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贸易规则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5 17:25:17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进出口贸易规则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进出口贸易规则

篇(1)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优势

1.交易成本降低

对于进出口企业而言,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重视成本控制。电子商务的出现与发展,无疑给进出口贸易成本提供了下降空间。其具体表现有:传统进出口贸易产品主要通过产品展销会、电视广告等方式来宣传产品优势,或获取交易信息。但电商出现后,进出易双方可直接利用互联网对接交易信息,从而大大降低了中间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信息利用率。据美国《福布斯》提供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电商可为进出口贸易企业节省5%到10%的交易成本;其次,在电子商务的辅助下,交易企业对接目标客户的可能性提升,以至于企业无需聘请过多的外部联络销售员,从而为企业节省了人力成本。

2.贸易范围扩大

电商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诞生的新运营方式。在电商的支持下,进出口贸易有效规避了有形壁垒与无形壁垒带来的贸易阻碍,以至于本国企业能够将贸易触角伸向更广阔的贸易领域。其具体表现为:进出口企业将产品信息公布到四通八达的互联网上,并设置关键词方便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行搜索。全球各地的客户搜索、查找到页面并查看信息,而后再直接通过网络提供的对话窗口与进出口企业进行产品交易沟通,最后达成跨国交易;另一方面,企业直接将商品信息置入网络拍卖平台传送给全球各地的客户,进而吸引有兴趣的客户商谈交易事项。由此不难看出,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辐射范围已从某个国家逐渐扩散到了全球。

3.贸易效率提高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合作已可直接利用网络实现。具体表现为: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进出易双方可直接传送电子合同、发票、提单、信用凭证乃至保险凭证,进而使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文件并交换文件;在电商的支持下,交易双方还可直接通过网络实现商品订购、商品价格谈判、合同签约、支付结算等,整个交易过程速度快,便利性强,交易时间短。由此也大大提高了我国金融、海关等各个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

4.客户满意度上升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企业能够全天候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向客户输送所需产品资料或相关信息。特别是在电子邮件与MSN等实时交流工具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我国进出口企业已能随时随地回复客户,解答客户的产品疑问,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大大提升客户体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同时,电子商务打破了各国时差带来的贸易谈判问题,使得全球范围内的客户都能与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

1.网络安全问题重重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形成的一种网络交易方式。它对数据传输、交换乃至处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下,大部分进出口企业为了方便交易,提高交易效率,都开设了网上资金交易通道。即直接在网上划拨资金,使交易对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收取交易资金。然而,电商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各项安全交易认证技术与系统都还不够完善,各项网络基础建设也比国外落后。加之我国并未构建权威性信用体系,以至于进出口企业的网络交易,特别是资金划拨等存在较大的损失风险。此外,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黑客攻击、未授权资金中途篡改等问题频频出现,网络安全问题重重。这也说明,电商环境下我国要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必须要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2.网络交易法规不健全

电子商务作为近些年兴起的一种特殊交易方式,至今还未有标准统一的法律文献对其进行严格管制。这也导致进出口贸易的法律问题层出不穷。具体表现有:电商单据资料是否真实并无可靠的辩伪法规可依;进出口贸易企业实行的合同虽然提出了多种书面形式,但书面形式并未有统一的规定;不同国家制定的进出易法规不同,使得进出易双方可能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在合同签订方面,进出易双方只能用电子签名,但电子签名是否属实无法识别,且各国也未针对这方面问题提供法律依据。这些电商交易法规问题严重阻碍了进出口企业的正常交易,促使进出口企业在交易过程中忧虑重重。

3.电商物流未及时跟进

电子商务环境下,进出口贸易逐渐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高度统一。其中,信息流与资金流能够在电子支付技术支持下迅速完成,特别是无形商品,只需直接进行网络交易即可。但实物交易则需依赖物流来完成。纵观当前,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物流系统还相对落后,硬件设备陈旧,功能少,更无法进行机械化大规模交易。更值得注意的是,与进出易有关的通讯设备、传真设备等设备都还相对较差,外部引入技术昂贵,以至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物流无法及时跟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严重受限。因此,若想提高进出口贸易效率,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必须要及时解决电商物流问题。

4.网络消费观念落后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基本实现了网络交易。交易双方能够直接通过网络选购货物并付款。然而,由于进出口贸易过程中,货物运输路线长,一旦抵达客户手中的货品质量不佳,客户需花费大量的退货邮寄金额。部分客户为了减少支出,则将就收下了已破损或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但这种做法却让客户对网络进出易产生了非常不良的印象,甚至由此催生了客户对所有电商的不信任心理;另一种情况是,我国不少进出口企业对电商存在误解,认为电商就是单纯的信息查询与方式。这种错误观念,使得我国进出口贸易始终无法扩大。部分进出口企业则害怕在电商交易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资金亏损,而不愿启用电商为进出口贸易服务。这些落后网络观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进步与发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解决我国进出口贸易问题的应对策略

1.引入网络电子安全技术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若想有效规避网络安全问题,必须要适当引入网络电子安全技术。具体来看,可实行以下几个措施:一、落实数字证书身份认证方式以确保交易者身份的真实性与交易的可靠性;二、引入非对称密钥码技术,提高交易信息的保密性,防止交易信息被黑客技术半路拦截或泄露;三、引入数字摘要、信封或签名等验证方式,对所有进出口信息进行验证;四、引入进出口贸易双方均认可的安全电子交易协议,并做多次合同协议条款确认,充分确保交易协议安全可靠,并由此规避篡改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进出口贸易双方必须要达成及时更新网络电子安全技术的协议,以防止双方安全防范技术落后而带来不良入侵现象,导致企业交易亏损。

2.完善网络交易法律机制

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电商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国立法机构应将电商重视起来,并将电商的发展纳入法制建设轨道,真正为进出口贸易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这也要求我国立法相关人员,乃至政府部门要积极关注的国际电商贸易规则、合同协议制定规则及相关讨论活动,主动参与国际电商贸易标准的制定与合作活动。特别是在电子合同、签名辩伪、电商关税、纠纷仲裁、交易标准等方面,要逐步落实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保障我国进出口贸易能够在电商环境下顺利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构建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电商环境下,我国进出口贸易要向前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针对性创新跨国物流体系。对此,笔者建议,在完善物流配送体系时要积极引入跨境专线物流与海外仓储服务两种物流模式。其中跨境专线物流主要是指以航空包舱方式运输货物,抵达国外后再与当地物流企业合作进行目的国派送。这种专线物流最大的优势是物流运送规模大,且配送范围广。如当前,市面已形成了美国专线、澳洲专线、中东专线多条物流专线。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物流配送方式价格比普通商业快递低,可有效节约进出易企业的物流成本。海外仓储服务则是指进出口贸易企业直接在销售目的地设立仓储地,以实现货物分拣、包装与派送。其具体操作为:首先,头程运输主要以海陆空方式将大量商品运输到销售目的地仓储库房;其次,我国进出口企业直接利用电商物流系统发送交易信息到仓储管理部门,由仓储部门直接派送商品;最后,本地派送部门按照上个环节提供的订单信息,直接用当地邮政或快递向客户派送商品货物。相比跨境专线物流,海外仓储服务需花费相对较大的成本。对此,笔者建议,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

4.重视电商优势宣传以转变消费观念

网络消费是我国现代化交易发展的必然趋势。若我国消费者依旧畏惧电商带来的欺骗性,那么我国进出口贸易将无法得到消费者的支持,进出口贸易也将无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对此,笔者建议,政府部门必须要加大电商优势宣传投入,让国民清醒地意识到网络消费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性。同时,政府部门要做好宏观调控,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打造规范化、程序化与标准化的运营环境,真正使进出口贸易企业能够使用电商为消费者服务,防范坑害消费者现象。在企业方面,进出口贸易企业要积极参与电商操作培训,了解电商给进出口贸易带来的好处,并积极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电商运作环境。

四、结语

伴随着互联网蓬勃进步,国际网络全面普及,电商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应用。作为一种新型商务运作模式,电商给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竞争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等。这也要求,我国进出口贸易企业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电商优势,剖析电商带来的问题,进而针对性采取应对策略,使电商真正为我国进出口贸易服务。

参考文献:

[1]杨璐.电子商务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朱翠婷.中国贸易伙伴国电子商务的进出口效应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

[3]韩冰.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反倾销问题及其战略应对[J].长江论坛,2013(05).

篇(2)

中图分类号:F8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10-0119-04

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通过商品流通而形成的国家之间的生产分工越来越明确,国际贸易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愈来愈重要。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运行在一定程度上是反映这个国家关税保护效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相对不发达国家,需要运用幼稚产业保护,通过保护来降低贸易逆差,来发展本国并不发达但是却决定着国计民生的民族产业,使本国产业成熟并且有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关税政策对宏观经济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作为调节经济的一种杠杆,关税政策使货物在跨国界流动中发生价格变动,进而调节供求,影响国家的进出口贸易。

一、背景和方法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和学者开始日益重视关税政策的调整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国内学者也对关税政策、进出口贸易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联影响做了大量分析和探讨。金祥荣[1-2]对我国的关税与非关税的壁垒效应做了分析,比较系统全面总结和阐述了关税的壁垒保护效应,同时对中国历次关税调整及其有效保护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调整效果和给出了各个行业的有效保护结构的指标。盛斌[3-4]以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为例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产业政策对于我国的支柱产业政策效应。姜勇[5]对我国关税降低条件下产业保护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性探讨和思考。刘云中[6]对我国履行关税减让的入世承诺后,相关产业有效保护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王元颖[7]利用中国36 个工业行业9个年度(1992、1994、1996―2002年)的实际数据,运用panel 回归的计量方法和Hausman检验的技术,对修正的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模型进行检验。

加入WTO后我国所要履行的重要义务之一,就是要大幅度削减关税。从世界范围看,关税减让是一个大趋势,目前的世贸组织成员的总体平均关税水平为6%左右,其中发达国家为3%,发展中国家为10%。为了满足这一条件,自1992年以来,我国先后5次大规模地自主降低关税,平均进口关税水平已从43%下降到17%。我国已经履行承诺,到2005年将平均关税税率降到10%以下。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实施自主降低关税政策,新的关税政策对进出口贸易冲击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因此对进出口贸易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关系进行计量研究,对检验和评判关税政策的合理性,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提供了数量依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来描述变量关系的模型,不足的是,经济理论通常并不足以对变量间的动态联系提供一个严密的说明,而且内生变量既可以出现在方程左端又可以出现在方程右端使得估计和推断变得更加复杂。向量自回归(VAR)是基于数据的统计性质建立的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把系统中的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回归模型推广到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进出口贸易、财政收入和外汇汇率多个相关经济指标之间关系的分析与预测,向量自回归模型是最容易操作的模型之一[8]。

本文应用非结构性的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建立变量间的关系模型研究进出口贸易、财政收入和外汇汇率之间的关联影响及动态关系,检验进出口贸易、财政收入以及外汇汇率之间动态关联性。为了进一步分析各个经济指标相互冲击对系统产生的动态影响,我们应用冲击响应函数分析一个经济指标的改变对于其他经济指标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对评判政策效果进行定性分析。

二、实证研究

本文为了研究进出口贸易和宏观经济指标的关联关系,我们选择的经济变量包括海关进出口商品总额(LIO_TC)、海关进口商品总额(LI_TC)、海关出口商品总额(LO_TC)、财政收入完成额(LF_TC)和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LEX)。数据时间长度为从1997年1月到2006年6月近10年的月度数据。为了消除量纲的差异,我们将原始数据取其对数值作为实证研究的数据。

由于宏观经济相关的月度数据存在季节性趋势,即观测值有可能出现循环波动现象,因而我们应该首先考虑数据的季节性调整问题,从研究序列中去除季节变动要素,从而显示出序列潜在的趋势循环分量,这个趋势循环分量才能真实反映研究的数据序列运动的客观规律。消除时间序列的季节趋势的方法一共有四种,即Census X12方法、X11方法、移动平均方法和Tramo/Seats方法。四种方法各有特点,我们在本文中采用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的X12方法,它是在X11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见图1―4。

图1―4是调整后的进出口贸易额序列和财政收入序列,从以上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季节要素和不规则要素已被消除,新得到的序列包含原序列的趋势循环要素。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财政收入的时间趋势和进出口贸易的增长趋势几近相同,说明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相关联系,也同时说明了进出口贸易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所做出的贡献,因为我国经济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的动力正是源于出口和消费,消费一方面可以归于对于进口产品的消费,汇率因素是影响进出口贸易量的重要因素,进出口贸易、财政收入和汇率之间长期均衡分析,对于我国长期经济趋势分析,制定合理的关税进出口原则,合理的控制汇率水平都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向量自回归模型把系统中的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推广到多变量自回归模型,它是多个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与预测最容易操作的模型之一。下面我们分别用进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和出口贸易总额分别同财政收入和外汇汇率建立VAR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均衡关系。通过图2我们可以看到,进出口贸易额和财政收入有着共同的时间趋势,而且进出口贸易额又明显地受外汇汇率波动的影响,因此我们应用向量自回归方法建立以下VAR方程。

上面三个方程组中,最显著的系数是每个变量的自回归系数。我们重点分析每一组方程组中的第一个方程其他两个相关系数――财政收入系数和外汇汇率系数的性质。方程(1)和(3)的第一个方程中,外汇汇率项的回归系数要比财政收入项的系数显著,说明外汇汇率对于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的影响要比财政收入波动的影响显著,这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因为一个国家的汇率水平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的情况。同时我们注意到以上两个方程中除常数项外,其余各项系数都是正的,这说明财政收入和汇率同进出口总额以及出口总额是成正比关系,即说明贸易总额有利于财政收入增加,美元对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增加出口额,这可以便于我们通过财政收入来分析进出口额的变化比例,通过汇率变动情况来分析联动的出口贸易增量。方程(2)中的第一个方程我们采用的二阶滞后的向量自回归VAR方程,这是由于方程在一阶回归下,回归是不稳定的。方程(2)中我们还是重点分析第一个方程,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可以近似地用每一个变量的均值来代替一阶和二阶之后变量的值,这样我们可以粗略地对两个同一变量不同滞后阶数的系数求和。首先看自回归项系数和是大于0的,且是最显著的。而财政收入项系数和是大于0的,不过其系数和是百分位小数,相对其他两项系数不明显。而外汇汇率项的系数和为负,说明外汇汇率和进口总额之间存在负相关,即美元对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总额的减少,这与实际情况也是相符的。其次我们给出每个方程的回归平稳性检验,见表1所示。

表1中,三个向量自回归方程的根和摩数都是小于1的,说明根落在单位圆内,即满足向量自回归的平稳性条件,认为回归系数是可靠的。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理论性模型,它无需对变量作任何先验性约束,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时,往往不只分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而且还应分析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或者说模型受到某种冲击对系统的影响。这就是冲击响应函数方法。我们接着上一节的VAR回归,给出三个方程的冲击响应函数图。

图5是进出口总额对财政的冲击响应,当财政对进出口施以很小接近于零的冲击时,进出口的响应并不是很剧烈,但是长期来讲是逐步上升的,只是速度并不是那么快,比较平稳,从图5中分析可知进出口总额增加对于财政收入的影响短期内并不明显,而长期来讲会稳步地促进财政收入的增加,这可能是由于贸易顺差在短期内的绝对额并不大,而其对财政收入贡献需要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图6是外汇汇率对进出口的冲击响应图,当同样施以一个接近于零的冲击时,进出口的响应要相对财政剧烈的多,说明进出口对于汇率相当敏感。这说明汇率的变动短期内就会对进出口贸易总额产生直接的影响,会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强烈的冲击。

图7中初期财政冲击对于进口有一定反向作用,但到第五期后曲线斜率开始调头,财政增加对于进口开始起到促进作用,长期向上。进口额和财政收入短期内的反向冲击说明初期进口增加可能会对财政收入有所削减,但是长期来讲通过对于进口原料及产品的生产消费,会稳步地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因此,我们完全不必过度担心进口增加对于宏观经济增长带来的短期冲击。

图8的汇率冲击变化中,初期施以接近于零的冲击,进口额一直向下,不过斜率比较平缓,说明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有平抑作用,但是作用并不很明显,对于财政收入的影响完全可以被出口增量所消化。通过对汇率对进口额的冲击图可以看出,人民币汇率的降低会使国内企业的海外采购成本增加,进而导致进口额的降低,会对依赖进口的生产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从图8中可以看出这个冲击的影响十分有限,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扩大出口获利来消化成本增加的不利影响。

图9是财政对出口的冲击响应,当财政对进出口施以很小接近于零的冲击时,出口的响应并不是很剧烈,但是长期来讲是逐步上升的,只是速度并不是那么快,比较平稳。从图9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到出口额的增加对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并不会产生剧烈的冲击,其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是通过长期稳步的积累显现出来的。

图10是外汇汇率对出口的冲击响应图,当同样施以一个接近于零的冲击时,进出口的响应要相对财政剧烈得多,说明出口对于汇率相当敏感。截止到2008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3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已经累计达到21%,这势必会对以出口为主的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出口是推动我国宏观经济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原动力,出口额的降低会对我国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海关监管部门应对相关产业建立相应的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以保障我国宏观经济的稳步运行。

三、结 论

关税的减让和汇率的升值是否会导致财政收入的下降,影响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一直都是最引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政府完全履行了加入WTO的承诺,逐步降低我国关税,针对关税税率降低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产生的负面冲击,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适时合理的海关关税政策,适度保护了一些受冲击强烈的行业如汽车业和医药行业,对纺织业等轻工制造也制定合理的出口退税政策。通过出台相关的关税政策,关税税率的下调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的财政平衡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这些关税政策促进了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

关税政策对调节进出口贸易有着重要影响,在我国实施的自主降低关税政策下,进出口贸易额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的VAR模型和冲击响应函数对进出口额、财政收入和汇率建立模型,分析进出口贸易额、财政收入和汇率几个变量变动时对其他指标的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额和财政收入有着正向关联;汇率与进口额存在正向变动,即人民币升值会导致进口额增加;汇率与出口额存在正向变动关联,当人民币贬值时,会促使出口额增加。实证结果反映出在我国关税降低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作用下,进出口贸易仍存在着贸易顺差,这表明加入WTO后,我国海关部门针对海关关税降低和人民币升值制定的一系列应对政策,有效地保护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使我国的财政收入并未受到强烈冲击,保障了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本文从数量角度分析关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为实际的理论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量依据,同时也为我国适时调整关税政策,合理控制贸易顺差,提供了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 金祥荣.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的效应分析[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

[2] 金祥荣,林承亮.对中国历次关税调整及其有效保护结构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1999,(8).

[3] 盛斌.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结构与贸易政策[J].经济研究,1996,(8).

[4] 盛斌.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三联出版社,2002.

[5] 姜勇,刘华.对我国关税降低条件下产业保护的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6).

篇(3)

【摘 要】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及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为了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知识经济的挑战和中职学生实际择业就业竞争压力日趋激烈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重新规划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重新调整教育教学侧重点,在不改变中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探索

《进出口贸易实务》在整个国际贸易及商务英语等相关专业中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首先,进出口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研究国际贸易过程中涉及到的进出口业务流程操作的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性的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故这门课的掌握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外贸这个专业的理解。其次,它还是国际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作为外贸专业类普遍开设的专业必修课,进出口贸易实务课遵循理论部分“必需、够用”的原则,在教学中较多地体现实践性,密切结合我国进出口贸易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加强案例和实训教学,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真正理解进出口贸易流程。本文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重新规划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重新调整教育教学侧重点,对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一、合理规划教学内容

(一)科学安排教学内容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外贸类的核心课程,应该说内容都很重要,进出口贸易实务的教学内容包括了以下方面: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与包装;贸易术语和商品的价格;国际货物运输;货物运输保险;国际货款的收付;争议的预防与处理;交易的磋商与合同的签订;出口合同的履行;进口合同的履行;国际贸易方式。我们应结合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本着以实用为目的,够用为尺度的原则,对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1.结合当前实际,以商品的标的、贸易术语和价格、货款的收付及合同的履行作为重点。因为现在往往由货代做运输、报关,所以对运输重点掌握订舱及运费。又现在的海运相对风险小,且出口报价以FOB、CFR居多,故对保险、不可抗力等只作了解。在学习交易磋商中适当的结合函电,并让学生了解电子商务在外贸中的应用。对于结汇的学习,可适当增加核销及退税的内容,以便更好地与实践结合。

2.国际贸易实务是以出口为导向展开的,在过去符合国家的实际状况,现在我们应该适当做些调整,在教学中适当增加进口贸易的内容,结合形势,让学生重视进口。

3.与地方经济结轨。绍兴是轻纺城,故在涉及到商品的品质、数量、包装时,可以纺织品为例让学生了解面料,了解印花染整工艺,为学生走上社会打下基础。

(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与国际贸易发展相结合,密切联系国际贸易政策措施、联系国际贸易规则的课程,这些内容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如《进出口贸易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教材现还引用《UCP50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500》)及《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事实上外贸业务中已使用《UCP600》(《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及《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二、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们说,课改除了内容整合,更多的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因此,对于进出口贸易实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我们也要大胆的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现在的国际贸易实务基本上是围绕合同的内容展开的,对于关键的东西只谈它的一些定义或含义,本质上看并非实务,学生也难以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走进贸易,真正动起来,以便于更好地掌握进出口贸易实务这门课。

1.充分利用好网络等资源,为学习者提供学习主题相关的丰富资源。

在如今网络风靡的时代,学生迷恋网络,如何正确利用网络资源,使网络为学习服务。我们可引导学生去专业论坛交流学习,如福步外贸论坛;去相应的贸易平台网站比如阿里巴巴网站了解相关知识。我们更可为学生布置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翻阅更多的资料,经过阅读自学、独立思考、讨论交流获取更多的知识。如布置分组策划完成一次网购任务,事后讨论其中的得失及注意点,再结合外贸予以展开。这样的活动能让学生融入其中,充分收集资源。

2.为学习者提供探索思考的空间。

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注重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问题引入式教学等,把专业术语生活化,从身边事例出发探究专业知识。面向全体,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通过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例如价格,让学生从身边买卖中的价格引入,探究、引导、纠错,得出国际贸易报价的特点及与国内买卖价格的相同与不同,进而从实践中理解贸易术语的定义。

3.为学习者提供交流协作、成果展示的平台。

对于进出口贸易实务的内容,教学时内容支解得七零八落,如合同中的各个条款、合同的磋商、合同的履行,而工作中却是很多东西交替出现,前后衔接。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实训的平台,把这些内容结合外贸函电等知识完整串联,学以致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已开发的软件系统,如世格软件,把学生分成进口商、出口商、生产供应商、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船公司、保险公司等,让学生分角色的进行仿真模拟操作,在操作中培养学生交流协作的能力。且在操作完成后,让各个学生交流其中的心得体会。当然若能为学生提供资源,让学生自行去完成一笔交易,如到阿里巴巴网站熟悉其交易流程,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熟悉了国内的贸易网站,就可以到外国的贸易平台网站去,如B2B等网站去寻找客户、谈判、签订合同,进一步在操作中提高其实践能力。当然我们也应该在平时教学中多让学生熟悉流程,例如在学信用证时,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示,一方面增强其交流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更是对自己知识掌握的一个展示。

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促成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口又动脑,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会听、会质疑、会表述、会交流的能力。

三、重新调整教育教学侧重点

对于中职学校,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操作能力的技工型人才。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强调学科完整性,现在我们职业学校提出要以行动导向为体系,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就是说,按照实际进出口流程来安排知识内容。我校外贸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开设有《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商务英语函电》等。而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别是实践应用中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相互交融、互有联系。基于这样的原因,《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商务英语函电》三门课程就需要整合,在整合中,我们更强调实用性,这无疑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侧重点。在这些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外贸单证实务》融合到《进出口贸易实务》中,例如在学国际货物运输时讲到提单,同时插入提单的填写;学到货物运输保险时,讲讲保单的填写;学到国际货款的收付时,分析结汇单据的填写。这样可以免去有关单据内容的重复教学。同时在学到磋商时,可结合简单的《商务英语函电》知识,学习合同条款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条款的英语表达,这样就能使《进出口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商务英语函电》真正合为一体,学以致用。当然这对学生是个挑战,对教师更是一个挑战。

综上所述,《进出口贸易实务》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们不仅要改内容,更要改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中用,用中学,培养出有较高操作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技工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郝美彦.进出口贸易实务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篇(4)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为了使自身仍然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实施内部控制是必由之路。内控制度逐渐变成对一个企业的业务活动、经营活动成败与否的衡量准则。企业出现的不合法经营、会计信息偏离事实以及经营失败等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缺乏内控机制或者内控机制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由于进出口公司也不例外,因此,对进出口公司内控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其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改进策略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即企业自身为了确保业务以及经营活动行之有效以及资产的完整性以及安全性,及时发现、防止或者纠正舞弊以及错误,力保会计信息完整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而有针对性的在企业内部所制定并且执行的一系列程序、措施以及政策。内部控制最重要的目标即将虚假会计信息降到最低水平,确保资产得以完整以及安全,内控之基本目标是尽其所能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公司治理旨在确保公司按照正常轨道高效运行,防止经理或者董事等人对股东利益造成损害。公司只有使治理制度不断完善,才能够为企业实现其目标提供有力保障。构成一个完整的内控机制的要素应当和管理者对企业所采取的运营方式紧密相联,并且和管理过程息息相关,具体来说,包括控制活动、内部监督、风险评估、控制环境、信息以及沟通。实施内控的基本途径为:预算控制、成本控制、审计控制、实物控制、风险控制、授权批准以及组织规划控制等。

二、进出口贸易公司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完善

进出口贸易公司所制定的内控制度能够对财务以及进出口业务环节里特别摘要的控制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在公司运行、经营以及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思想上并未对内部控制有足够的认识,使得内控机制还不够健全,某些操作仍然沿袭着以往的习惯做法,并未形成有条理、有系统的规章制度,缺乏固定的、科学的流程。而各种制度以及条例是使内控机制得以落实的根本保障,如果制度自身就不够完善、科学、可行,内控机制就仅仅是一纸公文,成为摆设而无法发挥内控的实效,这对企业长足发展以及日臻完善无疑是一种障碍。

(2)内控观念较为淡薄

由于会计业务不断发展,为了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得以稳步发展,有力预防金融风险,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会计制度。但是有些进出口公司会计人员却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业务操作并未遵循应有的规则,缺乏责任感以及事业心,轻易相信他人,认为同事之间应当相互信任以至于不讲原则,将自己业务上对应的各种密码以及口令等都全部告知他人,相互之间都对彼此的业务以及公司财务状况了如指掌,使得内控机制的建立与对应的考核之间相互脱节;更有甚者使得内控机制仅仅停留在纸面上,并未真正贯彻执行,形同虚设,有令不禁以及有章不循现象较为严重;少部分公司更是忽视内部控制,并未建立对应的机制,使得业务流程无章可循,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此外,有些公司管理者也缺乏必要的内控意识,这样就使的公司所建立起来的内控制度并不严格,并未形成一种良好的公司内控的氛围。上述种种情况都可能使公司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

(3)对业务流程缺乏有效控制

进出口贸易公司对应的业务流程主要涵盖进出口前相应的准备、对进出口合同进行商讨、报验以及备货、信用证的改正、审证以及催证、租船订仓、办理报关以及保险、议付等一系列环节。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大多数进出口贸易公司并未针对上述流程制定相应的内控规则,难以对这些流程进行有效、准确的控制,不仅不利于交易顺利完成,使经营目标难以按照预期实现;甚至可能给对方可乘之机,利用对方国家严苛的法规条文造成贸易壁垒,抑或提出某些不合理要求,致使我方蒙受大额赔偿损失。进出口贸易公司相应的业务流程控制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单证管理较为薄弱。单证管理决定了索赔、议付以及进出口合同相应的履行方式等环节能否顺利实施,是公司对应的进出口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当前很多公司对单证管理并不严格而且非常松懈,较为普遍的存在着传递不快、职责不明、报关不严、流程不畅、处置不当等问题,造成业务流程缺乏应有的控制,给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巨大风险。

第二,业务人员全程包办整个流程。进出口业务自身对应的整个流程和那些制造业有所区别,制造业各个环节分别对应着各自的操作人员,而进出口业务往往是将所有业务以及整个流程全部交由相关人员,这些包办行为使得公司流程、订单、客户等资源载体日益呈现出个人化特征,使得公司不得不过分依赖业务人员,而缺乏对业务流程应有的约束以及控制。

第三,对国际结算方式缺乏严格的控制。进出口贸易中,国际上常见的结算方式为银行保函、汇款、备用信用证、信用证以及托收等,而信用证为举足轻重的方式,由改证、审证以及催证等环节组成。但是,很多公司并未对上述环节实施严格控制,因此难以觉察订立信用证过程中对方设置的某些陷阱条款以及软条款,使进出口公司时常蒙受信用证欺诈带来的损失。

(4)风险控制缺失

很多进出口公司对风险缺乏有效管理以及控制,表现为风险信息滞后、分散、缺失,风险决策的方法以及机制落后,且交易决策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以及随意性,缺乏科学、积极、可行、有效的规避风险对应的措施,财务、经营等部门之间互相冲突、互相脱节。因为管理措施滞后以及管理手段落后,使不少公司遭受了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三、强化进出口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1)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在公司各级工作人员中,审计人员对内控占有特殊而又至关重要的地位。公司内部审计作为内控机制的组成部分,发挥着对内控机制其他环节进行监控之重要作用。现代公司管理中,内部审计者肩负着新的使命以及职责。所以,审计部门对应的工作不再仅限于监督公司内控是否得以落实,同时还应当协助组织经营软控制环境,协助内控机制设计。管理者应当营造一种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促使员工在业务活动中自觉向职业道德以及办事标准看齐。进出口公司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尽量完善其内控制度,对境内外相关结构经济管理以及财务活动定期的监督、评价以及检查,建立重要经济指标对应的偏离预警报告机制。为了使财务监督切实有效,对境外机构对应的管理人员的离职,实施离任经济责任对应的审计,而对某些对外合作项目以及合同等,实施单项审计,监督、评估机构所设立的内控机制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是否行之有效,努力健全内控机制,确保公司圆满完成其预期的目标。

(2)对业务流程加强控制

强化对业务程序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进出口贸易公司所制定的内控机制是否行之有效。业务进出口业务持续时间长、环节复杂并且风险大,所以,公司必须强化对业务各个环节的控制,从根本上改变所有业务都有业务人员全程包办的局面,减少交易决策不科学的盲目性以及主观性。如,在出口业务中,针对出口前一系列准备工作、办理保险、租订船舱、签订合同、报关储运、收汇核销、合同磋商、安排生产等环节,公司应当将其所对应的责任层层落实,明确规定其相应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责任部门以及不同环节间互相协调以及衔接等事项,如对逾期却未退税或者未核销的报告和相应处理措施予以明文要求,制定防范套汇、逃汇、骗汇以及骗取出口退回等一系列措施。确保交易进行井然有序,摆脱公司对相关业务者过分依赖,对交易实施有效管理以及控制。

(3)健全内控制度

制定内控机制旨在确保公司内部相应的经济业务能够依据既定计划顺利落实,防止公司内部易于出现的舞弊行为或者差错,使会计资料保持完整与真实。第一,使凭证流转流程规范化,加大内部牵制力度。财务管账时,对审核、开票、记账、经办以及审批收付款等财务工作进行严格分离。对于收款凭证,财务人员应当开票之后再审核,之后收款,最后记账和制单。对支出凭证来说,应当报批之后再经办,经审核以及审批之后付款,最后将其交由会计人员进行记账以及制单。第二,对授权批准进行控制。行之有效的内控制度必然会对所有经济业务予以相应的授权,尤其是在货币资金支出方面一定不允许超出审批权限,必须得到领导审批才能够允许那些大额资金以及货币支出,使资金以及货币流动完整并且安全。第三,内部会计机制必不可少。对会计记录准确性以及完整性、会计凭证予以明确规定。对内部会计职责、具体分工、权限以及组织形式明确规定,规范报表、复核账簿、审计凭证的方法。

(4)强化风险管理

进出口公司对应的风险具有复杂性以及多样性,且渗透于业务流程的方方面面,因此,风险控制对进出口公司完善内控机制十分必要。首先,对风险控制点予以准确确定,做到有的放矢;其次,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估机制,一是为客户建立资信档案,甄别优质客户,保证交易安全,为进出易打好基础;二是为业务交易建立跟踪档案,规范审核合同之流程;三是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及早预防。再次,主动采取措施,积极防范风险,重点在于对合同予以严格评审,对合同条款中的细则进行推敲,对其理解进行理性评审。

参考文献:

[1]欧秀英. 中小外贸企业的内部控制问题分析[J]. 商场现代化, 2008,(16) .

[2]桂未名. 外贸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 国际商务财会, 2008,(12) .

篇(5)

一、对外贸易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随着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对外贸易货物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35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5年的245741亿元人民币,2015年进出口总额是1978年的692倍,平均年增长率达19.3%,进出口总额目前已居世界第一。这体现出我国积极实行改革开放,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投资带动贸易增长等措施符合我国经济贸易发展的实际状况。

二、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对外贸易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

我国1978-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持续上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24.1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5年的676708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9.7%。进出口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35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5年的245741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率为19.3%。

(二)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出口总额的关系

运用SPSS软件对货物进出口总额进行回归分析,得出GDP与TOTAL的关系式为:GDP=1971.108+2.16TOTAL t=29.057 R2=0.958 F=8440291。

经济意义:拟合优度R2=0.958,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很高。t=29.057,说明进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显著的。F=8440291,表明回归方程整体通过了F检验,解释变量进出口总额对被解释变量GDP有显著影响。模型方程式表明:进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有促进作用。

(三)国内生产总值与进口总额的关系

运用SPSS软件对货物进口总额进行回归分析,得出GDP与IM的关系式为:GDP=2736.646+4.531IM t=38.402 R2=0.976 F=1474.698。

经济意义:拟合优度R2=0.976,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很高。t=38.402,说明进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显著的。F=1474.698,表明回归方程整体通过了F检验,解释变量进出口总额对被解释变量GDP有显著影响。模型方程式表明:进口总额的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发挥了较大的推进作用。

(四)国内生产总值c出口总额的关系

运用SPSS软件对货物出口总额进行回归分析,得出GDP与EX的关系式为:GDP=4147.291+4.051EX t=21.230 R2=0.924 F=450.717。

经济意义:拟合优度R2=0.924,说明模型对样本的拟合优度很高。t=21.230,说明货物出口总额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是显著的。F=450.717,表明回归方程整体通过了F检验。模型方程式表明:当进出口总额增加1亿元人民币时,国内生产总值会增加4.051亿元人民币,表明我们出口总额的增长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建议

(一)完善扩大进口和增加出口政策

本文研究结论是相对于出口,进口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效用更大,所以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应适度扩大进口。坚持总体上稳中求进,集中思考和把握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配置、两类规则,主动适应外贸发展新常态。

(二)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发展

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坚持走进出口贸易平衡的发展道路。出口和进口作为对外贸易的两种基本形态,两者应相互联系和融合,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合理配置,提升中国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篇(6)

一、人民币汇率与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分析

传统理论认为,汇率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价格变动及由此引发的数量变化这两个方面,涉及汇率变动的价格传导和价格数量之间的弹性问题。本币贬值使出口产品价格下降,销售量增加,进口产品价格上升,销售量减少,从而使贸易顺差拉大。有关商品弹性理论提出后,人们开始更深入的研究不同弹性商品的外贸变动效应。“马歇尔—勒纳条件”明确指出了贸易数量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也即只有当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与进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1时本币贬值才能改善贸易收支。持“吸收分析法”观点的人认为,考虑窖藏因素后,在贬值可以改善自主性贸易余额时,还必须满足由此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超过国内吸收的增加幅度,即要求边际吸收倾向小于1,此时本币贬值才能真正改善贸易余额。1985年以后的美元大幅贬值,贸易逆差却仍在增加,这一现象与传统弹性分析法的理论背道而驰,研究者们开始从汇率变动对进出口价格的传导问题入手,假定厂商只关心本币表示的收益,该由谁承担或者承担多少因汇率波动所带来的成本调整。在汇率波动与实际贸易之间,往往存在不同步性,这种有关贬值对贸易余额的时滞效应就是“J曲线效应”。Meade(1998)年指出,要使这种时滞效应明显,减少短期内汇率波动对贸易的较大影响,这个国家就需要有灵活的汇率浮动机制和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

一般贸易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包括交易风险和经营风险。交易风险与汇率的波动密切相关,如果本币升值,出口企业在收到外币货款后,兑换的本币就会减少,遭受经济损失;进口企业则会享受到同等人民币兑换更多外汇购买外国货物的好处。汇率波动对企业的订单影响存在一个时滞,短期内汇率升值对外贸影响不明显。时滞期过后,企业的经营风险将会凸显。汇率升值使产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出口导向的企业从而影响进出口企业的外贸收入,产品价格弹性较大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对于加工贸易而言,特别是主要原材料进口、产品出口的企业,汇率升值增加的成本和收益会相互抵消,总体上对其影响不大。

历史资料显示,受人民币升值影响,2005~2008年我国外贸顺差增长率逐年下降,由217%的年顺差增长率下降到14%,但顺差总额依然保持增长势头,由2005年的1020亿美元顺差上升到2008年的2981亿美元,我国的外贸状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被沉重打击。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年外贸总额有所下降,2009~2011年的外贸顺差额分别是1957亿美元、1815亿美元和1551亿美元,连续三年进出口差额呈缩小态势,众多关别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2011年外贸总额创出新高,达到36421亿美元,顺差额却达到近六年的最低水平。这一方面说明我国对外贸易无可避免的受到世界经济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前几年人民币升值对外贸的影响开始有大幅度变化。我国正大幅度提高进口,缩小外贸顺差,积极顺应人民币升值的大趋势,利用进口的优势减轻出口丧失竞争力的下降和汇兑损失。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深层次影响

首先,对出口贸易总额和创汇能力的复杂影响。自汇改以来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有了较大幅度的升值,而美国和欧盟是中国最主要的两个贸易伙伴,在长期的升值趋势下,前期人民币升值的时滞效应将会逐渐远去,加之这两大贸易伙伴经济有下滑趋势,同时为了减少与中国贸易逆差,从中国的进口量会适当减少。虽然从目前情况看,出口增速除了2009年下降外,其他年份都呈较快增长势头,但理论上说,这并不能否认随后几年外贸出口总额将会受到的不利影响。通过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的不断创新,增强自身竞争力,也许会中和本币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影响,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期内出口贸易及创汇能力受到一定影响。同时,由于出口对于GDP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出口额的减少势必会影响国内经济的发展,对国民收入、就业、消费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影响。

其次,优化贸易方式和产业结构,提升对外贸易水平。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核心法则,我国加入全球大市场这个广阔舞台当中,必然受到市场经济规则的制约和影响。对于出口企业来说,由于我国市场化推行较晚,以“人口红利”和资源优势带来的外贸快速增长成就了我国贸易大国的地位,人民币升值将会使众多企业的这种比较优势地位下降,降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011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占总贸易的85%以上,其中出口贸易中两种贸易方式的规模相当,而在进口中一般贸易是加工贸易的2倍左右,这对于进口企业而言,特别是进口国内需求较大的原材料、工业制成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来说,人民币购买力的增加使其收益提高。技术产品、稀缺原材料的进口,将会填补国内市场的空缺部分,国内企业引进吸收再创新,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再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贸易双方之间更宽泛领域的合作与共赢。长久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均处于顺差地位,较大的外贸逆差成为他国压迫人民币升值的主要依据。然而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多方证明,由于贸易双方经济发展水平、物质资源、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差异,本币的贬值与贸易的顺差并无必然联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我国国力的逐步提升,外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依然高涨,人民币汇率的合理上升可以避免将人民币推向全球风口浪尖之中。人民币适当升值可以改善进出口贸易结构,促进出口产品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有益于降低外贸顺差,减少贸易争端和摩擦,实现贸易国家或地区之间各方面长久的互利共赢。

三、我国外贸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战略选择

第一,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积极、灵活应对汇率波动,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带来的益处。共同的大背景下,不利的发展因素是对企业的严峻考验。初级产品出口企业需要谋求提高产品附加值的新路,转变粗放经济增长方式,加强出口产品的生产管理,并提高自身对于人民币升值而采取对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在合约签订时,双方约定因汇率变动带来损失的各自分担比例,采取提前、延后或者差额结汇方式,尽量转移和降低损失。随着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外贸企业可以利用外汇期权、出口押汇、远期外汇交易等相关金融衍生工具规避风险,避免中短期汇率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我国不少地区外贸政策有了较大的改变,众多省份出现外贸逆差情况。特别是对北京而言,其外贸逆差在全国具有典型代表性,2011年出口额仅占进出口总额的15%左右,达到历史最低值,电话机、成品油、钢材、船舶是其主要出口产品,进口则主要是能源资源、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北京高额的外贸逆差对全国贸易顺差的缩减贡献较大,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对北京外贸是利大于弊,北京的外贸政策及结构对全国外贸业应对人民币升值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二,继续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完善结售汇、外汇储备等相关政策。目前人民币汇率的掌控权还在政府手中,政策制定对汇率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协调人民币对外与对内价值的统一,促使人民币健康发展,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2010年6月19日,我国重启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希望能通过有效的汇率形成机制解决当前汇率争端问题。三五年内,人民币仍将保持升值预期,政府面临于人民币汇率稳步上升和一步升值到位的两难困境之中,目前也只能采取保守的措施,尽量使汇率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在汇率改革与外汇储备、资本开放之间的关系方面,政府需要一个更深入的认识。保持合理的外汇储备水平和结构,协调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与资本项目开放,设定合理的汇率波幅,完善央行的干预机制等等。多种汇改政策的推行,将使人民币汇率趋于均衡水平,保持在合理范围内的波动,有利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稳定与发展。

第三,转变外贸政策,合理引导进出口企业的发展。转变外贸政策,走出高外贸依存度和低国内消费水平的发展误区,是适应新市场环境的必然选择。政府需要出台新的政策引导进出口企业的发展,在关税、出口退税、配额等方面优化管理,鼓励高效率、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限制低附加值和国内稀缺资源产品的出口,对高技术、国内难以生产的产品和服务,采取优惠措施鼓励企业引进。行业组织、协会同样需要给予进出口企业更多的指导,最新的产业动向和市场行情,联合国内企业应对外贸风险,反击外国的贸易壁垒。

参考文献:

篇(7)

湖南省位处我国中部地区,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不断改善、市场准入领域和鼓励类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域、股本比例、经营范围等方面限制的逐步放宽,以“有色金属之乡”和“鱼米之乡”著称的湖南省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1990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仅为9.42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101.51亿美元,是1990年的10倍多。与此同时,湖南省fdi也大量流入。1990年,流入湖南省的fdi仅为0.11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45.98亿美元,是1990年的400多倍。

一、湖南省fdi对当地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

湖南省利用fdi从1983年开始起步,1989年以后利用外资呈现跳跃式发展态势,规模迅速扩大。自1992年以来,湖南省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都超过上亿美元,改变了以往每年不足2000万美元的缓慢发展状况,并于2002年突破10亿美元关口。2009年湖南省实际利用fdi为45.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创历史新高。投资方式上,近几年来外商独资的比重持续上升,2009年达到80.4%,已成为湖南省fdi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投资来源上,湖南省fdi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构成不太合理。一方面,港、澳、台地区资金的比重过大,香港对湖南省的实际投资额占全省的比重每年都接近50%,而欧盟是世界资本输出的重要地区,但投资总额仅占全省引资的2%左右;另一方面,fdi以中小资本为主,国际跨国公司的投资很少。投资流向上,湖南省fdi主要流向省会长沙和京广铁路沿线地区。2009年长沙地区利用fdi为20.33亿美元,占全省的44.2%。

1996-2001年期间,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呈现时涨时跌的不稳定特征,尤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期间,湖南省的对外贸易受其影响出现了回落。2002年以后,湖南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日趋稳定,于2008年创历史新高,达到125.70亿美元。2009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9.2%。其中出口额为54.92亿美元,下降34.7%;进口额为46.59亿美元,增长12.0%。在中部地区,2009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居倒数第二,且与湖北(172.29亿美元)、安徽(156.40亿美元)的差距较大。湖南省的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其总额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6%,衡阳、郴州、岳阳等京广沿线地区由于fdi的带动,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比较迅速。贸易结构上,2002年以前,湖南省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高,一直维持在10%以上,之后才有所下降。从形成规模的出口商品来看,湖南省出口的种类少、规模小。2009年,湖北拥有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种类有34种,安徽有32种,而湖南省只有25种,基本上无优势可言。此外,湖南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较小,2009年仅为4.07亿美元,不到出口总额的10%。

总的来说,湖南省fdi起步晚、规模小,其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发动机”效应还未很好地发挥出来。从出口看,湖南省fdi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一方面,fdi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将带动当地相关企业的出口,再加上fdi企业生产的产品会有较大部分返销或向国外出售,从而形成fdi对出口贸易的引致效应;另一方面,湖南省出口贸易总额的增加、产品结构的升级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等都将有利于增强国外投资者的信心,从而促进fdi更好地吸收。从进口看,湖南省fdi对进口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湖南省fdi流入后,当地往往要从国外或子公司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以及中间产品等,因而形成一定的进口刺激。

二、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ahp法的基本原理

ahp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由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隶属关系进一步分解,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多层次递阶层次结构;其次,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再次,基于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层次总排序,即各因素相对于总目标而言的权重。

(二)影响因素的甄选

依据影响因素体系的设计原则,并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对影响fdi贸易效应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重新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尽量选取可量化的指标),主要选取了以下七种影响因素:

一是投资方式:主要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二是投资动因:主要包括获取生产要素,开拓、抢占市场,追求规模效益和规避风险;三是投资来源国(或地区):主要包括发达国家(或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四是投资流向:主要包括人均gdp的地区性差异,基础设施状况,劳动力素质,行政效率和法治环境;五是投资行业:主要包括制造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六是投资主体:主要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七是其他因素。经过分类,上述影响因素中可量化的因素有投资方式、投资来源国(或地区)、投资流向和投资行业,其余无法量化的因素有投资动因、投资主体和其他因素。对于前者,因此,从可量化分析的角度考量,可选取它们作为影响因素。对于后者的筛选主要取决于借鉴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三)影响因素的分析

1、构建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见表1)

2、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中具体指标的两两比较依据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实际状况并结合有关专家意见综合而定,其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的结果如下:

第一,判断矩阵u-ui,即相对于总的湖南省fdi贸易效应而言,贸易替代效应、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2)。

第二,判断矩阵u1-ui表示相对于贸易替代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3)。另外,相对于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与u1-ui类似,故计算过程略。

以上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的特征向量即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权值,其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见表4)。投资动因、投资主体、投资行业以及投资来源国(或地区)这四项因素在影响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三、利用fdi促进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一,利用fdi时将大型跨国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的重点。进一步开放省内市场,以市场换取大型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管理、从而实现引资的目的;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区位优势,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批有一定人才、技术优势的开发区,为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制造条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消除大型跨国公司担心技术泄密等后顾之忧,增强其投资信心;以市、县各科技园区为主体,整合提升各类园区,通过“产业园”、“配套园”等有效形式,尽快使重点产业和主攻对象在区内形成集聚效应,为大型跨国公司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第二,利用fdi时向贸易贡献率高的产业倾斜。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基础工业、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出口创汇型产业,特别是配合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把湖南省十大优势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投资重点;重视大项目的开发和产业链招商,形成利用外资中的规模效应和龙头效应;进一步完善外资行业准入政策,强化外资政策的产业导向。

第三,改善利用fdi扩大当地对外贸易的投资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实行对外商投资者的国民待遇,利用外资政策从税收激励机制为主的优惠政策转向以公平竞争机制为主的规则政策;科学利用国家和本地的各种优惠政策,按照统一政策、平等待遇、公平竞争的原则,对所得税、信贷、保险等政策进行调整,同时允许对特定区域和产业给予适当优惠措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张谊浩,王胜英.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1).

篇(8)

关键词:FDI;进出口贸易;贸易效应;影响因素

湖南省位处我国中部地区,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不断改善、市场准入领域和鼓励类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域、股本比例、经营范围等方面限制的逐步放宽,以“有色金属之乡”和“鱼米之乡”着称的湖南省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1990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仅为9.42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101.51亿美元,是1990年的10倍多。与此同时,湖南省FDI也大量流入。1990年,流入湖南省的FDI仅为0.11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45.98亿美元,是1990年的400多倍。

一、湖南省FDI对当地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

湖南省利用FDI从1983年开始起步,1989年以后利用外资呈现跳跃式发展态势,规模迅速扩大。自1992年以来,湖南省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都超过上亿美元,改变了以往每年不足2000万美元的缓慢发展状况,并于2002年突破10亿美元关口。2009年湖南省实际利用FDI为45.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创历史新高。投资方式上,近几年来外商独资的比重持续上升,2009年达到80.4%,已成为湖南省FDI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投资来源上,湖南省FDI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构成不太合理。一方面,港、澳、台地区资金的比重过大,香港对湖南省的实际投资额占全省的比重每年都接近50%,而欧盟是世界资本输出的重要地区,但投资总额仅占全省引资的2%左右;另一方面,FDI以中小资本为主,国际跨国公司的投资很少。投资流向上,湖南省FDI主要流向省会长沙和京广铁路沿线地区。2009年长沙地区利用FDI为20.33亿美元,占全省的44.2%。

1996-2001年期间,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呈现时涨时跌的不稳定特征,尤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期间,湖南省的对外贸易受其影响出现了回落。2002年以后,湖南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日趋稳定,于2008年创历史新高,达到125.70亿美元。2009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9.2%。其中出口额为54.92亿美元,下降34.7%;进口额为46.59亿美元,增长12.0%。在中部地区,2009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居倒数第二,且与湖北(172.29亿美元)、安徽(156.40亿美元)的差距较大。湖南省的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其总额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6%,衡阳、郴州、岳阳等京广沿线地区由于FDI的带动,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比较迅速。贸易结构上,2002年以前,湖南省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高,一直维持在10%以上,之后才有所下降。从形成规模的出口商品来看,湖南省出口的种类少、规模小。2009年,湖北拥有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种类有34种,安徽有32种,而湖南省只有25种,基本上无优势可言。此外,湖南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较小,2009年仅为4.07亿美元,不到出口总额的10%。

总的来说,湖南省FDI起步晚、规模小,其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发动机”效应还未很好地发挥出来。从出口看,湖南省FDI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一方面,FDI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将带动当地相关企业的出口,再加上FDI企业生产的产品会有较大部分返销或向国外出售,从而形成FDI对出口贸易的引致效应;另一方面,湖南省出口贸易总额的增加、产品结构的升级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等都将有利于增强国外投资者的信心,从而促进FDI更好地吸收。从进口看,湖南省FDI对进口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湖南省FDI流入后,当地往往要从国外或子公司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以及中间产品等,因而形成一定的进口刺激。

二、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AHP法的基本原理

AHP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由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隶属关系进一步分解,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多层次递阶层次结构;其次,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再次,基于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层次总排序,即各因素相对于总目标而言的权重。

(二)影响因素的甄选

依据影响因素体系的设计原则,并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对影响FDI贸易效应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重新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尽量选取可量化的指标),主要选取了以下七种影响因素:

一是投资方式:主要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二是投资动因:主要包括获取生产要素,开拓、抢占市场,追求规模效益和规避风险;三是投资来源国(或地区):主要包括发达国家(或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四是投资流向:主要包括人均GDP的地区性差异,基础设施状况,劳动力素质,行政效率和法治环境;五是投资行业:主要包括制造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六是投资主体:主要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七是其他因素。经过分类,上述影响因素中可量化的因素有投资方式、投资来源国(或地区)、投资流向和投资行业,其余无法量化的因素有投资动因、投资主体和其他因素。对于前者,因此,从可量化分析的角度考量,可选取它们作为影响因素。对于后者的筛选主要取决于借鉴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三)影响因素的分析

1、构建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见表1)

2、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中具体指标的两两比较依据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实际状况并结合有关专家意见综合而定,其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的结果

第一,判断矩阵U-Ui,即相对于总的湖南省FDI贸易效应而言,贸易替代效应、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2)。

第二,判断矩阵U1-ui表示相对于贸易替代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3)。另外,相对于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与U1-ui类似,故计算过程略。

以上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的特征向量即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权值,其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见表4)。投资动因、投资主体、投资行业以及投资来源国(或地区)这四项因素在影响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三、利用FDI促进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一,利用FDI时将大型跨国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的重点。进一步开放省内市场,以市场换取大型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管理、从而实现引资的目的;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区位优势,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批有一定人才、技术优势的开发区,为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制造条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消除大型跨国公司担心技术泄密等后顾之忧,增强其投资信心;以市、县各科技园区为主体,整合提升各类园区,通过“产业园”、“配套园”等有效形式,尽快使重点产业和主攻对象在区内形成集聚效应,为大型跨国公司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第二,利用FDI时向贸易贡献率高的产业倾斜。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基础工业、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出口创汇型产业,特别是配合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把湖南省十大优势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投资重点;重视大项目的开发和产业链招商,形成利用外资中的规模效应和龙头效应;进一步完善外资行业准入政策,强化外资政策的产业导向。

第三,改善利用FDI扩大当地对外贸易的投资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实行对外商投资者的国民待遇,利用外资政策从税收激励机制为主的优惠政策转向以公平竞争机制为主的规则政策;科学利用国家和本地的各种优惠政策,按照统一政策、平等待遇、公平竞争的原则,对所得税、信贷、保险等政策进行调整,同时允许对特定区域和产业给予适当优惠措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平台。

1、张谊浩,王胜英.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1).

2、杨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相关分析[J].世界经济,2002(2).

篇(9)

湖南省位处我国中部地区,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环境的不断改善、市场准入领域和鼓励类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地域、股本比例、经营范围等方面限制的逐步放宽,以“有色金属之乡”和“鱼米之乡”着称的湖南省在贸易和投资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1990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仅为9.42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101.51亿美元,是1990年的10倍多。与此同时,湖南省fdi也大量流入。1990年,流入湖南省的fdi仅为0.11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45.98亿美元,是1990年的400多倍。

一、湖南省fdi对当地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影响

湖南省利用fdi从1983年开始起步,1989年以后利用外资呈现跳跃式发展态势,规模迅速扩大。自1992年以来,湖南省每年实际利用外资都超过上亿美元,改变了以往每年不足2000万美元的缓慢发展状况,并于2002年突破10亿美元关口。2009年湖南省实际利用fdi为45.98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创历史新高。投资方式上,近几年来外商独资的比重持续上升,2009年达到80.4%,已成为湖南省fdi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投资来源上,湖南省fdi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构成不太合理。一方面,港、澳、台地区资金的比重过大,香港对湖南省的实际投资额占全省的比重每年都接近50%,而欧盟是世界资本输出的重要地区,但投资总额仅占全省引资的2%左右;另一方面,fdi以中小资本为主,国际跨国公司的投资很少。投资流向上,湖南省fdi主要流向省会长沙和京广铁路沿线地区。2009年长沙地区利用fdi为20.33亿美元,占全省的44.2%。

1996-2001年期间,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增长率呈现时涨时跌的不稳定特征,尤其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期间,湖南省的对外贸易受其影响出现了回落。2002年以后,湖南省进出口贸易的增长日趋稳定,于2008年创历史新高,达到125.70亿美元。2009年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同比下降19.2%。其中出口额为54.92亿美元,下降34.7%;进口额为46.59亿美元,增长12.0%。在中部地区,2009年湖南省进出口总额为101.51亿美元,居倒数第二,且与湖北(172.29亿美元)、安徽(156.40亿美元)的差距较大。湖南省的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其总额占全省的比重达到66%,衡阳、郴州、岳阳等京广沿线地区由于fdi的带动,其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比较迅速。贸易结构上,2002年以前,湖南省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较高,一直维持在10%以上,之后才有所下降。从形成规模的出口商品来看,湖南省出口的种类少、规模小。2009年,湖北拥有出口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商品种类有34种,安徽有32种,而湖南省只有25种,基本上无优势可言。此外,湖南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较小,2009年仅为4.07亿美元,不到出口总额的10%。

总的来说,湖南省fdi起步晚、规模小,其对进出口贸易增长的“发动机”效应还未很好地发挥出来。从出口看,湖南省fdi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较强的互补关系。一方面,fdi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将带动当地相关企业的出口,再加上fdi企业生产的产品会有较大部分返销或向国外出售,从而形成fdi对出口贸易的引致效应;另一方面,湖南省出口贸易总额的增加、产品结构的升级以及投资环境的改善等都将有利于增强国外投资者的信心,从而促进fdi更好地吸收。从进口看,湖南省fdi对进口贸易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湖南省fdi流入后,当地往往要从国外或子公司进口原材料、机器设备以及中间产品等,因而形成一定的进口刺激。

二、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ahp法的基本原理

ahp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由美国运筹学家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多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隶属关系进一步分解,按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多层次递阶层次结构;其次,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再次,基于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确定层次总排序,即各因素相对于总目标而言的权重。

(二)影响因素的甄选

依据影响因素体系的设计原则,并基于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对影响fdi贸易效应的各种因素进行了重新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尽量选取可量化的指标),主要选取了以下七种影响因素:

一是投资方式:主要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二是投资动因:主要包括获取生产要素,开拓、抢占市场,追求规模效益和规避风险;三是投资来源国(或地区):主要包括发达国家(或地区)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四是投资流向:主要包括人均gdp的地区性差异,基础设施状况,劳动力素质,行政效率和法治环境;五是投资行业:主要包括制造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和社会服务业;六是投资主体:主要包括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七是其他因素。经过分类,上述影响因素中可量化的因素有投资方式、投资来源国(或地区)、投资流向和投资行业,其余无法量化的因素有投资动因、投资主体和其他因素。对于前者,因此,从可量化分析的角度考量,可选取它们作为影响因素。对于后者的筛选主要取决于借鉴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三)影响因素的分析

1、构建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体系的递阶层次结构(见表1)

2、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判断矩阵中具体指标的两两比较依据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实际状况并结合有关专家意见综合而定,其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的结果

第一,判断矩阵u-ui,即相对于总的湖南省fdi贸易效应而言,贸易替代效应、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2)。

第二,判断矩阵u1-ui表示相对于贸易替代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见表3)。另外,相对于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补充效应和市场扩张效应而言,各影响因素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与u1-ui类似,故计算过程略。

以上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

3、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层次总排序的特征向量即湖南省fdi贸易效应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权值,其排序结果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见表4)。投资动因、投资主体、投资行业以及投资来源国(或地区)这四项因素在影响湖南省fdi贸易效应的过程中发挥着主要作用。

三、利用fdi促进湖南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措施

第一,利用fdi时将大型跨国公司作为投资主体的重点。进一步开放省内市场,以市场换取大型跨国公司的资金、技术、管理、从而实现引资的目的;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区位优势,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批有一定人才、技术优势的开发区,为大型跨国公司的投资制造条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消除大型跨国公司担心技术泄密等后顾之忧,增强其投资信心;以市、县各科技园区为主体,整合提升各类园区,通过“产业园”、“配套园”等有效形式,尽快使重点产业和主攻对象在区内形成集聚效应,为大型跨国公司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

第二,利用fdi时向贸易贡献率高的产业倾斜。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基础工业、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出口创汇型产业,特别是配合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把湖南省十大优势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投资重点;重视大项目的开发和产业链招商,形成利用外资中的规模效应和龙头效应;进一步完善外资行业准入政策,强化外资政策的产业导向。

第三,改善利用fdi扩大当地对外贸易的投资环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投资硬环境;实行对外商投资者的国民待遇,利用外资政策从税收激励机制为主的优惠政策转向以公平竞争机制为主的规则政策;科学利用国家和本地的各种优惠政策,按照统一政策、平等待遇、公平竞争的原则,对所得税、信贷、保险等政策进行调整,同时允许对特定区域和产业给予适当优惠措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平台。

1、张谊浩,王胜英.国际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相互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4(1).

篇(10)

在世界贸易组织制定的《TBT协定》中,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着明确的定义,即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WTO成员国在考虑到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诚信交易及公民健康等方面,所制定的带有一定歧视性的对外贸易技术规则和标准。实际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强制性法规壁垒;二是自愿性标准壁垒;三是全过程闭环壁垒。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数量和价格。

(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强制性法规、自愿性标准和全过程闭环。其中,强制性法规壁垒是一种传统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也是国际贸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不正当竞争方法。例如,美国的汽车工业,美国为了更好地保护当地汽车工业的发展,对汽车污染净化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并且在《空气净化法》与《防污染法》中也对汽车污染净化的标准技术规格进行了明确,但外部市场的大排量汽车却不包含在当地汽车工业竞争的范围之内。现如今,随着强制性法规贸易壁垒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在保护本国经济产业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自愿性标准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需要以贸易对象国的强制性国标和推荐性国标为载体,一般被应用于“绿色”、“低碳”等产品的对外贸易中。自愿性标准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很好的体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未来发展趋势,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得到国家认可的非关税隐形排外壁垒。全过程闭环壁垒是指依靠复杂的程序对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成本、交易成本、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进行提升的一种非关税壁垒。例如欧洲,全过程闭环壁垒是将提升贸易交易成本作为其得以实施的切入点,欧洲政府规定外来化学物质的进口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注册、评估、许可及限制等一系列过程,也只有通过严格的程序对化学物质的进口进行控制,欧洲的化学物质的进口才能得到保证。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效应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数量和价格。在数量方面,例如出口国在初始条件下出口五种产品,而进口国家设置技术标准要求为A1。当进口国家将技术性贸易标准提升到A2的时候,初始条件下出口国所用以出口的五种产品中,会有两种产品不再符合出口标准的要求,并被以质量或其他要求退出出口市场,在此情况下,出口国的出口总额会减少,从而导致出口国在国际贸易中所获得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在价格方面,当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数量方面真正发挥作用后,出口国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会产生一种将不合格产品标准由A1提升至A2的需求,而在此过程中出口国用以出口的产品的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改善,技术标准也会得到提升。同时,新投资会引起出口成本的增加,而出口成本的增加也会引起成本价格的提升。此外,在降低出口国产品竞争力方面,技术性贸易壁垒在价格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也显得更加突出。

二、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所造成的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使得发达国家成为了最大的受益者。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可以使发达国家的技术专利、产品等得到更好地保护,并在贸易中取得一定的垄断地位。同时,发达国家作为国际技术标准规则的制定者,也能够顺理成章地对发展中国家的同类型产品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过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受害者,而究其原因,不仅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加工技术比较传统、通讯工具比较落后,也是因为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比较低。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的种类比较多,技术要求也比发展中国家更加严格,因此发达国家往往会制定多种严格的法规与标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进行限制,从而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流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另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不仅会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贸易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会对发展中国家引入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设备造成限制,从而影响到发展中国家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事实上,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不仅会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会对发达国家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不能真正达到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进行提升的目的,也根本无法对发达国家的技术产业进行更好地保护。同时,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不仅会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被降低,也会导致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出现恶化增长,而这不仅会限制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技术转让和资本输出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也会使发达国家的商品市场价格出现持续飙涨,以至于对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害。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知识产权的升级与资源的交流也越来越受重视,发达国家也逐渐垄断了世界资源的配置。由于发展中国家所受到的历史因素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发展中国家一般都比较缺少产品技术的开发能力,而这也就导致发展中国家往往只能依靠发达国家。现如今,技术性贸易壁垒已逐渐成为了影响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成为了WTO未来谈判的重要内容。近几年,发达国家一直以保护环境的名义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政策,而这不仅会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商品进口,也会增加贸易双方的摩擦。随着世界经济逐渐向区域化和集团化的方向发展,这类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成员已经基本都是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环保水平与环境标准大致处于同一水平。因此,发达国家会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对区域外的商品进行限制,并排除在区域市场之外,而这也会影响到贸易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关系。

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种类比较多,波及面也比较广,不仅会影响到各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也能够推动国际商品之间的交流,并影响到国际贸易的流通驱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所造成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第一,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够对我国进出口产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保护。发达国家制定了极为严格的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中的众多商品进行规范,而这也代表着进口货物只有符合这一标准才能得到各个国家的进口。同时,我国在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基础上也制定了相应的技术准入标准,这是为了更好地对我国的特色工业进行保护。在我国所制定的技术标准中,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对发达国家的进口进行了限制,也为发达国家产品进入我国市场设置相应的限制,而这也使我国的民族工业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第二,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对我国企业在技术竞争领域的升级有很大帮助,也能够促使我国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近年来,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功利心过重,产品竞争仍停留在价格层面的竞争,对产品技术的创新却不够重视,以至于我国企业技术的发展一直得不到有效地提升。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由于技术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使得我国企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重视,并对技术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型地位进行重新估量。随着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企业也再逐渐增加对产品技术的研发成本,健全产品技术革新的奖惩制度,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对传统产业进行更新换代。同时,从长远角度来看,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也能够促使我国出口受阻的企业对生产技术进行创新,以便使这些企业的产品能够更快的回到进口国的市场。第三,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应用能够提高我国工业标准化程度,也能够提升我国企业产品的质量。当前,技术性贸易壁垒之所以会对我国企业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企业产品的技术标准水平还比较低,现在所实施的技术标准与评定标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而这不仅导致我国相关部门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管比较疏松,也会影响到我国产品的出口。在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进行清除的时候,我国企业必须要先树立更加先进的技术标准,并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我国企业产品技术含量的目的。针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我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不仅能够使我国工业标准化变得更加的规范,也能够提高我国工业产品的技术水平。

(二)消极影响

当前,尽管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进出口贸易造成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却无法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而这种贸易保护方式只能使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短暂的利益,同时会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一定的限制。在此过程中,我国大部分产业很难从发达国家得到先进的技术转让,这也导致我国的产业技术一直处于落后状态,也间接对我国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涉及面比较广,制定的贸易制度也变得越来越多。由于发达国家具有丰厚的经济底蕴,会提高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标准,特别是产品的绿色准入标准,而这一标准的提高也会使我国的大部分出口产品达不到要求。例如,欧盟对国外产品的引进有一系列完整的规则,而在国际贸易中各个国家也有着很多必须要遵守的标准。从总体上而言,我国的出口产品要想进入欧盟市场,则产品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我国的出口产品必须要符合欧盟的技术标准,并得到欧洲标准化委员会的认可;第二,我国的出口产品必须要具备较高的安全因素,并获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第三,我国的出口产品必须要进入欧盟市场,则必须要获得欧盟合格证书。此外,欧盟对流通欧盟市场的产品还有更加明确的规定,即这些产品不仅要符合欧盟的标准要求,也必须要通过欧盟的严格认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标准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认证体系还不够成熟,工业标准也比国际先进标准低,而这也导致我国的很多出口产品往往都会被国际市场所排挤,从而致使我国企业很难在国际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上一篇: 乡村治理体会 下一篇: 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建设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