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6 16:03:32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合同管理风险防范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合同管理风险防范

篇(1)

关键词:合同管理风险防范;建筑工程

Key words: contract management;risk prevention;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中图分类号:TU7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243-03

0 引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经济融入全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合同主体的管理能力与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有着较大的差距。本文以建筑工程企业为例,对其合同管理与风险防控进行分析,期望加强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的控制应加强合同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切实提高企业合同抗风险的能力,以保证合同正常签订与履行。

1 合同管理风险的不同类别

合同管理风险存在整个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的全过程中,集中体现在合同的履行阶段。根据合同管理可以将合同风险管理风险进行划分,可从几个角度进行划分,从控制等级可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从控制范围划分可分为内部管理风险与外部管理风险;从风险费防控责任划分可分为直接管理风险与间接管理风险。建筑工程公司应区分对待不同性质的合同管理,具体分析合同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降低合同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概率。

1.1 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

顾名思义,可控风险指的是能够控制的风险,不可控风险值得是在控制范围之外的风险。可控风险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应采用规范化流程管理,规范化对信用主体的信用评价、履约风险评估、合同争议解决流程,最大程度地保证合同主体的利益。不可控风险指的是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因为受到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合同不能正常履行、签订、变更等,不可控风险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只能采用有效手段降低危险的程度。

1.2 直接管理风险与间接管理风险

直接管理风险指的是在合同的全过程中直接责任造成的合同风险,间接管理风险则指的是合同的主体不是风险造成的直接责任人,这是根据风险防控责任进行划分的。直接管理风险是企业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因为合同人员对合同的评审以及履约条款等管理存在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因此给合同管理造成了直接风险。间接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参与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因为合同中的联合体成员以及第三方等,造成合同履约以及变更等导致产生合同风险。

1.3 内部管理风险与外部环境风险

内部管理风险指的是在合同的全过程中因为合同主体内部的管理问题出现的风险,外部环境风险指的是因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合同不能顺利完成整个过程而存在的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不是本身的环境引起的,可能是政策、经济的原因,也可能是合作对方信用偏低或存在不正当竞争的现象等造成的合同条款无法正常履行,因此能够防控的几率较小。一般情况下,合同管理的客观风险都是存在的,市场经济风云变幻,合同管理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加上政策变革也会导致合同管理可能无法正常履行或签订等,这些风险责任是双方没有办法避免的。而合同管理受到的工程内部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则能够提前防范。内部管理风险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合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流程管理不规范以及监管人员监管不到位、人员素质偏低等,这些因素直接造成合同在签订以及履行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风险,合同无法完成。合同的不能正常签订和履行势必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2 建筑工程企业合同风险应对策略

2.1 合同管理的生命期

每一份建筑合同都包括形成和履行两个阶段,并且一个生命周期,合同管理必须贯穿于整个合同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合同管理重点也有所不同,建筑合同生命周期见图1。

2.2 工程施工合同不同阶段的应对

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风险利用等措施,本文以风险控制为例进行详尽分析。

2.2.1 合同谈判签订前的风险控制

①选择合适的投标方向。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处于买方市场,各个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投标时一定要对项目信息进行详尽收集,对项目工程的性质、规模、特点、业主资信信息等进行综合分析,以选择正确的投标方向。

②正确理解招标文件的内容。

对于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承包商一定要认真研究其中的各种细节,并在进行现场考察之前,及时发现招标文件中矛盾或者错误的地方,现场考察之后,以书面形式明确提出招标文件中的疑问,业主做出书面回复产生法律约束力。

③全面调查工程环境。

为了确保工程的工期和质量,预算工程成本,对于招标工程的环境如市场经济条件、当地政治情况、同类工程资料、自然环境等资料进行详细调查。

④确定合理的投标报价策略。

承包商在获得工程项目的同时,并获得利润,就需要在投标过程中,确定合理的投标报价策略,在制定投标报价策略时,综合考虑承包商的投标报价技巧、合同风险程度、企业经营策略等,对不可预见的利润水平和风险费用进行调整。

2.2.2 合同谈判签订阶段的风险控制

承包商在进行合同谈判和签订过程中,对于业主提出的提供额外服务、让利等不合理的要求,要充分估计和准备,有经验的承包商,为了降低合同风险,在合同谈判过程中会借机设下对业主不利的条款。此外,索赔也是进行合同风险控制的常用方法,但是索赔比较困难,需要承包商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2.2.3 合同履行阶段风险控制

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控制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为了防止合同实施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偏离合同既定的目标,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不断调整;二是合同本身的变化如施工质量、工期、成本,施工中需要随着合同实施中的变化进行不断调整;三是仔细分析研究合同条款,进行合同交底;四是对于施工中出现风险事故或实际情况发生变化一定要变更事先约定时,这些变更都需要通过签证的形式进行确认,尽量降低合同变更之后造成的损失,加强工程经济技术签证管理;五是加强对分包商的管理,督促其认真履行分包合同。

2.2.4 合同结算阶段风险控制

为了降低合同结算阶段的风险,需要承包商在签订建筑合同时,对于所签合同的工程变更、违约、索赔、价款支付方式、合同范围、争端解决等条款要极为重视,并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工程合同结算提供依据,并且充分搜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设计的变更签证、现场签证等资料,分析所签资料的合理性,避免承包商的利益损失。

3 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案例分析――以沙特麦加轻轨项目为例

2009年2月10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与沙特阿拉伯城乡事业部签订了《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项目合同》,总亏损额预计约为人民币41.53亿元。除去客观因素,该项目巨额亏损的背后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失控的体现。

3.1 面临的主要风险

第一是合同风险。沙特麦加轻轨项目采用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对工程从设计、施工、验收、运营和维护进行全面管理。但在实际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铁建被剥夺了设计权,一些关键机械设备的采购也由业主自主采购,造成材料采购成本的失控。由此可以看出,由于中国铁建对于中东地区和西方分包企业运营操作模式的不了解,加之投标阶段对于合同管理过程的评价和估计不足,导致最终深陷合同风险中。

第二是工程合同变更风险。全面施工过程中,业主对诸多道路结构、设备型号等方面提出多项工程变更,中国铁建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导致工程成本的大额投入。由于中国铁建没能在施工前期对概念功能设计可能产生各种风险充分考虑在工程成本中,导致面对业主的众多非实质性工程变更只能全盘接受。尽管中国铁建目前已经就工程项目未来预期运营过程的造成工程亏损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但未形成定论,中国铁建只能先行承担工程合同变更的全部风险。

3.2 案例合同管理的启示

在承揽工程项目前,施工企业要对发包人的资料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和调查,如发现项目潜在风险过高,企业很难承担时应考虑放弃、风险转移等合理的规避风险的方式。在招标和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与业主应就有关工程项目的共识和讨论写入合同中或签订补充协议,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合同内容的相关责任进行分解,随时上报合同完成进度。

4 结语

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合同谈判签订前的风险控制、合同谈判签订阶段的风险控制、合同履行阶段风险控制、合同结算阶段风险控制四方面的风险控制进行分析,并以沙特麦加轻轨项目为例对合同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知,为了确保承包商的利益,在进行项目合同签订之前,一定要对项目工程的资料进行详尽了解,并且对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算,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合同变更的情况,也要及时搜集合同变更资料,以最终降低企业的损失。

参考文献:

篇(2)

合同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对现代企业之间经济的往来至关重要。正确认识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的风险,建立正常的合同风险防范管理机制,是现代企业经营中规避风险、成功运作的重要因素。

一、企业在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有哪些

在企业经营中,管理者要清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产生合同无效的风险。

在企业的日常合同签订中,主要容易产生以下几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无效合同:一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这类合同主要是以虚假合同的形式套取资金,实质上合同并未真正履行。二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合同。这类合同主要是签约双方事先串通,以虚假的标的数量、价格损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三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这类合同主要是签约双方在对涉及合同的法律、行政法规不了解的情况下而签订的。上述情况均会形成无效合同的风险。

2.合同主体资格不合法,对方利用合同诈骗的风险。

这类合同主要存在以下几各情况:一是利用未审验、过期、或已吊销的法人营业执照作为主体资格签订的合同。二是未经授权的法人分支机构或经营单位以法人单位作为主体资格签定的合同。三是无被人签发的授权委托书、超出权限的人作为主体资格签订的合同。四是与一些特殊行业在其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或相关资质的情况下而签订的合同。以上情况均会产生合同主体资格不合法,对方利用合同诈骗的风险。

3.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者遗漏主要条款产生合同权利纠纷的风险。

这类合同主要是合同签订双方未事先就合同签订事项进行充分协商沟通而签订的合同、一方面利用自己的优势制约胁迫对方让步而签订的合同,或者是合同签订时遗漏主要条款,如遗漏供货的时间、地点,付款期限、方式,争议的解决方式等条款而签订的合同。上述情况均有可能造成合同执行时纠纷的产生。

4.对于应当签订合同后才发生的经济事件而未及时签订合同,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风险。

这种情况往往是双方事前彼此信任,认为经济事件的发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从而忽略了签订合同的重要性,一旦发生经济事件执行中的纠纷将会因无合同约定而难以顺利解决,从而可能导致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5.合同未按约定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产生合同纠纷可能导致企业诉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的风险。

这类情况往往是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的履行不认真,合同执行监控部门监督不利,待事后发现合同未按约定履行产生纠纷时已为时过晚,从而造成企业的诉讼失败或经济利益受损。

二、对于在合同管理中防范风险的办法

1.要认真的学习、理解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

企业要想在经济交流中避免合同风险,与合同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有专业胜任能力和经验,要从根本上学习了解《合同法》及大量相关合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我国除了《合同法》之外,还要学习相关的合同纠纷案例。在本身掌握合同相关法律法规内容的基础上,借签别人合同风险防范的经验,以避免合同风险的发生。

2.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应充分得了解对方的主体资格。

在签订合同之前,企业要对签约对方主体资格进行全面的了解,要检查印证对方法人营业执照及机构代码证、相关资质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法人授权委托书、招投标文件及中标通知书、对方其他书面资料等,确保对方主体资格的真实性。必要时进行实地的考察,合同承办人员要认真做好上述工作,避免合同主体资格不合法和意思表达不真实,对方利用合同诈骗的风险。

3.合同的制订要具有完整性。

目前在我国合同的订立有口头、书面和其他三种形式。口头形式具有方便快捷,但是在出现问题时很难作为证据,导致分不清双方的事故责任。书面的形式虽然较为复杂,但方便在产生合同纠纷时进行举证。因此在合同的制定时要尽量采取书面的形式,使用国家规定的合同示范文本,无示范文本时可参照相类似的示范文本。合同的起草者和审查者还要对制定的合同进行细致的研究,严格把关,检查合同订立的内容是否国家的相关规定,注意避免遗漏主要条款,规范用词避免文不达意,词意模糊不清,尤其在一些数字问题上绝不能马虎大意。合同的管理人员在对合同审查时,有权了解合同相关的事项,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有违反合同法等不妥之处,应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并予以纠正,从而确保合同的完整性。

4.在合同易产生争议的地方要明确相关的责任。

一般在合同签订的时候双方之间的关系都会很友好,很容易达成意见的统一,或碍于双方相互信任的情面,认为不需要明确合同产生争议时双方的责任和解决方式,而一旦有纠纷发生双方也就不会因为事先责任的不明确而进行相互的攻击,如果在事先就确定了双方的责任,明确争议解决的方式,就可以使双方的矛盾得到快速的解决,也避免了因为解决争议消耗大量的精力。

5.加强对合同专用章的管理

企业在签订合同时都会使用到合同专用章,合同专用章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在合同签订方面关系着企业的安全经营。所以企业要完善合同印章的使用制度,在合同专用章的保管上要配置专人负责,未经批准不得私自外出携带合同专用章。对于合同专用章的使用也要按规定执行、专章使用,并记录备案,确保只为符合管理程序的合同文本加盖合同印章。

6.加强合同执行的监督管理。

企业要实现合同预期的目的,合同的执行是关键。企业应当建立合同管理考核与责任追究制度,做好所签订合同执行的监督管理。对合同订立、履行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当追究有关机构或人员的责任,对合同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解决,使各级主管部门自觉的依合同办事。

7.合同风险发生后的应对策略。

企业在合同的管理中对已经发生的风险应当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合同风险的有效控制。首先,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合同风险,应当采取风险规避的策略通过放弃或者终止与该风险相关的合同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其次,风险发生后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可以采取适当的合同控制措施降低合同风险或者减轻合同损失,将合同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再次,企业可以借助他人力量,采取合同业务分包、请专门担保公司担保等方式,将合同风险控制在风险承受度之内,将合同风险进行外部分担。最后,企业对风险在承受度之内的合同风险,一般情况下是对于标的金额小,或者能够即时结清的合同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可以采用合同风险承受策略。

三、结束语

总之,合同风险防范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方面,有时会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前途,对于合同风险防范绝不能等闲视之,麻痹大意,使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建立一个统一管理合同的机构,树立防范意识,正确采取合同风险防范措施,才能在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中使企业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篇(3)

在高校的管理实践中,合同主要是对处理财产关系过程的权利和义务做出的一致决定。现代高校规模庞大,人员众多,对外合作频繁,这些都使得高校必须采取严格的合同形式来规范其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后勤服务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事项。劳动合同、贷款合同、融资租赁合同、建筑工程合同、技术服务合同、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等主要的合同在高校都是比较常见的,当然劳动合同属于社会法领域,由专门的《劳动合同法》来规制,而后面这些主要通过《合同法》来规范。可以说高校作为一个事业单位法人,其进入合同关系的领域广,且频率高。

二、高校合同管理的一般分析

客观而言,高校合同在订立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如前所述,合同涉及的事项繁多,且合同总体规模大,这与高校自身的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2)内部管理复杂,由于高校内部需求部门、承办部门以及监督部门林立,且承担实际审批、执行或监督工作的人员众多,加上人员变动等因素,使得高校合同管理的任务变得更加艰巨。(3)合同审查和实际签署部门相分离。现代社会的合同条款设计得更加专业和复杂化,一定程度上使得合同审查工作需要由专业的法律从业者来承担,特别是技术类合同等,都需要专业人员对对方的资信情况、履约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才能交由法定代表人签字盖章。

然而,高校作为一个主要承担教育科研工作的事业单位法人,其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可能存在不足,并不如企业那样注重合同管理的经济效益和风险防范,会出现合同风险防范控制不足的问题。同时,高校原有职能部门设置或合同管理制度设计的问题,导致合同从洽谈、签约、履行等环节或是出现众多部门纷纷要求审核,导致效率低下,或是众多部门纷纷推诿,导致无人管理的尴尬局面。这些问题都可能诱发高校合同管理不足问题,引发法律风险。

三、高校合同存在的法律风险

高校在订立合同过程中,或是因为合同本身存在的缺陷,或是因为对方的资信与能力存在问题,或是因为不可抗力,或是因为国家法律和政策调整等因素,导致合同不能按照双方所约定的内容那样完全地得以履行。从合同涉及的当事人,以及合同文本和合同履行这是三个方面可以窥见合同履行存在的风险。

(一)来自缔约相对人的法律风险

着重审查缔约相对人是否具备独立的签约能力和资格(要求主体适格、具备相应的资质以及在经营范围之内);资本信用、信誉以及履约能力是否良好;以往的业绩成果以及公司发展状况;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构成方式;企业发生分立、合并或转让的可能性等等。这些因素都是高校管理部门在签约之前需要充分调查的事项,对于判断法律风险大小至关重要。

(二)来自合同文本的法律风险

随着企业专门化和规模化的操作,格式合同被大量采用。在订立格式合同时,校方如不加审查地予以全部接受,会导致在争议解决中的劣势地位。

合同及其附件主要涉及双方的基本信息、权利义务安排、担保、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这些条款。一般需要从合同规定内容的合法性、合同涵盖范围的完整性以及合同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明确性等方面来着重审查一个合同是否完备。尤其是着重审查主要条款的表述是否明确,不存在多重含义等等,确保合同内容的明确清晰。

(三)来自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

这一环节是最为重要的,需要合同双方事先针对出现的各类风险类型的事后处理依照法律进行明确规定。包括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的违约风险、合同主体变更和内容变更的风险、无法预见且无法避免的不可抗力风险、市场环境变化、国家政策调整等重大情势变更的风险等。这些都需要当事人针对各种类型化的风险种类,对双方应对风险的处理办法进行事先规定,使得风险得以最小化。

四、风险防范

(一)构建合理的合同管理组织体系

高校方面首先在组织体制上,建立一个核心的领导机构,然后成立一个专门的法律办公室统一管理合同,并且协调具体的业务部门工作。此外,还应当加强对具体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加强其合同意识和风险意识,实现层级化和专门化的管理。

(二)健全科学的合同管理制度

高校需要对合同管理的办法、相对人的资信调查和信用管理制度、合同审查会签制度、授权委托书证管理制度、合同履行和纠纷处理制度以及合同基础事务管理制度等进行全面规定,确保在签约全程的合法化进行。

(三)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对于签约前、签约中、履行中、履行后等环节的合同主体、合同内容、合同审批、合同付款、合同资料等等全部纳入信息化的管理系统之中,既可以提高办事效率,又可以实现有效监管。

五、结语

篇(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在社会中随之涌现,与此同时,各种各样的经济纠纷也逐渐增多。企业风险伴生于其每一个经济活动中,合同作为一种能够对经济活动双方主体行为进行一定程度限制的形式存在,本身有着极为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就目前的状况看,由合同引发的法律风险并不少见,因此十分有必要针对现存状况进行分析,并作出必要改进。

一、企业经济行为中的合同风险分析

(1)合同主体问题。合同是对于合同双方主体行为的一种约束,以便于在违约的情况下追究其法律责任。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大多数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并未对合同签订的对方进行仔细检查,对于对方的证照文件、资质、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经营状况等足以影响本企业签署的合同的履约效果的忽视,会给一些实际上并不具备相应能力的组织可乘之机,如此继续,一旦对方行为与合同约定出现偏差,轻则无法履行合同,重则导致企业被合同相对方欺诈,无论何种结果,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除此以外,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还常常会出现合同主体变更的情况,对于变更主体的情况,很多企业尤其未对新主体能力及资质进行审核,认为只是变更,或已经对原有主体进行了审核,从而轻视这一问题,造成的问题尤其严重。(2)合同内容问题。合同是对签订双方未来行为的一种规范,是对于双方未来行为的限定,但是目前最为常见的问题是,合同并未将应当进行限定的行为列入,目前的合同,更多地成为一种形式。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用词含混不清的情况,甚至会发生歧义,有些合同在拟定的过程中,相关人员会在一定程度上追求用词的形式完整,却常常忽略了应有的内容。而有的时候合同双方顾及面子等问题未能将未来所有情况都囊括在合同之中,只标明了正常存在的情形,而对违约处理的情况避而不谈,无形中增加了双方风险。除此以外,用语不当也是当前合同内容中的主要问题,例如有时候人们会将合同称作“合作协议书”或者“合作意向书”,貌似和合同具有同等效力,但实际上在法律上有很大差别。除此以外,合同还有其他很多方面的隐患存在。例如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默认和未标明,以及对于违约未能及时追诉等问题都普遍存在。合同以及其相关问题在企业的日常活动中已经不容忽视。

篇(5)

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合同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避免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尽量减少企业的合同纠纷,最大限度的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合法合规经营,是企业立足并得以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加强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重要意义

1.有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随着社会主体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机遇摆在了现代企业的面前,同时市场风险也与日俱增,企业的合同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重要的内容组成,对其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市场风险。同时,随着经济往来的更加频繁,经营规模小、实力不足的企业迎来了发展的契机,对于从前不规范的合同管理,口头承诺、无效协议等情况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合同经济纠纷,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对于规模较大,实际较为雄厚的企业来说,扩大经济实力范围,必须要与国外的企业打交道,针对与国外企业的经济往来,应当在企业合同管理中区别对待于从前国内经济的往来的传统模式,深入了解国外的合同相关法律法规,熟悉其运作模式和国际间的经济交往,加强现代化企业合同管理有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2.有助于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合同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之间,合同管理需要企业内部多个部门相互配合,这极大考验了现代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合同管理既是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发展的体现,又能起到企业经济效益运行监督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现代企业存在职能清晰,政企分离的特点,对于企业领导阶层来说,合同管理是保证企业正常的运作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前提,在管理中坚持实事求是,要以企业的实际状况为根据来制定管理体制,在制定管理体系时尽量系统化、全面化、统一化,合同管理与企业的生产计划、生产模式的制定、销售的渠道等核心内容的安排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加强现代企业合同管理有助于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助于完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3.有助于建设我国法制经济时代。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经济打开市场的国门,机遇与挑战的全方面涌入,加强行业的规范操作,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已经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目标,伴随着法制社会的不断完善,我国在建设法制经济时代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要求现代企业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严格遵守企业法律法规,同时建立自己的责任机制。市场竞争激烈,良好的信用度是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渠道,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合同管理,有助于完善行业内的规范,维护市场的秩序,促使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对于不合法的行为能够有效的排查和治理,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树立良好的信用评价,有助于建设我国法治经济时代。

二、现代企业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法制观念单薄。许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合同管理对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依旧把关注点放在了生产经营活动中,忽视了现代企业合同管理,在面临高额的市场风险中,容易出现合同违约、无效合同等经济纠纷,致使企业受到经济打击带来难以消除的影响。即便有的企业将健全完善企业合同管理提上日程,但是,在此方面企业没有经验,相关的合同管理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较低,无法充分发挥合同管理作用,直接影响合同管理的质量,企业也只能通过摸索来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致使现代企业合同管理依旧处于薄弱的环节。2.企业管理观念落后。企业在选择合作对象时,一般只考虑合作对象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对合作对象的资格审查通常只是一带而过,是否是正规的企业单位,是否拥有较好的信誉等这些都应该是企业管理所应考察的重点,再者,对于合同的签订过程,部分企业通常认为只是一个形式,甚至存在口头承诺等行为,企业合同管理不受企业重视,合同内容存在表述不清晰,责任义务不明确等问题,中一旦出现了不合理现象,企业才匆忙提交合同内容,易引发经济纠纷,达不到合同应该发挥的实效作用。同时,各部门间的合作不协调,缺乏领导,工作效率低下,监管力度不够深入也使得企业管理取得不到良好的效果。3.法律保护不完善。对于既定发生的经济纠纷,公司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容易造成经济上的损失,通常采取申请仲裁等法律途径以求得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合同管理上的疏忽,对仲裁机构提供不了太多有效的证据,致使仲裁机关搜集证据困难,维权之路缓慢,是企业承受经济损失,即便维护了企业而自身的合法权益,但由于成本的损耗,依然弥补不了企业的经济损失,而企业通常在面临巨大的市场风险时,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损失,会选择私下里解决纠纷,这无疑使合同管理徒有其名,造成恶性循环。

三、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

1.重视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在企业与合作对象签订合同之前,要重视对合作对象的资格审查,要对其履行合同的能力,信用评价等方面做好全面详尽的调查,并作出科学的分析,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利益,而使企业承受巨大的市场风险。因此,在企业与其他合作对象进行经济交往中,不能只单纯的把合同的签订作为一种文书,而是应当视为一种硬性的指标,要求合作伙伴做到合同上的规定,同时,约束自身做到合理的经营。重视合同签订前的准备工作,将企业所可预见性的风险降到最低,也是现代化企业合同管理的科学。2.建立合同管理审查监督机制。对于是否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而制定的合同,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应当建立合同管理审查监督机制,对于出现的法律性漏洞,要做的及时有效的排查,对于合作伙伴的履约能力要做到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注意合同条款的可操作性,合同中是否存在模糊的概念,法律保护的是对既定受到损害的企业,而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从制定生产计划就已经开始投入成本,因此明确合同中的内容,排查一切存在的风险,是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运作的保障。3.建立网络信息技术平台。我国目前针对于现代企业没有真实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企业个人的信用往往是通过企业在市场上的作为来体现的,这不利于行业的透明和规范,建立有效真实的信用评价体系,严厉打击信用欺诈行为。信用评价体系,是对企业自身的约束,也是规范行业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建立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将合同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得到统一的管理,并且加强行业间的交流,及时更新信息,共享经验,促进现代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

四、结语

终上所述,现代企业合同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合同不仅仅是一纸文书,而是具有强制性、约束性、连续性的一种法律性文件。只有适应市场多变环境的企业才能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而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符合当前市场的需求,这是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实力,最大程度的减少企业遇到的风险,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才能逐步确立企业在市场环境的巨大优势。

参考文献:

[1]黄志勇,钟南恩.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10(07):217-219.

[2]唐瑜.浅谈工程合同管理——公司合同管理中的法律风险防范[J].科技信息,2012,01(03):573-574.

篇(6)

1合同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按照合同管理的性质,可将合同管理风险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等。

1.1 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

按照风险防范控制的等级划分,合同管理风险可分为可控风险和不可控风险。可控风险是在合同管理过程中,通过实施规范化的流程管理,进行信用风险评价、履约风险评估、合同争议解决、合同解除管理等,最大限度地规避或降低风险。不可控风险是指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政治、政策、法律以及自然灾害事故等因素影响,造成合同不能正常签订、履行。

1.2内部管理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

合同管理的主观风险受内部和外部主观因素的影响,很多是可以规避的。内部管理风险是由于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流程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人员素质较低等因素,造成在合同签订、履行、变更或转移、解除过程中存在风险,这种风险可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或带来巨大损失。外部环境风险是由于合同对方信用等级较低、不正当竞争以及财务状况不佳等因素,造成的蓄意欺诈或违约导致合同管理风险。

1.3 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

合同管理的风险可分为直接管理风险和间接管理风险。直接管理风险是企业自身在直接参与合同管理全过程中,由于在合同评审、履约、变更或转移方面存在管理不规范、制度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到位等因素,给合同管理带来的直接风险。

间接管理风险是企业自身在间接参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中,由于合同中的联合体成员、分包方及第三方等多方面原因,造成合同的履约、变更或转移、终止等方面存在的管理风险。

2合同管理风险的成因分析

合同管理风险贯穿于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或转移、终止等各个环节。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以下方面:

2.1 外部环境方面

外部环境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客观因素,主要涉及经济环境变化、政策和法律法规调整、自然灾害事故等不可控因素。经济环境变化因素受国际经济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发展和政治、社会形势等影响较大,只能提前进行预测和进行必要的风险规避。政策和法律法规调整因素主要是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现行法律法规的适当调整,调整的内容、时限、幅度可在一定范围内搜集和预测,相对经济环境变化风险可控程度高。自然灾害事故因素偶然性较强,很难提前进行预测,在合同签订和履行中,可通过风险转嫁等进行分担。

2.2 风险防范与控制方面

风险防范与控制意识因素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主观因素,主要涉及对合同的风险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等因素。风险意识因素是对合同隐含的风险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必要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如在合同中经常出现责权利不平衡,罚责不对等的情况,使承包方在苛刻的条件下,被动地承受质量、付款、索赔等方面的诸多风险。法律意识因素是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全过程中,对现行的法律法规掌握不深,重视程度不够,对合同条款未做仔细推敲,未按现行政策和法律法规签订和履行合同,不能有效地规避合同法律风险。例如:一些建筑工程在开工后再补签合同,存在较大风险。责任意识因素是对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的认识程度不高、责任意识淡薄,造成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失灵,给合同管理带来风险。

2.3合同管理制度方面

合同管理制度方面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关键因素,主要涉及合同评审制度、成本核定制度、工程款支付制度、结算管理制度等因素。合同评审制度因素是各部门在合同评审中未按评审程序、内容、标准、时限等进行评审,致使合同不能正常签订或存在履约风险。成本核定制度因素是未按成本核定制度进行成本分析、核定,造成经营风险。工程款支付制度因素是一些单位未按合同条件支付工程款或随意挪用工程款,对各类分包/分供合同的付款不能加以有效控制,导致合同履行存在风险。结算制度因素是由于结算制度不完善,不能及时对已竣工项目进行结算;对以往项目不能及时进行清理、核查数据;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等,导致结算不能顺利进行,合同履约不能圆满完成。

2.4人员素质方面

人员素质方面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重要因素,主要涉及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因素。知识结构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单一或对经济社会变化的敏锐性不强,缺乏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的准确分析、预测,造成合同在签订和履约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能力水平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员未能发现合同中条款不合理的风险;发现问题,但未提出合理性改进意见的风险;起草合同人员未采纳合同审核人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的风险等,致使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风险。

3合同风险管理与具体控制措施

在合同管理的实践中,建立健全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可以有效降低合同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合同管理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可分为合同流程管理体系、合同文本体系、信用评价体系、风险预警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内容。

3.1建立健全流程管理体系

合同流程管理一般由合同调研、策划、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签订、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存档等环节构成。明确流程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确保每个环节有制度、有落实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对合同的全过程监管,就要在合同的准备阶段、签署阶段、履行阶段和履行后管理阶段,指定专人进行监管,开展综合评价,以确保签约合同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合同表示真实、条款完备、表述规范、签订手续和形式完备,能有效防范与控制合同风险,实现合同流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3.2建立健全合同文本体系

合同文本风险是指合同条款不合理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合同条款存在的不合理、不完整、不严密;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法规等方面。控制风险的主要方法是严格执行评审制度。因此,要根据国家规范化合同示范文本,综合考虑合同的类型、管理方式等不同要素,建立本单位的合同标准文本体系。并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关合同文本的发展变化,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同时,拓展思路,及时补充完善合同文本体系,力求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合同管理与投标报价、成本核定和结算管理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合同管理的作用。

3.3 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是使合同双方增强互信、加强合作、确保合同签订和履行顺利进行的平台。为此,应建立并完善分级信用等级制度,对合同当事人的组织机构、经营现状、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信用评价,划分等级,建立合同对象的商业信用档案等,并纳入日常动态管理。在合同签订和履行的过程中,对于信用良好的单位可给予优先考虑,反之,则从严掌握。

3.4 建立健全风险预警体系

实施合同管理全过程风险预警是降低合同风险的有效途径。为此,应建立并完善风险评估制度,通过对合同对象的信用等级进行分析,在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全过程分阶段进行风险评估,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实行分级分类预警,果断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要建立信息会商制度,通过对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对发现的风险隐患,会同有关部门进行集体会商,研究防范和控制措施。在实践中,对各单位合同中潜在的风险、条款的合理性以及收益情况进行认真负责的评判,特别是对所报收益过低、甚至是亏损的项目,应要求其找出问题的根源和风险之所在,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上报详细的报告,对如何化解风险进行详细说明,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风险。要建立风险跟踪制度,对发现的风险隐患,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要实时跟踪、反馈和预警,努力降低合同风险。

3.5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是有效控制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管理体系可包括业主信息管理、总(分)包合同管理、项目制造成本核定管理、项目施工预算管理、项目结算管理、项目成本风险管理等内容,可通过互联网或单位内部局域网实现各单位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全面掌握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推广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执行力差、管理人为因素大的问题,能够有效实现过程管理控制,适时反映合同管理状况,最终达到对合同管理过程加以控制的目的。

3.6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

篇(7)

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施工风险也不断地提升,使得加强工程合同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基于合同管理内容,加强对工程施工的质量与进度等的管控,及时控制影响因素,降低风险因素对建筑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确保工程能够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1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需要承包方与发包方之间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对项目施工做了明确的规定,工程各项施工内容均需要基于合同规定来开展,以确保施工的质量与进度。若疏忽了对工程合同的管理,则会使得工程进度与质量失控,增加施工风险。若能够有效的开展合同管理工作,则能够避免上述问题,同时还能够为各类施工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2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类别

2.1控制型风险

基于控制程度来划分工程合同管理风险,则可以分为可控型风险与不可控风险,如图1所示。对于可控制型风险,在进行合同管理时,要采取规范化管理流程,基于相关流程,来解决合同争议以及信用评价等问题,进而最大限度上确保工程合同主体的经济利益。而不可控型风险,主要是指合同签订时,受到经济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合同未能正常签订或者履行等,对此则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

2.2管理型风险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基于管理角度,则可以分为直接管理风险以及间接管理风险。直接风险管理工作是指合同全过程中因为直接责任所造成的合同风险。间接管理风险是指合同主体非风险所造成的直接责任人。建筑工程企业在签订工程合同时,若合同人员对相关条款内容不够明确或者管理不规范,缺乏对工程合同的有效监督,则会给工程合同管理,造成直接风险。当企业参与到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若工程合同相关人员,违背工程合同内容,造成合同变更,则会造成间接的工程合同风险。

3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控制策略

3.1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提高合同管理效率,加强对合同管理风险的管控,则需要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建筑合同,明确参建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而避免后期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在进行建筑合同拟定时,要做好反复审核工作,避免发生缺项问题或者漏项问题等,基于建筑工程合同范本相关内容,规范化拟定合同内容,以确保发生合同纠纷后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企业效益。在进行合同拟定时,还需要明确建筑工程正式生效的时间以及合同签订的时间,做好合同时间把控。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确的规定建筑工程材料成本以及索赔相关内容等,清晰规定总体造价。做好合同文件保存工作,比如工程招标合同书,为后期合同管理,提供原始资料依据[2]。

3.2构建合同风险预警体系

针对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则需要做好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工作。建立风险评估体系,选定合同对象,将其信誉等级作为分析指标,以选拨具有较强信用资质的施工单位在。做好合同全过程的综合风险评估工作,以及时发现工程合同隐藏风险,基于风险等级,制定预警机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同时需要建立风险机构,针对合同管理风险做全面的评估分析,加强和工程合同管理风险的分析与研究,明确风险的诱发因素,进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风险跟踪管理,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降低合同管理风险,进而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控,全面提高工程合同管理效率。

3.3加强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主要包括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等,对于成本的管理,需要做好建筑工程项目预算与计划,以及成本控制与核算等工作。成本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益,专业人员需要以生产经营为工作重心,落实项目经理成本管控体系。做好成本管理,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益与质量。需要加强对施工物资的管理,加强物资采购与使用的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及时做好工程量核算工作,针对极易造成工程造价变动的因素,则需要做好相应的管控,以确保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效率。

3.4质量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质量是工程的灵魂,是管理的核心,更是评价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因此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历来都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中心。质量管理工作综合性较强,而且较为复杂繁琐,也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难点,影响因素较多,而且多为不可控因素。从某一角度来说,质量管理影响着工程进度与工程造价管理,因此加强对项目质量的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这需要施工单位做好质量把控工作,施工监理部门做好质量监管工作,若发现质量问题,则需要及时做好修正工作,以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进而确保工程建设的效益。除此之外,需要加强工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做好技术交底与人员技术培训工作,督促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开展施工作业,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做好工程检验工作,重点检查隐蔽工程的质量。

3.5加强施工进度管理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施工进度管理是主要内容,与其他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比如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对此需要做好施工进度管理。这需要施工单位及时上报施工进度情况,监理部门需要做好施工进度督查工作,若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则需要组织各方做好更改施工技术的讨论工作,研究能够赶进施工进度的变更方案,以此确保施工进度。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施工组织工作,确保施工材料与人力配备充足,合理的分配施工项目,在避免发生交叉施工的前提下,开展并行施工。

4结束语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受到各种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较大,对此则需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对合同人员队伍的建设,完善信息化合同管理系统,进而全面防范控制合同风险,提高合同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1

一、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当前,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合同管理主要存在这些风险:(1)书面经济合同未正式签订。在现代经济活动中,书面经济合同极为重要,是利益相关方约定的重要凭证。然而,一部分企业对合同签订不够重视,仅仅通过口头协议、电话或清单予以交易,给合同履行带来。风险。(2)经济合同签订不规范。一些企业虽然能认识到经济合同的重要性,但对合同内容、签订要求及规范性认识不到位,进而出现约束不明确、条款不全、责任不清等情况,易引起相关利益方的纠纷,给企业带来损失。(3)经济合同履行监管不到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合同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重要方式。但是,诸多企业并未做好合同履行监管工作,没有建立经济合同管理的专门制度及机构,很难规范合同签订,也无法有效监管合同的履行[1]。

二、企业经济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对策

1.强化培训,提升认识

为提高企业对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视度,应对企业相关人员,尤其是管理者进行系统、全面的合同业务知识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认识度。对于从业人员而言,应积极学习经济合同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等知识,认真研读上级管理部门制定的措施和方法。在合同签订、管理中做到合法合规,以避免合同纠纷发生。对于经济合同管理人员而言,应在业务培训基础上,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意识。应积极学习经济合同风险的管理和防范知识,包括风险产生机制、风险类型等,并掌握规避风险的措施,通过理论和技能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进而提升经济合同管理水平。此外,从业人员还应积极借鉴和学习他人优秀经验,扩充自己的思路[2]。

2.健全机制,明确任务

在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中,应明确各部门责任,并督促业务部门积极做好自身各项工作,并加强合作一同防范合同风险[3]。首先,企业应建立专门的经济合同管理机构,并配置专业人员,让其担负经济合同管理的工作,同时还应明确该部门的职责。其次,应将企业经济合同管理工作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具体细化到各业务部门。在签订和履行经济合同中,应协调和组织好各部门参与进来,完善和规范合同,以形成多部门参与的经济合同风险防范及管控机制。

3.完善制度,规范管理

因企业所在行业的差异,使得业务合同内容也不尽相同,进而也使经济合同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存在差异。为确保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规范性和合法合规性,应做好这几点:一是企业应建立和完善经济活动相关制度,需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严格按照《合同法》及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的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和方法,制定适合自身经济合同管理的制度,通过这种制度来明确人员配置、人员职责及相关部门的权责。二是应强化合同用章管理。经济合同用章是企业签订合同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具体凭证,应设专人专管,实现专章专用,以规避合同用章滥用而引起的合同纠纷。三是应制定企业对外合同签订的授权和审批制度。对于此方面的工作,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范授权及审批等行为,以有效防范合同风险。

4.加强审核,强化监管

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必须对合同的内容进行细致、全面的审核。首先,应对合同签订中对方资质和实际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包括经营业务、经营状况、签约资质等方面。其次,应对经济合同的文本格式进行有效审查,以确保合同符合《合同法》规定的标准,保证基本内容、条款完备。再次,应对经济合同的具体内容进行细致审查,应保证合同条款无违法违规的情况,各条款间不存在矛盾,且语句要清晰无其他语义,标点符号应用规范和准确等。最后,应加强对外合同签订依据审查,以保证合同符合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确保合同的立项、资金构成等有足够依据。另外,还应对加强合同履行监管,应定期检查合同履行的实际状况,及时有效掌握合同履行中出现问题或不足,并采取补救措施予以解决,以保证合同如期合法有效履行,可有效避免合同风险的发生。

三、结语

经济合同管理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复杂而又繁琐,但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稳定发展。因而,要充分认识到经济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并给予足够的重视,落实好各项管理工作。企业应树立合同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建立管理机构,完善合同管理机制及相关制度,同时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明确各部门和相关人员职责,促进合同管理能力提升,进而有效防范和规避企业经济合同风险,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1.合同签订前的隐藏风险

大多情况下,这种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对方的主体资格和履约的能力上。因为双方企业在合同签订以前,未能及时、有效地对合同合作的对方进行充分了解和调查,这样极易出现和主体资格不符的情况。能力有限的当事人或者是企业的人签订合同,最终将会导致合同无效或者效力待定;甚至存在和履约能力有问题的当事人或者企业的人签订合同,最终导致合同中途停止,无法继续履行。

2.合同签订时的风险

这里的法律风险通常有关于合同的内容和形式等。合同内容集中体现在合同中的相应条款,或者合同形式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从而使得合同无效。如A企业要建设某一个项目,而该项目又必须按照法律程序履行招投标的程序,但是A企业没有经过招投标就直接和B公司签署了建设施工合同,而这种合同依照法律就是无效合同。合同形式风险集中体现在合同的形式不健全,变相地使合同有着潜在的隐藏法律风险。如合同中约定产品质量标准并单独制作了合同附件,但是双方签约时合同又没有附质量标准附件。

3.合同履行时的风险

这主要指企业在履行合同时,由于对方违反合同约定或者遭遇不可抗力因素等,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集中体现在企业忽略了合同的日常管理,未能及时发现合同对方的变化,给企业带来了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和法律纠纷;企业对于合同违约反应滞后,对追究责任不及时,举措失当给企业造成了损失;结算延误,债务催要不力,错过了诉讼时效,同样会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此类合同的法律风险通常也包括在合同的履行时,由于自身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或者投资失败等,导致企业自身违约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4.合同纠纷时的法律风险

合同纠纷时的法律风险指的是在合同可能出现纠纷时,采取措施不当而导致企业自身在日后诉讼中处在不利的地位。如A企业和B企业签订了商品买卖合同,并支付了相应的定金,但是后来双方都没有继续履行合同。而A企业由于投资调整,不再向B企业购买原材料和设备,就发函向B公司说明情况并要求终止合同,这里A企业给B企业的函就是一大错误,可能会给日后的法律诉讼带来A企业先违约的第一印象。

二、合同法律风险的有效防范措施

1.强化合同风险的防范意识

强化意识是有效规避风险和防范风险的保障,企业缺少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就是因为企业缺少合同风险防范意识。通常情况下,强化风险防范意识不仅指表层的主观意识,还应包括风险的识别、分析和有效规避等。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当企业的法律风险不能用商业利益弥补时,企业就会选择趋利避害的方法。所以,企业法律风险和商业利润的有效平衡对企业的合同管理发挥着决定性作用。

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是保证和完善企业合同管理,防范法律风险的组织保证。企业应统一管理,科学分工,责任到人,并遵循大力协同的原则。建立一套由企业法人主管,专职法律机构统管,各个职能部门分管的组织体系,并相互协调、配合,保证合同工作处处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各尽其责。

3.完善合同基础事务的管理制度

企业发展建设中,如果想把决策变为现实,达到预期的风险防范目标,就一定要形成一套完善的激励和约束制度。由于合同中企业的相互关系都是法律关系,所以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应该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包括每一项细化的基础事务。

4.建立合同审查制度

严格的合同审查制度应包括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内容形式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审查等。审查可以直接、客观地反映问题,从而及时有效地提出整改措施。尤其对那些合同周期长、履行程序复杂和重要物资的进出口合同的管理更为重要。

5.动态全过程管理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合同中的法律风险无处不在,并随着企业外部的法律环境、战略方向和业务范围等不断变化。同时,企业合同的法律风险种类、形式也都在变化。所以,企业合同法律风险的管理也应是动态的,并实施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

篇(10)

中图分类号: F540.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分包合同管理是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合同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但是,目前欠规范的分包市场环境和分包商较差的履约信誉,特别是分包合同的不规范为总承包企业带来巨大风险。规范分包合同也就成了风险防范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一项工程的分包合同实例介绍分包合同管理中风险的防范。

1 分包工程概况

总承包商A是一家国家大型工程承包商,B是一家二级工程承包商,长期分包A的工程。某高速公路特大桥工程,总承包商A将预应力小箱梁的预制、安装(包括先简支后连续体系转换)工程分包给B,为保证工程质量,分包采用甲供主材(钢材、水泥和砂石料等)的形式。工程分包合同文本采用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分包合同标准文本配合专用合同条款的形式。

2 分包合同常见风险预防范对策

2.1 合同文件的解释顺序

公路工程的合同管理体系由于引进菲迪克条款的理念较为健全,而且合同文件的组成内容很多,很多分包商不了解这些内容,应在合同中明确工程洽商、变更等方面的书面协议和文件在合同文件中具有最高效力,且签署在后的协议和文件效力高于签署在先的;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在整个分包合同执行过程中,签署文件时避免出现与早期文件不一致而且不利于自己这一方的内容,就会带来额外的损失。在本案例分包合同中约定:

组成合同的各个文件应该认为是一个整体,彼此相互解释,相互补充,如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以下述文件次序在先者为准:

(1)分包合同专用条款和专用数据表、工程变更文件、工程量签证单、现场指令;

(2)工程分包合同;

(3)政府各级部门签发的各种工程管理文件;

(4)业主的要求;

(5)在本合同专用条款中可能规定的构成本合同组成部分的其他文件。

2.2 表述缺乏严谨性

合同文件用语很随意、语意含糊,缺乏必要的严谨性,往往使合同双方在利益冲突时引发争执。因而,合同文件应用词准确、描述详细。以本案例分包合同工程具体内容为例:

乙方在合同期内完成:

①施工操作人员和完成本合同所需全部施工机械设备、机具的进出场、安拆和安全检验;

②预制场地的硬化和施工临建建设;

③预制梁台座的施工安装,模板的购置和拼装;

④甲供材料的接收和保管;

⑤预制梁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浇注与养护,以及梁上各种预埋件的制作安装;

⑥预应力筋的制作、安装、张拉、压浆和封锚;预制梁的出池、运输与安装;

⑦临时支座制作的提供与安拆,永久支座安装的人工部分工作;

⑧湿接头、横隔板钢筋、模板安装与混凝土浇注以及养护;

⑨体系转换;

⑩安全文明施工。

并不仅限于上述列出的与预制预应力箱梁预制和安装以及体系转换有关的全部工作。

2.3 预付款的风险与担保

在目前公路工程中使用较多的小型的分包队伍,缺乏履约的能力或履约能力不足,或没有能力提供预付款担保。这可能给总承包商带来巨大的风险,分包商拿到预付款后卷款逃走的现象很多。在本案例分包合同中分包商长期与总承包合作,同样对预付款用约定:

甲乙双方合同签订后5天内甲方向乙方支付预付款80万元,以甲方暂扣的乙方××工程质量保证金为担保。第二次在乙方的主要设备(指混凝土搅拌设备、龙门吊等)和模板进场后,甲方向乙方支付预付款120万元,以进场的上述设备和模板作抵押担保。

预付款的扣回:在乙方累计获得甲方工程支付款500万元后分四次扣回。

2.4 工程量签证

工程量签证是分包合同付款的基础,工程管理人员往往缺乏对合同文件的理解给工程量签证带来很大的随意性,特别是一些无法确定工程量、计日工等。甚至某一些员工为个人利益多签工程量或重复签署工程量,这在法律上对总承包商具有有效约束力。为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在本案例分包合同中双方约定:

甲方另行安排的本合同以外的工作,甲方将给予签证,按工作量计算;单价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确定。任何与工程量有关的签证均应由甲乙双方现场项目经理或合同签署人共同签署方可生效

工程结束按现场实际完成的工程量结算,执行本合同确定的固定单价和相关条款;结算文件必须有甲方合同签字人签署并盖章才具有法律效力。

2.5 工程款的支付条件

公路工程工程款的支付周期一般为56天,支付条件严格,往往造成工程资金挤压在成品、半成品上。资金紧张或业主资金不能及时到帐时,将给总承包带来很大的履约风险。在本案例总包和分包在合同中进行如下约定化解支付风险:

进度款的拨付,甲方每月末按当月业主核定的乙方实际工程量的90%结算进度款,甲方在收到业主支付的乙方完成工程的进度款后工作10个工作日内支付。工程完成工作量的一半后,甲方不再扣除乙方的保留金,保留金待业主规定的该工程保修期满并在甲方收到工程保留金后10天内支付。

2.6建筑材料费用

建筑材料费用一般占工程成本的60%~70%,因而材料管理使工程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分包合同中可以按照包工包料价格确定分包单价,同时约定高于市场价格的甲供材料供应价,超过规定损耗按照供应价扣款,促进分包商加强材料管理,同时避免分包商偷工减料,不设置降低材料用量奖励。在本案例分包合同中双方约定:

本工程钢筋及砼所用的水泥、黄砂、碎石由甲方供应至乙方预制现场,在材料库交货,乙方负责保管,其他材料由乙方负责采购和供应。甲方供应材料费根据双方实际验收的材料数量,在支付进度款时扣除。

砼梁板中所用的钢绞线、锚具、波纹管和波纹管内灌浆用的水泥、减水剂、膨胀剂由甲方免费提供至乙方预制现场给乙方使用。

支座由甲方负责无偿供应(支座由业主提供)给乙方,乙方负责安装;活动橡胶支座中的不锈钢板及与普通钢板的连接件由甲方随支座供应,支座上砂浆材料(包括环氧树脂)、减震橡胶块(箱梁上)由乙方自行采购,按照交通部范本规定,其费用单价含在梁主体单价内。

2.7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安全和文明管理是分包管理的难点,总包和分包在工程管理理念和管理跨度上用很大差别。安全、文明施工进行合同化管理,在本案例分包合同中双方约定:

乙方在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和各种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尤其是环境卫生和文明施工方面),应视为完成本合同必须的工作,是合同工作的一部分,包含在合同单价中,不单独结算;分包单位自己负责自己施工场地的环境卫生。

乙方应按甲方及业主要求的文明施工标准安排施工和生活区的卫生管理,否则甲方有权安排他人实施,结算时扣减所发生的费用。

2.8 民工工资支付

民工工资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分包伤违规拖欠民工工资的问题屡见不鲜,往往使总包方承担连带责任。为避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带来的风险,在本案例分包合同中双方约定:

根据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文件要求,乙方必须按期支付民工工资和对外采购费用;若甲方接到乙方未能及时支付民工工资的投诉,甲方立即停止支付乙方工程款,待乙方将上述费用结清后,甲方恢复乙方的工程款的支付。

2.9合同应明确的其他问题

在目前市场激烈竞争环境下,分包商的任何疏忽、失误合违约都将对总承包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是致命的影响,特别是在体现履约、信誉和社会责任等方面。为避免此类问题产生,在本案例分包合同中进行如下约定:

1、出现下列情况甲方有权调整或终止本合同,并对乙方按合同金额的5%进行违约处罚。

①质量不能达到本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

②施工组织不满足工程需要,施工进度不能达到施工进度计划或合同规定工期要求,并在甲方要求的时间内不能赶上计划进度;

③拒不执行甲方指令;

④乙方将工程分包或转包。

⑤在安全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给甲方带来不良影响。

2、甲方有权根椐工程需要,和乙方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与文明施工的执行情况调整分包工程范围,并根椐实施的工程调整结算工程量和工期,结算单价固定不变

3、为保证工程达到约定的目标,甲乙双方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另行签订《工程质量协议书》、《安全管理协议书》、《环境保护协议书》、《施工现场物资管理协议》、《建设工程承发包廉洁协议书》作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3 合同实施的风险防范

实施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的分包合同管理必须以分包合同为主线、以合同为核心实施分包工程管理。施工企业应制定一整套分包合同管理的有关工作制度和规定,对分包单位的遴选或招标、分包合同的起草、谈判、审查、签订、履行、检查、清理等每一个工作环节和责任部门以及责任人均作出明确规定。在分包合同签订前承包商应对合同文件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全面和条款是否完整;定义是否清楚、准确;合同内容是否公平、合理;风险是否合理分担等进行全面审查。检查合同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用标准的合同文本和结构对照该合同文本,即可发现它缺少或遗漏哪些必需的条款。分析评价每一合同条款执行的法律后果,其中隐含哪些风险。全体项日管理人员和施工组织人员都应对分包合同有一个全面、完整的认识和理解。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分包合同施工,定期检查合同执行的情况。避免和合同条款相违背的行为也是承包商降低合同风险的一种措施。

4 结束语

随着分包市场的逐渐发育和规范,分包合同风险的防范和应对必须建立在法律的框架内,规范、细致、合理、公平的分包合同是风险防范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成虎等.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 南京:东南大学 1997

上一篇: 市场经济缺陷 下一篇: 意识形态隐患风险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