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疾病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2 16:02:5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老年疾病护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老年疾病护理

篇(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状况的逐步改善,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很普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各种老年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人数逐渐增多,尤其是呼吸疾病,呈明显的上升态势。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详细了解老年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以满足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提高老年护理的质量。

1 针对日益趋增的老年呼吸疾病,规范性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爱心和细心,这是对一个护理人员最起码的要求:由于患者年龄较大,甚至多年受疾病缠绕,可能会出现焦躁不安、脾气无常、容易发火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心情,给予患者最大的宽容,始终以微笑来对待患者。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生活起居,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并做好交流和沟通。

1.2  一定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患者每天的饮水量不得低于1.5 L,并补充一定量的蛋白质,增加Vit C和Vit E的摄入。帮助患者做好腹式呼吸训练,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通气量。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要及时提供低流量持续吸氧,并迅速报告给医师。

1.3  严格控制感染:在入院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而患者都伴有感染,所以,在没使用抗生素之前,一定要及时留取痰液,同时要注意留取的痰液必须是从深部咳出的,然后立即送去检验,不得拖延。在应用抗生素时切忌过早溶解,要留心药物的半衰期。用药期间应仔细观察痰量及痰液性状的变化,以验证和确定抗生素的效果。如果患者痰量过多,护理人员应及时记录每天痰量。留取痰液时一定要按常规操作,比如,标本容器应清洁干燥,取样一定要新鲜,送检一定要及时,等等[1]。

1.4  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口腔清洁对患有呼吸系统病变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样既能消除口臭,又能防止粘膜发生糜烂,并能有效预防霉菌感染的发生。如出现溃疡或口唇泡疹等症状,可用1%龙胆紫涂抹;涂抹1 h以内,不宜进食或喝水。口唇干燥可以涂上液体石腊油,以湿润口唇。

1.5  患者的痰液要及时排出体外:对一些痰量较多而自己又无力咳出的患者,一定要警惕出现痰液窒息的现象,护理人员要准备好吸引器等各种设备以保证及时排痰。要保证患者时刻有充足的水分,这样不仅能保证呼吸道黏膜湿润与黏膜病变修复,还有利于痰液的排出。一般情况下,患者每天饮水要在1 500 ml以上。水很容易透过细胞膜而被人体吸收,使人体器官中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增强。指导患者注意日常生活饮食,应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并鼓励患者经常锻炼身体,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2]。

1.6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随时关注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体征的变化:观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质,呼吸困难的类型,胸闷气短的程度。注意咳嗽、胸痛的性质,咯痰、咯血的性质和量,气急、喘鸣等,并需熟悉酸碱失衡时患者的临床表现。尤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由于老年患者年老体衰肝肾功能下降,对药物耐受性差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输液患者应控制输液速度,过多、过快都可能会引起肺水肿现象,甚至会导致心衰。特别注意静脉注射氨茶碱时应缓慢。总之一旦发现患者存在异常病情,护理人员应及时通知医师。

1.7  按医嘱应用药物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患者呼吸衰竭时要慎用镇静剂,出现昏迷或者烦躁不安情况的患者一般禁用吗啡、巴比妥等药物,但在机械通气中需要患者主动抑制呼吸时例外。

1.8  在使用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8.1 看患者呼吸是否合拍。在通气量足够的情况下,患者呼吸应和呼吸器一致。如果通气量出现不足,就要考虑是否有痰液阻塞或肺内有严重并发症。

1.8.2 要按时给患者翻身、吸痰、拍背,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如呼吸不畅,一般原因是连接管道出现了漏气,或者痰流收到阻塞,以至于气道阻力增大。

1.8.3 要定时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送气的压力及机器的运转情况,防止连接的管道漏气及脱落。

1.8.4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参数,观察患者的意识神志变化,并做下详细的记录。患者如果出现烦躁、恶心、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等状况,则应考虑是否患者存在氧中毒的可能,以及有否存在呼酸、呼碱中毒等现象[3]。

1.9 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容易产生悲观情绪,应加强心理护理。安排患者进行适当的文体活动,如适宜老年患者的活动有太极拳、户外散步等。适宜的锻炼将有助于增强老年人的机体免疫能力,使患者形成有利于治疗、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1.10 治疗后期,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加强膈肌的活动,以增加患者的有效通气量。同时做好卫生宣教工作,积极向患者宣传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针对抽烟的患者,要科学地指导患者坚决戒烟。

2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01-01

着我国人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寿命的延长,老年人越来越多,加快了踏人老龄化社会的步伐。我国老年人越来越多,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心血管疾病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老年期的心脏功能由强变弱,心肌细胞可动用的儿茶酚逐渐减少,使心肌储备力降低,心排血量减少,随着血管壁内胶原纤维的增生,血管的扩张出现障碍,造成交感神经张力减弱和心肌顺应性降低,心射血时间缩短,心搏量减少。心血管疾病主要是心肌梗死以及心力衰竭等,老年患者出于自身的基础疾病,再加心理因素会显露出许多新的疾病,在提倡护理人性化的护理时,要应根据患者的生理及病情需要,了解患者当前的生活习惯来制定干预计划。人性化的护理,是对提高生活质量起到很好的效果。

1心理护理

1.1加强医患沟通首先对疾病造成病人悲观失落感护士应予以同情,鼓励病人多谈心,使其提高认识要坚持治疗、适当锻炼病情是可以得到长期缓解的。协助和训练病人自我照顾首先要使病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积极的和安全的训练。 要让病人了解所患疾病的发生的过程、诱发因素,指导病人了解所患疾病可能会发生并发症。

1.2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 心血管疾病患者易产生各种思想顾虑,从而导致病情恶化,例如:忧虑心理,绝望心理,猜疑心理,应激心理。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防病防伤、无往不乐的生活态度。由于老年人行动不灵活,应适当减慢速度便于老年人穿衣、沐浴和谈话有充裕的时间,可采取减轻或消除疼痛的一些措施。医护人员应注意耐心劝导解除其精神压力,患者遇事要冷静,避免情绪过度激动或紧张。

2生活护理

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的同时,生活护理是关键

2.1皮肤护理 要注意皮肤的变化,保持床铺平整、勤翻身,认真细致的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会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起到很好的效果。由于护理对象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求护士要思维敏捷,具备良好的素质及高尚的职业道德,做好每一位患者的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和疾病的护理。

2.2饮食护理根据病人存在的护理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给予抗感染治疗和口腔护理,鼓励进餐以保证营养、增强抗病能力。

2.3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指导患者改正不良生活习惯,以减少疾病反复发生及恶化的几率。对患者的关怀可以延伸到对其家人的了解。医护人员除了要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问题外,更重要的是对患者家属进行善意提醒和沟通,使其配合患者的治疗。

2.4做好基础护理 心血管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患者的饮食、大小便、洗漱等均由护士协助完成。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锻炼计划,提出合理的膳食建议。使病人以积极的心态坚持锻炼和自我保健,对生活充满信心。培养病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帮助病人心理康复,正确对待康复锻炼,帮助病人制定适宜的锻炼计划,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坚持锻炼和自我保健,对生活充满信心。

2.5夜间护理 护士在夜间值班时责任重大,不仅加强对病人的巡视,还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了解病人日间病情变化和饮食情况,交班内容整理在交接本上,以便防止遗漏治疗和护理。护理文件记录要准确、连续、完整。 对病区患者要随时观察患者精神状态变化,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对出现过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应高度警惕,并做好抢救工作。 对夜间治疗的老年心血管患者,更应该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证治疗及时准确无误地进行。 对于行心电监测,要详细做好记录,护士还应重视患者的精神状态变化,注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对于氧疗的患者,夜间吸氧管容易脱落阻塞。应经常检查并做好患者家属的宣教工作,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氧流量的调节。 及时检查患者用药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过程及不良反应。对睡眠不良的患者要及时反馈给值班医生,排除外周环境的干扰,或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药物对老年患者与中年患者在剂量上有很多不同,因此,应根据老年人肾功能减退的特点,严格掌握血压、尿量及胃肠道反应。

3失眠的护理

3.1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对老年患者要减少陪护,嘱咐入睡前减少饮水量及不进食。减轻循环、呼吸压力;及时关灯,护士在凌晨时对病室的室温进行调节,适当减少老年患者自身对温度调节的能量消耗

3.2个性化护理.结合患者病情、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在整体护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充分尊重患者的更高境界的新的护理模式,心血管疾病严重者则影响饮食、睡眠,心理烦躁,不利于康复。采取个性化的护理干预后,可以减轻了患者的一些应激反应,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强机体的提升精力,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个性化护理紧密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缩短了住院时间。应在心血管内科大力推广个性化护理。

3.3老年患者多因住院后由于疾病因素导致失眠,失眠原因还包括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心肌低氧,患者往往因胸闷导致睡眠不稳。加之治疗药物的副作用,医护人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有效干预,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护士在日常工作中,睡前要绝对避免进食刺激性食品,让患者调整良好的睡眠情绪,安稳入眠。

参考文献

[1]黄明玉,老年心血管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4(17):105.

篇(3)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32-01

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 人体各内脏器官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行性变,在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中, 主要以慢性疾病为主。 患者表现为:体质虚弱、病情反复、 久治不愈等特点。 在老年呼吸疾病的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结合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理特点、 病程长短等, 采取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措施, 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本文对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4月12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规范化护理进行分析, 并作出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0年4月12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呼吸疾病患者, 男性73例, 女性47例; 年龄61-86岁, 平均(69.5±1.7) 岁。 本组病例中,慢性支气管炎67例, 阻塞性肺气肿39例, 两者兼而有之14例。 病程: 慢性支气管炎15-34年, 平均(20.6±1.2) 年; 阻塞性肺气肿6-15年, 平均(8.3±1.6) 年。 同时, 本组病例中合并冠心病25例, 高血压18例, 糖尿病8例。

1.2 实验室检测结果:经过本院实验室检测, 本组病例中, 末梢血液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增高29例。 在进行动脉血气检测的37例患者中, 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 在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的22例患者中, 血红蛋白数量均用不同程度下降。上述几个病例的患者在入院后, 均给予祛痰、 平喘、 抗感染、 解痉、镇咳、 消炎等治疗与护理措施, 患者均在11-23d内好转出院, 平均住院天数为18d。

2 规范化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有足够的爱心和细心,这是对一个护理人员最起码的要求,由于患者年龄较大,甚至多年面对疾病缠绕,可能会出现脾气无常、容易发火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理解患者的心情,给予患者最大的宽容,始终以微笑来对待患者。要细心观察患者的生活起居,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并做好交流和沟通。由于部分老年患者有健忘和唠叨的心理特征, 护理人员应予以谅解, 并且以专业的护理知识和职业素养赢得老年患者的信任, 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心态和情绪。 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在长期经受病痛折磨后, 会产生消极、易怒、 孤独等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家属多陪伴老人, 使患者感受到亲人的温暖。 因此, 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中,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心理问题,以调动老年患者最大限度的主观能动性,配合医护人员开展相关治疗与护理工作[1]。

2.2 呼吸道护理:当老年呼吸疾病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严重的呼吸道症状时, 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呼吸道护理措施。本组病例16例出现严重的呼吸障碍, 护理人员迅速使用吸痰器, 帮助患者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 在使用吸痰器时, 护理人员应注意吸痰管的及时更换, 吸痰动作应尽量轻柔。

2.3 饮食护理:在老年患者的规范化护理中, 饮食护理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之一。应提醒老人饮水每天应在一千五百毫升以上,供给充足的营养,多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应保持足够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 护理人员应注意调节患者的饮食习惯, 避免食用油腻、 辛辣等具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2]。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患者还应保持每日的饮水量在1500ml以上, 以保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 以及病变黏膜的自行修复。

2.4 用药安全护理:在本组病例中, 患者普遍存在药物少服、 漏服、 用药过量等现象, 为了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护理人员采取定时送药的护理服务措施, 并监督患者在规定时间将药物全部服下, 以免患者出现漏服的问题。 另外, 对于病情危重或吞咽困难的17例患者, 护理人员将药物研碎后溶入水中, 以便患者顺利服药。在患者用药后, 护理人员密切关注药物的实际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

2.5 健康指导: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规范化护理的基本措施之一.在患者住院期间, 护理人员应教会患者进行体力训练、 缩唇呼吸法与耐寒锻炼等康复训练方式, 以利于患者增强肺泡的换气功能, 改善缺氧症状。护理人员在老年患者出院前应嘱咐他们或家属注意冬季保暖外套,严格预防感冒的发生,同时控制和减少空气中的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应用动物皮毛制品和接触温血宠物,包括啮齿动物和鸟类,因其产生的皮屑、唾液、尿液和粪便均能引起过敏反应。需要注意的是, 患者一旦出现了呼吸道感染症状,以防止病情的恶化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 总结

据国内相关医学研究部门统计: 老年人出现单一或多个内脏器官功能不全的几率约为85%以上, 由此引发的呼吸系统退行性变, 必然会导致患者出现肺活量减弱, 残气量明显增加等症状[3]。 由此可见, 在老年呼吸疾病的规范化护理中, 必须注重对于各种感染源的消除, 以保障患者的呼吸畅通和生活质量。 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中, 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各类常见疾病的特点、 症状等, 及时制定行之有效的规范化护理方案。 同时, 护理人员应从老年患者的生理、 心理、精神、 文化与环境需求等方面出发, 加强护理干预措施的完善, 从而提高老年呼吸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再加上患者已步入老年,患者发病时常有思维紊乱和认知上的偏差。再加上患者使用了抗精神疾病的药物,各种感觉有迟钝表现,患者对自身躯体不适不能准确表达,有可能造成其病情得到不到及时治疗[1]。因此需要临床护理人员加强监护,以便早发现早治疗,现将我院护理该类患者情况,做以下总结性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临床确诊40例老年精神疾病为观察对象,其中29例为男性,11例女性;患者年龄范围60~76岁,均龄为(65.2±7.9)岁;病程1-5年,病程平均为(3.2±8.6)年。

1.2方法

为了保证护理质量,避免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风险事故,我院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等,来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

1.2.1护理监护

由于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对其自身身体不适反应不敏感,并且也表达不清自身身体状况,护理人员护理这类特殊患者时,加强了护理干预,密切关注其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以及呼吸系统是否有疾病,并且密切关注患者是否有高脂血症和心电图异常,以及糖尿病和低钾血症等症状。

1.2.2慢性疾病护理

由于部分精神分裂患者需长期住院治疗,加上患者年龄偏大且病程较长,机体免疫力下降以及需要使用抗精神疾病的药物等因素,会增加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护理人员在护理时,通过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如何变化,并做好定时巡检工作,做好预防风险事故的安全护理。通过详细了解患者病史和当前病情发展状况,以正确把握患者当前精神、躯体症状、

2 结果

上述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由于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其合并躯体疾病,该40例患者合并躯体疾病种类包括:消化道出血和低血糖反应各有12例,高血压和急性心肌梗各有6例,另有4例急性肺炎。经过相关治疗护理以上40例患者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由于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反应不够灵敏,对自身躯体不适等症状不能够清晰表述,使得其他人不能及时发现其自身躯体疾病[2]。为了及早发现该类特殊患者的躯体疾病,我院采取了加强护理干预的措施,来预防安全方面问题并及早发现患者精神、躯体等变化情况。护理人员首先加强定期巡回监护,使得生活不能自理和严重躯体疾病患者均在护理人员监护范围内。

在慢性疾病护理时,本组患者一方面有精神方面功能障碍,认知力减弱再加上抗精神疾病药物作用,可能会导致其出现并发症等现象。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病情及加强监测,对其测 T、P、R、以及BP等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关注。对患者的异常表现及时处理,若需转院治疗的则做治疗前准备,为患者赢得治疗时间。同时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询问患者过往病史以及在院外是否有冲动行为等,做好定时巡检工作。本组中消化道出血和低血糖昏迷患者,均是在护理人员巡检过程中发现的,这也说明了对该类患者巡检的重要性[3]。

在给患者护理前,我科室还加强了风险预估,并制定了常见安全性事故预防计划。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做好交接班工作,对专人观察护理定岗定责,并由护士长定时巡检护理人员执行任务情况,通过每天晨会对护理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护理人员对于本组40例患者,通过仔细、耐心询问患者及家属,在充分了解了患者精神心理症状后,对其病情作出专业评估,并给予了针对性较强的动态化护理,护理人员还注意观察患者行为、举止从中发现问题,并运用娴熟的精神疾病护理方法,配合医生妥善处理患者异常反应。

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还通过加强理论方面的学习,并将理论学习融入到临床实践操作当中。对患者的病情做到了早发现,并且为患者后续抢救、治疗赢得了宝贵时间。护理期间,由于护理人员细心观察,及时发现了本组6例心肌梗患者,患者当时发病时意识忽然消失,面色紫青,联系医师进行了心肺复苏术,使得患者病情没有进一步恶化。由于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本组患者中合并躯体疾病均被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为需转入其他科室治疗的患者提供了方便。

由于护理人员从精神疾病特点出发,加强了护理干预,及时掌握患者治疗和病情发展情况,并做好了详细记录。为医生诊断和后续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同时通过护理人员细心、专业的护理,本组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的合并躯体疾病均被护理人员及时发现,使得患者躯体和精神疾病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同时精神科护理人员还具备学科护理知识,加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加强定时巡检密度,并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其做好健康宣教,还通过视频和宣传画册等形式让患者了解自我管理,并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预防意外的安全意识,进而改善了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本组老年精神疾病患者经护理人员精心护理,其自身合并躯体疾病均被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并采取了相关的治疗护理,改善了患者精神、躯体症状。

可见,对于老年精神疾病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在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还能促进对老年精神合并躯体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增值,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篇(5)

1.2实验室检查 20例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者18例,肺功能检查15例均有程度不同的阻塞性通气功能减退,6例心电图改变,T波低平。上述病例经抗炎、平喘、祛痰等治疗及心理护理,病情好转出院,住院日期平均12天。

2.护理体会

2.1环境 呼吸系统疾病首先要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定时消毒,温度18-22度。湿度50%-60%。避免空气污染,如:烟,气体,粉尘。

2.2改善通气 根据病情给予合适的氧流量。重症患者吸氧后密切观察用氧效果。吸氧后,病人安静,紫绀改善,呼吸频率,节律均匀,说明用氧后有效果;若呼吸变慢变浅,应调节氧流量,或加用呼吸兴奋剂;若出现意识改变及精神症状,应考虑肺性脑病,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痰多不易咳出者,应当多饮水,以保证呼吸道的湿润和病变黏膜的修复,以利痰液的排出,从而保持呼吸道通畅。或遵医嘱雾化吸入,每天两次,吸痰前、中、后加大氧流量。

2.3用药观察

输液时严格控制速度,过快过多都会引起肺水肿导致心衰。呼吸内科氨茶碱应用较多,应缓慢静注,防止不良反应。巡视的时候告知家属及病人不能随便调节滴数,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2.5有效排痰 常用胸部物理疗法。

1)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适用于神志清醒,一般状况良好的病人,有助于气道远端分泌物的排出。指导患者采用坐位,先进行深而慢的呼吸5-6次,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地通过口腔将肺内气体呼出,再深吸一口气后屏气3-5秒。身体前倾,用手按住腹部,进行2-3次短促有力的咳嗽,帮助痰液排出。

2)胸部叩击 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禁用于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咯血、低血压及肺水肿等病人。患者侧卧位,叩击着两手手指并拢,是掌侧成杯状,以手腕力量,自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的叩击胸壁,震动气道。叩击时避开,心脏,骨突部位。叩击时力量适中,以病人不感到疼痛为宜,每次叩击5-15分钟为宜,并安排在餐后两小时或餐前30分钟,防止不适。

2.6呼吸功能的锻炼 包括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指嘱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吸气与呼气比为1:2.呼气流量以能使距口唇15-20厘米处,与口唇等高点水平的蜡烛火焰随气流倾斜而不熄灭为宜。腹式呼吸 让人坐位或半卧位,两手分别放于胸前和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腹部凸出;呼气时用口呼出,腹肌收缩,膈肌松弛,膈肌随腹腔内压增加而上抬,推出肺部气体排出。每天训练3-4次,每次重复8-10次。

2.7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因病程长,体质较差,情绪悲观,应给他们做好心理护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如呼吸操、太极拳,散步等,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为患者创

造有利于康复的最佳心理状态。

篇(6)

1.1 一般资料

本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60~70 岁,平均66岁。均为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至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病程:慢性支气管炎平均20年,阻塞性肺气肿平均8年,本组患者此次病情加重平均17d,合并有其它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炎、糖尿病共10 例。上述病例入院后经抗感染、祛痰、镇咳、解痉、平喘等治疗及心理护理,病情好转出院,住院日期平均为25 d。

1.2 实验室检测

25例患者末梢血液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17例。15 例动脉血气检测,结果均有程度不同低氧血症。13例测血红蛋白亦有程度不同下降。肺功能实验15例,均有程度不同阻塞性通气功能减退。有4例心电图改变,T波低平。

2 护理

2.1 病房环境

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整齐,温度为18~20℃,湿度为50%~60%,避免受凉、吸烟及有害的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的吸入,否则加重病情。

2.2 控制感染

全部患者入院时均合并有感染,因此,使用抗生素前及时留取痰液送培养加药敏非常重要,注意痰液必须由深部咳出,吐入无菌盒内,咳痰前可给予3%过氧化氢溶液含漱2~3次,再用生理盐水漱口2次,以防口咽部细菌污染,并立即送检。在应用抗生素时要了解药物的性质,注意药物半衰期,不宜过早溶解。用药期间应仔细观察痰量及痰液性状的变化,还要观察药物治疗及不良反应以确定抗生素的效果,痰量多时应记录每日痰量。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1)在无心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下给予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每日饮水量在1.5~2.8 L ,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摄入。(2)超声雾化湿化气道,它是帮助排痰最有效的方法,雾量的大小和速度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既能湿化痰液,又能消炎平喘。(3)胸部物理治疗:包括深呼吸、咳嗽、胸部叩击、引流,这有助于减少或防止肺不张、肺炎的发生。(4)腹式呼吸及缩唇呼气的训练与指导。腹式呼吸训练是通过腹肌主动的舒张与收缩来加强膈肌运动,以提高通气量、减少耗氧量。缩唇呼气的作用是增加呼气时支气管内压,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训练方法如下:开始训练时以半卧位、膝屈曲最适宜,立位时上半身略向前倾,使腹肌放松,舒缩自如。 全身肌肉,特别是辅助呼吸肌也应尽量放松,情绪稳定、平静呼吸,呼气时缩拢嘴唇,同时腹肌收缩,腹壁下陷,使肺内气体经口徐徐呼出,然后经鼻吸气时腹肌放松,尽量使腹部鼓起,开始训练患者可将一手放在前胸,另一手放在腹部,以感知腹部起伏,呼吸时应使胸廓保持最小的活动度,呼与吸时间比例为2:1,每min 呼吸10次左右,每次训练10~15 min ,每日2~3 次,熟练后增加次数和时间。(5)对呼吸困难者可给低流量持续吸氧1~3 L/min。重症患者吸氧时应严密观察,若吸氧后患者较安静,呼吸平稳,发绀改善,心率减慢,说明有效。若呼吸减慢变浅,提示可能出现CO2麻痹,应调节氧量,或加用呼吸兴奋剂。患者呼吸困难无改善,且出现意识模糊及精神症状,应考虑肺性脑病早期,及时向医师反映,采取相应措施。

2.4 在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时注意事项

(1) 注意呼吸节律是否合拍,若通气量足够,患者呼吸节律应和呼吸器一致。通气量不足,可能有痰液阻塞或肺内有严重合并症。(2) 按时给患者翻身、吸痰、拍背,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畅通,如不畅常见于连接管道漏气,痰流阻塞,致气道阻力增大。(3) 定时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和深浅度的变化;送气压力及机器运转,防止漏气及脱落;及吸氧浓度。(4) 观察生命体征及参数、意识变化并记录,如患者出现恶心、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进行性呼吸困难,应考虑氧中毒可能,以及有否呼酸、呼碱中毒等。

2.5 用药观察

由于年老体弱常需服多种药物,但患者肝肾功能下降,对药物耐受性差,易造成药物蓄积中毒等不良反应。因此,输液患者应控制输液速度,过多、过快可引起肺水肿导致心衰,静脉注射氨茶碱应缓慢。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心衰应用速尿时应缓慢间断推注,防止脱水引起痰液粘稠,阻塞气道。

2.6 心理护理

篇(7)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事护理工作近二十余年,从中体会到大部分老年人都是未住院的病人,与医院的病人在护理上有诸多不同,老年病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对老人做广泛而深入的评估,应考虑到认知、营养、生活经历、环境、活动及压力等一切影响因素,从多途径提供满足病人所需的一系列照顾活动,尤其要加强个体的自我照顾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年人保持尊严和身心舒适,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早期预防疾病,使之健康的目的。

1 精神护理

老年人由于对身边的一切反应很敏感,家庭琐事等各种原因都易引起情绪激动或失眠,导致高血压甚至心绞痛等疾病的发生,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多与他们交流,耐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及心理活动,重视老人的精神需求,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疏导;掌握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如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尽可能给予满足和照顾,避免疾病的发生。

2 合理用药

老年人一般身患多种疾病,服用的药物较多,要指导他们不同的药应不同的时间服,或饭前、饭后分开服以达到最好的疗效。有的老年人因怕吃药多产生副作用,故症状稍得到控制就立即停药,导致疾病复发。如在服降压药时,立即停药后血压骤升,这样血压忽高忽低对身体很不利,易诱发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作为医护人员,就要经常给他们讲解用药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3 饮食调节

老年人由于多患有血管硬化、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病症,要指导他们多食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钙等食物,尤其是糖尿病人要严格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要多食蔬菜、豆制品等。

4 定期复查,及时治疗

篇(8)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事护理工作近二十余年,从中体会到大部分老年人都是未住院的病人,与医院的病人在护理上有诸多不同,老年病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对老人做广泛而深入的评估,应考虑到认知、营养、生活经历、环境、活动及压力等一切影响因素,从多途径提供满足病人所需的一系列照顾活动,尤其要加强个体的自我照顾能力,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老年人保持尊严和身心舒适,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早期预防疾病,使之健康的目的。

1 精神护理

老年人由于对身边的一切反应很敏感,家庭琐事等各种原因都易引起情绪激动或失眠,导致高血压甚至心绞痛等疾病的发生,这就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多与他们交流,耐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及心理活动,重视老人的精神需求,及时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疏导;掌握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如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尽可能给予满足和照顾,避免疾病的发生。

2 合理用药

老年人一般身患多种疾病,服用的药物较多,要指导他们不同的药应不同的时间服,或饭前、饭后分开服以达到最好的疗效。有的老年人因怕吃药多产生副作用,故症状稍得到控制就立即停药,导致疾病复发。如在服降压药时,立即停药后血压骤升,这样血压忽高忽低对身体很不利,易诱发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作为医护人员,就要经常给他们讲解用药的原则及注意事项。

3 饮食调节

老年人由于多患有血管硬化、高血脂、骨质疏松等病症,要指导他们多食低盐、低脂、高维生素、高钙等食物,尤其是糖尿病人要严格控制含糖食物的摄入,要多食蔬菜、豆制品等。

4 定期复查,及时治疗

篇(9)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68-02

[摘要]本文就老年人眼睛、血压的变化以及季节变化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对目前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老年人;疾病;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疾病预防及护理的重要性,只有健康的身体,才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已成为家庭社会关注的问题。

1眼睛的变化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进入50岁后,易发生老花眼,看书读报按原来的距离则看不清楚,必须将距离拉开,才能改善不良状况,这种现象是一种眼睛调节功能衰退的状态。必须矫正视力,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如出现这种情况就更加不好,它可促使血压持续升高,而危害人体健康。如果一旦出现眼睛疲劳、肩部酸痛、眼睑痉挛等症状时,务必早矫正视力,消除不适症状,利于稳定血压,防止不良后果。

2血压的变化及高血压的防治

原发性高血压可能与遗传、年龄有关,老年人在疲劳、激动、酒后,血压容易产生波动,患者高血压应特别注意三点:

2.1消除紧张:老人血压升高时,要鼓励病人全身放松,闭目深吸气,学会放松情绪,不要紧张,把治疗重点放在消除血压波动的因素上,要知道愉快的情绪本事就是一种极好的治疗措施,它能使人的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系统等都处在一种良好的功能状态,如果病人整日忧心忡忡,即使用上药效果也不好。

2.2生活安定:生活规律化,避免过度疲劳和不必要的精神刺激,保证足够的睡眠,每天最好有几次闭目养神的时间,静坐后想想让自已最愉快的事情,每天坚持可使血压下降或趋于稳定。如果有时烦燥不安可用安定剂,肥胖者要设法减肥增加运动量,“少食多动”防便秘,多食含纤维素食物和新鲜蔬菜。

2.3合理用药:血压持续在23.9kpa以上,或自觉症状严重者,可给降压药治疗,但要注意避免服用强力降压药,血压下降太快,病人会出现恶心头晕等症状,特别是有冠心病和肾功能不全病人,有时能引起心绞痛和肾功能恶化,应引起注意。

3季节变化时的防患措施

3.1夏季老年人要做好三防:防中暑:盛夏时节,外界气温很高,易发生中暑,患有贫血、肺气肿、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一旦发生中暑,可使病情加重,甚至发生意外。

防缺血性脑中风:有的老年人怕热贪凉,喜欢在电风扇、空调下、有穿堂风及大树下睡觉。人在睡眠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相对下降,如晚上在上述这些地方睡觉,睡至后半夜,气温降低潮气大,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带走大量热,使血管收缩,血流减慢,大脑供血不足,则容易发生缺血性脑中风。

防急性胃肠炎:夏季天气炎热,苍蝇多,病菌大量繁殖。饮食稍不注意,就容易患急性肠炎,如体温超过39℃,怀疑中毒性痢疾,必须及时用药。

3.2冬季老年人要防冻伤:老年人运动量小抵抗力低下,皮肤耐寒性较差,特别是暴露部位;脸、手弄湿后要及时擦干,保持一定温度;经常按摩面部,到室外去要加以防护。

防跌倒:老年人眼花,腿脚不灵活,冬季穿上棉衣更增加活动不便,要注意地面障碍物,老年人骨质脆弱,容易跌倒发生骨折;老年人动脉硬化,跌倒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4护理对策

4.1搞好生活护理:生活护理是满足老年病人的心身需要的基础,老年病人多数病情重,生活自理能力差,反应迟钝,要求我们从生活入手,坚持为老年病人做好每一件平凡琐碎的生活小事,使他们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并从中了解病人的心身需要,这对病情好转起重要作用。

4.2注意精神护理:在住院时间长或多次反复住院的老年患者,由于久病缠身,久治既不能减轻折磨和痛苦,又因疾病累赘恐遭家人唾弃,对治疗缺乏信心。对此我们首先要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高度的同情心对他们进行耐心而诚恳的开导,从病理和实际生活中为他们展示出康复的前景,增加他们的信心和勇气。由于患者个人情况不同,精神护理要有所区别,对于年老而配偶又去世的患者,我们就要更加多地关心照护。

篇(10)

1 引言

我国最近几年已经进入了老年化的状态,而老年人的健康和疾病存在的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常发的疾病之一,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死亡率也在逐年提高。心脑血管疾病成为老年人健康的头号杀手。本文通过对90例患者护理情况的分析对比,针对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在我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90例,将9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人有48例,女人有42例。年龄在60-8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8岁左右。其中患有高血压死亡的兵力有8例,脑梗死有10例,冠心病有25例,高血压导致脑梗死有15例。

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是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在护理之前没有制定计划,没有特定的流程,也没有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关的解决措施。而患者对医院的规章制度也不够了解。观察组采用的是健康教育护理的路径模式进行护理,护理人员会根据自己的护理措施来制定健康的护理流程,也会向患者家属介绍一些医院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例如:护理相关的知识,治疗期间用药指导,饮食指导,每天活动指导等等。医护人员会根据患者的一些情况向家属讲解临床护理的一些目的和所要达到的效果和意义。

2.3 效果判定 治疗的患者的成功率主要就是以效果为标准,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程度为标准。健康教育行为,需要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对护理人员的评价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2.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3 讨论

在最近几年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老年人的杀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来病比较级,对生命与健康的威胁比较大。一般来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生活和心情又密切管理,而有效的护理措施也能够很好地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3.1 心脑血管病人的护理要点 面对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需要有一个热心的态度,真诚的态度打动患者,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他们能够战胜困难,从困难中解脱出来,鼓励患者有信心战胜疾病,积极的配合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首先要消除患者的紧张情况。患者的心情对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需要对病人进行细心地观察,通过多方面了解和分析病人的思想状况,努力消除病人内心恐惧、彷徨的清晰。在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耐心给病人讲解一些有关于疾病治疗的常识和成功康复的病例等等,帮助病人走出阴影,激发病人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用最饱满的状态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对病人要真诚热情,要耐心周到,技术操作熟练、利落,在某种程度给患者心理上一些安全感。在答复患者提出的疑问时,不要让患者产生一心,要做到流畅和诚恳,这样才能使病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恢复健康得到安慰,保证有一个稳定的情绪。

其次,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情绪进行密切的观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情绪一般很复杂,内心会被痛苦、忧虑所左右,护理人员要时刻注意到病人情绪的变化,尽量控制好病人的情绪,一些具有刺激性的事情尽量不要给患者讲,保证患者有一个平和的心理情况,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再次,不断鼓励患者自食其力。在患病期间,也不要因为是病人而什么活都不用做,也要训练患者尽量自行的料理生活。在病情有一定好转的前提下,让患者做一些利索能及的事情,也许很简单,但是也要去做,护理人员也需要帮助病人进行适量的操作,加快疾病的康复进程。

最后,在护理的作用下,培养患者养成一个将健康的生活方式。护理人员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患者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生活方式,重视饮食调养,促进心血管病人的康复。饮食要适量。饮食对患者的健康很重要。饮食要因人而异,不要过多,也不要太少。过多会消化不良,而过少还没有营养。患者在患病期间的活动量比较少,胃肠的消化水平也比较少,需要注意饮食调节。另外,对饮食的卫生,软硬程度等也需要进行调节。老年人胃肠的消化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必然是下降,而过硬的食物会导致消化不良,导致胃肠病,引起并发症。另外,患者在患病期间饮食不能偏食,注意营养搭配,尽可能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的食物,可以少食多餐。在用药期间,对一些消化不良的食物或者是比较敏感的食物尽量减少服用,例如:海鲜、辣椒等等。还有就是治疗期间需要戒烟忌酒,吸烟对人的身体危害甚多,而饮酒也是如此,血管痉挛会导致血压升高、血管发生硬化等等,增大了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难度。

3.2 改进措施 在护理过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一个舒适的病房,清新的空气都会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而护理人员亲切的笑容,会给病人带来亲人一般的温暖。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听听音乐,看看报纸,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感受下美好的生活气息,激发病人热爱生命的意念。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需要尊重和理解病人,对病人的痛苦要能深刻理解,将病人当成自己的亲人,深入了解病人的情况,认真解决病人所提出的一些问题。与家属协调配合组织各项治疗。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积极配合,认真完成患者的治疗工作,促进瘫痪肌体尽快康复。

4 结语

护理工作,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很重要,而这种疾病患者的心理很负责,作为一名护理人员,需要针对病人心理的各种状态,实施有效的护理工作,努力使每一个患者都建立一颗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促进患者早日治疗康复。

上一篇: 科学教育研究 下一篇: 金融业研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