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规律和特点汇总十篇

时间:2023-06-16 16:03:39

序论:好文章的创作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为您推荐十篇汉字的规律和特点范例,希望它们能助您一臂之力,提升您的阅读品质,带来更深刻的阅读感受。

汉字的规律和特点

篇(1)

大部分留学生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汉语中最难学的一个是声调,另一个就是汉字的书写。汉字具有数量大、形体复杂的特点,那么如何教会留学生写汉字,如何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成为摆在对外汉语教师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为了克服留学生识记汉字的困难,消除他们对汉字的枯燥感和神秘感,笔者特意针对初级班设计了这样一堂汉字形体的识记课,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形体,学习书写汉字。

为让留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上课前,笔者将以下部件或汉字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到黑板上,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a:二、三、八、儿、川

b:人、刀、工、几、上

c:十、七、力、九、也

2.a:朴、札、机、杆、村

b:抡、伦、论、轮、沦

c:肝、脸、肚、肿、肋

3.a:早、音、时、旬、禺

b:只、占、咽、问、噩

c:会、从、仄、囚、巫

上课铃响后,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告诉他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老师所写的字,每一组里面都包含汉字形体方面的小规律,看他们谁能第一个发现奥秘,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此时,在学生观察的同时,笔者开始板书这堂课的主题:汉字形体的书写规律。

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就会积极动脑思考,紧接着讲述汉字的形体规律就不那么难。以上三组例子分别代表汉字形体的笔画、部件和结构三方面的规律,基于初级班的同学已经上过几堂汉语课,对笔画概念有了一定了解,接下来,师生一起分析。

第一组:

学生在仔细观察分析第一组里的a组时,可能没有看出规律或因羞愧心理而不敢说出来。笔者此时根据情况进行指点,提示同学们:看看“二”上面和下面的两个笔画之间是否有连接,是不是离得比较远?部分同学回答“是”,再让同学们看看同一组的其他例子。当大家点头一致同意时,老师适时告诉他们,这便是笔画组合的一种规律,叫做“相离”。

通过老师对a组的引导,同学们已经有所感悟,初看b组时,大家踊跃地说b组的例字们笔画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像“人”字的撇和捺一样有连接的交点。老师及时地告诉学生:b组的例子们是汉字笔画组合的又一种方式,叫做“相接”。采用同样的观察方式,学生说c组的“十”、“力”等字的笔画既不相离又不相接,但是不知道用哪个确切的词形容。这时,老师充分发挥作用,把这种笔画组合方式的专业术语告诉大家――相交。最后,老师告诉大家,这一组字都能够单独成字,又称“独体字”。

经过对第一组例字的学习,学生感觉收获颇多,对汉字不再有畏惧感,课堂气氛活跃。在大家互相交流收获、心得的同时,老师告诉大家,汉字的学习其实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难,其中都是有小规律可循的。了解了汉字笔画的组合方式后,老师再和同学们一起探寻汉字字素的小规律,以此引入下一组例字的学习。

第二组:

同学们在经过一番观察后,大胆地说,这一组字的笔画比较多,和第一组的规律不太一样,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每一组的字有一部分是相同的,a组字的左边都是“木”字,b组是右边都是“仑”字,c组左边是“月”字。听到同学们的回答后,老师满意地微笑点头,夸同学们表现得不错,观察得也挺仔细。接下来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加以补充。

老师首先肯定同学们说的此组汉字笔画相对复杂是非常正确的,因为上组字讲到的只是三种最基本的笔画组合方式,而实际上汉字笔画组合的规律要更复杂一点,通常会在笔画组合基本方式的基础上再组合,形成合体字。如“朴”字中的“木”和“卜”之间就是彼此分开的,这就是第一组里讲到的笔画之间的相离,而“木”既包含相接,又包含相交,像“抡”、“肝”等字也有这样的规律。多数汉字是综合运用2种或3种笔画的组合方式构成的,像“伦”、“沦”、“论”和“脸”运用的便是相离和相接两种方式,而“机”、“村”和“肚”等字运用了相离、相接和相交三种组合方式。

接下来老师继续点评同学们的回答,简单的笔画组合后,就会形成刚刚大家提到的“木”、“车”等,它们可以称之为字素,也可以叫做部件,具有一定的组配汉字的功能。虽然汉字数量庞大,形体复杂,但是很多汉字都是由相同的字素构成的,像a组的这五个例字从形体上看,左半部分都是相同的。以后同学们在遇到比较复杂的汉字时,可以拆分,“把一个整体的汉字分为若干字素,再以字素为单位进行笔画、笔顺和笔序的练习,然后把字素组合起来”,这样学习书写汉字就会相对容易一些。

第二组例字讲完后,老师嘱咐同学们,要求每人准备一个汉字学习本。在平时的学习中,每当学到一个新的汉字时,要及时记录整理下来,并且把以前自己学到的汉字适当地归类,按照字素的不同将它们放到相应的位置上,包括以后即将学到的也不要忘记整理。这样同学们就能构建属于自己的汉字形体系统,从而更好地学习书写汉字。

第三组:

“是不是汉字形体方面的规律只有笔画的组合方式和字素之间的组合规律呢?”老师发问,同学们若有所思,感觉到还有第三组要讲,大部分同学说不是,应该还有其他的。在再次引起大家兴趣与思考的同时,老师带领大家进入最后一组例字的学习。

经过短暂观察,同学们说a、b、c三组中每一组里的字貌似都有相同的部分,但表现在每个字中又不完全相同,并且位置也是有变化的。这些相同的部分有的在字的上边,有的在下边,有的在左边,还有的在方框里面。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很满意,紧接着分别用相对专业的汉字知识术语对同学们的发现进行总结。

老师首先肯定同学们说的第一点,每一组里确实都有相同的字素,像a组里的“早”、“音”等字,其中都包含了“日”这个字素,即便最后的“禺”字也是包含的,把字素拆开来看,“禺”的上半部分是一个扁扁的“日”,只不过后来的笔画中又穿过了一条竖。同样的道理,b组和c组里的“口”和“人”也有此种特点。值得注意的是,相同的字素因为在汉字中的具置不同,形状也发生了变化,同学们很感兴趣。老师顺势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吗?以此进行汉字基本结构的讲解。

一个汉字中各个字素的相对位置叫结构,很多人写出来的汉字不好看,原因在于结构不匀称,各字素占据的空间不合理。相同的字素会在不同的汉字中变得有大有小,有宽有窄,都是字素在不同部位产生的不同变体,是为了让汉字整体结构美观、匀称,有的字素为了适应结构需要甚至改变末笔,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汉字方块字的形体特点。因此,老师在此处告诫同学们:在学习书写每一个汉字前都要仔细分析它的结构,做到大小、宽窄适宜。

紧接着,老师提示大家,构成汉字的字素有500多个,因为数量较为庞大,汉字字素的排列组合就必须有一个顺序,字素书写要按照顺序进行,像例字中的“早”、“只”、“会”等字都是由上下两个字素构成的,这种汉字就叫做上下结构。以此类推,“时”、“咽”这两个字呢?同学们能回答出是左右结构。在涉及“旬”、“问”、“仄”、“囚”这四个字时,同学们不知道怎样回答,老师及时告诉大家,这是字素之间组合的另一种方式,叫“包围组合”,“囚”和其他字的区别只不过是“全包围”和“半包围”之分。由于这三个术语同学们比较容易理解,不再一一赘述。最后的“禺”、“噩”、“巫”三个字,老师直接讲解给同学们听,它们是合体字字素之间组合的最后一种方式,叫做“框架组合”,也可称为“穿插结构”,这种组合的汉字数量极少,暂时只要求大家了解,不要求掌握。因为它们不像上下、左右结构的汉字那样构字部件一目了然,相对来说比较困难,等大家有了一定的汉字知识基础后,再书写学习这些字便会易如反掌。

经过老师的讲解介绍,同学们初步掌握了汉字形体方面的书写规律,对未来汉字的书写学习道路充满了期待,同时饱含信心和希望。

三组例字讲解分析完后,老师对所讲的内容及时进行总结,让学生加深理解,并且设计课后习题,列出一些汉字,让学生对汉字笔画组合方式相同、字素相同和汉字结构相同的字进行分类,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在下一节课的前几分钟进行复习提问。

本次课堂教学严格遵循学生习得知识的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大环节,按照课前引导、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解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的步骤一一进行。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联系紧密、环环相扣,趣味性和逻辑性紧密结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再加上大量练习,学生牢牢掌握了汉字的形体特点及如何书写汉字。

参考文献:

[1]施光亨.对外汉字教学要从形体入手[J].世界汉语教学,1987(2).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8.

[3]崔永华.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12.

[4]厉芹.对外汉字教学的分析和方法[J].广西大学报,2008(2).

[5]杜丽荣.“系联法”对外汉字教学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7).

篇(2)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它端正美观,字形复杂多变,内涵丰富,具有因形示义、寓意形中的特点,字形结构和字的意义有着密切的联系。汉字数量繁多,结构复杂,有些笔画、结构上的差别很细微,难以辨认,且表音功能不强,但又有其内在规律,是音、形、义的组合体,是以表意为主的文字,所以掌握汉字的规律是识字的基础。“字理识字”教学法就是运用汉字的结构和演变规律教学识字的。所谓字理,即汉字的构形理据。汉字是我们的祖先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创造出来的,每个字的构形都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其主要表现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抓住了汉字组构和演变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就抓住了汉字的本质特点,也就抓住了识字教学的根本。

二、分析汉字构形特点,依据汉字构造原理进行识字教学的理论依据

1.依据构形特点教学,符合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以前我们的识字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学起来觉得枯燥,提不起兴趣。效果自然就可想而知,如能根据儿童形象记忆占优的年龄特点,对字形做通俗形象的分析教学是一种较好的识字法。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的特点,虽然因其阅历的限制而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但他们的想象力却有着离奇怪异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海阔天空”式的联想,从而达到识字的目的。运用形象分析和联想,学生学得有趣,记得牢固,有助于培养其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识字析词教学质量最好的方法。众所周知,汉字是复杂的,仅字形来说,形近字就让人眼花缭乱。不少字的构形基本相同,仅是多一笔少一画之别;有些字笔画完全相同,只是其笔画长短而异,或是组合方式不一样等。因此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让学生对字形精细识别。

2.依据汉字的构形特点教学,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

手段

教师以形象的动作,辅以生动的语言进行识字教学,是一种很有效的识字方法。这种教法演示与练习交替进行可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多感官功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记忆效果。

3.依据汉字的构形特点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字形的认识及对字义的了解

追寻字义形成的渊源,搞清字形的来历,以加深学生对字形、字义的印象,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例如,不少学生把“篮球”写成“蓝球”。篮球不是竹子做的为什么“篮”字要竹字头呢?原来篮球运动始于美国,起初并没篮板和篮圈,而是在室内墙上挂一个竹篮子,把球往竹篮里投。随着篮圈传入我国,“篮球”(basketball)也就是通过意译进入了汉语。当学生了解了篮球的历史,搞清了竹字头的来历之后,就不会再写错了。

运用汉字的构形特点教学,学生往往在认字识词中懂得许多原来不知道的东西,这就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三、识字教学中如何分析字形,探究字理,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

对于今天仍能进行形体分析的汉字,我们可以按照其造字规律解剖分析,以便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增加学习兴趣。例如,(1)象形字。对于这类字,教师可根据造字的“象形”特点,画个太阳教“日”字,画个月亮教“月”字,画条河流教“水”字,画座大山教“山”字。(2)指事字。教师可根据其造字特点,引导学生察而见意。如教“天”字启发学生“大字加一横”就是“天”,表示在“人(大)”的上面。(3)会意字,我们可根据这类字“合谊”的特点引导学生对各个部件进行综合考查,以“会”其“意”,如告诉学生,很多人在一起就成“众”。这样教学,可促使学生很快地记住字的意义,并掌握一种构字的规律。(4)形声字。汉字80%以上是形声字,运用汉字这一特点教学,可使学生迅速扩大识字量。教学时如能根据所教生字归纳一些通俗易记的歌诀以配合分析字形,学生学习就更轻松愉

快了。

篇(3)

一、汉字的性质和特点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汉字在中国文化传承以及传播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有了汉字,文明才能够得以延续。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教学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进行对外汉字研究,必须知道汉字的性质和特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了解留学生学习汉字的困难。

王宁(1999)曾指出:“汉字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仍在使用的独一无二的表意体系的语素文字。就汉字的整体来说,它具有完整的表意体系;就汉字的个体来说,它又是形与音义的统一体,亦即字的形体结构同语素所固有的音与义结合体。”吕叔湘先生在《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1987:142)中曾提到世界上的文字可以按照文字代表语言的方式分成三类:“一类是音素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素;第二类是音节文字,一个字母代表一个音节,就是辅音和元音的结合体;第三类文字是语素文字,它的单位是字,不是字母,字是有意义的,汉字是语素文字的代表,也是唯一的代表。汉字以外的文字都只是形与音的结合,只有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我们看一下拼音文字和汉字的区别,例如:看到“desk”,这个词形就可以发音,从发音也能拼出词形,音形是相对统一的。而汉字是形、音、义统一的,认识一个汉字,往往需要分三步走:“音义、形义、音形”三结合。认识汉字的“伞”,发音“san”和事物“伞”结合。“伞”的字形与事物“伞”的概念相联系,发音“san”和字形相联系。学生认识“伞”字必须完成形、音、义的联系。所以相对拼音文字的学习,学习汉字的难度更大。同时汉字是平面结构,不是线性的,笔画和构件的组合又为学习汉字增加了难点。

针对汉字的性质特点,我国学者做了很多探索,回顾对外汉字教学研究,主要有以下研究成果:

汉字的性质特点在对外汉字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六书”对中国文字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很多学者不仅把它用在汉字研究中,而且还用在民族文字和对外汉字教学中。比如学习象形字,教师可以简单地把象形字的构字原理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感觉到汉字不是随意地由笔画或部件组合而成的,而是有一定规律和技巧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汉字有更深的印象,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汉字。对基本的象形字有了了解以后,教师可以把某些象形字类化为意符的字进行归纳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比较快速地掌握汉字的形义。通过讲解汉字,让外国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以及构字的理据性。在应用汉字的理据性时,要注意学生学习汉语的阶段。应该在初级汉字启蒙教学中应用象形字的理据,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结构,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把握“度”,用太多文字学的知识去讲授,反而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所以教师对学生每节课的识字量要把握好,做好课前的教学设计。

上述方法也是很多教师在初中级阶段留学生汉字教学时使用的方法。汉字经过“隶变”,象形表意性已经逐渐淡化。现在使用的楷书,形义的联系已经不是那么明显了,所以有时候教学中会出现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的字,这是汉字发展到这个阶段的特点,需要教师区别对待。对于形体和字义有密切联系的字,可以使用此方法,对于不太明显的字,应采取其他的教学方式。

二、汉字教材设计

小学生学习汉字,随文识字是汉字教学的主要方法。重语轻文或者是根据语法学习的需要排入汉字,使得汉字教学经常处于无序状态。教师由于缺乏根据汉字自身特点、规律编写的教材,因而使教学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经常处于被动的局面。学生没有遵循先易后难的学习规律,从而觉得汉字的学习有些杂乱。随着人们对汉字教学的重视,有意识地教授留学生汉字的教材出版了——张朋朋编写的《现代千字文》以及白乐桑和张朋朋合编的《汉语语言文字启蒙》。按照汉字本身的规律,开设独立的汉字教学课,编写专门的汉字教材,是促进对外汉字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教学班的编排

教学班的编排主要是按照学生的汉语起点和汉语基础,分零起点、初级、中级、高级四个等级来安排。这样的分班方式将汉语水平大致相同的不同国家的学生安排在一个课堂,使用统一的汉语教材。这种授课方式和分班方式对属于不同汉字背景的零起点的留学生来说效果不太好,尤其是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他们常常感觉到巨大的压力。有的奋起直追,有的则选择放弃学习汉字,只学习口语。周有光先生在《世界字母简史》中指出当前汉字文化圈的大致范围如下:

1.中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

2.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

3.日本,朝鲜,韩国。

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学习汉字和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学习汉字是有区别的。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在外语教学上称为语言迁移。日韩学生在初期阶段是有优势的,因为他们很熟悉汉字的一些笔画和构件,但是汉语学习中不仅有母语的正迁移,也有母语的干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经常不自觉地使用母语的发音并理解为母语的字义。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这种趋势逐渐减小。

欧美学生的母语是拼音文字,而汉字是表意文字,其笔画走势相对复杂,分为上下、左右、包围等。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对于新事物的认识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对于没有接触过汉字的欧美学生来说,如果不给予其适当的引导,他们很容易产生“汉字难学”的畏惧心理,甚至丧失学习汉字的信心。

如果有条件,可以按照是否是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分班并选用不同的教材,做到因材施教。

四、汉字教学理论和方法及留学生汉字习得的规律

形声字是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字。意符表示字的意义类属,音符表示读音。汉字的形声字比例是比较高的。形声字的学习可以先教意符,以意符为中心,学习有相同意符的一批字,对汉字构形原理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理解这种原理,掌握汉字的基本构造特点,并利用汉字本身所具有的规律组织学生进行系统、大规模地集中识字,从而提高识字、用字的水平。构意部件教学、简单的汉字部件以及独体象形字教学都是必要的。

总之,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汉字研究主要是从汉字的本体、汉字识字课本、教学理论和方法、留学生汉字习得的规律及方法的角度所进行的研究。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反复练习对于成年留学生来说是比较适用的。

在中国历史上,汉字很早就向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国家传播,并对其文字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课本《老乞大》《朴通事》等,对后世研究汉字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和周边民族的交流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这也启示我们:只要深入地研究汉字的性质和学习者母语的语言文字性质,研究汉字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编写适合不同语系学习者的教材,汉字难教难学的问题就有可能较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1]胡文华.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2]周有光.世界字母简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吕叔湘.汉语文的特点和当前的语文问题[M].上海:上海教育出

篇(4)

1、忽略对字义的理解。当前,在我国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部分老师常常忽略学生对字义的理解,相对来说更重视汉字的字音与字形。由于在老师的教学目标中,学生对字音和字形的熟练掌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老师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在校正学生的字音和字形上,对于字义的解释只是稍作提及。

2、老师缺乏汉字审美意识。在识字教学中,许多老师对汉字文化的审美意识较为薄弱,当学生对汉字出现误解时,难以进行讲解与纠正。对于相关的汉字知识,如果老师没有事先掌握,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对汉字文化知识进行正确识记与理解,更难以使学生从中获得审美情趣。

3、过于注重汉字的结构。在汉字中,有一大部分是合体字。在对合体字进行教学时,部分老师只注重对于合体字结构的分析,教学生牢记结构,再记字的声旁与形旁。但是,老师对于汉字结构的教学过于注重,使得学生只是对汉字的结构能够牢记,但是对合体字各组成部分的字义模糊,甚至有很多学生对于某些汉字的形旁存在严重的错误理解。

二、小学识字审美教学的依据

1、教学的科学性。识字教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将其与汉字的审美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汉字的结构、含义以及书写等方面来掌握汉字的特点和规律,体会汉字的美。在学习汉字的笔画时,可以通过相关的形象事物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汉字中的“人”,可以引导学生将其想象成一位站在风中的窈窕淑女。这样通过形象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汉字中更多的规律。

2、汉字的审美规律。汉字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它追求对称分布,但不死板。对于较繁琐的汉字,要求结构紧凑;对于较简单的汉字,要求线条分明,书写大方。在汉字文化中,书法是一门内涵极其丰富的学问,它对书法家的书写水平有极高的要求,还要求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不仅外观要规范,大方,而且还要表达出汉字的神韵。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培养学生体会汉字的美的能力,提高学习汉字的效率,增强学生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3、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由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艺术涵养相对较浅,其审美特点与审美心理与其兴趣有很大关系。他们对于有趣的、有规律的东西较为感兴趣,由兴趣又能引发出他们的探究心理,从而促使他们产生进一步的高层次的情感意识。于是,审美情趣自然而然的产生。所以,对于小学生的识字教学,要首先培养他们对汉字的兴趣,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在汉字学习中的审美情趣。

三、识字教学中审美化处理的对策

1、在教学中穿插汉字游戏。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把识字与游戏进行结合,一定会赢得学生的喜爱与热衷,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些与汉字相关的游戏。例如,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与汉字相关的实物,让同学们互相竞猜,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心中的实物,让其他同学猜。通过把实物与汉字进行对比,使学生惊喜地发现汉字的奥秘,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汉字进行熟练掌握,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对汉字的学习兴趣。

2、与生活进行巧妙结合在识字教学中,老师要巧妙地把对汉字的学习与实际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带来直接、真实、贴切的汉字审美体验。众所周知,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中国文化中,汉字的创作灵感多部分来源于实际生活,许多汉字的组成构造是在生活中取材的。许多象形字的构造规律非常有特点,将这些有趣的规律教授给学生,使他们对汉字加深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发掘汉字的魅力。

篇(5)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识字教学,具体形象,有利于学生从音、形、义的联系和统一上来认识汉字。例如,教学“草、地、马、牛”时,我把课本中的插图绘成投影片,进行教学。教“草”字,先映出拼音指导学生观察,并通过提问加深印象,再映出拼音指导学生拼读“cǎo”。拼读熟练后再出示汉字,最后用折叠片指导学生逐步分析字形和学习书写。为了开阔学生视野,我又在提问的基础上,先后映出“小草”“草原”和“草房”三幅图景投影片,让学生看图拼读词。这样,学生不仅读准了字音,认清了字形,而且理解了字的意义,还节省了时间。

二、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突破认清字形的难点

根据汉字的特点,识字教学要把汉字的音、形、义紧密地结合起来,并着重指导认清字形。运用电教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比较辨析、拆散组合等,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例如,教学“渴”“喝”形近字时,利用投影把字形的不同部分着色,指导学生对比观察、辨析。由于突出了知觉对象之间的差异,因而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提高了知觉效果,突破了难点。再如,“掰”“裹”等结构复杂的字,我运用复合顺序法或拆散合并进行投影教学,增强学生感知效果。这样,边演示边指导观察边讲解,学生不仅迅速牢固地记住了字形,而且容易理解字义。

三、利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掌握汉字结构规律

汉字结构复杂,教师难教,学生难认、难记、难写。但是,汉字结构是有规律可循的,掌握了规律,就变难为易,能提高认字能力。在识字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以下规律:(1)汉字的笔画、笔顺的规律;(2)认识偏旁的规律;(3)汉字的组合规律;(4)汉字的形声规律。

篇(6)

一、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特点,表现在它的科学性上,它符合汉字构形规律、人的认知心理和识字教学规律

1. 符合汉字构形规律。汉字最本质的特点是表意性。象形、指事、会意字的表意性是不言而喻的,形声字由表意和表音两部分组成,但即使是表音部分,也仍然是以象形、指事字为基础的表意符号,具有表意功能。这样的汉字决定了它的形与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虽经隶变和历代的简化,汉字的象形意义大大减弱,但仍然保留着象形的残骸,可以借助教学手段追本溯源,使其形与义的关系显而易见。

2. 符合识字教学规律。字理识字教学重视循序渐进和直观教学的原则。

(l)循序渐进。字理识字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安排。在汉字中,象形字的数量不多,但它是汉字形成的基础。指事字是符号或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增加符号造成的会意字和形声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指事)字的组合。

(2)直观教学。直观性是我国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字理识字教学法鼓励教师运用多种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在解析字理时,除了运用形象化语言外,还提倡使用形象物体,如挂图、幻灯、录像、电脑等,也可采用自然物体或象征性教具。

3. 符合人的认知心理。字理识字教学与人的认知心理具有一致性。

(l)重视形象思维。人类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儿童更是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汉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不少已经十分抽象,看上去仅是点点画画。字理识字教学法主张将汉字的构形理据直观地展现在学习者面前,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思考,加深了感性认识,发展了形象思维。

(2)增加理解记忆。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这是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理论构想要点之一。字理识字教学法主张从汉字的构形理据这个根本的问题上找到汉字形与义、音的关系,使学习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加深了对汉字的理解,从而强化了记忆。儿童的机械识记能力强,在这个基础上再增加理解识记,就“如虎添翼”了。

(3)引导知识迁移。在字理识字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基本字以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会意字、形声字的学习中,推及它们的字理。用它们表义时,多与其本义有关;表音时,大多能从这个基本字的读音上得到提示。这样,就能既快又好地学习汉字。这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重要原因。

二、字理识字法可操作性强,字理识字教学法的程序和模式具体可行,便于教师操作

1. 字理教学与韵味相结合

(1)偏旁带字歌。这类韵文适合于教学合体字。偏旁又可分声旁与形旁,因此就有声旁带字歌与形旁带字歌。

通过韵文,学生很容易区分不同形旁与“丁”组字后的不同含义,避免了错别字的出现。

(2)生字形义结合歌。在这类韵文中,既描述了字形,又讲述了字义,字形与字义有机地结合在读物里。如:羊――头上两只角,称王把尾拖,专爱吃青草,生来胡子多。

2. 字理教学与计算机结合

(l)深入浅出,提高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

(2)使静变动,调动学习兴趣。儿童的性格特点便是活泼、好动,一成不变的识字教学会令他们觉得枯燥、厌倦。计算机进入课堂后,可大大改观这种情况。

(3)寓学于乐,培养学习兴趣。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的音乐背景,妙趣的益智游戏,把学生带进了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乐学。

3. 字理教学与谜语相结合。通过各种猜谜比赛,能突破教学环境(教室)的单调、狭窄局限,使学生进入各种各样的角色,活跃思想,陶冶情操。

(1)字谜。常见的是拆字谜语,每个字都可以和读物联系起来,如:狐,看瓜狗、不是狗,比狗狡猾比狗瘦。

(2)画谜。这是根据字理绘出图画引导学习者按画面上所表示的意思猜字。如:画面上两个人站在草地上,猜“丛”字。

“猜谜”活动可通过多种多样的游戏进行,笔者在此介绍3种:

抢答。

篇(7)

[摘要]根据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要求教师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具有激励机制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的识字教学才能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汉字识记兴趣?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一些看法。

[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汉字规律;识字方法;识记能力培养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需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与生理心理特点,实行识写分开,多识少写,把识字和学习汉语拼音,学习儿歌韵文以及学生生活紧密相连,使识字环境文化气息浓郁,拉近了识字与学生的距离。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与体会,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探索识字规律 掌握识字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汉字的字形虽然难记,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识字教学中,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识字经验时,教师放手让学生研究、探索,寻求适合自己的识字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一)引导学生识字 发现汉字规律

汉字本身有规律可循,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可依据汉字构字规律和认知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教师授之以“渔”,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

1.“换部首”识字

汉字中大部分是形声字,可以利用其形旁的区别和声旁的联系识字。教学中根据声旁表音与形旁表义的规律,只要声旁不变,换上不同的形旁就可以组成一组音、形相近的字。如:以“青”为声旁能组成“请、清、情、晴、睛、蜻、精”等字,还可以编成一个顺口溜来识记:有水方说清,有目是眼睛,有言去邀请,有心情意浓,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通过“换部首”识字的学习,可增强学生学习识字的主动性、积极性。

2.“比较”识字

课本中汉字在读音上、形状上或意义上有某种联系,根据这些特点,采用“比较识字”方法,即在对比过程中,找出一些字的异同之处识字。如:“人”与“入”、“出”与“山”等,可区别其形来识记;“出”与“粗”可进行读音比较来识记。通过“比较”识字,学生印象深刻,提高识字的准确率。

3.“猜字谜”识字

“猜字谜”识字以其幽默风趣、琅琅上口的特殊魅力深受学生喜爱。识字教学中,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能编出了各种生动有趣的字谜,如:“回”编成“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美”编成了“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等。“猜字谜”识字法既可激起了学生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运用汉字规律 掌握识字方法

1.表象文字的规律

汉字中的许多字都是由一个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的。 如《识字的小秘密》一文中的“浇、烧、闷、问”,通过联系学过的一些形声字,让学生从大量的表象中悟出形声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学生很容易记住许多字,并逐渐根据形旁去推测字义,进而悟出学习形声字的一般方法,即从形旁去猜想字义,从声旁去猜读字音。在学习中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这些学习方法,逐步提高学生识字的能力。

2.表意文字的规律

汉字是表意文字,起源于图画,但是汉字毕竟不是图画,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字形中表意的成分已经不是很明显了。了解字的意义需要靠猜想,这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联想空间。如《象形字真奇妙》一课全是象形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和图片,让学生在图和字形之间产生联想记忆,在对比中发现规律。让学生不仅能快速准确地记住所要认识的汉字,也为今后学习象形字奠定了基层。

二、创设识字情境 激发识字兴趣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一)创设生活情境

语文是母语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首先,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在生活中识字是便捷的识字途径,创设的情景与生活密切结合,反映出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拉近了识字与生活的距离。鼓励学生用生活素材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根据学校校园环境特点,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校园中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请教他人、自己试猜等多种途径来参与实践,大大激发了学生随时随地识字的兴趣。如校园内的各种挂牌、食品包装袋、广告牌、街标、路标、单位名称牌等都成了学生识字的素材,使学生们学得乐此不疲。

(二)创设游戏情境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识字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游戏,可增强识字的趣味,并使学生乐意识字。

在认读生字的过程中,采用开火车、找朋友、看画贴字卡和动作演示猜字等游戏,让学生多感官同时参与识字活动,一边玩,一边学。如摘苹果、鼓掌传字、卡片游戏、捉迷藏、词语接龙等巩固刚刚学过的生字。例如:摘苹果的游戏,苹果上写有生字,然后把苹果贴在苹果树上,让学生上去摘苹果,读准了,读对了,就把“苹果”送给他,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情绪高涨,而且培养了学生快速思考、判断的能力。

三、开展识字活动 体验识字快乐

语文趣味识字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它既能够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体验到识字的快乐。通过模拟创设情境开展识字活动,如“娃娃超市”、“动物运动会”、“参观动物园”、“逛南京路”、“闯迷宫”、“小小邮递员”、“商品包装展览会”等等,把课外习得字与课内学到的字相结合,扩大学生的识字量, 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识字的乐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快乐主动的识字。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识字教学;处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想象、实践,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发现兴趣和乐于探索的“热土”。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年新修订版.

篇(8)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机会,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提笔忘字、书写错字的现象有所增多,如果这样下去,中国人使用汉字的能力堪忧。

近年来,国家重视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提出要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将其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应运而生,必将推动对汉字的正确使用,中国的汉字文化将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那么,怎样更好地认读书写汉字呢?我认为需要从汉字的特点入手,认识汉字的造字规律。

汉字的特点是一形一音一义,我们习惯上认为每个汉字都是有意义的,教师如果运用文字学的知识,分析出字形和意义之间的联系,学生认读汉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使用汉字的能力。

方法一:利用字形本身的意义

如,学习《乌鸦喝水》中讲到“乌”字,“乌”字和“鸟”字只差一点。如果讲到这儿还不够具体形象,我让学生想象乌鸦浑身黑色,眼睛也是黑的,所以看起来乌鸦好像没有眼睛,于是用“乌”字表示,我记得学生听后恍然大悟,可见这种方式形象生动,学生能把字形和意义联系起来,印象深刻,学习效率高。

方法二:利用汉字之间的联系建立字形和意义的联系

一个汉字可以通过若干特征和其他汉字形成一个聚合,如“月”字,一般我们认为它是个“月亮”的“月”,如果以月亮之月看脑、肝、脸、脖、胳膊、腰、背、腹、腿、肚、肝、胆、脚、肺等字就会不得其义,也不知这些字的联系,认读汉字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其实“月”字的来源除了月亮之“月”还是古“肉”字,在字形演变中二字形合并了,如果以“肉”字部首去认识前面例字,这些字正好以和人体“肉”字相关的组成一个聚合,学生的印象会很深的。

篇(9)

汉字学习是学习汉语的外国人难以跨越的一道关,只要是需要写汉字的,很多外国学生的弱势就马上暴露无遗,错字别字无处不在。作为对外汉字教授教师,就要思考如何能让他们接受汉字的字形和表意、表音的特点。下面我根据自己一年来的授课实践,总结如下。

一、从汉字的字形入手,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外国人一直认为汉字像图画,写汉字就像画画一样。根据他们的这种心理,从汉字的字形入手无疑是最直接最合适的方法。通过字形的分析可以让外国留学生了解汉字的结构特点,汉字的表音、表意功能等,帮助外国留学生逐步形成汉字的字感及汉语思维。

外国人学习汉字和中国小学生学习汉字是不同的:因为中国小学生已经具备很好的汉语听说能力,他们学习汉字时,一般采用“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将汉语中的音义对应于不同的字形。而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并没有这种汉语听说能力,一切都是从头开始,因此要集中学习汉字。目前初级阶段汉字课的主要教学形式是“笔画—部件—整字”由易到难的教学法,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认识汉字的书写规则、构字规则等。

此外,“部首教学法”也是集中识字的一种方法,即以常用汉字的常用部首为主进行教学。以及“字源教学法”,通过告诉学生这个汉字的古字形,让学生从字形演变的过程去体会现代汉字的形义联系等等。汉字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一种或多种教学法。

二、要充分体现引导性和趣味性

(一)善于引导学生

汉字本来就是较难掌握的一种字体。对于课堂上教授的一些汉字的规律知识,对外汉语教师要有意识、地积极的、循序渐进底引导学习者学会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其他的汉字。学习者一旦了解了汉字的一种规律,自然就会慢慢了解这种规律中的其他汉字,甚至是运用学到的方法来分析、识记其他的同类汉字。若学生能准确地切分汉字了,便表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字字感了。

(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可以让学习者主动去了解和探索汉字的奥秘。只要他们产生了学习汉字的兴趣,并且教师能在教授时让他们一直保持这种兴趣,学习效果自然会很乐观。在教授学生认识汉字的结构和意义上,因汉字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本身也带有一些趣味,但老师仍然要采取有趣的、学生喜欢的方式去讲解。

三、尊重学习者的特殊性,因材施教

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一般分为以日韩为主的汉字圈的和以欧美学生为主的非汉字圈的学生。

对于汉字圈内的汉语学习者来说,因为他们在自己的母语中接触过汉字,很多学生受母语中的汉字影响便产生了负迁移,这一点在同一汉字在汉语、韩语和日语中的字体结构、字义和字音上都有体现。尤其是汉字的声调问题,有时候日韩学生错误率比欧美学生更高。这些问题汉字老师应多注意。

对于非汉字圈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汉字完全没有概念。因此,欧美学生学习汉字的难点在于重塑学习者对汉字的认知心理。这时,汉字教师要更加耐心地、仔细地讲解,再加上欧美学生因文化所表现出的好奇心强、学习懒散等特质,汉字老师都应多关注。因此,对于欧美学生老师应该注意多多鼓励;对于日韩学生的书写、发音等问题,汉字老师就要帮助他们克服这些障碍。

参考文献:

1.胡文华,《汉字与对外汉字教学》,学林出版社,2008.1

篇(10)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汉字的形体美,初步了解汉字的历史和一些书法家的故事,认清写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正写字与做人的关系:“方方正正写字,端端正正做人。”培养写字的浓厚兴趣,树立写好汉字的信心和决心。然后,在写字前应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执笔(拇指和食指捏住笔身,小拇指和无名指协助中指运笔)和写字姿势(头正,身直,两臂分开,平放,左手按纸,右手与肩同宽,脚平放于地面),逐步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此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时时注意,常常提醒。

二、夯实基础,悉心写好基本笔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1~2年级)的写字要求是“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每个汉字都有若干个基本笔画组成,因此写好基本笔画是写好汉字的前提。在初学汉字时,应着重于基本笔画的教学。例如,在学习“横”画的时候,抓住一年级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认真给他们范写,从起笔到运笔,再到收笔,都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和教师一起书空,最后让他们仿写,并根据范写情况及时予以点评,成功之处相机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在一遍遍的模仿中使他们掌握“横”的书写规则。再如,教学“三”时,要让学生认识到“横”在书写时一般要稍向上倾斜,而且有长短变化。每学一个笔画,都这样不厌其烦地进行指导,力争掌握汉字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这样写出来的汉字才有力度,才有美感。

三、抓住特点,引领学生学会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指导学生写字,必须注重根据汉字的特点,引领学生学会观察。不妨从两方面着手:(1)汉字的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这是布局匀称的关键;(2)注意笔画的变化,尽量把汉字写得美观。指导学生书写时,先让学生描田字格内的字,边描边观察、边揣摩,注意每个笔画占据的位置和一些笔画的微妙变化,默记心头,经常和同桌、老师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体味所悟,以及如何把汉字写得漂亮、美观的方法。譬如写“比”字,要想写好这个字,第一笔横写在横中线上。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练写,老师指导;师生同写,集体评议,教学相长。刚开始教学生写汉字时,仿佛教幼儿学走路一样,要慢慢地一步一步来,绝不可投机取巧,急于求成。

四、分析规律,总结书写汉字规律

汉字,不仅每一种笔画都有其书写规则,而且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结构形态。书法艺术讲究疏密虚实、高低长短、覆盖揖让等,如何搭配笔画、协调偏旁、平衡重心、衬托照应,它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为帮助学生写好汉字,在学了一段时间的汉字之后,我和学生一起根据汉字的结构总结了书写的一些规律:

1.左右结构的字,从宽窄来说,可以分作三种情况:左窄右宽(语、拉、信)、左宽右窄(刘、利)、左右一样宽(好、新);从高低来说,也可分三种情况:左低右高(明)、左高右低(和)、左右一样高(放)。

2.上下结构的字也大致可分三种情况:上小下大(宝、笔)、上大下小(香)、上下一样大(雷、尘)。

3.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的字,在外面包围的部分一定要把该保护的部分保护好。

4.左中右结构和上中下结构,这两类结构的字容易写得太宽或太窄,学生观察后总结出为避免写得太宽,则要把各部分写得窄、长一些;为避免写得长,则要把各部分写得扁、宽一些。这样,有了规律可循,学生写字时汉字的结构就显得美观大方了。

五、培养心气,激发写字兴趣

上一篇: 财务审计的内容 下一篇: 高效课堂的核心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