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3 16:30:33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企业员工档案管理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企业员工档案是企业劳动、组织、人事等部门在招用、调配、培训、考核、奖惩、选拔和任用等工作中形成的有关员工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工作表现以及工作变动等情况的重要文字材料,是员工完整的历史记录。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人才市场的相继建立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员工档案管理工作中管理混乱、档案损毁丢失等现象时有发生。由此造成的员工身份无法核定、有关政策无法落实、员工退休手续无法办理等问题屡见不鲜。加强企业员工档案管理工作,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配置,已成为当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员工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
1.企业员工档案的管理方式
以油田企业为例,按照员工身份实行组织、劳资部门分级管理是目前油田企业员工档案管理的普遍模式。
2.企业员工档案包括的内容
企业员工档案主要包括履历材料、自传材料、评定岗位技能鉴定考核考察材料、学历及培训材料、政审材料、入党入团材料 、奖励材料、处分材料、工资、劳动合同、调动转移材料、聘用审批表、复员退伍审批表、转业审批表、 退休(退职)审批表等。
二、当前企业员工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现行档案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企业员工档案由多个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交叉重叠,对员工档案管理要求不一致。大中型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档案,由各级组织部或企业工委代管;部分企业中层以上员工的档案,由人才中心或档案馆代管;有的企业还是按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将企业员工档案分成干部、工人档案分别管理,干部按组织部门的要求进行分类管理,工人则按劳动部门的要求进行分类管理,员工在企业中岗位及身份界定不清,这种管理方式,有悖于企业依法实行的全员劳动合同制度,给企业的员工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不便。
2.企业员工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不完善
个别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存在档案意识淡薄的情况。企业领导把精力和资金主要投向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上,认为档案工作不重要,甚至片面地认为企业与员工是雇佣关系,没必要把太多的精力用在员工档案管理上,导致对档案基础工作投入不够,造成了档案工作处于被动应付局面,难以高质量地完成。
3.企业员工档案管理不规范,利用率低
一是企业员工档案内容简单雷同,个人材料分散。企业员工档案材料只记录员工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这种简单的企业人事档案内容不仅不能为选人、用人提供参考,进而影响到人员的正常晋升与轮换,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参考价值。
二是档案转递不及时,操作程序不规范。例如,有的人早已调离本单位,但其员工档案还未按规定转递到新单位;有的企业违反规定,把人事档案当作普通邮件寄送,不作机要转递,这就容易造成档案丢失;还有的企业在人事档案转递过程中,不填写转递单,不经密封,就随意将档案交给本人自带,致使篡改、丢失档案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有人利用档案管理的漏洞,制造虚假材料。例如,将工作时间提前、把学历变高、把年龄变小等等。这些情况的出现,使档案材料丧失了真实性、严肃性、权威性。
四是建档、存档时间滞后影响档案管理的质量。由于管理模式的变更,致使员工档案的建档、补档、存档发生变化,特别是存档资料量的减少和时间的滞后,将会给员工档案内容鉴定和工作开展带来影响。
4.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档案管理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而目前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素质较低,文化程度和专业素质还不适应新时期开展档案工作的需要。有些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企业员工档案材料的客观性、准确性、完整性差。由于部分企业没有严肃、负责地填写好每一份档案材料,致使有的档案错漏百出,给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员工失业、退休等手续增加了困难。如档案年龄与身份证不一致,前后出现多个参加工作时间,个人经历前后记录不完整等。
5.档案保管条件太差,影响了档案的安全
档案管理的软硬件建设配备较差,档案室达不到安全保管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也是得过且过,责任意识不强,档案业务不熟悉,年复一年,档案管理形成了恶性循环,出现了档案越管越差,越管越少的现象。
三、加强企业员工档案管理的对策
1.创新员工档案内容,严把进档材料质量
创新员工档案内容,就是要转换档案材料内容的重点,要收集、筛选、鉴定、整理员工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材料,从而达到“观其卷、知其人、用其才”的目的。实现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鉴别的规范化,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及时收集和补充档案材料,并保证进档材料的质量。员工档案管理人员要坚持原则,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真正要做到“六不归档”:即不经审查的材料不归档、手续不全的材料不归档、内容不实的材料不归档、填写不符合规定的材料不归档、国家不承认的不归档,与政策不符的不归档。
2.创新管理方式,实现员工档案管理数字化、现代化、信息化
纸质档案最具原始凭证性,但在人员流动性大的情况下,纸质型员工档案在传递过程中易导致个人信息失真或磨损毁坏。这就要求纸质型档案转换成电子型档案,通过电子信息手段,建立个人征信体系和社会信用制度。
3.创新员工档案管理制度,实行员工档案管理社会化
员工档案管理是企业员工关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加强企业员工档案管理,1992年6月,原劳动部、国家档案局曾共同颁发《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的通知,要求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员工档案管理制度。但是,《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简称《规定》)颁行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初期,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成熟化,劳动用工制度发生了较大变化,特别是劳务派遣制度对传统劳动用工制度的冲击,对企业员工档案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劳务派遣制度下企业员工
档案管理面临的挑战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简称派遣单位)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再由派遣单位与接收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简称要派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将被派遣员工(简称派遣员工)派往要派单位工作并接受其领导,派遣单位则从要派单位获取派遣费,并向派遣员工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用工制度。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制度的特殊之处在于“工作与关系相分离”,虽然派遣单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员工不为派遣单位工作,而为要派单位工作。这种特殊性对企业员工档案管理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派遣员工的档案应该归谁管理
在传统劳动用工制度下,档案管理作为员工关系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由用人单位负责管理。根据《规定》第五条规定,“职工档案由所在企业的劳动(组织人事)职能机构管理”,“实行档案综合管理的企业单位,档案综合管理部门应设专人管理职工档案”。但在劳务派遣制度下,《规定》中的“所在企业”是否仅指作为用人单位的派遣单位,还是应该包括作为用工单位的要派单位?若理解为仅指派遣单位,那就意味着要派单位不具有派遣员工的档案管理权。若理解为兼指派遣单位和要派单位,那就意味着要派单位同时享有派遣员工的档案管理权。
(二)派遣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如何处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用工单位应履行的义务有: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由此可见,派遣员工在派遣单位工作期间可能形成的档案包括:要派单位向派遣员工支付绩效奖金所形成的奖励材料;要派单位向派遣员工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的材料;要派单位对派遣员工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培训”的培训结业成绩表和评定技能的考绩材料;要派单位对派遣员工“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所形成的工资材料等。从法理上说,既然派遣单位被视为用人单位,作为事实上的用人单位是享有档案管理权的,那么也就意味着要由派遣单位负责收集和保管企业员工档案。但是从实践上来看,由于派遣制度的特殊性,给予要派单位暂时性的档案管理权则更具可行性。
(三)派遣员工档案如何转递
《规定》第六章对“档案的转递”进行了规定,它要求“企业职工调动、辞职、解除劳动合同或被开除、辞退等,应由职工所在单位在1个月内将其档案转交其新的工作单位或其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劳动(组织人事)部门”,转递档案应遵守如下规定:一是“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准邮寄或交本人自带”;二是转出的档案必须“按统一规定的企业职工档案转递通知单”;三是对转出的材料“不得扣留或分批转出”;四是“接收单位收到档案经核对无误后,应在回执上签名盖章并将回执立即退回,逾期1个月转出单位未收到回执应及时催问,以防丢失”。这些规定都是针对企业员工在两个独立的用人单位之间转递档案所做出的规定。在劳务派遣制度下,如果派遣员工的档案需要在派遣单位与要派单位之间转递,应该遵守或参照上述规定,还是需要另行规定,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解释。
二、劳动派遣制度下企业
管理层面的应对策略
(一)双方可以通过劳务派遣协议约定对派遣员工的档案管理
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劳务派遣协议应当载明的内容包括:派遣的工作岗位名称和岗位性质;工作地点;派遣人员数量和派遣期限;按照同工同酬原则确定劳动报酬数额和支付方式;社会保险费的数额和支付方式;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事项;被派遣劳动者工伤、生育或者患病期间的相关待遇;劳动安全卫生以及培训事项;经济补偿等费用;劳务派遣协议期限;劳务派遣服务费的支付方式和标准;违反劳务派遣协议的责任;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纳入劳务派遣协议的其他事项。在这些规定中,派遣员工档案管理问题并未被列入劳务派遣协议的法定必备事项,但是这并不影响用人单位与用工单位在劳务派遣协议中约定包括档案管理在内的其他事项。
(二)派遣单位可授权要派单位暂时管理派遣员工档案
为避免发生纠纷,劳务派遣协议对授权范围和事项必须做出明确而具体的约定。“明确”,是指双方应有较为明晰的约定:派遣单位依法享有对派遣员工的档案管理权:在派遣期间,要派单位对派遣员工在派遣岗位工作期间所形成部分档案材料享有暂时代管权,此代管权仅限于档案收集与保管;要派单位对其代管派遣员工的档案无权销毁,未经用人单位书面同意也无权擅自提供给任何组织或个人利用,否则应承担对派遣员工造成损害的赔偿责任。“具体”,则指双方对派遣员工在派遣工作期间所形成的“部分档案”进行逐项列举。
(三)双方可通过劳务派遣协议约定派遣员工档案转移
《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15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这仅是针对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为劳动者办理档案转移手续所做出的规定,不能直接解决派遣单位与要派单位之间派遣员工的档案转移问题。但是,派遣单位与要派单位可以参照该规定,约定派入单位应当自结束用工之日起15日内将其暂时代管的派遣员工档案转移给派遣单位。在派遣期间双方也可以约定,由派入单位于每月末、每季度末或每半年、每一年将其代管的派遣员工档案转移给派遣单位。
三、劳务派遣制度下立法规制层面的政策建议
(一)尽快修改完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
1 企业档案存在的问题
随着目前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国有企业破产、重组、兼并或转制,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商、个体工商户等新的经济组织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职工就业的主题。然而在国有企业转制、破产和兼并重组等过程中,企业身份转变和档案管理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不规范,经过破产、转制的国有企业职工档案疏于管理,有的职工档案去向不明或存在随意涂改等现象。更有甚是,一些新的经济组织不重视企业职工档案的建立和保管,不能及时更新、补充新产生的职工的个人材料,导致职工的档案不准确、不完善。二是企业职工档案被分散保管。部分国有企业破产后职工被分流,但是职工档案没有被带走,一些民营企业或外资企业只保存本单位职工录用以后形成的档案,职工录用之前的档案有的在原企业保管,有的随破产企业档案一起交由综合企业管理部门或破产企业的主管部门保管。总之,职工的档案被分割,形成了不完整的职工个人档案,导致职工个人履历断档,不能完整反映职工个人工作经历。三是部分企业职工档案管理不规范、保管存在安全隐患。有些企业职工档案被装在破旧木柜中或麻袋中堆放在仓库角落,既没有防火、防潮措施更没有防盗设备,档案丢失、损坏现象严重。四是借阅和传递手续不规范。部分单位和企业在职工档案的借阅和传递方面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有的职工可以随意带走档案,借阅无借条,调转无手续和回执,有些企业因不同意职工调转或其他理由随意扣押或涂改职工档案,致使职工档案形成“弃档”或“死档”。企业档案管理的缺失或错误,直接导致职工在办理退休、养老、住房公积金等事宜时无法提供完整的法律依据,致使职工或企业利益受损,或有甚是导致企业和职工对簿公堂。
2 档案是企业法律举证的重要依据
企业在经济运作之中总要发生各种纠纷,且以经济债务纠纷与侵权纠纷居多,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它将为企业各项综合业务、研究工作的开展创造必要条件,对规避和抵御各种风险起到一定的必备作用。企业要想顺利发展减少经济运作中的麻烦与损失,要想胜券在握,就必须在平时的企业管理中谨慎、细致的保存好,既有时效性又有真实性,较为翔实完整的企业档案,才能在各种经济纠纷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我国现行的司法理念可以概述为“告诉制”,即民不告官不究,且是“谁主张,谁举证”。然对经济纠纷而言,从民法审判角度,原被告都可以举证、质证,对证据的确认,采信,直接关系到审判的结果。所以原被告方在审理过程中,谁能完成举证责任是致关一环。对原告来说是维权的重要手段,对被告来说是有力的抗争,对法官来说是寻求公正判决的合理支点,一经采信证据,就会依据法判决。所以,企业在应对各种有关经济和其他纠纷司法案件中,如能寻找出有力的证据材料,特别是有关文件、物证、人证、影像资料、录音带等等,既可以还原事实真面目,又能给法院断案依法做出公正、公平、合理的判决,维护权益、讨回公道。因此,从某方面来说做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档案管理,对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利益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还是法律举证的重要依据之一。
3 用法制意识搞好企业档案管理
3.1 企业档案管理融入法制意识的重要性和方法
既然企业档案是企业处理各种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因此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就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妥善做好企业档案管理,在形成档案之初就要树立法制意识,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证据的角度进行收集、整理、管理企业档案。但企业管理千头万绪怎么从法律证据的角度管理企业档案呢?这就要求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弄清楚证据存在的基本要素。企业管理虽然表面非常发杂,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业务经营、技术研究、行政管理、人力资源、财务资金,企业文化、企地关系等等,都离不开企业档案、文印收发、签章盖印、信函交寄等等这些事务性的工作。所以取证、索证无时不有,就看从领导到普通职工有没有法制意识与觉悟。所以企业机关文秘人员特别是档案管理人员要对身边的小事、碎事留个心眼,事事都要考虑周详,做事特别是重要事项要留下痕迹,要有原始凭证 、文件记录保存的习惯;要有程序制度逐级办理的手续履行;要有回执、查询的记录原始材料,特别是保留好原始件的孤本作为;要有当事人的墨迹、影像、声音、照片、字据等等这些都是证据的基本要素,一句话:证据要的是原汁原味,这是最关键要素。
3.2 做好企业档案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企业应严格执行《档案法》的各项规定,健全档案管理制度,认真负责地为职工记录、整理、保管好档案材料,定期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职工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和真实。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定期参加地方档案行政部门组织知识培训,加强档案人员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教育,使档案人员在执行政策、规范操作上适应企业需求,从而全面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3.3 加强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确保企业职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为了企业职工档案规范化的管理,笔者建议地方档案行政部门、劳动人事保障部门应从实际出发,是否联合制定一个企业职工档案管理的规定或实施意见,不论企业规模的大小,都必须建立统一、标准和规范的职工档案管理体系,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进行档案信息化的管理。每年要定期对辖属企业进行一次严格的职工档案执法抽查,对职工档案达不到要求的,要根据《档案法》的要求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必须做到不手软,不走过场,以法办事。
4 案例分析说明
劳动争议案。安阳市某煤炭企业始建于1969年,李某自建矿初被招进该企业工作,并任该企业工会副主席职务。该企业规定领导干部到达53岁期退居二线,正职降为副职、副职降为管理人员。由于该单位职工档案管理不严,为了拖延退居二线日期,李某托关系借出自己的档案并私自涂改了招工日期和自己的真实年龄。按照身份证真实年龄2011年李某该退居二线,但是李某说自己档案年龄不到退居二线年龄拒绝退居二线。结果,该煤炭企业按照李某身份证年龄给予了退居二线降低了李某工资待遇处理,为此李某依据档案年龄不到退居二线年龄为由将该煤炭企业告上了法庭。法院经过调查取证一审认为:该员工省份证年龄到达该煤炭企业规定的退居二线的年龄但招工表和档案年龄不到退居二线年龄,判令公司收回让李某退居二线降低工资待遇的决定。该公司不服一审判决,上诉二审。上诉审理时,该公司从档案中找到李某涂改招工表和档案的认证和物证,请求法庭支持。二审认定举证事实有效撤销一审判决,重新判令退居二线降低工资待遇决定有效,赢得了官司的胜诉。
5 结束语
企业档案管理关系到企业和员工的根本利益,所以用科学积极的态度去搞好企业档案管理,并将法制意识融入到企业档案管理中,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维护企业利益的重要保障和根本举措。
参考文献
引言
在中国丰富的档案财富中,企业人事档案是国家档案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人事档案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探求企业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必然有利于相关部门在管理中对有效信息的获取,推动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改革,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人事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的现代社会,档案作为一种特殊的重要信息,对其进行现代化管理是必然的发展方向,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也是如此。现代化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存储、检索等,进而实现网络化管理,是当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档案库管理现代化。档案库的管理,需要以科学的手段来扭转“看堆守摊”的局面,以适应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内要求,可以建立人事档案信息的专用数据库。二是档案资料电子化。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微机,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章图片甚至声像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使档案数字化、信息化,在档案查阅、借阅、归档、统计等日常工作方面实行微机化操作。三是档案服务网络化。利用局域网、互联网、党政网等网络平台,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化服务系统。在人事档案专用数据库建立起来后,还要有一定的专门网络和专门网站才能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交换、流通,也才能实现人事档案信息的异地查询和人才流动管理。
二、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各环节
1.完善档案材料的收集。档案材料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物质对象,是提供利用的前提。档案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为有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应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
一方面,要从人事档案收集环节本身进行规范化管理。一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员档案材料收集网络,根据材料形成的规律和特点采取定时收集、定向收集、跟踪收集、补充收集等方法。二是与流动人员或用人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以契约的形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并严格执行确保形成的材料及时归档。三是流出或接收的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档案材料或分批转出档案。接收人员在验收时,如发现材料不齐或丢失,要设法查找或索取必要的组织证明确保档案材料齐全、完整。另一方面,改变传统消极的收集保存方式。传统的档案收集实际上就是对人事档案的“接收”,是整理之后单纯意义上的档案保存,这样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意义。因此,要开展档案收集保管的新模式以改变现有的僵局。如有些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创建的“人事立户”的存档模式,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存放是以用人单位集体委托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可以使用人单位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建立动态联系,与传统意义上企业流动人员委托存档的区别在于克服了“人档分离”的现象,用人单位“直接用人,间接管人”,而管人主要是通过与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合作管理档案来完成的,流动人员的年终考核材料、聘干表、档案工资表和出国、奖惩等档案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先由用人单位完成,在制成正式材料一个月内送交人才市场,并由其根据国家有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规定进行审核归档。
2.严格档案转递手续。随着市场经济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这就对其档案的转递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确保其人事档案安全、顺畅的转递是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人事档案的转递虽然有相关的规定与政策,其关键问题就在于如何使档案转递更为规范,使档案更能发挥利用价值。
国家人事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中要求:“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凭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人员流动的有效文书,向流动人员原单位开具调档函,原单位接到调档函15天内,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随档案转递通知单转交人才流动服务机构。转递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经审核无误后,及时将档案转递通知单回执退回原单位。”“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接管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须由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办理委托存档手续。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应与流动人员或其现所在单位签订档案管理合同书,合同书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并且,档案的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派专人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流动人员本人自带。应当交接的档案一定要尽快移交,人员流动后留下的档案,流出单位应尽快将其档案转递到人才市场或新用人单位,收到的档案经核对无误后,立即做好入库登记。在档案管理过程中,坚持管人与管档并存的原则,即人在档案在,人走档案走,档案与人不能脱节。
3.优化档案内容构成。优化档案内容构成,不仅要继续保留传统和共性的反映个人年龄、经历、社会关系等基本信息内容,更要突出创建反映个人专长、知识水平、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个性化的内容。
一要创建能力档案。重点记载个人文化程度、专业水平、继续教育情况,以及参加各种资格考试、注册考试等反映个人才能的资料。二要创建业绩档案。要及时将企业流动人员的工作情况、工作业绩和在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中的表现及完成任务等情况存入档案,为凭实绩选人、用人提供必要的依据。三要创建诚信档案。要规范企业流动人员自身诚信状况的管理,重点记载政治自律、专业技术人员学术和技术水平以及个人公共道德与行为方面的信用资料,并加强推广应用。唯有如此,才能使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利用价值得以提升,有关部门可通过档案记载确定对企业流动人员的选拔和培养,人们才会更加重视人事档案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减少“无头档案”的产生。
三、拓展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是适应中国企业流动人员管理的新方式,是一种促进人才产业化,最终使人事管理变成一种公众服务的制度。简单地说,就是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实现人事关系管理与人员使用分离,即单位管用人,而一些具体的人事管理工作,如档案管理、计算工龄、评定职称、社会保险等,由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代管。随着新形势的出现与发展,人事制度也开拓了新的服务形式,实行“人事派遣(人才租赁)”制度,这在一些地区已经实行。它由人才市场担当员工的法定雇主,负责派遣员工的人事管理,实际用工企业同人才市场签订人事派遣或租赁合同,实现劳动关系转移,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实行人事派遣后,对于用人单位而言:一是用人单位便捷用人,打破人事关系与劳动关系一体管理的局面,租赁单位用人,专业机构管人。二是人才资源共享。通过对高级专业人才兼职租赁业务的开展,可以有效地促进地区人力资源的社会共享。三是准确选人,规避用人风险。中介机构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利用专业化手段为用人单位圈定合适人选后再由用人单位进行面试确定,使招聘更加准确有效。四是可突破编制限额,满足用人需求。一些属于定员定编的单位可以通过派遣增加员工,这样用人单位可以在不扩大编制的情况下解决用人需求。
对于被派遣人员而言:首先,可以使人事档案等人事、劳动关系的管理得到保障,完善工作档案如工作情况、业绩情况、培训、健康及考核等方面内容,能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其次,派遣人员合同到期后,若不再续签,由于其人事关系仍然由人事派遣服务机构。其工龄连续计算,并可继续为人员代交社会保险费,办理各种以人事档案为依据的各种证明等人事服务。
小结
人事档案是与人类个体密切相关真实的人生记录,对人事档案的管理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和完善的。随着市场经济与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人员的流动将会越来越频繁,这对作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环节的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企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综合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勇于探索、不断开拓,就一定会找到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新举措。
参考文献:
[1]朱玉媛.现代人事档案管理[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
[2]蔡秀萍.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面对面[J].中国人才,2006.
王光丽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眉山供电公司 四川 眉山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下,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如何构建新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当下企业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对我国企业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出我国人事档案管理不符合新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方面,结合实际提出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和方向。
关键字: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 企业发展 创新
一、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指用科学的规章、制度、程序和方法对人才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有效的配置。它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员的挑选和录用,还包括如何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思想觉悟等等,贯穿于整个人力资源的全过程。
二、人事档案管理
1.定义
人事档案管理是国家机构、企业单位为了记录和反映员工的个人经历、工作表现,以及个人质素而形成的认识管理活动,通过建立文字和表格的个人资料,为企业对员工的考核和聘用提出事实的依据。
2.我国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我国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这种管理制度和企业的发展规律完全不配合,只是单纯的强调了人事管理本身的管理功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一步步完善,以往旧的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规律,导致企业出现了一些人事档案管理的混乱情况。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事档案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服务性,成为额待解决的问题。总结下来,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企业有的人事档案与真实有差异
由于人事档案是作为企业选拔人才的参考的依据,所以要求材料具有真实性,如果材料是虚假的,就失去了它原本的利用价值。但是目前人事档案有的存在虚假的情况,如:有些人的年龄和实际不符,工作经历填写和实际不符,学历程度和实际不符。这些档案,都将其主人更加优化,形成虚假材料。
2.企业对人事档案管理投入低
很多企业对于员工的人事档案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只是一味的收发档案材料。对于档案的管理,缺少统一管理的制度,没有足够的经费保证管理设备的更新换代,导致出现员工档案遗失、错乱等等情况。
3.个人材料分散、存在漏洞
在我国企业,普遍存在对于员工的个人材料收集不及时、整理归档不完全,导致个人的人事档案不能真实的反映员工的实际情况。有些企业为了应付检查,临时拼凑员工的个人档案,把许多不真实、缺乏实际的内容强加到个人档案之中。
4.很多“弃档”情况出现
很多就业者,对于自己的人事档案认识不足,不理不问,直至出现丢失的情况也没有感到有任何不妥。人们认为,对于人事档案,对于我们没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觉得档案如果不能带来美好的生活,或是不能帮助其找到一份好工作的话,有它没它都一样。
5.信息化程度低
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基本还是维持老一套的管理方法,依然完全依托纸质档案的填写、保存、交接。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向现代的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缺乏系统的管理和操作。
三、人事档案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1.人力资源的开发受人事档案管理的积极作用
人事档案是为企业选拔人才的一个参考条件,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才的发现和挖掘。对于个人的人事档案,人力资源部门能从中看到其性格品格、工作态度、业务政绩等等要素。以此为据,可以有针对性的得出该员工应该负责的部门和培养方向。通过各大企业在实践中发现,真实的人事档案材料是企业正确选拔人才和使用人才的客观依据。
2.人力资源的开发受人事档案管理的消极作用
由于一些个人的档案存在一些虚假信息,就可能混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判断,降低了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参考价值。有些人事档案的管理部门没有及时收集员工的个人资料和工作情况,没有保存员工一定数量的资料,使得人事档案的质量下降,不能在人力资源中发挥出原本应该有的实际功效。
四、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新要求
人类已经在二十一世纪,当下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普及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往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和理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为了实现现代企业的高效益、高效率,同时也为了能发挥人事档案的积极作用,当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人事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1.建立多层次、成体系的考核系统
我国传统的人事考核和人事任命的方法和程序已经落后,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标准要转向多层次的考核。全面了解员工的情况,不能单一只针对某一方面做出考核和评价。
2.具有独特的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为了外塑形象,都要有统一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直接影响员工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建设统一的企业文化又是转变公司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将优秀的企业品质转化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这就要求企业的档案管理也要具有企业独有的文化,服务于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
3.实现信息化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管理已经逐步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对于认识档案管理,过于的完全纸质管理显然已经落后,必须寻找其他的方法跟上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步伐。
五、现代企业发展浅析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创新
1.树立自主意识,增强服务理念
目前已是经济时代,对于企业的人事档案管理必须树立新的服务理念,要变以往被动的服务方式为主动的服务方式,主动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服务信息。
2.加强合作意识,寻求部门合作
知识经济背景的当代企业,各部门是处在一个合作共赢的大环境之下,任何部门都不能孤立存在,各个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对于这种大背景下的人事管理,应该讲所有部门都纳入人力资源之下,各部门通力合作,综合所有情况形成员工完善的人事档案。
3.建立健全人事管理系统,充实档案内容
对于人事档案的管理,在企业之间应该分层次成体系的管理。加强企业干部、员工档案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为企业人力资源工作服务,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档案材料收集、材料归档、档案材料鉴别、档案的保管与保密、保管和销毁、档案的借、查阅、档案的转递、档案的检查核对等制度。对于以往旧的、不和当下时代背景的体制应该及时的废除,形成更加制度化、体系化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
4.动态管理
将人事档案管理纳入动态的管理体系之中。对于以往已经建立的人事档案,要注意一定时间内的清查、核对人员信息,不断扩宽留档的范围。注重人事档案管理的时效性,及时收集最新变化的资料,不断更新留档的信息。便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随时了解和使用。
5.以信息化为依托的新型人事档案管理
当今的社会,主要是以知识、技术、信息为关键,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要创新就必须顺应当下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背景,顺应当下信息化的进程。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使得企业人事管理不得不适应新的变化,不得不朝着网络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实现信息化。
六、结语
推进企业人事管理的创新,是时代的发展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就必须改变过去那些老旧的、传统的理念和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变革企业人事管理方法,这是现代企业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先以文书材料来说,当一份对外发文或者是内部行文开始拟稿时,我们就要严格按照企业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与要求去做。例如文种使用和文号编制是否正确,书写用笔和文稿用纸是否符合要求等等,都应当一一按照规定办,不能草率马虎。按照公文处理和档案管理规定,拟写公文必须用蓝黑墨水或者碳素墨水钢笔,不宜用原珠笔,更不能用铅笔、彩色笔等;用纸应当积极推行A4或A3幅面纸。在这里还要提出的是,当我们在工作中运用计算机打印文件或表格时,一定要注意根据公文处理规定中的要求,控制好图文区的尺寸,以便于文件和表格今后归档时的装订。现在我们有的人在用计算机打印文件或表格时,漫无边际,顶天立地,天头、地脚、订口预留的白边很少,这给档案装订带来了极大不便,而且这样打印出的文件和表格也不美观、大方。
同样,当我们收到一份外来文件需要办理时,也要按照企业文书处理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和要求去做。例如文件办理后有没有将办理情况和办理结果简要的填写在文件处理单上,在办理文件中形成的需要上报的文字和报表有没有随文件留底以便与文件一起归档备查等等。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指出的是,不少文件经办人员在文件处理单上应当填写的各个栏目里,往往简简单单地只写了“已阅”、“已办”、“已报送”等字眼,至于这个文件究竟如何办理的,办理后有没有形成自己的文件?向上级报送的什么材料?这些都无从查考。而按照公文处理规定,应该将办理文件的情况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填写在公文处理单上,如果在办文中形成了自己的文件或者有材料和报表上报给了上级机关,都应当把原件附在上级来文的后面一起归档。只有上下文件一起归档后,才能对今后工作的查考利用产生价值,否则只有上级来文而没有本单位文件归档,企业档案室岂不成了上级机关的文件保管室了。
再以科技文件材料来说,一个新产品从开发研制至试生产再到正式批产,这一全过程中所形成的许多文字、计算和图样材料,只要是对企业今后的产品开发研制和生产经营有查考利用价值的,都应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做好这些材料的积累和预立卷。由于开发研制一个新产品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少则一二年,多则三四年甚至五六年,因此对科技文件材料的管理还必须分阶段进行,每当一个阶段(例如调研阶段、设计阶段、试制阶段等)结束时,都应当及时做好这一阶段所形成的文字、计算和图样材料的收集与归档工作。否则的话,时间越长,材料的散失和损坏越多,甚至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基建工程项目材料的管理和控制,也存在与科技文件材料同样的情况,由于工程项目周期长和子项目多,对这类材料的管理也必须分阶段进行,决不能等到整个工程项目竣工时才想到要收集材料以备归档。如果是那样的话,无疑是为时已晚,早期的工程项目材料必然散失多、损坏多,给立卷材料的完整性、系统性造成极大的损失。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档案的全过程管理。
二、档案的全方位管理,就是指企业的所有职能部门在履行其职能活动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和材料,都应当按照企业的有关规定进行收集和归档。
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认为自己的部门不是企业的重要部门,工作中没有什么文件和材料形成,即使有一些,也是不重要的,没有归档保存的价值,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与我们这个部门没有多大联系。在这种错误认识的支配下,这种部门往往不注意文件和材料的积累与收集,甚至在文件和材料的形成过程中也很随便,不按照企业有关规定去做。另一种倾向是把自己的部门看得太重要,认为自己部门在工作中所产生的文件和材料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不宜归档。这种认识也是不对的。作为企业的档案室,它是企业中管理档案的专职部门,它有为企业保守秘密的工作纪律,不会也不允许将企业秘密对外泄露,因此企业的其他部门完全可以放心地将所有应当归档保存的文件和材料交由企业档案室管理。事实上,企业的全部档案都收归档案室保管,才是防止企业秘密外泄的重要保证,也是使企业各类信息和资源得以积累、传承的根本保证。
为了实施企业档案的全方位管理,一方面企业档案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归档制度,明确企业各类档案材料的归档时间、归档内容和归档要求。这就要求企业档案人员熟悉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内容和职权范围,并且根据企业职能部门的调整和变化,适时地作出修订和补充,使归档制度能够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另一方面,有了规章制度之后,工作的成败与否还是事在人为。作为企业档案人员,要学会转变立场、转变观念,要把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在归档材料形成、积累和预立卷等各个环节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而不仅仅是在年终或次年年初归档时才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在实施企业档案全方位管理中,多年来一直强调和坚持的科技档案工作的“四纳入”、“五参加”是一项很有效的措施。“四纳入”就是把科技文件材料(包括基建工程项目材料)的形成、积累、归档工作纳入科技工作程序,纳入生产、科研、基建工作计划,纳入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纳入企业经责制考核范围;“五参加”就是指科技档案部门和科技档案人员要参加新产品定型、科研成果鉴定、基建竣工验收、设备仪器开箱以及有关生产、科研、基建等方面的会议。经验证明,只有坚持了“四纳入”、“五参加”这一有效的措施,科技档案的全方位管理才能真正得到落实和体现。
三、档案的全员式管理就是指企业中的每个职工都或多或少的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有着联系,因此每个职工都应当关心和支持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
由于企业员工的流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流动性,同时企业应该合理的安排员工工作,给予员工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让员工在工作发展中受到平等的待遇,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客观性。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客观的记录员工在聘用与离职期间的工作状态,在员工离职后,将员工档案封存,以便于岗位新员工查询其工作内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在招聘过程中,是根据员工自身的工作经验、个人经历以及专业技能进行合理的聘用与岗位安排,因此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也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一、现阶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企业档案管理是依据员工的个人经历、工作经验、身体状况和工作状态等进行整理和总结的重要档案。企业档案应该真实反映出员工的工作绩效和个人能力。现阶段,我国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岗位没有成为企业的重要岗位,企业和员工都忽略了自己的档案管理,企业员工个人和工作团队整体没有良好的掌握,员工也没有对自身条件和工作岗位得到充分的了解,员工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得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态,员工对工作出现懈怠的情绪。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理应被重视,特别是涉及到人事内容,让企业无论在人员的竞争上还是在整体经济效益的竞争上,都可以持续稳定名列前茅。为了让企业更加成熟稳定的发展,员工在企业中有公正的升职加薪发展空间,在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也应该客观地对员工的思想工作态度进行公正评判。
二、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很多企业对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同定的工作岗位安排,使得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应该有着积极的思想,可以积极主动地为每一位员工服务。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服务工作,人事管理人员应该本着对员工和对企业负责的态度进行工作,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的优秀表现都应该记录在个人档案中。企业员工档案管理只是停留在员工人职或招聘时的一张简历上,这样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客观反映员工的工作绩效,对于不同员工工作状态一概而论。
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该设置多个职位,这项工作需要员工之问互相监督、互相促进。我国很多企业在人事岗位的设立上,只用一个人或者其他岗位兼任,这样做很容易让别有用心的企业人事管理人员钻空子。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综合职业素养较高的员工才能胜任。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企I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加强责任意识,对企业人事的变动及时调整档案。
三、正确处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因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流动性,所以,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及时、有效地进行变更。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正直和有责任心的员工来进行工作。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在岗位中保持清正廉洁的工作思想,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客观性,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在企业选拔和聘用人才受贿收贿,企业应该对人事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察与监管。企业在监管的过程中可以指定相关的规章政策,让员工们相互监督,制定出奖励与惩罚规则。
旨在进行优质档案管理工作氛围营造,身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务必负起责任来。企业一方,需要及时建立健全相关贵行制度和管理条例,之后在此基础上根据基本规章制度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约束和管控。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需要紧密关注员工自身思想变化状况和工作变化状况,之后在此基础上有力展现员工自我价值,使得人才利用效率不断提升。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让企业更加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员工,也应该让员工在企业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该让企业档案在整理和归纳中,了解自己所需要的员工类型,减少人才的流失。企业要多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岗位培训,让员工之间相互多交流、相互多沟通,让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地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更好的完善。
综上,企业管理档案是企业选拔和聘用人才的基本依据,企业档案管理中可以体现出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和企业员工的工作状态。随着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强烈。企业所需要的管理型人才也越来越多,企业档案管理可以将企业员工进行不同的岗位分类,根据员工自身特点做出岗位的调整,尤其需要针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足企业在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岗位,我国现阶段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企业档案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总而言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为了让企业顺应时代的发展,让企业更加成熟稳定的发展。档案是国家机构、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处理完毕的、具有参考价值的、集中保存的、系统的历史文件,是档案信息与档案客体的复合体,它具有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的功能。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可以给我们的工作决策提供更多参考和值得借鉴的信息。因此,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务必认真做好档案收集、整理、管理、利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主要是形成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过程中,由特定部门机构认定的结果;人力资源档案归档的内容具有使用价值与保存价值。其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档案以员工个人为单位进行集中保存,为今后企业的备查历史及参考利用,因此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对小微企业的意义
(一)为企业对员工的甄选与人才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人力资源档案常被企业视为人事信息资源库,并且可以体现出不同员工的技能与潜在的特质,对了解员工的潜能以及判断其是否具备岗位所需能力等方面,提供有效的而参考依据。其次有利于企业进行有效的人才甄选与利用,巩固企业的人才储备队伍;一方面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还可以真实地记录并且妥善保存企业各阶段的文化发展与建设情况,并以图片、文字或实物、影音资料等多种形式直观地体现出来,充分地推动企业的组织文化取得更大进展。
(二)更好地发挥员工潜能并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
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根据企业员工自身的发展与需要,建立起来的,并且记录员工不同时间段的技能、知识等信息,可以视为企业对员工
的一种全面肯定与认同,从而体现企业重视员工。其次有利于提升现代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从而确保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使得企业对员工档案的查询、存储以及借阅过程变得高效与快速。
二、现代小微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现代小微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意识薄弱
企业中的部分人员没有重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单纯的认为企业的档案工作就是对员工个人的信息记载,将要填写相关的个人信息就可以了,其他的奖惩、体检、技能等信息无关紧要。其次部分人员还认为:企业的档案管理是企业自己的工作,与自己的利益与发展没有多大关系,因此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不用管那么多了。加上少数小微企业中更强调日常的生产经营,因此导致忽视了对员工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而使得企业上下对员工的建档问题显得漠不关心,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企业档案管理缺乏专业的人才
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快慢,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者而言,应提高管理的技能,促进企业人资工作的顺利进行。然而当前国内小微企业中的档案管理者缺乏必要的管理知识与技能,他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员工的档案进行分类归档,因此建档过程中出现较多的档案分类不明确、资料不齐全或缺失等现象。此外对于档案信息的分类日常也忽视对其的整理,导致人力资源部门调用查看相关资料时,管理者很难在短时间内检索出来,进而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制度体系仍有待健全
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对人力资源的归档范围没有进行明确规定,而且对于档案的登记查看流程无明确规定,更有部分小微企业直接禁止查看员工的档案,由此不利于全面了解员工的综合动态。此外,小微企业中人事档案管理的建立涉及到多个部门,但是这些部门并没有真正配合人事部门建立员工档案,甚至漠不关心或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现象,由于缺乏人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由此降低了企业档案的建立与管理效率。
(四)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水平有限
目前很多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水平不高,管理的方式仍然以传统的手工操作管理为主,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智能化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的水平偏低,导致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益低。其次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也没有专业的知识,甚至有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所以他们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怎样展开工作就怎样展开工作,没有考虑工作任务,更没有认真完成工作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五)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缺乏硬、软件设施
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缺乏硬件设施,企业中没有建立人力资源档案的设备或档案室,而是将部分办公桌或储物柜作为档案的存放地点。时间一长导致档案出现霉变、档案纸质受到破坏、出现虫蛀或人为损坏、丢失等现象,影响了档案质量和完整,同时小微企业里基本没有专业档案管理软件辅助管理档案,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潜在的价值难以得到充分挖掘,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利于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有效提高现代小微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之措施
(一)积极转变观念从而提高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重视意识
企业的管理者应重视对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让员工加深人力资源档案对企业战略发展、对员工自身价值的意识,确保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活动能够顺利融入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当中。其次培养现代小微企业员工的建档、护档的意识,同时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也应不断强化员工的人事档案管理与法治意识,较好地使企业员工认识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价值对于员工自身发展发挥的重要意义,从而不断地强化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意识。
(二)加大对档案管理人才的引进并建设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要想顺利的进行离不开档案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此企业应积极引进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提高对档案管理者的技能培训,从而确保顺利开展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工作。一方面积极参加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档案管理知识和业务培训活动,邀请档案管理专业人士到企业进行业务讲座或指导,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及管理水平与能力;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加强企业现有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不断培养熟悉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信息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更好地推动现代小微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企业应重视档案制度的建设并规范管理
有效且完善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是顺利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与保障,为此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企业应该积极建立行之有效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体现管理制度的威严与威信,有利于较快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此外制度还应简明扼要,避免出现过于繁琐造成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出现下降;通过各项制度的制定与有效实施,从而较快地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发展。
(四)充分运用先进的技术提高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效率与水平
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者应该积极学习先进的档案管理技术,进而有效结合计算机技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效率与水平。其次管理者还应善于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积极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模式,有效减少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成本并提高管理效率;明确规范档案管理的各业务流程,确保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成效的准确性与有效性,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五)进行人力资源档案的信息资源与数据库的建设
确保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不断进行人力资源档案信息资源与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从而大大减少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经营与维护成本。其次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有利于将企业员工的档案进行细化,进而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档案信息的有效整合与实时共享,避免档案信息系统出现泄密、失密以及档案信息出现丢失等现象。此外还可为企业今后的保存、查阅利用等方面,提供更加全面、完整且有效的信息,最终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水平。
四、结语
因此,促进现代小微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应加大完善档案管理的制度、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与意识,同时积极引进档案管理综合型人才,采用先进技术方法等有效措施,促进现代小微企业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推动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新亚.解析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J].办公室业务,2011(10).
[2] 杨梅,宋媛.人事档案管理必须适应认识知识改革需要[J].黑龙江档案,2010(4).
档案管理亦称档案工作,是档案馆(室)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管理并提供利用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的总称,也是国家档案事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档案文献编纂)、档案提供利用等八个工作项目和过程。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认识到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档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二、发挥档案管理经济效益作用的措施与对策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档案管理本文由收集整理对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高效、有序以及规范的档案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我国一些企业中,档案管理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恶化不足不仅制约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更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下面就发挥档案管理经济效益作用的措施和对策来进行一些浅显的分析和探讨,希望这些措施和对策可以提高我国企业档案管理水平和质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档案管理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一,提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
在一个企业中,企业管理主要包括有: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多个管理方面,这些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是非常明显的,而档案管理就不同了,档案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是长远和隐性的,因此,在一些企业中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都不太重视企业的档案管理,而是更加重视可以为企业带来明显经济效益的企业管理,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出档案管理在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就必须提高企业管理者和领导者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一是提升自身的认识。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认识对档案管理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当不断学习,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从思想上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对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二是提高员工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只提高自身的认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提升企业员工特别是企业档案管理员工的认识,毕竟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都需要企业员工来执行,因此,这时候,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就必须充分发挥出自身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和主导作用,通过自身的影响来提升企业员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第二,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素质。
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了企业档案管理质量,而档案管理质量又影响了档案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作用的发挥,因此,企业要想最大限度的发挥档案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就必须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各方面素质。为此:
坚持每月学习制度。企业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就必须要求企业档案管理员工不断地学习,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对工作的熟练度。学习内容包括《档案法》和公司制定的《档案管理办法》、《技术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合同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长期坚持下去,企业档案管理员工的素质必然会有一个质的提升。
加强对档案管理员工的培训。培训是老板送给员工最好的礼物。培训不仅可以提升员工的素质,更可以留着员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事物以及新理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其可以不断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如当前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趋势不可逆转,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对企业档案管理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不仅需要企业档案管理员工熟练的掌握各种档案管理方法和方法,还需要精通计算机技术和各种网络技术,这都需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
1.1人力资源管理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通过科学方法的运用,以人力资源战略和规划分析为基础,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配置、考核、规范等工作,以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的价值。通常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含了培训与开发、招聘与配置、薪酬与福利管理等等。
1.2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档案是在人事活动中形成,主要是记录员工个人、家庭以及工作情况,其内容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经历和品行,并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以备查阅的文件资料。人事档案的实体管理主要包含档案的收集、鉴定等,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对人事档案的实体管理,并对人事档案信息进行适当的利用和开发。
1.3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事档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通常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人事档案来查找员工的具体资料,了解每个员工的情况。而人事档案则记录了每个员工的资料,是承载员工各项信息的载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活动也是人事档案内容的主要来源,两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二、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事档案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2.1提高企业内外部员工的整体质量
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招聘工作主要包含了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个方面,内部招聘主要是从企业内部员工中招聘选择所需人才,外部招聘是从社会和高校招聘企业需要的人才。但是在企业内部员工招聘中,经常会出现企业员工不管应聘人员的专业和资质,随意招聘自己老乡和校友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影响了企业的内部管理。但是企业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对员工的档案资料进行统一的分析,以合理安排人事招聘人员,避免任用与招聘地区和高校相关的员工,以保障企业员工的质量。除此之外,在实施企业内部招聘时,企业还应该分析员工的档案资料,以为内部员工的选拔提供重要依据。
2.2帮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规划
人事档案中包含了企业内部人才结构、人才水平以及人才数量等方面的信息资料,通过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可以为企业分类企业人才,帮助企业了解人类资源的存量和具体信息。比如,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对企业内部员工退休和流动情况的分析,可以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及时把握企业的人才流动情况,以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由此可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规划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促进企业未来更好的发展。
2.3帮助企业更针对性的实施培训
员工培训是企业内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想让员工培训获得所需的效果,就必须了解每个员工的工作需要,以提高员工培训的针对性。为此,通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企业可以了解每个员工的教育背景、年龄等,对于年轻的企业员工,企业可以对其进行新知识的培训,对于年龄较大的员工,对知识培训的抵触情绪较大,对此,企业可以对其进行健康保健培训,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4促进企业跨地域文化管理
企业员工来自不同的地域,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地域文化,为此,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应该注意了解和分析每个员工的地域文化,促进企业跨地域文化的管理,帮助企业员工之间相互了解,避免出现文化冲突。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对员工的工作经历和籍贯等进行分类,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每个员工的文化特质进行分析,并对员工在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冲突问题进行预测,提出解决方案。比如,企业可以安排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进行沟通合作,让他们在工作中加强沟通,促进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合作,提高企业的内部凝聚力。
2.5对员工采取有针对性的激励手段
员工的档案内容,可以帮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详细了解每个企业员工的工作需求。马斯洛在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到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不同需求,不同的人对自身的需求层次也各不相同,对企业来说,只有通过对员工档案资料的详细分析,才能了解每个员工的现实需要,以更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激励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3.结语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人事档案管理资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档案的具体利用上,档案管理人员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整理、分析,帮助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更好的实施人力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此,在未来的企业发展中,必须充分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利用各类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管理,让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科学,以更好的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者单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综合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张海滨.从中日人事档案管理的比较看我国人事档案管理的前景[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S4)
[2]张兰月.档案工作中的知识管理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