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管理研究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3 16:27:3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技管理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技管理研究

篇(1)

一、引言

目前,高校主要职能的普遍定义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创新,而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则告诉我们:没有一流的科研就没有一流的学科,就难以培养一流的人才。因此,科技工作在学校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既是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是人才培养的源头活水,更是推动学校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校的科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当前国家不断推动科技创新的背景下,高校的科技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公正、客观、合理、全面地对高校科技管理工作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估,为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是目前高校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由于高校科技工作涉及面广、服务对象多、工作过程复杂,本文仅以科研立项风险评估为例,构建了一般科研项目立项评估的指标体系,阐述了一种基于模糊评估的评价方法,旨在表明评估方法在高校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二、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为了是评估结果客观、公正、准确,在构建指标体系时应当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科研项目立项评估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并且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因此在建立评价体系的时候,需要尽可能多的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尽量覆盖影响立项评估的主要方面和要素。

(二)具体性原则。是指高校科研项目立项评估的目标要明确、具体,体系要全面、准确,各种因素的意义清晰明确,不能不切实际;评估方法要具有可操作性,评估结果要确实可信,要对实际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可比性原则。高校科研项目立项评估应当适用于评价不同的科研项目立项情况,即包括各类国家、省、市的计划项目,也包括各类横向的科技项目。所以在确定指标体系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不同科研项目的共同性和差异性,既要把握一般科研项目共有的普遍规律,又要体现不同种类科研项目的差别,尽量保证指标体系的统计口径和范围一致。

(四)实践性。指标体系的确立要能够应用于实证分析,各评价指标要易于评估和量化,评价体系要综合地反映科研项目立项状况。

三、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构建科研项目立项评估指标体系如下:

(一)课题组情况A1。课题组情况A1包括:人员组成A11,技术基础A12,组织管理A13。其中,人员组成A11又包括团队中教授人数A111,副教授人数A112,研究生人数A113;技术基础A12包括技术储备A121,研发能力A122,人员整体素质A123,负责人学术水平A124;组织管理A13包括团队管理情况A131,制度和结构A132。

(二)技术评估A2。技术评估A2包括:立项依据A21,现有技术情况A22,可行性分析A23。其中,立项依据A21包括立项意义A211,应用前景A212,领域需求A213,学术意义A214;现有技术情况A22包括技术创新性A221,技术先进性A222,技术成熟度A223,知识产权A224;可行性分析A23包括技术路线可行性A231,研究计划可行性A232,经费预算可行性A233,研究方向可行性A234。

(三)预期成果评估A3。预期成果评估A3包括预期成果A31,预期成果转化能力A32。其中预期成果A31包括:对相关领域的促进作用A311,成果先进性A312,成果独创性A313;预期成果转化能力A32包括市场需求A321,市场定位A322,转化条件A323。

评估体系的结构如下所示:

四、基于模糊综合判定的高校科研项目立项评估方法

设准则层指标集A=[A1,A2,A3];指标层的指标集A1=[A11,A12,A13],A2=[A21,A22,A23,A24],A3=[A31,A32,A33,A34];评语集F=[F1,F2,F3,F4,F5]=(高,较高,中,低,较低)。

首先,对课题组情况A1的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评价。选取评价小组对各项因素进行评价,评价小组的人数、专业水平对评价结果有着直接影响。对各因素的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

其中,fij(i=1,2,3;j=1,2,3)表示评价小组对Aij进行评价,其中有fij人认为该因素评价为Fi等级。

对上表中的每个fij都除以评价小组人数,得到模糊评价矩阵:

,该矩阵中的元素aij(i=1,2,3;j=1,2,3)就是评价小组对科研基础A1在第j个因素上评价为第i个等级的人数比例。

由于A1中的各元素相对于评价性的重要性不一样,所以可以通过层次分析法或者随机调查法对各因素的权重进行确定,得到A1j(j=1,2,3)的权重为r1j(j=1,2,3),进而得到A1的权重集R1=[r11,r12,r13]。然后通过模糊变换,得到A1的综合模糊评价结果:

篇(2)

科技处作为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直接从事科研管理工作,承担着大量事务性工作,具有科研管理、监督指导、参谋咨询、科研协调等多项职能。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管理全所的科研事宜,兼具管理与服务的双重职能,近年来各项科研工作开展顺利。1.科技处任务职责。科技处的主要职责以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参与政务、管好事务、做好服务”[1]。“参与政务”主要是通过在单位对科研管理工作进行决策时提供必要的信息,给出合理的建议,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来实现的。而“管好事务”和“做好服务”则是科技处当前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生管理、科技数据统计、科技档案管理、宣传工作以及其他一些临时性工作。从工作内容上就可以看出,科技处是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的中心枢纽,联系科技人员、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不仅肩负着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等综合职能,而且还担负着为科技人员、科研工作第一线服务的重任[2]。2.科技处队伍现状。目前,科技处现有人员4名,具体年龄、学历、专业背景见表1:表1显示,热科院加工所2017年科技处的工作人员为3位女性,1位男性成员,25-35岁的工作人员为1名,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占到了25%,专业背景涉及多个方面,任职年限普通较短,一半人员工作年限都在3年以下。3.科技处项目管理现状。科技处很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负责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近三年来,热科院加工所共计到帐科研经费4277.55万元,新增立项105项,合同新费3553万元。对于以上这些项目的管理,主要包括申报、立项、实施和验收这四个环节。组织申报环节主要由科技处及时、准确地传达各级的科研项目信息,确保本单位科研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获悉相关科研项目的通知、指南,组织推荐本单位科研项目的申报,并为每位科研人员的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确保各项目申报书形式符合申报单位要求;立项管理主要包括评审项目建议书、签订项目合同或项目委托书环节;项目实施管理是项目管理重点,包括项目计划、项目跟踪管理、项目中期评估等环节,需要关注科研进度和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验收管理,则要从具体细节出发,考虑不同项目的不同要求,以及每个指标的评价情况和实现程度。4.科技处制度管理现状。科技处的制度管理主要分为对外和对内两个部分,对外主要指与科技处工作职责范围内针对其他科研人员的管理办法,对内则指的是为使科技处的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高效而进行的科室内部管理。对外管理主要是出台了若干规章制度,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研管理办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科技奖励办法》、《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编外实验员管理办法》。这些制度的出台规范了我所的科研管理工作,使相关人员能够遵循制度办事。对内管理主要是规范了相关管理流程,如材料移交手续、通知发放手续、材料暂时存档手续、出差登记管理、资料借阅登记等。通过这些管理流程,较好地保证了科技处内部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科技处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的管理从总体上来说较前些年有了很大的进步,主动管理和主动服务的意识在增强,但主要还是停留在“领导交办,办就办好”的思维方式,缺乏“怎样去办、怎样办好”的思考,因此,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1.科技处任务职责分配上存在的问题。科技处的职责与其所处的阶段有关。一般认为,科技处的发展一般经历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这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受人力、工作熟悉程序以及所在单位的发展水平限制,工作职责较为简单,只能对本所科研实力有初步了解,并对日常科研事务能正确、及时地上传下达,能根据领导意图制定出本单位科研发展规划;发展阶段的科技处能发挥出较大的作用,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协助领导制定本单位的发展规划或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本单位各方面的科研情况都有所了解,主动寻求科研合作并建立稳定关系,日常性工作流程清楚明确。成熟阶段的科技处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能提出热带农业科研发展的总体目标规划,能够做好大中型项目的所内外协调组织,并有优秀的科研合作寻求能力,办公室内部工作人员职能明确定位清晰。根据以上判断,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正处于从初级阶段向发展阶段迈进的过程中,因此,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还有待提高,但从目前来看,一些其他临时性事务牵扯了科技处很大的精力,经常会身陷千头万绪的琐碎中,无法专注在自身科研管理能力的提高上[3]。2.科技处队伍现状存在的问题。目前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存在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专业背景不合理、工作经验缺乏等问题。(1)年龄结构老化科技处目前下设处长1名,工作人员3名。3名主要工作人员年龄皆在40岁以上,年龄偏大,不利于科技处的快速发展。(2)专业背景不合理从表1中可看出,科技处成员的都有特定专业,“专业型”的人员多,熟悉科研工作,但却缺乏专门的管理型人才,未系统地学习科研管理学的业务知识,不懂专业管理技巧,降低了管理的效率[4]。(3)工作经验缺乏科技处一半工作人员的任现职年限都在3年以内,对本所科研现状了解不够全面,对本所未来科研走向不够明了,对科室管辖的事务范围不够清晰,办事流程不够熟悉,遇到突发事情的应急处理方面不够成熟,这都与经验不足有关。3.科技处项目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项目管理的申报、立项与验收管理指标明确,都可通过具体数字或者要求进行衡量,显示度较高。便如项目的申报、立项都可通过立项课题的数量、等级、经费来定量衡量,项目验收后也可以通过专利、鉴定成果、奖励的等级、数量来显示,这些指标都比较直观,容易比较,也容易被大家认同,此往往作为衡量科研综合实力的象征而受到单位的高度重视,因此管理上基本可以做到程序化。而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则相对弱化了,一方面是项目的时间跨度大、影响因素多、显示度不够明确,另一方面管理过程艰苦、细致而复杂,也不易体现工作量,因此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虽然一直也在强调,但实际的管理还是集中的每年一次的中期项目检查和年终汇报。而这些检查也少有程序化、制度化的规定,即很少有对不同项目类型针对性地进行特别的检查,检查结果的处置意见和结论偏少,也少有对科研人员提出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解决和追踪责任,更没有与检查结论相一致的奖励和惩罚措施。因此,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多半流于形式,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结题质量[5]。4.科技处制度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为了使科技处更加高效有序运行,科技处通过近几年的努力,从对外对内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一些制度管理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定不足。在对外管理方面,由于我所近年来大量引进高层次科研人才,同时科研工作进展迅速,因此,以前的部分管理办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需进行修订或者重新制定。对内管理方面,虽然规范了一部分工作流程,但仍然没有将工作流程具体化、步骤化。由于科技处的工作覆盖面广、头绪多、战线长,若无一整套健全、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办事程序,就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无序和混乱[6]。

三、改进科技处管理工作的对策

1.摸清规律,主动计划。热科院加工所科技处目前还处在发展阶段,离成熟阶段还有较大的距离。鉴于这种情况,科技处首先需要探索日常工作的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需要工作人员通过日常工作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不断摸索和总结才能实现;其次需要处理好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分清主次,保证科研工作全局性的效率与效果;然后在总结规律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制定全局性计划,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工作效率[7]。2.加强培训,明确责任。针对目前科技处年龄结构老化、专业背景不合理、工作经验缺乏的问题,在暂时无法增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科研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来进行改善。例如给科技处工作人员进行短期培训[8],快速提高办事技巧和办事能力;同时按单位发展需要,科技处工作人员需加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从全单位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科技处的职能及服务;另外,还需加强对科研政策、科研管理技术甚至是心理学的学习;最后还需要明确分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增强凝聚力,避免出现谁都是负责人,结果谁都没有负责到底的情况。3.关注过程管理,注重结果考核。热科院加工所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总的来说较为规范,但对实施过程管理还有待提高。首先是全所都需重新认识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其与申请、立项、验收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其次需制定并落实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情况考核制度和体系,使检查做到有制度可依;最后就是需要对考核的结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比如激励措施和惩罚措施[5]。4.规范制度,强化落实。针对科技处目前的状况,制度管理主要可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是对现有制度进行梳理,该重新修订的修订,该重新制订的制订,同时将所有规章制度落到实处,按制度办事;另一方面在对内管理上,可将工作流程具体化、步骤化,形成相应的条例,并对全所进行培训和公开,形成规范的管理程序。

作者:方蕾 顾小玉 王海英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傅瑞春.新时期科研机构办公室的作用与能力建设[J].海峡科学,2011,56(9):81-82.

[2]汪国强.科研院所办公室工作效能管理的对策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6):222-223,235.

[3]张永锐,王立权,陈海龙,等.浅析研究型大学院(系)科技办公室的工作职能[J].科技创新导报,2008,(35):143.

[4]邹晓沨.高校科研管理重要作用及科研管理创新的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6,(S1):59-61.

[5]鄢琦,鄢佳程.高校科研课题中期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管理,2010,658(18):31-33.

篇(3)

1.引言

随着我国“科技兴海”战略的开展和实施,我国对海洋事业愈加重视,海洋行业及相关学科得到蓬勃发展。但是我国在海洋科技工作中仍存在着科技贡献率低、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等问题,海洋科技工作尚不能满足海洋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就围绕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管理、环境保护、公益服务、防灾减灾、权益维护以及海洋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开展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

2.我国海洋科技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科研管理工作中普遍暴露很多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在最初的阶段,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放在项目前期管理,把项目管理狭义的理解为评审、立项,立项后的管理投入大大减少,一旦项目列入计划,即大功告成,忽略对项目的全周期、系统性管理,呈现出“重立项、轻管理”现象。随后,为防止预算执行中存在着财政支出进度不均衡、年末支出相对集中、结转下年支出偏大等问题,国家开始逐年重视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加强对预算执行进度的监管力度。但是同时也造成了项目组为了达成预算执行进度,突击花钱,资金安全不能保障。在没有有效的完成项目进展而盲目追求预算执行进度,导致预算执行与项目进展相脱节,对科研工作带来非常严重的负面作用。

3.国外科技管理工作经验借鉴

(1)美国科研项目管理研究

美国政府为了提高行政水平,对联邦机构采取的绩效管理和评价也应用到对科研管理机构和国立科研机构的管理和评价之中。由于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特殊性,在实施绩效评价的实践中,这些机构进行了富有特色的绩效评价的探索。

(2)智利国家科委科研项目预算管理

智利国家科委对科研项目预算实施质量管理、风险管理和综合总结管理。在公立部门预算法框架内,政府与国会签署了一项关于预算管理的协议,即建立一套国际承认的外部认证管理体算,规范预算管理。为确保质量管理的落实,智利国家科委已建立了计划与控制管理系统,内部审计系统,项目实施者、使用人、受益人服务系统,采购与合同系统,并实施了能力培训及工作环境改善项目。同时,引入了风险管理的概念,设计和应用方法和程序,确定、评估影响项目实施的各种风险,通过对风险进行管理,达到减小、监测、改正、避免这种风险造成的负面影响,追求项目实施的最佳质量、效率和经济性。

(3)德国联邦教研部科技计划项目预算管理

作为科技主管部门,联邦教研部掌管着联邦政府约60%的科研经费,占联邦预算3.3%。其科技计划的经费特点是:经费经联邦议会批准、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具有法律效力;可以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对高校、科研机构根据项目支出核拨经费,对企业最多支持50%经费,企业须配套50%以上经费。

4.我国海洋科技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研管理模式,我国海洋科技管理现状及对策如下:

(1)建立专项专家库,采取随机抽取方式聘请具有良好信誉的专家参与项目立项、中期检查、验收和绩效考评等工作,专家对评估咨询结果的公正性、科学性负责。

(2)开展海洋行业科技资源情况调查,面向全国遴选优势科研团队和科研人员作为项目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同时根据合理分工与合作原则,遴选项目研究所需各协作单位。

(3)项目承担单位编写实施方案及预算及项目可行性论证,可行性论证包括研究目标、预期成果、考核指标、产学研结合情况、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预期知识产权分析、技术查新、研究团队选择和科研能力等方面。

(4)专项实行年度报告制度。项目承担单位在每个年度结束后30日内,组织各项目协作单位编制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报送科技司。执行期在当年度不足三个月的项目可在下一年度一并上报。

(5)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以项目课题组所在实验室的正副主任、项目承担单位科技处及财务处相关领导、外聘专家组成项目领导小组,指导项目工作的开展,统筹安排项目的运行管理,所有财务支出均需该领导小组评议、核算、批准后方可进行;

(6)建立子课题负责制:按照项目工作内容,任命协作单位及不同任务分工负责人,实行专人专项管理,并按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

(3)子课题工作小组:按照课题分工,以实验室相关科技骨干、博士及硕士研究生为主成立子课题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

(8)合作研究协调与沟通:项目牵头单位与协作单位在项目实施期间,以研究小组形式每月开展沟通会,每年度召开年度总结会,对研究结果进行研讨,改进不足之处,并根据各家优势对工作内容进行调整,使项目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艳妮,等.大科学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申报[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0(1).

[2]王志威.优化高校科研和管理模式的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89-90,93.

[3]孙键,等.我国参与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学基金,2009(3).

篇(4)

二、高等学校科技管理的创新

对于知识的管理需要人员与人员之间合作,并且通过文化的创新与知识的共享来达到最合理的管理。因此,高等学校为了增加各自的实力,必须要在知识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科技创新的管理。而对于科技创新的管理尤为重要的则是观念的改变,其次是技术的创新和制度的改革。

(一)观念的改变。所有管理的创新与变革的前提是观念的改变。知识管理是一种全新的思想,其实质是以人类为中心,同时以信息为管理手段,通过对知识的交流与分享来实现管理知识,从而提升了组织结构的创新能力与反应能力。高等院校科技创新的任务,不仅仅是令知识达到信息的共享,还需要通过刺激的机制使得各高校的教授与老师进行不断的学术交流,从而达到知识管理的不断创新。因此这就需要各高校的领导者具备一定的素质。一是要建立新型的管理观念,通过网络、计算机等技术,对管理过程与管理对象进行数字化的管理,从而达到技术管理的组织。二是高校的领导者需要重视人性化的管理。目前,高校的教授与老师已经成为了当今高校实力的主要参考指标,这就需要我们在管理的观念上进行不断的改变,应当充分提高高等学校普通员工的创造性。三是各个高校还应该进行不断的合作,以达到知识的融合。当今社会,竞争者之间的合作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对于知识的管理更加需要竞争对手相互合作,因为知识的管理本身就是一种建立在知识的共享基础上的方法,需要团队与人员之间的不断合作,以达到科技创新的目的。

(二)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大都是指新产品的研发以及其应用和推广等活动。技术创新和基础的科学研究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其可以以基础科学作为依据,来进行一系列的实验与创新。技术的创新主要包含产品的创新,过程的创新以及技术的传播。产品的创新,顾名思义是指产品的技术发生了变化,它可以是对现有产品的技术改进,也可以是对新产品的技术改变。而过程的创新又被称为工艺的创新,它是指商品在技术上发生了变化。技术的传播是指技术通过市场的渠道进行扩散。高等学校作为集科研、教育于一体的集体,拥有着占全国百分之五十以上的技术人员,因此在国家的科技创新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制度的改革。对于改革制度首当其冲的应当是优化经营者、所有者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每个方面的利益都得到充分的体现,其次是不断调整与完善规章制度,使得其各项要素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对于高等学校制度的改革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第一,要对当前科技型的企业进行产权的分理,通过一些资本主义手段来使得企业与学校的关系分离;第二,高等学校需要成立技术的转让机构,通过多种方法来宣传学校科技的成果,使得企业对现有的科技进行购买或者入股,从而实现技术成果的传播和应用。第三,构建合理的激励模式,鼓励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激励的手段有多种,其中最为重要的应当是股权的激励。我们可以允许高等学校制定与其相关的政策,来激励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高校科技创新的对策建议

高等学校是知识较集中的一种集体,其教授、专家及知识分子的比重很高,所以高等学校对于科技的创新应当建立在他们的隐性知识基础上,同时需要加以信息化的手段。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高等学校应该建立一些供职工进行学术交流、信息共享的平台,不断达到学校内部的知识管理的信息化。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数据的收集与反馈。比如,一些共同文件的保管与下载,科技工程的实施与验收等工作。这些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进行统一的网络化管理。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使得知识进行相互交换,从而达到共享的目的;另一方面还增加了知识管理的效率,减少了职工学习知识的成本。

篇(5)

中图分类号:E835.8 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和创新己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成为增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达国家或先进地区在科技管理创新、提升国家或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作出了积极探索。我国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强调科技进步和创新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作用。曹妃甸港作为中国沿海港口的后起之秀,将为环渤海经济圈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将对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并将成为支撑河北省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新兴战略平台[1]。而科技管理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如何提高科技管理水平成为推动曹妃甸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1 科技管理

科技管理就是管理者根据科技活动的任务及目标,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手段,对科技活动中的人、财、物、组织、信息等各种资源或要素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充分发挥各种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大效用,以便圆满地完成预定的科技目标。

近几年,曹妃甸科技管理工作在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与国内外先进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足,分析曹妃甸科技管理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技政策支撑力度仍不够强。由于曹妃甸建立时间很短,在很多方面尚未出台统一的科技执行政策,导致各功能区在落实上级政策及执行原科技政策等方面出现问题。第二,科技人才制度不完善。现有的科技人才政策没有形成体系,支持方式比较单一,主要是安家费、补助费等,普遍存在“重引进,轻培养使用”的现象,特别是人才政策没有与科技、经济等其他政策紧密结合。第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水平有待提高。曹妃甸虽然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科研机构少,研发实力较弱。在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方面系统化、全面化的扶持政策较少,创新资源较为分散,还没有形成网状或者科技研发系统,各功能区科技资源各自为政,配置效率不高,由于缺乏对区内外科技资源集聚和整合手段,因此尚未形成健全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2]。

2 提高曹妃甸科技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

针对曹妃甸现行科技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基础上,就提高曹妃甸科技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1.加强技术预见研究,完善科技发展战略

加强技术预见研究能够帮助曹妃甸科技管理部门清楚地界定短期和中长期研究计划,并注重在制定过程中将各种科技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

(1)优势产业继续保持

对于在己取得较好声誉的冶金、电气、化工、陶瓷等优势产业方面,改造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参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的积极性。

(2)发展新兴特色产业

通过政府连接作用,为企业找准、找好对口单位促进产学研科技合作,以点串线,以线带面,通过发挥龙头企业集聚作用,形成从种、养、殖、加工到流通的一体化产业链,形成一批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的生态特色产业集群。

2.创新科技政策体系,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技术创新体系在整个曹妃甸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承担主要作用,是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核心。

(1)通过大规模引智建立研发机构

需要运用毗邻京津的优势,利用京津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特别是要加强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河北联合大学等的合作,面向京津开放,通过大规模引智的形式来构筑起曹妃甸自身特色的技术创新体系。

(2)构建创新联盟和创新集群

利用传统产业优势,构建创新联盟。利用唐山钢铁、煤炭、动车、陶瓷、化工的产业优势,打破企业界限,建立产业创新联盟。使企业能够共享科技成果,增强整个行业的竞争能力。利用开发曹妃甸,唐山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会,大规模的开发循环经济技术、低碳经济技术,为唐山市的资源城市转型提供技术支撑。

构建现代制造服务创新企业集群。要积极引进和培育现代航运与物流服务业企业,提高现代化和智能化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服务外包,重点发展业务流程外包、信息技术外包和知识流程外包,积极融人现代物流、金融、制造等服务领域。

构建海洋科技创新企业集群。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也是曹妃甸区的特色增长点。首先,依托国家海洋研究机构尽快建设海洋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和市级海洋重点科技创新机构,增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转化能力。其次,重点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等领域的科技攻关,形成海洋科技产业增长点。

新能源创新企业集群。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是缓解我市能源压力,满足市场需求的战略选择。重点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建立新能源企业产业集群。

3.加大投资和融资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加大政府对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和监督,通过对科技资金的管理来满足曹妃甸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公共需要,使资源合理配置并发挥其最大效益。

(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

应建立科技投入资金占财政收入比例的稳定增长机制,以制度保障政府体制内的资源分配并充分引导社会资源聚集。为弥补市场失灵,政府应集中财力对在曹妃甸经济发展中具有制约和牵制作用的重大项目、重大技术攻关难题、关键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等给予重点支持,对于具有曹妃甸地区特色的原始科技创新给予支持,使资金的投入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2)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进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金融和风险投资为支持,吸引社会资金和引进外资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制。增强科技投入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探索财政科技投入与金融机构及企业共同投入、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科技投入机制,运用资本市场促进科技与教育、科技与产业、科技与社会发展、科技与地方特色产业开发、科技与资本、科技开发与基础设施投资在多个层面上对接融合,广泛吸纳境内外各类资本投向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联合推动,共同发展。

(3)破除融资瓶颈

建立统一的科技投融资平台,政府应将财政预算收入、土地收入等有形资产和政府规划、公共政策、公共产品定价、政府信用等无形资产集中到此平台,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并通过分类、重组等方式发挥其最大效用。依托现有科技金融机构,建立集科技风险投资、科技担保、科技贷款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投融资机构,面向科技型企业提供包括股权投资、债券投资、投资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一体化的投融资服务。

4.优化科技人才管理,充实社会创新力量

实现科技人才与科技管理目标的协同以及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曹妃甸在今后的科技人才管理中应予以重视的,曹妃甸要围绕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把科技人力资源作为最重要战略资源,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紧紧抓住培养、引进、使用和奖励等环节不断创新科技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形成“本地培养、外地引进、留学归国”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营造有利于各类人才施展才华的工作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3]。

(1)完善人才培养措施

针对薄弱的基础性研究领域,结合重大科技项目研发和重大项目工程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紧缺人才、拔尖人才和高级青年专技人才。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鼓励支持企业通过创新和发展,造就大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

(2)创新人才引进方式

借鉴深圳经验,推行高端人才全球招聘制度,在欧美发达国家和香港地区等统筹设立海外人才联络处,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各领域的核心领军人才,给予与国际接轨的薪酬待遇。与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建“国家级曹妃甸留学生创业园”,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操作性强的措施,吸引国内外科技人员、大学毕业生来曹妃甸创业。

(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好、保护好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激励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拴心、贴心、宽心、舒心的用人环境,使人才“进得来、用得好、留得住”,使曹妃甸成为人才辈出、人才聚集、人才创业之地。

5.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服务科技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促进科技成果研究和转化的中介组织,是由政府和企业建立的服务结构。目前来看,科技服务体系应当首先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目的是为了科技服务提供有效地保证。

(1)建立健全科技创新平台

建立开放式、市场化运作的曹妃甸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吸纳国外高端研发机构,中央和地方大院大所、重点高校、龙头企业的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等多元实施主体参与共建。此外,还应搭建创新资源平台,实现创新信息资源和政务信息资源的全面共享。

(2)探索“产学研”发展新道路

完善契约制度,建立战略联盟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建立技术参股、效益分成、委托研发等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利益分享机制;支持和鼓励功能区与大学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面向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组织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员为曹妃甸企业开展长期的战略咨询、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科技服务工作,探索广大科技人员服务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6.加强科技预警管理,提高管理应变能力

结合公共管理中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在科技管理过程中引入“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做到“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弥补传统科技管理中只强调管理带来的有利状态,“忽视”或“短视”科技管理过程中因诸如社会、经济、科技等外部大环境发展产生的多样性需求以及由内部诸如失误或者低效科技管理行为而带來的不利甚至危险状态,强调事先预控和经常性预防,通过组建科技预警管理组织机构、完善科技预警措施以及加强科技预警管理研究等,不断优化政府科技管理行为[4]。

(1)建立科技预警组织机构

建议在政府内部建立科技预警管理组织,实现科技应急管理的公共治理。建立由其他政府部门、社会专业团体、企事业单位、媒体甚至个人等参与的对科技管理内部与外部过程进行常规监控、综合监控和危机监控,形成多元主体参与互动的监控网络。

(2)健全科技预警管理政策措施

建立科技预警管理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针对科技预警管理中的“监测、诊断、预控、矫正”四个管理阶段特点和科技预警管理控制性、预见性、警告性、纠错性和免疫性等本质属性,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3)加强科技预警管理研究分析

借助唐山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的信息和技术优势,建立其与政府的联动机制,为政府提供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推断等服务,为政府决策提供及时、真实、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晓春.曹妃甸港口对河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814-817.

2. 李峰.基于国家创新型皿市的唐山市区域科技创新恤系的构建[J]. 科技信息,2012:94-95.

篇(6)

政府科技管理工作中的行政奖励主要指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门为达成特定的行政目标,借助赋予行政对象相应物质、精神、权能及信息等多个方面的奖励,以达到激励行政对象继续努力、给予行政对象工作支持的目标,并且确保其能够在有秩序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能够始终符合政府部门的科技管理要求,进而促进政府科技管理工作最终目标的达成。

一、行政奖励的主要类型

(一)权利发放性奖励

权利发放性的奖励主要是指行政对象本不具备某项专有的权利,但由于其落实了某项对科技工作有益的行为并具备了法律所规定的固有条件,所以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依法将该项权利发放给行政对象的一类奖励形式。

义务减免奖励

义务减免奖励主要是指由于特定行政对象实施了某项对科技工作有益的行为并具备了法所规定的固有条件,所以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依法将其作为社会成员普遍应当负担的某项义务进行减轻或免除的一类奖励形式。

行为性奖励

行为性的奖励主要是指只要行政对象落实了某种有利科技工作发展的法定行为,无论其结果是否成功,政府科技管理部门都必须给予的一种奖励。

结果性奖励

结果性的奖励主要是指行为方不但落实了某种有利行为,而且该行为还起到了某种经济或社会作用,或得到了某种成果,所以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必须要对其进行嘉奖。

物质性奖励

物质性的奖励,毋庸置疑其主要是指以一定数量的奖品、红利或其他实际物资作为奖励内容,以满足行政对象物质需求的一种奖励形式。

精神性奖励

精神性的奖励主要是指为行政对象授予称号、奖状及锦旗等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荣誉符号,或对行政对象的工作理念、行为模式等方面加以赞同与鼓励作为奖励的内容,满足行政对象精神需求的一种奖励形式。

权能性奖励

权能性的奖励主要是指政府部门赋予行政对象以从事某项活动的资格或某项权利职称作为奖励内容,以提升行政对象社会地位的一种奖励形式。

(八)信息性奖励

信息性的奖励主要是指将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为部分符合奖励条件的行政对象提供其他科技人员或机构所无法得到的信息作为奖励内容的一种奖励形式。

行政奖励的作用

突显价值

行政奖励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政府科技管理部门与行政对象基于平等位置进行的不完全对等交互。借助行政奖励,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门可以把科技管理工作的目标融入到正面的引导与激励当中,并体现出对行政对象的自身独立意识及行为选择应有的尊重。简单来说,行政奖励行为当中所蕴含的人本理念,充分体现出了对于行政对象的尊重以及对于对方切身利益的关心,突显出了政府科技管理工作中充满人文气息的工作理念。

激励与鼓舞

在科技管理工作环节中,对于违规的行为,一般是通过剥夺其原有利益或权利的方式进行惩戒的,而且这样的方式也能够有效的抑制某些违法的、会给政府科技管理目标的实现带来负面影响的行为。但这种形式并不能激励行政对象在自身本职工作之外为实现科技管理目标而采取的积极行为。所以,为了提升行政对象的积极性与热情度,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门必然要做出能够有效提升行政对象工作积极性的制度安排与设计,以确保行政对象能够有充足的动力去落实有利于科技发展与进步的非义务性积极行为。其中包括以精神激励与实务奖励为载体的行政奖励方式,这样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行政对象的行动力,促进其不断追求超越,并在科技实践过程中尽力达成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协同提升。

(三)引导科技工作

在科技管理工作环节中,行政奖励借助对行政对象的某些作为进行赞扬与肯定,给予其相应的利益,能够进一步突显出政府在科技领域中的调控目标,强化对行政对象工作的引导和影响力度,给予行政对象更加明晰、准确的工作导向,使行政对象在奖励机制的激励下,去深入了解政府施政的主要目标,并自觉的依照科技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将科技资源下放到政府倡导发展的科技领域或科技项目当中,以促进科技管理工作最终目标的达成。

资源优化配置

在科技管理工作环节中,行政奖励只是给予了行政对象某项利益角度的激励,而行政对象是否会依照科技管理工作的主旨做出相应的有利行为,则是由其自身的意识决定的。行政对象可以利用政府给予的奖励来满足自身某一方面的需求,提升自身的资源占有率,在行政奖励预先留出的行为选择与利弊判定空间内以及成本与收益的对比过程中,行政对象可以利用自身趋利避害的本能,自行选择出其予以否定或加以认同的行政奖励行为。在这种筛选机制的引导下,接受相应奖励内容、并依照科技管理工作目标进行工作的行政对象,一般都是拥有丰厚科技资源,并且能够在科技市场的竞争当中确保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共利益最大化的优秀行政对象。所以,行政奖励环节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整合了科技管理部门的工作目的及行政对象的行为目的,进而使科技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优化配置。

结语:

篇(7)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0-0230-01

1 科技人才储备的组织保障

1.1 建立人才储备工作办公室

为保障科技人才的储备,中部地区应加强宏观调控,建立科技人才与经济的互动协调机制――人才储备工作办公室。该中心负责区域科技人才储备基金管理、科技人才信息平台及人才储备管理等日常工作。各下属区域相关部门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辖区人才储备日常管理工作,为储备人才免费提供求职信息、择业咨询、推荐就业、职业培训、档案保管等服务。机构在人才储备期间,要对人才进行考核,建立其平时和年终考核档案,把考核情况作为储备人才使用、调整或取消资格的重要依据,最大限度减少人才资源的闲置和短缺。同时,组织、人事等有关职能部门要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全力抓好人才储备工作。

1.2 设立人才培训与服务机构

政府应设立人才培训机构对准备创业的科技人才进行培训,一方面帮助他们制定一个符合自己实际、可操作性较强、有发展前景、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的创业计划;另一方面促使他们进一步树立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掌握创业所必备的工商、税务、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了解国家对科技人才创办企业所采取的优惠政策。同时,在中部地区及其他区域设立科技人才资源工作机构,在国内外产业集聚区,开设专门区域急需紧缺的科技人才引进网点和窗口,对中部地区人才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和鼓励通过购买国际知名猎头公司、咨询公司的相关服务,在世界范围内搜寻各类优秀人才;通过完善外籍人员来中部地区择业的程序和服务体系,简化程序,留住并利用好引进的各类科技人才。

2 科技人才储备的运行保障

2.1 制定区域科技人才储备规划

中部地区科技人才储备规划是中部地区各省市政府和组织单元全面展开科技人才储备工作的行动指南,可以克服人才储备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利于人才储备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区域科技人才的流动、聚集及储备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突出科技人才优先发展的观念,确立主动吸纳科技人才的思想意识。因此,中部地区各省市政府应当将区域科技人才储备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编入中部地区的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中。中部地区科技人才储备规划可涉及以下内容:各省市在人才储备方面所面临的当前形势,包括人才储备工作的现状、具备的优势、机遇及面临的挑战等;下一年度区域科技人才储备的总体要求;下一年度科技人才储备的工作重点及目标;下一年度科技人才储备的配套设施的建设等内容。

2.2 调整和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结构

首先,加快科技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区域内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授课内容,尤其加强高技术产业领域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扩大新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环保等工程技术类人才的招生规模,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科技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人才结构从源头上得到优化;其次,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现有的人员整体层次和激活人才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氛围,对现有的员工通过造成竞争的压力而激发其科研创新的活力。

2.3 加强科技人才储备工作的管理与监控

在进行科技人才储备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使人才储备工作不能正常进行,这就需要对人才储备工作进行严格的管控。对人才储备工作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包括对人才吸纳、人才配置、人才储备、退出淘汰等各个环节拟定标准,根据拟定的标准进行严格的衡量、评价,如果出现偏离原来目标的情况能及时进行调整,使人才储备工作能顺利进行。

3 科技人才储备的环境保障

3.1 构筑有利于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政策环境

制定开放、灵活、富有效率、有利于区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才政策,是中部地区科技人才优先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首先,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方面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大力引进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紧缺的国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为中部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其次,实施引导科技人才向经济一线流动集聚的政策,包括支持企业建立科技人才培训基地、指导建设企业与其他研发单位的技术创新联盟、完善知识产权合理共享政策等;最后,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人才发展政策,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扩大科研机构用人自和科研经费使用自,完善科研管理制度,注重向科研关键岗位和优秀科技人才的政策倾斜,鼓励科技人才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

3.2 完善有利于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环境

首先,完善科技人才管理制度,消除科技人才使用中的“官本位”思想,建立以学术和创新绩效为主导的资源配置和学术发展模式,鼓励和支持科技人才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其次,改进公共服务体系和服务机构,建立高品质、专业化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为科技人才设身处地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建立较为完善统一的科技人才成果保护制度与人才激励保障制度,解决科技人才的后顾之忧,激发科技人才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动力,满足科技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3.3 优化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的科技环境

首先,要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发挥科技人才基金等政府财政性资金对全社会的示范和激励作用,给区域内的科技人才、企业以信心,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完备的科研设施;其次,政府要制定一系列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的优惠政策和科技创新成果保护政策,加强政府、企业与研发单位之间的科研项目合作力度,支持企业展技术创新,使科技人才的科研工作得到更多的支持;最后,需要尽快引导科技人才资源向经济发展一线集聚,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提高科技成果市场转化率,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科技创新热情。

3.4 打造公平的经济报酬环境

经济报酬的公平性深刻地影响着员工的忠诚度及其工作绩效。企业只有在通过科学的职位评价、技能测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薪酬调查了解相同职位的市场工资率,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建立起具有外部竞争力的公平的薪酬制度,才能使员工感觉公平,提高其工作的满意度。公平的经济报酬能为科技人才才能的合理发挥提供保障。

篇(8)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a)-0169-02

1 基层电力公司科技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模式落后

在目前大部分的基层科技管理依旧在沿袭那套老旧落后的工作模式,尽管在这方面我国也在大力投入,倡导发展,并进行不断探索,在部分方向上取得了突破,但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老旧的模式过分关注科技褒奖、科研实施和组织调研任务等方面的管理,但对于创新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同时,由于管理模式的陈旧和管理技术的不科学化,造成了信息堵塞,使得科学调研的进度缓慢,效益始终得不到提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力行业的发展。

1.2 缺少管理机构和人才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市级及以下电力公司均没有设置科技管理的有关部门来进行管理工作,就算发展到了现在这个阶段,科技管理机构的职能部门对相关管理工作也并不十分明确,对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没有清晰的认识。科技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之间联系混乱,没有起到管理作用。另外,管理人才的缺失也是重要问题。许多企业虽然人才济济,但是在管理人才选拔方面缺乏重视,高素质、高能力的管理人才微乎其微,导致整个科技管理工作止步不前,更谈不上制度的创新。

1.3 缺乏创新动力

由于市场压力不足和对生产效益的过度追求,导致基层电力公司缺乏创新动力。压力创造动力,但是,由于电力公司以服务大众为主,企业的发展目标并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加之国家对电力行业大力扶持,提供资金帮助,这一特殊性质导致电力市场压力不足,致使创新动力的缺失。另外,对于基层电力公司而言,上层干部更加关注企业的生产情况,没有制定好的绩效考评制度来刺激员工的积极性,这对员工创新意识是极大的遏制。

1.4 缺乏创新条件和环境

科技创新工作一般包括技术研发、技术推广、大众创新以及专利和论文的发表。但是,对于基层电力公司而言,每年在科技研发和创新上,实现突破和有自己作品的人乏善可陈。科技研发是科技创新的关键,但是,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全和技术掌握得不到位,技术人员没有处于良好的创新环境之中,创新火苗也会逐渐熄灭。

2 加强基层电力公司科技创新管理措施

2.1 完善科技管理体系

完善科技管理体系,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定位,加强职能建设。第一,加强协调管理。通过通过科技管理手段的改变,进而改变环境氛围,组织参加各项活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统筹协调,强化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识。第二,加强服务。有关部门和人员要主动担负起科技创新的宣传工作,拓展创新知识,将服务职能挑在肩上,发挥全面高效的监督和引导工作,解决员工在科技研发和创新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第三,加强参谋。基层单位的上层干部要深入基层,了解科技研发现状,对创新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计划做出宏观把控,理清发展思路,确定良好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创新提供意见和支持。第四,完善支撑体系。现在大多数的科技研发或创新以个人为主,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团体。要改变这种现状,可以围绕创新工作展开,将员工分开管理,使其负责不同的创新管理工作。将公司的骨干力量分批组建不同的团队,负责不同的创新研发工作。各二级部门横向交叉,加强合作,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形成创新网络,承担上级的指示和下派任务。基层优秀骨干由公司直接管理,自主研发,将每一个创新的点子进行实验验证。

2.2 发掘人才骨干,建设人才队伍

以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为基础,分层次组建人才队伍。一是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的培养。以重大科研成果为依据,有计划地加强部门联系,造就一流顶尖人才,创造精英队伍。二是基础队伍建设。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在各基础部门建立创新团队,围绕日常基础工作,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工作能力。三是建立创新研究小分队。在新青年中组织和建立小分队,使他们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培养实践经验,让青年员工也参与到科研论文和项目的研发中,扩大技术人才的覆盖面,打造科技创新的后备军。

2.3 建立激励制度

调动行业内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需要更好的激励制度,这是当前管理制度改进最应着手改变的方面,也是提升员工积极性的根源所在。公司应该制定学术研究成果的奖励制度和绩效薪酬分配制度,对学术领军人物和在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与技术进步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另外,对于有关的科技创新机构和部门要实施考核,对于任务指标的完成度进行统计,完善动力激励机制。

2.4 引进科学设备,营造创新氛围

引进先进的科学设备,为创新提供物质条件和技术支持,形成管理创新环境。管理部门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强化员工创新意识,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技创新培训,搭建创新平台,解决员工在创新中的困境,使科技创新广泛被人们所接纳。另外,还要为青年员工提供创新环境和技术支持,注重人才培养,将能力高、责任意识重的有为青年委以重任,通过部分带动全体的方式,引导整个行业创新意识的提高。还要将创新成功的典型案例通过宣传等方式加以传播,搭建资源共享的桥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3 结语

如何充分发挥基层电力公司科技创新职能,是整个电力行业正面临的难题,亟待解决。要改变基层电力公司科技管理模式,就要从制度、手段、思路和人才上做出调整,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加强内部沟通,学习新技术,引进新设备,为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基层电力公司要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确未来创新方向,做好基础保障工作,这样才能促进基层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激发国家电网的创新实力。

参考文献

[1] 高雅,w淑伟.科技与管理双轮驱动创新发展――访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博[J].国家电网,2016(8):46-48.

篇(9)

1.机电一体化技术概述

“机电一体化”(mechatronics)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交叉综合技术。机电一体化是在机械的主功能、动力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和电子设备以及软件等紧密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技术。它的本质不仅是单纯地利用电子技术来简化或替代机械,更重要的是将机械系统、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组成了最佳系统。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有增强生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自动监视、报警、诊断等功能,大大简化了操作步骤并且简单、方便;适用面广、生产、应变能力强、工作质量高;它的自动化检验和自动监视功能可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自动采取措施,使工作恢复正常。

2.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我国制造的机电一体化产品都具有智能化、程序化、信息化的特点,以及设备体积小、操作、维护方便、保护齐全、性能可靠等优点,它的广泛应用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力水平。然而,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今后应加强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装置,同时增加产品的通信功能,以适应综合自动化的需要;开发以微处理器和微机为基础的矿井设备工况和健康监测以及微处理器、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的应用等;机器人仍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今后研究的重点之一。

3.机电一体化技术研究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3.1 提高劳动效率,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使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变,大量新型自动化电子设备的使用彻底转变了煤矿的作业模式,明显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幅提升了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3.2 提高了劳动安全保障,传统的煤矿工作环境非常恶劣,高负荷地工作会严重影响到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安全。采用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煤炭的采掘、运输、提升等,不仅可以使矿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而且还能降低发生事故和危险的几率,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3.3 增加了经济效益和矿工的劳动收入,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运用使得煤炭的产量大幅提高,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样使矿工的劳动收入有所提高,改善矿工的生活质量。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中的应用

4.1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中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煤机的一个典型应用就是电牵引采煤机。它具有许多液压牵引采煤机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良好的牵引特性。在采煤机前进时它可以提供牵引力,在采煤机下滑时它还可以进行发电制动;可用于大倾角煤层。牵引电动机轴端装有停机时防止机器下滑的制动器,可用在40°~50°倾角的煤层,而不需要其它防滑装置;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与液压牵引不同的是电牵引采煤机除电动机的电刷和整流子有磨损外,其它元件没有磨损,因此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维修量小;反应灵敏,动态特性好,结构简单,效率高。电牵引采煤机机械传动结构轻便简单,只做一次转换,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转换效率可高达99%,而液压采煤机的电能转换机械能的转换效率只有65%~70%左右。

4.2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提升机中的应用。目前煤矿机电一体化、自动化水平最高的设备是矿井提升机,为全数字化交直流提升机。尤其是内装式提升机,在结构上将滚筒和驱动合二为一,大大简化了机械结构,充分体现了机械-电力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综合体。而全数字化提升机高度可靠,采用总线方式,使电器安装大大简化,此外,硬件配置简单,互相兼容。我国研制成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化提升机,其核心部分ascs是由双cpu构成的计算机系统,其性能先进、操作简便、准确可靠。

4.3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带式输送机中的应用。近几年来带式输送机已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重点。目前主要采用机、电、液一体化的cst可控软启动装置。它是一种专门为煤炭或金属矿石的长距离皮带运输机而设计的软驱动装置。一条皮带运输机可以由一台或几台cst驱动。由于尚未解决动态分析和在线监控技术以及启动延迟技术,我国带式输送机一般为3点驱动,对输送机的单机长度和运量存在一定的限制。而且,输送机的监控设备的功能、可靠性、灵敏度和寿命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显着的差距。

4.4 其他煤矿机电一体化设备液压支架则向电液控制方向发展,将计算机技术与液压控制有机结合,实现定压双向邻架或成组自动移架,避免对顶板和支架产生冲击载荷。煤矿供电要求是供电要可靠,质量要高,能满足大功率设备。因此应该推广节能型产品。高压开关柜采用维护量小,使用寿命长的真空开关。目前高、低开关柜普遍采用了“微机保护”,具备网络功能,可以实现远程遥控、遥测、遥信和遥调。

5.结语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支撑技术,目前已经成为矿山综合自动化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采、掘、运装备的应用和推广,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煤矿生产的综合实力,为实现高效、安全、洁净、结构优化的煤炭工业生产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静.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同煤科技.2006.(4)

篇(10)

中图分类号:F2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1-0083-04

为发挥区域财政科技经费的引导带动效果和提高区域创新产出效率,应从其源头出发,通过科学预算管理来实现。科技经费预算是保障科技经费有效使用的前提条件,目前关于科技经费预算的研究多从科研单位视角分析其预算机制、预算组织权限、预算存在问题等,而对政府部门科技经费预算方法研究较少,各区域政府科技经费预算缺乏决策依据、预算不尽合理、科技经费利用效率低下等实际问题也一直存在。为了提升区域财政科技经费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应当在总结与提炼相关发达国家与地区的经费预算管理方法基础上,明晰科技经费预算应当遵循的原则、依据、方法和经费预算中如何保障意见征集的科学性与客观性等。只有明晰上述内容,才能更好地开展区域财政科技经费预算管理优化工作。

区域财政科技经费就是指区域政府部门(重点指中国省级行政区,其他县级行政区可做参考)用以支持科技活动的相关资金,财政科技经费通常也被称为财政科技拨款,区域财政科技经费基本与国家一致,主要包含科技事业费、科技三项费、科研基建费以及科技专项费用等,对其预算进行管理就是使经费投入更加科学、产出效果更加优化。

一、先进国家与地区的经费预算管理

(一)美国科技经费预算管理

美国主要的科技经费有三种形式,不同形式的科技经费分配方法下具有不同的科技预算方法。

1.竞争性优势经费预算是根据政府部门提供提出的各种发展规划,并对规划的具体要求进行细化、提出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和重点资助项目情况,政府部门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所需资源的情况,为规划的开展提供有效的经费支持。这种经费预算是政府部门根据提出战略目标的情况提供的对应匹配的经费。不同的科研单位在国家提出具体战略目标要求的背景下,提出有效的、具体的、自主的、能够完成战略目标任务的有关项目设计方法,科研单位则根据内部各个项目的可行性、预期完成情况以及科研单位与项目以及政府战略目标的匹配性、设计方案的先进性与完整性等进行综合的项目评判,在众多项目中进行优先性排序并确定评估项目结果。政府部门并不参与项目的评价,科研单位自身组织评价活动,选择出自身认为最为有效的项目,因为科研院所在该方面具有长期研究优势,能够把握领域发展前沿与动态,能够掌握自身的资源与能力,选择合适并与国家战略规划匹配的项目。政府部门则对科研院所自身选择的最优项目进行经费资助,提供相关资源,这种资助反映了科研机构必须对达成政府所设定的目标负责,同时科研工作的完成是基于契约而不是拨款。

2同行评议的经费预算是政府部门选择相关领域的专家,对项目的内容、科学性、重要性等进行综合评估,并分析项目对国家经济、社会与科技发展的贡献与功能,据此作为其分配经费的依据。项目申请者需要根据项目的内容、所需的材料、仪器设备以及劳务等情况进行综合的财务预算。评审人员需要对内容与经费的匹配性和合理性等进行综合判定,通过引入专家评议提升了项目申请者对经费预算的重视程度与科学程度,避免经费直接拨付科研院所产生内部预算失真与低效利用现象的出现。

3.经济一财务模型的预算方法主要是根据项目的经济收益情况、成本情况或者基于投入一产出,成本一收益等进行了系列评估与分析得出项目预算额度。这种方法受到项目不确定性的影响,难以对项目未来的经济预期产生精确的判断,因此,应用受到限制,但是作为一种预算方法,可以综合其他预算方法共同使用,提供辅参考。

(二)日本科技经费预算管理

1.运营费交付金的经费预算。该类经费拨付通常是对具有独立行政法人资质的部门开展的。政府部门要向法人机构提出3-5年内达到的中期目标,包含经费申请额度、支出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以及经营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独立行政法人代表将根据政府提出的目标以及具体要求,拟定3-5年的中期计划并编制业务经费预算,政府部门根据法人机构提供的经费预算编制报告以及具体的规划内容等进行评估,通过评审后将拨付经费给予支持。

2.竞争性经费的分配方式(类似项目类的经费分配)。对于竞争性研发项目经费的分配,除大规模项目和特殊重点项目由综合科学技术会议的评价专门调查会进行评审外,日本各主管省厅对本部门的经费分配都建立了制度化工作机制。政府部门将科技经费委托给专门的独立行政法人单位管理。行政法人单位根据自身的职责与任务,组织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专家,主动设计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关的项目申报指南,并采用同行评议的方式进行申报项目的集中评选。项目的评选与论证结果需要向外界公布,在接受公众与国民监督与检查的同时,需要将项目评审立项清单与结果提交政府负责与管理部门以及资源调配部门,在提交的项目结论中需要将公示后大众意见纳入进去,以便在评价时充分反映社会意见。

(三)上海市科技经费预算管理

上海市的科技经费预算通过“科研计划项目预算评估子系统”开展项目经费预算网上申报、网上评审,并进一步结合会议评议,确定经费分配情况。项目申请单位在开展项目预算计划前需要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培训,提高项目预算经费填写的科学性与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评估机构对各个项目的经费预算情况进行形式审查,通过审查的项目,将进入专家评审环节,有财务专家、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等共同开展论证与评估,最终确定项目经费分配情况。上海的经费预算重点在提高预算申笥肷蠛吮憬菪浴⑾钅可瓯ㄕ咴に憧蒲性与正确定以及专家组构成合理性、评审过程公正性与全面性等方面进行努力,以提升政府科技经费预算的有效性。

整体而言,应当根据国家、区域战略目标进行适当的经费预算,并引入同行评议等方式保证预算的科学性,但是对于如何确定预算额度以及具体预算方法等,还仍需进一步探索。

二、科技经费预算管理方法

(一)预算编制原则

1.系统性原则。科技经费预算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为了提升财政科技经费使用效率与引导效果,设计应按照系统工程开发思想,全面考虑配置系统目标、功能、结构和要素及其作用关系,以及系统外部科技、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

2.集成性原则。由于科技经费预算体系构建不仅需要应用系统工程、科技计划、战略管理、综合评价等相关的理论思想和方法,而且需要掌握科技经费配置有关规律、管理知识和经验等,因此,理论设计必须有效集成有关理论研究成果、知识和实践经验,通过筛选、提炼、加工、整合和再创新,赋予理论新的思想与内涵。

3.动态性原则。科技经费预算体系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与发展之中,设计的理论不仅要适应配置系统环境的发展变化,而且应根据管理需要,不断完善与丰富理论的思想c内涵。

4.指导性原则。科技经费预算体系理论思想设计应结合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实际需要,其理论思想和方法应具有切实操作性,符合配置系统结构与功演化规律,可为区域科技计划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

(二)预算编制依据

为了保障预算的科学性,应当首先明晰预算依据。偏离目标,在科学的预算方法也是徒劳。因此,为选择客观、准确的依据,需首先确定科技经费预算的服务对象与最终想要实现的目标。科技经费通过直接支持、间接引导,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吸纳更多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活动主体按照政府部门的意愿投入研发资金、时间精力以及研发力量等,以实现政府的科技创新战略目标。由此可见,科技经费预算最终还是服务于政府科技部门的,是为实现政府科技战略目标而开展的,因此,科技经费预算的首要依据就是政府制定的科技创新战略目标,通常体现为区域的“十三五”发展规划、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年度科技计划与指南等。通过对各种规划与战略的研究,明确科技重点发展领域及当前尚未完成的战略任务,在预算中对其进行重点支持。区域科技发展现状与区域科技发展的历史资料作为反映科技创新基础与能力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科技经费预算时应当重点考察的内容。因此,需将区域科技发展的过去――当前一未来三个维度情况,作为科技经费预算方案的编制依据,即不仅考虑战略目标,还需要考虑过去的基础,当前的研究状态等,综合未来目标进行经费预算。

(三)科技经费预算的方法

1.增量法就是根据历年获得科技经费数量的增长率预测下一年度未发生重大变故情况下的经费预算额度,可采用的计算方法有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法等,计算过程相对简单。

2.百分比法就是根据各个地区历年获得科技经费预算额度占科技经费预算总额的比例,预测下一年度科技经费分配比例。当政府科技经费预算管理部门获得下一年度科技经费总额时,只需根据预测得到的各地区经费分配比例进行配置即可,省去了再次调整的麻烦。该计算方法仅是以各地区所占百分比为依据,其他预测过程与增量法相似。采用百分比法确定下一年度的预算额度仍然存在问题,这种分配方式容易打破地区经费调整规律,如对于发展前景较好的地区,研发活动正在积极开展与进行中,经费应当逐年递增,按照增量法,下一年度的经费仍需增加,以通过追加经费实现该地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持续与深入发展。然而,按照百分法,当下年度的经费预算总量减少或者增幅较小时,该地区分配到的经费百分比虽然适度,但获得的经费数量可能减少或改变原有增长势态、变得异常缓慢,这样不仅会延误地区技术创新与发展时机,影响快速成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会导致经费的低效率使用。

3.多因素法就是在综合考虑影响政府科技经费投入额度因及确定其对科技经费分配额度产生影响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显著影响因素在不同地区的变动情况,预测下一年度各地区应当分得的科技经费数量。影响因素通常包含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创新水平提升情况以及创新资源利用效率三个维度。一般通过科技投入与产出反映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如投入的科技活动人员、R&D经费支出以及产出的高新技术产值、拥有发明专利数与发表科技论文数等。同时,采用这些指标的增长率反映地区科技创新水平提升情况,采用投入与产出效率反映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指标重要性可通过主成分分析中方差贡献率等定量方法确定,也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等定性方法确定。通过多因素法确定政府科技经费预算的思路,对于指标体系设计方法(鱼骨图、价值树、关键绩效指标等)、权重确定方法以及综合得分评价方法等的选择与设计不再开展系统研究。各区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确定政府科技经费的地区配置结构。该方法的优点在于考虑的范围更加宽泛、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客观性,更加符合地区科技创新的实际要求。

总结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政府科技经费预算的具体参照标准、优点与缺点,如表1所示。

因为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因此,可结合百分比法、多因素法与增量法,确定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主体应当分配的预算额度,进而编制政府科技经费预算方案,如确定不同地区的不同产业分配额度以及承担单位的性质等。

(四)预算方案意见征集

依据过去历年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与部门等获得的科技经费分配额度等历史资料,当前各部门提供的经费预算方案以及规划、计划、指南等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引导,采用科学的预测方法组合,由科技经费预算编制部门对下一年度的科技经费内部分配开展预算,经过多轮调整编制初步的预算方案。在预算编制部门内部达成一致意见后,组织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相关处室的业务专家与行政管理人员,政府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科研院所、企业集团、高校、行业协会等非政府部门有关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等开展全面的意见征集活动,提升科技经费预算合理性。征集对象选择情况如下。

1.科技管理部门内部各业务处室。第一,各业务处室对本领域科技发展与未来规划情况掌握比较全面,可为预算提供更为客观与详尽的意见。第二,在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上存在竞争关系的各业务处室参与预算征集也可尽量减少相互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提高各业务处室的满意度与工作积极性。第三,各个业务处室之间也可借此机会更加深人了解其他处室的科技工作与战略任务,促进各处室协同发展的同时,提升经费使用效率。

2.财务、审计部门以及投融资机构。在论证实现项目任务目标所需经费合理性基础上,还可以通过参与意见征集,了解财政科技经费重点支持产业技术领域,掌握项目的动态前沿,为后续投资、担保等业务在科技创新活动领域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3.其他相关政府部门。针对科技经费预算中与本部门相关的内容,提出是否存在重复支持、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等。这样不仅利于避免科技经费重复使用的问题,也可为各部门之间的后续有效协作提供保障。

4.非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参与意见征集的对象主要有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其提供建议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技术人员主要是对自身领域内技术研发项目所需经费额度以及经费购买技术资料与设备等是否能够满足项目要求、完成项目任务等提出建议,保证领域技术研发经费预算可以满足项目要求。管理人员主要针对财政科技经费预算编制思路以及预算战略性与分配比例均衡性等提供有效意见,提升预算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上一篇: 毕业生档案管理 下一篇: 家庭教育研究综述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