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分析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3 16:27: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数字教育分析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数字教育分析

篇(1)

    1、基于数字化环境下高校学生管理的需求计算机网络的发达带来的QQ、飞信、人人、微博、微信、陌陌等多种软媒体的无限蔓延,昭示着我们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化生存环境对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模式、语言特点、行为方式、心理意识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学分制的推行,使得以班级为纽带的联系逐渐淡化,学生之间缺乏一个特别稳固的团队形式来组织,渐趋松散,再加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使得学生工作在突然间陷入被动局面,有些地方还出现了“真空”状态,迫切需要新的教育管理体制进行弥补。数字化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网络的显性和隐性方式积极“营造显隐结合、以隐为主的宽松、自由与自主氛围,通过感人情境、优美艺术、多样语言与多彩活动等教育信息依托、渗透、潜藏到网络信息中”①。如何通过树立品牌进一步创新数字化环境下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促进数字化生存状态下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成为当前高校一线的学生工作者———高校辅导员面临最严峻、思考最深刻的问题。

    2、基于国内外学长制实施的实践经验“学长制”(英文为“StudentMentoringScheme”简称“SMS”)是在国际上和港澳台地区普遍推行的一种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指在高年级学生中挑选政治觉悟高、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经过培训,对新生开展帮扶、指导、教育,引导和帮助新生尽快地度过入学适应期的一种管理模式②。早在15世纪,英国的伊顿公学就出现了学长辅导制度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长辅导制度在学业、心理、生活和社会实践都已经发展的很成熟。日本早稻田大学将学长制纳入学分,西澳大利亚大学的学长制作为新生始业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我国,这项计划于1998年试行于香港城市大学,现已在香港各大、中学校广泛应用。近年来,内地的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几十所高校陆续启动了此项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基于当前学生工作多元化的思考学生管理工作的事务性越来越复杂,如何将繁杂的事务条理化、规范化、清晰化也成为学生工作管理者思考的话题。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结合数字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品牌意识,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寻求新方法,探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范式。新生不适应大学生活,往往较难很快地改观其在高中应试教育体制下形成的封闭型、自我型心理状态。高校实施学分制,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部分课程,选择过怎样的大学生活。但这种选择有可能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如果对于新生有了较为贴切和细致地指导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是光靠辅导员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为此,江苏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专门成立了学长计划项目组,团队成员深入学习调研了国内外学长制的实施概况,实际调查了我院新生的需求状态,从理论上探讨了学长制的可行性,并于2009年在实践中实施“常青藤”学长制。“常青藤”寓意朝气与蓬勃,积极与向上。同时,美国的常青藤高校是顶尖名校的代名词,常青藤高校的理想是培养一个完美的人,一个能让自己快乐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的人。给学长制冠以“常青藤”,便于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们乐于接受和印象深刻,进而打造基层学生工作的品牌。

    二、“常青藤”学长制的实施和模式构建

    1、“常青藤”学长制的实施与运行“常青藤”学长计划是由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策划、组织,选拔和培训一批高年级学长,组成“常青藤”学长队伍,通过构建1位学长辅导4-5位新生的学生互助网络。从大二、大三年级中选拔各方面表现优秀或有所特长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辅导低年级同学,从而使同学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常青藤”学长团队由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或者学习成绩优异,或者专业上学有所长,或者科研成果丰硕,或者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等几方面或者某方面突出的高年级学生组成。学长人选的产生经过自主报名、上一届学长推荐、班级推荐和综合确定四个步骤,学长入选后进行统一培训才正式和新生见面。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如何管理好你的辅导队伍、建立密切良好的关系等。第一学期末提交“常青藤”学长工作总结和“常青藤”学长意见反馈表,通过学长自评、被辅导同学评测和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测评等几个方面进行学长工作的中期考核,督促做好第二学期工作。第二学期5月份,面向全院大一、大二、大三招聘下一届学长。

    2、学长制实施存在的问题“常青藤”学长制自实施以来,选拔了57位各方面表现优异的同学,通过各种方式与新同学建立了良好的互助关系,不仅在专业学习上给予了悉心的帮助与指导,也与他们在生活上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然而,由于时间上的相对不宽裕,对于学长的各种培训不够充分,“常青藤”学长们对工作不够熟悉,也凸显了一些问题:(1)学习活动开展较少。有的学长因专业赛事多、学生干部事务多等,而与学弟学妹们日常面对面交流较少,专门的学习活动开展也较少,这使得“常青藤”学长计划的开展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2)生活中交流不够多。一些学长在提供学习上指导的同时忽略了对学弟学妹们生活以及心理动态上的关注。对新同学们的指导应渗透于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的用心去倾听去关注他们才会使交流互动更有意义。(3)在辅导低年级同学时耐心不足。也存在极个别的学长,忙于自己的事情多,辅导学弟学妹耐心不足的现象,这一点对于新一届学长的遴选起到了借鉴作用。新同学们对大学的学习生活都相对陌生,作为一个过来人,应对他们保持以真诚及耐心,这也成为了日后遴选学长的最重要条件。

    3、“常青藤”学长制实施模式的构建结合半年的学长制的实践,学长计划项目组对调查条款进行了修订,大量地搜集了学长及被辅导的低年级新生对于此项制度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调整了学长计划的相关活动安排、制度要求,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学长从遴选到考核的所有流程。体制上的健全和制度上的严格,使学长制开始从稚嫩走向成熟。为了便于学长团队的管理,缓解学院学生工作人员的压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设立了学长事务委员会,来专门负责“常青藤”学长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学长事务委员会和年级事务委员会、专业事务委员会平行,同时隶属于院学生会,总体负责“常青藤”学长制的实施,从事相关计划、规则的制定,遴选学长及部署培训事宜,并且对学长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新生可以通过反馈机制对自己学长的辅导情况进行反馈,通过考核机制对学长进行测评。学长要帮助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各个阶段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消除心理上的困惑与恐惧,使大学生活更加充实而多彩,也为今后的人生之路做好前期的积淀和准备。学长遇到辅导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及时与学长事务委员会联系寻求帮助,同时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为低年级同学服务。结合90后大学生数字化生存状态下的特点,我们搭建了“常青藤”学长的网络交流平台。“常青藤”学长QQ群,主要用于即时的通知和在线的交流;“常青藤”学长博客,主要用于适时的、定期的交流,是不同专业小组进行小组内交流和小组间交流的平台,是资料保存和非在线交流的载体。老师可以通过这些网络平台,监督和指导学长的工作。同时也向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公开网络交流平台,使更多的人关注“常青藤”学长,评价学长的工作,不断地激发学长的工作热情和内在的动力。

篇(2)

数字技术的进步已经着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这个影响远比历史中任何一次社会变革要来的迅猛和深刻,随着数字技术软硬件的不断提升,使原本复杂难懂的知识点直观的传递。秉着传承和发展的工艺美术随着近代美术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改革开放至今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工艺美术的地位业发展了转变,呈现出以下趋势:从小众趋于大众化,从博物馆走向美术馆,从纯艺术拓展到商业艺术。一部现代古装剧可以挖出很多传统工美元素,如木家具、金银工艺、玉雕工艺、染织工艺等。数字时代引发了当下人们对工艺美术的认知渴求与,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把玩手串,玉器等传统文玩就能发现,工艺美术已经不再远离普通大众,更多的体现在生活审美中,因此工艺美术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工行美术从业人员或者技法传承者,同时也开始发挥其“审美”层面的教育和传导功能,通过教育技法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批判,重新探索当下的意义和价值,这是当下工艺美术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拓展,也是数字时代对现行社会生活产生影响的客观事实。

二、数字时代对工艺美术教育提出要求

快速、个性、分享,这些名词是当下时代的特征,影响着从消费到体验的各个生活环节。三年挑水五年磨刀十年授业的传统工艺美术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满足当下的时代节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的通过合理科学的方法传道授业是时代对工艺美术教育提出的要求。从工艺美术的构成来分析它由两个重要元素组成:工艺技法和审美内涵。技法的教学特征决定了某些领域的工艺技法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掌握”,因此对于那些不是从事传统工艺美术从业人员,以传统为主要任务的学生来讲,“认知”就够了。但对于审美内涵则不同,个体的教育经历影响着对审美需求的层次深浅。从教学来讲,引导启发思考不完全依赖时间和反复实践,更多的是思考方法和纬度的拓展训练,期间的工艺技法修炼更多的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更好的理解期中的审美体验。侧重点从教授技法逐步转为审美体验的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很大的要求,除了演练工艺技法,讲授评估标准,更要对技法和审美间的因果关系做出思考和提炼,并且运用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去实现知识点的物化和传授。

篇(3)

1.遵循语言学习规律

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设计开发必须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可以把视频、音频、文字以及写字板融为一体,甚至可以在一个终端上实现虚拟的课堂,将英语学习者置于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之中。而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中动画、图片及背景音乐的过度使用,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因此,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策划、设计人员要了解语言教学的相关专业知识。

2.服务于英语教育

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显著特征是它的教育性,能否服务于当前的教育教学,推进英语教育教学改革,是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选题策划应遵循的另一个原则。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利用数字资源开发管理平台对内容资源进行高度集成,运用数字出版技术改进传统英语教育类教材和教辅,确保教材、教师用书、学生辅导书等不同内容出版的横向立体化配套,以及纸质介质、音像、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出版物的纵向立体化配套。[2]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可以立体化、多维度地呈现教材内容,并通过与数字出版平台及数字资源开发管理中心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个性的学习方案,真正实现个性化和自主化学习,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3.融合国外文化知识

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涉外特点是指书稿内容、图片、视频等涉及国外的文化背景的特点。为了保证学习者能接触到地道的英语表达和思维方式,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原文多为外国人创作。另外,在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中,英语学习者除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方面,还应涉猎国外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文化信息。因此,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内容应让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了解国际文化知识。

二、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现实困境

1.兼具外语素养和专业素养的编辑人才匮乏

在数字化出版的环境下,编辑出版的整个流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发展中,人才储备仍然是关键因素。在传统的纸质出版物生成流程中,编辑的工作相对要简单,只需负责英语教育类出版物选题的甄选和内容的把关,但是数字出版物对英语教育类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参与到数字出版物的设计、加工、出版、营销几乎所有的环节,并具备对数字技术的熟练运用、较高的外语水平、信息快速的检索能力、计算机熟练的操作能力、多媒体娴熟的转化能力,还要有全方位的市场营销能力。由于数字出版社都是从传统出版社的基础上改制而来的,但是专业人才并没有紧跟数字技术的发展步伐,或者是具备数字技术的人才不太了解英语教育的专业知识,这就使得能够完全掌握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技术和管理的人才稀缺,因此引进和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是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很快要解决的问题。

2.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策划创意不足

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教育政策改革为英语教育市场的需求形成一个基本的模式:以大学英语教材为例,一般的纸质图书都需要配上电子教案、助学光盘以及网络教学平台。因而,但凡出版大学英语纸质教材,必然要出版这三类数字出版物。由此一来,这类英语教育类数字产品的选题就固化了。[3]这就需要策划编辑对英语教育类数字产品的素材呈现方式、产品功能、出版平台设计等方面进行突破,更好地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服务。另一方面,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对内容有巨大的需求。英语学习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学习者关注的侧重点各异,需要各种类型的内容来满足不同层次英语学习爱好者的需求,更需要大量优质内容来凝聚核心的用户群体,而当前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选题雷同的现象十分严重。

3.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版权困扰

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的另一困境是海量作品的授权问题,其常见的版权问题表现如下:其一,作为语言学习材料,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经常会使用大量的英语原文作为素材。这些原文均为教材作者从已出版的材料中选择出来的,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出现侵权情况。其二,图片、音频和视频的著作权往往容易被忽视。由于语言学习的环境十分重要,尤其英语的听说能力的训练,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能够使文字、图画、音频和视频相结合,这是英语学习的一大优势。现在这些资源在网络上搜索起来比较容易,但是使用这些图文并茂的素材时一定要谨慎。由于图片、音频和视频上经常会不注明作者,容易出现侵权问题。产品一旦销售出去,就可能面临版权纠纷。

三、化解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困境的路径

1.培养高素质的英语数字出版人才

数字出版工作需要培养复合型编辑人才,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高素质编辑人才需要具备如下素养:首先,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编辑需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熟悉英语教育的市场需求,了解不同层次英语学习者的需求,熟悉当下英语学习的最新趋势。其次,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编辑应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懂得如何对传统资源进行创新和加工,同时在素材内容的表现形式上加大创新力度,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再次,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编辑应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基础,不仅涉猎二语习得的规律和英语课堂教学的特点,而且要了解具体产品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和出版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流程及技术。最后,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编辑要具备很强的执行能力和社交协调能力,编辑需要制定周详的计划并予以落实,在执行计划过程中对各环节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

2.提升产品策划能力

研发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之前,要根据产品的大致服务对象和目的,开展相关英语学科教学和学习规律以及数字出版物特点的研究,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例如针对中小学教育,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以卡通、小游戏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英语学习产品;针对高等教育,则集合图像、声音、文字等向英语学习者呈现更加丰富的知识与信息,同时开通网络互动信息平台,有助于出版社、英语学习者、著作者等多方的互动交流,从而促进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不断完善。再就是根据出版介质的特点、技术能实现的程度决定是否改编内容以及怎么改编。如果网络课件、助学光盘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内容与图书完全一致,则会丧失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的吸引力。因此,策划编辑可以在产品内容中增添一些丰富生动的口语情境、逼真的语音训练等视频、音频,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充分发挥网络和光盘作为出版介质优势的素材。数字出版物不同的表现形式、不同传播渠道以及不同的终端拥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并相互补充,才能使英语教育类数字出版物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篇(4)

AbstractThispaperhasdiscussedthecharacteristicsofmoderndistanceeducationandthoughtthatmoderndistanceeducationneedstheparticipationofdigitallibrariesthatcaninterveneintheteachingprocessofdistanceeducationandofferthenetworksystemfordistancelearning.

Keywordsmoderndistanceeducation;digitallibrary;distancelearning

1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

现代远程教育是在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的基础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随着学习社会化和终身化的需要,人们的教育意识急剧增长,因此,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在坚持传统课堂教育的同时,增加了现代开放性的远程教育。

1998年,教育部开始在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湖南大学和浙江大学4所高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北京大学也于1999年10月正式开通了远程教育系统,所有这些,开创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新局面。现代远程教育是对教育对象、教育过程和教育资源在时间和空间距离上的开放,通过这种形式,老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采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从而使“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变为现实。和传统教育相比,现代远程教育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方面。

1.1教学内容多样性

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了师生异地同步教学,并赋予了现代远程教育多样性特征。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教学对象多样化。学习者不受职业、地区、年龄等诸多限制。目前,我国现代远程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接受远程教育的在线学员的数量在迅速增长。现代远程教育充分体现出教育大众化的特点。

(2)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现代数字技术将传统的纸质教材变成了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的多媒体教材,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地表现出来,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多媒体教材让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易于理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交互性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

(3)教学课程多样化。现代远程教育所开设的课程门类几乎不亚于在校学生的设置,自1998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首批远程教育试点院校以来,在随后6年多的时间里,国家教育部相继批准了67所高校进行远程教育,开设9大类153种专业,从而使在职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读到国内大学的学士或硕士课程。同时,教育机构还能够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特点,开发灵活多样的课程,提供及时优质的培训服务,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在线支持。

1.2学习自主性

现代远程教育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受教育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一改传统课堂被动的“灌输式”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把传统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同时,现代远程教育还可以根据不同受教育者的特点和要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3资源共享性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使更多的人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节约了教育成本。

2现代远程教育需要数字化图书馆

国际著名教育技术学学者、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ERIC旗舰级数据交换中心ERIC/IT及AskERIC、教育资源通道GEM等项目的领导者唐纳德·保罗·伊利教授主张找到教育技术和数字图书馆技术的结合点。国际图书馆学知名专家也呼吁数字图书馆加入远程教育,将图书馆和教育功能衔接起来,把数字图书馆整合到数字化校园中,把数字资源整合到教学资源中,把课件开发人员整合到教学课程组中。美国马里兰大学开设的研究生课程选修课第一门(课程编号:OMDE611)是远程数字图书馆(DistanceEducationLibraryServices)。这表明作为知识体系、课程体系,远程教育图书馆成为核心的资源和知识、技能组成部分。

2.1数字图书馆为远程教育提供网络信息资源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对教育资源及教育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无法满足远程教育的需要。图书馆应根据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适当调整其馆藏结构,改进设备,完善服务手段,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数字图书馆是一种运行在高速宽带网络上的、分布式超大规模的、可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群,它可以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硕博论文、会议论文、试题库、教学文献等多种形式的知识资源,是图书馆借助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形态,丰富的数字化馆藏资源为远程教育中的师生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教学参考资料和学习资料。

数字图书馆的宗旨是:数字图书馆可以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联入因特网,克服地理、语种和文化的限制,友好、多形式、迅速高效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取人类的所有知识。它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图书馆的完美结合,它具备了传统图书馆所有职能,并超出了传统图书馆所具备的能力。数字图书馆能给位于不同地区的师生传递教学资料,提供教学支持,极大地促进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2.2数字图书馆为远程学习提供网络平台

数字图书馆干预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数字图书馆资源是介入和干预教学过程的高组织度资源,这些资源是根据特殊的教育目的来组织集成的。学生使用图书馆资源,特别是借助图书馆知识和信息组织技术,来扩展思维、建构知识。这些活动与教学设计中的自学、小组讨论、探究性学习等环节对应,属于教学设计中高级学习的重要模块,因此,数字图书馆将提供核心产品,使用数字图书馆成为远程教育的“核心模块”之一。

我国于1998年将建设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列入“863”计划和国家“十五”重点项目。同时还有中关村数字图书馆群、中国试验型数字图书馆、知识网络——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以及中国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等大型数字图书馆研发项目都加紧实施建设。

2.3案例

案例一: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是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学院数字地理图书馆,其中地理学习课件的代表产品是“亚历山大数字地球模型系统”,它是以网络虚拟教学资源建设为目的,是有组织、有目的地实现教学,教师可以编写、上传讲义。该学习课件是由专业教师担任领域专家,研发描写河流、泥石流的地理专业课件,而课件反过来又成为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形成了一个数字化的学习环境。

案例二:通过经验推导出“推理知识”或“规则知识”,即“推理出针对某用户当前学习情况的指导建议”。浙江电大“都读远程”数字图书馆(DLDL)系统将采用这种行为分析技术,挖掘出学习者个人的认知走向。这种个人图书馆技术将根据学习者进行个性化的定制,通过网上雷达系统进行知识挖掘。实际上,该技术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带有很强的主观知识的特点,并将挖掘结果应用到教学中去,由于该过程是在学习诊断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调整,因此整个教学过程都是迎合学习者个体的学习。

篇(5)

当前各级水利培训机构要肩负起优化水利职工知识结构、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的艰巨任务,为广大水利职工在工作之余接受继续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一、水利行业人才现状与教育需求

当前,基层水利人才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结构不够合理,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不足,培训机会偏少。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国县级及以下基层水利职工队伍中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仅为33%,县市水利局长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只有49%,乡镇水利站所负责人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仅为54%,其中县市水利局长和乡镇水利站所负责人中具有水利专业背景的不足50%。一些地区和单位对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水利干部职工培训机会偏少,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水利部明确了“十二五”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一是通过制定培训规划计划、建立培训机制、实施重点培训工程,培训县市水利局长1万名、基层水利站所长1万名和业务技术骨干5万名。二是通过严把新进人员入口关、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和开展学历学位教育等措施,将县级及以下基层水利职工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由33%提高到45%,县市水利局领导班子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由49%提高到60%,基层水利站所负责人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由54%提高到65%。三是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等级结构调整,使基层水利技术工人队伍中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规模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万名。

二、水利职工数字化继续教育的实施方案

在水利部人事司的指导下,本着“全面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某大学与水利教育协会共同构建了基层水利队伍教育联盟。该联盟联合60余所水利院校、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和相关水利科研院所,覆盖全国3,358个县级以上水利主管部门和工程单位,汇集数千名各类优质教师资源,以创新适应水利改革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为目标,共建共享数字化学习资源。要发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学特长,针对水利行业各类人才的培养规划,为基层水利人才专业与文化提升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支撑水利系统构建学习型行业。

为顺应当前形势,加强水利人力资源研究,夯实人事人才工作基础,2011年10月,某大学经水利部批准成立了水利部人力资源研究院。研究院的成立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提供了一个开放平台,将在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大力推动研究院围绕服务水利,针对水利实践,密切团结和合作,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督促高质量的成果,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云服务”概念来源于“云计算”,是指依托通讯网络构建利益共享的无边界服务联盟,以提升整体的服务能力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虚拟富集分散独立的资源,各服务主体遵循统一的规则,自主、协同、有序地共同为服务客体提供互补、无缝、高效、优质的整合型订单式服务。基于“云服务”的网络培训平台聚合多结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合多结点的网络教学服务能力,通过公共通信网络组成柔性的公共网络教育服务体系,突显规模与特色优势,实现知识积聚、优势汇集,为行业职工提供无边界、云端化的学习环境。

培训平台面向全国水利机构和培训单位,搭建开放式架构继续教育优质资源的供需与信息交互平台。此平台为各级管理机构提供完善的学习计划管理、多级培训计划制定和下发、灵活的培训项目和培训方案制定、自动化的培训总结报表,为培训教学单位提供以服务为导向的教务管理、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严格的学习过程质量控制,为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各项完整的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功能,实现无边界、云端化的学习,在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相应学习过程的评估和学习效果的考核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培训项目学习电子证书、单项课程学习证书等。

探索构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互通的“立交桥”,是探索水利教育联盟内各层次学历教育(包括中专、大专、本科)与非学历教育的对接,在学历教育方面,可发挥教育联盟中各层次学校的优势。

篇(6)

儿童注意力通常只能集中二十分钟左右,多图形、景象、立体形象会增加儿童视觉上的趣味性,吸引儿童注意力。在进行数字出版物的设计制作时,要强化互动的理念,要理解用户的体验,从色彩、图形等几个大方而对界面设计进行有特色的分析和归纳,对其艺术风格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阐述。(1)目标导向界而对于儿童教育类的出版物来说,应该拥有明确的视觉导向系统(知识框架),一种直观和操作简便的界而对象,把当前要使用的操作命令以项目列表的方式显示在屏幕上,供受教育者按需选择。根据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清楚明晰的目标导向不仅可以减轻记忆负担,而且易于操作。(2)窗口在窗口的设计上应尽量采用单独的大窗目显示,因为儿童的思维系统性不强、注意广度较小,当多个窗目同时或交替出现时容易使他们不知所措。而大窗目便于其察看窗目内容,能够形成视觉冲击、吸引注意力和排除屏幕上其他信息的干扰。(3)图形化按钮这一种非常符合儿童思维、认知习惯的交互方式,在数字教育出版物设计中,我们提倡按钮形象化、图形化,让儿童一看就知道点击可以触发哪些动作,表达方式接近自然,易于识别和理解,削弱了受教育者对数字化出版物界而产生的陌生感和神秘感。(4)对话框是一种弹出式窗目,根据教学情景,将教学内容以对话框的形式展示。在一个对话框中设计的选项不应太多,如果太多,则会造成使用效率不高、浪费屏幕空间等,这时应考虑用其他方式设计。

2声音用户界面交互性

在儿童教育类数字出版物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求,借助音乐和声音效果创建一种特殊传授方式,把儿童带到特定的气氛之中,有助于调动情绪,使学习过程变得更轻松,丰富儿童的感官享受。语音操作命令,形象化图标相结合的讲解内容,及时的语音信息反馈等。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在学习的过程渴望互动与鼓励,因此,在交互设计过程中,反馈尤为重要。例如:当孩子把手指放在屏幕上某个图标时,会有相应的音乐,可以是图标的对应解释,也可以是对孩子动作的鼓励,如答对了,你真棒,增强界而的交互性。

篇(7)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1-0128-02

明确的教育培养目标、质量标准组织实施的各种保证措施和监控手段是“学习港”互联网教育质量的保证。在社会发展和改革、科技进步和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大众化的教育进程正由数量扩张阶段向质量提升、种类增多的阶段转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工作者带来了很好的机遇,如何加强专业化“学习港”的内涵建设,稳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学历背景、不同学习类型学习者,对远程教育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影响“学习港”教育质量因素分析

专业化“学习港”远程教育的质量保证,就是远程教育机构根据办学宗旨而制订的课程目标,并依据课程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评价的过程。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学习港”远程教学质量,我们从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策略与模式、教学资源与管理、学习者动因等方面入手,重点分析评价它们是否共同改善了学习环境,保证了学习效果,以及对远程教育质量的影响。

1.教学模式与策略

教学模式和策略是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等分析之上的,它决定着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的选择和使用形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环节。数字化皮肤性病学习港以非学历教育为主,如何通过以临床模拟三维动漫模块构建的医院诊疗虚拟场景,来满足不同学历背景、不同学习类型学习者在专业化的虚拟场景里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是需要探索的。针对使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的学习者,因为需求不同,掌握知识的目的不同,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建设、教学活动的反馈与调节上,更需要教师、动漫设计者和运行技术与服务管理者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障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

2.教学资源因素

学习资源建设在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学习港”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何让在基层无法进修脱产学习的专科医生、在校学生和想了解相关疾病知识的普通民众在交互性、情境性的网络课程中,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和课程是皮肤性病模拟三维动漫虚拟医院诊疗场景开发的重点。在以临床疾病分类为主线、以临床问题为核心的专科网络课程的深度设计与开发中,应将教育和娱乐相融合,借鉴网络游戏中的一些设计元素为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游戏情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使之在虚拟的医院诊疗场景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1]

3.学习者动因

成人的学习是自我导向式和功利性的学习,因此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到这种特点。如果要让学习者在教与学这种在时空上分离的“学习港”中,能自觉地为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制订好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并能根据个人的自主判断和自身的实际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我们在建设“学习港”时就要重视学习者的动机、自制能力、策略与技巧这些决定学习者的学习质量和效果的因素。

4.教学管理因素

教学管理就是组织和运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安排,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获得教学质量的最佳效益。[2]在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学习港”中,如何开展远程教学支持工作的管理,如何组建和协调好专家学者、教学名师、三维动漫设计师和运行技术与服务管理者的优秀教学团队,如何制定和完善“学习港”中的课程与评价标准,这些都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所需要解决的关键因素。

5.互联网平台学习支持服务因素

在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以临床模拟三维动漫虚拟医院诊疗场景的“学习港”中,急需通过互联网平台构建一个基于Web的大型多用户同时在线以及高可用性、负载均衡、高可扩展性的网站系统,并通过优化组合支持几万至几十万用户同时在线。采用什么方式建设和维护好“学习港”的网站,如何设计制作好的仿真三维动漫设计是“学习港”正常运行的关键,也是影响“学习港”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6.教学过程监控与评价因素

由于不同学习者需从“学习港”中获取的知识不同、想要达到的目的不同,所以,对教学过程的监控与评价会与以学历教育为主的远程教育不同。如果我们要更好地对“学习港”教学的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就需要从其办学宗旨出发,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寻找有效路径,制定出符合“学习港”教育特色的监控与评价机制。

提高“学习港”教育质量的对策

“发展远程教育,将中国建设成学习型社会”。对于在线开放教育来说,围绕影响“学习港”教学质量的各类影响因素,建立健全“学习港”的质量保障体系是长期研究的方向,在建“港”的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创新一套适宜全民参与的开放式医学专科教育模式

“学习港”的办学宗旨是:以提高专业从业者的临床诊疗技术和为广大民众普及皮肤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健康教育知识。因市场需求和学习掌握知识的目的不同,其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则应围绕这两个群体,利用先进的三维动漫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探索出一种既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又能有效地传授知识内容的教学模式,创设出一套兼顾不同学习者背景、寓教于乐、易操作而简明的教学框架和教学活动方式。

2.建设一流的移动互联网开放式教育资源平台

在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建设一流的数字化皮肤性病教育教学资源是“学习港”生存、发展和壮大的重点。在资源平台建设中,我们要从“学习港”办学宗旨、开放对象和皮肤性病的专科特点出发,在寓教于乐学习的前提下,设计面向学习者而构建的以疾病分类为主线、以临床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框架,并在此框架下通过对学习者背景和学习目的的分析、进行游戏化、模块化的情境设计,科学系统地开发出既突出游戏化学习情境的游戏性,又侧重于游戏化学习情境学习性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3.造就一支“四合一”密切协作的优秀教学团队

以三维动漫呈现为主的“学习港”,要造就的是一支由专家学者、教学名师、三维动漫设计师和运行技术与服务管理者“四合一”的优秀教学团队。从由专家学者和教学名师选择的临床典型病例和三维动漫角本的设计,到三维动漫设计师的软件实现,再到移动互联网的运行和技术服务都需要他们之间的密切协作。重视培养一支职业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四合一”的教师队伍是“学习港”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命门”,也是实现“学习港”高质量运行的保证。

总之,质量才是“学习港”生存的根本,是改革与发展的生命线,它决定着“学习港”的前途和未来。

参考文献:

篇(8)

数字化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属于教育技术的范畴,但它并非仅仅通过计算机技术就能解决,而更多地需要教育学理论的指导。教育学理论揭示教育现象的一般规律,能为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提供思路、方法或途径。但教育学理论不是死板的教条,“它随着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吐故纳新———扬弃过时的部分,生发新的内容”[1],哪怕是最新的教育实践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过去的数字化课程开发往往存在技术研发与教育内涵脱节的问题;只有在科学的教育学理论指导下进行数字化课程开发,才能更好地适用于教与学,发挥最佳的教育传播效果。笔者在参与《课堂内外》杂志社“电子书包”的研发实践中,发现教育学理论中有不少观念、学说、原理和模型对数字化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具有诸多启示,能够为教育数字出版编辑在数字化课程的程序设计、内容制作、编辑流程等方面提供颇有价值的指导。

1教育发展观树立开发理念

1.1教育现代化观念明确了数字化课程开发的意义

教育现代化包括观念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和物质层面的现代化。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核心,渗透于教育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终身教育观和公平教育观。数字化课程开发从中得到的启示分别是:内容建设应该基于学习者的视角,以学习者为中心设计课程;利用信息技术,通过数字媒体和网络平台为学习者构建移动学习环境,完善终身学习的条件;通过数字化课程开发丰富教育资源,依托开放共享的互联网络,减小因资源分配不均形成的教育水平地域差异。课程现代化是教育物质层面现代化的核心。数字化课程既是一种现代化教学的手段,又是现代化教学内容,也是教学内容的一种新型载体。因而,数字化课程“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就构成了课程现代化的工具层面”[2]。首先,它要求课程结构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其次,它需要教学方法、手段和设备的现代化。一方面,数字化课程的开发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资源生产,从“课程即教学内容”的观点出发,数字化课程开发的实质就是生产供师生使用的教与学的内容。萨缪•鲍尔斯(SamuelBowles)和赫伯特•金蒂斯(Her-bertGintis)认为“课程即文化再生产”,而数字化课程就也是数字形式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直接引发了传统教育方法、手段和设备的革新。因此,数字化课程的开发承担着课程现代化的任务,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现代化的规模和速度。

1.2信息化、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观念证明数字化课程开发的价值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正在明显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信息社会带来教学模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突破了传统方式,多媒体的引入为课堂教学带来探索空间。知识经济是一种信息化、网络化、创新型的经济,它必将对教育的改革提出全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教育的革命性变化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条件,特别是对网络教育、创新教育、个性教育、综合学科教育和教育的国际化提出了要求并提供了可能[3]。此外,教育还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变革,例如近年来网络幕课、视频微课和翻转课堂等的兴起就是很好的例证。数字化课程开发与传播的目标和价值之一,是它通过教育的数字产品引发人类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人们合理使用媒介和网络,养成良好的数字化学习习惯,提高数字化学习的效率。数字教育的继续发展,必然使得教育和学习超越时空限制,让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成为可能,促进全面学习型社会的形成。

2课程论和教学论揭示开发方法

2.1泰勒原理解决课程内容遴选的问题

拉尔夫•泰勒(RalphW.Tyler)经过8年的研究(1934-1942),最终在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950)一书中,把课程理论归结为从事课程编制活动必须回答的4个问题:(1)学校应力求达到何种教育目标;(2)如何选择有助于实现这些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3)如何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学习经验;(4)如何评估学习经验的有效性[4]。泰勒原理的编制过程可以简约为如下模式: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教学内容)—组织学习经验—评价学习结果。泰勒原理对开发数字化课程内容的启示是按照怎样的步骤遴选课程内容。编辑人员首先要明确课程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然后进行内容的收集,科学设计内容的组织构架方式,最后检验内容的效用。泰勒原理旨在促使课程开发的所有环节紧紧围绕“目标”进行:确立目标、根据目标选材、为实现目标进行编排、检验是否实现目标。这正如传播学发展到较高阶段之后重视对“反馈”和“传播效果”的考察。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提倡碎片化,学习者接触的教育内容应该是精细化的。“课堂内外电子书包”所设计的“同步学习”板块,把学科同步课程全部打散细化为单个知识点。碎片化既方便数据库管理与信息调用,也方便学习者各个击破地学习知识。这种内容开发的首要问题是编辑人员如何从丰富的资源中选择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来组合内容和设计教学环节。如果利用泰勒原理加以思考,编辑人员的思路就会明朗起来。因此,在正式进行内容开发之前,编辑和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交流,由教育工作者给出专业的目标和编排意见,指导编辑人员编制出课程的内容框架和逻辑。

2.2赫尔巴特学派教学理论解决课程内容划分问题

赫尔巴特(J.F.Herbart)从目的与手段出发构建了他的教学理论体系,为后人提供了一种关于教学的解释框架,提出了著名的四阶段教学理论,即: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理论。这个理论被赫尔巴特的弟子席勒(TurskenZiller)、赖因(WilhelmRein)等人补充和修正,发展为五阶段,即准备、提示、联想、概括和运用。五段教学法后来风靡世界,尽管现在称之为传统教学法,但它“注意运用心理学于教学,重视系统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对教学过程的阶段划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一般规律,便于教师编制教案,使课堂教学有序可循”[5]。因而,赫尔巴特学派的教学理论非常值得在数字化课程内容建设和程序开发中作为基本参照步骤,指导编辑人员按图索骥。在形式上,“课堂内外电子书包”中的“同步学习”板块主要通过文字来呈现课程,同时在必要位置插入图片、音频或视频。从内容和形式上看,该部分课程的教学资源比较丰富,但摆在编辑人员面前的关键问题是按照怎样的步骤呈现已经圈定的教学内容。如果参考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我们就可以把所选的教学内容分为5种类型,即:预习类、引入类、讲授类、总结类和练习类,然后将5类内容依次排列或呈现。从教学过程来看,这个数字化课程的组织形式自然而然就有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3程序教学模式解决程序设计基本原则的问题

程序教学是20世纪50年代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教学改革运动。斯金纳(B.F.Skinner)通过动物实验建立了操作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并据此提出了程序教学论及其教学模式。程序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程序教学中,学生通过选择、填空或解答问题,对系统呈现的问题或表述做出操作,程序在每一个操作之后及时反馈,学生马上得知学习的结果,然后依次进入下一步的学习,直到学完所有阶段的课程。程序教学原本就是通过教学机器来呈现程序化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在经历过以程序教学、广播电视教育和多媒体教学等为代表的电化教育阶段以及以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教育和数字校园等为代表的数字教育阶段之后,第四次教育革命正在向智慧教育阶段转变[6]。程序教学模式始终作为一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为现代化课程提供思路支持。对于数字化课程的开发而言,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即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强化、自定步调和低错误率原则,为课程的内容开发和程序设计提供了最基本的原则性指导。小步子,要求数字化课程的最小单元必须碎片化,将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为小步骤进行;积极反应,要求程序在学习者进行操作之后,立刻向用户显示反应———这一原则特别适用于UI设计,用户操作行为之后程序是否有所反馈和如何反馈,直接影响用户后续的操作和对程序使用的黏度;及时强化,要求课程内容讲练结合,做到同步测评;自定步调,要求设计程序时多采用非线性方式,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水平有权限地选择性学习———这既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考虑,也是因材施教的要求;低错误率,要求评价反馈(练习)的难度应当适中或偏低,让学习者保持程序学习的信心。

2.4掌握教学模式,解决讲-练内容关系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数字化课程的内容开发中,编辑人员对讲授内容的呈现与提供测评内容的关系上常常存在疑惑,即:讲授内容和测评内容在比例上如何设计,在组合上如何安排。布卢姆(B.S.Bloom)的“掌握学习”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思路。“掌握学习”就是在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基础,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馈,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个别化帮助以及所需要的额外学习时间,从而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课程目标所规定的标准[7]。因此,教师要为掌握而教,学生要为掌握而学。而保障学生达到掌握程度的重要因素,是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的教学评价———形成性测验。按照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的要求,数字化课程每呈现一个最小单元的知识点,就应该配套提供测评内容。编辑人员把课程分解为一系列学习单元,并针对每个单元按照目标编制简短的形成性测验,以诊断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掌握的广度和深度。这样,学习者每学习一部分内容,就可以及时获得测评机会。如果评价良好,说明掌握了知识,学习者可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如果评价不合格,则说明知识掌握不到位,学习者就应在本阶段继续学习。学习进度的晋级与保持,由系统根据测评分数控制。形成性测验可以使学习者确认自己完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活动。已达到目标的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积极地参与下一单元的学习;未达标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有哪些基础知识或能力未能达标,以便明确努力方向,及时矫正。开发者可以借鉴游戏通关升级的方式来设计数字化课程的推进程序,这样符合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理论的要求。

2.5“做中学”理论解决技能与知识同步训练问题

杜威(JohnDewey)从“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出发,提出了“做中学”的理论。过去的传统班级授课教学缺乏“做中学”环节,其原因不排除受到教学条件限制,仅仅基于教室中的黑板、桌椅和书本,确实难以过多地开展“做中学”。如今,在数字化课堂环境中,数字技术、数字媒体和数字化课程为广泛开展“做中学”教学提供了可能。“做中学”后来发展出“动手做”。法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夏尔帕(G.Charpak)倡导的“动手做”科学教育计划,在法国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8]。可见,现代化课程的研发非常值得参考“做中学”理论,尤其是自然科学类数字化课程的开发。“做中学”中“学”的对象既包括操作技能,也包括知识、思维、素养和能力。做中所学,不是简单的技能学习,更是通过技能的操作,掌握知识、训练思维、提高判断能力。数字化课程需要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可操作的交互式设计,并将知识融入技能当中。实际上,杜威并没有把个人的直接经验与人类间接经验对立起来,而是看到了个人直接经验的局限性,在强调使儿童最终获取较系统知识的同时,又能在学习过程中顾及儿童的心理水平[9]。例如,中小学实验性课程“科学”、物理和化学学科当中的实验课程,都非常适宜借鉴“做中学”理论,利用程序引导学习者动手动脑,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从现象中发现规律、掌握知识。因此,课程编辑人员必须深刻理解学科知识,研究如何将学习内容嵌入到“做”的每个环节。

3教师作用论阐明开发中的人机关系

在师生关系当中,关于教师的作用,我国学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主导”作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想弥补了教师或学生中心论、主客二元对立论思维的不足。当计算机教学引入课堂教学之后,尤其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语境下和在用户中心论的影响下,有人认为教师的作用可以被弱化,教师可以被教学机器、教学程序和数字化课程所代替。正如早期有学者认为借助自动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指导或调节学生学习过程方面的功能被加以编码,以便其在时间和空间上能被移走或被延伸,并根据需要加以复制。的确,教育技术的最初理念之一是替代教师,然而,我们今天知道,替代教师这件事不会发生[10]。教育学理论中的教师作用论告诉我们,在数字化课程的开发过程中,编辑人员决不能试图通过信息技术或智能媒体去替代教师。例如在班级智能教学系统中,教师扮演着为学生提供外部学习资源的角色。一切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预习资料、学习资料、复习资料和练习资料都存储在数据库中,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因需调取———甚至这些资料都已经按照既定教学过程和组织形式进行了科学的编排。即便如此,数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样需要教师的智慧和劳动,例如引起学生的注意,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选用“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呈现的引导性材料),灵活地收集学生的反馈并适当迁移等。学生自主地运用智能技术进行学习,但“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可使学生的学习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实现目标”[11]。因此,在进行数字化课程内容建设和程序设计时,需要为教师利用数字化课程教学创造条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强调用户体验,注重交互效果,倡导以用户为中心,很容易确认学习者是中心,而忽视了教学媒体以外的教师。在数字化学习当中,教与学的双方同时构成用户主体。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姬建峰.教育学理论的开放性品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4):103-107.

[2]陈旭远.论课程现代化的四个层面与时序模式[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96-100.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拉尔夫•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5]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72.

[6]钟晓流,宋述强,胡敏,等.第四次教育革命视域中的智慧教育生态构建[M].远程教育杂志,2015(4):34-40.

[7]徐继存,赵昌本.现代教学论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15.

[8]郝志军.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124.

[9]张斌贤,王晨.外国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359.

篇(9)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6-0220-01

一、构建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的意义

1.构建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是指人们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终身教育资源的综合,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为终身学习者提供了学习的方便,使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单独学习,而是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身的协作学习的一种资源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在我国基本要形成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必将是未来教育的必然选择,迫切需要创新教育方法,实行新的教育模式促进人们终身学习。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由于其处理技术的数字化,处理方式的多媒体化,在学习上具有多媒化、即时化、协作化、研究化等优势,便于传送和共享,相对于纸质资源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构建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是促进市民更好地投身终身学习的需要。地市一级可以连接基层的市民和农民,建设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和普及终身教育的前提和根本,是为广大市民和农村突破固有的教育环境、时空限制,提供“时时能学、处处可学、样样有学”的学习环境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市民素质的重要平台。

3.构建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是服务湘潭“两型社会”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湘潭市在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湘潭依托湘潭电大建立健全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不仅关系到慕名来电大学习的学子,关乎他们的成长,更会直接决定着成年学子对电大的认同度和对自己来电大读书的满意度,建设得好,可以推动湘潭教育信息化、管理现代化建设,可以助推湘潭教育强市战略,更好的为湘潭经济社会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的特征

1.数字化。“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设计、开发、存储与传播,基于信息化环境传递的终身教育资源。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依托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能够实现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虚拟仿真、远程共享等功能特性,能满足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水平、能力、爱好和时间,自主选择所需要的知识内容、学习方式的需要。一旦建成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每个学习者就可凭“学习卡”上网查找自己所需的学习内容,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听到千里之外的名师授课,获得课程辅导老师的指点、解惑,使终身学习更便捷;以“终身教育网”为平台可实现对每位学习者终身学习活动情况的网上管理,建立互动交流机制,加强联系沟通。

2.协作化。电大学生是社会中人,能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提高学习效率,协作学习非常重要。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是地方电大学子协作学习的基础,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中包含有大量的文、图、声、像等学习资源,学生和渴望学习的人士可围绕学习主题,搜集、整理、应用这些资源进行协作学习。建立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更是进行学员之间协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建设并完善市州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有助于学员之间的协作学习。利用数字化资源建设模式的协作化特征,将促进学习者之间在没有学校环境的支持下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使学习者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能够在其他学习者的帮助下得到及时解决。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使终身学习成为有高效率的学习。

3.资源的丰富性。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终身学习更是持续的、经久的过程,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需要不断地学习,而学习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作支持和保障。终身学习者所需要的资源往往具有量大、层次多、深入性的特征,传统的学习资源模式难以满足这种要求,而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可以储存大量的终身教育资源,以多元化、多维度的方式呈现多媒体内容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其除了有文字和图片的内容呈现形式之外,还有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的多媒体信息呈现形式,能从视、听等多方面调动人们的感官接受信息,能充分、准确、有效地呈现信息,具有丰富性的特点,人们利用它学习能够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并且方便检索,易于获取,能很好地适应终身学习者研究性学习的需求。

4.时效性。传统教育资源更新速度慢,更新周期长,如一本教科书从构思、撰写、修改定稿到出版再到发行,通常所需要时间要以年计,在知识更新如此迅速的时代,经过如此长的周期奉献给学习者和读者的信息,有相当部分已不是什么新的信息了,甚至于部分信息已经过时。而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可以为终身学习者及时提供最新的、权威的学习信息。数字化学习资源借助互联网的实时性传输,可即时地将新的内容上传至网络,只要需要,可每时每刻地更新数字信息资源库,确保展现给人们的学习资源信息不是过时的。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的时效性,将助推终身学习,为终身学习者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的学习内容。市州可以利用建设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资源。

5.实用性。终身教育是居民出于兴趣和需要自愿参加的非正规学习活动。因此,市州要在建设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上坚持多样化原则,采用“需求导向型”的模式,即以学习者个体、市州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市州在资源模式建设方面,要贴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的需求实际,为此,我们应主动加强需求研究,准确把握需求导向,以有助于合理配置终身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成员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建立适合市州经济发展的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同时各市州开展终身教育要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各市州要面向居民提供文化修养、道德法制、职业技能、生活休闲等各类数字教学资源。终身教育资源建设模式最根本的一点就是必须突出实用性,实现资源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力戒形式主义的表面应付,要真正使居民愿学爱学,学有所用。

6.艺术性。终身教育是信息化时代国家作出的战略决策。适合于终身学习的市州网络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建设要以愉悦学习作为追求,建立艺术性网络教育资源,尽可能建设能让学习者沉浸于其中的资源,使学习者能深深陶醉于学习中,从容逡巡于字里行间,不时迸发新的想法。市州在建立数字化终身教育资源模式时要追求学习资源的艺术化表现,力求使资源赏心悦目,做到言简意明、重点突出、科学准确、引人入胜、催人奋进、引发思考,可追求故事般的情节、说书人的语言、散文般的优雅、游戏般的趣味,使所建设的资源是较长时间学习也不容易疲惫的绿色资源,最终在市州建设一种能让学习者乐此不疲地进行学习的学习资源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凡等.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1).

[2] 陈琳.有效网络阅读资源建设研究[J].情报杂志,2011,(1).

篇(10)

中图分类号:G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6-0081-01

被誉为学生第二课堂的少儿图书馆,已经融入到高速发展的、网络无处不在的信息社会,也开始建设少儿数字图书馆网站,构筑新型的数字读者服务平台,极大地拓展少儿图书馆的服务空间是少儿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的理念。本文通过国内少儿数字图书馆网站的内容及服务现状的分析比较,从中借鉴实用之处。

1 少年儿童图书馆网站的现状

目前我国独立建制少儿数字图书馆有80多间,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网站,以下对部分少儿馆网站做简单介绍。

上海少儿信息港(http://.cn/)——上海少儿图书馆,建于1941年。是国内第一个拥有自己的门户网站的少儿图书馆。网站始建于1998年,至今已经经历了十五年的历史。经过十余年的多次改版,它正向着名副其实的少儿信息港的目标进发。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十分出色的少儿数字网站。并打造了包括“馆藏精品”“网上服务”“少儿搜索”“休闲沙龙”“艺术资源”等多个精品栏目。建有连环画库、万有文库等自建数据库。其网站内容丰富,数据量大,点击率高,创新不断,功能较全。

首图少儿网站(http:///)——经过改版的首图少儿网站,页面更加简洁,活泼。首页面是一个FLASH游戏,通过传统的投骰子游戏,根据骰子的点数走相应的步数,停在那个栏目上,就可知道此栏目的简单介绍。

网站栏目包括馆藏精品推荐、读者服务导航、馆内活动报道、文献资源探宝、第二课堂、童童乐园、健康火车、阳光少年BBS、娱乐天地。

深圳少儿馆(http://.cn/)——深圳少儿数字图书馆网站承接“中国少年儿童信息大世界—网上图书馆”工程。

网站内容以精品专栏组成:馆内最新活动、艺术精品鉴赏台、自主互动学习平台、新书推荐平台、网上电子图书制作、专题资源数据库、网上导航、国学漫画数据库、谜语专栏等栏目。自建有“千古之谜”专题、“青青自然情”专题、“少儿礼仪”专题、“兵器知识”专题“足及天下”专题、等资源库。

广州少儿馆(http://.cn/)——广州少儿数字图书馆网站建成时间较短。网站风格以界面风格简节,专题资源丰富、页面色彩鲜明为特点。内容以引导读者阅读、提供专题信息和青少年网上导航为主。自建有青少年健康数据库和少儿数字信息刊物数据库。

湖南少儿馆(http:///)——湖南少儿图书馆始建于1981年12月,也是较早建成网站的少儿馆之一。界面多处运用多媒体云技术,与读者互动,形式比较活泼。

网站内容包括关于我们、馆内热点追踪、芝麻开门、学习新天地、书海识贝、国学漫画、科普基地等栏目。建有“音乐人生”专题和“动漫世界”光盘等资源可供浏览下载。

厦门少儿馆(http:///)——此网站突出少儿图书馆服务业务和特色数据库建设,网站内容包括馆情介绍、电子图书阅读平台、读者特色服务站、学习天地、资讯广场、生活指南等栏目。自建资源有电子馆刊、厦门中小学作文数据库、乐儿漫画资源、馆藏文摘、学生发明与创造、网上大世界等信息资源。

2 少年儿童图书馆网站的比较

2.1 与公共数字图书馆网站功能比较

开办少儿数字图书馆网站主要是为了方便读者,更好的为读者服务,所以绝大多数网站都把馆藏书目检索及网络续借作为基本功能,同时也会提供数字资源全文浏览的服务。但因为各地区经济条件差异和技术支持程度不同原因,各个少儿数字图书馆网站建设跟公共图书馆网站建设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信息服务不及时、参考咨询服务功能不完善和文化中心功能落后。

2.2 大中小城市少儿数字图书馆之间阅读意识比较

大中型城市少儿图书馆的受众服务对象在接受网络服务意识比较快,所以针对这些群体,较为重视网络阅读指导,推荐优秀馆藏。这样使读者不会因为地域限制或时间限制无法参加,扩大了受众面,提高了服务效率。这样的阅读指更具有权威性,和广泛性。但小型城市的少儿数字图书馆网站技术达不到大中型城市的水平,这方面的阅读指导就相对欠缺。小型城市的少儿数字图书馆网站多以静态页为主,读者互动栏目基本没有,多是以宣传本馆动态,新书推荐及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推出特定专题书的较多。

2.3 界面比较

由于地区习惯差导,各个少儿数字图书馆馆网站的界面各有千秋,难述优劣。随着网络云端技术的发展,少儿数字图书馆网站也经历过多年的建设,界面由原来的静态网格样式向动态即时互动样式转变,由原来的单纯大色块和大图块向整体网站的结构设计、网站形象设计转型。界面活泼,内容更加丰富,大大加快了读者的认知率。经历过几次图书馆评估定级,各个少儿图书馆对数字图书馆网站加大了投入,购进、自建数字资源,对网站进划时代的改版,结合采用lib3.0技术,添加了FLASH动画,互动接口,温馨导航等。页面更活泼,知识性与趣味性完美结合,整体页面清新可人,更强调人性化服务及个性化服务理念。

2.4 数字资源服务对象比较

具有少儿数字图书馆的网站绝大多数会针对服务对象划分资源,有的以年龄划分,如0-6岁低幼阅读区,7-12岁为小学生阅读区,13-18岁为中学生阅读区,以注册年龄为依据开展个性化服务;有的以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划分;有的以身份化分服务板块,比如家长板块、学生板块、中学生教师板块,对受众群体作更进一步的细分,提供相应的资源,如厦门少年儿童图书馆,设有“教育信息”和“家教指南”等板块。

3 分析比较之思考

少儿数字图书馆网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因为地域差别,文化差异,观念的不同,发展至今存在诸多的不同。分析比较它们的差异,是为了更理性,更科学的发展。经过比较我们得出结论:引导数字阅读、推广数字阅读、满足与青少年年龄相匹配资源的获取需求、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是少儿数字图书馆网站的共同点,也是少儿图书馆对青少年群体的社会责任,所以在建设少儿数字图书馆网站应该侧重这一项基本任务,并应切实反映到网站的资源建设和服务提供上。

参考文献

上一篇: 网络侵权行为法 下一篇: 技术创新概念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