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27:28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会计初级班培训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针对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在查阅相关参考资料的基础上,以教育学理论为依据,构建了体育分层次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教学评价体系,为了及时掌握金融学院学生对采用网球分层式体育教学的情感、态度和认识等,我们制定了专题问卷调查表。以金融学院2010级选网球课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50份,其中男生80份,女生70份;回收问卷150份,回收率为100%。两周后,我们采用再测法,比较了两次调查结果,并求出两次测试答案间的相关系数。其再测信度系数为R=0.87(p<0.01)。对金融学院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92.5%的学生肯定了体育课分层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因此,91.3%的学生乐意参加体育层次的教学活动,8.5%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体育分层教学改革之所以受到学生的喜欢,是因为学生认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学习最基本的技术,能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锻炼热情,同时还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归纳起来主要是:有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56.4%),能满足健身娱乐的需要(28.1%),能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38.7%),能提高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25.8%)。基于对层次体育教学方式的认同,学生参加课堂活动的动机也相对一致,调查统计结果表明:为了强身健体的选择频率为58.7%,满足兴趣爱好的选择频次为47.1%,增强人际交往的选择频次为24.7%,而为了取得学分和消遣娱乐的选择频次则分别为12.5%和7.2%。
2.实验前后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状况
由于两个是实验组采用的体育教学形式不同,体育课教学内容与目标各有侧重,为较客观地分析和说明问题,实验初期,对金融学院和会计学院选网球课的学生的速度、耐力和力量(男女50米、男1000米,女800米、实心球)等三项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发现其中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经过一年的体育学习与锻炼后,两个实验组的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显著性变化(p0.05)。具体地表现为,金融学院学生的50m和男1000m(女800m)的总体平均成绩要明显好于会计学院学生的总体平均成绩。金融学院和会计学院学生的实心球平均成绩没有明显差距。将实验前后成绩进行纵向比较,我们发现学生通过一年的体育与健康课的学习后,身体素质均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其中金融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提高的幅度最为显著。其中的具体原因在于:身体素质是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它具有明显的可塑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素质。由于体育分项分层次教学是根据学生的爱好、兴趣,水平的分类,教学内容更适合自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热情较高,学习和锻炼的时间多。因此,通过一年的学习后,金融学院的学生的总体身体素质好于会计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这说明了体育课分层的教学法是是一种更为理想的体育教学方式。
3.实验前后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对比分析
实验前后,根据湖北经济学院网球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学生的在实验前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了测试,金融学院的学生是采用分层的教学模式,初级班和中级班的教学进度有所不一样,但考试的内容是相同的,这样便于比较和分析。会计学院的学生的教学进度依然按湖北经济学院网球课的教学进度,考试方式及考试内容和层次教学初、中级班相同,这种设计,便于比较这两种模式教学的差异性;便于对学生掌握网球技能的程度的比较与分析。通过一年的网球教学,从技能考试的分数表1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层次教学,无论是初级班还是中级班,网球技能的考试分数都高于传统的不分层的教学方式,实验结果看,“分层次”教学训练对促进学生掌握技术、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分层次”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避免学生在课堂中练习的盲动性,使每个同学都学有所得。从表2可以看出,金融学院和会计学院在网球基本技术初始阶段成绩上无明显差异(P>0.05)。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大多数同学没有网球基础,在这个阶段教学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生动直观地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对所学技术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网球运动技术的掌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们对所学技术的认识程度有了明显的进步。在这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学内容开始有所侧重,实验组学生开始练习技术的衔接发球上网、2点攻l点等。对照班组学生强化基本技术练习,如连续正手攻、多采用多球练习法等。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快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并通过自身的体验进一步巩固已获得的运动技能。表3:金融学院(实验班)和会计学院(对照班)学生实验后测试得分比较结果表3显示了实验班在技术成绩上明显高于对照班,呈高度显著差异(p<O.01),表明“分层次”教学对提高学生技术水平有非常显著效果,有助于巩固和培养学生对网球运动的浓厚学习兴趣,提高其进一步学习网球技术的信心,从而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网球这项技术。因此,无论从分层教学本身的效果,还是学生的自身感受,都表明分层教学方法运用于高校网球教学是可行的。
4.对策与建议
4.1高校体育层次的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创新过程,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随着现实条件的不断变化,须适时地对体育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管理体制等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更新。
4.2高校体育俱层次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它需要多方的通力配合与协调才能发挥出最佳效益。建议在进行体育层次教学改革时,必须要得到学校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
成舍我先生的新闻教育理念产生于党派斗争纷繁复杂的上世纪前半叶,对抗强大的政治压力是现实的选择。于是,成舍我先生开办新闻学校的最初目的是培养优秀的新闻人才,报道百姓欲知急知的事件,并通过干预政府行为达到最终目的,即“问政”。然而,作为民营报业经营管理者,“赢利”是成先生的必然选择,是他区别于“政治家”型报人的显著特点,也是他开办新闻学校的又一考虑。可以说“问政”和“赢利”的思想一直贯穿在成舍我的新闻教育事业之中,并由此引起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培养“报业大师”还是“能工巧匠”?
在北平创办新闻专科学校时,成舍我将“德智兼修,手脑并用”悬为校训,要求学生成为“用脑的新闻记者和用手的排字工人”。在课程设置和教员安排上,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可谓不遗余力。例如,1933年新专第一届初级职业班开办,学生上午学习国文、英语、数学、报业常识、自然常识,下午实习技术课;1935年7月,新专招收高级班学生,学生需要学习报业管理、报业会计、报业经营、印刷机械以及编采学科;学校教员由张友渔、萨空了等著名报人担任,成舍我则亲自上阵出任校长,负责整个学校的运作规划。
上述事例无一不体现着成先生的新闻教育目标,即培养掌握尽可能多的报业知识技能的新闻职业人员,让所有经过新专培训的学生能够高效地效力于报馆。这种开发“全才”的思想是当时的报业生存环境所决定的,成先生开办的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小型报纸,报社人力财力资源不敌中央大报,而对信息量和发行量的要求又不低于大报,因此技艺全面的新闻从业者有“以一当十”的效率优势。创办新闻学校正好具备为报社输送业务“全才”的功能,因此,批量培养能够“拿来就用”的新闻人才成为新专的办学宗旨。
成舍我先生办学的又一个原因是记者“新闻道德素养缺乏”③。为此,他在招生简章别要求“无不良嗜好、能吃苦耐劳、无纨绔习气”④,并从不固执己见,对学生的批评与指责从善如流。然而,成先生个人对新闻从业者高尚道德的诉求,以及他在学校“民主化”的言行,并不等同于对学生进行“新闻道德素养”的培养。因为无不良习气的学生从小品行端正,经职业包装就能成为“高道德素质”的记者,而“民主化”示范是在培训学生的发问精神,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敢于对抗强权政府。至于人文关怀、充满社会责任感这些成先生本身具有的优秀道德品质,并未在向学生授课的过程中得到大力倡导和灌输。实务和实习课过于充实,挤占了道德培养的时间,也淡化了新闻道德的重要性。
二、提供专业的“新闻人”还是廉价的“新闻工”?
世界新闻专业学校非常注重学生实习,无论初级班、高级班,还是夜班的学生,在求学阶段一律要实习很长时间,由于实习过于紧张,学生的课外活动总是特别少。
新专学生最初只负责《世界画报》的排版、印刷,后来日报的生活版、大众公仆版、周刊都由学生排版校对、组成版、送到报社、印刷。1934年1月,成舍我因日报的需要,定向招生,在新专开办无线电特班,毕业后全部为日报留用。从1935年开始,晚报甚至组成版送到学校印刷、发售。⑤
从表面来看,新专的确是无偿培养学生的新闻技能,甚至还解决了一些外地学生的食宿问题,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免费私立学校。可就实际而言,这些学生都过着半工半读的生活,负责打理报馆的零散事务,一天中有半天用来学习,另外半天为成舍我先生的报馆工作,而且工作量往往很大。事实上,“学生给报社节约的开支和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学校的支出”。⑥
即便在当下来看,勤工俭学也是学生的美德,更无须说党派纷争经济凋敝的上世纪30年代,半工半读是学生们体现自我能力的很好选择。作为新闻教育的提供者,成舍我先生让学生服务于报馆,不仅能解决他们的食宿问题,使其自给自足,还可以寓教学于工作,因为新闻事业本身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然而成先生没有将这样的理由写于招生简章,更是从未将它作为推广新闻专科学校的宣传语,而是一再鼓舞和告诫学生“秀才报国无他物,唯有手中笔如刀”,用政治性的宣言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却回避和淡化作为劳动者的学生获取报酬的合理性。某种程度上来说,成舍我先生学校里的学生也是报馆里效力多而待遇薄的廉价新闻从业者。单从这个方面来说,大谈新闻教育的成舍我先生和那些榨取工人廉价劳动力的资本家又有何异?
三、为公众造福还是为个人牟利?
尽管当时激烈的报业竞争趋于白热化,但成舍我灵感丰富,各种五花八门的竞争手段层出不穷。比如,在他的报业生涯中,“广告运用”、宣传“轰动性效应事件”、“打笔墨官司”、“降价批发”⑦等均是他力克竞争对手的秘密武器。除此之外,在1926年,成先生还借办学校之名进行了一次发行竞争。
1926年10月4日,《世界日报》登载《(世界日报)附设报童工读学校章程》和募捐启事,以此对抗“报霸”操纵零售通路的行为。该项目意图收容北京报童,计划在全市分点办20个这样的学校,每校设有两个班,每班定额60人,两班交替在上午学习,下午工作。这所学校如果办成,约可收2400人。而所谓的工作也就是卖报,上午有1200名报童出动卖日报,下午也有1200人卖晚报,形成一股强大的推销力量。⑧
从培养人数上看,1933年开办的新闻专科学校招生数量并不多。第一届甚至只正式录取了40名学生,而参加考试的人数达到400人。1935年招生时,正式录取的初级班人数仍为40名,高级班人数只有32人。由此可见,新专的教育只面向众多渴望接受新闻教育者中的极少数,是一种稀缺的教育资源,而且这种教育是免费的。因此这在当时失业情况严重的社会上引起极大的轰动,被看作成先生拯救社会的一次福音。
然而事实表明,福音更大程度上惠及了报社。成舍我先生曾说,“准备将来能在这个学校办个报纸”⑨,因此,其新闻专科学校招收的人数不多也不少,和报社需要的新闻工作者数量匹配。这种“自产自销”的学生培养方式在数量上达到了供需平衡,一则缓解了报馆人才奇缺的状况,在人力上也把优势资源集中到自己这边;二来也不会产生富余人员流向其他报馆,避免了为竞争对手培养人才的情形出现。与此同时,学校本身的人力和财力也得到最大限度地节省,因为那些对新闻事业充满理想,却不属于最优秀考生之列的孩子无法进入学校学习,学校不会为了圆他们的新闻梦,而投资让其接受系统的业务培训。在新闻教育问题上,报社的市场竞争起到主导和制约作用,教育成了报业经营中的另一种竞争方式。培养“新闻熟练工”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企业运作和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培养必要的新闻人才。秉承这样的办学目标,采取这样的办学方式,成舍我先生所办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造福了社会,但更使他自己名利双收。
作为一位成功的民营报业经营者,成舍我先生能不止步于办报,以“兴学”为手段促进报业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新闻教育的成长,其眼光和魄力是令人佩服的。然而成先生毕竟不是纯粹的教育家,他对政治和经济的考虑、对报纸生存与舆论引导的研究、对报社利益和报馆扩张的关注,多过对新闻教育事业发展的思索。这也使得他旗下的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的运作和其他新闻教育实践和理想的新闻教育理念不断出现磨合碰撞,更多地体现出一个私有的、本位的教育体系才具有的特点。这一点不容忽视,更值得我们去深思。
教育应该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应服务于某一报馆或利益集团,也不应该仅仅为当下的利益需要服务。教育应当是公共资源,旨在培育“社会守望者”的新闻教育更是如此。
注释:
①成舍我:《舆论家的态度》,《时事新报》,1920年4月15日。
②③周靖波:《成舍我的业绩》,《报海生涯》,新华出版社,1998年版。
④⑤⑨李建新:《中国新闻教育史论》,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86、88、91页。
⑥胡太春:《中国报业经营管理史》,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96页。
⑦单波:《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应用新闻学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90、91页。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9-0132-03
1 我国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现状
1.1 当前会计从业人员比例、结构失衡
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已经超过1200万,人员众多,但整体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人员结构不尽合理,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来讲,高层次会计从业人才较为匮乏,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实施人员要求相差甚远。单从学历角度来看,相当大的比率会计人员无学历或低学历,有些根本就没接受过专门的会计教育,而受过大专会计教育或以上的从业人员占比居然不足15 %;从职称角度来看,1.16 %的人员为高级会计师;8.51 %为会计师;11.4 %的为助理会计师和其他高级资格;其中,72 %的从业人员根本没有从业资格证书。人们常说,经验很重要,但仅仅依靠会计人员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显然是无法满足现阶段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
1.2 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
会计职业道德往往能够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能够体现出会计职业特征,有怎样的会计职业道德将决定有怎样的会计行为。在就目前而言,一方面会计职业道德无法得到加强,原因在于从业人员通过会计资格考试后,会计从业人员再教育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中断,没有一定的考核机制,从业人员主动学习的意识比较淡薄,不会主动去自学一些与会计相关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我国很多企业内部牵制制度不健全,对会计人员的管理监督较为松懈,没有建立一个能够保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优良品质的机制,导致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不清楚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更有甚者,缺乏理想信念和敬业精神,或是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1.3 会计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偏低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决定了会计工作质量。会计从业人员素质高低整体上看综合素质,但关键还是看业务素质。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会计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综合文化素质等五个方面,其中,会计业务素质包括编制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主要指一个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熟练的记账、算账以及会计电算化技术等操作技能的能力素质。现实中寻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情况:有的会计人员对政策法规的运用和业务处理不够准确,职业判断能力不强,给经济管理决策者带来了失误;有的会计人员虽然经过正规的学习,但由于满足于现状,缺乏体制机制的激励与促进,自身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导致专业技术水平低、业务知识贫乏老化;有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更新较慢,不认真学习新知识,不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导致业务处理的估计、判断偏差较大,会计信息失真。
2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特点
2.1 新会计准则体系具有科学性
新会计准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主要体现在:新会计准则体系在会计理念上比以往更加注重企业资产的质量;新会计准则体系比以往更加强调企业的赢利模式和资产的营运效率;新会计准则体系比以往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资产负债表日财务状况;新会计准则体系比以往更加强化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有用会计信息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趋同。
2.2 新会计准则体系具可持续发展
新会计准则在结构方面更具有中国特色,更加强调可持续发展。新会计准则由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定义科学,表述清楚,体例合理。新会计准则的整个准则体系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能够兼顾各方面利益,有利于促进保障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也就是说,新会计准则是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国情,而不是一味模仿国际会计准则,体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2.3 新会计准则体系具全面性
整体上来看,新会计准则体系更加全面,涵盖了基本会计准则、具体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同时具备38个具体会计准则和两个应用指南,可以说,基本上涵盖了各类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有了这套新会计准则系统可以对新的会计业务进行判断和处理。
2.4 新会计准则体系具可操作性
一直以来,我国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繁多,企业会计制度也发生了一些列变更,经历了一系列的行业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和股份公司会计制度,同时还了一些补充规定。如此众多的规章制度,不但没有起到好的效果,反而由于繁杂,给会计教学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都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不具有可操作性。一旦遇到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会计政策变化,比如要调账、调表等问题,往往会增加会计人员实务操作的难度。新会计准则对这一现象作了彻底的改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形成了一定的操作指南和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提供了一般原则指导。
3 新会计准则下会计继续教育影响因素分析
如何开展好会计继续教育是新会计准则下一项重要课题。衡量会计继续教育的效果应以是否完全达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中所确定的任务、原则和要求为标准,注重提高会计人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目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简单列举如下:
一是培训教材、内容问题。目前,每年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会计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存在教材和培训对象的通用性和单一性,与本职工作需求严重脱节。而学员往往会对培训内容失去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培训质量。二是培训方式、方法上的问题。目前,会计继续教育采取连续集中培训、单一教与学单向传递的方式,培训的体系不健全,培训的节奏不明朗,导致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大部分会计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超大量的培训内容,从而直接影响培训效果与质量。三是在培训后的评价机制上和考核上不够严肃,有些甚至没有制度,或者形同虚设。很多继续教育之后根本不设置考试、考核或考评,很多时候也仅仅是交作业似的应付了事,导致后续评价机制不完善,起不到继续教育的效果。
4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在新会计准则下的路径选择4.1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从新会计准则的理解上入手,全面系统开展培训工作会计人员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前都习惯于执行会计制度,对会计准则缺乏较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在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作出新的路径选择是要着重强调在培训过程中加深学习者对新会计准则颁布的背景和意义理解,让他们首先明白会计准则制定的目的和出发点,明确新会计准则的体系结构和各层次的理念,全面系统地进行新会计准则的培训,提高较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2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突出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其会计环境和经济活动正日益变得复杂,为了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其面临的经营风险也在不断加大,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提高,尤其是当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给职业判断增加了难度时,会计人员要谨慎,要依据现有会计法律规范和制度对会计要素进行详细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并且对会计政策和方法作出选择。
4.3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跟以前的会计准则规定相比较,新会计准则下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操作时,在许多业务的处理方面,可自由选择的空间在加大,很多东西不再那么具体和清晰,这样的场景,会给做假账提供了一个理想场所,更可怕的是形成作假账的氛围,将给企业、会计人员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所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进而提高职业道德观念尤为重要。
4.4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要强化自主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会计人员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要处理各方面的突发事件,对其处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求会计人员要精通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同时要熟知财务管理、金融、审计、人力资源、证券等相关学科知识,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些全面的能力,才能从较高的视角上把握财会工作运行规律,作出正确的职业判断和路径选择。
5 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5.1 在培训中全面实行层次划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加强会计继续教育,解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要在培训中全面实行层次划分,这里的层次划分,要考虑具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后的考评机制,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会计人员实施从不同层面培训。
一是对培训人员进行层次划分是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前提。按照会计人员职务:企业领导层应重点关注准则新变化对企业经营策略的影响;中层会计管理人员应深入了解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景和特点,实现对企业内部经济业务会计处理方法的合理选择;基层会计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和掌握新会计准则应用方面的相关内容,认真学习与会计实务紧密联系的会计处理方法的改革,将其切实贯彻到今后的实务操作中去。按照所在行业或系统的层次进行划分:会计专业职务是区分会计人员从事业务工作的技术等级,应区别对待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
二是对培训的内容进行层次划分。在培训人员分层次划分的基础上,横向结合每一层次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分别使用三个层次的培训教材根据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初级会计人员的基本职责对会计从业人员应进行相关内容的全面系统培训。这样的内容划分,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区别对待每一个阶段,要把新制度的全部内容讲透彻,还要有重点的深入分析新制度出台的背景、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结合实际讲授的内容引导至实务处理当中。
三是培训考核评价机制上要有层次划分。要建立各阶段不同层次的考核评价,针对不同人员不同阶段的实际,运用不同内容,形式多样地进行考核评价,可设理论概念性试题,以及适量的理论联系实际思考题进行考核,对他们的学习提出要求,让他们树立生学习的观念。首先,在会计继续教育的考核上给以鼓励,引导会计从业人员继续参加更深入的入学或职称考试,例如参加会计职称考试、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其次,鼓励会计人员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跟会计相关的学术论文,并且做出量上的规定要求,要求每年两篇以上或本人写作字数达一万字以上,最后在培训内容结束后,定期进行一定的考评和测评,建议应间隔一定的时间进行必要的消化和总结后再考试,以便于培训内容的融会贯通和巩固。
5.2 大力推进远程教育,让会计继续教育接收方式更简便快捷由财政管理部门制定规范的远程教育会计人员培训、认证管理机制,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信息数据库,建立统一的网上考试和管理办法,实现大范围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和统一的培训认证制度。现代远程教育是大规模开展会计继续教育的新途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网站”或开设“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专栏,以网络为主要依托,会计人员可以灵活的安排时间学习,使得会计继续教育更加普及。原因在于便捷性,因为网络在学员遇到难题时可以在网上提问,而学校培训机构可以集中几天时间,聘请专业人士面对面地解答问题。
5.3 拓展教学方式、细化培训内容
在教学方式上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变过去单一的面授方式,但传统的面授、函授、研讨会、讲座、参观访问等方法方式不能丢,把两者结合起来,根据不同业务、不同的层次组织教学,增强教学的适用性、针对性、时效性。注重运用信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拓展继续教育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要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现象,合理安排答疑时间。更要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内容多样化,从实际需要出发,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解决边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利用先进的技术实现大范围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帮助广大会计人员继续学习,加快人才的培养和知识更新。
因财会实务工作者的学历水平、业务素质和职称等级参差不齐,不适合混合编班的培训,应当分层次教学,按工作职责或职称分班授课,将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重点放在会计人员急需的观念转化、知识更新、知识结构调整等方面,因人施教、因地制宜。其中,应在较高的层面开展高级班的继续教育进行专题性培训,如企业经营决策的理论与实践,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与经验,跨国公司的经营理论与实务等,总之应以拓宽知识面为主,对普遍性的难题进行探索性研讨;应准则和制度的热点、难点上,中级班教学开展教育,主要而不是一般化的讲解,要有较多的时间开展交流和研讨,最后由老师做出参考性、指导性的概括和总结,以启发学员将自学引向深入;应在讲解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上开展初级班重点教学,兼顾到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带有共性的难点进行讲授,并保证一定的时间交流讨论。
6 结 论
中国的会计体系已经充分与国际惯例接轨,中国的会计队伍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要了解和参与中国的会计改革,以适应“入世”后新形势的需要。顺应我国会计准则同国际接轨的必然趋势,新会计准则体系进行了全面改革,也是顺应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的要求,这些要求都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人员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提升知识的储备量,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而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理念、体系结构及具体内容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综合能力提高有了更强的指导意义,为保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必须从改变会计人员思想认识出发,采用实行多样的教学方式,从加强新会计准则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出发,继续扩大继续教育量大面广。充分利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这个培训基地,努力锻造一支德才兼备、具有创新与开拓精神的跨世纪会计队伍。
参考文献:
[1]邓蓉.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07(4).
[2]周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会计师,2011(3).
[3]潘桂芬,狄彩萍.关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12(48):6.
[4]涂荟喙.关于实施新会计准则的[J].商场现代化,2006(4).
[5]王国庆.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再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05(7).
[6]陈锦利.提高企业中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效的探索[J].浙江财税与会计,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