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5 17:25:2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95-01
学生干部是高校学生管理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进行科学有效培养是高校团委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培养成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以及校园文化建设情况。作为高校团委部门的一名老师,一定要在主观意识上对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加以提升,让学生干部成为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力军。之所以这里强调学生干部的培养,是因为学生干部更容易了解广大学生的意识动向,更容易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发现去观察,从而方便学生更为真实更为全面的掌握学生实际情况,今后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向,应该多组织什么类型的活动,宣传什么样的精神。就目前高校团委学生干部培养情况来看,总体效果还是比较可观的,很多学生干部在完成自己学业要求的同时,也参与到学校各项活动中,起到了学生管理和模范榜样的作用。高素质优秀的学生干部对于团委工作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团委工作效率和效果。
1.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要提高学生干部的培养水平,就必须正视当前高校团委在这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去完善和改进。
(1)学生干部思想政治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最重要也是首要的一点,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能够对学校相关管理制度有正确的思想认知,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能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是现在大多数的90后学生干部,在进入大学校门之前就已经受到了一些社会腐朽思想的污染,自身思想政治觉悟不高,学校团委应该多方面考察并分析学生干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2)学生干部对权利和责任的认识不足
学生干部作为辅助学校团委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利,而且是学生群体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一部分,他们对于权利和责任的认识直接影响着学校学生管理水平。据了解学生干部中存在“官味”较深的“领导”,这些人容易在日常工作中扩大自身权利范围,不能俯下身子切实为学生服务,甚至于有些学生干部把学校团委赋予他的“权利”变成获得利益的手段,“权利”与“责任”完全不对等。之所以有些学生不服从学校管理,与学校规章制度作“斗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部分学生干部没有按照团委的要求,或者曲解团委所赋予的“权利”,使得学生产生抵触和误解心理,更为严重的是学生把团委看作是学生干部的“撑腰人”敢怒不敢言。这绝非危言耸听,如果学校团委不能切实了解学生干部对于权利和责任的认识,那么必然会有这些情况的发生。
(3)学生干部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
部分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缺乏一定的创新精神,特别是在学校传统活动项目的组织上,为了不出错,很少有什么创新之处,基本就是沿袭以往的做法。新一届的学生干部照搬上届方式,顶多就是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地方做些小变动,完全是应付学校团委规定。如何在学校要求的范围之内,大胆尝试努力创新是未来学校团委学生干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2.提升学校学生干部培养水平措施
虽然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但不可否认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学校团委更为全面地了解学校学生干部的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提升培养水平,才能够将这一群体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1)培养学生干部优秀的思想政治觉悟
思想政治觉悟是决定一个人日常工作情况的关键因素,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觉悟直接影响着其工作效率和效果。学生干部是学校团委工作重要辅助力量,从学生干部的选拔到日后的培养,思想道德教育都要放在首要位置。只有学生干部在思想上与学校保持一致,具有较高的政治敏锐度,才能够切实履行学校所赋予的权利,才能够在日常学习工作中起到表率的作用,才能够提高学校的学生管理水平。
(2)提高学生干部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学生干部是团委在广大学生群体中选出的具有一定领导能力和表率作用的学生,不论是思想道德上,还是专业学习成绩上都应该成为佼佼者。学校团委在对学生干部的考察内容上,一定要将专业能力作为考察标准之一。作为“学生”“干部”,首要的还是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其次就是学生的管理能力。现在很多学生干部在毕业就业上出现了很多问题,企业不再将学生干部作为招聘的首选,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干部的专业技能低有着一定的关系。学生干部往往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忽视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殊不知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既要在工作中努力创新,还要在学生上做出表率。但这里并不是说学生的管理能力不重要,学校提倡的是全面发展。学校团委在注重学生干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组织管理的能力。通过一些活动锻炼学生干部这方面的能力,从引导者逐渐向协助者角色转变,让学生干部在校园内就能够体验一项任务的整个完成流程,对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指导。
(3)提高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
学生干部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学校政策的落实与学生情况的反应,都需要学生干部来开展,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学生工作的管理水平。学生干部要认真学习学校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切实履行职责,保证学生能够遵守学校规定;同时要以服务者身份全心全意的为同学服务,做他们感情上的知心人,生活上的帮助者。学生对学校管理工作有哪些意见和建议,及时汇总并向学校相关领导汇报,能够协调处理学校政策与学生意愿不相符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学生干部工作指南[M]. 袁富善.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25.
[2]高校学生干部中存在的问题及培养策略[J]. 关银锋. 《文教资料》. 2010年第06期.
[3]胡周友. 浅谈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J]. 安徽文学, 2008,(4).
Abstract The backbone of the team of students cadres team construction is the major college students cadres, the most important universities in the student work as a part of group of cadres,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tability and.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thods of high feasibility,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s' work.
Keywords Youth League Committee; student cadres; college; selection; training
共青F是我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体,是我党的后备军。我党两会的顺利召开,也象征着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着新格局,在面临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以及90后学生群体的新特点,我们必须遵循我党对各大高校大学生培养的原则即“实现中国梦”,全方面革命性地实施和开展高校团学的各项工作。
在高校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目前涉及学生事务的民主管理是高校学生会组织和中国共青团的最严峻的任务之一,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权益,向广大同学开展学、科、研、体、践等各项活动,协同学校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谐的生活秩序。学生会干部作为高校团学组织中的中坚力量,他们充满热情、好学,从学生群体中来,与普通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协助参与服务与管理学生工作、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是开展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包括团学的组织建设和校园活动的有序开展,基本是通过与学生干部们合作沟通,对他们的学习状态、生活态度、工作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基于近年来的工作和实践经验,笔者将从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的重要性和问题出发,提出了以下三方面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解决办法。
1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性
高校团委学生会干部在学校作为一个特别群体,是学生思政教育、服务学生、学生日常管理的得力助手。充分做好团学干部的工作定位,能更好地发挥出学生干部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能动作用,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干部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有更好的协调和组织能力将他们和普通学生区分开来。老师视其为左膀右臂,有效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
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目前状况来看,教学管理人员和专职学生工作人员是这项工作的主要执行者。但高校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则主要依靠学生干部的帮助来完成。自我管理是学生管理工作和高校教育的最好方式,也普遍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质,所以说团学干部的重要性是教育工作者都无法替代的。因此要求我们既要深刻地意识到他们在团学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又要统筹兼顾、以人为本、积极探索、多渠道地拓展平台,充分调动他们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
有效的完成学校各项教学任务和学生工作离不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团学干部组织。近年来,随着各高校不断的扩大办学规模,师生比例越来越低,辅导生与学生更是存在一对多的现状,多数高校辅导员的配比是1:300,而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这就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学干部队伍,充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高素质的团学干部队伍能在学生群体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个体带动群体,让更多的学生开始积极进取,努力学习,积极工作,成为优秀的人才。最后,我国行政制度尤其是高校管理制度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高校团学干部制度,它是维系高校环境安全稳定的工具。
2 对高校团学干部培养问题的探讨
2.1 工作与学习的问题
高校学生干部身上有着两重身份,,那就是“学生”和“干部”,作为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干部,这就要求他们把握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据调查显示,现有部分高校团学干部对待工作积极负责,但颠倒主次,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管理工作和组织各项活动上,对学习不重视,导致学习成绩下滑,甚至出现补考重修的情况。这样学生干部很难再树立威信,给整个团学干部队伍带来较多的负面影响,造成部分高校团学干部遭到其他老师和学生诟病,导致基础的学生工作也开展不下去。
2.2 功利与服务的问题
高校团学干部在学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承接作用,上对辅导员和科任教师,下对普通学生,是具体事务的有力传达者和执行者。不管在团学组织中担任何种职务,作为一名高校团学干部,理应为广大学子服务,而不该贪图任何特权。团学干部应始终把奉献服务精神放在首位,随之产生的一系列“权力”“荣誉”都应该是非意愿的结果。往往,有些学生担任干部的动机不纯,他们更多地只是为了通过干部经历获得荣誉,为入党、就业添加筹码。在工作方面,缺乏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不愿做没有回报或报酬的事。其中就有的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并不能完全理清义务和权利的关系,权利的比重过大,甚至有了“官腔”,损害团学干部的形象,使团学队伍的地位在学生心中大打折扣,“先做人,再做事”这一基本社会用人标准应该成为学生干部的行动指南。
2.3 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如今高校的团学干部队伍日渐壮大,“效率”与“公平”在队伍建设中成为突出的矛盾之一。一方面,因为辅导员老师精力有限,没办法都顾及到,所以在学生干部选拔上大多由上届学生干部把关。虽然经过多轮挑选,仍会出现良莠不齐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工作量的调配上,存在各部门严重不均的情况,有些部门忙得热火朝天,而有些部门却终日无所事事,顶着学生干部的头衔“混日子”。为此,不少团学组织也制定了很多相关的制度来改善“公平”、“效率”的问题,但这个问题总是变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2.4 能力与热情的问题
杰出的做事能力和高涨的工作热情是高校学生干部的基本要求。而实际情况是,能力与热情的问题在学生干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表现。刚上任的学生干部虽然办事能力和经验方面有所欠缺,但都满腔热血、充满激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办事能力、工作经验等各方面都得到较大提升,但此时的他是否还充满斗志和热情,就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所以如何处理好这项矛盾是团学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3 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的提升策略
第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人文关怀”修养。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学生干部作为青年大学生中的冲锋队,理应是思想最为先进、思维最为活跃特殊群体。然而现在高校团学干部普遍存在政治觉悟不高,在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社会构成、行为方式多样化,不主动学习政治理论等问题,因此对他们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更需严格。同时,这也是创建团学干部“人文关怀”的修养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把“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贯穿在整个团学干部培养的过程中,以大学生是否满意、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为标尺,防止功利主义在学生群体中的产生和蔓延。
第二步,将团学干部选拔任用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重点是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即择优选择,录用或聘用合适的人员,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这是打造优秀团队的必要前提。建设团学组织的基础工作是建立透明公开、公平公正的干部选拔机制,才能树立干部威信。首先,采取开放性的选拔方式,可以有自由报名、公开竞选、多方考察、择优任用的方式,严格筛选、层层考察,提高团学干部综合素质水平,把真正优秀的学生选拔到团学干部队伍中来。其次,在学生干部架构上,要平衡年级结构,使团学干部的年级比例正常,要重视团学干部的选拔和培养,确保团学干部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控制好合理的男女比也很重要。同时要统一选拔标准,这样才能选出素质好、能力强的团学干部。
第三步,根据团学工作规律,做好"传承”。每一次团学工作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如何将好的作风和传统、工作经验和方法传承给每一届的学生干部,不仅需要指导老师的培养与指导,更需要用相关的制度加以规范和约束。比如,在每一项大型活动结束后,笔者就要求学生干部整理出活动的详细资料,包括活动的流程、创新点、疏漏点、改进方法等等,在周例会上讨论学习,最终形成文字材料存档。如此一来,通过理解和学习往届学生干部保存下来的工作流程和总结,每届新上任的学生干部不仅能对相关工作很快有全面而系统的了解,而且能有效地规避工作中曾经出现过的一些失误,并在有条件和精力的时候在原有的基础上去做创新。
第四步,重视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工作效率。校方应加大学生工作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从互联网思维出发,以减轻团学干部的事务性工作。可以建立多个网络公共平台如微博、微信、QQ等,利用因特网把各种通知要尽量通过专门的信息网站予以传达,而学生的各项建议也可以通过专用平台迅速反馈。让学生干部上网并成为公共平台的管理员,在学生工作中增强效率,使工作开展起来快捷、准确、有效。
最后,培训学生要有成长、责任、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在平常的团学工作中要注重自身的成长锻炼,不断学习进取,全面发展,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以迎接各种挑战。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在任何工作学习都要对自己负责,注重责任心的培养。让团学干部学会感恩奉献,不抱怨多感恩,传导正能量,让自己成为学生中的标杆。并通过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和系列培训,使团学干部的综合素质从中得到质的提升。
培养高校团学干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形成了良性的人才选拔、培养、评价、考核、储备的制度优化方案后,让团学干部在战略层面实现合理性流动,才能使高校团学工作开展得又高效又好。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2013.
[2] 石义清.高校团学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矛盾关系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增刊),2007(7):231-232.
[3] S国英.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团学干部培养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我国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能够持续不断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高职院校团学干部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基层工作的主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其中最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骨干力量,站在传承文化、探索真理、创新知识的最前沿,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近年来,高职院校对团学干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团学干部的培养也逐渐规范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离不开团学干部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求团学干部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骨干能力,更需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在高职院校团学干部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团学干部的主体思想,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有着现实的社会意义。
在我国目前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内容不管表述有什么不同,灵魂是统一的。高职院校是重要的社会组织,总是站在传承文化、探索真理、创新知识、培养人才的最前列,意味着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这是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高职院校在团学干部的培养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用,立足服务国家、社会、人民,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应用性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团学干部培养中应用的问题与分析
目前,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团学干部培养的过程当中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高职院校团学干部自身定位不明、吸引力不断减弱
高职院校团学干部从本质上来说还是大学生,承担着众多的团组织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自己的学业,两者没有有效协调好,统筹兼顾的话,必须会产生冲突,有些团学干部不能合理地对自身进行定位,不能合理利用时间和精力,导致成绩下降或者工作效率低下,这些都影响了团学干部的说服力。高职院校团学干部来源于学生、服务于学生,是校园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有些团学干部心态上高人一等,工作中指手画脚,不能及时传达大学生诉求,只为自己谋取利益,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许多大学生对于团学干部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失去群众基础,对团学干部吸引力不断减弱,不利于团学工作的发展。
2、高职院校团学干部选拔机制存在不足、自主发挥空间太小
高职院校需要让团学干部从事各种不同的工作岗位,团学干部在上任之前对岗位性质、特点的了解不够深入和透彻,与此同时,在对团学干部的选拔、分配过程当中,又出现简单粗暴的情况,直接由学校领导或教师干涉、任命,没有有效的选拔机制,这样影响团学干部的公信力,没有保护学生的民主嗬,不能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平等、公正的内涵。另外,有些高职院校在日常的团学工作中,领导或老师直接机械地决策、布置和安排任务,导致团学干部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自主发挥空间太小,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不能更好地成长成才,也不利于团学组织的发展。
3、高职院校团学干部的培训有所缺乏、流动性过大
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高职院校的学制原因,团学干部大多实际工作周期为半年或一年,甚至只有几个月,适应期较长,流动性过大,致使工作经验缺乏,工作开展效率不高。并且,有些高职院校对团学干部的培训相对缺乏,只是局限于一些讲话或讲座,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培养方案和措施,新一届团学干部开展工作,只能听取上一届团学干部的建议,从中获取经验。就算有简单的培训,也缺乏真正能适用于日常工作的理论、管理、交际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的就更少,不能够满足团学干部的实际工作需要,影响团学干部的不断成长和发展,不可避免团学干部的流动,也难以保持团学工作的延续性和有效性。
4、高职院校团学干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考核缺乏客观
高职院校团学干部来源于学生,其言行举止、工作考核需要受到广泛的监督,并加以约束。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些团学干部盲目被动,缺乏工作方法,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没有个人的主见,坐等领导或老师的指示安排。还有些团学干部带有强烈的功利性,只注意个人利益,认为付出就要回报,服务、奉献精神不强,甚至为了争名夺利,造成内部矛盾,影响团学组织的形象和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多数高职院校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以主观衡量为主,缺乏客观评估,忽视了对团学干部个人综合素质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考核,有时候也没有让团学干部进行自我表达的机会,缺乏激励机制,不能更好地提高团学干部的工作热情,考核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团学干部培养中应用的的对策与建议
高职院校在对团学干部的培养中,要采取有效的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团学干部的选拔机制,有效培养团学干部的综合能力,建全监督、激励、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团学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用的人才。
1、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提高对团学干部的吸引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团学干部的吸引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搭建平台,让团学干部认清自身的定位,提高服务意识,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制定规划和目标,明确锻炼自身能力的动机。加强团学干部团队合作意识,扩大交际圈,使团学干部与大学生之间团结一致,增强大学生的凝聚力,学会尊重和互助,保持诚信和友善,发挥模范的作用,树立威信,增强在大学生当中的号召力。明确团学工作的性质、特点和类型,激发团学干部的热情,增强团学干部的自信,保持工作有序进行,在大学生中间起到引领和带动的作用,把高职院校团学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不断提高活力和吸引力。
2、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健全对团学干部的选拔
高职院校健全对团学干部的选拔工作,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让团学干部在上岗之前,就要通过座谈会、讲座、团体活动等各种形式,加强其思想动机、奉献精神等的教育和引导,让其充分了解团学组织岗位的性质、特点和任务,提高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使其能够尽快进行工作状态、融入到团组织当中。与此同时,选拔避免出现简单粗暴、直接任命的情况,要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平等、公正的内涵,增强团学干部的公信力,并且在团学组织的实际工作开展中,要充分发挥团学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团学干部创新精神,给予其更大的自主空间。并且,通过对团学干部生日纪念等方式,逐渐培养其对组织的规属感,调动团学干部的工作热情和活力,使其更好地成长成才,使团学组织不断向前发展。
3、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注重对团学干部的培养
高职院校要不断注重对团学干部的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在现阶段,除了在团学干部选拔、上任之前进行前期培训,还要在组织管理、语言表达、交际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等方面,建立培养的有效机制。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实际情况,不能简简单单让团学干部独自摸索,要不断培养团学干部的综合素质,让其做到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并且根据团学干部自身的个性特长,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和计划,使团学干部能够在其最为专长、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得到锻炼,从而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也能更好地促M团学干部的成长。对团学干部的培养还要特别注重长期性,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团学干部队伍的流动,提高工作成效,保持高职院校团学组织工作的延续性。
4、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重视对团学干部的考核
高职院校还要重视对团学干部的监督和考核,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思想,让团学干部不断地、广泛地接受广大师生的指导和监督,畅通相关的渠道和平台,对于团学干部平时出现的失当、失职的言行举止要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改进,以有效地提高团学干部的公信力。与此同时,要不断扩大团学干部的标准和范围,定期对团学干部进行必要的考核,由高职院校各渠道的师生代表对团学干部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评测。加强思想引领,让团学干部虚心接受监督,有利于团学干部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对自身的言行举止进行有效的约束,并且能够促使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改进工作成效,发挥团学干部在学生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团学干部的监督和考核中要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学习,保证团学干部健康成长成才,进而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学风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1.高校对团学干部的培养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高校应当大力鼓励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高校的基层工作和活动当中。在现阶段许多高校都把对团学干部的培养作为有效促进学生实现自我管理的主要方式。团学干部主要是由班级团干、学生会干部和社团干部,他们是连接高校和大学生的主要纽带,团学干部能够向所在大学生传达学校的相关指示,也可以向高校反映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和建议,并且能够结合大学生和高校的实际情况,使一些决定能够有效地落实。团学干部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解决他们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高校老师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有效组织班级和学校的日常活动。通过对活动创新,能够有效促进高校对大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2.高校对团学干部的培养能够促进高校的学风建设。团学干部能够有效帮助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团学干部在大学生当中具有较高的威信,所以他们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服务和管理。3.团学干部可以有效地组织高校的课外活动。当前我国高校正在努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品牌,高校的课外活动主要是通过高校社团间的交流来开展的,团学干部可以有效促进各个社团之间的交流,带领社团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使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良性发展的有序地进行,真正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二、现阶段我国高校团学干部培养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不足
1.高校目前所实行的团学干部选拔机制存在明显不足。团学干部的选拔关系到团学干部的队伍建设和团学工作的开展,团学干部选拔的目的是为了把合适的学生放在合适的干部岗位中发挥其作用,让大学生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竞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是我国目前的许多高校在干部选拔中存在问题,例如,高校干预团学干部的选拔,导致团学干部具有较高指向性和流失性,学校直接任命团学干部等。这些都直接地影响团学干部的公信力,不能保证学生的民利。只有在民主选举的前提下,团学干部才能够树立起较强的威信。团学干部肩负着促进学校校和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任务,如果团学干部没有较高的公信力和威信,就会使学校和学生间得不到有效交流和互动,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2.当前高校缺乏对团学干部的合理培训。我国的很多高校对于团学干部的培训和培养方面还是一片空白,缺乏系统完整的培养方案和措施,有的部分学校对于团学干部的培养工作也仅仅是局限于平时的讲座和领导讲话。对于团学干部如何加强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如何采取合理适当的工作技巧的培训力度都存在明显不足。团学干部在当选之后,很多情况下只能够从上届干部那里获取经验,听取别人的建议,有的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这满足不了当前我国高校团学工作的需要。在对团学干部的培训内容方面,基本上是以党的理论知识为主,缺乏管理和交际等方面的培训,不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和学生自身能力提高的要求。
3.团学干部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减弱。高校团学干部是为大学生服务的,团学干部要代表共青团来发挥好自身的工作职能,积极引领大学生刻苦学习能力工作,使大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团学干部还要帮助学校的社团有序开展文化活动,充分维护大学生的正常权益,向学校及时表达大学生的合理诉求。但在我国现阶段高校管理中,团学干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在不断地削弱,许多高校的团学工作还是沿用过去的老形式,还有些高校的干部甚至利用自身的权力为己谋取私益,这是违背了团学干部初衷的,使许多团学干部在学生中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不利于高校团学的发展。4.高校对团学干部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完善。高校的团学干部来自大学生,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表现必须受到一定的监督和约束。但是,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对团学干部的监督和约束的机制还很不完善,缺少应有的监管。某些团学干部在参加竞选时候的动机不纯,带有极强的目的性,比较注重个人眼前的利益,一切都从个人利益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付出就一定要得到回报,造成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不强,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脱离了广大的学生群众。
三、促进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的有效途径
高校要努力培养创新型的人才,要不断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在对团学干部的培养方面,要采用创新的机制,使团学干部发挥其更为重要的作用,这也是高校团学干部培养的主要宗旨和目标。1.高校要重视对团学干部的监督与定期考核。在对高校团学干部选拔的过程中,要本着自愿、公开、公正的原则,要按照合理的程序进行,选举过程需要受到其他大学生的监督,使那些学习优秀、素质高、能力强的同学加入到高校的团学干部队伍中来,注重选举过程的公平公正,在选举过程当中要让所有的竞选人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为更多学生参与到团学干部选举中来提供重要的平台。要不断扩大团学干部的标准和范围,定期对团学干部进行考核和测评,由高校的大学生以及教师对团学干部的各项工作进行评测,使团学干部能够接受高校大学生的监督,有利于他们增强自身的责任心,对自己的行为也可以进行有效的约束。2.高校要建立健全团学干部选拔机制。高校要规范对团学干部的选拔机制,首先要注重对团学干部思想政治观的考核,高校的团学干部要有纯正的思想动机以及甘于奉献的精神。其次要对团学干部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其能够胜任本职工作。最后要树立团学干部的责任意识,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的荣誉感,只有这样才可以去更好地关心和帮助同学,才能够促进同学之间的团结。高校只有重视对参选的团学干部进行这三方面的考察,才能保证选举出的团学干部在同学当中树立自己的威信,能够让其他同学所信服,能够使团学干部在高校的生活和学习的过程当中带领其他同学不断向前发展。3.高校要注重对团学干部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一,团学干部的工作能力与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有关,所以高校应当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勤于学习和勇于实践。第二,由于每所高校面临的具体问题都不同,高校的团学干部应当立足于高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做出及时、正确的决定。第三,团学干部应当具有自己的个性,要拥有某方面的特长。高校在对团学干部培养的过程当中,要按照不同人的特点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使团学干部能够在其最为专长的岗位上得到锻炼,从而更好地促进团学干部的成长。第四,高校之间的团学干部还可以相互沟通、交流日常有效的工作方法,使大家共同进步。第五,对团学干部的培养还应当注重社会实践,要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对高校的团学干部进行有目的性的培养,使其能够顺应时展的需求,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所以高校应当制定一些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团学干部工作的热情,使他们能够树立起工作的自信心,更好地进行高校团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易玲.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高校共青团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一、学生干部的培养对高校团学工作的创新意义
学生干部的培养在高校团学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同时对校园文化建设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共青团干部教师要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和管理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高校学生干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能紧密配合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组织好学生喜欢的社团活动,让学校呈现出既有秩序又生机盎然的校园生活景象。此外,高校还能通过对学生干部的座谈,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制定出正确的教育管理制度,强化管理。为此,高校要重视对学生干部的培养,特别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实现团学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在对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视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总结出很多经验,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需要全面提高
作为高校学生干部,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认知。但现在学校的学生干部,政治理论学习需要加强,学习效率急待提高。
(二)学生干部对权力和责任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生干部在学生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有着较大的决策权力,在学生中也有较大的影响力,但对权利与责任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学生干部,容易摆出一副官架子,说话带着官腔,而且还以盛气凌人的态度开展工作。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情绪和抵触心理,从而全面的降低了高校学生干部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失去了亲和力和号召力,工作很难开展。
(三)学生干部的创新精神需进一步加强
不少学生干部在管理工作中思考不够深入,缺乏创新精神,甚至不求上进,只希望不出错就行;对活动的设计和开展都是秉承着以前的方式进行,甚至是应付任务的心理,以致于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也不能保证高校团学的工作质量。
三、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注重工作中的创新
高校学生干部在高校团学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所以高校要重视学生干部素质的培养,全面提升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干部优秀的思想政治素质
在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要强化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干部在思想政治上立场坚定,有高度政治敏锐性;要重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努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提高学生干部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学校要求学生干部在学校期间要重视学业的建设,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带动周围的学生共同进步,起到榜样的作用。
(三)提高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学校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干部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提高其组织和管理能力;协助学生干部完成好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干部不断反思及时发现工作中发现的不足,及时改进。
(四)提高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高校管理工作者要重视提高学生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引导学生处理好与领导及老师、学生干部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树立服务学生的意识,学会与学生的感情沟通;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及时向学校教师反映学生的合理建议和要求,积极为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
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和任用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教育形势下,大学生学生干部的培养需要探索新的方法,学生干部在管理和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高校教师要重视学生干部的实践,引导他们进行业务探讨,使他们在健康的成长,提高综合能力,保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不断上新台阶。
【关键词】
团委学生会;传统;新型
高校团委学生会是在高校党委带领下以“服务在校师生”为宗旨的学生组织,充分发挥现代高校大学生自主管理、自主服务的作用。因此,高校团委学生会在对大学生这个高素质群体进行的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沟通青年学生群体与学校各级领导的纽带与桥梁。但是,高校团委学生会传统的运作模式在新一代高校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层面上是否还同样适用?新型的管理模式又具备了怎样的战斗力?
1 高校团委学生会传统运作模式的不足
1.1 部分学生干部加入团委学生会的动机不纯
高校团委学生会的学生干部是高校大学生的骨干力量,在高校大学生自主管理的阵营中起着举足轻重额作用。此外,在大学生中,学生干部还被树立为模范典型。但是,当前在高校团委学生会传统的运作模式中,部分学生干部加入团委学生会不是本着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心态,而是带着很强的功利性。他们希望加入团委学生会能成为自己拿到更多荣誉、评优评先的垫脚石,加入团委学生会只为个人谋取更多的利益。这样的学生缺少奉献精神,久而久之,团委学生会在广大学生心中的影响力、公信力下降,不良之风大大盛行。
1.2 部分学生干部没有明确自身定位
在传统的高校团委学生会运作模式下,学生干部素质普遍不高,很多学生干部没有明确自身定位,没有树立奉献意识,是以“干部”自居,趾高气昂。这样,导致平时团委学生会的工作无法真正的渗透到广大同学的生活当中,不能真正做到贴近生活。甚至在团委学生会工作的学生干部都无法融入班级等除其他集体。还有部分学生干部无法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有的学生干部只顾做好各种学生工作,而忽略了平时的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这样的同学,即使工作很出色,但是本末倒置也是得不到同学信服的。
1.3 团委学生会内部设置不合理,部门臃肿
团委学生会内部管理机制不符合实际,导致部门之间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布,两个部门责任互有交集,最后部门之间责任互相推卸。此外,还有干部梯度设置不合理,部门过于臃肿,部门多且杂,干部比例过高。这样导致部门凝聚力差,缺乏战斗力,部门形同虚设。当干部过多,而普通干事太少的时候,整个组织就是出现信息传递滞后,办事效率过低,部门成员不听从指挥,逞个人主义。这样工作也得不到有效的开展,资源没能得到最大效应的调配。
2 推行创新高校团委学生会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
2.1 新一代大学生的特点
现在高校大学生已完成了“80后”到“90后”的过渡,“90后”出生于信息时代。在这大学生群体中,大都数为独生子女,家中长辈,父母的溺爱,导致他们还没有正面接触社会,就在备受呵护的环境中成长。而且,在大多数人心中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心理还不够完全成熟,应对挫败意识薄弱。但是,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因此,也就要求高校的团委学生会也推行新的,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管理模式。
2.2 时展的需要
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对新时代高素质的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未来祖国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高校除了完成对大学生专业技能的传授以外,还要帮助学生成长,使学生提前完成从学校到社会角色的转变。在高校团委学生会引进创新的管理模式,有利于高校大学生提前接触社会,培养好大学生的职业素养,让他们在将来的职场战争中无往不胜。
3 建立高校团委学生会创新管理模式,多方面实现管理终极目标
3.1 严格建立准入制服
高校团委学生会干部的选拔制度一般选用竞聘式。对于高校团委学生会能够吸引更多有优秀的学生进入,应该做好前期宣传工作,例如:沟通辅导员进行整班、整专业的宣传等,让更多优秀的学生能参与到团委学生会的面试中来。此外,各部门学生干部的选拔还应该结合本部门的特点,从精神面貌、个人素质、兴趣爱好等综合考虑。
3.2 完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制度
3.2.1 鼓励创新活动型的开展
现代高校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大学生活动缺乏创新,每年都是几个相同类型活动的徘徊,久而久之,活动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趋势,还有活动影响力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应该鼓励学生干部对于活动想一些新的点子。此外,还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再共同探讨本次活动的优缺点,使学生干部得到充分的锻炼机会,促使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学生干部得到全面发展。
3.2.2 责任到个人,灵活项目化运作模式
每个活动,乃至每个环节责任到个人的项目化运作模式对于活动的开展、应对突发状况均有良好的灵活性。责任到个人即每个活动、甚至是每个活动的小环节分配专门的负责人,有负责人全权管理。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了每个参与人的积极性,实实在在的过了把领导瘾,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同时,还能让每位同学再此运作模式下领导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对突发能力都能稳步提升。
3.2.3 部门交换干部,滚动学习制
由各部门部长推荐少数优秀学生干部到其他部门进行短期的交换学习的模式为“部门交换干部“滚动学习模式。每个月部门可选派1到2名优秀学生干部前往其他部门学习,针对性的学习了解其他部门的日常工作,运作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此学习制对于个别优秀的学生干部有利于促进其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而且优秀的学生干部将来也将担任主要的学生干部,对于了解整个团委学生会的运作模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3 建立符合实情的考核体系
严格制定符合实际的高校团委学生会学生干部考核制度,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干部应该对其提出建议,甚至是直接撤换。对于一些积极性较高,平时任务都能按时完成的应该给予一定的表彰。可定期对一些优秀的学生干部进行表彰,按月份、学期评选出“学生干部之星”,存入学生档案。
考核内容严禁过空、过泛,缺乏代表性。考核标准要用简单、而又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条款,例如:干部开会是否无故缺勤、部门活动是否能准时到场参与、开会是否能做好会议笔记,手机保持到关机或震动状态等。这类简单的条款都是大家平时相处容易发现的。这类通俗易懂的条款中却又包含了一个学生干部的个人素质、与会态度、积极性等多方面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夏斌,乔丽娟.创新管理模式,提升职业素养[J].教育理论研究,2012(10):132-133
1.1相关制度、工作规程缺失。大多数高校在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方面都采用自己的一套理论,权威性和法治性严重缺失。同时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导致学生干部行为不受约束,工作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
1.2学生干部综合素质较低。当前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管理能力薄弱、缺乏奉献精神、约束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对专业不感兴趣导致迷茫和无助,从而大部分学生干部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团队合作意识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团委学生会的发展。
1.3定位不明确,思路不清晰。各班级干部是团委学生会的有力后备军,是团委学生会与同学的沟通桥梁,但团委学生会和各班委会没有准确定位,尚未形成完善的联系和沟通平台。在组织校园活动和处理日常事务时,没有通过班委会调动班级同学的积极性,降低了团委学生会处事效率。同时,团委学生会忽视了文化建设,没有形成核心价值观,积极性不高。
1.4重管理轻服务现象严重。高校团委学生会成员常常因为事务杂多而忙得焦头烂额,忽视了团委学生会原本应该重视的服务特色。普通学生往往因得不到足够多的理解和关爱而认为团委学生会的工作不够称职。
1.5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团委学生会干部梯队建设主要依靠辅导员带高年级、高年级带低年级的方式实现。对学生干部的培养缺乏系统性、专业性、连续性,致使部分学生干部不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情况,理不清工作思路,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
2.高校团委学生会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高校团委学生会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管理模式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团委学生会的管理机制。高校团委学生会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如汇报制度、会议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制定严格的管理章程,规范学生会的用人制度、财务制度;制定规范的工作规程,让学生干部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
2.2提升学生干部队伍的自主管理能力。传统的团委学生会是老师说、学生做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无疑会导致工作效率低,学生干部能力得不到提高。我们必须强化独立自主意识,实现从“被动服从管理”到“主动自主管理”的转变;从辅导员“管理”学生转变成为学生服务;从辅导员管人管物等“硬”管理向以引导为主的“软”管理转化。
2.3建立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愿景。团委学生会发展目标和方向应是全体成员考虑的重要问题。首先由全体成员描绘出个人抱负;其次是各部长描绘出本部的发展愿景;最后由主席团建立团委学生会的共同愿景,并理清团委学生会各部门对共同愿景的承诺,以及每位成员在共同愿景下应该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2.4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团委学生会应抓住学生会的本质,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深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在丰富校园文化的同时,从学生思想引领、科技创新、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等多方面开展工作,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5建立健全学生干部人才培养机制。首先,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以激发学生干部自我发展为首要目标,以促进学生干部全面协调发展为工作重心,将团委学生会发展的共同愿望作为工作任务。其次,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通过业余党校学习,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集中时间进行目的性较强、重点突出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可通过考试、实战检验考察学生干部的处事能力;对初选上的学生干部,可采取以老带新、培训班的形式对其加强有效的培养,通过岗位引导,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岗位职责,提高管理等方面的素质。再次,建立健全学生干部的激励机制。围绕共同愿景,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目标激励:明确各部门学习目标,并将学习成果作为各部成员评优、晋升条件,从而形成学习动力;角色激励:让学生干部了解学院对团委学生会的角色要求,了解自身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更加热爱团委学生会工作。
参考文献:
[1]祝丽云,李维国,马丽岩.高校学生会管理模式探究[J].职业时空,2010,6(5)
[2]吕妍.浅谈高校学生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科技与企业,2013,(6)
开展学风建设、营造优良学风氛围,是教育内在的客观要求,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是高校科学发展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学风建设既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又是高校发展建设内在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凸显出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需要高校的管理者、教师和广大学生的广泛参与和长期不懈的努力。
简要地说,学风是指学生集体或个人在对知识的渴求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带有倾向性、稳定性的治学态度和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学习精神风貌的表现和概括。学风建设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风对学生不断产生强烈的熏陶和感染,不断激励学生奋发努力。
2 团学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密切关系
高校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基本任务是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团结和引导大学生成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更好地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凝聚青年、团结青年、服务青年的重要作用,推动高校的发展。②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内在内容之一,团学组织是校园文化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对于广大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校园文化对高校优良学风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也成为促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因素。高校团学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密切结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高校团学工作与学风建设在目标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势必要求团学工作密切结合学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实现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
其次,高校团学工作与学风建设在内涵上是融合的。共青团和学生会是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生力军,对大学生开展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素质教育正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内涵,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再次,团学工作与学风建设形成互利关系。高校团学工作为学风建设起着引导和推进作用,成为重要力量;学风建设为团学工作明确目标和任务,成为衡量标准。
团学工作与学风建设的有机结合,既有利于增强团学工作的针对性,积极为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帮助,又有利于学风建设的有效性,扎实营造优良学风建设的氛围。
3 团学组织在优良学风建设中的有效作用
3.1 发挥团学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表率作用
高校团学干部一般都经过选举或竞聘产生的有一定素质的大学生,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对象,同时在开展学生各项活动中又是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是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抓好团学干部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主要从三方面加强培养:第一,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团学干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素养;第二,引导和教育他们准确定位,刻苦学习,成为所在集体的学风建设表率;第三,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团队合作和交流协调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鼓励创新。团学干部是高校中最活跃、最有影响力的学生群体,他们来源于学生,分散在学生寝室、班级、二级学院等各种集体之中,与学生朝夕相处,最了解学生的思想和精神状态,熟悉学生的学风状况。学校要关注团学干部的特殊性,发挥好团学干部的辐射带动功能。通过团学干部增强学风建设在各项学生活动中的渗透力,营造良好学风的氛围。
团学干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在团学干部身体力行的影响和带动下,促使广大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活动兴趣反作用于第一课堂的学习兴趣,发挥团学干部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③使学风建设根植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落实于教师与学生共建良好学风。
3.2 重视团学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感召作用
高校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是青年学生自己的组织,是高校发展中重要的基层组织之一。团学组织既是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部门的得力助手,又是学校了解学生思想与行为动态的有效窗口。学校的一些管理制度通常经团学组织加以具体实施,学校的教育目的也通常经团学组织加以贯彻。如,为了贯彻学校确立的“以学生为本”和“素质教育”理念,团学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担负了重大的责任和使命。团学组织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学生成长成才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吸引了广大同学参与,促进了一大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由此,加强高校团学组织建设非常重要,学校要根据团学组织的开放性、基层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抓紧抓好组织建设,让其充分发挥“枢纽型”功能。
高校团校培训是提高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效果的实施载体,对提高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成立团校的意义
团校是培养优秀团员、学生干部以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学校;是优秀团员、团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增强政治理论,加强思想建设的熔炉;是进一步加强高校共青团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团员干部的工作能力,提高广大青年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及道德品质修养的阵地。第一,为配合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吉林大学广大师生中培养造就一批用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的者,使他们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第二,增强广大学生干部的职责意识,帮助学员明确自身定位,提升学员的学生工作能力,为学院和学校培养优秀的学生骨干。第三,通过团校学员的带动作用,将团校的学习精神更广泛地传播给广大团员,更好地提升我校大学生的思想水平。
二、高校团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团校培训开展覆盖面小、宣传力度小。吉林大学团校成立于2009年,培训对象分为专职团干部、学生干部骨干、新生学生干部三个层次。其中主要培训对象为学生干部骨干,以中心校区为主。学生干部骨干包括校属学生组织大三年级主要学生干部、各基层学院团委副书记、学生会主席、社团联合会主席等。宣传主要是通过校内通知和各学院指派为主,接受培训的学员占学生人数比例比较小,在同学中的认知度低,同学对于团校的了解度、参与度不高,这主要与团校机制的完善程度及参加人员的局限性有关。
2.开课课时少,持久性不强。由于受场地的制约,吉林大学团校培训大多一年开设两次,每学期一次,每次集中学习两到三天,分散学习一到两天。由于团校是一种短期性、业余性的培训组织,本身具有灵活性、多样性这些优点,能够较好地吸引大多数学生自觉地参与进来。但是,这种短期业余性也如一柄双刃剑,容易产生团校教学随意现象,导致团校培训拘泥于形式,团校学习并未达到深入、细致的效果。
3.培训方式单一,形式多样性不强。吉林大学团校培训主要以集中授课为主,分散学习为辅的模式进行。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方式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灵活性不强。
三、科学构建团校培训体系,探索高校团校未来的发展途径
1.团校通过分层办学,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满足了不同层面的学生干部的学习需要。建议开设二级团校,建设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重实效的教育培训格局,从而扩大学生干部人群的受益人数,使培训对象涵盖到校级组织学生骨干、学校主要学生干部和各班级、社团负责人。
2.团校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形式,进一步加深广大学生干部对团校培训内容的理解。团校的培训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以及生动、活泼的内容,使广大学生干部更加深刻地领会培训内容和其中的意义。
3.团校积极探索多种覆盖渠道,通过深入开展网上团校,开辟为广大青年团员服务的新渠道。结合实际,如一些研究生团干部大部分时间都在各自的课题组和实验室,集中上课比较困难,团校就可以把教学课堂从固定的教室、固定的班级转移到更加方便快捷的互联网上,通过网络学习的平台将视频材料放到网上,深入开展网上团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7-0078-02
一、胜任力的构成特征
由于研究角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到目前为止,胜任力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多年来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均对胜任力下了定义。有侧重于行为的,有侧重于特质的,如何对胜任力准确定义仍旧值得我们研究。但是对于胜任力的构成特征,学术界已经存在共识:第一,胜任力与工作绩效有密切的关系。第二,胜任力与所在工作岗位密切相关。第三,胜任力能区分对象的工作表现。只有满足这三个条件,它们才能被认为是胜任力。
二、独立学院团学干部的作用及胜任力的要求
(一)独立学院团学干部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桥梁作用。团学干部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能够承担这个任务。他们是学生,能及时并准确地把学生的问题和意见反馈给学校,以便学校及时采取措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他们是干部,可以帮助老师把学校的相关信息传递给学生,设身处地地向其他同学做好宣传和解释,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得到落实。
2.调节作用。大学生活区别于高中生活的最大地方在于学术的自由及活动的自由。团学干部从学生中来,深知学生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建设,更容易组织深受学生喜爱的、有助于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类课外活动。真正地调节学生的校园生活,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更丰富知识的实践和才能的展现。
3.模范作用。团学干部作为学生中的翘楚,在校园生活中各方面都要起到“领头羊”作用,其生活作风往往是其他学生的议论话题。个人的人格魅力及威信也会成为其他学生的模范,带动学生共同成长。
(二)独立学院团学干部胜任力的要求
1.自我发展能力。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对于现今独立院校团学干部的培养具有指导和建设性意义。它要求团学干部在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能够提高自身水平科学应对,这种自我提高的能力也是独立院校团学干部综合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既把握了时代对于独立院校团学干部的发展要求,又为独立院校团学干部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动力保障。
2.思维能力。这里说的思维能力主要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决策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即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
3.行为能力。这里说的行为能力包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是指导团学干部行为能力的基础能力,是学生干部实现世界观从现象认识到本质认识跨越的必然要求;分析是指以现象入手揭示问题的本质的过程。团学干部面临的工作往往很复杂,这需要提高团学干部的分析能力,只有通过合理的分析能带来正确的决策;团学干部要把风格、层次不同的学生组织起来,合理安排,把他们团结在一起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保证目标的实现,这就需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交往能力都是团学干部的必备胜任力,学生干部的交往范围十分宽泛,包括学生与学生的,学生与老师的。
三、独立学院团学干部胜任力培养工作的影响因素
随着团学干部队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常规管理服务和学生校园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团学干部胜任力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近几年来研究团学干部胜任力培养的文章也越来越多,综合归纳影响团学干部培养工作的因素主要有:
1.独立院校的体制因素。独立院校作为近十多年来才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高等教育机构,它的发展得益于高考扩招。但由于政策和法规的滞后,师资、教学软硬件等的配备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的公平竞争。同时,一直在人们的观念里独立院校的办学质量远比不上公办高校。独立院校的生命就是生源,没有生源就没有学费,学校也就无法正常运转。为了得到家长的青睐,许多独立院校往往只注重在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上的投入。由此,独立院校就淡化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建设。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大部分独立院校的团学工作经费紧张,无法进行较系统的、科学的团学干部培养工作。团学干部队伍的建设仅仅停留在重使用、轻培养的层面上。
2.独立院校团学指导老师的因素。大部分独立院校的团学指导老师是公办高校的毕业生,有公办团学干部的经验,习惯了以公办高校团学干部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独立院校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感觉不适应。
3.社会环境对团学干部的影响因素。虽然独立院校这十几年来发展迅速,但是,社会大众对独立院校始终没完全的认可。大部分独立院校的学生在就业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独立院校的学生之所以选择担任团学干部,是想在大学期间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但他们的师兄师姐把所受的挫折告诉他们时,有些团学干部就可能会对自己和学校产生怀疑,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4.独立院校团学干部自身的因素。部分团学干部功利思想严重,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绝大多数担任团学干部者的动机是端正的,希望通过担任团学干部为同学服务,提高自身能力。但也有少数团学干部只关注自身利益,讲实际,更讲实惠,担任团学干部就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和得到教师的信赖,为以后入党、就业提供便利。甚至一部分同学动机不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摆出“官”架子,为同学服务的意识淡薄并欠缺,有的甚至脱离同学,服务意识逐渐演变为“官态”意识。
四、独立学院团学干部胜任力培养工作的建议
1.端正培养目的。在独立高校团学干部的培养工作中,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团学干部的目的,不应当仅是为了在学校期间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为社会输送人才。学校必须意识培训的目的是让团学干部明确干部的职责,端正工作动机,强化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中树立是非观念、坚持原则,提高团学干部自身素质。
2.规范团学指导老师团队的建设。团学指导老师面对着团学十几个部门,每学年重复性、烦杂性强的工作很多,长期由同一个老师负责确实容易产生倦怠情绪。特别对于独立学院,团学干部的自觉性较为薄弱,指导老师的工作尤其繁重。
3.拓宽培养途径。团学干部的培养除了单纯形式化的培训课程外,还有更多的培养方式。第一,在加强团学干部队伍建设中,要充分发挥高年级优秀团学干部的作用。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工作交流会,让新老干部借此机会交流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和成功案例等,使新团学干部尽快投入工作,少走弯路,不断学习提高。第二,在工作中鼓励创新。团学指导老师对团学干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对团学干部的大胆使用,鼓励工作的创新。要尝试给团学干部分配任务,保证他们感到工作充实的同时切忌过量,从而挖掘他们的潜力。第三,从心出发加强情感交流引导。大学生感情丰富,指导老师对待团学干部应做到以诚相待,以理服人。工作上予以尊重与支持,生活上予以关心与爱护。在他们面对成功时,做他们沉稳的后台,给予认可的同时提醒他们戒骄戒躁,总结成功的原因同时还需要仔细分析可以改善的地方,在成功中切勿迷失。在他们面对挫折时,做他们坚强的后盾,给予及时的鼓励,让他们重拾信心和勇气,在挫折中成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