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火灾预防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2 16:02: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矿井火灾预防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矿井火灾预防措施

篇(1)

火灾扑救措施

矿井火灾的发生,是矿井常见的灾害之一,一旦发生井下火灾,将会对煤矿开采设备、开采人员都造成严重伤害,而且也会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同时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也会产生污染,所以井下火灾的有效预防,是煤矿井下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煤矿井下火灾的原因分析

煤矿井下火灾的原因,通常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第一,外因火灾。外因火灾主要是由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如电流短路、电焊火花飞溅、吸烟、明火等引发的火灾事故。我国煤矿开采工作开展多年,由于外因引起的火灾事故数量很多,而且这种火灾的发生大多具有很强的突发性,往往使在场的人员来不及思考,而且形势猛烈,扑救困难较大。近年来,关于煤矿火灾的扑救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外因火灾的扑救工作开展的较好,但是对于火灾产生的损失却无法挽回。第二,内因火灾。内因火灾是由于煤炭自燃引起的火灾,通常情况下,只要加强日常检查,就可以发现氧化的煤炭,而煤炭由氧化到燃烧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所以通过仔细检查通常可以发现火灾隐患,可对其进行适当处理,便可以达到预防火灾的目的。所以,由于内因而引起的煤炭火灾在井下火灾的总体数量中,占据的比例较小,但是对其也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煤矿井下火灾的预防方法

(一)外因火灾的预防方法

1.在矿井开采时尽量使用长臂式回采方式,并且严格按照开采的要求进行,避免乱采、乱挖的现象。需要的情况下,按照上行风向对回采方式进行必要的调整。

2.在矿区实行分区采煤的方式,在不同的分区内要做好相应的通风措施,只有保持通风良好才能避免巷道内的煤层聚集,热量增加而引起自燃。

3.彻底清除回采区域内的残留煤柱,如果必须要留有煤柱,则应当对煤柱的大小和压力进行计算与分析,确保其不会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发生碎裂。

4.回采区域内的杂物要及时清理,尤其是清除草、木等易燃物品,避免其受到外因而引起燃烧。

5.针对个别存在裂缝煤层采空区要着重处理,应当运用注浆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尤其针对回采区域内的残留裂缝,要做好修补措施,防治残留的媒体引起回采区域的煤层燃烧。

6.开采过程中,遇到段煤层附近出现粉化现象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而且要与空气隔绝,预防粉化煤在空气的作用下发生自燃。

7.在矿井发生冒顶现象时,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避免大量的煤炭发生氧化作用,因为这种煤层在空气的作用下很容易燃烧,所以要做好隔绝处理。

(二)内因火灾的预防方法

1.对矿井下使用的灯具严格管理,禁止使用明火,而且在使用的器具方面也尽量避免使用草、木等易燃物。

2.在矿井下使用的机械设备,应当设置固定的使用区域和使用人员,避免随意搬动造成器械中的油质渗漏,而且应当对井下其他的易燃物品进行清除,避免形成有利于煤炭自燃的环境。尤其是机电设备,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机电设备的电线、电缆摆放整齐,预防其发生漏电现象而引起火灾。

3.矿井下使用的蒸汽设备,起重包含的保温材料、蒸汽管等物品要拓展保管,避免接触到易燃物品而引起火灾。机械设备的支架等部位,尽量避免使用木质材质,而应当使用砖、石等结构。

4.井下废弃的电缆、电线等物品要及时清理,避免在井下长时间堆积;井下的炸药储备也应当根据实际的需要减少储存量,而且要做好保管措施,禁止乱丢乱放。

5.在井下要配备足够的防火器材,在火灾发生初期可以做到技术扑救,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三、煤矿井下火灾的扑救措施

煤矿井下火灾的扑救措施,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直接扑救。使用消火器或者消火粉等物质进行直接扑救,或者运用砂石对火灾部位进行填充;第二,间接扑救。对发生火灾的区域做出隔离处理,使其与空气隔绝,杜绝火灾燃烧的氧气,可以使火焰熄灭。在实际的火灾扑救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火灾类型、火灾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扑救措施,无论采用任何一种扑救措施,首先都应当保证人员的安全,再进行财产和设备的挽救。

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井下火灾的发生,一般可以从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分析,在实际的矿井开采管理工作中,要将火灾的预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分别针对外因和内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且制定合理的火灾扑救计划,一旦发生火灾,采取及时有效的处理方法,将火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TD75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5-0154-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15.080

由自燃引发的火灾在我国矿井火灾中影响极大,据统计我国50%以上的矿井存在自燃发火的问题。其中约有47%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分布在我国统配和重点煤矿之中,如今矿井的自燃发火约占据总发火次数的94%,其中60%的采空区自燃是由内因火灾引发的。加强煤矿防灭火安全技术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在煤矿推广了黄泥灌浆防火技术,60~70年代阻化剂防火、均压通风、高倍数泡沫灭火等相关技术相继问世,为适应普通采煤法和高产高效采煤法的综合防灭火技术,80~90年代又研究出矿井自燃发火预测系统、惰气防灭火、快速高效堵漏风、带式输送机火灾防治等技术。由于我国对煤矿防灭火的意识比较低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并且防灭火的设备和技术不够完善,因此矿井火灾安全技术的防治工作仍是当下的主要任务之一。

1 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

矿井火灾通常是指:在矿井下边或地面造成人员伤亡,相关设备损毁,矿井无法正常生产的火灾。

发生矿井火灾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二是煤炭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内在因素引起的。因此,矿井火灾分为两类:外因火灾及内因火灾。

外因火灾是指在井下拆卸矿灯、吸烟、放明炮等引起的或是因井下电气设备使用不当维修不及时引起的,还有就是矿井瓦斯、煤尘的燃烧或爆炸造成的。一般井口附近、采掘工作面、带电缆的木支架巷道等处是外因火灾的主要发生场所。

内因火灾是煤层在生产过程中煤炭在空气中氧化发热并积聚热量引起的火灾,据统计,我国煤矿的矿井火灾有90%以上由内因造成的。内因火灾多发生在采空区、冒顶处及压酥的煤柱中。

2 矿井火灾产生的危害

第一,就矿井火灾产生危害的程度来说,一般井下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国家财产、资源损失要比地面火灾较为严重,这是由于矿井发生火灾时矿井空间的限制,井下的工作人员难以躲避,设备无法搬移,而且煤炭是固定不动的所以当火灾发生时非常被动。

第二,伴随着矿井火灾的发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随之蔓延在井下巷道内,如果这些有害气体没有及时的排除将会引发工作人员中毒、窒息甚至

死亡。

第三,矿井火灾由于封闭火区,矿井的煤炭可采储量将明显下降,生产将受到影响不能正常运行。当正常生产恢复时,启封火区较难且危险系数较大。

第四,矿井火灾的产生对矿井通风系统危害极大,扰乱正常通风系统的主要原因是风火压,通风系统破坏后将使得整个矿井或者局部的风流包括方向和风量发生变化,通风系统的不稳定运作会导致电动机的烧毁影响正常安全生产。

第五,矿井火灾对井下瓦斯及煤尘爆炸提供了条件起到助推的作用,当火灾较大的时候,切记不能用水来灭火,这是因为用水灭火时及有可能产生水煤气也会引发爆炸事故,使得矿井火灾升级。

3 矿井防灭火的措施

根据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可分别针对外因火灾及内因火灾制定有效预防措施。

3.1 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第一,杜绝产生火源:(1)防止火烟入井;通常矸石山、木料场距进风井的距离应大于80米,禁止在井口房及通风机房附近20米范围内有烟火或使用火炉取暖。(2)如果井下需要进行电焊或气焊等工作时,我们需要制定专门的安全措施防止火源引发火灾。(3)对井下一些电气设备的选择及安装要求制定相关的规定,对过负荷继电器与熔断器的使用正确运用。(4)采用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检查其使用性能是否良好;电缆敷设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避免产生火花;保护系统要安装齐全;井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5)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井下所有巷道均采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第二,设置防火门:进风井口设置防火铁门,并能严密遮盖井口,易关闭,防止井口附近地面火灾及井下。各生产水平进风大巷与井底车场的连接处要设两道防火门,以便一翼发生火灾时能迅速切断风流,控制火势;在井下火药库和机电硐室出入口也要安设防火门。

第三,设置消防器材和灭火设备:加强防灭火器材和消防管路系统的管理,对已经损坏的消防器材及时进行修复或者更换。

第四,设置消防供水系统:可在矿井的地面建立消防水池作为防火措施,再在井下设置有效的管路系统。

第五,设置一氧化碳火灾监测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时监测和发现火灾。

3.2 内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第一,减少各种发火隐患:(1)采矿技术方面:正确的开拓方式尤为重要,合理布置采准区;正确选择采煤方法和开采程序;为减少煤层与空气接触的暴露面积减少自燃发火的几率,应该尽可能采用岩石巷道布置;当在进行厚煤层的开采时在各分层巷道采用垂直或者重叠的布置方式,这样可以消除自燃的基本发生条件减小了煤柱尺寸乃至不留煤柱;采用区段分采分掘模式防止火灾隐患。(2)通风技术方面: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正确设置通风构筑物,对采空区和矿柱子裂隙减小漏风,工作面采完后及时进行封闭。(3)灌浆防火措施:采用水与浆材配合制成的浆液,利用输浆设备注入可能发生火灾自燃的地点可以起到隔绝空气氧化;防止采空区漏风;降低煤体与围岩的温度,预防煤炭的自燃情况。

第二,及时预测预报:加强自燃发火预兆的监测,对空气中CO浓度的监测可判断自燃发生的地点及发展程度,做到早期发现及时预防。

第三,及时处理:为减少自燃发火几率我们要对煤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发火隐患做到及时处理,例如及时充填煤巷渣、及时处理废旧巷道、对高温度及时处理等。

第四,提高每个员工的防火灭火意识,定期对员工进行矿井防灭火的专业知识培训。

4 矿井火灾的处理方法

第一,当我们发现井下火灾时,切莫惊慌擅自行动,应严守纪律,第一时间识别火灾的波及范围、燃烧性质,尽可能选择有效的方法进行直接灭火,同时应及时上报调度室。

第二,调度部门收到火灾报告需要先了解清楚火灾的发生地点、火势的发展情况、人员撤离情况再通知相关技术人员与矿井救护队、通风区队长立即赶到火灾现场组织抢救灭火工作,及时联系井下人员为疏散矿井下的人员做好撤离准备,以免对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第三,在进行灭火的同时首先抢救出受轻伤、重伤及被困待救人员后再搬运出遇难者的遗体;灭火时候应对井下的相关设备进行观察检测以免因燃烧导致的设备脱落对人员造成伤害。矿井易发火区域,特别是带式输送机巷应安装自动灭火装置,可以扑灭火灾或者抑制火势的蔓延。

第四,在扑灭火灾后我们应对现场进行排查,找出隐蔽火源并清理残留的火种,以确保不会复燃或发生爆炸灾害。

5 结语

为了防治矿井火灾的发生,保证煤矿安全的生产,在日常工作中必须结合矿井生产实际,通过对矿井火灾发生的原因、特点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开发使用先进的火灾防治技术及先进设备,在矿井火灾的预防、监测、补救上开展全面综合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石耀康.浅论矿井防灭火工作[J].甘肃科技,2004,(2).

[2] 余建东.如何做好煤矿矿井防灭火[J].科技与企业,2013,(7).

篇(3)

1、预防瓦斯的措施

矿井瓦斯是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之首。低瓦斯矿井由于通风管理不善、瓦斯检测制度不严、思想麻痹等原因导致瓦斯事故的也是屡见不鲜。采取有效的管理和预防措施,杜绝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在矿井设计中首先采取必要措施,为施工和生产创造条件。

发生瓦斯爆炸的主要地点是采掘工作面,其中采煤工作面易发地点是工作面的上隅角。掘进工作面的瓦斯瞬时增加,如风量不足,不能及时冲淡排出瓦斯,经常导致瓦斯超限,如遇有引爆的火源发生瓦斯爆炸,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及煤矿的安全生产。

因此,矿井虽为低瓦斯矿井,但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仍然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瓦斯的监测、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1、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和个人巡检的瓦斯监测预防体系;

2、设计需配置矿井安全监测控制系统,按规定对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和采区、总回风巷道等进行全系统监测监控,实施超限报警;

3、加强通风管理,防止风流短路,防止瓦斯积聚;

4、根据规程规范标准选择设备防爆类型;

5、建立测风站,定期测风和分析调整矿井通风系统,保证其正常运行;

6、严禁和杜绝一切明火,防止引燃瓦斯和瓦斯爆炸。

2、粉尘综合防治和预防煤尘爆炸灾害

矿井生产产生的煤尘和岩尘,对矿井安全和工人身体健康具有严重威胁性。

1、采煤机和掘进机进行内外喷雾洒水割煤,可有效降低煤尘;

2、进行煤层注水后开采;

3、在爆破法施工的掘进工作面,坚持湿式打眼和爆破后喷雾洒水作业;

4、设计和掘进合理的通风断面,保证经济合理的通风速度,防止煤尘岩尘飞扬;

5、配置井下消防洒水系统,在主要进风巷道、胶带输送机巷道、煤炭转载点、煤炭卸载点进行喷雾洒水;

6、定期冲洗巷道煤尘,定期粉刷巷道,降低岩尘和煤尘浓度,提高通风质量;

7、设置隔爆系统,如在采区和工作面顺槽内设置隔爆水袋。

3、预防井下火灾的措施

1、设置矿井安全监测系统和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对采掘工作面温度和CO进行监测;

2、设计采用注氮防灭火,以防采空区遗煤自燃。本设计选用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研制的MD-500型半移动膜式注氮机两套,一套使用,一套备用,配套监测系统一套;

3、配备阻化剂喷洒设备,预防工作面铺网顶板自燃和顺槽自燃,延迟采空区自燃,给注氮提供充足时间;

4、在井底车场设置消防材料库,配置足够的干粉和泡沫灭火器、砂石和密闭材料等;

5、在井下设置消防洒水管路系统,按规定设置消火栓;

6、在井下胶带输送机头和机尾硐室设置自动灭火系统;

7、设置矿井主扇风机反风装置和采区局部反风设施;

8、支护材料、风筒、胶带、电缆等均采用不燃或者抗静电阻燃产品。

4、预防水灾的措施

1、报告预测的资料矿井正常涌水量为325m3/h,最大涌水量为485m3/h,“古河道”下开采。设计需按规程规范设置了水仓、水泵房和排水管路系统(小型矿井三二设置,即三台泵,一使一备一检修,二条管路,即二条管路,一使一备);

2、地面工业场地已按规定考虑了最高洪水位和地面排水系统,预防地面水灾;

3、根据矿井水文地质条件(Ⅱ-Ⅱ类型划分),建议按水文地质中等简单,局部复杂矿井管理生产;

4、按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相关规定和本设计的分析建议,严格留设各类安全煤柱和防水煤岩柱;

5、在“古河床”下开采煤层,应在获得长期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委托专家单位编制专门设计,并经过上级主管技术部门批准后进行;

6、建议建立矿井长期水文观测孔和井下涌水量观测体系,进行长期水位观测和井下涌水量观测;

7、特别注意工作面开采在初次冒落和老顶初次垮落来压时,矿井涌水量的变化和加强该期间的防治水;

8、建议设立工作面覆岩移动和破坏观测体系,坚持观测和分析顶板两带高度与矿井涌水的关系,指导放顶煤开采设计,控制工作面放顶煤和分层开采厚度和推进速度,保证开采安全性;

9、建立矿井地表移动观测体系,对地表出现的明显裂缝和较大孔洞及时进行封堵,防止地表水涌入;

10、对井田范围内的封闭不良钻孔进行启封重新扫、封孔;

11、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应坚持“有疑必探”原则,进行探水、疏放水。尤其是接近断层部位和“古河床”下接近煤层露头部位;当水量、水压较大时,应设隔离煤柱;

12、建议委托专门单位,重新计算和确定矿井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委托水文地质专家单位,对矿井防治水工作进行长期技术咨询服务;

13、建议对“古河床”下长壁分层开采进行可行性研究和专门设计,指导生产。

5、其它灾害预防

1、顶板冒落是井下掘进和生产常见的灾害之一。在日常作业中,要坚持采取“敲帮问顶”原则,严格遵守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

2、部分采煤工作面顶板采用分层留皮管理,矿压具有其特点和规律,要加强矿压观测和总结,严防顶板大面积冒顶和矿压事故;

3、及时总结掘进工作面矿压规律,加强质量标准化工作,防止掘进工作面冒顶塌方事故;

4、严格按照各种机械设备操作规程作业,做好各种设备设施的检修检查工作,预防提升运输事故;轨道铺设要“平、直”;道床要够“厚、宽”;水沟要够“大、深”;

5、按规定选用防爆型设备、阻燃电缆,避免电气事故和电气火灾。

6、提高矿井抗灾能力的措施

在为矿井设计和配备了通风系统、排水系统、提升系统、安全集中监测系统、火灾束管监测系统、消防洒水系统、隔爆系统,配备了个体防护装备、巡检装备、井下消防设备列车和库房,并按规定配置了各种符合安全规定条件的设备、设施、器材等以外,矿井还需要做如下工作,以提高矿井抗灾能力。

1、与当地消防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联系,签定服务合同;

2、配备矿山救护队和装备;保证常设人员稳定;

3、制定矿井井下避灾路线图和标志;

4、与当地气象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详细资料联系;

5、与当地政府和行业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接受指导和监督检查;

6、聘请矿井地质、水文地质专家单位进行技术咨询;

7、聘请矿井开采专家单位进行技术咨询;

8、以务实、科学、求实的精神和作风,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和措施落实;

9、配合做好每两年一次的生产安全评价,并按要求进行整改。

篇(4)

中图分类号:TE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169-01

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是煤矿企业良好运营的重要一步,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最重要管理方式,具体是指通风,防火、防尘及防瓦斯。一通三防在国家出台的安全管理方针、政策的严格指导下,采用较为科学的手段预防各种灾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新能源的需求不断提高,煤矿一通三防工作在企业内部逐渐被加强,但如何做好一通三防的预防措施是目前煤矿企业安全发展的重中之重,找出一通三防存在的问题促进其发展,是煤矿企业开展一通三防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

1.一通三防工作概述

1.1 一通三防对于煤矿企业的必要性

煤矿的作业环境常年处于密闭的地下,而地下作业环境较之于地面来说,存在着诸多不安全的隐患,如煤尘、水、瓦斯、冒顶等,安全防范做不到位,会给矿井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一通三防是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对于煤矿安全管理人员来说,一通三防是其有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且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对安全管理来说,具有超前性、预见性、规划性和指导性。为了煤矿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提高其经济效益,必须做好一通三防的工作,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1)一通三防能够对矿井的煤尘含量、瓦斯含量进行超前预估,掌握事故发生前的第一手可靠资料,有效得到了事故预防的确切资料与数据。(2)能够对矿井作业生产发展进行有效规划,设置和布局较为科学合理的采区,从而确定矿井的通风量,提高了矿井生产的经济性和安全性。(3)优化通风网络结构,降低煤尘含量、控制瓦斯浓度,对三者进行有效的监测。

1.2 一通三防事故的特点

笔者根据多年经验,经过实地考察和不断总结得出一通三防事故具有以下特点,只有对事故特点进行详尽了解后,方能做好预防措施。

(1)突发性。在煤矿事故中,大都是在瞬间发生,没有任何预兆和防备。无法掌握事故状态和发展趋势,且在工作人员的心理上造成最为严重的冲击,给人以巨大的心理创伤。

(2)灾难性。“一通三防”工作在煤矿日常工作中没有落实好,带来的重大事故往往造成致命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轻则矿井销毁,重则人员伤亡,再加上若抢救不及时或抢救措施不力,最终矿井被毁,人员死伤严重,酿成重大恶性循环的灾难性事故[1]。

(3)破坏范围广阔性。“一通三防”事故发生后,会带来整个矿井的生产系统瘫痪的局面,使上产中断,矿井下的的作业机器和设备会随之杯损坏,而且给事故的抢险工作增加了较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在矿井的通风系统、防爆装置上带来不可维修的损坏,使事故发生后的有毒气体不断蔓延,造成附近更多的人遇害。

(4)继发性。“一通三防”事故发生时间较短,在事故发生数小时之内,有可能再次引发,连续不断的震颤和塌方及爆炸等事故,爆炸会引起再生火源的二次燃烧。

2.一通三防的有效预防措施

做好一通三防的有效预防措施,即是要预防矿井的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率,做好防治瓦斯、煤尘及火灾等工作,其具体有效预防措施如下。

(1)瓦斯预防:①在煤矿各个死角部位设立瓦斯浓度测量仪,在瓦斯浓度>2%、体积>0.5m?进行警报灯全程响亮的提醒;②在煤矿盲巷设置走道报警安全灯,时刻提醒工人作业的安全意识;③在临时停工地点树立严禁停留字样;④增加通风口的数量和通风口的大小,并且在口径处安装排风扇;⑤每天对瓦斯检查表进行数据记录和总结,及时的对瓦斯集聚做通风、排气处理;⑥严禁和杜绝一切火源、热源带入矿井,设立入矿口火源检测门禁,工作人员进入煤矿必须从此入口进入,从而有效杜绝一切火源,防止瓦斯引燃;⑦采用防爆型的电气设备,井下供电做到无明接头、无羊尾巴,且坚持使用煤电综合保护。

(2 )煤尘预防:①减尘。在煤层注水,预先湿润煤体,再在煤层未打开前打下若干钻孔,用钻孔注入压力水,从而增加煤体水量,减少煤尘,防止了爆炸;②采空区灌水。在煤炭开采层分别对上层煤组和下层煤组的空隙处灌水,通过此举对煤层进行缓慢入水渗透,采空区灌水量按每平方米0.3-0.5O的标准进行,其流量控制在0.5-2m?/h。由此可避免开采是的煤尘飞扬的现象,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煤尘积聚过后而带来的爆炸和中毒;③降低浮尘。通过大排量机器进行空气除尘、用水管冲刷井壁、净化风流、放炮喷雾等可以降低煤矿中空气中的浮尘。④撒布岩粉。在煤矿井壁散播岩粉,使煤尘与可燃物自动隔离,有效防止了煤尘爆炸[2]。

(3 )火灾预防:①成立专业的煤矿消防队,并且配备先进全面的灭火设备,消防人员需随身携带水枪、水龙带等便捷灭火仪器,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②完善落实防火制度。每周开展消防教育培训,并且制定和更新灭火预案,普及防火、灭火操作方法;③在木料见、油库等重要场所的明显位置设置“严禁烟火”的警示牌,20米范围内进行火源检查;④井下防火制度。井下各线路的设置严格按照《国家煤矿总局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进行井下配电场所的电气设备选型、检测、维护和管理;⑤在各机房使用油、棉纱布头的场所不准存放汽油、煤油和变压器油。机房要定期通风、打扫,保持机房的清洁,及时清除杂物;⑥坚持使用风电闭锁。对采空区和废弃的巷道要及时封闭,防止由于长时间不用而带来的漏风,预防煤尘、瓦斯等的自燃引火。

3.一通三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通三防是煤矿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值得每一个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去重视。但是,在目前,我国有一部分企业仅仅是将一通三防停留在口头上、应付上级的检查上,没有真正的将一通三防落实到矿井作业生产之中去,一通三防技术不尽合理,一通三防工作难以顺利的开展,其问题主要表现在:①通风网络不够健全,过于单一,供风工作效率低;②通风系统与通风网络特性匹配度不高;③通风系统和防灾害能力弱;④安防技术受到通风设备陈旧、矿井地形地貌环境恶劣等的严重制约;⑤一通三防安全管理制度落后,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普遍偏低,无法将工作步伐跟上时代的要求;⑥通风机的成本较高,维护费用高。

目前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我国煤矿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也推动了采掘化机械水平。此时,对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也有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未来,一通三防的管理工作需要能适应大规模的生产作业需要,而产生更先进的防尘、防瓦斯、防火等的预防技术,生产作业的工艺流程也会得到优化,以此才能保证一通三防工作更好的为生产服务。例如建立煤矿网络化安全监测系统,实现对负压、风速、瓦斯、一氧化碳、温度等环境参数和通风机开停、风门开关的自动化控制[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通三防是煤矿企业顺利生产经营的重要保证,它涉及的面广点多,且作业环境差,因此必须全面做好一通三防工作,确保煤矿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主通风机;突发及常见故障;分析;预防

Key words: the main ventilator;sudden and common faults;analysis;prevention

中图分类号:TH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141-02

0 引言

矿井主通风机是煤矿最主要大型设备。矿井主通风机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故障,下面就一些突发的和最常见的运行故障进行分析,并探讨一下预防措施。

1 下面通过实例对几种突发故障引起的事故加以分析,并介绍一些预防措施

1.1 寒冷地区冬天冰冻经常影响主要通风机的正常运行有时还会造成大的事故,下面通过实例说明:

①北方某矿冬天在井下火灾抢救过程中,决定反风时,由于主要通风机的反风门冻结,延长了反风的操作时间,造成井下伤亡事故,窒息60多人,伤7人。②东北某矿冬天主要通风机发生故障,立即开动备用主要通风机时,该主要通风机系采用机油系统,油冻结,延长了备用主要通风机的开动时间,影响生产6小时。③预防措施:1)寒冷地区冬季主要通风机房应有书面《防冻措施》,把可能发生冻结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并写明如何应对。2)冬天主通风机司机应当加强巡回检查力度,避免各风门淋雨积水,发现风门有积水要及时清理。3)寒冷地区油脂的选择应考虑凝点。对于机油系统,油站邮箱应有加温设施,严寒季节对备用通风机应进行循环油流,不停地,不因其备用而停止循环。4)对寒冷地区,建议主要通风机扩散塔前增设一道防寒风门;当通风机备用时关闭防寒门,以防外界气流进入,开机时再打开此门。

1.2 因联轴器轮齿磨损而造成的事故很多,下面举两例说明:

①某矿轴流式主要通风机发生故障后停机检修,开动备用主要通风机时,发现电动机转动但叶轮不转动,经检查,发现是因齿轮联轴器轮齿全部磨掉不能传动所致。该联轴器长期不良,没及时发现,轮齿逐渐磨损,最后经不起启动负荷而使全部内、外齿磨光,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使全矿停产28小时。

②某矿井轴流式主要通风机正在运行时,操作工发现运行声音变轻、水柱计失压、电流下降后,及时向矿调度汇报,开动备用主要通风机,才未影响生产。事后检查发现,齿轮联轴器内、外齿已全部磨掉,不能传动。造成的原因和上例一样。预防办法:1)操作工按照规定对风机进行循环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2)按照标准要求对联轴器进行,选择合适油脂,并定期补充。3)定期对油清洗更换,定期检查轮齿磨损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加强维护,至少应半年分解检查维护一次。4)经常对联轴器两轴的同轴度进行检查测试,避免因同轴度不好造成轮齿磨损。5)部分矿井,通过检修将齿轮联轴器改为弹性圈柱销联轴器,效果很好。

1.3 风门钢丝绳拉断也会对风机正常运转造成很大影响,下面举两例说明:

①某矿主要通风机倒换风门的开启和关闭采用闸板水平移动,下有滚柱,为防止漏风,风门移出风道外部,全部通过密闭墙。有一次主要通风机故障停机,在开动备用主要通风机打开倒换风门时,牵引风门钢丝绳在风门连接处被拉断。风门刚打开15%,连接处在密闭墙内,无法处理,只好拆掉密闭墙,延误了操作时间,影响生产10小时。②某矿1号主要通风机停机检查时,开动2号被动主要通风机,因倒换风门限位开关失灵,将牵引钢丝绳拉断。又重新启动1号主要通风机,当1号主要通风机投入运转后,操作工发现水柱计下降。经检查2号倒换风门未关严,造成风流在两台主要通风机之间短路。经重新关严后,才正常运行,影响生产30分钟。预防措施:1)经常检查钢丝绳及其连接装置;2)对钢丝绳定期,防止因锈蚀而造成断绳;3)经常检查、试验限位开关,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下面对机械和电气两方面最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并介绍预防措施

2.1 轴承温度过高是矿井主通风机常有机械故障,其原因有:①轴承注油过多。在主要通风机中轴承多用脂,也有少数用油的,油脂过多会使散热条件变坏引起发热,使油脂分解,失去性能。轴承在新安装或还油后的最初几小时,温度也会随之上升,但经过一段时期后会趋于稳定,并逐渐回落到允许范围,这是正常现象。②油脂质量不好或油脂老化变质。③油脂不清洁。油脂不清洁,会增加摩擦,引起发热。④轴承缺油,油道被堵或补充不及时,造成供油中断,发生干摩擦,温度会急剧上升。⑤轴承箱激烈振动,加大轴承负荷而发热;⑥轴承装配不良而引起轴承过热现象。有下面几种情况:1)滑动轴承轴瓦顶间隙过小;2)轴承箱盖与座连接螺栓紧力过大或过小;3)由于轴与轴承安装歪斜,前后轴承不同心,或联轴器找正不好使两根轴同轴度误差过大;4)轴承内圈与轴装配过松或过紧;5)轴承外圈与座装配过松或过紧;6)一轴多轴承都给定位,当环境温度变化时轴伸缩,造成滚子卡死而发热。预防措施及解决办法:①减少注油,油注到油标位置;脂注到油腔的1/3-1/2。②使用合格的油脂。③使用清洁的油脂。④缺油要立即补充;对压力系统,要疏导管道,保持油路畅通,并保持一定油压,储油箱油位下降的应补充油量。⑤轴承箱剧烈振动,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⑥轴承的安装要注重质量,严格找正和验收。保证:1)滑动轴承轴瓦间隙符合要求;2)轴承箱盖与座连接螺栓紧力合适;3)轴与轴承安装是,前后轴承要同心,两根轴同轴度误差不超过规定;4)轴承内圈与轴装配恰当;5)轴承外圈与座装配合理;6)一轴多轴承的,在轴向只能一个定位,其余应浮动。

2.2 主要通风机电气系统最常见故障是电机故障,下面加以分析介绍。

2.2.1 电动机电流过大,温升过高。产生的原因有:

①线路电压过高或过低,过负荷或电源单相断电;②冷却空气量不足,流动空气温度过高或短路吸风现象,造成风流过大;③闸间短路及电机不清洁;④联轴器连接不正,皮圈过紧,或间隙不匀。⑤电动机容量与通风机容量不适合。预防措施:①保持线路电压稳定,降低负荷;②经常检查冷却空气量,使冷却空气量维持在正常状态,消除短路吸风现象。③定期检查、检修电机,消除短路,经常清扫电动机。④提高联轴器安装质量,保证皮圈装配间隙均匀、合格。⑤安装前对电机合理选型,使之与风机配套。

2.2.2 跳闸或接地选择。通常是由于电动机绝缘损坏引起的,电动机绝缘损坏的原因有:①工作电压过高;②腐蚀性气体的损坏;③电机太脏、过热、机械碰伤、湿度过高。

预防措施:①保持电压稳定;②经常清除有害气体;③经常清扫电动机,降低负荷,避免碰撞,保持干燥。

2.2.3 电刷跳动,冒火或短路。通常表现为集电环、电刷冒火,集电环间有跨越电弧,产生的原因有:①电刷磨的不好,压力过低,电刷牌号不对、数量不足或截面太小,有污染;②集电环不圆,环上铜、石墨粉末太多;③转子和启动电阻匹配不好。预防措施:①严把设计、安装验收关,保证电刷合格,经常清扫电刷;②消除集电环存在不圆现象,经常清扫集电环以去掉环上的铜及粉末;③设计、安装时保证转子和电阻匹配。另外,矿井主要通风机还存在其它多种多样的故障,我们做到设计合理,安装严谨,验收严格,在日常工作中按规定检查、检修,就可减少故障的发生。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TD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8-0060-02

1 矿井火灾事故的分析

1.1 安全系统工程观的分析方法

安全系统工程观就是整个工程系统的各因素是安全的,则整个系统工程才是安全的。它是系统安全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观就是由人和物及物人关系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系统集,系统中存在的要素按内在的逻辑规律与存在于该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由于客观世界的复杂性,使系统的组成要素均具有安全性。当在进行典型事故分析时,其不能用单一的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或问题膀臂,也不能用双要素交叉去解决。而必须是三个要素的综合作用才能体现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物人关系的缺陷这三方面综合分析衡量系统工程的安全性。

1.2 矿井火灾事故的分析实例(如图1所示)

实例:河南义马局某矿皮带机联轴节喷油火灾事故。

1.2.1 事故经过

某日凌晨4时55分,将运输下山的第二皮带运输机启动运行,5时45分12051平巷溜子司机发现巷道内有烟气和胶皮味,立即用电话向矿汇报。矿长指示立即通知该采区全部撤人,12051工作面上部人员沿工作面回风巷迅速安全撤出。下部15名工人在班、组长的带领下,沿工作面进风巷逆风而出,均中毒死亡。试生产的12081工作面人员,经工作面至回风巷、轨道下山安全撤出。在抢救中测定,12051工作面机头处CO含量高达0.6%,温度为40℃。这起事故有15人牺牲于下平巷,有3人牺牲于12081工作面下平巷绕道口,此18名遇难人员于10时20分全部运出井上,当天22时将火全部扑灭。

1.2.2 运用安全系统工程观分析

1)事故的原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

①工人对火灾预案不熟悉;

②工人的素质差,对防火抗灾的专业知识欠缺;

③领导干部及技术人员对防火抗灾的意识不强。

(2)物的不安全状态

①经对井下的低压电缆和皮带摩擦着火以及机油加热等反复试验结果表明,这次事故是由于液压联轴节使用了不合格的代用品作熔塞。联轴节内油温升高到燃点后,喷出壳外,遇氧着火,引燃了皮带运输机的上下皮带和动力电缆,造成大面积着火;

②火灾发生后,有害气体沿风路扩散。由于进风中CO含量高达0.6%,致使逆风流撤退的一部人中毒死亡;

③皮带输送机未安装安全防护罩。

(3)物人关系的缺陷

①矿里防火的规章制度及作业规程不健全,不切实;

②未制定防火灾事故的处理预案;

③职工的防火灾时人员撤退线路的知识欠缺。在这方面的培训教育不够。

2)事故的教训

(1)联轴节未使用合格的易熔塞和未安装防护罩,是这次火灾的深刻教训;

(2)未编制矿井灾害预防措施计划,使职工不熟悉发生灾害时的处理方法和撤退路线;

(3)预防处理措施

①建立、健全机电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检修、安装要有记录,要严格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不用不合格零件;

②完善防火系统,机电 室和固定设备附近有足够的防灾火器材、洒水或灌浆管路。每个采煤工作面,管路要留有三通接头。并使每个工作地点的工作人员熟悉防灾火各种器材的使用方法;

③要装备足够数量的自救器,并使每个井下工作人员会用会保管。以便遇到灾害事故时能采取自救措施;

④认真编制和贯彻矿井灾害预防措施和处理计划。每季度审查和修订。

2 矿井火灾事故的处理

矿井火灾的处理是一项复杂而又慎重的工作。既要考虑减少和杜绝向火灾区供风,又要顾及停风后可能引起瓦斯的积聚与爆炸。因而针对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采取正确的措施,迅速扑灭火灾及防止灾情蔓延扩大。在处理火灾中,研究和制定矿井火灾救方案。根据客观条件,科学地运用战略战术,在人力物力具备条件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救灾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2.1 火灾处理原则

1)具备直接灭火条件的,可采取水、泯浆、河沙、干粉、手雷、高倍数泡沫、惰性气体等灭火器材灭火;

2)火势较大不易直接灭火,可采用间接灭火法或综合灭火法;

3)内因火灾发生在低沼气矿井的井筒、井底车场、中央水泵房、火药库等处。火灾严重时,为了抢救井下人员,首先考虑全矿井反风,在反转风流的回风侧人员,急速撤出。多风井负压通风,必须同时反风;

4)内因火灾发生在高沼气矿井,不得随意改变风流方向。尤其是停止风机运转或减少入风量,都应当慎重处理,否则会造成严重恶果;

5)高沼气矿井发生火灾引起瓦斯爆炸,通风系统遇到破坏后,则不能轻易恢复通风系统,或改变风流方向,必须采取果断措施,对灾区实行封闭,杜绝供氧,避免再次瓦斯爆炸;

6)封闭火区时,应先做临时密闭,待灾区稳定后,再筑永久密闭。当遇有高沼气矿井,首先必须筑防爆墙,然后建筑临时密闭墙或永久密闭墙;

7)在高沼气矿井中处理火灾,要时刻考虑瓦斯爆炸。对作战方案,战斗部署,小分队分布以及井下指挥系统和基地位置都要慎重考虑;

8)在处理高沼气矿井火灾时,封闭顺序,应严格按《条例》61条规定执行。入风和回风应同时封闭,统一指挥,统一行动,隔绝氧气。同时,检查和修补通往火区的旧巷道;

9)对外因火灾的处理,有很多地方和处理内因火灾有共同之处,但是一般外因火灾初起发展迅速,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危害极大,给抢救遇难人员带来极大困难。如果发生在高沼气矿井,有引起瓦斯和煤尘爆炸的危险,在处理方法上,应采取慎重态度。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采取积极方法灭火。不具备条件或无法扑灭明火时,可采取隔绝法和综合法灭火。例如高倍数泡沫灭火和惰性气体阻爆灭火等技术。

2.2 处理火灾事故应注意的问题

1)关于火负压问题。由于井下发生火灾的高温高热,特别是上、下山角联风路地区,以及停止主扇或回风流中建筑安全设施等。很容易造成火负压使风流逆转。因此在抢救过程中应予以特别注意;

2)再生火源的发生,扩大灾情。由于发火地点放射出大量热源,顺着风巷排出。当在某个交叉点送给足够的新鲜空气时,容易造成新的火源点。因此在处理时要注意和检查各交叉点;

3)在处理火灾时,由于温度过高,气体膨胀巷道阻力大,总负压过低等原因。所产生的烟雾和水蒸气容易从顶板往外逆转,从底板往里流动。易造成灭火人员的烧伤中毒。为此灭火中可在顶板桂半巷风帐,增加阻力,加大下半巷风压,防止烟气逆转;

4)在火灾处理时,由于回风巷冒顶或因先密闭回风或停风机等原因,造成烟雾回流引起爆炸和中毒。为了保护灭火人员的自身安全,特别是远离入风侧巷道作业人员更要引起注意。

3 处理火灾过程中如何避免瓦斯煤尘爆炸

1)在高沼气矿井处理火灾过程中,不能随意中断风流,必须掌握瓦斯、煤尘的变化,调节风流,不能使瓦斯积聚,煤尘飞扬,其原则是达到有助于控制大势又能冲淡瓦斯并不是使煤尘飞扬。采取某种通风方式时,如缩短风流,如大风量,反风,但也要考虑辅助措施,防止火灾蔓延。在下行风设水水幕,加强巷道的维护,防止巷道冒落。因为冒顶最容易堵住风巷,造成瓦斯积聚而发生瓦斯爆炸。如果保证正常通风,根据瓦斯的大小,可以适当增减风量。但也要防止火势扩大;2)在独头巷道发生火灾时,不能停风,要在保持正常通风或加大风流的条件下进行火灾处理。但是由于某种原因。风流中断或停止风机运转,人员应立即撤出,灾区稳定后,首先组织侦察,确认火灾熄灭,才能通风。否则必然引起瓦斯爆炸;3)在处理火灾国要掌握煤尘情况和瓦斯动态。防止瓦斯与煤尘爆炸。在一般情况下,沼气在4.8%以下时很少引起爆炸,有火源时,则将与火源接触部分燃烧了。但工作面掘进头等地瓦斯与煤尘共存的机会很多,纯沼气不到4.8%以上不能爆炸,如混有一定数量的浮游煤尘,则有可能将沼气的爆炸界限下限降到零。如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浮游煤尘10.3g时,沼气在3.7%就能爆炸,当煤尘达到37.3g时,沼气在0.6%就能爆炸。对煤尘的影响来说,有沼气存在煤炸就容易,虽在50g/m3以下也容易爆炸。因此在处理火灾过程中,不但要随时掌握瓦斯动态,而且要特别注意控制煤尘飞扬。特别是巷道煤尘聚积较大,而又不及时清除沉积煤尘的矿井;4)处理火灾事故过程中,要考虑火的蔓延方向和着火地点。其中顶板火危险性最大。因为沼气比重轻,容易与接触,造成爆炸。对此,应采取向火源两端设水幕封闭。火源下风流高顶处积存瓦斯应通风冲淡。底板火应就地扑灭,不能使火焰向顶板燃烧。老空区火应采取控制措施。不使火焰蔓延出来形成巷道明火燃烧,由老空掉下来的火应就地扑灭。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TM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157-01

矿井6kV~10kV供电系统,主要由地面架空线路、入井供电电缆、开关、配电设备等组成,是矿井安全生产的主动脉。供电系统故障,将对矿井的安全生产造成影响。正确地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排查,及时查找和处理故障,是十分重要的。

1 矿井6kV~10kV架空线路的常见故障现象、危害及排查

1.1 短路故障

1.1.1 短路故障现象及危害

矿井6kV~10kV架空线路常见的短路故障现象有:一是两相或三相金属性短路故障。二是连接跳线断线引起短路故障。三是跌落式熔断器、隔离开关弧光短路故障。四是线路绝缘子两相或三相击穿引起的短路故障。五是雷击引起的短路故障等。

短路故障的主要危害有:一是引起大面积停电,给矿井安全生产造成危害;二是线路或电气短路时将产生火花,可能引发火灾事故;三是可能烧毁部分配电设备、设施,造成经济损失;四是可能破坏区域电网系统稳定,造成电网更大范围的事故。

1.1.2 短路故障排查及处理

矿井地面6kV~10kV供电线路,在配电设备上一般装设有过流、速断保护继电器。从保护断电器的动作情况来排查短路故障:一是电流速断保护动作,则可以判断故障一般是线路两相或三相直接短路,且故障点在主干线或靠变电所较近的线路。如线路金属性短路或雷击短路等。二是过电流保护动作,一般属非金属短路或线路末端分支线路短路引起的。

架空线路短路故障的处理方法一般有:一是重点检查线路上熔断器、隔离开关、避雷器、计量箱等设备的完好情况,对故障设备进行排除。二是检查引接电缆头情况,看是否完好。三是进行人工分段巡查线路,逐步找出故障点。四是如遇雷电天气时,首先考虑是雷击造成的,应重点巡查线路经过的林木地段,山头地段等容易引起雷击的地方。五是装有线路短路故障指示器的架空线,还可借助故障指示器所指示来确定故障段线路。只有查出故障点后,才能进行有效排除。

1.2 单相接地

1.2.1 单相接地故障现象及危害

矿井6kV~10kV架空线路常见的单相接地故障现象有:一是户外树木生长触及线路引起。二是极端天气,如强风、暴雨、严重覆冰等造成架空线路的电杆倾斜或倒伏,导线振动、跳跃和碰线等引起。三是气温异常变化引起线路张驰或收缩,造成断线引起。四是雷击造成线路断线,绝缘子、避雷器击穿等引起。六是线路绝缘子破裂、脏污,造成绝缘下降引起。以上种种原因,均可能造成供电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

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的主要危害有:一是故障相的对地电压降低,非故障两相的相电压升高,可能引起故障扩大,造成矿井大面积停电。二是断线对地可能产生火花,引发森林或其他火灾。三是断线时线路未停电,可能造成人、畜触电伤亡。四是可以造成电压互感器铁芯过饱和而烧毁,引发其他故障。

1.2.2 接地故障排查及处理

发生接地故障时中央信号屏警铃响,如有选择性接地报警装置时,可直观诊断出接地故障线路。当不能直接选定单相接地故障线路时,一般采用对线路支线断路器进行分段试拉闸的方法,来判断故障线路。再按照先支线后干线,逐步找出故障点,进行排除。如果是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则中央信号屏警铃会时响时停,这种故障比较隐蔽,难以直观发现,应积极收集各种有用信息,通过认真逐段排查,直到找出故障点。

1.3 短路、单相接地故障的预防措施

(1)定期对架空线路进行巡视,检查线路、电杆、绝缘子、拉线等是否完好可靠;特别应经常巡查线路经过林木、竹林等山区地段,定期清理线路走廊,确保线路运行安全。

(2)定期对配电线路上的绝缘子、分支熔断器、隔离开关、避雷器、计量箱等设备定进行绝缘测试,发现不合格的,应及时更换。

(3)定期对线路避雷器进行校验,检测释放电压,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更换。

(4)定期对引出、引入的高压电缆进行绝缘检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5)经常巡视配电设备、变压器的运行情况,每年对变压器绝缘油进行理化性能检验及耐压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 矿井6kV~10kV高压入井电缆的常见故障及处理

矿井6kV~10kV高压入井电缆一般从地面变电所双回路供电到井下中央变电所,再分支路供电至采区变电所及大型高压设备,供电范围广,线路长,环境较恶劣,容易出现故障,影响矿井安全生产。

2.1 入井高压电缆常见的故障现象及危害

矿井6kV~10kV入井电缆常见的故障现象主要有:一是两相或三相电缆芯线绝缘击穿短路。二是单相电缆芯线绝缘对地击穿造成接地故障。三是配电设备的接线柱、瓷瓶、连接线等绝缘损坏,引起的短路或接地故障。

故障危害:电缆短路时造成的电火花可能引起电缆及电气设备烧毁,引起电气火灾,甚至引发矿井瓦斯爆炸。电缆接地故障时将使非故障两相电压升高,可能引起绝缘薄弱的另外两相绝缘击穿,造成故障扩大。电缆故障将引起大面积停电,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威胁。

2.2 入井高压电缆故障的排查及处理

一是短路故障可根据跳闸线路开关动作显示,找出故障电缆。二是单相接地故障可根据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进行判定故障电缆。三是当确定故障电缆后,便可有目标地进行故障点的排查。重点巡查的部位是:电缆头、中间接线盒(头)、开关接线端、高压隔爆配电箱的接线腔及接线瓷瓶,变压器接线盒等部位。四是检查是否发生外力对某段电缆突然挤压或撞击。如巷道冒落、电机车、矿车脱轨掉道等撞伤电缆。五是利用电缆故障诊断仪进行查找故障点。通过以上方法,能较快地排查故障,及时加以处理。

2.3 入井高压电缆故障的预防

(1)每年定期对高压电缆进行绝缘检测,包括耐压及直流泄漏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每月定期对高压隔爆配电箱进行检查,特别要检查接线腔的绝缘瓷瓶,检测绝缘值,检查受潮情况,及时进行烘干处理,以保证绝缘值符合要求。

(3)经常对配电开关柜、电缆接线盒、中间接头、配电变压器等设备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完好。

3 结语

矿井6kV~10kV供电线路安全可靠运行,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责任重大。要加强日常巡查和维护工作,重视预防性检查和试验工作,树立防重于修的理念。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故障分析诊断能力,迅速查找和排除故障,保障矿井供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促进矿井安全生产。

篇(8)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长久的发展,就是要不断加强井下供电安全管理的创新能力,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生产效率,如今,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更是加剧了煤矿井下供电安全技术的发展变革,以便更好的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促使其向一体化、网络化、智能化、微型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一、电火灾及预防

1、电火灾发生的原因

电火灾发生是由于电气的原因引起的火灾;它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电网过流

(2)电网漏电

(3)导线、元件接触不良,触电电阻过高。

(4)井下照明灯罩覆盖煤尘使灯具散热不良,温度升高,导致煤尘燃烧而形成火灾。

2、电气火灾的预防

电气火灾不仅给国家造成很大的损失,影响正常生产、危及井下工作人员。因此对机电电气火灾必须积极预防,避免电网过流、触电不良和散热不良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电气设备的容量和截面,正确选择电气设备的额定值,要根据开关出口处的最大短路电流,校检开关断电容量,校检高低压开关设备及电流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

(2)、对输电线路和用电设备必须设置过流保护,并按照《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进行整定和灵敏度校检,并反复进行送电实验。

(3)、采用合格的阻燃橡胶电缆,使用前并进行阻燃实验。

(4)、严禁违章指挥、违章操作,不准带点作业、不准切除无压释放器,停风停电的工作面要全面检查有毒有害气体,保证有毒有害气体符合标准方可送电等。

3、加强井下火灾的监测

利用火灾监测装置可以再电气设备或电缆发生火灾时迅速报警。报警装置可以使用便携式本质安全电路。

二、矿用供电电气设备及其防爆使用

加强矿井电气设备防爆管理,杜绝井下电气设备出现失爆现象,确保矿井供电安全,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使用必须符合标准

(1)防爆电气设备标准

防爆电气设备是指按国家标准设计、制造、使用的不会引起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电气设备。现行的防爆电气设备国家标准是GB3836系列。它的主要内容是把防爆电气设备分为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正压型(p)、充油型(o)、充砂型(q)、无火花型(n)、浇封型(m)、气密型(h)、特殊型(s)并对其防爆技术及试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2、增安型电气设备的防爆原理是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和危险温度的矿用电气设备。

(2)爆电气设备必须经国家认定的防爆试验单位鉴定。隔爆型电气设备的原理是将正常工作或事故状态下可能产生火花的部分放在一个或几个外壳中,这种外壳除了将其内部的火花、电弧与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隔开外,还有当进入壳内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被壳内的火花、电弧引爆时外壳不被炸坏,也不致使爆炸物通过连接缝隙引爆周围环境中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三、供电设备失爆的原因、危害、防治

(一)原因

1、设备安装不规范,安装过程中未对防爆点进行详细检查,未按规程和相关制度、规范安装。

2、维护和定期检修不妥,防护层的脱落往往使隔爆面上出现砂泥灰尘,用螺钉紧固的平面对口接合面出现凹坑,使隔爆面间隙增大。

3、移动或搬运不当而发生磕碰,使外壳变形或产生严重机械伤痕。

、装配时由于杂质没有及时清除,产生严重的机械划痕。 5、隔爆面上产生锈蚀现象,增大粗糙度。

6、螺孔深度过浅或螺栓过长,而不能很好的紧固零件。 7、未按规程要求制作、安装接地装置。

8、在隔爆外壳内随意增加元器件,使电气距离和爬电距离小于规定值,造成故障时电弧经外壳接地短路。

(二)危害

设备一旦出现失爆现象,在运行过程中内部产生故障引发爆炸,将炸坏外壳而引爆壳外爆炸性气体,或者从各部缝隙中喷出的高温气

体或火焰引起壳外的爆炸性气体爆炸。这对煤矿井下是极其危险和不利的

(三)防治

为了确保矿用电气设备的完好,杜绝失爆的发生,必须坚持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在对设备的使用、维护、检修中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执行。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使用合格的防爆电气设备,禁止非防爆电气设备入井。 2、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要求安装,杜绝安装时出现失爆。

3、检修时做到轻拿轻放,防止产生机械划痕。 4、加强防爆电气设备的管理,作好检查督促工作。 五、本标准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煤矿电气设备防爆规定执行。

四、井下供电设备触电预防

(1)井下变压器及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或发电机中性点禁止接地;

(2)井下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

(3)井下电网采用漏电保护装置;

(4)把带电裸导线安装在一定的高度,避免人身接触的可能。《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大巷中,自轨道平面至架空导线的高度不得低于2米;在井底车场,其高度不得小于2.2米。

(5)将各种矿井用电气设备、电缆接头等都封闭在坚固的外壳内。

(6)加强电动工具把手的绝缘。

篇(9)

[中图分类号] TD75+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268-1

近年,煤矿重大以上事故中,虽然火灾事故总量及人员伤亡较小,但每起事故死亡人数较多,尤其是发生了多起重特大火灾事故,因此清晰认识火灾隐患并及早采取预防措施是非常用必要的。

煤矿火灾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指煤炭自然发火引起的火灾,内因火灾多发生于采空区、煤柱、回采工作面停采线或煤岩裂隙发育的煤层,空气进人破碎煤体,煤中固定碳被氧化,放出热量,煤体散发的热量能够积聚,发生隐燃,温度升高达到600℃以上时,产生明火,形成火灾;外因火灾是可燃物受到外来火源(如照明、明火、机械冲击与摩擦、瓦斯或煤尘爆炸、电流短路等)作用而形成的火灾。外因火灾多发生在井下风流畅通的地点,如井筒、井底车场、运输机巷道,机电硐室及采掘工作面等。

1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1.1内因火灾发生的原因

主要是工作面丢煤多、回收率低,乱采乱挖 、没有采取预防性综合防火措施,工作面推进速度慢,回采结束未及时对采空区进行封闭,通风负压高、漏风多,出现孤岛煤柱等造成的。

1.2外因火灾产生的原因

存在明火,井下工作人员吸烟,带火种下井如火柴、打火机等,电、气焊,使用电炉,灯泡取暖等违章作业;电气火灾,电气设备失爆、电缆不阻燃、短路等引起火花,引燃可燃物;静电火花,设备或工具表面电阻超过300MΩ时,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违章放炮。不按规定放炮和放炮说明书执行,如放明炮、糊炮、空心炮以及用动力电源放炮、不装水炮泥、炮眼深度不够等都会产生明火而导致火灾;瓦斯爆炸引起火灾;机械磨擦及物体碰撞产生火花引燃可燃物,进而引起火灾等;地面火引入井下引起的火灾。

内因火灾发生的地点:采煤面开切眼、工作面地质构造复杂、采空区漏风地点、停采线、溜煤眼、孤岛煤柱等。

外因火灾发生的地点:井口及周围、井筒、井底车场、运输巷道,机电硐室、易燃易爆物品材料库或堆场;电气设备集中区;地面木料场等。

2地面建筑防火措施

2.1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矿井工业场地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各主要单项工程的高度、层数、建筑面积、结构类型及耐火等级,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建筑物主要承重构件的耐火性能,需满足建筑物耐火等级的要求。

2.2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

(1)矿井所有厂房、仓库及民用建筑,均应不超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防火分区最多允许层数、最大允许长度及每层最大允许建筑面积的限制。

(2)所有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均要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二节中规定的防火间距的要求。

(3)所有建筑物安全出口及楼梯的数量及宽度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三节中安全疏散的要求。

(4)装修材料采用非燃烧体材料,并符合国家有关的政策法规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消防设施布置及配置

3.1地面消防

工业场地消防给水管网干管采用环状布置,按照消防要求沿道路设置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约100m,采用地下式消火栓,环状管网上的消火栓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上消火栓的数量不超过5个;在动筛车间、办公楼、单身宿舍等建构筑物内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设置室内消火栓,保证有2支水枪或1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各建筑内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规定配置灭火器;原煤输送栈桥与其他建筑连接处设消防水幕。消防采用临时高压制,发生火灾时,启动消防水泵,以满足场地内建筑物的消防用水要求;在原煤仓仓顶设有12m3高位消防水箱供给工业场地消防初期10min用水量。

3.2井下消防、洒水

井下消防、洒水采用地面静压供水方式。工业场地地面设一座生产、消防水池,有效容积为800m3,消防洒水管路沿副斜井敷设至井下各个用水点,消防、洒水干管管径为φ219×5.5mm。井下按《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井下消防、洒水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消防设施和喷雾降尘装置。

(1)消火栓:在采区各上、下山口、掘进巷道的入口、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口、胶带输送机机头等处附近设置消火栓,在胶带运输机大巷每隔50m,在其他巷道每隔100m设消火栓,每个消火栓流量为2.5L/S。

(2)固定灭火装置:在胶带输送机机头处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在斜井井底两侧设水喷雾隔火装置。

(3)喷雾防尘:在煤仓、溜煤眼、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等的转载点上均设置喷雾防尘装置。

(4)给水栓:在设有供水管道的各条大巷、上下山及顺槽每隔100m应设置一个规格为DN25的给水栓;在掘进巷道中:岩巷每100m,煤巷每50m设置一个规格为DN25的给水栓;在溜煤眼、转载点等需要冲洗巷道的位置设置一个规格为DN25的给水栓。

(5)风流净化水幕: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靠近上下出口30m内及距掘进工作面迎头50m内、装煤点下风方向15~25m处、胶带运输机巷道、刮板输送机顺槽及巷道、采区回风巷、承担运煤的进风巷、回风大巷、承担运煤的进风大巷等处各设置一道风流净化水幕。

(6)为提高井下灭火能力,在井下配备两台高倍数远距离泡沫灭火器,供井下火灾发生时使用。

3.3消防管材

工业场地地面室外消防供水管道均采用聚乙烯(PE)给水管,直埋敷设;管道埋深1.5m,井下消防、洒水管采用无缝钢管,地面部分直埋敷设,平均埋深2.5m。

4矿井避灾路线简要设计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本矿井在主、副斜井、回风斜井、后期行人进风斜井、后期回风斜井。在井底水平和各采区都至少有2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与通达地面的安全出口相连接。一旦发生火灾、瓦斯或煤尘爆炸等事故,应向进风方向逃生;对于水灾事故,应向地势较高处逃生;当逃生人员达到井底车场后,通过主、副井或回风井逃生至地面。

参考文献

篇(10)

1 运输事故类型

在煤矿生产事故中,矿井运输事故仅次于顶板事故而居第二位,这主要是人员违章及运输作业环节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和安全保护设施有缺陷造成的。

矿井发生的运输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立井提升事故。

②带式输送机运输。

③刮板输送机伤人事故。

④倾斜井巷运输事故。

⑤机车行车运输伤亡事故。

⑥架空乘人装置(猴车)运输事故。

⑦单轨吊机车运输事故。

2 运输事故危险性分析

提升运输系统中危险和危害因素较多,可能造成断绳、罐、箕斗、过卷、人员及物体坠落、物体打击、火灾、机械伤害、断带、断绳、飞车、倒车、触电、矿车掉道、跑车、人员违章伤亡、机车掉道、机车追尾、机车蹭帮、钢丝绳掉绳、抱索器脱落、吊座翻翘、单轨吊车坠车等危险,可能造成生产事故。

运输事故类型及危险分析如下:

3 减少运输事故预防措施

对预防各类提升运输的发生要采取全面的、经常性的、制度化的隐患排查和治理,消除危险和危害因素,避免事故发生。

①健全运输管理机构,加强运输管理力量,严格落实管理责任。

②严把设计和技术管理关,从源头消除运输隐患。新设计的运输系统必须采用单轨吊、无轨胶轮车等先进的新型辅助运输方式,取消绞车、地轨、矿车等落后的辅助运输方式,实现辅助运输系统安全高效。

③规范辅助运输技术管理,提高技术管理水平。规范运输作业规程、措施编制管理程序,提高作业规程的编制质量,力求“先进、科学、合理”有预见性、针对性,适合施工现场的操作。

④强化现场管理,提高现场质量标准化,并提高各级管理人员上岗质量,落实对作业地点、场所、系统的走动式管理,实施区域图点数管理法进行管控。区域图点数管理法是通过明确重点检查地点、区域和检查次数,提高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增强隐患整改闭合的快捷性。点:检查地点区域,确定井下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的重点,实现安全管理无遗漏、无盲点。数:检查次数,规定生产部室管理人员月度到井下各检查地点的检查次数,实现现场安全监督管理精准化。

⑤加强安全检查监督,构建隐患市场化机制,推进五级隐患排查。加强矿井运输的监督和管理,是控制运输事故的重要手段。要把动态检查和静态检查达标相结合,日常的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建立矿井安全运输长效机制,形成一整套的安全运输责任体系,明确每位职工的岗位责任制,特别是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制,在实际工作中是否真正得到落实,坚决执行依法治矿,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决克服那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事故发生后,既要严格追究事故责任人的直接责任,又要追究有关领导的管理责任。

构建隐患市场化机制,以“BMS隐患流程本”为载体,实施隐患排查、出售、整改、闭合。对出售的隐患实行交现金制度,同时建立稳定的买卖市场秩序,对买卖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处罚复议制度”解决、落实,保证隐患买卖市场公平交易。

⑥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把提高全体职工的安全意识作为首要大事来抓。同时,必须加强对特殊作业工种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复审换证工作,必须持证上岗,对未经培训和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特殊岗位操作。

⑦依靠科技进步,提升装备升级。坚持提升装备保安全、提升科技促效益的思路,实施科技兴安、科技兴矿战略,加速矿井科技列装水平和能力,持续引进机械化、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高的生产装备投入使用,为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可靠保证。

⑧实施行为管控,全面推行安全确认。规范安全确认行为,全面推行安全开工确认(对各系统、岗位开工前进行安全确认,汇报调度室、安监处,准予开工后挂牌运行设备)、安全操作确认(要求各岗位有牌板有内容,进行引领提示)和安全工序确认(要求有记录有程序,达到循环闭合)。

⑨加强运输设备管理,完善设备监测监控方式。运输设备和设施的选型有运输管理部门和机电部门负责,选用的设备、设施必须是国家或本公司定点厂生产的,煤安标志等证照齐全,性能先进的合格品。

新购置和经大修后的设备和设施,投入使用前由运输和机电管理部门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准投入使用。

设备和设施安装前,安装单位要提出安装申请和计划,编制施工规程并经运输、机电等管理部门审查会签后,方可进行安装施工。安装必须严格按设计和作业规程,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斜巷提升系统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完善防跑车和跑车防护装置、行车声光报警信号等安全设施。斜井提升安全设施不完善的地点,禁止使用绞车。新系统必须首先完善各类安全设施,经运输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出具验收证明后,机电部门方可批准绞车接火申请,由安装单位完善绞车供电系统,由主管部门对绞车验收合格,并发放“准用证”后,方可正常提升。

运输系统投入运输前,必须经由运输副总组织相关单位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确认合格后方准投入使用。

运输设备(包括各类小绞车等)计划性检修必须严格按检修周期进行,人行车每年进行一次大修,各类小绞车更换使用地点安装前必须进行检修合格,检修后要填写好检修记录。

严格执行运输设备“准用证制度”。

定期组织设备测试、性能检查,保证设备完好,定期试验各种保护,做到各类保护灵敏可靠。

4 应用效果

通过对矿井运输事故类型及危险性分析,提出了多项综合性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新矿集团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发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规定,取得了显著效果,使煤矿运输事故的发生得到了有效抑制,同时也提高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成本合同管理 下一篇: 海外投资的优势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