往来明细体现的有条理,一般只要资金账户到账,即可确认收入,资金的收付过程反映及时全面。在传统预算单位的管理体制下,单位的财务人员在会计处理方面能力得到全方面体现,既会算账又会理财,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而自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以来,银行实体账户的钱不见了,看到的却是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指标数,在这种情形,预算单位会计人员很容易在思想上产生被动服从的观念,对单位理财和规划的积极性下降,甚至弃之不理,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所掌握的会计信息严重受到影响。因此,全面科学的,充分调动各预算单位领导与财务会计人员的理财积极性,在国库集中支付程序的会计处理上取长补短,合理科学使用会计科目,结合财政的监督职能,才能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岩,崔琳.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6, 51(6):62-65.

[2]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5)

一、企业账表与基本建设账表混淆

误:无基本建设报表或采用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报表

正:采用“资金占用”――“资金来源”式的基本建设报表

说明:财政部规定,执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建设单位都应该按照制度专门设立基本建设账目和报表,具体包括所有“当年有基本建设投资,当年虽未安排基本建设投资,但有维护费拨款、基本建设结余资金和在建工程的停、缓建的单位”,并专门规定了以“资金来源”类科目、“资金占用”类科目,“资金来源”=“资金占用”为核心的基本建设会计制度和报表格式。此外,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有财政资金的项目在项目竣工后还应从财政部门领取《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表》,由财政部门审批认可后才能转入单位的“固定资产”科目。但有的有财政性投资的企业却并没有专门设立基本建设报表和账目,项目完工后也不主动去财政部门办理竣工决算,突出表现在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县城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项目上;还有的建设单位套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设置基本建设账户和报表,以企业会计制度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原理填列基本建设数字,出现了“资产”栏只有“在建工程”没有数字的奇怪报表,无法反映工程的具体情况。

二、会计业务处理中九个常见错误及改正方法

(一)征地费、可行性研究费等费用性支出的账务处理

误:借:长期待摊费用(管理费用等)

贷:银行存款

正:借: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支出

――待摊基建支出

贷:银行存款

说明:《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长期待摊费用”用于核算除购置建造固定资产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摊销期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在摊销时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等费用性科目。而“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支出――待摊基建支出”则是用来专门核算应分摊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各项费用性支出,并最终将结转为固定资产成本的会计科目。因此,和固定资产形成有关的费用性支出都不应直接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管理费用”等会计科目,否则,将造成固定资产成本虚减、建设单位的费用虚增,致使建设单位的利润虚减,妨碍了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此外,有的建设单位把征地费、可行性研究费等费用性支出直接计入了“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支出――建筑(或安装)工程”科目。但费用性的基本建设支出按规定应分摊计入交付使用资产成本中去,特别当建设单位有多个项目同时开工时,建设单位更应遵循配比的原则,合理地将费用性支出分摊到各个项目中去,而不是笼统地计入某一个项目的成本中。

(二)采用包干制模式下,与施工单位结算的账务处理

误:借:预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借:在建工程――相关科目

贷:预付账款

正:借: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支出

――建筑工程

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支出

――安装工程

贷:应付账款

借:应付账款

贷:银行存款

说明:在包干制模式下,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付款时一般采取按施工进度分次分批付款的形式,即便项目已完工,在项目验收合格前也会留取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质量保证金,此时,建设单位基本建设专户上的资金和建设单位向施工企业实际支付的资金就产生了一定的差额。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单位在记账时往往理解为整个工程尚未竣工,故应根据实际支付的资金做预付工程款处理。然而此时支付的款项实际为施工企业前一阶段已发生工作量的支出,并不符合预付账款的定义,且如果按预付账款入账,由于实际完成的工程进度常常大于工程支付的资金量,预付账款的账面价值也不能反映出项目真实的进度情况。故此,建设单位应先根据项目监理等提供的数字确认项目的实际进度,根据进度测算得出“应付账款”数额,再根据实际支付的数字,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上级拨入用于基本建设款项的账务处理

误:借:银行存款

贷:上级拨入资金

正:借:银行存款

贷:基建拨款

说明:“基建拨款”核算中央、地方财政的预算拨款、主管部门和企业自筹资金的拨款以及接受捐赠等资金或物资。“基建拨款”支出根据资金在项目中的用途,反映在“建筑安装工程”“器材采购”“待摊投资”等科目中。“上级拨入资金”核算投资单位(主要是主管部门或企业)拨入的供建设单位组织和管理基本建设活动使用的资金,其发生额只能计入“待摊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科目。

(四)有基本建设借款单位交付竣工项目的账务处理

误:借:交付使用资产

贷:建筑安装投资等相关科目

借:基建投资借款

贷:交付使用资产

正:年末:借:应收投资借款

贷:待核销基建支出

借:交付使用资产

贷:建筑安装投资等相关科目

年初:借:待核销基建支出

贷:交付使用资产

偿还:借:基建投资借款

贷:应收投资借款

说明:有基本建设借款的单位交付竣工项目时应通过“应收投资借款”科目进行核算,每年年末根据本年基建投资借款还款情况确认本年“应收投资借款”的余额;而不能在收到基建投资借款还款时直接转销“交付使用资产”的相应份额。如上例所示,正确的账务处理将已交付使用的资产及时转出,同时也如实地保留了尚未收回的基建借款数额;如果采用错误的账务处理则产生资产实际已经交付,但在建设单位账户上还有该项资产部分或全部的金额,尚未归还的投资借款也无法直观地看出,有悖于实际重于形式、及时性、明晰性等会计原则。

(五)非经营性项目报废的账务处理

误:借:待冲基建支出

贷:待摊投资――相关科目

正:借:待核销基建支出

贷:待摊投资――相关科目

说明:“待冲基建支出”核算实行基建投资借款单位待冲销已转至生产单位的各项交付使用资产,年末为贷方余额。“待核销基建支出”核算非经营性项目发生的江河清障、航道清淤、飞播造林、补助群众造林、水土保持、城市绿化、取消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费以及项目报废等不能形成资产部分的投资支出,年末应为借方余额。

(六)取得基建借款利息收入的账务处理

误:借:银行存款

贷:基建拨款――其他拨款

正:借:银行存款

贷:待摊投资――借款利息

说明:基建借款利息收入不符合“基建拨款”科目核算的范围,其既不属于中央、地方财政的预算拨款,也不属于企业自筹或接受捐赠的资金,故此,在“基建拨款”中核算借款利息的收入是不合适的。此外,由于借款利息收入并不会导致建设单位向银行的基建借款增加,也不涉及有基建借款项目的交付使用,所以有的建设单位将借款利息收入计入“基本建设借款”、“待冲基建支出”等科目的账务处理都是错误的。依照《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应根据借款利息收入的所得额冲减“待摊投资――借款利息”的科目,确认为待摊投资中借款利息发生费用的减少,只有在非经营性项目中,存款利息冲减完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后的盈余资金,以及在没有项目贷款下的存款利息才可以作为基建拨款处理。

(七)购入设备的账务处理

误:借:设备投资

贷:银行存款

正:借:器材采购

贷:银行存款

借:库存设备

贷:器材采购(需安装)

(或)借:设备投资

贷:器材采购(不需安装)

说明:“器材采购”核算尚未验收入库的器材,包括买价、手续费、保险运输费、保管费等科目,验收后不需安装的器材由“器材采购”转入“设备投资”科目,其他则转入“库存设备”科目,其核算方法和原则类似于企业会计中的“材料采购”科目。“设备投资”核算构成基本建设实际支出各种设备的实际成本,包括交付安装的需要安装设备、不需安装设备和为生产准备的不够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的实际成本,其中也包含了从“器材采购”科目转入的金额。企业购置设备时一般不直接计入此科目。

(八)结转交付使用资产的账务处理

误:借:交付使用资产――固定资产

贷:建筑安装工程等相关科目

正:借:交付使用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等

贷:建筑安装工程等相关科目

说明:有的建设单位在结转“交付使用资产”科目时,没有考虑该科目下有“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四个子科目,将资产全部结转至“交付使用资产――固定资产”科目,然而建设单位为项目购置不够固定资产价值的器材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建设单位应根据项目完工时的实际情况注意区分“交付使用资产”的各个子科目。

(九)争取到财政返还资金时的账务处理

误:不做任何处理

正:借:待摊投资

篇(6)

为了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会计准则体系,财政部在2006年2月中国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其颁布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在宏观上是一种中国会计史上里程碑似的变革,微观上则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和选择。在新会计准则下合理的利用会计重要性原则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会计准则的特点

新会计准则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适应,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明确定义和内容

在2006年薪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在第二条就将职工薪酬精确定义为“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国际会计准则》称企业员工为雇员,我国将企业员工称为职工,而将企业发放给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的劳动报酬统称为职工薪酬,包括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2)职工福利费;

(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

(4)住房公积金;

(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

(6)非货币利;

(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

(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2.第一次系统规范

在以往的会计准则中只是对企业和职工之间的支付关系简单的有所涉及,而没有详细说明支付关系的详细内容。在新会计规则中,明确阐述企业和职工建立在雇用关系上的各种支付关系,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具有全面性。

3.赋予新内涵

在以往的会计准则中,职工薪酬包括的含义为企业给予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为了制定符合我国基本国情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会计规则,新准则的内涵大为丰富,不仅包括上述含义,还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包含在福利费和期间费用中的职工福利费以及各类社会保险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

(2)辞退福利、带薪休假等新增的薪酬形式。新增内涵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4.规范计量原则

4.1统一职工薪酬会计处理原则

在新会计准则中对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原则进行了统一:

(1)在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确认为负债;

(2)根据受益对象计入资产、成本或当期费用。如由建工程负担的职工薪酬可以计入建造固定资产等。

4.2统一职工福利费会计处理原则

在以往的会计准则中,每个企业针对职工福利费的计量原则各不相同,并无统一的形式,有的按工资总额的14%计提并保留余额;也有的职工福利费按实列支不留余额。此准则规范和明确了职工薪酬的确认和计量原则。在新准则中对其会计处理原则进行了统一,准则规定“企业应按职工薪酬的一定比例提取职工福利费,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进行计算,确认为应付职工福利的负债,并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确认为当期费用”。

5.统一信息披露

在以往的会计准则中,没有统一关于职工薪酬的披露原则新准则,对于披露的范围和内容也没有明确的规定。而在新会计准则中对此作了修改,明确规定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因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支付给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住房公积金;支付因解除劳动关系所给予的补偿;其他职工薪酬等项目的金额等”。

二、新会计准则下账务处理方法

一种便于归集职工薪酬的形式为:首先建立一级科目“应付职工薪酬”,同时在一级科目下设置子科目如“银行贷款”、“工资薪酬”、“工会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休假费用”、“现金”等,设置这种形式有利于职工薪酬的系统化,便于企业对其进行统一核算处理。具体账务处理方法按如下情况分类。

1.确认负债时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企业应为职工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应付的职工薪酬,职工应得的职工薪酬按职工提供服务的的会计期间的受益对象分一下几种情况:

1.1管理人员职工薪酬

对于管理部门的职工,其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明细科目“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1]。

1.2销售人员职工薪酬

对于销售部门的职工,其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明细科目“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2]。

1.3生产人员职工薪酬

对于生产部们的职工,其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科目,贷记明细科目“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3]。

1.4工程人员职工薪酬、

对于在建工程部门的职工,其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科目,贷记明细科目“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1.5研发人员职工薪酬

对于研发部门的职工,其职工薪酬借记“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明细科目“工资薪酬”、“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4]。

1.6辞退补偿

对于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等情况,给予职工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明细科目“辞退补偿”等。

2.货币性支付时

(1)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 “工资薪酬”,贷记明细科目“银行存款”、“现金”等。

(2)按照相关的规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时,借记“福利费”,贷记明细科目“银行存款”、“现金”等。

(3)支付用于工会运作的工会经费借记“工会经费”,贷记明细科目“银行存款”等。

(4)支付用于职工培训的教育经费借记“职工教育经费”,贷记明细科目“银行存款”等。

(5)企业为职工缴纳企业负担的医疗、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以及缴纳企业负担的住房公积金时借记“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贷记明细科目“银行存款”等。

(6)对于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等情况,给予职工的补偿借记“辞退补偿”,贷记明细科目“银行存款”“、现金”等。

3.非货币利支付的账务处理

货币支付以及用实物等非货币支付都是企业给职工发放福利的有效形式。货币支付的形式比较单一,但是采用实物等非货币支付的形式比较复杂,发放实物时可能关系到视同销售处理等税法的规定,应按照新会计准则下的相关税法规定进行妥善的处理。

三、结语

总之,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对于企业、投资者、注册会计师、审计人员和政府部门的监管者等都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为了能够在新会计准则下合理的利用会计重要性原则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工作,研究新会计准则下的账务处理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遥遥.新会计准则下会计重要性原则应用探讨[J].财会研究,2010,(11):37-39.

[2]李亚静、朱宏泉、张明善.会计信息剩余收益与市场价值的相关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08):98-102.

[3]崔淑新.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账务处理方法的分析[J].财会分析,2011,(09):39-41.

[4]赵伟、王中浩、张润.上市公司中期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含量与股价反应得实证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1,(04):54-57.

篇(7)

当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市场经济深入改革发展,社会竞争压力增大,中职会计毕业生与大学毕业生相比不占优势,唯一可以相提并论的就是专业性上,因此,为了中职会计毕业生能够得到良好发展,需要注重培养中职会计生的账务处理能力。

一、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内容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目前的中职学校中基础会计的教材比较老旧,没有实际应用价值,主要内容大多是理论性的知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缺乏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但是基础性的会计知识是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会计课程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缺乏一定的教学合理性。

(二)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根据实际研究表明,部分的中职学校比较缺乏会计实践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会计教学只停留在片面的理论教学中,缺乏实践教学,学生们缺乏实践经验。除此之外,中职学校在会计课程设置上也不合理,使得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分离开来,达不到理想的会计教育教学成效。

(三)教学理念和方法比较陈旧

教学理念和方法比较落后陈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大多数的会计教师综合素养不够高,中职学校没有进行及时的安排培训和学习,导致会计教师的教学能力不高,因此教学方法比较落后陈旧。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下,许多中职会计教师思想比较传统,没有转变以往的传统教育观念,不注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因此,中职学校必须重视会计教学。

二、中职会计教学中账务处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中职会计学科要求

会计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政策性的特点,根据目前中职会计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解到目前中职会计的教材比较落后,内容比较陈旧,对于学生学习的难度比较大,与此同时,对于学生的要求还比较高,所以,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就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

(二)市场化对会计人才的要求

由于当前社会市场经济不断飞速发展,使得社会上的人才竞争压力日趋激烈,中职毕业生与大学毕业生相比较而言,想要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努力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和进,不断培养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际招聘中,企业比较看重应聘者的实践经验和行动能力。中职学校需要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着重培养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为社会满足发展需要培养合适的人才。

三、培养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账务处理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不断提升中职会计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中职会计教育教学也处于发展状态,与此同时,就要求中职学校注重培养中职会计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需要中职会计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求中职会计教师要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不断学习了解会计行业的发展政策和趋势。以此作为基础,合理设计会计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财务处理能力。在实际的会计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师需要运用会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进行会计专业知识教学,让学生学习完会计专业理论知识,能够合理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会计知识的实际应用方式和技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合理运用会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避免出现一些矛盾和弊端。例如:在对所得税方面的会计知识进行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需要深入研究教材的内容和课程体系结构,通过视频资料学习一些所得税方面的知识。在课前准备好与具体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案例,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把实际的案例运用到教学中,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的参与会计课堂学习,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所得税方面的知识,所以,会计教师需要从理论教学的角度出发,充分把实践教学的作用落到实处,才能够使得会计课程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专业的会计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学生增强实践经验,增强对会计知识的理解和使用,让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有效利用。

(二)注重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

要想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财务处理习惯,需要财务专业的教师,学习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对学生财务处理能力进行塑造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夯实财务知识的基础部分,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觉的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让学生更加喜欢会计知识,实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位置,把实际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例结合起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在把自己所学的会计知识科学的融入到实际案例中解决问题,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会计知识理论。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加强学习,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学习他人优秀的教学经验与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合理运用。例如:在对《权责发生制原则》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景,让学生能够结合情景去探索问题,找寻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探寻问题的答案,让学生之间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不断找寻新的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与科学性,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立足学生的主体地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过程中,要立足于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有效的参与会计课堂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做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结合实际工作案例进行授课,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是离不开的,由于中职专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比较受限,学生对于会计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教师如果一味地讲授会计理论知识显得枯燥乏味,这就要求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把会计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工作案例有效结合起来,方便加深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会计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为以后实际工作发展的需要提供帮助,从而提高会计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四)运用综合训练,提升学生的会计专业能力

在中职会计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综合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财务处理能力,在此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学习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对学生进行会计综合训练时,需要在对学生进行每个单元的会计知识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单元知识训练提高各个方面的技能,然后合理运用到综合训练之中,通过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运用综合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循序渐进的增强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例如:教师在对会计专业中的财务处理知识展开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回用到三种核算方式,即记账凭证核算知识、汇总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核算,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方式,能够加深对着三种核算方式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能够区分这三种核算方式并且能够清楚知道如何运用这三种核算方式,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学生训练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以及编制会计报表,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进行复结,通过不断地练习,学生的会计学习能力可以有效得到提升,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合理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培养学生树立会计账务意识

在中职会计教过程学中,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还需培养学生树立会计账务意识。因此,在中职会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教学力度,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理解和掌握会计账务知识和技能,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树立会计账务意识。例如:在进行会计实训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掌握会计相关技能,会登记会计账簿,会填写会计凭证。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时,常常会有错误发生,所以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引导,根据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讲解,让学生清楚问题所在,及时加以改正,让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端正对于会计专业的态度,仔细认真的对待会计账务,用严谨的态度对待会计账务,防止今后工作中出现账务错误,逐渐树立和培养学生的会计账务意识,使得学生逐渐提升会计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在中职教育教学中,进行会计专业教学,目的是培养具有会计专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会计能力,促进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需要在会计实际教学案例中,把会计基础知识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是会计课程体系结构的具体要求,与此同时,也是当前中职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所以,在会计实际教学中,需要结合实际的案例,进行课堂训练,需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为学生有针对性的提供会计实习岗位和机会,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让学生在学习良好的会计专业知识基础上进行实践,合理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和技能,使得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学习,补足自己的会计短板,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使得自身分析和解决会计财务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促进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七)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创新

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变革,对于中职教育的要求不断增加,所以,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师,要明确国家教育发展的趋势,增加对会计专业的认知,在原来的会计专业教材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学习,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材料,丰富学生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更好地会计学习体验,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在实际的会计课堂教学中,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创新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加深学生对于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于会计学习的兴趣和参与会计课堂的积极性。例如:中职会计专业教师在对“低值易耗品五五撤销法”进行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实际设计新的教学案例。比如说某企业中一批价值5000元的低值易消耗品,其报废后的回收价值是400元。可以采用分录的方式,用“丁”字账户进行联立,把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讲授清楚。通过这个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发展提供重要帮助。

(八)发挥网络信息化手段的作用

在中职会计教学实际中,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文化水平比较低,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比较差,尤其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就更加难以理解。这时,会计专业的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有趣的视频动画图片等教学资源,为学生呈现出复杂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知识的内涵,从而更好的理解会计知识。例如: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把企业中的实际会计账务处理的案例为学生呈现出来,结合实际案例提出相应的账务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案例,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与同学之间交流讨论,最后总结解决办法,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模拟操作,锻炼学生的财务处理能力,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处理财务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下学习任务,让学生借助超星学习通等网络化学习工具,拓展会计财务处理的相关知识点,学习平台上有丰富的微课视频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把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进行重点的学习,帮助学习解决困惑,也可以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让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借助丰富的学习资源,巩固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帮助。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中职学校必须要立足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顺应时展趋势,从具体的实际生活出发,采取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培养会计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中职学校要把培养会计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根据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既需要培养学生的会计综合运用能力,又要培养学生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处理具体的财务问题时合理运用会计知识,满足学生的会计专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财务处理能力,从而顺应人才培养的需要,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一批新的力量支撑。

参考文献:

[1]王自然.中职会计教学中账务处理能力的培养[J].纳税,2020,v.14;No.264(12):171+173.

[2]林丽妮.中职会计教学中账务处理能力的培养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20-21.

[3]麦培纯.中职会计教学中学生账务处理能力的培养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0,No.820(9):18+23.

[4]李银娇.论述中职会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职业素质[J].现代职业教育,2019,No.167(29):522-523.

篇(8)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近年来较为受欢迎的科目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会计,这主要因为会计专业具备广泛性的特点,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比较容易找到工作,这在很大一方面是因为会计对于社会来说是一项能够受到广泛应用的职业。而且会计专业在很大程度上所涉及的性质也比较多,这些性质主要包括相关的理论性、业务性、方发性和操作性。但是对于我国对相关会计专业的驾驭来说,在很大程度行都只注重理论的讲述,而对真正的时间没有太多的涉及,这就导致了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相关的会计事业有一定的阻碍。因此对于现在会计专业的教育就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从事相关的会计事业更加顺利。

1 掌握会计基础知识是培养账务处理能力的基础

对于前面所说的相关的会计实践的教育来说,我国大多数会计事业平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对相关的会计事业进行账务处理,因此对于我国中职学院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教育,笔者认为最关键的实践教育就是要进行先关的账务处理,只有全面培养学生的账务处理的相关能力,才能够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好的从事相关的会计事业。以下主要对培养学生的相关会计账务处理能力做出了相关的研究。

1.1 教师要全面掌握会计知识及政策发展的新动向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在校期间主要是通过教师来了解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因此教师全面的掌握会计信息和相关政策的发展对于学生的会计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教师对相关会计政策的全面了解和有充足的会计专业知识才能够在课堂上对相关的会计知识进行合理的讲述。但是在现在社会上的很多教师对于当前社会发展的会计政策并不是特别了解,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相关的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且做到经常性查阅各种有关会计理论知识的材料。

1.2 增强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大多数中职学生由于是在初中毕业就进行了相关的职业培养,其大多数年龄都比较小,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职学生对于社会中的一些常识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对社会的时间性也有一定的阻碍,对企业的相关会计的了解也不是很全面。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中职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引导。对于教师的引导方式,笔者认为要采用一些讲实例的方式来引起学生对会计事业的兴趣,使得学生对会计事业有一个浅显的了解,并能够把这些会计实例运用到生活中去。这种做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的理解和热按,进一步使得学生的相关会计能力有一定的提升。

2 弄清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培养学生账务处理能力的前提

现代会计采用的是复式记账的方法,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完之后,以相同的金额在两个及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记录。有时是一个账户与另一个账户发生这种关系,有时会是一个账户与其他几个账户同时发生这种关系。在会计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明确提示这种相互对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的设计中,从讲解到板书要讲明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让学生听得懂、看得懂,这样才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账务处理能力。

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可以建立丁字账户,这一批低值易耗品从领用到报废账务处理的关键,是结平低值易耗品和低值易耗品摊销两个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始终注意经济业务的处理,提示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会加强学生对账户之间的对立与依存的理解,达到提高账务处理能力的目的。

3 抓好归类小结是培养账务处理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对每节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类总结,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到固定资产减少核算这部分内容时,将出售、报废、损毁收取款项和收回残值合为一个问题,就是收回固定资产的剩余部分价值,可以把固定资产减少的核算分为以下几步进行:(1)固定资产减少处理;(2)支付清理费用处理;(3)收回固定资产剩余价值部分收回处理;这样,不但可以减少学生记忆的内容,而且还能讲清楚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账户之间对应的关系,将固定资产出售、报废、损毁融到了一起,提高学生账务处理的能力。

4 会计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4.1 课程教学阶段的练习

课程教学阶段的练习是指学生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在账务处理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对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测评,也要加以练习,以练习的形式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促成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4.2 模拟训练

会计,作为一门实践性、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模拟训练必不可少,是会计实践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加强模拟训练,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能力的有效的考查和检验,能够通过较少的授课时间获得良好的教学结果,能够为学生将来从事会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他们适应各行、各个层次中的社会需要。

4.3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中职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踏入社会接触工作的第一步,通过实习可以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自己的能力水平与工作需求之间的差距。毕业实习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尽可能从事与会计专业相关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结束语

综合上面说的可以看出,对于现在社会的发展来说对于很多会计专业的需求都有一定的提高,这也是导致现在学会计的学生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而对于现在中职教育学员来说,对于会计专业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方面在于不注重学生对会计事业的实践培养。因此要想改善这些问题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对相关的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培养。而对于会计事业来说,最常见的事情就是进行相关会计账务处理。因此,只有提高相关学生的会计账务处理能力才能使得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有一定的提高,进一步促进我国的会计事业更加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一)银行对账

辅助核算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对账核算,银行对账可以及时调整由于记账错误或者时滞因素导致企业与银行账目不一致,有利于企业对银行的实际存款金额有清晰的了解,可以为企业防控资金营运风险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其次,企业与银行开展定期的对账工作可以有利于提高企业银行存款金额调节表的真实性,保证银行存款金额调节表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企业出纳人员的工作可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在一定程度有力预防由于出纳人员主观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往来核算

往来核算主要是指在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之中,企业对由于赊销或者其他原因产生的往来款项进行调整或者清理。企业在日常经济管理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会与其他企业,比如供应商、中间商、客户等经济主体,产生赊销或者预销等经济行为,这类经济行为就会给企业带来为结算的往来款项,企业在开展辅助核算工作中就要对这类往来款项进行清理,不断简化会计科目的结构,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适当减少会计科目设置的数量和层次,以便为往来业务的查询和统计工作提供便利,进而减少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工作的复杂程度,逐渐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

(三)部门核算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广泛,内部机构设置逐渐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部门核算成为重要内容。在会计账务处理系统之中,财务工作人员要标注一些与具体部门有关的会计核算科目,并要及时开展全面的会计查询工作,保证单位管理人员在开展核算工作时可以全面落实会计核算工作内容,这就是辅助核算中的部门核算内容。部门核算要求各个部门对本部门的账务收支状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并要求管理部门给予辅助和支持,财务会计人员要开展部门辅助总账分析、部门收支分析表编制和明细账统计查询等工作,以便提高部门核算工作质量,发挥辅助核算的作用。

(四)项目核算

项目核算是指在企业的账务处理系统之中,帮助管理人员掌握项目实施的具体情况,以便让管理人员能够对项目完成情况和项目实施进度有清晰的了解,保证对项目的核算工作得以顺利展开。项目核算工作内容主要有编制项目总账和统计表,对明细账进行统计和查询;项目核算工作有利于全面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立体交叉管理,保证财务信息的充分使用。

二、会计电算化账务处理系统中辅助核算方式

(一)往来核算中的辅助核算方式

企业在处理往来核算工作时,应该将供应商或者客户等经济主体进行分类,并建立不同的档案对往来业务进行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来划分供应商,并设置供应商档案,以便充分了解交易对方的信息。再者,企业要在账务处理系统之中标注往来核算科目,可以根据实际的经济业务信息来选择经济业务往来的主要科目,比如与供应商交易中可以设置应付账款为主要科目。在财务处理系统之中,往来合算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往来余额表、往来账核对和往来明细账核算。再者,企业要重视凭证管理工作,要对相关凭证进行准确填制,对涉及往来核算科目的经济业务应该及时录入往来科目信息,并对该类经济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保证经济业务的顺利开展。同时,对于往来辅助账管理应该要包括余额表、往来账清理等内容,可以提供让用户进行手工核销往来业务的功能,进而弥补自动勾销的不足。

(二)部门核算中的辅助核算方式

篇(10)

企业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不是随意的,只有在符合下列两个条件之一时才允许变更会计政策:

1、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即,制定了新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或修订了原有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要求变更会计政策。比如,实施了收入和投资会计准则,对收入确认、短期投资计价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2、变更会计政策后,能够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例如,企业原来对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但随着进步,采用加速折旧法更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按准则的要求进行相应处理。有两种情况看似属于但并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①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②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准则规定,对于会计政策变更,如果国家没有相关的会计处理规定,则应采用追溯调整法或未来适用法进行账务处理。在可以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数时,采用追溯调整法,即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视同该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在累积影响数不能确定时,采用未来适用法,即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其中,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指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的变更年度期初留存收益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即以下两个金额之间的差额:①在变更会计政策的当年,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所得到的年初留存收益金额;②变更会计政策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金额。此处的留存收益金额是所得税后的净额,包括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公益金、任意盈余公积金以及未分配利润各项目,不考虑由于损益的变化而应当补分配的利润或股利。

在用追溯调整法对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账务处理时,关键在于确定累积影响数。该累积影响数可以通过以下五个步骤计算获得:①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②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③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④确定以前各期的税后差异;⑤计算累积影响数。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判别及其账务处理

通常,企业在两种情况下会发生会计估计变更:①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例如,企业原定某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为10年,由于情况变化,该收益年限调整为8年。②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例如,应收账款原来按期末余额的5%计提坏账准备,新的信息表明,该比例应提高到15%.在会计实务中,有时对一项变更很难区分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这时应按会计估计变更进行账务处理。

对于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账务处理。但是,为了使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保持可比性,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必须计入前后各期一致的项目。

为了加深对准则的理解,下面举一实例综合说明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的判别及其账务处理。

甲公司系2000年12月25日改制的股份制有限公司,每年按净利润的10%和5%分别计提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为了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经董事会批准,甲公司于2003年度对部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作了调整。有关调整及其他相关事项的资料如下:(1)从2003年1月1日起;将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设备的预计使用年限由12年改为8年;同时,将设备的折旧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年数总和法。根据税法规定,设备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12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上述设备已使用3年,并已计提了3年的折旧,尚可使用5年,其账面原价为6000万元,累计折旧为15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为零。(2)从2003年1月1日起,甲公司对办公楼的折旧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年数总和法。办公楼的账面原价为80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预计净残值为零,预计使用年限为25年;根据税法规定,该办公楼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零。该办公楼从甲公司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起开始使用。(3)从2003年1月1日起,将无形资产的期末计价由账面摊余价值改为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甲公司2001年1月20日购入某项专利权,实际成本为24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16年,按16年平均摊销,摊销年限与税法一致。2001年末、2002年末和2003年末预计可收回金额分别为2100万元、1800万元和1600万元。

根据上述资料,对甲公司2003年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应作如下判别和账务处理:

资料(1):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设备使用年限由12年改为8年,判定为会计估计变更;但同时,设备折旧方法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年数总和法,应判定为会计政策变更。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准则要求,关于该设备的变更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即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核算。发生变更时该设备的账面价值为4500(6000-1500)万元,剩余使用年限为5(8-3)年,按年数总和法计算2003年该设备的折旧额应为(6000-1500)×5/15=1500万元。其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15000000

贷:累计折旧15000000

资料(2):办公楼折旧由平均年限法改为年数总和法,判定为会计政策变更,在2003年(变更年度)应对该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注意,该办公楼的预计使用年限为25年,税法规定折旧年限为20年,不能误将其判定为会计估计变更。会计与税法规定不一致的地方,只对所得税的调整产生影响。

根据资料,有关办公楼折旧政策变更的累积数如下:

变更前办公楼累计折旧额(平均年限法)为8000÷25×2=640万元,按变更后的折旧(年数总和法)计算应为8000×25/325+8000×24/325=1206.15万元。二者之间的差额1206.15-640=566.15万元,应调减2003年(变更年度)初的留存收益379.32万元,其中包括法定盈余公积37.93万元,法定公益金18.97万元,未分配利润322.42万元。其会计分录为:

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793200

递延税款1868300

贷:累计折旧5661500

同时,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379300

-法定公益金1897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69000

资料(3):无形资产(专利权)期末计价由账面摊余价值改为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价,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处理。按新的计价方法,计价政策变更以前年度的相关处理应为:2001年末专利权摊余价值为2400-2400÷16=2250万元,该年末可收回金额为210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2250-2100=150万元;2002年末专利权账面价值为2100-2100÷15=1960万元,该年末可收回金额为180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1960-1800=160万元。按变更后的专利权计价政策,应于2003年初补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50+160=310万元,调减期初留存收益310×(1-33%)=207.7万元,其中包括法定盈余公积20.77万元,法定公益金10.385万元,未分配利润176.545万元。按原有计价方法,2002年末专利权摊销额为2400÷16×2=300万元。按变更后的专利权计价政策,应于2003年初冲回专利权摊销金额300-(2400÷16+2100÷15)=10万元,调增期初留存收益10×(1-33%)=6.7万元,其中包括法定盈余公积0.67万元,法定公益金0.335万元,未分配利润5.695万元。有关会计分录为:

 ①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77000

递延税款10230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3100000

同时,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207700

-法定公益金10385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11550

②

借:无形资产-专利权100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7000

递延税款33000

同时,

上一篇: 农作物管理技术 下一篇: 民宿标志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