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科研课题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3 16:27:1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初中历史科研课题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初中历史科研课题

篇(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25

物理是一门极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深入的揭示了物质和事物内在的规律,学生对物理学习可以有效对视野进行拓展,使其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来看待事物的本质。但是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觉得物理难学,从而对物理教学持一种惧怕的心理,这使得物理教学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物理教学中的理论知识部分是略显枯燥的,学生在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如果教师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引导,那么就会使得整个物理教学变得乏味起来,再加上部分学校或教师对于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不高,或学校本身实验条件有限的原因,使得课堂理论知识的教学无法很好的同演示实验匹配起来,这就造成了学生感到物理无趣,学习起来费力还不讨好,根本无法顺利的掌握其中的相关规律及联系,从而使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失去了自行。

我们回过头来看初中的物理教学,其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的,可以说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也正是这样,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占据了整个物理教学的大半壁江山,从物理实验的形式可以简单的将其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在这些不同种类的实验之中,对于物理教学作用最为直接明显的就是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进行时需要教师亲自进行示范性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获取到其中的知识或规律,以此将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予以提升,从而演示实验常常被我们称为是“第二物理教师”。因此,我们不难看出,演示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相应课题的研究也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

一、演示实验可以创设出相应的物理情境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运用演示实验的特性来进行教学补充,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的事物或现象涉及的物理原理进行揭示,让生活通过演示实验投射到物理教学课堂上,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中设出相应的物理情境,从而让原本单一的物理知识同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了起来。学生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之中进行学习,会催生出对于物理学习的激情,从而唤醒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物理知识,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让学生对物理学习感兴趣,这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的兴趣,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心理意识倾向,尤指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趋向于认识或者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并对物理学习有着极为积极的情绪。也正是如此,物理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去进行物理知识学习,并引导学生持续不断的对物理进行自主去进行学习。而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可以让原本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以具体化的形式体现,同时令学生在实验的演示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以此来唤醒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产生一种想要知道其中奥妙的强烈愿望和迫切要求,进而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绩。

例如,水杯中装满了水,用纸片盖住杯口,将纸杯快速的倒过来,纸片不落水也不漏。学生在看见这样的演示实验后,就会迅速的激起对于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迫切的想要了解到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及原理,然后教师在向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就可以让学生透过现象来看待事物的本质,从而在快乐中获取物理知识。

三、演示实验有助于学生建立和理解物理的相关概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让学生学好物理也是课题之一,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个课题。就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很多学生都感到物理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大家都在物理学习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有部分学生放弃了对物理的学习。但是物理的“难”究竟是体现在什么地方,这是教师当前需要尽快搞懂的一个问题。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对学生的了解来看,初中学生感觉物理学习难,无非是觉得物理课比较难听懂,其中的一些物理概念、定律、定律等比较难理解,这样就造成了作业难做、考试难考、好成绩难取得的一系列难题的发生。在这样一种学习状态之中,学生的物理知识是散乱不堪的,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完成的知识体系,这也就使得学生无法对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当然,学生在学习中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十分复杂,但是总结起来根本原因就是对于物理基本概念的掌握不够牢固。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格外注意,巧妙的运用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做到对物理概念的正确认识,或者让学生改正对于物理概念的错误认识。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将初中物理所设计的概念理清,并牢牢的记住,从而使得物理教学能够得以顺利的开展。

四、演示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223-02

体验式教学是指通过创设或模拟某些实践类的活动,来使学生亲身了解、感受周围的事物。学生通过在模拟或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来获取知识并反思自我学习态度。地理来源于生活,是一门对生活有用的学科。体验式教学符合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并能很好地适应当下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变化。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往往能得到超出预期的学习效果。

一、体验式教学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的意义

体验式教学从本质上让学生不受空间的限制,通过情境创设来为学生展现课堂学习内容。这种体验式教学能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改变以往初中地理课堂枯燥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地理概念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得学生能对知识有更深刻的感悟与触动。

二、体验式教学开展的具体要求

1.对老师的要求。体验式教学开展的前提是,老师本身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方法。能够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时很好地把握住课堂整体节奏与课堂氛围,设立合理的情境、完善的活动方案并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讨论,适时的活跃课堂气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再者,要求教师必须做到了解学生的性格,感受到学生的思维变化,如此才能了解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探索,在这期间把握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并以学生为主体,做到充分尊重学生。

2.对学生的要求。学生首先要学会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体验式学习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需要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相配合与交流,才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并且学生要敢于探索与思考,学会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完整流利的表达。因为新型教学模式并不是同从前一样,老师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需要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找出答案。所以这要求同学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此才能保证初中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三、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开展

1.社会实践参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是体验式教学最直接的教学手段,比如在苏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介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节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某些地区的自然景观,通过实地的考察了解当地农业发展情况、经济发展情况,或者组织一些社会调查,这一系列的过程都会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地理对于生活的作用,并且一定程度上加强社会积累。学生在进行社会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己整理的资料和活用所学知识来完成调查报告,将对所学初中地理知识有着更为深刻的认知。

2.情景模拟。有些地理知识本身十分抽象,学生光凭老师的讲解和自身的想象,很难真正地理解。比如苏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所涉及的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这一部分一直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一项难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果不够,很难将所学知识熟练掌握。故而采取情景模拟的手法来开展教学。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手段让学生观看地球公转与自传的动态变化,或者让学生自己制作相关的模型。通过教师在一旁的逐步引导,逐渐解开与地球运动相关的一系列的重点难点问题。并且提高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3.动态化信息软件的应用。随着时代科技水平的提高,许多软件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比如“谷歌地球”的运用,谷歌地球是当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中的动态信息使得地理知识从抽象化到具体化,其三维立体效果极佳,更能形象直观地反映地理信息,有更强的实用性。相较于传统的地图更容易查找。通过该类软件进行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快地接纳地理知识,使得地理课堂更为生动。

4.课堂趣味活动的开展。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堂上为了激励学生们学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可开展各类趣味性活动。比如地理知识竞赛,参考电视上知识问答节目的环节设定,进行小组合作竞赛。使得学生在比赛中更有效地学习地理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或者设立课堂游戏环节,在游戏中回忆所学、应用所学知识。比如进行中国地图拼图比赛游戏,在游戏中加深对中国各省级行政区具置分布的了解。

5.合作性探究学习的开展。设计一个内容涵盖量较广泛的课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要求通过下小组分工与讨论合作完成课题。学生通过合作性学习能明显发现自己个人的优、劣势,并且小组同学一起研究与合作完成课题,搜集相关地理资料,每个人都能最大程度发挥自己的长处,保证人人参与,每名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会得到学习能力与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学生体会到完成课题的喜悦之后,将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的教学方式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不断的革新,如此才能保障学生真正将地理这门科目学以致用,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学习初中地理为日常生活带来的实际性帮助。体验式教学的开展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对于今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进一步完善,教学体系的进一步深化有着深远的影响。着重体验式的教学也将成为日后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参考文献:

篇(3)

众所周知,初中物理虽然没有高中物理复杂困难,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对其难以提起兴趣,其接下来的学习将会受到极大的阻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今素质教育的要求,学生渴望在课堂上学到更多有意思的,不是一听就知道答案的东西。为此,实验教学应运而生。利用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让学生学会合作,懂得如何去自主探讨解决问题。通过实验演示,学生还能更直观地理解一些抽象的物理现象。本文就将来探讨一下初中物理的实验教学法。

1 激发兴趣是前提

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培养学生由直觉兴趣、操作兴趣、逐步转化为因果认识兴趣和概括性认识兴趣。这就要求教师除借助于生动风趣的语言,有趣的神秘的物理现象、伟大的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史上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外,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动机和主动探索物理问题的习惯,以使学生长久地保持对物理的兴趣。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要求学生对比沸腾前后气泡的大小变化,并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水在沸腾前气泡先大后小,没到水面就消失了;而沸腾时气泡先小后大,到水面处破裂开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寻找答案,从而增强了学生主动探索物理规律的兴趣和能力。

2 学会合理安排实验课内容

初中物理课本上安排了不少小实验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自动跳过这些内容,而应该将实验环节纳入到正常教学计划里。实验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做实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其学习兴趣。想象和亲眼见的差距有时候很大,如同在现实中见到明星和在报纸杂志电视上见到明星的感觉不同一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穿插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内容,如瓶吞鸡蛋等。通过实验内容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上课所讲的内容。

3 学会用小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对一门学科感兴趣,首先是因为绝的它好玩,有趣。除了普通的教学激励法,教师还可以运用实验的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演示一下结晶过程,将一枚晶核放在冷却的溶液里,让学生观察记录一个晶核是如何一点点庞大变成一个结晶体的。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演示一下有关压强的实验,如将一张燃着的纸扔进瓶子里,在瓶口放一个鸡蛋,鸡蛋因为瓶子内部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的缘故就会掉进瓶子里。再者,教师在讲解有关力的内容时,也可以让学生动手,做有关于弹簧测力计的实验,让学生学会动手实验,学会如何规范实验操作,如何运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拉力。不在专门的实验室很多实验没法进行,但是通过小实验的演示,也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实验课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亲自动手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4 教师要多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

物理学上有许多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凭空想象理解,例如牛顿第一定律。众所周知,伽利略在比萨斜塔进行的实验名噪一时,但学生还是很难理解一片羽毛和一个铁球如何能够在同一个高度落下,然后同一时间落地。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模仿该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演示。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斜坡,斜坡下放一块较长而且表面光滑的木板,理论情况下,一辆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去,只要木板越光滑,它就可以滑得更远。还有专门的气垫平板,平板两侧都安装着弹簧,弹簧中间有一个小球,如果气垫上的摩擦系数足够小,小球做的来回匀速运动就可能永远不停下。除了力学实验,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演示一下电路连接实验,许多学生很难将实物图和简化电路图连接起来,甚至弄错接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学生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原理,不了解线路中电流运行的路线,不明白左右接口的区别。尤其是讲到滑动变阻器,串联并联电路的时候,滑动变阻器的安装问题也让学生困惑不已。这时教师可以将一个简单的电路模型拿来给学生进行演示,告诉学生如何连接实物图,如何使得开关闭合后小灯泡亮起来。通过这些实验演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了解物理运动的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重难点,提高其学习成绩。

5 学会帮助学生划分学习小组,让其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当今素质教育永恒的主题,而在有限时间内,有些实验一个人完成势必会影响课时安排,影响学生完成实验的质量。如一节普通的电路连接实验,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需要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需要花一部分时间讲解实验安排,告诉学生实验的具体操作流程,告诉学生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才让学生进行实验。如此一来肯定会浪费大量时间。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不同小组竞争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效率,让其在竞争中实现双赢,在合作中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利用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学生不仅能够在实验过程中了解具体的实验原理,还能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奇妙。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注意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帮学生规划安排实验,帮学生划分学习小组,让其学会与人合作,良性竞争,从不断提高其动手能力,只有通过训练有素的实验教学,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而这种能力正是将来成为合格劳动者技能素质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初中物理属于基础性学科。学习物理知识不仅要掌握基本技能,更要让学生获得物理素养。因此,在体验中学习物理知识才能领略物理蕴含的魅力,体会学习物理所带来的乐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使体验式教学无法做到处处兼顾,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体验学习的需求。所以,探究体验式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议题。

一、实施体验教学,感受物理知识本源

体验式教学就是让学生感受知识, 了解知识的来源,感受知识产生与发展过程, 弄清不同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此外,还包括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获得应用知识的相关体验,加深对物理这门学科本质上的理解,体会物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巨大应用价值,真正地学好物理,用好物理。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将物理知识里的原理、规律等发现的过程直观地展示到学生的眼前,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并在脑海里加深印象。由于注重学生的亲历性,体验式教学可以起到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效果,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共进。所谓亲历性,就是不通过间接手段。如教师的传授来获取知识,而依靠学生自己的亲身感受来获取,主张维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引导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次,体验式教学要注入良好的情感体验,维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对物理留下良好的最初印象,而对物理学中如公式、概念等抽象内容,则更需要学生自己去感知,去体会。

二、创设体验情境,提供体验知识机会

教学中选择符合初中生心理特征和年龄层次,找准恰当的切入点再入手教学。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为学生创建体验学习的条件,例如实验室中的实验器材,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去体会所学物理知识,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感悟与总结来巩固学习效果,使学生领略到和课堂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并更新固有的生活常识,使学生重新认识生活中的事物,并能悟出生活中存在的的物理原理。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时,学生普遍会陷入这样的误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为了让学生对摩擦力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教师可以以自行车为例,两个人将自行车的后轮拉起架空,另一个人在坐垫上踩动脚蹬,带动后轮,然后两个人松开手,将后轮放到地上,会发生自行车往前前进了一小段距离的现象,学生看到后会恍然大悟:原来自行车后轮受到的摩擦力起到了推动自行车前进的作用,由此可见,摩擦力并不仅仅是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很多时候反而能够起到推动物体运动的作用。

三、激发探究热情,引领学生获得体验

物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探究活动是物理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不注重学生自身学习体验的课堂,就无法调动起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究的热情。教师要注意引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体验,获得体验式教学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师生互动、交流讨论的过程,教师既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中的一份子,和学生一同探讨问题。例如:在教学“太阳与月球”这一内容时,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将太阳黑子的周期性、造成影响等等相关知识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让他们去记忆。可是问题是,太阳的活动还有耀斑、太阳风等,为何偏偏把太阳黑子当做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呢?教师此时不妨这样做:首先,在课件上放出太阳黑子的影像,让学生去探究“黑子不黑”的问题;随后,找到过去几十年的太阳黑子观测数据,隐藏其中十几年的数据,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经过仔细的观察与研究,认真地讨论了之后,将隐藏的数据补充了出来,并观察到了太阳黑子的变化规律,之后再与学生一道分析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做出合理假设,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

四、组织交流讨论,增强学生内心体验

物理学中任何一个发明与创造往往需要相互合作完成,无数的物理工作者用自己的辛勤努力不断地往前加砖铺路开辟出来的。如牛顿也只是谦虚地说自己只是借助了巨人的肩膀上而已。物理学研究是一项集体活动,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进行合作学习。合作探讨进行的多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探究问题的欲望和兴趣也就随之不断的提高了。例如:电学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难点,学生很多时候只能解决一些如欧姆定律这样的简单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新的问题去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如让他们充当一回电工,对自己家新买的房子进行电路设计与安装,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与探究,各个小组的同学讨论的都很激烈,有的甚至特地去调查了自己家的电路情况。如此的教学过程,不仅是体验式教学的体现,也能够让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让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自助探究,增强了他们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感受到了团结协作解决物理问题的成就感。

总之,体验式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知物理知识。初中生处在情感体验的重要阶段,而体验教学有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晓.初中物理“体验式学习”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32)

篇(5)

日常生活用品来源于学生生活,且易取、易得,是对学校实验室资源的补充。日常生活用品开发成为实验课程资源,能把学生的学习视点从书本逐渐引向生活,引向更广阔的自然时空,使学生对科学现象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一、利用日常生活用品直接替代实验用品

如果没有合适的课程资源,可以由那些特征和性能近似的其他资源代替,课程资源具有替代性。中学科学实验创造技法中的替代法是通过对原型的观察研究,洞悉其材料结构、工艺造型、功能原理等,在原型的引发下进行创新的一种技法。替代法不是消极的顶替和被动的替换,而是主动、积极地创造。利用替代品做实验能打破常规实验的条条框框,启发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直接替代的实验仪器:白色厚薄均匀的瓷汤匙可作代蒸发皿,用于一般固体的加热,少量溶液的加热、蒸干等;口大、口边光整、无色、大小适宜的药瓶、罐头瓶等,都可作集气瓶;用塑料吸管或水性笔芯代替导管;用泡沫塑料代试管架;包装药片的塑料凹槽可作井穴板;光亮的纽扣、灯泡、表蒙子、罐头盒等,根据上述物体表面是凹或凸的可以成为凸面镜或凹面镜;老花镜代替凸透镜等。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直接替代的实验药品:废旧干电池外壳剥下洗净替代锌,废旧干电池中剥取的石墨棒替代石墨;破铝锅、铝壶、青霉素等瓶口剥取铝片;精装香烟的铝箔代替铝箔;铝质废电线中剥取铝丝;铜质废电线中剥取铜丝;大理石可替代碳酸钙;食用小苏打可替代碳酸氢钠;厨房用精盐可替代氯化钠;厨房用醋可替代醋酸;豆油、菜油、猪油可替代油脂。

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实验用品

学校实验室应提供一些常用工具盒,为师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自制教具,进行科学实验提供便利。有些制作精巧的自制教具和创意新颖的实验器具不是登不了大雅之堂,而是可以作为学校的常规仪器保留下来。它们不仅有助于科学实验教学,而且可以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以亲切感和成就感。正如麦克斯韦所说:“演示实验的教育价值常常是与仪器的性能成反比,学生用自己自制的仪器,即使在用的过程中总是出错,却常常比用细心调整的仪器易于学到更多的东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曾说过:“自制的仪器永远比买来的好。”有些药品也可以利用一些身边易得的原材料自制。尽管不是很纯净,但用于一般实验还是可以的。

可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的实验仪器:利用墨水瓶(代灯座)、汽水瓶盖(固定灯芯)、塑料瓶盖(代灯罩)、废铁皮(代防风罩),可做成很实用的酒精灯;取下废灯泡上的金属套(可在酒精灯上转动着烧一会儿),再小心取出灯泡中的玻璃柱。金属套内外涂一层漆,干后配上皮塞和导气管,把金属套用油灰黏合在玻璃泡上,即可做成代烧瓶;用眼药水软塑料管或其他类似的软管,在管口上套上一支拉尖的细玻璃管,就是一支非常实用的滴管;用大小适宜的圆玻璃瓶,截取上面部分,可以做成漏斗;用油灰或熔蜡把大号废旧注射器的顶端的小孔堵住,配上水泥座或厚木座,就成了一个很实用的小量筒;用普通食品塑料袋制储气袋,储用都很方便;简单的木质天平可以自制:用木条作横梁,用一段废锯条磨成刀口作支点,在横梁上等臂两端各挂一个塑料盘子作托盘。砝码可用硬币(三个一分硬币作2克砝码,三个五分硬币作5克砝码,误差不大)、空药瓶(盛上相当的沙砾,可当10克、20克、50克的砝码)和砖头(切成所需的重量,例如100克、200克、500克、1000克)来代用。如自制简易显微镜的材料完全可以废物利用,可以选用圆形花镜片两个、马粪纸1张(鞋盒即可)、三合板或薄木板1块,小镜片1个,铁丝和圆钉若干,乳胶和小木条。

可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的实验药品:用稻草等烧制少量即得草灰;用柳树枝自己烧制,研细即为炭粉:取蛋壳数个洗净、晾干、捣碎,可制得碳酸钙:用铜丝在水焰上燃烧,表面可生成氧化铜;一些花草、果实及蔬菜如卷紫心菜、紫萝卜、红萝卜、紫罗兰花等均含有育翅酸碱指示剂作用的色素,可以用这些植物来自制酸碱指示剂。

近年科学实验改革正在向着贴近生活的方向进行,从生活性、实用性和符合年龄特点的角度来考虑设计实验是很有必要的。要善于从熟悉的环境和事例中发掘实验课程资源,丰富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加深对周围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

篇(6)

关键词:初中科学 课程资源 实验课 日常生活用品 利用

日常生活用品来源于学生生活,且易取、易得,是对学校实验室资源的补充。日常生活用品开发成为实验课程资源,能把学生的学习视点从书本逐渐引向生活,引向更广阔的自然时空,使学生对科学现象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科学知识就存在于生活之中。

一、利用日常生活用品直接替代实验用品

如果没有合适的课程资源,可以由那些特征和性能近似的其他资源代替,课程资源具有替代性。中学科学实验创造技法中的替代法是通过对原型的观察研究,洞悉其材料结构、工艺造型、功能原理等,在原型的引发下进行创新的一种技法。替代法不是消极的顶替和被动的替换,而是主动、积极地创造。利用替代品做实验能打破常规实验的条条框框,启发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直接替代的实验仪器:白色厚薄均匀的瓷汤匙可作代蒸发皿,用于一般固体的加热,少量溶液的加热、蒸干等;口大、口边光整、无色、大小适宜的药瓶、罐头瓶等,都可作集气瓶;用塑料吸管或水性笔芯代替导管;用泡沫塑料代试管架;包装药片的塑料凹槽可作井穴板;光亮的纽扣、灯泡、表蒙子、罐头盒等,根据上述物体表面是凹或凸的可以成为凸面镜或凹面镜;老花镜代替凸透镜等。

利用日常生活用品可直接替代的实验药品:废旧干电池外壳剥下洗净替代锌,废旧干电池中剥取的石墨棒替代石墨;破铝锅、铝壶、青霉素等瓶口剥取铝片;精装香烟的铝箔代替铝箔;铝质废电线中剥取铝丝;铜质废电线中剥取铜丝;大理石可替代碳酸钙;食用小苏打可替代碳酸氢钠;厨房用精盐可替代氯化钠;厨房用醋可替代醋酸;豆油、菜油、猪油可替代油脂。

二、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实验用品

学校实验室应提供一些常用工具盒,为师生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自制教具,进行科学实验提供便利。有些制作精巧的自制教具和创意新颖的实验器具不是登不了大雅之堂,而是可以作为学校的常规仪器保留下来。它们不仅有助于科学实验教学,而且可以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给学生以亲切感和成就感。正如麦克斯韦所说:“演示实验的教育价值常常是与仪器的性能成反比,学生用自己自制的仪器,即使在用的过程中总是出错,却常常比用细心调整的仪器易于学到更多的东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曾说过:“自制的仪器永远比买来的好。”有些药品也可以利用一些身边易得的原材料自制。尽管不是很纯净,但用于一般实验还是可以的。

可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的实验仪器:利用墨水瓶(代灯座)、汽水瓶盖(固定灯芯)、塑料瓶盖(代灯罩)、废铁皮(代防风罩),可做成很实用的酒精灯;取下废灯泡上的金属套(可在酒精灯上转动着烧一会儿),再小心取出灯泡中的玻璃柱。金属套内外涂一层漆,干后配上皮塞和导气管,把金属套用油灰黏合在玻璃泡上,即可做成代烧瓶;用眼药水软塑料管或其他类似的软管,在管口上套上一支拉尖的细玻璃管,就是一支非常实用的滴管;用大小适宜的圆玻璃瓶,截取上面部分,可以做成漏斗;用油灰或熔蜡把大号废旧注射器的顶端的小孔堵住,配上水泥座或厚木座,就成了一个很实用的小量筒;用普通食品塑料袋制储气袋,储用都很方便;简单的木质天平可以自制:用木条作横梁,用一段废锯条磨成刀口作支点,在横梁上等臂两端各挂一个塑料盘子作托盘。砝码可用硬币(三个一分硬币作2克砝码,三个五分硬币作5克砝码,误差不大)、空药瓶(盛上相当的沙砾,可当10克、20克、50克的砝码)和砖头(切成所需的重量,例如100克、200克、500克、1000克)来代用。如自制简易显微镜的材料完全可以废物利用,可以选用圆形花镜片两个、马粪纸1张(鞋盒即可)、三合板或薄木板1块,小镜片1个,铁丝和圆钉若干,乳胶和小木条。

可利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的实验药品:用稻草等烧制少量即得草灰;用柳树枝自己烧制,研细即为炭粉:取蛋壳数个洗净、晾干、捣碎,可制得碳酸钙:用铜丝在水焰上燃烧,表面可生成氧化铜;一些花草、果实及蔬菜如卷紫心菜、紫萝卜、红萝卜、紫罗兰花等均含有育翅酸碱指示剂作用的色素,可以用这些植物来自制酸碱指示剂。

篇(7)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理论的检验、物理规律的发现,都离不开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物理实验作为根本出发点,帮助学生探究物理知识。“我听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做”的重要性。物理教学过程中要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但更要注重“做”。无论是做演示实验,探究实验还是分组实验,都体现了实验课的绝对重要地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知道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物理,都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而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我们当竭尽全力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有效率,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建立校本物理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

许多学校的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则都是教育局规定且比较笼统的。学校也没有让学生专门地学习这些规程,只是由物理老师课堂讲解,强调。对一群正值青春期的充满幻想还带一点调皮甚至叛逆的学生来说,物理实验是个多么新鲜好奇的东西。于是乎,学生不认真听老师的讲解和要求,造成实验操作的盲目性;学生在实验中经常嬉笑打闹,实验器材损坏严重;老师上实验课费力多,效果却不理想。更有甚者,故意损坏器材,感觉像幼儿园的小朋友捣蛋一样。尽管某些学生不在乎钱,也赔了钱,但实验器材终究是损坏严重,如得不到及时补充,将影响教学开展。没有具体规章制度的约束,这样的学生可能“兴趣”所致,一损再损,将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因此,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建立校本物理实验室规章制度和实验室安全操作规则对物理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其他有实验课的科目均有很大的益处。

二、 让多媒体在实验室里发挥作用

新课程有很多探究实验,若是在教室里上,要搬很多实验器材。若是在实验室里上,实验室宽大得几乎是教室的两倍。老师做演示实验,学生隔远了看不清楚;老师说话很费劲,学生还听不清楚;分组实验更了不得,几乎每个学生都有问题,老师顾前顾后,忙不过来。一节课结束后,问题没有探究出来,实验操作没有学会,老师累得满头大汗,学生却所学无几。这样的实验课,有效率有自然不高。

在实验室里多媒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将探究课件用媒体展示出来,节约一部分板书时间,也可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把占地比较小的演示实验可放在展台上,投影仪放大后便于学生观察;把学生探究实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预备,根据实际情况用多媒体展示,减少老师在实验室内走动,既耽误时间又恐照顾不周;分组实验,把实验原理,步骤等呈现在多媒体上,并适时播放实验操作教学光盘。这样不会做的学生就可以边学边做,再也不会坐在实验室里无所事事;老师也不会因为给某些同学讲解而耽误了给更多同学的解答疑问;实验秩序自然也就好很多。老师这时只需关注每一个同学是否都在认真实验,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大大提高实验课的有效率。

三、 精心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提高物理实验课的有效率

无论什么科什么课都应当有精心的教学设计。要提高物理实验有效率,更是要让老师煞费心思。设计什么样的实验能让学生感兴趣,易操作,易理解,更易观察找出规律;列举什么样的例子能让学生触类旁通,贴近生活,知识迁移,运用实际;用什么样的语言向学生讲解专业的物理术语,让学生切实理其解物理意义,读得懂题,做得出题,在生活中加以运用。这些都是物理老师备课需要思考和准备的东西。若是按部就班,或是随便找个教案就上课,必然降低实验课堂有效率;照书讲书更是不妥。

基于此,老师备课时,(1)可以自己设计书上没有的实验,也可自制教具;(2)可以改进原有的演示实验,可以增加演示实验的层面性;例如,为引证大气压强存在做“水杯-纸片”的实验,可先由学生根据经验思考“厚纸片能否掉下来”,然后分别演示水杯盛满水而杯口向下、向侧面,盛少量水,不盛水,在盛满水的水杯与厚纸片的接触处插入铁丝等多种条件下厚纸片变化的情形,进而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与条件关系的深层观察和全面观察,便能较好地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3)可以增强演示实验的开放性;例如,在讲完“大气压”后,教师请学生想,生活中的例子有哪些。有学生说到钢笔吸墨水。教师请学生回家了解并思考钢笔吸管有几种类型?原理一样吗?钢笔吸管能一次把墨水吸满吗?等等。这样做,大大增强了演示实验的开放性,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一种科学方法,通过研究、探索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4)可以增强演示实验的趣味性与可见性;(5)将演示实验改为边教边实验;(6)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

四、在物理实验课上渗透物理学史

每一个物理规律,每一个结论无不浸透了科学家辛勤的汗水。是无数科学家的勤奋努力,执着地最求真理才有了今天的物理发展。我们的电脑、手机、各种电子产品,汽车、飞机、火车、动车、磁悬浮,卫星、登月、空间站、神九载人上天无不是物理科学的成果。我们常常强调要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让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若我们在物理实验课上渗透物理学史,学习纪连海老师讲历史一样讲上一段精彩的物理学货物理学家的故事,则更能引起学生兴趣,学习精神倍增。

义务教育当是全民教育。物理学科老师当尽力提高实验课的有效率,力求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自然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社会。

篇(8)

物理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以观察实验为主的学科,有一些原理、现象,不是三言两语,一时半会可以说清楚的,本着百闻不如一见,课前准备好实验器材,课堂上给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演示,通过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观察和总结,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味的追求空洞的说教,对有些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点,反复讲解,有时会挫伤同学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若我们教者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大家参与,人人动手,动脑,观察思考,效果就会好一些。就这点而言,做好实验,上好实验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和谐平等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

要理解、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上进心。在成长的道路上,谁都免不了要犯错误或跌倒。对待学生应像园丁对待生病长虫的小树苗一样,耐心地给小树苗治病、捉虫,而不是砍掉小树。冰心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对待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尊重并理解他们。课堂上是师生关系,课后应该是朋友关系,需和他们多接触、多交流、多沟通、多谈心。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正直包容,富于爱心。其次:“亲其师,信其道。”在实验课中,同学们动手的能力可能存在着千差万别,应该耐心指导,同学们之间要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帮助,不能动不动就横加指责,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老师,应深知要想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在实验课中,要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提出问题,发散思维,创造性的开展一些设计,使我们的实验课真正意义上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大舞台,对学生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都要肯定和表扬,表扬和称赞的话语不离口,让学生人人参与,个个进步。

三、敢于放手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

在我们农村中小学,在实验设施设备,器材等资源的配量上,很有可能缺胳膊少腿,一般情况下,就只能准备那么一两套完整的实验,教师一手包办代替。十有八九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在下面听的伤脑筋,结果事倍功半。鉴于此,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为多准备几套实验,教者应该因地制宜,有时候土法上马,积极的行动起来,自己动手,经过自己一段时间的努力,几套像模像样的物理实验就成型了。同学们终于有机会人人动手操作实验,看着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操作演练,得出一个又一个丰富多彩的结论,或者一个又一个的结论被证实,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和欣慰。这样一来,即使有些器材制作起来有相当大的难度,可能就只能准备一套实验,我也一改以前的一手包办代替,尽量多的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练,通过他们的口和手,向同学传递一些信息,让学生们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真正意义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关注发展注重探究性教学实验的指导

篇(9)

1 改变观念,认识物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我们大多学生对物理有恐惧心理。原因之一,实验器材的缺乏很难让每个学生亲自操作一些实验,教师大多是将物理定律规律强塞给学生使其死记硬背。因而学生不能灵活处理物理现象,理论和现象也不能加以联系,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常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实验形象生动、真实、直观。所以,老师要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尽一切可能带领学生自制一些小实验,为学生展现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创设一些活生生的物理情境。在讲光现象时,我指导学生模拟自制小孔照相机。学生兴致高涨,自己进行探究小孔成像的大小与物距,像距的关系。既扩展了他们的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对于光沿直线传播理解的更为透彻。所以老师应尽可能的将课本上的任何细节搬上课堂进行演示。

2 课前准备要充分,做到心中有数

演示实验时,老师必须认真备课,亲自动手做几遍。不能马马虎虎,认为以前做过,或见别人做过而懒于动手,打一次无准备的仗。如果上课时实验现象不明显或失败,而强塞给学生实验结论,那么教学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也给学生传递一种不严谨的学习态度。在学生以后学习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演示前要多次实验,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都能看的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准确性。同时也培养他们严谨探究的科学态度。不断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使学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做碘升华和凝华时,我第一次放碘过多,导致出现黑色碘蒸气,与书上所讲紫色碘蒸气相违背。经过再次实验放入少许碘时进行加热,现象明显,效果显著。不用讲解学生自己就能从实验现象归纳出:升华要吸热,凝华放热。可见,实验会明确告知学生所学知识,从而减轻老师讲解和学生死记硬本的负担。

3 实验时让学生大胆参与,细心观察,培养相互合作精神

学生分组实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究,他们体会到学科学的乐趣。要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怕思考,怕麻烦的思想。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使学生顺利进行实验探究,这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学生首次接触实验器材时,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认识仪器的规格和性能,观察铭牌或说明书,弄清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零点及调节方法、使用方法,根据实验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仪器。掌握了这些,才能保证实验精确完成和实验的安全性。例如,温度测量时,如果没选择合适的,超过量程将会使温度计破裂。如果将实验室温度计和体温计一样用力下甩,这样会损坏温度计。在使用电流表时,没弄清它的使用方法,如果没将它和用电器连接而直接逾电源相接,这样会烧坏它,或没看好“+”“-”极,这样会让损坏指针等。所以使用仪器时一定要认真选择和使用。

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和团体中交流与合作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在探究活动中,要注意这方面的培养。在活动中要分工明确――操作员、记录员。同时组内要进行角色的转换,注意发挥每个同学的作用,不能遗漏任何人,也不能让少数学生代替他们。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动脑的过程,也发挥了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又充分体现了工作中的分工逾协作,为以后的工作和他人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拓展迁移,积极利用好课外时间

我们要利用和开辟好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既可完善、丰富课堂知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也可参观活动等。比如“凸透镜烧蚂蚁”,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又能满足学生对友谊的渴望;还可以让学生运用我们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物理现象。例如“质量的测量”,学生可以在市场看看哪些仪器是用来测质量的,再看看常见食品的质量是多少,这样他们对质量的多少就有了些明确的概念。

篇(10)

一、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

在新课程教学管理中,通过开展自主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如说在地图要素课程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社区和学校出发来学习常规地图知识,让学生自己来描述社区的位置和对自己卧室的测量,并以此来画出自己卧室的平面图,再对方向和比例进行详细标注,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地图标注的重点所在,这样会对学生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就是让学生自己来动手设计,做自己的规划主张,并以自己的想法自行设计卧室,还要让家长提供帮助,按照学生的设计对自己的卧室进行重新布局。在此独立创新学习中,学生可以加强自己的动手能力,了解更多的知识范畴,并且使得学生与父母之间增加了必要的情感交流,可谓百利无害。

二、注重学生知识信息搜集方面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教学中所涉及的信息量非常大,其中的图片和资料内容对学生来说非常具备吸引力,但是通常学生在知识吸收方面会感觉杂乱无章,在老师正确的学习指导下,学生应该掌握怎样在大量的信息中理清头脑,并获取与自身学习息息相关的有用内容,还要对许多无用知识实施过滤,这对于现行时代学生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在现行课程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地域区间交流这方面的教学中,让学生走进周边商场并对商品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各种商品的产地和特点,以及这些特产的来源和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某种潜在关联。学生在大量的商品信息调查中,自然会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得出正确答案,这一过程使学生学会了如何通过自己动手来获得答案,这可以让学生自身产生荣誉感,最终所学的知识也就会永远铭记在心。

三、提高对于知识的质疑度,使学生牢记独立创新

新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属于综合性的互换模式,而在这个基础上学生的学习观念也是十分全面以及个性化的。比如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对知识的理解与想象能力,每个学生的最终结果都是不同的。而老师没必要强求一时结论的正确与否,而是为学生作出正确的引导工作,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沿正确方向持续向前探索,最后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其实我们更应该去赏识学生的这个探索学习过程,因为这时他们得到的不仅仅只有一个答案而已,这是使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的空间平台。如果我们能够正确了解到了这一点,那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就不仅局限在学生对部分知识点的学习情况,我们会更加关注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监控和引导。学生所学内容有时还可以给老师带来某种灵感启发,比如说老师讲到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疑问:木星属于另外一个地球,其自然环境与地球十分接近,还拿出基础科普读物供大家观看,这就使我们从中又学到了许多之前不曾了解的新知识。

四、提高对于学习内容的结合度

每个学科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老师也不能单纯为了教学而教学。长期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提高对于本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的相互关联,并且还要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在新型课程的实施中,老师的自身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老师在教育中的角色也在悄悄变革,学生主置逐渐地显现出来,落实素质教育将成为必然。不过此新课程的实施对于老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老师教学素质有待提高

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老师教学素质必须有所提高,首先要求老师更新自身观念,逐步接受新生事物,教学过程中要抛开陈旧的教学理念,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逐步形成新的结构,紧紧掌握每个学生的发展契机。再就是要求老师继续学习提高,增加自身知识储备,不局限单个学科、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结构,努力学习新知识,以确保有备无患,为学生提供指导时才能游刃有余,这样在遇到其他学科的知识时才不会缩手缩脚而无从开展教学工作。自新课程开展至今,虽然教材内容不多,但是却越来越感觉自身知识的匮乏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第一,老师继续提高学习知识必须落到实处,对于老师的素质提高会起到促进作用。再就是提倡本校教研工作,对新课程里面出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施专项研究工作,使老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二)教学资源有待补充

在新课程具体教学中,老师通常对于新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开放性以及灵活性非常认可。不过老师想要讲好这样的课程,除了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外,还要配备大量的配套教具和音像器材资料等,最好还要有与之相应的实践基地,而绝大多数学校对于这些资源都极其匮乏。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和校园网络已经在市直学校普及,但是想要发挥其具体价值,还需要老师的教学理念得以改革。

(三)课程改革呼唤小班教学

新课程教学中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并且大多以实践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此这般,其大班教育就会成为改革的瓶颈。大班的活动开展困难重重,并且还对老师与学生的要求大大提高,想要严格控制课堂纪律,那么学习效果就无从保证,如果要达到活动的深入开展,那就有可能引发课堂骚动,尤其是学生素质不尽相同,甚至还会有学生趁机捣乱,这样就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会计债券投资 下一篇: 市场部营销规划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