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25:20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数字教育大课堂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93-01
信息技术时代教条化、静态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性学生个性及社会要求,必然要实施课堂改革。数字化环境下,搭建了教学资源平台,形成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集中了网络教学、数字化课堂、翻转课堂,为大学英语教学问题的解决,找到新的突破口。“翻转课堂”即,学生课后学习教师的视频,学习知识,课堂变成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场所,解答疑难问题、运用知识等。探究数字化环境下新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使大学生形成较高的英语学习能力,以更好地指导学习。
一、实验教学环境、对象和工具
教学实验通过MOOC平台中SPOC的功能,自主开设大学体验英语学校专有课程,让优秀教师结合不同的话题录制微视频。结合课程进度,通知学生新话题上线。评分标准:观看视频、完成练习、测验等。实验对象: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大一在校学生。实验工具:利用设置参和准入条件,生成小型私有在线课程。
二、实验过程
(一)线上教学
教师团队在线授课,并通知给学生。教师设计教学任务,集中学生注意力,以视频为重点,通过提问的方式植入微视频中;在线解答学生疑问和学生开展交流,在线评估数字化环境教学功能,跟进记录,整理学生问题,把握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意见,促使教师调整课程设计。
(二)线下教学
教师团队通过主题和任务驱动法划分大学体验英语为六个不同的话题,结合各阶段教育要求,考虑学生实际,分清教学重难点,细分教学目标,整体规划英语教学;采用各种方式,对各话题涉及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同时显示其内容:导入新奇、线索明晰、收尾迅速、主题突出。微课制作分为话题导入、总结两种类型,真实拍摄;录制单词拓展、难句分析、文化对比等视频。提供辅助教学资源,数字化环境下,分享知识,使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结合学生练习、测试和结果,课下辅导学习效果低的同学;课堂上将学生划分为3~5人的讨论小组,配置任务,小组间协同解决问题,汇报成果,转化知识;教师定期组织小组责任人开展交流,了解学生的适应情况,便于针对学生开展后续服务,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教师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表现及教学成果做出评价,将评价结果写进学生电子学档,记录学生英语成长情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调动学习热情。
(三)线上学习
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下实时获取学习资源,反馈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加深知识的巩固,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合理掌控学习时间、地点和内容等,采取多种交流方式,和同学协作学习。
(四)线下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理念引导下,教师课堂上采取各种教学形式,例如小组讨论、作业、单独辅导等,完成知识的内化,活跃学生交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让学生自我阐述、评价,展示成果等,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吸收知识。此外,教师要求学生反思自己,写入英语报告中。
三、实验反馈
首先,新教学模式的践行,结合教师教学形式及学生学习适应情况。一些学生认为,教师在录制课程中的教学风格和形式不同,花费较长时间调整课堂录制,这就需要形成统一的录制风格。偏远农村的学生不喜欢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因为他们不适应现代技术的学习;使得课堂教学压力较大,有许多课堂任务没有完成。从实验结果反馈的信息看,新教学模式减少了教师多次研读和反馈问题的时间,避免了重复性操作,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教学设计和学生指导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热情,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1]。
其次,新的教学模式监督了学生学习,通过多种方式集中学习注意力。一些学生认为,节省课堂时间,做笔记,反复看自己不懂的地方,延长了学习时间;实时配置学习时间,养成了自学的习惯,较好地巩固了单词、短语、句式,并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多次修改自己作文,一段时间过后,自己作文水平得到提升。一些同学认为,新教学模式无益于自己学习,因为在网站学习,学习主动性不高,时间过长,无法集中注意力,希望提炼内容,同一教师教学过于单一,希望授课模式多样化,以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
四、结束语
数字化环境下,采用大学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动态化,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迎合了新时期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多媒体形式展现学习知识,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而需要正视的是,翻转课堂下,学生不主动提问,影响翻转课堂效果。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变引导角色,家长看来,翻转课堂教学效果无法量化。新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还不成熟,需要增加学生样本数量,拓宽学生样本范围,还需深入研究,展现大学英语教学新视角,提供教学实证范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002-03
1 前言
数字校园是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基础上,依托数字化信息,充分优化利用教学资源的虚拟教育环境。近十年北京市在_展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上投入巨大,与此同时,随着教育信息化的稳步推进,延庆各学校的网站、教育信息化平台也随之完善,基于这些平台的应用越来越丰富。
延庆区自2010年已有6所学校先后分三批投入数字校园建设中,投入资金达1200万。各校已经建设了校园网站、校务系统、资源平台等应用系统。数字校园现阶段已有5300多用户注册。延庆区域范围内供全区中小学师生使用的各业务系统如延庆教育网、视频教研系统、教师研修网、新课程资源中心、社会大课堂等系统也已初具规模。
数字校园期间对区域内网络进行升级,外网带宽由原来的100 M升为370 M,内网为1000 M,所有中小学基本实现无线网络延伸覆盖。数字校园工程为全区建立了统一的用户数据管理中心,为各参与学校健全了校内应用系统,在数字校园一期中已经建成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库等系统;一中的教师备课系统、网络阅卷及成绩统计分析,十一学校的教学资源库、课例分析系统已初具规模;四中和二小的数字办公平台、教务管理平台、学生成长平台、教师发展平台、互动教学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考务管理系统、文印管理系统、学生心理测评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协同备课系统、数字办公平台的移动端等系统都在积极推进建设中。
2 统一身份认证的必要性
统一认证是指,将众多应用系统纳入统一用户管理平台之中,实现单点登录,在众多系统中一个用户使用一个口令进行身份认证的系统。统一认证是数字校园的数据基础,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必不可少。
随着延庆区教育系统内应用平台越来越多,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各应用系统之间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给系统管理者和使用者都带来了诸多不便。
给使用者带来的不便 延庆教育网内各应用系统用户基本统一,但是由于开发时间的不同,应用推广使用程度不同,使用者对系统登录地址,甚至个人信息都有遗忘现象,如社会大课堂系统是为各校每年一至两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建成的,使用频率较低,每次使用时均有部分学校管理员忘记用户名密码,需要重置。
各应用系统独立运行,用户登录系统使用的认证机制也不同,用户登录不同平台时,要多次输入用户名、密码,操作烦琐,也不便于记忆;各应用系统缺乏统一的授权管
理,权限控制上比较随意,极易造成注册用户个人信息泄露等安全隐患。
给管理者带来的不便 各系统的授权并未严格分级,如互动教研系统,各管理者均使用一个管理用户登录,导致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明,不便于问题的解决。
延庆数字校园建设的每一个新系统都需要针对用户和权限管理进行开发,不仅增加了开发成本,还增加了日常维护的工作量;各系统之间账号不统一,形成信息孤岛现
象,导致管理工作重复,如延庆教育网和办公邮箱用户采用AD域的认证和管理方式,研修网、新课程资源中心等网站则自带用户管理中心,社会大课堂使用的是自主开发的用户管理中心,用户数据是一套但各系统各管各的,管理者不得不在用户管理方面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延庆家校互动等针对师生的系统,由于用户信息不能统一管理,导致毕业学生、离退休教职工不能及时在系统中清除,造成数据冗余。
统一认证系统对延庆数字化校园实现用户基础数据统一管理、用户身份统一认证和针对用户角色的统一授权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延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首要工作被提上日程。
3 延庆统一认证平台在数字化校园过程中的作用
用户统一认证系统为数字化校园提供基础数据,并在用户登录各系统前进行用户合法性的确认,登录后分别授权,系统为由延庆教育委员会及下属几十个学校、直属单位组成的教育系统,提供用户合法性认证和多个应用系统授权服务。不仅可以对现有延庆教育网、资源网、新课程中心、社会大课堂等应用系统进行认证接口的升级改造,将其接入新的认证系统内,还可以满足如互动反馈平台、家校互动平台、视频会议系统等正在开发的新应用系统对身份认证接口提出的要求,并为新应用系统对接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提供无缝的服务,如图1所示。
统一身份认证无论对用户本身,还是对管理者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用户的作用 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有良好的通用性,为延庆各应用系统提供认证途径,让用户在全网内一次登录后,即可访问被授权的所有系统。虽然各个应用系统开发时间使用技术不同,并分别运行在不同的平台上,但统一认证平台可以做到统一登录和授权。系统将根据用户性质,对权限进行分级,能够做到对用户个人信息、资源信息的有效保护。统一认证系统为学校已经建设、正在建设和将要建设的软硬件平台提供用户数据,学校日后信息化建设中不仅可以省去管理模块,而且降低了系统维护成本。
对系统维护人员的作用 延庆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是延庆数字化校园正常运转的基础数据平台,开发过程中会采取有效措施提升该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确保整个数字校园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使认证系统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它能保障系统管理员对用户认证以及授权的正常开展。
延庆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将用户数据、用户角色和用户权限分别管理,并在它们之间建立对应关系,既能保证用户数据独立,又能对用户的网络访问权限进行灵活配置,为延庆教育系统提供完善而细致的权限管理。
对教委的作用 延庆教育委员会全面部署和决策教育信息化工作。统一认证平台为全区教育信息化提供便利,建成后可以为新系统提供用户认证功能,减低经济、人力投入。统一认证平台还提高了全区的教师学生用户个人数据安全,降低了因为用户数据泄露带来的安全风险,为教委信息化工作的安全有序开展提供保障。各自运行、独立认证的各学校、各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有了统一的数据、角色访问控制,使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
对教育信息中心的作用 教育信息中心全面负责延庆区的信息化建设,落实教育委员会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规划、政策,保证教育系统信息安全。延庆统一身份认证对全区教育系统内的教师和学生数据进行收集、存储,保障了数据安全,对降低因数据泄露和认证系统遭受攻击的风险有重要作用。用户登录后所有行为都将被全程跟踪记录,出现问题时可根据记录的内容进行排查,非法操作也将会较容易被发现,这也确保了信息访问的安全性。
4 延庆统一认证平台的建设
多平台统一规划需解决的问题 延庆现有的平台有延庆教育网、延庆社会大课堂、延庆教育资源云、教师研修网、延庆教委邮箱等多个网络平台。这些网络平台系统是在不同的时间伴随着不同的技术背景建立起来的,运行平台和体系结构各不相同。
1)现有应用平台的用户认证中,教委网站和邮件系统是基于微软的域用户认证;研修网、视频教研系统、新课程资源中心系统等平台使用自主开发的用户认证系统;延庆教育资源云是统一认证系统提上日程后开发的第一个应用系统,还没有自己的用户认证系统。因此,要将复杂的多个系统集成到一起是新的统一认证系统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2)各平台开发的语言不同,如教委网站和邮件是使用C#开发的,研修网是使用JSP开发的,社会大课堂是用开发的。有平台多年没有更新和进行版本的升级,运维也出现了问题,若要与统一认证对接,存在一定难度。
3)本市范围内,教育系统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使用什么技术,能否保证各平台的稳定运行,没有先例。
4)权限控制和用户信息如何管理,是统一管理,还是进行分布式授喙芾恚这也是开发前需要考虑和认真解决的问题。
因为各系统现有的认证方式不同,给统一认证系统的开发带来了问题。究竟是将其他系统用户都导入域中使用域用户认证,还是使用统一接口新的认证系统方式。这是最关键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策略 针对现有平台的复杂度和运行状况,对以上提到的问题分成四个步骤来解决。
1)对延庆数字校园一、二、三期项目涉及的十一学校、一中、三中、四中、五中、二小和信息中心现有软硬件系统进行调查研究,对其使用的用户认证方式进行归类。由于这些单位几乎包括了区域内所有类型学校,软件平台也具代表性。
2)分析现有系统使用的语言、技术、认证方式,对统一认证平台制作总体规划筛选有实力、有经验的开发制作公司,并与公司一起对现有诸多软件平台进行评估、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统一认证系统开发方式进行论证。
3)确认系统使用何种开发技术。根据教育及其他行业的成功实现案例,可以选择诸如LDAP目录服务数据库与Web Services 集成服务方式、Windows域与802.1x统一认证等多种方式。
1. 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校园体系。由于数字化校园是校园数字化的中间层次,也是校园数字化产生的关键,它既有传统校园的观念,又逐渐突破传统校园的内容,因此成为校园数字化建设的焦点。所以我校把数字化环境建设,定位在要“三有”。一要有设备,二要有网络,三要有平台。基本的多媒体教室、电子图书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班班电子白板教学,校园WIFI的建立、校园资源库的建立都是设备与网络的基本保证。同时学校将着力进行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我们将要构建五大系统平台:一是数字化学习平台(包括电子图书馆、教师专业知识管理系统);二是数字化教学平台(包括数字化备课系统、班班通教学系统、数字视频直播系统、数字化考试及评价系统等);三是数字化研修平台(包括教学视频课例点播系统、网络教研系统等);四是职能部门政务管理平台(包括教学工作中学籍、成绩管理等系统,人事工作中教师基本系统,后勤工作中财务系统等);五是家校服务平台(包括校讯通系统、交费系统等)。借以支撑完成我们利用数字化校园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教学模式改变,提升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核心任务。同时教师在数字化校园应用的同时思维观念及教学方式必定转变,也将把教师个体的隐性文化变成显性文化,工作效率必定提高,同时也将形成新的学校文化。
2. 建立相应的课堂教学体系。除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之外,要突破一课一节的常规课时概念,以相应的教育信息资源为基础,强调对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和对现代学习技能的培养。树立大课堂、大课型、大课业的观念,把学生学习的课堂不在只局限在课堂的四十分钟,也不只局限在在校其间。把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调整,其基本结构为“(1)透视背景或进入情境――(2)发现问题或生发主题――(3)寻求对策或设置预案――(4)探察资源或创造条件――(5)目标预设或成果预测――(6)自主动作或展开协作――(7)成果展示或效果反馈――(8)自我评价或集体评议――(9)策略构想或经验反思――(10)效果定位或成果定型”。这样的“数字化学习模式”具有自主性、探究式、协作型、信息化的特点。在此宏观模式下,各学科教师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分别创建各自学科的个性化的微观模式――主题课型。借助教师集体智慧,提升学生高阶思维。
3. 完善制度,提升改革。科学合理的制度是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有力保证。我们将建立相应的学校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及教师应用机制,把这种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办公、教学模式变成教师的常态工作模式。
二、研究的具体内容
1. 建构数字化信息平台促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数字化校园除达到硬件及技术要求外,其核心是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我们将根据我校教师队伍现状,设立本校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同时借助市教育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外力,把我校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建立学校陆红庭名师工作室、科研工作坊等博客平台,让教师的专业智慧得到共享,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教师学习,把全体教师的智慧最大化。在教师整体素养提升的同时,提升全校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学资源方面,我们将在原有的学校教师开发的资源基础上与“东师理想”合作,利用他们为教师开发的系列教学资源。同时我们还会根据我校教师自身的需求和东师合作开发电子课本等新型资源库。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
2. 构建多种教学结构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我校在教学上也将根据高阶思维发展所强调的思维的发展基点“反思―――问题生成―――探究、批判―――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结合以往研究的经验及国内外成形的案例继续开发和完善以下教学结构。
(1)利用思维导图促学生高阶思维发展。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我校教师把其引入小学课堂教学,让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更系统。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学生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学生大脑的无限潜能,让学生建立一种完善的思维体系。
(2)利用Webquest头脑风暴促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现代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提出的一种创造能力的集体训练法。其应用于课堂,给教学带来了新的色彩。
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具有处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方式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教学资源系列化、资源建设可操作化等优点,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
二、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现实基础
现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网站基本上都建有网上办公系统、视频点播系统、校园一卡通等在线办公、学习共享平台,教务及图书管理也实现了自动化。学校骨干专业也基本上都建有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资源系统。教师也具有了运用、制作和开发多媒体课件的能力,并掌握了应用实物展台、投影仪、校园网络平台等教学媒体的基本操作方法。教室都安装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实现了教学网络全校性的覆盖。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改变职教教学现状
1. 符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中职学校生源质量相对较差,不少学生带着自卑心理,学习缺乏动力,兴趣不足,加之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没有很好养成,因而学习难度较大。而所学知识专业性较强,教学内容更侧重于对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一些理工类专业,依据他们现有的能力和素养,让他们仅靠文本阅读和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直观形象的手段辅助教学。数字化教学则以图片展示、动画演示、视频播放,再辅以配音讲解、字幕提示等方式,能充分刺激他们的各种感官接受多种信息,从而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记忆所学内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实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一、教学起点分析
1、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是数字电子技术的重点内容,是士官大专学员必需掌握的部分,是数字电路的核心部分,是学员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本节的目的是培养学员的逻辑思维方式,养成学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实际动手的能力,为后继的课程学习打下相应的基础。
(1)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下面几个部分:复习第一章学习的门电路的符号及相对应的表达式、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过程、写出输出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知道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能总结出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学会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形成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适应岗位任职的实际需要打下基础。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善于质疑等良好习惯,形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
(2)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组合逻辑电路是数字电子技术的核心部分,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用途也很广泛。在数字集成电路集成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开发数字系统的实用方法和用来实现这些方法的工具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在数字电子技术中作为理论基础的基本原理并没有改变,仍然需要基本单元电路的有关概念。因此,作为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仍然要把重点放在基本的分析方法上。
本节的重点为: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过程。对于重点内容,要以板书讲解为主,尽可能实际多举例题,讲习题课,以达到强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目的。难点为:写出输出函数的表达式。对于难点内容,要以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来讲解,便于学员理解,同时要通过多举例题,讲习题课、适当增加学员习题量等来巩固。
2、经验提醒
(1)为了增加学员的学习兴趣,教学中内容应减少理论部分增加应用实例,特别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实例。在教学方法的处理上精讲多练,运用仿真工具演示电路的工作过程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可视性和效能性;加强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的利用率。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学习方法,提高自信心、主动性,多看书,多做练习、多做实验。(2)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应与实践结合起来,。特别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及难点内容。通过实验使学员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还能锻炼学员的动手能力。(3)总结归纳,在教学中要善于归纳,上完课应对所讲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员更加明确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内容。(4)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将一些不好理解的内容形象地显示出来。(5)要求学员通过做大量习题,掌握理论知识。
二、课程目标设计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感受实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和岗位任职的需要打下一定的基础。
2、课程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并结合本教学班的情况,确定各单元(章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①说出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②总结出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归纳分析方法。③会写输出函数的表达式。(2)过程与方法。①复习简单的逻辑猛地符号和表达式。②概述组合逻辑电路的概念。③总结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④介绍关于组合逻辑电路的实际应用,引导学员了解科学前沿。⑤通过Multisim2001仿真软件演示一些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过程,感受仿真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养成独立思考、刻苦钻研、不断学习、善于质疑等良好习惯;形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优良作风。
三、教学策略
1、整合教学内容,增大课堂信息量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涌现,教学内容在不断增加,使原教学课时数相对减少,要保证有线通信专业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求,就必须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提高教学起点,增大课堂信息量,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加强基础、强化应用、拓宽专业知识面的目标。
(1)根据课程标准精选教学内容。根据《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时,精选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组合逻辑电路及其应用应作为主要讲授内容,同时适当介绍扩大知识面的内容和学科前沿发展的趋势,并融入一些具有工程实践应用的实例。 (2)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及课程标准,确定每节课的内容。主要讲述基本概念、基本的分析方法等,同时适当扩大知识面并融入一些具有工程实践应用的实例;并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3)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通过实验使学员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学员的动手能力。(4)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了解学员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并及时讲解,促进教学互动。(5)板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板书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重难点知识可以采用板书具体讲解,再结合多媒体技术讲解,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便于学员理解。(6)鼓励学员树立自信心。对于士官学员,部分学员基础差,胆子小,不善于参与课堂交际。教员应对这类学员暗含期望,多给他们一次表现的机会,及时表扬、肯定与鼓励,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7)帮助学员,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及时了解学员在学习本科程时遇到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辅导。鼓励学员互相帮助,通过“小老师”推动学员进步。
2、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
目前在高等教育中还存在着偏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不少学员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教员教得很辛苦,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原因是课堂教学中强调了教员的主导作用,而学员的主体作用却未能体现。因此要把学员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素质教育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1)探索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方法应贯彻由简到繁、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原则,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在应用知识解题方面,一般是学生最薄弱的环节,如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学生普遍感到不易掌握,教学时应通过典型例题着重讲清分析思路,让学员学会举一反三,能够触类旁通。引导学员开展积极的发散思维活动,师生之间应不断进行情感交流,保持心灵上的沟通,营造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员处于心情舒畅、思维活跃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采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思维。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提出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和鼓励学员去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启迪学生去积极思考,寻求答案。教员要善于启发引导,调动学员的学习主动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讲课中应注意体现本课程的工程性和实践性,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生活中的典型应用实例,,从而激发学员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3)运用讨论式教学,培养分析能力。在教学进行了一到几个单元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以提高学员学习的主动性。由教员和学生共同分析作业中出现的概念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大胆地提出疑问。并通过精选的典型例题,引导学员积极思维,引导学员寻求解题思路,最后由教员讲评。通过课堂讨论既可启迪学员的智慧,又能提高学员的分析问题的能力。(4)培养自学能力,教学与自学相结合。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应注重对学员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员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尝试根据学员的基础,有选择地将少量的章节内容安排学员自学。(5)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目前已成为改善军队院校教育条件,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为了增强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部分章节(或全部)的重点、难点的教学内容采用仿真演示,形成图、文、声并茂的,可进行视、听、触等多种教学方式的形象化教学。它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它不仅能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及时向学员反馈学习的信息,也可以帮助教员客观科学地考核学员,改进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 薛延侠,郑燕.“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1.119.
摘 要] 在声乐教学中可以引入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它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并且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训练,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拓展了声乐教学的领域,具有省时省力、节约师资等特点。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是可行的,它将为声乐教学带来新局面。
[关键词] 数字化/直观化/运用/拓展
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乐理、配器等课程已基本上采用了数字化教学手段,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得到人们充分的肯定。那么在声乐教学中能否引入数字化教学手段呢?可以。
一、数字化教学手段使声乐教学直观化
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因此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
声乐教学要能够象一些音乐理论课程和器乐课那样直观化就好了,很多教师和学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正使它逐步变为现实。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要负出巨大的体力代价与时间代价。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仿又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变的直观化了,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的见,从而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身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这在下面的文章中将分制阐述。
二、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实施环境
声乐教学所需要环境要求不是很高,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条件较好的单位,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档次配置的好一些,条件一般的单位只需配置一些基本设备就可以了。总的说来,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声乐教学,在设备硬件上应选用586档次电脑,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较高档次能录音的声卡),一支麦克风和一对监听音箱,以及相应的数字音频软件,如Cool Edie Pro、Mw3 、Cake Walk6.0以上的软件等;在外部环境上,上小课要求有一间相对独立的房间,大课可单独设立或与音乐多媒体教室共用,只要环境对录音影响不大就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麦克风和监听的选择上,有条件的单位可尽量购置好一些的器材,上大课的地方对监听要求高一些,以提高声音的保真度。此外,还要求教师要有熟练的音频软件操技能及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
2.以分析波形文件为参照,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能力
前面已经提到,传统的声乐教学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备直观性,我们在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应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声乐教学变的直观化。其做法是: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把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出良好的声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如何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才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以歌曲《松花江上》(男高音演唱)为例来谈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歌唱状态与音色的修正 在正式进入歌曲演唱的教学前,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练声训练。必要的练声训练,是教学生把握正确的歌唱状态的基本途径,这时我们可选择地把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前的声音和进入状态后的声音录下来,进行波形对比分析,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状态是,未进入状态前的声音振动不明显,声响力度弱,进入状态后的波形振动明显且规则,声响力度较强,通过对这两条直观的波形状态分析,能够使学生认识、感受到歌唱状态下身体的运动状态,明白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协作,从而加强歌唱状态的记忆。随着歌唱状态的进入,教师可向学生讲授男高音在不同音区的声音特点,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声音位置,抓住练习中出现的瞬间灵感,以获得较强的歌唱记忆。如在练习至高声区时,教师常说口腔打开,气息下沉支持等。说起来非常容易,但学生做起来就未必轻松,这时教师可将学生在高声区的练声全部录下,直至最好的一遍停下,听录音、看波形、分析并找出良好状态下的波形段落,让学生对比音色变化的细微感觉,如口腔未充分打开时的“扁”,气息不足及上浮时的“白”与“涩”,学生在对照录音后可再次练习、比较,这样可使学生较快地找到声音的正确位置,并且还不容易丢失这种正确的歌唱状态。
(2)咬字、吐字的纠正 歌曲《松花江上》的开头处于男高音的中低音区(1=bE),“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句中的“我”字容易造成归韵时间长的错误,从而浪费音符时值,影响乐曲的表达。这时教师可用铅笔工具修整波形时值或修改音头,标出归韵的时间点,把前后波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取舍,这比教师说做多遍示范要便捷的多,学生的主客观感受力也都有所提高。再比如:“那里有森林煤矿”一句中的“那”字,声母发音是“L”还是“N”,通过录音对比学生很容易找出;在歌曲“爹娘啊”一句中,“爹”字需要用较强烈的音头来表达,但学生在演唱时常会顾忌音高、情绪等多种因素,把强调“爹”字的归韵形成很慢,教师此时会常停下来讲情绪,“爹”字要一气呵成,可往往是说了半天,学生仍然找不准点,收效不明显。如果教师面对屏幕,用铅笔工具先做出一个音头,标出时间点供学生参考使用,这会使学生一下就找出问题所在,从而省时省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音准的纠正:这里所说的音准问题是指因歌唱状态的不正确而引起的音准问题。声乐演唱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特定的音区中,演唱者常会因声音的位置、气息等原因造成音准问题,这一问题很难解决,尤其是对于歌唱技能还不能够熟练运用的学生而言,更难解决此时的音准问题,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歌唱者的内心音高是准确的,是歌唱技术的不成熟造成了音准差异,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演出者难以察觉,而听者一听就明白了。如“爹娘啊”这一句,“爹”字是乐曲的最高音,又是闭口音,很不好唱,音准容易偏低,此时,教师可将音高不准的波形裁剪下,先指出问题,然后修正音高,树立听觉上的准确,再告诉学生应将歌唱状态做细微的调整,如气息不够,咽腔打开不够,声音位置偏低等,这样可使学生在良好的歌唱状态下达到音高,而不是生硬的“够音高”。
(4)音乐感觉的培养:教师在完成声音和歌曲演唱的训练后,便开始强调歌曲情感处理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歌曲表达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先讲解作品,然后分段唱,再合成。这种方式对于还够成熟的学生来说要一次合成,难免有不到之处,效果往往也不尽人意,因为这不但有对作品理解上的问题,也有歌唱技术上的问题。在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教师可这样做;先向学生讲解作品的背景、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甚至可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再让学生不做停顿地演唱歌曲,这样录上一两遍,再选择较好的一遍进行演唱指导,指出不足,修正波形,帮助学生改进。如在《松花江上》中,“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共有两句,分别位两个乐句的开头,这两句在演唱处理上就有着不同的区别,第二句应当比第一句要唱的稍激动些。教师可以用铅笔工具修改学生的演唱,调整两句的音响度与个别字音头,使演唱具有感染力;在感情表现丰富的“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一段中,渐强与渐弱的处理非常明显和重要,教师可用铅笔工具对波形进行处理,勾画出乐句处理轮廓,帮助学生找准渐强与渐弱点及时间、段落,从而快速把握乐曲的处理,此外,在需要有气口的位置处,教师也可在波形上做出气口,以帮助学生找出位置点。
三、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对声乐教学的拓展
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不但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而且还可对声乐教学进行拓展。
1.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 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容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如果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这就可使课堂教学有延续性,学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清晰,可把课堂上的感觉较长时间地保存,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以及准确地把握乐曲的处理。
2.把风格音乐教学引入声乐教学中 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一面在于,一是钢琴自身的音准问题,二是随时可变的“跟节奏”方式无法给学生以准确的节奏感及风格感训练。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则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与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从而达到表达的准确性,提高对歌曲的表达能力。不但如此,数码音乐教学方式还可将多声音乐教育引入声乐小课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演唱同时,还能接受多声演唱训练。
1、积极地对音乐教育观念给予革新
在音乐教学中,要积极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积极地革新音乐教育观念。在中国古代,对于人的教育,我们一直重视艺术教育。如大教育家孔子,他一直将音乐教育看作是六艺中的一艺,曾经积极地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样的观念。即,音乐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遗憾的是,对音乐的教育过程中,对音乐的教育重视程度却还不够充分。在教育中,如何有效地摆正音乐教学的位置,就必须在思想观念上给予积极地革新,只有在思想观念上做出应有的革新,才能够保证多媒体教学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积极构建音乐教育的新模式
在新教学手段的运用中,不能够简单地将多媒体技术跟音乐课堂教学进行生硬地相加,毕竟每一种手段都有自己的运用特点,我们在大学声乐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地跟大学声乐内容进行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够有效地发挥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作用。故而,在乎声乐教学中必须根据声乐教学的特点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特点,积极地构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才能够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积极功能[1]。
3、积极地将抽象转变成直观化的教学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是抽象的,不具备直观的优势。因为,大学声乐教学不像乐器,可见,可摸。故而,在教学中学生学习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多媒体教学技术,则可以有效地将声乐教学内容直观化和可视化的图片以及动画,进行演示。
二、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积极作用
1、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延续性
在我们的传统声乐教学活动过程中,由于教学活动的直观形象性不足,一旦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我们的大学生只是凭借着自己的记忆进行声乐的练习,所练习的内容其正确性不是很高。即,这样的教学效果缺乏教学的延续性。倘若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进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如将上课时的录像以及录音复制给学生,则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地进行正确地对照练习。即通过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将课堂上的感觉进行长时间的保存,有助于学生的声乐学习[2]。
2、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风格音乐教学
在我们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常常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采用钢琴伴奏有其良好的一面,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良好的一面主要在于可以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上的需要。而不好的一面在于钢琴音准层面上存在不足,以及在“跟节奏”上不能够很好地对学生进行训练。而在大学声乐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手段,完全可以对教学的歌曲预先做好伴奏,有效地对风格和节奏给予强调,有效地达到对节奏和风格观念的积极树立。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歌曲的准确表达的能力。此外,积极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积极地引入多声音乐教育。
3、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声乐大课的实施
钉钉平台上课辅导时,老师以数字教材为载体,利用数字教材的声音、图像、资源包等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知识的难点进行有机的分解,把知识的重点进行恰当的点播,把学科知识又进行了拓展,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扎实地在课堂上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培养“五育并举”的学生。
一、导入能激发兴趣
1、在导入环节,动画视频,展现出朗读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当充满趣味的动画伴随着课文录音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学生学科学习有了很大兴趣。有效地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文本的情境。
2、如在数学课堂上导入环节,老师会利用数字资源中的图片资料,展示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很容易通过观察思考,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二、重点能分解点播
1、对于小学生来说,识字写字是非常重要的,数字教材能够指导学生规范笔顺,正确书写。低年级老师会把数字教材中的生字书写示范的视频下载下来放到钉钉班级群里,让学生观看书写小视频,教师强调书写要点,最后再让学生描红、仿写,顺利完成了生字书写的目标。
2、语文课时老师会对于重点词汇的理解,用鼠标在数字教材上标,更清楚的提醒学生,更便于学生在自己的书上做笔记,对于诗歌的学习,有划分诵读节奏的时候,老师利用电子教材,边读让学生试着拿铅笔在书上标,非常得便捷。
三、知识能巩固拓展
数字教材课后练习题的利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数字教材的使用减轻了教师的负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促进了师生的交互、激发了学生学习、表达的欲望,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能力。只要合理地科学的利用数字教材,诸多的数字教材只要我们认真甄选,把合适的数字教材为我所用,数字教材就能我们的教学插上助力的翅膀。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数字教材应用心得体会2
一场突如其来的战役到来,虽然没有硝烟却完全打乱了我们的生活。对于即将要开学的我们来说,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学”让我们在慌乱中逐渐有了头绪。
学校第一时间商讨方案,就疫情防控时期停课不停学做出了具体的安排,很快给出合适我校学生的订制版居家学习方案。钉钉直播给我们培训如何操作,怎么样去开展直播,发送通知,查看统计数据等,各个年级、教研组也纷纷召开会议,认真对如何落实停课不停学进行了研讨。于是,独特的“幸福”周一升旗、省教育厅“名师课堂”优质资源、阳光大课间、钉钉直播个性辅导……应运而生,师生的仪式感、正式感、幸福感爆棚!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先进的网络手段,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媒介,让学生在居家隔离的这段时间,收获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延期开学对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但对于大部分老师来说,在线授课的确是个很大的挑战。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的整合,引发了教材的变革,以前很少关注除人教版以外的教材,现在主动关注了北师大版和人教版对于知识的安排和细节的处理的不同之处,考虑编者的意图,更深入的理解教材,运用教材。信息技术在数学学习中的广泛运用,
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习内容,弥补教材的缺陷,改变当前教材单一、内容狭窄的状況,使科学教材更富于针对性、实效性和多元化、立体化。
信息技术可以和课内教材结合起来,设计一些课前、课后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资料搜集、网上阅读与交流等发散性、拓展性实践活动,以求把网络上的资源充实到现行教材中,使教材丰满起来,完善起来,把小小的教材拓展到无限广大,使教材更富于立体化、多元化,更富于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
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课堂教学中有效交流究竟是什么等一系列的细节都要细致化、常态化。教师只有具备时代所需能力,不断创新,才能起航远行,才能为国家培育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数字教材应用心得体会3
随着疫情的`发生以来,学校“幸福空中课堂”工作已经进行将近4周,学生在上周日拿到纸质教材之前,师生都是利用数字教材开展学习,数字教材的应用,提升了义务制阶段教育信息化的品质,初步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材处理、混合教学、综合评价一体化的数字化教学样态。我们学校以数字化教材及平台为载体,以观省名校同步课堂+教师钉钉平台在线辅导的教学模式,探索学习分析技术支持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
钉钉平台上课辅导时,老师以数字教材为载体,利用数字教材的声音、图像、资源包等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把知识的难点进行有机的分解,把知识的重点进行恰当的点播,把学科知识又进行了拓展,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扎实地在课堂上落实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培养“五育并举”的学生。
一、导入能激发兴趣
1、在导入环节,动画视频,展现出朗读和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当充满趣味的动画伴随着课文录音呈现在学生面前时,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热情,同时对于学生学科学习有了很大兴趣。有效地为学生创设了学习文本的情境。
2、如在数学课堂上导入环节,老师会利用数字资源中的图片资料,展示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数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很容易通过观察思考,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为助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陕西省富平县根据党员干部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充分利用远教资源,积极打造远教大课堂。
搭建网络平台。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富平县精心策划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栏,在政府网站、党建网、富平时讯开设“群众路线大家谈”栏目,组织广大镇村干部、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围绕“服务群众在身边”主题,从不同角度展开热烈讨论,撰写网评文章。同时,开通网上论坛和征求意见栏,广泛征集镇村干部围绕“解难题、谋发展、优服务”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全面征集机关干部关于“学精神、促发展、做表率”的合理化建议。截至目前,共收集意见建议35条,论坛点击达5200人次。
开办电视专访。富平县委组织部与富平电视台共同创办“群众路线在行动”电视专访系列节目,全县从不同层面干部中选取15名有代表性的干部作为采访对象,围绕“如何走群众路线,如何践行群众路线指导当前和今后工作”进行深入探讨,直面群众关注热点,现场提问,现场记录,能就地解决的就地解决,需要深入了解的现场派有关责任单位办理,限时督办。截至目前,专访共滚动播出25场次,收看群众达8500人次。
设立三大课堂。设立“阵地课堂”,对于有条件的镇村,利用终端站点投影仪组织集中收看活动;对于基础条件不达标的镇村,要求通过数字电视频道自行收看红色经典、先进人物事迹专题片等,真正实现了学习全覆盖。目前,全县238个终端接收站点共组织收看420场,受教育人数达16000余人次。设立“流动课堂”,针对部分远程教育未覆盖村和党员居住分散村,依托远程教育丰富的视频资源,开展“送学下乡”活动,将红色经典刻录成光盘,直接送到群众手中点对点学习。设立“直播课堂”,依托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网页资源,灵活搭建网络课堂,将《苦难辉煌》《兴村三十六策》等课件及文化展播相关资料上传至富平党建网活动专题板块,供党员群众随时随地在线浏览、下载学习,搭建了宽领域、多层次的网上学习宣传平台。 (张 毅)
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音乐课教学中。在一些有条件的学校中,钢琴集体课、视唱练耳、乐理、配器等课程已基本上采用了数字化教学手段,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的科学性和优越性已得到人们充分的肯定。
那么在声乐教学中能否引入数字化教学手段呢?可以。
一、数字化教学手段使声乐教学直观化
声乐教学不同于音乐学科中的其他科目教学。它是一种非常抽象性的教学,除了外在的演唱表演外,它不再具备直观性,因此有人说声乐是音乐学科中最难教和最难学的科目。
声乐教学要能够象一些音乐理论课程和器乐课那样直观化就好了,很多教师和学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科技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为声乐教学的直观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并正使它逐步变为现实。
传统的声乐教学,几乎全凭经验和感觉,教与学的双方往往要负出巨大的体力代价与时间代价。比如,老师要求学生某字或某段声音要“圆一点”、“亮一点”、声音位置要“高一点”、“低一点”等,这往往要在课堂上反复练习多次才能达到;再者,传统方式下的声乐教学是没有自身参照物的,有的参照物是教师的演唱和大师的录音磁带,学生无法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教学中无法保持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瞬间产生的歌唱灵感;对磁带的模仿又容易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削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创造能力,而现在,一台普通的多媒体电脑再加上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能录音的声卡)及音频软件,就可以使声乐教学变的直观化了,这就是在声乐教学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声音的波形进行分析,使声音能够看的见,从而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这种直观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自己的身音为参照,切实感受声乐学习中的点滴,如声音的位置、咬字、音准等,这在下面的文章中将分制阐述。
二、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实施环境
声乐教学所需要环境要求不是很高,各单位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决定,条件较好的单位,可以将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档次配置的好一些,条件一般的单位只需配置一些基本设备就可以了。总的说来,利用数字化设备进行声乐教学,在设备硬件上应选用586档次电脑,一块数字音频卡(或较高档次能录音的声卡),一支麦克风和一对监听音箱,以及相应的数字音频软件,如CoolEdiePro、Mw3、CakeWalk6.0以上的软件等;在外部环境上,上小课要求有一间相对独立的房间,大课可单独设立或与音乐多媒体教室共用,只要环境对录音影响不大就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麦克风和监听的选择上,有条件的单位可尽量购置好一些的器材,上大课的地方对监听要求高一些,以提高声音的保真度。此外,还要求教师要有熟练的音频软件操技能及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
2.以分析波形文件为参照,提高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客观评价能力
前面已经提到,传统的声乐教学是非常抽象的,不具备直观性,我们在使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应充分发挥其优越性,使声乐教学变的直观化。其做法是: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演唱的段落录下来,把几次演唱的声音做比较,帮助学生找出良好的声音状态,使学生感受到如何调动自己的歌唱状态才是正确的。下面我们以歌曲《松花江上》(男高音演唱)为例来谈数字化教学手段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歌唱状态与音色的修正在正式进入歌曲演唱的教学前,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练声训练。必要的练声训练,是教学生把握正确的歌唱状态的基本途径,这时我们可选择地把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前的声音和进入状态后的声音录下来,进行波形对比分析,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波形状态是,未进入状态前的声音振动不明显,声响力度弱,进入状态后的波形振动明显且规则,声响力度较强,通过对这两条直观的波形状态分析,能够使学生认识、感受到歌唱状态下身体的运动状态,明白身体各部分的机能协作,从而加强歌唱状态的记忆。随着歌唱状态的进入,教师可向学生讲授男高音在不同音区的声音特点,帮助学生找到良好的声音位置,抓住练习中出现的瞬间灵感,以获得较强的歌唱记忆。如在练习至高声区时,教师常说口腔打开,气息下沉支持等。说起来非常容易,但学生做起来就未必轻松,这时教师可将学生在高声区的练声全部录下,直至最好的一遍停下,听录音、看波形、分析并找出良好状态下的波形段落,让学生对比音色变化的细微感觉,如口腔未充分打开时的“扁”,气息不足及上浮时的“白”与“涩”,学生在对照录音后可再次练习、比较,这样可使学生较快地找到声音的正确位置,并且还不容易丢失这种正确的歌唱状态。
(2)咬字、吐字的纠正歌曲《松花江上》的开头处于男高音的中低音区(1=bE),“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一句中的“我”字容易造成归韵时间长的错误,从而浪费音符时值,影响乐曲的表达。这时教师可用铅笔工具修整波形时值或修改音头,标出归韵的时间点,把前后波形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取舍,这比教师说做多遍示范要便捷的多,学生的主客观感受力也都有所提高。再比如:“那里有森林煤矿”一句中的“那”字,声母发音是“L”还是“N”,通过录音对比学生很容易找出;在歌曲“爹娘啊”一句中,“爹”字需要用较强烈的音头来表达,但学生在演唱时常会顾忌音高、情绪等多种因素,把强调“爹”字的归韵形成很慢,教师此时会常停下来讲情绪,“爹”字要一气呵成,可往往是说了半天,学生仍然找不准点,收效不明显。如果教师面对屏幕,用铅笔工具先做出一个音头,标出时间点供学生参考使用,这会使学生一下就找出问题所在,从而省时省力,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音准的纠正:这里所说的音准问题是指因歌唱状态的不正确而引起的音准问题。声乐演唱中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特定的音区中,演唱者常会因声音的位置、气息等原因造成音准问题,这一问题很难解决,尤其是对于歌唱技能还不能够熟练运用的学生而言,更难解决此时的音准问题,因为在这种状态下,歌唱者的内心音高是准确的,是歌唱技术的不成熟造成了音准差异,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演出者难以察觉,而听者一听就明白了。如“爹娘啊”这一句,“爹”字是乐曲的最高音,又是闭口音,很不好唱,音准容易偏低,此时,教师可将音高不准的波形裁剪下,先指出问题,然后修正音高,树立听觉上的准确,再告诉学生应将歌唱状态做细微的调整,如气息不够,咽腔打开不够,声音位置偏低等,这样可使学生在良好的歌唱状态下达到音高,而不是生硬的“够音高”。
(4)音乐感觉的培养:教师在完成声音和歌曲演唱的训练后,便开始强调歌曲情感处理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歌曲表达的重要环节。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先讲解作品,然后分段唱,再合成。这种方式对于还够成熟的学生来说要一次合成,难免有不到之处,效果往往也不尽人意,因为这不但有对作品理解上的问题,也有歌唱技术上的问题。在采用数字化教学手段时,教师可这样做;先向学生讲解作品的背景、创作手法、情感表达等,甚至可用课件来激发学生的演唱情感,再让学生不做停顿地演唱歌曲,这样录上一两遍,再选择较好的一遍进行演唱指导,指出不足,修正波形,帮助学生改进。如在《松花江上》中,“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共有两句,分别位两个乐句的开头,这两句在演唱处理上就有着不同的区别,第二句应当比第一句要唱的稍激动些。教师可以用铅笔工具修改学生的演唱,调整两句的音响度与个别字音头,使演唱具有感染力;在感情表现丰富的“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一段中,渐强与渐弱的处理非常明显和重要,教师可用铅笔工具对波形进行处理,勾画出乐句处理轮廓,帮助学生找准渐强与渐弱点及时间、段落,从而快速把握乐曲的处理,此外,在需要有气口的位置处,教师也可在波形上做出气口,以帮助学生找出位置点。
三、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对声乐教学的拓展
把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运用于声乐教学,不但可使声乐教学直观化,而且还可对声乐教学进行拓展。
1.使声乐课堂教学具有延续性传统的声乐课堂教学不具备延续性,在上课结束后,学生只能凭记忆去练习,很容易丢失上课时正确的感觉。如果把上课的录音复制给学生,这就可使课堂教学有延续性,学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以自身为参照,对比清晰,可把课堂上的感觉较长时间地保存,加强和巩固良好的歌唱状态以及准确地把握乐曲的处理。
2.把风格音乐教学引入声乐教学中传统的声乐课,都是以钢琴伴奏为主,它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在于它可随时适应学生的主观处理;不利的一面在于,一是钢琴自身的音准问题,二是随时可变的“跟节奏”方式无法给学生以准确的节奏感及风格感训练。数字化音乐教学手段则可预先做好歌曲的乐队伴奏,强调风格与节奏,使学生能够树立较强的节奏观念和风格观念,从而达到表达的准确性,提高对歌曲的表达能力。不但如此,数码音乐教学方式还可将多声音乐教育引入声乐小课课堂,使学生在学习演唱同时,还能接受多声演唱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