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情报监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3 16:27:2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研情报监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研情报监测

篇(1)

NSTL数控机床领域信息门户是面向一线科研团队、研究所图书馆、战略情报分析人员,可按学科领域定制的知识服务系统。系统可支持用户快速了解领域最新重要科技动态,掌握同行或竞争对手的科技活动动向,发现领域重点及热点主题,把握领域发展概貌,辅助科技决策。

NSTL数控机床领域信息门户还可以帮助一线科研团队快速获知领域内基金资助、重大会议信息,定题跟踪某个研究专题的发展动态,课题组内共享信息资源等。

NSTL数控机床领域信息门户自动从海量的网络科技信息资源中发现最新最重要的科技资源,借助信息抽取、自动分类、自动摘要、文本挖掘等方法,自动计算分析科技资源的情报价值、科技资源中包含的重要科技对象、重要科技术语,辅助情报人员快速发现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重要科技对象等内容,从而提升情报工作的效率和效度。目前该系统提供的服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每天自动推荐最新最重要的资源,通过星级的标识揭示网络资源的情报价值。

(2) 从不同的角度揭示资源的分类,系统可以从资源性质、国家或国际组织、信息源性质和时间等几个方面分别揭示资源在不同类别上的分布情况。

(3) 对网络科技信息资源中所涉及的对象、术语进行自动识别与揭示。针对系统自动识别出来的对象、术语,系统用户可以对此进行人工的修改,如果不是系统用户则只能查看。

(4) 以可视化的方式对资源集进行揭示,主要包括重要对象、重要术语、资源类型、热点主题和热点术语等内容。

(5) 提供对某个信息源在关注的主题、资源情况、关注的科研对象等方面的分布情况的揭示。通过可视化的方法动态揭示某个信息源科研对象、科研主题等的变动发展情况。

(6) 对信息源内的富文档(PDF、DOC、XLS等)进行揭示,充分揭示富文档中包含的信息。

(7) 展示当前监测领域所有信息源的近期热点主题和热点对象。

(8) 提供用户自主推荐主题服务,同时用户可以将系统采集资源与推荐主题进行自主关联。

(9) 多角度的分面检索导航。系统除了提供从全文、摘要、标题等传统字段进行检索外,还提供了从自动识别的科研对象、术语等字段的检索。结果将展示与该词相关的所有资源,并从资源性质、来源信息源、涉及主题、涉及对象等方面分别揭示这些资源的分布情况。

(10) 自动推送服务。系统注册用户,可以在后台系统中设定自己的关注信息源和关注主题,从而可以在特定的时间将用户所需要类型的资源自动发送到注册邮箱。

(11) 用户推送服务。系统注册用户可以在后台选择编辑某些情报资源后,通过系统将相关资源直接推送给第三方。

(12) 情报编辑加工平台。系统用户可以对系统中的资源进行选择编辑。经过加工后的数据,系统提供了两种用户使用途径,一种是将加工过的资源发送到用户邮箱,另一种则是按照快报格式将编辑加工后的资源直接导出生成规范的情报产品 Word文档。

篇(2)

[3]Stanton,J.M..Critical ethnography:Methods,ethics,and performance[J].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2006,9(3):404-407.

[4]Holmstrom,J.,Sawyer,S..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blinders:exploring information systems developers black-boxing of the emergent character of requirements[J].Europe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ystems,2011,20(1):34-47.

[5]邱均平,杨思洛,周春雷.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情报学研究论文的作者分析[J].情报学报,2009,28(4):626-633.

[6]王孝宁,崔雷.2001-2006年国际情报学研究的引文分析[J].情报学报,2007,26(3):399-406.

[7]Noreault,T.,Koll,M.,Mcgill,M.J..Automatic ranked output from boolean searches in Si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77,28(6):333-339.

[8]Tessier,J.A.,Crouch,W.W.,Atherton,P..New measures of user satisfaction with computer-based literature searches[J].Special Libraries,1977,68(11):383-389.

[9]Eisenberg,M.B..Measuring relevance judgments[J].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1988,24(4):373-389.

[10]Eisenberg,M.,Barry,C..Order effects-a study of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presentation order on user judgments of document relevanc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88,39(5):293-300.

[11]Schamber,L.,Eisenberg,M.B.,Nilan,M.S..A reexamination of relevance-toward a dynamic,situational definition[J].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1990,26(6):755-766.

[12]Benjamin,R.,Wigand,R..Electronic markets and virtual value chains on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J].Sloan Management Review,1995,36(2):62-72.

[13]Crowston,K..A coordination theory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process design[J].Organization Science,1997,8(2):157-175.

篇(3)

        (4)专题·基于作者合作、引证、链接关系的知识交流研究——导言 邱均平

        (5)我国科研机构合作网络知识扩散研究——以“生物多样性”研究为例 邱均平 瞿辉

        (12)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国内计量学作者合作关系研究 邱均平 伍超

        (18)引文分析领域研究热点前沿与高频作者的二维时空分析 邱均平 宋艳辉

        (25)基于博客社区好友链接的知识交流状况分析——以科学网博客为例 邱均平 王菲菲

        (34)网络环境下的链接与知识交流探讨 马凤 邱均平

        专题·网络舆情信息监测(一)

        (41)专题·网络舆情信息监测(一)——引言 曹树金

        (41)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研究进展 陈忆金 曹树金 陈少驰 陈珏静

        (50)网络舆情信息提取与预处理研究 陈桂鸿 曹树金 陈忆金

        图书、文献与交流

        (55)政府立足服务,行业联盟自治,公众积极参与——完善图书馆社会管理探析 黄俊贵 邓以宁

        (61)基于出版者类型分析的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的订购策略 潘澜

        (65)新媒体环境下的传统文本阅读实证分析——基于上海图书馆外借排行榜的spss解读 邓香莲 杨佳

        (70)《云仙散录》作伪小考 曹之 郭伟玲

        (72)从宋代版刻中拓展版本研究的途径与方法——读《上海图书馆藏宋本图录》札记 刘明

        情报、信息与共享

        (78)高校lis教师群体中的“小同行”研究(2001-2010年) 李刚 余益飞 杜雯

        (86)wbs-rbs在网络信息采集著作权风险识别研究中的应用 刘震 张文德

        (93)数字资源权益分享的法律机制研究 吴志强 刘梅

        (101)图书相关文献资源发现与获取系统构建——基于预索引元数据仓储 熊拥军 欧鹏杰

        知识、学习与管理

        (107)隐性知识地图:虚拟科研团队的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吴才唤

        (113)web2.0环境下群体智慧的实现问题 黄晓斌 周珍妮

        (120)ischools年会研讨热点分析及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教育的启示 聂冰

篇(4)

谭晓生表示,近几年来,如APT攻击、木马远控、0day、社会工程攻击、网络钓鱼等高级威胁层出不穷。从针对政府、科研机构、关键基础设施的窃密、破坏行为,到高级威胁手法进行攻击以获取高额经济利益。值得关注的是,360互联网安全中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日益频繁的APT等网络攻击,正在导致政企机密情报被窃取、工业系统被破坏、金融系统遭受经济损失,甚至对地缘政治产生影响。据了解,在过去的2016年,360威胁情报中心累计监测到针对中国境内目标发动攻击的境内外APT组织36个。中国成为全球APT攻击的第一目标国。

威胁情报是应对高级威胁的有效手段

对于解决方案,谭晓生表示,高级威胁的检测以及APT攻击的防范是企业面临的难题之一,而传统的IPS/IDS、防火墙、杀毒软件等防御手段面对花样翻新的攻击显得捉襟见肘。

通过大数据安全分析以及威胁情报驱动,形成协同的安全O控、响应和深度防御系统,才能够有效应对这些高级威胁。

篇(5)

竞争情报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于美国,很快被许多国家认可接受。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了竞争情报概念,但直到网络普及的近期才被企业所广泛接受。目前许多大型企业如宝钢、海尔集团、一汽集团、网通公司等都将竞争情报纳入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国外著名制药企业对竞争情报非常重视,世界许多著名的医药企业都设有竞争情报系统,如默克公司、葛兰素卫康公司、阿斯特拉公司等都设有专职部门,其竞争情报部门也都是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SCIP的积极促进实施者,有多人还担任过SCIP的主席。企业内部设有专门的医药情报机构,负责对药品从研制、生产到销售等诸多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以保证企业在新产品研制、市场开发中能够借鉴他人经验,把握国内外同类药物研制的进展状况,使自己的研究尽可能走在同类研究的前列,避免重复投资或者发生专利侵权行为。同时,对竞争对手的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状况进行估量与分析,并据此制定出本企业的竞争策略。除了研究竞争对手外,同时还要对企业外部的竞争环境如产业政策、产业上下游资源进行分析。外部的竞争情报工作与内部知识管理结合起来,充分整合自身的信息资源,为制订企业战略服务(见图1)。

竞争情报方法和相关工具是企业应对竞争的强有力的武器,竞争情报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正确决策,降低投资风险,所以有人把竞争情报系统(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CI)比喻为企业反应的神经。在财富500强企业中,据统计有72%的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市场竞争中都采用竞争情报的分析方法来应对竞争对手,监测竞争环境,对风险做出预警分析,帮助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据《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一书的作者迈克尔.波特教授统计,美国企业经营利润中约有35%是由竞争情报工作创造的。

医药企业竞争情报部门一般设置在企业赢得核心优势的部门,如研发部门或者营销部门。从技术竞争情报而言,除基础性研究外,一般药品的研发信息不会以文献的形式公布,而是以其他所谓的灰色文献形式。因此除了医药基础文献和某些研发药物进度的商业数据库,专利研究对于医药竞争至关重要,专利药的保护代表着重磅炸弹的诞生,而到了保护期则意味着特权的消失,因此医药企业对于竞争产品进行专利的跟踪,从研发期的新药筛选、临床试验直到通过审批,对新药的成分、剂型、给药方式进行分析。该系列专利研究将能够帮助了解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从而制定自己的研发策略,最大限度减低资金投入的风险,提高研发的成功机率,或者采取与相关公司进行研发联合,避免两虎相争俱伤的局面发生。

获取渠道

市场竞争情报的获取渠道则比较广泛,在对公开和半公开报道进行系统收集和动态监测的同时,利用广泛的人际网络获取信息,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经常使用的竞争情报资源(见表1)。

表1:竞争情报源

A.公开的信息源

B、非公开的信息源

(1)医药报刊和专业杂志;

(2)医药行业协会出版物;

(3)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4)各政府部门对外公开的档案;

(5)政府出版物;

(6)专利或文献数据库与互联网;

(7)企业名录;

(8)产品宣传资料;

(9)公开的各种调查报告;

(10)各种招聘广告;

(11)企业内部员工;

(12)经销商;

(13)供货商;

(14)行业会议;

(15)行业主管部门;

(16)展览展销会;

(17)企业客户;

(18)竞争对手;

(19)反求工程;

(20)调查咨询公司;

定期对竞争情报进行分析,制定竞争情报简报(见表2)档案,能够更好地了解竞争对手,尽早识别市场机会和威胁,洞察竞争态势,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竞争战略制定,在竞争中获得和保持优势地位。另外,在获取竞争情报的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违反竞争情报者的道德。同时也要制定本公司的反竞争情报策略,减轻竞争风险。

在SCIP2001年营销竞争情报年会上,默克公司战略部副主席克利福德先生,(前SCIP的主席,同时负责CI部的管理。)介绍了默克公司的一个案例。默克公司曾经花30个月的时间收集竞争对手的新产品相关情报,制定公司的应对策略,在这次产品竞争中有预见的处于领先地位。他们采取的方法有:

通过参与会议与公开信息收集竞争对手产品信息与临床实验数据

建立竞争对手预期产品档案的假设标记

确定对于竞争对手监测最有价值的资源

设想竞争对手最可能使用的销售策略

将上述策略转换为销售目标

篇(6)

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竞争已从过去的产品和市场竞争逐渐发展成知识和技术的竞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竞争情报及其服务迅速发展起来,并且开始影响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现代企业发展而言,竞争情报是它的重要基础;对于图书情报研究工作而言,竞争情报是其延伸和扩展。作为图书情报工作重要机构的高校图书馆,必须顺应这种趋势,走竞争情报服务的创新之路。

竞争情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所谓竞争情报,是对整体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一个全面监测过程,通过合法手段收集和分析商业行为的优势、劣势和机会的信息。在企业活动中,竞争情报能有效改善公司的总体经营绩效,发现潜在的机会和问题,提示竞争对手的战略和策略,增加公司自下而上的发展机会。

(一)竞争情报帮助企业取得市场优势。企业要想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必须借助于竞争情报。“控制信息就是控制企业的命运,失去信息就会失去一切。”这说明信息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全球经济市场化的发展,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在高层开展竞争。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报竞争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未来生死。竞争情报是强化和改变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谁重视、掌握情报,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主动地位,谁就能赢得时间、市场和利润。因此,竞争情报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二)竞争情报可以使企业减少风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既能获得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竞争情报对商业环境的监视、对主要客户动向的监测、对竞争对手行动的预测、对技术变化和市场需求变化的跟踪、发现新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等功能,有助于企业发现市场上的威胁和机会,使企业及时获得预警,处理风险,避免损失。例如:准确的营销信息,可以使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从而避免市场风险和交易风险。因此,竞争情报是企业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竞争情报可以为企业发展制定有效的竞争策略。信息情报在知识经济发展时代,已成为企业制订发展规划和实际运营的重要决策依据。全面掌握竞争对手的各种信息,可以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在行业情报研究中,主要用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企业制订发展规划上。在实际运营中,企业也需要掌握所在行业的有关情报,内容包括与本行业有关的经济政治法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格局、市场状况、市场总量、年销售量、消费量、生产技术水平、前景预测等。企业领导和市场信息部门可根据所在市场和行业情报分析,及时调整经营策略。

(四)竞争情报可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与服务方式的更新,是企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也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之一。利用竞争情报,可以正确掌握产品开发方向和主攻目标,建立合适的服务方式,形成新产品和新服务开发战略,从而有效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优势

一是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美国情报专家伊恩・登曾指出:“收集竞争情报是一个获取和分析公开资料的过程。”竞争情报的来源是信息资料,高校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文献信息,它不仅具有传统的印刷版文献,还能够提供数据库、电子版网络资源。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其他信息机构无法相比的,丰富的馆藏资源,为竞争情报的获取提供了文献资源保证。

二是具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优势。高校图书馆在高校是一个学术机构,设有专门的情报服务机构。经过多年的人才积累,拥有了一批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信息专业人员,多年的信息咨询服务,使之具有较高的情报收集、整理、分析能力,特别是在利用数据库和利用因特网的信息资源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同时,还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信息综合与分析能力,加上本人的专业背景,完全能胜任竞争情报服务的要求。

三是具有先进的设备技术优势。近年来,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已经在高校图书馆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对现代化技术设备和资金的投入,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系统和数据库。这些投资力度都远远超过了企业和其他情报机构,这些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利用计算机开展文献信息的检索技术,为其开展企业竞争情报服务提供了设备技术保障。

四是为企业创造科学发展的数字化研究环境。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和先进的设备技术优势,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科学发展的数字化研究的环境。通过网络及先进的技术设备,为企业领导决策直接提供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箱、网上聊天、语音视频技术等方式,开展实时的和非实时的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及时掌握企业发展中竞争对手的动态和遇到的问题。

五是用户资源优势。在长期的信息咨询服务中,与大量的校外用户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特别是开展了科技创新业务的高校图书馆,更是培育了丰富的用户资源,非常利于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和研究。

高校图书馆实现企业竞争情报服务的途径

一是成立竞争情报咨询机构。高校图书馆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势,提高竞争情报意识,建立面向企业服务的竞争情报咨询机构,加大宣传力度,主动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根据不同企业的发展需求,为企业开展竞争情报咨询服务提供多方面的实用竞争情报。

二是为企业提供专题剪报服务。实践证明,开展专题剪报服务是最有效、最省时的收集公开信息的方法之一。剪报服务是将成百上千份报纸中的信息,按行业分门别类整理成册,使企业一册在手就能全面了解行业内部动态。在我国,有许多企业开始求助于信息机构提供专题剪报,这也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竞争情报服务。高校图书馆可根据自身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和企业不同时期的信息需求,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开展各种专题剪报服务,为企业提供针对性、及时性强的有关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和竞争策略的信息。

三是为企业提供专项竞争情报课题服务。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针对企业某一项目或某一课题,开展竞争情报服务。首先要对课题进行科学、深入、系统的调研,收集专项竞争情报信息,采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撰写出专项竞争情报调研分析报告,为企业发展科研立项、开发新项目提供依据。

四是为企业提供数字参考咨询竞争情报服务平台。利用高校竞争情报服务的优势,为企业建立数字参考咨询竞争情报服务平台,为他们建立专门的知识解答数据库,建立公告版、语音、视频交换系统,利用网络、电子邮箱在网上进行交流,为企业提供动态的竞争情报信息,开展实时的和非实时的虚拟参考咨询服务,随时解答问题。

五是为企业提供专题竞争情报数据库。利用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信息和网络资源,将分散的馆藏、网络信息通过收集、分析、整理、筛选,建立竞争情报专题数据库,例如建立与该企业相关的行业动态库、科研成果库、人才库、国内外行业市场销售情报数据库等,为企业决策者了解相关内容随时提供方便。

六是为企业科研信息需求和高校成果转化搭桥。高校是教学和科研的基地,不仅为国家培养高级人才,还承担科研任务。高校图书馆与企业建立联系,既能让企业及时掌握科研成果,把握时机发展企业,向企业推荐高校的相关成果,又为高校科研成果及时进入市场,转化为产品铺路架桥。

七是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工作培训。高校图书馆除了为企业提供竞争情报服务外,还应帮助企业培养其独立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的能力。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对决策者及员工进行情报意识的培训,强化他们的情报意识。(2)对企业现有情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收集、分析、利用竞争情报的技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3)普及法律知识,培养企业情报人员的法律意识,要利用合理、正当的手段获取竞争情报。

八是帮助企业建立竞争情报系统。竞争情报系统是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竞争情报收集系统、分析系统和服务系统。高校图书馆可根据企业需要,帮他们选择合适的软、硬件,设计竞争情报系统结构,开发专题数据库和保持系统正常运行等,以此来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

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的措施

虽然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竞争情报服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高校图书馆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自身竞争情报服务意识不强,固守原来的工作模式,被动地提供服务;其次,目前高校图书馆人员结构不合理,馆员沟通能力不强,存在知识结构缺陷,很多馆员没有受过正规的竞争情报服务教育,严重束缚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再次,服务信息咨询人员的信息综合和分析能力较低,沟通能力较差,缺乏协调管理等。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竞争情报服务能力。

(一)加强自身建设和提高服务水平。只有优质服务,才能使竞争情报的影响力得到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必须要能够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在信息资源方面,除了要充分收集整合各类信息源外,还要努力发展具有本馆特色的服务项目,应在读者普遍关注的某些方面力求形成差异化;要在积极引进图书情报研究人才的同时,努力提高现有竞争情报人员的综合素质,开展竞争情报知识培训,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重视他们的继续教育,使他们不但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有较强的分析比较能力,还要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以及良好的协调管理能力。

(二)面向市场,注重应用性研究。市场经济使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和企业联系在一起,通过这种联系互惠互利,实现双赢。信息咨询人员要积极开展竞争情报的应用研究,主动走出去,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服务,开展面向企业的竞争情报课题服务,帮助企业建立竞争情报系统,为企业开展竞争情报知识培训等。这样不仅拓展了自身的服务领域,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而且促进了科研项目的商业化转化。

(三)改变管理模式。在进行竞争情报服务中,对信息咨询人员进行系统管理,统一协调,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专业特长,使其提供的竞争分析准确和全面。

总之,高校图书馆应把握时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把为企业开展竞争服务作为高校开展参考咨询服务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功能,以适应充满竞争和挑战的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陈红梅、李海燕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高企业竞争情报力――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服务初探》,《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3)。

2.侯惠芬:《高校图书馆的创新之路――竞争情报服务》,《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5)。

3.刁松龄:《国外企业竞争情报合法获取十八法》,《现代情报》,2003(10)。

4.张力:《图书馆知识管理与企业竞争情报研究》,《情报科学》,2008(26)。

篇(7)

[分类号]G258.5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是我国专业图书馆中最有活力的体系之一。2001年以来,随着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建设的深入,在信息化、数字化大潮的推动下,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结合科研一线的服务需求,进行了大量的知识服务探索与实践,正在逐步形成适合数字化科研的文献信息需求的服务模式。

1专业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内涵

知识服务是学术性文献信息机构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代表着未来专业图书馆的核心能力。未来专业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定位在知识服务,即以信息知识的搜寻、组织、分析、重组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提供能够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在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行业,知识服务内涵也是不断发展的。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知识服务的内涵进一步包括了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战略性学习的相关内容与工具,面向研究、决策制定和创新等提供服务。科学研究过程的数据化,科研活动的流程化,科研过程的模拟,推动着科研信息需求不断向知识化服务转变,知识服务在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组织上都出现了新的特征。专业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要求支持科研活动的知识计算环境和工具建设,支持“现场”的科研信息交互,支持动态柔性的知识、信息组织,建立E-Knowledge服务机制。

2001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围绕不断变化的科研信息服务需求,进行了多层次、丰富的知识服务探索。在文献保障服务方面,开展了科研文献资源需求分析、文献信息环境组织、科技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网络化文献保障与获取平台和系统建设。探索了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的试验途径与方法,逐步建立了嵌入科研过程的学科信息服务、文献保障、信息分析的模式与工作体系。推动组织了面向科研项目和科研管理的情报研究服务工作,开展专题情报分析与服务、决策信息分析与服务,采用科学计量与文献计量方法,进行专利分析、竞争力与竞争态势分析、专题情报研究等服务。利用文献组织、信息组织、知识组织技术,开展面向科研项目、领域的知识组织研究,提供专业化的知识组织平台和知识环境建设工具,建设知识共享环境和协作环境。

2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的知识服务实践

在国家知识创新试点工程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110余个研究单元围绕自然科学各个前沿领域、战略高新技术领域等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同时,对科技信息服务提出了不同层次的需求。针对科研人员广泛的文献服务需求、学科信息服务需求、学科情报服务需求、战略情报服务需求,各文献情报机构探索性地开展了知识服务,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积累了丰富经验。总结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各文献情报机构的知识服务经验,主要表现在:科研文献资源保障服务、文献信息咨询服务、专题文献信息服务、学科信息服务与信息环境建设、专题情报研究与服务、信息分析与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

2.1深入开展科研一线文献信息需求分析,系统建立文献保障服务方案

科研一线的文献信息需求、知识服务需求是专业图书馆机构组织服务的基点。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结合科研活动的流程,采取多元方法(服务需求调研、计量分析、内容分析、学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各自研究所核心期刊文献需求,分析满足文献需求的各种形式。根据中国科学院科研一线的文献信息需求,合理制定文献资源建设方案,采取集团采购、集成揭示、馆际互借等形式,合理配置,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如青藏高原研究所根据科技文献数字化发展趋势,确立了“以电子资源为主,纸本以青藏高原研究基础理论书籍为主要馆藏,其他通过馆际互借方式予以满足,文献数据库以参加组团订购为主”的保障方针,合理制定文献保障策略。

大部分研究所图书馆组织编制文献分析报告,引导研究所的订购决策和资金投入。如理论物理研究所图书馆分析在ISI Web of Science平台中检索到本所2004-2009年共被SCI收录论文1330篇,引用期刊论文34618篇,其中有32243篇集中分布在103种期刊上。据此,制定了本所科技期刊的采购策略,选择订购103种学术期刊。电工研究所图书馆分别在SCI、JCR、EI数据库平台上,对本所人员在2009年1月-2011年5月近2年多时间内发表的SCI、EI文章、引用参考文献的主要文献来源以及使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软件研究所图书馆结合本所,分析文献资源保障状况,完成ACM、IEEE等核心电子期刊数据库的发文、使用分析报告,供所领导参考。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图书馆采取文献计量学方法,完成了《所信息资源需求与保障分析》,形成了文献资源建设规划。

各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除了发挥资金效力,合理订购文献资源外,还广泛利用网络开放资源、建立专业文献信息网站,建立第三方文献共享渠道,组织开发科技文献数据库。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图书馆围绕工业生物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国内著名门户网站,开展深度分析,制定科研信息保障策略,系统分析工业生物信息网、工业生物技术信息网、生物谷、生物通、丁香园、科学网、Nature、Science、Cell、Oxford-Journals、PNAS、PLOS One等网站结构,建立集成的文献信息聚合、页面信息抓取工具,使科研人员及时掌握先进科研动态、重要期刊文献。力学研究所图书馆还利用电子资源的广泛分布特点,不定期通过专业论坛、社区等网上空间收集电子资源,尤其是国外原版电子书,推荐给相关研究领域的课题组。昆明植物研究所图书馆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让科研人员随时随地地推荐资源,自主决定资源采购类型及内容。上海精密光学机械研究所图书馆自主开发建设专题文献数据库,收录国外相关学术会议信息超过13000条、相关专家数据超过1000人、激光器产品数据3000余条、光电百科词条2700余条,数据库还收录了专业学术会议报告、国外专业机构研究报告、非正式出版物、互联网资料、内部资料等灰色文献逾数万条,相当部分的“稀见”文献资料具有独特价值。

2.2全面开展文献信息的咨询服务,满足科研文献获取和评价需求

中国科学院各个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利用文献计

量分析等手段,深化文献信息保障服务的内涵,拓展文献信息服务的范围,组织开展以文献分析为基础的知识服务,提供面向课题和科研项目的文献咨询和服务,开展专题文献计量分析服务,面向科研课题提供专题文献管理服务、专题文献保障服务等。

半导体研究所图书信息中心根据科研人员信息需求的特点,主动开展各种针对性文献信息服务,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献咨询服务模式,包括开展文献定制服务,使得用户长期、稳定地获取本专业最新科研动态;为所内用户申请项目、申报奖项提供文献收录引证分析;向科研人员以“信息早餐”形式科研信息。电子学研究所图书馆为全所科研人员和研究所提供文献代查服务,提供文献查询、文献传递、付费、接收文献、文献整理和管理等一条龙服务。电工研究所图书馆通过组织SCI、EI论文引证检索专题讲座,编制论文引证检索方法说明等,按照科研成果管理要求开展SCI、EI论文收录、影响因子、核心期刊论文、论文摘要、电子文献检索等,支持科研人员的晋级、项目申报。

过程工程研究所图书馆专门针对院士申报、杰出青年基金申请、成果申报等提供引证检索服务,2008年至今为76位科研人员和实验室提供引证检索报告155份,得到了科研人员的普遍认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图书馆为了节省科研人员的精力,宣传推广文献传递服务,主动为每位院士、资深科学家、科研精英等配备了原文传递账号和随易通,为科研工作营造了良好的信息环境。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文献信息机构配合科技处对科研人员和研究生论文是否被SCI、EI收录进行核实,查询的被SCI、ISTP收录和引用情况。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等手段对期刊、著作、论文等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掌握本所科研人员和学生查阅文献的规律和范围,为文献情报工作者构建本所核心资源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图书馆围绕着本所的高技术研发特点和中国科学院发展产业化服务国家的战略,主办了《微系统技术信息》网络杂志,每周不定期(3-4次)提供科研最新动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所里的研究员、所领导发送;所提供的网络信息调研服务覆盖了微系统所所有的研究方向,着重报告最新的学术和产业动态。上海有机化学所图书馆以全院集团采购网络版数字资源为主,改变以往必须到图书馆才能获得服务的模式,开展网络化文献信息服务;同时在文献信息服务上,从单独依靠本所图书馆提供服务为主,转变为以全院文献情报机构联合合作的服务模式。

2.3嵌入科研一线,开展专题文献信息服务,保障科研人员的文献信息需求

面向科研课题和项目组织专题文献信息服务,是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围绕科研信息服务需求,开展专题文献信息、动态趋势分析,围绕研究机构和学科领域,开展研究机构竞争力分析、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的知识服务模式。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图书馆在保障基础信息服务的同时,承担《研究所重点学科资源发现与利用态势分析》项目研究,建立重点学科资源与重点学科研究领域发展态势之间的关联关系,分析研究所重点学科资源的利用态势,完成《研究所高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期刊保障现状分析》、《研究所高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引用论文期刊保障现状分析》、《国外目标机构资源保障分析》、《国外目标机构引用论文资源保障分析》以及《生物医用高分子研究领域全景分析》等研究报告。计算技术研究所图书馆为本所战略规划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统计报告,撰写《基于ESI的研究所科技论文产出与影响力分析》和《计算技术研究所2000年至2006年发表科技论文统计分析》等;并撰写《IEEE科技期刊出版现状调研分析》、《高性能计算研究与应用的文献计量分析》等分析报告。化学研究所图书馆在保障基础信息服务的同时,开展专题信息服务探索,完成《化学所与德国马普、日本分子研究所、加州伯克利大学、上海有机所和长春应化所的资源比对分析》、《化学所SCI收录论文统计及期刊分类》报告。

金属研究所图书馆配合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开展材料标准制定与实施的专题调研,分别对中国、美国、日本及英国四国材料标准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全面展示了我国材料标准在数量、标准更新速度及技术领域分布等方面与其他三个发达国家的差异,为下一步制定材料标准工作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四个国家材料标准文献比较分析》也为促进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及材料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理化技术研究所图书馆为激光物理实验室开展定题服务,半年完成近千条文献信息、网络新闻、专利等形式信息的推送服务;利用掌握的检索技巧对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进行了筛选,并在所主页上构建了能源专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能源相关信息不足的缺憾。

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图书馆专门针对2007年太湖爆发严重的蓝藻水华,搜集、整理了大量相关文献信息,制作了“蓝藻水华信息专题”,及时提供给研究所领导及相关研究人员。其提供的资料对本所为江苏省及无锡市政府起草的应急措施报告起到了重要作用,得到项目首席科学家的认可。紫金山天文台图书馆主动参与学科情报信息服务,完成了“紫金山天文台SCI收录论文文献计量分析”、“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空间环境领域研究发展分析”领域分析,并针对1900-2010年期间有关空间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的文献,对其国家地区、文献类型、机构、出版年、文献来源、学科种类等进行分析,揭示空间环境学科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状况。

2.4深化学科信息服务内涵,建设专题信息环境,探索服务转型

各个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积极变革图书馆服务模式,实现从传统图书馆的阵地阅览服务、文献借阅服务等向支持科研文献及时保障、文献获取能力培训、专题信息咨询等方向的转变。各研究所图书馆将科研人员文献获取能力、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等信息素质培训作为工作的核心内容,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如预约培训、现场培训、嵌入式培训等。培训内容包括了文献获取方法与途径、文献检索方法与工具、文献管理工具、文献信息环境建设、等。

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图书馆组织图书馆员、学科馆员、数据库商开展面向全所、实验室、课题组的培训,内容包括新生与新员工人所教育、专题文献检索、End-note管理工具、专利检索、标准检索、军工信息检索、统计数据检索、SCI/EI/Knovel/ASME/DII等数据库使用技巧、TDA分析工具利用等多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在培训组织过程中,与研究所人事处、学生会、实验室密切沟通合作,形成比较完善的培训组织形式。

力学研究所图书馆结合重点实验室需求,尝试以新的方式针对研究领域开展学科情报服务,以信息平台建设为主,组织建设“高超声速信息平台”,积累、长

期保存和利用专业信息,更好地为基础研究提供信息支撑服务,推动科研项目的进展。2009年11月,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图书馆为红外物理国家实验室安装了“红外物理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红外物理最新的科研成果、科技新闻、红外物理实验室论文收录引用分析、国际影响力分析、红外物理国际研究进展与趋势、红外物理核心和相关资源导航等学科信息服务,受到科研人员欢迎。海洋研究所图书馆围绕“中国近海水母爆发的关键过程、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973项目)建设专题知识环境,使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图书馆充分挖掘文献资源信息,编制专题数据库,为一线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建设“中国湖泊水库文献目录数据库”,收集了从20世纪30-40年代开始到90年代的文献目录5000多条;建设“地形图目录数据库”,提供常用的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的目录数据10000多条;建设“馆藏地方志目录数据库”,揭示大量各类地方志文献目录数据库,收录3500多条记录,包含40000多册地方志。

2.5结合科研信息需求,组织专题情报研究,形成情报研究产品与服务

面向科研项目和科研管理工作,开展专题情报研究,是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文献情报机构的又一大特色。各研究所图书馆针对一线科研任务、科研管理,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等,广泛开展技术发展态势、学科发展态势、科技竞争力、发展战略研究等情报调研。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信息中心围绕本所科研项目形成了专题情报调研服务机制,推出了专门的情报研究服务产品系列,编辑《大连化物所前沿信息通讯》和《大连化物所规划战略研究简报》,完成《大连化物所中国专利分析报告》、《CO2减排资料调研报告》、《水资源资料调研报告》、《太阳能硅原料化学化工资料调研报告》、《稀土化学化工资料调研报告》等。光电技术研究所信息中心围绕定题情报服务(SDI)机制,建队伍、建网络、建流程,在长达30多年的SDI连续跟踪中,已形成题录/摘要、动态、汇编和专集等4个情报产品序列,连续出版《动态》200余期,《光束控制和跟踪测量技术》、《光刻技术》等资料汇编300余辑。

金属研究所图书馆为支持我国钢铁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采用文献计量分析工具,从近10万条文献数据中,综合分析全球钢铁业的技术研究热点;通过对近400篇文献内容的综述,详细展示钢铁业研究进展,提供《钢铁行业发展及研究现状分析报告》,为钢铁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文献支持。组织开展MCrAl系涂层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针对材料表面工程研究部制定未来发展方向的需要,采用统计分析学、文献综述及专利评价等方法,形成了《MCrAI系高温防护涂层的研究进展》,探索出图书情报工作与用户需求间协同合作的有效模式。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信息中心围绕本所优先发展领域与战略重点,采取内部电子刊物形式编发科学动态监测快报类、专题研究报告类、年度综合报告类等三类情报信息产品,其中科学动态监测快报目前包括《生物能源科技专辑》、《生物能源产业专辑》两种月刊,两种信息快报产品在相关共享平台、中国工业生物技术网等网络平台;专题研究报告和年度综合报告不定期,每年分别为4份和2份以上,其中部分报告已提交国家和院有关部门参考。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开展《生命学科发展态势报告》的年度分析,组织《国内外生物类实验室废弃物管理机制研究》与《生物伦理管理研究报告》专题情报研究,根据科研战略规划制定需求完成《生科院神经研究所学科能力比较分析报告》。

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图书馆确立需求导向的服务原则和甘为人梯的服务理念,围绕研究所发展战略和重点科学领域,深入了解、分析研究所科技管理和科技创新活动对情报信息的需求,加强与所领导、所战略规划部门、研究所重要科学家的沟通联系,确定情报服务的重点对象和重要领域,密切关注、跟踪国际相关领域的最新发展态势,系统搜集、整理、分析、梳理相关技术领域的情报信息,形成了专题情报调研报告、专题信息编译汇编资料、专题信息简报、专题文献目录、专题数据库等系列化的情报服务产品。完成了《国际激光聚变科学技术现状与发展态势》、《太阳能电池技术专利分析报告》、《大型平面镜制造与测试先进技术调研报告》、《激光信噪比及相关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国际ICF激光驱动器研究年度综述》、《国外高能拍瓦激光装置概述》、《国际光伏技术路线图概述》、《ICF光学材料激光损伤研究现状与分析》等情报调研报告。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图书馆、上海天文台图书馆围绕学科发展和科研决策需求,在科技前沿态势跟踪、学科竞争态势分析、重大学科方向态势分析等方面形成了系统化的情报研究产品。

2.6试验建设专题信息分析工具与平台,构建研究项目和领域的专题信息环境

文献信息服务、知识服务的工具化、平台化是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实现服务模式转型和新型服务模式建立的主要标志之一。针对各个研究所专题信息服务的特点,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积极推动和倡导下,利用各类知识服务工具软件,围绕专题研究领域和研究项目构建专题领域的知识环境。

声学研究所图书馆建立声学信息资源导航平台,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形成了特色。软件研究所图书馆研发了基于个人/单位的科技论文检索与知识导航系统,以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推送知识、跟踪知识和传播知识为主线,支持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快速挖掘信息。武汉病毒研究所在国家科学图书馆支持下,利用专题信息平台建设工具搭建专业领域的信息平台,如HIV分子流行病学与分子病毒学学科组信息平台、肝炎病毒学学科组信息平台、神经病毒学科组信息平台等,定期本学科组相关信息、研究进展、领域进展等。同时,将数字化文献信息、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专业会议活动信息等有机融合到信息平台中,形成综合性的学科知识环境。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图书馆围绕研究所、新疆分院以及新疆地方的需求,组织战略情报研究服务,建立战略情报服务机制,累计完成新疆与中亚五国科技合作研究、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战略情报研究、新疆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战略与路线图、新疆2007-2010年SCI论文统计分析、新疆科技产出10年评估、中亚国家科技发展概况及其与我国科技合作建议、蒙古国科技发展概况及其与我国科技合作建议、上海合作组织农业合作发展规划研究、发挥中心城市的聚集辐射作用研究、加快碘缺乏病防治方法与建议、新疆与中亚五国科技合作的回顾与建议、中亚科技实力及其与我国合作前景对策分析、国际棉花产业研究进展等情报研究项目。

青藏高原研究所图书馆秉承综合信息服务的理念,搭建“青藏高原研究信息与知识平台”,对国内外青藏高原研究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理、组织,集中展示青藏高原研究的各方面内容,实现了信息知识资源的保存、集成、共享和交互。上海药物研究所图书馆围绕“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建立“药物情报网”,参与建设“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科技情报服务网站”、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生物技术产业平台及信息共享平台”,在服务本所科研的同时,支持区域科技创新与发展。

篇(8)

作者简介:曹雪梅(1982―),女,陕西榆林人,主要从事农业气象干旱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P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10001802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由于农业生态比较脆弱,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特别是旱、涝和病虫灾害基本上连年发生,导致农业生产波动较大。因此,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警报服务,对提高农业防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对于加速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气象信息是发展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农业气象灾害预报、情报、评价信息等,对现代农业的趋利避害和防灾减灾至关重要。

2 气象工作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意义

农业是受天气气候影响较大的行业,农业生产高度依赖于天气气候条件,其产前、产中和产后都迫切需要气象服务做保障。发展现代农业更是离不开现代气象服务。总体上看,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时期。在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气候也在不断变化,极端的、异常的气候事件频繁出现,使得气象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生态友好的关系显得越来越密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更需要优质的气象服务。因此,充分发挥气象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开展天气、气候监测,进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以及气候可行性分析论证,努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不断增强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尽可能减少和避免气象灾害的影响和危害,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当前农业气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观测资料未得到充分利用

农业气象监测站点少,农业气象现代化建设缓慢,观测手段落后,观测设备陈旧,观测工作费时费力。目前,对特色农业没有开展观测或观测资料太少,现有农气观测资料虽然已积累有几十年,但在服务工作中的利用率不高。

3.2 服务产品定量化程度不高,客观化不强

目前,农业气象服务产品内容较粗略,针对性不强,精细化程度不高,农业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不高,预报要素的多样性不足,无法满足生产中越来越精细的特色农业生产管理要求。

3.3 科研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

农业气象科研项目本来就少,对特色农业生产“对症下药”的成果更少,上级部门已取得的相关农业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顺畅,为现代农业气象提供技术支撑存在滞后性。农业气象试验站业务萎缩,未能发挥在农业气象业务中的带头与示范作用。

4 加强农业气象工作的对策

4.1 农业气象业务基础建设必须得到加强

为了适应未来农业气象业务的快速发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农业气象监测网络要进行调整和完善,增设观测项目和时次,开展农田、林地、草地和保护地的小气候观测。更新农业气象监测仪器,以自动监测为主,实现数据信息传输自动化。加强农业气象试验工作,开展科学研究和标准化建设,为业务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4.2 拓展面向现代农业的气象服务

4.2.1 抓好《现代农业气象发展专项规划》的组织实施

结合本省不同区域的农业需求,明确针对不同地区的农业气象观测、情报、预报和服务的重点任务,形成分工不同、责任明确、各具特色、优势互补、上下协同的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体系。重点发展面向服务一线的市县级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强化市县现代农业气象观测基础,提高基层现代农业气象情报、现代农业气象预报和现代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评估水平。

4.2.2 强化现代农业气象监测预报能力

围绕现代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具体需求,优化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布局和观测项目设置,重点增强主要粮食产区的农作物、土壤墒情和农田小气候观测能力。建立多元化、多时效、精准化的现代农业气象预报业务,重点发展农用天气预报并形成国家、省、地和县四级业务服务能力。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评估水平,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业务,提高针对关键农事季节和具体农业生产活动的农业防灾减灾服务能力,大力发展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风险的气象保障服务能力。

4.2.3 拓展服务领域、改变服务方式

重点要做好面向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的气象服务,密切联系当地主导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等现代农业主体农户,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信息传播能力,实现气象服务进村进户。加强面向农民的气象知识培训,提高农民使用农业气象信息的水平。

加强现代农业气象的科研和技术开发,加大力度补充、完善各类现代农业气象指标,建立综合性、规范化、共享性的基础农业气象指标库。重视并加强农业气象的试验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气象条件对粮食、经济作物等稳产高产以及设施农业、精准农业等特色农业影响的观测试验,改进农业气象的监测、预测和影响评估技术,提高农业气象服务的科技水平。

4.3 信息技术在我国农业气象领域的应用

4.3.1 扩展信息资源

强调发展基于地面观测站网,利用农业气象模式,在GIS平台上多种不同分辨率的卫星遥感资料集成技术。应用卫星遥感推算资料,作为地面观测的补充,进而为农业天气管理、土地管理等提供可靠的依据,广泛收集各种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资料环境、技术、栽培、品种和经济等信息,做到地面信息、空间信息、气象信息、农业信息兼收并用。遥感监测以NOAA为基础,同时应用静止卫星和雷达卫星等实时信息,并采用VSAT和网络快速传输所监测收集的各种信息。

4.3.2 提高信息处理水平

加强GIS和GPS(全球定位系统)与RS(遥感系统)的有机结合与集成。同时,提高信息处理分析技术,在数理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专家系统和模拟模型系统以及人工神经网络、决策支持系统等新技术作为信息分析处理工具,实现微观信息和宏观信息的综合分析,使服务产品更加科学和客观。

4.3.3 改进信息服务方式

在网络系统上建立农业气象资料数据库及情报预报系统,将服务产品通过网络传输到各市县,提高各市县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服务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应用现代通信技术,将资料、农业气象信息和产品更迅速、更有效地提供给农业部门、研究院、所、农民等用户终端。为用户提供高效及时的文本、图形和图像等形式的全方位服务;应用电子邮件,实现直接对用户服务。

4.3.4 突出信息为农业生产服务

突出预报对农业生产和管理部门的决策指导作用。服务种类包括农业气象情报、农业天气预报、农业气候预报、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作物产量预报以及气象与农产品品质的研究与服务。在主要生长季节,缩短服务周期,由目前的旬缩短到周。服务范围由种植业向设施农业(温室、大棚和地膜覆盖等)、林果业和渔牧业等方面拓展;服务对象由政府、生产管理和指挥决策部门扩展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生产专业户,真正对农业生产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

4.4 提高气象信息产品的措施

4.4.1 增强提供农村气象信息产品的责任意识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也决定了作为提供农村气象信息产品主体的各级气象部门必须坚持以为农业服务为重点,以为农村供给多种多样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产品为责任,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增加农村气象信息产品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进一步树立面向农村、面向农民服务的意识,把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多的气象信息产品作为本部门的重要职责和工作任务,切实履行好气象部门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

4.4.2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气象信息的准确性

强化气象科技创新工作,建立科研业务化和研究业务化的业务体制,开发新一代天气数值预报模式,输出更精细的可释用数值预报产品。努力提高天气气候预报预测水平和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加大对重大灾害性、关键性天气过程的监测预报,做好气象年景趋势预测工作,提高中短期、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水平,尽快建立灾害天气临近预报预警系统。

4.4.3 加快农业气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气象公共服务体系是气象服务和保障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因此,要加强农业气象观测、试验和业务服务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推动农业气象观测、试验和业务服务工作有序发展;健全农业气象灾害预警监测体系,加强农业气象专业观测系统、农业气象预报系统、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和评估系统、农业气候区划系统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祥珠,娄伟平,董家明.绍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气象服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9):29~30.

[2] 姚学祥.气象与经济[J].百科知识,2002(7):62~63.

篇(9)

读者服务是指图书馆根据读者对文献的需求,充分利用图书资源向读者提供文献和信息的活动,也被称为读者工作和图书馆服务。读者服务是一种特殊服务,目的是向读者传播知识和信息,可以说是中专图书管理的中心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一体化的日益渗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激烈竞争,中国各行业都开始关注自身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出了“以人为本”或“人本主义”的口号。学校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服务部门,也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树立“读者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满足读者需求,确立以读者的学习和科研方向为指导的图书馆管理,加快图书馆网络化和数字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

不用一种尺度、标准衡量所有馆员,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和环境,使每一位馆员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使馆员既有自由发展的空间,又和图书馆事业的整体发展相适应。

2.实行柔性管理,关注馆员的承受度。

尊重、理解和信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实现知识和智力的碰撞,并积极配置能体现其工作特点的工具、设备,为馆员提供便利的工作条件和环境,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减轻馆员的工作负荷。愉悦心情,创造舒适的人文阅读环境,因此,多一点相互信任尊重、相互理解和关爱,多一点民主互动,多一点共同研讨,和谐一定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素质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馆藏借阅服务是图书馆管理的主要职能。在图书馆诸要索中,读者是第一。要把读者的要素放在第一位,重视如何发挥读者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应作为图书馆管理的一个具体环节。图书馆突出读者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管理理念。读者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追求,应该想在读者前头,做在读者心头。只有重视读者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才能调动他们的参与性,使图书管理人员和读者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最终实现“以读者为本”的和谐的图书管理。

三、提高图书馆在藏书方面的前沿性、实用性及专业性

每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历史及特点,在它的藏书侧重点上也有一定偏差,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看面对的是什么样的人群进行新的定位,如果是在学校这种场所,则通常情况下都是比较活跃的,也是创新和科研的一个集中地,许多专业方面的相关知识都应该联系现实生活,了解社会解读自然。藏书时要结合相关特点,从而突出它的重点及特色内容。

四、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为读者做好服务

计算机、复印机、光盘数据库、缩微技术和自动监测等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效率,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如计算机的应用能够方便读者查找文献资料,节约读者寻找信息的时间;复印机的应用能够节省读者的摘录时间,也能缓解品种不足的矛盾。

五、提高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

1.完善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是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其他学科知识的前提。图书馆学是一门具有多学科、多类型、多层次综合特点的学科。传统图书馆的研究对象是以纸质印刷品为主,而在网络时代,图书馆的研究对象更丰富了,增加了电子出版物和网络出版物等新载体。因此,管理人员必须广学博览,不但要熟练掌握图书馆学、目录学、情报学、文献学等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与本学科相关的多种学科知识,增强服务的针对性。

2.具备较强的信息意识和科研素养。

图书馆是资料信息中心,图书管理人员必须强化信息意识,具备快速准确搜集信息、分析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与图书馆特有的功能协调一致,增强最佳的服务效果。高校图书馆主要是为教师的教学科研提供知识服务,只有了解服务对象的工作特点,才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其次,要强化图书情报意识和情报能力。情报意识是构成社会意识和一个组成成分,是人脑对情报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价值、功能的认识的反映。它决定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情报能力的自觉程度。情报能力是指情报用户收集、判断、选择、吸收、检索和利用情报的能力。从整个情报活动过程来看,情报能力是情报意识的继续和功能的延伸,是为情报需求服务的,将其作为工具和手段,用户的情报欲望和需求将会得到满足。如果图书管理人员的情报意识和情报能力较强,对信息的敏感程度就高,则其管理服务就会上一个层次。

六、图书馆在管理上应该注重集思广益,科学订购相关书刊

篇(10)

一、专利情报分析在企业战略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贸易的自由化,国内外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转化为科学技术的竞争、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并集中体现为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数量及质量的竞争。因此,专利情报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正逐步得到增强。企业只有站在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专利工作,强化专利发明的创造及专利管理,并在经营活动中有效地实施专利战略去开拓市场,才能有效地遏止竞争对手,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市场竞争份额,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取得市场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

专利情报技术价值只有通过分析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在各国企业纷纷开展的专利战略研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专利情报分析。企业从研发项目选题决策到研发项目实施过程,专利情报分析都可以有效地支持企业的研发活动,为企业制定技术开发战略提供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专利情报分析可以让企业决策者和研发人员准确了解到:其一,现有技术所处的成长阶段;其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可能应用的领域;其三,本行业的技术发展动态;其四,竞争热点技术领域;其五,竞争对手的研发动态;其六,新产品的可能寿命、潜在市场和经济价值。

总之,专利情报分析不仅是企业争夺专利的前提,更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策略,评估竞争对手的情报,认清自己的相对专利地位和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在技术开发、合作和贸易中有效地保护自身权益,制定出正确的技术开发战略、最佳的研发计划。

二、数据挖掘是目前最先进的专利情报分析方法

1.数据挖掘的定义

数据挖掘是一种利用各种分析工具建构数据分析模型,从而在大型的数据库(或数据仓库)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知识的过程。这些知识是隐含的、事先未知的、潜在有用的信息,提取的知识一般可以表达为概念、规则、规律、模式、约束、可视化等形式。这些表达形式蕴含了数据库中一组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揭示出一些有用的信息,为科学研究、经营决策、市场策划、经济预测、工业控制等提供依据。

2.数据挖掘技术产生的背景

伴随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管理中积累了大量的有用数据,包括市场、客户、供货商、竞争对手,以及未来趋势等重要信息,企业管理对数据处理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但是信息超载与非结构化,使得企业决策组织无法有效利用现存的信息,甚至使决策行为产生混乱与误用。基于总体假定进行推断和检验的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这些海量、异构、分散数据的处理已显得无能为力, 显露出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如何从这些复杂的专利文献数据中以智能化的操作方式深入分析其中隐含的规律, 如何发现、提取这些知识并加以利用就成了当务之急。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专利情报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产生了数据挖掘等当今信息科学的前沿技术和管理方法,促使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向自动化、智能化、可视化的方向发展。

3.专利情报数据挖掘的优势和发展现状

与传统的基于统计的专利情报分析法(如:查询、报表、联机应用分析等)相比,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1)方法优势。数据挖掘与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的本质区别在于统计是根据随机性的观测样本数据以及问题的条件和假定,对未知事务做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而数据挖掘则是在没有明确假设的前提下去挖掘信息、发现知识。与统计相比,数据挖掘工具处理大量的实际数据更有优势,无须专业的统计背景也能使用数据挖掘的工具,而且,数据挖掘从大型数据库提取所需数据,利用专属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更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此外,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数据挖掘与统计也不同,其目的在于方便企业的末端使用者应用,而非为统计学家提供检验工具。

(2)成果优势。数据挖掘技术同统计分析方法相比较, 挖掘算法的研究成果无论从数量上还是实用性上都具有巨大优势。例如根据挖掘任务,数据挖掘算法包括分类或预测模型发现、数据总结、聚类、关联规则发现、序列模式发现、依赖关系或依赖模型发现、异常和趋势发现等。近几年来,自然语言理解、语义关联分析、词频分布统计、语料学研究等可以用于进行情报分析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已经成为数据挖掘算法的重要研究方向。因此,无论从体系结构上,还是从具体方法上,数据挖掘算法都能够很好地融合到专利情报分析系统中去。

(3)发展现状。目前,大多数国内学者对专利情报的分析仍停留在对数量特征的统计分析上,并且对于专利数据中的各种偏差性影响几乎都没有考虑,而国外学者则多利用数据挖掘的理论和数据可视化手段,正在研究专利信息的自动分析方法。总之,对于专利信息的利用,国内目前基本上仍处于定性分析和信息的统计计算管理水平上,尚不能从内容上自动挖掘专利数据中的知识规律。

三、专利情报数据挖掘的方法与流程

数据挖掘的产生并不是为了替代传统的统计分析技术,相反,对于统计分析方法,数据挖掘主要体现在利用统计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高级多元统计方法的应用上,是对这些方法的拓展和深化。因此,本文提出以数据挖掘为主、以数理统计为辅的两者结合的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方法。专利情报数据挖掘的任务就是从专利数据中发现模式。数据挖掘的模式主要有关联规则、分类、聚类、序列模式等。与之对应的分析方法包括关联分析、分类分析、聚类分析、模式识别、可视化方法、人工神经网络等等。其中,关联分析是本文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方法研究的重点。

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可将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流程划分为以下四大模块:数据获取与数据预处理、数据挖掘与监测、数据可视化以及情报分析与整合。其中,后三项统称为数据挖掘分析。

(1)数据获取与数据预处理:根据专利情报分析工作的目的,确定解决问题的性质和数据挖掘的目标,明确科技监测的需求,初步选取监测对象。利用Spider技术,对下载服务器下达获取指令,服务器将相关数据进行获取,形成本地化数据库;对于获取的数据,采用数据预处理技术从目标数据集中剔除错误数据和冗余数据,去除噪声及无关数据,进行有效数据提取,经数据集成后,形成特定领域的情报监测数据集,为监测分析做准备。

(2)数据挖掘与监测:结合监测需求,运用技术预测、自然语言处理、信息萃取、知识发现等工具,依据特定的数据挖掘算法(如关联分析、模糊聚类、技术组(群)自动识别、关键技术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在数据库中提取数据模式。

(3)数据可视化:运用一定的方法将提取出的数据模式表达成某种易于理解的、直观的知识或模式(图,表等),对监测数据集和所拥有的本地化数据库进行初步分析,形成监测分析结果报告,提交给情报分析人员。

(4)情报分析与整合:情报人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对监测分析结果进行系统、深层次地分析,在相关持续性投入技术、破坏性技术和新的研究方向等领域形成情报信息的监测分析报告,提交给该领域相关方面的专家。由专家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分析报告进行评估,再将评估意见反馈给情报人员,对监测报告进行修订,形成最终报告。由专家的专业知识来保证情报分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四、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方法的实证研究

依据上述方法和步骤,以通信技术领域的中国专利数据为例,对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实证研究。我们对该领域进行了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的深入分析,并以可视化图表的形式展现分析结果。以下是其中对高产申请人进行专利情报数据挖掘的全过程。

1.数据获取与数据预处理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sipo.省略),在该数据库中我们选择所有专利类型,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作为数据源。数据获取的具体过程如下:

(1)根据通信领域的特点结合专家意见确定我国通信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名词。

(2)以上述技术名词为关键词,在中国专利数据库的摘要和题目字段中进行检索,形成我国通信技术领域原始数据库。

对该原始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抽取、数据清洗和数据转换等一系列数据预处理工作,获得我国通信技术领域最终的专利数据库,有效专利总数为4339条,数据覆盖的时间范围是1985年至2007年9月。

2.高产主IPC挖掘分析

(1)数据挖掘方法。采取分类分析与OLAP分析相结合的挖掘方法,对我国通信技术领域专利主IPC(专利分类号)排名前十位的技术及其年度分布状况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首先,采取K近邻规则分类法,对高产主IPC的分布状况进行分类,制成可视化图表,并根据分类结果得出分析结论;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技术的年度分布状况作进一步的剖析,挖掘出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运用OLAP技术形象地展现出分析结果,并由此得出更深层次的专利情报。

(2)分类分析。K近邻规则分类法是指从测试样本点开始生成,不断扩大区域,直到包含进K个训练样本点为止,并且把测试样本点的类别归为这最近的K个训练样本点出现频率最大的类别。表中展示了利用此分类法分析出的通信技术领域中国专利主IPC(专利分类号)数量在100以上的分布情况,此处的IPC分类仅划分到小类(取前四位)。从表中可以看出,通信领域的专利主要集中在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小类,例如电报通信等,共有专利945件,即21.8%的专利都与其相关。其次是H04B(传输,包括载有信息信号的传输,其传输与信息的特性无关)、H04Q(选择),分别有892件、543件,这些都是与通信领域的相关处理技术密切关联的。

表 我国通信技术高产主IPC分布情况

(3)OLAP分析。根据上述分类分析结果,采用OLAP技术,进一步挖掘IPC排名前十位的技术年度分布状况。由挖掘可知,通讯领域的技术申请专利最早出现在1986年,分布在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HO4B(传输,包括载有信息信号的传输,其传输与信息的特性无关)和H04J(多路复用通讯)3个部类。在以后的年度,各类IPC技术不断发展,申请专利数量逐渐增多,并且都在2005年达到了最大值。

图中,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IPC排名前十的技术发展趋势。很明显地,排名前三的IPC 发展速度相对更快。其中信息传输技术(H04B)一直持续发展,专利数量逐年增长,尤其在2001年之后增长迅速,成为通讯领域的主要发展技术。数字信息的传输技术(H04L),虽然出现的时间很早,但在随后的几年里中断了发展,直到近几年,数字信息传输技术才成为发展的热点,并在2004年首次超过了H04B技术,其后发展突飞猛进,成为通讯领域专利数量最多的技术。

图 IPC排名前十的技术发展趋势分布

(4)挖掘结果综述。对排名前十位的主IPC技术及其年度发展趋势分布的挖掘可以反映出专利申请人的经济利益趋向和市场开拓方向。由上述表和图可以看出,通信技术的研发主要集中在H04B(传输)和H04L(数字信息的传输,例如电报通信)上。与调制解调器、服务器和路由器等相关的技术是该领域的关键技术和研发重点。据此,企业可以比较国内外技术发展水平,识别技术空白点,避免同一科技领域的重复研究,节约资源,减少投资风险和策划的不确定性,选择和确定科研项目,确定有价值的专利、产品领域或替代品,更好地关注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改良发明创新思路,调整自身的研发方向,增加专利的回报,以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对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并依据挖掘流程对其进行了针对性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使企业从以往的海量资料库中整理与收集、有效快速地获取信息,转换数据表达形式,揭示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挖掘出不同的信息与知识,充分发挥信息再利用的作用,以满足企业战略决策的需要,扩大产品和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获取大量的与专利技术的经济市场及技术本身的价值有关的重要情报:专利技术的经济市场范围、发明创造的技术价值等等,从而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数据挖掘技术成功地参与企业科学管理的例子已经为国外很多知名企业所公认。

然而,我国目前的大部分企业还没能够将企业的经营和专利战略很好地结合起来,相信随着企业专利战略意识的不断加强,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方法辅助企业寻找和提高盈利增长点的事例越来越多,专利情报数据挖掘方法一定会在我国各个领域和众多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龙:我国专利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发展, 2008, 1

[2]曹雷:面向专利战略的专利信息分析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05, 3

[3]唐炜刘细文:专利分析法及其在企业竞争对手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情报, 2005, 9

[4]赵岩赵慧娟:数据挖掘理论与技术[J].福建电脑,2006,2

[5]樊冬梅:统计与数据挖掘的关系探讨[J].会计实务,2006.9

[6]魏瑜陆静:数据挖掘与统计学的关系浅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9

[7]胡永刚:数据挖掘中可视化技术综述[J].计算机与现代化, 2004,10

[8]周奕辛:数据清洗算法的研究与应用[D].2005,7

上一篇: 方案设计的优化建议 下一篇: 节能优化设计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