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分析理论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3 16:27:4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叙事分析理论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叙事分析理论

篇(1)

音乐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人们可以用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也可以用音乐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1].音乐以及其它语言类学科,都属于具有显著代表性的认知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音乐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对音乐的欣赏和分类,更多则是倾向与音乐信号的识别,当前关于音乐信号识别的研究包括很多方向,如音乐搜索查询、音乐生理学和自动生成曲目等[2].音乐信号的识别不仅可以运用于心理学和生理学[3],也可以运用于音乐数据库的搜索查询以及自动作曲.互联网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音乐信号的信息量非常大,音乐的搜索和数据信息的分类非常复杂且困难,要对音乐搜索系统进行智能化升级和高效管理,就需要对音乐信号的特征进行研究,从而对音乐进行正确的分类[4].当前比较通用的歌曲检索方式就是在网站内输入歌曲的名字或者歌词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情况中,人们总是会忘记歌曲的名字或者歌词,但是不会忘记曲目的旋律,因此在该种情形下就要对自己能哼出的音乐旋律进行特征分析,从而得到信号特征进而在系统库内进行目标匹配.基于此,本研究基于分形理论和混沌特性,分析不同音乐曲目的Lyapunov指数和关联维数,从而判断不同音乐信号的时间序列特征和分形程度,为音乐信号识别的智能化发展提供现实依据.

1分形理论

1.1分形理论的质性分析

分形指的是在规定的意义下部分与整体自相似的部分[5].而在相关文献中定义“分形”属于M维空间内的某个点集的集合,在不一样的方向上含有自相似性,而且含有一个不完整位数(小于M)[6].也有学者表明“自相似性”跟“分形”的结构相似,指的是整体同部分的相似之处,在直观方向存在一种构造图,前后2部分仅仅是标度不一样,其余部分的构造方式都相同.观察的部位不管是近处还是远处,得到的结果都一致,学者们就把这种图称作含有自相似的框架.如果在改变图形的尺寸过程中,其余部分的结构并没有改变,此时该图形就叫做分形[7].整体上来说,分形的特性包含3个部分:部分和整体具有相似特质、构造细致和非整数性(关联维数).音乐则可以在空间序列上产生整体同部分的自相似性,而且逐渐地发展成为细致精确的结构,该种含有自相似性构造的现象就叫音乐分形.关联维数算法把一维序列中的数据组合成为相空间内的n维向量a=(a1,a2,…,An),把向量往后挪动h(h为整数而且是取样间隔),从而形成n维空间内的不同向量a'=(a1,a2,…,An+h)[8].根据稳定的间隔h向右依次挪动就能够获得相空间内的点集合{ax}x=1,2,…,K,而集合内点的个数可以由K=k-h+1计算得来.于点集合内随机取一个点当作参考点,以这个点为中心画圆(半径为r),再统计该圆内除了中心点以外点集合内的其他点数,从而获得关联函数F,如下式所示:F=1K2∑x≠yGr-Ax-A()y.(1)其中G代表Heaviside函数.如果K趋近于无穷大,那么关联函数W是集合内点间距离的概率函数,设此时吸引子伸展量的最大值为D,此时W的表示公式为:W=r()DL2(n,r),r≤D.(2)其中,L2(n,r)属于根n和r相关的常数,L2属于关联函数曲线的斜率.如果r1和r2之间的相对距离非常小,则L2(n,r)的计算方法如下式所示:L2(n,r)=dlnDdlnr.(3)其中,d为吸引子中的伸展量,如果r非常小,就可以计算出关联维数.若曲线的斜率随着嵌入维数的增大而增大,则说明没有分形的特征.如果曲线的斜率随着嵌入维数的增加而慢慢形成一个稳定值,则表明含有分形的特征.时间延迟h的规定条件有2个:一个是与数据采集时间间隔成倍数关系;另一个是取值要适当,过小会导致获取信息会很困难,过大会导致测量存在较大误差,根据相关文献,h的取值在接近15时,获得的关联维数最合适.

1.2音乐中混沌现象的特征

音乐属于非线性动态系统[9],其非线性动态特性内部存在着一定的深层次规律,对其内部规律进行研究可以分成2种序列: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在时间序列上,音乐表现出的形式是由有序慢慢转变成无序,由有序转变成无序的运动序列叫做混沌序[10].关于音乐的非线性解释,一般都是音乐线条的非旋律化,而分形理论的核心特征是:无序性、不平衡性以及不确定性.在创作音乐作品时,多种音乐现象能组成某种确定的比例关系,如果把某个主题当作作品的起始条件,那么在时间序列以及空间序列轨迹上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比如:某段旋律不断重复、逆行和倒影等,接着以特定比例进行扩大和缩小,这些音乐现象都包括在音乐线性过程内.音乐的存在形式很多,包括音乐的基本属性、音乐的一般变现方式、音乐的制作以及演奏,这些都有着复杂的时间序列和空间序列,其时空痕迹的扩散也非常复杂.所以,利用非线性的思维和方式进行音乐的特性分析,能够反应音乐最本质的特征[11].时间序列(混沌序)的特征包括:1)边界性混沌含有吸引域,它的活动范围一般情况下都是特定的,且不会因为混沌内部结构的改变而改变.2)普遍性不同的非线性系统内,混沌序都会含有相同的特质,而且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的改变而改变,这就是混沌的基本属性.3)分形维度在同一个空间里的混沌序,其运动轨迹的重合可以表示成分形维度,该分形维度能够分为数个种类,本文使用的分形维度是关联维数[12].4)量化特质对于混沌序,能够运用Lyapunov指数[13]研究其稳定性,如果该指数比零大,就表明该混沌序不稳定,运动轨迹会根据指数产生分离.该指数的绝对值可以表明序列的混沌程度,距离靠近的点之间,点内部的信息丢失量会因为该指数绝对值的增大而提高,序列或者系统的混沌特性就能够易于被发现.

2音乐分形实验及分析

2.1实验准备

1)实验设备本研究运用Matlab构建一个快速数字化乐音仿真模型,该模型基于1组正弦波,经过音色修饰后合成音乐进行播放,其中音色修饰分为音强随时间的自然衰减包络和各谐波成分的能量分配两个部分.运用格式工厂把将MP3格式的音频转换成Matlab可以直接读取的WAV格式,同时利用其截取的功能对音乐片段进行时长截取.2)音乐材料选择3种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分析,分别是钢琴曲、流行乐和哀乐,如下表1所示:3)音乐信号提取第1,运用格式工厂把MP3格式的音乐转换成WAV格式,接着进行小节划分和A/D转换.第2,分析混沌特性,根据Lyapunov指数的大小判断信号是不是含有混沌特性,也就是时间序列.第3,基于关联维数算法判断关联维数,从而分析音乐分形的复杂程度.

2.2音乐信号划分本研究选择

3首不同的音乐信号进行划分,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钢琴曲《致爱丽丝》的总时长是190s,分成106个小节,每节1.79s.流行音乐《Discotheque》的总时长是74s,分成35个小节,每节2.11s.哀乐的总时长是70s,分成32个小节,每节2.19s.

2.3混沌特性和分形程度分析结果

首先,对钢琴曲《致爱丽丝》的混沌特性和分形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钢琴曲《致爱丽丝》的Lya-punov指数上下浮动区间是在[0.02,0.25]之间,而关联维数在[13,17.8]之间.经典钢琴曲的维数起伏非常显著,表明其分形程度比较强烈.钢琴曲的创作难度非常大,同时其创作的过程非常繁琐,这就表示作曲家的能力要很强,特别是针对是经典的钢琴曲.其次,对《Discotheque》的混沌特性和分形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Discotheque》的Lyapunov指数上下浮动区间是在[0.006,0.0081]之间,而关联维数在[9.901,15.001]之间.《Discotheque》属于流行曲风,其创作过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该曲种的节拍非常强烈,也由非常强的动感,在演奏时音符的改变会充满了随机性,这就导致《Discotheque》的关联维数改变不及钢琴曲显著.最后,对哀乐的混沌特性和分形程度进行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哀乐的Lyapunov指数上下浮动区间是在[0.052,0.159]之间,而关联维数在[9.997,16.987]之间.哀乐一般是表示对逝者的思念和沉痛心情,其节奏的改变都是在相应的范围之内,主题的表达非常简单,主要就是为哀痛和不舍,所以哀乐的关联维数改变程度最低.

2.4不同差分后的关联维数

为了保证关联维数的稳定性,对3种曲目的音乐信号进行差分求解,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以看出,在进行不同阶数的差分以后,不同曲目信号的关联维数都在不同阶数下的波动非常微弱,因为试验过程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可以认为,不同阶数下关联维数基本没有改变,说明不同曲目信号内的分形程度具有稳定性.

篇(2)

中图分类号:TUl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7(b)-0000-00

变形监测是对被监测的对象或物体进行测量,以确定其空间位置及内部形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1] 。目前变形监测数据的分析理论比较成熟和常用的是回归分析[2]。它的主要思想是:尝试寻找对建筑物变形有影响的主要因子,剔除弱影响因子,建立变形量与各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关系[3] ,进而进行分析与预测。但缺点是:寻找因子变量比较困难,难以保证各因子之间是相互独立或不相关的,且建立回归方程需要丰富的经验知识[3, 4] 。相对来说,当只有变形量,而缺失其他信息时,时间序列分析的建模过程则比较简单。它的出发点是承认数据的有效性和相关性,只需得到变形数据序列自身的规律性[5, 6],不需要考虑其它数据的影响,也不必考虑它们是否相关,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所以在动态数据处理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 时间序列模型及算法

1.1 建模思想

时间序列是一组按照一定的观测顺序获得的具有动态统计特性的观测数据,并且彼此之间具有记忆的特征[7, 8] ,时间序列建模就是建立数据序列的过去值与将来值之间的联系,寻找其变化规律[9]。如果一个时间序列能够满足平稳、正态的条件[10] ,就可以同其前p步的观测值及前q步的扰动值建立模型ARMA(p,q),(p阶平稳自回归q阶滑动平均模型):

(1)

其中:p为自回归阶数,q为滑动平均阶数, 为模型参数, 为白噪声序列 ,对 。引入延迟算子B, 。则模型可变为:

(2)

当q=0时,ARMA模型就成为了AR(p)模型(平稳自回归模型):

(3)

当p=0时,ARMA模型就成为了MA(q)模型(滑动平均模型):

(4)

1.2 数据分析与处理

获取变形数据后,需要检验数据序列的平稳性。如果数据序列是非平稳的,可利用差分、季节差分、对数变换与差分运算等手段进行平稳化[11]。事实上,任何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只要通过适当阶数的差分后平稳,就可以对差分序列进行ARMA模型拟合[12] 。

差分处理:对于非平稳模型 (5)

可引入差分算子 ,则 ,通过适当的差分运算可得

(6)

1.3 模型的识别与初步定阶

模型识别可采用相关函数法,即依据ACF和PACF的拖尾性与截尾性,判断依据如下:自相关函数估值拖尾,偏相关函数估值p阶截尾,可判断为AR(p)模型;自相关函数估值q阶截尾,偏相关函数估值拖尾,可判断为MA(q)模型;自相关函数估值和偏相关函数估值均拖尾,可判断为ARMA(p,q)模型。只是ARMA模型阶数的确定更加复杂,通常采用从低阶到高阶逐个取为(1,1),(1,2),(2,1)…定出估计模型,再进行模型估计和检验,直到被接受为止。

1.4 模型检验

相关函数方法是利用相关函数的截尾性来确定模型的阶数,是初步确定阶数的范围,还要用F检验法进行检验判别,有判别式: (7)

其中: , 分别为ARMA(p-1,q-1),ARMA(p,q)的残差平方和,N为样本长度。给定显著性水平 查出临界值 ,若 则H0成立,可取ARMA(p,q)为合适模型,否则模型阶数仍有上升的可能。

如果所建立的模型是合适的,该序列就应该是白噪声序列的样本序列,模型是否合适,可通过检验该序列是否为白噪声序列来判断。N充分大时,有 ,因此可用 分布检验法来检验模型是否合适。

1.5 参数估计与预报

模型的阶数p,q确定后,就要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这也是建立时间序列模型的关键,一般通过最小二乘法迭代求出参数的精确估计值。线性函数如下:

(8)

所以 的最小二乘估值为 ,噪声的估值为 。

在许多实际应用中,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建立模型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数值预报,进而采取相应措施 。在确定模型的各项参数之后,就可以进行预报了。

2 实例分析

地铁二号线经过解放碑,该地是重庆的重要标志,周围高耸建筑物较多、人口密集,现对该站周围建筑物实施了沉降观测 ,每天观测值为一期 ,共观测29期,获得了点的累积沉降序列。现选取该站某一观测点J2的沉降数据进行分析预报,观测数据如下表1。

表1 观测值表

序号 观测值 m 序号 观测值 m 序号 观测值 m 序号 观测值 m

1 3.790 0 9 3.786 3 17 3.786 6 25 3.786 2

2 3.789 2 10 3.786 0 18 3.786 6 26 3.786 0

3 3.788 6 11 3.785 5 19 3.786 4 27 3.784 0

4 3.788 1 12 3.786 1 20 3.785 8 28 3.786 6

5 3.787 9 13 3.785 2 21 3.7861 29 3.786 1

6 3.787 5 14 3.785 6 22 3.785 8

7 3.788 2 15 3.786 3 23 3.785 6

8 3.786 1 16 3.785 6 24 3.785 9

2.1 数据差分处理

作时序图,如图1所示。

图1 J2点时序图

原时间序列为非平稳序列,需进行二阶差分,差分结果如图2。可以看出,差分后数据变为平稳序列,可以进行时间序列建模。

图2:2阶差分时序图

2.2 模型建立

计算协方差和相关系数,得到自、偏相关系数图如下图3。

图3:自相关偏相关系数图

由图可知该序列的偏相关系数 衰减缓慢,且当k增大时有明显的趋于零的趋势,所以 是拖尾的。自相关系数 在k=2时急剧减小,且在k=2及之后的值全小于 ,所以认为 在k=1处截尾,初步判断模型为MA(1)。

2.3 模型检验

1) F检验:通过计算可得MA(1),MA(2),MA(3)的残差平方和分别为为 , , 。取显著性水平 =0.05,对于MA(1),MA(2)模型有F> ,则原假设 成立,即MA(1)不合适。继续检验MA(2),MA(3)模型有F < ,原假设 不成立,可取MA(3)为合适的模型。经检验最终确定合适的模型为MA(3)。

2) 白噪声检验: 取k≈N/10=2,可用 检验法来检验假设 : 是否成立。在显著性水平 =0.05下,经计算得Q< ,所以接受假设 ,即就模型噪声的独立性而言所建立模型是合适的,检验结束。

2.4 预测结果及分析

利用建立的时序模型对变形数据进行预测,效果如下图4所示。

图4:模型的预测效果

从预测值和观测值的比较结果来看,可得出两点结论:

(1)在短时间预测内,J2点的观测值与预测值的误差均在 范围内,误差较小。预测效果较为理想,能够准确的反映建筑物变形的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形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以作为监测预报的依据。

(2)时间序列模型对于短期内的预测精度较高,当时间延迟过长时,误差会越来越大,要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的运用,及时更新模型,避免预测时间过长导致错误。

3 结语

本文通过分析时间序列模型及其在大型建筑物变形中的监测效果,揭示了时序模型在工程预测中的适用性。时序模型预测对变量间的关系要求较低,在工程实践中能够实时动态地建模、预测变形情况,同时又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有利于监测工程的质量,并随时做出调整。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充分利用时间序列模型的优势,并结合实际情况,实时、准确的把握建筑物的变形动向,将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诸多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 江冬明.基于某船舶基地的变形监测[J].科技资讯,2013(33): 35-36.

[2] 李世平,郭泉河.采用ARMA模型对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与预报[J]. 矿山测量, 2013(5): 70-72.

[3] 沈月千,黄腾,陈喜凤,等. 逐步回归分析在桥梁挠度变形预测中的应用[J]. 工程勘察, 2012, 40(7): 79-83.

[4] 田振华,谢忱,魏超. 基于MATLAB的时间序列在大坝位移预测中的应用[C]. 昆明: 2010:1-8

[5] 王国锋 ,王子良,王太勇,等 . Matlab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J]. 应用科技, 2003(5): 36-38.

[6] 张善文,雷英杰,冯有前. MATLAB 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M].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7] 吴芸芸,左廷英,朱建军. 时间序列分析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 工程勘察, 2012(1): 69-72.

[8] 闫利成,李国辉,张建龙. 时间序列分析在某滑坡变形监测预报中的应用[J]. 铁道勘察, 2014(5): 15-18.

[9] 徐爱功,李娜,张涛. 时间序列分析在地铁沉降观测中的应用[J]. 测绘科学,2013, 38(5): 57-59.

篇(3)

根据张爱玲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色・戒》已经成为华语文化圈里颇有轰动效应的“文化事件”了。从现代叙事学的角度来看,电影从始至终贯穿着一显一潜两层结构。在显在结构里,是一帮大学生去锄奸而功亏一箦的故事,属于革命、民族和国家的大叙事;而在潜在结构里,则是一个长期处于爱的缺失状态的女大学生王佳芝寻求弥补乃至香消玉陨的爱情故事,属于个人生命的个体叙事。前者表现故事的革命性和民族性,而后者则叙述人性与个体命运。两层结构的张力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具体体现为两种伦理的冲突:人民伦理和自由伦理。在《沉重的肉身》中,刘小枫先生将现代的伦理叙事分为两种:“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在人民伦理的大叙事中,历史的沉重脚步夹带个人生命,叙事呢喃看起来围绕个人命运,实际让民族、国家、历史目的变得比个人命运更为重要,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只是个体生命的叹息或想象,是某一个活过的生命痕印或经历的人生变故。”人民伦理和自由伦理冲突的结果无非三种可能,一是自由伦理压倒人民伦理,二是自由伦理臣服于人民伦理,三是彼此趋于同一,达到平衡与共生。而这三种可能正好分别体现在电影《色・戒》中的四个主要艺术形象上:王佳芝是自由伦理的寻觅者,易先生是人民伦理的追逐者,而邝裕民和老吴则是两种伦理的平衡者。

一、王佳芝:自由伦理的寻觅者

人民伦理和自由伦理的冲突主要体现在王佳芝和易先生身上,但两人优势伦理上的差异导致了王佳芝的命运悲剧。

对于王佳芝来说,人民伦理主要体现在她的间谍工作上,自由伦理则体现在她对爱的极度渴望上。间谍工作需要保密,需要对自我的保留与遮蔽,以求对方存在状态的敞明;而爱情意味着敞开自身,放弃自我中心,开放给新的可能性,爱“力图创造出一种新的经验层面”,“从先前的存在状态被抛入到一个新的世界,一种新的存在。”两者的本质矛盾导致了王佳芝内心的煎熬与挣扎。作为一名合格的间谍就应该是冷血无情、随时准备为国家民族去牺牲,而对涉世未深的王佳芝来说,个人爱情的追求与满足才是她个人生命的优势伦理,这种个体自由伦理又是由个人的性情这一随机形成的价值感觉秩序所决定的。

在现代心理学看来,对爱的追求,是人的一种本能。对于爱的缺失,马斯洛说:“爱的饥饿是一种缺乏症,就象缺乏盐或缺少维生素一样。”王佳芝在电影中一开场就处于一种无爱的情境之中,家人和邝裕民始终都没有给予她一份慰藉心灵的爱。她对易先生说的“那你一定很寂寞”其实是在夫子自道。与邝裕民和老吴相比,王佳芝只有国恨而无家仇,她的所谓的“家”在遥远的英国,那里有她的父亲、弟弟和未曾谋面的继母。报效国家当然义不容辞,但她缺乏邝和吴的那种刻骨铭心的家国仇恨,缺乏抗日锄奸的强烈动机和持久动力。

爱的缺失导致了她极度渴望补偿、渴望归属、渴望自我满足和实现,即使是以扭曲的形式去实现也在所不惜。弗洛姆曾说:“一旦一个人已变成完全孤苦伶仃地面对外面的世界,他就不得不想方设法去摆脱这种不堪忍受的软弱无力的孤独状态。”处于缺失性体验中的孤独主体必然会利用一切机会去寻求弥补和平衡,当遇到阻碍不能实现和满足时,处于缺失状态的需要会以无意识的形式存在于心灵深处,并试尽一切方法寻找机会,以其他的方式去释放以求补偿,结果是越不曾拥有越更想得到。事实上王佳芝一直就是一个处于孤独状态的极度渴望弥补的女孩,此种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到她与易先生的感情发展。

在与易的相处中,不管是假戏真做也好,戏假情真也罢,处于明显不利位置的王佳芝慢慢觉得自己快支撑不下去了,她对老吴说:“他不但往我的身体里钻,还要象条蛇一样的往我心里愈钻愈深。”对爱的极度渴望(个体自由伦理)和自己的特工身份(人民伦理)之间的矛盾让王佳芝心力憔悴,寝食难安,这个未谙风情、涉世不深、毫无恋爱经验的女生面对的毕竟是一个老奸巨滑的风月高手啊。当然导致王佳芝心灵防线彻底崩溃的是那颗意外出现的名为“鸽子蛋”的六克拉钻石。爱的本能力量一旦开发出来,它强大的能量绝不是人民伦理和政治禁忌所能够阻挡的,更何况王佳芝的体验是她整个身心的激荡,是全部灵魂的参与。然而这份感情是一种“饮鸠止渴”似的灵魂冒险。是一次建立在虚妄前提下的致命救赎。王佳芝与易先生那段从“欲”开始以“爱,结束的感情似乎不能说虚幻但也不够真实,在这亦真亦幻的感情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一缕极度渴望爱与关心的孤魂,因为只有孤独的人才会真正体会爱的意义。

对于王佳芝来说,爱的缺失只是偶然性事件,而在这一偶然性事件中表现出的无奈、绝望与渴望则是个人性情的必然。在间谍和爱情,人民和自由之间,这个涉世未深的女生最终选择了后者,放弃了前者,因而使残缺的生命在追求完满的努力中最终成了不可修复的生命碎片。王佳芝并不是为了民族解放与“主义”建设而死,而是死于自己的个人性情,死干个体对生命缺失的弥补之途,因此并不伟大和光荣,但是却更能从内心深处触动当下的观众,因为生活悖论和伦理困境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也更具有日常生活的普遍性。

二、易先生:“人民”伦理的追逐者

在易先生身上,“人民”伦理主要体现在他为汪伪政权和侵华日军效忠方面,其汪伪政权特务头头的身份决定了他对待革命者和抗日义士时决不会手软,这也是他邀功求赏、平步青云的资本:而自由伦理主要体现在他内心的真实情感上。

两者比较而言,人民伦理在易身上是占优势的,虽然对于王佳芝他后来应该是动了感情,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让政治前途凌驾于个人的情感生活之上,似乎个体生命的意义只存在于普遍的历史规律之中,“个人的生命奇想和深度情感”是无足轻重的,“一个个具体的偶在个体的生活事件”和个体生命中细微的伦理困境是无关紧要的。

王与易的交往纯粹是从引诱和被引诱的性游戏开始的,没有任何感情可言。如在第一场里,易先生完全象是一个施虐的暴君,用皮带对王佳芝又是抽打又是捆绑,不但没宽衣而且枪不离身,发泄完后就冷冷地走人了。这其实说明了狐疑不定的他在内心对王佳芝是充满了不信任的。而后孤苦伶仃的王佳芝以胎儿在子宫里的姿势独自卷缩在床上,因为这个与生俱来的姿势在心理上是最安全的。到了第二场和第三场里,双方已经有了真真假假的情感交流,虽然在中烧的节骨点上易先生还是瞥了瞥那把挂在床边衣帽架上的枪。易的唯一一次真情流露应该是在日本酒馆里 的那场戏。在那里他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想法,明知未来结局凄惨现在也只能强颜欢笑。那曲一唱三叹的《天涯歌女》除了是王佳芝个体生命的咏怀外,同时使身居高位的易先生在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可能结局时为主动容并潸然泪下。对于未来他又是恐惧的,因为历史的审判就在看得见的未来等着他。

但与王佳芝的爱的缺失相比较,他的情感生活非常丰富,甚至可以说是过剩。他有一个细心照顾他的太太,还有一个老情人――马太太,也许正如王佳芝所说他还有其他什么女人,至于王佳芝,只是他情感生活中的鲜活点缀和补充而已,有当然好,没有也无所谓,对他充裕的情感生活并不构成实质性影响。因此在王佳芝的身份暴露后,他毫不犹豫签下了处决书,并且还在部下面前否认那枚钻戒的所有权。很明显,他不希望与王佳芝的私情影响自己的威信与前途。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自由伦理)绝对服从政治的需要(“人民”伦理),与自己的前途相比,一个女间谍的生命又算什么,他每天都要签发处决书,王佳芝消失了自然还会有新的情人来填补。

照常理来说,易的决定完全是恩将仇报,除去感情不说,对方救你一命,你不思回报,反而置对方于死地,这确实有点类似于众人皆知的“农夫与蛇”的故事。但政治遵循的是权力的逻辑,爱情并不通向革命和政治,更何况是在战火纷飞的非常岁月里。总之,在严酷的现实面前,爱的本能根本不堪一击。当然我们不是说政治人物就没有感情,只是说当儿女私情(自由伦理)成为政治(“人民”伦理)的障碍时,儿女私情就只有让路了。电影的结尾是易先生坐在他和王佳芝曾经翻云覆雨的床边抚摩、沉思,如果说这是“鳄鱼的眼泪”当然有点粗糙与武断,但如果说他还深深沉浸在爱的忧伤中那也过分了,这其实只是人之常情罢了,我们没必要过分阐释。埃・弗洛姆曾说:“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对你的爱,如果你作为爱者用自己的生命表现没有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而这爱就是不幸。”从这个角度来说,王佳芝的爱应该是不幸的,因为她的爱没有引起对方原谅或赦免她的回馈。

我们可以退一步设想,如果易先生遵循个人的自由伦理放过王佳芝,甚至如她所愿继续偷偷在一起,那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很明显,这会成为上司和同行们的话柄甚至笑料,一个特务头头竟然被对方派出的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女生给迷住了,并靠她一时心软才拣回一条命,这对他的威信和前途将构成毁灭性的威胁。为了尽可能封锁消息,他不但立马杀了整个暗杀团队,而且否认钻戒的所有权,当老婆告诉他“今天傍晚张秘书和你部里两个人来家里拿去了一些她的东西”时,他脸露惊讶与担忧,因为自己的事情已经无法保密了,但他还是叮瞩自己老婆:“什么都别说,有人问就说麦太太临时有急事回香港了。”

三、邝裕民和老吴:两种伦理的平衡者

前面分析的王与易,其身上的人民伦理和自由伦理是矛盾冲突的,冲突的结果是一种压倒另一种而成为优势伦理,主导着个体的抉择与生活。而两种伦理的平衡主要体现在邝裕民和老吴身上,他们两人的亲人遇害使两种伦理在他们身上不但不冲突而且缝合得非常严密,基本处于平衡、合一与共生的状态,区别只是邝裕民的锄奸是自发的、不自觉的,而老吴的间谍行为则是自觉的,有组织的,也更具专业性,这样的区别也导致了两人结局的不同。

1、自发的平衡者

赖秀金说,邝裕民的“哥哥军校毕业不久就因为抗日战死了,所以家里不肯让他投军,所以他才那么激动。”亲兄弟的遇害燃起了他的复仇之火。亲情和爱国、家仇和国恨、自由伦理和人民伦理因为亲兄弟的遇害而紧密连结在一起。他首先提议并策划同学们在暑假里锄奸,其他五位同学依次附和。而初次锄奸未成功的三年后,又是他去找王佳芝商量卷土重来。王佳芝也为了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卷进锄奸行动。三年前,王佳芝为之稀里糊涂“献身”,三年后,在邝的劝说下又一次“深如虎穴”,不过因为这次入戏太深,不但自己送了命,而且整个暗杀团队全军覆灭。

这里有意思的是王佳芝,她是最后一个在犹犹豫豫中才勉强伸出了那象征同意加入的手。手虽然与大家叠在了一起,但眼神明显是和邝交错在一起。很明显,驱使她的并非爱国雪仇之类的宏大动机,而是对邝裕民那种朦朦胧胧的好感和暗恋使然,因此与其说她是去报效国家还不如说是去寻找爱情。只是没有料到最犹豫的人分配的任务也是最艰巨的,付出的代价也是最大的。

这里我们看到,王佳芝只是邝裕民复仇的工具而已,她在向邝裕民交代收集到的情报后曾说:“能不能请他们快一点,结束以后,我们可不可以都离开这里。”可见王佳芝对邝裕民还存有幻想,但邝裕民的回答却明显是在逃避:“我不敢说,我不知道。”后来为了安慰她又说:“我不会让你受到伤害,好吗?”一方面是对爱情的极力逃避,另一方面又说些含糊的许诺。因此王佳芝的感情天平最终倒向易先生,邝裕民难辞其咎。

篇(4)

    (2)安全需要。当基本生理需要满足后,安全需要变得十分重要,这里包括安全、稳定、被保护、远离恐惧和混乱。马斯洛把整个有机体都看成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他认为,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都是不断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连科学和人生观都是人为了满足安全需要而衍生出的。

    (3)归属与爱的需要。低层次需要的满足并不能带来幸福,人们还渴望着与他人建立情感的联系或关系。在这一层次的需要中,既包括获得亲情、友情和爱隋的渴望,还包括着一种希望归属于某一群体、团体的感情,在团体成员的互相关心中获得某种心理的满足。

    (4)尊重的需要。人们归属于某些团体,更多的人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团体中获得某种地位,这放映出了人们尊重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人们满足了其他所有的需要,就开始思考人生的目标的是什么,自己应该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当人们达到自我实现状态时,自我潜能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人成为自己本来应当成为的那样的人。

    2. NGO与其人才流失的现状

    “非政府组织”,英文是“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通常缩写成“NGO”,指除了政府和企业之外的为满足公众需要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其他社会组织。它强调个人奉献、成员互利等价值观念,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等特点。

    NGO关注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或者某些族群利益,如弱势群体利益、行业利益等等。由于现代政府决策的官僚性与程序性,市场机制下追求利益的趋势,不可避免的使得社会存在着一些被忽略的死角,而NGO作为民间组织很有可能突破这些,而将触角延伸到这些角落之中,从而促进社会的完善发育。NGO在现代社会中起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也得到迅速得到发展,据民政部统计,截止到2003年年底,中国民政部门共登记各类非政府组织26.66万个,年均增长34%。它们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但与社会发展相比,这些数字还远未能满足社会各群体和各种利益集团的需要:而与国外相比,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不论在总量、质量、作用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且发展不平衡,速度较慢,国际化程度不高,人员流失严重。而在这其中尤其以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最为严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面临着人员总体规模小,流动性大;各组织内部人员匮乏,现有人员素质偏低,专业人员比重小,专业性差,不能满足组织实际工作的需要;组织管理松散,结构不尽合理,特别是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不足等诸多问题的存在。

    3.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NGO组织人才流失现象的心理剖析

    NGO组织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NGO组织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人才自身存在的主观原因,如果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3.1 生理上的需要

    NGO组织在我国主要兴盛于各个大城市中,而在这些大城市中,NGO所能提供给其工作人员的工资往往仅能够维持住工作人员的基本生活。而且,他们的工资基本上依靠所运作的公益项目来保证,只有所在的组织有着可靠的项目,并能够获得来自基金会的支持,他们才能够有工资和收入来维持生活。其他的各种社会保障也是少之又少,难以和其他社会部门相提并论。因此,很多年轻人在刚刚毕业时,可能凭借着一腔热情和公益之心来到了非政府组织,但人们首先先要满足自己的基本生活:而且人们本身就存在着社会比较的心理,在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人们的这种心理有更加严重,很容易将自己的境况与其他人作比较,在这样的比较中,许多人在非政府组织中工作几年后,便转到企业部门或政府部门中工作。这是非政府组织人才流失的一大原因。

    3.2 安全需要

    非政府组织的人员往往缺乏稳定和保障。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寻求安全稳定的需求 ,这样的工作状况许多人一时可以凭借热情和信仰,但马斯洛告诉我们,每个人除了高层次的需求外,安全是人们首先需要满足的低层次的心理需要。因而许多人放弃了这样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同时,由于NGO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阔,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领域的公益活动甚至本身还具有一定危险性,例如,医疗卫生救助,需要到发生各种灾害、战争等

    种种危险环境中进行救援工作。工作人员可能会在工作之中对自己健康乃至生命造成损伤,这样的工作就需要有超强的信仰和意志才能够克服,但普通人往往很难做到。

    3.3 归属与爱的需要

    NGO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协助政府做好更重社会属性的工作,这样的目的就需要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全社会来参与到这些公益性的活动中来。因而NGO的工作人员往往十分繁忙的准备着各类活动,也不分上班下班时间,常常超额工作。尽管在这些活动中,他们有机会结识许许多多的朋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们对于友谊的需要,NGO本身也为他们提供了归属感,但他们却往往也失去了陪伴家人,爱人,子女的时间。许多视家庭为第一位的人,可能因此相继离开。

    3.4 尊重的需要

篇(5)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等级,每一种需要都伴随着前一个需要的满足而产生。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优越的家庭生活、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睦的同事关系和愉快的工作氛围满足了他们低层次的需要。激发更为主动、热情的工作态度,创新、完美的工作风格,必须使其在工作中获得价值认同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为提升专业能力、尽显青春活力、彰显个性魅力,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我们引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90后”教师队伍建设管理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探索,获得了一些收获,与大家分享。

一、创设和谐的氛围——满足“90后”教师爱与归属的需要

90后的教师,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审美是多元的。比如着装打扮,有些喜欢日韩式、有些喜欢欧美式等等。虽然时尚前沿,却也会招来年长老师的异议。为此,我们开展了一次“另类时装秀”。她们设计了三个主题“韩版卡哇伊组”、“欧美前沿组”、“嘻哈时尚组”,节目策划、服装设计、音响配乐甚至化妆走台,她们全包了。在热闹浓烈的环境气氛下,大家参与表演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年纪大的老师们变被动为主动、变观看为参与、变忸怩为大方、变淡淡一笑为开怀大笑。此时此刻,幼儿园已然成为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工作生活,必定是快乐的、幸福的,必定是充满浓浓关爱、彼此需要的。

二、转变交流方式——满足90后教师尊重的需要

交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必需行为,尊重并采用她们乐意接受的交流方式,使沟通变得事半功倍。我们开展主题为“畅想10年后的自己”的沙龙,老师们非常直接,也敢想敢说。他们畅想10年后的自己一定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担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甚至园长的职务。会后,我让他们以简短书信的方式,写一写“你希望有什么样的搭档或下属”,并投进园长信箱。从老师们的书信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追求的教师们的真实思想。工作不太勤奋踏实的老师,希望搭档却要爱岗敬业;工作缺少创新进取的老师,希望搭档要有锐意进取的精神;专业技能稍弱的老师,希望下属各项专业技能全面;甚至有老师展望十年后,自己也能担负管理重任,尽情发挥和展示自己的才能。交流变“直面”指导为“背后”引导,借助展望,实则也是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到自己的缺失,体现人格上的平等,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

微信、QQ、朋友圈、微博是他们交流沟通的主要途径,有效利用这些交流的途径,可以拉近与彼此之间的距离。小李老师,钢琴10级,声乐10级,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同时也是个有想法、有个性的姑娘。她在班级的玩具橱上放了很多瓶瓶罐罐,目的是作为打击乐器使用,但不被老教师认可,互相产生意见分歧。当天晚上我在微信中呼叫她,向她发去自制打击乐器图片,并且肯定她的创新想法,但同时配以QQ表情头像,告诉她主班老师的做法是对的,友情提醒她必须与搭班老师共同为班级打造努力。这种沟通引导的方式,让她轻松地接受了建议。之后,她专门做了一个放瓶瓶罐罐的架子,制作了一件适合小班孩子玩耍的打击乐器。

三、搭建个性化展示平台——满足“90后”教师自我实现需要

幼儿园的主题环境布置,大家已经习惯于剪剪、贴贴、画画;幼儿园角色区创设,不是家门口的烧烤店就是菜市场。90后老师的思维天马行空,敢于创新,她们更喜欢一些新鲜的事物。几块泡沫在这些老师手上,可以变成城堡;各种废弃的材料变成了一束束盛开的鲜花,各种腰鼓的造型更是丰富了特色区域。教室里不再是以现成的图画进行装饰,更多是各种废旧材料的奇特造型。充分相信他们的实力,认可他们的创新,必定带来不一般的惊喜。

篇(6)

关键词:虚拟企业 传统企业 交易 中间组织

虚拟企业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作为一种基于网络信息平台运作的组织模式,虚拟企业在整合企业核心能力,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提高企业市场协调能力,充分利用企业外部资源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这些优势都是传统企业之间的联合所无法比拟的。

虚拟企业的概念

自从1992年WilliamH•Davidow和Michael S•Malone出版了第一本专著《虚拟公司》以来,出现了多种关于虚拟企业的不同描述。

1993年2月Business Week中认为:虚拟企业是指用技术把人、资金和构思网络在一个临时的组织内,一旦任务完成即解散组织。1994年3月,美国的Michael S•Malone指出:虚拟公司像一个公司一样,临时把各方面联合在一个“变形的企业”内,在共同信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长久的联盟。其成员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顾客。国内有学者认为:虚拟企业是指两个或多个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或项目组,依托信息网络资源,以业务包干形式独立完成策略联盟的某一子任务块,通过共享彼此的核心能力,使共同利益目标得以实现的统一体。运作中,通过策略联盟和业务外包两种形式达到彼此核心能力的共享。这里的核心能力,是一种竞争能力,是知识经济下企业具有的与众不同和难以模仿的能力,是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销售、服务、商标和专利等技能或资产的有机融合。

尽管对虚拟企业这一概念的提法有多种,但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共事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体。

传统企业与虚拟企业比较分析

最早研究企业性质及企业可能性边界的是交易费用学派的创始人罗诺德•科斯。交易费用学派认为企业的存在是因为它以企业内部的计划组织方式取代了市场上的交易行为,本质上企业是对市场交易的一种替代,那么它实际上就是以企业内的组织、协调、管理费用的增加换取市场交易费用的节约,当企业内增加的边际组织、协调、管理费用恰好等于由此而节约的市场交易费用时,企业的有效可能性边界就定格于此。

传统企业之间的界限是泾渭分明的,企业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市场上的交易关系,是通过在市场上的讨价还价、交换行为而形成的。后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通过市场交易的交易费用无疑大大降低了;原先要通过实际旅行进行洽谈的业务可以通过电视会议系统,通过网络实现异地实时谈判,从而节约了大量的费用、时间与精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组织的有效可能性边界就会发生变化。根据交易费用学派的观点,其结论自然是企业组织的有效可能性边界缩小,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取产品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样,无边界的企业或是虚拟企业便由此产生了。

传统企业与虚拟企业的主要区别:

从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上来看,传统企业大多采用工业经济时代的金字塔式纵向管理模式。这使得企业的管理链条过长,导致了一方面企业的决策迟缓;另一方面与市场、技术的瞬息万变也极不适应,缺乏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柔性与灵捷性。虚拟企业则不同,它根据企业的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使之趋于扁平化,运用虚拟运作,整合外部、内部资源,便可以达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组织的高效、柔性化和灵捷化。

从企业的外在表现形式上来看,一是虚拟企业强调彼此合作,它改变了传统企业同行是冤家的殊死竞争局面,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共赢”的新型竞争观念。二是虚拟企业不是一个法人实体,它是一种动态联盟,一旦任务完成,它就可以解散,解散后的各成员又可以加入到其他的虚拟企业中去。三是虚拟企业之间并不以物质资产作为企业的边界,而是以数字信息流形成的虚拟协作关系作为企业的纽带,这种新的产权形态,可以对虚拟企业内的物流和资金流进行约束,使其在信息流的引导下按照最有利于信息流动的原则进行流动。

从企业的构建过程来看,传统企业的联合有多种方式,也有通过网络信息手段构建沟通平台的联合。这与现代虚拟企业的构建似乎很相似,但实际上,传统企业的构建模型与虚拟企业有本质区别。图1是虚拟企业的构建模型,企业1、企业2、企业3通过网络平台建立一个虚拟企业,各个价值形成部分分别来自于原来企业。虚拟企业中核心价值链的组成来自于三个企业的核心价值。原来的企业在组建虚拟联合企业时都将自身的核心能力投入到虚拟企业中去。非核心能力不参与虚拟企业的组建。虚拟企业实质是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将原有企业核心能力进行有序整合。在虚拟企业中能够实现原有企业的优势互补,对合作各方来说是“多赢”效应。从交易成本角度来看虚拟企业的构建过程,虚拟企业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相对交易成本最小化;传统企业之间的联合虽然也是为了在联合体内部实现交易成本的降低,但从虚拟企业的其他优势可以看出,由于核心能力整合、交流媒介信息化、组织结构扁平化等特点,虚拟企业比传统企业更具有交易成本优势。

关于虚拟企业的理论解释

(一)虚拟企业的形成机理

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价格机制作用下的自由交易,企业则完全通过行政命令实现交易,企业和市场的相互关系表现为两个极端下的两分法,而对两者间的关系的探讨甚少。交易费用经济学,则通过提出交易费用的概念,将企业和市场密切联系起来: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不同的是企业靠的是行政机制,而市场靠的是价格机制。当企业的交易成本低于市场的交易成本时,企业的行政机制就会代替市场的价格机制,企业的边界是由企业的边际组织成本和市场的边际交易成本比较来决定的。

虚拟企业的出现,使得现实社会中企业之间的交易形式已不再是纯粹的市场交易,企业与其内部各部门间的关系也不再是完全的上下级关系。透过这些现实的复杂现象,人们感觉到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在当今社会中变得扑朔迷离,仅仅用企业和市场的两分法已不能对经济事实做出正确的解释。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创始人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企业与市场的可替代关系之后,威廉姆森、理查德森等人又做了深入地研究,发现企业与市场之间还存在着大量的中间组织。科斯后来也承认了市场和企业间存在中间组织。他认为:“作为替代价格机制的‘纵向一体化’的程度在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间的差别悬殊”。由此可见,完全按照企业或市场进行交易,只是各种交易方式的两个特例,还有大量的交易是介于企业和市场间的中间形式,这种形式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西方经济学家将其称为“第三种组织形式”或“企业和市场间的中间组织”本文采用“中间组织”(Inter-form)这一称谓。中间组织的根本特点是中间组织带有企业和市场的双重特性,“看得见的手”(企业行政命令式的计划控制)与“看不见的手”(市场的价格机制)同时在企业间、企业和消费者间起着配置资源的作用,企业不是纯粹的企业,市场不是纯粹的市场,企业中存在市场,市场中存在企业。

从以上对中间组织的涵义及形成的分析中,不难看出虚拟企业就是中间组织的现实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是通过企业市场化形成的(如图2所示)。

(二)虚拟企业存在的必然性

作为中间组织的虚拟企业的出现,既可以节省交易费用,又可以避免较高的组织费用。纯粹的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现实中由于技术条件、地理条件、市场风险、重复交易等因素影响,交易费用增加,市场效率大打折扣。最典型的是当交易双方进行的是多次或经常性的交易活动,交易者就通过设定一定的规制使双方建立联系,这样交易者容易发现信息,容易完成谈判、签约、执行等市场进程。并且由于虚拟企业是以市场关系为基础的,与传统企业相比,监督控制等组织成本也得到了节省。

完全靠行政机制配置资源的企业存在许多阻碍经营效率的因素,比如,管理的行政官僚体制影响信息的传递和处理的效率,庞大的管理体系使企业付出高额的组织费用。为使企业灵活精干,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必须改变企业组织结构形式,降低企业组织费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企业中引进市场机制,用市场机制自行控制和衡量它们的经济行为。企业通过组建虚拟企业,形成了多个企业共同利用信息、渠道、人员等资源的合作而非竞争的机制,既减少了市场自由交易中存在的交易费用,又避免了完全企业化而造成的高额组织费用。因此,虚拟企业是一种市场化和信息化的产物,比起传统意义的企业联盟或企业集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虚拟企业的现实意义

为我国产业结构的重组、中小企业改革、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崭新的思路。首先,由于部门的条块分割、产业的重复建设以及由此形成的“小而全,大而全”的状况是我国产业结构最突出的病症。因此,虚拟企业的概念及运作方式,就在于虚拟企业所倡导的企业间的横向、纵向联系,优势互补,有助于企业打破条块分割,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跨经济成分的联合。虚拟企业所倡导的企业功能精简、利用外部资源,有助于克服“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端,促进社会专业化分工。其次,虚拟企业也是中小企业搞活的新方式。一方面,中小企业可成为行业内大企业的下包企业,完成大企业虚拟的生产业务;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可自己形成联盟。这些都能弥补中小企业在资金、设备、技术力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使中小企业在利用外部资源中提高竞争力。

有利于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提高竞争优势。虚拟的运作使得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降低生产成本,这意味着我国的低成本优势将受到强烈地冲击。因此,我国企业的迫切任务是引进虚拟的机制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我国已加入WTO,为避免在国外跨国公司的冲击,国内企业应通过组建网络化组织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同一行业的知名企业应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形成规模,以共同应对国外企业的强大竞争。

向我国企业昭示了指导新世纪企业发展的经营管理思想、组织形式,运作模式。首先,虚拟企业体现了分权管理、人本管理、柔性管理、战略管理的管理思想。虚拟企业蕴含着竞争性合作、利用外部资源超常规发展、企业管理中引进市场机制、市场交易中引进企业机制等先进的经营思想。其次,它向企业展示了一种以知识技术为核心集聚资源、灵活而又统一的网络化企业组织形式,这种组织形式能够调动下属部门和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个人的创造力,企业的经营管理能随着环境进行动态的调整,最终达到决策科学的目的。再次,它向企业提供了虚拟联合开发技术、虚拟生产联盟,虚拟营销联盟等具体的、可操作的虚拟联盟和虚拟运作模式。这些虚拟企业的深刻内涵对我国企业的微观经营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磊,马唯为.西方虚拟企业理论述评.中外企业家[J],2002(4)

2.郑照宁,武玉英,包涵龄.论虚拟企业.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科版)[J],2001(1)

3.李瑜,黄必清.虚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高技术通讯[J],2000(9)

4.张和明.协同设计环境下的虚拟企业信息系统.高技术通讯[J],2001(1)

篇(7)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NA)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需求分析理论最初源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课程开发理念,即通过不同群体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训练学生来构建课程(Rodgers,1980)。在我国的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后来逐渐扩展到外语的教育的各个层面。就具体外语课程来讲,针对社会对外语需求的分析可以确定这一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对学生对外语学习需求的分析,则可以帮助课程实施者选择符合现有外语教学条件、目前学习者知识和技能水平及其学习策略和动机等现状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估等(陈冰冰,2009)。

在我国2001年推进和实施小学英语教育以来,英语课程的开设规模在不断扩大,小学英语教师的师资学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小学英语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随之小学英语课程的继续扩大,小学英语教师师资数量匮乏,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而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主力人群,怎样培养英语专业的专科生和英语专业专科毕业生应该具有怎样的专业素质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小学英语教育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从需求分析为理论依托,以社会对小学英语教师的需求和英语专业专科生对自身专业知识的需求为着眼点,对专科层次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进行探讨。

二、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将需求分析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研究的重点也从最初的应用到专门用途英语(ESP)领域逐渐转移到普通英语(GE)的教学领域。Mead(1980)在对调查了学生学习专业英语和实际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所学的英语知识和他们的专业知识有关,能够满足学生客观需要。Huchinson和Waters(1987)研究结果显示,学习动机与态度、兴趣、学习风格、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的安排对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影响不容忽视。近年来,我国学者也逐步将这一理论引入到国内的外语教学理论,从理论层面到实证研究都进行了探讨。束定芳(2004)认为需求分析可分为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前者主要指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有关人员外语能力的需求,后者指学生目前的实际水平及其希望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陈冰冰(2009)强调对需求分析的持续性,这样才能掌握动态的需求变化,获得稳定的信息,最终对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曹玉坤(2011)对学前教育(英语方向)专业学生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学生对学前英语教育职业技能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学生往往忽视对职业技能的掌握,而这些技能在学前英语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三、小学英语教育方向(专科层次)的需求分析

根据束定芳(2004)提出的社会需求和个人需求兼顾的需求分析理论,笔者选取了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研究对象。对159名英语专业学生和35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以期通过本研究发现小学英语教育方向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于学生的专业需求和职业需求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探索高等师范院校小学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方面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根据对调查问卷和访谈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在英语专业知识的需求方面显示学生更为看重语法、口语、阅读和词汇方面的专业能力。而用人单位更看重学生在口语、语音、音调方面的能力。二者在词汇、翻译、语音、语调、文学和语言学方面的需求具有显著性的差异。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小学英语作为英语教育的启蒙阶段,更希望小学教师在语音和语调方面更加地道,对于小学英语教师的翻译、文学和语言学方面能力没有过高要求。

在职业技能方面,用人单位更倾向于学生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尤为看重学生的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法、板书能力、英文书写和课堂组织的能力。而学生普遍对于自己职业技能的要求要低于专业技能的要求。两者在板书能力、英文书法、课堂组织、肢体语言、儿童歌曲和故事能力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小学英语教育(专科层次)培养模式初探

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的分析,笔者对高等师范专科院校的小学英语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注重学生英语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重点规范学生的发音,强化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课堂用语的规范使用。并且通过建立院系自身的考评制度,力求使每一位学生在毕业之前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其次,选取适合学生的教材,适当降低教材难度。专科学生学习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同时学生之间的学习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对于英语专业知识不宜拨的过高过快,要坚持适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打牢基础知识。对于英语专业的高段课程如翻译、语言学、文学等课程可以将必修改为选修,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选择,拓展学生的视野。再次,加大力气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作为启蒙阶段的英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两笔(粉笔和钢笔)一画能力的培养和考评。同时将每学期的教学见习纳入教学大纲,充分重视学生教学见习和教学实践的环节,使学生的教学见习和教学实习要有目的、有针对、有检查、有收获。最后,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对儿童歌曲、儿童绘画、儿童舞蹈和儿童故事的了解。并根据学生自身的特长让他们选取其中的一到两项加以训练,做到人人有特色,各各有技能。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Waters,A.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Alearning-centeredApproach[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2]Mead,R.ExpectationsandSourcesofMotivationinEAP[J].EnglishLanguageResearchJournal,1980,(1).

[3]Robinson,P.ESPToday:APractitioner’sGuide[M].NewYork:PrenticeHall,1991.

[4]陈冰冰.国外需求分析研究述评.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2).

[5]陈冰冰.大学英语需求分析模型的理论构建[J].外语学刊,2010(2).

篇(8)

中图分类号:F416.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6(C)-0238-01

电力行业是其他生产用电企业的支柱产业,具有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知识更新速率快,设备精度高等特点。随着知识化时代的来临以及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的体制不断的改革更新,使企业基层内部员工及企业组织管理部门也逐渐的意识到知识化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在电力企业中更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拓展及运用。

企业员工培训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重要措施,更是未来电力企业开发人才的重点工程,合理的培训方案是企业员工培训工作顺利有效实施的保证,故而如何确定适合电力企业的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是企业管理面临的新的问题,培训需求分析是制定培训方案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将详细探究培训分析的开展及具体工作内容。

一、培训需求分析的必要性

在设计规划每项培训活动之前,都应对企业的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培训方案。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是20世纪90年代初人们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以及现代教育培训理论提出来的。是人们在培训开展过程中总结的一项预防的措施。

二、对电力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的具体内容

(一)分析企业员工的真实需求。地理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采用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评价系统,可以针对企业员工的个人背景资料以及实际工作过程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估,寻找出员工现有工作情况与应有工作情况的差距,同时对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随着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不断成熟,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以及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未来应达到的工作目标等将变的明朗起来,通过系统的分析,便可确定员工个体的培训需要。

(二)针对企业的发展目标确立培训需求。一个企业的良好的发展需要确立远景的发展的战略,同时对企业的培训规划设计及执行过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确定培训活动时需要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对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也要进行合理的分析,比如对企业中的非人力资源因素进行分析。人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要对企业员工的素质分布结构进行准确的分析,例如员工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等方面,通过对企业整体发展趋向的分析,进而确定企业培训需求的结构。

(三)电力企业外在因素改变对培训需求分析的影响。通过对企业员工及企业发展方向的调查分析可对企业的培训需求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但是也要考虑到企业优先权的变化,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新技术的引进。例如办公自动化系统应用的变化,企业对国外新技术的引进等。2、针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为了应对一些突发事件,企业则需要建立一些新的组织应对,如突发的电力故障。3、组织的划分与改变。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每个部门及组织的功能作用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因为电力企业中的一些任务的分散,所以一些组织需要不断的拆分重组以应对不同的任务。对于以上因素的变更,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要对企业中现有的问题做出有效的培训方案,培训方案的制定还需有一定的前沿性,同时要针对企业未来的一些变化对培训需求分析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促进培训方案的制定。

(四)建立并完善培训效果的评估体系。找出实际工作水平与应有工作水平中的差距是培训需求分析最终的目标,因此,企业培训活动举行过程中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效果评估体系以分析培训前后差距的变化,同时也应建立完善的跟踪制度,以辅助培训效果的评估,同时这种跟踪制度可及时反馈培训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培训活动的实用价值。

三、培训需求分析在实践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培训是企业提高的一种体系,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细观近几年电力企业对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的施行,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切实了解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在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开始前,务必要了解培训需求分析的概念,培训可以作为对企业员工的一种管理手段,能解决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培训不是全能的,毕竟培训需求与管理需求的概念不同,对培训需求的分析,仅能对企业人力管理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区分培训需求与管理需求之间的不同之处,是培训具有针对性,更有其存在的价值。

(二)确定培训需求分析的具体流程。开展培训需求分析需要具有一定的流程,培训需求分析并非必须要自下而上的开展,因为在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时,基层员工与上层领导的所想的培训需求并非一致,这样就出现了观念上的差距,这种差距必然会导致培训缺乏针对性,是企业投入培训中的成本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总结:如今,培训方案的制定已充分得到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视,培训已经成为企业拓展人才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从人才资源储备方面开展培训需求分析,认真做好培训需求分析以确定企业的培训方案,一个良好的培训方案可以使企业迅速的成长起来,可以促进企业完成未来的发展目标,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可以更好的为社会造福。

作者单位:四川省德阳市罗江供电局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02-01

1.研究背景和意义

需求分析( needs analysis, NA )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需求分析理论最初源于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课程开发理念,即通过不同群体的学生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训练学生来构建课程( Rodgers,1980)。在我国的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后来逐渐扩展到外语的教育的各个层面。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家长对于孩子的培养日益重视,我国的幼儿教育逐步呈现低龄化的特点。因此英语教育和外教作为幼儿园的一个特色正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幼儿园全面铺开。但是随着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幼儿英语教育的匆促上马,幼儿英语教师的管理和培训并没有跟上,造成了幼儿英语的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基本的英语专业知识。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幼儿英语教育的质量和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本文将从需求分析为理论依托,以社会对幼儿英语教师的需求着眼点,对幼儿英语教师的素养进行探讨。

2.幼儿英语教师素养的界定

根据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提出的专业教师素养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义。由此可见幼儿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是指对幼儿心理和生理特点有所掌握,具有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通同时还应具有较为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英语教学法和英美国家相关的文化知识)。也就说幼儿英语教师应该既掌握英语专业知识,又精通幼儿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幼儿英语教学理论,且能够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的专业人才。

3.幼儿英语教师的需求分析

著名学者束定芳( 2004 )认为需求分析的出发点应该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外语的不同需求而进行设计。因而,本研究选取了15所在乌鲁木齐是开展幼儿英语教育的幼儿园,分别以15名幼儿园园长和和来自这15个幼儿园的267名家长以及32名幼儿英语教师为研究被试。以期通过本研究发现在幼儿英语教师实际素养和用人单位以及家长需求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对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后发现,乌鲁木齐幼儿英语教师的实际素养和用人单位以及家长的需要之间存在这巨大的差异。

3.1 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幼儿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技能的要求较高。在问卷调查的15名园长和263名家长认为幼儿英语教师最重要的专业技能分别语音、语调准确、口语表达准确和掌握相关的英美国家文化。而在对在职的32名幼儿英语教师却发现69%的幼儿英语教师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语音学和英语教学法。36%教师认为自己的发音不太准确或者是基本准确。在文化背景的调查中显示超过70%的教师没有学过英美国家概况,不会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幼儿主动介绍英美国家的相关文化。在语言专业技能方面,主要调查了幼儿英语教师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调查结果显示幼儿英语教师四项技能中阅读能力最强,其次是听力、口语;最弱的写作能力。

3.2 在教学技能方面园长和家长最看重的幼儿英语教师相关的幼儿英语教学法和课堂组织能力和对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在对教师的调查问卷显示,超过80%的教师具有学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但是仅有48%的教师系统的学习过幼儿英语教学法,了解当前幼儿教育英语教学的前沿资讯。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幼儿英语教师素养的调查,不难发现,首先、大部分乌鲁木齐市的幼儿英语教师并非英语专业出身,多部分教师都是根据幼儿园的教学需要从学前教育专业转行从事英语教学的。在担任幼儿英语教师之前,部分教师经过了较为简单的英语培训或者教材培训,还有一部分教师则没有机会接受相关培训,只能在不断的教学实践逐步探索。

3.3 从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幼儿英语教师素养的要求来看,普遍希望幼儿英语教师要具有专业的英语专业背景,尤其注重教师口语、发音等这些对幼儿有较大影响的基本技能。同时希望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英语专业的相关的教学法,使幼儿英语课堂变的生动、活泼,使幼儿易于接受和喜爱。

4.研究的启示

通过本研究发现,目前乌鲁木齐市幼儿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还参差不齐,幼儿教师的专业化还有待提高。这与我国专业的幼儿教师数量匮乏有很大关系,因此笔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幼儿英语教师的素养:

4.1 在现有的学前专业的基础培养英语方向的学生或者开设英语专业(学前教育方向)。合格的幼儿英语教师最主要的来源应该是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 这一点是勿容置疑的。因为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顺应着社会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巨大需求, 积极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开发相关专业。

4.2 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现有幼儿英语教师进行继续再教育。这样才能是现有在岗的幼儿英语教师快速的适应岗位需求。因此国家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可以依托本地师范院校或其它规范的教师培训机构, 有计划地组织在岗的幼儿英语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再培训。事实上即使是经过幼儿英语教育专业系统培养出来的合格教师, 在从业期间也应该不时地为自己"充电"。因为时代在发展,"终生学习"应该是每一个人都信奉的真理, 否则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分析理论对于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育的重要性

程晓堂在书中指出:“需求分析就是了解语言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需求,并根据轻重缓急的程度安排学习需求的过程”。①上世纪60年代Hutchinson与Waters在书中将需求分为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来探讨学习者将来语言使用的客观需要,分析语言使用客观需要与现有水平间的差距,以及学习者自身需求。同时,了解学习者的兴趣与学习动机等。②Masuhara 在总结了前人的研究后,提出了包括学习者需求、教师需求以及管理部分需求在内的需求分析表,③对之前的研究进行了补充。

2 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各个层次的需求分析

2.1 学生需求分析

大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也是学习的主体,大学生的需求是其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基本的部分,目前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与现实社会的联系不够,基本上都是传输式的教学,这样对于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无疑没有优势,大学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最后一站,我们应该也有必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他们的需求,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为自己考虑的事情,特别是在英语学习方面。基于这样的事实,需求分析的优点就发挥得淋漓尽致了,需求分析可以良好地通过客观公正的调查和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们对自己英语学习的需求,其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学生们对课上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是否符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课上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满意;学生们对于学习教材和教师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是否满意;学生对于课外英语学习环境是否满意,对课外英语活动的建议。④这些在需求分析中这些都是需要关注与考虑的部分,同时通过部分研究者的调查已经可以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他们在现阶段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未来立足社会的需要,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已经不单单是为了应付考试,已不是仅仅为了四六级考试,越来越多的学生们要求提高现在对英语的应用程度,能够应用于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按照需求分析,我们一定要明确我们的教学目的以及要给学生怎么的教学方式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所以在设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到学习的内容,更应该考虑到受众是否能主动去接受,要不断地为独立学院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目标创造有利条件。很多调查中学生都提到喜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我们完全可以把日常的教学融入学生们的生活,选择与学生工作、生活相关度高的教学资源,结合网络等资源,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学生往往不能准确,明确,清楚地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也不能充分认识到自己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教学方式以及自身适合怎样的教学方式,而且随着学习内容的改变和社会各方面的变化,独立学院学生们对于英语学习的目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要在课业进行中持续地进行需求分析,这样才可以把握主动性,主动做出相应的改变,迎合学生们对于学习目标的改变,这样对于独立学院的教学目标无疑是很大的提高。所以要正确明确学生们当下对于英语学习的目标,主动创造出适合学生们学习的环境。⑤

2.2 教师与学校管理者需求分析

教师需求在于课程设置方面尤为重要。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而对于该类课程由大学英语老师开设还是有留学经验、精通英语的专业课程老师来开设,部分学校存在着争议。在对南京某独立学院各系主任访谈后,笔者发现,理工科的管理者普遍认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涉及专业性知识,这是很多大学英语老师所掌握不了的,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习得。如若不考虑教师需求分析,让大学英语老师开设专业英语课程,这无疑会降低教学质量。要开发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从多个方面满足独立学院学生们的学习需求,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教师就要能够获得知识不断更新的途径,要能够得到相应的现代教学技术使用的培训,同时,要能够获得一定研讨、交流、培训的机会,让教师眼界得以开拓,自身素质得以提高,并将科研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并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

2.3 社会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独立学院要把握住社会各界变化的动态,根据自身的优点设定符合大众社会的英语教学模式。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独立学院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模式不应该是传统的一站式教学,更不应该是本科培养模式的简化版,而是应该针对学生们对于自身学习的目标的设定,教师应该给予大胆的和全面的创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迎合学生们的需求,彻底改变之前把知识作为重点而忽略能力的传统教育观念,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独立学院学生们的学习潜力,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所有只有在需求分析理论的架构之下,科学而合理地设定独立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3 结语

将需求分析理论应用于独立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通过对学生,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的需求分析可以很好地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案,这不同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可以在发挥教学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们的积极性,设计出适合独立学院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教材和教学方式并在实践中趋于完美,不仅可以提高对学生的教学效果,更能够为社会和国家输送英语应用能力过硬的现代人才,也大大促进了英语教学的发展。

注释

① 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② 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上一篇: 中学教学教研 下一篇: 合同档案管理规范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