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的重要性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4 16:19:5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艺术课的重要性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艺术课的重要性

篇(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35-02

艺术赏析课程已成为多数高校的必修公共课程。这种现象表明,无论学习者的能力大小如何,学历高低不同,普通高校教育中的美育也是不可缺少的。自2005年以来,我国实施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及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从2006年秋季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的实施,一系列的实施方案都明确了一个指导方针,那便是国家在普及美育教育的道路上已经逐步走上正轨,而不仅限于喊喊口号,从真正意义上搬上了教育日程。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明确指出:“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的美育教育基本内容都以“赏析”为主。赏析是鉴赏的一个过程,是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它既是对艺术作品或文物等的鉴定和欣赏,也是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如何利用艺术公选课程提高教学目标的预期结果,必须改进现存问题。

一、高校艺术赏析课程存在的问题

1.选修课程教材选用问题

各大高校现在普遍存在公选课程没有教材的状态,学生每节课只是凭借耳朵去听、用笔去记,永远达不到提高审美情趣的效果。当然,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采用多媒体一课制的模式在当下更是普遍,一周一节的公选课程变成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欣赏能力、实际效果的一周一影片的电影院。没有真正的政策来约束教师本节课要上什么、有什么教学目标、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教师应付,学生更加有恃无恐。教学效果每况愈下成为常态化发展趋势。所以,高校公选课程教材配备是一项重要环节。教材的使用是促使教师有目的地教学、学生认真学习的基础。而教师积极关注国家规划教材和高水平教材的编写,则有利于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与教学理论知识的积累。

2.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经常听到学生口中议论某某教师教得如何,可见教学不能总是一味地“填鸭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很新颖、接受能力更是高于前辈。一味的填鸭式教学,只能让学生感到乏味,对高等教育失去兴趣,从而导致旷课挂科率直线上升。所以,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定过去,而应该在适当保留并完善传统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由知识传授型向多元立体化的转变,实现融技能、鉴赏、现场展示相结合的多元立体教学格局。对较高水平的学生,还可展开研究性教学,为学生自主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创造条件,让教学内容保留着那份对求知者的新鲜度。

3.提高师资素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校现在基本启用大学评师系统,学生可以直接对教师的教学、师德、管理能力等全方位进行测评。当然,测评不能完全地反应出真实的水平,但结果也引人深思。什么样的教师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必然是新颖的?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能够吸引受教育者,课堂外的德行也能够影响大部分学生,这样的传道授业者才真正吸引学生。所以,教师业务德行的精良与优秀,是培养出合格、优秀人才应具备的重要前提和必要的条件,只有这样,我国的教育事业才能正常健康地发展下去。

二、大学开设艺术赏析公选课程的重要性

1.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认识和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艺术赏析课,让学生感受艺术文化的博大精深。早在中华民族音乐的蒙昧时期,即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时代(两千余年前),距今6700年至7000余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就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就已经具备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当代,这种历史悠久的审美思想与观念,正与所谓的非主流、三俗思想、病态美等针锋相对。笔者并不否认,当代的艺术也有它存在的价值,但研究表明,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利弊失调严重(弊大于利)。所以,怎样引导学生正确地欣赏美、创造美,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多综合性大学也是基于此类原因开设了必选的审美公选课程。

2.启发思维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

美育的历史几乎同人类文明的历史同样悠久。原始社会的巫术同时也是初民的美育手段。中国早在周代就形成了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对贵族子弟进行教育的体制。在古希腊时代,科学、哲学、艺术是不分家的,艺术与哲学成了开路先锋。高校开设艺术赏析课程,就是把艺术以最直接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刺激他们面对新生事物提升相应的热情和敏感度。此外,高校艺术公选课程选课系统中,选课学生多为艺术系之外的所有系科。这种现象表明,人们都愿意主动认识美。原因在于美育使人的心灵得到真正的释放,缓解心理压力,放松心情,促进感情丰富,思想积极向上,消除学习中的紧张与疲劳,从而为创造性想象力的充分扩展提供了条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今,艺术赏析课的教学任务重点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不同的角度使学生审美意识得到深化改善,从艺术不同的表现形式中区分出其中美的涵义,激发学生对艺术学习的灵性。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艺术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标准有机地融入普通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对艺术的价值、审美标准做出正确的判定。随着当前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产生着强烈的碰撞,如何对当前大学生进行创新素质教育,是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审美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其艺术修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主,以“审美艺术教育”为切入点。

3.教学过程中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通向成功的前提。正确的人生观对人生的价值有着独特的见地,可以积极对待周围的事物,正确地调节自身的行为及活动方向,对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结合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让学生通过学习给自己的人生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依此深入思考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追求。通过高校艺术公选课程中美的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美的作用及美存在的价值,从理论到实践,由浅入深地慢慢给受教育者灌输美的更深层面――人心美德的无形美。要利用教师的情感输出,真正感召学生,做到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这种德育渗入式的教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例如2009年某高校的艺术赏析课程中讲到影视作品分析一节,教师让学生例举优秀影片,他们却提到当下的一些恶俗电影,认为是优秀作品。在此情景下,教师怎样去引导学生的欣赏思路、提高受教育者的赏析水平至关重要。教师不能一概否认学生的举例,否则他们会难以接受。因为,别人眼中的恶俗、低俗作品,在学生心目中已成为优秀的成功作品,说明他们的内心世界及人生观、价值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存在问题。对此,这节艺术课就不能简单传输美的鉴赏理论知识了,应该有针对性地深入挖掘美的更深层次,真正改变学生对美的感悟,从而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篇(2)

湖南文化强省的建设,关键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增强全省人民的文化创造力,创作出民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不断丰富和充实社会文艺生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湖湘文化孕育了极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和内容丰富的文化遗产,涵盖了戏曲、音乐、舞蹈、表演等形式多样的艺术种类,涌现出花鼓戏、桑植民歌等一大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了齐白石、高希舜、黄永玉、朱辉、谭盾、李谷一等一批文艺名家以及张也、甘平、雷佳、王丽达等一批活跃在艺术舞台的明星唱将,打造了一支在全国的文艺事业中响当当的“文艺湘军”。文化需要传承和发展,关键是人才。但目前湖南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文化强省战略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艺术人才队伍存W小,流失、断层现象严重,湖南的专业艺术团体、影剧院、群众艺术馆等单位具有髙技能的艺术人才老龄化情况严重,随着老艺人的先后离去,出现了行当不全、当家演员青黄不接、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剧种出现后继无人现象。二是艺术人才整体素质偏低,缺乏艺术创新。湖南专业艺术教育没有本科院校,只有一所高职,二所中职在承担着全省专业艺术教育的发展。三是艺术研究生比率虽略有提高,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文化事业的发展的需要,湖南近几年在全国有影响的艺术作品鲜少,这也反映了湖南高精尖艺术人才动力不足。艺术教育的不完整性难以承担起湖南高精尖艺术人才的培养,湖南在“文化强省”战略下独立设代本科艺术院校,这是实现《湖南省文化强省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年)》的总体目标:“围绕富民强拧的目标,积极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努力打造湖南文化髙地,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文化创新力、文化传播力、文化保障力和文化竞争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证、楮神动力、舆论氛闱和文化条件。”的急切需求。

篇(3)

学习美术的基础是美术基础课,设计的艺术理念是否具有活力由美术基础决定。新媒体艺术在艺术设计中只是起辅助的作用,只是一个工具。数字艺术的发展是与先前的艺术流派相关的,不是处于艺术之外的,这是艺术创作的规则之一。首先,视觉造型艺术培训是依赖熟练的素描基础上的。任何否定素描价值和作用的概念都是错误的,不科学的观点是把传统素描和艺术素描完全对立。所以,基础素描教学的发展必须考虑各专业的特殊性,采取不同的侧重点。素描是美术基础课的主要内容。素描是一切造型能力的基础,

一、素描的基本知识

基础素描是一种素描形式,大约在文艺复兴时期形成,在上世纪初传入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引入了设计素描教学,深入到中国各设计学院时已经是90年代了。素描是美术的一种独立类型,它是各类造型艺术的基础。素描包含了很多的功能、规则和原则,有清晰的设计规范和科学的造型理论,所以成为如国画、雕塑、版画等艺术样式的基础。素描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素描是具有系统性的,它的客观基础是行,最高层次是能透视,主观基础是夸张。

素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素描是指学习美术技巧、培养美术理解力的阶段。广义的素描是指所有纯色的绘画作品,美术是用来表现世界万物的美的,用铅笔、炭笔或其他笔画出的纯色画是很美的,素描是学习美术的基础,是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有的训练。素描要从整体出发,画出物体的大致外形,画出明暗线,就会显得真实。素描的对象很广泛,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石膏。素描一般是用于练习的,很少用来画成品画,但是也有画家会用素描创作作品,给人们视觉上的新鲜感。

二、设计素描和传统素描的区别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逐步提升学生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是设计素描的教学宗旨。利用学生的设计思维,加上基本训练设计训练,体现出科学和美学,技术和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和社会实践能力。传统素描教学的原则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观察力的方法。用基本训练和图片,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把学生锻炼成有水平、有修养的艺术家。

有些老师认为设计素描传统素描是完全相反的。但是这是不科学的,包诺德豪斯研究所是世界上第一个现代设计教育学院,其中许多画家如康定斯基、凯利、那吉、塞尚、毕加索等都有很好的素描水平。达芬奇也是一个科学家,他具有很强的素描能力,素描就是他科学创造的灵感。素描主要是学习基本的技能和知识,无论对谁来说都是有益的。所以,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不是对立的。任何脱离传统的现代艺术都是不成立的,现代艺术有时还要回归传统。只有通过设计素描和传统素描的融合训练才能解决学生设计作品的中的基础差问题。

三、素描美术基础在艺术设计中的重要性

1、空间感

素描造型中的第一个问题和最后一个问题都是空间感,“形状”是第一位,造型的终结是“整体变形”。视觉变形会产生“视角”,规则的透视产生整体,完整的训练过程是整体视角。如果设计者不解决这个问题他的作品就会平面直板,不能有很深的运动感。有的设计专业的同学在素描方面存在误解,他们只是享受创作时的变形,很少能创作出有深度的作品。原因是,他们没有真正的理解透视、结构和在设计中的问题。作品普遍缺乏空间意识,周围的事物如果经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们都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异可能是因为文化意识和工业化能力不同。但有一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只有有空间的素描才能创作出有空间感的作品。

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规则,谁都不能在规则外设计出符合规则的作品。设计艺术与普通艺术不同,它强调艺术绘画作品的即时性和直接性,描写自然的绘画能表现出作品的多样性。在国外,虽然没有很多现实的训练,但是国外的学校已经找到了规则和好的教学方法,完成了转化规则和应用的任务。但我国设计的学校因为知识不足,而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虽然我们也实现了教学的同时加入结构素描和现实主义素描实验课程,但收获甚微,所以,我国的教学应加强对原理和应用探索。

篇(4)

一、从“人本”主义出发,让学生自发地体验音乐

在我学习奥尔夫教学法的三年时间里,也一边接受着传统的音乐教育,通过教学实践课我发现,音乐教育者是一项很辛苦的工作,不仅要有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也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表达。音乐是一门感性多于理性的学科,所以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定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有所区别。例如一堂小学音乐课,音乐教师若是像其他教师一样,站在讲台前开始讲课,学生会觉得音乐课和其他学科没有差别。但如果我们用一首歌曲,或者一段节奏,让学生发现“这是音乐课!”,那么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会感觉自己发现了了不起的事情,有了一个好的开端,整堂课的效果也会不一样。

1.提问法

小学三年级教材中,有一首歌的题目叫做《顽皮的杜鹃》,新版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教材很多是以动物为题材的,这让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小学生想象力丰富这个优势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保持一点神秘感,在不告诉学生教材题目也不翻开课本的情况下,直接播放教材音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接下来老师要放一段音乐,大家仔细听听,歌词里提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做什么?”这样简单的问题,既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又达到了让学生熟悉旋律的目的。教师在提问的方法上应该注意,除了类似上面这类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之外,其他问题的设计尽量采用“设问法”,用一个你期待得到的答案去问学生,例如,你想让同学们回答“森林中有许多小鸟”时,不能问“森林中有什么呀?”而应该说成“森林中是不是有许多小鸟?”,基本上学生会顺着老师的思维去回答,这样的问法,既不明显强加灌输,使学生容易接受,又能很好地掌控教学流程。

2.鼓励法

当然,不管学生回答了一个多么简单幼稚的问题,只要他的答案是正确的(正确的意思是,只要合理的、不违反人性道德的回答,不管跟老师想的多不一样),都应该得到赞扬和鼓励。我们会发现,一名优秀的教师,并不是那些每天板着脸训斥学生的老师,而是尊重学生在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思维与想象,理解该年龄段学生与别人的不同,并用符合他们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同样来理解老师。我们会发现,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比在训斥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理解别人、鼓励别人,人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承受的东西转移给周围的人,鼓励不仅仅是教师对学生音乐培养方式的一部分,更是对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3.简洁指令法

音乐课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不仅仅在于感性与理性的比例,更特殊的是,音乐课之所以能让人放松和快乐,是因为歌唱比语言更能吸引听者。我的老师常常告诉我们“能用唱的,就坚决不用说的”。语言是很好的粘合剂,而音乐本身却更吸引人。在我们上课的过程中,除了适时地借助多媒体设备之外,教师本身才是最能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点。我们如果要让学生跟着老师逐句跟唱,不需要太多的语言说明,只需要一句话“现在,我做什么,你们跟着做什么。”简洁明了的指令,让学生很容易就抓住重点,模仿是人的天赋,说完这句话之后,不管是动作的模仿,还是歌唱的模仿,学生一定都会仔细看清,并且跟着做。学生会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声音去表现自己,渴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和赞美,从而获得成就感。语言是很重要的表达,但过多的语言和解释,会适得其反。

4.用表扬去批评

在鼓励法中我们提到,任何学生做的正确的回答,都应该得到表扬。但若是不正确或者对学生的人格与音乐培养无利的行为,应该怎么办?前段时间我做中小学音乐课堂的调研时,发现了一个现象,在我们拼命追求音乐课上流程衔接的完美和如何理解学生的过程中,忽略了实际课堂上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符合他们年龄段爱打闹、爱出风头、话多又难管教的天性。发现了其实一堂课并不能完成我们想要学生学会的全部内容。当学生不再听话、我们用语言和歌唱无法让他们安静下来的时候,很多教师选择了放弃方法、忘记理解、成为训斥者的角色。然而在听过几堂小学音乐课后我发现,学生是永远都期望着被表扬的,学生的打闹和多话大部分原因是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我们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就容易找到解决的方法。首先,表扬那些认真的、安静的学生,用直接点名的方式,不需要加任何原因,“我表扬林XX,她做得最好。”这时班里会有学生渐渐安静下来,去观察被表扬的同学,并做得像她一样;其次,对于部分意识不到自己太吵的学生,教师应该从他周围的学生入手,不需要语言,只是用眼神告诉他们,你在等;最后,针对个别“不知悔改”的学生,忽略他。忽略是一名教师对学生最大的惩罚,当学生发现自己不论多吵多闹都无法引起共鸣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很无聊,当教师发现学生已经安静下来的时候,再用鼓励法去表扬他。

要批评自己的学生并不容易,但只要抓住学生的想法,用对方式,就不会对学生造成不好的影响,学生被忽略过一次之后,就会牢牢记住,就像训练小猫上厕所一样,做错了受到惩罚,做对了得到表扬,他们就会一直去做对的事情。

篇(5)

教学作为一种职业可以应付,但作为事业就需要不懈地追求,作为艺术就要全身心地投入。英语课堂教学就像一个大舞台,教师就像导演,不仅要对“原著”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还要根据舞台艺术的特点,设计曲折动人的“剧情”,更需要“演员”的精彩“表演”。

1.注重备课的艺术:以教材文本为载体,精心地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课本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和基本材料。教师要备好一节课,必须熟练地掌握该单元的全部内容和整体结构,把握重、难点和关键的语言点。此外,还需查阅相关的资料,充实教材内容,以便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文的同时还不应忘了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高中学生无论在个性上、学习兴趣上还是在情感上和初中学生相比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在备课时不仅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思想状况,还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利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双边活动。同时教师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教与学达到最佳效果。

2.注重课堂导入的艺术: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与潜能,为课堂的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2.1以旧带新导入法

在导入新课时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对比,以旧带新,既能消除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不适应和恐惧感,又能帮助学生轻松自然地掌握新知识。我们可依据教材文本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从原先学习的知识中寻找与新知识相关联的内容,以此来作为学习的突破点。

2.2直观教学引导法

直观教学引导法就是利用具体、生动的直观教学辅助材料和手段引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起到训练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作用。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常用的直观教学辅助材料有挂图、投影仪、实物、简笔画、图标和小黑板等。在导入新课教学中,内容丰富的挂图和投影片、生动具体的实物、幽默风趣的简笔画、清晰明了的图标和查漏补缺的小黑板都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2.3创设情景导入法

语言交际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下用特定的语言艺术,运用言语传递特定的信息。学习语言知识在一定的情景中才能理解和表达。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利用客观环境和创设情景来进行英语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常用创设情景来导入新课的教学。在高中英语教材里,课文相当多,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和教室内现有的设施,创设与所学内容有关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通过一些口语交际就会发现自己在语音、语法、听力等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这种创设情境的教学一方面激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动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学习环境之中,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不仅认真地听讲,还积极地投入到课堂交际活动中。

3.注重课堂讲解艺术:利用体势语言、简笔画等方法,创设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学情境。

3.1运用体势语言

体势是一种形体语言,简明易懂。在英语教学中,恰当而适时地运用体势语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可要求学生依据外国影片中一些经典体态语言进行模仿,让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内心世界的精神风貌。由此我们可建议学生按照教材文本的内容作模仿表演,以满足他们的“表演秀”心理。实践证明,体势语言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帮助学生加速理解。

3.2发挥简笔画的作用

我们可根据教材中出现的不同内容来画简笔画,让学生能够有一种更为直观的比较,让他们从中寻出彼此的联系与区别。这种简笔画简单易画,一方面可吸引学生的眼球,增强他们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可让学生通过学画来缓解学习的紧张心理压力。这样,不仅大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3.3创设课堂情景

生动形象的课堂情境能促进双方相互理解、激发交流信息的愿望和兴趣,加快传递交流信息的过程。教师如同导演,应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不失时机地利用实物、电教设备、体势语言、课堂游戏等设置情景,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舞台让给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诱发学生充分训练,培养其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4.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方式方法,做到融科学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为一体。

4.1引导式提问

用挂在黑板上的挂图,提出与课文有关的问题。现在的英语教学都有一定数量的挂图,这种挂图往往是课文知识点的重要体现和流露。教学中利用这些挂图可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为他们下一步的学习扫清障碍。

4.2启发式提问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回答这样的问题,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学生在知晓学习的要求后一定能够从教材文本中寻出答案,从而有助于自己的消化吸收。这种启发式的提问一定要注意紧扣文本内容,有利于学生的思考探究。除此而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学生的接受认知能力。

篇(6)

一、培养审美观和美好姿态

体育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点和美好姿态的美育过程。学校要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美育教育当是不可缺的部分。美育与体育相互联结,有一定比例的交叉重叠关系。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可以感受和意识到三方面的美的现象。从身体角度可以意识到身体线条美、匀称美、姿势美、健康美、肤色美等、从运动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形态美、跃动美、韵律美、和谐美、敏捷美、柔韧美、力量美等;从行为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协作美、结构美、道德美、忍耐美、热情美、纯朴美、机智美等。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在美育方面的作用。

二、培养道德品质和意志力

体育具有通过各种活动培养一个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道德作风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是其他学科和活动所不可比拟的。体育教育过程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道德品质和勇敢、坚毅、果断、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中更容易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种种表现及时向学生进行教育,其效果比其他课程更实际。运动场上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而且可以培养遵守纪律,服从裁判、礼貌待人、顾全大局等好作风,这些对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的作用,也是塑造“四有”人才的重要方面。

通过以上描述,我们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充分认识到体育重要性后应如何更好地上好体育课呢?我认为首先应在备课上下功夫,掌握高中体育备课的艺术。下面,愚就此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熟悉大纲,精通教材

教师熟悉大纲和教材是备好课的首要前提。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要先对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通读全部教材,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对教材的专门性、辅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订出课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教学大纲理解越深越透,重点就抓地越准,难点就容易突破,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和有关电视广播,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

二、以学生本,教师引导

在备课中,教师要充分注意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方面的关系。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挖掘趣味性、竞争性,注重以生动的手段说明体育“三基”强身健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三、设置良好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性

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相互制约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高中生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很多同学对体育课消极应付,不够主动。因此,在备课时,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设计的内容和方案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考虑课的设计时,要充分选择和利用教学环境,并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备好的课发挥其整体功能。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187-01

课堂导入作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做好课堂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论是在提高学习兴趣方面,还是吸引学生注意上,都会起到较好的效果,而且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以及效率的提升很有帮助,使得学生的学生情况好转。

一、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

课堂导入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占用的时间不是很多,作为课堂开始的一个引子,并不涉及到对课堂知识的传授。大量研究发现老师采取的导入方法都相对单一,没有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不做改变,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些老师干脆忽略了课堂导入的部分,直接对知识进行传授。但是老师应该注意到,课间休息时学生大脑放松,刚上课时,注意力没有得到集中,如果直接跳入到对知识的灌输,学生很难适应过来,对知识点的掌握就达不到预计的要求,学生学习的效率降低,课程的教学安排以及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课堂导入就可以做好一个缓冲。课堂导入做得好,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很快汇集到课堂中来,学生学习的意识也得到了激发,有效避免了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却还没有回过神来的尴尬情况的出现。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很难攻克的学科,一个方面的因素是数学中涉及到的抽象性的东西太多,很难掌握,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很多学生没有发现数学学习的技巧。学生学习数学采取最多的方式就是多做题,对每一个的题型做到充分掌握,毫无疑问这是提高分数非常有效的办法,但是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其他的课堂就很难得到兼顾,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

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不再畏惧数学的考试,是数学老师需要严肃对待的一件事情。课堂导入的引用对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有一定的优势,教师可以举一些生动活泼的例子,以及从学习数学的实际作用出发,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强烈要求。所以好的课堂导入变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好坏。

三、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契合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与学生冲突,遇到问题最好私底下解决,不能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学生在课堂上不听从老师的安排,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与老师之间还没有形成很好的契合。学生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课堂之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就很难实现,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甚至在课堂上会有情绪的体现,矛盾也就随即产生。这种矛盾一旦得不到有效控制以及缓解,教师课堂授课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不会太好。

所以,契合度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媒介,教学的效率会在无形中得到提升。教师在上课期间精神饱满,学生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课堂教学的氛围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在完成课堂任务的前提下,自然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提高。课堂导入可以使教师对学生的状态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能及时作出调节,把学生的思绪引导到课堂上来。

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如果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老师充当课堂的传递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兴趣会极大地受到影响,学习效果也不会很好。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对课堂导入加以变化,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拓展学习视野。例如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这一堂课进行讲授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相应的材料将长方形以及正方形制作出来,学生的兴趣、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在课上使用自己制作的教具,充分参与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来,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牢靠。

五、检测学生预习、复习情况

学生都懂预习与复习的重要性,但是很少有学生能够坚持做这件事,那么老师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督促工作,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回顾,并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加强学生对复习的认知。同时也可以对即将讲授的知识提问,检测学生是否提前做好了预习。

六、总结

课堂导入的存在对整堂课堂的教学非常重要,导入工作做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会明显增加,学生的注意力能很快集中到课堂上来,教学的效率得到明显的提升。教师应加强对课堂导入的重视,提高教学水平。

篇(8)

一、巧用音像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走进课堂,改变了以往传统粉笔加板书的教学模式。音频、视频等材料给师生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冲击,直观、震撼,特别易于活跃课堂气氛。

有位教师在讲《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的内容时,播放了歌曲《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优美的旋律,引起学生的共鸣。接着教师刚在黑板上写下:“站起来……”学生马上根据歌词异口同声地说:“富起来、强起来。”课堂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下去。

二、入乡随俗――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感

公开交流课,有时难免在其他学校甚至其他城市上,面对不熟悉的学生,如何快速消除陌生感呢?

有一次笔者到区内兄弟学校教学《科学发展观》的评优课,课前准备时间相当仓促。怎样才能顺利走入这所学校学生的内心世界呢?

上课铃响了。笔者说:“今天一早赶过来,发现咱们这个镇真是个好地方,经济发达不说,环境还特别优美。看来,当地领导对于‘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贯彻得非常到位啊!”一席话,说得学生面带微笑,彼此的紧张感消去大半。接下来的课就容易多了。那次课,笔者如愿拿到了一等奖。

一次,去外地上课。课前,该校老师告诉笔者,这里的生源不太好,课堂比较沉闷。那节课讲的内容是《我国的分配制度》。走进课堂,笔者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我有个大学同学,毕业后就来到这个城市的一家国企工作。多年不见,我们一起出来喝喝茶。我说,老同学,你在国企工作,收入很高吧?哪知他说,别提了,国企每月四五千的工资太少,我现在跳槽到一家外资企业,每月收入上万。这不,最近又买了套房子,租金每月有两千多。你呀,平时有点闲钱,别只存银行,要学会理财,买股票什么的。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其实他们哪里知道这个故事是笔者虚构的。接着,笔者问:你们知道,我那个同学说的几种收入,各属于按什么方式参与分配吗?

结果那节课,学生兴趣大增,课堂气氛轻松活泼。

入乡随俗,运用当地的例子,既能体现教师对学生文化生活的尊重,也不失为一种教学机智。

三、层层推进,巧设问题――激起学生共鸣

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根据新闻事件,巧设问题,层层推进,以疑激学,可以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如在教学《筑起防火墙》时,笔者结合一则新闻热点事件,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个孕妇摔倒了,你会不会扶起她?2.如果她为了感谢你的帮助,邀请你去家里坐坐,你会怎么办?3.如果对方递给你一瓶饮料,你喝还是不喝?

问题展示后,课堂开始活跃。学生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

接下来,教师展示一个真实的案例:2013年7月24日,一名17岁的花季少女扶一个孕妇回家,喝了对方递过来的酸奶,就再也没能走出这个屋子,她被残忍杀害并埋尸荒野。

这个案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呢?一堂关于“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的课堂,就在热烈讨论、辩论中开始了。

四、情境体验――我为对方出主意

笔者听过这样一堂地理课,听完不禁为上课教师新颖的设计折服。

那节课学习的内容是“印度”。按照传统的教法,就是教师告诉学生印度的风土人情、经纬线位置、气候特点等,最多放些关于印度的音像视频。然而,这位教师却在开头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公司经理曹先生2013年7月和2014年1月分别去了趟印度的新德里和孟买,谈生意和旅游。同学们,你认为曹先生每次去印度,应该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篇(9)

在教学中,教师的普通话要标准流利,在课堂上要避免方言。在今年的市优质课上,有一位男老师,他的普通话中带有一些方言的腔调,刚一上课听课的老师和学生就感觉不舒服,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听不明白老师讲什么、问什么,教师呢?满腔的激情得不到学生们积极的回应,心里也一阵发慌,心越急越容易出错,慢慢地老师上课的热情一点点地减弱了,学生的情绪没有被调动起来,这样一节课下来整个课堂就会死气沉沉,没有生气。

第二,教师的语言要饱含情感,富有激情,声情并茂。

激情的语言具有说服力、感召力、鼓舞力,它如兴奋剂,能激发学生激情,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的共鸣。激情的语言还要有节奏感和韵味,它如开胃剂,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学习欲望,自主去探索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英国教育家柏西?布克强调“一名教师,首要的紧迫任务就是去创造一种吸引力”,艺术化的课堂要求教师上课不仅能生动形象地反映事物的鲜明个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情绪,启发学生打开形象思维的“阀门”,唯有语言才能保证教学信息在转输的过程中发挥最佳的效能,所以课堂教学要求教师有极高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素质,特别是讲授新课时,要求教学语言既准确明晰、简洁练达,又通俗易懂、生动活泼,仿佛教师是善辩的演说家一样,讲起来既抑扬顿挫给人语言艺术美的享受,同时又有其雄辩的说话技巧。在课堂示范中,教师要象表演艺术家一样,以手势、表情等无声的语言“指挥”学生学习,用无声的语言对有声的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补充”、“配合”、“修饰”,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更好的完成新课标要求下的新课程教授任务。例如:在欣赏德彪西的乐曲《月光》时,让学生随着乐曲展开联想,教师轻声启发:“夜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天上的星星一眨一眨,一位美丽的仙女,手抱玉兔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拉起我的手和我一起向遥远的夜空飞去......”,同学们在乐曲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个个身临其境,优美的旋律把同学带到轻柔飘渺的梦境中去了,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音乐的意境和美妙。其实有节奏感和韵味的语言有如朗朗上口的诗歌,短小精桿的名句,有条不紊、有张有弛、有断有续、有缓有急、有强有—教师教言弱、抑扬顿挫、挥洒自如,让学生在愉快向上的心境中获得知识,教师也一定很有成就感。

篇(10)

在现在的小学体育课,经常出现这么一种现象:学生队体育课的教学毫无兴趣,希望体育教师安排自由活动(俗称放羊),以致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与要求,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问题。究其原因:一是学生方面的问题,二是教师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教师把自己当作遥控器,是一种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对这种毫无艺术而言的反复教学,早已厌倦,即使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得多教几遍才能使学生勉强接受。

在课堂中,学习效率随着学生学习动机的提高而提高的。学生学习的本能和核心在于学生学习动机,要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核心在于教师在语言上的煽动、诱导和组织。我们只有把学生本能的学习动机提高、加强,使学生本能的学习动机转化为更高层的主导学习和“自我”学习,那么学生在任何的时候的学习都是高效率。因此,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在课堂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作用由之可见。

一、体育课堂语言艺术的表达方式

教师课堂语言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创造,是在遵循一定规则下为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创造性综合运用多种学科、语言表达方式的产物。它的表达效果的提高必须通过优化语言表达方式来实现,这种课堂语言的艺术创造,必须重视创造性地综合、灵活运用和优化的语言表达方法。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需要、教育的需要,表达策略的需要,语境的需要和课堂环境的需要。做到因人、因事、因境、因时而异。它的表达方法大概有以下几种:

1、朴实明快法:

是教师语言表达的一种艺术风格,同时也是一种语言表达方法。其具体表现在:话语质朴、丰富自然、通俗坦率、真实可信、简洁明确,语不惊人,但立意深远。

2、超常变序法:

即指在用语和确定词序及语句结构上采取一种不同寻常的选择和变化措施,使语义超常出新或发生质变,语言所强调的重心发生转变,造成一种出任 又在情理之中的表达效果。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创造性等特点,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必须有新角度,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阐述不同一般的见解,有效地点化和启迪学生,必须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心理准备状态来安排和设计表达内容的先后顺序,鞭辟入里地叙事说明,使学生欣悦。

3、反复冗余法:

根据口语的特点和学生的需要有意采取词语、句式结构上的反复、重叠,增加语言的“冗余度”,以突出重点,强调要害,加深印象的一种表达方法。例如在教学途中的技巧时,教师反复几次提醒:同学们看到教师的标准动作示范后,再比较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大腿的动作是否标准,小腿的动作是否标准,脚的动作是否标准,摆臂的动作是否标准,身体的倾斜度是否标准。这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不自觉性和模糊性而说的,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学习动机主要体现在“玩”和学习只要能行这样半桶水的情况,就需要教师反复多次地提醒,反复多次地使用“是否正确”一词语,就是要引起学生的高度民主重视。

二、体育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技巧

体育课堂语言是一个多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的过程。它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教学必不可免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灵活而综合地运用这种技巧,从这种范畴意义上班来说“体育课堂语言艺术就是恰当、巧妙而有效地选择和运用表达技巧的艺术。

1、声势变化技巧

在这种有身语言中应该包括语势变化技巧、强调音变化技巧和降调技巧。就是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这节体育课你们班的表现(强调音)比其它班级好,我真为你们班高兴(降调)”。这种对学生表示由衷的赞叹、祝愿、期盼的语言中运用降仰语势,效果往往比运用上升语势好,让学生显得真挚、恳切,没有做作之感,又寓意学生能继续发扬。又如:“这节体育课,你们又迟到了。”这句话语把强调音放在“又”字上,即表达教师的严重警告之意,有表达了教师严肃批评的意见。

2、语言速度变化技巧

准确生动的表达需要有完美的语速和适应的用气方式相配合,

教师的课堂讲话要做到不快不慢,用气均匀合理,语言流畅自如,且适合自己的表达特点和当时的课堂环境,快、慢、重、轻、停顿等都得好好把握。

3、语调变化技巧

语言表达的过程实际是情感的交流过程,在课堂上同时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除了要配以丰富自然的情感变化外,还有一个语调变化的技巧问题,如果教师讲话时词汇缺乏、干瘪做作、呆板单调,学生听到教师老是那么几套俗语,就回觉得教师很做作,很假,说话没有水平,就回直接在心理上降低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上一篇: 工程招标步骤 下一篇: 房地产金融市场风险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