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能力怎么培养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4 16:20:0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研能力怎么培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研能力怎么培养

篇(1)

自主创新能力是指自己通过学习和研究,探索学科前沿,发挥尖端技术,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并使之商品化、产业化。自主创新能力无论在高校还是社会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不可避免的就会存在很多问题,总的说来,目前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1.人才培养问题人是一切活动的中心,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的重要目的,而目前,很多高校却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使老师和学生的心里发生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了一股不良之风。所以要加快知识创新,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不仅包括培养学生,还要注重对高校老师的培养。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工作中,加强高校老师的培养,使他们不断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科研经费问题自主创新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的,科研经费不足,使很多想大胆尝试的高校学生和教师寸步难行,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加强科研经费的投入是促进科技进步的动力,虽然国家经费投入呈增长的趋势,但是经费不足仍然制约着我们。

3.高校制度问题很多高校教学与科研相分离的比比皆是,对教与学制度要求比较严格,而对自主创新方面难以形成统一,这样不利于自主创新的进行。从而使高校学生和老师的创新意识降低。

4.社会适应性的问题尽管科技创新技术呈递增趋势,但是对于很多高校,他们的科研成果不能成功的运用到社会当中去,社会适应性很差。无法满足企业对新技术的要求。

二、怎么培养高校自主创新能力

针对高校自主创新存在的四个问题,以下对各个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培养高校自主创新能力首先,人才培养方面,注重高校老师培养,从而就会提升学生的培养。使老师和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增加,并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从而培养出21世纪的新型人才;其次,科研经费方面,注重科研和技术是国家进步的前提,所以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同时要控制好经费的投入,使其成“小投入,大收益”;再次,高校制度方面,解放思想,加强老师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寻找一个固定的科研交流时间,从而激发新思想;最后,社会适应性方面,科研项目应逐渐向市场需求方面发展,纵向项目的申请会导致更多经费的不合理利用,所以避免过多纵向项目的申请,提倡横向项目的申请,并且要与实际想结合进行研究,研究出更多适应社会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并能科研项目能很好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

1.激发主观意识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自主创新能力摒弃了过去的一成不变的教育模式,淡化了老师和学生的被动性,培养主动性和动手性思想,从而培养老师和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激发老师和学生主观意识,进而扩大了他们的想象空间。

2.重视实践教育在自主创新的能力的同时,加强了实践教育,实践是真理的检验石,任何事物最终都要回归于实践当中,所以自主创新能力很好的结合现实,将新技术和新成果运用到实践中去,给国家技术的发展带来更多的财富。

3.价值取向人本化自主创新能力,使价值取向人本化,注重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使其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并受到尊重,学生和老师之间构成了平等的关系,这样老师和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自主创新,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篇(2)

研究生自身的定位是科研型人才,所以期望到研究所或大中专院校工作,但这两种岗位的需求很小,大部分的研究生还是要去煤矿及其相关单位。

1.2师生交流不充分,研究生没有充分发挥其科研人员的作用

由于之前说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研究生与导师见面次数少,导师直接指导的时间少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年级研究生主要在学校的安排下学习课程,其他时间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部分学生在校自己学习。研究生作为科研的预备军,这部分人力资源显然被闲置了。以上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还存在很大改进的空间。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这所工科院校为例,试分析工科院校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办法。

2.矿业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

2.1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培养单位的培养模式

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本科生培养的目标是了解知识,掌握知识。研究生则要进一步理解、掌握并运用知识,要知道知识从哪里来,怎么用。博士研究生则要掌握知识,创造知识。要知道知识的缺陷在哪里,怎么样改造和创新。所以,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学生能够掌握专业领域内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当然,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所以,学校又要发展其特色,学科特色要鲜明,这一点在其研究生培养中也有其要处处体现。尤其工科的研究生,其知识运用应该要很强,培养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2.2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学校都是教学型,或者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些学校的教学的重心是本科教育。自1998年扩招以来,本科教育逐渐变成一种规模型的,流水线式的教育。从学生的课程教学,到实践都是批量进行,有教务处这一组织机构来统一安排,二级学院及学校的其他部门都配合教务处的教学活动安排工作。这种培养模式适合批量产的本科生,但是并不适合强调个性化的研究生。但是大部分学校仍旧沿用本科的模式,成立研究生院(部)来行使类似本科教务处的职责,安排研究生的培养环节。为了统一管理的方便,学生都是按照学制的安排,三年毕业。实际上,中间可以压缩的时间很多。从国外高校的管理经验看,由二级学院负责学生的管理,学校则进行统一的考核,这种模式更加能够体现各专业的特色且更加的灵活。学院内部,从我校的经验看,相近研究方向的导师往往结合成科研团队,研究生作为团队中的一份子,其日常的培养进程、科研、学习也实行团队统一管理。导师同时也要负责自己学生的学术进展等。这种方式较学校统一管理的模式更加的能够体现学科的特色,同时增加了管理层级,管理幅度更加合理,效率也更高。同时在这种模式下,研究生作为基层研究人员,也能更加快速的融入团队的科研工作中去,对增加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2.3课程教学改革

首先从课程的设置,目前工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公共课尤其英语课的学分过多。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研究生要求课程学分28,其中英语课占6,政治课占8,这极大的挤占了专业课的课时。因此,本文认为硕士研究生阶段,英语主要用于阅读外文文献和撰写外文论文,没有必要占用如此多的学分。其次,从课程的讲授方式看,公共课学校统一安排,专业课则由学生所在学院统一安排。从国外学校的教学经验看,例如牛津大学,研究生课程有三种,包括公共课,类似国内的专业基础课,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每周两课时。这种课堂教学主要是交流问题,而不是讲授课本。第二种课为小班课,以小班讨论为主。第三种课为导师课,上课人数只有1-3人,每周2次,学生每周要写两篇论文,在导师课上进行讨论。从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和导师科研能力的角度,这种课程设置显然更加合理一些,我国的高校应该适当的改进现有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方式,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研究生的教育占用的教育资源很大,但这也是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特色,如果批量生产研究生,那么研究生的质量势必下降,学校的人才培养也将逐渐失去其特色。

篇(3)

近10余年来,各高校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改革,设立各类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验室,提供各种增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和比赛。这些实践表明,高校的创新机制确实较好地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和科研的发展。不过,文献也指出,目前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等。文献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调查,表明当前高校的创新机制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有一定的帮助,但总体上大学生创造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科学和技术发展史表明,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依赖于合理而充分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其中,科研思维是指个体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进行思考的过程;创新思维是指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科研思维将能在较大的程度上保证创新过程的合理性和创新的有效性;而创新思维将能在方向上较好地引导科研思维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纵观我国中小学教育体制和传统的本科教学方式,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较大程度上都尚未经过良好的科研思维训练。现今的本科教学内容中,很少开设专门进行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的课程。因此,如何让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接受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熏陶和训练,是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问题。

事实上,本科课程中的相关知识,无一不是经过前人的深入研究并经系统整理而得到的,也就是说知识被发现或创造的过程本身就已经包含了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因此,若能有意识地在授课时还原这一思维过程,就能较好地让学生了解、熟悉并掌握一定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本科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和有益的尝试,提出在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的思路和方法。

1、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训练

为了方便学习,各类教科书都对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化和条理化。传统的教学侧重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结构,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学会应用基本的原理和方法。这种传统的教学与学习方法,虽然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体系,却没能让其接受到知识本身被发现/创造的过程中所采用的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因而影响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的训练?首先,在教学准备中,授课教师将需要讲授的知识点所对应的问题找出来,经提炼后将此问题还原成一个科学问题。然后,梳理解决此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接下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地还原该问题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并最终引导到书本的知识点上。

为了应对授课时间有限的问题,在还原知识被发现/创造过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第一种是“步步为营”的探索引导方式,第二种是讲故事的形式。对第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将已还原的“待解决”问题与学生已掌握的某些知识或日常现象关联起来,引导他们思考解决该问题可以从哪些方向入手,然后再逐个方向去引导他们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最后,去掉不能恰当解决问题的方向,留下可以解决问题的方向及解决方法,并籍此引导归纳得出书本的知识点。这种教学方式,适合于时间充裕的教学环节,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长期坚持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

对于第二种教学方式,适合于授课时间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主要是采用介绍性的方式还原问题的分析解决过程。例如,可以通过讲述当年的科研故事来说明相关研究人员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怎么走弯路的,最后又是怎么正确解决问题的。通过讲述研究故事,既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从中领略到探索研究过程的波折、思维、方法和经验。

通过上述两种方式的组合,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相关的科研思维,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科研思维的训练。

2、教学中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的实质是发现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从而以更少的代价获得更好的结果。从不同方向发现或提炼新问题开始,进而用科学的研究思维和研究方法来解决新问题,这就是创新。因此,通过在教学中还原知识所对应的科学问题以及介绍问题的解决过程,也能有助于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中,还原出知识点所对应的科学问题后,无论采用“步步为营”探索还是讲述故事的教学方式,都可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在解决问题之初是如何朝不同方向思考而打开思路的,以及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这种方式的反复训练及归纳总结,学生将能逐步认识和理解在解决问题之初可以朝哪些方向进行尝试和探索。因此,在需要创新或解决问题的实践场合,学生将能较好地朝不同方向进行探索尝试。这就是在创新思维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训练。

此外,针对同一个科学问题,不同的研究人员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不同的解决方案。因此,在还原科学问题并介绍不同解决方案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解决方案的出发点和解决思路。在一定数量的训练后,学生将能发现各种出发点和解决思路。经过不断的归纳总结,学生将能熟悉如何在已有的基础上尝试创新的方向与思路。

若教学时间受限,则可以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来进行。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了解的创新方式设想不同的解决方向,然后用其中若干个与需要传授的知识点相关的方向在课堂上引导,而把其余方向留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若后续的时间允许,可以在后续的课堂上适当选一些学生介绍他们对其余方向的探索过程和探索结果。另外,也可以将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某个方向关联起来,引导学生去查相关资料以进一步深入理解该问题的现状和趋势。在这些过程中,将有可能激发学生找到新的问题,并产生新的成果。

综上所述,在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都是从还原知识所对应的科学问题开始的,也都有比较相似的教学过程,甚至还有机地融为一体。不过,创新思维的训练侧重于如何打开思路,从而用不同的方向来形成不同角度的子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而科研思维的训练则侧重于如何用合理的、科学的研究思维和方法来解决已经提出的科学问题。

3、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实例

对于在教学中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训练的教学方式,我们在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例如,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中,有一个知识点涉及重叠执行和先行控制。该知识点先依次介绍顺序执行、一次重叠和二次重叠,然后再介绍先行控制原理。为加强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备课时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提炼出一个科学问题:如何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以便提升CPU的性能?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考查传统的指令执行存在什么问题(如传统的顺序执行过程中,存在指令部件利用率低的问题),然后再考虑如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学生自然会想到要提高利用率来解决问题)。在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去思考分析(如可以考虑一次重叠执行、二次重叠执行等;可以考虑增加指令执行部件资源;可以考虑提高CPU主频等)。

备课时梳理好上述思路后,授课的时候就可以用来进行科研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从创新思维训练的角度,侧重于让学生领悟到为回答该问题应如何打开思路,如先考查传统指令执行存在的问题,然后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改进,进而想到一次甚至二次重叠执行的方法;或者另辟蹊径,考虑提升CPU的主频等。针对引导过程中提出的不同思路,可以逐一分析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如一次和二次重叠执行要怎么进行,在进行重叠的时候会引入什么问题以及又该如何解决等。这实质上就是训练科研思维,从中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上述过程,围绕同一个科学问题,同时兼顾科研思维训练和创新思维训练。若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合适时间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最后得出书本上甚至超越书本上的结论。

篇(4)

“成本太高!一个袋子就要这么贵,整个装置呢?这可行吗?实际吗?回去重做!”

“这标书怎么写的!别人看得明白看得清楚吗?回去重写!”

“打回重做”大概是以要求严而著称的带队老师杨国华的标志语了,然而,“铁面严师”杨国华却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不仅本系学生争相选他当导师,连外系、外院的学生也是如此,当不成他的“徒弟”就争着加入他的课题组,做不成课题就去找杨老师问问题、说自己的创意和想法……总之,千方百计受杨老师一训是宁波大学海运学院学生们乐在其中的癖好。这宁波大学的学生们,难道有受虐倾向吗?

宁波大学开设本科生专业导论课是从这两年才开始的。海运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国华的导论课上有工程专业与航海技术专业的100多位学生,一次下课后,学生李邯鹏来到杨国华面前,他没有对专业前沿问题或职业发展提出疑问,却讲起他对导论课上的有关PM2.5的项目十分感兴趣,有做研发的想法。杨国华肯定了他的想法,并抛出几个问题:“你有自己的分工协作的团队吗?你读过PM2.5的相关文献吗?你了解相关问题在国内、国际上都尝试过的解决办法为什么失败吗?……”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让李邯鹏突然感到有了目标和动力,“知道该从哪里入手、该做那些事情了。”

PM2.5分为两类,一类是细但不粘的颗粒物,另一类是又细又粘的颗粒物。目前市场上捕集装置针对不具粘性的细颗粒物的众多,但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装置,能捕集又细又粘的颗粒物。

在学生自发组织和学工部的配合下,李邯鹏的5人小组成立了。基于杨国华的指导,李邯鹏选的小组团队成员各有特长、分工明确。2012年9月,这一项目被定名为“PM2.5捕集装置”,杨国华是指导老师。

然而,在项目试验和进展阶段,每当学生们信心满满地把成果拿给杨国华时,总是被不断打回去要求重做,光标书就重写10多遍的情况在杨国华的学生们来看是家常便饭。“别的老师也许就过了,但杨老师要求最严,批得又狠,别说研究生、博士了,简直拿老师的水平来要求我们,即使我们只是本科生!”一位学生这样形容。然而,这样的严格要求下最出成果。2013年,由李邯鹏等5名学生研发的“PM2.5捕集装置”项目大大提高了对PM2.5的平均过滤效率,获得SIP校级学生科研项目最高分,同时以创新训练项目的身份成为国家级学生科研项目,获得浙江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这项可用于船舶、工业炉窑的过滤除尘技术,今后或许还能成为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功臣。

杨老师的这种做法只是他指导90后、95后同学各种招中的一个。如今的90后、95后大学生们独立性强,与以往“听老师话”的学生有很大不同,他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等等已然改变,再用老一套办法与学生交流很容易“汆皮不如内”,毫无效果。学生特点有变化,老师应对应有奇招。杨国华觉得,90后的改变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对症下药、扬长避短,更容易出人才。杨国华相信学生、欣赏学生,让他们放手做。他的严厉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

篇(5)

不同级别的骨干教师,决定了他们工作平台的大小。省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是对省级教学能手提出的一个更高层次工作要求,是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培养,需要这批优秀人员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比如,具有组织和管理工作坊的能力,在引领骨干团队方面发挥一定作用,具有更高层次的课题研究能力,具有解决教育教学中重大问题的能力,具有总结教育教学经验和形成教育思想的基础性能力,达到在省级教育期刊发表文章的能力。在培养期,主要就“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总结撰写能力”进行考核,具备了就授予省级学科帶头人称号,实施工作坊建设,开展引领和研究工作,还欠缺,就继续培养,至少还要充分发挥他们省级教学能手的作用。 

对于学科带头人培养期“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总结撰写能力”的考核,我建议组织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工作坊建设上,然而毕竟是培养,所以,工作坊建设应该考虑一线教师的实际,成员必须有,但不能局限于过高的要求,不能局限于10名省级教学能手或者骨干教师,不能局限于要有县域外、市域外的骨干教师,但必须要求他们至少能组织学校的骨干教师、同学科教师lO名左右,积极组织开展交流、学习和研讨工作。并取得一定的研究学习成果,主要是考察工作坊主怎么调动坊成员开展学习、交流和研讨,怎么带动这些人成为校内乃至县域内、市域内骨干教师。科研能力考核就是要开展好课题研究。对总结撰写能力的考核,就是能在省级以上教育刊物上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教育教学经验总结、对教育教学深层次的思考等。当然,除了这些可物化的考核外,常规的学习、作业、交流反思、活动参与等也应占一定的学分,保障培养的有效性。 

授予学科带头人后,对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和总结撰写能力”要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作坊应该成为省级教学能手的驿站,要管理好一定数量的省级教学能手,要培养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要在省级课题研究层面发挥作用。要在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文章。 

篇(6)

本专业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实的理学基础、良好的算法设计素养、满足国家和社会重大需求的领军人才。专业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创新”的理念,培养学生坚实的数学基础和严谨的数学思维能力,熟练的算法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传授和科学研究训练,提升学生的科学计算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基于信息与计算科学基本理论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金融、计算机及工程等领域通过实际计算解决应用问题的能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就业前景

1.继续深造:由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而且掌握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的方法与技能,受到科学研究的训练,因此继续深造的可选择领域将变得非常广泛。

篇(7)

1.2学生就业期望与劳动力市场不符,研究生自身定位和社会需求存在差距研究生自身的定位是科研型人才,所以期望到研究所或大中专院校工作,但这两种岗位的需求很小,大部分的研究生还是要去煤矿及其相关单位。

1.3师生交流不充分,研究生没有充分发挥其科研矿业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初探姚海燕(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陕西西安710054)人员的作用由于之前说的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研究生与导师见面次数少,导师直接指导的时间少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年级研究生主要在学校的安排下学习课程,其他时间部分学生能够参与导师科研项目,部分学生在校自己学习。研究生作为科研的预备军,这部分人力资源显然被闲置了。以上这些问题说明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还存在很大改进的空间。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学这所工科院校为例,试分析工科院校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办法。

2.矿业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

2.1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决定了培养单位的培养模式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本科生培养的目标是了解知识,掌握知识。研究生则要进一步理解、掌握并运用知识,要知道知识从哪里来,怎么用。博士研究生则要掌握知识,创造知识。要知道知识的缺陷在哪里,怎么样改造和创新。所以,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就是要学生能够掌握专业领域内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当然,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所以,学校又要发展其特色,学科特色要鲜明,这一点在其研究生培养中也有其要处处体现。尤其工科的研究生,其知识运用应该要很强,培养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2.2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目前,国内大部分的学校都是教学型,或者教学研究型大学,这些学校的教学的重心是本科教育。自1998年扩招以来,本科教育逐渐变成一种规模型的,流水线式的教育。从学生的课程教学,到实践都是批量进行,有教务处这一组织机构来统一安排,二级学院及学校的其他部门都配合教务处的教学活动安排工作。这种培养模式适合批量产的本科生,但是并不适合强调个性化的研究生。但是大部分学校仍旧沿用本科的模式,成立研究生院(部)来行使类似本科教务处的职责,安排研究生的培养环节。为了统一管理的方便,学生都是按照学制的安排,三年毕业。实际上,中间可以压缩的时间很多。从国外高校的管理经验看,由二级学院负责学生的管理,学校则进行统一的考核,这种模式更加能够体现各专业的特色且更加的灵活。学院内部,从我校的经验看,相近研究方向的导师往往结合成科研团队,研究生作为团队中的一份子,其日常的培养进程、科研、学习也实行团队统一管理。导师同时也要负责自己学生的学术进展等。这种方式较学校统一管理的模式更加的能够体现学科的特色,同时增加了管理层级,管理幅度更加合理,效率也更高。同时在这种模式下,研究生作为基层研究人员,也能更加快速的融入团队的科研工作中去,对增加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2.3课程教学改革首先从课程的设置,目前工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公共课尤其英语课的学分过多。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研究生要求课程学分28,其中英语课占6,政治课占8,这极大的挤占了专业课的课时。因此,本文认为硕士研究生阶段,英语主要用于阅读外文文献和撰写外文论文,没有必要占用如此多的学分。其次,从课程的讲授方式看,公共课学校统一安排,专业课则由学生所在学院统一安排。从国外学校的教学经验看,例如牛津大学,研究生课程有三种,包括公共课,类似国内的专业基础课,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每周两课时。这种课堂教学主要是交流问题,而不是讲授课本。第二种课为小班课,以小班讨论为主。第三种课为导师课,上课人数只有1-3人,每周2次,学生每周要写两篇论文,在导师课上进行讨论。从促进学生科研能力和导师科研能力的角度,这种课程设置显然更加合理一些,我国的高校应该适当的改进现有的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方式,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研究生的教育占用的教育资源很大,但这也是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特色,如果批量生产研究生,那么研究生的质量势必下降,学校的人才培养也将逐渐失去其特色。

篇(8)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创新力量,同时也是我国科学研究队伍的有生力量。如何规划好自己的前景,理清“教”与“研”的关系,协调好教育与科研工作,对于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职业发展;高校教师;教研并重;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16—02

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进行规划是教师实现职业价值的基础,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计划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决策。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不仅是教师实现职业价值的基础,更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产生重大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在成长的历程中,为自己规划未来,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1]随着我国科学研究活动的不断扩展、深入,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涌现出来,而高校青年教师也逐步成为我国科学研究队伍的有生力量。[2]因此,随着大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很多高校青年教师将提高自身科研能力,成为一个成功的研究者作为自己的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

一、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教学是每个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也是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本。当走上讲台之日起,教师就担负起了国家、社会赋予你的神圣使命。教,关键在于“授之以渔”,关键在于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就是说,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是“鱼”,而应是捕鱼的方法。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只能找到唯一标准答案的学者,更应是具有启发思维、创新能力,能够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能者。教师除了教授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以外,更应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学做人,学做好人。因为纷繁复杂的客观世界往往会使学生迷失方向,无形的学习、生活压力也可能会让某些学生内心变得脆弱,承受能力差的同学甚至心理会变得扭曲、畸形,因此,需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同时,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时刻约束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因为教师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会无形地影响着学生。[3]

教师,之所以被认为是伟大的职业,就因为教师是无私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的职业准则要求我们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人才的培养,奉献一切。既然选择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就应该不断地提升自我教学能力,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和学习真正完整地还给学生,努力向专家、名师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使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更加完善,努力改变平庸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教学模式,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4]

在保证教学工作的前提下,我们也应鼓励开展无碍教学的科研工作。因为教师开展适当的科研工作,是对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提升的一种手段,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必将会对其教学工作带来有益的影响。此外,高校教师在开展科研工作时,应以人才培养作为出发点,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科研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开展科研工作,协调好教育与科研的关系,这是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方向。

二、科研是教师创新能力的体现

教师的科研素质,是一种本质上的自我创新能力,是指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学术品格和思维方式等的总和。培养创新人才任务的具体承担者是教师,师资队伍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创新意识和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师培养创新人才的实际能力。教师只有具备过硬的科研素质,才能通过言传身教,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才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技能、思维方式等,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必然会促进教师不断获取新知识,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使自己处于科学发展的前沿。其次,科技创新必然会促使教师具有“扬弃”的批判学术品格,因为科技创新是在对已有的科研成果进行批判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发展和丰富教师科学的思维方法,因为科技创新的过程是根据表象的材料、数据和实验等,进行思维加工,凝练出一般理论和普遍原则,进而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新观点的过程。教师进行科技创新,就是集聚从事科研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并对已存在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凝聚、升华,再从自己研究的思维方式出发,提出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这是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重要途径。科技创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因此,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而高校教师自身的科研素质对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写道: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大力开展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坚持服务国家目标与鼓励自由探索相结合,加强基础研究;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充分发挥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加强高校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可见,高校教师自身科研素养的提升能够为学生的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撑,为其科研实践搭建更高的平台。[5]

高校教师之所以能够承担科学研究工作,是因为高校教师自身掌握了较多的专业知识,往往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已经具有了足够的知识储备,因此,可以开展科研工作。[6]但高校教师与其他全职科研工作者不同,科研并不是教师工作的全部内容,教学工作才是教师的本职。如果青年教师一味重视自身科研能力的发展,而将教学工作放在第二位,甚至是忽略教学工作,就意味着亵渎了教师的职业,没有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意识,以教育为宗旨。试想,如果当初我们的老师把科研放在第一位,不重视教学工作,那么,我们怎么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今天,如果我们不向我们的老师学习,忽略了教学工作,忽略了我们的本职工作,忽略了人才的培养,那么,我们的学生会怎么样?缺少了传承,未来谁能承担起科研的重任?

三、总结

我们既要成为合格的教育者,也要成为合格的研究者,两者相辅相成,综合地发展“教”与“研”。教师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积极投身于科学研究,必定能对创新性科技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能促进高校教师自身科研素质的提高。因此,高校应加大投入,提高认识,强化服务,着力构建有利于教师创新和提高教师科研素质的制度。

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划是教师实现职业价值的基础,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计划职业生涯发展方向的决策。作为一名教师,应该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功名,沈云慈.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探究[J].教育与职业,2009(15).

[2]崔雨,周建平.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规划探索思考[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3]兰静.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篇(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生培养特色是什么?

中科大在研究生教育中重视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所毕业的研究生,普遍基础知识深厚扎实、外语及计算机应用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后劲足。

据统计,几乎所有研究生都参与了导师的科研项目,大部分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属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攀登计划”“国家973计划”等资助课题。许多研究生的在SCI、EI收录的学术期刊上。

中科大通过建立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的质量保证机制,使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目前,学校共有39篇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论文总数列全国高校第五位,比例居全国之首;78篇论文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中科大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培养模式有什么区别?

中科大的本科生实际上都不是为了就业来培养的,我们是在培养一个很好的坯子,学生在4年的本科训练过程之后,这个坯子会培养得很好。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就是在这个坯子上进行的,这是在培养方面主要的差异。

相较以往,201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招会有什么变化吗?

近几年,中科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在3400人左右,其中招收学术型研究生1600人左右,专业硕士1800人左右。2014年研究生招生无大变化,仍以招收理工科学生为主,在每年的招生中,90%是理工类研究生,其中理学占43%、工学占47%。中科大研究生招生的理科学科全部是国家重点学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推免生比例占多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大量接收推免生为主。从这几年的生源质量来看,推免生还是比社会报考的生源质量要好一些。所以中科大非常欢迎有推免资格的学生。

研究生教育收费政策出台后,很多考生对是否考研犹豫不决,您怎么看?

学校还会通过增加奖学金的形式将学费返还的。其实攻读研究生是自我投资的一种形式,从国家层面而言,既然是自我投资,当然需要自己交学费。

您认为现在考研的科目中,哪一科需要改革?

考研英语需要改革,关键是考什么,考哪个方面。对于研究生,英语的要求是需具备听、说、写的能力,现在的应试考试无法很好体现。

现在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说,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复习期,对于备考的大学生,您有什么建议?

政治和英语是全国统考的科目,并不是在为难学生,这只是一个环节,所以做足够的准备就可以。但是在专业课的准备上,一定要了解每个学校的特点,查看各个学校历年的试卷。但是不能盲目参考,像我们学校每两年就会更换一批命题老师,命题类型就会完全发生变化。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专业课上会给考生一些方向吗?

在考前一个月,也就是专业课命题结束之后。我们会针对已经命好的题目出一份考题大纲。这份大纲针对今年这份题目进行说明,说明选择题有多少,问答题有多少,各个知识点覆盖的比重是多少。这样的大纲才是真正对考生有指导意义的复习资料。

您建议大家怎么样选择导师?

导师带学生是非常慎重的。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两个因素很重要,一个是学校的平台给你的环境,另一个是导师给你的指导,也许你将来在科研方面不那么突出,但是导师如果对你个人能力和素养方面培养成功,将来你还是会是一个成功的人。导师的世界观、视野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好的影响。选择好学校,选择合适的导师是最重要的,不要盲目地选择名气大的导师。

篇(10)

城市管理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城市化和城市管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而设立的。主要培养具有城市管理学、城市经济学和城市建设技术与知识,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有较强的城市综合管路能力、城市建设能力、城市发展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能在文教、体育、为卫生、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复合型人才。

城市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城市规划、建设、执法及综合管理部门、城市市容环境和园林绿化管理部门、城市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城市建设相关企业和教育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教学和科研单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互联网、计算机软件、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互联网/电子商务;

2 计算机软件;

3 新能源;

4 金融/投资/证券;

5 专业服务(咨询、人力资源、财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城市总经理、事业合伙人、运力专家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城市总经理;

2 事业合伙人;

3 运力专家;

4 配送渠道经理。

城市管理专业就业前景

城市管理专业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新兴综合性学科,它融经济学、管理学、城市规划学于一体。旨在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本专业主要为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科研教学机构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教学科研人才。

上一篇: 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 下一篇: 供应链人才培养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