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25: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乡村治理体会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8-044-03
善治是指民间和政府组织、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的管理和伙伴关系,以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状态。我国学者俞可平认为,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的合作,共同管理公共生活,它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的一种新颖社会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更进一步说,善治就是治理的理想状态,其特征主要表现为政府和政府官员行为的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性、准则性、回应性和有效性。{1}
善治的本质就是追求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强调政府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离不开公民的积极参与。善治就是一个还权于民的社会管理过程,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利用的学术资源和理论框架,是民主建设的又一大理论创新,它要求公民通过政治参与,与政府共同合作进行社会公共管理,从而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是公民与政府合作的最佳耦合状态。
一、当前我国乡村社会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弊端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的要求,并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格局的善治取向,“政府负责、公众参与、社会协同”,是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当前我国乡村社会管理体制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有违于善治的本质要求。
1.服务性不强。首先,由于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我国行政主体普遍缺乏服务意识。官本位思想的存在使得部分官员的现象严重,逐渐脱离人民群众,不能意识到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其次,在实践中,许多政府官员忽视了为人民服务的主旨,过分注重个人升迁,甚至做出有损人民合法权利的行为。如屡见不鲜的强拆事件,各级官员为了发展所谓的地区经济,实现个人升迁,至少数弱势群体的利益于不顾,导致了某些悲剧的发生。
2.透明性不高。从现阶段的乡村社会管理中推行的村务公开制度来看。首先,村务公开整体上缺乏统一规范,对于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等缺乏统一的明文规定,这难免会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导致各地村务公开五花八门、参差不齐;其次,许多地方在实施过程中重形式,轻效果,为了公开而公开,只是公开一些无关紧要的规定或文件,对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内容避而不谈;再者,村务公开中尤其是财务制度的公开,许多地方公开“水分”较多、有章不循,财务制度村干部说了算,甚至不公开,出现了一些公款吃喝,劳民伤财等腐败现象,严重损害了村民的利益。
3.回应性不足。在大力提倡勤政廉政建设的今天,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大多数政府官员能够以身作则,积极处理政务,了解人民的需求,及时解决人民的诉求。但仍有些政府官员高高在上、得过且过,对一些民众关心的问题充耳不闻,缺失及时地回应和处理;对一些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甚至做出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例如,最近几年频发的农村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基层政府回应性的缺失。事实上,许多农村属于“能量积聚型”,当能量积累超过所能承受的临界点后才突然释放出来,从酝酿到发生都有一个过程,有各种苗头和征兆,如果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保持高度的警觉,是可以预警和防范的。许多基层政府在冲突发生之初对其重视不够,往往错过最佳处理时机,呈现出一种“体制性迟钝”,即陷入“起因很小——基层反应迟钝——事态升级爆发——基层无法控制——震惊高层——迅速处置——事态平息”的怪圈,从而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2}
[中图分类号] P27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2-86-1
0引言
建设工程监理制度在我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对于地籍测绘项目的监理制度工作刚刚起步。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测绘工作在经济发展、城乡规划建设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全国正在开展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工作,对农民切身利益的保障相关的重要意义。建立一套符合测绘项目工程监理制度,对我国的测绘项目管理及规范测绘市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监理的职责和分工
1.1监理职责
监理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密切力配合委托单位,全面履行合同,认真实施监理工作,保证测绘项目工作按要求有序进行。在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依据有关规程、细则、办法、实施方案等,采取相应措施,掌控工作进度,检查各阶段成果质量,同事向委托单位报告检查情况。对查查内容进行评价,并对监理项目的进度和质量负责,在项目结束后向委托单位提交监理成果。
1.2监理分工
监理项目成立由监理组长、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组成的监理实施机构。监理组长由监理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全权负责项目的监理工作,监理工程师负责项目监理的业务工作,监理员具体负责日常监理工作。向委托单位提交的监理意见必须由监理组长或监理工程师签字。
2监理保障措施
2.1监理日志
监理日志是监理人员工作过程的记录,反映了监理人员每天的工作内容,作业单位的人员设备投入情况、工作进度、质量情况以及现场协调的实际情况,是监理工作最基础的档案资料。
2.2监理会议
定期召开监理会议是监理和作业人员进行交流的一种必要方式。可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对项目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会议纪要,指导推进下一步工作。同时根据工作进度情况,对工作进行统一的协调和安排等。
3监理的内容与实施
3.1准备工作阶段监理
项目开始前监理对技术设计书进行了审查,主要检查内容是: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检查;主要技术指标检查;质量控制措施检查;成果提交检查;投入人员情况检查;投入仪器、设备、软件情况审查。现场检查投入的仪器设备各项指标是否符合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检查作业单位实际进场投入人员是否与标书拟投入人员相符,是否取得相应的职称证书等。
3.2权属调查监理
地籍调查是一件极为严肃的行为,政策性强,调查结果直接影响最后的登记发证法律效力。
监理全过程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保证调查程序合法有效。调查结果现场填写调查表并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内容能够真实表达调查信息。监理对形成的内业资料进行全面的检查。
3.3地籍测量监理
为了保证测绘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地籍测绘的数学基础和测绘基准必须统一。测绘方法满足地籍测绘的精度要求。
监理抽取不少于调查宗地的5%,采用相同的测量方法,检查界址点误差是否超限,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精度评定。
3.4数据库建设监理
地籍数据库是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合一的数据库,并在数据库基础上建立起图文一体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跟踪检查了外业调查资料的整理、数据预处理、数据字典的建立、图形信息的形成、属性数据的录入、图形信息与属性数据的挂接、影像文件的扫描等。
3.5最终成果监理
最终成果包括:地籍测绘外业观测记录、计算平差报告、文字性报告、图件成果、数据库成果。
检查各种成果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性、成果的归档合理性,对检查合格后的成果,报请市、省主管部门验收。
4感想与展望
通过对以上监理工作内容的分析,可以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引入监理制度的必要性,其对测绘项目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测绘服务社会的领域越来越广,可以预见,将有越来越多的测绘项目引入监理制度,监理制度在测绘项目中的意义也会更加凸显。
参考文献
[1]孔祥元.测绘工程监理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
一、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
党建工作常常被认为是务“虚”,这个“虚”要务得有水平,悟出实效,推动实践,这才是务“虚”的境界。赵华录书记的讲话紧密结合实际,给我们明确了任务,掌握了规律。是的,基层党建工作亟待加强,我们这些村干部更是责无旁贷,要不断学习,提高能力,要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贡献精神,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农村党建工作之路。而朱莉副书记从形势到组织建设问题的分析引人深思,“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回想这朴实而又发人深省的三句话,提醒我们: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称职的农村干部。
二、丰富了自身党建知识。
(二)拆违拆迁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果。按照市、区拆违拆迁工作指示精神,我们以打造宜居靓城、创建和谐丰润为目标,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集中开展为期两个多月的拆除违法违规建筑攻坚战。在艰巨的任务面前,局主要领导从摸底排查到挨家宣传动员,从协调配合到检查督导,从开始拆围拆迁到后期的善后,每天工作在第一线;工作中处处以全区的大局为重,依法办事,大胆协调,深入走访沿线村民数百户,做了大量的清登、汇总等基础工作,克服了重重困难,促成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并为拆围无偿提供装载机、运输车35台(件),出动执法人员数千人次,通过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强力督导、全面协调,顺利完成上级部署的阶段性工作任务。截止6月底,共完成唐山市北出口两侧拆违拆迁房屋建筑185户,拆迁面积达44397平方米。
(三)乡村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区委“加速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取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进展”的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入开展农村公路发展调研,在合理规划、强化协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帮助镇乡村解决实际困难,并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民心工程、和谐工程来抓,促进全区乡村道路早开工、早建设。同时,进一步严格技术标准,严把质量关口,加强施工的指导和管理,确保了我区今年农村交通建设和养护的高质量、快发展,使我区乡村公路改造项目工程全面铺开,进展顺利。截止6月底,完成道路开工建设16条39.6公里,占计划65.5公里的60%,其中已完成9条、28.3公里,占全年计划的43%。
(四)公路养护、绿化美化工作进展可喜。为确保全区公路始终保持良好状态,我局主要领导率领技术人员深入到全区县乡公路开展调研,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全区道路的建设和维修进行了认真部署,决定投资740万元,对邱柳、丰扬、碾唐、洪火线和石各庄道路进行维修,完善县乡道路的使用功能。在加强公路日常养护管理,不断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的同时,加紧了公路绿化工程实施,加大国省干线公路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强力推进大中修工程建设。截止6月底,列养国省干线好路率达85%,达到市局下达的好路率指标;完成4条国省干线公路、4条县级公路和4条乡村公路的绿化任务,共计栽植乔木16.24万株,灌木43万株,种植草花5000平方米;重点对唐丰路、高速连接线的公路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整治,维修平交道口挡墙145米、维修路边挡水埂950米、清运垃圾890立方米;完成国省干线及县级公路路面挖补共计34183平方米、罩面147300平方米;完成丰董线岩口桥、102线沙白小桥等4座桥梁的维修加固工程。
(五)路政“双超”治理和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半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市加大超限超载治理通知精神,坚持国、省干线为重点,以卸载为主、罚款为辅的原则,加大了超限超载车辆的治理力度,累计检查车辆1628辆,处理超限车辆283台次,卸载货物6867吨。在公路管理方面,我们以全区拆违拆迁行动为契机,在市、区的统一领导下,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执法行动,对唐丰路、西外环线控制区内的违法建筑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拆除,取得了突出成果。同时,我们将管理路段的责任层层分解到个人,加大了公路日常巡查密度,做到了对各类违法行为早发现、早处理、早结案;同时共受理路政违法案件109起,结案率达100%;清除路阻路障76处、575立方米,清除非公路标志165块,清除违章摊点63处、115平方米,制止违章建筑4处、90平方米,保证了公路的安全畅通。
(六)规费征收稳步增长。上半年,我局通过严格实施内部监控,严格执行征费法规,广泛延伸服务触角,多渠道拓展费源,强化规费催缴与依法稽查相结合,多次开展大规模的联合稽查、联合执法行动,大大提高了辖区车辆的应征率、纳费率。预计到6月底,可征收车辆养路费6223万元,其中,汽车养路费5485万元,占市局年计划9800万元的53.8%,同比增长了42.9%;拖拉机养路费738万元,占市局年计划884万元的83.5%;完成运管费征收360万元、货运附加费306万元、客票附加费48万元;完成车辆通行费收缴655万元,占市局年计划1270万元的51.6%,同比,增长了7.4%。
(七)运输市场整顿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以维护广大人民利益、打造诚信交通为己任,以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出租“黑车”问题为重点,狠抓了客运市场的专项治理,维护了正常的运输市场秩序。从5月22日起,我局组织了出租所、运政稽查、客运稽查等单位50多名执法人员参加的为期一个月的出租黑车及其它非法营运车辆专项整治行动。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运营行为,维护合法经营者权益;另一方面利用宣传车巡回广播、电视台公告等形式大力宣传,营造声势。取得了突出成果,半年来,共查处无证经营的出租“黑车”60余部,查处抢客、甩客、宰客、私抬票价、客运超载等违章行为220余起,查处非法营运的三轮车113辆次,取缔汽车维修厂点6家;完成元旦、“五一”黄金周期间安全运送旅客14万人次;分流旅客2000余人次。
(八)运输行业管理持续健康发展。半年来,我局进一步完善了客运网络建设,强化了客运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大营运车辆技术档案管理,共换发汽车《营运证》8300个,三轮车、拖拉机《营运证》5600个;加大了货运联合体车队的整顿力度,统一收费标准、服务标准,提高运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严格了车辆二级维护、检测标准,全面实行了维修质量保证期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车辆技术状况。共检测营运车辆9855台次;完成培训驾驶学员期400余人次。
(九)交通法制、工作水平稳步提高。半年来,通过不断完善行政执法工作手段,规范运行机制,形成了集培训、考核、监督、评定为一体的法制工作管理体系。今年来,共组织各类执法人员岗位培训3期,参训率达100%,完成了对全局246名执法人员的考核测试工作,对在执法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对在考试考核中综合成绩较差的两名中层执法干部给予了免职处理;受理社会群众投诉20余起,没有发生进京、赴省等重大、越级访案件,隐患排查率达100%。通过加强交通法制建设,执法队伍的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没有发生公路“三乱”等违法违纪事件。
(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今年以来,我们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完善了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严格制定、层层签定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奖惩,强化了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上半年对涉及工程队油石拌合场失窃案的4名相关责任人员给予了通报批评,并给予不同程度的经济处罚。在此基础上,先后投入4000多元购置了路锥、施工标志、条幅等安全设施,对全局的消防设施进行了检修更换,做到了防患于末燃,有力地促进了全局安全生产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半年来,我局没有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及责任事故。
(十一)党风、行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又上新台阶。半年来,我局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及治理公路“三乱”责任状,细化了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分工,狠抓了行风和机关效能建设,做到了项项工作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实现了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在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中,坚持把学习提高、解决问题、走群众路线、领导干部带头等规定动作贯彻始终,力求做到入脑入心。10位班子成员带头撰写学习心得和笔记,全体党员干部结合实际,分别写出学习笔记、心得体会,使每个党员干部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及实践基础。5月22日上午,全局280多名党员干部听取了局领导作的《以科学发展示范区为引领,努力探索丰润交通科学发展之路》的宣讲报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丰润交通发展全局,每个干部职工,都要自觉投身于建设科学发展示范区的伟大实践中去的要求。:
多中心视阈下的治理模式转型——基于治理模式二维划分的实然分析
西方政策过程理论的最新进展、趋势与启示
关键基础设施服务的缺失风险对应急准备的影响
后单位社会民生建设中的国家责任机制分析——以辽宁省棚户区改造为研究个案
基于社会团结的包容性社会——关于当前中国社会管理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村治研究的发展轨迹、学术贡献与动力机制——基于1998—2009年CSSCI检索论文的研究
平均分配机制批判及其“批判”的批判
司法审查的第三条道路——弱司法审查的兴起、发展及其中国意义
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立法表达问题研究——以北京等八省、市地方政府规章为分析样本
“半主动性适应”与“建构型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模型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河北691个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
从隔离走向融合:失地农民社群隔离现象的破解——以长春市为例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农民退休年龄的调整及其可适性研究
深圳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的案例研究
从“压力型考核”到“公众制度化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考评模式的转型与路径依赖
我国灾害风险补偿多元化机制的制度架构——从社会保障的全景出发
“村务共治”:村民自治的非典型嬗变——基于湘北S村的实地研究
扶贫移民:一种扶贫工作新思路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与经验研究述评
乡村巨变中的信贷合约风险及其控制——基于濮阳模式的制度分析
作为“过程”的法律文化类型研究——以梁治平教授的研究为考察对象
法制改革与政治权力关系的微观分析
发达国家及地区排放权交易的法律研究
“大部制”改革:理论审视及路径新释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解放
行政改革30年:中国政府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分层机制
政府绩效测量及其解释——兼评罗伯特·帕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
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政治理性和技术理性——以珠海市万人评议政府为例
体制内外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比较——以穗深两市为例
中国贫困治理三十年回顾与前瞻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政府财政责任探讨
递进式推进农村
水利·国家·农村——以水利社会史为视角加强对传统社会国家社会关系的研究
当前农民土地财产权体系重构之探讨——以基本人权为视角
公共基础设施PPP融资模式问题探讨
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以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演变为维度
紧急状态下公民权利的保障——基于公法救济之行政诉讼的视角
城市治理中的政府作用机制浅析——从治理主体利益定位的角度
非营利组织专职人员身份认同与专业化研究
我国行政服务中心发展中的难题及对策研究
认真学习《文选》切实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和能力——在甘肃行政学院2006年秋季主体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的新飞跃——学习《文选》关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有关文献的体会
永远不忘甘肃人民(下)
韩国政府绩效评估及其评价
创建高绩效党政机关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青岛市创建高绩效机关的探索与实践
从中国地方政府门户网站测评结果看其发展趋势
平衡计分卡理念对构建我国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启示
浅谈地方政府战略管理模式的选择
论政府雇员制应该缓行
从义务本位到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解读之一
城市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略论公务员意识
多元互动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法律探究
基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在绩效审计中的功能作用
实现绿色承诺的关键是完善制度实施环境
“公共政策选择性执行”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假设一,乡村不能维持正常运转,显然不允许。因为在目前的体制下,乡村两级组织是稳定农村,执行党和国家政策的主要组织,离开了这两级组织,许多事情将办不好,许多事情也办不了。所以乡村必须维持运转。
假设二,维持乡村财政运转,其财政收支缺口必须有资金弥补。其途径有二条,一是各级政府帮助解决;二是乡村从农民那里解决。从第一条途径看,各级政府的财力有限,无力承担乡村庞大的支出需要,所以各级政府没有能力解决这一缺口。从第二条途径看,如果财政收支缺口从农民那里解决,则轰轰烈烈的农村税费改革就会因噎而废,无功而返。难以走出“黄宗羲”定律。这两个途径都无法解决乡村财政问题。财政问题不能解决,乡村就无法维持正常运转。
假设三,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这立即会产生此消彼长的效应,乡村财政收入会减少,乡村出现较严重的财政危机。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代价不菲。
假设四,停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这又抛开了讨论的前提。因为现在讨论这个两难的选择,其前提就是必须推进税费改革。
上面四种假设可以得出两种选择思路,一是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让乡村不能正常维持运转;二是停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维持乡村的正常运转。这就使农村税费改革陷入了“囚徒困境”。
二、“囚徒困境”反映了税费改革的局限性
农村税费改革的“囚徒困境”,集中暴露出了中国农村的深层次矛盾,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单一农村税费改革的局限性。,
农村税费改革性质的改良性。一是农村税费改革预期设计,没有打算要从根本上对农村的经济政治制度进行一个根本性的改革,而是想在保留现有行政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土地制度的前提下,来减轻农民的负担,缓解干群矛盾。具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性质。二是回避了核心制度的变迁。笔者曾经分析过,鉴于目前农村制度供给有跌入供给陷阱的可能,必须从整体上推进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否则农村税费改革的效率会打折扣。从现在的试点情况来看,如果不能及时推进其他核心制度的改革,农村税费改革难以突破“囚徒困境”。这就使农村税费改革有跌入制度供给陷阱危险,新安排的制度边际效率将会趋于零,甚至为负。因为如果其他的制度变迁不能继续跟上,农村负担反弹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就说明了农村税费改革的改良性,三是税费改革只是税收体制内部的一种改革,并没有改变目前事实上存在的城乡二元税收体制和分配体制,这种体制的实质是国家有意无意地对农民实行了身份性税制,其结果是收入低下的农民承担了比高收入的城里人高得多的税赋,而目前的税费改革并没有打破这种不合理的税收和分配格局。
农村税费改革目标的投机性。农村税费改革是中央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是想将此作为类似家庭联产责任制的革命性创新。大家可以从汗牛充栋的赞誉中体会得到。从目前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情况来看,至少现在还看不到税费的革命性能与家庭承包责任制相媲美的迹象。其后成效我们拭目以待。一是虽然农村税费改革措施酝酿了很久,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是当初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想通过农村税费改革这一项制度变迁来代替所有制度变迁,如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农村财政制度、农村民主制度等等。二是想改革成功,但是又不想花费太大的成本,如在农村转移支付上,不大愿意为改革支付更多的改革成本,当然本身也不具备大规模转移支付的财力。三是想改革,但是又不想对现有的经济政治体制作伤筋动骨的创新。
农村税费改革策略的渐进性。农村税费改革在策略上是先从税费改革上着手,而其他的改革则慢慢来,即先将税费改革一步推到位,然后再分步分阶段分流干部(这也与干部分流难密切相关),再来考虑推进农村财政体制改革,推进乡村民主化,如果税费改革效果比较好,后二项改革就没有必要改革了。这是一种传统的渐进改革方式。渐进改革本身并没有错,而且中国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改革就是渐进式改革,成效明显。但是农村税费改革与当初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明显不同,家庭承包责任制一开始是对农村的核心制度土地制度进行创新,同时调整各种分配关系,当时对核心制度的改革比较到位,只是分配制度则是通过渐进方式来调整的。这不影响整个改革进程和改革效率。但是现在的农村的税费改革是在保留现有的行政制度和财政制度前提下的子制度改革,这种改革无法替代母制度的改革。渐进性不仅不能成为改革的优点,反而成了改革的致命弱点。因为这使改革产生的问题无法通过其他制度来配套解决,加剧了乡村的矛盾。
农村税费改革成本分摊的不合理性。一般而言,改革成本的分摊方式有多种,如改革成本制度化、改革成本向外转移、改革成本政府垫支、改革成本向后推移、改革成本外部化,等等。农村税费改革,国家开始还没有考虑到成本的分摊问题,直到安徽省试点改革后,乡村二级出现了严重财政支付危机后,才考虑用财政转移支付帮助乡村渡难关。除了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支付部分改革成本外,其他的成本都由乡村这二级组织承担。而此时的乡村组织,在不能向农民摊派的情况下,已经是“山穷水尽”,根本没有能力来承担改革成本。由于没有进行其他配套改革,农村税费改革的成本不像其他的改革的成本一样,可以由农民以外的其他主体来承担,或者向后累推移,或者通过改革发展来逐步分摊。这些改革成本都是即期的,必须支付,否则乡村的工作就会停摆。
农村税费改革的系统性不足。整个农村制度是,一个整体,改革前虽然各项制度相互之间配合并不是太好,但是由于各种制度之间是兼容的,还能勉强维持“一个萝卜对一个坑”的状态。但是税费改革后,减少了许多萝卜,又不能从外面大量补充萝卜,还要坚持“一个萝卜对一个坑”,显然是一厢情愿。这就说明了农村税费改革系统性不够。从理论上讲,农村税费改革是相互配套的,“农民减负,乡镇减人,民主支持”,一减对一减,正好还可以维持“一个萝卜对一个坑”。但是百密一疏,始料不及的是负担好减,人难减,而且还不仅仅是一个减人的问题,还要减债、还要提前支付减人成本,等等。
对农村税费改革的困难估计不足。农村税费改革当时只是认为,只要将农民负担减少,改革就成功了,农民就会欢天喜地。但是事情并没有如此简单。从改革试点的情况来看,农民负担的确减少,但是反弹的势头还很大,因为负担减少是以减少其他必要的支出的为前提的。减负造成的乡村财政收支缺口就成了乡村的“硬伤”,而这些“硬伤”在改革前是没有预案的。一是没有预料到,改革后乡村二级的财政缺口会如此大;二是没有估计到到期的乡村债数量是如此多,而且乡村根本没有偿还;三是没有想到乡镇干部的分流如此难,而且分流干部还必须花费成本,连财政缺口都无法弥补,更谈不上用成本来分流干部,但是如果干部不能分流,缺口就会更大。这就使改革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本身的局限性。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虽然农村税费改革较大幅度地减轻了农民负担,但是农民的负担依然很重,这个制度设计仍然是对世界上收入最低的群体征税的制度,这与世界上对农业进行低税甚至负的税收发展趋势是背道而驰的。二是与支持保护政策背道而驰,加入,要使我国的农业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大对农业的保护,不取消和大大降低农民的负担,又怎能谈得上保护呢。三是农村税费改革加重了多种田农户的负担。税费改革前,农民负担是地税人费,按土地面积征收农业税,按人头征收乡统筹、村提留及其他费用。改革后,农业税费是按农村第二轮承包土地面积征收,而原先按人头征收的费用,合理的并入了农业税,不合理的都一律取消,所有的农村税费负担都落到了土地上。同时,农业税率从提高到(含附加)。承包土地的农民既要承担以前由土地承担的税,又要承担保留下来的以前按人头承担的费。因此,有地、多地、从事粮食种植的农户负担增加。这与改革的初衷是相悖的。四是统筹提留产生的原因一种租的形式,即乡村让出土地所有权而得的回报,现在将这种因为所有权的经济收入变成了税收,就混淆了土地所有者与国家之间的身份与位置。农村土地产权更加不明确了。这些都说明了农村税费改革政策在制度的设计和安排上存在不少问题。
三、农村税费改革“囚徒困境”的治理策略
中国农村问题盘根错节,税费制度正处在一个关节点,牵一发而动全身。农村税费改革的上述局限性也说明:要理顺农村税费关系、理顺政府跟农民之间的关系,单单依靠农村税费改革还不够,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才有可能真正把税费问题解决好。其主要思路就是从整体上推进农村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扭转农村税费改革单兵突进的局面。
撤销乡镇政府,推动乡镇自治。首先要将乡级政府改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乡镇不应沿袭以前的思路建立一级完全的政府,应按“强县弱乡”、“实县虚乡”的原则,将乡镇定位于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类似于过去的乡公所),主要的职能就是协调民事纠纷,宣传落实国家的政策,承办上级政府的委托事宜,其编制、人员、经费由县政府统一掌握,政府要办的事(如应由县级财政支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转移支持)由县财政统一纳入预算。将乡镇及其站所承担的社会职能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或者把相关站所直接改为社会中介组织或者行业协会。乡镇机关年轻的、素质比较高的充实到工商、税务、公安的部门,以强化行政执法。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民协会、行业协会和专业协会,满足农民、农业市场化的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民与基层政府、企业集团和垄断行业的对话能力。
如果认为上述机构改革方案过于激进,也可以在保留乡镇这一级政府的基础上。提出改革“极限”目标,即按照乡镇有多少收入,养多少人,办多少事的方法。大力削减人员。笔者认为,一个乡镇包括站所最多只需要个人(不包括工商、税务和公安)。个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宣传党的政府、为农民搞好服务、协助其他执法部门搞好执法。
剥离乡村所承担的农村公共品和公益的责任。不管是保留乡镇这一级政府还是撤销这一级政府,都需要对农村公共品的供给制度进行重新安排。否则矛盾是更多,问题会更大。要重新界定乡镇的职能,对于民兵训练、乡村公路建设、计划生育、农村义务教育、跨区域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品、公益品应该由乡镇以上政府为主来承担。
其中,民兵训练和计划生育是一种全国性的公共品,应该由国家财政来负担,由国家从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来解决。
农村义务教育应由省级以上政府来承担。因为现在大多数的县级政府还是农业政府,收入主要来自于农村、农业,由县政府负责也是农村自己负责。这与改革前负担主体大致差不多,都是农民。因此,笔者建议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由省级政府负责统筹,并以省级政府为主。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除了跨地区的基础设施由省级财政或者中央财政负责统筹建设外,其他的应该以地级政府为主来统筹和建设。其中,乡村道路以县级政府为主,地级政府协助解决。对于国家商品粮食地区,中型以上的水利设施和乡级道路都必须以省级为主解决。只有从根本上减轻了乡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才能使农村税费改革真正改到位
重构农村财税体制。在保留乡镇政府的前提下,必须重构农村财税体制。这也是解决当前改革中矛盾的关键(如果撤销乡镇政府,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因为前二项改革都无法解决迫在眉捷的乡村财政危机和债务危机。这个问题必须扭转非农化偏好的财政制度,重构乡村财税制度。
农业税收制度改革分二步,第一步,近五年的农业税收全部留在乡村,用来化解当前的财政危机,即用来填补乡村财政缺口和清偿乡村债务。第二步,五年后,可以考虑取消农业税。当然为了使农民有一个税收意识和社会义务观念,可以将其农业税收上来,然后,再以支持保护的形式返还。但是这需要较大的成本。笔者主张前一种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need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on the road overload of vehicle, the number and proportion of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each year, overload has become a prominent economic and social issues. According to his be keenly aware, combined with their practical work, in view of the current vehicle overloading transfinite transport, put forward their own point of views.
Key words: overload; transport
中图分类号:[F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治理车辆超限超载运输的必要性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社会公益、国防保障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同时也成为加强城市和乡村连通的纽带,促进了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和信息的交流,是人类社会生产、经济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改革开放的需要,在路上行驶的超限超载车辆,其数量和比例逐年大幅增加,超限超载运输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对交通安全、运输市场及生产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一是诱发大量的交通安全事故,据统计,全国70%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是由于车辆超限超载运输引发的,50%的群死群伤性重大道路交通事故与超限超载运输有直接关系,超限超载运输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二是严重损坏了公路基础设施,超限超载运输车辆的荷载远远超过了公路和桥梁的设计承受荷载,致使路面损坏,桥梁断裂,正常使用的年限大大缩短,不得不提前大中修给国家造成巨额损失。三是导致道路运输市场的恶性竞争,多数经营业主以竞相压价承揽货源,以超限超载运输来获取利润,形成超的越多,赚的越多的现象。四是造成“大吨小标”车辆泛滥,汽车生产厂家和修理改装厂应运而生,严重影响汽车工业的健康发展。上述情况说明,车辆超限超载运输造成道路运输市场扭曲,诚信水准下降,严重损害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阻碍了现代道路运输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也严重危及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超限超载运输的危害性和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也引起了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曾多次对车辆超限超载运输作出重要批示,治超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从各地治超的实际进程而言,由于政令不通一,行动不一致,大部分地区处于双方对峙的局面,如何建立治超的长效工作机制,保证治超工作继续健康有序往前走,成为每个从事此项工作的人不得不慎重考虑的课题。本人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针对当前车辆超限超载运输,提出自己的一点意见。
二、长期治理超限超载运输的具体措施
超限运输涉及到车辆生产、运输市场、群众利益等诸多问题,要彻底根治这一顽症,必须从体制管理入手,综合治理,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杜绝超限超载运输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的安全。
(一)开展法制宣传工作
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结合国家的“四五”普法规划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公路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扩大宣传对象,让广大群众尤其是驾驶员和运输业户都学法,懂法,守法,为路政部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同时采取切实有效地措施,利用群众乐于接受的宣传方式,向大家宣传,介绍超限超载运输的危害性,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并强调通过典型案例的剖析,进行生动深刻的直观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交通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
各地党委政府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治超工作列入本年度政府工作的要点,按照“力度不减,机构不散,责任不变、措施不松”的原则,强化对治超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人员机构,保障工作经费。立法机关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治超情况,及时出台超限超载治理的政府规章和地方法规,将超限超载车辆驾驶人违法超限超载按交通肇事罪处理,车辆所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三)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执法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执法人员的素质高低,因此要加强对执法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训,强化爱岗敬业精神,变管理为服务,使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维护路权、保护路产”意识,努力做到文明执法、热情服务,切实提高执法队伍的行政执法水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四)理顺治超管理体制
从理顺车辆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入手,改变目前管路的不能从根本上管车,管车的只管安全不管路,交通行业、公安行业各自为政,管事不管人,使“人、车、路”人为条块分离的现状。目前全国九部委联合治超,说是各部门各司其职,事实上很大程度上仍是交通部门在此孤军奋战,从现场执法力量的部署到各项具体工作的推动,交通部门是利用合作关系极力推动其他部门履行各自的职责。要真正从源头治理超限超载运输,就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车辆行驶管理的体制,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将车辆监管职责交由交通部门实施,由交通部门实施年检年审,实施驾驶员资格考试认证,赋予交通部门对违规装载企业的处罚权。改变目前车辆管理政出多门,职能交叉,这样一来,交通部门根据现场监管中查处的违章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在年底审验中、驾驶员管理考核、货运企业管理等方面实施联动治理,使司机不愿超,企业不敢超。
(五)联手行动,综合治理
建立各级党委、政府负责牵头,各相关部门参与配合的治超运行机制,增强部门间的合作,各部门要统一政令、联合行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开展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反超限超载的专项治理斗争,严厉打击违章超载行为。公安、交通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不断强化路面执法协作和联合治超机制。经贸、工商、质监、新闻等部门加强车辆生产制造销售企业的检查,加强对非法改装、拼装车辆的检查,对非法改装、拼装的车辆的车主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相应处罚。各部门要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做到行政执法主体合法,认定违章事实确凿,执法依据和执法程序正确,确保超限运输的查处质量。
(六)深化货物源头管理
要加强对本辖区内非法超限超载的源头管理,要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和从业人员深入了解车辆非法超限运输的危害,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交通部门要加强对道路货运源头单位的监督管理,对大型货物集散地和20万吨以上的货物源头单位,实行运政人员派驻制度,加强对货物装载源头的监管、监督和管理。从地域来看,煤矿、铁矿、沙石厂、建材生产集散地是易发生超限超载区域,因此应加强对这些货物装载地点的源头管理。加强与相关企业合作,实行重点运输企业及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对违法规定进行车辆装载配载货物的企业或货运站经营者,要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建立健全合法运输信誉档案,加强对运输企业,人员从业资格的考核管理。经贸、工商、质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境内车辆生产、改装企业的监督检查,对非法生产、改装汽车的企业进行清理取缔。生产非标车辆,由质监部门予以处罚,属于擅自改装机动车的维修企业,由交通部门处以2―5万元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部门予以取缔。公安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机动车登记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发放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和行驶证,对不符合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标准的车辆不予登记和发放车辆号牌,对现场查处的违法超限超载驾驶人员,公安部门要给予违法记分处理,并且对超载车辆实施卸载后方可运输。
分类号 G252.1
Abstract The public reading service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is the platform of system and policy guarantee for national reading activities. After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public reading service system in Xinyang,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government of Xinyang city shou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Pingqiao model", and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rough government leading, professional guidance, social autonomy and other forms to construct the public reading service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Keywords Public library. Reading service system.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随着全民阅读逐渐上升为国家政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民阅读的基础平台,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提升到文化兴国的战略高度。图书馆是实现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促进全民阅读的重要公共文化实施,是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阵地和场所。图书馆是一种较为昂贵的事业,在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时候,图书馆职业不得不考虑结束各自为政的状况,走资源共享之路,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最大限度地实现普遍均等的公共图书馆服务[1]。城乡一体化战略主要解决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城乡二元结构、地域阶差等非均等化问题,为公共阅读资源的供给提供公平的制度平台和政策环境,使地域、城乡获得同等的待遇。城乡一体化就是要在制定阅读服务体系发展战略时,将不同地区、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兼顾,谋划布局,做到规划同步、设施同建、人员同组。建设重心下移、眼光向下,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体现大众情怀,借助“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扶持农村公共阅读服务活动的开展。实现地域、城乡公共阅读资源共享,通过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手段,实现城市阅读资源向农村的辐射和延伸;建立对农村的阅读服务体系援助机制,积极开展公共阅读活动志愿者行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支持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以活动开展为载体,搞好城乡、区域互动。在公共阅读服务领域,我国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有比较成功的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模式,比如以“三级投入、一级管理”为特点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嘉兴模式”[2];在合作基础上的全委托形式的“苏州模式”[3];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的“流动图书馆”模式、深圳图书馆创立的“图书馆之城”模式、广州市创立的由政府主导的图书馆发展模式、东莞图书馆创立的“集群图书馆”模式、佛山市禅城区创立的“联合图书馆”模式五种构成的“岭南模式”[4]等,在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中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了借鉴的模式、制度和技术支撑。
1. 信阳市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现状
1.1政府主导城、乡、村三级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
信阳市位于鄂豫皖三省交接处,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市总面积1.8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58.96万,辖八县二区,六个管理区、开发区。20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乡99个、镇78个、街道办事处25个),共有村民委员会3042个,居民委员会278个[5]。信阳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建设,尤其以信阳市新图书馆和平桥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建设为标志,在全市范围内大力进行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建设。信阳市新图书馆从2010年9月8日起免费开放,率先在全省引进先进的RFID自助借还操作系统和Interlib图书馆集群管理系统[6]。信阳市平桥区高标准新建18个乡镇公共图书馆,完善区图书馆软、硬件设施建设,村级图书馆试点建设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了以区图书馆为总馆,以18个乡镇图书馆为分馆,以村级图书馆为支馆,以数字图书馆为补充,互联一体、辐射全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2013年10月,信阳市平桥区《关爱留守儿童:平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创建项目被文化部批准成为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以视角的独特性、前瞻性、创新性和带动性,获得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7]。
截止2011年12月底,全市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76个,农家书屋220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覆盖全市,建成10个县级中心和3010个村级站点[8]。目前,信阳市已经基本形成了包括市图书馆、县(区)图书馆、乡(镇、办事处)综合文化服务站、农家书屋在内的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1.2信阳市全民阅读活动全面开展
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阅读空间,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成为读书活动的一个主要阵地,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也承担了图书馆的阅读功能,成为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为图书馆事业实现全覆盖、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组织支撑和平台依据。以信阳市图书馆和平桥区图书馆公共阅读活动开展引领的信阳市城乡公共阅读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
固始县图书馆开展了“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少儿读书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读书心得演讲比赛[9]。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郝堂村图书馆每年定期举办手拉手心理健康辅导、精品动漫连连看、儿童才艺展示比拼、零距离亲子视频对话等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特色服务活动。让留守儿童在学习知识、拓展视野的同时,尽情享受家的温暖[10]。光山县文广新局斛山赛区联合中心学校举行了读书朗诵比赛活动,参赛选手来自斛山乡的10个农家书屋。斛山乡文化服务中心开展举办了中小学生农家书屋夏令营、主题阅览、“我的书屋・我的梦”演讲、读书心得体会座谈会、全民阅读活动等,动员组织群众和学生走进农家书屋和社区图书室,学习文化科技知识,赏读名人名篇,涌现了一大批读书用书和喜爱朗诵的读者[11]。光山县槐店乡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和暑假还乡的大学生到农家书屋读书,推动全民阅读活动,围绕县里每年举办的读书朗诵大赛确定的主题,15个农家书屋组织了不同形式的主题阅读活动 [12]。光山县文广新局协同乡镇党委、政府把组织留守儿童到农家书屋读书消夏作为掀起2014年全民阅读活动的抓手,召开专门会议,安排部署儿童读书工作。派出7个辅导小组,组织培训农家书屋管理员410人次,深入书屋辅导指导借阅活动[13]。
1.3公共阅读服务呈现区域间不平衡
普遍均等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是我国政府和图书馆界同仁的共同价值诉求,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生可以改变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更是没有前途的[14]。信阳市城、乡、村三级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信阳市公共阅读服务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书香引领社会发展成为各级政府的施政纲领,关爱留守儿童成为开展公共阅读活动的重点。但是,信阳市是革命老区,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普遍缓慢、基础薄弱,图书馆事业建设起点低、欠账多,不仅在实施建设、运行管理、人才队伍、服务效能等方面与发达地区、大中型城市的相对差距仍然在持续扩大。各县区之间也由于服务对象、财政保障、基础建设等外在条件,以及服务理念、管理手段、技术应用等内在因素的差异,造成了阅读活动开展不均衡现象。比如信阳市的平桥区和负忧,同样处于市辖区,平桥区已经形成了以平桥区公共图书馆为总馆、18个乡(镇)图书馆为分馆、村级农家书屋为支馆的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负忧图书馆处于中心城区的老馆由于馆舍面积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于2013年11月搬迁到琵琶台,目前还没有正式开放。
据信阳市文化政府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介绍,信阳市县级图书馆(新县图书馆正在拆建)和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公共阅读活动的开展呈现不均衡现象,平桥区的做法是一个好的尝试,但是乡镇图书馆不能替代文化站,还不能称之为“平桥模式”。对于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该负责人对“一体化”提出质疑,图书馆与文化馆功能不同,受众群体不同,政府投入渠道不同,管理运行方式和手段不同,评比标准不一致,怎么可能实现一体化呢?政府每年都在增加投入,乡村两级主要是数字化设备和资源,目前正在解决农村偏远地区上网问题,一批无线网络终端设备即将配送到网络无法覆盖的农村,保证所有的农村地区能够足不出户享受公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的资源。但是,由于村级组织的空壳化问题,政府投入的网络资源设备被盗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乡镇经济落后,不能进行配套的资金投入,仅仅依靠国家投入的资金不能发挥太大效益。因此,需要加强管理体制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整合文化职能部门的资源,以便利性、基本性、公益性、均等性为原则,构建运转协调、经济高效的制度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普遍均等化发展。
2.信阳市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模式构建类型
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构建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两级,由于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乡村公共阅读服务仍然停留在有阵地无经费,有图书无专业人才的尴尬境地。目前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运作最好的平桥区,依然遭遇发展的经费短缺和专业力量薄弱的困难。2014年10月8日,为更好地推动平桥区承担的文化部公共文化示范项目的实施,平桥区政府在平桥区会展中心召开了全区综合文化站站长及主管领导、乡镇图书馆管理员、农家书屋管理员大会,集中讲解文化部公共文化示范项目的申报过程和目标考核要求。在随后召开的部分乡镇图书馆管理员与文化站长的座谈会上,乡镇图书馆和文化站长普遍反映了经费短缺的困难,几个乡镇图书馆的附属设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却没有维修经费,农家书屋管理员经费没有来源等。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增加农村文化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1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明确不同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16]。
公共阅读服务是公共文化产品的一种形式,应当由政府主导建设,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方向转变过程中,需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组织机构体系。信阳市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应当以信阳市图书馆法人治理试点为契机,认真总结平桥区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经验和不足,按照总分馆体系的模式构建政府主导型、行业指导型、社会自治型相结合的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2.1政府主导型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政府主导型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通行做法,该类型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如苏州、嘉兴、广州、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县、乡三级政府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公共阅读服务体系进行持续投入,从而形成较好的服务效益,好的服务效益能够引领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社会风气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全面发展,良好的发展态势激励政府对公共阅读服务体系投入的力度加大,如此形成了良性循环。邱冠华馆长对于苏州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经历的两次建设过程感慨颇多,第一个分馆―沧浪少年宫图书馆是他历时半年才寻找到的合作伙伴,由于运用了“动态资产权”、“孵化式培训”、扁平管理等方式,直接由总馆向分馆派遣工作人员,保证了分馆正常开放、资源适用、服务专业、活动统一,从而吸引了大量的社区居民,读者盈门,后来的合作伙伴主动找到市图书馆,到2011年底,苏州市已有36个分馆[17]。
信阳市平桥区总分馆制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由政府主导、统筹城乡,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图纸、统一标准、统一验收”原则,统一建设乡镇图书馆,形成了以图书馆建设为中心整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了以平桥区图书馆为总馆,以18个乡镇(办事处、管理区)图书馆为分馆,以社区街道图书室、农家书屋为支馆,以图书流通车为补充,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的区域图书馆网络服务体系[18]。“平桥模式”是政府突破政府管理体制和财政供给体系的前提下,使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向农村地区延伸,主动为农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让乡镇公共图书馆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19]。目前,平桥区图书馆正在积极创建文化部公共文化示范项目,以留守儿童特色服务为抓手,带动平桥区农村公共图书馆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效能,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以点带面促进平桥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发展。经过文化示范项目的创建,平桥区将以50个标准化农家书屋建设和阅读活动的开展,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和流动图书服务方式作为补充手段,积极与乡村学校图书室进行融合互补,形成公共阅读服务设施齐全、阅读活动常态化、阅读服务人员培训专业化、阅读服务制度规范化的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2.2行业指导型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不仅需要政府主导建设,而且需要阅读专业团体的指导,尤其对于公共阅读服务活动开展很少或是没有开展的县区,行业指导对于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建设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公共阅读服务实践领域,完全依赖政府主导建设而最终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上世纪90年代山东省、江苏省、广东省等地出现的万册乡镇图书和千村书库都遭遇了昙花一现的宿命。总结上述现象的发生,于良芝教授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缺乏专业化品质的塑造,同时指出,十二五时期兴建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如果不能完成专业化品质的塑造,依然逃不出昙花宿命的结局[20]。
信阳市图书馆是我市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文化建设项目,对于公共阅读服务活动开展较少的县区应当以信阳市图书馆为平台,通过完善信阳市图书馆协会,将阅读指导与推广的活动向农村地区延伸的方式,构建行业指导型农村图书馆阅读服务管理体系。比如负忧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构建,由于负忧图书馆的拆迁导致无法正常开放,现有的15名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面临退休、病休等原因,只有5个能够正常上班,并且没有图书馆专业人才,因此不可能将公共阅读服务向乡村延伸。负忧图书馆王建东馆长也希望能够像平桥区图书馆一样将公共阅读服务延伸到乡村,负忧图书馆的受众群体有许多是居住在工区路的工人、学校的学生、政府的工作人员,他们很多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有的读者到图书馆反映说:“图书馆的藏书还没有自己家里的书多,信阳市的交通、绿化都那么好,政府为什么不把图书馆建好呢?一个城市的文明不仅表现在建筑上,而且表现在居民的思想和修养上,没有公共阅读的城市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文明城市。”
对于读者的质疑和抱怨,王馆长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沟通汇报,图书馆专业人才招聘计划虽然已经批准,但是政府现行的人事管理办法需要按照公务员考试的程序进行公开考试聘用,图书馆的专项经费每年10万除去水电费也所剩不多,数据库中的文献资源有20多万册,大部分都是时期的旧书,搬家的时候仍然放在市中心的老馆旧址处,基本上没有阅读的价值,没有持续的文献资源更新,就无法吸引读者产生服务效益。因此,负忧图书馆目前的境况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构建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必须依靠当地的图书馆协会的专业指导。最好的解决方案是负忧政府能够将国家下拨的条块不同渠道的资金进行整合,组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发展的专项经费,与市图书馆签订委托协议,成为市图书馆的分馆,借助市图书馆的专业化平台逐渐发展壮大,在负忧图书馆做大做强之后,将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文化服务中心、村级文化室和农家书屋进行功能和经费整合,实现各级各类文化资源共享,让乡村居民切实享受到国家和政府的政策优惠。
2.3社会自治型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城乡一体化公共阅读服务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的阅读难问题,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提供政策、资金、专业技术的支持,力争让阅读成为农民的一种习惯,从要农民读书转变为农民自己需要读书。当各种途径搭建的平台让农民阅读成为可能之后,农民自发组织的读书会、致富信息交流会、娱乐健身交谈会等将成为社会自治型农村图书馆阅读服务体系的主要模式。
曾任多年乡镇党委书记、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副书记的陈鹏辉走马上任漯河市环保局党组书记、局长后,下决心要改变这种面貌。他结合全市经济发展和环保工作实际,组织实施了“编织市、县、乡、村环境监管网络,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环保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的环保积极性和广大群众参与环保的热情,创新和实践了漯河市农村环境监管治理的新路子。
环保部门的“耳目”“哨兵”,基层环保监管的协调员,是解决农村监管困境的保障。
这是笔者从该市农村基层环保监管网络人员积极开展工作中撷取的几个画面――
2008年3月20日,漯河市临颍县小师村村民李富金像往常一样,一边擦拭着脸上的汗珠,一边将自行车停放好,然后走到村里的环保宣传栏前,声情并茂地给早已等在那里的村民们讲起了环保知识。这是李富金与小师村群众的一个约定:每周定期向村民普及环保知识。
在李富金的巡查日记中,记录着他学习环保法律法规的要点记录、日常环境监督的酸甜苦辣、化解邻里纠纷的心得体会。字里行间记录和折射了最具体、最细小和最繁重的农村环保工作。
其实,李富金只是漯河市225名村级环保监督员的一个缩影,225名村级环保监督员和他一样每天活跃100个村庄,覆盖了漯河市2/3的农村。
在《漯河市乡镇环保专干情况统计表》和《漯河市村级环保监督员情况统计表》中详细地记载着分别来自临颍县、舞阳县、郾城县、源汇区、召陵区和高新区的6个县区的55名环保专干,他们分别任职于所在乡镇的工业办、环保办、安全办、企业办、农业办等部门,其中约80%为部门负责人。
临颍县固厢乡农业办主任郑永军谈起自己担任环保专干一职时深有感触地说:“环保专干这一平台拉近了村官和百姓的距离,使农村的环保工作有章可循”。
“宋跃辉――固厢乡固厢村1074国道以东;李富金――固厢乡小师村107国道以西;王丙西――王岗镇梁岗村村清翼河以南16个村……”每一位环保专干和环保监督员都有明确的区域分工,细化的职责分工,并肩负法律政策宣传员、环境违法监督员和信息通报员的角色。
作为漯河市环保局进行环境监管创新实践中建立的“市、县、乡、村”四级环境管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25名村级环保监督员和55名乡镇环保专干共同构成了全市环境监管的最基层力量。他们一起走进养殖大户和乡镇企业,化解邻里纠纷,宣讲环保法律法规。他们不仅是环保工作的“耳目”和“哨兵”,也是环保治理的协调员。这种基层环境监管模式的创新是对市、县环境监管的有益补充,不但充实了基层环保力量,使环境监管的触角延伸到了最基层,更给亟待解决的农村环境监管困境提供了一种保障。
当环保顾问,当环保参谋。他们的工作得到社会认可,他们被群众当作自家人。
采访时,我们曾与环保专干郑永军、村级环保监督员李富金等人座谈,郑永军说“我在以前的工作岗位上对环保并不熟悉,自从担任环保专干后,身上的担子重了,现在勤于看书学习,环保知识不断增加,我对这项工作充满了兴趣和热情”。
李富金说:“我们每到一处都能受到群众的欢迎,他们把我们当成自家人,说话都是掏心窝子!对这份工作我每个人都有一种喜悦和幸福感”。
不管是村级环保监督员李富金、王玉平,还是乡镇环保专干郑永军,全市225名村级环保监督员、55名乡镇环保专干和他们一样,已成为行走在群众间的“环保卫士”,他们的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尊重。
随着老百姓环境意识提高,对乡镇环保专干和村级环保监督员也产生了信任感,“12369”环保热线明显减少了,而乡镇环保专干和村级环保监督员的手机却变得前所未有的忙碌。
深化“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四个‘延伸’走出农村监管治理的新路子。
漯河市环保局建立的“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改变了长期以来以块为主的行政管理模式,形成了地方各级环保部门以条为主的纵向植入式垂直管理模式。在国家将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环保工程等各项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各级政府的同时,“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一级抓一级,乡镇环保专干和村级环保监督员层层抓落实,确保了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正如陈鹏辉局长所说:“环境管理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也是我们漯河市环保局制定和推行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围绕农村环境如何管,如何管好,完善和深化市、县、乡、村四级管理机制,就是坚持四个延伸、创新和实践一条农村环保监管的新路子。”陈鹏辉局长对“四级”管理机制的潜力充分信心,他说,从体制、执法、治理、宣传4个方面由城市向农村进行延伸,是避免“四级”环境管理机制不能流于形式,且不断完善、深化的关键。
体制延伸。也就是责任考核体制进行延伸,乡镇环保机构不能成为“空架子”,要通过定人、定岗、定职,加强对乡镇环保机构的考核,增强乡镇党委、政府抓环保工作的主动性,这也是调动乡镇环保专干和村级环保监督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执法延伸。以统筹城乡环境保护为中心,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加强环保队伍培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加强乡镇建设项目环境监管,监督人员与项目监管人员要及时沟通、积极配合,防止手续不合法的项目建设入住乡镇,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治理延伸。加快城乡污染治理步伐,做到投入到位、人员到位、管理到位,尤其关注规模化畜禽养殖及农药、化肥的使用和农膜等造成的污染。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契机,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大力推广沼气建设,改圈、改厕、改陋习,治理农村脏乱差。
[关键词] 石津渠 污染治理 措施 状况
1.基本概况
石津灌区位于太行山东麓,属滹沱河冲击平原,地域开阔、平坦,西高东低,迫降均匀,适于发展灌溉。石津渠始建于1942年,1958年灌区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设计灌溉面积16.67万hm?,是国家大型灌区之一。灌区属于半干旱地区,气候温和,水利工程配套完善,土地肥沃,适于小麦、棉花、晚玉米生长,产量高而稳。灌区的主要受益县(市)都已列入国有的重点粮棉、林果生产基地。同时,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也十分严重。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城镇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生活垃圾与建筑垃圾与日俱增,水资源污染日趋严重,给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防止污染,改善环境,是当前灌区实行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
2.水污染状况
石津总干渠源于黄壁庄水库,自西向东流经石家庄、藁城、晋州、辛集、深州等城镇,
全场132km。近年来,沿渠城乡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垃圾应运而生,但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一些环保意识淡薄的单位和个人经常把垃圾倒入渠内,至使渠道堵塞,水流不畅,严重影响了农灌输入和城市行洪安全;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石津渠是导致水质污染的根本原因。1996年统计石津渠排水口共有95个,排放量达10000m?/d。特别是晋州市里至白滩段,由于晋州市里一个特大排污口常年往渠道排污,而且经过多次协商并没有停止排污,在非灌溉季节,大量污水长期滞留在渠道内,沿渠附近臭味难闻,大量污染物的涌入,加剧了水体污染,使沿途水环境迅速恶化,因此污染治理还清石津渠一直是灌区多年来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
1995年至1998年,对石津渠放水期和非放水期水质共进行了14次监测,监测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①从1995年至1998年石津渠从黄壁庄桥至南张村,在上游黄壁庄水库放水期和非放水期各断面水质都在逐年变好。综合污染指数逐年降低,污染物浓度也逐年降低。②放水期,1997年有超《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5类水质标准现象,其原因是放水中泥沙含量较多,其它各项污染物均不超标。1997年至1998年水质均达标。③非灌溉期1995年至1996年水质属严重污染,1997年9月份以前有超标现象,1997年1月份至1998年10月份,石津渠从黄壁庄桥至南张村在上游黄壁庄水库放水期和非放水期,其水质均达到省政府办字[1996]97号《关于印发石津渠治理还清方案论证会纪要的通知》对石津渠的要求。
排污口的增加,排污量的增大,首先危及的是渠道的输水安全;污水不仅腐蚀、冻胀、损坏渠道和建筑物,缩短工程使用寿命,并且增加了管护难度和维修费用。据统计,1986年至1992年石津渠用于维修和改建被污水破坏的工程投资达132.4万元。近年来仅用净水冲污的损失就高达188万元。向渠内排放污水还直接影响到石津渠的灌溉水质,是早成家水污染事件的根源。1993年春灌期间,由于渠水收到污染,造成深州等地上千亩麦田受害,直接经济损失达30万元左右;1999年春灌期间,由于治理不彻底,再次造成衡水等地两、三千亩小麦受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00万元左右。污染事件的发生给灌区的名誉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农民宁愿不浇地也不愿用渠水,水费征收也相当困难,直接影响了灌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信誉。
3.污染治理措施
3.1加大宣传力度
彻底治理污染,还清石津渠,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然而仅仅依靠灌区自身的力量取得综合治理是难以奏效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关心和沿渠群众的理解配合,才能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为此我们首先加大了宣传力度,印发大量有关《水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止办法》等法律、科普知识宣传材料,在社会上大力营造保护水利工程、珍惜有限水资源的强大环保氛围和声势。
3.2加大管理力度
我们对沿渠乱排、乱倒的小化工、小造纸、小漂染等环保措施未达标的企业,采取了强制性的措施,并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封堵排污口战役,共封堵排污口70个,向灌渠排放污水的现象基本得到遏制,现有环保措施排污口26个。然而,向灌渠倾倒垃圾(主要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现象却愈加严重,由于渠道管护线长、乱倒垃圾的时间和地点的不确定性,给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使综合治理工作有的放矢,抓出实效,灌区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专职水政执法队伍,利用设卡盘查、夜间蹲坑、沿渠巡逻等方式主动出击,抓获了一批倾倒垃圾车辆并责令当事人清运垃圾或收缴垃圾清运费。
3.3注重硬件建设,加大投入力度
灌区还加大了对垃圾治理的力度,投资100多万元用于修建沿渠垃圾防倒墙、制作环保宣传牌、治理垃圾死角等硬件设施;又投资100余万元对石郊土贤庄至良村10km渠段进行了以改善环境、提高形象为主的彻底整修。这些硬件的投入有效阻止了向灌渠倾倒垃圾现象。
在省市有关部门的配合下,石津渠的综合治理工作初见成效,但距省会人民希望的整洁美观的环境还有很大差距,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的治理工作开展显得力不从心,面对治理石津渠环境尤其是垃圾乱倒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必须仅仅依靠沿渠各级政府、各企事业单位、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依靠社会各界及沿渠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4.污染治理设想
4.1近期设想
石津渠沿线乱排、乱倒垃圾现象由来已久,尽管此前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效果维持不久便又旧貌重现;究其原因问题还是要从源头查起,垃圾成灾,很大原因是由于城郊结合部和沿渠乡村缺少公共卫生设施,固定的垃圾处理厂在数量和规模上不足,沿渠各村镇单位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缺少消化出路,再加上人们环保意识淡薄,陋习延续,至使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环境污染。因此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彻底治理污染,必须实行标本兼治,治本为重的策略第一,希望上级部门继续增加资金投入,强化硬件管理设施,在重点渠段设置固定垃圾储运站和垃圾桶,并由各自村镇、单位派专人管理,从源头上遏止垃圾围渠上涨的势头;第二,由市政部门和灌区部门联合研讨雨污分流设施,使其纳入相应地下管道。以上两种设想投资少见效快,并且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