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经济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5 17:27: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民营企业经济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民营企业经济

篇(1)

1、重视不够。不少民营施工企业往往注重承接业务,而认为会计核算只不过是简单的记帐、算帐而已。

2、财务力量薄弱。财务机构在企业各部门中处于附属机构的地位。

3、外部监管缺失。

二、民营企业成本管理现状的成因

1、招投标成本居高不下

投标工作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环节。由于建筑市场尚不规范,又存在着僧多粥少的局面,民营施工企业为了承接项目,忙于找信息、搞投标、找关系,恶性竞争,标价越压越低。投标过程中发生的标书制作费、差旅费、办公费、招待费等成本支出约占施工企业当年完成产值的1%左右,已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

2、项目部管理力量薄弱,缺乏必要的成本控制措施

民营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大多依项目而临时组建。由于施工项目的唯一性,不存在一模一样的项目,导致项目部的管理力量往往跟不上。具体表现在:

⑴材料浪费惊人,企业缺少必要的材料消耗内控制度。

⑵人工费支出无计划。

⑶施工机械配置不当。设备长期闲置,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比较普遍。

⑷分包队伍良莠不齐。建筑施工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作业,分包单位往往不是最好的,有的甚至鱼目混珠。

3、成本管理基础薄弱

项目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定额与预算管理、原始记录等。就合同管理来讲,对项目工程承包合同管理还算可以的话,面对大量的分包合同、材料购销合同、员工聘用合同、机械租赁合同就疲于应付了。如今的社会是信息爆炸的社会,作为成本管理基础的信息如施工项目招投标信息、建筑材料价格信息、用工信息等,也就是通常所讲的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定额和预算管理在施工企业更是头等大事,因为工程最后决算,是盈是亏,全在于此。

三、如何加强民营施工企业成本管理

1、招投标工作要有的放矢

民营施工企业要有足够的耐心,万不可见标就投,要有足够的把握,经过充分的测算,标价降低幅度的确定,要以本企业正常管理能力条件下不发生亏损为原则。对项目的真实性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再对具体的投标工作反复测算其可行性,要学会规避风险。同时对其费用采用与标价相关联的总额控制,规范其开支范围和数额,并且落实到人。

2、加强材料费管理

材料费是施工项目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总成本的60-70%,因此,材料成本的节约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而要演好这一重头戏,各项目要推行限额领料及三级收料制度。对施工主要材料实行限额发料,按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的办法与施工作业队结算,节约给予奖励,超出则由其自行承担;其次是要推行三级收料。三级收料是限额发料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施工作业队对项目部采购材料的数量给予确认的过程。所谓三级收料,就是首先由门卫清点数量,其次是收料员清点数量,验收登记,再由施工作业队清点并确认。通过该方法不仅控制了收发料中的“短斤缺两”现象,而且使材料得到更合理有效的利用。此外,要组织材料合理进出场,把好材料领用关和投料关,降低材料损耗率。

3、做好人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项目部要组建一个有核心竞争力、有团队合作精神的项目部领导班子,择优筛选技术素质较高且工作稳定并作风顽强、敢打硬仗的成建制的劳务队伍和人员,劳务价格要适中,实行动态管理。

4、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盘活机械存量

民营施工企业对必需的施工机械要量力而行,适时购置,在充分了解其性能的基础上加以精心保养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可以通过专业机械租赁公司,长期或短期地租赁钢管、塔吊等机械,并在现场加以合理安排利用,防止闲置浪费。

5、建立合格分包商名录和档案。

及时根据最新情况加以增减,把不合格的分包单位拒之门外。除了严格对分包队伍的资格审查外,关键是科学、合理地确定分包工程价格。

篇(2)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现代民营企业概念简述

(一)现代民营企业的概念。现代民营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主要实行家族企业制度的民营企业而言的。由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民营企业主要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同时,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现代民营企业也开始不断采用“职业经理人”制度,即将资本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进行分离,从而在保障资本所有权人对企业权利的拥有的同时,通过一定的监督机制,使企业能够在职业经理人的手中得到更好地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内部的运营。由于这类企业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好,企业内部治理制度与专业管理水平相对完善,并且所占有的市场广阔,因此被称之为现代民营企业。

(二)现代民营企业的发展。西方现代民营企业大约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初,以惠普公司的创立为标志,象征着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逐渐开始结合,成为历史趋势。此后,这类高科技高知识含量的科技型现代企业获得不断发展,并逐渐在实际应用范围内不断扩散。

中国的现代民营企业主要起源于北京的中关村,以现代民营科技企业作为现代民营企业的最初类型。比如柳传志所创办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后来的联想集团,就是中国现代民营企业的一大代表。而本文中所指的现代民营企业主要是指中国现代民营企业。

(三)现代民营企业的特点。现代民营企业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诞生的,因此,其不可避免的具有知识性和高科技性的显著特点。由于二战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以及1978年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行,使我国现代民营企业必然将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经济的威胁,因此其将具有现代市场性的特点,以适应不断发展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此外,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如法人制度等的完善,我国现代民营企业将与传统民营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上有所不同,以知识和技术投入要素为主,采用具有高级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专业人才,以知识产权为核心,采用现代法人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制度,从而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二、现代民营企业经济链的合理化

企业的经济链主要是指现金流与资金链。其中,现金流主要体现为现金流入与流出的量。通过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得知一家企业的现阶段具体经营状况;而资金链主要是指企业资金的流入与流出,与现金流不同,其为企业围绕资金进行运作的一个循环,包括企业整体资金运作的每一个环节,若其中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将会造成极大的风险。因此,保证充足的现金流,避免资金链断裂,都是企业发展之中极其需要注意的部分。

目前,现代民营企业经济链大多较好,因此,通过分析现代民营企业经济链的具体情形,可知其合理化主要如下文几点所示:

(一)融资方式丰富。现代民营企业主要为高科技高知识含量的企业,是技术密集型的企业,是符合现代需求,应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而产生的,其以知识经济作为企业的核心,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先进性。因此,现代民营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获得风险投资与私募基金等一系列渠道的资金。而传统的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其多数采用自行融资的方式,通过民间借款融资或向银行等担保机构借款,获得所需资金,其融资渠道相对较窄,且资金链断裂可能性较高。由于部分银行难以承担过高的融资风险,因此,传统民营企业融资难度大,极易发生资金链不到位现象。而相对的,现代民营企业由于其科技性与现代性,不但可以获得银行方面的贷款支持,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托、委托、保管等业务获得金融机构的承兑担保与贴现业务资金支持,且私募基金与风险投资等多种渠道的存在,都极大地丰富了现代民营企业的融资方式,保障了企业资金的充足,促进其经济链的完整。

(二)融资信用度高。现代民营企业大多采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其先进的法人制度、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确保其企业的财务状况相对清晰,对于今后的经营发展状况都能够有明确的认识,因此信用评级相对较高,可以获得更多的贷款机会。而传统民营企业大多采用家族企业制度,其产权分割不清晰,管理制度相对落后,对于整体的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状况不明确,因此,相关金融机构很难就此给予信用评价,在融资的难度方面也就相对更大。

(三)经济体制创新。现代民营企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现代民营企业明显具有现代企业的特征,如以知识和技术投入要素为主,采用具有高级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人才,依托现代先进的技术发明,以知识作为主要资源,以知识产权为核心,采用现代法人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转型。而传统的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其管理人员主要为家族内部成员,可能缺乏足够的高级管理知识,且产权分割或相对单一,或分割不清,使企业的治理结构都面临着问题。在经济体制方面,更与部分国企存在矛盾和冲突,且内部所有者与管理员之间的矛盾使其体制转型与创新更加面临着难度。只有通过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经济链才可以不断完善不断巩固,企业发展在资金基础上才可以获得充分保证,因此,在这一方面,现代民营企业明显具有极强的合理性。

(四)资产重组优势。现代民营企业由于采用的是现代法人制度,将有限责任制度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落实,因此,其具有产权清晰的特点,有利于企业资产所有人内部的产权过渡等等。而就资产重组方面,由于国家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促进民营经济的资产重组和规模扩张,促使其形成较大的规模效应,使其不断走出国门,从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影响。

三、总结

随着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的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不断发展完善。其中,现代民营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科技、高知识含量、现代性等一系列特点,因此,为促进经济体制转型,促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不断向技术密集型和科技密集型企业装换,我们要不断促进其发展,使其在中国拥有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篇(3)

1.引言

据政府部门统计,2015年吉林市民营企业创造的经济收益占吉林市GDP的57.64%,其比重已超过了一半。由此可知,吉林市民营企业在吉林市的经济地位非常重要。民营企业与其他大中型国企相比其经营模式、管理方式、市场运作机制更为灵活,对激发市场活力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力更为明显。同时,民营企业规模的扩大能为吉林市广大民众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矛盾,吉林市民营企业的不断发展必将带动整个吉林市经济的高速发展。然而,当民营企业发展到某一程度之后将很难进一步的扩张,阻碍吉林市民营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民营企业难以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经济融资。阻碍民营企业经济融资的因素来自多方面:企业自身、社会金融体系,政府政策等等。如何分析找出影响民营企业经济融资难的影响因素,对其加以解决对扩大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进一步提升吉林市的经济水平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2.吉林市民营企业经济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2.1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

吉林市大多数民营企业存在一个通病:管理层的水平参差不齐、生产经营方向不统一、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等等,尤其是财务制度不规范造成对企业进行经济融资造成的影响最大。民营企业经济融资来源主要是从银行,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必然无法是银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实际的了解和判读,盲目为企业贷款必然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另外,由于企业人员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大部分人不具备金融和财务的知识,无法通过多种渠道对资金进行合理的筹划,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只能借助于中介机构进行融资,提高了融资成本,这些对于民营企业进行经济融资来说都是不利的。

2.2银行贷款融资渠道不畅

吉林市大部分民营企业进行经济融资的渠道和方式都是通过一定的抵押和担保从各类银行进行贷款。这种贷款方式对于一些国家支持发展的大型国有企业而言比较快捷和方便,对于一些中小型的民营企业而言则很困难,银行为避免给中小民营企业贷款后造成贷款无法回收的情况发生,往往会制定一系列比较严格和苛刻的审批条件,当贷款办下来以后已经过了很长时间,使得中小民营企业错过了绝佳扩大规模的时期。这种银行贷款融资渠道的不畅通是影响民营企业进行经济融资、扩张的另一个重要的负面影响因素。

2.3公司债务融资条件难以满足

吉林市部分民营企业想通过上市发型公司股票或债券进行经济融资,然而绝大部分中小型民营企业不满足上市的调价,即净资产数额不够。吉林市的民营企业要么净资产规模够,但不是上市公司,要么是上市公司,但没有合适的用途发行公司债,这一融资途径很难被吉林市的企业利用。

2.4担保融资发展不均衡

吉林市大部分民营企业向银行取得经济融资的方式是通过: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很难获得银行给予的信用贷款,然而即使是采用抵押贷款或担保贷款,民营企业除将不得不按银行的各类贷款制度的要求向银行支付一定的利息外,还需给担保公司支付一定的贷款利率和储备金,这都给很多民营企业带来了一定的资金风险。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难以找到担保人,银行也不允许效益一般的民营企业担保,效益好的企业又不愿以自己企业的资产做抵押,害怕市场风险。这种担保融资发展的不均衡制约着民营企业进行经济融资,也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

3.促进吉林市民营企业经济融资的对策

3.1加强企业自身建设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吉林市民营企业想要突破经济融资难的困境,必须坚持不懈地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只有建立和完善标准化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才能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降低双方交易成本,解决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引进培养高素质金融人才:限制大部分民营企业进行经济融资的一个原因是企业的管理决策层缺乏相应的金融和财务人才,对此企业可以根据公司的实际发展需要设立专项资金去聘用和培养适合公司发展的高素质的金融、财务人才。

树立全方位融资理念:民营企业进行经济融资往往是建立在新项目或者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基础上,而市场机会的出现往往是短暂的。不论是能为企业获取利益的新项目还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企业恰巧在这个时候没有充足的资金储备,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取一定数额的经济融资。这就需要企业树立全方位的融资理念,将自身资源最大可能的资本化,增加资本使用效率。

3.2政府扶持角度的对策

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是保障民营企业发展,提升民营企业经济融资的一个强有力的后盾。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考核奖励力度、打造融资信息对接平台、加大支持中小企业上市工作力度及组建地方金融控股集团,促进民营经济融资等多种方式帮助民营企业进行经济融资,扩大生产规模。

参考文献:

[1]符戈.中国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9-13,42-43.

[2]王一翔.浙江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12):185-186.

[3]车传盛.大连市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D].辽宁:大连海事大学,2012.

篇(4)

1 华为经济现状及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华为从事通信网络技术与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专门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光网络、固定网、移动网和增值业务领域的网络解决方案,为客户创造长期的价值和潜在的增长。华为是中国电信市场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并已成功进入全球电信市场,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以及35个全球前50强的运营商。华为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在短短的数十几年内迅速发展壮大,固然得益于中国快速成长的电讯市场,但华为独特的企业文化也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在华为的企业发展中,最具特色的要数他们的“狼性管理”的核心理念。

华为认为“狼性”是企业学习的榜样,并把狼的优点总结为三条: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在华为的企业运营和日常管理中,“狼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1.1 狼性发展战略的制定

1.1.1 狼性发展战略

狼群势力足够雄厚的时候也是领地扩张的时候。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华为不断拓宽市场,扩张领地,华为采用了打入国际市场――“走出去”的狼性发展战略。现在华为公司在全球有1.4万名市场人员,其中大约1万人工作在海外,海外市场人员中有50%是外国当地员工。华为在全球有9个地区市场部,其中8个在海外。在海外80多个国家设有市场办事处和工程服务机构。华为还在全球设立了29个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并大力推行员工的本土化。近10年来,华为不仅引领中国民族通信企业实现群体突破,在这一高科技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而且以优势地位实现了国际化。

1.1.2 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的作用得到空前强化,并升华成一种社会主题。企业自上而下都必须充满着创新,通过自身主体创新确定性来对付未来的不确定性。华为将创新作为企业生存的条件,并提升为企业在竞争中胜出的核心竞争力。华为赋予“狼经济”新的内涵,即在全公司营造一种积极创新、勇于创新、荣于创新的精神氛围,把华为建设成一支高度创新的队伍。

1.2 狼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2.1 领导者的角色

华为拥有优秀的强势领导者,他们具有很高的权威性,他们的思想就是华为的思想,他们的目标就是华为的目标,华为员工由此产生了对领导者的服从感,这是明显的狼性文化中对领导忠诚的“服从”的体现。透视“服从”的背后,可以看到可能出现的一些弊端。如华为规模日渐壮大,对领导的“服从”难免会使员工在思想与行为上产生统一,掩盖其思想意识上的差别和分歧,久而久之造成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脱节,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华为人的创新精神,员工也就无法保持长久旺盛的创造力和战斗力。所以,作为狼性文化的“头狼”,华为的领导者在充当企业航船舵手的同时,还应消除“服从”中隐含的等级观念,使员工与领导融为一体,这种融合有利于发掘员工的创造力,发现潜存的问题,征求更多的意见等,更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1.2.2 人才的管理

华为之所以能产生吸引并凝聚员工的功能作用,关键在于华为核心价值观与员工个人的价值取向是相一致的,这是狼经济的又一体现,即群体与成员有一致的观念,并创造一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首先,华为重视人力资源的挖掘,不惜一切代价广揽高素质、开拓型、敬业型人才。其次,重视人才的培养。最后,自由雇佣制度。自由雇佣制促使每个员工都成为自强、自立、自尊的强者,从而保证公司具有持久的活力和竞争力。

1.3 华为狼经济的特色

1.3.1 文化的建立与维护

华为文化建设是彻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方面,华为的文化的核心理念从个人观点提升到公开出版各种刊物直到上升为企业最高形式《华为基本法》,这使华为的文化建设展现到极致。华为文化的维护也落到实处。在华为新员工招聘中,不认同华为文化的应聘者是不会被录用的。

1.3.2 狼性文化双刃剑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狼性文化”同样是柄“双刃剑”,它虽然给华为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但“狼性”的背后却潜伏着危机,这种危机的扩大将对华为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华为的“狼性”考虑更多的是自身的利益,而缺乏构建一个和谐共存的合作环境的思考。“狼性”本质上所体现的是残酷无情、不择手段、无视人性、狡诈凶残,这极易造成企业及员工产生文化迷失。

我们认为,“狼性文化”在企业的创业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得华为迅速成长、 壮大,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阶段来看待狼性文化的优点,对狼性文化的一些弊端,也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不应当以偏概全,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 华为狼经济发展策略

狼性管理无疑淋漓尽致的彰显了中国企业对竞争力的渴望,但其本身所带有的局限和负面作用也逐渐扩展开来。华为在创业阶段所形成的狼性管理是为了解决华为的生存问题。随着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发生变化,现在华为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使企业更好的发展。近年来华为暴露出的管理问题,如内部管理过于强硬、人性化不足、高离职率等,时时困扰着华为发展。华为正在经历一种文化变革的考验。对此,本文从管理理念、激励机制、组织氛围和对狼性管理的探讨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策略。

2.1 更新文化理念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与时俱进。企业文化应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狼性文化同样如此。面对华为狼性文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华为首先应当做的是更新文化理念。①创业期企业文化需要“狼性”。②成长期企业文化需要“羊性”。③繁荣期企业文化需要“人性”。

2.2 调整激励机制

现代企业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企业的效率和员工的归属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员工受激励的水平。因此,要调整企业的激励要素,使适合本企业的激励机制内化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的同时,也受到相应的激励,这样能有效的压制员工的不满情绪,缓解由于组织压强文化带来的压力,从而降低冲突、离职等问题。我们可以从奖励形式和约束机制方面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2.3 营造和谐氛围

狼性管理本身存在强硬和刚性的一面,如果一味强调狼性进攻性,就很容易导致人性的缺失,产生巨大的内耗。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氛围,一个乐观互助的和谐企业,是华为比扩张市场更需用心去做的当务之急。事实上,狼性管理本身就具有和谐的内涵,只是没有被足够的挖掘和重视。

2.4 区分对待狼性管理

企业管理应该适应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长远目标。狼性并不是对任何企业都适合的。过去我们研究的企业过于笼统,对于狼性管理中的进攻性、高压强性把握的不得当;而对于狼性管理中的和谐性、合作性挖掘的还不够。此外,我们还不明确狼性管理的使用范围和使用的“度”的问题,因此出现了对于狼性管理的褒贬不一。问题的确存在,但是否是由狼性管理引起的,是否是由于对狼性管理的过分推崇或一味批判造成的偏激导致的,我们还不能确定。但通过狼性管理的发展趋势和事物的发展规律可知,我们应该内外有别的对待企业狼性经济管理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约翰・P・和詹姆斯・L・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6,29.

[2]刘光明.企业文化(第五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76.

[3]祁宏斌.狼的智慧[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67.

[4]斯蒂芬・L・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89.

[5]陈佳贵.以人为本的管理艺术[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72.

[6]冯磊.透视狼性文化[J].北京:信息方略,2008(14):26.

[7]魏晓丽.透过任正非谈领导核心能力[J].兰州:社科纵横,2008(5).

[8]徐斌.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J].北京:中国矿业,2009(01):19.

篇(5)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2

随着市场经济和国际化的步步加剧,再加上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和其他国有经济大鳄从其他行业转投房地产行业的冲击下,我国的房地产民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在当前环境下,民营房地产企业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和现在的形势,切实找到自身在当前经济管理工作中针对突出问题的完善对策,找到在当前的政治经济环境下的依托提升经济管理工作的生存和突围之道。本文将结合在自身的工作实践,对民营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现状及完善对策进行探讨对其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一、民营企业经济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一)内部组织结构存在缺陷,监管机制不规范

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在整个企业的经济管理中起着骨架的作用。对现有的民营房地产企业进行分析,在内部组织结构上存在着一些缺陷,监管机制也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权力过于集中。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小企业起家,存在着家长制问题,企业相关经济工作的话语权和决定权都集中在法人或者每个管理者的手中,这势必会造成其他对其他管理层的架空,对企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2.监管机制缺乏或不规范。在民营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中常常缺失对监管部门的设置,或者设置了也形同虚设,只是为了应付某些股东的要求,监管部门的上级直属管理者还是企业法人,造成了自身监管自身的矛盾。

(二)企业会计基础薄弱,成本控制力度不够

相对于民营房地产企业的营销、拓展等部门,企业的会计部门人员配备和技术力量都较薄弱,造成了民营房地产企业会计基础薄弱,成本控制力度不够的现状。在现有的企业内部,从事民营企业会计的工作人员大多仅仅具备基础会计的知识和技能,能从事简单的成本核算、报税、报表编制等日常工作。由于经济知识和预算知识的缺乏,不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成本起到很好的统筹和控制作用,不利用企业制定长久的发展计划。虽然可以通过外聘高级会计人员对企业成本进行统筹工作,但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也难把控整个企业的发展,而且在责任心方面也很难做好很好的保证,难免有所疏漏。另外,还存在着企业会计工作独立性不够,企业管理者违规干预会计工作,也会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和控制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融资困难,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企业发展

受到民营房地产企业规模、技术力量等多种现实因素的影响,资金缺乏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1)在客观方面,大多数的民营企业面临着大额融资困难的难题。受到自身规模和经营制度的限制,民营房地产的融资渠道大多通过民间小额汇聚。融资渠道窄而且小众,这就造成了民营房地产企业的资金链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还存在一定的风险性;2)主观上,房地产企业自身在融资方面的创新能力又不足,不能广泛寻找多种投资渠道,只是集中在小范围内的小额融资或者银行小额贷款上,不能借助于信息技术扩展多种融资途径。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势必会制约企业的发展。

(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缺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在民营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现状,造成状况的原因有以下两点:1.难以招入人才。民营企业大多是大家族式企业起家,存在着录用机制缺乏、不重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的问题。首先在人才招聘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员工录用标准往往不是以能力和素质说了算,还是用以往的传统观念来招录员工,甚至出现了以属相、凭关系录用的怪相。其次,民营房地产企业不会投入精力和财力来招录高素质人才,不重视高素质人才,没有为前来应聘的人才提供很好的经济保障。2.难以留住人才。由于民营房地产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不完善和管理机制的不合理,高素质专业人才很难在民营企业生产和发展。企业的整个工作环境和经济管理机制对人才的自我成长和升值造成了很大的羁绊。

二、加强和优化民营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

(一)明确目标,建立和完善经济管理机制

对于民营企业特别是房地产行业来说,首先做的就是要明确企业长远目标,建立并且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机制。企业要结合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以及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依据企业的长久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其制定的企业经济管理机制必须要与我国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以及城市住房要求日趋提高的社会发展状况相结合,这样才有利于保证社会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其次,企业还应当加强自身的适应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房地产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对于建立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秩序、提高房地产市场的调节能力都是极为有利的。此外,从政府的角度,政府部门也应该通过调整调控政策的方式,进一步保障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发挥自身的最大效能。

(二)注重预算编制,夯实成本管控的工作环节

加强和优化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所以加强企业的预算编制、夯实企业成本管控环节也应该作为企业优化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成本管控,企业应该从项目的筹划和设计两个方面着手。在项目筹划阶段,企业首先要合理规划市场与投资,这对控制成本起到关键性作用。在这一阶段,市场各项指标的调查,价格的定位以及供应情况都要认真研究。其次,企业还要依据消费者的需求具体设计方案。最后,决策者要对方案进行评估,判断项目是否可行,并且对方案进行准确估算。这样才能确保项目的实施与进行。在项目设计阶段,企业各部门要认真估算研究,对各类费用有效对比,按照估算落实成本。项目的实施要在预算的成本之内,要对项目设计严格监管,以此确保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体系的完善和提高。

(三)放宽金融政策,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对民营企业来说,融资渠道的拓宽也是其提高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来说,拓宽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点:1.调整并改善金融制度,依据单元制银行组织方式去开发中小型商业银行。中小型商业银行和民营中小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依据单元制银行的组织方式来开发中小型商业银行是有效的,同时,大力支持中小型商业银行在市场中以发行股票和债券的方式获得资金,中小型商业银行应当制

定符合民营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制度,设立合适的评定标准,信贷政策,规划信贷额度,压缩授信程序,提升贷款审批效率。2.建立创业板市场和场外股权交易市场,让风险投资有一个可靠的金融背景。想增大风险投资的业务量,开拓风险资本的撤回途径,只依靠中小企业单一的市场是无法达成的,需要建立创业板与场外股权交易的市场。所以,要积极开发风险投资主体,调动企业对风险投资的积极性。要加强基础设施的设立,如信用、市场准则等等。3.对非正式金融行为加强利用、引导、逐步规范。金融市场的不发达造就了非正式的金融行为,这种非正式金融行为的弊端就是信用程度不高,需要依靠法律的手段去矫正这一行为,严禁金融中的欺诈行为。因而,无论政府还是社会,都应该加强对非正式金融行为的利用和引导,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四)逐步推进企业经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对房地产企业一类的民营企业来说,为适应现代化的经济需求,企业应该逐步推进经济管理工作的信息系统建设。对于企业来说,首先,信息体系的创建依据先进的管理思想,体系的创建耗时长且规模与投入较大,还要加强宣传力度,让领导者和普通职员充分认识到团结才能确保系统的顺利进行。其次,企业创建软件时,之依据企业的规模是不合理的,要以找企业的实践情况和特点来选择适用软件,如房地产企业在选择信息软件时,需要依照房地产耗时长、规模大的一些特点来作参考。最后企业还要完成基础数据流程的规范化,一定要全力搞好基础数据,提升资源的整合力度,培养对市场的决策能力,在基础数据规范化中不断完善并改进系统。此外,企业还应该通过培训和制定制度,提高员工素质,保证系统深入,减少执行阻力。职员的素质升高,系统才能不断深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的不少民营企业在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方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和完善,但是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的民营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还存在有很多漏洞,还有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空间。经过本文的讨论,为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应该从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夯实成本管控工作、加强信息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同时社会和政府也应该不断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这样才能够从企业和政府两个角度共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企业建立现代化的经济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刘继红.民营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3(08).

[2]王景献.关于完善房地产企业经济管理的若干思考[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7).

篇(6)

1.行业竞争不行。目前,开发区的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末到90年代初,投入的基本模式大都是“挂靠型”,且投资规模较小,加之自身固定资产与资源受局限,和客户、债权人、供应商等关系不稳定。因此,同行业中竞争不行,致使这类中小民营企业经营风险不断增加。

2.核心技术缺乏。在现在经济发展环境下,技术创新是激发企业内部经济增长的唯一动力,是整个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支撑点。开发区内90%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当中,拥有各类研发技术平台的企业寥寥无几,仅占到5%,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也不到20%,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大约有60-70%的中小民营企业仍然处在核心技术不足的状态。所以说,中小民营经济核心技术缺乏,必然导致目前中小企业经营困境重重。

3.人力资源不稳。一是用人的观念不准,缺乏“用对人”的认识。不注重引进人的职业素质及技能系统性培养,仍然以“家族式”管理模式来管理员工,导致不能有效率的给企业带来效益。二是总以为自己规模小,资金不足,就从自己身边挖掘人力,从而导致自己的人有一种――我在自己朋友或亲人的企业工作,就以一副我也是老板的心态来管制外来的人员,导致公司出现多种管理者的现象,最终使外来人员的流失,使真正有利的人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企业上发展的不利。这样一来,企业就会错失很多优秀的员工,企业更无法提高经济效益。

4.管理水平不高。我们认为,中小民营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没有高端技术产品,但不可以没有高水平的管理体系。因为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中小民营企业绩效的最重要因素。纵观开发区的中小民营企业,总体看其财务管理、投资融资能力、市场经营运作等各个管理层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是中小民营企业对于经济管理职能部门通常会配备专业水平和知识水平较高的优秀人才,但是企业内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往往素质不高,致使企业整体管理科学性降低。一个是中小民营企业自身资金相对不足,对外融资力不够,使得企业的在管理上不能够有效的配合各个环节,不利于企业获取利益。

5.设备硬件落后。目前看,绝大多数中小民营企业除规模小、资金少等制约因素外,生产设备、管理设施等硬件相对是二流、三流的问题也相当普遍。没有较大的规模、没有充足的资金与人才、没有一流的生产设备与设施,已经成为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三大硬伤”。特别是设备落后的问题,不仅影响到产出效率,增加生产成本,浪费能源资料,而且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许多中小民营企业只能眼睁睁看着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恶劣,而破产、关门。

二、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1.打造一个中小民企产权清晰规范的管理体系。中小民营企业成长的创业的历程是非常曲折及艰辛的,所以中小民营企业在经济法发展的过程中想要进一步的发展必须用现代企业制度的观念,去重新制定企业的战略目标、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要是适当地运用现代企业制度中两权分离的运行机制进行改造,让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就不会造成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冲突。这样,企业经营市场的因素、社会的因素作为主要关键的考虑,让企业的发展突破重围,为进一步的发展壮大提供拓展的空间。同时,企业也要从旧的传统思想的束缚中突破出来,从小农经济、封闭思想中突破出来,从习惯势力中解放出来。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各个城市的人民关注,转化为前进的坚韧性,开放的接受性、探求的创新性、待人的率真性、务实的操作性等积极的因素,增强文化内涵,提升观念层次,以长远的目光看待中小民营企业经济的发展。

2.制定一个中小民企健康持续发展的投资体系。中小民营企业的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投资,但是投资是有风险的,在企业进行投资的同时都应该以企业健康发展为目的来制定出科学的投资计划,以提高投资的成功率和收益率。为了防止在企业投资的工程中出现某种项目的实际费用超出本身的预算范围,所以要对其项目要加以精确的进行资金预算,以防造成项目资金缺口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同时在生产经营中要加强对现金流量的控制管理,严格控制各种款项的收支,科学组织生产,尽量减少库存积压,提高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以保证企业足够的备用资金。

3.营造一个中小民企提供资金援助的便捷通道。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资金上的缺乏,当然国家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解决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如设立风险基金、提供财政补贴、制定贷款优惠政策等措施。希望能够通过国家给的优惠政策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4.健全一个中小民企重视客户工作的服务机制。首先,每个企业的发展都是由客户支撑起来的,所以在客服的服务上,我们必须重视起来,以实现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管理体系。企业的客户服务效率与品质的提高,是要由企业内部指挥中心进行监督调配来实现,以此解决企业与客户之间存在的交流协调不便的问题,并且对于市场分析,预测提高信息数据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中小民营企业一定要作好客户服务,以此取得更多客户的信任和关注,由此让企业在经济发展上更上一步。

5.搭建一个中小民企经济合同监管的服务平台。中小民营企业在经济上的管理必须重视起来,一定要明确及控制合同在签订和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利与弊,同时,中小民营企业一定要劳抓和紧抓施工项目的合同。在每个项目开展之前,一定要详细规划合同内容,按合同计划管理、生产管理、组织管理。同时企业领导在思想方面也要重视起来,想把合同内容中的职责更好的落实在每个项目和人员上,就一定要制定一个完善的相关制度,正确建立合同实施保证体系。其次要严格分析和管理合同草案、合同风险、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这其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调动专业的人员进行分析。并且对所有合同的文档管理要进行一个严格的管理系统,对于合同上的变更内容,招标文件,以及保险和各项费用都有要一个明确的管理体系,同时也要注意整理和存档。这是管理企业合同的关键。

篇(7)

一、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民营企业困境

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一直在试图复苏的边缘挣扎,中国经济也没能在这大局中幸免,至今始终没能走出困境。中国快速、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也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危机中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如很多经济学家所预言的,中国民营企业的寒冬到来了,对于那些从事实业经济的民营企业来说,这个冬天更是格外寒冷。不景气的经济大环境,愈发激烈的竞争,融资的困难,各种经营成本的大幅提高等等,组成了中国民营企业当前面对的困局。如何在这种种困境中突出重围,在寒冬中生存下来,是众多民营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关心的问题,也是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经济危机下的民营企业应对策略

这场寒冬正以飞快的速度吞噬着没能做好应对的企业,甚至包括诸如诺基亚这样原本基业长青的企业。因此要应对这样一场新经济时代下的危机,需要比应对过去经济危机时更加系统的分析民营企业所面对的问题和内外部环境,从而力争制定出全面的应对策略。战略、管理、人是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三个要素,无论是否处于危机之中,企业都应该充分重视这三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向着百年老店的方向迈进。而在危机中,这三点就成了确保生存的关键。

1.明确企业战略,避免盲目扩张。应对经济危机,重中之重就是需要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也就是应该在什么行业和方向上重点投入资源。明确方向的目的是为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经济危机往往是企业沉下心来深耕细作的契机。在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之后,中国汽车业的发展随后陷入低谷,市场增长放慢,自主品牌份额大幅下降,而长城是其中仅有的能够保持销量连续大幅度增长的公司。2011年,长城销售了超过46万辆SUV、轿车和皮卡,同比增长27.3%,超过了比亚迪和吉利,净利润增长达到27%。2012年前5个月,长城汽车的销量增幅甚至超过了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这两家在中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合资公司。长城汽车的成功,在于发展轨迹与低端市场破坏性策略不谋而合,选择对大公司没有吸引力的边缘产品和市场作为切入点,站稳脚跟后不断提高技术和质量,向更高端的市场延伸。这家公司能够在7年时间里守在皮卡这个狭小的细分市场里,后来又在SUV领域经营多年,直到2007年才开始生产轿车。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在接受采访时说:“竞争领域那么广泛,你在哪个领域能建立竞争优势,而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竞争优势。可描述吗?有核心价值吗?找到一个可长期坚持的方向吗?只有这些东西真正建立了,才能说这个企业已然发生了质变。”在2010年奇瑞开始进入建筑设备制造业,比亚迪计划进入家电行业的同时,长城汽车董事长反复强调的是聚焦,“不要被市场销量或其他企业的成功所诱惑,要将有限的资源使用到我们现在的三大品类(皮卡、SUV和轿车)当中”。企业的扩张往往充满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悲彩,成功了是决策者的英明,失败了便是一着昏棋。在当前中国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要想在国企、外企的夹击中谋求一块可以赖以生存的根据地,往往都需要经过一段四面出击的游击战时期。在经济危机来临前,游击战略可以让企业不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市场机会,但是身处危机之中,这会导致企业的战线过长,在后方补给不足的情况下,敌人前后夹击的情况下,这种战略会带来致命的问题。因此民营企业要学会在危机中收缩战线,集中优势兵力,守住高毛利或者有技术领先优势的一些高地。鲜活的事例和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危机之中智者胜,一个明确合理的企业战略是立于不败之地的致胜法宝。

2.提升内部管理水平。赢在执行,再好的战略也要靠执行来贯彻。好的执行要依靠好的管理制度和有执行能力和意愿的人来一起保障。中国民营企业的常见通病之一就是管理的松散和随意。企业建立之初,往往是几名元老白手起家,人少的时候规则的有无也许并不影响企业发展,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上百人甚至上千人规模的时候,是否有规范和职业化的管理制度往往在竞争中至关重要。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首先要牢牢把握为企业战略服务的原则;第二要充分重视管理层的责任,高层管理人员要牵头系统分析和设计制度流程,关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程接口和利益分配,减少流程设计的不合理和矛盾支持,这样才能确保所有制度和流程能相互协调、互不矛盾、互为补充。要避免出现流程过于简单,无法靠流程规避企业商业风险的问题,同时也要避免流程过于复杂,导致企业决策链条过长,错过商机的情况;第三要鼓励全员参与,这也是现代质量管理的核心原则之一。企业的领导者往往身兼市场、销售、管理等多种角色,凭一己之力往往难以全面应对企业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倡全员参与,充分激发员工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通过合理的授权,激励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依靠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好的制度要想在执行过程中不走样,还必须依靠有职业精神的员工来保证。这当中非常关键是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民企的高层管理者往往对企业有着较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而中层管理者在这方面相对薄弱,他们通常来自于30~40年龄段、家庭财务要求高,个人职场价值又较高,面对众多的职业诱惑。企业危机来临时,中层管理者又往往是最先察觉端倪的那批人。因此,还必须充分重视中层管理者的管理,确保他们理解和参与战略的制定过程,制度流程参与过程,这样才能保障企业的流程制度可以有效的执行,企业的战略可以实现。

3.重视人才的选用育留退。(1)要严把选人关。当前局势下,企业利润下降但是人力成本却在大幅提高,很多IT和金融之外的实体民营企业难以用原有薪酬招到适当水平的员工。提高薪酬还是降低标准成为一个难解的选择题。这就需要人力资源部门切实提高工作水平,认真做好岗位分析。对关系企业发展,创新和技能要求较高的核心岗位,要提供更好的薪酬,确保招到高水平的人才,因为这关系企业明天的美好。但是对于一些重复性操作岗位,可以在谨慎的基础上适当降低员工录取标准,避免为了一时的学历虚荣,造成企业今天的高额成本负担。(2)要做好用和育。在关键岗位上高薪雇用的发展型员工,企业要注意用人环节,为之提供可以自由施展的空间。非关键岗位上降低标准雇用的人手型员工,企业要注意做好培训,确保不因此录用标准的降低导致企业产品和服务水平的下降。(3)留住核心骨干。正如帕累托定理说述,企业80%的成果其实是20%的骨干员工创造的。而这20%的骨干员工往往是耗费了企业巨大的财力和精力才选拔和培养出来的,因此企业应该在危机中做好对骨干员工的相关工作。一方面,企业要用清晰可信的愿景和战略来巩固员工的信心,用事业留人。另一方面,企业也要正是通货膨胀等客观因素,做到骨干员工的薪酬福利管理,用激励留人。

另外,人员退出上绝不能心慈手软。很多企业在经济危机初期没能做到严把选人关,因此录用了一些水平低于岗位要求和企业正常水平的员工。这种情况下,企业经营者必须确保这类人能够及时被淘汰出局,并且这种淘汰要有明确的绩效考核和反馈机制来保障。这样才能避免害群之马对企业产品质量、服务、员工士气等带来的不良影响。

三、结论

尽管面临着种种的困境,中国的民营企业仍旧在以巨大的热情继续向前发展。越来越多的利好政策逐步出台,越来越多的融资渠道在向民营企业投出橄榄枝。大浪淘沙,相信在这一轮的经济浪潮中,必定会有一批商业模式和管理出众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创造中国经济今后的辉煌。

参 考 文 献

[1]朱楠. 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型[J].贵州社会科学.2009(8)

篇(8)

一、新经济视角下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

所谓新经济,是指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带来的新的经济发展态势,主要特点是高增长、低通货膨胀、低失业,一般来讲,新经济代表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经济发展。新经济时代的关键特征是以知识为经济主体的核心资源。新经济时代知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主要推手之一,帮助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加。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为民营企业带来了很多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社会,现代企业制度不断优化发展,信息资源成为企业生产经营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企业资金管理必须与新经济时代特征相一致,这使得资金管理具备了新的特点。一方面企业的筹资融资环境扩大,为企业筹资融资带来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可帮助企业形成新的财富观,扩大了企业投资环境,为企业投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新经济时代,企业资金的价值体现于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而企业知识资产和潜在的因素为企业现金流入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特别是投资价值,可能面临更高的风险,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应更加注重资金管理,以促进企业在新经济时代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就企业规模来看,民营企业通常在资金管理方面相对薄弱。因此资金管理更为重要,以帮助企业防范风险,促进企业发展。因此,新经济时代中,民营企业加强资金管理主要目标为:促进企业合法经营,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指导,强化财务管理水平,加强监督,保障企业生产经营合法有效;保证企业资金的安全完整,防止企业资金流失,防范资金风险;合理筹集资金,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资金资源,促进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企业资金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优化,帮助企业适应新经济环境的要求,优化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资金考核评价机制,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及资金活动的控制和监督,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

维护资金安全。资金管理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全部流程,企业外部相关单位和内部相关部门和人员均与企业资金活动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并对企业资金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相关单位、部门或者人员在生产经营某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资金损失,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民营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应通过加强资金管理,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资金活动中的问题,化解资金风险,维护资金安全。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企业要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保持资金合理的存量。加强资金管理,应对企业未来可依赖资源条件和发展态势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测,结合预测情况进行筹资和融资,并进行合理的投资,有效调剂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资金余缺,促进资金流动的均衡性,以帮助企业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可持续发展与新经济时代的趋势相同,资金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相关,并可以对企业经营流程和企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应加强资金管理,通过资金对企业经营的控制作用,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新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资金管理意识

企业经营者均已明确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但是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仍不清楚资金流量和资金时间价值的意义,对于资金筹集和使用或者没有统筹安排和计划,在资金使用方面较为盲目,一方面使资金留存过于富余,影响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能使企业资金不足,企业过度负债,负债率过高,使企业陷入多元债务之中,甚至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甚至会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没有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

虽然民营企业也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了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并建立了相应的资金管理制度,但是资金管理制度并没有形成健全的体系,部分企业资金管理制度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内容缺乏细化。例如: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民营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企业为了追求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较高的市场份额,采取商业信用方式进行产品销售,但却并没有就赊销策略的具体政策进行规定,如:赊销策略的最高额度、资金收回时间、信用优惠力量等,导致企业因赊销带来过多应收账款,企业资金循环受到影响,企业只好通过向外融资弥补资金不足,影响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又如,部分企业未就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分析,没有就企业最佳资金保有量等加以明确,相关制度也不明确。

(三)资金管理较为分散

部分企业资金管理和沉淀较为分散,在资金使用过程中,采用资金集中管理的形式,但是资金使用却被各部门或者各层次分散占用,资金难以实时归集或者集中。部分企业各个子公司多头开户,企业资金分散,难以控制,资金周转率受到影响。企业调剂资金能力较差,各子公司资金使用自由度过大,形成资金使用风险,财务费用急剧增加。

(四)资金管理监控不足

新经济时代的快速持续发展,使得民营企业更注重资金使用,而存在资金管理监控不足的情况。部分企业资金使用内外部监督不足,缺乏事前的监控和事中的参与,事后控制资金流向不够,企业资金流向和控制严重脱节,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不够充分,资金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环节流于形式,缺乏资金管理的考核评价。部分企业成员借款、投资等资金开支未按照相应的流程和制度进行,没有相关的监督措施,导致企业资金管理混乱,甚至资金流失严重。部分企业缺乏资金管理反馈评价制度,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新经济时代,缺乏灵活的应变能力,使得企业资金动作较为紧张,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

三、民营企业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人员素质,树立资金管理意识

应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为企业资金管理打好基础。财务人员是企业进行资金管理的重要力量,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完整息相关,直接影响企业货币资金的完全性。应加强企业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培训。一方面帮助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提高财务人员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理论和实务的水平和能力,建立员工培训长效机制,通过长短期培训帮助财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业务能力,并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中遇到资金管理相关问题时能够准确的判断,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性。

要树立企业员工的资金管理意识。首先,企业管理者应重视企业资金管理,除在思想上将资金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外,还应积极完善资金管理相关知识体系,提高资金管理决策水平。其次,应在企业内部树立资金管理观念,使得企业员工均意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帮助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员工能自觉遵循资金管理制度,规范的参与资金管理。

(二)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

企业应适应新经济时代的特点,并结合自身业务具体实际,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体系。明确企业资金管理原则、管理目的,制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方式以及资金审批程序等具体制度,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市场占用趋势,对企业未来损益和未来资金盈缺情况进行预测,估算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并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等进行修订。新经济时代,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企业进行网络交易和在线支付等方式增多,对于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的资金支付业务,企业应与银行签订相关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与义务,对交易范围进行限制,以加强资金交易的安全性。在进行资金支付方式及支付限额变化时,应严格按照授权审批程序进行。操作人员应分权限进行授权,设定不同的密码,按照操作制度进行规范性操作。在资金交易过程中,除不相容职位应分离外,应配备专门人员对交易和支付行为进行审核。

(三)加强资金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企业加强管理、抵御风险的重要手段和提高市场竞争力的主要砝码,应从制度上确立和保证其实施。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定期对企业资金进行检查,通过监督和评价使资金在活动过程和管理过程中风险能得到合理的控制,避免不必要的亏损和资金流失。

四、结论

新经济时代,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各种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企业关键因素的资金管理也面临着各种新的问题和风险。因此,应结合新经济时代特征加强资金管理,配合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强化加强资金管理的意识,防止信息条件下资金交易风险,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加强资金内部审计,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F832.7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8.022

若从农业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打算,应为农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从而发挥农业民营企业经济在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农业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前进,提高了国民经济增长效率,但融资难这一问题依然是广大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桎梏,为农业民营企业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需要政府、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多方配合。

1 宜昌市农业民营企业经济现状分析

1.1 宜昌市农业市场经济发展现状

2016年,宜昌市围绕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审核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积极努力,全市的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势头,初步实现了“十三五”开篇好局势。由于经济运行的平稳,使得经济实力提升,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创新业态涌现、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工业发展也稳定增长、农业与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投资平稳增长,环境优化,城市建设加快、就业形势良好,在此优良现状之下,新兴的农业中小企业所占体积量少,金融机构投融资环境仍在,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1.2 宜昌市农业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2016年上半年,宜昌民营经济完成投资1017.7亿元,实现地税税收88.07亿元,双双增长了11%。因湖北民营经济的“三峡带动化”,宜昌新兴涌现了许多农业中小企业,现如今农业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企业难发展的通病,其中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地位,造成金融资源分配结构偏颇,这种融资体制对民营经济是不兼容且有抵制倾向,因此体制下的障碍问题将是影响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目前,宜昌市民营经济在宜昌市制定10条具体措施,给民营企业广发“政策红包”,激发了企业的活力,并且推出了“政策红包”,为企业减少负累,仅用一年时间,就减免了民营企业的税额2.59亿元。但这些改革对于解决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远远不够。

2 宜昌市农业民营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

2.1 金融融资机构体制

国有企业融资都是依靠国有银行,在这种金融融资体制的影响下,加深了国有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依赖,国有银行为了躲避风险、减少内部损失,故而不愿放贷给农业民营企业融资。

渠道不通畅、融资路途艰难是农业民营企业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加之农业民营企业多数为中小企业,管理人多数为农户,因而无固定资产抵押,担保系统缺失、抵押程序复杂、银行抵押要求高等因素,导致国有银行在信用未知情况下,为了减少坏账率,避免承担风险,更不愿借贷给农业中小企业,而偏向于借贷大企业。

2.2 农业民营企业信用问题

农业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导致银行借贷风险高,农业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下层,由于其缺少自主创新、规模小、信用等级低等很难达到银行的融资条件,而信用恰恰是一种资源,是市场交易的基础,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关键,关于信用上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不完善,很容易导致信息错乱,因而出现许多信用不良的农业中小企业影响大局。

2.3 农业民营企业管理问题

由于农业中小企业的规模不大,很容易出现财务管理制度缺失、财务假账等问题,银行为了降低信贷风险,所以要求抵押贷款,从而影响了农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其中,农业中小企业的人员管理系统普遍不够全面,也无长远规划打算。

3 宜昌市农业民营经济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3.1 农业民营企业的自我改善

农业中小企业对自身实力情况十分了解,从而使其初步的实现管理规模化、经营合理化、产品科学化、生产绿色化,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重度培养企业信用,信用是一种无形但重要的企业资源。同时应该加强财务管理合法化、人员管理的规范化、产业的创新化、技术的专业化、信息的科技化等,从而改善经营管理,创新生产技术、提高农业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

3.2 金融机构以及政府支持

多数农业中小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又缺乏融资意识,所以需要得到金融机构的启蒙以及支持,银行也应适度放宽抵押方面的要求、增强担保方式的创新和灵活度,建立适合农业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制度。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把相关政策细分化、行动化、简易化,且强力的执行下去,同时应该建立适合农业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社会服务体系。

4结语

篇(10)

一、中小民营企业集群的成因

(一)企业集群概念

巴卡提尼(Becattini)(1991)认为,企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产业形成相互联系的公司与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的聚集。Schmitz(1997)认为,企业集群是企业的地理和部门(sector)集中,集群能够使企业获得单个企业所无法获得的收益,这种收益来自于集体效率。仇保兴在《小企业集群研究》(1999)一书中认为,企业集群是由一组自主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组织。王缉慈(2001)认为。企业集群是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机构,它们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看法,中国台湾学者吴思华(1992)认为,企业集群是一群独立自主又彼此依赖的成员组合,成员之间常常具有专业分工、资源互补的现象。彼此之间维持着长期的非特定合约关系。

(二)中小民营企业集群形成的原因

无论是高沟镇的电缆企业集群、博望镇的工业刃具制造企业集群,还是秦栏镇的遥控器制造企业集群,它们都属于自发形成的。这些民营企业的规模并不大,都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究其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一是社会文化因素。企业集群的形成与其所在区域的地方文化密切相关。高沟镇的文化属于积极进取型,早期的企业家们具备了勤奋刻苦、坚持创业的恒心和毅力。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电缆制造技术和企业经营方式。最早创立了几家具有代表性的电缆制造企业。为电缆企业集群的形成创建了较好的基础。二是产品生产技术单一。从对安徽省3大企业集群的研究来看。电缆、工业刃具、遥控器等企业的生产技术都比较单一,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学习、操作起来都很容易。所以,产品生产技术单一,降低了企业的进入壁垒,使得更多的企业进入该行业,从而在数量上形成了企业集聚。三是追求高额利润。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上虽然单一,产品也不具备多样化。但是这些产品往往都能给企业带来高额的利润回报。企业没有太多的技术投入。设备使用率比较高,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可以获得较高的剩余价值。高利润的驱使,使得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企业集群。四是政策拉动因素。民营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近年来国家出台的多项经济政策。有效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重大项目的有力支撑下,民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日渐显著。比如。国家电网改革、西电东输等电力建设项目,都为电缆制造企业集群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项目来源。同时也更加吸引了中小企业的进入,从而拉动了集群规模的不断扩大。再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的实施,进一步促进了皖江工业制造的发展和壮大,给已有的中小民营制造业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也促进了更多区域企业集群的兴起。

二、中小民营企业集群经济存在的问题及瓶颈

(一)中小民营企业集群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产品单一。从中小民营企业产生的原因来看。产品单一是此类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依靠单一产品的价值。企业可以在短期内成立并稳定发展。但是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企业经济的发展并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产品。尤其是在世界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市场经济的作用。要求企业必须走多元化经营的路线。而且,中国的中小民营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不具有品牌特色。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危险。

2、企业管理理念陈旧。民营企业多数属于家族式企业,管理层都是家族内部人员,在管理方面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模式。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家族决策式管理方法造成了企业决策矛盾、效率低、人员流失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首先。家族人员意见的不合,直接导致了企业有关部门之间意见的不统一,进而导致部门纠纷和政策的难以执行,容易错过市场先机,阻碍企业自身的发展;其次,由于企业内部“人情”观念太重,导致管理奖惩机制不健全,员工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形成有效健康的运行体制:另外,高层管理者的家族世袭制,影响了外聘管理者的发展路径,外聘管理者的建议或是得不到采纳,或是不被重用,或是只能停留在企业中层位置,这些都会导致企业人才的流失。从而造成企业高级人才的匮乏。

3、人员素质低。民营企业运作模式缺乏规范化,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相比,其培训体系和员工管理制度都存在着一定差距。所以,民营企业很难吸纳高素质人才。从对中小民营企业调研的数据分析,从普通员工到企业高层管理者,中小民营企业的人员学历一般在初高巾、大专层次。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调研分析来看,高等本科院校及以上毕业生更偏向于选择国有企业、大型中外合资企业或是外资企业工作,其次是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最后才会选择一些发展前景较好或是比较新兴的高新技术行业的中小民营企业。另外,中小民营企业的员工培训系统不健全,人才晋升机制僵化。而且,在薪资福利待遇方面,也远远不能满足高等人才的现实需求。因而,人员素质低下,成为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中小民营企业集群经济发展的瓶颈

1、基础设施配套差。受地方经济和地方政府收支的影响,安徽省大部分企业集群所在区域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交通闭塞,物流运输成本过高;网络信息技术落后,市场信息传达速度缓慢。从而影响到市场竞争;服务设施简陋,当地消费水平低。从而阻碍了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

2、融资渠道狭窄。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不足,这是制约当代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原始积累资金匮乏,后续融资渠道狭窄,中小民营企业运作受阻。由于这些民营企业规模较小、产品单一。在资产债务审核时很难达到银行融资的标准,所以。它们向银行融资十分困难。

3、技术创新不足。由于中小民营企业人员素质比较低、科研经费不足,他们基本上不存在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主要是靠引进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模仿。技术创新不足成为中小民营企业集群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三、中小民营企业集群经济发展建议

(一)改善管理理念

中小民营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善运营模式、提高企业效率。必须改善传统的管理理念。分清家庭与企业的概念,家族内部人员与企业外聘人员一视同仁,在职业规划、发展前景、奖惩措施上享有平等地位,公平竞争,真正实现企业内部的公平、公开、公正。

(二)品牌化特色经营

在市场竞争下,没有品牌。就不可能取得成功。中小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准确把握产品特点、消费者心理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通过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在消费者心目中初步建立企业品牌的地位。经过长期的坚持。最终发展成为名牌。为企业的发展增添强大的动力。另外。实行特色化经营战略,提供能满足某种独特的、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形成其不可替代性。在产品上下功夫,形成产品独特性。

(三)积极寻求融资渠道

上一篇: 中等职业教育法 下一篇: 民间借贷法律关系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