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25:16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科技创新行业研究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科技查新的主要主体就是信息服务机构,其发展应用基础是科技信息资源,研究的主要手段就是信息研究,在此基础上提供新颖的科技项目等公开文献为衔接方式,主要是一种查证服务型工作。能够在专家评价科技项目的同时为其提供更为系统客观的文献检索,能够真正的提高专家的评价准确性。
科技查新的主要主体就是信息服务机构,其发展应用基础是科技信息资源,研究的主要手段就是信息研究,在此基础上提供新颖的科技项目等公开文献为衔接方式,主要是一种查证服务型工作。能够在专家评价科技项目的同时为其提供更为系统客观的文献检索,能够真正的提高专家的评价准确性。
一、查新行业管理体制现状
科技查新咨询机构众所周知就是拥有科技查新业务方面规定资质的一种咨询机构,主要是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对此类机构进行资格审核。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科技发展迅猛,各类创新主体逐步深入研究和关注科技查新领域,各类大专院校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始重视科技查新咨询的功能。科技查新咨询越来越被更多人认可和推崇,逐步成为一个热门行业。在需求增大的同时也推动创新的发展进程,科技信息咨询一改传统的单一查新工作,开始向科技信息咨询体系完整化方向发展,以科技情报的市场调研、专利的咨询和分析、竞争情报以及科技政策为主要的指导,逐步扩大业务范围。与此同时在在地域分布上也是逐步在各级省市建立,科技查新咨询机构的总体数目正在逐年增加。伴随着机构数量的增多,如何实现各级查新咨询机构的规范有效管理成为了各级政府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面对如此众多庞杂,跨学科的不同查新机构,如何实现科学的规范化统一管理已经成为目前的首要问题。
专业素质的良莠不齐也是查新行业管理体制无法实现规范统一的重要原因,在专业知识方面,查新人员面临着种类繁多,涉及范围极广的各类不同查新项目,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学术水平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提高势必会影响查新工作的质量,随着科技和学术领域信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如何快速掌握陌生专业的不同课题实质和内容要点对于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困难,很可能出现信息偏差,理解失误,漏检误检等问题,这都会影响查新结论的准确性和查新资料的参考价值。这些对于查新行业实现管理科学规范都极为不利,亟待解决。
二、查新行业管理制度建议
(一)政府部门参与管理
以省内的科技查新机构管理为分析案例,科技建立起专业委员会,或者以行业协会的形式来对省内的各级别不同领域查新机构进行统一规范化管理,制定统一的行业准则和行业要求,以此方法来达到整体提高科技查新咨询机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目的。在规范的管理基础上逐步实现服务扩大化,实现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科技查新咨询工作的主要作用就在于,科研主体申报科技以及科研主体课程鉴定的时候,由科技查新咨询机构出具专业的查新报告,提高科研管理部门的项目审核科学性和专业性,这份科研查新报告使政府实现科学决策的首要关键,查新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查新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何,从而实现有价值的审核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国家科技资金的高效利用,也防止政府忽视有意义的科技研究课题,实现对其有效的国家资金支持,从而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科技查新工作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工作性质都离不开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门,只有实现科学管理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配合才能实现科技查新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各级科技查新机构参与管理
为了给各个学科的科研工作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准确科研信息,科技查新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深度知识储备和广泛的学科涉猎,对于新兴学科和技术具有敏感的洞察和理解能力。最近几年来,地方性特色领域科研查新咨询机构不断增加,由此对于传统的单一评价标准就完全不适用了,所以对科技查新员的素质和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管理应该实现参与的基础上提出管理的意见,只有各级科技查新机构积极参与到行业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审核中,才能保证制度的实际运行达到实效,建立起科学权威的评审标准。从而避免出现外行人员脱离实际的管理规定或者不切实际的政策要求和考评制度,从实践中挖掘真理,从而为科技查新工作人员构建良好的发展和学习空间。
(三)建立健全的查新人员考核制度
根据人员的资质差异和能力不同,只有建立起从业资质级别评定和专业的资质评定制度才能健全查新行业的人员管理制度。为查新行业人员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提供良好的人员基础。查新人员要严格执行挂牌上岗制度,实现人员素质透明,用户可自主选择查新人员。由此采取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可以实现人员质量的保障和人员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传统的一般参考咨询类服务向深入特色化服务转变的同时,要求服务人员从查新的课题和内容入手,针对性的分析所需内容,通过学科和专业特色等不同角度全面评定。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的就是有重点领域硬实力的专业性科技人才,对于查新人员更是如此,查新机构无论是专业性较强的还是综合性较强的,都应该培养查新人员在单一学科的深入研究,和专业性的突出优势,从而保证查新结果的高质量和专业性,建立健全查新人员专业领域考核与资质评定,从而保证人员高素质的基础上,推动查新市场健康发展。
三、结语
我国的查新行业近几年发展迅速,管理制度的规范和统一是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充分分析我国科技查新管理制度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只有规范查新从业资质的审核与评定,同时规范查新人员管理才能引领查新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高行业信誉,真正实现科技查新在国家科技管理中的重要决策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259.23 文献标识码:A
1 科技查新的定义
《科技查新规范》对查新作出了规范的定义:“查新是科技查新的简称,是指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本规范操作,并作出结论。”
2 科技查新的作用
科技查新工作在科技研究开发、科研管理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工作。
2.1 为科研立项提供客观依据
科研课题在论点、研究开发目标、技术路线、技术内容、技术指标、技术水平等方面是否具有新颖性,在正式立项前,首要的工作是全面、准确地掌握国内外的有关情报,查清该课题在国内外是否已有人研究开发过。通过查新,可以了解国内外有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研究开发方向;是否已研究开发或正在研究开发;研究开发的深度及广度;已解决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等等,对所选课题是否具有新颖性的判断提供客观依据。这样可防止重复研究开发而造成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和损失。
过去对新上项目、重点项目的选择不注意查新,导致重复研究。据统计,我国科研项目重复率达40%,而另外60%中部分重复又在20%以上,同时与国外重复也约占30%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国外已公开的技术,因而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
2.2 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提供客观依据
查新可以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例如某企业为成果鉴定,要求通过查新确认他们的“轻烃燃气灶具”项目为国内首创,经查新证实,国内已有此报道,从而否定了“国内首创”的评价。该企业十分后悔在立项时未经项目查新而造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
查新还能保证科技成果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这些工作中,若无查新部门提供可靠的查新报告作为文献依据,只凭专家小组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难免会有不公正之处,可能会得不出确切的结论。这样既不利于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又妨碍成果的推广应用。高质量的查新,结合专家丰富的专业知识,便可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从而保证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2.3 为科技人员进行研究开发提供可靠而丰富的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分类越来越细,信息源于不同的载体已成为普遍现象,这给获取信息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有关研究表明,技术人员查阅文献所花的时间,约占其工作量的50%,若通过专业查新人员查新,则可以大量节省科研人员查阅文献的时间。查新机构一般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完善的计算机检索系统,能提供从一次文献到二次文献的全面服务,如通过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提供世界著名的SCI(科学引文索引)、CA(化学文摘)、EI(工程索引)、NTIS(美国政府报告)、WPI(世界专利索引)等近千个科技、经济、商业等资料的数据库,内容涉及各种学术会议和期刊的论文、技术报告、专利、标准和规范、报纸、通告等,收藏的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九世纪,最新可查到几分钟前公布的信息。
3 加强科技查新工作管理对策
3.1 加强宣传,强化信息意识
通过宣传,让科技人员真正认识到科技查新的重要性。要指出科技查新可协助科技人员了解本查新项目所在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展动态以及发展趋势;弄清项目的研究价值,并可以给科技人员提供大量与项目有关的文献;科技工作者可以从中了解和借鉴许多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经验,吸取别人的失败教训,帮助科技人员确立研究方向,提高选题针对性,增加成功的机会;同时可以节约科技人员大量的时间、精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2 科技查新所用数据资源应全面、丰富,更新及时
查新机构拥有必要的信息资源和检索工具是开展查新工作的基础,且其完备程度,直接影响查新过程中的检索及相关文献原文的查找,进而影响查新工作的质量,所以拥有先进的检索系统和完备的专业信息资源是建设高水平专业查新咨询机构的必备条件。
作为查新机构,应拥有多个国内数据商提供的数据库资源,至少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大型国外文献资源检索系统(DIALOG或STN等)的使用权,并发展良好的馆际互借关系,只有全面、丰富的资源为我们所用,才能确保查新的高查准率和高查全率。
3.3 建立健全科技查新工作的专家队伍
由于查新是一项专业涵盖面非常广的工作,且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些新专业、新领域也在不断成长,而每一位查新人毡由于自己专业所限,不可能熟知所有专业的知识。为此,组建一支能为本查新机构所用的专家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建立不同专业的专家数据库或专家咨询系统,能够及时地为本机构在查新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有利于帮助我们对所查项目做出新颖性判断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3.4 建立全面、规范、长效的管理机制
在机构管理方面,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对查新机构的管理是“政出多门”,从上到下对查新机构的管理松散,监控力度不够,导致多年来查新行业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组织过管理方面的监督检查活动和业务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各查新机构闭门造车,缺乏纵向的业务指导和横向的学术交流,严重影响了查新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质量管理方面,到目前为止,管理部门一直没有出台有关查新质量审核和评价的管理办法或准则,缺乏对查新工作质量的监督与控制,未建立切实可行的、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只提出要求,不检查结果,这也是造成查新机构危机感不强、质量意识淡薄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因此,科技主管部门应建立全面、规范、长效的管理机制,以确保本行业的长远、正规发展已显的相当紧迫。
结语
总之,科技查新作为一项深层次的情报咨询工作,要想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促进其健康、长久的发展,需要我们主管部门和本行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呵护,不但要加强对该行业的宏观管理,而且要注重本行业内的微观修善。
参考文献
〔Abstract〕Informatization in the field of sci-tech novelty search is the trend of the times.The meaning of novelty search informatization has multiple layers and different phrases,including novelty search technology,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of novelty search organizations,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novelty search archives and new industrial ecology establishment.The surveys showed that information portal of novelty search organizations,public service platforms,commercial databases,and academic research have made a lot of progress.There are needs exploring and practicing in aspects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service culture,organizational management,service evaluation,promoting soun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zation in the field of sci-tech novelty search against problems of it in the new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Key words〕sci-tech novelty search;informatization;meaning;surveys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持续推进信息化应用,科研、教育、金融、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信息化已成为当前国家发展的战略举措。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开展科技查新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必然的、是大势所趋。由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存在不同特点,信息化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不同行业和领域提供服务,也就是说科技查新领域的信息化应该具有特定的内涵。多年来全国各级各类图书情报机构或多或少地参与到信息化的浪潮中,推动了科技查新领域的信息化工作,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1科技查新领域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的一部分,科技查新作为一种信息服务,已经经历了30年的发展。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带来巨大的用户信息需求,目前全国已形成由国家各级科技行政部门认定的300多家查新机构共存的行业状态[2]。可以说科技查新是国家信息化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科技查新领域中,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涉及了科技查新本身、科技查新机构以及整个查新行业。科技查新技术的发展、查新机构业务流程的管理、查新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查新行业新生态的建立构成了多层面的、分阶段的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11科技查新技术的发展
科技查新是以信息资源为基础的,信息检索与分析是科技查新工作中的核心技术,包括信息资源选择、信息检索、信息对比和分析等。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发展,查新人员一方面需要学习和掌握各种信息资源的使用方法;另一方面需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评价、组织,建立查新参考信息资源支撑体系,以满足新的信息环境下查新工作的需求。
查新机构业务流程的管理
简单来说,科技查新的业务流程为业务委托、业务处理、业务完成,可细分为查新委托、查新项目分析、信息检索、信息对比分析、查新报告撰写、查新报告审核、存档等环节。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查新机构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业务数据统计和分析,为查新机构的业务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根据科技部2000年公布的《科技查新规范》规定,查新文件归档内容包括查新项目的资料、查新合同、查新报告及附件、查新咨询专家的意见、查新员及审核员的工作记录等。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查新档案数据库、检索系统等,可以实现对查新工作的监管、查新项目的等功能。做好查新档案信息化工作不仅有利于查新人员之间隐性知识的共享,而且便于分析和把握查新机构的工作进展及其所在单位、区域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活动。
14查新行业新生态的建立
在传统的查新行业生态中,查新人员、查新机构通常是分散的、孤立的信息节点。通过建立信息门户、公共服务平台等信息化建设,不仅能够使这些信息得到展示和宣传,而且能够使这些信息节点连接起来,形成区域性、全国性的查新服务“网络”,在新的行业生态环境下,人与人、人与机构、机构与机构之间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服务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服务更加多元化、个性化,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科技查新领域信息化建设与研究情况的调查分析
本文采用网络调研、文献分析和工作实践3种途径对我国科技查新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与研究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查新机构信息门户建设
首先笔者通过网络收集由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等行政管理部门审批的查新站以及科技查新联盟会员单位等共188家查新机构信息[3-6],排除相同机构以及无法找到查新网站信息或者网站链接无效的情况,最终获取有效的调研对象为153家查新机构,即这些机构(占比80%以上)已通过网络公开相关的查新服务信息。信息门户建立的基本模式是以依托单位网站、依托单位或其所在区域建立的文献信息平台为基础的,查新信息门户有的是网站的一部分,有的是在网站上建有相关链接并拥有独立站点。
通过具体查询网站内容发现,公开的信息主要涉及了查新机构简介、查新知识介绍、查新工作流程、查新委托(如下载查新委托书、下载查新合同须知、在线填写委托、查新委托系统、委托须知等)、政策法规、规章制度、查新反馈、查新资源、收费标准、联系方式等。除5家查新机构的公开信息较为简单,未提供必要的委托信息外,另外148家查新机构都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服务信息,但在信息的完整性和清晰度上各个查新机构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通过对上述148家查新机构提供的委托信息进行考察,结果显示,目前查新委托方式多样,有下载委托单或合同填写后现场、传真、邮寄、邮件发送进行委托,直接在线填写委托单或注册登录查新管理系统提交委托(53家,占比30%以上)。在线委托方式中,有采用查新机构自主开发的委托系统,如清华大学科技查新系统,有引进现有系统(如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开发的查新综合管理系统)并进行个性化定制的,有借助联合咨询平台的,如Balis联合信息咨询中心。
科技查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在科技查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科技查新服务平台以及全国科技查新网。
教育部科技查新服务平台[3]于2010年开通,该网站设置了查新工作站、新闻动态、学科资源、政策法规、学习交流等栏目,是集宣传、管理、信息共享等多项功能的一个平台。网站上收集了教育部从2004年开始分7个批次认定的102家查新机构名单和链接以及16家查新站的风采展示,学科资源中汇集了由各个查新站上传的近1 880条的数字资源信息,学习交流栏目中提供了27份查新报告案例。2014年之前教育部查新站需要通过该网站提交年检报告电子版,在2015年12月最新公布的《关于规范高校科技查新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今后各查新机构应当编制年度报告,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汇总形成高校查新报告库。
全国科技查新网[4]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建立,于2011年启用,该网站是一个具有联盟性质的科技查新共享平台,联盟会员由26家全国各省市情报所组成。其中23家联盟会员与中信所共同参与建设全国科技查新事实型数据库[8],在该网站上提供项目查询和项目功能,在网站的交流培训栏目中收集了2 723条关于科技查新的学术论文文摘信息以及年会论文信息等。
科技查新商业数据库建设
科技查新是我国特有的信息服务类型,国内3个代表性的大型商业数据库(万方、中国知网、维普)对此都开发了相关的功能,在文献导出方面三者均提供了查新格式,另外,三者还提供了EndNote、NoteExpress等适用于文献管理工具的导出功能,为检索文献去重和格式处理提供了便捷。万方和知网提供了期刊、会议、学位、成果、专利、标准等的跨库检索功能,在万方数据库中输入一段文本(如科学技术要点),系统可以为用户推荐检索词,知网提供了全文搜索功能,在文献内容的深度标引、知识元链接方面也独具特色。
4科技查新信息化的学术研究情况
纵观20多年科技查新领域的学术研究,始终离不开科技查新的信息化这个主题,既有理论探索,也有实践总结。具体内容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在科技查新技术的发展方面,信息资源的变迁(从以纸本资源为主,到机读光盘、网络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科技查新技术手段的改变(从以手检为主,到机检、联机检索、全文检索、跨库检索、智能检索、知识发现等各种检索手段的结合),新的信息环境下的检索挑战(从苦于信息资源匮乏和检索手段落后,到如何科学选择信息资源和利用越来越先进的检索技术从海量信息中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这些都是查新技术领域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另外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开放获取资源、特色数据库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等问题的研究都对查新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科技查新业务流程信息化方面,研究主要涉及了业务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建设实践[9-12],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用户管理、查新委托、任务分配、业务统计等,有些系统功能开发还深入到查新工作具体环节,特别是针对查新中费时费力的文档处理问题,如查新报告模板自动生成、检索数据去重、文献规范格式输出等。在业务流程中,查新档案管理也是备受关注的信息化研究热点之一[3-16],有的研究将其作为查新信息管理系统一部分进行考虑,但绝大部分将其作为单独的研究内容。无论是建立某一查新机构的档案数据库、基于档案的查新人员知识共享系统还是国家性的查新报告数据库和查询系统等都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档案价值的重要途径。
随着科技查新工作的蓬勃发展,有研究者提出建立查新公共服务平台[-18],此类平台具有行政管理、业务开展、资源共享等功能,从而实现在互联网环境下查新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信息通讯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是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元素[9]。新的互联网技术将促使信息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的研究也主要探讨了应用新技术实现科技查新的服务创新,包括科技查新的服务模式转变、查新主体的动态协作、查新信息资源的共享等[20]。
3科技查新领域信息化的问题与思考
综上所述,全国科技查新领域的信息化态势是良好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随着新的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查新领域的信息化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具体来看,在科技查新技术方面,当前查新机构基本上依赖于图书馆或各省市情报所的文献资源开展工作,还未从学科或行业发展的高度,将查新工作和信息资源建设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为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文献信息支撑。在信息资源快速发展以及数据库购买费用不断增加的双重压力下,查新机构应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对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专业化的检索工具的研究作为一项常态化和持续性的工作来抓,从符合查新工作需求的角度科学地收集、评价和组织信息资源,保证新的信息环境下查新服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在开发和引进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查新人员和用户均会面临因技术因素带来的挑战,且可能出现各种不适应。从前述调研结果来看,大部分查新机构均已建立相应的信息门户,但从服务用户的角度来看,各个查新机构在信息揭示的清晰度方面并非都尽如人意,这无疑会对信息化条件下的查新服务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于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培养查新人员和用户信息化应用习惯,提升其信息化应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应处理好技术元素和人文精神的关系,这不仅是查新业务流程的再造,也意味着一种新的查新服务文化的形成。
查新档案资料的开发与利用是一项基本的且非常重要的信息化建设内容,查新机构内部查新项目档案的电子化已普遍实现,有些还建立了检索系统。全国范围的查新档案数据库建设方面也有一定的进展,如教育部查新站年检中需提交当年的查新报告目录,科技部查新站已开始建设查新报告事实数据库。但在区域性、全国性的查新报告数据库建设中,一方面需要加强开展知识产权相关的学术研究;另一方面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化的管理组织,协调各个查新机构,同时负责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为数据库建设提供指导。
在查新行业新生态的构建中,不断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将使查新服务模式、服务方法发生改变,但服务质量仍然是基础和关键。查新人员之间、查新机构之间、地区之间在服务质量方面存在差异是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建立服务评价标准,促进建立良好的行业生态。由于查新机构自身具体情况和实际所处的环境不同影响着信息化的进程,因此查新机构要在充分认识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找准各自的信息化发展目标。
信息化不是最终目标,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应理性看待信息化工作。不能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要利用信息化推动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使查新工作真正满足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需要,这是科技查新信息化的核心目标。信息化不是静态不变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不能追求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完善。我们应该秉承这些管理理念,促使科技查新信息化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3]杨晨,陈洁,丁源,等.国内近十年知识产权研究文献的综述与分析[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23-25.
[4]Chen C.CiteSpace Ⅱ: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57(3):359-377.
[5]Martin B R.The evolution of science policy and innovation studies[J].Research Policy,2012,41(7):1219-1239.
[6]Anonymous.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primer-survey of the law of patents,trade secrets,trademarks,franchises,copyrights,and personality and entertainment rights-Kintner,EW,LAHR[J].JL music Educators Journal,1976,62(9):80-80.
杨彭.2008-2012年我国数字图书馆领域的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3,(5):73-77.
[8]Arrow K J.The implications of learning by doing[J].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62,29(80):155-173.
[9]Scherer FM.Nordhauss theory of optimal patent life:a geometric reinterpretation[J].Am Econ Rev,1972,62:422-427.
[0]David J.Profiting fro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mplications for integration,collaboration,licensing and public policy[J].1986,15(6):285-305.
]Levin R C,Klevorick A K,Nelson R R,et al.Appropriating the returns from industrial R&D[J].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1987,18(3):783-832.
[2]Helpman E.Innovation,Imitation,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J].1993,61(6):1247-1280.
[3]Keith E.Maskus,Mohan Penubartib,et al.How trade-related ar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J].1995,39(3-4):227-248.
[4]Juan C,Ginartea,Walter G.Park,et al.Determinants of patent rights:a cross-national study[J].Research Policy,1997,26,(3):283-301.
[5]Michael A.Heller,Rebecca S,et al.Can patents deter innovation?the anticommons in biomedical research[J].Science,1998:280(5364):698-701.
[6]Maskus K E.Parallel imports:global trade policy[J].The World Economy,2000,23(9):1269-1284.
Hall BH,Ziedonis RH.The patent paradox revisited:and empirical study of patenting in the U.S.semiconductor industry,1979-1995[J].RAND J Econ,2001,32:101-128.
[8]Glass,AK,Saggi.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2,56(2):387-410.
1 调研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济南市中小企业对科技文献数据库的购置、使用及其需求情况,寻求本单位对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文献资源数据库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 调研结果
本次调研的样本是从申报2014年度济南市企业自主创新计划的中小企业中所选取,总共有180家。通过调查发现购置科技文献数据库的企业为0家,而根据企业对科技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情况及其获取科技文献的渠道分为以下3类:
(1)直接上网查资料,但没有购买和使用任何网络文献数据库的账号。此类型的企业总共有86家,占所调查企业的45%。
(2)有一个或者多个网络文献数据库的账号,其付费方式多为充值。此类型的企业总共有16家,占所调查企业的9%。
(3)没有购买和使用任何网络文献数据库的账号,但采用其他方式获取科技文献,如咨询专家、借用大学图书馆、与同行业交流、订阅专业类书籍期刊、咨询科技情报服务部门等。此类型的企业总共有88家,占所调查企业的46%。
另外,调查中95%以上的企业表达了对科技文献资源的强烈需求,而仅有7家企业表示目前不需要。
3 调研结果分析
(1)所调查的济南市中小企业基本未购置任何科技文献数据库资源,而是通过购买账号或者其他渠道获取科技文献资源。这与科技文献数据库购置所需花费不菲的价格有关。
(2)有45%的企业只是通过网上搜索来获取科技文献信息,这样只能看到很少免费文献的全文,绝大多数科技文献的全文看不到,影响了企业对数据、研究方法和内容的获取,不利于企业开展研发和市场竞争。且有部分小企业认为额外支出的文献资源使用费用,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加重企业的负担。
(3)有46%的的企业通过专家咨询、借用大学图书馆等方式获取科技文献资源,这些获取科技文献资源方式比较繁琐,影响效率,而且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不如直接从科技文献数据库中获取资源。
(4)只有9%的企业具有网络文献数据库的账号,其中大部分还是企业员工自己所有。由于是采用单个数据库、单个账号充值的方式,不利于获取大量科技文献资源的获取,具有局限性。深入了解这类企业,发现这类企业注重高新技术应用,新产品研发,其创新研究意识强,对文献资源需求大,利用率高,但未实现资源共享,造成资源和成本的浪费。
(5)所调查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表达了对科技文献资源的强烈需求,说明企业对科技文献资源的需求高,但仅有部分企业使用网络文献数据库和大学数字图书馆文献数据库获取资源,说明科技资源的重要性还未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
(6)部分企业表示当前暂时不需要获取科技文献资源,经了解发现,这部分企业有的正处于起步阶段,有的专注于专利技术等。
4 对策及建议
4.1 提高对科技文献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科技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府和企业对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对中小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重视。科技文献数据库不仅为学术界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便利,也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催化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进展进行研发和生产,是具有显著经济效益的方式之一。
4.2 整合资源,建立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科技文献数据库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由于现有科技文献数据库在文献收录方面各有偏重,比如最为权威最常用的知网、万方、维普,知网在期刊和专利收录更新方面最有优势,期刊收录最全且更新及时;万方的优势数据库为论文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是多年来科技查新行业最为常用的数据库。而企业所购买账号往往只偏重于某个数据库,文献资源获取渠道单一,不能满足对文献的需求,不能实现资源共享,造成资源和成本的浪费。整合上述科技文献资源,建立起一个开放的、使用便利的、涵盖各类科技文献资源的网上文献检索和获取平台,为济南市的科研、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科技文献支持和保障。
4.3 申请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加强公益。
观念创新是市场营销创新的首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诸如利润、销售增长率等目标,种子企业必须进行市场调研和品种开发与种子生产、贮藏、加工、销售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从事这些活动时,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指南处理企业、用户、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就成为每个种子企业必须回答的问题。这一问题就构成一个种子企业的市场经营理念,也称营销管理观或市场营销观。
目前,我国种子企业的营销活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动主要是跟随营销。就是企业跟在市场后面开展营销活动,市场需求变了,营销活动跟着变,即跟着需求走。跟随营销使企业被动的适应市场,这显然是极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只有走在市场前面,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即做到牵着市场走。种子市场营销是指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欲望而实现种子使用价值的活动过程,种子经营者不仅要研究用户的现实需求,更要研究用户对种子潜在的需求。种子企业必须转变营销观念,由跟随营销转向创造营销。创造营销是在潜在市场未到来之前就摸准市场动态,按着市场需求发展走势开展营销活动,使企业的生产销售与市场需求之间保持快半拍的状态,从而牢牢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2.种业品牌创新
品牌创新是市场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建设是衡量企业经营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整个产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种子企业要在提高产品质量、升档、升级、系列延伸上求突破,在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同时,要加大创牌力度,塑造企业良好形象。名牌产品是市场上的旗帜,市场向名牌聚集,效益向名牌倾斜,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创建种子品牌是种子产业化的核心,是种子企业步入市场经济,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首选战略。已经定牌的企业尤其是规模企业,必须认真制定企业名牌战略和计划,深入开展创名牌活动。办名厂,创名牌,要舍得花精力、花本钱,搞名牌宣传,做名牌广告,创名牌商标。要使产品在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必须在产品的成本、差异性上有所突破,使其独具一格。
3.种业服务创新
种子企业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广大农民,各项服务也要适应广大农民消费者的需求。
开展服务创新,一是通过公共关系,利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广告宣传(如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及招贴画等),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认知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为广大用户提供种子营销信息,让广大农民了解产品的特征特性、栽培要点及其他注意事项,做好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及传授工作,做好营销前服务;二是简化营销过程和手续,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想方设法满足用户要求,如提供精美的手提式小包装、配货上门等贴心服务,为用户提供方便、简捷、有效的营销服务;三是建立健全售后服务体系,配备精良、高效的服务队伍,随时为广大农民答疑解惑,指导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
[中图分类号] S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45-02
一、 农业机械化当前状况及评价分析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是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决定性因素。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的战略任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加深,农村务农人员逐步由农转为非农,进入城市进行第二三产业。这一转变使得务农人口老龄化,专门务农人口减少,农业机械化提高单产量在这个当口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人民的积极实践,农机的下乡与农机化作业得到了稳健而长足的发展。
二、 当今农机化存在的问题
1.创新能力跟不上农机化发展
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条件体系不健全,在农业工程技术方面,不论是包括各种高精度三维测量仪的设计手段还是如田间作业参数无线遥测系统的实验手段,就连新品试制和天健中试基地都由于多年投入人力物力的不足而在与国外同领域的较量中只能望其项背。
农机研究队伍中,科技人才缺乏,严重影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在当今利益先行的约定俗成就业选择中,农机装备科研方面与其他科技研究类行业间具有明显的收入差距,这使得一大批骨干人员,特别是青年人才脱离农机科研创新行业。这是对农机装备创新的一大打击。
农机化一般来说都是以粮食作物为对象进行机械装备创新,据资料统计,目前小麦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而经济作物等非口粮作物的科技创新探究工作则相当于刚刚起步,难以与需求相迎合,也给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工作加大了难度。
2.经济投入与实际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相对于农业其他领域,国家在对农业技术装备领域投入偏低,现有的项目经费投入都是片面而短暂的,只能满足短期应急性研究目标,对于需要不断投入探究积累的科研项目,在很多情况下显得尤为无力。这使得农机设备并不能在真正意义上取得质的进步和重大突破。科研机构经费严重短缺,造成了整体科研功能下降,特别是基础性、长远性、超前性项目难以开展,严重制约了我国农机科技创新发展。
除了国家对创新研究环节的投入不够之外,由于农机的面向群众是创造价值小、经济收入少的农民,所以在农机的购买上缺乏大型装备购买力。因此我国农机企业基本处于依靠微薄利润和补贴支持的状态,实难做出有效且较大的投入。
3.社会理论与实际发展不相协调的问题
由于我国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所以农业机械化的过程在全国不同区域、不同生产条件、不同农业基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条件下,也体现出了不同的发展特点。在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民收入较多,购买农机的数量较多且质量均趋上乘,农业机械化水平自然就高。相比而言,我国经济发展缓慢地区由于地形地势等劣势方面,农机拥有量少,生产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据分析,我国中、部虽占地面积比重较小,但农业机械占有率缺高出西部和西北部经济发展迟缓地区。
除此之外,我国农机化水平在不同生产方式以及不同作物上都显现出了水平的较大差异。当今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水田机械运作困难。我国水稻占全国粮食总量的较大比重,但由于缺乏水田机械,水稻生产仍然主要依靠人工耕作,局限性较大的单人或家庭作业方式严重限制了水稻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使机械化前景良好的水稻产业陷入尴尬的境地。
在与各个发达国家的农机对比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我国的农机装备大多属于单一作业类型。机械利用率低且作业效率也不容乐观。发达国家多采用复合式作业,一台机器能够同时完成多台型机器要完成的作业量。既节省资源又可以减短操作时间。提高了社会劳动率。
三、机化发展对策
1.发展专业化的农机化生产
美国的专业化市场经营,全程机械作业服务是现今世界农机化比较成功的一个例子。生产企业按照内部服务网络建立起一体化的流水型作业,即专业化了全程的农业生产。这样既使工作细致不易出错,又能达到少花时间但高效的成果。
2.农机工业市场的调整
首先应当加大对农机科研创新的投入,使农机的复合型功能增加,并不单一地制造某项功能的农机。增大机械利用率,不能单方面地减少制作成本以求销售数量。要从结构上将农业机械从制造变为创造,大胆创新各式适应当地地形地势的新型农机。在此基础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机工业市场的监管,主打质量牌,农业机械检测和鉴定分内容为测量和评价农业机械的性能特性。追求了质量就可以打出品牌战略,将销售的目光投入海内外,利用本国优势创造一定经济利益。
3.建设农业生产专业片区
我国早先就存在国有农场以及商品粮基地,若在国有农场中实行机械化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将取得更加高效的产量。我国现在的土地经营模式基本上是小面积耕作,田地分散,各家独立安排生产作业。这样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机化的发展,也加大了农业机械作业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和农民可以考虑集体协商,集中种植相同农作物,统一安排等。这样一来,在农业生产专业片区,农机化水平肯定能够得到提升,并且节约劳动力的投入。
三 、研究展望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率等等都在提高,农业机械化将在未来的日子里的到长足的发展。相对的,现在我们谈到的问题将在一步步的发展中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现出来,所以要想得完善和深化,不光局限于现今得到的数据和客观资料,仍有诸多问题需要深刻地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与世界接轨,国内企业的各种技术水平也与世界接轨,国内企业原先所秉持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模式的作用空间也将越来越小。国内企业应率先改变创新模式,以人才为核心要素加强知识创新与探索的力度,实现企业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方式转型。
沙钢集团作为全国最大民营钢铁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其科技创新战略的成功经验就在于凸显人才核心要素的作用,强调知识创新、原始创新在企业创新体系中的地位,打造沙钢式知识创新模式。2007年,江苏省(沙钢)钢铁研究院成立,着力进行低成本、高性能的先进钢铁材料及其成套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涉及工艺优化、质量控制与改进、高附加值钢材的开发、品种钢的研发与理论探究和建模分析等多个领域。为保证研究院达到“国内领先、接轨国际”的先进水平,沙钢特聘请国际著名冶金专家江见俊彦教授出任院长,并成立了由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7名教授或教授级高工组成的技术委员会以及管理委员会。钢研院成立以来,充分发挥人才集聚优势,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创新成果,为沙钢集团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科技研发支撑平台。
以人才为核心的知识创新战略是沙钢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的关键,为企业实现新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是沙钢能够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逆流而上的成功经验,是企业发展不竭动力的来源,是传统产业改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二、以技术创新为支点,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将进入以转型升级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阶段。短时间内让企业被动式地实现从传统行业向新行业的跨越,构建并适应新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和行业结构,将超出一般企业的承载能力。而若以技术创新作为原发性冲动,按照创新需求主动进行要素配置,企业将可以实现技术结构、组织结构、行业结构和地区布局等的自然过渡,从而实现转型升级的目标。
“十一五”期间,沙钢多次承担省级及以上科技项目。其中,“大型链篦机一回转窑赤铁矿氧化球团生产的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改善了圆筒造球机内球团运动学和成球动力学条件,提高了产量及生球落下强度,填补了我国圆筒造球工艺的空白,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工艺,三年来实现累计总产值122.4亿元,利润11.02亿元,该项目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铁钢工序界面铁水“一包到底”流程的研发及应用项目,创造性地实现了从高炉到转炉“一包到底”的生产工艺,使生产节奏明显加快,减少铁水热损和倒包时的环境污染,节约了人力、能耗和生产成本,也节约了厂房空间;“高炉炉顶摄像装置的开发与应用”项目,使高炉不再是黑匣子,为高炉操作人员准确判定炉况进行合理调剂创造了条件;围绕企业转型升级,沙钢积极开展“两化”融合,先后实施了“面向节能降耗的钢铁企业物料流程优化调度系统”项目、“现代化的5M宽厚板集成制造执行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项目、“钢铁企业冶金煤气动态预测与优化调度技术”项目、“X80管线钢、焊管、管件制造及集成技术”项目、“大壁厚高强韧性管线钢的开发及批量生产”项目、“面向多产线的钢铁生产集成化制造执行系统研发与应用”项目等。
技术创新为沙钢的发展找到了新的途径,是企业摆脱传统产业桎梏的成功经验,是传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和支点。
三、以管理创新为杠杆,提升实体经济管控能力
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单纯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管理创新已成为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它如同杠杆一样,将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以一定的形式,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传导,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有效的创新管理体系是提升和发展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沙钢结合企业的实际,围绕提高工作效率,大力建设“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创新体系。公司先后制定了《科技管理制度》、《小改小革四新应用管理制度》、《产品开发管理制度》、《研究院科技项目管理规定》等,明确对技术创新的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各层次的技术难题攻关、QC、指标攻关、小改小革等项目立项评审、成果评定,为员工展示创新能力搭建平台。沙钢研发机构采取扁平化矩阵式管理模式,以保证各类研发活动和质量改进活动快速、高效地开展。对于研发和质量改进项目采取任务制和项目责任制,每个研究人员都有短期和长期研究项目。采用矩阵式的研究体系,即项目组成员来自不同的条线,同时项目组还负责研究成果在沙钢尽快实现工业化应用。为了营造创新的良好氛围,激励广大员工的创新热情,沙钢出台了《项目奖管理制度》、《关于实行干股奖励的暂行规定》、《关于发表科技论文的奖励规定》等制度和规定。每年召开表彰大会,重奖创新有功人员,并将员工发明和总结的先进操作法以员工名字命名,如“华德明冶炼时间管理法”、“梅成跃控制卷形操作法”等,增强了员工的荣誉感,进一步激励员工岗位创新。
管理创新为沙钢营造了和谐的创新空间,维系着企业创新的方方面面,将各种创新要素紧密而有序地联系在一起,是沙钢创新效率得以提升的成功经验,是提升实体经济管控能力,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保障。
四、突破瓶颈,解决难题,重塑实体经济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拥有了创新就将一片坦途,不再遇到难题。宏观经济的影响、生态环境的瓶颈、地区级别的差异,一直是困扰沙钢发展的难题。
企业性质决定宏观经济的影响长期存在。2012年,中国钢铁工业遭遇了30年不遇的“寒冬”,全行业进入了微利甚至亏损的时代。面对行业的不景气,沙钢采取了开辟海外基地、减少产量,以及灵活多变的价格和市场策略等措施最大程度地提升主业效益;通过资本市场的大手笔运作,涉足物流、证券、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在分散企业运行风险的同时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210
1990年,国家科技部发文要求抽检全国首批科技成果检索机构,是我国科技查新工作全面开展的标志性事件,1995年,热带农业科技查新中心建立,伴随着《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与《科技查新规范》的先后出台,中心作为全国第一批科技查新单位,科技查新工作水平不断提升,规范化、制度化程度不断提升。此后,国家科技部逐步放松对科技查新机构的资质管理,科技查新工作的行政化色彩日趋淡化,开始采用市场化的管理手段,遵循“需求决定产出”的市场规律[1]。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经济领域越发重视科技研发的投入,科研活动日趋频繁,科技查新的需求不断增加,无论是科技查新机构还是科技查新人员都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态势。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不同行业和专业的科技查新机构450多家,其中经农业部认定的农业领域的科技查新机构46家[2,3],其中包括热带农业科技查新中心。这些科技查新C构主要承担农业课题立项、农业项目跟踪、农业科学成果鉴定等查新检索任务,此外还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技检索咨询服务,比如农业课题的选定,农业专题的文献检索,农业技术的查询等。
随着农业科技市场的全面放开,农业科技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农业科技查新机构的查新任务日趋严重,市场化经营的科技查新发展局面正在形成。在当前的科技查新市场中,竞争主体有位于相同省份、相同行业的,也有不同省份、不同行业的,市场竞争已经打破了之前的省域区划的界限。因而,今后还会有更多的科技查新机构进入到农业科技信息检索市场竞争中来,对于该机构而言,这既是千载难逢的市场机遇,也是竞争压力陡增的发展挑战。因此,对科技查新业务的盈利模式问题及市场推广策略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科技查新服务工作面临的困境
1.1 滞后的科技查新支撑体系
2003年至今的13a里,国内的科技查新机构脱离了政府的审批和资质审查,不再受行政公权力的干扰和制约,开始遵循市场化的运行规律,这就导致科技查新工作得不到高效的统一管理,科技查新管理体系不够系统全面,没有健全的质量监管机制,质量考评各自为政,不能形成完整的工作流程。因而,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支撑体系严重落后,无论是文献资源、查新管理、查新质量管控,还是查新人员素质提升、科技查新服务都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因前期投入的制约,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查新机构相比,在文献数据库,特别是外文全文数据库的使用中存在缺陷,无法满足科技查新日益多元化的要求,影响了科技查新质量的提升,降低了科技查新报告的准确度和科技含量,给科技查新业务的市场开拓造成了不利影响。
1.2 文献资源的制约
早在20世纪90年代,Dialog系统就已经在国外的科技查新机构中得到了全面的应用,是当时西方国家文献检索的必选工具。因而,鉴于Dialog系统丰富的文献资源,灵活的检索设计以及快捷的反应速度,包括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在内的国内的众多科技查新机构都将其作为工作首选,并沿用至今。但是近年来,美国的《政府报告索引》,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以及英国的《化学文摘》等权威数据资源陆续退出了dialog系统,给特定领域的科技查新造成了障碍和困扰[4]。因而如果相关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涉及到上述数据资源所在的领域,就必须斥资购买相应的替代资源,确保外文文献的重复率和覆盖率不受影响,保障科技查新的质量,这是一笔额外的投资,增加了科技查新成本。或者就须停止特定领域科技查新业务的办理,亦或是寻求其他科技查新机构的帮助,又会影响到查新项目的连续性。
1.3 管理缺失
目前,热带农业科技查新工作还不够规范,缺乏完备的管理体制。早年颁布的《科技查新机构管理办法》和《科技查新规范》是国内各大科技查新机构开展工作的依据和指导,但是上述2个文件并不具备严肃的法律约束力,特别是对于科技查新机构提供的查新报告,并没有细化的标准要求和操作规范。管理的缺失导致没有一个职能部门或者一部管理规范能够有效的评价一份科技查新报告的质量。尤其是2003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科技查新的业务不断增加,查新范围不断扩大,新的查新点不断增加,不同资源条件的科技查新机构给出的查新报告质量相差很大;随着科技部取消对科技查新机构的资质管理,没有一个权威部门对众多的科技查新进行权威的管理和审查,间接导致了科技查新市场的混乱。
1.4 查新业务数量和质量的不稳定性
近年来,随着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科研领域的投资规模不断壮大,科研项目的种类更加繁多,数量更加庞大,给当前的科技查新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尽管业务量大幅增长了,但受理时间比较集中,时间要求更为紧迫,有限的科技查新人员面对时间要求紧迫的、任务量巨大的科技查新任务,要同时兼顾查新报告的质量和科技查新的速度,很可能会出现工作安排忙闲不均的状态,因而,当前,科技查新机构普遍面临着查新业务数量、质量不稳定的问题。
1.5 学科专家配备欠缺及不全面
农业科技查新机构的人员及图书情报专业信息管理及涉农专业为主,但是近年来,不同专业和学科的科技查新任务都有出现,并且学科交叉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很难准确的判定科技查新的关键词和查新点,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但是任何一个科技查新机构,都不可能囊括全部学科的专业人才,也不可能仅仅因为一笔两笔的科技查新业务,专门聘请偏冷专业的查新人才。因而,查新机构间的绝大部分业务都是通过查新员跨专业完成的。
2 科技查新赢利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2.1 查新资质认证与业务管理不规范
热带农业科技的查新资质源自农业部和所在省份的多重授权,尤其不能跨越授权范围,查新机构要严格确保科技查新在授权范围内进行,自觉接受相关部委及所在地有关部门的年度审查、业务抽检。早在2003年,中国入世之后,科技部不再行使统一认证和全面管理查新机构资质的职责,正是因为此,很多查新机构误以为科技查新降低了门槛,很多根本不具备查新能力的结构也进入了科技查新市场,引发了科技查新市场的混乱,这种现象也给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开展正规的查新工作造成了困扰。这种困扰表现为:部分机构的查新报告出现不真实的栏目填报,随意填写中国知网、中国专利信息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的知名数据库,随意填写人为扩大的检索数据库,一些查新机构并没有购买规定数量和类别的中文科技期刊,并未进行应有的手工检索,也公然的填写对某某核心期刊进行了手工检索,导致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很难体现;随意的接受其他几个的查新委托,随意跨越原有的资质认证的授权范围;对单位自有的科研项目进行自行查新,这同样也是违反查新规范的;使用了少量不具备查新工作资质、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了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的专业信誉,阻碍了科技查新市场的全面开拓。作为一项能够带来经济收益的公益性事业,科技查新难免会因为费用收取、查新时限等问题引发混乱的市场竞争,这对于热带农业科技查新工作的正常开展及业务扩张是极为不利的影响。
2.2 手工检索的重要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对于科技查新,应当遵循微机检索为主、手工检索为辅,二者高效结合的检索业务规范。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文献数量不断增加,数据库规模不断扩大,微机检索由于检索速度快、存储容量大等优势,能够实现短时间内完成大范围的信息检索,造成手工检索的重要作用被逐渐淡忘,导致了科技查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难以保证。具体到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而言,对手工检索的忽视表现为:热带农业科研工作对早期文献的忽视,该领域的科技期刊出现电子版本的历史较短,早期的科技文献没有全部收录;相关汇报材料、工作通报及工作汇编中的科技信息被遗忘或忽视,电子文献中并不包含这部分资料;产品信息被漏检,鉴于科技期刊印刷版信息更新要超前于电子文献的更新,刊登在印刷版科技期刊封面、插页上的产品信息、特别是新产品信息得不到及时收录。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手工检索才能够对完整的数据库进行查新检索,尽管手工检索速度慢,操作繁琐,但是能够弥补微机检索的疏漏和缺陷,是机检的重要补充。今后,即使电子文献数据库会不断扩大和更新,也依然不能减少必要的手工检索,这是机检所不能取代的。热带农业科技查新要严格遵循查新的规范要求,以高度负责的科学精神,充分挖掘手工检索的重要价值,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科技查新的质量。
2.3 查新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该机构从事科技查新的工作人员的科技素质和从业态度直接决定了科技查新的质量。总的来说,合格的科技查新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以下素质:文献检索专业而娴熟,能够熟练的运用现代化的检索设备和检索工具,外语纯熟,具备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文字材料写作能力过关,具有高度的职业热情。具体到该机构,从事科技查新的工作人员主要包括外语专业人才、热带农业人才,教育背景不同,综合素质各有不同,部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检索观念落后,客观上影响了科技查新工作的开展。事实上,作为主攻热带农业科技查新的机构,配备资质齐全的兼具专业知识和查新技能的工作人员团队并不现实,甚至并非所有的查新人员都必须具备查新资质。因而,开展科技查新工作时,一旦面对其他门类的热带农业学科或者小众的查新课题,检索词及检测手段的选择就可能出现偏差,导致出现误检或者遗漏,从而降低了科技查新的准确度。
随着科技查新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查新机构的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热带农业科技查新面临着容量剧增和学科交叉的挑战,现有的科技查新人员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全新的科技查新需求,查新人员的技术层次、知识结构、专业类型都应当阶段性的提升和改造。
3 科技查新服务工作市场推广策略
3.1 搭建多元化的科技查新支撑平台
目前,国内针对科技查新支撑平台的研究并不多,仅有少数学者从查新报告的质量、文献数据库以及科技查新服务管理等角度探索了科技查新支撑平台的构建途径,现有的研究成果缺乏应有的系统性,但是对科技查新支撑平台的构成元素和筹建主体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对于搭建多元化的科技查新支撑平台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参考。搭建多元化的科技查新支撑平台,要同步推进政府支撑、资源支撑、管理支撑和人才支撑,要注重对多元化、个性化的科技查新需求的满足,要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提升科技查新支撑平台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运行水平,从而帮助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的工作上到一个更高的台阶。
3.2 牵头成立科技查新行业联盟
部分省份在这个领域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为了加强所在地(区域)的科技查新工作管理,提升科技查新单位的工作效益,促进科技查新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5]。2014年,浙江省多所高等院校和研究C构联合,建立了国内首个省域内的快捷查新行业协会,引进了内部竞争机制和行业规范机制。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应当借鉴这一做法,牵头筹建所在地的科技查新行业联盟组织,加强所在地科技查新咨询的行业管理,注重科技查新工作流程的规范与统一,形成统一的科技查新培训体系,进而全面提升本省的科技查新工作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同时要向农业部等主管部门呼吁,重视科技查新行业联盟建设,以行业联盟和行业协会为载体,加速科技查新管理质量的全面提升,结束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陈旧局面。
3.3 拓展查新服务的新领域,开展多元化服务模式
3.3.1 开展嵌入式服务模式
当前,国外的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校等各类机构,已经普遍的采用了嵌入式服务。当前,信息所在对嵌入式服务的使用还刚刚起步,要探索不同于图书馆嵌入式服务的“嵌入式信息服务”模式,以此作为科技查新工作开展的技术保障,以科技查新中心为平台,向更多的科研机关、农业企业和种植户提供“嵌入式文献信息服务”,提供很广泛的渗透式的科技查新衍生服务。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要加强与热带农业产业及企业的科研合作力度,共同选定和承担科研项目,在项目立项调研、课题选择、研究过程以及成果检验的整个过程中提供全方位的文献检索服务。发挥信息过滤、文献分析及报告检测的作用,发挥科技查新的技术优势,针对具体的热带农业项目,选择最恰当的文献数据库,为科研工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支撑。同时还应当密切关注国外热带农业的行业技术发展、市场环境变化,关注国外大中型热带农业企业的发展动向,结合文献检索和科技查新工作,把握热带农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帮助国内的热带农业产业调整科技攻关方向,制订恰当的市场营销战略。
3.3.2 开展查新预检和查新后续跟踪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热带农业的查新项目经常过于集中,并没有布设科技查新预检工序。所谓的科技查新审核只是针对查新的技术要素和查新点,简单的审核之后即开始科技查新,将查新任务配发给查新工作人员。完成科技查新后,往往就不再关注之前的查新项目。也就是说,科研项目结束立项查新后,查新机构通常不会继续开展信息检索服务,后续的跟踪服务到此为止。特别是查新报告给出之后,查新机构更是和查新项目完成脱离关系,很少继续跟踪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情况。作为科技查新的重要环节,科技查新预检的作用不可忽视,工作人员要依据预检的结果判断项目的创新点,形成系统的技术创新体系。因而,科技查新服务,预检工作要全面充分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查新的准确度和科学性,才能确保查新报告的质量。
此外,以热带农业信息服务为主的科技查新工作还要注重后续信息跟踪服务的开展,要让科技研发人员全面充分的掌握查新信息,进而把握科研项目的进度和技术创新点,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撑。可以说,科技查新预检和后续跟踪是对传统的科技查新的补充,之后实现了科技查新预检和后续跟踪服务的全面结合,才能保持参与科技查新的科研项目的完整与独立,提高科技查新的工作质量,为开拓科技查新市场独辟蹊径。
3.3.3 搭建查新事实型数据平台,提供增值型查新服务
为了规避市场上混乱无章的科技查新行为的影响,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应当积极搭建科技查新成果共享体系,建立查新事实型数据库平台,避免查新单位及个人跨区域的重复查新,为其提供增值型的查新服务。所谓事实型查新数据平台,指的是一个汇集了众多实践数据和理论指示的信息集合,是用已经获得的科技信息搭建的特定的数据库[6]。事实型查新数据平台,能够帮助查新单位更加便捷的获取已有信息,对未知状态进行科学的判断。鉴于国内尚未建立起完备系统的事实型数据平台,热带农业科技查新机构可以就此做出积极的探索,构建基于事实型数据资源的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的科技查新工作平台,凭借各类信息分析工具,借助相关人才资源,搭建能够提供科技查新增值服务的新型模型,对要求科技查新的科研机构及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进行科学的评估和准确的衡量,从而帮助热带农业科研事业建立科学完善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更好的占据科技查新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杨珊珊,王文杰,景丽.浅谈企业科技查新机构的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3).
[2]张莉.创建品牌科技查新机构研究[J].情报探索,2010(10).
[3]董定超,曾筱芬.浅析农业科技查新机构的管理与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4(24).
[4]种艳秋,于秀芬,郭秀梅,梁爽.吉林省高等院校查新机构企业化模式探讨及评价[J].农业图书情笱Э,2011(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利用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两大趋势,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服务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近年来,美国生产业的增长远远超出其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占美国服务业总量的70%左右,约占美国经济总量的二分之一,已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其中,信息服务业、专业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的增幅显著。美国的专业服务业整体实力全球领先,如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前50强总部全部设在美国;美国的信息服务业引领全球产业发展,其中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主导全球市场,雅虎、谷歌、亚马逊等一批美国互联网企业引领整个互联网产业,不断推出新的服务形式和商业模式。上世纪80年代末,德国经济逐渐向服务型经济转型。近年来,德国服务业中尤以贸易、旅游和会展业等发展最为迅速,如德国会展业居世界第一位,境内每年举办约150场国际性的展会,各行业的领先国际性展会中三分之二来自德国。德国拥有现代化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是当今世界现代物流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根据世界银行2012年全球物流绩效指数排名,德国排在第四位。
当前,各个国家都将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推动力量,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优化发展环境、推动服务业开放等多种措施予以大力推动。
(一)制定实施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通过制定服务业产业政策、形成服务业发展战略来推动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是很多国家和城市发展服务业的主要策略之一。日本政府2006年颁布的“新经济成长战略”提出服务业与制造业双引擎带动日本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并将提高商业运营效率和生活质量作为服务业的发展目标。税收优惠政策也是一些政府运用较多的产业扶持措施之一,各国根据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将税收优惠的侧重点放在本国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尤其是生产业,较好地引导了服务业的发展。如韩国政府通过税收减免支持服务业发展,扩大减免税种,并增加特别税额扣除,尤其对属于现代服务业的中小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
(二)构筑高端服务业集聚区
各国政府十分重视营造良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努力打造特色服务,形成区域核心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如美国服务业以金融、信息、创意等知识密集型行业为主,形成了纽约华尔街金融业、洛杉矶好莱坞电影业、加州硅谷电子业等完整的产业链区。欧盟各大都市将构建核心区域、形成产业集群作为发展服务业的主要策略。亚洲很多城市也高度重视服务业功能集聚,韩国首尔、日本东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都形成了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日本政府强调核心区服务业功能集聚的重要性,将东京定位于全球金融和商务中心,并将东京及其附近地区发展成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服务业基地,目前东京已经集中了金融、物流、信息服务和专业服务等生产业。
(三)积极推行服务业标准化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标准的需求日益增强,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发达国家的标准化研究机构越来越重视服务标准化工作。为了给各国提供指导,ISO提出“服务标准化指南”,指出各国在制定服务标准时应主要考虑服务组织、服务人员、顾客、合同、支付方式、服务的交付、服务结果等12个要素。2007年以来,ISO加强了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工作,相继成立了若干新的工作机构。目前发达国家主要围绕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行业开展服务标准化工作,如日本积极推行信息服务业中的信息技术标准化,在国内推行ISO制定的开放型系统互联标准,推动了高度信息化社会的进程。
二、世界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
当前,全球服务业经济延续增长趋势。2012年12月,JP摩根全球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8%,连续41个月保持在50%以上。其中,美国、俄罗斯、巴西、日本、爱尔兰、印度、中国香港高于50%。2012年12月,全球服务业从业人员指数达到52.9%,环比上升2.8个百分点,指数创下自2012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服务业就业增势强劲。当前服务业的发展态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生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生产业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发展潜力大,成为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典型,不仅改变了以往的服务业生产和经营方式,也带动了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成为现代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高端环节。近年来,生产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其增长远远超出服务业的平均增长水平,金融保险、专业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了三分之一,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形态,其产业结构呈现出生产业占绝对主体地位的格局。
(二)高新技术促进服务产业不断提速
随着全球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浪潮的兴起,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对服务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渐增强,使服务业不断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高新技术的加速发展使现代服务业新行业不断涌现,同时使高新技术向传统服务业产业不断渗透。如以健康、教育、法律、咨询、创意等为主的基于新技术、新管理方式、新经营模式而形成的新兴服务业,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商贸、流通等领域由于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使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如可通过电子银行付款、电子商务购物等;旅游、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手段,赋予了新的内涵。
(三)服务外包发展潜力巨大
服务外包作为推动全球产业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已经成为一些国家扩大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途径,对形成新的贸易格局具有重大作用。当前全球服务外包业正逐步摆脱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和全球性通货膨胀的影响,处于产业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多元化发展十分明显,传统的ITO外包近几年发展依然良好,但BTO和KPO外包迅速扩张,尤其是KPO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升级空间。KP0专注于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其高速成长和纵深拓展的空间十分巨大,充分展示了服务外包高端化的趋势。外包业务的技术复杂性将不断提高,外包市场结构将不断升级,服务外包逐步向高端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三、对我国发展服务业的启示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服务业发展虽已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服务业在规模、结构和质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结合前文对国外发展服务业的经验分析和全球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并针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总结出以下启示。
(一)政府政策引导是发展服务业的重要保障
从现阶段国际经验看,众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推动服务业发展。政策涉及推动产业发展、税收优惠减免、开放服务业市场等多个方面。日本政府2006年提出的以服务业与制造业作为双引擎推动本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新经济成长战略”,明确了现代服务业的国家战略地位。韩国政府为提升本国服务业竞争力水平,专门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旨在帮助本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业,如扩大减免税种的范围、增加特别税额扣除以及增设税收补贴项目等。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较发达国家尚处在初级阶段,更加需要各级政府在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扶持,从而为其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二)高端专业人才是发展服务业的核心要素
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政务服务、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服务等服务业具有高知识含量和高技术含量的特点,都属于高端产业,其发展离不开相应的高端专业人才。国外经验证明,只有加大高层次人力资本的投入,并制定积极的人才激励制度,才能刺激行业工作效率的提升,例如德国的“绿卡”项目,主要就是为了推动高新技术服务行业的发展,大胆从国外引进人才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该项目已为德国获得了数万名信息技术行业的外国高级人才。韩国企业则通过与高校合作,构筑产学研合作体系,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我国虽然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服务人才短缺,尤其结构性短缺现象较为严重,成为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绊脚石。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强服务业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研究探索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措施,切实增强国内对各类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3025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政府越发重视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产生的推动作用,并适时地提出相关政策机制,以此来鼓励和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往实践验证明,要想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建创新型国家,需要充分掌握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及规律,完善相关策略,以最大限度激发风险投资积极作用,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调整,进而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最终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机会。
1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是指由风险资本家出资将资金投向中小企业,多为科技创新企业,并参与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待被投企业经营成功后,通过上市出售股票、回购等方式退出,最终获取收益并进行下一轮投资。
2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的作用分析
21理论依据
目前,现有研究成果中关于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作用的研究较多,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Peneder M认为接受风险资本融资的企业具有较为明显的创新性特点,企业发展速度由技术创新速度决定。龙勇选取专利申请、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作为两项指标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发现其与风险投资存在关系[1]。王建梅等人研究发现风险投资额对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的影响并不明显,而支出影响更为突出。
22指标选取及数据收集
根据上述理论结果,本文主要采用高新技术产业发明的专利量、风险投资额占比及研发支出占比三项指标,探索作用机理。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风险投资年鉴》,从中选取1994―2015年统计数据,在实际研究中并未考虑通胀率的影响。
23构建模型
本文选取的是Kortum and Lemer提出的模型,并进行相应的转换,设计具体的模型如下:
lnpi=β0+βilnRDy+β2lnVCi+μiα
模型中从左至右各要素分别代表的是专利申请量、支出、风险投资等。
24实证分析
按照上述模型进行计算,能够计算的处相应的数值,其中lnRDy系数为11369,p值为00000,可见参数估计值具有显著性特点,能够说明,当资本投入量增加时,作为技术创新直观表现形式的专利申请量将会增加。不仅如此,在研究过程中,如果保持投资额度保持不变,将支出上调1%,专利申请量也将随之增加,上浮482%。
其中lnVCi风险投资变量系数为-01335
25模型检验
通过对上述模型进行回归元之间关系数矩阵进行分析和评价发现,该模型存在的多重共性程度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基本接近于0。进行正态性检验,如下图所示,能够发现残差估计值与正态分布基本处于一致性。
残差直方
另外,针对显著性和拟合优度进行检验发现,该模型能够通过T检验,且F统计量值2564862,能够通过F检验。此模型的拟合优度R2值较好。
26实证结果讨论
经过二元回归分析发现,风险投资对于技术创新的积极作用不够明显,远低于研发支出产生的影响。尤其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来看,存在非常明显的差距。我国目前在科技创新方面过于依赖相关机构。虽然风险投资额有所增长,但并未充分发挥出积极作用,存在很多阻碍和制约因素,如投资额变动过大,可能产生负面影响,降低风险投资对创新的作用。[3]此外,我国风险投资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还不够成熟,加之复合型人才的匮乏,也会限制风险投资促进作用的发挥。
3相关建议及措施
结合上文研究结果来看,我国与国外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在实践中,还应完善相关措施,提高风险投资利用率,从而促进科技创新进一步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31完善企业运行机制
风险投资并非单纯性资金投入,还会对被投资企业管理、财务及人力等各个方面产生一定帮助。目前,我国风险投资迅猛增长,给风险投资机构产生了诸多影响。风险投资机构在组织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滞后性,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积极作用。因此即便风险投资额度上涨,但未获得预期效果,不利于我国技术创新进一步发展。所以说在增加投资的同时,还应鼓励并引导企业对自身体制等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实现共赢目标。
32积极引进人才
据相关统计发现,我国风险投资人才短缺,与风险资本增长速度存在一定差距。人才作为投资、技术创新的核心,其综合素质、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因此要积极引进人才,在风险投资产业构建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及时更新和优化人才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潜能,从而为风险投资在技术创新中产生的积极作用奠定坚实的智力基础。
33引导投资方向
近年来,我国风险投资将目光转移到传统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新兴行业。通常来说,传统行业创新能力整体竞争力较为薄弱,缺少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这种投资倾向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产生的积极作用。现有研究成果中,风险投资对被投企业具有选择效应,将会影响对技术创新产生的支持作用。因此我国应从政策等层面给予相应的支持,引导风险投资机构朝着创新能力更强的新兴行业转移,从而为技术创新企业提供更多支持。
34创建和谐的创新行业
创新型企业所处的创新环境,会对创新动机、能力等因素产生一定影响。另外,我国科技成果转换率较低,不利于激发技术创新企业创新热情。基于此,我国相关部门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从体制、教育等方面努力,加快科技创新进程,促使科技成果能够更好地转换,产生正向影响。
35拓展投资渠道
风险投资在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历史较长,且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在管理投资等方面更具优势。因此我国可以建立专门的投资小组,对现有资金进行研究,提出管理方案,同时加强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的沟通和交流,学习和借鉴对方的经验,定期举行座谈会等,达到共赢目标,针对未加入的外资进行协商,使其能够更加了解中国市场和环境,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带来更多资金支持。
4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产生的作用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并掌握风险投资在技术创新产生的影响不够明显。因此随着高新技术发展,我国相关部门要采取不同的政策策略,树立现资理念,引导风险投资机构朝着新兴企业倾斜,成立专门的咨询小组,优化创新环境等,激发风险投资在技术创新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加快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进程,从而促进我国新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