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6:02:5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健康知识小课堂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各县(市、区)教育局教研部门,市局直属各中职学校:
为促进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根据市教研院工作计划,决定举行2021年温州市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审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评教师条件及名额分配
各县(市、区)选拔推荐一名教龄3年以上的中职学校专任体育教师参评,市局直属中职学校择优推荐不超过三名教师参评。
二、时间地点
1.时间:5月26-28日,参评教师于26日下午3:00前到承办学校报到,观摩教师于27日上午8:30前报到。
2.地点:温州护士学校(瓯江口)
三、评比办法
1.评比内容:教学设计与答辩5%,队列队形5%,课堂教学90%。
2.参评课题:教材内容自定。
3.抽签办法:现场抽签确定上课顺序。
4.时间人数:每节课时长40分钟,25人左右,男女分班上课,具体按学校实际情况安排。
5.器材由承办学校提供,特殊器材请提前联系或自备。
四、报名要求
请各单位于5月17日前将参评教师推荐表和教学设计发至1224567207@qq.com邮箱,推荐表原件盖章后报到时上交。
五、其他事项
1.本次活动由温州护士学校承办。承办学校可推荐一名体育教师上一节展示课。
2.与会人员差旅费回原单位报销。
3各县(市、区)可安排5-10名教师前往观摩,请各教研员5月10日前报送汇总表(附件2),联系人:陈老师(15057726443)。
附件:1.温州市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评审推荐表
2.观摩教师汇总表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2021年4月16日
附件1
温州市中职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评审推荐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校
(全称)
职务
手机号码
最后
学历
毕业学校与专业
参加工作时间
专业技术职务
教龄
参评课题
主
要
荣
誉
推荐
单位
意见(教研室)
盖章
年 月 日
附件2
观摩教师汇总表
序号
姓 名
性别
学 校
电 话
住宿(请打√)
26日
27日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8-0060-02
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中有30%是性犯罪,其比例还在不断升高,性问题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最主要动机之一[1]。根据王小京[1]的报道,“青少年性生理卫生知识极其有限,99%不知道性病为何物。每年100万少女怀孕,300万青少年患上性病”。大量的数据表明中国青少年的性问题已经十分严峻,青少年迫切需要接受相关的教育。2002年广州市中小学生卫生保健所与广州某中学一起进行了关于《中学生青春期性知识与性心理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62%的中学生希望能系统地学习性知识,而在北京市2000年的一项调查中,有76.6%的初中生认为,“如果能在学校里接受好的性教育,等他们长大了会对性问题做出更聪明的决策”。这表明中学生渴望了解和学习性健康知识的意愿较大[2]。在胡虞志提出的建立“性教育的模式”[3]中,性教育的施行者――家长、各类学校、有关课程的教师、医疗卫生机构(医师)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虽然呼吁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声音从未停止,但是到目前为止,性知识在我国依然处于家长羞于讲、学校不好讲、社会讲不好的现状。于是,端正学生的性心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性教育的重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对其进行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教师身上。但目前中学课堂里还未开设专门的性健康教育课程。
文章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中《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节进行教学分析、设计,以渗透方式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使学生学到基本的性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减少青少年的性犯罪率。
一、课前准备
生物教学是最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活,学会更好地生活。为了使性健康教育真实、科学、大方地进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课前对这方面知识的准备、对呈现方式的梳理设计、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和教师的自我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了。
1.资料准备与课堂设计。由于授课内容是《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那么我们所涉及到的基本内容就包括精卵细胞的形成及受精作用。为避免传统授课方式中出现的:所讲内容照搬课本、毫无新意、枯燥无味,在涉及到两性内容时的蒙混模糊,使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不牢、对两性关系充满好奇却不甚明白等情况的发生,我们应在课前获取人类染色体组的模式图、精卵细胞模式图、解剖图、卵巢解剖图、减数分裂过程图解或视频、受精作用过程图解或视频等课堂相关资料以及保证生殖健康的方法和日常生活习惯,并将所获资料根据课堂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呈现顺序,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或手段,使得在课堂进程中,不仅将教材的基本内容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给他们,更是通过适当地扩展和延伸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以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互动过程在学习到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到更有用的生殖卫生知识。
2.学情分析。中学生由于自己的生理发育变化和与异性朋友的接触,已经对性和生殖器官有了或多或少的概念,这个时候他们心里充满好奇但羞于讲出口,教材上也没有对这一内容的直接讲述和分析,学校也未开设相关的课程。所以这时期里学生的性健康、生殖健康知识大都来自于网络,而网络上的相关知识没有经过科学的整理,也不会以恰当的方式呈现,因此导致学生所学到的相关内容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需要一个合适的场合,大方直接的把性健康知识呈现在他们眼前,而生物课堂正好是一个可以完美做到这件事的场合,所以这样的生物课是他们需要并且渴望的。而这堂课的效果,跟课堂各版块内容的衔接和呈现方式息息相关,需要教师在课前反复斟酌调整,也需要教师能调动和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师准备。面对中学生的懵懂,很多教师有心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却在课堂上因为不好意思说出口、不知如何组织恰当的语言,或者因为提前组织好的语言在课堂多变的实际情况下无法正常进行而没有实际得到操作。教师在课堂上对性健康知识的含糊其辞或不恰当表述甚至闭口不提,都会引起学生对这些内容更多的关注或好奇。长此以往,由于学生在课堂外获得性信息的渠道复杂,或许会因此进入某些误区。所以,授课教师的知识体系、授课方式、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自身修养都是影响中学生性健康知识教育的关键因素。那么,教师在准备授课时,就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反复斟酌教案的合理性,提前设想课堂可能的突发状况并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努力使课堂既不枯燥乏味,又不会令师生交流尴尬。如准备与生殖健康教育相关的时下热门新闻或社会事件来对学生进行课堂导入,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自尊自爱,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课堂实施
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上,如果教师的互动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充分的发散思维、能使学生有主动探究和学习的渴望,才是有效的教学。而提问是比较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
生物教学中的提问与其他科目的提问不同,我们可以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情甚至以学生自己的经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性健康教育可以说跟正在发育的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导入新课的时候可以这样跟他们开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父母共同孕育而来的,可能有人经常说你的鼻子长得像父亲,眼睛长得像母亲,有没有一个人完全跟父母长得一模一样,或者一点也不像父母呢?为什么?”这样可以激起学生从自身入手思考人类各性状的遗传方式并激发学习知识的好奇心。接下来用多媒体播放和卵巢的解剖图并讲解其结构和功能,引出后面要讲的精卵细胞的形成(产生的精细胞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分别携带了父亲、母亲的遗传物质,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遗传给我们)。先分步骤讲解精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然后播放精卵细胞形成的视频,使学生对减数分裂的各步骤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课堂的最后告诉学生:“生殖器官是人类最神圣的器官,有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人类的繁衍和发展(解除他们面对生殖器官的学习的羞耻心理),因此我们应该爱护自己的身体”。在此基础上,再讲解平时生活中应该注意的生殖健康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将课堂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三、课后教育
由于性健康问题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话题,在正式的课堂中,学生即使有问题想要请教教师,面对众多同学也不好意思说出来,更何况有些问题可能比较私密,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开解,学生很可能因此走进死胡同,产生心理负担。这时,教师必须做好课后教学,告诉学生有问题可以到办公室找老师。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合格的好教师,还应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学生的举动,如有异常要分析原因所在,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与学生谈心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另外,可以在习题课或者班会时,利用所了解到的学生中的常见现象或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殖健康教育的巩固。
四、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有效的课程评价可为下一轮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帮助改进教学过程,调整教学方案。对本节课内容的评价应采用“形成性评价”。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以确定是否需要改变教学方法。通过提问的方式还可以确定学生是否已经接受和理解性健康知识、生理卫生知识的相关内容。
五、展望
中学生在往成人过渡的青春期里,身体和生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已经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关系,开始产生性意识,会有想了解异性并希望引起异性注意的冲动,并对生理和心理上的许多变化感到困惑。如果不进行正常的青春期性教育和引导,就会使他(她)们误入歧途[4]。因此,为青少年学生提供青春期心理、生理健康咨询服务,提供青少年心理、生理健康科普知识和信息已成为教师重要的责任与义务。总的来说,性健康教育对教师来说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今后应该制定可行、有用的性健康教育目标;编写相关学科性健康教育渗透教材;组织教师培训系统的性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建立起以学科渗透为主,班团活动、性健康教育选修课为辅的教育模式,以此达到解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所遭遇的性健康、心理健康等问题。及时地予以辅导与帮助,给青少年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为他们树立健康的人格奠定基础;对青少年进行“爱”的教育,让他们懂得如何去理解“爱”,如何去“爱”;懂得“尊重、互爱、关怀、合作、感恩”的人生理念,减少社会青少年的犯罪率,减少因“性问题”带来的人身伤害(早孕、害、心理偏差等)的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王小京.开展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医学研究通讯,2005,(10).
经过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一段时间的探讨与实践,我认为,要想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
由于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缺乏全面的认识,对学生的素质结构缺乏了解,而使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现在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出现心理障碍的人数较多。单单依靠几节心理健康课来解决学生对心理方面知识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要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巧妙地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进去,从根本上提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任何一位教师都要意识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刻不容缓。
二、强化知识
在各学科的教师中,有一部分教师缺乏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在课堂上从不渗透或很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虽然不一定要具备非常系统全面的心理健康知识,但必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一般能力,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创新精神等,才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有机渗透
教师应该在有了一定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了解学生,有机渗透。
(一)挖掘教材,创设情境
在现有的数学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有关心理健康知识的教材内容和知识情境。如:数学课上经常会涉及一些我国数学家所取得的成就,我就会利用这个契机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而且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创设氛围,潜移默化
课堂学习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学生的大多数心理问题也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教师把一堂课讲得是否生动有趣很大程度上会对中小学生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努力构建一个生动活泼、积极向上、学生间共同合作进步的教学环境,教师应与学生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绝不能高高在上,摆师长架子。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评比,这种评比用之得法会促进学生进步,但绝不要过分强调这种竞争,致使这种竞争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这种压力,没有办法很好地承受,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效果,甚至患上厌学或考试焦虑的症状等。
(三)开展讨论,团结协作
在数学课堂上,我经常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在小组成员讨论中,学生之间是平等的交流,不存在压力和恐惧心理。这一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使学生之间的人际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解决了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恐惧和自闭心理。
(四)提供机会,促其表现
在数学学习中,我抓住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班有一名叫非×的男同学,课堂上不爱主动发言,课后也很少与其他同学交流。我凭一个教师的直觉,感到这孩子一定存在一些心理问题,于是我向班里的学生了解情况。原来,非×由于年龄小,特别好动,不能自主学习,还经常打扰别人学习,同学们都不喜欢他。而且由于成绩不好,班里有的同学嘲笑他。他虽然也曾经极力反驳过,但并没有改变受嘲笑的状况。久而久之,这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小,害怕挫折。我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首先找到班干部,给他们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明白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尤其是班级干部更要有团队精神,对胆小孤僻的同学更要多尊重、多提供帮助。然后,我又找到非×和他谈心,告诉他不怕失败,正视挫折,形成健康的心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再有人嘲笑非×,而是都热心地帮他温习功课。我在课堂上也给他更多关爱,鼓励他多发言,只要他有点滴进步,我就表扬他,这样一次,两次……同学们看到非×的进步,都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非×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材施教,一定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形成的心理问题。
(五)培养兴趣,体验成功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将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中,让学生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自然也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
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是一项长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只要教师平时多观察,多思考,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一定能够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诸多诱惑之下,心理健康问题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普遍反映在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上,以致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不易。我根据平时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对如何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总结汇报。
一、教师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和希望的重任。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尤其教师的心理素质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当今这个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压力过大,难免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比如:负面情绪、暴力倾向、悲观消极等问题。
缺乏积极的生活态度,没有清晰的人生目标,整天浑浑噩噩,无所适从,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心理疏导,就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一些教师经常抱怨学生不听话,工作压力大,福利待遇低等,这种工作态度肯定会影响教学质量,影响教学积极性。有的教师甚至把因生活琐事产生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中,对学生发无明火,甚至体罚学生,这样肯定会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不可抹去的阴影,同样对教学工作产生不利的影响。教师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如果自身的心理都不健康,那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一个成功的教师,除具有专业的知识外,还要有健康的身心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他们心中的老师是完美的、没有一点瑕疵的。老师要运用学到的健康心理知识,做到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还要做到在爱好和兴趣中学会自我放松。例如:1.发泄法,当自己心情不好时,发泄出来,如果是男人就可以打拳击、听些带摇滚的音乐,如果是女人就可以去购物。2.转移法,把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看到家人和自己住在既干净又温馨的家里,这也是一种享受。3.多和朋友们一起聊天、爬山。4.回归童年法,和小孩子们做一些游戏,如踢键子、老鹰抓小鸡等。
为了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从自身出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二、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学生的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以后的人生道路。学习是学生的任务,也是学生的责任,学生的身心发展趋向是通过学习构建的,所以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活动一方面受家长和教师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已有心理知识的影响。他们面临过高的期望和过低的自我实现,接连的失败和巨大的成功共生的时代,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低谷之间的落差、责备批评与夸奖之间的距离等,都是决定学生心理是否健康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健康教育方法,还要做到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做到具体问题对症解决,达到理想效果。
三、教师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学会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终极策略
教师教学的目的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技能培训课之解开困扰谜团中,我们学到了关于“内在父母”、“内在儿童”、“内在成人”的含义、教师现实中普遍存在学生心理不健康的问题和具体体现。主要体现在:逆反心理比较严重,与其难沟通;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弱,不能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学习比较被动,不是我要学而是要我学;自控能力比较差,管不住自己。这些知识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只要运用得恰到好处,就可以作为参考帮助解决教师现实中的问题,对教学起到关键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好自己和学生之间情绪上的变化问题,遇到问题首先要控制住情绪,做到遇事不慌不乱,沉着冷静,用理性的态度解决问题。在和学生沟通时,要注意学生情绪方面的变化和心态上的变化。
1.弱化学生“内在小孩”的自我状态
教师要不断创新心理健康知识,和实际遇到的问题做到有机结合,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有效方法。如用唱歌、跑步等方法转移自己的不好情绪,给学生提供发泄不好情绪的平台,使其感到放松、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犯了错要让其承担这件事自然产生的结果,使其主动思考,调节行为,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强化学生“内在父母”的自我状态
师生共同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时,可以交换位置,站在对方的位置感受彼此。这种互换位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父母”行为,达到使学生敢于承担责任,关爱他人的效果。
3.激发学生“内在成人”的自我状态
学生自身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请他们从可行性方面依次对这些问题做出的解决方法进行判断,从而做出最佳的选择。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内在成人”的经验,拓宽他们的思维方式,引导他们在出现问题时能够主动解决问题。
总之,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只有同时打造师生心理健康,才能建设美好的未来,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师要不断提升个人品质,不断强化心理健康知识的创新,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做到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遇到工作和生活中不理想之处,要以遇事不惊的态度面对,学生要以身心健康的教师为学习榜样,加强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提高发展适应能力,成为全能人才。
参考文献:
健康体格的形成、生活质量的提高与居民健康行为的养成密切相关,良好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是人们健康的有效保障。笔者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对桂林市卫生学校一年级护生的国家护生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70名护生中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总分不合格的达37.4%,64.5%的护生低于正常体重;牛奶、豆浆等优质蛋白摄入不足者达86.3%,偏食挑食者达76.3%,有暴饮暴食行为者达55.2%,睡眠时间不足9小时者达52.7%,运动不足者达68.9%。可见,中职护生的体质状况及健康行为不容乐观。因此,对护生进行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改变其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维护和促进其身心健康,对国家未来护理一线人才的补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职卫校护理专业所学专业课程中均不同程度涉及健康行为与疾病形成的关系,但教师多以直白的讲授为主,护生作为倾听者、局外人接受健康知识,却并不与自身的健康行为产生关联,这也是导致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与健康行为的执行程度不成正比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两年来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桂林市卫生学校2013级和2014级各一个班级共125名护生为实施对象,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健康行为养成教育,不断改进、丰富养成教育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此与同行商讨。
一、课程渗透养成教育方法
在为期一个学期的中医学基础课程中,笔者先后运用了制作手抄、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分析、自我监控、同伴教育等不同的渗透健康行为养成教育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一)制作手抄。健康知识手抄报的制作,需有相关的健康知识为基础,又蕴含想要呈现给观看者的健康观点,资料的收集、筛选和制作的过程,是护生主动摄取健康知识、强化健康理念的过程。例如,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笔者主要强调不同季节需保养不同脏器,考虑到在健康行为调查中显示的护生不注意用餐卫生、晚上入睡过晚等情况,以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护生独立或合作完成“春季养肝”的手抄报。护生结合教材,上网查阅资料,制作成健康养生宣传小报,在此过程也强化了春季注意用餐卫生、保证充足睡眠才能保障肝脏不受外邪入侵、获得足够血液保养修复肝脏功能的意识。(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种有效的打破学习者思维局限性、学会倾听他人观点的手段,是一种自我教育的过程。例如,针对中职生普遍存在的抗挫能力低的心理问题,在“阴阳学说”的教学中,以阴阳的相对性展开讨论,拟定“人生顺境与逆境的相对性”的讨论话题,增强护生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能力。又如,针对护生偏食挑食、饮食结构不合理、运动习惯缺乏的问题,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拟定“从人体之气的生成来源入手,你将如何增强自己的气?”这一讨论话题,引导护生得出结论:丰富全面的饮食有助于获取充足的水谷精气,清新的生活环境加上规律足量的运动可增强肺功能从而吸入更多的自然界清气,由此身体之气得以增强,功能活动才能健旺。(三)头脑风暴。头脑风暴能激发护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护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程度的反思。例如,在“藏象”一章的教学中,强调了后天之本脾胃养护的重要性,要求护生通过头脑风暴列出自身存在的易损脾胃的不良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过食酸辣甜食、进食时间不规律、营养摄入不全面,等等。在全班护生的激发参与下,中职生普遍存在的各种不良饮食习惯被他们自己挖掘出来,大家共同探讨不良饮食习惯引发疾病的经历和案例,其自我教育的作用远远超出了教师的说教。(四)案例分析。案例教学要事先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指导护生提前阅读或组织护生开展讨论,启发护生思维,有助于提高护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在“病因病机”一章的教学中,笔者编制使用了一个案例:“学生小王和小李一起去路边摊吃了炒粉,不多久小王就腹痛腹泻了,小李却没事。是什么原因呢?”要求护生课前讨论、课堂交流,教师点拨。通过案例分析,护生认识到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得出“提高正气,避开邪气是防止疾病的主要手段”的结论,更意识到“病从口入”、注重饮食卫生是预防胃肠道疾病的关键。(五)自我监控。自我监控又称“自我管理、自我调整”,它实质上就是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不断的内化指导过程。护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虽然意识到了维持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但能否对自身的不良健康行为进行改变并维持下去?笔者在“经络”一章的教学中,为了加深护生对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加强对自身健康行为的监控,设计使用了“十二时辰养生自我监控单”,护生先对照十二时辰养生要求进行自评,找出需要调整改变的不利于健康养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制订改变计划,以一个月为期限进行自我监控,每天做好自评记录。一个月后进行反馈评价。结果显示,42.6%的护生身体状况明显改善。健康行为自我监控达到了短期效果。(六)同伴教育。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尤其如此。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心理,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设计制作了《护生健康行为自我监控手册》,以一个学期为限,要求护生自愿结对,确定一个同伴教育者,制定挑战口号,按照手册中要求养成的健康行为习惯去指导自身的行为。每周进行一次健康行为评价,评价方式除自评外,还有同伴教育者和宿舍其他成员的评价,每周一次“宿舍健康之星”评比,每月一次“班级健康之星”评比;“世界睡眠日”、“中国学生营养日”等特定节日同伴教育者一起制作健康手抄报。利用同伴的教育作用,强化了护生的健康意识,巩固了护生的健康行为。
二、效果
多种教育方法的课程渗透,在极大提高护生对中医学基础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长了护生的健康知识,促进了护生不良健康行为的改变和良好健康行为的养成。对125名护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健康行为调查问卷结果的统计学分析显示,护生运动时间延长、运动量增加,膳食习惯和饮食结构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其中3名护生成为学校女子足球队主力,参加市级足球比赛,荣获高中组第二名。
三、讨论
根据孕产期保健规范的要求,我们在二楼每月开展一次计划免疫课堂,每周开展1-2次孕产期基础课程;每月九楼一次大型授课,每周一、二、三、四开展孕期拉玛泽分娩课堂,随着二孩政策放开,高危孕妇数量增加,每月一次的瘢痕子宫健康教育课堂。
由于全区加强了高危儿的统一管理,儿保业务量在2018年有了大幅度增加,健康教育和行为训练也随之增加,引进了高年资的儿科儿童保健医师骆红梅,每周1-5上午和下午均开展婴幼儿早期综合发展训练课。
我们的课堂内容通俗易懂,将孕妇最想知道的和最应获得的知识以及自我护理技巧及时告诉孕妇。孕妈妈及家属们通过学习,收获丰富,及时学到了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为自身及宝宝的安全、健康做好了储备。
2018年,我院免费孕妇学校小课堂开展共70次,周末大课11次,家长学校160次,瑜伽课150次,共计391次,听课的孕妇人数约4755人。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67.4%,自然分娩知识知晓率为98.6%,满意度调查为98.1%。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全面推广与普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各地学校纷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成立心理咨询室等多条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这些方式虽有一定的补救作用,然而却是“杯水车薪”,并不能彻底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大部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工作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位存在偏差—重诊治,轻预防,大多停留在事后问题补救的层面上,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性辅导不够。
其次,心理健康知识枯燥乏味,学生被动接受,主动性不强。
再次,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远离现实生活,导致学生不感兴趣。
学生对“说教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经感觉厌烦,而且这种心理健康教育很大程度上有一种课程化的倾向,这样会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加重,进而心理压力也会加强。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心理健康教育手段的出现。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优势
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元性、互动j性、多媒体性等优势决定了其对心理健康教育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育技术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内容充实,形象生动且更具吸引力。
(2)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直观,便于观察和认识,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现代教育技术将声音、动画、图形、字幕、视频等信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让枯燥乏味的心理健康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注意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因此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是当前学校教育方式发展的新趋势。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分析
笔者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达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的目的,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及心理素质的提高。
1运用flash动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flash动画具有体积小、互动性强、兼容性好、无限缩放不变形等诸多优点,教师利用形象、生动、有趣的flash动画将枯燥乏味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方式展现给学生,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注意力,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也会深刻而强烈。
例如在讲述责任心的重要性时,教师导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flash动画,并让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到底谁该为这起事故负责;②那个肇事司机是一个怎样的人;③为什么说东北人是活雷锋;④你是怎么理解“向雷锋同志学习”的
这个flash动画创意新颖,生动形象,学生在观看动画的同时思考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了健康心理氛围的熏陶和知识的加强,明白了“责任心不仅是一种习惯、一种素质,更是一个优秀的人所必备的品质”的道理。
2.运用多媒体影片帮助学生磨练意志,培养自信心
英国心理医生弗德尔发明的“电影疗法”目前在全国300多所高校已经先后应用,多媒体影片通过画面、镜头、音乐、色调等来解释影片人物的心理问题,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每 一次欣赏电影的过程既是师生共同经历的情感体验,也是教师对学生的一次心理健康辅导。这种形式伴随着轻松愉快的情境,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具有其他任何心理健康治疗活动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阿甘正传》这部电影的主人公阿甘幼年腿有残疾,受到同伴们的ij l讽与嘲笑,而他却凭借坚持不j解、屡败屡战的精神,跌倒了继续挣扎着爬起,最终达到丁奔跑如飞的速度,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奇迹也正是凭着惊人的奔跑速度,阿甘在越南战场上成为唯一幸免的人。其实,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阿甘都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为某一个日标而奋斗,他的信念坚定,目标清晰,即便先天不足,他也以平常心视之,并最终一一跨过,获得成功、
将“电影疗法”应用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学生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心灵深处也伴随着剧情发展,像阿甘经历的那样获得坚强的信念和坚定的意志,进而激励学生克服生活磨难,激发对生命的信心。
“电影疗法”作为课堂教学的新尝试,不仅在选片上要严格把关,还要求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通过观赏电影体验不同的人生经历,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3.利用uc提供课外辅导,解决学生厌学心理
远程教育正以一种全新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是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又一途径。ug聊天工具是新浪网推出的一个功能相对强大的信息交流_l具,集文本、声音、视频为一体,既提供语音聊天方式,又提供视频聊天功能,还可以自行选择进入不同类型的聊天室,与网友畅所欲言。将其应用于远程教学,可以优化学生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起到辅导作用。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因为对知识消化不良,思维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而产生厌学心理。我们可以利用uc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促使他们反复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使厌学心理最小化。具体实现过程如下:①学科教师在学校网络中心申请uc账号。②教师将教学内容使用流媒体技术做成视频教学材料③学生在课余时间有选择地登录学科教师的uc房间,选科目、选内容,对欠缺的知识进行二次学习。
学生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其他能上网的地方,只要登录到uc上,就可以通过uc音频或视频听到教师讲课,还可以在线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品质,这样便促使学生由厌学转化为乐学,彻底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4.建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制作独立、美观、实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以便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展开。一方面将心理健康知识上传,如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个人气质与性格、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生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鼓励学生根据个人需要,选择不同内容进行学习,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在网页上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如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心理论坛等模块,鼓励学生将自己遇到的不解与迷惑呈现出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对其在线解答,为学生提供更为快捷、个性化的服务。
网站的建立,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更为广泛,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更为丰富。学生通过网上学习、互动交流,变以往的被动接受为积极主动地获取,这样便能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控的水平,对解决自己的个性化心理问题更有成效。
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弥补了直接经验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环境。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单一的听觉型转变为视听复合型,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幼儿期是建立人的全面发展的身体素质和健康行为方式的关键期。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匮乏,对自己的身体缺乏认识,独立生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都比较弱,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片面、零碎,而正确的健康知识的获得直接关系到健康行为的形成。俗话说:“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只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从改变幼儿群体存在着的行为习惯入手,运用投影、电脑、动画等电教手段。这样不仅传递了教学内容,而且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既调节了学习气氛、创设了学习情境,又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让幼儿获得不易亲身感知和接触到的经验,使枯糙、单调、抽象的健康知识浅显易懂,幼儿更易接受。如:“干净食物人人爱”活动中,我运用多媒体制作了形象生动、色彩丰富的动画画面,一下子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了他们的谈话兴趣。然后通过鼠标的点击,让幼儿通过感觉器官识别事物的特征,判断他们的正确行为,并再现幼儿的讲述内容,使他们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所学的知识要领技能,这远比教师点着图片空洞的讲述要生动很多,还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能辅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健康态度
幼儿健康教育是有特殊规律的,幼儿对待健康的认识、态度与行为往往并不一致,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良好的健康态度很重要,它是一种包含认识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系统。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态度,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掌握的健康知识越广,某种健康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幼儿所持的态度是健康知识能否转化为健康行为的关键。要让幼儿把接受的健康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就必须改善幼儿对健康的态度。运用多种电教手段,能够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展示认知对象,发挥其优势,唤起幼儿对知识经验的回忆,促进健康态度的形成。例如健康活动《痰吐在哪里》、《保护牙齿》活动,枯燥的讲解、简单的图片不能吸引幼儿,也无法让幼儿更好地了解不良的成因及带来的危害。
课件中导入的动画片如《细菌大战》、《蛀牙大王》等图文并茂、形象逼真,情节生动,没有乏味的大道理,还能使抽象繁杂的内容化为具体的形象,所学的知识更加清晰地再现在幼儿面前,有利于幼儿的观察、理解、记忆。幼儿一看完动画片就告诉同伴:“我以后再也不乱吐痰了。”“我可不想当蛀牙大王。”“睡觉前不能吃零食!”“小朋友每天都要刷牙。”……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幼儿健康教育注重幼儿将获得的知识和形成的态度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健康行为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应根据既定的教育目标灵活加以选择,有时与其针对某个幼儿,不如从改变幼儿群体的行为习惯入手。如果仅凭简单空洞的说教,没有事实的证明,是很难有说服力的。幼儿好模仿,通过运用投影、录像等电教媒体的有机结合,运用范例、榜样的作用,可以强化和加速健康行为的形成。如:《安安全全玩滑梯》,幼儿通过观看课件,从一些典型的案例中,从受伤孩子的痛苦表情中,加深了对安安全全玩滑梯的印象,为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得出结论提供了机会,从而提高了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安全意识。教师的鼓励、评价加上经过集体的练习,使他们产生了自我安全保护的意识,加深和巩固了对健康行为的认识。
“人生感悟”是同学们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教训的总结,通过与他人分享促进共同的发展。心理健康手抄报比赛提高广大同学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更多的接触,了解心理健康。开展“心灵之约”交友会,“心理小课堂”比赛。每一项活动都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平台了解,关注,参与心理健康。
网络集多媒体与通信技术的优点于一身,是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作为新型的信息交流平台,它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许多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宝贵特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有利于解决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典型性问题,促进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变革。
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1、网络平台的建立和完善
出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几年前我们发动一些热心于该项事业的学生组成了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是一个由学生自主管理的组织,其中网络部的成员由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他们在计算机老师的指导下,以校园网为依托建立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心理家园网站。网站设有活动中心、心理测试、走进小家、相伴学习四大栏目。值得一提的是,我们还采用BBS类互动平台,创办了心语轩论坛。相对心理家园网站的稳重,心语轩更多地体现了一种灵活、快捷、持续的互动交流。为更好地发挥论坛的互动作用,我们还设有许多小专题,主要有人际交往(如青春期交往、家庭交往、倾听与诉说)、学习能力培养(如学习方法、应试技巧)、团队建设(如团队游戏、建立团队)、自我认知(如趣味心理、走出校园)等,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观点交流和问题探讨的平台。
网站的更新和维护一直是很重要的问题。心理辅导教师、心理协会会员,特别是网络部的同学是网站更新和维护的主力军。具体来说:(1)依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点搜集或下载相关资料,经版主筛选后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出来,供大家浏览和学习;(2)学生成长的感悟和经验,通过散文、图画、采访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为更多学生提供榜样;(3)资料筛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由管理员审核后,才可在相关栏目呈现,以保障内容的健康性和科学性。心理家园网站的建立为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利用这一网络信息技术的平台,我们开展了如下一系列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运用网络资源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
以心理家园网站为主要窗口,普及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及时学校各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及相关资料,方便大家随时查阅。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某频道的心理咖啡屋栏目曾有一系列涉及中学生的心理案例及专家访谈,节目很有意义,我们认真倾听并将相关信息编辑整理,放在心理家园网站的“相伴学习”栏目中,以便大家查阅浏览。又如,我们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近年来的主要活动以专题的形式进行收集整理,放到心理家园网站上,生动、丰富的历史画面,从学生、家长、老师的视角记录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起步、发展到成熟的光辉历程。通过网站小小的视频播放窗口,大家看到的是同学们一年一年地长大,身心健康成长,逐步走向成熟。总的来说,运用网络资源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省时省力,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拓展了一条新途径,并大大提高了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普及的效率。
3、发挥网络互动交流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开展专题讨论
网络交流具有较强的隐秘性和安全性,相对来说更能获得真实的信息,为进一步开展心理教育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网络的互动交流,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例如,对于我校推行学生必须佩戴校徽的要求,有些学生存在不同的想法,甚至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于是,我们在网站上开设了“佩戴校徽,我的观点……”小调查,了解学生面对新事物的态度,以及遇到挫折时的应对方式。随后,心理辅导老师组织心理协会的学生针对调查结果在论坛中开设专题,讨论如何正确看待这一问题以及如何进行自我调控等。通过这次网络讨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发表意见与合理宣泄的渠道,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网络的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同伴间的积极影响,并且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引导,以及心理协会成员的协助下,成功地实施了一次团体心理辅导。
(2)开展个别心理咨询
在个别心理咨询方面,我们不但有传统的面对面咨询,同时为适应部分学生不愿面询的特点,开设了十一心理家园咨询邮箱。在与同学电子邮件的交流中,能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而且可以召集全体心理辅导老师共同分析、思考,从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出发,精心措辞,与之共情,及时对来信进行回复。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发现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对于解决人际交往问题,尤其是青少年的异往问题,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网上心理咨询已经成为我校个别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电子邮件,还是论坛互动,大家不曾见面,但都能以一种积极、开放的心态来沟通心理困惑,把一些面对面不便谈论的话题通过网络的交流平台释放出来。有了沟通,有了理解,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4、利用网络资源开设心理健康课
心理健康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实践表明,45分钟的课堂教学确实能为学生搭建一个活动体验的平台,但也存在一些很难克服的弊端。例如,活动体验后不能做到充分的分享和交流;课堂时间的限制不能使所有学生充分参与;即使有一些同学交流,也很难获得更多真实的信息;信息的交流仅限于一个班级或一个组,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等。
为了避免这些弊端,我们努力发挥网络的优势,将网络技术引入心理健康的常规课堂教学中。例如,就学习心理辅导问题,我们设计了三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学习问题征集,通过网络小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第二课时,学习技巧的探讨,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同伴交流:第三课时,学习心理辅导,针对网络小调查的结果探讨有关学习的心理素质问题。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在主题网站上分类提供有关学习心理的丰富资料,并就相关问题开展网络小调查,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快速浏览相关的网络资料,同时借助网络进行热烈的互
动交流,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经验或建议。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这一专题的教学活动对广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教学活动并没有因课堂结束而停止,课后讨论依然可以在网络上继续。我们也会不时地整理同学们的讨论,将有价值的内容放到论坛的精华部分。
三、效果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