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教育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4 16:19:4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数字媒体教育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数字媒体教育

篇(1)

移动互联网思维的出现为很多领域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会,移动互联网思维具有灵活性和碎片化等特点,用户对于较为松散零碎的时间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利用起来产生一定的价值。移动互联网思维主导的产品也相对脸颊和小型,这符合当前大多数人的消费观念和习惯。移动互联网思维深入各个人群,使得更多的人参与创作,产生了独特的互联网产品。

一、移动互联网思维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方式和内容与移动互联网的联系不紧密

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目前仍然以传统的授课模式为主,从这种模式的特点来看,更多的是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影响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规划,经常出现课程的设置不符合当下移动互联网思维环境的情况。这些问题存在而得不到解决直接导致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适应社会,他们的竞争力较低,无法在社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2.学生缺乏创新能力

移动互联网思维环境下的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目标,纵观当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情况不难发现,很多教师仍然选择传统的模式传授知识,学生在课堂上无法获得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这对于他们发现新的东西并创造新的东西起着消极影响。不仅如此,一些学校由于师资力量或者自身的认识不足,使接受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学生没有实践的机会,加之教师在课堂上不够重视利用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导致这些学生无法与其他的学生建立起协作关系,这对于他们真正进入社会实践非常不利。

3.缺乏师资力量

移动互联网目前仍然属于新的技术,许多学校已经引进新的技术支持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但是存在技术应用滞后的问题,即在实践中没有激发出这些新的技术的价值。计算机与互联网之间的联系可想而知,这两种技术对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学校的师资力量储备有限,那么可能产生的问题是教师始终坚持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却已经身在移动互联网的世界当中,这就使得两者之间发生冲突,不利于学生吸收理论知识,也不利于他们挖掘并利用新的技术。专业的教师队伍长期缺乏,对于学校自身的发展也非常不利。

二、移动互联网思维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策略

1.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

移动互联网思维下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首先要从课程体系的完善和调整入手,结合当前移动互联网的快捷灵活以及草根化特点,在数字艺术媒体教育中融入与此相关的内容,合理调整那些与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思维脱离的课程。如此一来不仅可以推动学校的发展和进步,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这门专业的兴趣。具体来讲,应用移动互联网思维需要从市场调研入手,将其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联系起来,鼓励学生研究诸如“粉丝”这一类的群体,从研究的过程中探讨受众的需求以及受众在现代社会代表的意义。

2.开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就数字媒体艺术这门专业而言,实践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基础能力,还可以使其发现自己学科上的不足,产生更多更广阔的探索欲望。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校企合作帮助学生建立起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参与到合作交流中,逐渐养成探索观察这个社会和世界的习惯,有助于他们吸收和接受新的技术和观点。学校要在日常的教学当中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寻找实践的机会,激发他们与这个社会接触的兴趣,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具体的实践当中,为自己形成更多的个人价值。

3.引进新技术

篇(2)

当代艺术观念的植入是对学生开发艺术思维和思想能力的建立总要的一个环节。在我国我们发现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的艺术教育基本上到毕加索为止,对于学生来说博伊斯,安迪沃霍是谁,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艺术的发展,同样是离不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艺术从早期的古典艺术发展到印象派,再到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或者现在常听到的一个词当代艺术。艺术已经发展到后现代了,其表现也越来越呈现个性化和多元化。而当代艺术观念的植入更是培养艺术创新人才的开门之路。何为人人都是艺术家,就是每个人的思维不一样。艺术教育不是要工厂化的加工。而大多数院校中的艺术教育同样不能还停留在古典艺术或者到印象派教育为止,与我们现在生活息息相关的当代艺术一笔带过,更是忽略了艺术人才的个性化培养。从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史来看,其起源应该是20世纪60年代的VIDEOART,这也是后现代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艺术观念的植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艺术史有个完整和全面的认识,更能为数字媒体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完整的艺术理论和个性化、创新化的人才基础。打破传统的艺术观念,使艺术变得天马行空、无孔不入,完完全全地介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从而建立起个人的、独立的、创新的思维方式。由于目前国内中学阶段的艺术普及教育还非常保守,所以即使是进入美院的学生也普遍缺乏对当代艺术的了解。因此在专业教学的第一阶段重点强调的就是印象派之后的艺术史梳理,让学生们能够以艺术史作为一个标尺,对当代艺术、新媒体艺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对自身的创作有一个基本的定位。

二、跨学科知识的介入

跨学科知识的介入,其本质就是打破专业之分,看国外的艺术教育,数字媒体艺术的核心是声电光在艺术中的运用和传播。其专业方向和覆盖应该为:网络艺术,声音艺术、互动装置、肢体语言、录像艺术、动画等相关课程和与生物工程等学科的相互交叉。单一化、平面化的动画只能成为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国内的学院教育普遍缺乏的就是学科间的交叉。学科与学科、专业与专业之间常常相互孤立,而学生们也被限制在各自专业内研究和探索中,只顾眼前能看到的东西,这样一来视野始终是非常狭窄,从长远上看不利于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艺术创作也很受局限。数字媒体作为一种十分灵活的媒介运用手段要求艺术家对多种学科,多种技术有非常宽泛的涉猎,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知识介绍的同时还需要让学生去了解,思考,诸如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哲学、经济学,电子信息等其他学科的内容。国外不同于国内的情况是招生对象来自非艺术专业,如生物、医学、文学、音乐等等其他领域的学生,使得学科上有极强的交叉性和思维的开阔性,因此对于当代艺术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更开拓了数字媒体艺术在各个领域的课题延展和深入研究。

三、社会生活感受力的培养

篇(3)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的建设上还是不足,动画学生在软件技术方面的学习和应用比较欠缺,理工类的学生在艺术修养上就存在着先天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对于这两部分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授,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跨界整合的新世纪数字媒体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思维。另外民办院校对于设备的投入以及高级有人才的引进严重不足,我们应该借助我们评估的力量把我们的设备更新引进大量的优秀设计教师。在认真对我校的人文、理工科的优秀人才进行整合之后,必须要借鉴国外先进数字媒体艺术办学的经验,从办学定位中找到适合民办院校的办学之路,“把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和专业特色渗透到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途径以及实践探索过程中”。

二、应用与创新空间与视角:民办院校各学科优势互补的数字媒体艺术创新教学之路

(一)走艺术与设计、艺术与技术的复合人才模式民办高校的艺术学科相比艺术院校在设计学科上显然是不足为奇的,民办院校的更多精力几乎用在发展优势学科,如经济、会计、金融、计算机、建筑工程、经济基地班等专业方向,艺术学科只是在整个学校学科建设中扮演着“调味品”的功能。我们不妨追溯一下,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德国的包豪斯、乌尔姆学院开始,大批的设计家都在提倡艺术与技术、设计与艺术、经济性原则,而现在21世纪这个原则在民办院校数字媒体方向让然可行,针对民办院校学科的优势性,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对学生在艺术基础上进行设计、技术、经济之间的三面整合,培养学生在动态的、静态的适合国家经济建设的并注重国际化视野、双向战略模式、实践性较强的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人才。

(二)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的契合发展民办院校在本专业的立足点和重点从“以我为主”要逐渐走向“以交叉学科发展为本”,从发展优势学科到发展交叉学科并创新新专业方向。从上个世纪1919年在魏玛成立的包豪斯学院提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崇高教学模式,直到今天,这个教育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目前的各种高等教育中,也是我们设计艺术教育所遵守的教育探索模式。我们要坚持打破学科之间的“隐形”的界限,优化并整合知识点,加强以素质培养为基础,根据社会化用人单位的要求和需求,增加应用性课程能力的建设,大胆尝试具有特色教学实践与理论拓展环节,突破专业课、方向选修课以及为培养学生的人文传统为特征的人文社科课程的人为限制。

篇(4)

【关键词】

时代;数字媒体;技术;高等教育;教学;应用

时代数字多媒体作为一种高校的教学工具,与高校的教育实际相联系在一起,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并得到充分的发展。时代数字多媒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仅是时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能够提高高校教学过程整体水平,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的同时,也助推数字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变革创新。

1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重要性

时代数字多媒体指的就是数字媒体。数字媒体是指数字化的文本、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媒体;它是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特征。和多媒体比较而言,数字媒体强调了信息媒体的网络传播特性及其数字化特征。时代数字媒体技术是高校教育方式改革的重要条件,它能够促进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育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发展。系统地开展数字媒体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结合高校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目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探索当前高校教学资源开发与教学形式创新的有效解决方案。才能高质量地实现资源内容的数字媒体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与教学形式的创新。时代数字媒体能够将高校中的教学资源与网络技术整合在一起,实现高校教学的科学性和快捷性,进一步的实现和发展高校教学的时代性。

2时代数字媒体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将有助于多元化教学资源的挖掘、创新教学法的研究。将教育技术与及时转变数字媒体技术是网络教学的支撑技术,网络教学对数字媒体技术有着较强的依赖关系,对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积极地现实意义。切合高校教育实际情况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分析传统教学资源基础,教学团队的技术能力条件,教学对象的技术学习能力。在高校教育实际过程当中,分析高等教育教学的课堂特性,课程资源对多媒体技术的需求性,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利用网络、app,vr虚拟资源等数字媒体技术,结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收能力、对教学手法适应能力,教学资源承载载体的驾驭能力,实施基于媒体技术应用的有效教学。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须传承并突破传统教学资源的应用。结合课程特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解述传统纸质资源,展示ppt静态资源、讲解、操作过程性步骤等同时,灵活采用手机app互动性教学平台,pc在线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虚拟演播室仿真教学,触屏多媒体教室互动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最大程度整合共享课程资源,是当前数字媒体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中的主流表现。

总之,高等教育教学为数字多媒体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高校教学形态从量变到质变,数字媒体新技术从突破到应用,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教育教学需求与技术革新互为动力,各生成面向不同主体的解决方案,促进高校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的同时,也推进数字媒体技术的全面发展与应用。

作者:龙君君 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不断应用与发展,高校在其教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为其现代化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传统的大学美术教育因其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式古板、教学人才分布不均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导致了同学们现代大学美术教育的尴尬局面。数字新媒体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改变其传统的理念与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美术人才。

一、传统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才分布不均

在传统的大学美术教育中,因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优秀教育教学人才多集中于中、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面临着人才少,教育资源薄弱的劣势。由于地域的发展不均,很多教学资源不能很好地应用到每一个地区,尤其是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对于大多数人才,由于他们期待更高的社会价值、更好的经济收入,毅然选择发展较为前列的中、东部地区,而直接放弃处于薄弱劣势的边远西部。这直接导致了西部地区的教学资源落后,教育人才不足,跟不上现代教育的进步。

(二)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学内容老套

一些大学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认为美术教学就是使用笔、纸、染料等传统的教学材料对同学进行画作指导,而这中传统形式的教学理念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在教学内容上,很多大学教师选择使用传统的教学材料对同学进行教学,教学材料的老套以及不及时更新逐渐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代社会实际有着较大的出入。而一些资历较老的教师甚至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同学们进行教学,直接排除新的教学内容,同学们在进行画作是思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同时,由于传统教学的限制,同学们不能更多更好地接受到外界新事物,自己的作品因为缺少新媒体的支持也不能更好地被外界所熟知、接受。

(三)教学方式古板,缺乏专业特色

与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异曲同工,在传统的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很多大学教师教学方式的古板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同学们在思维创新方面的形成,不能够更好地展现美术专业的特色。一些高校教师在美术教学课堂上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支笔、一张纸、一幅画,在长此以往的学习中,同学们逐渐会产生审视的疲劳感,对画作的兴趣大打折扣。同时,教师在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并不能更好的展现美术这一专业的特色,使其失去应有的光华。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新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升其对学习的兴趣,更能够通过运用多媒体不同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作才能。同时,多媒体的应用能够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CAD、PS等创作软件,提升教学质量,推动美术专业的特色。

二、大学美术教育在数字媒体时代的蜕变

(一)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数字媒体优势

数字媒体在大学美术教学中的充分运用能够有效做到资源共享,使因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才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地域分化得到有效解决。将多媒体运用到传统大学美术教学的课堂,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所存在的天然优势,不仅能够使得同学们及时获得最新的美术方面资源,更能够利用数字媒体所带来的优势,充分调动同学们对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培养其穿创新理念与创新意识。同时,利用多媒体的广泛性,能够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对同学们教导不同美术专家及教师对同一理念的认识,让同学们能够了解更多关于画作的知识,而不是仅局限于某一老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理念。同时,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应用也能够有效解决部分地区人才不足的问题。

(二)树立创新理念,改革教学内容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的多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非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数字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新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局限于自己对美术创作的思考,要用于探索与尝试新事物、新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育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数字媒体的加入使得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在美术教学上不能够仅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同学们进行指导,要根据全新的理念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注重对同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变革教学模式,营造专业氛围

多媒体在教学课堂的应用使得美术教学课堂不再是仅有的“一支笔、一张纸、一幅画”的模式,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不得不根据多媒体的存在对教学模式进行及时的变革,而教学模式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同学对新事物的好奇,对美术学习增加了更深的兴趣,多媒体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領着同学进行创新学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作。同时,多媒体在教学课堂上的应用,使得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CAD、PS等创作软件,提升教学质量,推动美术专业的特色。

三、结语

数字媒体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高校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传统大学美术教育通过与数字媒体相结合,改变其传统的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式古板、教学人才分布不均等诸多的问题,充分发挥数字媒体的优势使美术教学资源得以共享,有效解决资源、人才分配不均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资源运用,树立全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使同学们学习兴趣得以提升,创新意识得到加强;通过多媒体资源运用,改变教学模式,使教学课堂更加突出美术专业特色。数字媒体在美术教学课堂的应用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变更与改革,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广静.数字媒体时代下大学美术教改问题分析.艺术品鉴[J].2016(06).

篇(6)

由IT和CG技术当作中心的数字媒体行业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多个行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以及快速发展,逐渐对于人们生活以及工作模式造成影响,已经成为了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新的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数字媒体这个行业最近几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因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和改革策略。

一、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

(一)教学体系不健全。由于进入新的数字时代,以往教学方式明显无法满足教学方面提出的需要。部分高校在参考国外办学经验的过程中,在课程构造和设置以及教学形式这些方面实施了变革,获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属于一门新兴的艺术模式,当前还不具备相应的理论沉淀,我国针对这方面的教学明显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这门课程属于文科和理科以及艺术和技术集一身的综合学科,必须要相关学科知识当作理论根据,实施艺术创作。而高校过度重视对于软件的学习,大部分高效设置的数字媒体艺术课程其实包含很多软件操作类的课程,仅仅停留在技术方面,没有重视艺术方面的创作,数字媒体艺术没有对应的理论知识,完全成为了软件实践类的学科。

(二)师资力量不足。由于我国很多高校开设了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这个专业,专业教师匮乏这一问题逐渐凸显。目前这个专业的教师,通常均是别的专业转型到这个领域当中,不管是理论还是技术方面均存在大量的问题。我国大部分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条件还停滞在之前的基础上,不具备要求数量和质量的专业设计教师以及设施,促使大量的教师被一人多用,有些甚至超过自身擅长探索的艺术领域,这也是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及设备不完善。数字媒体艺术这个专业属于艺术性和技术性融合极强的学科,这就对于教学内容和方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必须要摒弃以往艺术教学的方式。另外,还要具备相应的新设施当作支持和保证。新的思想和创意以及技术不断加快发展,不断开发出新的软件,教学设施的持续更新换代直接引发一场数字艺术行业的变革。而高校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大量教学方式以及理念和技术设施问题,因为很多因素无法解决,导致其难以真正落实到教学当中。

二、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改革策略

(一)重视学科整合改进体系强化沟通。数字媒体艺术这门课程属于一门跨学科和多学科融合的综合型学科,培养出不仅懂得艺术设计特点,同时还掌握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并且能够操作有关应用以及后期制作软件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数字艺术设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对于数字媒体设计人才方面的需求属于多样化的,要求其教育必须要走不一样学科和专业的交叉和整合这个发展道路,全面的专业课程,对于培养现代人才多种素养以及思维能力,还有组织和沟通以及实践能力等一系列的能力十分有利。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的新媒体艺术教育,一定要体现其总体观点以及全面思想。针对学科交叉结合的理念,击破同一个校园当中不一样院系之间的界限,以及高校之间的界限,每个学院和系部均能够相互合作和促进,进而培养出全面发展的设计艺术人才。

(二)强化专业师资力量。数字媒体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改革,课程构造和师资团队的构建起到决定性的影响。第一个,作为新媒体艺术教育教师,必须要进一步扩展视野,更新理念和知识,特别是数字媒体艺术这门复合型新兴艺术学科,要求教育必须要不断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及时的获取和掌握新媒体艺术发展情况,可以站在某个高度抓住最新和最尖端的信息。新媒体艺术属于一门综合性极强,并且发展速度极快的艺术模式,所以,必须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和信息,持续优化自身知识系统。并且,高校还要尽可能的完善当前教师培训制度,可以给大量年轻教师提供更加深入学习的机会,进而强化专业师资力量。

(三)提升实践环节。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当中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它的实践性,要求高校必须要给予社会实践高度的重视,由创新文化行业加快发展当作契机,加强产和学以及研的融合。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必须要给文化创新行业发展提供服务。在有关发展纲要当中明确表示,我国必须主要发展就中类型的文化行业。而苏子媒体艺术几乎大部门均和文化行业相关。经过具体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以及制作,增强高校艺术教育和社会之间的衔接,提升学生实践设计和制作的能力,对于总体行业系统良好的循环十分有利。当前在我国开展艺术设计教育当中,不具备相应的设计时间,这也是影响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数字媒体教育专业的师生一定要主动寻求并且制造条件,把专业教学和实践联系在一起,进而确保学生能够拥有极强的社会适应以及竞争能力。并且还要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实践基地具有的桥梁功能,充分利用高校科技和教育以及人才资源,和企业以及地方发展要求结合,研究并建设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场地,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文对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现状以及改革策略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当前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现状不是十分乐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严重限制了培养人才的水平。通过采取重视学科整合改进体系强化沟通,强化专业师资力量,提升实践环节等改革策略,能够有效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推动数字媒体艺术行业的发展。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给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给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加快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东雨.高校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现状与思考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2013,02:83-84.

篇(7)

2004年开始,全国新开办广告专业增量开始放缓,广告人才趋于饱和。在互联网快速增长的同时,网络营销人才却全线告急。2012年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需求量约为116万,求职者数量为50-60万左右,整体缺口达到55-65万,未来三年网络营销岗位需求会以30%的幅度增长,目前有超过76%的中小企业表示迫切需要网络营销人才的加入。随着消费需求的碎片化和个性化发展,媒介形态日益复杂,以往提供综合广告业务(称为全案公司)的广告公司已经满足不了广告主的新需求,除了新媒体广告投放外,广告主迫切需要广告公司能提供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如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的出现。一些专业数字营销服务公司开始直接向广告主销售策略和方案,分流了部分综合公司的业务和客户,发展潜力巨大。

1传播模式由“中心扩散”到“多点互动”

传统受传模式得到突破,新媒体不同于以往的信息传播方式,造就了受众新的信息接触行为与信息接触习惯,即人们在信息获取与传播过程中根据自身的需求与喜好不断发生分化,从而造成“大众媒体”地位的衰落,和“小众媒体”和“个性化媒体”地位的提升。新媒体传播是一种高度复杂的传播形式,是一个全新的融合的平台,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上找到自己的空间。

2 广告营销模式定位精准营销

新媒体的核心价值就是精确营销,通过细分受众,找到广告主最想要的人群,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广告主的广告费用。新媒体这种细分受众的属性也受到了广告主的欢迎,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产品开始尝试新媒体的投放。如宝洁CEO Robert McDonald表示宝洁将减少传统媒体的投放。 新媒体的“精准”,使得它可以大胆地宣布“按效果”收取广告费用,如网络媒体的CPA(cost per action)、CPC(cost per click)等收费方式。

3 广告受众消费心理改变

新媒体环境下,消费者正积极主动地获取信息。尤其在体验式经济的今天,消费者的媒介选择行为和购买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不再是为了产品的功能属性,而是为了体验,为了产品和服务背后的文化价值。随着Facebook、人人网、开心网等社交型网站,以及各大门户网站推广的博客+微博应用的普及,网民在网站获取信息的行为将不断被改造,并最终形成以我为中心、以好友推荐为主要传播方式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4 传播终端“便携为王”

现代人沉浸在“幸福”的“电子三屏”生活图景之中,阅读变成了E读,读书变成了读屏。这“三屏”包围着人们的视觉,其未来的趋势是小屏通吃。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和AR(Augmented Reality)技术的正在被广泛使用,在原先多媒体信息交换的基础上,又导入了地理位置这个维度,并且实现现实和虚拟的叠加,形成广义的互联网。

5 广告传播方式更为隐蔽和“软性”

新媒体的发展使病毒营销、社区营销、数据库营销、反向沟通、互动体验、口碑传播、精准营销、焦点渗透、事件营销、植入广告等各种新的广告形式和营销方法不断出现。各种营销方式的宗旨都是让广告更加“软性化”,让广告变得越来越不像广告。

新媒介技术改变了广告的生存环境,影响广告营销策略,如低成本的互动精准营销成为驱动,而广告营销格局的变化进步影响技术营销,如开放格局下增强技术营销的精准力、社会化网络驱动技术营销精细化、人格化等。带来营销思维和策略的巨大转变,展示出丰富的实践案例。如凤凰卫视的“原生广告(Native Advertising)” 打破传统的做法,广告所传播的价值不是单一基于品牌需要,而是媒体内容。内容更加融入媒体环境,更注重价值内容的提供。乐视网在世界杯前夕提出的“泛娱乐”营销概念。乐视5×5的世界杯战略即有两个关键词:众筹和娱乐。旨在希望通过众筹的玩法和娱乐DNA的布局玩转世界杯营销。通过内容的营销、明星营销、跨屏营销、互动营销,和事件营销推动“泛娱乐”营销方式。

“宝马公开课”的“知识营销”模式,从话题设置、客座教授挑选、活动地域范围都有全新的尝试。宝马中国认识到了与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性,从而创建了‘公开课’的沟通平台。央视在今年首次引进专注于互联网广告大数据的第三方广告技术公司“秒针系统”,在原有电视直播的基础上,增加网络同步直播收视监测,并首次启用“全媒体收视率”这一全新指标,对春晚全媒体收视传播效果进行监测评估。

中国广告教育存在什么样的问题?郑苏晖等2010年发表在《现代传播》中提出“广告教育存在消费者研究不足”、“广告主关注不足”和“新媒体跟踪不足”,几年过去了,新媒体时代轰轰烈烈到来,数据时代的广告教育又迎来新的问题。“专业教师匮乏、课程体系陈旧、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式落伍是中国目前新媒体营销教育开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初广志)。数据时代的广告教育不仅仅需要转变,更多的需要用全新的思维创新改革。

(1)课程设置上的改革。国际上,很多大学开始逐步扩大“广告学”专业内涵,专业设置和人才就业目标放宽,如伊里诺伊斯大学打破专业边界,采取‘去边’(cutting edge)的宽基础教育方式,“这种‘去边’(cutting edge)的方法能借助如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学和哲学等大量不同的学科,去实现教育和研究的目的。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融合、信息交流的需求, 广告与宣传、营销、公共关系等其他形式和手段的界限逐渐模糊。如学界普遍提出的“大广告”或“泛广告”的概念。

新媒体营销类课程中,涉及到社会化媒体营销、微博微信营销、手机终端营销、APP设计制作等课程,这些课程涉及营销学、传播学、设计学、数据库等计算机技术,而数据时代对于广告教育的要求还有,数据挖掘和监测技术。如sohu2014暑期实习职位中,精准广告研发中心产品经理职位就要求“进行日产数据监控和分析,关注与分析行业内外相关产品”。

(2)课堂教学方式改革。现阶段的中国广告教育基本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辅助课外作业和校外业界专家进校园的形式。特别是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形式比较有限。就目前而言,最常见的是“课堂上实时链接互联网络”、“建立QQ 群互动”,其他新媒体授课方式,如“建立微博的‘微群’互动”的教学方式采用率则并不高(2013,初广志,中国传媒大学)。当高校管理者将重心放在手机弊端的时候,不妨充分利用这一终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共同构建课堂和谐气氛。比如对于即兴想到的话题,或者学生的提问,当教师脑力储存还不能够更深刻解答的时候,不妨发动学生用几分钟的时间来搜索相关内容,从诺大的信息数据库中寻找最新最权威解释,教师再提问,总结。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没有削弱教师的权威,更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起来,所谓“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礼记・学记》)。

(3)实践环节的改革。“以赛代教、以赛代练”的实践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大部分高校广告学专业的认同。数据时代人才培养依然可以沿用这一策略。当然在广告赛事的选择上,更多培养学生的新媒体技能。如历时10年之久的“全国大学生广告与艺术大赛”优秀作品中,历届新媒体互动类广告越来越多,flash技术、3D技术结合传统广告的创意和整合营销,广告作品日益精彩。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技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挥。通过比赛,实现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和新环境适应力三种能力的创新、内化和整合。

数据时代来临,广告的生产与运作、广告公司的形态的发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此带来广告学科的发展的思考和全新的广告教育模式的建构思路。数字传播对传统广告的生存发展,对广告的整体运作,对广告教育,冲击和挑战是全方位的,随着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响将越来越深入,必将改变我们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金定海)。

参考文献:

[1]陈培爱.《数字化时代中国广告教育改革的思考》.《广告大观(理论版)》,2011年第8期,第32页.

[2]初广志,李晨宇.《中国的新媒体营销教育: 挑战及对策―――基于广告学专业教师的调查》.《现代传播》,2013 年第 3 期,第140-141页.

篇(8)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当今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信息技术之一,其高速、海量的特点使之成为当今各行各业获取信息不可或缺的手段。“新媒体”一词用来描述近几年才出现的各种数字媒体,包含社交网络、游戏、移动设备等各种数字形式的媒体传播渠道。“新媒体”的持续发展与进步是时代的要求,而我国高等教育机构的平面设计教育目前依然以平面、设计、广告、电视为主轴,基本上还是遵循传统思路教学。面对这些新技术的冲击,如何改革现代平面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能促进自身的进步呢?

一、当代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与运用

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冲击着我们的感官。如今,我们处于数码网络时代,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电脑、智能手机、互联网、MP3,我们每天都被淹没在由众多“新媒体”传播的信息中,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信息网络技术对新世纪的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的作用。

1 具有视觉、听觉、互动交互信息的第四媒体

数字媒体技术是继纸媒介(报纸、书刊、杂志)、广播、电视后出现的第四媒体,是平面设计的新舞台。数字媒体的出现将人们带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虚拟世界。图片、音乐、动画等多种形式辅助展现信息内容,使得画面美观、表达直观,兼顾图文、声情并茂,更富趣味性和人性化;同时,新的资讯和前沿信息更新速度快,不论是娱乐休闲还是获取信息,都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数字化媒体日益普及,对传统印刷媒体有巨大的冲击与影响,这成为当代多个学科如计算机科学、平面设计教学、信息科学等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2 数字媒体技术交织着科技的助力而发展壮大,传统科目也要借“科技之壳”复兴

数字媒体技术带来的视听技术、数码技术、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感官的需求。但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数字媒体技术也不例外。数字媒体技术得益于计算机、网络、软件等多种学科交叉作用,而各种视听效果又与传统艺术如平面、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结合,是经典艺术与当代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

例如新数字媒体技术――数字电影发展迅速,在电影中,若没有CG特效的运用,大场景的视觉效果和气势就会大大消弱。著名导演卡梅隆说:“通过3D技术来制作电影,我们将进入电影界新的时代,观众会看到数码时代前任何技术都达不到的特效画面。”

在时代要求下,传统科目也必须要借“科技之壳”复兴。当电脑和各种科技成为你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数码科技取代纸和笔,数码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形式成为平面设计者下一个开拓的目标。

3 数字媒体的新时展和对平面设计提出的新时代要求

因为媒介发生了变化,不断有很多新的媒体形式出现。近年在日本首见“数字纸”,能够将每个广告牌、广告柱,或是悬挂式活动广告变成数字屏幕,并提供多元化的素材和近乎网站的营销功能。文字及影音简讯能够跨越地域接触消费者,甚至包括从前那些传统平面设计无法到达的地方。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平面设计空间正在发生转变。从单一媒体跨越到多媒体,从二维平面延伸到三维立体和空间。

展望未来,新数字媒体的数量将会持续攀升,并且更具渗透性及侵略性。因此现代平面设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于以往的教授知识与技巧,应该与网络时代更多融合,引导学生立足设计基础,确立新媒体的观察方法和思维习惯。

二、当代平面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包括很广的设计范围和门类,平面设计、建筑、工业、环艺、装潢、展示、服装等等。平面设计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形式的创造,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用来传达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平面设计经历了手绘――铅印――石版印――摄影――计算机――数字化等阶段。当前大多数平面设计作品都是运用数字化设计完成的。

在激烈市场竞争的今天,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把提高平面设计水平作为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手段,从报纸到杂志、从电视到网络、从品牌到包装、从广告到形象设计,平面设计的功能不断放大,其影响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行业,也加速了平面设计行业的竞争。

当代高校平面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有:

1 平面设计学科和专业定位不够明确。近几年来,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到目前为止已超过1000所高校开设了平面设计专业。平面设计办学规模急剧扩张,带来学科定位不清晰、教学不规范、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育思想和方法比较陈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够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的专业技能存在着严重的脱节,不能适应市场需要。

2 平面设计教育体系不够健全。平面设计教育一直是以纯艺术的美术教育和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为基础,长期以来“重艺轻技”,尤其是严重缺乏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的技术实践教育,已经造成中国设计教育体系的落后。对于设计教育体系,包豪斯的设计教育模式依然是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典型案例。现代设计教育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包豪斯学院开始起步,一直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统一。技术教育在我国平面设计教育体系中的长期缺失,应该值得认真反思。很多学校教学模式上未适应时代需求而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教学观念相对落后。同时,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外界接触的机会相对甚少,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对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影响当代生活了解不够,学习态度过于被动,学生只是顺理成章地完成教学需要的基本课程,没能在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上大步提高。

3 平面设计教育面对时代趋势改革的局限。随着新数字媒体设计范围日趋增大,时代对平面设计教育体系提出更高要求,各类设计学科的交叉化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趋势。当代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大众化、全球化以及日趋成熟的市场经济,这些对平面设计及其教育体系带来革命性冲击。教育需要面对商业化,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当前,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及应用产业虽然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却极其迅猛。但是,我国数字媒体相关的技术研发、数字内容的生产还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数字动画、游戏设计、数字艺术设计、数字出版、网络广告、影视特效等数字媒体技术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数字媒体设计人才的短缺已成为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软肋。而我国平面设计教育体系面对时代趋势转变机 制不够迅速,如何应对数字媒体产业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快速调整平面设计教育体系,已经成为一件非常紧迫的任务。

4 设计教育目的是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源于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当前平面设计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创意个性化的表达,倡导设计风格,挖掘个人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使设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表达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数字媒体的视觉表现手段和形式是最自由、最具创新力和想象力的,因此数字媒体技术和平面设计都将以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教学目的,启发学生观察生活,发现新的艺术创意。

5 平面设计教育缺乏实际设计工作能力的培养。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差,对设计的理解非常概念化,其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明显不足。这是实践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规范化的课程、固定性的教学方法,抹杀了教与学的个性发展,导致学生缺少持续创新能力。这给平面设计教学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

我国平面设计教育变革应从普及化到专业化,分层次地发展。教育内容和结构都应改变固步自封的模式,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做较大的改革。使新科技、新思想、新设计意识和形态的变化,新型的平面设计素质教育改革已刻不容缓。

三、信息网络技术下平面设计教育改革的探索

法国国立布尔日艺术学院保罗・德沃图指出:“所有艺术领域都受到网络的影响,可以说电脑改变了我们传统的艺术。我们更习惯用新的工具去做以前的艺术,只要一点点变化,新的事物就会产生。”

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的今天,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已经成为各行业综合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而国际化进程加快,不少高校平面教育体系却显得滞后于时代的需求。传统平面教育体系如何打破传统粗放式、同质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快速与时代接轨?

为了适应数字媒体产业的飞速发展,高校平面教育体系应有机融合各自的学科资源,通过优势与特色的互补,积极探索交叉学科结合教学,推动数字媒体跨学科人才培养。“以能力培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是数字媒体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和定位。

1 归纳教育科目创建新体系。教育理念上,要将数字媒体领域和计算机技术与平面设计完美结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多层次培养大量具有竞争力的实用型、国际化数字媒体设计技术人才;以面向需求、开放式办学为指导思想,在办学机制和教学模式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实践。要研究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激发创新活力;提倡重视设计基础理论研究,努力把中国文化和世界现代设计相结合。“东方+西方=我”,在传统和创新中注入崭新的设计文化理念,使平面设计基础教学呈现生机勃勃的信息时代特色。

2 转变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平面设计最核心的教育问题是对学生树立现代平面设计观念,设计的实践过程里二维或三维的空间中,要设计者展开无限的遐想,达到确切传达沟通信息的目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艺术造型能力强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因此高校平面教育体系应该以实施创新教育为前提,转变学生的设计观念和运用信息技术的习惯。

3 为传统产业加入灵魂元素。平面设计的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体裁要紧跟信息网络技术步伐,反映信息网络技术特色,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设计切入点。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能为传统产业加入灵魂元素。打破呆板的思维创意,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培养学生对新现象新事物的感知能力,从而使学生创作出好的作品。

4 平面设计教学要面对全球化,寻求差异化。当代中国的平面设计教学面临的挑战即数码媒体所带来的网络化环境。要面对全球化,寻求差异化。我们需要提升创意这一灵魂元素,用文化创意实现价值再造。如果创意产业能够与其他产业相结合,一定能产生1+1>2的效果。

篇(9)

一、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发展前景

21世纪的1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视频等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未来发展会以何种面貌出现将做如下研究与探讨。

数媒艺术未来的发展形式是开放性的,在今后发展中将现有数媒表现形式任意组合、将网络与与感官体验相结合达到仿真虚拟现实等多种艺术效果。以日本现代舞台剧为例,由著名舞蹈家早乙女太一担当主角,表演日本传统的剑道艺术,而其特别之处在于,太一的对手是以影子的形式投在一块幕布上,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太一与其虚拟对手的频频过招流畅且华丽,而这个不曾露面的对手仅凭其影子就让观众感受到它的真实存在性,太一就像面对与真实而强大的对手舞剑一样。这一舞台剧或许开创了一种与虚拟物体互动的全新的形式。这说明数媒艺术的发展,只要以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与创造,就可以产生新的奇迹。

发展前景:综上所述,未来10年数媒艺术将以虚拟、互动、逼真等多种感知发展为主线,通过先进的数字化人机接口技术和各种交互设施,能使用户产生视景仿真和信息交流、时空三维转换和人可以通过特殊装置将自己“投射”到环境中并操作、控制环境,实现特殊的目的。展望未来数字媒体艺术发展将与人类生活更加贴近,给予的服务项目也多元化。

二、现实背景: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的教育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一些理工科高校以及偏向技术方向的艺术高校进行整合资源,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相继开办了数字媒体艺术或者动画专业方向,从2000年到2009年在这10年的时间里,我国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与动画专业的设置不断增加,从2000年到2004年总共只有11所高校开设本专业,这11所里面艺术传媒只有3所,理工科类4所。到了2009年期同类专业设置的院校增加到150多所,这里面既包括工科、理科,师范、独立学院,还包括农林以及少数的财经院校,理工科和综合院校在开设本专业方向的比例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学校主要依托本校计算机技术这个强大优势学科为基础,在本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上更加偏重于技术与实践性为主,部分的忽视了人文学科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这类新媒体艺术表现“面对越来数字化的社会空间整个艺术界正面临一次新的挑战”,[1]“它作为艺术家人问思考时的一种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可能,”[1]这样就促使一些“年轻艺术家所具有的活动、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数字艺术的浓厚兴趣使他们的创作与世界数字艺术的发展融合一起。”[1]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的建设上还是不足,动画学生在软件技术方面的学习和应用比较欠缺,理工类的学生在艺术修养上就存在着先天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对于这两部分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教授,教师和学生可以进行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兼容并蓄、跨界整合的新世纪数字媒体创新人才培养教学思维。另外民办院校对于设备的投入以及高级有人才的引进严重不足,我们应该借助我们评估的力量把我们的设备更新引进大量的优秀设计教师。在认真对我校的人文、理工科的优秀人才进行整合之后,必须要借鉴国外先进数字媒体艺术办学的经验,从办学定位中找到适合民办院校的办学之路,“把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和专业特色渗透到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途径以及实践探索过程中”。[3]

三、应用与创新空间与视角:民办院校各学科优势互补的数字媒体艺术创新教学之路

(一)走艺术与设计、艺术与技术的复合人才模式

民办高校的艺术学科相比艺术院校在设计学科上显然是不足为奇的,民办院校的更多精力几乎用在发展优势学科,如经济、会计、金融、计算机、建筑工程、经济基地班等专业方向,艺术学科只是在整个学校学科建设中扮演着“调味品”的功能。我们不妨追溯一下,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德国的包豪斯、乌尔姆学院开始,大批的设计家都在提倡艺术与技术、设计与艺术、经济性原则,而现在21世纪这个原则在民办院校数字媒体方向让然可行,针对民办院校学科的优势性,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对学生在艺术基础上进行设计、技术、经济之间的三面整合,培养学生在动态的、静态的适合国家经济建设的并注重国际化视野、双向战略模式、实践性较强的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人才。

(二)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的教学重点:理论联系实际的契合发展

民办院校在本专业的立足点和重点从“以我为主”要逐渐走向“以交叉学科发展为本”,从发展优势学科到发展交叉学科并创新新专业方向。从上个世纪1919年在魏玛成立的包豪斯学院提出理论联系实际的崇高教学模式,直到今天,这个教育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目前的各种高等教育中,也是我们设计艺术教育所遵守的教育探索模式。我们要坚持打破学科之间的“隐形”的界限,优化并整合知识点,加强以素质培养为基础,根据社会化用人单位的要求和需求,增加应用性课程能力的建设,大胆尝试具有特色教学实践与理论拓展环节,突破专业课、方向选修课以及为培养学生的人文传统为特征的人文社科课程的人为限制。民办院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的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它应具备较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创意能力,充分体现出民办院校的专业设置优势。通过运用传统的艺术与设计理论,对在新媒体背景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含量高、具有在本行业较高的竞争力的企业与人才,并融合进入本校的教学与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中,从教师、学校、学生到企业单位的不同元素应用到这个系统里面,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加强学生们的创造积极性,从“无偿技术服务”转变为“有偿技术服务”,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在加强体系严格监督的情况下,在政策上对这些因素进行适当的鼓励。增加学生在实际的衔接环节。数字媒体产业就发展角度来看,它是借助于数字化工程将人类文化等精神产品“打包”并借助信息社会的传播手段更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服务。[1]

(四)民办高校教学途径重塑与回归:

构建经济科技园,走产、学、研聚集的教育与产业发展模式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发展更多依靠于社会之需求,那么,如何推进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方向人才战略?答案只有一个:走产、学、研复合高级人才培养模式之路。我们要利用兴办高校科技园的大好机遇,大力引进一些具有科技创新实力的产学结合的高级人才为实现数字媒体这一新兴专业方向导航。(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参考文献:

篇(10)

广告教育在国内目前更多只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钻研,在研究范围已经是落后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广告专业的多媒体教学课程内容依旧在传统知识的架构的基础之上,不仅形式单一,在艺术设计观念和内容上依旧延续从前的框架。以影视和二维,三维动画为主要形式,理念并没有与现代新媒体广告设计的先进性相结合。事实上传统的广告业一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创新能力是广告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最重要能力,而优化广告专业课程也随即成为颇紧迫的工作,不断的在新的领域,实践中保持先进性。

广告教学需要突破的是与时代结合,与艺术发展结合,与世界市场结合。进入艺术设计的前沿领域,进入市场。例如,现在很多艺术院校在课程中引进大赛,课程跟进诸多赛事走,这种广告课程的形式虽也是突破原有的课堂教育,与实际接轨。但远远不够,因为广告课程的进度,学生的设计思想,都是受到赛事的局限。而设计理念本身是在自由游戏过程中得到更好地创意,跟着赛事走会缺少灵活性。学生只为某一个固定的选题来做作业。而这个选题的局限是只为某产品或品牌做的广告所要求的是一个传统形式与模式,例如,以影视广告,或动画形式表现,对学生来说是在原有的模式下得到的锻炼,依旧是某个品牌下的影视或动画创意,或是是技术的熟练。与赛事结合的广告教学弊端更大,首先对广告专业学生的学习期间只针对某品牌而创作作业便不是一个先进的锻炼学生创造能力的模式,而是在一个定式中寻求创作。其次不能够让学生进入一个精神自由的创作领域,更没有实验性的空间,广告教学教授的重心应该向实验性创新性倾斜。使学生能够在大学期间得到的是一个创新思维模式。数字多媒体艺术发展领域会给我们更多启示,更多关乎广告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字多媒体艺术带给广告教育不仅仅是此艺术与彼艺术很多种结合的可能性,而更多的是方法论,全新概念和艺术观念的广阔思考空间,帮助我们建设多元化的广告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课程建设与活动结合,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例如音乐会,音乐舞蹈院校的表演,或者是大型产品开发发展示会等博览会活动,通过这样的具体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以自己的手段方法记录再现自己对艺术活动的感受,这种情况下创作会引进更多新媒体形式来表现,甚至是发明创新一种艺术形式来展现自己对此活动的记录和理解。同时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唤起学生精神深处的不同的内在气质与才能,给学生彰显个性的人性化平台。每个人都是艺术家,都具备创造的天性和动机,只是在生活中被思维的程序化消弱了,要帮助学生激发和启动这种天性中宝贵的创造能力。从感官,视觉,听觉,触觉 甚至心灵对现场艺术氛围的感应来进行自己的再创作。学生会发明出很多创作形式,即使是纯粹记录性的创作也会有丰富的形式,例如作品可能试听结合,或者只有采录的声音来进行创作,或者是通过影像的非写实来性传达意境的超现实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到形式会有无数种可能性,于此同时新媒体的概念已经植入教学。

主动开展交叉学科、跨学科课程的设置,推进广告学科新建设。建设综合学科建设,融合交叉多学科,跨学科课程。从人文,历史,各个学科建设入手,不再局限原有的课程领域,而是构建更广阔的知识结构课程。有利于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和个性充分发挥,潜力的开发。例如,如果学生创作电子艺术作品的愿望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并得到相关知识与技术的支持。如果开设人文历史的综合型课程,能够让学生锻炼到用自己的角度来审视人文社会,并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学生更多关注人的生活状态,关注社会问题,担负社会责任,不再是象牙塔式的生活,从而有能力对经久不衰、永恒性的话题进行探讨,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呈现出对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和历史文脉的思考。改变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传统位置,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能动性。在教学方法上打开约束学生积极丰富联想的形式,不一定只是教师在前面,学生在下面的授课方式,而是共同参与到一项制作中,转变为互为融合的团队作业。不一定是广告公司的项目,也可以是大中型互动装置。这样的制作特点相对工作量比较大,耗时切包含内容丰富。当学生与老师花一个学期共同完成一个创作,教师和学生都会收益很大。例如,创作一个大型互动装置,使用者或观众经由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的影像、造型、甚至意义。以不同的方式能够引发作品的转化——触摸、空间移动、发声等。这种创作提供给个人有能力建构自己的现实、重新自我创造、充分利用影像空间的自由”,随着观众的参与而互动,许多艺术家对于让观众参与到作品中深感兴趣。由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在知识技术上共同探讨学习和创作。在每个环节的参与中,学生能够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能动性,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知识综合能力和付诸实践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跨专业的活动,学会从跨界中找到与广告专业合作交叉的可能性,达到从一个环境中来寻找创作灵感。后现代新媒体影像是对艺术、现代科学技术以及意识、心理的综合性研究的冒险探索与实践。这也是对艺术意识形态的重构,鼓励学生选择理工,电子,甚至更加专业性强的课程。让学生参与其他专业的活动,从其中来找到合作和交叉的可能性。例如利用计算机实现的影像的多种可能性操作,使用数字逻辑功能去实现艺术创作。很多学科都够带来艺术创作的源泉,完全与艺术不相关的严谨科学-医学,艺术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创作出有无数种医疗器械工具的装置展示。可以把一种新技术作为创造艺术的手段,通过对其他专业学科的参与来找到广告教学中作品形式和内容的交叉和融合。激发学生的对新媒体艺术创作的灵感。

上一篇: 最新煤矿风险防控措施 下一篇: 私募基金监管要求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