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25:21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案例分析法的优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关键词】
火电厂,脱硫,GGH ,优劣分析
【 abstract 】
At present thermal power plan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system of the absorber tail gas treatment generally USES the net of the two methods: one is through the GGH (flue gas heat exchanger) for net after heat treatment before the flue gas discharge; The other is the chimney design to wet the chimney, direct emissions net flue gas. The author has a different thermal power plant the four sets of a class of coal-fired generators desulfurization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engineer, through the long-term accumulated experience with your ow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thermal power plant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system installation GGH disadvantages of some brief analysis.
【 key words 】
The power plant, the desulfurization, GGH, quality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M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火力发电厂在生产过程中,伴随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对环境有害的烟气,硫氧化物(SxOy)是烟气中主要的有害物质之一。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火力发电厂烟气排放的控制指标也越来越严格,除尘、脱硫甚至是脱硝这些环保设施已经在国内的火力发电厂基本得到普及,GGH作为火力发电厂烟气脱硫系统中一个重要的设备也相应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安装GGH后会出现烟气阻力增加、GGH检修频繁等问题,部分火电厂脱硫系统取消了GGH的安装,将经过吸收塔脱硫处理的净烟气直接通过烟囱排放。不过净烟气直接排放也会带来吸收塔入口烟温提高、工艺水消耗增加和地面污染物浓度增加等问题。本文将对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安装GGH的优劣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几点关于优化GGH运行条件的设想。
【正文】
目前国内火电厂脱硫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较为经典的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工艺流程如下:
图1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工艺流程
如上图所示,GGH在烟气脱硫系统中起到降低原烟气温度和升高净烟气温度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少吸收塔的工艺水蒸发量,减少工艺水的消耗,并且可以提高烟囱排烟温度,抬高烟气排出高度,减少地面污染物浓度等。不过GGH设备本身及其辅助系统在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这也是部分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选择不安装GGH的原因。
一、 GGH的工作原理
GGH的结构与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相似,由于运行中长期接触腐蚀性介质,GGH内换热模块的材质与空气预热器不同,且GGH在投运前必须做好内部的防腐工作。GGH的内部隔开形成原烟气侧和净烟气侧,转子转动时带动布置于其上的换热模块穿行于原烟气侧和净烟气侧。由于原烟气与净烟气存在一定的温差,当温度较高的原烟气流经换热模块时温度降低,将热量贮存在换热模块内;当温度较低的净烟气流经换热模块时,换热模块释放出贮存的热量加热净烟气,净烟气温度升高后经烟囱排出。GGH的主要辅助系统包括密封系统、吹灰系统和高压水冲洗系统等。
二、 安装GGH的作用
1. 减少工艺水消耗
安装GGH后吸收塔入口烟气温度较没有GGH时可以降低30℃左右,可以有效的减少吸收塔内工艺水的蒸发量;同时由于净烟气进入GGH后可以加热升温,因此安装GGH的吸收塔出口烟气温度较不安装GGH低10℃左右,可以减少吸收塔出口净烟气中的含水量。由于吸收塔内蒸发量的减少和净烟气含水量的降低,工艺水的消耗量也相应减少,因此安装GGH后可以有效的减少工艺水的消耗。
2. 减轻烟气对烟囱的腐蚀
安装GGH后可以通过GGH对净烟气加热升温,提高烟囱的烟气温度,减少烟气中腐蚀性物质在烟囱中析出。根据资料显示,安装GGH后烟温约80℃左右,而不安装GGH时烟温仅仅稍高于50℃,远低于SO3的露点温度,因此不安装GGH时烟气对烟囱有更强的腐蚀性。尽管将烟囱设计为更加耐腐蚀的湿烟囱,但是国内湿烟囱被腐蚀的案例仍然存在。
3. 增加烟气抬升高度
由于安装GGH后可以提高烟气排放温度,因此可以有效的抬升烟气从烟囱中排出的高度,增强污染物的扩散。根据资料显示,对于2×300MW机组合用一个烟囱,烟囱高度210m,环境湿度未饱和的条件下,安装和不安装GGH的烟气抬升高度分别为524m和274m,安装GGH后烟气抬升高度增加效果相当明显。
4. 减轻地面污染物浓度
由于安装GGH后排烟温度升高,烟气携带的液滴等较重物质的含量减少,同时烟气抬升高度增加,地面污染物的浓度也相应减少。不安装GGH时甚至会由于烟气中含有的液滴和石膏雾等物质而在烟囱附近产生近地污染,安装GGH后不仅有效的降低了各类主要污染物对地面的污染浓度,而且污染物最大落地浓度点据烟囱的距离也较不安装GGH时增加了近一倍。
5. 减轻烟囱出口冒白烟的现象
由于从吸收塔出来的净烟气含有大量的水蒸气,从烟囱排出时随温度降低水蒸气凝结形成大量白色的烟羽。安装GGH后一方面由于吸收塔出口烟气含水量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排烟温度升高,烟囱排出的烟气形成白色烟羽的现象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在南方地区气温较高时,安装GGH甚至可以基本解决形成白色烟羽的问题。
三、 安装GGH存在的问题
1. 增加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GGH的设备成本及安装成本在脱硫系统中占有约10%~20%的投资比重;同时安装GGH后烟气阻力增加,增压风机在设备选型上的投入和运行能耗上的投入也有所增加。再加上GGH的日常维护费用,安装GGH所增加的投资和运行成本相当可观。
2. GGH易积灰和结垢,影响脱硫系统安全可靠持续运行
由于吸收塔除雾器除雾效果不理想及GGH吹灰器布置及出力等原因,GGH积灰和结垢现象在很多火电厂的脱硫系统中普遍存在。而且由于GGH工作温度低于酸露点温度,因此在GGH内部会形成大量酸液滴,这些酸液滴很容易吸附烟气中的飞灰和吸收塔内的石膏雾等形成更加难以清除的固体物质。
这些固体物质会结垢在换热原件表面,堵塞烟气流通,不仅进一步增加了烟气阻力还会导致GGH换热效率降低。由于GGH积灰和结垢的问题在系统运行中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所以这也成为了一个影响脱硫系统安全可靠持续运行的重要问题。而且清理GGH结垢所需要的费用也会增加脱硫系统的运行成本。
3. 降低系统脱硫效率
GGH与空预器一样存在漏风率,即使采用低泄漏风机等密封措施,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漏风率,而且随着设备的老化等问题漏风率也会有所增加。由于原烟气侧的压力大于净烟气侧的压力,所以部分未经过脱硫处理的原烟气直接进入净烟气侧,这样就降低了脱硫系统的脱硫效率。
四、 安装GGH的优劣对比
火电厂烟气脱硫系统安装GGH的优劣对比
优点 缺点
1. 降低工艺水的消耗;
2. 提高烟气余热利用率;
3. 减少烟气对烟囱的腐蚀从而节约了部分防腐成本和烟囱维护费用;
4. 抬高烟气排放高度,降低地面污染物浓度;
5. 减轻烟囱出口冒白烟现象。 1. 增加了GGH设备的投资成本和相关的运行成本;
2. GGH易积灰、结垢,影响系统持续稳定运行
3. 降低系统脱硫效率
由上表可以看出,安装GGH虽然增加了GGH相关的投入成本,但是相应的减少了工艺水消耗、烟气余热损失和烟囱防腐投入等方面的成本,同时能够带来更好的环保效益。安装GGH后脱硫效率虽然略有降低,但是目前大部分电厂仍然可以达到96%以上,部分电厂甚至达到98%以上,能够满足国家标准。若能够解决或减轻GGH在运行中容易积灰、结垢的问题,则火电厂脱硫系统安装GGH利大于弊。
五、 关于优化GGH运行条件的设想
解决GGH积灰和结垢的问题应该要从源头上想办法,我认为首先应优化吸收塔除雾器设计,减少进入GGH的石膏雾。其次合理布置GGH吹灰器及设置合理的吹灰器参数,使吹灰器运行参数满足GGH的吹灰需求并尽可能消除吹灰器的吹灰死角。优化GGH高压水冲洗系统,避免积灰形成结垢物。
六、 结语
以上介绍了在实践工作中总结的一下关于火电厂脱硫系统安装GGH的优劣对比,并提出了一些优化GGH运行条件的设想,对火力发电厂脱硫系统是否选择安装GGH及优化GGH运行条件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新刚.烟气换热器在电厂脱硫系统中的应用 [J].山西建筑,2008,34(15):162-16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066-02
一、案例分析法的内涵
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案例分析法”。作为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也就是通过对具体法律案例的分析来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推论出一般的原理。在法律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对法学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教师生动形象地开展法律教学。教师在采用案例分析法开展法律教学时,可以针对法律案例的内容和法律案例涉及的法学知识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法律教学形式。根据不同的法学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既能掌握法学理论的精髓,又能运用法律知识解决法律纠纷。通过法律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应用所掌握的法学基础理论知识,对教学涉及的法律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研究,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法律学习中的能动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二、案例分析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功能
当今世界,英法美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法学教育中往往把案例看作是一种经验材料,学者可以从中阐明法律理念,探究法律的渊源。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法学教育时宜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近年来,案例分析法在英美法系国家虽然受到一些批评,但也应该正视其优点。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法律实务的技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独立分析、推理能力。在我国,法学教育的对象是高中起点的学生,他们还没有打下较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尚不具备基本的从事法律实务的能力。教师在讲授相关法律课程时,虽然也应用案例进行教学,但仅是为了证实所讲的法学原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案例分析法。在法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用案例分析法组织法律教学具有以下功能:①切实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法律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通过对生动具体的法律案例进行分析,开展研究,组织讨论,领会案例中所蕴含的法学理论精神。②充分激发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时的潜能。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主导者,学生是受众对象。教师在应用法律案例组织教学时要妥善处理好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影响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不能达到较理想的教学目的。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案例的收集、取舍和应用,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等方面;学生作为法律教学活动的受众对象,直接参与法律案例的讨论,发表自己对法律案例的观点,相互讨论学习。③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法学教育在法学教学内容上侧重于抽象法学原理的介绍,在教学方法上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向学生灌输相关理论知识,易造成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脱节。在教学方法上,若采用案例教学法,就可以比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法律案例的分析研究,发现法律问题,探求解决法律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样,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就会利用自己所学习到的法律知识来分析、判断和解决疑难法律问题,也就提高了学生分析法律问题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分析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1.应用案例分析法开展法律教学的目的。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学习者通过这一方法进行学习,可以加深对教育法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达到法律知识的学习效果。
2.案例分析的基本步骤。案例分析法的步骤是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学习难点之一。由于所涉及的案例比较多,不少学生常常感到无从下手或分析不到位,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步骤和要点还未真正把握。主要要求学生能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案例分析:一是主体分析:涉案主体有哪些?二是法理分析:当事人违反了什么法?三是责任分析: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四是启示分析:本案为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3.案例分析法的具体应用。教师应用案例分析法组织教学应当遵循以下四个具体步骤:一是多渠道收集法律案例。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书报、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收集法律案例。教师也可以深入生活实践收集有关法律案例资料。此外,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编撰一些典型的法律案例。二是对收集的法律案例进行取舍。教师在授课时必须对已收集和编撰的法律案例进行筛选。因为在法律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把收集到的所有法学案例都在课堂教学时加以讲授。在取舍教学案例时,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优先选择最典型的法律案例。典型法律案例涵盖的知识点较多,具有代表性,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探究复杂深奥的法理。所选的法律案例应当围绕法学教学目的,与相关的法学理论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所选取的法律案例应当具有正面的教育作用。所选取的法律案例要要有针对性,要能够为理解法学理论服务。三是对收集的法律案例合理应用。这一环节是采用案例分析法的关键环节。较常见的应用案例教学的步骤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或者讲授基本的理论含义,然后用法律案例加以说明,引出有关法学的基本理论。但在具体开展法律案例教学时,教师对法律案例的应用不能仅局限于此种方法,应当根据授课对象所面临的具体情形,灵活加以应用。该方法要求教师在讨论中主要是引导讨论过程,使所有学生都参加讨论,并做好讨论总结。四是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报告时,要求报告的内容要精练,注意以中立的态度客观评述问题。对案例进行分析时要有针对性,要有依据,在报告中应将事实和结论区分开。案例分析报告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首部;二是正文;三是尾部。首部包括报告的标题和作者署名。标题要求能反映讼争的法律问题和理论问题,可以加副标题,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如刑法的案例分析报告标题:“是故意伤害还是故意杀人,副标题是对一起刑事案件的法理评析”或“本案被告的行为不构成犯罪”。民法标题:“对一起抵押担保纠纷的法理评析”或“驴友死亡,同行人应否担责?”正文是报告的重点。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案情简介。这部分可以忽略。二是观点综述。要求介绍讼争双方的观点及理由,案件争议的焦点。三是评析。这部分是报告的核心内容。要求针对所给案例,结合法律规定和所学法律理论,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析。观点要鲜明,论证要充分,条理要清楚,语言流畅。四是结论。根据第三部分的评析,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结论。尾部要求写明注释和参考文献,署上完成的日期。
教师在法学教育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时,应当注意授课案例的收集、取舍和应用。因为案例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课堂法律教学的效果。学员在法律案例教学中,转变角色,可以把自己置身于法律案例中的位置考虑问题,触类旁通、点面结合,撰写一份较理想的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法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法律案例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习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知识。案例分析法较好地解决了法律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在整个法律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谢兰璋.对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思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一、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之反思
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一边听一边记笔记,手忙脚乱,作为对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道的秉承,其与中小学 “填鸭”式教学方法的本质并无差异。其中课程的讲授也主要是“注释法学”,围绕法律概念展开;法学教育被当作真理的传授,而非激发怀疑和批判精神。
这种以逻辑推理和抽象概括为主的课堂讲授法,过于强调教师对法学知识、法学原理的单方面宣讲和灌输,在教学关系中教师是整个活动的中心,相反学生的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他们被动地、策略式地听课和记笔记,参与教学互动和发表意见的机会很少,因此其主动参与意识和积极探索竟是没有被调动起来。久而久之,这种“教唆式”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养成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遇到问题总是期待教师的讲解和答案;学生的课外学习往往也以课堂笔记中考试的重点内容为中心来展开,从事策略式学习,于是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便难以真正养成。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案例分析法”之评析
高等法学教育是以培养大多数法学应用型实务人才和少数研究型理论人才为目标,通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来实现法律的传播,实现依法治国,实现用法执事,实现法律变革;通过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实现法律理论研究,针对法律实践研究其变革。法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法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应用类法律人才。因此,为了适应法学教育的目标,法学教学方法必须做出相应地改善。
从当今世界范围来看,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以案例分析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两种教学方法的发展和运用与两大法系的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英美法系,判例法是正式的法律渊源,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把案例看作是一种可以从中阐明法律理念的、经过推理归纳的原始经验材料,认为研究法律要寻根溯源,而法律的源头就是已经判决生效的案例汇编,由此导致案例分析的广泛采用。案例分析法近年来在英美法系虽也受到一些批评,但其具有的明显优点是应该正视的。运用此方法有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推理、表达等能力;有助于学生掌握从事法律专业工作的技巧。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在性质上属于一般的学科教育,将法律作为一门科学来教导学生,而非美国式的法律职业教学。与美国法律院系学生在入学第一天就阅读案例,并且注重案例事实的情况不同,大陆法系国家的学生首先要对整个法律制度的结构加以系统学习。大陆法系的教学方法是成文法原理的自然派生物,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规则比较抽象,体系严密,结构完整。与此相适应,其教学也注重对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加以阐释分析。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的系统讲授,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注重对法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推导。所培养的学生理论功底扎实,基础知识全面,研究能力较强,但欠缺法律实务技巧。
在英美法系国家,“案例分析法”实质上应称为“判例教学法”,因为英美法系国家是实行判例法的。但笔者认为,在我国的法学教育中,这种教学方法照搬不得。因为我国不是实行判例法的国家,我国的法学教育也不是大学毕业后的职业教育,法学教育制度、法律制度与英美法系国家相关制度的差异使得此种方法的移植不具备条件,因而不可采取“拿来主义”。
我国的法学教育和法律制度与英美法系差别较大,而与大陆法系接近,因此我国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也以讲授方法为基本形式。此方法单一死板,缺少师生之间的反馈和交流,对学生的实际技能训练不够。因此,人们将目光更多地转向了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法,但因我国的法律教育制度与法律制度本身的特点,英美法系的判例教学法是无法照搬的。比如美国的法学教育是一种大学后的专业教育,学生的来源和构成与我国不同。我国的法律教育主要是在高中起点的生源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尚不具备基本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没有打下法学理论基础的功底,直接运用案例分析法导入教学内容是根本无法完成教学内容的。中国没有判例法制度,在讲授有关法学课程时,有的教师也讲一些案例,但这是为了证实所讲原理的正确性,是为了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案例分析法。在我们的课堂上更多的是对于法的精神和法律理论的总结、学习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才是对学生进行法律实际运用的教育。因此讲授方法是真正能使我们这样的成文法国家的法律文化和法律学习内容有机结合的有效方法,它能使教师在单位时间内充分阐述法的思想和精神,让学生面对面地聆听教师的思想和观点,并能在课间与教师进行交流。课堂讲授存在的问题不是方法本身的问题,而且人们对这一方法的掌握不力、运用不当,或者说这一方法是一种运行空间较大,故相对较难掌握的教学方法。
三、“改进的案例分析法”之展开
法学课程(理论法学除外)的实践性很强,教师不能只教会学生“纸上谈兵”。为此就要对传统的法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传统的案例分析法”的基础上,实行“改进的案例分析法”,即在每门课程的授课总学时中,单独拿出1/4左右或更多的学时,在法学理论环节讲完后,另行安排案例分析课和实践教学环节,而不是上课时讲一些证实理论的案例。因为只有系统学习完法律理论后,才能全面分析案情,才能更接近于实战。实行此种教学方法,教师要预先把案例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预先了解案情并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在学生有了一定准备后,教师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对案例进行研讨,以此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法学知识、法学理论以及对法的应用、操作技巧。除此之外,还要采用模拟法庭、庭审旁听等实践环节教学,以使学生学会法的使用、操作技巧。模拟法庭主要是操练学生的实战演习能力,庭审旁听是要学生看别人怎么做,以吸收他人在庭审中的经验和教训。
由于案例、模拟法庭、庭审旁听既涉及实体法,又涉及程序法,所以要求教师既要懂实体法,又要懂程序法,而且讲解时也要实体法、程序法都要讲,这样才有真实感,才能增强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实施案例分析必须具备小班授课的客观条件。目前,我国有些法学院系的招生数很大,大多每班30人左右,往往采取多班合并上课的做法,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案例分析是很困难的,即便勉强为之,效果也不理想。因而实施案例分析必须实行小班授课。
由于案例分析和实践环节占用了约1/4左右的课时,理论讲授的课时被压缩,这就对讲授法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任课教师对所授法学课程全面熟悉、理解和掌握,熟悉该门课古今中外的理论观点,掌握该门课的理论前沿,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这样讲起来才能有理论、有实践、有广度、有深度,学生愿意听,听后记得深、记得牢。此外,为了加快课程进度,教师最好使用多媒体教学,节省板书等时间,以使在单位时间内给学生以大量的信息,保质保量地完成所教法学课程的理论讲授。
四、“改进的案例分析法”之现实意义
案例分析法是教师利用案例形象地说明理论知识,使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教学法。它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法学人才,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具体来说案例分析在法学教学中具有以下意义:
第一,案例分析补充了教材内容,丰富了课本知识。法学学科除了实践性很强,理论性也很强,教师如果也是用理论讲理论,学生会觉得难以理解并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加入相关的具体、生动、形象的案例,学生易于具体地、感性地牢固掌握有关知识。
第二,案例分析法能把过去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积极性,使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生动、活泼,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在强烈的学习兴趣下掌握有关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案例分析法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案例分析法给学生提供一种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模拟实践机会,案例学习的最后结果往往是要找到解决法律问题的一个或一套方案,学生为了得到这样的答案,就会认真分析案情,找到法律上的争议点,搜索出相关的法规,确定应适用的法律,最后做出终结性的判断,并概括提炼出自己的基本意见。课堂讨论时,学生如同律师在法庭上辩论那样,陈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了充分法律化的思维操练,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近年来,中考思品“”考试越来越体现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思品教师必须切实加强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如何在“”考试下更好地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探索与经验积累,认为案例分析法在适应考试的要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很大帮助。
一、案例分析法的简述
案例教学法是指以某种现象或事件即案例为基础和线索,以教材理论观点为依据,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思考和归纳,实现思想品德课“知、情、信、意、行”教学任务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通过体验、分享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素质的目的。
二、提供案例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提供案例,设置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案例,产生疑问,激起学习兴趣,师生共同进入到学习的情景中。教师特别要注意案例的使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下面笔者介绍几种提供案例的方法:
1.充分挖掘教材中已有的案例,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方法
如在学习初二下册《我有肖像权》这部分内容时,我选用了教材中的案例:
丽丽在影楼拍了一套艺术照,照片中的她光彩照人,丽丽非常满意。一个月后,丽丽经过该影楼时,意外地发现橱窗里摆着自己的巨幅艺术照。丽丽非常气愤,找到影楼的负责人说理。影楼负责人振振有辞地说:“让更多的人欣赏你的美有什么不好?”
通过这个案例,教师可把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如何维护肖像权的知识落实到位。
2.通过查阅资料、文学刊物或新闻媒体收集案例,这是选编案例常用的渠道
如在探讨初二下册“名誉权”的相关知识时,我选择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报道过的《我不是小偷》的案例:
晓楠是一个15岁的活泼女孩,自尊心极强。初三下半年有一天她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东西。妈妈被超市员工怀疑偷了超市的东西,他们一起来到超市对面的派出所。在派出所里,妈妈被一个女警官和超市员工搜身。当妈妈出来后,发现女儿也正被一个超市员工搜身。事后,晓楠的精神一直不好。被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创伤性应激精神障碍。医生分析说是因为一些创伤事件使精神受到损害。通过鉴定,与被超市搜身有直接因果关系。晓楠的精神一直不好,影响了学习,而且没能参加中考。她成绩很好且非常要强。妈妈向法院,要求精神损害赔偿。法院判定此事影响了孩子一生,判超市赔偿精神抚慰金10万元。超市不服,认为此病一年即可治愈,主张只赔偿一年的平均工资。
这一案例,不仅能让学生当回小法官,作出自己的评判,并在最后与教师出示的专家点评结论相对比,使部分学生获得满足感、成功感,促进他们今后的学习。
3.自己编写
如在学习初二上册《男生・女生》时,我设计了以下案例作为探讨男女生应该如何正常交往的案例:
小军和小薇两人是邻居和同班同学,经常在一起。他们很少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连集体春游,他们都悄悄远离大家,单独在一起。期末评选“三好学生”时,尽管两人学习成绩都很好,但很少有同学投他俩的票,结果自然是名落孙山。为此,小军和小薇十分苦脑……
经过同学的帮助,小军和小薇扩大了交往范围。特别是小薇和男生的关系很好,经常说说笑笑、打打闹闹,还称兄道弟,同学都叫她假小子。但小军不好意思主动和女生说话,有女生跟他说话时也总是脸红,眼睛不知往哪看,手也不知放到哪。每次向女生借东西,他都请别人帮忙。
小薇后来选上了副班长。一天,开班会的时候班主任提到了班里的男生经常会给女生取外号,开女生的玩笑,女生则会在私底下说男生的坏话,班里的同学关系不和谐。班主任让小薇和班长小明在会后商量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小明约小薇晚修后在学校的小操场进行讨论。
由于案例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这一案例的教学,让学生在小军和小薇故事的发展中细细体会,悟出男女生正常交往的方法。
三、案例分析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能通过案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不拘泥于对复杂的问题给出一个简单答案,而是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与我们通常使用的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许多优点:
1.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展示自我,给所有学生都有创造民主平等、互相尊重、真诚互动、和谐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感到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因势利导多样化,注重能力训练
教学案例借助多种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把案例内容以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形式展现出来,才能增加思想品德课的感染力、说服力,在研究中拓展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等多种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好奇心。在考试中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往往不设标准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4.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从案例的选编、分析到问题的设置再到活动的进行都离不开教师精心的准备、妥善的协调、及时的归纳总结,所有这些都促使教师更多更广地去查找信息,对案例有更深入透彻的理解,并能及时处理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等,这一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素养的不断提升与发展。
四、案例分析法使用的注意问题和对策
案例分析法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归纳、推理,所以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从案例的选择到问题的设置再到课堂组织和活动的设计,都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要科学地运用案例分析法,就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案例的使用要围绕教学目标
要针对问题的要害和学生的实际,用恰当、确切的典型事例讲解,才会有说服力。课堂使用的案例要对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使用正面例子,也可以使用反面例子,不论哪种例子,都要注意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才能典型地反映出所学知识,启迪学生的思维,利于理解问题。
2.案例的使用要贴近学生生活,跟进社会热点
使用的案例如果贴近学生的生活,特别是选取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事,会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看法和想法才会充分,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更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用的案例如果跟进社会热点,才会让学生关注时事,了解新闻大事,为中考的准备打下基础。
2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理论背景
在20世纪初,案例教学被运用于市场营销教学中,其方法、内容日渐完善丰富,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谓市场营销案例就是针对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选定的企业营销活动中的一个或者几个问题,以事实为素材编写成的对某一实际情境(如市场营销活动)的客观表述。在这个情境中,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方法。案例问题有多有少,有小有大,只要是和专业相关,或多或少能诠释相关的营销理论知识。明确了什么是市场营销案例,那么什么是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所谓案例教学,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指引学生通过对营销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就有关问题做出判断决策,从而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运用所学习到理论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营销基本原理、概念和策略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市场营销学作为一门以管理学为基础,综合运用经济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理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所以,民办高校在教学中有必要将学生置身于贴近现实的营销环境中,使其作为管理者对营销活动进行管理。但由于自身能力及教学条件有限等各种原因,学生不可能完全真实地参与一个企业的全部营销决策活动,案例教学将教学和实践相融合,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案例教学是在一个比较自由的情景里进行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因此,搞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灵活地运用教学技巧来指导、案例教学的工作。
3案例教学在民办高校市场营销课程中组织与实施策略
3.1案例教学法准备阶段。
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真实情况、民办高校的教学条件等综合考虑,制定适合市场营销专业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教案。其次,教师制定出与教材配套的教学任务规划,具体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设备分配工作以及具体分工等。教师应该在课前进行心中预演教学流程,清晰掌握案例教学的过程以及为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做好提前准备。充足的准备工作为教师更好完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3.2案例教学法实施阶段。
民办高校教师从市场营销专业角度出发,明确案例教学的程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观点。教师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根据具体情景给学生耐心做出正确的指导。
3.3案例教学法总结阶段。
模拟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实验的总结归纳,对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激励和评价,指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重点纠正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观点和做法,另外,民办高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邀请专家参与案例教学,并认真听取专家意见。
4案例教学法在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4.1情景案例分析法
民办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的情景案例分析法的应用是围绕一些与市场营销相关的课题,从营销实践、案例等相关资料中采集材料,根据资料编写实验模拟指导策划。在课堂上教师安排学生扮演策划书中各种营销角色,使学生身临其境,切实从心理上体会模拟的情景。让学生们在过程中应用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比如,在销售案例分析中,教师创建某一特定的销售情景,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力针对不同销售问题提出最佳解决办法。另外,教师在模拟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扮演角色。
4.2仿真案例分析法
仿真案例分析法即在教学中采用现代科技方法、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分析公司营销活动训练。学生们在分析过程中运用已掌握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结合现代科技方式,使用计算机、传真、电话等设备把具体营销案例输入计算机进行情景变化的操作,利用影像资料进行声像模拟,运用营销系统仿真软件,按照教学目标进行实践和编写。仿真案例分析法达到真实工作岗位效果,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们的工作能力必然得到很大提高。
4.3综合案例分析方法
市场营销的综合案例分析法具有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的特点,突出了案例分析实践具有综合特点。使得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清晰,培养了民办高校学生的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性综合素质。分析的实践方式多种多样,教师按照分析实践的教学目标的要求,使学生表现出主动性、创新性及教师的引导性,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给学生提出具有讨论价值的市场营销专业知识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也可以邀请富有经验的营销管人员参与进来,或者各校之间联合,进行案例分析实践。实践完成后,安排学生根据模拟实践经验,进行市场调查,编写营销策划方案书,锻炼学生独立自主能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造能力。
5案例教学法在民办高校市场营销教学中应达到的效果
5.1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案例分析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参与者。教师起到纠正学生错误、解答学生提出疑问的作用。案例分析教学法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得学生切身体会岗位要求,为民办高校学生以后就业树立信心。
5.2案例分析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民办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完成教授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是教师的重任。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在课堂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巧妙规避了注入式教学方法的弊端。教师角色地位与作用也随之发生转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有效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实践化。除此以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交往、应变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5.3通过案例分析教学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市场营销专业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强的学科,注重从多角度、多层面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因此民办高校在教学中应设立多个教学目标。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确保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参与,有效实现了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市场营销知识。
《刑事诉讼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刑事诉讼“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双重目的和刑事诉讼新理念的要求。我国1997年刑事诉讼法进行了大幅度修改,刑事诉讼的目的从单纯的“惩罚犯罪”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刑事诉讼理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程序正义、无罪推定等法学术语一直不停地在我们法律工作者脑海中闪烁并发出诱人的光芒。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必然导致刑事司法实践的变化。相应地,作为刑事法律事务实践前沿阵地的《刑事诉讼法》课程的实践教学有必要进行战略性调整与改造。在司法实务中,庭审只是案件处理的一个环节,更多的工作是在法庭之外。我们固然要在“模拟庭审”中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贯彻无罪推定、程序正义等刑事诉讼理念,但更要将它们体现在法庭之外的诸如会见、调查取证等各个具体环节之中。因为在现行的刑事法律实践中,法院的庭审已不再像过去那样走过场,对控、辩、审任何一方来说,庭审成功的关键都在于事前准备工作和庭外工作是否做得充分扎实。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学生刑事案件庭外工作的实践教学也极其重要。目的之一就在于从实践的层面帮助他们强化刑事诉讼双重目的观和刑事诉讼新理念,以确保法学类毕业生能适应社会的新发展,确保他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确实贯彻执行新的刑事诉讼法。
社会发展对法律人才的要求。当前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网络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既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中国WTO的加入也影响了现行的教育体制,海洋法系、大陆法系的融合,使得双方在教学上重视吸收对方的优点和长处。重视法学实践教学,实际上就是大陆法系的法学教学学习和借鉴海洋法系的成功经验。因此,笔者认为,兼具大陆法系和海洋法系优点的法学类无疑将更能效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结合以上形势以及法学类学生所即将从事的职业性质,《刑事诉讼法》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基础性教学环节更不应偏离法学教育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应用型法律人才这个根本任务。
《刑事诉讼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调整《刑事诉讼法》课程教学理念,深化对该课程实践教学的认识。教学理念是人们在教学活动中所持有的并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包括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和教学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则、观点。不同的教学理念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容易流入形式与传统的基础课程是纯理论教学这个观点有很大关系。调查显示,有些教师虽然在教学计划书上制定了各实践教学环节,但并未真正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仍沿袭传统灌输模式,因忽略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使实践教学内容空留于纸上。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法律条文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修改和变化的速度同样令人应接不暇。若要把这些知识全在课程上灌输给学生,不仅不现实,也无必要。法学教育的真谛是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和使用法律。笔者认为就《刑事诉讼法》课程的实践教学而然,如何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处理刑事案件才是关键。例如:教师应当在实践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学会作为侦查、检察、审判人员以及辩护律师等应如何分析案情、如何收集证据,如何讯问或询问犯罪嫌疑人、如何维护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权利、如何在法庭上质证或询问被告人、如何书写相关法律文书等。如果与以上活动相关的诉讼技能没有学会,熟背再多的法条也无济于事,其后果就是在将来的司法实践中,学生终究只会“纸上谈兵”。因此,作为任课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法学的应用性特质,重新调整课程教学理念自觉地在脑海中树立在实践中培养“能力”的观念,即他们应时刻牢记在实践教学中尽其所能切实帮助学生锻炼其法律语言表达能力、法律思维、判断能力和准确及时处理刑事案件的能力。总之,每位教师不仅要在脑海中具备,纸面上体现更要在行动中扎扎实实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科学设计具体实践教学环节,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刑事法技能。《刑事诉讼法》实践教学具体环节设计不科学是导致该课程实践教学活动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的情况并根据现有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实践教学的目标能否实现就在于实践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因此,根据不同的内容科学设计多样化的富有趣味性并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环节,从各个层次上培养学生的刑事法技能,是《刑事诉讼法》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核心点。这包括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认知刑事案件法律事实的能力,归纳、概括刑事法律关系及洞悉控辩双方矛盾焦点的能力,收集、分析、判断和采信刑事证据的能力,准确认定刑事案件性质和案件事实的能力,正确阐释法理和适用刑事法的能力,严谨法律推理能力,组织和驾驭庭审或谈判活动的能力,刑事法语言表达能力、刑事法律文书写作等能力。调查显示,该课程传统的实践教学活动由于新的刑事诉讼理念缺乏等各种原因的限制,通常强调从庭审角度把握该课程的内容和相关知识点,忽略了庭外各重要知识点上具体刑事法技能的培养。事实上,各高校法学院系的实践教学往往重视庭审模拟而忽略或根本不曾进行立案模拟、证据调查模拟、审查模拟等相关功课,这严重偏离了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实践证明,法学类学生毕业后不仅进入法院系统工作,更多地是进了律师事务所、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以及企业。因此,笔者认为在该课程以后的实践教学中授课教师必须坚持全方位“能力”培养原则,该原则要求重新设计《刑事诉讼法》实践教学环节,科学设定实践教学内容,而实践教学环节的多样化和内容的细化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这要求在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中,在关注庭审模拟的基础上更应关注立案、会见、调查取证、审查、庭外和解等庭外事务的模拟,以求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刑事法技能。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4-0062-02
大学教育与初高中教育具有显著的不同之处。其中之一表现为大学课程较多,课外活动相对丰富,是学生踏入社会中的一个过渡或实验的阶段。特别对于如管理专业的文科类学生,仅是书本上的理论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同时,大学教育教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注重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正因如此,原本用于医学类的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模式等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其它文科类专业。在高校中随着对教学质量要求的提高,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也不断被采用、推广。
一、结合应用理论研究
(一)PBL模式概述
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也称作问题式学习,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区别于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此方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PBL作为一种问题取向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而不只是纯粹的探索和发现,同时它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等。
(二)案例教学法概述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是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医学院和法学院。20世纪初,案例教学开始被广泛运用于商业与企业管理学,其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完善与丰富,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在国内,案例教学方式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被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
一般来说案例式教学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启发式。2.情景化。3.参与性。
两种教学方法的成功在于其各自的优点,如果能够将两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到公共经济学等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必定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一)前期准备
1.将学生分组,十到三十人左右一组为宜,可利于案例中不同角色,方便提出不同见解。
本次学生为管理学院文科类本科学生。
2.对学生提出前期内容的学习要求或是已在课堂中进行过基本知识的教授。
3.案例准备: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其内容与本次授课内容基本相符。例:针对公共物品的相关理论,本次列举案例为《北京六大景点门票该不该涨价》。
4.问题准备:前期根据解决此问题的思路框架,列出以下三个大方向问题:北京六处世界遗产属性是什么?它们该不该收费?如果要收,收多少?
5.教师辅导准备:对内容的熟悉,模拟解决问题的思路准备若干小问题以引导同学思考的方向。可以参考该案例在实际中的解决方法。
(二)课堂运用
教师陈情案例同时给予三个大方向问题,并按序参加一组的讨论。
此案例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北京六大景点门票该不该涨价”。研究对象是包含故宫、颐和园、八达岭长城、天坛、十三定陵和长陵的六处景点的调价方案。
三、结合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前期框架的构建及全面的准备
案例分析法对教师要求较高。在PBL模式下,针对所分析案例,教师不需要全部的专业知识,但需提前设想到其中涉及的各方面知识或各种角色,以便做好准备在应用时正确引导学生或辅助学生在行进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次案例中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为“北京六大景点门票该不该涨价”,以此为基础,笔者设计了三个引导问题:1.北京六大景点的属性?引导学生思考从哪里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打开缺口,往下深入。2.该不该收费?沿着已找到的切入点深入分析。3.如何收费?在深入分析的过程中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在分析过程中学生角色的渐次分配
在单纯的案例分析法中,一般教师常常提前将学生进行角色分配。结合PBL模式的案例分析法,对学生的引导属于发散性思维。以解决核心问题为中心,尽可能地想到其相关的各方面以贴近实际模拟。随着问题的深入分析,所涉及的对象人物也越来越多。
在本次案例中,以属性为切入点。学生根据公共物品的特点分为两派,A认为是公共物品,不应收费;B认为是部分公共物品,应该收费。由此一组一分为二。在认为是公共物品的A组中引导学生思考,收费的原因是为了解决什么?如不收费或增加收费,应该如何解决?A组同学中部分认为应该政府支出,一部分认为应该能通过调整假期来解决高峰期的问题。
在认为是部分公共物品的B组中引入第三个问题:如何收?一部分同学认为通过召开听证会较公平,而一部分提出通过量化模型,如成本核算等进行计算。笔者选择参与听证会为主展开下一层次分析引导,而持有其它观点的同学在此过程中从其持有观点出发提出反驳或建议。
在听证会分析对学生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了模拟。从不同身份出发提出不同见解。进行了不同的角色扮演,如:申请人、老人、学生、北京人、外地人、专家学者。以不同角色为出发点各方维护自身利益提出意见并找到对方方案的不足之处。
(三)以问题引导,全面分析的过程为重心
PBL模式是直接从实际问题入手来组织教学,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断寻找知识与方法,让学科知识的学习隐含在问题的解决与团队合作过程中。在分析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及思维障碍,而另一方面可以展示出学生的独特个性与才智、创新成果。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发现并分析问题、查阅资料,和其他同学、老师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够获取知识,并通过运用于问题,活学活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同时在分析过程中,由问题去学知识,学生掌握的是一种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如以前填鸭般的接受。学生的查阅资料能力、科研能力、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均能同时得到锻炼,实现了大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过渡。
在此过程中,对每个问题学生亦得出结论或答案。但教师需把握答案并不是重心,或者说无标准答案一说。当学生在进行过程中思维出现偏差,纠结于结果时,教师应及时引导。
(四)以解决问题为核心,汇报总结的唯一性
在分析进行过程中,同组成员可以有不同意见,分任不同角色或是提出不同方案。但教师需对学生提出,最后上交汇报总结必须是唯一的。不管是PBL模式还是案例分析法均是为了在提高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加强与社会的契合度。作为一个工作团队,不管在分析执行过程中有如何的不同或是冲突,但最后需要只是一个解决方案。报告的唯一性也会增加学生在分析过程中的冲突与难度,进一步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的锻炼,特别是团队合作的能力。
笔者通过一学期公共经济学授课,进行了将PBL模式与案例教学法的结合实验运用,同学反映相对较好,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高。但介于各方面的不成熟和限制,未能有具体的评价体系进行效果的展示。仅对在学期过程中将两者结合运用的心得体会集结成上文。希望以此文与大家进行教学的交流和讨论。
[ 参 考 文 献 ]
[1] 赖亚曼,蒋学武.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Case Analysis Method in Mechanical
Fault Diagnosis Technique Course
HUANG Guangxia, BU Zhanwei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Luoya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He'nan 471023)
Abstract The "Mechanical Fault Diagnosis Technique" is a boring, highly practical course, teaching mode theori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 based on fault diagnosis, this paper takes the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in the teaching, the teacher as the leading case analysi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mechanical fault diagnosis technique; teaching mode; case analysis method
0 引言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课程属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与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机械振动学等课程衔接紧密并直接与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紧密相关。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成为保证生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关键技术。近年来,随着传感检测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信号处理技术等的突破性研究,机械故障诊断课程从理论、方法到应用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要求讲授本课程的老师要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结合新理论、新方法及新的使用领域,使学生了解前沿动态。本课程传统的教育模式有许多值得大家认同的优点,同时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例如,教学内容滞后、不能和实际的应用连接起来。教学方法呆板,不合理,缺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主动思考的方法。所以,本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着手,以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为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1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1.1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在国内,对机械故障诊断理论上的探索和实际生产没有紧密连接起来,很多从事研究的人员只会在理论上进行探索,没有实际的工作经验,造成理论研究实际应用大相径庭。所以一般以高校和研究所的研究作为起点,深入到行业生产当中去。在本课程中是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根据机械故障诊断目标的需要,采用典型的故障诊断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领会和研究。尤其是在工程实践部分,通过有针对性具体机械类型的诊断案例介绍,从而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识别能力。促使学生深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目的明确。在机械故障诊断技术这门课中,案例的选择或者设计都是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来进行的,学生通过对具体的案例说明深化理解,加深印象。特别是在安装、检查和测量的实践经验案例中,例如有汽轮机故障诊断、压缩机故障诊断、化工机械故障诊断、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等。从故障诊断原理来看,不同诊断对象的动态性能和外部表征各具特点,通过案例分析可以增加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
(2)问题表现突出。该课程牵涉的内容很多,从章节设计上来讲,贯彻了从数据采集、信号处理、状态识别、趋势预测、直至调理整治等五个设备诊断不可缺少的工作过程,对每一种故障的诊断案例,不仅重点分析故障机理及征兆特点,都附上精确的案例分析说明,在授课老师的细心讲解下,通过对某种故障问题的表述、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性强。案例分析的综合性可以从多个方面来理解, 该方法本身具有综合性。每一种故障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包含多个,例如连接松动故障所表现出来的轴心轨迹混乱、重心飘逸、频谱图中出现高阶奇次倍频分量、松动方向振幅增大等一系列特征。再者从知识掌握方面来讲,在案例分析法应用当中,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分析不同的案例所呈现的问题。
(4)互动性强。案例分析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以教师为主导,使学生从案例分析中获取知识。每一个学生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对每个案例有不同的理解,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技能。
1.2 实施过程
(1)“师为主生为辅”,以案例分析为载体传授学生理论知识。机械故障诊断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宽,内容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结构不太合理,教学内容一成不变,先讲理论后实验来训练学生的技能,效果不太明显。选用典型的案例,把教学目标要求的一些理论知识和必要的技能融入到实例中去,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为主师为辅”,以学生为主体,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在学习完一种诊断方法后,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举出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组判断和分析,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体能动性,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运用。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协助能力等综合素质。
(3)加强师生的互动性。提高故障诊断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主动、有效地学习。首先,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言。其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氛围中学习。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实验。例如,传统的温度测量法是热电偶测量,在生产条件下,将它用于测量轴承温度,可得到良好的测量效果;而对于切削、磨削温度,在生产条件下就不可能用热电偶测量,因为在许多零件上一般都不允许钻孔、开槽来埋臵热电偶。这时候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多动手、多动脑。师生相互配合,学生才能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充分运用,提升教学有效性,做到学以致用。
2 注意事项
2.1 学习方法的调整
机械故障诊断的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把以往所学的知识连贯起来用于故障诊断中,所以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到齿轮箱故障诊断时,“对于齿面磨损,烧伤是不是一种磨损形式,为什么会归到齿面磨损这个问题?”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老师要从烧伤本身和效果上引导学生,这样会起到理想的效果。在分析讨论结束之后,老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学会思考和总结,最后老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和见解。
2.2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机械故障诊断内容枯燥无味,知识综合性较强,各部分的联系很强,所以老师在给学生上课的同时要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从讲课的内容上来看,要把每个章节的基本知识、基本应用和技术有机地联系起来。
3 结束语
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的教学所牵涉的知识很广,要掌握所有相关管的理论和诊断方法并非易事,所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吸收更快并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程上,是大家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案例分析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值得提倡并推广的教学方法,这需要发挥每一位师生的创造性,根据具体内容加以灵活运用,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初级会计学课程相对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而言知识容量并不大,知识点的发散性也不是很强,主要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是教好这门课程并不容易,老师上课时面对的是没有任何财务基础的学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理解原本就抽象的会计理论知识,这就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课前充分备课,针对不同知识点设计不同教学方法,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了一种教学方法,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PBL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起点,以小组讨论为主要上课形式,课后进行总结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教师水平、教学场地、授课人数、学生自觉性等方面的要求很高,完全按照PBL教学法安排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会有很大困难,但这种教学方法启发我们必须将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图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主动思考,得出相关问题的结论,教师再加以总结。针对初级会计学课程不同的知识内容,教师上课时应当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一、情境式案例分析法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尽可能多地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案例,创设能使学生置身其中的情境。如在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时,设置案例:小明大学毕业时不想打篮球、不想当明星,也不想当作家,他和好朋友小星合开了一家餐厅叫明星餐厅(学校食堂的名字),开餐厅需要资金25万元,小明和小星各投资10万元,然后又向好朋友借了5万元,这样,餐厅的资产就有了25万元,其中负债5万元,还有20万元为所有者权益,是小明和小星两位投资者在企业享有的权益,这三项要素构成了一个基本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式的右边表示资金的来源渠道,等式的左边表示资金的占用形式。通过案例,学生可以迅速将案例内容与书本知识点相对应,理解三要素的含义。接下来单独讲解每项时,可以继续沿用刚才的案例,在讲解资产要素时,让同学说一说学校的食堂都有哪些资产,不同资产在食堂的经营过程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进而分析资产的三个特征及按照流动性对资产进行分类的意义。在讲解负债时,重点分析债权人和所有者在餐厅经营过程中享有的权益上的差异,以及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区别。在讲解所有者权益时,假设明星餐厅经营了1年,餐厅资产变成了35万元,问一问学生此时负债为多少,所有者权益又是多少,从而让学生理解,所有者权益包括投资者投入的本金,还包括利润沉淀在企业中的部分,然后进一步讲解所有者权益的具体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较轻松地逾越学习障碍,更多地参与课堂。
二、举例分析法
初级会计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都非常抽象,对第一次接触财务知识的同学来说很难理解,直接讲解书本定义不如举例说明更加形象。例如,在讲解复式记账法原理时,要让学生明白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的区别,首先向学生解释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在单式记账法下,通常只登记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金额及债权债务的结算金额,一般不登记实物的收付金额。复式记账法,是指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然后举例如下:
1.现金150元支付办公费。
单式记账法下记“库存现金”-150。
复式记账法下记“库存现金”-150,“管理费用”+150。
2.销售产品600元,收现金500元,其余购买人暂欠。
单式记账法下记“库存现金”+500,“应收账款”+100。
复式记账法下记“库存现金”+500,“应收账款”+100,“主营业务收入”+600。
3.产品生产领用原材料800元。
单式记账法下不记账。
复式记账法下记“生产成本”+800,“原材料”-800。
接下来问一问学生月末实现收入多少?发生费用多少?形成利润多少?资产总额多少?其内部结构怎么样?同学们很容易明白单式记账法无法为我们提供管理所需的详细信息,进而系统总结复式记账法的优点。
三、图示分析法
在复式记账法的应用这一章中,利润的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整个过程连贯性强,步骤多,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最好以板书形式将利润的形成过程、利润的分配过程及最终分配结果以“T”型图加箭头的方式进行演示,并为每一个损益类账户赋值,一边画图一边将对应的业务处理过程写在黑板上,并标注序号,让学生清晰地理解损益类账户如何结转到“本年利润”,形成利润总额,然后如何根据利润总额计算所得税,如何结转所得税产生净利润。接下来将整个利润分配过程通过图示和举例方法进行讲解。
四、比较分析法
在讲解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时,库存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处理各不相同,学生很容易混淆,教师要对比分析为何无法查明原因的现金长款要计入“营业外收入”,而短款却计入“管理费用”,同样为何固定资产的盘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账户核算,而盘亏却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核算。再如在讲解会计账务处理程序相关知识点时,一边比较,一边讲解不同账务处理程序,更有利于学生体会不用账务处理程序的差异,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唯一的不同在于登记总账的依据不同,其他账务处理步骤是完全相同的,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体会到每一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把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摄取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玮,张丽英.PBL模式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106-107.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250-01
曲式分析教学对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分析技能十分重要,也是我国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曲式分析课程的教学过程有它自身的特殊性,案例教学法利用案例结合教学目标,使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曲式分析教学现状分析
曲式分析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但是就当前的高校曲式分析教学现状来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的内容缺乏多样性,当前我国曲式分析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古典时期到20世纪前的音乐,以及我国传统音乐和20世纪所创作的部分音乐,现代音乐作品涉及的比较少[1]。第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当前不少高校的音乐专业曲式分析教学方式往往是从小型到大型的曲式结构学习,利用听力和识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析。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一两年之后也无法对音乐作品进行准确的判断。
二、案例教学法含义及优点
(一)案例教学法含义。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教师结合教学目的,以案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够进一步提高,进而提高他们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起到往往是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所以案例教学法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观念的革新[2]。
(二)案例教学法优点。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备了以下优点:第一,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而案例教学法则是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综合能力的提高;第二,传统教学法主要以课本为教学载体,而案例教学法则是选择使用更加生动和实际的案例,教学效果往往更加直观。
三、曲式分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有效应用的途径
(一)课前的准备活动。对于曲式分析教师来说,在运用案例教学法之前需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对教材做到足够的了解,比如以二段体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把本次课程分为三个单独的小专题,再按照知识点的不同选择与知识点相符的案例。另外教师的课前准备活动还需要对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解,比如他们的兴趣爱好等。另外,学生也应该在上课前做一定的准备,比如仔细阅读教材,深入理解各种曲式的结构特征,为课堂上的讨论做好基础工作。
(二)n堂上的具体实施。1.教师为学生提出案例和任务。在案例教学法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提出案例和总的任务,然后再分别提出多个子任务。比如以二段体教学时,可以把案例的总任务设定为:怎样做到再现二段式和再现三段式的辨别。子任务可以为两者的不同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异同点等。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以及相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思考。在一定时间之后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看法的分享,他们的各方面能力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当学生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总结和讲解,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2.教师对案例的讲解。在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相关意见和讨论之后,教师需要对本次所选择的案例以及问题进行总结和讲解,通过讲解,可以让学生明白自身在哪方面存在不足,继而使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分析作品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3.总结评价过程。案例分析教学法的过程中,学生所发挥的作用是主要的,他们通过对教师所提出的案例及相关问题进行一系列的分析、讨论等,最终提出相关的想法和建议。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他们是课堂上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对于在曲式分析教学中案例分析法的应用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堂作业或者课堂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教师可以知道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
四、结语
曲式分析教学对当前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十分重要,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纯粹的分析技术的训练,它又可以被扩展为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音乐文化等多方面的融合。因此必须要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曲式分析教学的过程中应用案例分析法可以丰富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提高曲式分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秋菊.浅探案例教学法在曲式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3,(09):232-233.
[2]张牧春.分析浅探案例教学法在曲式分析教学中的应用[J].音乐时空,2015,(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