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19:45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医学英语专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日趋广泛,社会急需既有娴熟英语技能,又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人才。医学英语专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11年5月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学会全国医学外语学组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了首届全国医药英语专业教育研讨会,在此次会议上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学术和专门用途英语是普通英语发展的必然结果,急需重建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教育体系,实现以英语为基础的医学通识教育。虽然目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英语教学小有成就,但问题不少,许多方面亟待改善和提高。
首先,师资力量有限。医学英语是一门非常有特色的学科,不仅需要较高的英语水平,还需要坚实的医学背景,一般的英语教师不懂医学知识,而医学专业教师也很难胜任英语语言教学。目前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的平均比仅为1:25,师资力量较为匮乏。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本科阶段开设医学英语专业的学校较少,而进行医学英语专业研究生教育的院校更是少之又少。以西北地区为例,只有西安交通大学一所院校设有医学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点,2012年的毕业生仅三名。而目前各大高校聘用教师的最低标准为硕士研究生学历,因此很难招聘到专业对口的医学英语教师。以我校为例,既有医学英语本科专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兼顾医学专业学生的医学英语课程教学,需要大量的医学英语专业教师,但在2010年至今的历次招聘中,符合要求的聘用者寥寥无几,医学英语师资力量的薄弱已经制约了医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和相关学术研究的开展。
其次,医学英语教材匮乏。虽然医学英语专著和教材数量较2000年前明显上升,但具有新颖性、实用性的高水平教材依然很少。医学英语涉及面广,涉及专业多,对专业知识要求高,教材编写常常或过于深奥或流于科普。各医学院校基本是自选教材,而现有教材中普遍缺乏听说和写作内容,基本以阅读为主,形式也雷同于传统的大学英语精读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我校口腔系开设的口腔英语为例,选用的教材为武汉大学的《口腔医学专业英语》,该教材是口腔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指定教材,但同样存在内容多、难度大、形式单一、只注重阅读能力的培训、没有涉及听说写部分的问题。
再次,各院校学科设置不统一,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有的学校招收文科生,有的招收理科生;有的高校为四年制,有的高校为五年制;有的学校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有的学校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还有个别院校授予理学学士学位。文科生的优势在于英语能力普遍较强,理科生的优势是医学课程接受能力强。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课程测试、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的研究等多方面的测评工作中存在诸多不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学英语专业主干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各院校之间的相互交流。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领域的国际交流日趋广泛,医学英语专业的继续发展是大势所趋,解决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医学英语的师资队伍建设。这是改善医学英语教学基本建设的关键因素,针对医学英语专业研究生较为匮乏,高校招聘应“不拘一格降人才”,对特别优秀的本科生可以破格录用,并大力度培养医学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同时应鼓励英语教师学习医学知识,医学教师提高英语能力,各医学院校间可选派教师积极进行交流学习,互取经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派医学英语教师出国进修。二是进行核心课程教材的统一编写。在教材的编写上应突出医学英语语言特点,如外来词多、词形长、长句多,应尽量采用原文。在内容的选择上,应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医学水平,注意篇幅和难度的循序渐进,不仅要注重医学英语的内容,还应帮助学生了解医学发展脉络和前沿医学知识,并使他们初步掌握运用英语进行医学应用文体写作的基本能力,做到语言和专业学习有机统一。三是应尽快制订医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教学方法、步骤和目标,指导医学英语教学工作的开展,使医学英语教学工作有章可循。
在医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熟练掌握英语技能、广泛了解医学基本学科的医学英语专才作为桥梁,将西医介绍进来,把中医介绍出去。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医学英语教学在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努力培养出具有较高水平的医学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淑霞.加强与改进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若干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4,5:13-16.
[2]刘志辉,徐育年.中国医学英语教学发展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3:2078-2080.
一、口译教学研究概述
巴黎释意学派(The Interpretive School of Translation Theory),又称释意理论(le théorie du sens),其代表人Seleskovitch在1998年接受许钧教授的专访时这样解释:“翻译的对象应该是信息内容,是意义,而不是语言。”对此,杨承淑在谈到口译的原则与技巧时,认为应“传讯不传词”。无疑,“释意”与“传讯”都为口译对象界定了方向。著名口译研究学者吉尔教授针对口译中的错译、漏译的原因提出了“认知负荷模式” (the Effort Models) 假说,认为口译任务需要的注意力总量必须小于译员大脑能够提供的注意力总量。吉尔模式强调译员注意力的极限,只是对错译和漏译的原因提出的假说,并不是对口译过程的模拟。厦门大学林郁如教授及英国西敏斯特大学的罗能根教授带领的“中英英语项目合作小组”根据吉尔的模式进一步提出了口译训练的模式:I = S + C + P,即成功的口译=口译技巧+理解+职业准则的运用。以技巧和职业准则为训练核心的厦门大学口译模式(Xiada Model of Interpreting)强调技巧的重要性,给口译培训者以重要启示,即口译训练应以技巧(技能)训练为主。仲伟合对比了吉尔的口译模式和厦门大学的口译模式之后也强调,口译训练还是应以技能训练为主,并提出了更详细的口译技能训练内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口译题材是多样的,而翻译技巧却是有限的。笔者以为,“以不变应万变”的道理就在于此。无论是口译技巧中诸如长期记忆、短期记忆,还是具体到某些特殊句型的翻译技巧,都是技巧,都应该在不断的练习中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外专家学者都一致认为,口译教学应围绕技能训练展开。这一观点毋庸置疑,而且,文中“技能教学+术语教学”这一观点的提出也是建立在前辈研究基础之上的。但无论是释意理论,还是吉尔模式、厦大模式,都只强调了口译教学的共性。事实上,专业英语口译教学,无论是从学生,到教材、教师等都有自身的特点,这是个性。个性寓于共性之中,脱离共性谈个性,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专业英语教学的特点
专业英语,顾名思义,即以英语为文字载体,表达各行各业专业知识,几乎可以说有多少种学科专业,就又多少种专业英语(如医学英语、计算机专业英语、汽车专业英语、磨具专业英语等)。专业英语的教学有别于普通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也不同于大学英语一、二年级的教学。狭义地讲,专业英语教学的对象为非英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
三、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
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至少接受了十年以上的英语教育,很多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与同年级的英语专业学生相比,非英语专业学生拥有自己的专业,英语仅仅是他们的一个工具。经过专业的系统学习,专业知识远远高于英语专业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加上适当的口译训练,必将使他们能独立胜任专业性较强的口译任务,属于典型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理论上讲,语言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理解和表达本专业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思想信息时,能够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是英语专业学生所不能及的。
另一方面,正因为非英语专业学生有自己的专业,所以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其专业课程学习的时间极大地挤占了英语语言的学习时间,英语课程及课时数量远远少于英语专业学生的课程及课时数量。到了三、四年级提高阶段,各种专业课程的开设进一步挤占英语课程的课时,使得大多数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课程(ESP)每周只有2课时。整体而言,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听说能力不及英语专业的学生。
以上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和语言方面的劣势,这就决定了非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不能照搬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模式,必须根据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专业型英语口译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具备本专业领域的中级口译能力,即能进行特定专业领域的一般性事务活动口译,如会谈、接待等。学员在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再接受口译高级阶段的课程训练,以胜任相关领域的高级口译任务。
四、提高专业英语口译教学实效的对策建议
1.注重学生的口译技能的培养。
口译技能的培养是口译教学不可忽视的部分。台湾辅仁大学杨承淑教授指出,口译教学中有三要素: 语言、知识、技法。其中“技法”是口译教学中的核心部分。这里要处理好技能训练和语言训练之间的关系。因为技能训练以能力为基础, 若口译内容远超出学生理解、表达能力, 技能训练势必让位于语言训练。因此,在口译入门阶段,选择一般性而不是专业性题材作为训练内容,就成了教师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同样,专业英语口译初级阶段的教学重点也应该放在技能训练上,待学生掌握基本口译技能后,再过渡到第二阶段的专业性题材,并在实践中实现技能教学和术语教学的整合。
针对口译技能教学,从口译实践的需要出发,要循序渐进地给学生介绍口译技能。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的仲伟合在吉尔模式的基础上于2001年提出了更详细的口译技能训练内容,参考仲伟合教授的观点,结合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特点,应重点介绍以下口译技能: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笔记(note-taking & note-reading)、表达/信息重组(production/information rearrangement)。而数字口译、应对策略、职业准则等技能或素质的培养,可分散穿插于教学的不同环节。
2.注重专业术语的口译教学。
专业英语或者说行业英语,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各行各业有其专属的词汇与表达,也就是术语。D.Seleskovitch和M.Lederer在《口译训练指南》一书中把术语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单一指向的术语,或称技术术语;第二类是特种指向的术语,如人名、电影名等;第三类是讲话人特意使用的一些词语。专业英语术语教学涉及的术语属于第一类,叫技术术语。其中大部分术语的技术概念是单一的,唯一的,只有小部分还具有一般用法下的所指概念。比如period, HIV positive两例中,“period”和“positive”的一般概念所指为“时期、周期”和“正面(的)”。但在医学英语里,这两个词可以分别指“(女性)经期”和“阳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识别术语的“技术概念”和“一般概念”。
专业英语口译教学除了要遵循普通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原则与方法之外,其教学内容有自身的特点,即增加专业术语教学。术语教学不仅仅是要保证学生成功完成术语在原语和译语之间的符号转换,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理解术语在原文语境中的含义,并把它忠实地在译语中传达出来,译语表达力求专业。从现实来看,学生译员碰到的专业化较高的口译题材多属于科技文体,而科技文体是按照语言法则、逻辑手段使用术语表达科学技术领域的内容,其语法知识与文体结构相对稳定。毋庸赘言,以科技文体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英语口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术语教学。
就术语教学的性质而言,由于英语在我国是作为一门外语来教的,自然地,术语教学被归入了外语教学的范围。然而,在非英语院校从事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大多非专业出身,由他们担任这些学科的术语教学,实在勉为其难。对于专业英语的口译教学教师来说,其任务之重,教学之难可想而知。因此,专业英语口译课教师由复合型教师担当比较适宜。
术语教学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本科生阶段三年级开始。此时,学生已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学生开始学习口译基本技能,同时也开始集中学习专业课程。学生的语言知识、口译技能和专业知识三个模块之间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动,彼此促进。至于术语教材/教程的选用,开设专业英语口译教学的院校可自行选择。据悉,目前已出版的有《医学英语术语教程》(杨明山著,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法律英语核心术语:实务基础》(屈文生 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等。
以上是就术语教学的地位、性质、时机、教材选用以及方法所作的初略探讨。毕竟,这是刚刚兴起的一门课程,其教学效果如何还要看术语学习的动机。但是作为专业英语口译教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首先是为“培养复合型口译人才”这一目标服务的。
五、结语
口译教学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有利于促进教学的方法都可以为之所用。专业英语口译教学以“技能教学(Skill)”和“术语教学(Terminology)”为核心板块。在理论指导下,结合专业英语口译教学在师资、学生、教学内容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师资搭配、课程内容设置。理想的情况是,专业英语口译教师应该是个职业译员,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同时又是某学科的“专家”,至少应该具有扎实的学科背景知识。复合型的教员更能培养出复合型的学生译员。但是,这样的条件不易满足。因此,条件达不到的院校,可以这样搭配口译课程教师,即由有丰富经验的教员和具有学科优势的教师合作,共同完成专业英语口译教学,甚至可以聘请翻译公司专业译员从事兼职教学,借鉴校企合作之路。
参考文献:
[1]Altman, Janet (ed.) Teaching Interpreting: Study and Practice, London: Centre for Information o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87.
[2]Gile, Daniel.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1995.
[3]Jones, R.Conference Interpreting Explained.Manchester: St.Jerome Publishing, 1998.
[4]Setton, Robin.Simultaneous Interpretaion.A cognitive-pragmatic analysis.Amsterdam & Philadelphia: Benjamins, 1999.
[5]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6]刘和平.口译理论与教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5.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1―0046―02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简称ESP)的重要分支之一,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简称EAP)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已经逐渐引起我国英语学界的广泛关注。学术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和专业研究做准备,根据学生专业课程的特点和需求展开教学活动,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经过学习,能够听懂专业学术讲座,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议,查阅或翻译英文原版的学术文献,使用英语撰写专业论文、学术报告等。这些学教学目标恰恰正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目标,因此,学术英语必将成为我国现阶段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指导和方向。
一、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课程设置
前医学类院校的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课程一般分为基础英语和英语选修课两种,开课时间通常为两个学期,学时数相当有限。此外,虽然部分院校和专业尝试性地开设了学术英语写作、口语等课程,但开课时间也大都为一个学期,与基础英语课程相比,所占比重很小,无法满足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需求,也无法实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对研究生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目标。
2.师资队伍
在医学院校中,目前大多数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教学任务都由毕业于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承担,这些教师虽然具有较高的英语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却往往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储备,因此,即使有部分院校开设了学术英语课程,教师也只能讲解医学词汇、句型等内容,勉强生硬地完成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无法做到将医学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知识真正结合,更谈不上知识的融会贯通。某些院校也在尝试医学专业教师承担学术英语教学任务,虽然专业教师医学知识渊博精深,但通常对英语语言教学能力的掌握与专业英语教师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其授课过程只是将英语内容用汉语进行解释,与本科阶段医学专业课的知识讲解没有区别,甚至有的教师由于英语水平的欠缺而遭到学生的质疑。
3.教学内容和方法
大部分研究生已经在本科阶段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研究生英语基础课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仍然延续了大学英语的授课内容,只是帮助学生不断地扩充词汇量,阅读篇幅更长更复杂的文章,重复那些早已在高中和本科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的语法和句型练习,以致许多研究生产生疑问,究竟研究生阶段的英语学习与本科阶段有何本质不同?部分学生甚至会由于对教学内容的失望而放弃或终止英语学习。部分院校开设学术英语或医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评估标准,对于不同的医学专业也没有做相应区分,导致学生感觉教学内容对自己的专业研究和实践没有很大帮助,因而逐渐丧失学习兴趣。
大多数院校中,研究生英语课的教学形式通常都是大班授课,上百名学生同时上课,教师只能以讲授为主,较少有条件和机会与学生进行互动活动,很多教学方法无法实施,积极的教学活动也常常无法开展,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下降。而一个大班中的上百名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其本科阶段打下的英语基础也处于不同的层次,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教学效果难以得到保证。
二、基于EPA的医学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针对上文所述各方面现状,各医学类院校应尽早以学术英语为理论指导,结合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具体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进行改革探讨与实践。
1.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结构
根据学术英语的教学目标,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及学生的需求,医学院校应逐步对研究生阶段的英语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首先,将必修的基础英语课改为医学英语课。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完成了基础英语的学习,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设置不应该再继续将重心放于基础英语,而是将其转移到帮助学生完成基础英语与学术英语成功衔接上。其次,增加医学英语课的课时,使其符合教育部的最新大纲规定课时数,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再次,开设两学期或以上各类医学学术英语的选修课程,如医学论文写作、医学翻译等,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目的和内容的学习需求。最后,建议按照不同专业将学生英语课程班进行细分,实现分专业的小班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内容必须与本科阶段的医学英语教学内容区分开。许多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就为学生开设了某些医学英语选修课程,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医学词汇和术语,尝试阅读医学类英语文章等。相比之下,研究生阶段的学术英语教学应更具有目的性和实用性,为学生的医学研究及毕业后的继续深造或医学实践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因此,根据上述目标和要求,编写统一标准、内容科学、系统完整又能突出各院校特色的学术教材成为各医学院校的当务之急。部分院校在教材编写工作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突出其中医学科特色分别编写的《中医英语》均受到了学界较高评价。
医学学术英语教材编写属于跨学科的科研任务,需要英语专业专家与医学专业的专家通力合作,并随着医学发展对教材内容不断进行增删和改进,使教材做到与时俱进,真正、直接地使学生感受到的教学内容对其专业研究和实践的重要作用。
如能实现前文课程设置改革中提到的细分专业的小班授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进一步创新的可能性也将相应增加,教师应逐步改变讲授课本为主的教学方法,转为以学生参与和实践为主的教学模式,例如,问题导向式教学法(PBL)和依托式教学模式(CBI)所推崇的“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的课堂教学机制。例如,模仿国际医学学术会议场景,要求学生准备相关主题的英语论文进行现场提交和主题讨论。此外,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选取和播放医学内容的英文视频,例如,笔者有同事在授课过程中就有目的地选择了美国电视剧《不朽法医》(Forever)的部分相关剧集及内容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和讲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学习了相关的医学专业英语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对某些医学场景例如手术室发生的故事进行情景还原的角色扮演并进行分析和点评。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学术英语学习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够使原本艰涩难懂的医学英语知识变得富有趣味,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3.培养医学知识和英语能力兼备的师资
医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教学对医学院校的教师队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医学学术英语教学要求教师不但具有丰富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学能力,还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相关医学专业知识。要建设一支优秀、稳定的医学学术英语教师队伍,有两种教师来源可供参考。首先是原来从事英语基础课教学的教师,组织他们参加相关医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和学习,使之切实理解和掌握相关医学专业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地将其运用到学术英语教学实践中。其次是英语水平较高的医学专业教师,组织他们对英语教师的日常教学进行观摩学习,并对其口语、听力、翻译等技能进行强化训练,使其能够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有效的英语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与教材编写同理,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医学专业与英语专业共同努力,两者应沟通合作,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发挥各自专长,共同为学校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医学学术英语教师队伍而贡献力量。
三、结语
随着我国的教育、医疗事业逐渐与国际接轨,社会各界对新时期复合型医学专业人才的要求,尤其是英语能力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作为国家高级人才后备力量的医学专业研究生更是面临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帮助他们利用英语为工具和载体提升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任务十分艰巨。医学院校应尽快转变思想,发现目前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以学术英语为理论基础和指导,积极探讨英语课程改革的方向,拟定改革方案,推动英语课程改革,真正为培养出具备较高英语水平的高级医学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Tom Hutchinson & Alan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2]莫莉莉.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8.
[3]蔡基刚. “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 (02).
[4]蔡基刚.我国第一份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文件的制定与说明[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2 (02).
[5]王守仁, 姚成贺.关于学术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外语, 2013(05).
[6]龙芸.学术英语课程在大学英语应用提高阶段的定位研究――网络环境下的EAP课程实践[J]. 2011(07).
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英语是在校研究生重要的公共学位课程,因此得到各高校研究生培养部门和教师、研究生的普遍关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新的形势对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尤其是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研究生、尤其是医学研究生来讲,能够阅读医学专业英文文献,撰写医学英语专业论文和摘要尤为重要。这对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然而,作者在多年的研究生教学以及学术交流中发现,目前的研究生英语教学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①研究生英语教学仍然停留在基础英语教学上,几乎完全与研究生所学专业相脱节,不能起到有效地促进研究生专业发展的辅助作用。
②研究生英语教学忽略了高层次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即医学专业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尤其是医学研究生对于专业英语写作有着迫切的需求,却茫然无从着手。
这些研究生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难题,得到全国研究生英语教学部门及教师的广泛关注。有些高校已采取各种方式努力加以解决。如:和专业教师合作修改研究生专业论文,或在研究生英语教学中讲解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等等。然而这些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难的问题,研究生或者仅仅学到了写作方法,而对于如何遣词造句仍然无从着手,或者仅仅某一两篇论文得到了修改,却不能持续性地发展专业论文写作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针对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难的问题,作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提出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实践达到了非常有效的效果。作者在此对其理论基础、基本内容、实践意义做一详细介绍。
1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由外部到内部的转移和传递,真正有效的教学是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只有那种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Vygotsky,1962)。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以获取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优化完善认知结构,获得自身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通过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逐步提高自控能力,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其中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2 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基本内容
2.1 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难的原因分析
据作者多年的研究生教学发现,研究生的医学专业术语、词汇量并不小,但进行医学专业英语写作却相当困难。这是一直以来困扰医学研究生的亟待解决的难题。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两方面:
2.1.1 学生的原因
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中,医学专业术语只是以独立个体的形式存在着。由于对医学英语的语言规律和句式结构的缺乏,使他们不能搭建句式框架,也就无法将已知的医学专业术语运用于专业英语写作中,因此也就无从完成专业英语写作。
2.1.2 教学的原因
目前的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相脱节,研究生教学仍局限于基础英语,没有帮助学生解决其专业英语写作难的问题,为其专业发展起到有效地辅助作用。
2.2 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教学内容
此教学方法实在教师的指导下和带领下,研究生自主探索医学研究生自主检索医学专业文献、探寻医学英语的语言规律、发掘医学英语句式结构,并以其为框架进行自主医学专业英语的写作实践,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积累,逐步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过程。具体步骤如下:
2.2.1 教师指导
专业英语写作方法;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的步骤、方法。
2.2.2 学生分组
将学生按照专业或相近专业分成研究小组。
2.2.3 学生自主检索文献
以小组为单位,检索、搜集本专业权威文献,并上传到小组公用电子邮箱,作为搜集句式语料的文献资料。
2.2.4 学生自主搜集语料
从专业文献中探索医学英语的语言规律,发掘医学英语的句式结构,并以句式结构为框架,将医学术语、词汇灵活地运用于其中,以句子、段落为单位进行写作训练。
2.2.5 小组讨论
学生互评句式语料,提出修改意见。
2.2.6 教师指导
学生将预料和句子以PPT形式在课上展示,教师予以点评、指导、修改、储存。
2.2.7 创建句式库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存储的语料整理成句式库。
3 创建医学英语句式库教学的实践意义
3.1 此教学方法解决了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相脱节的问题,以及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写作的难题,使医学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得到飞跃性的提高,同时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其个人专业发展,发表高层次的学术论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奠定基础。将医学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紧密相连,解决了两者之间相脱节的现状,促进研究生的个人专业发展。
3.2 在培养在校医学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的同时,为广大医学研究生和医务工作者撰写专业英语论文和摘要提供宝贵的参考资源。
3.3 此教学方法不仅适用于医学研究生教学,也同样适用于高校其他专业的研究生教学当中,切实将研究生英语教学与研究生专业紧密相连,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写作能力,为研究生的专业发展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并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松林.建构主义对客观主义的检讨及其教学原则[J].外国教育研究,2002年第一期.
[2]姜晖,王凌云.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基础探究与外语教学,《外语艺术教育与研究》2010年第三期.
[3]杨小菊.支架理论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第2期
经济发展与教育文化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的如今,我国作为一个包容性的大国,在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科技教育经济等交流上始终保持着积极地态度,在医学领域,我国也积极地学习国外先进的临床技术和临床经验,因此,对于我国医学发展来说,英语专业的教育对我国与世界进行学术交流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在如今我国很多的医学院校都积极的开展外语专业,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医学专业的英语教学整体的还并不完善,还有着很多的局限性,很多学校对英语专业的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英语专业在医学方向的教学模式还有待改进等等情况,这些情况制约着我国医学方向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医学方向英语专业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根据这些挑战积极地转变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优秀的医学方向英语专业人才。
二、医学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分析
1.注重医学英语与基础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通过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来进行基础英语向医学英语的转变勾连,首先对于这种分层教学的模式,是通过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一年于第二年主要进行基础英语的教学,夯实学生们的英语基础,然后再后面的学期中针对医学方向进行英语教学然后加强医学英语的理念教育,通过鼓励学生们在主动去学习和掌握医学英语知识,鼓励学生们自主进行医学专业英语专业的文章,使学生们能够主动地把握好课上的时间去学习和掌握医学英语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课后时间去自己探索掌握课本以外的医学英语知识,然后通过让学生们自主撰写英语论文,自主进行医学英语学术的交流沟通。从教师方面,首先要培养出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教师团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医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使得在学生们进行分层教学的转变时候,不会很吃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教学方法,不断的激励学生对于医学英语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们对于医学英语的应用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了能够使得医学英语专业教学能够满足学生们的不同需求,也为了能够更好的激发起学生们对于医学英语的学习潜力,在传统的医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适当的进行个性化发展,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使得学生们能够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学习,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得学生们自主掌握学习的时间,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下,不同于传统的面授教学,新的教学体系也可以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通过多媒体进行系统性的知识点梳理之后,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对知识的理解来发表不同的见解,进行开拓了学生们的思路,也使得学生们能够更深入的进行学习研究,更能促进医学英语教学的的高效开展,使得学生们能够充分的掌握知识点,并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自己对于医学英语的利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12(b)-148-02
Teaching methods on medical English vocabulary in high professional nursing students
SONG Wengang1, YANG Yuanyuan2
1.Department of Pathology, Luohe Medical College, Henan Province, Luohe 462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English, Luohe Medical College, Henan Province, Luohe 462000,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teaching methods on medical English vocabulary in high professional nursing students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teaching practi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methods increased the students' interest,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in future career life.
[Key words] Medical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method; Nursing
随着全球一体化时代的到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联系越来越紧密,各个领域的国际交流日趋增多。随着护理国际交流日趋频繁,护理工作岗位要求提高和国外护理人员需求量加大,伴随我校专科护理教育的发展,医学英语教学也在不断加强。在医学英语的教学开展中,医学专业英语词汇以其冗长难记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内容[1]。经数年的的教学实践和钻研,笔者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医学英语词汇教学方面,总结心得体会如下:
1 剖析词汇寻找规律
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外形冗长,复杂难记,常常成为医学生学习医学英语中的难点。其实有一定内在规律,与普通英语单词相似,医学词汇也符合构词法的一般规律,一般来说,医学单词往往由词根、前缀、后缀和连接元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2-3]。词根是医学词汇的主要部分,体现了该词汇的核心内容。
1.1 词根
词根是英语词汇构词法的核心部分,可体现该词汇的主要含义。在医学词汇中,词根是共有的、可以辨认的部分。因大量来自于拉丁、希腊等外来语,在医学学词汇中的词根形态上显得面目陌生。如erythro-(红),erythromycin(红霉素),erythropoietin(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cyte(红细胞);sclero-(硬),atherosclerosis(动脉粥样硬化),sclerosis(硬化),scleroderma(硬皮病);chole-(胆),cholesterol(胆固醇),cholecystectomy(胆囊切除术),cholelithiasis(胆石症)等。
1.2 词缀
前缀可以添加到词根之前使词根的意义发生变化。后缀可以添加到词根之后改变词根的意义或词性。在医学词汇中,后缀往往具有实在的含义。例如,-plasty(成形术),salpingoplasty(输卵管成形术),angioplasty(血管成形术);-scope(镜),microscope(显微镜)、endoscope(内窥镜),laparoscope(腹腔镜);mycin(霉素),erythromycin(红霉素),vancomycin(万古霉素),azithromycin(阿奇霉素)。
1.3 连接元音
连接元音主要是为了发音的方便,加在词根与词根或词根与词缀之间。一般情况下,连接元音多数情况下是o,有时也用i或e,如ather-o-scler-o-sis(动脉粥样硬化)一词中,两个字母“o”即为连接元音。所以连接元音“o”就像化学反应中的氧原子那样活泼,存在于大量词根之后。如果词素之间已经有元音,则可不再加连接元音,如hematuria。
在医学英语词汇教学中,通过对常见词根、词缀的系统性学习,学生便具备了正确分解单词、理解单词的能力,便可从机械记忆中解放出来,这样举一反三,迅速扩大医学词汇量,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其阅读及书写医疗护理文书的能力。
2 典故教学增强趣味
在给学生讲解某些词汇时,可通过追溯词源、扩充文化背景,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在学习atlas(寰椎)时,提及寰椎就像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Atlas一样支撑着人体的头部;通过了解希腊神话人物蛇妖梅杜莎(Medusa),在学习肝硬化脐周静脉网曲张形成病变caput medusa(海蛇头)时增加医学词汇的趣味性;跟腱的命名(Achilles' tendon)来自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英雄Achilles的故事。通过神话典故的引入,既加深了学生对该医学知识点的理解,又扩展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终将有助于学生的未来涉外工作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形象教学直观生动
医学英语词汇中,部分词汇具有形象的表述,透彻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生动典型的图片在课堂上充分直观地展示医学词汇中蕴含的特征,使学生对医学词汇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讲解“axis(枢椎)”时,以图片展示枢椎前面有齿突,环形的第一颈椎围绕着齿突进行转动特征而称为“axis”;以图片展示三角肌形似希腊字母“Δ”故而称之为the deltoid muscle。
4 应用教学提高巩固
词汇教学是医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可孤立地进行词汇教学而脱离现实的语言环境、职业情境及社会背景。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建议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注重对所学词汇的应用。通过对专业课程教材中医学英语词汇的识记、阅读外文专业书籍、练习英文病历书写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融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融入到实用技能的学习中,尽可能使学生形成在英语语境、职业情境中学习的良好习惯。
同时,为了弥补课堂教学课时的不足,还积极开展了第二课堂,巩固和拓展学习成果。如在周末以BBC医疗类电视节目Hospital Watch,Acland's DVD Atlas Of Human Anatomy,Videos for Patients等为医学英语学习素材,视听结合,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是学生对已习得的医学词汇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通过这些英文医学影视资料把学习到的医学英语词汇融入到贴近现实生活的职业情景或引人关注的节目情节当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应用中巩固了对所学词汇[4-5]。通过对这些医学英语材料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矫正医学词汇的发音,为未来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5 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英语词汇有其特有的规律。医学英语词汇的有效教学不仅要介绍医学词汇的特点,还可以通过运用典故教学、形象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及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并结合医学影视资料等教学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6]。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不断的积累和及时的运用,就能够学会一定量的医学英语词汇,为今后在工作中阅读医学文献、进行涉外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虹.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特点及记忆策略[J].医学与社会2006,19(12):36-38.
[2] 顾淑勤.大专护生医学英语学习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4):38-40.
[3] 蔡耿超.医学英语词汇一词源与特点[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7):1132-1133.
[4] 高红,陈克伟.第二课堂活动中实践医学英语的重要性[J].外语交流,2011,(4):64.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和国际交流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过去那种单一英语专业和基础技能型的人才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对单纯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正逐渐减少,英语专业的传统办学模式面临很大挑战。而当今医学却在国际交流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在医学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迫切需要掌握医学知识、熟练运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英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宽口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这种形势下,独立医学类院校医学英语专业的办学模式应运而生。
二、医学英语专业教学现状
医学院校的英语专业不是普通的英语专业,而是要办成“英语+医学”的形式,也就是说,医学和医学英语要占一定的份额。但这绝不是英语和医学的简单相加,其实医学院校的专业英语是保持大学英语教学的连续性以提高医学院校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目前,我院的医学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词汇掌握、文献阅读和翻译能力。我院英语专业教师由四名年轻的助教(均为英语专业)承担。基础英语教师语言知识丰富,但是由于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就可能出现在专业英语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和形式与公共英语相似,语言点、语法知识过多,而医学知识欠缺,信息量不够大的现象。由于《医学专业英语》课时相对较少,而学生又需要大量的时间来记忆、掌握医学英语词汇,一学期下来,学生真正学到的专业英语知识就非常有限。结合我院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笔者对我院医学院与专业教学有如下思考。
三、我院医学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思路
1.制订合理的课程计划
医学院校制订的教育计划应该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制订课程计划需要教师、学生的参与和理解。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又很多,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医学英语词汇后很快地获得专业英语阅读、写作、翻译等能力的提高,应增设一些满足不同学生层次需求的选修课,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开设的选修课程太少,特别是医学选修课程开设不多,且严重受到限制。医学选修课跟其他医学专业学生一起上,赶不上专业学生,想选基础的没有选,能选的却难度很大,比如临床医学概要,坐在教室像听天书一样,因此,可以增加中西文化类课程,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高文化素质和修养。另外选修课的班级不宜太大,以免影响教学效果。
2.培养和引进复合型外语教师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所在。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学改革之本。切实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新一代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保证教学工作后继有人的长远大计。我们不能仅停留在教学圈子里,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当中,才能使自己永远处于学术发展的前沿。总之,我们要坚持学习充实自己,除了学习书本理论、搞好教学外,学校要确保教师假期能外出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研讨班,通过步出校园来获取先进的教学方法,了解新的信息,同时要让外出的教师回校作汇报交流,达到开阔视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充满智慧的教师,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可以使同一种教学设计产生不同的教学过程,获得不一样的教学成果。然而,任何一种资源,我们都不能采取拿来主义思想。因为任何一种思想,都打上了深深的个人思想的烙印,都是那些教师们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教学环境下,面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所作的个性思考。它的思考也许会引起你的共鸣,但这种共鸣不可能是教学实施时的成功之路。由于地域、语言习惯、知识底蕴、教学风格,甚至教学条件的不同,都可能使你拿来的内容在自己的班级无法实施。从这些意义上来看,再好的课堂也是无法克隆的。然而,你想克隆获得好评的课堂,结果只能是东施效颦,徒增自己的茫然和难堪。究其原因,不是自己的学生没有别的班级出色,而是自己没有对别人的经验总结消化。一旦让别人的经验成为自己的营养,你就必然能获得丰收的喜悦。
4.补充实践课程
补充实践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工作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实践课程可以是网络自主学习,英语角、英语电台、英语报刊等第二课堂活动,各种英语竞赛、外事接待、国际会议接待、涉外导游、翻译、基地实习等社会实践等。
四、结语
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独立医学类院校的医学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转变也应迎合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必须把应试教育模式尽快转向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相结合,并逐步建立以医学英语专业为主体的新型模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医学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彤.关于开设”医学英语专业”的市场前景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1):33.
关键词:艺体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措施
一、引言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在2007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各个高校在培养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在听说能力方面,对他们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做出了相应要求[1]。艺体类学生在本专业方面是佼佼者,然而他们的英语水平却参差不齐,该类学生对英语几乎是“谈英色变”。以前学者们对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如何改革的研究还比较少,直到2010年,高等教育组委会组织召开了“首届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这才掀起了研究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小。会上要求大学英语改革应顺应艺体专业的特点,改善并提高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使得课程设置更合理、教学方法更恰当、考核方式更灵活。
二、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现在各大高校艺体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由于我国现行的高考招生制度对艺体类学生的专业成绩要求较高,对文化成绩要求较低,忽略了英语的系统学习,这类学生进入大学后,在英语学习上存在严重的脱节象[2]。其二、艺体类学生情感丰富、思维跳跃,而根据现行教学大纲所编制的大学英语教材,根本不适合艺体类学生使用。有些高校艺体类学生用的教材为《新世纪应用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新职业英语》等,这些教材对他们来说内容枯燥难度较大。教材的选题很少涉及体育、艺术、音乐等方面,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到目前为止几乎很少有既适合其英语水平,内容上又偏重于体育和艺术文化传播的大学英语专门教材。其三、从教学方法来看,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还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得英语教学呆板无味课堂气氛不活跃,整堂课都是老师在“念经”,学生形成了一个被动的学习过程。到了期末老师就用一张试卷去测评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好坏,根本就没有从信度和效度等方面去测评学生的综合能力。这种按部就班式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根本就无法调动艺体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3]。其四、教师在课堂讲授中缺乏情感投入,使得教学过程程序化、机械化。由于艺体类学生对英语学习本来就存在抵触心理,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师生互动性也不强,教师也易产生职业阻滞感。如果不对现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检测手段进行改革,那么对艺体类学生所实施的英语教学改革就只能是一纸空谈。
三、艺体类大学英语改革探索方向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里面明确规定了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知识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评价体系创新。老师要积极挖掘艺体生的潜能,使其获得个性化教学的需要。
(一)EGP+ESP互补型英语课程模式
现今很多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都是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模式,该课程是以语言知识点讲解和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训练为主。但是对绝大部分大学生来说,他们学外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在毕业时顺利拿到毕业证。对于基础普遍都很差的艺体生来讲,语言知点、技能技巧的训练难度很大,导致他们英语过级率很低。而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是相对于EGP而言的一种新教学模式。是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学生实际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法律英语、体育英语、音乐英语、计算机英语、美术英语、外贸英语、旅游英语、医学英语等。我们从ESP的名称可以清晰的看出该课程的核心是英语,是与相关专业有关的英语,它更侧重的是与专业目的相匹配的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ESP较EGP教学有更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因此可以探索一年必修,一年结合专业选修的“1+1”英语课程设置模式,即EGP+ESP互补型英语课程模式。第一年必修完成后,在第二学年开设大学英语ESP课程。现行的艺体专业英语ESP教材有《美术英语》、《体育英语》和《音乐英语》,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在上ESP教材时积极性、兴趣性和参与性等各方面都比上EGP教材时要高。例如:《美术英语》Unit1.Calligraph、Unit2.Sculpture、Unit3.ChinesePainting等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美术系学生所熟知的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他们熟悉并感兴趣的话题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提高。学生对这种EGP+ESP互补型学习模式的适应和喜爱,让我们相信,普通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相融合的互补性教学模式有利于提升艺体类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
(二)英语实践课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实践课即是以言语操练为主要目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主要强调要把语言教学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通过模拟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摒弃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这种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的变革,真正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理论授课+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理论课之后,老师结合单元学习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如:Speech、Debate、Story-telling、Music-sharing等活动。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在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老师要求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来完成每个话题的任务。并且把实践活动纳入到学生的平时成绩中,既约束了部分艺体类学生的不参与性,也鞭策了他们的主动性。
(三)英语分级教学模式
分级教学又称分层次教学,是教师按照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程度相近的群体之后实施的分级教学,分级练习,分级辅导,分级评价,这些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分层教学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如今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对于音体美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成绩好的英语高考成绩甚至达到了英语专业学生的水平,所以他们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接受能力也不一样。结合音体美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上实施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分层教学模式,是“因材施教”的核心思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鉴于此,可以在新生入学之初对他们进行英语摸底考试,按照摸底考试的成绩以,每个班40人左右进行分级编班。通过入学测试,将他们分为“A班-基础较好”“B班-基础一般”“C班-基础较差”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同时为了进一步调动艺体生学习的能动性,可对分级编班的学生实行动态管理,每个学期末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期末考试进行各个层次的动态调整。
(四)多元化考核方式
目前大多数高校大学英语的考核方式还是停留在单一的期末考试模式,这种考评形式不能较全面地考评艺体生的综合知识。教师应设计多元考评模式,变“终结性考核”为“形成性评价”。针对艺体类学生特点,可以提高平时成绩在期末考试成绩中所占比例,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教学实践、课外活动等都计入到平时成绩中,引导学生重视英语学习的过程。其次,在期末测试中增加口语测试环节,对善于表演的艺术类学生采用role-play等形式考核其英语应用能力。再次,着眼于题库建设,可以借鉴大学英语二级机考模式,在今后的期末考评中引入以其测试的准确性、实用性、高效性成为外语测试主要方法之一的机考。机考的考试内容随机生成,包括英语基础知识以及跟艺体专业相关的英语素材,以增加学生测试成绩的公平性。
四、结语
虽然艺体专业的英语教学改革有了不小的进步,但是其改革之路还很漫长。我们在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结合艺体生的实际情况,探索一条适合艺体生的课程设置模式、实践课程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艺体类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落到实处,从而整体上提高艺体生大学英语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余胡.艺体专业大学英语课程及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27:89-90.
[2]房彦.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改革方向探讨[J].外语教学研究,2015,7:165-166.
关键词: 医学院校;专业英语;调查与思考
Key words: Medical College;ESP;survey and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2-0211-02
0引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强,医学生的专业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即医学英语EMP(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的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能成功阅读和翻译各种医学专业文献,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并能用英文书写实验报告、临床病历、撰写学术论文等已逐渐成为医科学生新的需求和目标。 “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1]。”秦秀白(2003)指出“从长远角度看,我国高校英语教育的主流应该是ESP教学。[2]”教育部、卫生部最新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指出,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结合临床实际,……能用一门外语阅读医学文献[3]。在我国各级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也要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在EMP教学研究领域,无论是在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选用和教材编写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了确切地了解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笔者对河南省5所高等医学院校专业(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
1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河南省5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和大三、四、五年级的部分学生,其中教师120人,学生280人。
1.2 研究工具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问卷调查两份(教师用和学生用)和一份访谈题目,在新乡医学院进行两次试测后修改形成。主要内容是关于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和开设、教材使用、师资配备、教学模式等。
1.3 数据收集和分析本研究共发出教师问卷130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收回率92.3%);学生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0份(收回率93.3%)。在对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之后,对部分调查对象进行了访谈。在统计分析过程中,笔者对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结果与访谈结果进行了核对。
2研究结果
2.1 课程设置在我省的5所医学高等院校中,有4所已经开设了专业英语教学,均为医学英语阅读必修课,开设在大三的两个学期,主要以讲授医学英语词汇为主,每周2-4个学时。同时,对教师和学生认为专业英语应开设课程的调查结果见下表1。
2.2 师资配备调查显示目前我省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4所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英语课均由英语教师讲授,而对医学生医学英语应由谁来授课的调查显示(见表2),81%的教师和67.5%的学生认为应由外语教师和医学专业课教师共同承担,我们的访谈也证实了这一点。目前承担医学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绝大部分都是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的,医学专业知识欠缺,学校又没有相关的培训和师资的补充,医学英语教师力不从心,56%的教师认为师资匮乏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最大困难。
2.3 教材选用关于医学英语教材选用问题调查显示,62.7%的学生对目前所用教材比较满意,但在访谈中笔者得知学生认为教材内容陈旧单一。传统的医学英语教材由于从选材、编辑到出版发行耗时较长,时效性差,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学到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和发展状况,和专业实际脱节,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从调查和访谈中我们得知,目前河南省4所已经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的院校的医学英语教学模式基本一致,均以大班授课(180人左右),教学方法基本上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中心,教师把文章中的新单词一一罗列讲解,然后再对文章进行逐段翻译,由于教师的医学知识的缺乏,并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专业英语的交流,对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能力培养促进不大。虽然目前我省各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效很显著,各种硬件配套设施已基本完善到位,每个院校基本都有省级或校级大学英语精品课程,但医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为零。专业英语教学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只有部分院校辅以多媒体教学,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思考
3.1 专业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合理化、多样化课程的需求是课程设计的基础,Taba把“课程的需求”列为课程设计中的第一程序[4]。专业英语教学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见表1),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医学英语课程。可根据学生的选择开设选修课或者讲座,采取小班(60人左右)授课形式,实行学分制。根据我省医学生英语水平的基本情况,可在大三年级开设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多种课型,如医学文献阅读、医学英语听说、医学英语论文写作,医学文献资料翻译等供学生选择。
3.2 加强专业英语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作为教学的实际执行者,对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目前毕业于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数量极少,医学专业教师一般难以胜任英语语言教学;而英语教师又普遍存在不懂医学知识的问题,二者授课均感力不从心。这就使得医学英语教师选择面临两难的境地。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各医学院校应该为基础英语教学教师创造良好条件,激励他们学习专业知识,按照医学英语的听说、阅读、翻译、写作等各门课程的教学需求,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分工,对青年英语教师轮班进行医学专业知识培训,解决不懂得医学、只懂英语的教学问题,这些大学英语教师就会成为懂医学知识的医学英语教师,绝大多数英语教师(71.7%)认为“英语教师接受专业知识培训之后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是切实可行的[5]。另一方面,对医学专业教师,尤其是英语能力强、能胜任医学英语教学的,由英语教师给予英语语言教学方面的指导,实行英语教师同医学专业教师的联盟与合作, 外语教师可以和医学专业教师一起承担医学英语的教学,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来提高医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果。
3.3 科学选择专业英语教学的教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所以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6]。 医学英语课程既是语言技能课,又是语言应用课[7]。专业英语教学的教材选用应注意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切实满足医学生的不同需要。一方面,为满足未来医务人员临床、科研、对外学术交流和医疗服务的需要,结合教学内容, 增强信息性,建立资料库,努力涵盖各类实用型医学英语文体,另一方面,要注意新颖性和时效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及时增补国内外医学科学发展中的最新科研成果,把传统教材中所涵盖的医学英语基本知识和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状况结合起来。
3.4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专业英语教学模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英语教学手段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当中[8]。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的要求,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应大量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推进基于计算机和网络的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与条件[9]。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应该充分借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确立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
[2]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2-14.
[3]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S].教高[2008]9号.
[4]Fraida Dubin & Elite Olshtain. Course Design [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2,2.
[5]刘利梅,赵贵旺等.英语教师转型为医学英语教师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2):100-102.
[6]唐崇文,武一娜,迟洪华.医学院校本科生医学英语教学的思考[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6,(12):42-44.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变得越来越最重要。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语言教学的目的总是由听、说、读、写、译这五项技能来体现,掌握一门外语是学会如何熟练地运用它,但首先要对在任何活动中的语言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然而,尽管已经接受了八年或更长时间的英语学习,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理解英语的某些语言现象时,如英语习语,仍表现出明显的能力缺乏。
一、英语习语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是形式简介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英语是世界上词汇最丰富的语言之一,英语习语更显得纷繁浩瀚,渗透着浓郁的西方文化气息,交织着其他民族的影响,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展示出英语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在英语学习中,语言的掌握有赖于对文化的理解。因此,加强外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始终是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提高语用能力的有益举措。首先,英语习语在各种领域中包括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等无所不在。因为习语听起来地道、自然,读起来流畅、生动上口,把英语作为本族语的人在各种场合和文体里都大量使用习语。英语学习者如果仅仅学习某些词汇的字面含义,而忽略对习语的深层理解,就会影响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翻译。很多英语习语从字面意义上看,其意义体现不出来,同样的几个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意思就不一样,而有些习语在译成汉语时则有面目全非之感。如:wet blanket应译作“扫兴的人”。我们如将其直接译为“湿的毯子”就会和它的真正含义大相径庭。其次,习语在描述情景、表达思想、激绪和想象力方面比非习语词汇更加显得有效、生动,更能让人产生联想,加深印象。如a flood of refugees,a stream of traffic就是使用了水的各种状态来比喻事物的数量之大。在翻译这些习语的时候学习者就不能按它们的字面意思去翻译。因为flood和stream是用来比喻难民、交通的规模、量度及状态的。最后,由于习语在语言表达上生动优美、通俗形象,学起来、使用起来非常有趣,有利于学习者记忆,增加学习者的自信心。在大量的枯燥词汇需要记忆的学习中,任何有助于学习的方法都显得重要和值得推崇。
二、英语习语翻译的困难性所在
1.来源多
英语习语多种来源是形成习语翻译的困难的原因之一。英国语言学家史密斯在他的著名论文“English Idioms”里,除了论述英语习语的特性、发展、地位与作用等问题外,还着重介绍了英语习语的各种来源。其中有来自海上生活的习语:hung in the wind(摇摆不定);来自军事方面的习语,如:miss fire(枪炮打不响,得不到预想的结果);与动物有关的习语,如: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捷足先登);来自家庭生活的习语: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一针及时省九针);来自体育运动和娱乐游戏的习语:follow suit(跟出同花色的牌,照着做);来自文艺和教育的习语:speak like a book(咬文嚼字);来自医学法律和商业的习语:feel the pulse of(诊断,试探意图);来自宗教的习语:an eye for an eye(以眼还眼);来自著作的习语:eat sb.out of house and home(把某人吃穷);来自外国语的习语:cry wolf(发假警报);人体习语:poke one’s nose into(干涉别人的事情);还有短语动词,此类习语非常多,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如:hold water(站得住脚),touch and go(快速的行动)。
2.结构的多样化
英语习语结构的多样化也是造成其翻译困难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每一种语言都不是形式单一的,而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英语习语的结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英语中有的一个单词可能就是习语,如:blackboard。也有的是短语,此类习语是最为多见的,如:look out,take up,get along,blow up等。有的是句子,如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Like father,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等。也就是说,英语习语的结构形式繁多,有的习用句子,有的习用从句,有的习用短语的结构形式。
3.修辞手法的多样化
习语是语言中的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适当地运用习语,有助于人们准确、鲜明生动而又简洁地表达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习语本身更是各种修辞手法的集中表现。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活动和语言实践中,凭着逻辑思想和形象思维,利用词语义的转化或引申,练就了许多很有活力的形象化习语。而这些形象化习语大都典型地、集中地体现了多种修辞方式,如明喻:know sth. like the palm of one’s hand(了如指掌);隐喻:black sheep(害群之马);转喻:live by one’s pen(以写作为生);借代:a fresh hand(生手);拟人: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五十步笑百步);婉曲:kick the bucket(翘辫子);反语:fun and games(寻欢作乐);夸张:a mountain of flesh(身材高大结实)。
4.文化寓意丰富
一种语言的词汇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而词汇中的习语则是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最为敏感的部分。习语是一个社会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难于理解,更难于运用得当。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就是习语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寓意。习语是人民大众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与人和人的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因此,习语与一个民族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习语好比一面镜子,能清楚地反映出一个民族文化的特色。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曾说过:“英语的根基宽广而低下,靠近土壤。英语里交织着普通人民的爱与恨,欢乐与痛苦,需求与满足。”正是这些普通的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创造了语言,创造了成千上万条充满诗意的习语。这些习语都是他们总结了生产中的经验、生活中的感受,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抒发了他们的感情,受到周围人的认可,经过千锤百炼,成了运用广泛、家喻户晓的定型习语。
三、影响学生对英语习语翻译的因素
1.文化意识的缺乏
由于英语习语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在理解英语习语时,对文化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忽略了对跨文化的学习和积累。
首先,学生自己对于学习英语的目的的定位有所偏颇。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认为他们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通过一些等级考试从而可以拿到一些必要的证书。其中最主要的考试就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在高呼素质教育口号的同时,很多高校仍然把四级证书跟学生的学位证书联系在一起,要想获得学位证书必须通过四级考试。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左右了学生的英语学习,使得大多数学生只是一味注重考试和证书。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下,他们的英语学习就被限制在学习书本上的课文和完成练习,以及课外做些四、六级的模拟试卷来提高他们的语言技能。他们很少阅读课外的英语杂志报刊或小读物,很少有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注意到在语言中的文化内涵。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语言和文化的紧密联系缺乏必要的认识。他们不知道只有学好一门语言中的文化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语言,从而才能正确流畅地使用它。
其次,学生缺乏应有的文化意识,教师也有一定的责任。胡文仲老师曾说过,对外国文化的直接接触是培养对其敏感度的最有效的方法。而实际上很少有教师在课上非常注重文化意识的灌输。这并不是因为教师本身不重视文化意识,而是课程设置和安排的主要引导有偏差,致使教师不得不偏重一些基本语言点和技能的培训。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讲,教师中只有仅有的一部分人真正接触过外国文化,其他一部分教师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不一定到位,再加上四、六级的指挥棒,教师们更是多多少少认为文化意识的培养对于我们目前的教学目标来讲不是那么重要。种种因素都导致了学生缺乏应有的文化意识。
2.语言水平的限制
要想译好习语,跨文化知识是不可或缺的,而一定的语言水平也非常必要。对语言的掌握既包括外语又包括母语。我们能否学好一门外语,能否运用得当自如就是一个直接的反映。而影响习语翻译的语言方面的能力主要就是对含有文化外延的词汇的正确掌握。如果学生对于习语中的一些关键词不理解,那更谈不上能翻译出这个习语了。学生对富含文化意义的词汇积累不够,主要还是受四、六级考试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在四、六级考试的压力下,很多学生通常只带着一本四、六级词汇书死啃硬背,甚至忽视老师的课堂教学。四、六级词汇往往是正式的词汇,这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涉猎的词汇领域。习语相对是非正式的语言并且多用于口语,在正常的课堂和课本中我们只能发现仅有的一些。鉴于英语习语的日益重要性,如果学生对其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在他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就会遇到很多的障碍。当然,母语水平也是不可忽视的。要翻译好习语,除了拥有好的外语能力,还要有一定的母语水平,否则,即使学生心中有了正确的理解,也还是无法用正确到位的中文表达出来。
3.本身对翻译的不重视
在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笔者还发现学生偏重于对语言使用技能的培养。同时,对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还不能平衡重视。在几年的英语学习中,学生自己认为听和说总是薄弱的环节,而随着新四、六级考试中听力比重的增加,学生在思想上更侧重于听力的训练,虽然他们并没有付出一定的实际行动。这更加剧了他们对翻译的不重视。因此,这种不重视无疑也是影响其对习语的翻译能力的一个因素。
四、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习语的翻译能力
由于英语习语正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所以提高学生对英语习语的翻译能力是完全有必要的。而要想改进学生对英语习语的翻译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由于学生总是忽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所以培养跨文化意识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对这一点的认识,学生只会一味地追求表面上的语言技能的提高。而学习一门语言实际上也是学习其相关的文化,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文化去学习语言才能最终达到自如地用这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其次,语言中的词汇是文化信息的最明显的载体,也是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生活的直接工具。除了一小部分的核心词汇,各种语言中很多的词汇和短语都负载着特殊的文化信息。如果学生只是了解英语词汇的基本涵义而忽略其文化外延,他们就不会对其文化有一定的敏感度,对于富含文化寓意的习语也不会有很好的理解。再次,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是培养文化意识的一个好方法。每一个人总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成长,且其言行举止受着该文化的影响。既然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文化,那么来自于不同文化的人之间进行交流必然会遇到困难。如果学习者对文化差异缺乏了解,那么对于对方的一些文化现象则难以理解。因此,为了更好、更顺利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我们必须进行文化比较。通过比较,学生对文化差异会有更深刻的印象,能更好地掌握西方文化。最后,我们还可以在课内外采取以下各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1)作一些有关文化差异的讲座。比如说,“You are a lucky dog.”是一个典型的英语习语。我们可以就英语中的“dog”和汉语中的“狗”的不同的文化涵义作一个讲座,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差异。2)利用多媒体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英语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使学生对目的语的文化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这样更能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度。3)可以在课堂中设置一些活动。如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发现他们使用英语表达方面的弱点,同时也能提高他们获得目的语文化的能力和技巧。4)阅读原版著作和报刊。很多的原版著作中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宗教等方面。对于促进学生了解外国文化很有帮助。而报刊是能直接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的工具,因为它能给学生提供目前的外国文化一个突出的印象。5)观看碟片。碟片是一个强有力的文化信息载体,因而它是很有效的教学辅助工具。通过观看碟片,学生能更生动地体会到不同文化中的真实世界,对于语言和文化就更能掌握好。6)网络。计算机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教育。通过电脑网络我们也可以获得大量的文化信息。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时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7)鼓励学生与外教进行直接交流。英语是外教的母语,通过与外教的直接交流,学生也会学到文化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技巧,这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不到的。
当然要提高学生的习语翻译能力,除了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另外一些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语言水平包括外语和母语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仅要重视四、六级考试,更应重视英语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其中包括要更好地掌握英语习语,要积累文化词。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母语修养。要做好翻译,两种语言的能力缺一不可。其次,要从根本上改变对翻译这项技能的态度,要给予其一个平衡的地位。我们在用一门外语进行交流的时候,不管是听、说、读、写,事实上都离不开一个翻译的过程。只有在心中对所涉及的外语有了一定的理解,也就是翻译,我们才能作出反应。另外,要提高学生的习语翻译能力,教师有必要向学生传授一些重要的翻译方法。在习语翻译中较为常见的包括直译法、意译法、套用法、注释法,还有直译异译综合法。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翻译方法,对于正确翻译习语必然会有所帮助。
总之,习语作为英语的一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正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而翻译习语对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来说相对较难一些。为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将来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我们一定要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习语翻译能力。因为他们将走向我们社会的各个领域,代表我们最新生的力量来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柏松.英语习语概论[M].湖北教育出版社,1984.
[2]Eugene A.Nid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on[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