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工程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4 16:20:0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新农村建设工程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新农村建设工程

篇(1)

我国很多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都是建造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导致很多基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经不能够满足建造时期的农村水利需求。首先,一些农村小型农田基础设备由于使用时间较长,且缺乏相应的日常维护,设备的工作效率严重不达标,直接影响了整体的水利工程作用效果;其次,一些基层农田水利工程中,依然保留着原始的土渠,且渠道内缺乏相应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导致渠道破损、堵塞严重,水渠内杂草丛生,严重影响了农村水利设施的供水效率。通过对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调查,发现基层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存在很多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的发展需求。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全面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和新农村建设内容。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出的新需求

1.1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必须要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我国的农业产业必须要在原本的发展基础上,全面提高农业的发展潜力,促进基层农业能够进一步发展,提高农业的收益、效益。首先,要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必须要能够确保基础的农业用水需求,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小型农田水利渠道网络,进而确保能够满足农田灌溉的基本用水需求;其次,要提高水里设备的高效节水率,有效降低灌溉农田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传统的土渠灌输过程中,渠道渗水性较严重,导致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低下,造成了水源浪费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不仅影响了小型农田的灌溉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的水电投入,不利于新农村建设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总之,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必须要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全面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成效。

1.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必须要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本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农业养殖用水等与农村生产、工作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小型农田的运作情况直接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情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除了影响了农民日常生活的用水需求,同时也肩负着洪涝灾害多发时节的抗洪任务。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构建经济繁荣的新型农业产业链,这就要求能够通过各方面的资源有效利用情况,从节约成本、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农业产品效果等方面全面提升农业发展产业链,促进新农村农业能够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背景下,要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能够以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为本,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农田水利工程,确保能够通过最低的农田水利投入成本取得最佳的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生产收入。

1.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结合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需求

随着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日益明显,基层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由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经济收益转变为营造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环境为主。基层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农业收益日益增长,使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迫切希望能够有一个良好、丰富、生态和谐的新农村,这就要求将新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上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除了涉及到农田水利灌溉的基本需求,同时还影响了农村洪涝灾害防治、农村河道网络建设、居民生活用水、农村生态环境等相关内容,是否能够建设适宜农村人口生活的生态环境,必须要融入到农村小型农田的水利建设过程中。近年来,我国每当夏季雨水多发时节,就经常报道基层农村由于洪涝灾害而发生洪水灾害,不仅影响了农田的作物收成,更对水利建筑周围的居民造成了严重影响;除此之外,由于缺乏适宜的农田供水,导致在农业生产中滥用化肥、农药等都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的生态环境构建。因此,在新农村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必须要以地区生态环境的发展为参考理念。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践建设研究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践项目介绍

笔者主要围绕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15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展开。锡山区位于北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地处南方地区,降雨量较大。锡山区现有耕地面积21.981万亩,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稻谷和大豆,农业发展较为成熟。地区内水资源丰富,依托外围骨干河网水系,境内构成了“四纵四横”骨干水系主框架:“四纵”即望虞河、走马塘、白屈港、东青河,“四横”即锡北运河、九里河、伯渎港、北兴塘-双泾河,地区的水利建设以此为基础,细致展开,具体水系图如下图1所示。本工程项目中主要围绕锡山区的羊尖镇、鹅湖镇和东港镇具体展开。水利工程项目涉及的地区都以农业为基本产业,形成了蔬菜、瓜果、药材、家禽、海鲜等多领域融合发展的新型新农村产业发展网络,对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依赖较大。

2.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具体建设要点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首先具体考察了地区的地形结构、水源条件和区域农业发展需求情况,通过全方面的细致考察,最终制定了此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工程计划,为后期的具体工程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其次,针对农田灌溉设施建设,通过采取田间沟道专项治理、渠道衬砌、灌溉站全面翻修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地区的农田灌溉系统,确保能够满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随后,针对地区内的河道情况,进行了专项河道疏浚工作,通过对水环境进行排污整治,有效地提高了地区水环境的生态建设;最后,通过水土保持、排涝沟道修复新建等方法,全面提升地区的防洪抗涝能力。通过这种专项建设工作,有效的确保了此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更加高质量的完成。

2.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

篇(2)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6)05-0031-02

世间万物皆有运行法则,新农村建设也有其规律可循,新农村建设属区域经济范畴,既有区域发展渚多共性,包括地域性、层次性、多元性与综合性等特征;又有农村经济社会的特殊个性,主要是微观性、弱质性、滞后性与差异性等特点。因而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农与非农关系、农业与资源生态关系.政府与农民关系等诸多复杂关系、因此,新农村建没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其客观规律统筹规划,综合协润,整体推进。就辽宁来讲,应把新农村建设纳入老工业基地振兴总体规划,着力打好城乡统筹发展的“振兴牌”,用科学振兴理念谋划新农村建设,组织实施好促进城乡全面振兴的“五大工程”,打出辽宁特色牌,创出辽宁新模式,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基础工程:强化农村经济基础,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

人类赖以生仃的最基本方式是进行物质生产,以创造物资财富为目标的经济活动构成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经济力是综合国力之基础,经济发展迟速决定新农村建没成败,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发展县域经济为基础,现阶段辽宁城乡差距首先反映在农村生产山落后,城市产能过剩,通货紧缩的根源在于农村有效需求不足,特别是日前农民最关心、最迫切的要求足尽快摆脱“温饱陷阱”,尽快走向共同富裕的小康社会。从全局看,辽宁综合经济实力位次后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以农村为主体的县域经济发展滞后,从而导致辽宁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尤为突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发展经济,离开经济基础,新农村建设将成为空中楼阁,中央提山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这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尤其符合辽宁发展买际。

繁荣农村,扩大内需,促进振兴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县域经济,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撑点,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全面启动以”兴县富民”为宅题的新农村建设基础工程,切实筑牢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为此,要采取“三优”对策:一是把县域经挤放在“优先建设”的位置,始终坚持以强化经济基础为本,加快调整优化县城经济结构,加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县域非农化促进农村现代化;二是积极采取“优惠政策”,实施”县域突破”战略,放权搞活县域经济,加快建立县域经济自主增长机制,尽快把县域纤济总量做大,增强辽宁经济综合实力;二是鼓励“优势竞争”发展,完善县域发展政策,坚持择优扶强,消除传统路径依赖,加人调控监管力度,建立县域发展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增强县城经济发展后劲。

二、增收工程:加快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根奉宗旨,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广大农民融入现代工业文明,共同走向富裕文明的小康社会、因此,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增加农民收入,不仅能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社会和谐,而且能刺激消费和扩大内需,缓解通货紧缩压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加速振兴,达到“城乡共赢”的功效、

增加农民收入的路径有种种,但主要途径是扩大农民就业,包括农业与非农就业,而扩大农民就业的根本出路在农外。因为“人多地少”的国情,有限资源禀赋难以承载庞大的农民群体。虽然从理沦上讲,农村“耕者有其田”,不存在农民失业,但事实上存在“隐性失业”,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不尢分就此不仅影响农民收入,而且直接影响城市发展,必须从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高度,从新农村建没成败的长远发展需要出发,重视农民就业问题,解决好农民增收问题、转移为数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长期艰苦努力,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远,积极采取标本兼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加快就业转移进程,以促进农民增收。

从长远看,要力求治本,通过产业升级和就业转移,加速工业化、产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以工业化提升农业,以产业化富裕农民,以城市化改变农村、最终通过非农化从根本上化解农民就业与增收难题。从近朋讲,要立足辽宁现实,坚持增收与节支并举,力促城乡与工农互补,着力作好“五增”文章:(1)增加支农公共服务投入,提高农村社会福利,降低农民消费支出,以减支促进增收;(2)农业提质增效,千方百计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务农比较效益,以增效促进增收;(3)积极推动乡镇企业扩产增容,提高县域二、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以就业转移促进增收;(4)努力扩大劳务增量,积极发展境内外劳务经济,拓宽就业空间,以劳务促进增收;(5)力求城镇化增质,坚持大中小城市兼顾,进城与造城并举,切实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与质量,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使更多的农民变成市民,以城镇化促进增收。

三、环境工程: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

新农村建设就其实质来讲,就是要改变农村“发展生态”,用城市工业文明改造传统农村社会,变城乡“二元结构”为城乡一体化,使农利具备与城市同等的发展环境与条件,进而实现城乡互补与协调发展,构建城乡和谐社会。然而,长期以来城乡基础设施投入严电脱节,重城轻乡的投资政策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投资与生存环境差,成为农村发展滞后的重要因素、因此,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迫切任务,就是加快改变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包括改善物流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法制环境、营商环境和人文环境等,努力缩小城乡环境差距,创造城乡平等发展条件,以环境建设促进新农村建没。

加快改善农村发屣环境,要结合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坚持规划先行、官民并举、因地制宜的方针,调整基础设施投资方向,加大政策反哺力度,完善农村基础没施投入机制,促成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土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格局。一是加大农村生态建没投入,强化农业生态功能,增强农民生态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二是加强基础没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物流与营商环境。公共设施投入以政府为主,不给农民增加负担;私用设施投人以农民为主,政府给予资助、三是加强村镇环境整治,政府择优扶持,农民

自主建设,群策群力优化村庄人民环境、四是全面加强农村社区管理,建立组织规范,倡导科学精神,崇尚礼仪文明,培养优良乡风村貌,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五是搞好农村法制宣传,抓好村规民约建设,强化农村社会治安整治,维护农村稳定。通过实施系列环境建设工程,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新环境促进新农村建没。

四、素质工程:努力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进程,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农民,必须抓好新农民培育工作、要想富农民“口袋”,就必须无富农民“脑袋”。丰富农民经营知识,增强农民创业技能,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只有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埋素质,才能增强农民创业和就业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新形势,才能科学规划和建设好新农村、因此,新农村建设既要见物更要见人,切实把农民素质建设作为根本建设,认真实施好农民素质培养工程。

实施”农民素质下程”,政府要起土导作用,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关键是尽快废除“城乡二元”教育、文化与卫生体制,使阳光政策普照农村,公共财政惠及农民,让农民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具体讲,一是要把农村社会事业纳入政府预算,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尽快还清历史欠账,提升农村社会事业,为农民提供与城市平等的汁会公共眼务,使农民享有平等的发展权。二是要优化城乡社会资源配置,组织城市资源服务农民,弥补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资源缺口,使农民享有与市民公平发展的机会,具备共同和谐发展的条件。三是要组织开展科技支农、智力支农,健康支农等活动,帮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培育农村致富能手,改进生产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缓解现阶段农民就学难、医堆和就业难等问题。四是政府要出资抓好农民工技能培训,鼓励地方与企业联合摘订单培训,支持县区建立农民下培训基地,组织好培训与就业时接,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以扶智促增收,增强农民自上创业与就业能力,依靠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农村。

五、组织工程:优化农村基层组织,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篇(3)

一、抓宣传,搞动员,激发群众建设热情。

为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提高农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保证“康居工程”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我们积极做好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组织各村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及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同时充分利用村里的广播、宣传条幅、标语口号等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新农村建设舆论先行的目的。二是抓好政策宣传。大力宣传县、乡两级党委在实施康居工程中的各项优惠政策,让农民群众对康居工程建设有了全面的了解,为顺利开展下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高起点,严把关,高标准规划建设布局。

实施好康居工程,规划是前提,为改变部分村屯房屋建设杂乱的现状,乡党委、政府严把宅基地审批关,坚持三个不予审批,即房屋建设位置不规范不予审批、达不到建设标准不予审批、新区内建房结构不合理不予审批,在源头上彻底改变了以往住宅小区、养殖小区、工业小区混杂的状况。在严格审批的基础上,按照布局统一、美观实用的原则,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拿出了7种样式12种布局的房屋建设图纸,供建房户选择。同时,将在新区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大力推行“一建三改”措施,把建房与沼气入户有机结合起来,使康居工程成为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的示范典型。

三、快启动,早筹备,超前备足建设物资。

为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实现“慎用钱、建好房”的建设目标,乡党委、政府从建设物资筹备上想办法,从大范围招引开发商,组建运输车队,统一购进物资,最大限度的降低建房成本,加快物资筹备。仅用半个月时间,为建房户统一购进木材1560立方米,水泥3200吨、红砖320万块,完成了全乡物资筹备的80%,为建房户节约资金20余万元。通过招引有实力的建设工程队与农户联建方式来保证工程质量,采取工程队承建、个人自建的措施,以公司加农户的建设形式签定建房合同157个,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篇(4)

二是纳入考核,建立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长效机制。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借助各方力量,建立长效推进机制,做到科学规划、稳步实施。在推进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积极与农办等涉农部门沟通联系,齐抓共管,通过出台办法、纳入考核,建立和完善推进新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机制。如去年省委在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二轮土地承包档案工作和农村社区档案工作,省委书记赵洪祝、省委副书记夏宝龙多次对低收入农户建档工作提出要求,省农办与省档案局联合出台了“加强低收入奔小康工程档案工作的意见”等等。宁波市、绍兴市将乡镇档案工作、行政村规范化建设列入市年度考核内容,临安市、嘉善县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了当地政府对行政村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中,鄞州区把档案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中,同步部署、同步建设、同步检查验收。平湖市印发了《平湖市农村经营管理信息网络化管理制度》,规范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现代化建设工作,德清县将行政村规范化档案室建设列入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和村级廉政建设工程内容等,这些都保证了农村档案信息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篇(5)

关键词 农民体育 健身工程 新农村 建设

农村体育是是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贯彻实施农民健身工程,对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发展新农村体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塑造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必要途径。

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实施的效应

(一)对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善

一直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状况落后且发展十分缓慢,长期以来除了民间传统的娱乐形式,体育活动的发展也是相当缓慢的。改革开放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体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以来,一些地方为适应农民需要,成立了体育辅导站和健身俱乐部等。相当部分地区农民以业余、自愿为原则,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开展体育活动,既锻炼了身体,防病治病,又丰富了文化生活,开阔了眼界,转变了观念,增强了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同时也利用体育活动,以“体”会友,以“体”会商,促进了农村社区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广大农村也出现了以广场舞、篮球赛等适合男女老少进行锻炼的相关活动内容。

(二)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效应

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出现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带动体育发展,体育发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农民的体育活动内容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村体育活动的发展,农村体育活动的兴起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对农村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一)对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效应

农民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方式和主要职业,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受地域、季节、气候的变化影响很大。农民的思想受生活方式、道德等传统实力影响较大,体育与文化活动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狭隘性、封闭性和被动性,可选择的项目种类有限,近年来,农村物质条件的好转,农民腰包鼓起来了,思想活动也丰富起来了,多数农民在农闲时都能找到合适的文化娱乐方式,农村的社会风气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观,正所谓“多了一个球场,少了一个赌场”。许多体育先进乡、村成为“无赌村”、“文明村”、“文明乡”。

(二)对提升农民健康素质状况的效应

在我国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发达和完善的今天,农民的身体素质不高而发病率高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对策的重要因素。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作为党和政府关注“三农”问题、提高农民健康素质和幸福指数的“惠民工程”,看得见摸得着,投资小见效快,较好地满足了农民的健身需求,而且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悄然变化,建设成效初步显现。

(三)对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影响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说明政府对农村体育、对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和对农民健康状况的重视。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部分农村存在着农民的业余生活被黄、赌、毒现象及非法宗教活动很侵蚀,使部分家庭失去原有的幸福生活,对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进入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中,为新农村建设发挥了既有的作用。

三、结论

(一)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促进了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增强了农民的体质,不但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培养了农民的健身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方式,而且,通过健身活动的实施与参与,广大农民在进行健身活动时,增强了农民朋友之间交流、沟通、合作,对改善农村家庭关系、邻里关系、干群关系、村落关系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今年来流动频繁,这无形中削弱了健身工程实施中的主力力量,同时也给农民健身工程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在健身过程中伤病的防护有项目开展方面都要从实际考虑参与人群的年龄等因素。

(三)一是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在健身工程中的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亲民发展观;二是健全农村体育文化组织结构,加强基层体育骨干队伍的建设;三是挖掘、整理和推广有地域及民族性的体育活动;四是建立多元化的新农村体育服务体系。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看起来简单,但是是可使农民直接受益的一项民心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出发,要敢于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广泛调动各方面的参与性,不断努力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改革,力争把健身工程办成农民身边的一件大实事。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办课题,项目编号:13YD017。

参考文献:

[1] 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骆秉全,徐巍.北京新农村建设中的体育管理问题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03):292-294.

篇(6)

用5年时间(20**~2010年)使全县800个村电话入户率达到80%以上,宽带入村。要求20**年达到60个村,20**年达到210个村,2008年达到360个村,2009年达到120个村,2010年达到50个村。

二、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电信公司要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电话村村通”工程实施领导小组,乡镇长任组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确定专门的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电话村村通工作。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及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新农村建设信息致富联络员”,县电信公司客户经理为“新农村建设信息致富指导员”。

乡镇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乡镇各村社“电话村村通”工程的宣传发动,用户的发展;县电信公司负责全县村村通电话的网络建设、用户电话的安装维护、数据统计等日常工作。

(二)加快通信网络建设,实现全县无缝覆盖

县电信公司在20**年10月底以前完成无线网络优化,新建无线基站,确保20**年年底实现无线网络全县范围无缝隙覆盖;同时在场镇周围做好有线网络的小调,逐步延伸有线网络,通过无线与有线的齐头并进,在20**年底实现全县村村通电话。

(三)制定优惠政策,让农民群众得实惠

1.电话机终端实行补贴,让农民群众买得起。

县电信公司要以优惠价格向农民朋友提供电话机终端,同时赠送相应的话费,真正实现农民群众买得起。

2.多种话费优惠,让农民群众用得起。

县电信公司要把拨打德阳其他县(市)的区间话费由原来的每分钟0.5元下调到每分钟0.2元;对夜间通话、国内长途通话费向农民制定优惠政策,真正实现农民群众用得起。

3、农家信息包月,打造幸福农家。

县电信公司要对集合农业、娱乐、教育、打工、供求信息和专家热线的幸福农家信息,实行优惠包月随便打,免收市话费,给农民朋友带来更多的致富信息,优惠搭建致富的桥梁。

4、提供完善售后服务。

农户需安装电话,只要到当地村委会登记、交费后,由电信公司在当地的客户经理负责上门安装,使用过程中的障碍由客户经理提供上门维修服务;电话机终端终身负责维修保证使用。

(四)广泛宣传,积极推进

电信公司负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村通电话的宣传,积极配合各镇(乡)在7月底以前组织召开的村社干部电话村村通发动工作会,贯彻落实村社电话村村通发展方案,并组织实施。电信公司要在全县范围内做好墙体广告宣传、路边广告宣传;印制用户优惠政策宣传单,并向每位客户进行宣传;印制、张帖市县保护通信线路公告,宣传到家喻户晓。

篇(7)

在纠风工作中,理事长为第一责任人,承担纠风维稳工作管理职责;分管领导、各业务部室、纪检监察部门、基层机构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纪检监察部门以不断完善维护稳定工作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为已任,把责任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位员工,建立横到边、纵到底的纠风工作网络,形成层层有责任、级级有落实的工作机制,彻底解决纠风维稳工作上热下冷这一突出问题。

二、畅通渠道,广泛收集信息

在开展纠风维稳工作中,我社在各营业网点设立了“意见箱”,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广泛收集信息,为开展纠风维稳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

三、深入开展案防治理,纠正内部不正之风

按照银监部门关于案件防控治理和深入开展案件治理“回头看”深度排查工作的部署要求,在巩固前三年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两案”治理和加强案防工作,从源头上纠正了内部不正之风,消除了不稳定因素的苗头和隐患。

篇(8)

乌鲁木齐属于“大城市、小郊区”,辖7区1县,有18个乡、3个建制镇和9个国营牧场。农业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9.36%,其中30%的劳动力通过种植和养殖生活,其他剩余劳动力,绝大部分处于失业和隐性失业状态。在这种背景下,实施“阳光工程”,无疑为乌鲁木齐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条件,也为帮助农民冲破以粮食作物为主的狭小天地,转向养殖业、林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旅游业等多元化经营提供了保障。

2005年以来,培训中心以订单就业、推荐就业等形式共培训7622人,帮助6478人顺利实现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培训后的转移率达85%。

1 阳光工程取得的成效

1.1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阳光工程”培训前乌鲁木齐达坂城区、新市区和乌鲁木齐县三个主要农业区(县)12万农业人口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力占40%,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8年,依赖种养殖生活的农民只有20%接受过技术指导,富余劳动力参加专业技能培训的人员不足10%。通过培训,农民掌握了1~2项职业技能,其中有40%的农民接受过专家的技术指导,农民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学习和运用科技知识蔚然成风,一些农民除了种好自己的地之外,还搞起了农产品经营,成为了专业的农产品经纪人。

1.2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农民创业培训是一门启发农民创业意识,开发其潜在创业能力,帮助他们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特色实现自主经营的课程。2006年至2010年,参加培训中心举办的创业培训农民共有1375人,创业成功率达30%,带动了1300余人就业。

达坂城的回族姑娘王英,2009年参加了创业培训后。在盐湖风景区创办了“鼎盛牌大豆专卖店”,通过培训对销售市场、消费人群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调研。针对消费群体,开发了20余种不同口味的大豆食品。年加工、销售大豆近200吨,营业收入月均5万元,盈利1.5万元。一人创业,带动一方,王英的“鼎盛牌大豆”不仅给她自己带来了收益,还提高了当地数十家大豆加工户的加工量,大豆种植面积也在逐年增加。

1.3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当前大多数农民因为缺乏劳动技能,只能从事低层次的体力劳动,收入较低。通过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他们的就业岗位被按照相应技术等级来划分,劳动报酬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维吾尔族妇女阿米娜是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的农民,2009年随着城市扩建和企业占地面积的不断增加,她们家失去了用以劳作收获的土地。阿米娜先后参加阳光工程举办的手工编织、家政服务、中式面点专业学习,并在2010年11月举办的自治区家政服务技能大赛中以优异成绩被推荐参加全国家政服务大赛,现已成为巾帼家政技师。从足不出户,到凭借自己的双手挣钱,得到社会和家庭的尊重。她的实例让其他少数民族妇女看到了希望,来参加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

1.4为地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贡献

培训中心充分利用技术和人才的资源优势,不断拓展办学空间,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师资建设方面都紧贴当地产业定位,为乌鲁木齐农业经济转型发展作出了贡献。

2002年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加大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旅游业被确定为乌鲁木齐县的支柱产业,先后投入2400余万元在方家庄村发展“农家乐”。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创业、烹饪和餐厅服务作为该县的主要培训项目,帮助农民利用学到的知识不断提高经营和服务水平。现人均收入由培训前5860元增长到8000余元,游客数量也逐年增长。

2 阳光工程培训的体会

2.1政府支持是“阳光工程”培训的保障

国家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阳光工程”培训大力支持,乌鲁木齐市政府也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列入重点工作目标,通过多种方式为培训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2.2农民需求是“阳光工程”培训的前提

国家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的目的就是让农民受益,培训实施要充分体现农民的需要,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为此,我们坚持不断的进行深入调研,全面掌握农村劳动力的基础情况和市场用工信息,确定了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和切实可行的培训形式,使得培训和就业效果明显。

2.3培训质量是“阳光工程”培训成败的关键

篇(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培养和造就一支宏大的农村人才队伍,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积极创造农村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不断为我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但是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农村人才总量不足,接收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下降,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因此,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出发,充分认识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多措齐举,大力开发、培养和有效配置农村人才资源,为我市壮大县域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

(一)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需要,立足特色农业和优势产业项目,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依托培训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盘活现有农村人才资源,积极培养和吸纳适合我市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十一五”期间,全市计划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35个,每个基地用于更新培训设施、聘请师资和编发教材等支出由市县两级财政共同承担。“十一五”期末全市年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争达到30万人次,使农村人才素质得到大幅提高。

(二)继续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根据我市农业科技发展实际,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加强农民科技素质培训,培养农民技术骨干,力争“十一五”期末我市30%以上农民参加“绿色证书”培训、20万人获得“绿色证书”。

(三)定期组织开办农业技术带头人、农村示范户高级研修班。有计划地组织我市部分农业技术带头人、农村示范户到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示范区、示范园参观考察,学习国内外一流的农业生产经营理念,不断丰富农业技术推广示范的方式和措施。

(四)进一步发挥人才评价的激励作用,努力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能够熟练运用现代农业科技、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带领广大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增收致富的农村人才队伍。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职称评定工作,对农民参加技术职称评定实行免费服务,评定工作所需费用由各级财政予以支持。对于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级农业技师,可参加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选拔。在北三市和长海县工作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确定初级和晋升或破格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时,给予政策倾斜和优惠照顾,鼓励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基层和生产一线。

三、采取“人才支农”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深入实施“送医下乡”活动。市、区市县卫生部门每年选派部分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乡镇卫生院累计开展1年的医疗服务工作。服务期间,派出人员在原单位的工作岗位不变;工资、津贴等福利待遇不变,由派出单位支付。市财政负责对取得医师(护理)执业证书但尚未执业注册的新聘人员和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每月补助800元;对初级职称或拟晋升中级职称人员每月补助850元;对中级职称或拟晋升副高级职称人员每月补助900元;对选择到涉农区市县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工作的高等医学院校应届毕业生,取消其见习期,直接转正定级。

(二)大力开展城镇教师“下乡支教”活动。每年选派部分城市骨干教师和城镇教师深入农村开展为期至少1年的“支教”工作。服务期间,派出人员在原单位的工作岗位不变;工资、津贴等福利待遇不变,由派出单位支付;同时享受每月1000元的生活费和交通费补贴(寒暑假除外),所需资金由市财政负担。参加“支教”的教师可优先受聘专业技术职务。市教育部门每年组织市级骨干教师通过观摩、讲座等方式,开展巡回“送教下乡”活动,帮助农村中小学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实施“县以下农村中小学一校一名师范类本科生计划”,力争四年内使北三市和长海县中小学每校都有一名师范类本科生。

(三)实施城乡专业技术人员“对口培训”计划。市政府相关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乡镇卫生技术人员、教师和乡镇事业站(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市内开展对口培训、跟班实习等活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所需费用在适当减免的同时,由市县财政给予一定的补贴。

(四)开展城乡公务员“双向交流”工作。市及区市县有关部门要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积极组织开展乡镇公务员到市及区市县对口部门挂职锻炼和市及区市县机关新录用公务员到农村乡镇机关挂职锻炼工作,促进城乡公务员交流,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四、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就业创业,改善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结构

(一)深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百名大学生志愿服务北三市计划”。“十一五”期间,在我市农村工作的大学生要达到和保持1000人左右的常量。出台《大连市“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大学生“村官”公开招考、日常管理考核、解聘续聘等工作环节,细化大学生“村官”考录公务员、报考事业单位、代偿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

(二)全市各涉农区市县人事部门要围绕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积极为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就业或创业提供人性化和多样化服务,不断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要从发展本地区特色农业的实际出发,有计划地选择规模大、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示范园区,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积极落实市、县两级政府给予见习毕业生的各项政策待遇,保证毕业生在见习基地安心工作和学习,提高就业技能。要积极创造条件,为自主创业毕业生提供经营场地、培训指导、项目支持和企业孵化等服务,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保障,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开展高技术、集约式农产品深加工或农产品营销创业活动。

五、加快县级人才市场建设,优化配置农村人才资源

(一)推进县级人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各涉农区市县政府要加大在本地区人才服务机构硬件设施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力度,增加人才招聘场所面积,更新人才培训、人事等服务设施。各涉农区市县人才服务机构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人员编制,充实服务力量,为农村人才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实现有效对接提供多样化服务。

(二)建立农村人才信息服务机制。通过编制年度人才开发目录和继续教育专业科目名录,及时掌握和跟进农村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开发重点。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村人才开发为核心,以贯通城乡市场为重点,不断拓展人才服务领域,提升市场服务、信息交流和服务功能,实现与大连人才市场服务贯通、网络互联、信息共建、资源共享,为各类人才投身新农村建设搭建优质、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平台。

六、加大国内外引智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汇聚智力资源

(一)开行“专家智力服务直通车”,发挥农业专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智力优势。定期组织在连的政府特贴专家、突出贡献专家,围绕我市启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帮助乡镇制定完善各类发展规划,提供新农村建设有关政策论证和咨询,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培养管理骨干。帮助农村基层单位做好工农业项目立项、申报和实施工作,为发展特色农业和精品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等提供咨询服务和示范引导。

(二)加大国外智力引进资金在农业领域的投入力度,积极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专家来我市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活动。对解决农业领域内重大技术和管理问题,且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的农业引智项目,可列为全市年度重点引智计划。

(三)搭建农业领域国际人才交流平台。有计划地组织国际农业领域人才交流活动,广开引智渠道,为我市高新农业项目引进国外专家提供服务。定期组织涉农工作人员开展境外培训活动,学习和借鉴国外农业发展经验,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国外智力支持。

篇(10)

广播电视是党的重要宣传阵地和工具,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载体,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德政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是解决边远山区农村群众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难题的“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使命和历史责任。对此,新闻广播电影电视部门在此方面要加快实施对于农村广播电影电视的村村通工程,响应中央的决策和部署,积极为繁荣农村广播影视事业服务,从而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当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存在的问题

1.维护经费难以落实,保证不了“长期通”

早期建成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经过几年的运行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设备故障,维护成本过高,在地方财政比较拮据的情况下,维护资金难以落实,停播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升级改造也存在着经费不足的问题。

2.专业技术力量缺乏,维护人员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有关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严重形响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正常运行

3.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有关功能宣传不够,群众了解还不全面

例如,绝大部分农村认为有线电视只是看电视,是为了娱乐、消遣。而且现有的技术手段滞后,安全意识不强,不能有效控制极少数人收看境外节目。

4.“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工作还存在起点低、入户率低和“返盲”等问题

十年前,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时,由于受当时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的限制,投入少、起点低,而且入户率低。目前还有部分农村收看不到广播电视节目。而且这些村大部分是地处偏僻的牧业村,居住分散,自然条件较差,给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对策

1.进一步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抓紧制定出地方广播电视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各方面的支持,加快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存在的困难,要认真分析,发挥好各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领导小组的作用,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切实纳入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扶贫攻坚计划中,落实配套资金和维护经费,保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切合实际的安装方式,降低工程成本,尽可能减轻农民群众的负担。

2.探索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要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单一的工程建设转变到工程建设与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结合上来,由阶段性、突击性的任务转变为长期的任务、常规的工作,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做到长期通、户户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针对大多数农村地广人稀、地形复杂的实际,要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提高水平”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提高工程及其设备质量,保证有效安装,提高覆盖率,提高传输速度和接收质量,切实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际效果。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加强广播电视运行中的维护,保证有人负责,有人管事、做事,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防止“返盲”现象的发生。

3.加强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宣传,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各级广电部门要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对于边远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让群众掌握有关使用方法,掌握有关保护、维修常识。进一步充实“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传播的内容,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创造良好的舆论和使用环境。

4.以人为本,强化广播电视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我党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充分体现了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要求。相比而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任务更加繁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这些地区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这一工程的作用,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服务,推进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步伐。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采取灵活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为青海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三、今后我县新闻广电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新闻广电部门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替代任用,对此我们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不断为全党工作的大局服务,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和谐社会提供有利支撑。

1.继续加大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力度

进一步巩固已经建设的行政村广播电视站室覆盖范围,抓好管理和队伍建设,落实维护经费,健全规章制度,建立长通久通机制。

2.进一步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进程中,结合“村村通”工程,加大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技术改造.改变我县农村广播影视发射、传输、收看、放映等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的局面。

3.进一步加快推进网络改造步伐

网络化和数字化是广播影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对县、县、乡现有广播电视网络进行改造。在管理体制上,积极推动县、乡广播电视垂直管理,逐步实现广电网络的全程、全网统一管理,建立利益共享的经营管理体制。

4.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上一篇: 风险与风险管理概述 下一篇: 金融企业网络营销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