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3 16:27: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

篇(1)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263-02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面对日渐增长的工作压力和困惑,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凸显。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形式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相对稳定的状态。因此,关注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使辅导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调试以促进学生和个人的共同成长,对于顺利开展新时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1.工作职责不断拓宽,使得辅导员工作任务重、责任大、难度高,产生心理压力。辅导员的工作是开放的、全方位的,具有“三无性”。(1)无时空界限。一方面辅导员没有明显的上下班的时间界限,既要参加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又要深入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没有完成任务的具体时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渗透于各项活动中,有学生或与学生相联系的活动,就有辅导员的足迹,体现出在空间上的无限定性。(2)无现成的教材。时代性和现实性的工作特点,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是无形的,没有现成的“教材”,所需要的是一本需要根据学生特点、中心工作内容、形势要求等所“撰写”的“百科全书”。方法可以学习,经验可以借鉴,但却不能机械地照搬。(3)无定型的对象。辅导员的工作对象是多维的、全方位的,既要面对学生,又要面对教师、管理人员和职能部门;既要面对学生家长,又要面对企业单位及相关人员。这些特点让辅导员身体处于疲惫状态,心理处在紧张的应激状态,这是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工作角色冲突引发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焦虑。辅导员的工作角色是多元化的,同时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等。辅导员既要有责任心、细心、耐心等工作态度,还要不断探索与实践学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既要有较为渊博的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既要具备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等知识理论,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和相关信息理论知识;既要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驾驭语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学术科研能力等。这种角色的多元化和工作能力与素质的特殊要求,导致了辅导员社会角色、责任、能力的广泛性和冲突性,会产生高度的紧张、压力、焦虑,这是引发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

3.职涯发展规划不科学,发展前途迷茫导致心理失衡。一方面,高校对辅导员的培养还没有被真正纳入学校专业教师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辅导员没有真正享受专任教师培养的同等待遇。另一方面,没有明确对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的单列指标、单列标准、单独评审,没有落实辅导员相应的职级、职务和待遇。高校对辅导员重使用轻培养的现状,导致辅导员心理失衡,对职涯规划和未来发展感到茫然和无助。

4.身份地位不被重视,社会认同感低产生心理困惑。一方面,高校一般以教学、科研为中心,辅导员的薪资和受重视程度等远不如专业教师,社会认可度低;另一方面,辅导员对自身的要求和目标的设定与实际工作情况存在落差,这些都使得辅导员思想压力过大,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和困惑心理。

5.工作性质的突发性、工作时间的不规律性与家庭关系的矛盾导致心理倦怠。“学生无小事,事事是责任”,辅导员的工作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且学生工作具有突发性、群体性、时间不规律等特点,牺牲个人的业余时间是常有的情况,这与辅导员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发生矛盾,诱发辅导员的心理倦怠。

三、解决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措施

1.强化全员育人观念,明确工作职责,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高校要梳理好各部门间的工作关系,强化全员育人思想观念,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真正发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能。高校的全体教职工都是育人队伍中的一员,专业教师、管理人员、科研人员都应从自身做起,担负起育人重任,而不是将与学生有关的事务都推给辅导员。实践证明,人类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就会增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因此,构建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消除人际关系的障碍因素,营造良好的团体心理气氛,是维护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果和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2.理清工作关系,减少角色冲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辅导员应理清工作关系,多思考、多总结,将阶段性、规律性的常规工作做好计划和安排,并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要提前做好处理预案和心理预期,遇事冷静有序沉着应对,并及时逐级汇报请示,做到最大限度控制、减少、降低事件的影响性、危害性。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发挥好学生党员、优秀团员、各级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真正从烦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工作,集中精力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3.做好高校辅导员梯队建设与职业生涯规划。在保证辅导员履行好本职工作职责的同时,高校应明确辅导员的职涯规划和发展方向,减负增效,让辅导员结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提高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同时要有计划地培养辅导员梯队,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的年龄阅历、专业特点等优势,形成传帮带的纽带,造就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色的教育管理专家,使辅导员工作成为高校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岗位。

4.提高待遇,创造宽松环境,避免疲劳过度,减缓压力。很多辅导员抵制社会环境的众多诱惑,克服工作高强度、重压力以及待遇低等困难,兢兢业业地工作,其重要原因是他们见证了学生的成长,体验了教育工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认识到自身的重要存在和社会价值,从而心理上得到了莫大的满足。高校应重视维持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成就感,并使之转化为工作责任感;应该创造条件和环境,防止其过度疲劳,维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

5.内强素质,充实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培养良好的心态和性格,提高心理素质。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在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应努力开展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教师心理健康的支持、维护和保健工作。有效的心理咨询可以帮助辅导员摆脱心理的困惑与迷茫,保持情绪稳定和心理平衡,提高社会适应性,维护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高校辅导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通过参加教育培训、进修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训练等,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调整心态,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强化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c)-0-01

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作为高校从事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骨干的辅导员,他们长期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十分熟悉学生的情况,所以,很有利于对大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开展心理辅导的工作。

1 当代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的特点和表现

(1)情绪不稳。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大学生存在飘忽不定、喜怒无常的情绪,而且经常为一些小事大哭大笑、闷闷不乐、大吵大闹或耿耿于怀。有55%的学生在问卷“你是不是总感到莫名的烦恼、不安和焦虑”中说“是”。而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2)意志脆弱。意志就是人所进行的执行、决定与选择的一种心理过程,是人们完成一项活动时的激励。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能动性、自觉性、自制力和主体性是主要的体现,在现在的大学生当中很少有人经历,脆弱性经常在坚韧性、坚强意志上常表现出来。

(3)适应能力差。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一项重要的特征。目前,对新环境多数学生都能很快地适应,但有一部分学生,同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不能很好的去处理,中学到大学的转变从而很难完成。在被调查学生当中,表示一年后还不能适应的有25%的学生,表示能很快能适应大学生活的有38%的学生,有的学生因不能适应大学生活而退学或是回家陪读。

2 当代大学生比较突出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则是祖国的发展希望,是我们国家的明天,但是大学生的心里问题却越发的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教学质量。当代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可以归纳为:网络成瘾问题、校园适应问题、恋爱问题、就业压力所产生的心理问题、贫困生的心理问题等。

(1)环境变化带来的适应问题。对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是他们需要面对的。在新环境中,集体式的、独立的大学生生活要学会过,这就需要他们要有奉献精神和独立意识。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总会引起一部分大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大学是一个与现实社会类似的复杂环境,和中学不同,基本上吃、住、行都由自己安排,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这就需要有较强的独立生活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大学生在上大学前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要上大学,基本上所有心思都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等到他们上了大学之后,没有及时地确立起来新的学习目标,大学的内容和学习方式使他们在学习上很难适应。

(2)恋爱问题。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布,允许在校大学生结婚,大学校园里从前遮遮掩掩的爱情也开始不掩人耳目了,变得大大方方起来。我国多数大学生年龄都在17到23岁之间,从心理角度看,大学生还缺乏处理恋爱问题和恋爱经验的能力。高中阶段由于高考压力大, 和异性的交往往往忽略了,进入大学之后,思想变得非常活跃,受到例如电视、书刊、电影等多种媒体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在潜意识当中,对异性的渴求更加地强烈,恋爱中出现的问题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和认识,恋爱中出现的冲突和矛盾不能正确的处理,致使他们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对生活和学习造成影响了。

(3)求职择业困难引起的心理焦虑。随着我国实行的高校扩招政策,毕业生数量逐渐增加,致使就业压力逐渐增加。在择业过程中,就业的心理准备部分学生还没有做好,好高骛远,对自我定位和自我能力的评价不够科学;在择业中,还有部分学生没思考仔细,盲目地从众。对大学生而言,这些状况都容易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焦虑、烦躁、恐惧对心理承受能力不好的学生来说,都能破坏他们的心理防线,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更大的选择职业的自由度和择业的机会,但另一方面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就业责任加大了。这一变化对性格内向、心理适应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来说心理平衡被烦躁、焦虑、恐惧,打破了,让他们对处境无能为力,失去对前途的希望,缺乏对生活的信心。

3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对策及建议

学生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要正确、科学地了解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必然性,需要充分认识其心理问题的可塑性。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此提出几点主要建议和对策。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力量,加大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看作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事情,还要引起高校、教育主管部门的普遍关注。目前,类似心理咨询中心等机构在高校虽然多数建立,来帮助消除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的心理障碍。有资料显示,大多数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人员很少,并且大多是非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人员,教育的效果、时间都不好保障。所以,各个高校应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建设,从人力、财力、物力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给从业人员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工作

环境。

(2)掌握动态更新健康教育观念。做到宏观调控与微观疏导紧密结合。目前,在社会转型时期,尤其是确立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和研究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和冲击,并及时指引学生克服消极思想,利用有利因素,要及时给予疏导和规劝,对大学生的合理要求,要及时给予高度重视。让大学生在清楚明白结果的情况下,最后由自己来做出决定和选择,而不是由别人来代替决定。

(3)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教育的力量是从教师人格的源泉中涌现出来的。所以,高校教师肩负“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个性成熟水平等。唯有教师自身心理健康,心理素质过硬和通晓心理卫生知识,才可以培养出心理健康,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在我国心理卫生事业还比较薄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还没有普及的背景下,“个性模特”和“心理医生”的角色为教师自觉而富有成效地扮演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4 结语

篇(3)

近年来,出现的大学生自杀、杀人等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的震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由此成为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敏感时期,他们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很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的适应、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处理、恋爱中的矛盾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等,摆在他们面前的种种烦恼与困惑会造成其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或者心理障碍,而心理健康不但会影响到自身,而且会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效率和社会的稳定[1]。因此深入分析这些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重大而急迫的任务。

一、目前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探析

1.环境的改变。

进入大学后,许多学生因环境的改变而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譬如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高中老师为了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把大学描绘得特别美好,但当进入大学后,他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产生了很大的失落感;而在中学时是尖子生的学生,上大学时那种优势已不复存在,面临着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为了保住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他们就废寝忘食,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长此下去,就会相继出现神经紧张、失眠等多种焦虑并发症。

2.学业引起的心理问题。

在大学里,部分大学生因学业也会引起一些心理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因种种原因,他们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认为所学专业没有前途,因此学习动力不足,造成上课睡觉、抄作业,甚至经常逃课等不良现象;二是对大学学习的不适应,特别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进入大学后,他们一时不知如何安排学习,而且大学课程多、难度大、要求高(很多大学对学生学习要求严格,如学生几门课程不及格就会面临失去学位甚至有被留级、退学的危险),教学进度快,如果仍按中学时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将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三是部分学生认为考入大学,即万事俱备,只等毕业,放松自己,导致提不起努力学习的劲头,造成多门挂科的现象。在这些情况下,大学生心中往往充满困惑、忧郁、痛苦,容易产生强迫、焦虑等心理疾病。

3.自我意识导致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因自我意识而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比较常见。如有些大学生看到多才多艺、能力较强的同学展示自我时,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事事不如人,产生自卑心理。在大学阶段,个体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他们并没有形成关于自己的稳固形象,自我意识不够稳定,看问题往往片面主观,加上心理的易损性,一旦遇上暂时的挫折和失败,往往灰心丧气,怯懦自卑,而且他们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哪怕一句随便的评价,都会引起内心很大的情绪波动和应激反应,以致对自我评价发生动摇[2]。

4.人际关系不和谐引起的不良心理问题。

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巧是大学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高校采取寄宿制,步入大学就意味着需要过集体生活,然而有一部分大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人交际,不知如何与同学相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有一些大学生以前从没住过校,没集体生活的经历,人际交往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进入大学,同寝室的同学要朝夕相处,但经历、认知、习惯、性格、个人爱好等都有所不同,容易产生矛盾。其次,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多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就缺少同伴,交往活动少,且家庭对其教育不当也造成一些负面效果,如以自我为中心。交际困难会导致大学生产生孤独、封闭、焦虑、不安等心理问题。

5.恋爱问题引发的情感困扰。

恋爱问题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大学生中也比较常见。大学生基本上都已成年,渴望交友恋爱,憧憬美好的爱情。但由于心理不完全成熟,生活阅历欠缺,对恋爱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许多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如经济上尚未独立、个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因此经常出现一些恋爱问题。恋爱问题处理不当会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

6.就业择业困难造成的心理焦虑。

目前,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都数以百万计,如2010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达630万,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大学生,求职人数众多,就业择业竞争太激烈。这些导致了大学生就业压力过大,找工作难,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就更难。择业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工作单位不如意、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或缺乏经验而不能胜任工作等,这些都给临近毕业的大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应对措施

1.抓好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

高校一般都设有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但其作用发挥并不明显。一方面,大多数高校在校生人数众多,而只有少数教师具备相应的咨询能力,另一方面,心理困惑的学生都倾向于向熟悉的辅导员老师谈自己的境况,寻求一些帮助。因此,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设:首先,加强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建设,在引进高水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同时,也鼓励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攻读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其次,加强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再次,要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及时了解班级中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做好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现和预防。

2.从学生一进校就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

在大一新生入学后,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做到对心理问题的早发现及对心理危机的早干预。同时,在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个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3.开设相关心理健康课。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会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与特点,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纳入学校课堂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设置学分,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正常实施,使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要求。二是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针对课程需要编写和选用针对性强、专业性强、实用性强的教材。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根据年级不同开展“分层”课堂教学。如新生入校时的心理适应教育、在校期间的心理发展教育、实习期的创业心理教育、毕业前的人生职业规划和择业心理调适等教育。四是将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心理教育活动相融合,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形式的心理训练活动,使学生及时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3]。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锻炼他们与人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近年来我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开发大学生的心理潜能,增强学生之间相互关怀与彼此支持的意识,帮助学生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健全的人格。

5.教育学生合理评价自我,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在我国,学习、读书向来被赋予很高的价值,大多数家长和学生本人也把学习视为一种提高自己、改变现状、为将来的职业做准备的重要手段,而且在学校里,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在同学中的地位有很大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关注学业是同关注自我紧密联系的。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根据客观条件来调整个人的需要和心理期望。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自己的期望过高或过低而造成心理上的焦虑不安或松懈情绪[4]。

6.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首先,应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和情绪及时耐心引导和帮助,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态势去面对新的人际交往和复杂的人际环境。要教育他们既正确认识自己,又客观评价他人。其次,要教给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要教育大学生加强人际交往中的品德修养,教育他们学会信任、学会尊重、学会宽容,用真诚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获得真诚的友谊。最后,学校要经常组织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同学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培养积极的人际交往心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

7.培养大学生成熟的恋爱观。

对于大学生来说,处理好恋爱与学习、生活等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就会陷入困惑、烦恼和痛苦之中。因此,培养大学生成熟的恋爱观极其重要。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恋爱观。一个人有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就会理智地对待爱情和婚姻大事,正确地处理好恋爱中的各种问题,使爱情得到健康、顺利的发展;其次,要教育学生处理好爱情与成才的关系。当代大学生是复兴中华、建设现代化中国的主力军,历史使命重大,要教育他们珍惜自己宝贵的大学时间,正确处理好爱情与成才的关系。

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多方面的,高校应不断探求更多更好的方法防止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大学生自己也要不断地超越自我,调适心态,更好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篇(4)

【中图分类号】R3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055-1

应对是个体对外界压力事件(应激源)的反应,是通过改变认知和行为,解决已存在问题的一种适应过程[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一组以妊娠期妇女血压呈病理性升高为共同特点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胎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其病因不明确,临床上防治该病尚无特效药物[2],故如何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缓解心理压力尤为关键,为了探索改善妊娠期高血压妇女应对方式的有效途径,我们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探讨健康教育对妊娠期高血压妇女应对方式的作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产科收治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将建有门诊档案的50例定为试验组,年龄为21-38岁,孕周为37-42周,初产妇为38人,经产妇12人,其中妊娠高血压40例,子痫前期轻度者8例,子痫前期重度者2例,对照组年龄为23-37岁,孕周为37-40周,初产妇36人,经产妇14人,其中妊娠高血压39例,子痫前期轻度者7例,子痫前期重度者4例,其诊断标准参照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7版,2组孕妇年龄、孕周、病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1周内未使用过解痉、降压、扩容及利尿药物,未临产。且均无原发性高血压病、急慢性肝肾疾病及心脏疾病。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一般情况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夫妻居住方式、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等6个条目[3]。

应对方式量表采用解亚宁[4]于20世纪90年代初自编的应对方式量表。

1.2.2健康教育方法对照组孕妇接受常规的产前教育,试验组孕妇在常规产前教育的基础上接受心理干预。

干预方式及内容采用一对一讲解、集中授课、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和提供热线电话咨询等。在妊娠28-36周,孕妇一般两周来医院检查1次,36周后每周来院检查一次,为方便孕妇接受干预,每次都安排在常规检查完毕后进行,主要讲解产前心理调适过程,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既不紧张劳累,也不单调郁闷;讲解妊娠期高血压病的相关知识,应对措施的重要性、积极应对与消极应对的区别,积极应对的具体措施,便于病情发展时,能及时发现、汇报,避免其紧张、焦虑,从而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讲解产时及产后心理调适过程,分娩期及产褥期缓解心理压力的具体措施等,如有疑问可随时电话咨询。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秩和检验进行两组干预前后应对方式的比较。

2结果

两组应对措施的比较试验组经常采取的前5位应对措施都是积极应对方式,其采用率均在84%以上(表1)。而对照组最常采取的应对措施为“自己安慰自己”的消极应对方式,采用率为76%,其余4种属积极应对方式,但采用率均在72%以下(表2)。

表1 试验组经常采取的前5位应对措施(n=50)

应对措施 应对方式 人数 百分率%

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 积极 46 92

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积极 44 88

向家人、亲威、朋友或同学寻求建议 积极 48 96

改变原来的一些做法或改正自己的一些问题 积极 46 92

借鉴他人处理类似困难情景的办法 积极 42 84

表2 对照组经常采取的前5位应对措施(n=50)

应对措施 应对方式 人数 百分率%

自己安慰自己 消极 38 76

向家人、亲威、朋友或同学寻求建议 积极 36 72

与人交谈,倾诉内心烦恼 积极 32 64

不把问题看得太严重 积极 30 60

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积极 30 60

3讨论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保健知识传播技术,针对危害健康行为的教育和干预方法 [5] ,其内容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女性怀孕后,其心理会随着妊娠的进展而有所不同的变化[6],尤其是妊娠高血压妇女,产前开展心理干预,可使孕产妇对妊娠和分娩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有利于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遇到心理压力时,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缓解压力,也有助于抑制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展。在产前教育过程中,试验组孕妇增加了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和信息,建立了积极正确的信念与态度,更有利情绪稳定。对照组孕产妇由于未接受心理干预,缺乏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不懂得主动采取措施缓解不良情绪,即使使用应对措施也是盲目选择,进一步体现了产前健康教育在改善妊娠高血压妇女应对方式中的作用,对保护母婴健康,降低围生期死亡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Adachi H,Inoue M,Inaba R,et al.Mental health and stress coping among hospital nurses by stress & stress-copyng[J].Sangyo Eiseigaku Zasshi,1999,41(4):79-87.

[2] 刘松君,李咏生,周晓燕,等.脂氧素A4对缺氧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4)283.

[3] 王玉琼,陈静,郭秀静,等.产前心理干预对产褥期妇女应对方式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7)623-625.

篇(5)

1临床资料

我科2010年1-12月,共收治30例恶性肿瘤病人,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46岁;其中肺癌10例,胃癌11例,胰腺癌1例,直肠癌4例,乳腺癌4例。经心理疏导均能顺利完成治疗。

2心理体验及应对措施

2.1心理反应及对应措施[2]

恶性肿瘤病人最初得知诊断结果后,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变化,常常表现为怀疑、恐惧、震惊、不知所措。绝大多数病人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后的第一反应是怀疑诊断的真实性、对自己的病情心存侥幸或恐惧,会不知所措,同时对疾病的治疗、康复及预后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感。面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自身状况,采取不同的交流方式,对其病情进行科学、合理、乐观的解释,倾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并可请疗效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以减少他们的负面情绪,引导其以积极正确的态度配合治疗,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经济压力及应对措施

癌症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大部分家庭都感到难以承受。恶性肿瘤患者的经济问题不仅需要家庭和亲属的帮助,而且还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因此医护人员一方面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可以指导患者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从而减轻病人因经济原因造成的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2.3角色[3]的改变、适应及应对措施

患者生病后,整个家庭原有的生活方式被打乱,家属的全部精力集中在患者的身体上,患者突然成为家庭的重心。由于患者生病,患者无法继续工作、学习或照顾家人,使患者的角色发生变化。这提示医护人员、照料者及家庭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开导,并在病情允许时鼓励患者力所能及的参加社会活动,使患者能尽快转移重心,适应新角色。

2.4获取信息的愿望及应对措施

病人及家属经受巨大的心理冲击后,渴望获得疾病的所有信息,而信息的缺乏会加重他们的身心压力及负担。医护人员应与患者多沟通,满足其对信息的需求,同时定期举办知识讲座,邀请抗癌的成功人士及癌症康复俱乐部等组织介绍经验和提供疾病最新的诊疗方法和护理进展的新信息,给予患者足够的信息支持。

2.5应对方式及干预措施

不同类型的癌症患者面对疾病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主要有回避、屈服、积极面对等[4]。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应对方式,对病情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对部分采取回避、屈服等消极应对方式的患者,应充分调动患者的支持系统,包括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对其耐心引导,帮助他们建立信心;对积极应对的患者,应继续鼓励,进一步增强治病的信心。

2.6治疗间歇期的心理应对措施

患者在各种治疗的间歇期,会出现不同的副反应,医护人员应经常电话随访,了解病情,向患者说明药物的效果,疾病的现状及预后,指导患者心情舒畅、正确对待各种反应,以缓解病情,配合治疗。有研究[5]发现配偶的支持及关爱可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信心,因此建议家属多多陪伴,以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和身体的痛苦。

3小结

通过对患者各种心理体验所采取的积极应对措施,可使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及治疗,生活中注意自我保健,使患者获得最大的益处,达到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孙燕.肿瘤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40.

[2]黄津芳.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指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00-102.

篇(6)

整体性护理是现阶段临床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为更好的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健康教育方式可有效指导患者对疾病认知,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选取我院内科于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内科护理的健康教育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实施后观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于2013年1月~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6.8±2.9)岁;其中呼吸系统类疾病33例,内分泌系统类疾病15例,血液系统类疾病18例,消化系统类疾病54例。

1.2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收集现阶段我院内科护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相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研究探讨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便在实施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宣教形式不恰当和宣教程序不恰当是目前医院内科健康教育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我院出现的此类问题,建议规范护理过程中的健康教育程序,提高健康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实现患者的自我护理。

1.3观察指标 在提出相关健康教育对策后予以实施,了解患者不同时期对健康教育工作的满意程度和对临床护理的投诉情况,综合性分析和对比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投诉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并用χ2检验,当数值P

2 结果

经对比分析可知,对策实施前,86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占本组患者总数的71.67%,而投诉率高达28.33%(34/120);在实施针对性对策后,118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满意率高达98.33%,而投诉率降低为1.67%(2/120)。较对策实施前而言,实施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投诉率均有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总结我院内科在护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工作的不足,护理工作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有:①宣传教育形式不恰当:在医院护理工作下的健康宣教过程中,许多内科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被编制成册发行,此类宣传方式没有针对性,不可满足不同病种和发病阶段的患者需求,宣教形式和宣教内容都缺乏针对性、个体性和创新性。②宣传教育程序不恰当:医院并未建立起完整和健全的健康教育程序,没有制定出统一的宣教标准。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的操作过程中存在随意性态度,执行不够严格,使得健康教育的宣教工作未能取得成效[1-2]。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用以下对策:①医护人员需加强自身护理能力,注重健康教育的时效性,由于内科收治的大部分患者为慢性疾病,出院后均需长期遵医嘱服药,故健康教育工作需促进患者预后。医护人员在健康宣教过程中需引导患者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方式,以便预防疾病复发和相关并发症。②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病因、病情和病程制定出符合患者需求的健康教育措施,重点把握内科护理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侧重于疾病知识的讲解,通过该宣教工作可使患者全面认识疾病的起因及预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护理认知。

本文研究表明,对策实施前,86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占本组患者总数的71.67%,而投诉率高达28.33%(34/120);在实施针对性对策后,118例患者对健康教育工作表示满意,满意率高达98.33%,而投诉率降低为1.67%(2/120)。较对策实施前而言,实施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和投诉率均有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内科护理的健康教育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内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护理投诉率,可有效运用于医院的健康宣教工作。

篇(7)

产房助产士作为护理工作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 工作的特殊性、高责任性及高风险性, 给其造成的心理压力更加明显, 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工作质量以及母婴安全, 制约了产房助产士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本文通过分析助产士压力源产生的原因,制定可行的应对措施,缓解助产士工作压力,保证护理工作安全。

1 助产士的主要工作压力源

1.1 助产工作特殊性所致的压力源

1.1.1 职业风险大 助产士是护理队伍中的特殊群体,专业技术要求高, 急症多, 产妇情况变化快, 工作预见性差, 每项工作都关系到母婴的生命安全, 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妊娠分娩的特殊性、复杂性和现代医学的局限性, 妊娠分娩充满了风险, 特别是待产过程情况变化更为复杂,时有险情出现,但部分孕产妇和家属认为,只要产前检查正常就能顺利分娩。因此,一但产程出情况, 家属便难接受, 助产士言语稍有不慎便可引起纠纷,助产士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

1.1.2 护理服务模式的转变 助产士的工作由原来的功能制护理改变为人性化的整体护理,即产妇进入产房后,由一名助产士负责分娩全过程,包括常规护理、产程观察、接产、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照顾等。而产程进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胎心改变或难产, 而家属对此并不理解, 所有这些都作为压力源, 无形增加了助产士的心理压力。

1.1.3 工作量大 助产士一旦在岗,必须很快的进人状态。劳动强度大,据有关调查显示有84.1%的助产士认为工作量太大[1]。助产士不仅要负责产程的观察、产程中的生活照顾、日常各种治疗护理工作,书写各种护理病历,还要负责新生儿的护理等工作,加之产妇情况变化快, 随时进行抢救及分娩过程时间不确定, 使助产士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运转。持续的生理疲劳,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很明显。

1.2 来自助产士自身的压力源 助产士在接生过程中, 长时间保持腰椎前屈60°左右,手部同时用力,而站立姿势不变,这些都会引起身体的不适,如腰背部疼痛、颈椎病、疲劳、烦躁和下肢静脉曲张等,体力大量的消耗[2]。此外由于倒夜班,生活无规律, 造成人体生物钟紊乱,从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出现各种胃肠道不适的症状及持续的生理疲惫状态,影响容貌[3]。加上女性特有的周期性生理变化, 以及家庭、孩子需要她们照顾, 使助产士长期处于“应激源”的环境中, 超负荷运转极易造成心理和生理性疲劳。

1.3 来自助产士工作特点的压力源 产房的工作性质使助产士所接受的职业危害因素比外科护士大[4]。医源性、血源性、传播性疾病引起的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管理中的一大难题,而助产士的工作性质决定她不可避免的接触患者的体液和血液。助产士在会阴缝合或进行各种注射操作时可因产妇不配合或操作不慎而被刺伤[5],一些需急诊抢救或急产的患者来不及做一些传播性疾病的检查,如乙肝、性病等,使得助产士经常暴露在危险环境中, 对助产士的身心健康直接造成威胁。

1.4 来自专业本身的压力源 助产属护理人员,多为中专学历, 虽然自学达到了大专水平, 少数达到了本科水平, 但与同年资医生相比,晋升机会仍很少。因工资与职称相关, 使助产士的付出不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补偿,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让助产士产生自卑、失望, 甚至人格异常。这种职业形象紊乱的心理压抑直接影响助产士的身心健康。

1.5 医院各式各样的检查和考试也是增加心理压力和职业疲惫的重要因素。医务人员除了高质量的完成本班工作外,应对医院里的各种检查考试也是应接不暇。高年资的助产人员由于年龄的原因,记忆力减退,应对检查考试带来很大的难度,所承受的耐力大大降低,由此造成的职业疲劳更明显。

2 应对措施

2.1 提高业务水平 加强业务训练,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取得患者的信任, 对高危妊娠应严密监测, 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确保母婴安全。主动做好孕产妇待产过程中的心理和生活护理,及时与产房外等候的家属通报产程进展情况。在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做好各项护理操作,这样不仅能预防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而且还可以依靠法律保护自身利益乃至医院的合法权益[6]。

2.2 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树立全面预防的观念,规范孕产妇在孕期做好各种生化检查, 在使用锐利器械时注意保护, 合理摆放。发生锐器伤时, 按相应的处理流程处理。接触未做检验产妇的血液或体液时要注意防护,必要时戴手套。医院要经常组织一些医源性感染防护知识和方法的专题讲座, 以增强助产士的职业防护意识, 降低职业暴露隐患。

2.3 合理配置助产人员 根据情况增加产房助产士的人数,减轻工作负担; 同时实行弹性工作制, 根据产妇入产房的时间和数量决定助产士上班的时间和人数[7], 制定激励政策提高助产士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

2.4 增强分娩室护士心理调适能力 护理人员应有意识地培养自身对应激的适应和应对能力,掌握适合自己的放松技巧, 科学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帮助助产人员学会语言沟通和技巧, 诱导护理人员通过移情作用体验患者和家属的情感、心理及对护理人员的期待,以增进理解, 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应激源。掌握减压的方法,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品质, 以实际行动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承认。

2.5 人性化管理 管理者应当了解助产士的工作状态和需求,关心助产士的心理健康,满足人生价值观和增加成就感,从而调动助产士的工作积极性。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要善于发现每个助产士的心理情绪变化, 情绪低落时允许并倾听宣泄, 使助产士感受到理解与关爱,将良好的情绪带入到工作中,使人性化管理得到延伸和升华[1]。

综上所述, 助产工作是人类社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一项神圣事业,找出助产士工作的压力源, 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关心助产士的身心健康, 实行人性化管理,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调动工作积极性,为保证母婴健康,提高产科工作质量, 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王翠欣,张洁,孙力争,等.助产士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7):2263.

[2] 王风春,韩翠存.助产士工作压力源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现代护理, 2008,14(6):729.

[3] 邹素容,黎英豪.夜班护士压力源的调查与对策.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7:111-112.

[4] 张凌,尹蛟,薛谷一.助产士与外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及分析.现代护理,2005,11(16):1292.

篇(8)

Security Risk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mmunity Outpatient Pediatrics Transfusion

MIN Hong-ying

(Changzhou Zhonglou District Yonghong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Changzhou 213000,Jiangsu,China)

Abstract:Explore and analyze the security risks of the infusion in community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and suggest the relative nursing measures. Nurses should carefully check the names and number of children before infusion. Nurses shoul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progression of disease in children during the infusion. Nurses should promptly take appropriate response measures when exception would happened. At the same time, do not forget to do health promotion work of parents, which could reduce the unnecessary medical disput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countermeasures coul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ursing errors caused by medical malpractice, which improved greatly the quality of hospital services.

Key words:Outpatient of pediatrics transfusion; Security risks; Measures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主要是将大量的液体、电解质以及血液注入静脉中,通过血液循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治疗速度较口服给药快且方便。儿科患者病情变化快,又由于年龄较小,常常不愿意接受口服给药,故近年来静脉注射给药在临床上的使用率大大提高[1],同时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笔者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来我院儿科门诊输液的500例患儿的输液病历记录,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存在的安全隐患

1.1药品问题主要存在于两方面:①首先,现在市场上流通的药品的种类繁多,新药层出不尽,而每种要都有多种规格、制剂,同种药物有的有多种商品名称,导致医生对新药的规格、小儿的用药量以及用药配伍禁忌不能够很好把握,用药剂量不符的情况时有发生;②个别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注射液中有悬浊物、杂质不能够溶解,部分药品外包装非常相似,容易混淆[2]。

1.2医生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①社区儿科门诊部的医生相对较少,流动性较大,不固定,患者又多,工作超负荷,常常见到医生遗嘱上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导致护士及家属不满意;②由于市场上的新药不断推进,配伍禁忌对照表更改相对滞后,小儿的用药量也较难把握,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

1.3护士方面①缺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较多,就诊期间陪同的家属可能不止一个,环境嘈杂,护士工作量增大,情绪容易波动。输液期间及输液后没有及时告知注意事项,容易导致误解产生,从而引发纠纷[3]。②没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社区儿科门诊部较小,患者密度较大,同名同姓、同音者时有,再加上嘈杂的环境,使得患儿家属误听误答,导致交错输入药物;③护士自身存在问题:近年来护士不断年轻化,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沟通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差,遇事不够沉稳,再加上一些护士责任心不够强,没有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观察患者不够仔细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或误会,引发纠纷。

1.4医院输液环境方面社区医院输液室结构狭小,设施简单,光线较暗,卫生间较小。由于患儿年龄小,输液扎针时多半哭闹,造成输液场所比较嘈杂。再者由于输液室小,不同病种的患者都在一起,没有隔离措施,致使医护人员工作量加大,所承受的心理负担也增加,容易引发纠纷。

2应对措施

2.1医生方面①医生熟悉所用药品的各种规格、制剂,对刚上市的新药,在使用前要仔细查看配伍禁忌手册,如若手册上未记载,最好不用或酌情使用该药。②医院要及时组织医生学习药品法,反馈药品的使用情况,使医生能够及时了解药品的最新动态,合理使用药品。③医生要规范书写医嘱,尽量字迹清晰,如若接诊护士发现医嘱出现问题,应及时回复护士。④药剂科医生要严格把关药品的发放,杜绝药品的错发、漏发。

2.2护士方面①要及时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由于患者年龄较小、好动,所以输液时保持微笑,动作轻柔,要及时向家长讲解输液过程中所注意的事项,增进与家长的距离,增强他们对护士的信任。②同时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原则,保持输液环境安静。还要勤加观察,随时巡视,解决患者的相关需求,尽量做到“眼勤、手勤、口勤”,遇到特殊问题及时联系医生[4]。③加强自身的技术水平及心理素质,及时参加医院组织的专业培训,提高操作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

2.3输液环境方面 医院要改善输液环境,增加基础设施,扩大、更换输液室,配备紫外灯,及时打扫并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不同病种患者最好隔离开,避免交叉污染。

3讨论

门诊是医院工作的第一战线,儿科门诊是儿童疾病治疗的重要场所,有其特殊的管理方式,门诊输液更有着别与其他输液的特点所在,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较多,故越来越受到医院及人们的关注。我们通过调查得出,现今儿科门诊,尤其是输液方面,对于以下四类儿童,越来越多的医院都采取了静脉留置针方式:①患儿合作程度欠佳,好动,哭闹,使用普通输液针容易发生肿胀;②输液天数较多的患儿;③门诊输液药物种类繁多,容易发生静脉炎,严防渗漏的患儿;④急诊需要建立安全的静脉通道,以便及时抢救的患儿[5]。采用该输液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免患儿的不适,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患者及家长的满意度。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各大医院也正走向人性化道路,督促人性化护理在门诊部的应用,尤其是儿科门诊,更多的医院都在加强医护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良好的心态关心患儿,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心平气和地面对问题,采取适当应对措施;加强输液室的硬件设施,现今很多门诊输液室的内部装饰都趋向于幼儿园化,减轻患儿对医院的抵触,使得他们更易接受治疗。

综上所述, 社区医院儿科门诊部应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通过原因分析,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提倡人性化管理,同时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有效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侯群英.浅谈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3):70-71.

[2]杨爱玲.儿科门诊输液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河北医药,2011,33(1):1104-1105.

篇(9)

一、当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认识误区问题是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两种认识误区,即“神话论”和“载体论”。具体而言,“神话论”是过分夸大国有企业文化的作用,从而将国有企业文化当成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1],往往忽略了企业具有的长期融合以及居安思危的特点和自身历史性的发展规律;“载体论”恰恰相反,认为国有企业文化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附属品[2] [3]。从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加重了国有企业文化的政治意识色彩,造成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及其功能的正常发挥。

形式化问题主要体现在大部分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拘泥于形式,热衷于表面文章的工作,从而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赋予了华丽辞藻[4]。形式化的问题直接造成国有企业文化真正内涵被严重忽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也就根本无法深入到员工的内心,从而更加不可能让员工遵循国有企业文化的行为方式进行日常工作,自然而言就造成企业丧失了快速发展的精神动力。

功利化问题体现在当前部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只是注重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一方面是国有企业对自身价值追去错位,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现行的行政体制以及管理体制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国有企业文化的建设。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过程中常常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为获取眼前的短期利益而置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于不顾[5]。

二、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应对措施

(一)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作用

当前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国际市场的冲击以及国内市场竞争环境的激烈程度加大、广大消费者有了众多的选择余地等等。因此,如果不注重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就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就不能够在激烈的国际和国内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在国有企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作用,提升企业文化在国有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地位。

(二)确立国有企业文化战略目标,建立企业文化长效机制

确立国有企业文化战略目标,建立企业文化长效机制一方面需要建立一个国有企业文化管理的长效机制,注重对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实施的过程监控以及动态化的调整,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短期行为的控制力度,保障国有企业文化的延续性和长期性。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吸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借鉴国内外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之上,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和内涵,保障其成为国有企业未来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

(三)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一是要将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结合到具体的经济工作中,保障企业文化内容立足于生产经营,为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服务。二是要将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政治的形势,带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政治倾向性,为国家和政治服务。在上述基础之上,需要紧密结合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各方面,在保障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及实效性的基础上,促使企业文化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升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延续、被企业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习惯性及认识性的行为方式,是企业发展的一种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在当前企业改革及发展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探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首先从当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出发,然后对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应对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为今后提升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实现国有企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奠定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强.浅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商业,2010.15:158-159.

[2] 邹丽岩.国有企业改制清产核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1.19:216.

篇(10)

一、网络会计的概述

网络会计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对各种交易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的会计活动,是建立在网络环境基础上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建立起来,实现对企业的实时控制,可以在线通过远程操作来处理会计的报表、报帐、查帐、审计等业务。本文是以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到网络化阶段为背景,企业在采用网络会计核模式下如何进行内部控制。

二、网络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外界因素对网络会计的影响

1、社会层面影响网络会计核算的发展

网络会计的社会层面包括许多方面,本文选取理论研究方面进行总结。在网络会计理论研究领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论文缺乏创造性认识和互相之间的过度借鉴等现象较为严重。许多论文甚至某些语句一字不差的照搬照抄,严重影响了理论研究的价值。二是论文逻辑不严密、论述不严谨、表意不明确的现象十分多见。由此看出,进行深入研究的风气不浓,敷衍了事的现象比较普遍。

2、计算机对网络会计核算的影响

网络会计的载体是计算机,各种会计信息数据处理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因此,网络会计必须配置功能强大并且安全的计算机硬件来支持运作;目前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使系统间的数据流动性增大,且计算机本身就是脆弱的,中病毒,黑客的入侵都是无法避免的,从而会导致网络会计系统出现故障,给企业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内在因素对网络会计核算的影响

1、技术层面影响网络会计的发展

主要包括软件、硬件、网络环境等方面。 网络会计的自身发展需要依托现代科技,唯有完善的技术支持,网络会计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针对网络会计技术层面的问题,大部分论文只是点到为止,只是简单的指出诸如软件平台的稳定性、会计信息真实性等问题,并没有深入挖掘技术措施与原因。本人认为,我国无论从会计界人士的技术功底还是从网络会计起步阶段来说,相关论文的技术水平都没有足够条件来提高。

2、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及财务人员的短缺对网络会计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董事采用白纸黑字,签字盖章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完整性,当运用到网络会计中,非法篡改、转移、伪造、删除以及匿名等,都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使财务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证。同时,网络会计目前还是发展阶段,高素质的财会人员相当紧缺,这同网络会计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形成反比,使得企业不能高速发展。

三、网络会计核算存在相关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外界因素对网络会计核算发展的应对措施

1、社会层面对网络会计影响的应对措施

作者薛鹏、沈安厦(2001)认为,提高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规范人才培训市场秩序,可以促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这两点建议直到现在仍值得关注。学者董恒(2007)指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学说:可采取集中分散式和授权式相结合的控制方法以保证数据处理的及时性,提供了一种加强数据控制的思路。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方法宫雪冰(2010)加以总结,为网络会计的实务服务与操作工作提供了借鉴。陈正、张、冯芸(2010)指出:在网络会计工作方式还未成型时,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得更加突出,调动单位的积极性,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以上列举的大量文献指出,应加大会计信息化在高校财会专业教育中的投入。本人认为:一是网络会计虽然蒸蒸日上,但大部分中小企业仍不具备建立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能力。发达的网络会计体系仅见于少数大型企业,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刚刚普及甚至没有完成会计电算化。高校毕业生的最主要流向是中小企业,所以不必急于提高其网络会计功底。二是我国高校会计信息化教育水平相对不低,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 相反,制约其技术水平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重视程度低。三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高校毕业生难以将知识灵活运用于工作中,加大对财会类专业学生理论基础、实务操作、科研能力的培养投入,效果远大于加大会计信息化教育投入。综上所述,提升财会专业学生的理论与实务水平以及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是当前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能够为其在将来适应工作环境、参与网络会计研究打下扎实基础。

2、计算机对网络会计影响的应对措施

为克服计算机本身对网络会计的制约性,企业网络会计的计算机必须配置高标准的硬件,并且要定期对硬件进行维护,使网络会计软件系统更可靠,处理更及时。企业也必须设置会计数据系统的防火墙,经常对会计软件进行改造和升级,从而保护会计数据系统。

(二)内在因素对网络会计影响的应对措施

1、网络会计技术层面问题的应对措施

在强化系统内部控制的网络会计技术层面方面,作者秦华在(2007)列举了较为具体的全面操作方法。虽然其中的措施大部分是指导性的、定性的,但是在会计理论文献中已属不易。在会计信息安全保障方面,作者邓景毅、刘艺、张建华的(2010)总结了基于业务流程的网络会计信息系统权限控制办法,文中指出信息系统的建设不是业务流程的自动化,而应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优化再造。给出了操作步骤和实例,分析了依据业务流程图进行权限设置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及财务人员的短缺对网络会计的影响的应对措施

网络会计与传统会计存在的差别很大,一方面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会计岗位要求及分工职责,设置无法复制的电子签章,同时业务经办人,批准人,签约人进行电子签字认证,从而避免非法篡改、转移、伪造、删除以及匿名等;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培养高素质的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的会计人才,才能够熟练的利用互联网来操作会计业务。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会计核算将会得到更广泛地重视和应用,并将逐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会计核算的优势,已成为当代会计学中最有潜力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上一篇: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 下一篇: 大学生相关法律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