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4 16:19:5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合同管理优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2电力系统相关物资合同管理中的不足
在当下的电力系统其相关物资合同的管理当中,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存在:①表现在当在进行相关物资采购的时候,没有办法准确掌握市场情况。电力系统其市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价格容易出现大波动,而这样的情况就很容易导致负责物资采购的工作人员对于市场行情没有及时且准确的掌握,也无法做到采购时候正确判断价格的差距,以致于出现了物资合同评审偏差的情况。②在电力系统其物资合同的管理当中,有关合同管理的认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不少管理部门都存在忽视合同在前期时候的管理工作,而当物资合同签订以后又可能并不重视后期管理,这就很容易影响到物资合同其整体的管理水平以及管理效果。一般而言,物资合同其管理包含了至多内容,直到合同期限到了都应该做好管理工作的,而如果对于合同管理存在错误认知就很容易忽视管理工作,即使合同出现了变动也无法第一时间做到相应的变化。仓储管理没有落实到位也是电力系统其物资合同的管理当中还存在的问题,实际上,电力物资其造价并不低,且有比较明显的特殊性,这就导致了对仓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在一些电力工程的建设项目当中,其物资管理可能是交给承包商进行代保管的,而这种做法就可能会受到承包商本身管理水平或者责任意识的影响,而导致物资出现损坏的情况。甚至在物资进行发放以及使用期间,还可能出现没有做到合理发送进而导致物资的管理出现混乱情况,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导致合同纠纷的出现。当在对电力系统其物资合同进行管理时,合同内容若是本就不严谨,那么合同管理将会容易出现摩擦或者纠纷。
3电力系统相关物资合同管理的加强办法
想要加强电力系统相关物资合同管理,第一需要对市场行情做到即时并且全面的掌握,为此,电力企业应该进行专员安排对市场情况做好调查,从而对物资价格做到更加全面的了解。此外,关于供应商其相关的物资供应的能力、本身的信誉度以及市场相关信息都是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专员对收集的市场信息,还应该做好总结工作,并且出具相应的调查报告,这样才能让企业高层以及系统总部在相关的审核工作中拥有便利,对于相关物资的采购也可以带来方便。当出现了采购价格和市场实际价格之间差异很大的情况,应该做好追责工作,也要降低损失。第二,应该将电力企业其相应的合同管理水平进行提升。通常情况下,电力行业相关企业都属于大型企业,那么为了使得电力系统相关物资合同的管理水平进行提示,无论是管理制度的建立还是完善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于电力企业而言,因为合同管理是需要工作人员来进行操作的,那么对于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无疑就是对合同管理其水平的提升。为此,则可以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或者是进行综合素质更高的专业人员的招聘,再配合定期培训来保证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与技术发展相符合。第三,应该对物资仓储相应管理水平也进行提升。物资仓储相关管理的加强,能够使得合同纠纷得到降低,也能够令物资出现损失的情况减少。对于电力企业而言,相应的物资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健全,也是物资其仓储管理水平提升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在进行建设期间,相关的物资与材料在上报之后都应该将采购以及仓储之类的工作落实到位。与之相关的物资信息可以进行共享,让不同的管理人员都可以进行查看从而使得物资调用更加方便。提升物资仓储其管理水平,对于物资的质量以及物资的安全来说,都有好处。
4结束语
电力物资相关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在于电力物资相应的合同管理,它甚至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管理发展。想要让电力系统其管理得到更好的发展,无疑需要根据管理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措施不断进行改善。
作者:赵武成 单位: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通化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徐正义.浅谈电力系统物资合同管理中的不足及优化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企业管理,2012(2):75~76.
弱电是指电压小于32v的线路,是一种信号电,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生产生活的不断发展,弱电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对于弱电管理的重视严重不足,并没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导致弱电控制系统管理与维护发生了一系列问题,给弱电良好发展造成阻碍。
1 当前弱电控制系统管理与维护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对弱电的重视
由于弱电的电压较低,对于人们的安全危害程度较小,导致其在安全性上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这种观念之下,就会使相关人员忽视弱电的安全性,在管理上出现不足。这主要体现在弱电的施工当中,大多施工方只重视了强电线路的设计与安装,在弱电与强电施工的空间、时间上出现冲突时,会以强电为主,给弱电施工的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
1.2 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弱电系统在实际运行当中并不是独立的,与土建系统、装饰系统、电器系统等之间都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管理上,也需要考虑相关系统的因素,通过整体的管理与协调,保证弱电系统的安全稳定。但是在实际当中,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实际管理当中各个系统之间极不协调,经常出现彼此冲突或破坏的问题,在发生问题时,各个部门互相推卸责任,降低了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水平。
2 弱电控制系统管理维护的主要方法
在当前弱电控制系统管理维护当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一对一控制、有触点控制两种,其具体内容为:
2.1 一对一控制方法
一对一控制方法主要应用于有断路器合闸的回路中,其控制信号和操作动作分别采用28v的弱电和220v的直流电,其操作完成需要借助相应的开关设备,开关的位量包括合闸45°、跳闸、合闸后和跳闸后,并设置相应的信号灯来标志断路器位置,当发生不对应问题时,信号灯会闪动,帮助管理人员发现问题,进而做出相应的控制管理,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手动进行控制,即对断路器进行手动操作,在操作前断路器是发生跳闸的,此时此处的继电器带电;将其手动合闸后,继电器上的线圈状态会发生改变,KCT和KCC分别处于是失电和带电状态。
其次,断路器控制,在控制开关处于合闸状态,继电器保护装置会在弱电系统故障时通过KCT线圈改变手柄信号灯状态,将弱电系统问题反馈出来。
2.2 有触点控制方法
有触点控制是通过断路器控制回路的,通过合理设置断路器模拟功能,将跳闸和合闸的状态进行清晰判断,以缩短对弱电系统故障的反应时间;同时,设置合理的选线,在相同时间内只处理一条线路,并通过灯光区分不同的线路,或者在线路上采取重闭锁,避免出现重复操作,提高弱电控制系统管理维护效率。
3 对弱电控制系统管理与维护进行优化的措施
3.1 加强对弱电控制系统的重视
正确的态度是弱电控制系统管理维护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所以,必须加强对弱电控制系统的重视,做好相应的管理维护工作。
(1)制定严格的检查计划,坚持对弱电控制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日检、月检,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问题的不同采取就地处理、上报等应对措施,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弱电控制系统中相关设备的运行良好。
(2)加强对管理维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弱电控制系统管理维护的专业水平,掌握相关的各种知识,以确保其能够正确完成相应的管理维护工作,同时,引进安全责任机制,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强化日常管理维护工作效果。
3.2 对弱电控制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弱电控制系统管理维护水平的提高并不能仅依靠后期的管理,还需要在设计与施工环节进行控制。
(1)要根据建筑物或工程的实际情况,结合用户需求、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对弱电控制系统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做好弱电与强电之间的协调,避免两者之间出现相互干扰或冲突,给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奠定良好的基础。
(2)加强对防雷接地的重视,弱电与强电通常是靠近的,如果弱电系统的接地线与强电系统地线、零线等发生接触,都会给弱电控制系统安全造成影响,所以,要合理设计弱电控制系统的防雷接地。
(3)做好施工过程控制,在施工过程中,弱电施工与强电施工、土建施工装饰施工等部门之间要做好分工合作,土建和装饰施工应该做好隐藏线管、线槽和吊顶、墙面装饰等与弱电有关分项目的检查,给弱电控制系统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在强弱电施工时,双方应该就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协商,同时,在敷设线路、线槽时,要注意规避水管、消防管道以及风道。
3.3 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的保养
保养是提高弱电控制系统管理与维护水平的重要措施,主要包括弱电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料两方面内容。首先,在弱电相关设备的管理,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测试其相关性能参数是否达标,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或者替换,保证设备性能的良好;其次,在技术资料的管理上,要保证弱电控制系统施工、日常运行管理的各项档案建立齐全,各项内容统计详细,以确保能够全面了解弱电控制系统的信息,从而采取合适的管理维护措施。
4 结语
弱电控制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十分必要。在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当中,需要加强对安全隐患的发现和解决能力,通过各个环节的控制和多个部门的配合,做好日常的保养,如此以来,才能保证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水平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刚.浅谈弱电控制系统管理及维护[J].硅谷,2011,04:97.
[2]张立洲.试论如何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管理及维护[J].科技传播,2010,18:37+36.
中图分类号: TN915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电力信息通信设备在管理方面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管理过程中要求实现技术、经济及组织的有效融合,从而实现设备在整个运行周期中的各个环节不出现问题。所以正视目前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针对性的解决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员结构不合理。伴随着电网的不断扩张,电力信息通信设备也在随之增加。但是目前的电力信心通信设备管理存在着专业人员少、岗位缺员现象严重的问题。同时由于岗位缺员现象的存在,致使在设备管理及维护过程中的工作量增大,使得现有职工产生怨言,工作质量和工作积极性无法得到保障。另一方面,由于新进人员较少,电力信心通信专业人员老龄化的趋势也越来越严重,这种人员结构失衡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2设备基础资料不齐全。主要是由于在过去设备安装及使用过程中忽视了基础资料的重要性,没有认真进行完善的设备基础资料收集和整理,造成了部分电力信息通信设备基础资料的缺失。
3设备巡检不到位。对电力通信设备的定期巡检能够清除了解设备健康状态,并能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当前电力通信设备巡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没有建立一个合理的设备巡检周期。(2)在设备检查和巡视过程中没有按照一定的巡视流程进行。(3)在巡视过程中偏重于设备运行状态检查,忽视了设备机房状况、防水及防火能力等细致工作的检查。(4)忽略了对于电力通信设备卫生及环境温度的检查。
二、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1设计需求。在进行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系统开发前,应对系统的设计需求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并对软件系统的功能特性进行分析,确定解决设备管理问题的方案,随后进行开发设计。信息通信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需求主要包括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功能完善的通信系统设计以及高效率的数据库设计等,应根据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的具体需求,进行管理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2设计步骤。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包括系统软件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两个阶段:首先,对于系统软件的设计,应对其软件系统的结构设计以及组成模块进行分析,确立每个系统模块之间的关系和人机界面的主要功能。其次对于数据库结构设计,应从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系统的需求出发,确定相应的数据表及索引关键词,同时选择较优的数据储存结构,从而提高整个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
3设计原则:(1)安全可靠原则。基于电力系统对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的重要影响性来说,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应严格遵守安全可靠性原则,保持程序设计及通信安全的严谨性,从而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和布局,最终达到整个系统运行稳定性的提升。(2)实用性原则。电力信息通信系统设计应采用良好的人际交互界面,并尽量使操作系统平台简单易懂,避免由于人员调动出现的电力通信工作人员不能及时掌握系统操作方法等问题。
三、通信设备的状态检修
1实现设备管理理念的转变和管理基础的夯实,是实行电力信息通信设备检修的关键。换言之就是要从维护好设备转变到使用好资产。同时在检修策略制定时应根据其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安排,对于维护成本高且投入产出较低的设备提倡以换代修。另一方面,要学会将设备管理重点转移到到科学分析上,从而促进设备状态检修的常态化。
2设备状态检修过程中应注意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摆脱以往单一数据单一用途的做法,对各项数据进行分类梳理后,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并从时间、指标等多角度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使单项数据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从而利于设备的状态评价和检修决策工作。
3采用先进的在线监测和辅助诊断技术,实现在线监测从报警到预警方向的发展,对可表征设备状态的工况量进行监测。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对设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减少主观随意性,从而使设备状态检修更好的为设备管理服务,以适应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4充分贯彻资产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使通信设备的效益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由此就需要加强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以及运行维护等各方面的设备强化管理,这方面需要设计、采购、安装调试、运维等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四、完善事故应急机制
为了及时消除由于设备故障带来的电力信息通信系统故障,应相应的制定可行的事故处理预案,并根据季节及气候特点对自然灾害做好提前准备,做到有备无患、沉着应对。在组织措施上,做到分明明确、责任到位,根据人员情况划分相应的事故巡线小组,使其按照各自管辖范围进行巡视。在技术措施上,做好设备抢修物资和必要的施工工具及交通工具,确保有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设备抢修,将损失降到最低。
五、加强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的台账管理
首先应建立管辖范围内的电力通信线路、设备资产台账和技术资料等,对于设备的试验记录、检修记录、缺陷记录以及设备台账等资料做好收集整理工作,确保其数据内容具有真实可靠性。其次,对于电力信息通信设备的台账管理应合理的引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使设备的统计、查询及分析工作更加及时、准确、完整。同时应注意简化工作程序,适当的减少劳动强度,促进电力信息通信设备台账管理工作向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结语
1 前言
近几年,常州经济快速发展,用电量也保持迅猛增长,但是,周期性、季节性缺电矛盾将长期存在。实施有序用电管理是解决电力供需矛盾,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和措施。负荷管理能对客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对负荷进行快速控制和释放,为“限电不拉路”提供技术手段,最大程度保障重要客户和居民生活用电。
2 负荷管理系统应对有序用电的整体系统架构
江苏有序用电以“保民生、调结构、促发展”为目标,坚持遵循安全稳定、有保有限、注重预防的工作原则,并期望实现有序用电的精细化管理。
常州负荷管理系统自96年成立以来,整整18个年头。系统已具有数据采集、远程抄表、预购电、有序用电、反窃电等功能。随着有序用电工作的不断创新,负荷管理系统的功能进一步得以完善拓展。
(1)全省统一规划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数据全部集中统一。负荷管理系统采用全省集中的方式建设,在省公司建立全省统一的用电信息采集数据平台,在省公司实现全省数据的集中管理. 系统总体架构包括:负荷管理终端、通信信道、主站系统、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前置服务器集群。
(2)数据采集任务调度设计。任务调度是整个系统的内部指挥中心,任务调度模块是系统任务执行的调度及任务相关处理中心。它本身能生成自动任务,同时也是所有任务的集散中心,并且完成任务执行所需的辅助工作。
(3)前置机集群技术。前置采集子系统是主站系统的前端,是连接电能采集终端与主站服务器的纽带,主要负责整个系统所需数据的采集工作,它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前置机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前置机系统采用集群的工作方式。群组内的每台前置机都可以处理后台的任务请求,而且前置机群组对后台任务有负载均衡功能,可以把任务均分给群组内的前置机,通道从前置机中分离出来,由独立的进程进行管理,切换模式不再是整个机器的主备切换,而是细化到信道端口的切换。由此,大大提高了前置机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4)错峰效果评估方法。限电效果统计口径分为两个,一是从电网总体负荷进行统计,二是逐户统计,效果累加。但总体的统计方法都是限电后时点的实际负荷与不进行限电所能达到的预测负荷(即基准负荷)之间的差值,即:错峰负荷=基准负荷-控后负荷。
控后负荷通过负荷管理系统巡测得到,基准负荷以典型工作日负荷特性曲线中在测算时间点的负荷
3 负荷管理系统在有序用电中的实际应用
今年夏天,面对历史罕见的高温高负荷考验,我们在我公司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不断优化有序用电方案,科学安排限电策略,实现了用电负荷的精准调控,在完成省公司各项用电限额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了居民生活用电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电力供应。
(1)因地制宜,优化有序用电方案。2013年3月,常州市经信委会汇同我公司着手编制2013年有序用电方案。与往年不同的是,对于被列入方案的企业,双方逐户走访,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状况和迎峰度夏期间的用电需求。既要保民生,也要保增长。 既希望在夏季高温时段企业让电于民,也尽量让企业自主安排错峰时段,希望有序用电方案对企业正常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5月2日,常州市政府正式批准了《常州市2013年有序用电方案》。这一方案仅涉及常武地区100多家企业,为我公司实现精准调控打下了坚实基础。
(2)统筹兼顾,科学做足准备工作。负荷管理系统中主要执行有序用电的方式有两种:1.通过专变用户自觉响应执行有序用电命令;2.对用户投入功率定值控制,当用户超过规定负荷时,负控中心直接远程控制终端进行强制跳电,降低用户的生产负荷,从而达到有序用电的效果。
今年在迎峰度夏前,我们对一个主站、七个中继站的负荷控制设备进行了巡视维护,并完成了对负控高速终端的改造。数据传输更加快速可靠,为夏季执行有序用电方案提供了硬件上的支持和保障。
同时,我们加大对客户实施有序用电的指导力度,现场指导客户使用装置,向客户电气负责人和值班人员进行现场交底和培训,确保他们能迅速、有效地执行有序用电应急方案。
正是有了这些技术保障,我们确保了在30分钟内,可以快速响应负荷控制和释放指令,真正实现负荷的“快上快下”。据统计,在2013年迎峰度夏有序用电的一个月时间里,基本实现了企业根据错峰指令在30分钟内快速控制、释放负荷的目标。
(3)精准调控 ,完美实现用电限额指标。据统计分析,一般企业21时开始使用平电,居民21时开始使用谷电,双重压力造成了今年常州地区用电负荷屡创新高的时间点都穿线在21时之后。为此,我们根据负荷情况预测当天负荷最大值及出现时间,协调安排部分高耗能企业进行避峰,将晚班上班时间由21时推迟至22时,推迟一个小时,让电于居民生活。”
“先避峰、后错峰、再限电”,是实施有序用电遵循的原则。我们根据天气情况及近期负荷走势特点,准确预测早、中、晚高峰分时段用电需求,并结合省公司下达的用电限额,精准预测地区分时段电力缺口。与此同时,有效结合前期对各行业客户用电情况的调研,一旦启动有序用电方案,便通过电话、短信等多种方式,多次通知客户,确保限电指令传递到位,引导客户主动错峰,避免了拉闸限电的出现。
今年夏天,常州地区实际负荷与用电限额相比误差都不超过1%,精准控制率达到了100%。这一成绩在省公司排名中名列前茅。
4 结语
在近年的迎峰度夏有序用电过程中,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撑作用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负荷管理实现了从建立有序用电方案到执行方案全过程的有效监控,保证了有序用电工作的管理和执行力度。同时,我们也加强对用户的有序用电培训工作,引导客户主动避让用电高峰,充分发挥政府、供电企业、用电企业三方在有序用电工作中的作用,使常州有序用电工作向精细化方向发展,为政府开展有序用电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构建安全、高效、和谐的用电市场。
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被灵活运用于变电站运行操作仿真以及智能化开关上,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成熟,促进了变电站技术由以往传统的变电站自动化技术转变为高技术含量的数字化智能变电站,从而促进了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国内对数字化变电站的发展方向尚不明确,那么,对当代的国内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体系的应用进行探讨,并提出促进其长期稳定发展的优化策略,显得十分重要。
1 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分析
数字化变电站以国际标准的IEC61850通信规范为基础,通过将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分层构建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等三层结构体系。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得站内的信息由过去的模拟信息转变为数字信息,完成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工作[1]。在此基础上建立与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体系相适应的通信网络体系,确保能我国变电站能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实现信息共享与设备合作。与传统变电站相比,数字化变电站具有一次设备智能化、二次设备网络化以及管理系统自动化等优势。
2 管理系统中数字化技术应用表现
2.1 数字化网络的选型
只有确保网络系统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建立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而且网络系统信息传输的快慢决定了该系统的可靠度。传统的变电站系统一般采用在同一个CPU控制下进行的保护算法,使得运算、输出控制命令等变得迅速快捷简捷;而数字化变电站系统采用由多个CPU共同完成的信息保护算法,虽然复杂,但确保了信息的安全性以及提高了网络通讯速度。
2.2 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结构
以往传统的变电站系统由测控装置及常规继电保护组成,而数字化变电站实现机电一体化,用智能化设备的控制回路以及数字化传感器替代传统变电站的结构,将变电站带入数字化时代[2]。一般,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结构在逻辑结构上有三个层次,过程层、间隔层以及站控层。
2.3 系统模拟检测
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建成后,必须对其测试能力进行验证,那么就必须建立一个数字化变电站测试环境,模拟系统进行检测。运用两款检验软件分别对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测试能力进行试验,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比较。试验间隔为主变间隔,先放大变压电压以及电流模拟量,再经过同步采样,将采样值送到交换机A中。变压器从交换机A中读取采样值数据,与此同时,将跳闸信号送入另一交换机B中。再通过采用统一的卫星同步时钟源,两款软件同时将采样值输出直接送交交换机A中,并都从交换机B中读取跳闸信号。
3 优化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策略
3.1 加大系统安全问题的解决力度
数字化变电站系统在逐渐转变为开放式系统,建立在标准的、智能的网络技术基础上[3]。通过进行技术开发,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监测该系统,必要时还可以对其进行远程诊断,从而进一步确保数字化变电站系统以及网络的安全可靠性。
3.2 加强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防火墙通过对网络中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使得其他系统进行访问时受到控制,确保数字化变电站系统的安全。防火墙技术通常借助隔离网络与限制访问等方法,在变电站网络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建立隔离墙,确保变电站系统的安全[4]。隔离墙通过检查进出用户的信息,确定该信息是否被准许通过,一旦发现外界非法程序或是非授权用户有可疑之处,便立刻阻止其进入变电网络系统。在建立变电站系统防火墙时,应要求网络有明确的分辨界限,这样才能确保不放过任何可疑网络,达到保护信息安全的目的。
3.3 重视设备以及管理系统的处理工作
加强对一次设备智能化处理工作。采用微处理器和光电技术设计处理被控制了操作驱动回路的一次设备。摒弃传统的导线连接方式,采纳新型的数字程控制器以及数字公共信号网络;摒弃传统的强电模拟信号,采用新型的光电数字技术。对二次设备进行网络化处理。二次设备之间的连接用高速的网络通信替代传统功能下的I/O现场接口;故障录波装置、测量控制装置以及在线状态检测装置等多种二次设备,均要按照标准化的微处理机进行设计制造,将传统的功能装置完全转变为逻辑的功能模块,从而使得二次设备通过网络能真正实现信息共享、数据共享等建设目标[5]。对管理系统进行自动化处理。电力生产运行时对数据及状态的记录、数据的统计方面实现无纸化;变电站在其运行管理系统中对信息分层以及数据分流交换实现自动化;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时,系统能够及时分析故障原因,并制定处理故障的方案,最后提交故障分析报告;对于经过检修的设备,系统会自动分析并提交检修报告,完成更加高效的状态检修。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在技术和管理观念上都进行了创新改革,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安全保障。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的建设工程是一项需要长期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是电力系统实现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手段。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和研究在建立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管理系统中需要掌握的技术性问题通过更新以往的管理观念,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元冬,王付卫.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浅析[J].云南电力技术,2012,10(11):12.
[2]谢春璇,张文力.浅谈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8(02):34.
[3]王修庞,罗虎,李朝阳.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探索[J].继电器,2013,6(11):21.
【摘 要】核电项目进度计划管理属于多用户管理,本文通过对核电项目上进度计划的分级管理、各类进度计划的编制、通过工程管理软件(P6)实现多领域进度计划的接口管理等方面的介绍,提出了工程大、接口多、工艺复杂的工程项目通过工程管理软件实现进度优化管理的方法,为后续核电项目进度优化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核电项目;工程管理软件;进度优化管理
1 建立科学的计划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主体
核电项目工程进度计划实行分级管理。一般分为六级管理,即里程碑进度计划、工程一至六级进度计划,并辅以专项进度计划支持,全面涵盖并逐级分解、细化工程各项工作。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工程进度管理以里程碑进度计划和工程一级进度计划为基础,以工程二级进度计划为核心,下级进度计划依据上级进度计划逐级分解、细化,以保障上级进度计划的有效落实。核电项目各级工程进度计划的分级管理如下图所示:
在EPC总承包管理模式下,各级进度计划管理责任主体:里程碑计划、工程一级进度计划,及工程一、二级进度计划之间接口,由业主计划控制部门负责控制;工程二级进度计划,及工程二、三级进度计划之间和各领域三级进度之间接口,由总承包商负责控制,业主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对口领域三级进度之间接口控制。工程三级及以下进度计划,及工程三级及以下各级进度计划之间的接口,由分包商负责控制,总承包商负责监管,业主相关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对口领域三级及以下进度计划执行及接口控制。
2 合理编制进度计划,夯实进度管理基础
2.1 编制设计图纸、设备材料等交付计划
“两设”问题对于核电项目,尤其是采用新技术的核电项目尤其需重点关注。在考虑必须的设计图纸审图、技术准备、设计交底等绝对工期和必须进行的设备材料交付前检查验收及部分设备还需现场组装的时间提前量,以现场施工为主线,利用P6软件自动倒排出工程需要的设计图纸和设备材料交付时间,并据此为基础与相应承包商充分协商后,确定出工程实际的设计图纸和设备材料交付进度计划,并作为以后动态跟踪控制的目标。
2.2 编制质量控制和安全施工计划
通过设置质量标准分类码,安全级别分类码的形式,对质量要求较高,易存在安全隐患的重要工序,在编制计划时给其赋予相应的质量、安全码值。这样,在工程跟踪过程中,就可以提前过滤出有考核质量要求的重要作业,以及提前过滤出易发或容易忽视的有安全隐患的作业,以便提前作好技术准备和人力物力上的安排,以及提前给予特别的提示和预警,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从而为确保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安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起到辅助管理作用。
2.3 编制资源需求计划
2.3.1 建立设计工程数据库,进行资源加载
进度计划管理工作涉及到工程建设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庞大的工程数据量。通过整理并建立各专业工程总体设计量基础数据库,将技术图纸、文件中所有的工程量数据信息全部输入到工程数据库中,包括名称、数量、规格型号、参数等,并将相关工程量加载到二至四级进度计划中,以满足通过工程管理软件直接报告工程量进度的要求。
2.3.2 通过资源平衡,优化进度计划
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以保障上级进度计划既定目标及要求为目标,通过“关键路径找工期,非关键路径省资源”的原则,进行进度计划优化,力争达到资源均衡,投资最省、进度最优的目的。
2.3.3 施工进展信息反馈录入
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将已经检查认可的工程完成情况信息及时输入到已建立的各专业基础信息数据库中。并在二至四级进度计划中加载各项实际完成的资源信息(工程量、费用、人力、机械、材料等),为进度计划实施定量化评审和控制奠定基础。
3 合理规划接口管理,提高进度计划的可执行性
核电项目各参建方应在工程开建前对工程进度计划进行评估审定,理顺设计、采购、土建、安装、调试之间的关系,平衡不同参建单位间的供需矛盾,形成合理的且达成共识的整体进度计划。
3.1 合理规划设备、材料供应与安装进度的关系
设备、材料供应必须与施工进度保持高度一致。在总体施工进度规划后,提出合理的基于施工进度的设备、材料供应计划建议,并结合供货商的意见及自身管理特点,确定出满足施工进度的设备、材料供应计划。
3.2 合理规划图纸供应与安装进度的关系
施工图纸的供应同样必须与施工进度保持高度一致。在考虑足够的施工准备时间,深化施工设计,降低施工难度,一般施工图纸至少应提前6个月交付并固化,关键路径上施工图纸至少应提前9~12个月交付并固化。
3.3 合理规划土建与安装的平行交叉施工关系
土建和安装详细施工计划之间的关系必须规划、协调好,为此在计划中应理出土建向安装移交的控制节点作业,并在业主方或总包方的组织下,统一各方的要求,制定出各方都认可的土建房间移交控制点计划,避免施工步调不一致从而影响整体进度。
3.3.1 处理好土建与安装的平行施工深度
土建、安装平行施工深度属工程整体规划议题,需在整个工程的全局性战略部署下完成。平行施工的深度取决于从业主到承包商的整体规划及管理协作水平。管理协作不畅而平行施工深度过大既不利于施工面的尽快展开,也不利于资源的尽快投入以及规模化施工,管理困难进而起不到预期应有的作用。例如:对于AP1000堆型反应堆厂房内的安装工作,若以最小单位房间进行移交只会增加土建与安装的交叉接口工作,相互制约时间长而不利于整体进度,但一次性大面积(区域或厂房)移交不仅不符合AP1000特点又耗费时间。因此,综合上述特点,反应堆厂房土建移交可分为三个层次进行:首先对于结构、设备模块的安装应按固有的工艺关系进行;其次对关键路径中安装活动所需要的土建房间,应尽量提前安排,即时移交;最后对于其他大宗的散装设备、管道、电仪、通防等专业施工,土建可进行大面积整批移交。
3.3.2 土建房间移交完全彻底,减少在同一施工点上安装与土建的反复交叉施工
在确定土建与安装的平行施工深度后,对于移交的土建房间,除了必需的交叉施工外,应移交完全彻底,不允许在同一个房间里土建与安装同时进行或频繁交接施工,缓解对施工空间、运输通道等共有资源的需求矛盾,降低成品保护的难度,尽量避免相互制约与责任不清造成的不利影响,有效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
3.4 合理安排安装与调试的进度接口关系
综合考虑调试的要求,在详细的安装进度计划中制定系统移交控制节点,由业主方或总包方组织相关方进行评估审定,取得共识后作为安装向调试单位的工作交接点,理清双方的施工责任和工作权限。
4 利用工程管理软件实现进度优化管理的方法
4.1 确定施工关键路径,合理组织施工逻辑关系,保证重点,统筹安排
以关键路径为主线,确定与其相关的主要施工活动,编制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实际施工中以关键路径为主要控制对象,全力保证关键路径上的施工活动,对于影响关键路径施工的先决条件采取措施重点跟踪,力求满足施工要求:
对于关键路径中的材料应提前至少六个月进行跟踪,若所需材料供应存在滞后风险,应立即发出预警并修改供货计划或采取相应措施,满足施工要求。
对于关键路径中施工活动所需的土建房间,应尽量提前移交,并指定专人严密跟踪,排除一切不确定的因素。
另外,在计划中除了对关键路径工作内容重点规划外,对于其他施工活动应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因为对于一般施工活动,如果延误太久,就会变成影响整个工程的关键作业,所以应该在保证重点的情况下,兼顾其他,连续均衡地施工。
4.2 在进度计划中进行资源平衡,保证连续、均衡施工
在进度计划中进行资源加载,通过资源平衡,使整个安装过程的施工强度变化曲线平稳光滑,资源的投入曲线同样平缓光滑,保证连续均衡施工。工程进行中,一般采用“S曲线比较法”和“赢得值曲线比较法”对工程的费用和进度进行综合评估和预测,若发生偏差,可及时采取纠偏措施。
4.3 进度目标超前可靠
制定施工进度目标首先要满足合同的需要,但要比完成合同里程碑时间积极可靠,有一定的前置期,具有足够的弹性应变空间。
4.4 建立上游先决条件定期评估制度
首先在计划中应该使图纸供应、技术准备、材料供应、土建移交等安装先决条件与安装进度保持高度一致。这就需要不断对其进行评估,特别是接口工作,应与相关单位研究磋商,达成共识。日常工作中应提前跟踪,合理协调,减少对安装施工的影响。
4.5 计划PDCA动态控制
执行计划动态跟踪管理,更新及时准确,准确掌握施工实际进展情况,尽快发现施工风险,提前发出预警,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或纠偏措施。
4.6 进度控制过程科学高效,处理措施快速合理
根据项目工作分解情况,确定各控制单元的进度目标,建立进度目标控制体系(目标计划),实际执行过程中,不断对比控制目标分析评估工程进展情况,紧抓工程关键路径,兼顾一般,综合成本、资源等要素进行项目赢得值分析,编制能真实反映项目进展状况的报告,在科学的数据分析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纠正措施,快速处理存在的问题,不断修正施工方向,决不让任何施工隐患扩大化。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视频技术逐渐走向成熟。数字电视与传统的电视相比,在技术方面远远优于传统的电视。数字电视拥有个性化和现代化的操作系统,使其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互动电视节目,并且对用户可以进行有效地控制。
一、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基本概念
有线数字电视的用户管理系统是对有线电视运营管理的平台,也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对有线电视运营的综合管理。该系统通过对用户服务、收费、统计等业务的综合管理,实现网络运营的数字电视业务。有线数字电视的用户管理系统是借助于数据通信手段对计算机进行网络应用的系统,主要由数据库、应用服务与客户端应用程序构成。其中,数据库是对用户信息及财务和用户终端设备进行存储的程序。应用服务则是对有线数字电视的运营策略进行有效地节目包装及定价的程序,并对机顶盒及相关的智能卡进行初始化操作。而客户端应用程序则是对用户、财务及运营策略的有效管理程序。
二、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的市场需求
近年来,随着数字网络电视的出现,使得数字电视的用户管理系统逐渐从粗放型的管理体制向精细型的管理体制进行转变。此外,其用户管理系统的对象也逐渐增多,管理业务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不仅要对用户的资料信息和收费信息进行管理,同时也需要对业务信息进行管理。所以,一个完善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对有线网络的运营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用户管理系统应具有稳定灵活的特点,不仅能够对业务进行灵活的整合及归纳,同时也应具备业务跟踪及财务统计的功能。然而,在现实的用户管理系统中还未出现能够完全满足其商业需求的系统。
三、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首先,应根据现阶段市场与用户的现实需求对用户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找出其中的共性需求,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也可以使用户得到满意。其次,对于应用软件的设计,应采用标准的软、硬件,其软件系统由功能模块组成。这种设计方式,使其应用系统能够有效地扩展业务功能,根据运营商的要求自主进行功能定义,并且能够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白主进行系统的升级与更新。最后,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应保证其自身的合理性,不仅要求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同时也应确保其可靠性。
四、构建可运营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管理系统
1电网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电网建设项目中的工程施工合同是电力建设业主单位与承包商为完成电网工程项目的建筑、安装施工任务而签订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电网工程建设周期长、工序多、技术复杂、项目管理相对复杂。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定义着项目的工期、质量和投资,规定着参建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有“工程宪法”之称,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文件。其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合同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工程合同管理工作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任何一个建设项目的实施,都是通过签订承包合同来实现的,通过对承包内容、范围、价款、工期和质量标准等合同条款的制订,在合同的约束和规范下,有关各方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履行各自的职责。
(2)合同是承发包双方履行权利和义务的法律基础
电网工程合同通常界定了承发包双方基本的权利义务关系。如发包方必须按时支付工程进度款,及时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和办理竣工结算等。承包方则必须按施工图纸和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向业主提供符合约定质量标准的电网工程产品等。合同中明确约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是承发包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是双方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法律基础。
(3)合同是处理实施过程中各种争执和纠纷的法律证据
在电网工程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之间、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争执和纠纷,而调处这些争执和纠纷的主要尺度和依据应是承发包双方在合同中事先做出的各种约定和承诺。
2当前电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2.1当前电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合同管理意识不强。工程施工合同作为承发包双方的法规文件,必须依法签订和履行。但往往有许多企业的法人及合同主管人员,在签订工程合同时忽视法律对工程合同的保护和监督作用,有的业主在施工过程中肆意强行修改合同条款,订立补充协议,使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
(2)重工程建设,轻合同管理。合同管理在国外被视为承包工程盈亏的关键。而我们相当多的业主方和承包方在施工合同管理中却只重工程建设,不重视合同管理,致使在施工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出现合同条款不严谨、合同表述不清楚、合同档案不健全、合同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3)合同管理与工程招投标管理脱节。合同管理与工程招投标管理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是有效控制工程进度、质量、资金投入的法律性文件。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施工企业招投标中的标书编制及管理体制与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管理分属企业内部不同职能部门及工程项目组。一旦投标中标,施工合同与建设单位签订后,此“合同”只是以文件形式转达给项目经理部,技术交底往往流于形式,最终使得施工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管理在实施过程中产生脱节。
(4)合同背离招投标文件和投标书内容。有一些业主存在着买方市场优势地位,或者要求附加条款,或者将其认为合理的部分工程从合同中划出,由发包人自己或委托第三方实施,或者强调施工企业一次包死,不计风险包干费,使最终签订的施工合同与招标文件及投标书出现较大的背离。
(5)专业人才缺乏影响电网项目合同管理效果。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很多电网项目管理机构中,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者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援助。
2.2电网工程合同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1)历史原因。电力行业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虽然已经历时十几年,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以及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和专业性,项目有关单位,无论是业主单位,还是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甚至是工程的主管单位,都有着浓厚的“血缘”关系,对项目的合同进行监督和检查不到位,带有计划经济的色彩,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而出现管理不足或管理疏漏。
(2)认识原因。不少业主单位对合同管理与项目管理的关系认识不足。合同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一个系统工程,其顺利开展需要各子系统的共同配合才能成功的管理合同,是在合同主管部门的统一组织下,把合同的权利义务按职责分工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再由各部门去履行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权利和义务。
(3)管理原因。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业主单位的合同管理水平差异较大,有的业主单位规章制度不健全,合同管理无章可循,甚至无法可依;有的业主单位合同管理法律意识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的业主单位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低,不依据合同进行,随意性较大。
3加强和促进承包单位电网工程合同管理的建议
(1)提高合同认识。要通过宣传、培训,真正认识到施工合同是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武器和工具,是其走向市场经济的道路和桥梁。要依法运用施工合同审查等手段,在事前避免或减少由于施工合同条款不完备、表述不准确而酿成的经济纠纷和损失。把合同意识和合同秩序作为约束社会经济行为的普遍准则。施工过程中加强项目管理和施工人员法制观念,真正树立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群众法律水准,从根本上保证施工合同的履行。
(2)加强合同管理。
1)领导要从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把施工合同管理同企业的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组织管理并列来抓;
2)从制度完善入手,建立合同实施保证体系,把合同责任制落实到具体的工程和人员;
3)配备专人管理,对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草案及合同风险进行全面分析;
4)健全合同文档管理系统,除施工合同外还要对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变更、会议纪要、双方信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工程保险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存档。
(3)加强索赔意识,开展索赔工作。首先,要敢于索赔,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其次,要学会索赔,要认真研究和合理运用合同中的索赔条款,建立有关索赔的详细档案,并按合同约定的时间及时向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报送索赔文件。
(4)建立业主履约担保制度。目前在我国还存在合同管理不严,施工合同中只规定了施工单位的履约保证金的提交金额及方式,而缺少业主的履约保证金的提交金额及方式,导致业主不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不按照合同约定办理现场签证及竣工结算等违约行为时有发生,为此加快业主担保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5)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加强合同的动态控制管理,提高履约率。由于高新技术手段的不断成熟,尤其是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计算、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变得非常简单,这就使得管理成本降低,并使各专业分包、专业技术、技能得到提高,实现进度、质量、投资最优配置。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合同管理措施是实现“三控”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电网建设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的形势下,承包商承接到的工程利润已越来越微薄。“财富的一半是合同”,为了确保工程的利润和企业的生存发展,我们必须树立起深刻的合同意识,认真研究合同、认识合同进而管理合同、运用好合同。加强合同管理,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对提高投资效益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何佰洲,刘禹.工程建设合同与合同管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过去,设计师用一堆混杂的IC胡乱拼凑数字电源管理解决方案,这些IC包括监察器、排序器、DAC和ADC。这类解决方案除了固有的复杂性以外,还不易扩展,需要为未来的系统升级进行大量前期规划。LTC3883/LTC3883-1DC/DC控制器整合了所有数字电源管理功能,消除了上述复杂性,因此可构成一个易用、坚固和灵活的负载点(POL)电源管理解决方案。
LTC3883/LTC3883-1可以自主工作或通过业界标准的I2C串行总线,与系统主处理器通信,以获取命令、实施控制并报告遥测数据。这使得可以直接从LTC3883/LTC3883-1监视关键的工作信息,例如,实时电压、电流和温度,这些信息可用来动态优化系统性能和可靠性。通过访问这些信息,能预测电源系统故障,并采取预防性或调解措施。
重要的稳压器参数(例如,输出电压和电流限制、裕度控制电压、过压和欠压监察限制、启动特性和时序、以及故障响应)都可以通过该串行总线直接设定,而无须采用电阻器、排序器、监视IC等外部组件。
由于有了数字电源系统管理,所以能快速、高效地开发复杂的多轨系统。LTpowerPlayTM软件使设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简化,并能通过PC监视电路板和调节参数。这就使设计师能进行调试和在线测试(ICT),而无须重新给电路板布线或更换组件。
特色概述
LTC3883/LTC3883-1是一款单输出同步降压型DC/DC控制器,集成了电源FET栅极驱动器和一个模拟电流模式控制环路,该环路能以6个相位的PolyPhase模式工作。频率可以在250kHz~1MHz范围内设定,如果有外部振荡器可用,那么内部锁相环能使LTC3883/LTC3883-1与相同范围内的任何频率同步。
LTC3883/LTC3883-1具有优化的栅极驱动器死区时间,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关损耗和体二极管传导,从而在所有工作条件下保持高效率。该器件支持4.5~24V的宽VIN范围和0.5~5.5V的VOUT范围。精确的基准、12位DAC和温度补偿模拟电流模式控制环路产生±0.5%的DC输出电压准确度,集成的高压侧输入电流检测放大器允许准确的输入电流检测和电感器DCR自动校准。
16位数据采集系统提供输入和输出电压及电流、占空比和温度的数字回读。用户可以回读重要参数的峰值。关键控制器参数可以通过PMBus设定。故障记录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中的中断标记和黑匣子记录器,该存储器储存发生故障之前瞬间的工作状态。
LTC3883的特点是内置了一个LDO稳压器,以提高集成度,而LTC3883-1用外部5V偏置电压供电以提高效率。这两款器件都采用耐热增强型32引线5mm×5mmQFN封装,工作节温范围或者为-40~+105℃(E级)或者为-40~+125℃(I级)。
模拟控制环路
LTC3883/LTC3883-1的众多功能都是数字可编程的,包括输出电压、电流限制设定点和排序。不过,控制环路仍然是纯模拟的,这样就不会有数字控制环路那样的量化效应,从而提供最佳环路稳定性和瞬态响应。
图4比较的是具有模拟反馈控制环路的控制器IC和具有数字反馈控制环路的控制器IC之上升曲线。模拟环路是平滑上升的,而数字环路有一个一个的步进,由于量化效应,这可能导致稳定性问题、更慢的瞬态响应、在有些应用中需要更大的输出电容以及在PWM控制信号上有更大的输出纹波和抖动。
电流模式控制环路产生最佳环路稳定性、逐周期电流限制以及快速和准确的电压及负载瞬态响应。简单的环路补偿不受工作状态和转换器配置的影响。该器件还支持连续、断续和突发模式(BurstMode)电感器电流控制。
电感器DCR的自动校准
利用电感器的DC电阻而不是检测电阻器检测DC/DC转换器的输出电流有几大优势,包括更低的功率损耗、电路复杂性和成本。不过,如果规定的标称电感器DCR和实际的电感器DCR之间有任何差别,都会在所测得的输出电流以及峰值电流限制中导致成比例的误差。
运用凌力尔特正在申请专利的算法,LTC3883/LTC3883-1可以测量并补偿电感器DCR与其标称值之间的容差。只要在该转换器处于稳定状态且有足够大的负载电流以准确测量输入和输出电流时,通过PMBus命令完成一个简单的180ms校准程序即可。
LTC3883/LTC3883-1可准确测量电感器温度,以在整个工作温度范围内保持准确的电流回读。LTC3883动态地建立从外部温度传感器到电感器磁芯的温度上升模型,以了解电感器的自热影响。这项正在申请专利的算法简化了外部温度传感器的放置要求,实现了极其稳定的状态,并补偿了从电感器磁芯到主散热器的瞬态温度误差。
多IC系统
大型多轨电源板通常由隔离式中间总线转换器组成,该转换器将来自背板的-48V电压转换成更低的中间总线电压(IBV),典型值为12V,该中间总线电压被分配到PC板的各处。单独的负载点(POL)DC/DC转换器将IBV降至所需的轨电压,通常为0.5~5V,同时输出电流的范围为0.5~120A。这类电路板排列很密集,数字电源系统管理电路不能占用太多PC板面积。
切实做好灾区劳动力就地安置和民工有序流动工作要点
一、尽快组织各地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等部门关于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意见的通知》(〔1998〕138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充分认识做好灾区农村劳动力就地安置和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工作的指导思想统一到《通知》要求上来。
二、指导受灾地区和非受灾地区根据本地实际,分别制定贯彻落实《通知》精神的具体方案,明确各自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对今年后两个月和明年前三个月的工作作出具体安排和部署,层层落实责任制,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督促、指导灾区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参与当地政府灾后重建的规划工作;配合农业生产的恢复、水利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开展,以及移民建镇等,统筹安排农村劳动力;结合开展以工代赈和生产自救,制定鼓励优先使用灾区农村劳动力、开辟农村就业门路的政策措施,并抓好组织实施。
四、指导劳动力输出地区在做好就地安置的前提下,根据本地劳动力素质结构和劳动力输入地区的实际需要,制定劳务输出计划,并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定向劳务协议,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充分发挥县(区)劳动部门及乡镇劳动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管理、服务和政策宣传,防止灾区劳动力盲目外流。
五、指导劳动力输入地区通过制定或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对外来劳动力的宏观调控;结合年底对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和清理整顿,严肃查处私招乱雇行为;把在今冬明春不再招用零散农村劳动力,返乡民工不得携带新民工的要求宣传到用人单位,并要求其严格执行。
六、督促、指导各地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1999年春运期间组织民工有序流动工作预案,适时做好动员、部署和工作安排,抓好各环节的组织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以往民工流量和交通运输情况,提前确定春运期间的重点监控地区,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客流疏导的应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