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2 16:02:5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课堂常规教学反思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及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大有裨益。本文将从教师如何开展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的教学常规工作,给出提高教学效益的措施。
[
关键词 ]教学效益;常规;备课;评价;反思
随着新课标的推行,新课改的逐步深化,课堂教学又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然而,部分教师未能解读新课标的精神实质,在教学过程中矫枉过正,出现了重学生主体地位,轻教师主导地位;重课堂活跃氛围,轻教学实际效果等现象——由此,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教学效益并不是简单的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及加快教师专业成长大有裨益。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遵循其内在的规律。常规是长期实践的结晶,也是创新的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在长期的实践总结中,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常规教育模式,即教学常规。它是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得以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益的基础。对于教师来说,主要指日常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核心在于守住课堂的阵地。若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就必须在课前做好精心的研究与设计。若要不断在课堂教学取得突破和创新,就必须在课后做好经验的反思。无论是何种课程改革,教学常规的重要地位不能动摇。立足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根本保障。本文将从教师如何开展课前、课上、课后三个环节的教学常规工作,给出提高教学效益的措施。
一、课前——做足准备工作
所谓课前做足准备工作就是备好课。备课不仅要备教学内容和教法,编制教学设计,还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内容和方法做适当的调整,即备学情。做好充分的研究是备课的基础。
第一,研究学习内容和方法。研究教学内容是备课的第一步,而备课是教学常规的基础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效益的重要前提。首先要钻研教材、教参,广泛搜集资料,整合教材内容,提炼主要知识,削枝强干。要想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必须仔细研究教法,还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才能最有效的掌握知识。现阶段,中小学广泛实行集体备课制,群策群力,集合研究,达到优势互补等良效。
第二,研究学生。学习者个人的学习风格,性格差异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集体备课固然能融集体的智慧于一课,但不意味着要将集体备课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而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适当的调整,进行二次备课。知识的难易度和教学方法都要取决于所教学生的水平。
二、课上——灵活驾驭、全面把控
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基本前提。为使师生关系和谐,其一,要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卢梭曾经说过:“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另一方面要热爱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也是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例如:尽可能在每堂课前几分钟进入教室,和学生做简短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想所需和困惑所在,巧妙地拉近师生关系,为传授知识做好铺垫。
第二,讲练结合,精讲多练,合理分配时间,把握课堂节奏。有效的教学必须在学生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这个前提下实现。要想课堂上学生成为主体,并不意味着教师退出“课堂舞台”,而是让教师压缩讲课时间,单位时间内做出最有价值的点拨。教师在讲课中不可贪多,要突出知识的主干,点到穴位。把握讲授与练习的时间,留充足的时间给予学生有效的技能训练,真正的有效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三,重视课堂的交流与互动,及时反馈与评价。课堂教学不是单一方向的知识传授,教学过程需要师生或生生间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不仅要重视有关知识本身的对错的评价,更要重视以辨析、诊断、激励、导向及反馈为目的的教学评价。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及时认清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明确方向,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中享受民主、感受自在并积极地全程参与。
第四,教学内容要有分层,灵活把握标准,关注个体需求。任何班级都存在层次不同的学生,任何学生都存在学习的个别需求,统一的讲授无法体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切,无法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谐课堂的营造是取得高效益的重要条件,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则是体现和谐课堂的基础。满足个性化需求就要采取分层策略,合作学习和个别辅导可促进分层教学。合作学习可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一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将个人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得以解决,并将个人观点汇集成小组观点,再进一步在全班交流。而教师的个别辅导,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个别关注,将是学生克服困难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
第五,开展有效的学科技能训练,及时有效地纠错。课堂教学中,学生仅仅记住了老师讲授的操作要领,听懂了老师强调的可能出错的步骤,并不能形成学科技能。学科技能必须通过长期的、循序渐进的、甚至枯燥艰苦的训练才能掌握。由于课外无法纠错,并且学生不能保证克服枯燥的训练,教师在课堂就必须尽可能地开展有效的技能训练,不单是讲清楚步骤,做好示范,同时及时为学生纠错。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益。
三、课后——反思促教
第一,反思课堂教学流程、方法、学生掌握情况。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保证。反思本质上是理想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解决教育教学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它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益。其一,反思有利于观念的转变,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其二,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和被否定的状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就能促进教师对教学的全新认识,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的愉悦。实际上,只有教师不断成长,才能根本上保证课堂教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第二,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反馈。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再提高,是扎实知识的根本保证。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作业要及时批改,并总结分析,及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又将成为教师反思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的宝贵的一手材料。
由此,抓好备课,上课,反思等教学基本环节,立足常规,着眼改革,对于助推教学效益的提高具有深远意义。
“教学常规”是一系列教育教学规范中经常起作用的规章制度、工作规程以及保证这些规章制度正常运行的机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当中,我能够严格按照教学常规来要求自己,但是认真学习,一路思考而来,发现自己也有一些问题,还要进一步学习改进:
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生命,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位教师都试图让自己的课堂充分生趣,吸引学生,让学生一上课就兴奋。这当然也是我的追求,但在平时教学当中,却也有着许多松懈之处。因为没有他人听课,对自己上课的每一句也不多加雕琢,有时是想到这外过度语就说这个。有人说过,没有人听课时,也要把它当成有人听课,这样才会迅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只有这样做才会是对自己认真负责,对学生认真负责。
《常规》中明确要求“应做到仪表端庄,语言规范”,但遇到那太差的朽木之时,也顾不得什么形象,什么横眉冷对,吹胡瞪眼,哪里有端庄二字可言,况且生气有损容颜,学习常规以后,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忍”。当然,如果我在课堂上“讲究教态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欣赏,学会用必要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使学生得到多方位的启示和感受”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抓牢,也就无需烦恼自己在课堂中的失态。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我们基本改变了以前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的教学模式。各个学校开始着力建设新型的教学模式,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侧重点就在于讲究课堂的有效性并努力追求课堂效率的高效。但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教学改革的显著变化多是出现在所谓的高考所要考察的学科上,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非高考学科的教学改革推进仍然十分缓慢。以体育课堂为例,虽然在课堂上有了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也趋于丰富多样,但体育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还是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我认为,要想做到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情调查常规化
有人认为,体育课不就是让学生随便运动运动吗?这样落后的教学思维仍然存在于一部分老师的头脑中,这是要不得的。无知者往往会对学科轻视多于建构、应付多于认真,这样的老师很难在自己的学科领域里取得踏实的成绩。虽然,我们面对的是体育学科,但也要端正教学意识,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建构。放在第一位的就是对学情的认真了解,只要掌握了学情,教学设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了解学情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调查法、交谈法、问答法和检测法。在体育教学之处,我们应该有一份学生身体素质的详细档案,这样我们对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情况就有了清晰的了解。在得知多数同学需求的情况下,体育课堂教学自然更能获得同学们的认可。体育课所需要的活跃气氛自然而然也就随之而来了。学情调查的常规化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就是对一个老师责任心的考察。所以我们需要将之落在实处。
二、教学设计整体化
在一些人眼里,体育课几乎等同于球类运动,根本无需教案的设计与编排,只要将几个篮球和足球分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玩就行了。这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严重误解,其实,体育课堂也有自己的严格设计。首先,需要一个教学目标,以篮球为例,目标可以只是简单地要求这节课要学会运球就行了。紧接着则是具体课堂的实施部分,即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中,体育老师需要明确知道自己的示范和分布讲解要占据一节课的多少时间,班里有多少学生,在体育场上有几个篮球场地,分配给学生几个篮球合适,每个人有效练习的时间为多少,这些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有清晰地体现。只有如此,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从容安排,不至于出现乱糟糟的情况,让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空谈。只有考虑到切实的教学环节,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用具、教学课时和教学方法当做一个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这节课才能上得紧凑、合理、有序。教学设计其实是一节课的灵魂,是课堂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建立其整体性思维,将各个部分有序连接,浑然如一。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
我们完全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同学都是喜欢体育课的,因为体育课有别于狭小的教室上的是室内课,它在广阔的天地间进行,主要进行的是身体的训练,这可以让紧绷的脑神经得到暂时的放松。体育课并非是无约束的自由放任,而依然是在老师有组织的教学下进行的。由于体育课自身的这种开放性特征,这就更要求体育老师因地制宜地进行多样化的教学。多样化的教学可以分为个体活动和群体活动两大类。个体活动可以按照学生自己的兴趣安排进行。比如,有人喜欢篮球,有人喜欢乒乓球,在不是必须要求掌握完成的项目上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自由。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是为课堂教学的有效的。我们需要通过方法让学生意识到老师课堂教学的重心所在,使整节课流程自然而又重心突出。我认为,一节课的主问题主要通过提问法才体现,就是整节课只涉及一个主问题,其它的小问题围绕着主问题进行,形成叶与枝的亲密关系。其它的小问题可分组探讨也可独自思索,不一而足,但都必须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比如我们可以有这样的设计,篮球运动中一方想要获胜需要的因素有哪些?这就是个主问题,同学们可能会回答,内线队员的高度、外线队员的投球准度、还有运球的速度、配合的默契度等等小问题。下面需要做的是把这些小问题一个个地细化,分组讨论,如何才能有限地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这样整节课就显得层次井然,脉络清晰,学生也兴致盎然,不失为一节我们虽努力追求的高效课堂。
一、将“课堂诊断”作为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有力抓手
1、提高认识,自觉参与。
“课堂诊断”不仅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更是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平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抓有效教学,根本的是抓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课堂诊断”作为校本科研的重要范式,旨在通过对课堂教学中诸多细节的分析研究,按照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课堂诊断”有助于教师通过对他人或自己课堂教学中问题与不足的发现和把握、经验与特色的总结和积累,进而提炼和升华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实现可持续发展。
2、完善制度,稳步推进
《小学校本教研制度》,落实了三级负责机制:首先,校长为校本教研培训的第一责任人。校长、主任每人负责一个备课组(语文、数学、英语、艺体四个集体备课组),督促检查“课堂诊断”工作的开展情况,保证了每次研究活动落到实处。其次,教科室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负责各教研组常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协调全校课题组研究工作。科学、规范地建立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管理档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案例评比,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现场“课堂诊断”活动。再次,教研组认真组织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示范课、研讨课。理论、实践、反思三位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课堂诊断”紧扣集体备课范式,提升教师整体的业务能力
从规模较小校情出发,沿用“系列小课题研讨”集体备课范式,以学科为单位开展常规集体备课,解决贴近教学实际问题,让每个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讨论、观摹和交流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从而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将备课研究成果整理归档,供教师交流学习。校内每学期开展一次课堂教学现场诊断活动。英语科教师参加现场课堂诊断获片一等奖,区二等奖。
开展中年课堂教学观摹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加强了教学的过程管理,提高了听随堂课的频率,校教研室及时反馈教学情况并能认真诊断,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重视了中高年级语数学科的预学调研工作,每位教师能自觉参与研课、磨课。中年语文教师参加优课评比获片一等奖,区二等奖。
本学期,教务处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工作目标,坚持“绿色教育”理念,围绕 “课改”主题词,继续深化课改。坚守“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遵循“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根植“绿色教育”的办学理念,培育“绿润生命,盛及未来”的教学实践体系。积极探索“五环导学三步提升”的课堂模式下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继续推行集体备课和导学案、练习案的编写,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丰富“绿色教育”内涵。强化教务处指导、服务和督查的功能,充分发挥学科组和年级组的作用,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前行。
二、重点工作
(一)深化课堂改革,加强督促检查。
1.组织培训讨论,全员参与。
学校召开行政会讨论实施方案,提出了“五环互动三步提升”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好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分工,全员参与,相互配合。教务处召开备课组长会议,培训了各位备课组长。召开了学校教职工会议,讲清了课改的必要性和具体操作模式。各个备课组根据本年段和本学科的特点,制定出本学科的课堂模式。
2.树立课改典型,以点促面。
教务处抓住课改的先进典型,组织先进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学校利用周二行政会时间,组织了八年级年级组长冯xx进行年级推行课改的经验交流。宋xx老师的小组建设的经验交流。张xx老师的课改后的班级管理经验交流。这些土生土长的经验让老师们有了具体的操作办法。
3.加强备课检查,考核落实。
集体备课已成为我校的一项常规工作,也是课改的重要一环。明确了备课组长和备课组的考核细则,加强了检查通报。做到每周检查,每学期考核评比。
4.指导学案编写,提高质量。
导学案或练习案的编写根据不同学科和学段的具体情况而定。对导学案的编写进行了调查研究,教务处教科室对导学案进行了考核,对于物理组编写的优秀导学案在全校进行了推广学习。
5.加强教学反思,深化改革。
在对备课组长的要求中要求每次讨论要对前一周的教学进行反思,通过反思促进课堂的优化。教务处也集中组织备课组的课改反思,将课堂改革不断深化。
6.组织丰富活动,配合改革。
教务处结合推普周、劳动技术培训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推普周中结合政教处的读书节,各个语文备课组确定了阅读书目、阅读时间、阅读后的活动,使学生的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劳技活动后进行劳技征文比赛,制作展板进行宣传。各个备课组还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组织硬笔、绘画、降落伞等比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7.加强课堂巡查,督促改革。
教务处根据课改要求,派专人对学校的课堂教学从面上加强了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保证课改的落实。
(二)规范学籍管理,做到准确无误。
根据新的学籍网上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学籍管理。本学期涉及到小一和初一新生的学籍信息采集。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注意细节。信息采集培训(突出易错点)——采集文字(必需的信息点)——分班逐一核实(反复核实)——上报——建立档案。严格执行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抓好学籍巩固工作,学生档案、学籍卡以及转学、退学、休学、毕业、等相关资料,规范报表,并妥善保管。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相关表册或数据,使学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学籍中出现的个别特殊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落实。
(三)开展课堂调研,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
本学期教务处开展了开校课堂调研、六九年级毕业班工作课堂调研,走进课堂,对老师的课堂教学及时诊断,发挥了教务处对教师们指导、帮助、督促作用。
三、常规工作
(一)继续坚持教学常规做到“七个一”。
坚持日巡查制度。由教务处安排人员对课堂教学常规进行每日巡查,做好记载,纳入月教学常规考核。注重提升早读、午自习、活动课的质量。
坚持周巡查制度。每周末教务处牵头组织一次课堂常规的巡查,并将结果在全校通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坚持每周随堂听课一节。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每周要求听一节随堂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课堂的常规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基础,只有搞好常规教学,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抓好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的同时,将重点放在以下几个环节。
1.上课
课堂是落实课程标准的主渠道,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师要以改革教学方法为突破口,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创设多种教研途径,如结合一人一课,教研组听课,随堂听课、评课等活动,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上课、评课能力,提高每一堂课的效益。
2.注重教学反思
常写教学反思,是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过程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非常重视这一环节,并认真做好教学反思记录,以便提出整改的措施,找出薄弱环节,探究原因,查漏补缺,扶优补差,最终实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3.注重评课
对于教师参加的教学竞赛活动,不论是校领导还是听课教师听课后都要切实地做好评课,提出合理的意见和有导向性的建议,并做好记录。大家共同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亮点,查找不足,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注重校本教研,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向课堂教学要效率
求质量、重过程、讲实效,使教学质量真正落到实处,不走形式。学校应制订相应的考核制度,将教师平时使用设备情况纳入到教师的年终考核之中。通过这些手段,促进教师能熟练应用这些电教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
2.开展教师大练基本功活动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教师素质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学校要重视教师基本功作业。
3.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研训活动,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校本教研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学校要经常性地开展全员性的听课、评课活动,重点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进行,给老师们以启发。学校还应把集体备课作为校本研训的重要内容,学校应建立集备制度,语、数、科任教研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集备活动,在教法、学法上进行研讨,优化了教学设计。
以学校工作总体思路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新课程理念,以教育教学工作为重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数学组工作实际,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提高数学组教研工作水平。
工作目标加强常规教学工作,优化教学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校本教研,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通过撰写教学反思类文章等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展网络教研,拓展教研的深度与广度。
4、组织好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其全面发展。
主要工作备课做好教学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本学期要求每位教师做好教案、教学用具、作业本等准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进入课堂。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本学期数学组仍采用年级组集体备课形式,要求教案尽量做到环节齐全,反思具体,有价值。集体备课时,所有教师必须做好准备,每个单元负责教师要提前安排好内容及备课方式,对于教案中修改或补充的内容要及时地在旁边批注,电子教案的可在旁边用红色批注(校园网数学组板块内),使集体备课不流于形式,每节课前都要做到课前的"复备"。每一位教师在个人研究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适合自己、实用有效的教案,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服务。各年级组每月提供单元备课活动记录,在规定的集体备课时间,教师无特殊原因不得缺席。
具体内容如下:
【备课】要求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情,制定好学期计划一份,并按单元制定好完备的单元计划。提前备课1—3节,要求栏目齐全,体现学生活动和学习方法,注重练习设计,勤于课后反思。单元检测一、二年级每次记两课时,三至六年级每次记4课时,作文指导课记3课时。复习课可以2课时备一节课。担任两科以上(语文、数学、英语)可以精备语文或数学中的一科,其它学科写简案或备课本或练习设计。
【上课】提前3分钟在教室门前候课,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尊重关爱学生,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仪态端庄,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正确处理课堂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保证学生课堂练习的时间,达到“堂堂清,日日清”的教学效果。
【作业】作业的布置要符合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难易适度,分量适度,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四五六年级可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作业的批改做到课堂作业本全批全改,重视培养学生订正的习惯,家庭作业教师批改和讲评相结合。在批改过程中注重文字、符号、图案的激励作用,以批改促进作业质量提高。
【辅导】做好“培优辅差”的辅导工作,对成绩好的学生和能力强的学生进行引领辅导,激发他们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兴趣。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饱含深情对待,不抛弃,不放弃。教师要根据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在学期初拟定好学困生辅导计划和名单,备有学困生辅导记录本和自编辅导题。对“学困生”的辅导要做到三个“优先”:课堂提问优先,面批作业优先,课后辅导优先。
【考查】各年级根据学生特点,组织形式多样的考查,注重笔试和口试的相结合,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考查,期中期末的笔试考查,要从学习态度,进步情况,知识掌握等多方面去更全面地考查学生,使每一次的考查成为师生丰收的美好图景。在考查中,要特别关注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及时给予他们帮助,树立他们的信心,真正从心理上和学习上对他们做到双辅导。
具体学科常规数量如下表:
学科
备课(节)
课堂作业(次)
辅导记录(次)
语文
每周6节(除预备周和节假日),教学反思每周1次
每周6次(除预备周和节假日),批改记录每周1次
每周1次
数学
一至四年级每周4节,五六年级每周5节,(除预备周和节假日),教学反思每周1次
一至四年级每周4次,五六年级每周5次,(除预备周和节假日),批改记录每周1次
每周1次
英语
一学期36节,教学反思每周1次
一学期36次,批改记录每周1次
每周1次
【教研活动及教学评议】各校教研组要在学期初拟定好教研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为目标,按时按质按量开展好教研活动。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素养,积极参加本校和中心小学的教研活动,不无故缺席迟到早退。要积极听课互学、反思,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及反思评议。未任语文、数学和英语课的班子成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
【课题研究】各校教研组要积极发现教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提炼总结,上升成研究的课题。学校要鼓励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积极进行课堂研究。
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好坏、成功与失败,完全决定于校长是否能专心于学校的内部管理,是否致力于课改。
洋思中学的原任校长蔡林森就是专心致力于课改最成功案例的典型。他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 “高质轻负”的科学教学方法成为了全国课改的模式。
像“东庐中学”的“讲学稿”的课堂教学改革,由最平凡的“教案”“学案”到形成“讲学稿”模式的成功课改,是陈康金校长带领全体教师花费近十年心血的结果。宜兴实验中学的“知识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的课改完全是校长王俊的杰作,是校长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准备效率的最平凡而又最成功的典范。王校长精通各科教材,对初中每科的知识系统了如指掌,每篇文章、每个章节都能编成知识系统树,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掌握。全校各个科目都推行“知识树”的课堂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使学校成为江苏的名校。
如此这些,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校长的决策是课改成功的前提,校长的参与引领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改革能否推行,能否适合本地本校,课改能否真正出成果,完全取决于学校的校长。
因此我们的校长时间和精力应放在学校内部管理上,更多的应放在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上。不能老是应酬,不能总是跑关系,更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但事实上我们现在有几个校长真正在致力于课改?真正在想方设法“减负增效”提高质量?反思过去,为什么教学质量很难提高,为什么学生总是厌学甚至辍学?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诟病是真正的症结所在。课堂上学生没有兴趣,时间上学生除了睡觉、吃饭就在教室里课堂上,学生负担的过重,课堂效率的低下,使得我们现在教育不正常,不规范,没有回归教育的本真。这值得我们校长仔细回味,认真反思。
要扎扎实实搞好课堂教学改革,我们校长应靠前指挥,深入一线,走进课堂,亲自实践。做到领导教学,发展老师,提高学生。
二、教师是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者、主力军
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了,我的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课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教师说话语气方式的变化,这对课堂教学改革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如:
(1)课堂上重视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而忽视具体问题的解决。前不久我听的一堂“生本教育”课改语文研讨课,合作交流时间有十分钟,而讨论的三个问题都是很简单人人都能解决的,这样的小组合作交流什么意义也没有,只是浪费时间,完成了一个形式。
(2)课堂上有做作的迹象,好像堂堂课都要有那些流程,而没有实事求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甚至老师都不明确,学生就更不用讲了。就在不久前,上级教研部门视导镇中学时,我看了两个教师的研讨课教案,其中的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都写成了教师在这堂课中要运用的教学方法。这就充分说明连教师对教学目标都还很糊涂,对新课程的三维目标都不懂。
(4)教师教案设计不切实际,不切学情,抄写、复制别人的教案,没有将自己的理念和思想及实际学情融入教案中。
(5)课堂上的“假合作”“假探究”“假交流”,在教研课、展示课中随处可见。
(6)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没有妥善安排、恰到好处。
……
这是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课堂新问题,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更新教师的观念,掌握新的教学理念,探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是要引领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的理念。
“理念”“思想”和“观念”对教师来说是首要和核心问题,“理念”“思想”和“观念”要有优秀校长引领,所以校长时刻要向教师灌输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带领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技能。教师同样应做到“学无止境”。
第二是要告诉教师怎么做。
要使教师明白自己在课堂上的功能,即组织学习,指导学习,引导学习,不能当知识的传声筒和复制者,而是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这个目标,让学生乐学、会学,知识和技能靠学生自己学会获得,不是靠教师灌输获得。
第三是课堂教学要回归本真。
课堂教学不能形式化、虚假化,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创新,要回到常识,体现学生自主独立学习这一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要做到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学习”和“合作交流”为辅,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课改的主要追求就是要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自主的学习体系。所以自主学习要有时空的保证、方法的指导、学习环境氛围、教师的帮助、自我产生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基本形成。
第四是注重课堂常规、细节、过程的管理。
抓好常规管理是实现有效课堂的保证,教师的各项常规不落实就不会有“有效课堂”,更不可能去“创新”,去“课改”。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常规管理模式,教学准备、教学环节,学生主动参与、会学等都应作为常规管理的重点,只有落实常规,坚守常规,抓实过程,才有“高效课堂”的出现。
三、“总结反思,探讨交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改革效果的后续力量
只有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反思课改的方式方法,调整课改的思路,探求课改的策略,才能进一步推进课改,提高课改的效益,实现课改的目标。
我欣赏蔡林森“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之教育信念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改革二十年的成功实践。有此信念的引领和“课改”成功的案例,能充分激发校长的用心管理、创新管理智慧,激发教师教学的热情和活力,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那么我们就没有办不好的学校。
我欣赏王俊的“知识树――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和陈康金的“教学合一的‘讲学稿’”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以及“让学生真性成长”之教育情怀。是他们持之以恒的探求、摸索、实践,成就了个人、教师、学校的成功。
一、实施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
“6654320”教学模式是指“六原六环”“五讲四不讲”“三性”原则和“20”分钟。
“六原” ①直观性原则②自觉性原则③量力性原则④系统性原则⑤巩固性原则⑥体验性原则;“六环” 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旧课③自主探究④讲授新课⑤巩固知识⑥布置作业;“五讲”①重点讲②书面讲③答案讲④个别讲⑤坐诊讲;“四不讲”①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坚决不讲②闲话废话坚决不讲③多数学生弄懂了的坚决不讲④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能自己解决的坚决不讲;“三性”①自编导学案,加强针对性②精讲多练,加强有效性③以考代练,加强体验性;“20”重视学生体验过程,坚决杜绝满堂讲、满堂灌,坚持讲练结合,把课堂还给学生,每节课教师讲课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
树立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学评教思想,以“积极推进6654320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实施高效课堂的目标与任务
1、以课堂为中心,形成“6654320”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2、着力磨练并推出一批高效的课堂教学典型。
3、组建并向上逐级申报“6654320”教学模式课题研究。
4、实现我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三、实施高效课堂的措施及要求
1、2月份拟订“积极推进6654320教学模式,全力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杨校长进行专题讲座,并通过年级、学科在广大教师中宣传造势。
2、3月份开始进行岗位练兵活动,每位教师精心准备一节示范课,通过科长、组长前期磨课,教研活动时间讲课(同步录象并上传外网),然后推荐一人在全校范围内上典型示范课(每月安排一节)。
6654320教学模式瞄准一个目标--低耗时、高效益、轻负担、高质量;实现四个转变--变教师全堂灌为启迪思维、变学生被动应付为主动探究、变个体独舞为团队建构、变单纯知识学习为三维并重;摒弃四种无效的做法--无效的内容、无效的提问、无效的讨论、无效的训练。w w w . f w s i r . c o m 力求通过“6654320教学模式”教学研讨活动使老师的课堂教学达到“教得灵活、学得轻松、当堂训练、当堂落实”的目的。
3、构建科学的课堂评价系统。学校将以课堂巡查、推门听课等形式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和评价。各备课组根据“**一中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见备课本第二页)进行课前研究、听课、课后评课。评价的重点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评价的方法是以教师自我诊断与教师互评互助为主的高效课堂发展性评价。
4、建立高效的教学反思机制。要求每个教师授课结束后写教学反思报告,重点记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以利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把写教学反思、记录反思问题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学期末各任课教师写出个人学期教学反思,各备课组初步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6654320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书面材料,以上教师个人反思和备课组总结教导处将印刷成册,全校交流。
5、强化高效课堂的保障措施。
(1)坚持抓好每月三次的集体备课活动。从有效集体备课入手,提高备课组整体备课水平。集体备课要认真落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备课组要把握集体备课的重心,重点要放到教法学法探讨和学生活动设计上来,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内容的讨论上。--范-文*先-生-网--二是既要集思广益,形成共性,又要发挥特长,形成个性。三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在备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坚持抓好每月一次的集体听课评课活动和每月的教师常规听课活动。干部、学科科长、备课组长应带头完成听课任务(每人每月4节);各备课组要组织并落实组内教师相互听课(40岁以上每人每月不少于2节,40岁以下每人每月不少于4节),听课时要详细记录,课后相互交流,认真评课。听课记录中要注明时间、授课人、学科、节次、课题及所听班级等。
(3)严格教学常规管理。坚持备、教、批、辅、考的教学常规月查制度,严格执行教务处人员每天三次课堂抽查制度并做好具体记载。
(4)坚持评教评学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听评课、月考、月查等形式了解掌握教情、学情,并通过年级教师会来通报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交流、整改。
6、以课题研究带动高效课堂的创建。确立“6654320教学模式” 的研究课题,由教科室向上级主管部门逐级进行课题申报,研究探讨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