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病人的护理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3 16:27: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导尿病人的护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导尿病人的护理

篇(1)

导尿术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一项无菌操作技术, 因留置尿管引发的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 在我国医院感染中的比例为20. 8%~ 31. 7% , 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因此,为避免造成对病人的尿路、膀胱及肾脏感染,在留置导尿过程中应保持导尿区域无菌,尽量减少污染,缩短留置尿管时间。

1 由导尿及留置尿管导致病人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

1.1 尿路感染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尿路感染与性别无关 。与年龄有关。病人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

1.2 尿路感染与尿管留置时间关系:

留置导尿时间越长感染率越高, 据总医院统计显示,留置尿管3 d 以上的病人有31%发生尿路感染,留置5 d 以上有74 %发生,长期导尿者几乎100 %发生菌尿(其中部分表现为无症状性菌尿) 。有资料表明,导尿病人菌血症的发生率是非导尿病人的5. 8倍,其危险性也随留置导尿管的天数而增加[2 ] 。国外报道,带管病人中有2 %~4 %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其病死率可高达13 %~30 %[3 ] 。由此可见,由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的严重性。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

1.3 尿路感染与病原菌的关系:

尿液培养标本, ,革兰氏阴性杆菌百分率(87.5%),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百分率(12.5%)

1.4 尿路感染与抗生素使用的关系:

感染前使用抗生素的百分率(80%),明显高于未使用抗生素的百分率(20%)。

1.5 其他

由于病人的自身原因,如机体免疫力低下、尿液渗漏、护理方法不当等因素都可导致病人的泌尿系感染。

2 预防及护理

2. 1 留置尿管的选择

为避免尿管对尿道的损伤,选择大小型号合适、质地柔软的尿管,减少对尿道黏膜的刺激,减轻病人的疼痛,防止尿液渗漏。应选用硅胶尿管,有研究证明橡胶导尿管发生尿道炎者占22 % ,而硅胶管仅为2 %[4 ] 。硅胶管对黏膜刺激小,更适用于保留尿管者使用。

2.2 集尿袋的选择及其更换时间

丹麦Coloplast 公司生产的单向活瓣集尿袋有抗尿液反流至膀胱的作用,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贺彩芳等研究提示单向活瓣集尿袋以每周1 次更换较适宜,普通无菌集尿袋每周2 次较适宜。

2.3 留置尿管更换时间的选择

留置导尿管期间,多次频繁地更换尿管,破坏了膀胱、导尿管及尿袋之间的密闭系统,为细菌的侵入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同时置管过程中造成的尿道黏膜损伤,为细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冯柳芳[5]对150 例留置尿管患者的观察指出, 每2 周更换1 次导尿管较为适宜;

2.4尽量减少膀胱冲洗。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探讨关于膀胱冲洗的效果,发现其对控制留置尿管患者尿路感染的效果并不理想[6],膀胱冲洗可增加感染机会或加重尿路感染。

2. 5 重视和加强会消毒护理

认真做好尿道口的清洁消毒,经常清洗会阴,保持会阴洁净,每天两次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尿管、会阴和肛周,每次大便后均应清洗干净。经研究认为粘附于尿管上的0.5%碘伏[7]可在尿道口形成具有一定浓度的碘伏环境,可以有效地减少尿道口的细菌数量,防止细菌通过尿道口周围黏膜经尿管腔外进入膀胱,从而达到预防尿路的上行感染的作用。拔除尿管前抽出气囊内生理盐水后,采用0. 1 %碘伏稀释液20ml从导尿管推注至膀胱,当推注至余液2~3ml 时边推注边拔出尿管。可明显降低菌尿的发生率。

2. 6增强抵抗力

根据病人病情补充营养,多饮水,增加尿量,使尿液不断地冲洗尿道,以改善留置导尿所致的菌尿状态。

2. 7 合理应用抗生素

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8]。同时医院对抗生素的应用加以严格控制,预防二重感染。

3 讨论

资料证明, 导尿术、留置尿管时间长、老年患者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对留置导尿的患者, 在许可的情况下, 鼓励其多饮水, 多排尿, 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500~2000mL,平均每小时尿量50mL。一般不主张进行膀胱冲洗, 更不主张用有抗菌能力的药物冲洗膀胱,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引发感染。总之, 由导尿引起病人的尿路感染,延长了其住院时间,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医护人员应加强感染知识培训, 严格掌握导尿指证, 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办法是,尽量不插尿管。树立插入尿管就会引起感染的观念, 不能滥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出入量问题。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合理使用抗生素, 尽早拔除尿管,才能使留置导尿所致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参考文献

[1] 罗琳珍,罗小凤 潘小英医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中外医疗杂志2009 ,.9 181

[2] 刘兵,王嘉,李利华. 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的预防对策及研究进展[J ]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 ,9 (3) :239 240.

[3] 王兰,袁丽. 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J ] . 护理研究,2004 ,18 (12B) :2165 2167.

[4] 黄美坤. 女性尿路感染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法[J ]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 ,7

篇(2)

1 临床资料

患者彭某,男性,78岁,因外伤致会疼痛伴血尿7小时入院。入院诊断:后尿道断裂伤。体查:耻骨上膀胱区膨隆明显,于耻骨上4横指可触及增大膀胱,表面光滑、边界清、有压痛,无反跳痛。外口可见少许鲜血流出,根部与阴囊交界处见瘀血,肿胀约10cm×10cm大小,触诊双侧附睾稍肿大,界限不清,右肿胀约大小4cm×5cm,左肿胀约大小6cm×5cm,质地软,压痛明显。行泌尿系彩超示:双侧挫伤并积血?入院后予留置导尿失败,即送手术室在硬外麻下行尿道会师术+膀胱造瘘术。术中留置膀胱造瘘管、耻骨后引流管及三腔气囊尿管。术后遵医嘱予输液、抗炎、止血等对症处理。痊愈出院。

2 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

突如其来的外伤及急诊手术对患者打击很大,加上受伤的部位很敏感,患者一般不敢主动与医护人员交流,自然产生恐惧和复杂严重的心理障碍,打开沟通的桥梁,主动关心病人,主动与病人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有安全感和信任感,耐心地向病人说明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使病人情绪稳定,懂得如何配合医护工作,这是消除心理障碍和顺利治疗最好的方法。

2.2 疼痛护理

医护人员可指导患者采取以下方法减轻疼痛。(1)呼吸止痛:疼痛时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呼出,而后慢吸慢呼,呼吸时双目闭合,想象新鲜空气缓慢进入肺中。(2)自我暗示:当患者疼痛难忍时,医护人员向病人讲清楚,疼痛是机体的“保护性”反应,说明机体正处在调整状态,疼痛感是暂时的,鼓励患者增强同病魔作斗争的决心和信心。(3)松弛止痛:松弛肌肉,就会减轻或阻断疼痛反应,起到止痛作用。松弛肌肉的方法很多,如叹气、打哈欠、深呼吸、闭目冥思等。(4)音乐止痛:疼痛患者通过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缓解疼痛,既可分散注意力,又可缓解紧张情绪。(5)转移止痛。可通过多种形式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如看电视、讲故事、相互交谈、读书看报等。

3 术后护理

3.1引流管的护理

尿道会师术后一般留置三腔气囊尿管、膀胱造瘘管及耻骨后引流管。妥善固定引流管是护理的重要环节,一旦发生脱出将直接影响手术的效果,尤其是后尿道会师复位术则导致手术的失败。护理时注意检查气囊导尿管的固定情况,气囊内注水10~20ml,并保持持续牵引,牵引方向与腹壁30~450,牵引力量300~500g为宜,牵引时间2mo;定时测量尿道外口导尿管的长度,如有改变应考虑导尿管向内或向外松动,需及时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每4~6h开放导尿管1次,一般置管3mo拔除。如膀胱内导尿管周围有钙盐沉积出现拔管困难时,可向膀胱内注入5%碳酸氢钠150ml并保留,可溶解尿管周围的钙盐沉积,有利于导尿管的顺利拔出。保持膀胱造瘘管引流通畅,经常挤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受压、折叠及堵塞,如有堵塞应及时用等渗盐水冲洗,观察尿液引流情况,如色泽、性质及量,每天更换引流袋1次。耻骨后引流管主要引流腹腔及耻骨后间隙积血和积液,起到观察创口的作用,若引流量突然增多,提示出血,要密切观察。

3.2饮食护理

排气后即可进食,一般先进流质,逐步过渡到半流质和普食。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为主,加强营养,有利于病人康复。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饮水量2000~3000ml,有利于尿路冲洗作用,防止尿路感染及钙盐的沉积,也有利于保持导尿管的通畅。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食欲不振者应注意调节病人的口味,必要时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3.3切口护理

术后注意观察切口情况,保持腹壁、会阴及膀胱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如伤口有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敷料。大便后应及时清洗及会,防止会阴的感染。膀胱造瘘口周围皮肤用1%碘伏纱布覆盖,防止造瘘口周围皮肤的感染。尿道外口及包皮内板每天用0.05%碘伏消毒2~3次,防止尿路逆行感染。

3.4尿外渗护理

如出现尿外渗,采用薄层0.5%碘伏纱布湿敷局部皮肤,外层覆盖凡士林纱布可有效防止感染和以利引流,每2h更换1次,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色泽、性质、气味及量,有无皮肤红肿等感染表现,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5扩张尿道护理

一般术后3mo拔除气囊导尿管即可施行尿道扩张术。护理时应了解尿道狭窄的部位、程度及长度,向病人说明施行尿道扩张术的目的和重要性,告之病人术后可能出现尿道疼痛、尿道出血等现象,使病人有心理准备,减轻和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有利于病人积极配合医护工作。术后出现疼痛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予镇静、镇痛、心理安慰及疏散疗法等处理;出现血尿给予止血药物。术后注意观察排尿通畅情况,如尿流速度、尿线粗细、排尿延迟等。

3.6加强基础护理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30例尿道损伤病人, 年龄16~64岁,其中车祸15例,跌伤12例,正常性生活断裂2例,前列腺术后半年内性生活断裂1例。前尿道损伤18例,后尿道损伤12例。

1.2 辅助检查 导尿试验可以检查尿道是否连续、完整。严格无菌下轻缓插入导尿管,若顺利进入膀胱,说明尿道连续性没有中断。一旦插入导尿管,应留置导尿1周以上,以引流尿液并支撑尿道。若一次插入困难,不应勉强反复试插,以免加重损伤和导致感染。X线检查骨盆前后位片显示骨盆骨折。必要时行尿道造影,可确定损伤部位及造影剂有无外渗。

1.2 治疗 尿潴留不宜导尿或未能立即手术者,可行耻骨上膀胱穿刺,吸出膀胱内尿液。尿道损伤排尿困难或不能排尿、插入导尿管成功者,留置尿管引流1~2周。尿道撕裂伤,不能插入导尿管者,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并保留2~3周。尿道撕裂伤,损伤重,伴骨盆骨折者,前尿道损伤,行尿道修补术或尿道端端吻合术;后尿道损伤,行尿道复位术。后期定期尿道扩张。尿外渗的处理在尿外渗区作多个皮肤切口,深达浅筋膜下,彻底引流外渗尿液。待病人拔除导尿管后,需定期作尿道扩张术。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尿道损伤后病人情绪低落,尤其是合并骨盆骨折的病人,疼痛明显,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情绪急躁,担心预后不良,食欲下降,不良情绪会影响治疗护理,护士要鼓励病人能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参加娱乐活动,调动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做好家属工作,使病人能得到更多地关怀和帮助,解除后顾之忧。

2.2 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对轻微尿道损伤和尿道挫伤无排尿困难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病情发展,应用抗生素,根据情况进行尿道扩张。密切观察病情,每1~2h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一次,注意有无休克症状的发生,及时给予输液、输血、镇静和止痛等支持疗法。应用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对轻度尿道损伤排尿不困难者,仅需多饮水,保持尿量。血尿时可应用止血剂,观察排尿通畅程度及尿的颜色性质。对留置导尿者,注意观察尿的颜色、性质及尿量的变化,保持尿管引流通畅,保持尿道口周围清洁,预防泌尿系感染。预防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观察体温及白细胞变化,及时发现感染征象。膀胱过度充盈的病人可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抽尿,以临时减压,防止膀胱破裂和缓解膀胱过度充盈导致的疼痛。

2.3 术前护理

每隔1~2h测量血压、脉搏、呼吸1次,并注意病人全身症状。保证休克病人输血、输液的通畅,补充血容量。有手术指征者,在抗休克的同时,积极进行各项术前准备。危重病人尽量少搬动去做检查,以免加重损伤和休克。

2.4 术后护理 麻醉作用消失且血压平稳者,可取半卧位,以利引流和呼吸。肾损伤、膀胱破裂、后尿道损伤术后病人,需禁食2~3日,待肠蠕动恢复后开始进食。前尿道损伤术后6h、无麻醉反应者,即可正常饮食。定时观察体温,了解血、尿白细胞计数变化,及时发现感染征象。加强损伤局部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早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发生。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观察引流物的量、色、性状及气味。会有损伤时,早期清创至关重要,术后保持会清洁,便后用温水擦洗,保持伤口周同清洁干燥。下腹壁或会切开引流处敷料渗湿时及时更换,避免污染手术切口。引流物一般于术后3~4日拔除,若发生感染或尿瘘则延长拔管时问。尿道损伤拔除尿管后,如有尿道狭窄,排尿不畅,需适时、定期扩张尿道。扩张时应根据尿道情况,选择大小合适的尿道探条,动作轻缓,避免医源性损伤及出血: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5 引流的护理包括:对尿外渗行多处切开引流的病人,应注意引流液的量、色、性状、气味,评估引流效果及有无感染迹象,及时发现异常,防治感染,一般2~3日拔除引流物;常规做好留置尿管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一般需留置尿管7~14日以引流尿液并支撑尿道,如为尿道修补或吻合术后,可适当延长留置时间至2~3周;常规做好膀胱造瘘管的护理,造瘘管留置时间视尿道恢复情况而定。

2.6 生活护理 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做到“七洁”。

骨盆骨折病人不得随意搬动,以免加重创伤,同时睡硬板床。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便后及时清洗,防止污染伤口。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加强造瘘口周围皮肤护理。早期应给予低脂、高维生素、含水分多、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后期给予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的饮食,以利于骨折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食欲不佳者,可少量多餐,以满足机体的需要。监测患者皮肤状况,包括有无发红、水肿、损伤,对于长期卧床患者防止受压部位发生压疮,建立翻身卡,指导和协助患者卧床时翻身,记录翻身的时间、皮肤情况,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关节活动,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平整、无渣屑,沐浴时动作轻柔,浴后保持皮肤干燥。

3 讨论

尿道损伤在泌尿系损伤中最为常见,精心细致,以减少术后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参 考 文 献

篇(4)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共98例,年龄60~83岁,平均72岁。其中52例病人合并有心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疾病。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疾病,开始时症状不太明显,往往未引起病人足够重视。随着疾病的发展,并出现尿频,特别是夜尿次数的增多,严重影响病人的休息与睡眠,因增生前列腺压迫尿道,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血尿等症状。疾病造成病人肉体上的痛苦及较大的精神压力,留置尿管又给病人带来很多生活的不便,病人希望尽快得到治疗。前列腺增生又多为老年患者,更希望护士给予更多的照顾,帮助解决手术前后的生理和心理问题。所以注意倾听病人所提出的问题,介绍检查、治疗的目的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解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对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十分重要。另外,健康教育中不可忽视病人亲友的参与作用,通过健康教育,让他们初步了解手术过程的相关问题,最大限度地消除亲属对手术的无知与误解,打消顾虑与担忧,从而克服不良情绪,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病人的照顾护理与心理安慰,起到医护人员难以企及的作用[2]。

(2)合并症的护理[3]:由于前列腺增生症均为中老年男性,常合并多种疾病,术前必须对他们全身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对合并症在手术前进行控制以达到稳定状态。①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监测血压,坚持服用降压药和心血管类药物,手术日晨仍服用降压药物。②糖尿病患者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坚持降糖治疗,术前必须调整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糖水平。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鼓励戒烟、酒,帮助患者掌握有效咳嗽方法,对于肺功能差者予雾化吸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④患有脑血管疾病而接受抗凝治疗者,应于术前5天停止用药。

2.术后常规护理

(1)密切观察尿色变化:术后在持续冲洗过程中如有血块、前列腺碎屑堵塞现象,应加快冲洗速度或用注射器加压冲洗,使引流出的液体呈清澈或粉红色,一般在术后12小时后很少再发生活跃出血。

(2)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尿路感染:留置尿管期间应每天擦洗消毒尿道口,每日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尿袋,保证尿袋低于,预防逆行感染。耻骨上膀胱造瘘的病人,定期更换造瘘口处的敷料,预防感染。术后病人因留置尿管持续冲洗,躯体移动受限,可协助翻身,应保证冲洗管有足够的长度,以防翻身时脱出。

(3)膀胱痉挛及疼痛的护理:疼痛是因手术创伤、膀胱内持续冲洗、导尿管气囊压迫前列腺窝,使膀胱敏感性增加,逼尿肌受激惹而产生自主收缩。患者产生强烈尿意,造成频繁不自主的膀胱痉挛性收缩而引起阵发性剧烈疼痛,出血程度加重,形成血块,而血块又堵塞管道,尿管引流不畅,严重者可以诱发活动性出血,导致再次手术的可能。不仅给病人带来肉体痛苦,也加重心理和经济负担。术后我们用丁卡因+吗啡+氟哌啶配方用于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解决术后膀胱痉挛和疼痛,减少术后出血量,缩短冲洗时间,效果显著[4]。在手术结束时将PCA按配方加药后排净空气,与硬膜外导管连接,每小时匀速注药,一般48小时注药完毕。PCA用于术后镇痛改变了传统的间断肌内或静脉注射镇痛剂的方法,通过特制的机械泵将药物按规定浓度和速度匀速注入,由患者自己管理,当患者意识到发生疼痛和疼痛加剧时,按压控制按钮,将定量止痛药注入体内,达到持续无痛的效果。

(4)预防尿潴留、尿失禁:为减轻拔除尿管后所出现的短暂尿潴留、尿失禁或尿频现象,常用方法有:①在拔出尿管前,取2支经钴照射消毒后的开塞露,常规消毒后剪开,经导尿管直接注入膀胱,可促使患者自主排尿,有效防止尿潴留的发生[5]。②在拔除尿管时先排空膀胱,再用生理盐水300 ml注入膀胱,使膀胱充盈有自感强烈尿意时,借助建立起的排尿反射,使尿液排出而减少尿潴留。③一般在术后第2~3天嘱病人呼吸时收缩腹肌、臀肌及括约肌,也可配合针灸或理疗等辅助治疗,尿失禁或尿频一般可在术后1~2周内缓解。

3.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1)TUR综合征:TUR综合征是TURP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该症发病率高,病因特殊,危害性大,特别早期认识不足时,常贻误治疗而导致死亡。TURP时由于大量等渗冲洗液进入静脉系统而引起血液稀释和低钠血症为主要特征的并发症,临床上称为TUR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主要取决于被吸收液体的量。通常在手术接近结束到术后几小时内出现,凡出现不可解释的生命体征、神志或尿量变化,应高度怀疑本症。一般早期表现为烦躁、稍后神志恍惚、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心动过缓、血压开始上升,随后下降,血钠<125 mmol/L即可诊断。症状较轻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反应严重者,可采取如下措施:抬高头部放低下肢,肺水肿应考虑加压给氧;用高张生理盐水,常用3%~5%氯化钠,在等待电解质报告时,先给100~300 ml,2~5小时缓慢静脉输入,应用利尿剂,速尿等利尿剂有利于加速水的排泄以及恢复正常血容量,还可同时治疗脑水肿。

(2)出血:常见手术后早期出血,也可发生术后晚期出血。①术后早期出血:动脉出血点未妥善电凝而依赖气囊压迫,前列腺切除量不足,创面止血不完全,尤其是腺体过大或两侧叶不对称增生时,仅做隧道切除,气囊无法紧贴创面,可引起出血。护理措施:高血压者术后血压升高应及时降压,动脉出血要止血牢固,术毕应检查气囊压迫效果,术后保持导管冲洗通畅。术后常规给予缓泻剂,以防用力排便而引起局部出血,术后5天内不宜灌肠;多卧床休息,减少坐位,防止因盆腔充盈而导致前列腺窝出血;多饮水,增加尿量以冲洗尿道;遵医嘱服用止血药物。再配合膀胱持续冲洗,一般肉眼血尿都能消失。②晚期出血:一般于术后7~21天发生,与血块溶解、坏死、组织脱落、感染及前列腺窝受挤压有关。预防及治疗:电凝时避免电流过强,时间过长,腺体应尽量切净,有效控制感染,不用力排便,大便应通畅,应用止血剂,多数病人通过保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4.出院指导 术后前列腺窝创面往往需要1个月的时间才能完全被黏膜覆盖。健康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术后勿做用力的活动,如提重物、用力排便、活动过量等,避免增加创面静脉压力造成再出血的可能。②养成多饮水的良好习惯(白天饮水3 L),保证每日足够的尿量。多饮水可冲洗创面,减少尿液对创面的刺激。③多食易于消化的饮食,预防大便干燥,必要时可服缓泻剂。④尽量不坐得太久或骑车,以免因腹压而引起出血。⑤不要饮酒和吸烟。⑥结合病人康复情况,避免性生活,原则上术后1个月可恢复性生活。⑦如有出血、感染、尿液阻塞现象应及时到医院复诊。

总之,对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通过重视患者术前准备,加强术后常规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护理,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另外提高人文关怀理念,做好健康教育,也可促进术后康复。 参考文献

[1]马腾骧.实用泌尿外科手术技巧[M].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37.

[2]关惠军,敖 兵.健康教育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术前探访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3,18(6):566.

篇(5)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慢性的高血糖伴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可发生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而危及生命,慢性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组织器官尤其是眼、肾、神经以及血管损害,引起功能不全或衰竭。随着社会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成为全球性疾病。目前仅次于心脑血管、癌症,列为第三位大病。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25年糖尿病病人将上升至3亿人。临床分型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异性糖尿病、妊娠型糖尿病。临床表现:早期往往无任何明显症状,也可有明显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及疲乏无力,即“三多一少”症状。可有皮肤瘙痒、反复感染及眼、肾、神经、血管病变。对25例出院后糖尿病人进行生活护理指导、健康宣教,经院后随访、调查,发现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

1 资料

选取2008年我院出院后的糖尿病病人25例,对其进行生活护理指导及健康指导,并定期随访。选取的25例患者为2型糖尿病病人,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为46—71岁,病程4—14年不等。其中1例肾功能严重损害,并发眼病—视网膜病变,3例合并高血压、肾功能损害,11例病人肥胖伴高血压。

2 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超重及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可导致疾病加重。病人都渴望能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所以,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教育、生活护理及健康指导,能够使病人了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自我监测、饮食活动、运动方法,能正确合理地控制饮食,稳定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危害。建立个人档案,定期监测血、尿糖,病人全程参与合作,才能坚持并达到预期效果。

2.1 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型糖尿病人最基本的治疗措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过度饮酒、吸烟成为释放生活压力的主要方式。糖尿病人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人必须坚持规律的生活来控制饮食。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影响血糖的波动,因此,饮食治疗是治疗各型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合理地控制饮食,可以减轻B细胞的负荷,有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通过饮食治疗,控制血糖,尽可能接近正常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能维持适当的体重

。

病人每日所食蔬菜必须依照“糖尿病饮食治疗规则”上指定的品种任选几种,所食品种和副食要多样化,不可单调,每日烹调油(植物油)不超过10g,食盐不超6g,清淡为宜。主食做到大米、白面混合食用,做到控制总热量,建立合理饮食结构,均衡营养,合理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比例,戒烟、戒酒。

中医养生学认为“汗要出透,水要喝够,便要排清,才能长寿”。所以说,糖尿病病人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每天的水要喝够,不要等渴了才暴饮。

水对于糖尿病人极为重要,因高血糖的利用,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易出现缺水,对体重超标的糖尿病病人,首先减体重,晚餐可不吃,适量的饮水。

2.2 运动疗法:运动可增加肌肉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数量,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的过程是机体消耗能量的过程,使肌肉等组织消耗的葡萄糖数量增加,因而可以降低血糖。运动还能促进血液在血管中的运动,降低血脂和血液粘稠度,有利于控制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没有适当的运动治疗,其他治疗就很难取得满意效果。

2.2.1 糖尿病病人要根据自己的心肺功能状态进行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指在运动后脏跳动不过快,呼吸平稳,运动时吸入的氧气能满足人体氧化代谢之需,一般是指中小强度、节奏慢反复多次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平地慢跑、做家务等。呼吸频率虽然加快,但应自觉呼吸流畅,微微汗出,面色红润,运动时间应适中,每次连续运动的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但不宜超过1小时。运动前应监测血糖,过高不宜运动,过低运动前应加餐、多饮水,并携带易于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一天之中较适宜运动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或下班后,不能在饱食后即刻运动,也不可在饥饿中进行运动,应该在饭后1—2小时进行,因此时血糖水平较高,运动中不易发生低血糖,并有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运动时衣着鞋袜舒适,长期坚持,循序渐进。

2.2.2 运动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糖尿病病人,病人存在以下情况的应限制或停止进行运动疗法;重症心血管疾病、严重的糖尿病肾病、严重的视网膜病变-视力下降者、糖尿病足者、严重的直立性低血压、血糖控制不稳定频繁出现低血糖反应者。糖尿病病人在运动治疗过程中,最易出现的问题是低血糖和意外损伤(特别是足部损伤),因而指导病人制定运动方案时,让病人掌握预防和处理方法。

3 心理护理

随着病程的迁延,经济支出的增加,血糖的波动,以及逐步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病人宜产生焦虑、恐惧心理。挫伤病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和勇气,通过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如:经济、性格、病情变化及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除普及一般知识外,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健康教育,随时对其帮助及鼓励,使患者心情舒畅,健康向上,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4 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 

让病人充分了解运动后热量消耗增加,血糖水平会下降,可能出现低血糖,因而,要采取低血糖的预防措施:不要再空腹进行运动,应餐后半小时后开始,必须携带饼干、糖果,在运动中一旦出现明显饥饿感、心慌、冷汗、头晕、手颤等情况,提示可能是低血糖反应,应立即停止运动,及时补充携带食物。条件允许的病人在运动前、后应检测一次血糖水平,以了解所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病人,在运动前,餐前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宜在腹部进行,这样肢体运动时不宜加快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减少发生低血糖的危害性。病人应随身携带本人信息卡片,以备发生意外。

5 休息

篇(6)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05-01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要全面、有效的控制血糖,必须系统、全面地对出院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教。因此,护理工作者要加强对患者心理、饮食、运动、用药及血糖自我监测等方面指导,维持血糖稳定,防止和延缓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临床资料

我院内分泌科于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577例糖尿病患者,出院时给予护理指导,取得良好效果。

2 指导内容

2.1 心理指导:糖尿病是一种典型的终身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护理工作者要用真诚的态度使之信任, 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感染患者,让患者了解到糖尿病目前虽不能根治,但通过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合理地控制饮食、适当地运动、科学地用药、良好的情绪完全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 解除其精神压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饮食指导:根据病人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合理安排饮食,忌吸烟和嗜酒,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严格并长期坚持执行饮食治疗。要合理分配食物,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包括食糖、糖果、甜点心、饼干和各种含糖饮料等,如确需甜食时,可用甜味剂来满足患者需要。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使餐后血糖下降,控制体重[1]。

2.3 运动指导:体育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一项基本措施,适当的体育活动有利于降低血糖和血脂,减轻体重,增强体力和体质,但须根据年龄、性别、体力、病情及有无并发症等不同条件具体制定指导方案。体育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活动。

2.4 用药指导:病人出院时,在加强饮食和运动指导的基础上,指导患者掌握胰岛素注射的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指导内容包括:准确使用剂量;按时注射;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可常温下28℃保存28天,未开封的胰岛素保存于2~8℃冰箱中;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等,交代患者注射胰岛素可能发生的低血糖反应以及预防措施。口服降糖药主要有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等药物,护理工作者向患者介绍口服降糖药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2.5 血糖自我监测指导:护理工作者在病人出院前教会病人血糖自我监测的方法。指导血糖监测时,建议应用便携式血糖仪,监测时间选择在餐前、餐后2h、睡前,出院的病人病情一般都较稳定,可以要求其每1~2周中选择一天测该天4~7次血糖,并记录不同时间的血糖水平,为门诊医生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依据。

2.6 并发症防治的护理指导:糖尿病并发症是可以预防的,而预防的关键是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有规律的饮食、生活、运动习惯。定期门诊复查,不可擅自停药、减药、改药及乱用药。如并发低血糖,指导患者一旦出现心慌、出冷汗等症状,及时进食糖块、点心、含糖饮料、水果或食物,并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合理饮食和运动。

3 指导方式

3.1 门诊宣教指导:门诊宣教指导在医院门诊开设糖尿病宣教门诊,由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沟通技巧的内分泌科资深护师宣教,出院患者复查时可以面对面、一对一的形式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护理指导方案,效果非常显著。这种方式省时、省力,方便医护人员,患者也易接受,对控制血糖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3.2 集中授课指导:集中授课是由医院和科室组织,由内分泌科资深护师或医师对糖尿病患者及家属集中讲课。一般安排在周末、多媒体教室内以幻灯片形式授课,内容广泛,患者易于接受,且直观、生动,语言多采用方言,通俗易懂,知识普及面广。同时病人与病人之间相互沟通,传授经验,提高防病治病的能力。这种授课方式密切了护患关系,也锻炼了护士的沟通能力。

3.3 电话随访指导:电话随访指导时,由专职护士建立随访登记本,将随访病人的姓名、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诊断、地址、联系电话、生理和心理状况、病情等做记录。指导出院后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专职护士先主动询问病情,了解病人生活是否规律、是否坚持用药、是否定期复查、健康状况及自我保健情况如何等,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并提供有关治疗、保健、护理的信息。同时解答病人的咨询,正确预约病人来院复诊时间,专职护士将每次随访情况做好详细记录。从而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了病人自护能力和保健意识[2]。

3.4 其他方式指导:健康指导方式也经常采用多种方式联合开展指导,如电话随访加门诊宣教指导,电话随访加集中授课指导,电话随访加邮寄信函等方式指导,这些联合指导方式更能为患者提供多渠道的健康指导。另外,举行糖尿病知识进社区、义诊活动以及让患者参加糖尿病俱乐部等方式,也能使患者了解到更多地糖尿病防治知识。

4 体会

多年来,我们不断的努力和实践,通过糖尿病病人出院指导,使病人有了自我参与意识,并具有对糖尿病的认识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自我护理、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自我监测,发现血糖异常及时调整饮食、运动计划和用药方案,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病人的住院率下降,降低了医疗费用,对控制糖尿病起到了非常积极有效的作用,这种糖尿病人的出院指导内容和方式切实可行,值得在医疗行业推广。同时,在出院指导过程中,我们护理工作者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体现了护理工作者的自身价值,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在当今医疗市场医患关系紧张的背景下,糖尿病出院指导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医患关系,使医患关系趋于和谐,社会更加稳定,意义深远。

篇(7)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1月47例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的病史资料,对全部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进行心理、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技术、健康教育等全方位的综合护理措施。

结果47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无低血糖反应、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发生,安全度过孕期。

结论完善的孕期护理,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疗效,对减少母婴各种并发症、确保母婴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胰岛素 泵妊娠糖尿病 护理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包括妊娠合并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糖尿病指妇女怀孕以前已患有糖尿病(1型或2型糖尿病) 者,占糖尿病孕妇的 10%~20%;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期才出现和发现的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大约占糖尿病孕妇的80%以上[1]。妊娠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母婴生命健康的疾病,多见于妊娠中、晚期,近几年来由于孕妇膳食结构不合理,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其发生率占所有孕妇的3%~5%。其病因与孕中、晚期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如人体胎盘催乳素、游离皮质醇、雌激素、孕激素、泌乳素等明显升高、以及妊娠对胰岛素抵抗性增加有关[2]。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优生优育理念的推广,围产儿的健康受到普遍关注,故妊娠糖尿病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等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新生儿畸形,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孕期,2004年1月~2013年1月,我们对47例血糖难以控制的糖尿病孕妇,在应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了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安全度过孕产期。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7例, 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3]。年龄23~42岁,平均28.7岁;孕34~40 w,平均37.5 w;初产妇39例,经产妇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9例,妊娠期糖尿病38例;剖宫产35例,阴道分娩12例;新生儿娩出1 min Apgar评分:8~10分43例,4~7分4例。

1.2治疗方法

患者经过饮食控制后空腹血糖仍>5.8 mmol/L或餐后2 h血糖>6.7 mmol/L,即开始胰岛素治疗。本组47例用胰岛素治疗2 w未能达标,改用胰岛素泵治疗。采用MiniMed公司的507C型胰岛素泵,胰岛素均为Lilly公司提供的常规优泌林针(300 单位/支),带泵时间为14~42 d。

1.3护理

1.3.1心理护理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在国内尚未广泛应用,大多数患者在置泵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表现为:担心胰岛素泵治疗会损害胎儿;患者对胰岛素泵的效果怀疑,担心血糖控制不好,延误病情,威胁孕妇、胎儿的安全;担心24 h戴泵造成生活不便和输注部位不适;担心胰岛素泵发生故障不知如何处理;担心出现低血糖;担心会长期依赖胰岛素。针对以上各种心理问题,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胰岛素泵是对人体胰腺的仿生模拟,它每4 min输注1次微量胰岛素并在餐前大剂量输注。详细介绍该产品的优越性、必要性、安全性和方便性,详细讲解有关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措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已证明胰岛素泵是强化治疗的最佳手段,使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性明显降低[4];胰岛素泵可避免每日多次皮下注射之痛苦,使工作、生活更轻松自由;同时提供有关资料及选择适当时机与治疗成功的患者交谈,使之消除恐惧、焦虑,树立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5]。

1.3.2胰岛素泵的护理

1.3.2.1置泵前的护理胰岛素泵为电脑控制的高科技产品,我们需要耐心教会患者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安装前协助患者沐浴、更衣,检查皮肤情况,有皮肤病者应治愈后才能装泵,以防皮肤感染,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3.2.2置泵时的护理把物品备齐,携至病床边,耐心解释,解除其顾虑。调试胰岛素泵,正确抽取胰岛素,调好胰岛素的释放量和餐前量。嘱患者平卧,常取脐部两侧距脐4~5 cm且不妨碍活动之处为穿刺部位,新穿刺部位与上次穿刺部位应相隔2~3 cm以上。随着孕周的增加,子宫不断增大,接近26孕周时,皮下脂肪减少,腹部不再是最佳穿刺部位,此时应选择臂上部及上臂外部穿刺[8]。操作者用安尔碘消毒皮肤两遍,排气,左手捏起皮肤,右手将针尖迅速刺入皮下,拔出针芯,用防水敷料贴固定,可以防止洗澡时水沿管道进入。开启暂停键进入工作状态,将泵置于腰带、衣袋或裤袋等处。护士应熟练掌握胰岛素泵的安装、调试、常见报警的处理。

1.3.2.3置泵后的护理①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置泵后前3 d胰岛素剂量调整期间,最易发生低血糖。故要监测7点血糖,即三餐前和三餐后2 h及睡前,3 d后视血糖控制情况改为每日监测4次,患者出现不适时应随时监测,做好记录,为胰岛素剂量调整提供可靠依据及给医生提供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后的疗效。医生核实胰岛素的用量与碳水化和物的准确比例[9],确保餐前大剂量的准确性。患者带泵期间不要擅自离开医院,避免院外低血糖导致危险。我们应教育患者身边常备有糖或巧克力等,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口服。②观察局部情况。置泵后要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硬结、出血、疼痛及过敏,如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拔除,更换穿刺点。每天检查输注装置是否通畅、 输注部位针头有无脱落、输注管有无卷曲及渗漏。正常情况下一般 7~10 d 更换一次输注部位,如导管脱出,应立即更换。③摘泵。洗澡和运动时,可暂时摘泵,接头处用无菌敷料包裹,洗澡或活动后立即带上。摘泵时间少于1 h者可以不处理,如摘泵时间较长,应根据情况补充适量的胰岛素。临产后摘泵,分娩结束后立即监测血糖,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装泵。

1.3.3监测胎儿

由于该病对母婴的影响都很严重,可致孕妇流产、早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感染、羊水过多、巨大儿、手术产及产伤率增加[10-11],致胎儿畸形、围生儿病死率、新生儿合并症增加[12],因此,密切监测胎儿生长发育非常重要,除了按要求进行产前检查以外,在妊娠30 w后必须严密监测胎动,每日选择固定时间于早、中、晚各1 h数胎动,胎动总和乘以4即12 h胎动,总数在30次左右,低于20次,高于40次都属异常,严密监测以防意外情况发生,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1.3.4加强健康教育

部分患者认为安装胰岛素泵后,血糖控制即一劳永逸,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胰岛素泵虽然精确,但仍然在人的控制下工作。故要定期检查患者在关键问题上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情况,且仍需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只有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才能达到最佳血糖控制效果。

1.3.5饮食及运动疗法

饮食控制和运动管理是糖尿病治疗和护理的关键。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行之有效的最基本的治疗措施,理想饮食应该是既能提供维持妊娠所需热量和营养又不引起餐后血糖过高,与非孕期糖尿病饮食控制不同,孕期因胎儿生长发育需要孕妇供给营养,孕妇饮食控制不必太严格[6],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少食动物性食品,以免加重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7]。因此,强调营养均衡,每日热卡以3.0~3.5 kcal/kg计算,其中糖类占50%、蛋白质占20%~30%、脂肪占20%~30%,告知患者少量多餐及睡前加餐,定时定量进食。运动疗法也是妊娠糖尿病孕妇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孕妇的特殊生理状况,孕妇不宜做剧烈运动。适宜的运动方法有:上肢运动、散步,每日可根据身体状况饭后做散步活动;在医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避免较重体力劳动,避开不良环境的刺激,不宜空腹运动,如果运动前血糖<5.6 mmol/L时要吃点心。

2结果

经过治疗,47例患者血糖控制理想,没有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安全度过孕期,顺利分娩,母婴健康。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年龄的增大,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一旦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出现一系列母婴合并症,如酮症酸中毒、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感染、羊水过多、巨大胎儿、窒息、早产等[13]。糖尿病患者由于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不得不长期依赖于每天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且定时注射胰岛素也无法保证患者身体对胰岛素的需求。胰岛素泵的应用对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14],它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精密医疗仪器,能模拟人体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符合正常人体胰岛素分泌的生理特征,故也被称之为人工胰岛。其主要特点是维护机体对胰岛素的吸收稳定,改善和稳定机体血药动力学,还可根据患者病情和血糖的变化调节基础量及餐前大剂量,平稳地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为使用者提供更灵活的生活方式,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开创了以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的全新模式,为妊娠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

本研究中47例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30、60和120 min血糖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无1例发生低血糖。胰岛素泵的使用减少了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使患者血糖持续保持稳定水平,更好地改善母体糖代谢状态,不增加围产儿和母亲低血糖的危险性,且胰岛素泵提供了灵活的输注方法,为患者解除了后顾之忧。较迅速地扭转糖毒性和由此引起的各种代谢紊乱,对应激状态的糖尿病患者提供持续可变的胰岛素支持及准确的胰岛素用量,缩短患者初始调试胰岛素用量时间,大大减少了重度高血糖及低血糖的发生率。

临床上护理此类患者,置泵观察及护理是关键,同时要做好患者心理护理、饮食管理及适当的运动指导,以将血糖控制在相对正常水平,以降低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简而言之,胰岛素泵是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有效选择。

参考文献

[1]邵勇,吴味辛.妊娠糖尿病诊断的新认识[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3,19(3):141-142.

[2]廖天敏.妊娠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体会[J].重庆医学,2006,35(9):808.

[3]钱荣立,项坤三,刘力生,等.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0, 26.

[4]周蝉英,刘道平,杨小平,等.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 456-457.

[5]盛荣,王世英,王进华.胰岛素泵治疗10例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 (12):89-90.

[6]刘映粼,牛秀敏,陈叙.妊娠特发及相关性疾病诊治[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 268.

[7]蒋国颜.实用糖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1.

[8]高裕慧,蔡燕.糖尿病妊娠胰岛素泵治疗的护理体会[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4,12(2): 45-46.

[9]王新花.妊娠合并糖尿病37例监测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6):53- 54.

[10]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509.

[11]邵冰心,肖美群.妊娠期糖尿病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1):1852-1853.

篇(8)

    1  心理护理

    1.1 入院时病人的心理护理:病人一旦被诊断为糖尿病而入院,由于情绪低落,很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其表现为恐惧、懊丧、焦虑、抑郁。有时病人甚至难以接受这个事实。这时,护士应让病人进入角色,即让病人承认事实,从心理上给予耐心疏导,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疾病的过程,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并注意礼貌性语言。护士在进行各项处置操作过程中,更多关心病态,让糖尿病病人知道糖尿病虽目前尚不能根治,但合理的控制饮食,适当的体育运动,科学的应用药物,可以使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延缓其并发症的发展,并能像健康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长寿。

    1.2 治疗中病人的心理护理:治疗开始后,患者较注意自己的病情变化,对其现的症状的改善,有关项目的检查结果不很理想时,就会担心疾病是否会好转,心理负担较重,情绪不稳定,表现为痛苦、抑郁。此时,护士要用所掌握的知识,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客观实际给病人做好解释疏导工作,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因此它的治疗是长期的,既来之,则安之。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积极配合治疗。 

   有些糖尿病患者,经多方医治后,对自己的病情、常用药物一知半解,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经验,点名要药或私自停用、加用药物。有的病人经常询问同种病的病人所用的药甚至偏信道听途说,到处寻找验方、秘方,只要涉及医治本病,就背着医生偷偷试用。过分迷信广告宣传,还有人片面地认为价格昂贵的药就是好药,好药治疗效果就好,忽略了对症下药。这时护士应向病人解释清楚药物的作用及用药方案的科学性,不同的药或同一种药,对不同的病人有着诸多的个体差异,劝说病人坚持合理的药物治疗,耐心讲解错误用药所造成的危害,真正解决病人的思想问题。

    2 健康指导

    2.1 检查、治疗过程中给予健康指导:病人确诊后,下一步进行的是各种检查、治疗。这时,护士便可结合病人的具体病情进行个别宣教,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预防、自我护理常识、饮食调护、用药常识及注意事项等。

   2.2 出院指导:虽然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但由于各方面的条件所限,患者不能长期住院治疗,当病情趋于稳定,血糖、尿糖及并发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医生同意出院前,护士应帮助病人学会身心两方面的自我管理。

    2.2.1 让病人认识到适当的运动和饮食的控制是促进和维持健康的需要。

2.2.2 指导病人正确测尿糖、血糖及家用血糖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2.2.3 保持皮肤清洁,适当的护理好腿、足及趾甲,避免感染。

    2.2.4 教会病人及家属以无菌技术正确注射胰岛素,轮换注射部位,剂量准确,了解所使用胰岛素的类型、作用时间、强度及高峰期。

篇(9)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后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如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患病率,属于高危妊娠。我院母婴同室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5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进行包括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自我血糖监测、饮食管理、用药以及低血糖的预防、预防感染和出院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母婴同室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收治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55例。孕35周以下的孕妇22例,足月孕妇33例。分娩方式:平产30例,剖宫产25例。发生妊高症1例,巨大儿1例。

1.2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结核学会制订的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50g糖筛查大于等于7.8mmol/L;两次空腹血糖为5.8 mmol/L,口服100g葡萄糖后1小时血糖为10.6 mmol/L,2小时为9.2 mmol/L,3小时为8.1 mmol/L。上述4个数据中,若有2个或2个以上数值等于或超过上述数值即可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1]。

1.3健康指导:指导孕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并给予心理支持,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介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特点及危害,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自我监测及结果的意义,胰岛素的应用及注射,心理及情绪自我调节,家庭及社会的支持,远期糖尿病的预防等[2]。指导孕妇做好自我胎儿监护,如指导孕妇多左侧卧位,自数胎动,间隙上氧增加宫内供氧,防止胎儿宫内窘迫,如有异常随时告之医生进行治疗护理。每周测体重,宫高,腹围1次,每天测量血压1次,每2~4小时听胎心1次。

1.4自我血糖监测:指导孕妇利用血糖仪用正确的方法在餐前半小时,餐后2小时各测末梢血血糖值1次。每天测空腹尿常规,根据所测值来调整饮食。

1.5饮食控制: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合理的饮食控制,它能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3] 。饮食控制能降低产妇并发症如妊高症、产后感染等,降低胎儿并发症如畸形儿、巨大儿的发病率。由于葡萄糖不仅是胎儿的能量物质,而且是胎儿脂肪、糖原合成的原料,能满足胎儿在胚胎期、器官分化发育期和成熟期发育的能量需求。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饮食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能和营养,既不会引起餐后高血糖,又不会引起饥饿性的酮体产生,不影响胎儿发育。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三餐定量,准时进餐,多食用富含纤维素,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按总热量为30~35卡路里/公斤体重配餐,其中碳水化合物55%,蛋白质20%,脂肪25%。同时给予维生素、叶酸、铁剂和钙剂,适当限制食盐摄人。在提供碳水化合物的主食里,小麦优于大米,干饭优于稀饭。水果应在2餐前进食,少量,计入主食量。避免进食高含糖量的水果,比如香蕉,甘蔗等,可选草莓,猕猴桃等。多吃新鲜蔬菜,选高纤维素的食品,不易饥饿。也可选择黄瓜,西红柿代替水果。多吃降糖食物,如南瓜,洋葱,豆制品及含铬丰富的食品,如坚果,牡蛎,玉米等。

1.6治疗:适当的运动可降低血糖,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保持体重增加不至过高,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和正常分娩。运动方式可选择轻度运动如散步、中速走,持续20~40分钟,每天最好1次,进餐后1小时进行。体重控制要求孕妇在妊娠后期每周体重增加在0.5公斤左右,当体重增加过快、体重不变或减轻时,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1.7药物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病情控制要求更加严格 如控制不满意,经饮食疗法控制后血糖还未达到理想水平时,应用胰岛素调节血糖。胰岛素分长效,中效,短效3种类型,应根据病人血糖控制程度来正确选择胰岛素类型。使用胰岛素时,应注意抽取剂量要准确,确定适宜的注射时间。短效胰岛素应在三餐前30分钟。中效胰岛素应在早餐前30~60分钟注射,也可放在晚上睡前使用。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而可供选择的部位有双上臂外侧、腹部两侧、臀部及大腿外侧等部位。皮下注射胰岛素的部位要经常更换,一个部位连续注射2周后就更换。多次同一部位注射局部皮下组织吸收能力下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静脉注射胰岛素时,应根据葡萄糖:胰岛素=4 g:1u比例进行,使产妇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分娩后因拮抗胰岛素的激素水平下降,应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在进行胰岛素治疗时要及时观查孕妇有无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低血糖反应,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汇报医师,给予葡萄糖口服。

1.8防治低血糖:妊娠期间及胎儿娩出后都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尤其胎儿娩出后,抗胰岛素因素随胎盘娩出而迅速自血中消失,血糖急剧下降,极易发生低血糖休克。密切观察患者脸、唇色改变,遵医嘱定时、及时监测血糖变化,注意有无眼花、心悸、气促、心慌等低血糖症状,产后须卧床24 小时以上。患者安排重症病室,设陪护,备齐抢救物品。如有以上反应,应及时给予口服或注射高渗葡萄糖,必要时给予吸氧。监测血糖、尿糖,每天3次,必要时随时监测。注射胰岛素数量准确,进餐前注射,病人纳差时,应及时报告医师,适当调整胰岛素的剂量。警惕反跳性高血糖现象,切忌盲目加大胰岛素剂量。一般认为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小于8.25 mmol/L,餐后2 h血糖小于13.75 mmol/L为宜。

1.9预防感染:糖尿病病人的糖、蛋白、脂肪代谢紊乱,白细胞趋化性吞噬、杀菌作用均降低,机体营养不良、脱水、降低了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易诱发细菌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强病人的消毒隔离;加强病人的口腔护理,用朵贝氏液漱口,每天2次;病房每日通风,紫外线照射每天2次,每次30分钟;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床头柜等。教育孕妇不串病房以减少交叉感染;注射和穿刺严格无菌操作,采用碘伏和乙醇消毒法。

1.10出院指导:出院前制订详细的指导计划,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劳,预防感冒,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情舒畅;遵医嘱坚持服药,合理饮食定期复查,不可擅自减、停服药;教会病人及家属自测血糖、尿糖以及正确注射胰岛素;指导病人及家属识别低血糖反应及发生时采取的措施;注意卫生保健,预防各种感染。做好消毒隔离,室内定时通风;外出时随时携带甜食和病情卡以应急需[4]。

2 讨论

2.1妊娠期糖尿病分为以下几个类型:(1)显性糖尿病。孕妇有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三多一少),空腹血糖升高,尿糖阳性,糖耐量减低。其中部分孕妇在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经治疗后受孕。部分孕妇则在妊娠后才发现患有糖尿病,分娩后糖尿病继续存在。[转自携手健康网妇科频道 xsjk.net/fuke](2)潜在糖尿病。/xsjk.net/fuke](3)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前无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糖代谢功能正常。妊娠后出现糖尿病的症状和体征,部分孕妇出现糖尿病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胎儿等),但在分娩后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均逐渐消失,在以后的妊娠中又出现,分娩后又恢复。这部分患者在数年后可发展为显性(临床)糖尿病。(4)糖尿病前期。[转自携手健康网妇科频道 xsjk.net/fuke]这类孕妇有糖尿病的家族史,但孕妇则无明显糖代谢紊乱,可在妊娠后出现类似糖尿病孕妇的并发症(巨大胎儿、畸形儿及羊水过多等)。若干年后多数将出现显性(临床)糖尿病。

2.2妊娠糖尿病是妊娠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发病率高,病情变化快,与日常饮食、起居关系密切,要注意以下几点:(1)多学习、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识[5],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孕妇糖尿病,极易发生低血糖反应,来势很快,需要立即抢救,轻者可口服糖水,10分钟后症状消失,较重者再吃些水果或馒头等。神志不清者要从口颊和牙齿之间流入糖粉使其溶化咽下;昏迷患者应避免喂食,以防食物被吸人肺内,而引起肺炎。如服糖10分钟后仍未清醒,应立即送医院抢救。(2)会自行检验。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及心慌时,要区别是低血糖还是高血糖,是吃糖还是不吃糖,此时用尿糖试纸检查尿液,便可对症治疗。还可用酮体粉检查尿酮体。(3)自己调整胰岛素及饮食数量。在应急时增加胰岛素剂量,在病情好转时又要及时减少胰岛素剂量。[转自携手健康网妇科频道 xsjk.net/fuke]。(4)注意清洁卫生。要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最好不到拥挤的公共厕所,预防各种感染。(5)生活要有规律。

2.3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的护理必须根据妊娠期糖尿病临床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进行包括:心理问题、饮食管理、糖尿病用药、低血糖的预防、预防感染和出院等方面的指导。制订实施护理计划。通过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的护理指导,密切了护患关系,护士在工作中更加注意病人的主观感受,更加关心和体贴病人,实施更为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的护理措施;减轻了病人的焦虑、恐惧;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业务能力的高标准[6],提高了护士工作中主动积累经验的积极性,促进护士对相关专业技能和理论的学习,护士的综合素质和护理水平整体提高。总之,对妊娠合并糖尿病孕产妇的护理指导,不仅能改善妊娠期糖尿病的生活质量,而且降低母婴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7]。

参 考 文 献

[1]佩玲,胡淑君.5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妊娠期管理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4,20(1):32.

[2]樊学翠,张培芳,侯元华等.健康体检人群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19):14-15.

[3]于晶.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产儿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063.

[4]揭彬.临床护士掌握循证护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现代护理,2005(2):18.

篇(10)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4(b)-0132-02

妊娠是复杂而特殊的生理过程,母体为适应胎儿生长,妊娠期间各系统均有较大变化,因而器官负荷增大,代谢加快,妊娠期孕妇相应地会呈现出较强的糖尿病倾向。妊娠期糖尿病严重影响孕妇和胎儿的身体健康,若血糖越高,糖尿病病情越重,此病的影响程度就越严重[1]。妊娠期所致的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应地增加。早发现、早护理和科学的饮食指导可有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维持孕妇正常血糖水平[2]。本研究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用科学的饮食指导及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年龄20~37岁,平均(27.3±1.2)岁,其中初产妇48例,经产妇12例,孕周33~41周,平均(39.5±1.4)周;对照组60例,年龄21~37岁,平均(27.5±1.3)岁,其中初产妇47例,经产妇13例,孕周32~41周,平均(39.0±2.0)周。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及产次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孕期检查及普通饮食,不采取特殊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孕期检查基础上增加科学的饮食指导:逐渐限制孕妇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如米、面、薯类等,食量控制,少吃多餐,不要进食含糖高的食物,尽量食用富含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经常食用含铁、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鱼、虾皮等。适量增加蛋白质饮食,特别要吃一些豆制品,增加植物蛋白质。适当限制食盐的摄入,多吃清淡食物。并针对每位孕妇发放营养餐表格,嘱其严格按表格的要求进食,根据血糖变化做好相应的指尖血糖监测,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并作以下护理干预:(1)向孕妇讲解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知识,提高其对此病的认知水平。指导孕妇配合医护人员进行专科监护及产前检查,控制孕妇饮食,监测血糖,尽量保持孕妇血糖在正常水平。若孕妇经饮食指导后血糖未在正常水平,护理人员可按医嘱给予胰岛素注射。(2)加强对孕妇的心理护理,使孕妇情绪稳定,注意休息,避免进行损耗体力的活动,对孕妇尿糖、血糖及尿酮等指标进行检测,将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相应调整胰岛素使用量,避免出现低血糖现象。(3)建议孕妇做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孕妇操、增加上肢运动等。(4)严格监督孕妇执行营养餐表格饮食。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妊娠末期血糖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

2 结果

观察组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胎儿生长受限及产褥感染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早产及死产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具体见表1、2。

3 讨论

饮食指导可有效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危险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妊娠期孕妇感觉自身及胎儿健康受到疾病的威胁时,极易产生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对孕妇妊娠结果及生理健康可造成严重影响[3]。护理人员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取得较好效果,与孕妇进行有效沟通后,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通过鼓励孕妇宣泄负面情绪,及时帮助孕妇矫正错误观念[4]。向孕妇讲解更多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知识,使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有更多了解,正确科学地对待此病,以最积极正确的心态配合治疗。科学的饮食指导可有效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也可使胰岛负担减轻,改善血糖过高的状况[5]。科学的饮食指导既可减少餐后饥饿酮症或高血糖的发生,也可提供妊娠期间孕妇的营养需求,保证胎儿正常发育[6]。适当运动可使孕妇微循环改善,促进孕妇机体代谢,降低血糖,主要运动方式有慢跑、步行、做孕妇操及做上肢运动等[7]。肥胖孕妇可适当增加运动量,晚期妊娠者主要是以步行为主。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尽量预防感染,因感染可诱发心力衰竭。减少探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8]。同时孕妇应注意自身卫生,做好皮肤及会阴护理。护理人员应规范护理程序,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本研究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提供科学的饮食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血糖明显下降,与仅采用常规孕期检查和普通饮食的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故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用科学的饮食指导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孕产妇远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保障母婴生命健康安全[9-10]。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乐杰. 妇产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1-153.

[2] 孙亚平. 个性化饮食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J]. 河北医药,2010,32(12):1653-1654.

[3] 张彩霞,凌娟,宋俊英. 妊娠期糖尿病36例临床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0,16(9):53-54.

[4] 黄青玉.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早期护理干预[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1:65-66.

[5] 蔡红,孙虹. 妊娠糖尿病患者围产期饮食护理[J]. 护理学杂志,2007,21(2):60-61.

[6] 李翠吟. 强化饮食和运动疗法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09,20(7):198-200.

[7] 陈晓虹.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 海南医学,2010,21(10):42-43.

[8] 张利芳.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5例妊娠结局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2):295-296.

上一篇: 电子商务平台财务分析 下一篇: 互联网的优劣势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