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风险的内涵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5 17:25:0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创业风险的内涵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创业风险的内涵

篇(1)

创业,是指某一个人或一个团队,以外界现有资源为基础,运用个人或团队力量开创性的去寻求机遇,创立企业并谋求发展的过程。大学生作为最为活跃的群体,拥有将创意付诸实践的强烈愿望。大学生创业无论对于解决就业压力,还是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实现人生价值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然而面对不确定市场环境下的诸多风险,当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普遍偏低。因此,在风险管理视角下对当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对策,以促进大学生创业园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创业企业的成功运营。

一、风险管理的概述

对于风险管理的内涵各研究者有不同的定义。极具权威性的美国COSO在其的《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4)中将其定义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项经营活动,用于确认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风险管理整个过程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防范,风险决策等内容。

由此可见,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其总体目标在于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同时这一过程需要组织中包括董事会成员、管理者和其他人员的参与,需要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根据经营活动中所处的内外部因素识别和应对各种潜在和现实的风险,以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

二、大学生创业风险特征

创业风险是指由于不确定的创业环境、复杂的创业机会和创业者有限的能力等原因而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即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大学生拥有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思维普遍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这些都是学生创业的优势所在。作为在校大学生,其有着很多现实存在的限制因素,致使他们创业更加艰难,包括市场动态、融资方式、法律知识、社会经验等的严重缺乏,所有这些都给学生创业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分析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常见的创业风险主要来自于经验、项目、资金及技术风险四个方面。其中经验风险主要包括社会关系、社会经验及法律、信用和团队意识等因素,项目风险反应在项目选取、市场定位和环境判断上,资金风险表现为资金的筹措及团队利益的分配,而技术风险通常产生于技术的水平及其应用领域和创新能力。

三、个案研究

通过对风险管理概念和特征的认识,本文将以绍兴文理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为例,就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展开具有针对性的剖析。

(一)创业园概况

绍兴文理学院大学生创业园创办于2009年3月,是学校基于金融危机的背景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设立的大学生创业实验园项目。设立初衷在于为有创业愿望和已在自主创业方面崭露头角的在校学生个人或者创业团队,提供“准创业”、“模拟创业”的平台,促进大学生成功创业,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学生创业园建设的先行者,该校创业园项目当前主要涉及广告设计、媒体推广、数码电子、物流、教育培训、环境检测、花木工程、纺织品设计等领域,包括绿舍生态花卉工作室、绍兴天艺广告公司、绍兴体育健身服务机构、兰草布艺中心、炫染坊等。创业园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成果也逐渐显现,一些项目经过“孵化”羽翼渐渐丰满,涌现出了一批创业榜样,如兰草功能纺织品与布艺创意中心的徐海涯在2010年纺织品博览会上获得“越隆杯”首届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唯一的一等奖,并成为越隆集团的签约设计师。

(二)创业园存在的风险

截至当前,尽管创业园入驻企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越来越多的创业“金点子”从设想变为现实,但通过对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团队的调查分析可见,创业园现存项目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如下(见图1):

1.经验风险。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创业经验风险成为最大的潜在风险。创业园受访的项目负责人均表示,大学生创业者在年龄、阅历等方面尚不成熟,在社会关系中也缺乏必备的经验,对法律、信用和团队意识缺乏深刻认识。其中社会关系、社会经验在此风险中分别占38.6%和34.7%,法律、信用和团队意识占26.7%。

2.项目风险。选择可行性的创业项目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在大学生创业项目风险中,项目选择占37.8%,其主要原因是大学生创业者只看到项目新颖性而忽视项目的可操作性和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选择团队成员时缺乏理性;对于市场定位等相关的前期准备不足,市场定位在项目风险中占35.2%;创业环境的复杂性也导致27%环境判断风险。

3.资金风险。资金风险是创业风险的重要来源,大学生团队在初期创业中资金基本来自成员出资,银行贷款申请难、手续复杂等问题导致资金筹集成为风险的主要原因,占41.5%。创业园的多数受访的团队成员表示,创业者自身财务运作能力不足,资金投资和利润分配也是重要的风险。

4.技术风险。由于创业技能不足,创业园项目团队存在较高的技术风险。调查显示:20家企业均表示在整个创业过程中因专业技术水平不足、技术应用能力缺乏及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等导致创业活动遭遇风险。其中本身的技术水平占44.2%,技术运用占33.7%,技术创新占22.1%。由此可见创业者自身的技术水平、创业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仍待加强。

篇(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企业的组织形式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中小科技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国家也逐渐将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提升到战略位置,制定了相关的扶持和鼓励政策。

1 中小科技企业的经济过程分析

1.1 中小科技企业的定义与界定

中小科技企业是将科技研发人员作为发展主体,通过对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形成一种以科技成果为基点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或经济实体。关于中小科技企业是如何界定的,国内外持有不同的看法。西方国家对于中小科技企业的研究是从二十世纪开始的,并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迅速的发展起来,九十年代开始进入黄金时期。国外普遍将中小科技企业的界定因素定义为科技研发人员以及科研费用展销售金额的比例。我国对于中小科技企业的界定基本可以追溯到1999年,当时科技部开始设立关于中小企业的创新基金,并第一次对中小科技企业做出定义,基本上是从中小企业的经营范围、员工的规模、科技人员的比重以及科研费用所占比例等方面进行判断。例如我们所熟知的高新技术产业中的新材料研发企业、电子产品科研企业、半导体研发企业、网络科技企业等,都是经历了极为漫长的发展历程和创业的艰难。中小科技企业通常是因为新技术的不确定性,是企业陷入创业风险。对中小科技企业的创业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对于我国中小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创业和创业风险

创业是管理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经济管理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不断的发展成为经济管理中一个热门的话题。究竟什么是创业呢,管理学家对其持有不同的观点,目前来说,较为权威的定义是有Shane和Venkantaraman所提出的,他们对“创业”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创业其实就是建立企业的过程。在经济管理领域当中,创业是以新事物为侧重点进行理解和创新,并不断的被特定的人所发现,这些个体综合运用各种方式对其进行开发和研究,并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经济管理学家对于“风险”的研究也是各执其词,并没有严格统一的说法,美国的经济学家认为“风险”最早来源于意大利语Risque,但是很多的学者并不认同,而将其起源认定为希腊语Rhiza,认为“风险”是从海上贸易以及保险行业中兴起来的。本文研究的是创业风险,究竟什么是创业风险呢?经济学家认为,创业风险是指人们在创业过程中产生的或潜在的风险,主要是由于创业环境以及创业机会、创业队伍或者投资者等各方面的局限性导致的,对于企业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危害。创业是企业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2 中小科技企业面临的创业风险

2.1 国家政策和法律风险

无论是何种企业创业,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国家政策和法律的风险,作为行业的指向标,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于企业的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中小科技企业来说,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寻求国家政策和法律的保障。目前我国的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市场较为复杂,充斥着许多的行业乱象,这就在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等很多方面面临着较为严峻的问题,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由此可见,法律法规环境对于中小企业的科技型创新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氛围,中小科技企业的创业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限制。在国家政策方面,也为中小科技企业的创业在技术开发以及经济知识产权等很多方面界定了方向。

2.2 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中小科技企业创业的主要风险之一,在企业创业初期也是极为严峻的问题。通常来说,技术风险主要是将创意进行转化变成科研成果,进而形成知识财富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成功或不成功的可能性就是我们所说的技术风险。在企业的创业风险中,技术风险的水平是相对较高的。西方国家关于技术风险的研究显示,在中小科技企业创业的过程中,从创新思想的提出到开发成果的形成,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中小科技企业创意被淘汰掉。同时,中小科技企业创业的前期,关于开发资金和费用等很难从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等方面获取,而是更多的考政府扶持或者民间机构的自护进行的。

2.3 金融风险

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中小科技企业更具有灵活性,但是投入和风险方面也在相应的增加。中小科技企业对于资金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在资金的持续性和实效性以及融资量等方面都陷入了瓶颈。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的。首先,中小科技企业的内部局限性导致融资困难。在创业阶段,中小科技企业往往投入大量的资金运作,并没有太多的剩余闲置资金,这就造成了中小科技企业很难在内部进行融资,使得企业发展的后劲不足。其次,中小科技企业的外部融资也极为艰难。由于中小科技企业的投资风险较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并不能充分的相信并提供资金支持。再加上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的渠道较为单一,直接融资的可能性非常小。此外,我国的创业投资以及风险投资等对于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在支持力度方面较低,中小科技企业本来就属于风险较高的投资,机上在我国的起步较晚,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我国的资本市场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这些问题在极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4 信息风险

首先,中小科技企业对消费者未来偏好以及需求了解不足,加上消费者需求存在内隐性等问题,中小科技企业对于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并不能及时正确的把握和了解。同时,由于中小科技企业的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在市场的存留速度都有较大的变动,使得中小科技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其次,中小科技企业对产业结构以及竞争对手并没有充分了解。由于产业结构的复杂多变性,中小科技企业并不能充分的把握,使得中小科技企业的结构不能及时有效的调整。同时,中小科技企业不能对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准确的预测,也极大的增加了中小科技企业的风险。由于技术的发展并不是百分百的循序渐进,很多时候可能发生突然的变化。最后,中小科技企业对企业的创新项目不能及时的转化为成本,对其中大部分风险都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出估计。再加上中小科技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评估能力相对落后,大部分都是依靠个人的主观判断,造成了市场转化成本难度大大增加,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创业风险。

2.5 人力资源风险

中小企业创业的人力资源风险主要包括投入与需求的矛盾、用人风险、企业经营者与所有者认识的差异性等方面。在需求与投入的矛盾方面,主要是指人力资源的投入和高素质人才之间的矛盾,主要包括资金的限制、发展历史与主观认识、经验的欠缺等方面,中小企业资金渠道本身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人力资源的投入。中小科技企业本身的发展历史和主观认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有形资产比较重视,但是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重视度较低,在创业之初,中小科技企业的业主往往自己充当企业的管理经营者,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弱化。中小科技企业在创业之初,并没有积累太多的经验,消费者的认知度较低,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必须提供更高的报酬,进一步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投入不足。再加上中小科技企业在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以及管理方面都需要从零开始,这就要求中小科技企业应该建立更强的组织建设的能力,在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创业风险。在用人风险方面,创业期作为企业发展变数最大的一个时期,失败的几率也相对较大,使得企业的人才购买风险大大的增加。中小科技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对目标的认识存在着显著地差异性,是行业内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效用函数的差异性问题决定的。这种对于经营理念的认识偏差,使得中小科技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形成统一的发展目标,大大降低了中小科技企业的执行力度。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3 中小科技企业创业风险的控制防范

3.1 国家政策与法律风险的防范

中小科技企业的创业过程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因素,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其进行防范和控制。但是这些措施实施的前提是应该拥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实现内容和前景的创新,但是这些内容都是受到政策环境的影响。因此,中小科技企业创业时应该严格的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能踩踏法律的红线。应该对一些公益性的或者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进行创新,跟随政府的行业指向,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争取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

3.2 技术风险的防范

中小科技企业的创业之初,主要是实现理论方法想生产力的转移,并进行生产技术的创新与规范,在这个阶段,中小科技企业只有实现技术的突破性创新,才能有效的抑制企业的创业风险。在创业的初级阶段,中小科技企业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核心技术的形成,这对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中小科技企业的主要技术风险的防范包括实行自主创新、模仿创新模式以及合作创新模式等多方面的内容。自主创新模式在技术方面有着显著的特殊性,容易形成市场垄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模仿创新主要是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减小企业的创业风险。合作创新模式可以有效的减少产品的研发周期,适用于大部分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中小科技企业还应该联系实际,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

3.3 金融风险的防范

中小科技企业创业之初,很难形成一定的规模,在经营管理方面也极不成熟,生产技术相对较为落后,在收益以及资金吸引能力等方面也呈现出较大的劣势。中小科技企业首先应该提高内部融资的地位,因为企业所产生的利润基本都会投入企业进行再生产,可以对效率较低的产品进行出售以换取资金。其次,中小科技企业应该灵活的引进和吸收外部资金,对于企业发展中一些发展态势较好、收益较高的项目,政府应该大力的支持,并对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金融支持和宽松的政治政策,增加潜在的投资者。中小科技企业也应该针对其中的问题不断的与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增加交流和沟通,以便获取创新基金的资助,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金融风险。

3.4 信息风险的防范

信息风险是中小科技企业创业风险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发展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只有不断地完善信息传递体系,才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创业风险。首先,中小科技企业应该加强对信息的重视度,由于技术创新食欲信息的传递效率密切相关的,信息对于生产方式的革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其他因素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信息传递效率在强度上相对较高,因此,中小科技企业应该高度重视信息的传递效率,增强信息的实效性和可信度。另外,中小科技企业应该将信息效率和企业的业务流程充分的结合起来,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目前的中小科技企业信息效率普遍较低,多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传递,为其创业过程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最后,中小科技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预警机制,更加及时有效的获取信息。

3.5 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

中小科技企业进行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首先要做到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提高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致力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认识人才的标准也应该进行相应的转变,提高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能力。其次,应该建立完善的人才能力发挥机制,对企业中专业能力较强的人才进行特别任用,使得他们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提高创新的能力。最后,企业应该积极寻求价值观的认同,使得企业整体拥有一个统一的价值取向,保证团体的利益关系,对价值观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地解决,做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降低创业风险,实现中小科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中小科技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和实现我国的企业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繁荣稳定。但是由于我国的中小科技企业不断的增加,充斥着较多的行业乱象,加上中小科技企业自身的局限性,在创业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制约着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只有对中小科技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小科技企业的创业问题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篇(3)

20世纪30年代以来,全球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对体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要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目前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在我国正引起广泛关注。

一、我国体育产业风险的涵义与特征

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是指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具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体育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广义的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狭义的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是指以高新技术体育产业为基础,生产与经营技术密集型体育产品的投资。目前在国内外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发展中主要有体育股票和体育债券市场具有风险投资的基本特征。

二、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发展现状

体育产业风险的资本运营方式从融入资金,参股创业,最后到通过体育企业上市等途径回收全部资本的运营过程,始终都是处于高风险当中。体育产业投资风险起源于二战后的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国广泛发展。与此同时,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了。我国新型中小型体育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体育企业的体育风险投资在1996年就已经展开了。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在我国活动的国际体育风险投资基金约有20余家,但从统计来看,现有的体育产业风险投资中,真正投到项目上的资金,大约只有10%,可见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实际规模还很小,实际投资更少,一项不完全统计,到2003年12月份全国的体育产业风险投资资金只有约2亿多美元,其中来自海外的就有1亿多美元。我国现在每年有约1万项体育科技成果缺乏商业前景的评估,能够形成产品的只有30%,能够形成产业的就更低,只有15%左右。

三、我国体育产业投资存在主要问题

1.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政策法规不完善、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

2.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缺乏健康的退出机制,不能使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实现较完善的良性循环机制。

3.缺乏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组织者、运作者投资专家,既缺乏经营管理、投资理财、战略规划、市场营销、财政金融以及体育科技等投资专门人才的培养。

4.缺乏高效率的信息交流机制,难以形成体育产业风险投资与风险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发展。

5.对体育产业风险投资认识不足,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规模较小,资金缺乏稳定来源,投资渠道窄,未形成多元化。

四、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发展对策

1.加大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宣传力度,明确发展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让广大投资者真正了解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内涵及其运作规则,更主要的是其低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风险性和高收益的稳定性(相对于股票投资而言),克服认识的片面性。明确认识发展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我国加入WTO和取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后,良好的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国外体育产业风险投资者,外商直接投资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吸引外资国。发展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时机已经成熟。

2.建立健全积极用人机制,大力培养我国的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管理专业人才。

高水平的体育产业风险投资业不仅需要有高强度的投资,还需要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目前,我国缺乏对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有深入了解又熟练掌握运作的高水平风险投资人才。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而不是具体项目。

3.建立健全体育产业风险投资信息披露机制加强法律监管,促进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规范运作。

为改善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环境,调动投资者参与风险投资的积极性,必须建立和健全我国体育产业风险的信息披露机制,以满足投资者对体育产业风险投资信息的要求。同时应尽快制定和出台在《投资基金法》、《投资顾问法》、《投资者利益保护法》等文件中与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相关的法律条文,使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有法可依。

4.充分发挥政府在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中的影响作用。体育产业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商业性的投融资主体,其市场化运作原则与发挥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政府导向作用并不矛盾。政府可以根据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通过对体育产业风险基金的设立审批程序和基金的基本投资限制来发挥必要的导向作用。

5.培育和完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尽快建立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收回与回报是靠资本市场的股权(产权)来实现和完成的。因此,不论是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是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发育和成长,都有赖于建立完善的体育产业资本市场,就目前而言,“主板”市场虽然也给体育产业风险投资提供了一些方便与空间,但限制仍然较多,很难满足其日益膨胀的需求,不论是一级发行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上的收购兼并,都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我们应该在“主板”市场上放宽对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种种限制,增加体育产业企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发展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必要条件是建立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参考文献:

[1]吴振锦:我国体育投融资体制问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04.2

[2]李平:论我国体育产业风险投资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与科学,2004.6

篇(4)

一、引言

在现达国家里,风险投资在促进知识经济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关资料显示,经济发达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由于运用了风险投资机制,使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5~80%。正因为如此,支持风险投资的发展成为各国政府的重要政策之一。1998年成思危先生代表民建中央向全国政协提出一号提案“关于加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之后,我国的风险投资进入了一个超常规的发展时期。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对风险投资认识的逐步深入,各地政府非常重视当地的风险投资的发展,一些企业尤其是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企业也加入风险投资的行列,如四通、实达、联想、清华同方、海尔、宝钢、希望等公司都独自或联合其他机构成立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战略投资。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术界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融资的理论探讨,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比较著名有王俊峰的《风险投资与案例》、张景安的《风险企业与风险投资》、辜胜祖的《政府与风险投资》等。然而国内关于风险投资的研究大多是从体制层面展开论述的,而较少把风险投资视为一种系统研究,为此,本文试从整体性思想出发,挖掘出制约我国风险投资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二、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理论基础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及其特点 高新技术(High&New Technology)一词起源于美国,主要是指二战后涌现出来的新兴科学和新技术群,这些技术包括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海洋工程技术及航天工程技术等。而从事在高新技术范围内进行产品开发、生产、经营,为社会提供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密集型企业就是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是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由于各国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方面,各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如国际经济与合作组织近年来规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率达8%一10%的企业即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都具有高投入、高成长性、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特点。企业成长期的发展呈跳跃式高速增长。高风险主要表现为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这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突出特点。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风险投资的概念及特征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国内也称为创业投资,是一种针对非上市公司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投资方式。所谓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危险的高新技术开发领域,以期成功后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其实质是通过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将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或上市,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蜕资),从而不仅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还可以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具有创新形式的投资和行为,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投资对象大多是处于创业期的中小型企业,且多为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企业一般处于新产品研发初创阶段,所需资本较大,其投资期限通常至少在3~5年以上才能取得收益,投资方式一般为股权投资。(2)高风险、高收益性。高新技术在研发阶段失败率高达80%~90%,比较成熟的风险投资完全成功率也低于30%,而风险投资一旦获得成功,则会带给投资者数倍的回报。(3)风险投资决策建立在高度专业化和程序化的基础之上。风险资本家一般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增值服务,除了首期融资外,也对被投资企业以后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予以满足。当被投资企业增值后,风险投资人会通过上市、收购兼并或其它股权转让方式撤出资本,实现其投资的超额回报。

(三)风险投资运行的动力机理及运作流程风险投资运行的动力机理主要包括:(1)需求拉动机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特点是其高投入性,高科技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先导,在科研、中间实验、生产和产品销售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资,而且投资规模依次递增。风险投资业的形成和发展,实质上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对资金的需求为前提,是适应和满足这种需求的表现,也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意义所在。(2)利益驱动机理。风险投资往往是将资金投向从事技术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旦技术创新取得成功,必将为投资者带来巨额的投资回报。如果风险投资的价值不能实现,就难以唤起市场的力量使资金投向风险投资中去。因此,利益驱动是风险投资业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其根本在于预期的投资回报。这种投资回报是有价值的或是有利可图的。对于创业者而言,创新一旦成功,不仅能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更是其个人价值的体现。风险投资并非对任何高新技术项目都会投资,它看重的是项目的潜在市场价值,只有在未来能顺利地生产出产品并能容易地开拓市场而产生巨额利润的高新技术成果才是风险投资关注的对象。风险投资机构是职业投资家,具有雄厚的资金,寻找优秀的项目进行投资是其本能。为了追求高额的投资回报,在理论上,风险投资具有向高潜质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的冲动。(3)风险规避机理。风险投资产生以后,能够吸引各类经济主体积极参与,获得蓬勃发展,其重要的驱动因素就是通过完善的风险投资运行机制可以实现风险与收益的统一,通过有效地控制风险并分享收益,风险投资领域成为投资的焦点。风险投资主要聚焦于高科技领域,而且大多是新建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可以通过出资者对经营管理者的有效约束和有效的产权约束机制来强化风险控制。在风险投资机构向创业企业提供资金时,就获得企业的部分产权,风险投资家可以凭借自身专业优势来监督和控制经营情况,减少风险的发生,最终实现风险与收益的统一。

风险投资的运作流程是风险资本增值流动的过程,可以分为风险资本的筹集、风险资本的投资管理、风险资本的退出三个阶段。风险投资运行中各组成部分有机结合构成了一个整体,为高新技术企业从孵化、发育到成长的全过程提供了融资、咨询和管理等相关配套服务。在这一整体中连接各部分的是风险企业的股份。风险投资的各参与主体在市场上通过股权的运作获取收益,企业则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不断成长所需的资金,最终成为具有良好增长势头的成熟企业。

三、南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实践

(一)风险投资项目增多,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十五”期间是南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快速发展的五年,投资项目明显增多,在建规模进一步扩大。2005年全市在建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370个,在建规模149.6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6.25%和42.63%,比2001年增长9倍和21倍。

(二)投资总量持续扩张,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如(表1)所示,从近几年发展情况来看:“十五”期间,南通累计完成高新技术企

业风险投资143.75亿元,年均增长56.42%,比同期规模以上投资年均增速快18.7个百分点。从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占比情况来看:“十五”期间是南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加速发展的五年,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有了明显提高。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为11.11%,比前四年分别提高了2.78个百分点、4.51个百分点、7.4个百分点和8.28个百分点。2005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74.65亿元,同比增长101.93%,增速比规模以上投资快50.46个百分点。从分地区完成投资情况来看:2005年市区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总投资19.14亿元(表2),同比增长120.8%;其中各市县也存在一些差距,海安县实现风险投资13.12亿元,同比增长207.1%;如皋市实现风险投资7.35亿元,同比增长136.29%;东县实现风险投资10.18亿元,同比增长90.12%;通州市实现风险投资10.06亿元,同比增长29.54%;海门市实现风险投资6.77亿元,同比增长41.16%;启东市实现风险投资8.04亿元,同比增长了167.42%。

(三)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近年来,南通以各级各类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载体,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高等学校科技园和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的作用,与风险投资机构密切合作,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加快技术信息交流和技术产权交易,积极发展和规范各类中介服务组织,为高新企业风险投资提供技术信息、市场预测、项目评估、投资和法律咨询等各项服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风险投资项目明显增多,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完成投资的比重持续上升,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后劲显著增强。高新企业孵化器建设工程取得较大进展。全市已建设运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据2005年统计报表,7家孵化器共有场地面积52573平米,其中企业用房39598平米,孵化面积占比为75.32%。在孵企业108家,从业人员1949人,2005年在孵企业总收入35434万元,工业总产值37282万元,实现利税5395万元。在孵企业共申请专利77件,累计毕业企业52家,毕业企业工业总产值64200万元,出口创汇3089万美元。全市的高新企业孵化器体系布局已拉开架势,为留学归国人员、科技创新人才及民间资本搭建良好的风险投资的平台。

(四)民间投资的份额加大风险投资主体以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为主,民间投资占比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中,国有控股经济完成投资3.18亿元,占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4.26%,同比下降6.6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完成49.53亿元,占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66.34%,比上年上升10.16个百分点;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完成21.95亿元,占高新技企业风险投资的29.4%,比上年回落3.49个百分点。

(五)风险投资行业分布趋多元化,重点行业增势强劲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涉足的领域,主要包括信息工程、生物医药、新材料及机电一体化等行业及部分传统产业。如(表3)所示,2005年南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仍主要集中在机电和原材料工业,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完成风险投资1亿元,同比增长3.74倍;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完成风险投资22.75亿元,同比增长120.89%;医药制造业完成风险投资6.45亿元,同比增长44.38%;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完成风险投资9.87亿元,同比增长116.53%;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完成风险投资19.25亿元,同比增长65.34%;新材料产业完成风险投资15.34亿元,同比增长164.67%。

(六)资金到位及时,企业自主融资能力增强2005年南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项目本年到位资金74.61亿元,同比增长102.8%,比完成投资快1个百分点,其中国内贷款8.53亿元,同比增长81.1%,占本年到位资金的11.43%;利用外资13.59亿元,同比增长203.35%,占本年到位资金的18.21%;自筹资金51.18亿元,同比增长88.44%,占本年到位资金的68.6%,自筹资金仍为主要来源,企业自主融资能力增强;其他资金1.31亿元,同比增长197.73%,占本年到位资金的1.76%。

(七)南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发展的不足南通高新企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不足。一是对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目前全市各地高新企业的风险投资热情很高,但重视程度还不够。从各地投资运行情况看,普遍存在重投资总量、轻投资质量;重抓具体项目,轻投资环境建设;重当前利益,轻长远规划。二是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规模偏小,占规模以上投资比重偏低。从投资总量看,2005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完成74.65亿元,仅占规模以上投资的11.11%,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偏低。与其他城市比较,2005年南通全社会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总量只有苏州的42.86%、南京的47.4%和无锡的56.06%。三是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领域涉及面偏窄,投资行业过于集中。目前南通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投向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其它高新技术产业领域虽有所涉及,但由于总量偏小、份额不足而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在2005年南通的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完成投资58.89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78.88%,而其他涉及高新技术领域的行业,如对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的风险投资份额明显不足。

四、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完善的建议

(一)政府应加强引导,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的政策法规环境风险投资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行为,但是风险投资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该创造有利于风险投资发展的政策法规环境,并给予积极的扶持。我国风险投资需要在若干环节上加强法制建设。建立规范风险投资运营机制的法律制度,是保证风险投资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针对南通目前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规模偏小、大项目偏少、风险投资项目分散等问题,政府必须要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的规划、引导和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完善落实政策,真正把国家、省、市的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如企业用于研发的资金,可以按150%~n所得税等。

(二)尝试新的投资主体形式美国的风险投资机制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即银行附属的投资公司,大企业附属的投资公司,政府支持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独立的风险投资公司。我国的风险投资要立足于启动民间投资,引进外资,多渠道筹措风险投资资金,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体制,调动各投资主体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风险投资的积极性,建立“官助民办”的风险投资体制。目前,南通市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发展经费(R&D)投入少是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在发展初期,政府可以发起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基金

或风险投资公司,并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形式参与投资,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加快研究行之有效的科技投资风险担保办法和措施,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有效融资提供担保,从而使高新技术企业的研究与发展经费(R&D)投入得到有效保障。

篇(5)

崔常艳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项目(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Young Elite Teacher Project)研究成果,项目编号

YETP1939。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如

何解决大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指出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典型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对策以期帮助有志创

业的大学生成功创业。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问题;对策

 

随着高校大规模扩招,毕业生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创业作为解决就业难题的一

条有效途径,日益受到社会与学校的关注与重视。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非常普遍。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比重低的基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创业面临很多难题。

 

一、大学生创业的内涵

创业是创业者通过发现和识别商业机会,成立活动组织,利用各种资源,提品和服务,以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是就业

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创业者不但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而且还主动地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而大学生创业则是狭义范围的创业,即大学生如何创办企业。

即大学生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建设现状,根据国家有关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要求,通过所学的理论和技能,发现和捕捉市场商机、创造出新产品、服务或实现其潜在价

值的过程。通俗地讲,大学生创业即大学生自谋职业,将知识产品推向市场,开办企业、开创事业的活动。

 

二、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入到创业的浪潮中,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选择创业的比例还是很低的。大学生创

业有“三高”特征:高难度、高风险、高不确定性,这“三高”合为“一高”就是:高失败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大学生自

身的原因也有学校教育及政府政策的原因。

 

(一)只想不做,缺乏创业勇气

近年来,为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许多大学生在接受采

访时都流露出创业的意图,但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并不多,创业者数量明显偏少。面对就业压力,多数大学毕业生主观上希望通过

自主创业来体现自身价值,可面对风险,又缺乏足够的勇气走上创业之路。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学生毕业时想的还是如何进入

机关、 事业单位和知名企业, 没有找到合适工作的往往在家待业。

 

(二)创业心态浮躁

有些大学生有创业激情, 但是对创业期望值过高, 好高骛远。想到一个自认为可以发展得很好的项目,就渴望马上能带来很大

的收益,大学生创业者的心态较为浮躁。这种浮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资本的要求高、偏乐观;二是没有准备好就开始创

业。有些大学生对社会和个人乃至家庭都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务实精神相对缺乏;对于挫折的承受能力也不足,没有过多的心理

准备去承受挫折, 遇到困难就放弃, 没有足够的韧劲去坚持创业。

 

(三)创业资金缺乏

目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毕业生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创业的门槛不仅在于个人能力,还在于它需要投入

资金以启动项目。虽然国家鼓励大学生创业,但缺乏资金积累、创业经验不足、信用程度受限等种种因素导致了大学生创业资金

不充分,这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限制条件。

 

(四)创业经验不足

有关调查显示,2013 年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为 5%,远低于发达国家 20%的水平;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 2%—3%。我

国大学生创业率与创业成功率之所以呈现“双低”态势,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学生创业风险过大,导致创业失败。而根据创业风

险的分类,主观创业风险即大学生创业者与创业团队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是创业风险中最为重要的风险。而大学生创业者与创业

团队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的根源在于大学生创业经验不足。创业经验不足一是表现为缺乏一定的市场意识。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

生,市场观念淡薄,容易忽视市场的需求。二是表现为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虽然很多大学生在校都担任过学生干部,管理过一

些团队,但是企业和学校不同,如果把学生时代的管理经验运用在管理企业上,则明显不适用。此外,大学生执行力尚待提高,

实践经验不足,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甚至导致管理混乱。

 

三、解决大学生创业难题的途径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需要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各自发挥作用,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创

业难题。

 

(一)政府层面

政府要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政府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职能是要秉承“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制定鼓励创业和支持创业的公

共政策。政府要完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法律法规。大学生创业政策法规涉及教育、科技、人事、计划、财政、金融等诸多部门,

这就要求政府做好统筹和协调工作,制定统一的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还可以联合各方面力量拓展大

学生创业的融资渠道,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等,从而使大学生创业融资多元化,解决大学生创业面临资金缺乏的难题。

 

(二)高校层面

高校要重视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建立新型的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应该包括理论课程体系的优化及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的完善。各高校一方面需要调整教学计划,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创业教育教学效果。另

一方面,应该因地制宜,以各自的创业教育资源为基础,构建新的应用型的创业人才的培育模式,如加强校企联合模式,学科工

作室模式,参赛项目模式等,将创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三)大学生自身

大学生自我创业的关键还是在于大学生自己。现代大学生要逐步树立就业形式多样化的观念,要勇于承担风险。要有勇气通

过创业实现理想与价值。大学生创业还要以良好心态为基础,从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等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在创业

过程中认清形势,冷静面对,控制好风险,争取成功。

 

篇(6)

现代社会挑战与风险共存,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求学、恋爱、求职、创业等方面临诸多挑战,由此而来的风险更加难以预防和控制,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风险现状,深入分析其产生原因,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的风险意识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一、湖南省高校大学生风险意识的特点

当前高校大学生面临的风险从内涵来看主要包括健康风险、生命风险、学业风险、就业风险、投资创业风险、道德风险、情感风险等。产生上述风险的主要原因来源于市场经济的复杂性、社会影响的多重性、信息网络的主体失落、学生个体综合素质差异等。文章通过对湖南省内的5所高校,近50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整理与分析,对湖南省高校大学生风险意识整体现状分析:

1.风险意识普遍不强。通过问卷及个别访谈,我们发现,被调查的大学生中98%的学生遇到了来自健康、学业、就业、创业及情感等方面的困扰,其中,已对学生个人造成明显损害等不良后果的占这些人总数的91%,然而,只有36%的学生表明已经预想过可能的风险,但末采取有效措施(或末及时采取),只有近8%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采取了充分的措施来避免这些风险的发生。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对自身可能将要面临的各项风险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做到早预防、早处理,对于已造成的个人损失,有61%的学生认为外部环境的影响是主要原因,这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逃避风险责任的普遍心态。

2.风险成因复杂化。风险是一种未知的不良后果的可能,风险一旦末能有效规避,就演变成学生个体或群体受损事件。笔者长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通过自身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及诸多学生问题的处理,发现以往的学生突发事件成因普遍单一,主要原因为学生性格原因、社会经验不足等。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给在校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冲击,特别是网络的虚拟及不确定性,使大学生带来了交友、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风险,来自家庭、社会、个人等各方面的复杂因素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来越大,各种因素交织,使得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风险的成因日渐复杂。

3.风险呈现阶段性特点。当代大学生由于不同时期的学习任务、心理发展水平和社会经验的差异,面临的风险呈现阶段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调查中我们发现,新生对大学新环境普遍存在不适应性,在思想取向和价值取向选择方面存在的困惑较多,70%的大一新学生认为对大学期望与现实之间有一定的落差,有43%的大一新生表示对专业不太感兴趣,有近10%的新生表示对所学专业毫无兴趣,这也使得大一新生的学业中断风险大大增加。另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学习竞争心,学业竞争风险普遍高于高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沉迷于网络的学生最多,兼职比例也最高,由此而来的交友风险、购物风险、兼职风险等几率也更高,而毕业班学生更多的承担着择业竞争风险及情感风险等。

4.投资等新风险的出现并呈现快速发展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人的经济意识和投资意识也逐步增强,大学生创业也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当代大学生获得了许多投资创业信息,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近8%的学生在网上开设了网店,同时有近30%的大学生表示有开网店的想法,调查表明,有极少数(6人)大学生已经在证券公司开设了账户,进行股票交易,有炒股意向的学生近20%,在已经炒股的学生中,投入费用最高达三万元。大学生没有经济收入,股市一旦出现风险,可能会引起一连串的不良后果,并且炒股与大学生日常学习也存在冲突,6名炒股学生均表示炒股影响了自身学习。应该说,目前,湖南省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较强,创业虽然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独立意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但是,由于很多大学生缺乏对市场的全面了解,创业失败后产生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直接影响到创业者以后的生活工作。

二、加强当代大学生风险意识的途径

1.发挥高校辅导员在风险意识教育中的作用。辅导员是高校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是每位大学生大学期间思想、学习和生活的导师,作为沟通学院和学生桥梁的辅导员,平时与学生的接触面最多,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人性特点等,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道路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辅导员对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的作用,并将风险意识教育纳入到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当中并进行考核,要求辅导员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在就业、创业、交友、恋爱等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引导,使大学生对自己可能面临的学业风险、情感风险、创业风险、身体伤亡风险等有一定的认知,增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培养大学生稳定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综合素养,实现大学生的全面成材。

2.构建完善的风险意识教育管理机制。目前,湖南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部门主要学工处及团委,我们调查的高校均设有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对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困境,提高大学生风险意识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部门不能有效应对日益多样化的风险因素,这就要求高校设立专业机构,保障经费投入,配备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和指导。同时,建立和健全风险咨询服务体系,如设立就业咨询、学习咨询、情感咨询等服务机构,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其次,要建立和健全学生思想动态监控体系,及时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及处境,对家庭情况特殊、个性偏激或内向的学生进行跟踪了解,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最后,高校应建立大学生失败干预体系,对于大学生在经济、情感、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时,进行及时的劝导,引导大学生正确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挫折,积极探索减轻风险损害的途径。

3.重视课堂风险意识教育。对风险的预见性及防范能力在一程度上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应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发挥课堂教学对大学生风险意识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在思政课教学当中,应立足当前的社会大环境,同时结合学生自身实际,使学生正确认识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用身边的实例教育他们,比如,不合理的饮食、缺乏运、睡眠不足,将导致身体“亚健康”的风险;沉迷网络游,将导致学业难以顺利完成的风险;就业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各种“陷阱”而造成的人身、财产风险等,使他们切实感受到风险无处不在,从而使他们正确地认识风险,形成正确的人生值观和完整的人格素养。

4.拓宽渠道,引导大学生自觉规避风险。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时期,一方面,多年的知识积累使他们急于将自身所学付诸实践,有迫切接触社会的愿望,另一方面,大学生社会阅历不足,知识结构不完整,这也使其学习生活面临更多意想不到的风险,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平台对学生进风险意识教育远远不够,高校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利用校园网站、社团活动、报纸、宣传橱窗等方式,让学生对社会生活事件有清醒的认识,做到明辨是非,对自身能力、水平有正确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开展各种课外风险预测、预防活动,使学生能科学看待自身所面临的困境,积极调整心态,有效避免可能发生的风险或降低风险损害程度,从而提高大学生预测、预防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宋传文.论大学生的风险意识教育与能力培养[J].教育观察.2009(8)

篇(7)

1.风险社会的内涵

工业社会以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进步,人类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然而也产生和遗留了许多不可见的副效产物,而且这些副作用正变得明显可见,逐渐将当代社会置于一种无法逃避的发展困境之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乌尔里希·贝克提出了“风险社会”概念并构建了其理论体系,指出了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风险社会。贝克认为,风险社会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工业社会的危险开始支配公众、政治和私人的争论与冲突。

现代社会风险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有自然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信任风险等。现代高度发展的社会科学技术对自然生态体系产生了威胁,人类对利益的最大化需求导致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的力度不断加大,从而引发灾害及风险。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使世界经济结成一个体系,一个操作不当将会引发整个经济体系各个层面的地震,金融危机就因此而引发。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传统劳动模式,更新了就业观念,导致失业问题频繁发生,由此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削弱了社会的核心凝聚力。近几年的地震、欧债危机、海啸、雪灾、物价上涨等告诉我们,社会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而且风险的出现通常难以预见和评估,具有全球性和灾难性特点。

2.风险社会下大学生创业的威胁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特殊发展阶段,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两者同步进行,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社会问题的爆发更加突然、原因更加复杂、充满更多的人为不确定性。早在2006年一次中国学者对贝克的访谈中,贝克就这样说:“当代中国社会因巨大的变迁正步入风险社会,甚至将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社会生活中的每个成员都难以规避风险,风险社会中有序与无序因素、可控与不可控因素相互交织,为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巨大威胁,导致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下,仅为2%~3%,致使很多大学生不敢涉足创业。

2.1心理威胁。

大学生创业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是一种艰难的、开创性的活动,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往往能够挫伤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和激情。因为大学生成长经历比较单纯,没有遭受挫折和磨难,缺乏社会阅历,所以大学生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化解与规避风险的能力,心理抗压能力低下。在创业过程中,很多大学生具有很高的创业热情,内心对创业结果的期望很高,但一旦遭遇风险创业信心不足,就容易焦虑恐慌,往往选择退却言弃。风险社会的不确定性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

2.2经济威胁。

在风险社会里,经济风险最主要的体现为金融危机。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和2011年爆发的欧债危机,导致全球性经济衰退,很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缩减,大量员工失业。这样的经济环境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更多的威胁,创业机会的识别、资源获取、企业存活的难度加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社会消费需求下降,行业存在的不确定性较大,创业机会的识别和创业项目的选择显得尤其重要,但是长期生活在学校的大学生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能力相对缺乏。此外,创业要有一定的人力和资金支撑,大学生最大瓶颈是缺少资金支持,金融危机中的整体经济气候不景气使得融资变窄受限。与此同时,在金融危机中企业每况愈下更是对大学生创业的最大威胁。

2.3社会威胁。

社会生活中风险无处不在,大到环境污染、地震雪灾等自然风险,小到人际关系层面的信任风险,都能对大学生创业产生“蝴蝶效应”。刚刚孵化的企业本身具有脆弱性,创业过程中一旦遭遇自然风险、暴力风险冲击,都可能难以经历风霜雨雪的摧残而夭折。同时,大学生创业者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体验,对创业通常处于理论认识阶段,这样的情况使创业者家庭与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普遍不高。一方面,创业者家庭对大学生创业持怀疑态度,都希望子女毕业后找到安稳的工作不能给予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接纳程度不高,企业对大学生创业的信心不足,不愿意提供更多的合作机会,致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屡屡碰壁。

3.大学生创业教育保障机制

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威胁,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全程渗透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目的是有效指导和帮助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实现和持续发展。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四大保障机制(如下图所示)。

大学生的创业活动发生地主要包括校园和社会,依据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指在校期间以学习和初步实践为主要任务,通过学校的创业教育和指导激发创业梦想。后期是毕业步入社会后对实践的进一步提升,通过政府的支持和扶持实现梦想。在大学生创业的全部过程中,学校和政府应该是提供保障的主体,通过心理、金融、社会、法律保障为大学生创业起航提供动力和保险。

3.1心理保障。

早在1970年,Hornaday & Bunker在《人事心理学》一书中就开始讨论成功创业者的心理特征,研究表明,成功创业者一般具备下面几种心理特质:成就动机、内控倾向、风险承担倾向、不确定性容忍、自信和创新意识[1]。所以,创业者内在的心理动机,影响着创业的选择并决定着创业的行为和目标的实现。

3.1.1加强大学生的风险教育。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因素增多,高校可联合政府,通过专题授课、创业实战模拟、社会企业现场实践等形式增强大学生创业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风险的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风险化解和处置能力。教育学生面对创业风险时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保持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风险,正确评价风险,认识和把握风险的特点与规律。

3.1.2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创业过程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过程,焦虑恐慌、失败受挫、否定与怀疑等情绪会时刻伴随着大学生。尤其处在风险社会中,这些情绪会表现得更加汹涌,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就显得尤为必要。高校可充分利用自身教师资源优势,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专业的心理辅导方案,及时疏导解决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同时,这种心理咨询服务应该保持延续性,即要长期跟踪创业的大学生,直至其创业成功。因此,提供的心理服务跨度可能是从学校一直延续到学生步入社会后,而这正是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咨询服务的一个空白之处。

3.2社会保障。

3.2.1在社会水平上,营造一个创业型社会,包括对创业有更积极的态度和鼓励创业。当前,社会各界普遍不看好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创业前景,没有形成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深受中国传统职业文化、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高校应着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社会应着力鼓励创新的社会文化,建立进取创新的文化机制,建立健全社会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创新进取、勇于挑战人生、追求卓越的价值理念。如借助各种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强大学生创业的舆论引导,开辟一批创业栏目,发表一批研究成果,推出一批深度报道,树立一批成功典型,推广一批先进经验,在全社会创造崇尚创新创业、追求人生价值的社会文化氛围[2]。

3.2.2建立创业教育的帮扶机制。创业者在开始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这需要学校、社会和企业对他们进行扶持和服务,在项目论证、营销策划、投资分析、开业登记、经营管理等方面多给予指导和帮助。如成立创业指导专家团队,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多方面指导。

3.3金融保障。

3.3.1在创业资金上给予支持。目前大学生创业融资主要来源于财政专项资金、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基金。针对风险社会特点,政府可联合银行、企业、高校筹资建立风险保障专项资金,制定宽松的信贷政策,为创业过程中缺乏资金的大学生提供贴息贷款,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资助、补贴等资金的投入。政府也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引入风险投资,募集社会资本,探索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为大学生筹措资金开拓渠道。

3.3.2在创业政策上给予支持。在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下,高职学生自主创业的难度更大。要针对高职学生创业实践的实际,降低市场准入标准,简化相关手续,开辟绿色通道,在税费减免、场地和宿舍租赁等方面为高职学生提供优惠政策。

3.4法律保障。

法律制度是保障大学生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一种长效的、稳定的保障机制,通过完善法律制度,促进大学生创业政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治化是促进大学生创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4.1建立健全创业所需经济法律规范。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法律保障机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事后性,即只有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出现法律纠纷的情形下,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才会依据相关法律规范来调节。而对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所需的创业融资、政府财政扶助、税收优惠、贷款担保等法律制度还付诸阙如。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根据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际发生环节提供风险融投资类、政府财政扶持类、税收优惠体系等领域法律法规的介绍。在创业实践路径上,根据现有政策和法律规定,从政策规定和法律法规两个层次梳理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法律资源,制定明确的政策、法律导引机制,使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或在模拟创业教育实验中清晰辨认商机,避免商业风险和法律纠纷。

3.4.2加大政府行政指导力度。创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当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既需要政府在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创业指导等宏观层面加大行政指导力度,又需要政府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充分借助行政指导方式,围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系统完备的保护创业教育的政策、有效的运行机制等,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1-0075-03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就开始了风险投资业。2007年风险投资机构在各地区按从多到少的分布态势分别是:广东(58家)、上海(38家)、浙江(29家)、江苏(26家)等;风险投资资本量由多到少分别为:广东(181.8亿元)、江苏(95.0亿元)、上海(89.5亿元)、北京(40.6亿元)、浙江(29.2亿元)等。由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及资本量可以轻易看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是我国风险投资业最重要的两大地区,它们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全国风险投资业未来的走向。对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风险投资环境进行对比分析,既可以为其他地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经验和范本,又能够促进两大地区风险投资业更好的发展。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阶段风险投资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依赖于经济、文化、科教、金融、法律政策等宏观环境的扶持和支撑。从各个环境要素的单独作用来看,经济环境为风险投资提供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文化环境为风险投资的发展提供适宜的思想与观念氛围;科教环境是风险投资的“创新思想”制造机;金融环境是风险资本和风险企业的“血液循环机”;政策环境为风险投资提供激励机制和法律保障。

一、经济环境对比分析

已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不仅反映出风险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同样反映出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险资本的供给能力。本文主要考查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地区的GDP总量和人均GDP数量。

2008年全年,珠三角地区实现生产总值29745.58亿元,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则突破5万亿大关,为53955.89亿元。长三角地区2009年上半年实现生产总值26861.39亿元,在外需不振的前提下,仍比去年同期增加1200多亿元,GDP平均增速达9.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1个百分点,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GDP总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同期,广东省全省上半年GDP平均增速为7.1%,生产总值为16538.09亿元,GDP总量在中国各省市排名中位列第一。随着长三角内需市场崛起,近年来,两大区域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差距逐渐拉大。

根据2008年中国各省市人均GDP排名来看,长三角的龙头城市上海依然以绝对优势排名第一,为65473元/人;浙江虽排名第四,但前三名上海、北京、天津均为直辖市,所以浙江在中国各省人均GDP排名中位列第一,为35730元/人;江苏总排名第五,为32985元/人。广东省排名第六,为32142元/人。长三角和珠三角GDP总量和人均GDP排在全国前列,表明这两个地区在全国经济最发达,是风险投资发展最具潜力的地区。相比较而言,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稍稍优于珠三角地区。

二、文化环境对比分析

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积淀的产物,对成长于其中的人而言,是不能摆脱、超越和置身事外的。正如文化研究的经典作家韦伯(2001)指出的,不是思想,而是利益直接支配人的行为。但是,观念创造的“世界图像”时常像扳道夫一样决定着由利益驱动的行为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对任命的某种经济行为或经济现象由一个全面的认识,文化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正是由于美、日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两国不同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进而对风险投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长三角地区历史悠久,主要受吴越文化的影响。吴越文化讲求聪慧机敏、灵动睿智、经世致用、务实求真。吴越文化的创生和传承,既是优越地理环境的造化,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晶。吴越人民重视教化、尊重人才,蔚然成风。同时,吴越之地商品经济率先起步,市民阶层形成较早,实业传统、工商精神、务实个性和平民风格等,也是吴越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崇真向善、淳朴平实、诚信守份的精神是长三角地区积累财富的秘诀。

珠三角地区主要受岭南文化的影响。该地区距中原遥远,长期作为流放之地,这就赋予了珠三角独特的文化内涵。岭南文化构成复杂,几多演变,主要的文化特质首先是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其次是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岭南地区远离中国传统文化内核,使得文化中有着中国文化少见的冒险精神和强烈的进取心。

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不同的文化对风险投资的发展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可以说,长三角地区诚信合作的道德文化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普遍认同的道德和伦理准则,而珠三角创新冒险的精神文化激发和营造了风险投资的发展动力和空间。

三、科教环境对比分析

科技环境是风险投资的技术和项目供应源,是以科学研究及为科研成果的交易产生的技术市场为主体的体系。科技和高等教育密不可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的高新技术成果可以转化为风险投资的技术资源。

目前长三角地区的高校总数为260所,其中21所为“211工程”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约占全国的1/3,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占全国的1/5以上,科研院所数量占全国的1/5,与这里约占全国1/15的人口相比,文化科技资源优势明显,并因此成为经济增长城市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强大推力。

珠三角地区高校总数为109所,其中4所“211工程”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约占全国的5/1,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数约占全国的1/16,科研院所数量占全国的1/4。珠三角科技环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教育和科技的相对优势,但与长三角地区相比,不仅在数量上,在质量上也处于相对劣势。

四、金融环境对比分析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创新性的金融活动,离不开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金融环境。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内地两大证券交易所的所在地,是国家重点建设的金融中心,也是我国金融业最重要的两个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金融环境的好坏直接制约着风险投资业的发展。

长三角地区主要证券机构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申银万国、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和海通证券。长三角地区主要银行有:交通银行、浦东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美国花旗集团、日本瑞穗集团、日本三井主友银行、德意志银行、日本东京三菱银行、美国摩根大通、英国汇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珠三角地区主要证券机构为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国信证券,主要银行为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深圳市商业银行和深圳市农村商业银行。众多的实力强劲的银行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风险投资业不断增长的资本需求提供了便捷。

特别要指出的是,国家把中小板、创业板都设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长三角却未开启中小企业板的二板市场。未来的风险投资金融环境会因为这点差异出现不同。

五、政策环境对比分析

风险投资是一种长期的投资行为,同时又是市场经济中十分活跃的一种产业。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是实现风险投资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历史使得政府资金成为主要的风险资本,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也不例外。目前珠三角地区风险投资资本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等,主角是政府。长三角地区风险资本来源也主要是政府资金,不论采用哪种投资模式,政府资金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政策有所不同。2007年,国家颁行了重要的激励创业风险投资的政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引导基金规定了四种支持方式,即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偿和投资保障。该办法的实施,正式确立了国家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的市场化体制,为政府支持创业风险投资发展设立了直接的权益性投入工具。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成为首批设立省级引导基金的省市。引导基金的成功设立,为政府支持创业风险投资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珠三角的深圳证券交易和科技部火炬中心于2005年发展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资源的调查工作,根据对全国高新区5万多家重点企业3年的数据进行统计,提出应跟据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的不同特点和风险特性,早日进行创业板试点,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2009年9月21日,首批创业版的10家企业集体招股,并于9月25日同时进行申购,国庆长假之后便正式在创业板挂牌交易,创业板真正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启动起来。

六、结语

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风险投资环境对比分析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风险投资在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以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在一个或几个城市兴起后,逐步向地区其他次发达城市辐射,带动次发达城市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次发达城市发展成熟后,会吸引其他城市效仿引进,实现一个良性循环。对于中西部风险投资业不发达的地区来说,现在首先应做的是抓住几个经济实力较强城市,实现经济和风险投资的共同发展,随着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成熟,逐步向地区其他城市扩散。

2.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文化的不同赋予了其风险投资业不同的发展。如果说长三角地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如同日本的团队模式一般,那么珠三角地区风险投资业就像美国冒险创新的个人模式一样。两地应该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促进风险投资业更好的发展。

3.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在科教环境方面是有着共性的:都有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有重点大学的技术支持,有大量优秀的人才投身到风险投资业中。可以这样说,这些共性是风险投资业持续良好发展的充分条件,其他地区尤其是科教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如果要发展风险投资业,首先要重视本地区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风险投资业打好充分的基础,实现风险投资业和科教事业的双赢。

4.从金融环境来看,其他地区可以借鉴的经验从深市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融资,同时大力发展本地区外资或本地银行。在地区创立证券交易所的难度较大,可能性很低,但是可以通过上市融资的方式,来获得需求的资金。特别是2009年9月深市创业板启动,对于其他地区的风险投资业来说,是解决风险资本难题的良机。

5.任何地区的风险投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依照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历程,最初的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资金来源均大量来自政府资金。即使现在,政府资金依然占据着较大的比例。但随着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政府资金自身的限制满足不了风险投资更大规模的资金需求,需要政府出台扶持政策,解决筹资难题。政策扶持可以像长三角地区一样,把国家新出台的政策工具及时现实化,如积极设立省级“引导基金”;也可以像珠三角地区一样,立足本地,在调研的基础上出台本地扶持政策。可以说,中西部地区若想发展风险投资业,现阶段必须重视政策扶持,拨出专项资金作为风险资本,或积极落实国家扶持政策工具,或在实际的基础上出台适合本地发展的扶持政策,才能真正促进本地区风险投资业的兴起。

参考文献

[1]王元,王伟中,梁桂,等.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7[R].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2]蔡莉,李雪灵,卫国红.我国风险投资公司宏观支撑环境与运作机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中国统计数据信息中心.中国统计年鉴2009[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篇(9)

一、创业导向的内涵

创业导向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战略选择理论(Child,1972)。早期关于创业导向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创业导向使用的术语不太一致,曾出现过很多与创业导向相类似的概念,如创业风格(Covin,1988)、创业姿态(Covin,1990)、战略姿态(Covin,1994)、创业精神(Wiklund,1999),还有些学者将创业导向看作是能为企业提供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企业文化(Zahra,1999;Lee,2001),是企业战略选择时所持有的倾向(Miller,1983;Matsuno,2002)和战略过程(Knight,1997;Lump

kin,2005)等。

虽然这些概念表述及研究视角有所不同,但其表达的内涵基本一致,多数学者认为创业导向是一个刻画企业创业过程的构念,肯定了创业导向与战略管理和决策过程密切相关。可以说,学者们的大量研究丰富了创业导向的内涵,为了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创业导向,笔者系统的整理了学者们对创业导向所持有的观点。

Ginsberg(1985)认为创业导向是指企业创业过程中的一系列行为。Rumelt(1991)认为创业导向是与企业创业相关的行为和过程。Hart(1992)认为创业导向包括分析、规划、决策、组织文化、使命感和价值体系等。Naman(1993)指出创业导向包括推动变革能力、创新能力和针对市场变化快速反应能力等。Lumpkin(1996)认为创业导向包括企业进入新市场的战略决策方式、创业过程、决策类型和决策制定活动。Knight(1997)与Ginsberg(1985)的观点类似,也认为创业导向是企业在创业实践活动中的一系列行为及过程。Wiklund(2003)认为创业导向是企业战略导向的一种具体形式,描述了企业追求新事业、应对环境变化的一种特定心智模式。Voss(2005)认为创业导向是企业积极参与到组织和市场变革中的一种行为倾向。

国内学者也对创业导向的内涵提出了各自的观点:王永贵(2003)认为创业导向在某种程度上是企业家精神的实际展开过程。创业导向体现的是企业如何运作,而不是反映企业做什么。李振国(2006)认为创业导向的研究重点是对员工创新性与创造性的积极鼓励,通过营造鼓励创造的氛围,不断开发新产品、新的组织体系和新的生产方式,从而保持并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李Z琰(2008)认为创业导向是描述企业开始从事新事业的一种特定心智模式。苏晓华(2010)指出创业导向是一种企业精神,反映了企业在决策、经营和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超前行动、承担风险、主动竞争和追求自治。

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本文把创业导向界定为:创业导向是引起新进入的过程、实践和决策制定活动。创业导向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导向,描述了企业的创业行为与特征,体现在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和企业文化中,是企业立足于自身资源和能力,对创新行为、风险承担及超前行动的高度关注。

二、创业导向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创业。Drucker(1973)认为创业是一种行为,其主要任务就是变革。Garnter(1985)认为创业是按照合理的结构和机制来整合各种资源及要素,从而组建新组织。Stevenson (1989)认为创业是勇于寻求、发现并利用新的机遇,而不会受到企业现有资源、创业者过去的选择以及行业经验的限制。Rumelt(1991)认为创业是投入必要的精力、时间和财力,承担必要的心理风险和社会风险,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进而实现个人满足感和收益回报。Hisrich(2000)认为创业是发现并捕获机会,创造新产品和服务,进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国内方面,张健(2003)指出创业包括开创新业务,创建新组织,利用创新工具组合各种资源,发掘潜在机会进而创造价值等。张映红(2005)认为创业是以战略变革和创新为核心的组织行为。张玉利(2006)指出创业是一种推理、思考和行为方式,受到创业机会所驱动,创业的本质是把握机会、整合资源、创新与快速行动。

总之,创业与创业导向不同,Lumpkin(1996)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创业与创业导向的差异,认为创业关注的是内涵,强调企业应进入什么样的领域、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和市场。而创业导向的研究焦点则是创业过程,是创业概念的过程化,与现实中企业的具体运作相关,强调如何做,是一种对过程的关注。如果以新进入行为来定义创业活动,那么创业可用来描述新进入行为的组成,是一种静态过程,而创业导向则指新进入行为的运作方式和逻辑,是一种动态过程。

(二)公司创业。公司创业作为一个组织层面的概念,来源于创新、战略变化和战略管理文献。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视角(如方式、行为、过程、结果等)对公司创业进行了定义。Miller(1983)首先将创业的概念从个体层面延伸到企业层面,以企业整体创业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提出公司创业的概念,认为公司创业是与产品、市场和技术革新相关的公司活动。Burgelman(1983)认为公司创业是在内部进行资源重新组合和配置,从而拓展竞争领域,实现多元化发展的过程。Jennings(1989)认为公司创业是企业在新产品、新市场上的拓展。Guth(1990)将公司创业定义为企业创新、开拓新领域、改变经营方式、拓宽经营领域的过程。Zahra(1991)指出公司创业就是在现有公司内创造新事业,或对公司进行战略更新,以提升组织获利能力、增强竞争优势的过程。Hornsby(1993)认为公司创业是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相互作用于突发事件的过程,突发事件是公司创业的先导条件。Chung(1997)认为公司创业是企业进行多元化的过程。

Dess(1999)认为公司创业是在现有组织基础上,借助内部创新与合作,产生新业务,进行战略更新,从而带动组织变革的过程。Ahuja(2001)以资源基础理论为研究基础,认为公司创业是整合现有资源、创造新资源,并为市场提供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的行为。国内方面,薛红志(2003)重点关注了大企业创业活动,认为公司创业是组织自我更新的过程,包括开发新事业、内部创业、构建内部市场和创业型改造等。

总之,公司创业是组织层面的创业。创业导向是公司层面的战略决策过程(Dess,2005),通过这个过程能够实现组织目标和企业愿景,进而创造竞争优势。Dess认为创业导向体现了组织层面的态度和倾向,包括机会把握、思维方式创新和创业风险偏好等。他们认为许多快速增长的企业的成功在于正确的创业导向,即分析市场、有目的的选择战略和有效的进入新市场。

(三)创业机会。创业机会是创业的核心(Busenitz,2003)。创业往往始于创业者对某一特定机会的识别、获取与利用。机会与创业者是两个独立的现象,而创业将二者联系起来(Venkataraman,1997)。Casson(1982)认为创业机会是一种新产品、新服务,是一种客观现象,而创业机会的认知是一个主观过程。Kirzner(1997)将机会定义为尚未得到充分满足的市场需要,或尚未得到充分利用的资源与能力。机会本质是一种现存的市场缝隙的状态,而创业是创业者对这些市场缝隙进行填补。Shane(2000)认为机会是创业的基础和核心问题,而创业是组织识别、评估、开发和利用机会的过程。Eckhardt(2003)认为创业机会是企业通过向市场推出新组织方法、新原料、新产品和新服务的过程 。

总之,创业是创业者在组织里寻找并利用机会的过程(Stevenson,1990)。创业是通过将内生资源与外部机会相结合,并以创新为核心,进行战略更新和组织重构的过程。创业型企业的重要特点是快速持续的增长,为了满足这一特点,创业型企业需要提高风险容忍度、增强创新性和先动性、积极搜索外界环境,从而获取新机会。

三、创业导向的影响因素

许多学者试图弄清楚哪些因素会促进(或阻碍)创业导向活动的发生。Miller(1978)指出创业导向的影响因素包括组织变量和环境变量。Guth(1990)提出了创业导向理论模型,认为创业导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四种:环境(竞争、技术、社会、政治)、战略领导者(特质、价值观或信念、行为)、组织行为或模式(战略、结构、过程、核心价值观)及组织绩效(有效性、效率、股东满意)。Covin(1991)提出了创业导向理论框架,系统地反映了不同变量间的关系。认为创业导向存在于一种动态系统之中,创业导向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变量(外部环境)、战略变量及内部变量。Barringer(1999)以美国169家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对创业强度和战略管理实践进行了研究,发现扫描强度、计划弹性、计划期限、战略控制都能够影响企业创业强度。Dickson(2004)基于7个国家1691个中小企业的数据,认为创业导向是对复杂的制度环境和企业因素的战略反应,创业导向与制度环境强相关。国内方面,相对于国外大量的研究而言,国内关于创业导向影响因素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Tan(1996)以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认为环境复杂性、动态性与敌对性分别与创业导向的各个维度存在相关关系。Luo(2000)以中国乡镇企业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外部环境与创业导向间存在相关性。Tan(2001)通过对中国管理者的研究发现:创业者比非创业者能够表现出更强的创新性和风险承担性,即创业主体特征能够影响企业创业。Luo(2005)以中国企业为研究对象,认为组织性质、制度因素和市场战略是创业的关键影响因素。

四、结论

本文重点分析了创业导向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创业导向融合了创业理论和战略管理主流理论的精髓,创业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对机会的识别与利用,而战略管理关注的焦点是绩效,即如何通过决策和行为来建立竞争优势。随着创业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发展,创业导向的内涵及影响因素将随着创业导向研究对象及研究情境的扩展而继续演化和不断完善。

篇(10)

多,越来越活,这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竞争,我国经贸委对中小企业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融资难,资金短缺经济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方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改变这一瓶颈,是我国当前需要解决的一道难题。本论文从风险投资角度进行研究,结合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为研究依据,分析了中小企发展风险投资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投资对策建议

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是资本的缺乏,因此,外部融资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对高新技术进行投资的一种金融行为,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器,从投资行为的角度来讲,风险投资是把资本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从运作方式看,是指由专业人才管理下的投资中介向特别具有潜能的高新技术企业投入风险资本的过程,也是协调风险投资家,技术专家,投资者的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一种投资机制从本质上讲,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投入资本并进行有效使用过程中的一个支持系统,它加速了高新技术成果的化壮大了高新技术产业,催化了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这是它最主要的作用。除此之外,风险投资还可以促进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完善企业融资体系和优化资本配置、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增加国民财富。风险投资的重要作用,已经被人们所普遍认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投资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主体和市场力量的推动,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够的。由于风险投资本身的特性以及,市场失灵,等现象的存在,需要政府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给风险投资提供一定的待遇和发展环境。中国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外经验,但需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一、风险投资的内涵

风险投资(VentureCapital)也常被称为风险资本、创业投资,关于风险投资基本定义的界定,目前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研究风险投资之前对其内涵须有一个正确认识,这样才有利于引导风险投资业在我国的发展。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NVCA,NationalVentureCapitalAssociation)2000年指出,风险投资企业是由专业投资者提供资金投资并参与管理的一种投资形式,该投资的投资对象为高速发展并蕴藏着有望成为某行业重要公司的潜力新兴公司。经合组织(OECD)1996年定义风险投资为对常被大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忽略,具有高风险和规模较小的高科技公司的投资,并提出风险投资亦可指那些对未上市的初创公司投资并参与管理的资本。我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则指出,风险投资是指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以上几个概念区别在于:投资领域是否仅限于高科技领域及是否采用参与管理的投资方式。我们认为风险投资是将资金投入高风险、高潜力的行业或中小企业的并参与其管理的对企业而言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融资行为的股权投资。这样的定义突出了风险投资的股权投资性质及参与管理,并且将其投资领域扩大至高科技领域之外。

二、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1.风险投资的介入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风险投资可以股权投资形式,比如发行可转换优先股或可转换债券的方式投资中小企业。投资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取短期的财务利润,而为了企业进入成熟期股本增值之后的股权转让获取一次性的中长期高额回报。

2.风险投资有利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

一般来说,风险投资家在投资一个企业时,首先考虑投入高增长的行业,同时企业的业务发展必须有一定的可持续性。企业要在本行业里发展,必须要能够不断挖掘新的机会,这就需要在管理人员方面也要有很好的配置。可能企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很好的产品,但是当这个企业发展壮大的时候就要考虑找好的管理者。风险投资家注资中小企业之后,出于把握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参与管理。因为专业投资公司、多数风险投资机构在企业的发展战略及管理方面必然有着独到见解,对经理人员的聘任、内部激励机制的建议、财务体制的架构等将提供各种有效措施及策略。风险资本在提供资金和增值服务的同时,将自己的技术、管理、营销等理念注入到企业当中,为企业提供一种完善治理的机制,还有后续服务的机制。风险投资机构的管理介入可以有效推动企业发展。

三、中小企业发展风险投资所面临的问题

1.资金来源渠道窄,投资主体单一

目前我国风险投资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和银行科技开发贷款等,主角主要是政府,没有充分利用个人、企业、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等具有投资潜力的力量来共同建立一个有机的风险投资网络。

2.资本有效供给不足,风险投资规模偏小

风险投资是创业投资,是一种市场行为。在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中,由于风险资本的有效供给不足,出现了诸多弊端。一是由于规模较小,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规模经济,取得规模效应;二是力量有限,无法形成投资组合,从而达不到分散风险的目的;三是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投资于涉及高金额、高风险的项目,因而也就无法在高科技产业化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3.融资难度大,而且所能筹到的资金总量也很小

在我国,银行和非银行等金融机构经常会对一些大企业争贷,而对中小企业却不愿借贷,并且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期限也很短,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这样,由于经营规模较小,资金不足,风险投资业一开始就会面临融资难度大、壁垒多、融资量小等问题。

四、加快中小企业利用风险投资的对策

1.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

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关键在于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主体和建立相应的风险投资市场机制,美国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是个人资本,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大公司资金,国外资金等,形成了一个多元化,多层次,社会化的风险投资网络,我国发展风险投资业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一批有实力高水准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其资金来源除了加大政府投资力度以外,还应该设法鼓励投资银行,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等参与风险投资,允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社会保障基金等机构投资参与组建风险投资管理公司,鼓励外资成立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并积极鼓励居民从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努力培育私人风险投资家,在退出机制方面,可建立高技术产权交易所,以提高交易水平,切实起到支持风险投资股权转让的作用

2.建立有效和便捷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建立一套适合市场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特点的风险资本市场体系,提供风险资本融通渠道的,入口与出口,无疑是近期我国资本市场与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此,应尽快采取如下措施:

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确保创业板在风险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龙头地位。已有专家指出,我国推出创业板市场的主要障碍不在技术面、不在基本面,而在认识层面。当前一种流行的观点是决策层之所以不及时推出创业板市场,是因为担心我国创业板受NASDAQ、香港创业板市场低迷的影响,担心出师不利。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首先,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前景将是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坚实基础;其次,国内外投资者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强烈需求将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撑;第三,一个由众多中小企业构成的科技板块市场是不乏炒作基础的。鉴于此,决策层不必过多考虑推出创业板的时机,一旦制度建设与技术准备到位,应在年内最迟在明年初推出创业板市场,充分发挥其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助推器作用。

3.加快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培养

风险投资的融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投资家的个人魅力。风险投资天生就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要求投资主体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意识,所以风险投资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是懂技术、管理、金融、财务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还得具备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精神。所以在以后的风险投资发展中,要注重对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

4.加大政府对风险投资的支持力度,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风险

政府通过财政资金投资: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要明确投资方式、管理办法并做好投资评估。其中,在投资方式上可采取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提供R&D资金。在这方面国家财政还应保持并加强。这种资金主要投放在基础性、关键性的科学研究方面。它可以以政策为导向。事实上我国1986年开始实施的,863计划,和1988年开始实施的火炬计划,也可以看作是两个由政府投资于种子期的风险投资计划。第二种方法是提供投资担保。如美国、英国、日本、台湾均设有各种,投资担保计划。根据国外的经验教训,政府在操作中应控制投资方向。第三种方法是直接投资。如英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均有过政府直接投资风险投资资本的方式。这种投资与第一种方法不同,它应按市场型为导向。从比较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的直接投资一方面应限定投资领域、投资阶段。政府不要直接操作风险投资基金而应委托投资管理公司操作。另一方面,政府对其直接投资部分应加强监管、评估。对管理政府投资的操作人员必须建立合理的、可操作的、类似于美国审慎人的评判规范。

5.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在解决风险投资资金短缺难题时,必须广开投资渠道,做到:争取政府投资。即政府有计划地将用于技术创新的资助金转变为风险投资主体的股本,然后由风险投资主体利用这笔资金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实际投资;争取商业银行的风险性贷款;发行股票、债券以筹集社会游资;在技术创新活动开始前,向保险公司担保,借助保险机制,分散投资风险等。其中我国政策性投资主体的大部分资金应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发行特种债券以及向国外金融机构借款等方式来解决,其余部分可以运用股票市场向社会公众筹集。商业性投资主体的资本金则毋需国有资本占主体,大可由社会公众广泛持股,国有资本进入其中不过是为了寻觅一处更为有利的投资场所;维持银行贷款。原有的银行科技贷款仍要继续发放,使之成为风险资本一个相对稳定的来源;吸引民间资金。要创造条件,吸引总量超过8万亿元的民间资本流向风险投资业,使民间资本成为中国风险投资的主要来源;引进国外资本。注意引进外资和国内信贷之间的时间、风险和权益的权衡。我国目前风险投资所引进的外资,大多数都是属于扩张期的投资,即属于后期投资。这个时候风险投资所经历的高风险差不多都已经过去,只是等待秋收果实了,若这时国内的一些银行能够准确地瞄准时机,那么这颗硕果就不会与外国分享了。如深圳,金蝶,到了成熟期,外国人来投资了,也就是采摘熟果实了,如果当时国内的银行能给,金蝶,提供贷款,分享果实的就是国内银行了。所以,一方面,国内金融机构应提高自身的专业判断能力,使之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对风险投资企业进行投资,以便也能分享风险投资的成果;另一方面,应努力改善我国的风险投资环境,积极争取外资在创业期的投资,使之收益与风险相均衡。

参考文献:

[1]田超:利用风险投资发展中小企业[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1999,(10)

[2]姚长辉沙重九:对我国风险投资现在问题与相关策略分析[J].经济科学,1998,(4)

[3]张军谢冰:企业改革中小企业·风险投资·资本市场[J].企业改革,1999,(4)

[4]吴凤明:中外风险投资对比分析[J].辽宁青年管理学院学报,2002,(1)

上一篇: 高中数学思想如何培养 下一篇: 工程风险评估的核心问题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